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环境综合治理范文

2024-04-11

校园环境综合治理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关于“生态名城”建设的部署要求,进一步落实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的属地管理责任,着力构建“地方政府负责、全社会参与、公众监督”的工作格局,统筹推进控源截污、环境整治、清淤疏浚、调水引流、生态修复等工作,全面提升城市河道环境质量,确保到20xx年底,市区城市河道水生态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到20xx年6月,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河道,为建成国家生态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重点工作

1、控源截污。认真做好河道沿岸污水的收集和处理,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率。加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确保达标排放。

2、河道整治。规范垃圾收运清理,做好河岸与河道保洁,解决因脏乱差、垃圾入河导致的水环境恶化问题。加强沿河养殖管理,取缔非法捕鱼行为。着手开展初期雨水污染治理和资源化利用研究。

3、疏浚活水。针对重点河段开展清淤疏浚,削减河道内源污染负荷。加快水系沟通、引清活水,提高环境容量。

4、生态修复。做好驳岸生态化改造、沿岸绿化及景观建设,加快氮磷拦截吸收、曝气充氧等生态工程建设,促进水质提升及生态美化,恢复与重建河道良性生态系统。

三、实施步骤

按照“摸清底数、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持续改进”的要求,重点抓好三个阶段工作:

(一)调查摸底,明确治理范围。(7月上旬)

各地要对照建成区地理信息系统,对天然河流及人工河道进行彻底排查,建立城市河道基础台账,评估筛选,逐一建立黑臭河道档案,并提出综合整治计划,报送市环委会办公室,市环委会办公室对各地上报的黑臭河道名单进行核查,督促各地进一步补充完善,确定河道综合整治计划。

(二)专题部署,制定整治方案。(7月中旬)

各地要对列入20xx年整治的黑臭河道进行认真调查和研究,按照“一河一策”的要求,分解落实整治任务,制定综合整治方案,报送市环委会办公室,同时在当地媒体公布。

(三)明确责任,推动工作开展。(7月下旬-11月底) 各地要根据治理河段,明确责任地区;根据职责分工,明确责任部门,实施分段包干,责任到人。要切实履行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加快推进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沟通水系、景观美化等工程建设。

(四)加强督查,定期组织考核。(12月底前)

环保部门每季度末组织水质监测、专项督查和情况通报,动态跟踪治理进度,及时向同级政府报告。市环委会将于12月底前对各地整治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予以通报。

(五)积极履职,建立长效机制。

各地要高度重视河道水环境的保护工作,按照“河长制”的工作机制,落实专人负责河道水质,制定长效管理机制,对河道进行日常管护,确保水质长期满足水功能区划的要求。

四、保障措施

1、强化组织保障。各级政府作为城市河道水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人,要高度重视城市河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协同推进、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各级环保部门要做好整治工作的监督协调,其他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共同推动工作开展。

2、强化持续推进。各地要充分认识整治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真落实各项治污措施,确保投入到位,确保工程质量,确保长效运行维护,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3、强化监督考核。环保部门要会同水利、住建等部门做好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作的协调、监督、考核。对整治不力、污染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河道,要及时通报并实施挂牌督办,追究有关责任单位、责任人的责任;对整治不力的地区,暂停环保专项资金补助和各类环保创建,取消创先评优资格。

4、强化舆论引导。通过媒体公布各地整治计划、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并定期公布整治工作进度,对整治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进行宣传报道,对整治不力的地方和突出问题进行公开曝光。大力宣传城市河道对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附件:泰州市20xx年黑臭河道整治任务表

校园环境综合治理范文第2篇

的几点体会

一、前言

二、矿山基本情况

三、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四、矿山环境影响评估

五、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原则、目的和任务

六、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总体布局

七、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

八、保护与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九、插图

十、矿山环境综合治理规划与设计

一、前言

(一)方案编制的依据:

1、法律法规

(1)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

(四)探索建立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制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对本地矿区生态环境进行监督管理,按照“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明确治理责任,保证治理资金和治理措施落实到位。新建和已投产生产矿山企业要制订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报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对废弃矿山和老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通过市场机制多渠道融资方式,加快治理与恢复的进程。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应尽快制订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的经济政策,积极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保证金制度等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3)、《河北省地质环境管理条例》;

(4)、《关于印发《河北省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冀国土资环字[2003]32号);

