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总结范文

2023-09-17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总结范文第1篇

2016年是我校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学校落实招收八个班级的规模, 是自叶浅予中学办学以来首次达到20个班级, 初一各班人数均为38人, 教学管理更榛精细。在2015学年的九年级毕业考试当中, 我校信息技术学科以8.2的平均分在县里折桂。面对学校发展的关键阶段, 以及信息技术学科日趋成熟的评价考核体系, 我校信息技术学科组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稳定、协调、有序的发展, 并实现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育。具体行动如下:

1)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好信息技术课。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让每位学生都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培养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从容应对信息技术学业水平监测和毕业考试。

2) 做好多媒体设备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工作。2010年8月, 我校从原芝溪弄搬迁至现在的校址, 当时配备的20套多媒体系统至今已超过六个年头, 许多投影仪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效率也有明显的下降。近几年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教育教学的需求越来越高, 多媒体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量也不断增大。磨刀不误砍柴功, 如今的课堂教学效果已经与良好的多媒体设备密不可分, 维护工作也就非常重要。

3) 做好试题库建设工作。伴随着浙江省新高考“七选三”模式的出台, 我县完成了初中第一次信息技术学科初三毕业升学考试。针对信息技术考试, 结合新课程改革方案, 我们学科组也精心打造一套完善的、符合我校需要的试题库, 虽然是摸着石头过河, 但相信只要通过不断的完善和丰富试题库, 将来会形成一套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初中信息技术复习资料。

4) 做好拓展性课程建设。本学期我校一共开设38个拓展性课程, 信息技术学科开设了“乐玩机器人”和“图文影叶”两门, 分别由赵锴和我担任指导老师。

5) 做好校资源库建设工作。硬件要相发挥作用, 就必须有软件支持。为了提高设备利用率, 丰富校资源库, 最大限度的提高资源共享, 我们通过自制、下载和购置相结合的多种渠道, 为各科老师提供教学资源。作为信息技术教师, 还要在学校里充当教师的教师, 当其他教师在制作微课或一些复杂课件的时候给予技术指导。

6) 做好校园网建设工作。巩固和加强校园网的安全性, 利用深信服做好行为管理备案。不断丰富校园网站内容, 增强网站主页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在县内以及杭州市地区扩大我校网站知名度。

二、资源库的建设

1、以教材为依托开发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教材本身为我们提供了好的教学方向和指导思想, 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时也会觉得有些美中不足, 比如八上的网页制作, 如果按照教材来学习, 即便学生都能掌握操作技能, 但上交的作品都是千篇一律, 缺乏创意。如果撒手让学生自己讨论确定主题, 也会出现一些缺乏可行性的内容。于是我预先设计、下载了几个主页面:三国英雄、体坛快讯、三味书屋等。学生不仅有了选择, 也能发挥各自的创意。

2、以网络为依托开发教学资源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不能一味把网络放在课堂的对立面, 网上海量的信息可以让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比如八下第一课, 学生通过网络观看动画片段, 如:老版的《大闹天宫》、《阿凡提》、《喜羊羊与灰太狼》等, 要求学生说一说这三个动画有什么区别, 最后得出动画的几种制作方法。

3、以家乡文化为依托开发教学资源

桐庐是中国最美县, 也有“快递之乡”、“制笔之乡”、“针织名镇”、“剪纸之乡”等等称号, 这些都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取之不尽的素材, 同时还能提升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我就在《电子商务》一课中要求学生讨论“为什么近几年电子电务发展如此迅猛”, 其中就有从我们桐庐走出的快递工作者的一份功劳。在《用表格为网页布局》一课中, 以制作“最美桐庐”网站主页为目标, 设计教学活动。

4、初三试题库建设

由我和赵锴一起对初中五册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提取, 再配合各共同体完成的模拟卷对初三毕业班学生进行深度复习。从2015年开始, 到现在一共累计知识条目131条, 附件一份, 而完善工作一直在持续。

三、课程的建设

我们知道,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与任务有以下几条:

1、培养信息素养与技术素养,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2、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 学会文字、图像, 以及音、视频的处理技能, 初步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方法;

3、培养创新精神, 养成与人交流、合作学习的习惯。

基于这样的目标, 我校在2016学年开设了“乐玩机器人”和“图文影叶”两门信息技术类拓展课程, 分别由赵锴和我担任指导老师。

(1) “乐玩机器人”拓展课程

在欧美等国家, 乐高机器人融入教学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以美国麻省理工为例, 80%的一年级学生使用乐高机器人作为教学。乐高的特点重在机械力学和结构创建, 在创造性和延展性上更高。学生对于机器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 但本学期学校一共只配了Lego EV3 (教育版) 8套, 赵锴老师本着贵精而不贵多的原则只招了6名学员。“乐玩机器人”是基于EV3的第三代MINDSTORMS机器人。在这门课程当中, 学生一开始需要根据说明或者教程才能搭建一个完整的EV3机器人, 然后通过编程, 为机器人设定基本功能, 最后进行调试, 验证程序功能是否得以实现。在这个过程当中, 无论是学生的动手能力还是基础的程序设计理念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当学生已经能熟练掌握机器人基本结构及编程基础以后, 开始模拟类似于FLL赛事 (乐高机器人世锦赛) , 他们需要用科学的方式去调查研究, 并自己动手设计机器人, 通过设计结构、搭建零件、编写程序, 来解决现实世界当中的问题。