(5)、 《关于进一步落实《河北省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冀国土资矿字[2003]302号);

(6)、《河北省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冀国土资发[2006]15号);

2、规范与技术文献

(1)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造林技术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等等。

(2)《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产资源储量检测报告或储量核实报告。

(二)、目的与任务:

1、目的:为矿山矿业开发、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提供重要科学依据,以期同时实现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保护,为矿山矿业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2、任务:

(1)开展矿山环境调查。包括基础资料的搜集与调查和矿山环境问题调查。

(2)进行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包括分析评估区地质环境背景,对矿业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做出现状评估、对矿业活动引发或加剧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做出预测评估、对矿山建设和矿业活动的环境影响做出综合评估。

(3)编制矿山环境保与综合治理方案。

(三)方案适用年限

方案适用年限主要依据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中确定的矿山服务年限、矿山建设期及矿山闭坑后治理期确定。一般以矿山采矿许可

3 证有效期作为方案的适用年限,矿山采矿证到期的当年至矿山服务年限终了作为矿山规划治理期,矿山闭坑后2-3年作为矿山闭坑恢复治理期。

二、矿山基本情况

(一)矿区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重点对矿区及其附近地区地质灾害发育与矿山环境问题有关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调查和论述。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提供依据。

2、气象:主要是降雨量特征,它对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有直接影响。

3、水文:重点是矿区附近河流及季节性洪水沟谷的径流量特征,有些露天采场和地下采空塌陷区正好位于沟谷或河流穿越部位,需要设计河流改道工程。

4、植被:植物的种类(乔、灌、草及人工作物)和密度,植被覆盖率等,附照片。为矿区植被恢复提供依据。

5、土壤:土壤类型(棕壤、褐壤、草甸土)、分布、厚度等。为表土的存放与覆土利用提供依据。

6、土地利用现状:包括林地、草地、耕地、荒坡地等的分布位置、面积等,应在有关平面图上表示。为土地复垦提供依据。

7、社会环境概况:简述矿区附近社会、经济与环境情况;穿过矿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工程设施的分布及等级;矿区附近地质遗迹、景区情况;矿区周围其它矿山与本矿山的关系。

(二)矿区地质条件

1、地层、构造、岩浆岩:注意调查断层破碎带特征,分析其对露天采场边坡及地下采场、巷道稳定性的影响。

2、水文地质条件:重点调查矿区及其附近地下水类型、分布、含水层厚度、水位及渗透性,矿井及露天采场排水量,附近村庄生活和灌溉利用的水源情况,矿山排水对附近地下水、地表水的影响。为水资源环境影响评估提供依据。

3、工程地质条件:重点调查软弱岩组、夹层分布与特征,节理裂隙与断裂带特征,风化层特征等,简要评述露天采场岩石质量和边坡稳定性,或井巷围岩的岩石质量和稳定性。

(三)矿山企业概况

位置与交通、矿床类型与矿产资源、矿山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矿山开采历史及尚有服务年限

(四)矿山开发方案概述。

内容见规范。需要指出的是应增加对已有矿山工程的介绍,如竖井、平硐等位置、井口标高、深度或长度,地下采场长、宽、高等。

三、矿山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

说明1:已投产生产矿山编写此部分,对于新建矿山一般不需编写此部分,但是有以下情况的新建矿山也应编写此部分:

一是新建矿区内已经有过群采,并形成了一定的矿山环境问题;二是若干小矿山整合后的新矿山。

说明2:本章“矿山环境现状”部分只阐明问题,详细说明各种问题

5 的特性,数据要准确、齐全,不进行评估。

1、矿山环境现状:

主要内容是土地、植被资源占用和破坏问题;水资源、水环境变化问题;矿山地质灾害等。

矿山环境问题调查:填表(附录I)。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矿区土地、植被资源的占用和破坏,包括土地利用现状改变、地貌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等。

a. 露天采场、工业广场、采矿废弃物、尾矿库、生活设施建设等占用和破坏土地、植被资源 。

b.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土地、植被和地貌景观破坏; c.废液排放、堆积物淋滤液污染土壤及水土流失。

(2)矿区地下水均衡破坏、水污染问题,包括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地下水及地表水污染等。

a.矿井突水、矿井排水形成的地下水降落漏斗以及采动后上覆岩层破碎、断裂、沉降导致各含水层贯通,造成地下水均衡改变; b.废液废渣排放、堆积物淋滤液造成地下水、地表水污染,破坏水环境。