机器人的学习, 将培养学生编程、机械、电子、物理等综合能力。学生通过机器人学习, 不仅学会了团队沟通、养成了自主探索、创造的习惯, 更有可能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

(2) “图文影叶”拓展课程

当今世界处在一个高速发展, 日新月异的时期, 以互联网、手机媒体等为代表的数字化媒体的出现对文明的意义, 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新媒体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 不仅是政治、经济方面, 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例如, 低头族、拍客、微商、滴滴这些新兴词汇。

“图文影叶”课程的目标即是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 去学习对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素材的加工处理, 并加以利用。在每周一节的课程当中, 我都会安排5-10分钟观看一个混剪的视频, 并让学生带有一定的观察、思考。比如:视频的内容、背景音乐、文本风格有什么内在联系;同样的画面配以不同的台词所呈现的效果;9分钟看完《三体》小说三部曲是一种什么感受。每一次选的素材都不同, 而学生也越来越期待每周会看到什么样的作品, 极大的提升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尤其观看了杭州高级中学的课程建设宣传片《遇见》, 我在最后告诉学生, 那是杭高的学生自己拍摄并熬了两个晚上制作出来的作品。

而在技术方面, “图文影叶”主要以Photoshop、Audition、Premiere三个软件为主。Photoshop以海报设计、创意合成、艺术字体为教学内容;Audition以音频剪接、混音、去人声作为主要教学内容;Premiere以视频剪接、转场特效作为教学内容, 也是最终作品的生成。

在今年的元旦文艺汇演中, 就有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了班级表演的伴奏, 还有背景视频。

(3) 其他拓展课程

除了以上两门拓展课程, 季志梁老师在上学期开展了“C语言入门”拓展课程。本学期因初三课务繁重无奈取消。

四、课堂教学中的转变 (教师、学生)

信息技术是一个融知识性和技能性为一体的学科, 相对于其它学科, 它除了具有晦涩的基础理论知识、日新月异的前沿科技支撑外, 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不可替代的体验式学习过程。也正是如此, 它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面有着诸多先天优势。因此,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 我尝试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 通过更好的体验式学习过程, 更充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1、从预习中明确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课需要复习吗?可能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觉得没有这个必要, 因为对于四十分钟的课堂, 远不能满足他们操作鼠标、键盘乐趣, 而那些技能, 一般也都只要上课听听、做做就都会了。随着新高考“七选三”方案的落实, 我县将信息技术学业水平测试纳入中考成绩之后, 理论与技能并重, 看似简单的预习过程实则成为学生掌握技能点金钥匙。通过预习, 我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操作, 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 预习可以了解一些基本方法, 再通过课堂活动, 举一反三掌握更多方法, 学习效果更好。在上课过程中, 我以导学稿形式, 通过串连几个简单的操作问题, 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给以学生指导, 对于认真预习的学生, 通过这样的引导以实践进一步检验操作的可行性并探索可能存在的多样性。

2、从合作中激发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学科对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所以在组织教学过程时, 我更注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不是让糟糕的教学活动毁了学生的热情。但如何保证每一堂课都有能让学生兴致盎然的活动素材, 以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感兴趣显然是比较困难的。我最主要是借助建立学生学习小组这种形式。3~4人为一组, 选定一们小组长, 根据组员不同的特长进行分工, 有时也负责确定主题。这一模式尤其在八上学习制作网站过程中效果显著, 小组内通过讨论确定网站的主题、名称、栏目, 以及网站的风格。在这一过程当中, 每个人都有表达想法的机会, 彼此间不断地碰撞思维的火花, 而他们最终确定下来的主题也会在此后的课堂上成为他们学习动力的源泉。担任组长的学生往往也是计算机达人, 他们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担当“小老师”, 而我除了在一些重难点上给予他们帮助外, 仅仅提供一些设计的建议和一些鼓励。当展现成果的时候, 那些融汇的大家思维与行动的作品比单打独斗的作品更容易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跳出课本素材促进学生参与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中, 教师多采用边讲边练, 精讲多练等方式, 围绕一个或多个任务进行探究学习。授课方式长期缺少变化, 学生自然觉得枯燥乏味。而不时运用一些生活中的素材, 或者是学生感兴趣话题作为课堂教学素材更能促进学生参与。因为, 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不同, 结合学生的特点, 在生活、娱乐等方面寻找学习的素材。例如, 八上第五课《网络交流》, 通过讨论的方式, 各小组分正反两方, 就“中学生上网利与弊”进行辩论;《电子商务》一课 (正好是在“双十一”前两周) , 小组通过网络查询前两年“双十一”的淘宝销售情况, 并预测今年“双十一”的销售额, 再结合如今风行的手机支付平台, 集思广益地说说自己接触过的电子商务;Excel公式与函数的运用, 通过学校元旦文艺汇演评委打分来创设情境, 每个班的最终成绩以七位评委的打分去掉最高、最低分后取平均分来获取。教无写法, 只要吃透教材, 教学方法、形式可以丰富多变, 这样就能牢牢抓住学生的眼球, 让学生积极参与。

五、展望

当前正处于传统教育变革的时期, 信息技术纳入高考后, 其学科地位也越来越被重视, 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课时和教材内容成为不少学校的难题。

我校信息技术课为每周一节, 但初三每天晚自习前二十分钟 (我校称之为特色活动时间, 平时为听、写、唱、看等活动, 由班主任安排) 都作为信息技术复习时间。

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 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 如何利用当下的技术去培养适合未来社会的人才, 其根本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为目标。而作为教师的我们, 也不应该只局限于教材和长年不变教学素材当中, 必须要有不断学习的热情, 拓宽视野, 以更高的视角解读教材传授知识。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 它可以当作一种技能被运用到其他方面。因此, 我们在教学方法上一定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摘要:面对学校发展的关键阶段, 以及信息技术学科日趋成熟的评价考核体系, 我校信息技术学科组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带动学校各项工作稳定、协调、有序的发展, 并实现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育, 逐步完善初三试题库建设, 有效开展信息技术拓展课程, 开拓学生尖端视野, 接轨高校信息技能培养。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总结范文第2篇

高校的任务主要是培养人才。近年来, 高校在培养文科人才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 但仍缺乏系统、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人事工作标准是运用圆通制工作标准的理论和方法, 根据人事岗位专业能力需求所建立的工作标准, 对推进高校文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至关重要。

2 高校文科专业教育现状

目前, 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一方面, 学校培养出大量的文科类毕业生;另一方面, 企业需要大量的文职工作者。但是, 依然有多数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问题在于学校培养的文科类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需求。企业需要的是一上班就能工作的人才, 而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毕业生们却是毫无工作能力的新手。教育部高教司明确提出高校“要立足现实, 想国家所想, 急国家所急, 源源不断的输送数量充足, 质量优良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 加快高校文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

3“圆通制-人事工作标准”在文科专业教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圆通制工作标准训练教学法是运用圆通制科学工作原理和方法, 以脑力劳动定性需求工作经验为目标, 选择对应工作标准, 通过老师知道学生重复训练和熟练讲解, 实现快速量化积累工作经验、培养岗位杰出人才的方法。

3.1 圆通制工作标准训练的总体思路

圆通制工作标准训练教学法需要结合“圆通工作标准训练引导系统软件”和从中国工作标准数据库经典筛选的“圆通制工作标准”, 在校内通过“老师教、学生练、动手做、纸上谈兵”四个环节实现。文章以“员工招聘面试工作标准”为例来说明具体应用。

第一步:老师讲授和演示“员工招聘面试工作标准”, 学生观看工作过程。

第二步: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体验教学和问题教学的教学方法, 老师引入一个员工招聘面试工作的案例, 对学生进行分组, 并代入角色 (人才选聘管理岗, 人力资源规划岗, 人力测评管理岗, 薪酬管理岗, 人事经理, 劳动关系管理岗) , 根据案例资料模拟整个招聘流程, 在模拟的过程中, 学生需要拟定人员招聘计划书, 规定招聘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选择招聘面试工作地点, 与面试相关部门 (如用人部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总经理办公室等) 沟通协调工作进程。

第三步:学生总结, 老师评价。让学生从模拟中学会自己干, 获得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总结工作经验和教训。

第四步:借助“圆通制工作标准训练平台”教具, 组织学生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工作交流。

3.2 老师教

在讲授“员工招聘面试工作标准”时, 老师通过“我的工作教学”, 使用工作标准库引导学生熟悉工作标准内容, 要求学生记忆工作名称和工作名称释义、工作核心目标, 理解事前、事中、事后的资料要求和工作框架。

老师从两个方面进行“教”, 一是引导学生制定工作方案。众所周知, 我们在完成一项工作任务时, 首先应该具备自己的工作方案, 然后根据工作方案进行具体操作。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设计工作方案, 有助于梳理工作思路。二是老师指导学生学习标准库。标准库是老师教学指导的工作经验库。标准库中包含许多不同岗位需要掌握的工作标准, 从中选择“员工招聘面试工作标准”进行串讲, 分别从工作标准释义、工作标准基本表格、相关工作资料、相关工作标准、工作标准流程图等展开介绍。

3.3 学生练

工作标准是企事业单位实际形成地完成工作任务过程规范的总结, 体现的是工作的共性, 它能满足学生模仿学习的需要。而传统的案例教学法, 体现的是一项工作的个性, 特点鲜明, 学生难以照搬照抄和模仿学习。学生练的方法主要有3种:

(1) 工作计划训练。学生掌握老师在工作方案中规定的工作标准训练要求, 通过制定自己的工作计划来理解老师要求学生完成这项工作任务的过程。学生将自己所要学习的工作标准按学习时间进行分解和细化。