(3)矿山地质灾害,包含如下内容:

a.井工开采、露天开采、矿坑疏干排水引发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开采沉陷、岩溶塌陷)、地裂缝、不稳定边坡等;

b.固体废弃物堆积引起的崩塌、泥(渣)石流、不稳定边坡等; c.尾矿库溃坝、尾矿坝开裂等。

6 d.除本矿山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外,应重视矿区及其矿区以外对矿山有威胁的、原有的地质灾害及相邻矿山地质灾害的调查。 以上均应附一些照片、表格、平面图和剖面图加以说明。表格有废渣堆、露天采坑、采空塌陷与地裂缝特征统计表等。

(二)矿山环境发展趋势

分析在现状开采条件下,不考虑未来矿山开发利用规划或新的开发利用方案的前提下,现状存在的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如废渣堆边坡的坍塌和水土流失对附近土地资源、植被的影响、目前的矿山排水对附近水资源环境的影响、已经形成的采空塌陷的发展趋势等等。

结合矿山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现状环境问题,对矿山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该部分是预测评估的基础。预测内容和现状调查内容相似,主要包括预测露天采场、矿渣、尾矿库、工业广场的面积或数量,占用土地的性质,破坏植被的类型和数量等;矿山排水、尾矿水、生活防水等对水资源数量、质量影响的可能性;采空塌陷、边坡失稳、矿渣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危害范围与对象等等。

四、矿山环境影响评估

(一)评估级别确定

依据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确定

(二)矿山环境影响现状评估

1、现状评估内容:

7 a.分析评估区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的发育程度、表现特征和成因;分析相邻矿山矿业活动的相互影响特征与程度。如:露天采场崩塌灾害是局部发育,还是普遍存在,其成因是什么;采空塌陷是局部发育,还是大面积发育,分析成因,其发育的阶段(初始、高峰、趋于稳定)相邻矿山采空塌陷相互影响的特征与程度,可类似于两眼抽水井形成的水位干扰程度的分析。等等,依此类推。

b.评估各种环境问题对人员、财产、环境、资源及重要建设工程、设施的危害与影响程度,见附录E(很重要)。

以上两条,对于一级评估,其发育程度、影响程度等应当用定量-半定量方法评估。评估方法分为单类问题评估和多类问题综合评估。

单类问题评估:如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用表E.2定量评估;矿山排水对附近村庄水源地的影响,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进行评估;水体污染程度用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估;影响到农田面积、林木的数量、交通干线的长度、房屋的数量等等数据实际上就是定量评估。

单类问题评估

矿山地质灾害:如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用表E.2定量评估; 矿区土地植被等资源的占用或破坏

矿区水资源破坏:矿山排水对附近村庄水源地的影响,用地下水动力学方法进行评估

矿区水土环境污染:水体污染程度用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估 另外,影响到农田面积、林木的数量、交通干线的长度、房屋的

8 数量等等数据实际上就是定量评估。 多类问题的综合评估。

c.评估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状况及效果。这部分一般被忽视了。它的作用是通过对已有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及效果的评述,总结经验,改正错误,为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d.评述评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和矿山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评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是整体环境质量情况的概括,可用极差、差、较差、较好来概括(定量指标尚未建立)。

注意:现状评估中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要求。建议侧重对矿山已引发或加剧的、已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而不是危险性评估)。

防治难度:矿山已存在的这些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隐患,分析其治理难度。主要从治理技术、资金和治理环境等方面去分析。 建议:编制矿山环境影响现状评估分区图,内容包括矿山环境现状图的内容及矿山环境现状评估分区及其特征。

2、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

评估内容: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矿山类型和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确定的开采范围、深度、规模和采、选、冶方法、废弃物(包括废石、矿渣、尾矿、废水)的处置方式等,结合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预测矿业活动可能产生、加剧的环境问题和矿山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对其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影响程度和防治难度进行分析

9 论证和评估。

a.预测矿业活动可能引发和加剧的环境问题的种类、规模和原因; b.预测评估各种环境问题对人员、财产、环境、资源及重要建设工程设施的危害与影响程度,见附录E;

c.预测矿山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按附录F执行; d.预测在矿业活动结束时评估区的总体地质环境质量状况; e.分析矿业活动引发的各种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 预测评估的定量评价方法参照现状评估。