(2) 工作思路训练法。通过“工作计划”训练, 学生对脑力劳动已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 通过“思路训练”, 学生将详细地了解一项脑力劳动。这个训练过程虽然有“标准库”中工作标准的内容约束, 但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想法。这样, 可以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和统筹安排众多工作内容的能力。

(3) 标准训练。思路导图训练结束后, 学生进入软件“标准训练”菜单感受脑力劳动工作中规范化、严肃性、科学性以及显示匠人精神的一面。学生通过圆通工作标准平台将现实工作中脑力劳动过程及其工作要素内容显化出来, 建立以后科学工作的规范和习惯模板, 对学生工作后养成科学工作的习惯和思维模式影响巨大。

3.4 学生做

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软件“创建工作”功能, 按照“参考工作标准”和“创建”模式进行实际工作安排练习和工作实施完成过程练习, 从而解决学生缺乏实际动手做的问题。

(1) 参考标准实践。“参考标准实践”模式, 是指学习者利用数据库提前安排的工作平台模式直接给出全部流程和标准内容并提供给学生进行修改。流程按照相关工作标准创建工作内容, 按照现实工作人员、时间、地点、单位进行修改需要的工作资料名称及工作资料内容。

(2) 工作实践模式。“工作实践”模式, 是指学习者按照自己或老师指定的内容, 在工作人员、时间、地点、单位进行填写安排, 一一添加资料名称, 并将资料内容填充编辑, 修改确认需要的工作资料名称, 完成过程练习。

(3) 引导学生探讨扩展的工作经验, 按类型举例。学生考虑具体员工招聘面试工作时涉及的工作标准应有相应的扩展和发挥。

3.5 纸上谈兵

老师组织学生, 要求学生对当天训练的工作标准进行口头讲解、测评和竞赛, 增加学习趣味性和实际竞争性。通过比赛, 让学生体会工作能力水平的差异和区别。由此, 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工作的内容和能力之间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

4“圆通制-人事工作标准”在推动文科专业教学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4.1 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

我国文科类课程设置大多偏重理论性, 而忽视了实践应用能力训练, 文科类专业的实习和社会实践也多流于形式, 无法起到提高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的作用。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聘难的问题, 在学校教育中建立实习实训机制, 全面推行圆通制实习实训新模式, 在校内建立工作能力训练中心, 学生参加四个阶段强化训练, 即科学工作行为规范训练、工作标准体系分工训练、工作标准训练、对单位参观验证, 可以帮助毕业生通过工作标准训练积累工作经验, 提高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

4.2 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

圆通制的教学方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极大地增加了备课的难度, 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但也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使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教师引导,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同时要求老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紧跟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只有不断学习, 获取新知识才能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

4.3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圆通制的教学模式引入案例教学, 情境教学, 体验教学等教学模式,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4.4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

教育教学的改革一直在进行, 但都处摸索和探讨的阶段。圆通制的推行, 给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指明了发展道路。

摘要: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和《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文件精神, 创新应用文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加快提高学生科学工作能力, 推动高水平应用型高校建设,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将与圆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推动实施“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 (百千万工程) ”。文章通过分析“圆通制-人事工作标准”在文科教学中的应用, 着力推进高校文科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人事工作标准,文科专业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民权.机关工作标准研究所.圆通制·工作标准系列.人事工作标准实训指南[J].中国工作标准研究院, 2017 (3) .

[2] 马玉红.推行圆通制实习模式提高文科毕业生就业能力[J].教育与职业, 2015 (2) .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总结范文第3篇

1.加强重大建设项目单位的宣传教育引导,加大对违规违纪违法行为通报力度,提高认识自觉抵御腐败侵蚀和利益群体围猎,制发案例通报2期,通报曝光典型案例5起。

2.针对重大项目建设,营造良好党风政风,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专项治理为主题进行阳光问责问廉活动1期,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案件18起23人;通过专项巡察促进统筹城乡工作局、公园城市局等重大建设项目机关单位完成收集整改问题40余个,督促推动16个滞后项目,促进保障

454个全区2019年重点项目任务落实。

3.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不断完善重大建设项目政商交往“负面清单”,深化落实“廉政合同”制度,切实保证国有资金安全和有效使用,确保大型政府投资工程项目质量。自2018年12月28日印发《建设工程项目廉政协议》的通知后,各单位在大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签订廉政协议600余份。共收到18个部门、单位反馈情况,项目建设业主、投资、设计、施工、监理各方提出招标、造价、工程建设等措施11项,纪检、监察、审计、巡察等职能部门提出为廉政合同落实提供保障服务的措施和建议10条。

4.强化廉政机制建设,为重大项目建设提供良好政治生态,畅通问题线索渠道,强化日常监督,妥善研判处置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建立与公检法机关移送问题线索“三步走”工作机制,相关工作经验被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内参刊发推广。妥善处理问题线索,科学运用“四种形态”,有效抓早抓小“第一种形态”运用达到234人次。

5.把握审查调查重点,依纪依法严肃查处重大建设项目中严重违纪违法犯罪问题,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铲除腐败分子,净化建设土壤,截至2019年9月29日,全区已立案审查违纪违法案件140件141人,其中包含重大项目建设领域中发生的职务犯罪案件3件。

6.为重大建设项目保驾护航,用好用准“四种形态”,强化追责问责,落实容错纠错机制,及时为受到不实举报的党员干部澄清正名。2019年7月12日,我委对环城局强制拆除导致行政赔偿的问题启动容错纠错机制,并开展了调查核实,根据文件规定,经党工委研究同意,对环城局及主要负责人王普德同志予以免责。

存在困难和问题: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总结范文第4篇

商事登记,也称商业登记,是指商事主体或商业主体的筹办人,为了设立、变更或终止商事主体资格,依照法律的规定,将登记事项向登记机关提出,并经登记机关核准的法律行为。商事登记是将申请人的申请登记行为和主管机关的审核登记注册行为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行为,是国家对商事活动实施法律调整和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手段和必要环节。商法是一门私法性学科,商事登记则最集中的体现了商法具有公法的性质。

商事登记在我国还有长期存在的必要,作为国家调整商事交易行为的一个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商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商事交易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确认商事主体的商事活动资格,保护商事主体的合法营业活动。

2、确认登记事项的效力,向社会工会公开经营性主题的信用、能力和责任。

3、有利于国家的监督管理,使国家及时了解商事主体的经营状态,有利于国家对各种不同企业的设立和经营进行必要的监管,从而实现对商事主体的法律调整和整个国家商事活动的宏观调控,维护良好的社会经济秩序。

目前,在我国商法部门尚未形成的法律制度下,商事登记法律没有一个既定的制度框架,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现状存在缺陷。

一是立法上的缺陷。我国商事登记制度的法律规定是零散的企业登记法律法规的集合,我国在商事登记立法方面一直没有统一标准,商事登记的法律法规多有内容上的交叉重叠,存在大量的冲突。

二是制度上的缺陷。一方面登记内容不详细,制度规定落后,难以发挥这个制度本身的优点和对市场的贡献。我国现行商事登记制度诞生于对旧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而新的经济体制尚未形成时期,其立法目的和基本精神较多地反映了旧体制的要求,不能反映市场经济的需求。另一方面前置审批程序过多过滥,分级管理,抬高了企业设立的门槛,增大了企业变更的成本,收费化趋势也加重了投资者的负担,极大地冷却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

为了更好的发挥商事登记的作用,商事登记制度亟待完善。

首先最重要的是解决立法上的问题,统一商事登记制度,防止地方性法规和行业规章的过高构成比例,直接致使地域保护和行业保护堂而皇之地披上了法律的外衣,成为某些人利己之工具。

其次深层次重新考虑现代市场需求,探索一套符合新时代的商事登记制度。 可以从几个方面考虑:

1、实行形式审查主义。即登记事项及相关文件的真实性由申请人负责,登记机关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只对其完整性、形式合法性负审查责任。这样符合市场准入便捷高效的要求,也体现出信任公众之管理思想。

2、实行以主营业地为标准的登记制。

3、完善登记信息系统。

最后加大宣传和教育,促使经营者不断增强守法意识等,建立良好市场秩序,从内部保证商事制度的运行也很重要。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总结范文第5篇

摘 要:货币政策的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对消费、投资、净出口需求的传导效应存在差异。汇率波动对利率的传导主要通过货币政策的投资渠道產生传导效应,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在货币政策的消费、净出口传导渠道中主要表现为利率波动向汇率的单向传递。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在货币政策的需求传导中的效应总体上较弱,这一方面制约了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另一方面又为渐进式、有重点的金融市场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货币政策;利率;汇率;向量自回归;实证研究

收稿日期:2007-09-25

基金项目:2007年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项目批准号:2007-JJ39)

作者简介:

1.马正兵(1974-),男,重庆市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重庆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1]。从经济发展视角看,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融入国际化、推进市场化的历程。随着中国经济的开放性、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在推进经济发展过程中协调内外经济均衡成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课题,利率、汇率在其中的调节作用也就会越来越突出。为此,研究利率与汇率联动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机制和效应无疑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经济生活中的需求约束逐步显现。在此背景下,本文着力研究货币政策中的利率-汇率联动作用于总需求的机制和效应,为从整体上认识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汇率联动机制,推进利率、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供经验支持。

一、货币传导的利率汇率-联动机制:文献梳理

(一)货币传导的利率-汇率联动机制研究

利率和汇率是货币金融当局在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调节经济的两个有力工具,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传导、相互制约,对经济的内外均衡具有重要影响。对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及其相互传导的具体实现形式的研究,可追溯到凯恩斯的利率评价学说和多恩布什的粘性和弹性价格模型。国内学者王爱俭,张全旺(2003)归纳了利率与汇率之间联动关系的作用途径,并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人民币利率与汇率之间的联动性进行了考察,发现样本期内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于利率调整缺乏足够的敏感性,利率不可能通过货币市场传导而对汇率产生较大影响,利率政策和货币政策分割而治、互不关联的倾向十分明显[2]。刘淄(2005)结合我国的情况给出了资本不完全流动下的利率和汇率模型,经OLS回归分析后得出结论认为我国货币政策对利率的传导是有效的,而汇率渠道几乎没有发挥作用,但她同时又认为,随着资本流动的增加,汇率渠道作用将大于利率渠道作用[3]。薛宏立(2006)在总结了利率-汇率联动机理基础上针对中国利率形成机制的现实情况,通过引进制度摩擦系数改进了利率平价模型,探讨了金融市场动态开放中的利率-汇率联动问题[5]。但他的分析主要在于构建适用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理论假说,探讨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相一致的利率动态市场化模式以及与中国金融市场开放模式相一致的汇率制度优选目标,而对货币冲击通过人民币利率-汇率联动机制作用于需求变动的实证分析较少。何慧刚(2007)在修正利率平价模型基础上提出了增强我国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机制,实现内外经济均衡的策略选择[5]。