注意:预测评估主要针对未来矿业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与灾害进行评估,现状已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隐患如果受到未来矿业活动的影响(有加重的,有变轻的),也应进行预测评估。

建议:编制矿山环境影响预测评估分区图。内容与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图相似,侧重预测评估分区。

(四)矿山环境影响综合评估

综合评估:在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评估区环境总体影响程度作出综合评估结论。矿山环境总体影响程度依据对生态环境、资源和重要建设工程及设施的破坏与影响程度、地质灾害危险性大小、危害对象和矿山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等划分为影响严重、影响较重和影响较轻三个等级,影响程度分级见附录E。

综合评估分区图内容一般是对现状评估图和预测评估图内容的叠加。

五、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原则、目标和任务

(一)原则

1、矿业开发应贯彻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综合治理与环境保护并举的原则。

2、依靠科技进步,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开发对矿山环境的扰动和破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产开发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

3、 矿产资源的开发应推行循环经济的“污染物减量、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的技术原则。

(二)目标

1、地质遗迹、风景区、交通、电力、水利设施及矿山工程的具体保护目标;

2、废渣、尾矿得到综合利用,利用率达到的目标;

3、废渣堆、废弃地、尾矿库得到综合整治,破坏的土地资源和植被恢复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4、影响的水资源环境得到恢复、治理或补偿的具体目标;

5、地质灾害及隐患得到有效防治,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6、矿山闭坑后达到矿山环境与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建立与区位条件相适应的环境功能。

(三)任务

1、采取的保护性开采措施;

2、已产生的环境问题与灾害隐患进行治理的任务。如采空塌陷

11 坑与地裂缝及时回填、防渗;废渣堆边坡整治(削坡、建挡土墙等)消除滑坡、泥石流隐患;尾矿库建排洪沟,消除泥石流隐患;闭坑后废弃的建筑物、矿井拆除、填埋、平整,土地复垦、植树、种草等等。

3、建立矿山环境监测系统,对矿山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和及时预警。

说明:目标、任务应针对矿山特点制定,不同矿山有不同的目标和任务,不能千篇一律。

六、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总体布局

(一)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分区

1、保护分区:一般分为重点保护区和一般保护区。重点保护区根据情况可进一步划分为重点保护区、次重点保护区。

重点保护区指矿业活动影响的范围,主要指地质环境影响和地质灾害影响范围,不包括噪声等的影响范围。重点保护区按保护的对象的类型进行亚区分区,如地质遗迹、人文故迹保护亚区,重要基础设施(交通、电力、水利设施)保护亚区,城镇或村庄保护亚区,重要矿山工程(矿井、工业广场、选厂等)保护亚区,露天采场边坡保护亚区,排土场边坡保护亚区,重要农用地或植被保护亚区,水源地保护亚区,地质灾害防治亚区。

一般保护区:指矿山生产活动影响范围之外评估区范围,主要对植被等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保护分区的代号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A

1、A2……

12 建议编制矿山环境保护分区图。

2、治理分区:一般分为重点治理区、一般治理区。重点治理区可根据情况进一步划分为重点治理区、次重点治理区。根据已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的类型(即治理对象的类型)进行治理亚区划分。如废渣堆整治绿化治理亚区,露天采场治理亚区,采空塌陷治理亚区,尾矿库治理亚区,工业广场治理亚区,地下水污染治理亚区,等等。治理分区的代号用大写罗马字母表示。

建议编制矿山环境治理分区图。

说明: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图中,应重点反映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分区、保护与治理工程措施等内容。根据保护分区图与治理分区图内容进行综合分区,综合分区名称建议为重点保护与治理区、次重点保护与治理区、一般保护与治理区,闭坑矿山可命名为重点治理区、次重点治理区和一般治理区。总之应灵活掌握。综合分区用图面普染色表示。保护区与治理区仍然分别用大写英文字母和罗马字母表示。

(二)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作部署

主要内容是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分期及每个分期的任务。如新建矿山可分为建设期、生产期和闭坑后三期,阐明建设期矿山环境保护的任务,生产期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任务,闭坑后期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任务。如生产矿山,对已经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可分区近期、中期、远期治理期,对未来开采可能产生的矿山环境问题可分区生产期、闭坑后期。如闭坑矿山,对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的