(二)我国货币政策需求传导中的利率-汇率联动问题研究

货币政策是通过最终作用于总需求、总供给而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聂学峰,刘传哲(2004)利用相关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通过国际贸易传递的途径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无法通过汇率途径传递到国际贸易上,通过信贷传递到国际贸易商是扭曲的途径,货币政策能够通过物价途径对净出口产生正面影响[6]。楚尔鸣(2005)应用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消费传导渠道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货币政策消费传导的第一阶段的有效性是微弱的,“财富效应 ”和“流动性效应 ”几乎不发挥作用,在经过第二阶段弱有效的乘数效应后,将使全过程的传导呈现出“弱弱有效”的特征[7]。但到目前为止,国内相关文献综合货币政策的投资、消费、净出口等需求中的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并开展比较研究的甚少。

二、需求视角的利率-汇率联动机制

投资、消费、净出口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被誉为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汇率联动机制便是通过作用于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需求因素从而综合影响总产出。

(一)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汇率联动机制:消费渠道

货币供应量变动,利率发生变动,根据利率平价理论,汇率调整,汇率波动的国内价格传递影响生产和消费阶段的价格水平,进而引起消费水平变动。

(二)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汇率联动机制:投资渠道

一方面,货币供应量变动,利率发生变动,投资成本变动,引起投资量调整。货币政策冲击,引起本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货币供应量变动,进而引起汇率调整,汇率波动通过利率的传递效应引起投资变动。另一方面,汇率变动通过物价影响利率。如直接标价法下的本币汇率上升,以进口原料加工的商品价格上升,若该国对进口品的需求弹性很小或没有其他的替代品,则在进口物价及相关产品的物价上升而需求又不下降,并且这汇总进口商品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较大的情况下,就会造成通过生产成本上升推动最终成品价格上涨,进而推动国内消费物价整体水平上升,从而导致实际利率下降,名义利率上升的压力。(三)货币政策传导的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净出口渠道

货币政策通过利率传导的净出口渠道之基本原理是: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名义利率变动影响汇率变动,从而汇率的变动起到抑制或促进净出口的作用,即名义利率下降,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上升,本币贬值,净出口增加。

根据上述机理,选择利率-汇率联动通过需求变动影响产出的三条路径开展实证分析:(1)货币政策→利率→汇率→价格传递→消费→产出;(2)货币政策→利率→汇率→贸易条件→净出口→产出;(3)货币政策→汇率→利率→投资→产出。

三、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一)主要变量

选用1997年1月-2007年9月的月度数据开展实证研究。用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变动反映货币政策的调整,利率(R)和汇率(E)分别选用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和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由于缺乏月度的GDP数据,用工业增加值(Y2)代替。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代表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动,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代表消费环节的价格变动。消费(CONS)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代替,投资(INV)用金融机构贷款额代替。净出口用出口(EXP)与进口(IMP)比率来表示,出口进口比率大于1为顺差,小于1为逆差。由于样本期内人民币汇率制度在2005年7月做出过调整,为反映这一变化,选择汇率制度为虚拟变量,2005年7月前为0,之后为1。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Y2、M2、PPI、CPI、CONS)、EXP、IMP、INV均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和国家统计局网站。由于PPI、CPI为月度同比数据,统一换算成1996年=100的定基指数。考虑到CPI包含了服务价格因素,统计口径远大于Y2,因此实际Y2由名义Y2除以同期PPI的得到。INV、COMS均用CPI指数进行调整得到实际值。国际清算银行提供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为2000年=100的定基指数,换算成1996年=100的定基指数。Y2、M2、PPI、CPI、CONS、EXP、IMP、INV均用X12方法做季节调整。所有数据均通过H-P滤波得到循环变动因素,对这些循环变动值做ADF检验(结果略),发现都是水平平稳的。因此可以利用上述变量的循环变动数据开展计量分析。

四、实证检验与经济解释

(一)VAR模型的建立

根据前述利率-汇率联动作用于消费、投资、净出口进而影响产出的三条路径,分别建立三个VAR模型。要利用VAR模型开展实证检验和经济意义分析,必须估计出合适的VAR模型的形式,而在VAR模型的估计中最为重要的是滞后变量的确定。表1为根据赤池信息(AIC)准则得到的结果。根据AIC值最小原则,结合表1中的检验值,利率-汇率联动的消费传导、投资传导和净出口传导模型分别设定为VAR(1)、VAR(2)和VAR(1)。

应用无约束、外生变量包括常数和汇率制度虚拟变量的VAR模型开展实证检验,可得到动态反馈模型。由于VAR模型参数较多,导致所估计的模型难以解释,因此通常借助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来推断向量自回归的内涵,因此模型本身的表达式这里从略。三个VAR模型的特征多项式的特征根都在单位圆内,表明VAR方程是结构稳定的。经检验各扰动项不与自身的滞后值相关,怀特异方差检验显示也不存在异方差,故模型效果总体上是良好的,可以作为进一步开展经济意义分析的依据。

(二)经济意义分析

1.利率、汇率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响应。

脉冲响应函数用来衡量来自随机扰动项的一个标准差冲击对内生变量当期和未来值的影响,即用以反映一个变量发生一个标准差单位的波动会引起其他变量如何波动。利率、汇率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机制,因此,可借助利率、汇率对货币供应量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货币冲击(货币政策调整)对利率、汇率产生的影响。上述三个VAR模型都包含着利率、汇率对一个标准差单位的货币供应量变动的脉冲响应函数且大致相同,为节省篇幅,图1只相应给出了货币政策消费传导中利率、汇率对货币供应量的脉冲响应函数,横轴表示滞后阶数,纵轴表示内生变量对冲击的响应程度。图中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两侧的虚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加减两倍标准差形成的置信区间(下同)。

由图1可见,表征货币政策调整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波动一个单位的正向标准差冲击,使得利率的波动在第1期下降0.03,随后其影响就逐渐减弱,表现为脉冲响应曲线逐渐向横轴调整,但注意到这一调整时间相对较长。货币供应量与利率呈反向变动,货币政策向利率的传导是符合理论假说的。图1中,广义货币供应量M2波动的一个单位的正向标准差冲击,使得汇率的波动在第1期下降0.48,意味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将使人民币贬值。因此,货币政策调整、货币供应量变动能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利率、汇率向实体经济传导。

2.货币传导中的利率-汇率联动机制。

由图2可以看出,货币政策的消费传导中,利率的一个标准差单位的正向冲击在滞后1期立即对汇率的波动产生影响,其响应程度为0.23,表明国内利率上升,人民币将升值。其响应程度随着时间推移而逐步下降,但其影响的持续时间较长。在货币政策的消费传导中,对汇率的一个标准差单位冲击利率在第1期没有响应,从第2期开始,呈负向变动,在第9期达到最大负响应值-0.02,随后其影响效应逐步减弱,总体上汇率波动向利率的传导效应较微弱。因此,货币政策的消费传到中,利率-汇率联动机制主要表现为利率波动向汇率的传导,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在货币政策的消费传导中是不对称的。

由图3可见,货币政策投资传递渠道中,汇率的一个标准差单位的正向冲击在第1期对利率形成0.04的响应,并在第2期达到最大响应值0.05,之后呈下降趋势,第6期转为负向影响,随后其影响效应逐渐降低,总体上脉冲响应程度较小。而利率的一个标准差单位的正向冲击在第1期对汇率并没有产生脉冲响应,在第2期出现最大的负效应,之后逐步上升,到第9期达到最大值0.29。其累积响应程度在第3期之前均为负数,从第4期开始为正数。

由图4可见,货币政策净出口传递渠道中,利率的一个标准差单位的正向冲击在第1期立即对汇率形成0.25的响应,之后其响应程度逐渐减弱,但持续时间较長。汇率对利率为同向影响,即人民币升值,利率将上升。而汇率的一个标准差单位的冲击对利率在第1期没有反应,第2期后,其正向相应程度为0.002,之后其反应程度也很微弱,说明利率对汇率的传导不明显。但可以看到的是,利率与汇率呈同向变动,利率上升,人民币升值。

表2进一步给出了货币政策消费、投资、净出口传导过程中利率-汇率联动的方差分解结果。方

差分解的主要思想是,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量的波动按照其成因分解为与各随机扰动项相关联的组

成部分,从而了解各随机扰动项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重要性。由于这里的着力点是分析利率-汇率联动的相互关系和影响效应,因此表中没有罗列影响利率、汇率的其他因素对方差的贡献情况。以消费传导为例,汇率波动对利率的方差贡献较小,在24期内其均值为0.62%,而利率波动对汇率的方差贡献在24期内均值为3.32%。在投资传导中,汇率波动对利率的方差贡献在24期内均值为2.29%,利率波动对汇率的方差贡献均值为4.08%。在净出口传导中,汇率波动对利率的方差贡献在24期内均值为0.01%,而利率波动对汇率的方差贡献在24期内均值为3.23%。总体而言,利率与汇率波动的相互冲击效应均较小,且利率波动对汇率的方差贡献大于汇率波动对利率的方差贡献。

通过比较货币政策需求传导的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可以发现以下四个特征:第一,尽管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还受诸多限制,但利率波动对汇率有一定影响;第二,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在货币政策的消费传导、投资传导、净出口传导中的效应并不相同;第三,无论是货币政策的消费传导、投资传导还是净出口传导,利率-汇率联动机制中汇率对来自利率的冲击响应程度较强,而汇率波动传导到利率的效应较微弱;第四,汇率波动对利率的传导主要通过货币政策的投资传导渠道产生效应,货币政策的消费、净出口传导渠道中,基本上表现为利率波动向汇率的单向传导。