13 治理可分区一期、二期……治理期。分期内容一般不再编图,主要用文字说明即可。

(三)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方法

1、保护技术方法:简要叙述矿山开发方案中的保护性开采方法,如充填开采法、条带开采法,露天开采中的阶梯开采法,尾矿库坝及排洪沟的设计方案,排土场的堆放方案等等。如果开发利用方案中应该提出但未提出的保护 方法,应当补充。

2、治理技术方法:如露天采场、排土场的不稳定边坡的治理方法,塌陷坑的治理方法,尾矿库泥石流隐患的治理方法,土地复垦和植被重建的技术方法,废矿渣、尾矿砂的二次利用技术方法等等。简要叙述上述内容。

七、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

(一)保护方案

1、保护方案主要针对新建矿山和生产矿山。

2、对矿山开发方案中已明确的保护方案进行简要介绍,对其中明显不合理的保护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对开发利用方案中未提及的,根据需要,补充保护方案,如表土堆放方案、尾矿库排洪方案,等等。

3、保护方案的总体要求:采取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矿山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 具体如下:

a.对采矿活动所产生的固体废物,应使用专用场所堆放,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环境污染及诱发地质灾害;

14 b.应根据采矿固体废弃物的性质、贮存场所的工程地质情况,采用完善的防渗、集水排水措施,防止淋溶水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

c.宜采用水覆盖法、湿地法、碱性物料回填等方法,预防和降低废石场的酸性废水污染;

d.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理水平;采取有效方法防止尾矿库扬沙、扬尘;

e.采取地下帷幕注浆隔水、地表防渗或污水处理等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水资源、水环境的破坏;

f.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控制或避免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

4、新建矿山环境保护要求:

a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根据矿区所处的区位条件和矿山环境对矿山开发的适宜性,确定矿山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目标、任务,优化矿山工程布局,科学合理利用矿山环境,确保人居环境的安全,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

b根据矿山环境对矿业活动的适宜性和环境承载能力,采用科学合理的采矿方式、方法和生产工艺,按照国家规定的技术规范编制开发利用方案或设计,制定预防性环境保护措施,实施保护性开发。 c针对废弃物(排)放、堆存造成的矿山环境问题,制订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措施。

d严格执行国家制订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 e制定矿山环境问题监测方案,实施对矿山环境问题的动态监测。

5、已投产生产矿山的保护要求

a生产矿山要从粗放式、传统式的“线性开发单一模式”转化为集约式、生态环保式的“循环经济保护开发模式”,统筹协调矿山环境保护——资源开发——恢复治理——再利用。根据矿山生产实际情况,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方式,及时开展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b对于露天开采的矿山,宜采取内排和剥离-排土-造地-复垦一体化技术。

c对存放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废水、废液的淋浸池、贮存池、沉淀池应制定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等措施。并研究采取化学分解、中和、电离或照射方法以及固结等新技术,变有毒、有害废水为无毒无害的可利用水或形成不溶解可安全存放的固体物。

d矿石、废渣土的堆放要有序、合理,要明确边坡稳定角,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e露天矿山开采应根据采场的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坡角范围以避免崩塌、滑坡、地裂缝的发生。

f对井工开采的固体矿山,应提出预留矿柱、矿墙、矿层(体)顶板覆岩厚度标准或采用充填开采法将固体废渣及时回填,采用减沉注浆技术,防止或减轻采空沉陷、地裂缝及地表下沉。

j岩溶充水或孔隙充水大水矿区应采取帷幕注浆隔水(阻水)充填法和排供结合等措施,控制矿坑涌水量,避免破坏地下水均衡,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

h地下液体矿产开采,应确定允许开采量。热矿水井不应超过回

16 灌量。

i实施矿山地质灾害及主要环境问题动态监测,做好预测、预防工作。

6、保护方案要首先明确保护目标、然后制定保护措施(保护措施要具体,补充的保护方案的工作量和资金要明确)、最后是资金来源的说明(谁破坏谁治理、谁拿钱)。

(二)治理工程方案

分述治理工程名称、治理对象、主要工作量、投资概算、资金筹措方式、工期与进度、组织管理、保障措施、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治理工程要点 H.1矿区泥(渣)石流

H.1.1防治矿区泥石流灾害主要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消除或固化泥石流物源;二是消除泥石流的激发条件―水源条件。

H.1.2新建矿山应事先设计出废渣弃土的安全存放地带,修建规范的尾矿库,避免乱堆滥放,杜绝形成泥石流物源。

H.1.3生产矿山若有废渣弃土堆放不合理,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例如将杂乱分布在坡岗上的废渣弃土,采取填入沟谷中、造田复垦等处理措施;在存在大量泥石流物源的沟谷下端,修筑拦砂坝。

H.1.4疏浚矿区排水系统,使暴雨洪流避开废渣弃土地段;在洪水流经的泥石流物源地段,应修筑排洪明渠,设计流量应能承受百年一遇的洪流。并同时做好护坡,控制水土流失。

17 H.1.5具体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参照(DZ/T 0239)执行。

H.2矿区滑坡

H.2.1矿区滑坡灾害防治措施应根据成因采取合理的措施。 H.2.2滑坡治理应采取合理的工程措施,确保治理后能使滑坡体稳定。具体防治工程措施应因地制宜。 a.优化采矿方案; b.降低坡高、坡角;

c.采用抗滑桩、锚索(杆)等加固; d.在滑坡后缘削坡卸荷; e.在有效部位建设支挡工程; f.修建相应的排水工程。

H.2.3经过稳定性评价以后,根据滑坡的危险程度和防治目标(安全标准)、滑坡规模,进一步确定工程规模和工程量,根据需要设计锚固工程、抗滑桩、排水系统、支挡墙等。

H.2.4具体滑坡灾害防治工程设计参照(DZ/T 0240)执行。

H.3矿区开采沉陷

H.3.1开采沉陷灾害治理,要统筹考虑开采沉陷与地裂缝的内在关系。要防治结合,综合整治。

H.3.2废弃地下坑硐引起的地面沉降、地裂缝时,应采取地下回填废渣,减缓地面沉降速度;为制止地面塌陷形成,可通过地面裂缝灌注水泥砂浆。

H.3.3地下坑道尚在使用阶段,地面出现地裂缝或沉降迹象时,

18 应采取密闭、回填、夯实、监测等措施;应在地下坑道采取防塌措施。

H.3.4废弃地下坑硐地表形成塌陷,但规模不大时,则应采取由地面自外向内将废渣填入下部,中上部用亚粘土或表土充填,为覆绿打好基础。

H.3.5废弃地下坑硐地面塌陷规模巨大,难以治理且存在安全隐患可将其圈定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研究特区。方案中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划定出禁入区、监测区,修建防灾栅栏、设立警示说明牌和修建观测道路。

H.3.6充填开采,是防止地物地貌变化、消除或减缓地面沉降的有效措施,凡井下开采的矿山,无论是在建还是生产的矿井均应进行充填开采设计并提出规划实施意见。

H.3.7井下开采煤炭、油页岩等矿山,在生产过程中要进行离层注浆的可行性研究,提出相应的技术设计。

H.4矿区岩溶塌陷

H.4.1制定岩溶塌陷治理方案前必须查明岩溶塌陷的成因以及与矿山排水活动之间的关联。

H.4.2应采用地球物理探测方法(电法、声纳法等)探明岩溶发育的范围、规模、地下形态、深度,分析塌陷机理及诱发因素。

H.4.3岩溶塌陷区地下无采矿设施(巷道、斜井等),塌陷区非农田且有良好的蓄水条件时,可以发展蓄水养殖或储水用于农业灌溉。

H.4.4经论证适于旅游开发的,可考虑发展旅游产业。

19 H.4.5塌陷区原为可耕地,宜回填造地,重建植被体系。 H.4.6岩溶塌陷区有巷道等地下采矿设施,应按有关规定采取防护工程措施,进行专项设计治理。

H.4.7岩溶塌陷治理,应充分考虑矿坑供水、排水和环境保护相结合,采取相应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塌陷的发展,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矿区环境。

H.5危、损尾矿库(坝)

H.5.1矿山企业需按国家有关矿山设计规范,根据其生产规模,设计与之匹配的尾矿库(坝)及配套建筑设施,并在试生产阶段即建成投入使用。对于矿山开采技术方案中缺少尾矿库(坝)建设方案的采选企业,限期补做。