五、结论与启示

应用VAR模型对1997-2007年中国货币政策需求传导中的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和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可形成如下几点实证结论和经验性启示。

(一)现实的利率-汇率联动机制一方面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另一方面又避免了联动的风险集聚

利率变动对汇率的传导途径包括资本项目途径下通过国际套利资本的流动实现直接传导和经常项目途径下通过影响总供给和总需求实现间接传导,而汇率变动主要通过价格的国内传递和改变经济主体的预期两方面影响利率。由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机制仍受到多种约束,外汇的非完全自由兑换等原因,利率-汇率联动的机制还不畅通,因此联动效应不明显。这一方面制约了货币政策的需求传导,但另一方面又为有重点、渐进式、持续性地推进金融改革提供了条件,因为可以避免利率-汇率联动带来的金融市场、外汇市场波动风险的同步运动和集聚。

(二)分析货币传导效应要区分货币政策需求传导中利率-汇率联动效应的差异

研究发现,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在货币政策的消费传导、投资传导、净出口传导中的联动效应存在差异,投资渠道中利率-汇率的联动效应相对较对称,消费、净出口渠道中主要表现为利率向汇率的单向传导。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1]。为此,如何发挥利率-汇率联动机制在货币政策的消费、进出口传导中的作用对于短期中实现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作用具有重要价值,对于长期中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更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

(三)根据利率-汇率联动机理统筹国内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改革

利率-汇率传导机制发生作用的条件是:金融市场发达、完善,利率能够反应货币供求状况,同时利率变化又能够通过影响货币供求引起经济总量的变化;投资、消费等经济变量对利率变化反应灵敏;存在比较发达的外汇市场,汇率主要受外汇供求影响,且变动比较灵活;对资本流动的限制较少。在采取措施建设利率-汇率联动机制的同时,又要规避利率-汇率联动造成的波动风险累积,减少金融自由化的过度冲击。为此,加强资本流动、利率和汇率之间的联动效应,合理安排三者的市场化次序至关重要。考虑到不对称的利率-汇率联动机制突出表现为利率波动向汇率的单向传递给人民币不断形成升值压力,我们认为相比之下当前最紧迫的是加快外汇市场基础建设,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实现汇率市场化,其次才是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相关改革工作。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 content_6938568.htm,2007-10-24/2007-11-22.

[2] 王爱俭,张全旺.论不同经济体制下利率与汇率的联动性[J].现代财经,2003,23(9),12-15.

[3] 刘淄.资本流动与货币政策下利率、汇率传导途径[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131(1),60-62.

[4] 薛宏立.金融市场动态开放中的利率-汇率联动——以中國为例的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5] 何慧刚.中国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机制:“利率平价模型 ”视角[J].求索,2007,(4).

[6] 聂学峰,刘传哲.我国货币政策通过国际贸易传递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21(5) .

[7] 楚尔鸣.我国货币政策消费传导效应的回归分析[J].消费经济,2005,21(2) .

责任编辑:王骏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总结范文第6篇

响,全国平均每天生产电视剧40集左右,观众数以亿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电影生产大国和第一电视剧生产大国。2007年年底已建成“农家书屋”2万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解决了近亿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如今落户全球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已达200多所。

这一连串令人鼓舞的数据,生动地反映了近些年来我国加大文化创新,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可喜成果。

新世纪新阶段的战略之举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大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一般来说,“硬实力”指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力量,“软实力”指文化、意识形态等无形力量。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文化虽然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但它蕴涵着巨大的潜能,就像电脑的软件与硬件同等重要一样。

发展是硬道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也是硬道理。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的每一次升华,无不镌刻着文化进步的烙印。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的觉醒;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支撑。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文化软实力的积极引领,没有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文化创造力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不可能长期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对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古往今来,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博大精深的文化,每一个现代国家都把文化作为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一条特殊纽带,深深熔铸在民族的血脉之中,始终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文化是引导社会进步的罗盘,是张扬真善美的旗帜。文化对思想解放起着引领作用,对经济发展起着先导作用,对社会和谐起着滋润作用,对人的进步起着催化作用。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文明的足迹。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精神纽带,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波澜壮阔,改革开放实践多姿多彩。只有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文化创造热情和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凝聚起来,不断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才能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递给世界的名片,人们记住意大利、希腊和埃及,首先是因为它们曾经有过的文化辉煌;而长城、兵马俑、中国文化年等,让世界知道了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中国。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文化的巨大作用日益为世界各国所认识和重视,越来越多的国家千方百计壮大本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现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都是新一轮文化软实力博弈的积极推动者。文化产业成为主导美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它的媒体娱乐业年出口额达900亿美元。中国要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文化安全,必须继续弘扬文化创造精神,发挥民族的文化创造力,努力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上一篇:特岗教师培训学习总结范文下一篇:特色学校建设工作小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