H.5.2对于出现潜在隐患和明显破损缺陷的尾矿库(坝),应区别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

a.尾矿库容接近极限,应新建尾矿库。并采取措施对原尾矿库再开发利用,不能再开发利用的进行抑尘、覆土和恢复植被;

b.坝体基础渗漏,需及时采取桩基础或灌浆等工程措施抢救危坝; c.坝体护坡易垮塌,可以适度削坡,重新砌护;

d.疏通或修建沿坝排水沟,播植灌草保护带,防止积水引发滑坡和水土流失。

H.6固体废弃物堆放场

H.6.1采矿剥离废石、废矿渣等各类松散物质堆放形成的不稳定边坡治理措施。

20 a.降低坡高、坡角,使坡角小于安全坡角; b.边坡加固、衬砌护坡; c.在有效部位建设拦挡工程; d.设计相应的排水、防水工程。

H.6.2废石、废矿渣堆积台面整治,可根据废渣的类型及块(粒)度,将粗粒或大块的铺垫在下部,碾压密实,逐层向上回填。若废渣中含有毒或放射性成分时,应将其堆放在深部,并做好防渗处理,品质适宜的土层包括易风化性岩层安排在上部,富含养分的土层宜安排在排土场顶部或表层。

H.6.3整治好的平台和边坡,应覆盖土层。在无适宜表土覆盖时,用不致造成污染的其他物料覆盖。覆盖土层厚度应根据其稳定性和用途确定。

H.6.4煤矸石堆治理

a.废弃矿山煤矸石首选作为建筑材料,不能利用时覆土绿化; b.生产矿山和拟建矿山应设计煤矸石回填处理,不能回填时,首先考虑作为建筑材料,其次必须堆放时应覆土绿化;

c.煤矸石中含硫化物时,应安装注石灰浆系统,保证随时注浆,避免水土污染。

H.6.5固体废弃物堆放场的植被重建参照H10条。

H.7矿区地表水、地下水污染

H.7.1论证矿产资源开发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H.7.2矿坑排水、选矿废水应循环利用;没有利用的部分和生

21 活废水排放可能造成污染的,需建立污水处理工程。

H.7.3污水处理工程要根据矿区内的排污量,结合周围社区污水处理能力,通盘考虑。

H.7.4污水处理工程的选址、规模,工艺技术应参照有关工程设计、施工规范执行

H.7.5采取修筑排水沟、引流渠、防渗漏处理等措施,防止或减少地下水污染。

H.7.6各类选矿厂必须具备水闭路循环系统。已投产的选矿厂达不到水闭路循环的要停止生产,补建水闭路循环系统,待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H.7.7矿区内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的处理,应参照(GB18485-2001)和(CJJ17-2001)结合矿区实际情况进行处理,防止造成二次污染。

H.8露天矿不稳定边坡

H.8.1不稳定边坡治理包括:矿山范围内不稳定边坡治理,不稳定基岩边坡治理。

H.8.2边坡岩土结构松散,边坡陡直,大于安全稳定坡角时,采取削坡措施,使边坡达到稳定状态。具体坡角选取,一般应采用当地同一岩性边坡稳定坡角的经验值或现场实测值。

H.8.3构造破碎造成的岩层边坡失稳,首先采取避让措施,撤离危险区的一切设施、人员,划定标示出危险范围,严禁进入;其次采取人为爆破措施,清除危岩,消除隐患。

22 H.8.4边坡加固

a.用非爆破法清除表面松动浮石,对软弱岩体或高度破碎的裂隙岩体进行表面支护。

b.岩石裂隙和软弱层面可采用注浆加固和锚固法。

c.发生滑坡或小范围岩层滑动的岩体,须采用抗滑桩、挡石坝方法治理。

d.对深部(10m~100m)开裂、体积较大的危岩,宜采用深孔预应力锚索、长锚杆进行加固。

e.对于岩质较软,岩石风化严重,易造成小范围塌方的边坡,削坡后低处宜用挡土墙支挡,高处可采用框格式拱墙护坡。

H.8.5边坡角小于安全坡角,边坡高度超过20m时应考虑设置台阶,避免形成过大边坡,并沿台阶设横向排水沟。

H.8.6梯级边坡中的台面应微向内倾,以起蓄水防边坡冲刷作用。 H.8.7边坡工程应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降雨条件,制定地表排水、地下排水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案。

H.8.8为减少地表水渗入边坡坡体内,应在边坡潜在崩滑区边界以外的稳定斜坡面上设置截水排水沟,边坡表面应设地表排水系统。

H.8.9边坡工程应设泄水孔。

H.8.10矿区天然边坡应因地制宜进行适当改造,在改造中应珍惜已有植被,采用鱼鳞坑的栽种方式,如石质山坡,应采取补土、换土措施确保植树成活率。

H.8.11露天采矿坑的植被重建参照H10条。

23 H.9矿区土地复垦

H.9.1矿区土地复垦包括工程整治和生物复垦两个阶段。 H.9.2复垦土地利用方向:根据周围环境和矿区土地的自身条件,可以选择复垦成农地、林地、居住地和工业用地、养鱼场和娱乐用地等。

H.9.3工程复垦技术:根据采矿后形成废弃地、占用破坏地的地形、地貌现状,按照规划的新复垦地利用方向的要求,并结合采矿工程特点,对破坏土地进行顺序回填、平整、覆土及综合整治,其核心是造地。常用的工程复垦技术有就地整平复垦、梯田式整平复垦、挖深垫浅式复垦和充填法复垦技术等。参考前述各专项整治相关内容及(TD/T1012─2000)执行。

H.9.4生物复垦技术:包括快速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生态工程、耕地工艺、农作物和树种选择等。

H.9.5土壤改良:矿区土壤培肥要通过采取各种培肥措施,加速复垦地的生土熟化。地表有土型的土壤培肥,主要是通过施有机肥、无机肥和种植绿色植物等措施,实现土壤培肥。地表无土型培肥,一般适用易风化的泥岩和砂岩混合的碎砾作为土体,调整其比例,在空气中进行物理和化学风化,同时种植一些特殊的耐性植物进行生物风化,以达到土壤熟化的目的。微生物培肥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和化学药剂或微生物和有机物的混合剂,对贫瘠土地进行熟化和改良,恢复其土壤肥力。

H.9.6土地复垦要注意地域的区别;复垦区必须达到可耕、可渔、

24 可林、可建筑的目标。潜水位高的地区可遵循“挖深填高”的原则实施。

H.10植被重建 H.10.1植被选择

H.10.1.1植被重建应遵循“因地制宜,因矿而异”的原则,在树种、草皮的种属选择、工艺的采选上要与矿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石环境相匹配,以确保植被重建的成效。

H.10.1.2广泛调查适宜的植被资源品种,选择可行性好的品种,在实验室进行抗逆性能筛选;选出的植物品种应有较强的固氮能力、根系发达、生产快、产量高、适应性强、抗逆性好、耐贫瘠等。

H.10.1.3在三北干旱寒冷地区选择乔、灌、草的种属时,应尽量选取当地耐旱、耐寒、抗病虫害性能强,易于成活的品种;南方则应选择喜湿、耐热、生命力强的种属。

H.10.1.4选择草类、灌木、乔木种属时,尽量兼顾经济、环境、社会综合效益。优选已被实践证明的、易养、易管、易活的种属。

H.10.1.5如选种经济类树种应严格按林业果树栽种管理的有关规范执行。

H.10.2边坡覆绿

a.岩石边坡:可采用挂网客土喷播和草包技术。

b.土质边坡:可采用直接播种或植生带、植生垫、植生席等技术。 c.土石混合边坡:可采用草棒技术、普通喷播或穴栽灌木等技术。 H.10.3平地覆绿

25 a.直接种植灌草。在保持覆盖土层不小于30cm的地面上,直接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种子,形成与周边生态相适应的草地。

b.直接植树造林。在保持覆盖土层不小于50cm的地面上,根据实际状况和规划要求直接种植经济林、生态林或风景林。 H.10.4覆绿技术 H.10.4.1直接种植灌草

在有一定厚度土层的坡面上,直接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种子。 H.10.4.2穴植灌木、藤本植物

结合工程措施沿边坡等高线挖种植穴(槽),利用常绿灌木的生物学特点和藤本植物的上爬下挂的特点,按照设计的栽培方式在穴(槽)内栽植。

H.10.4.3普通喷播

坡面平整后,将种子、肥料、基质、保水剂和水等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泥浆状喷射到边坡上。 H.10.4.4挂网客土喷播

挂网客土喷播是利用客土掺混粘结剂和固网技术,使客土物料紧贴岩质坡面,并通过有机物料的调配,使土壤固相、液相、气相趋于平衡,创造草类与灌木能够生存的生态环境,以恢复石质坡面的生态功能。该技术适用于花岗岩、砂岩、砂页岩、片麻岩、千枚岩、石灰岩等母岩类型所形成的不同坡度硬质石坡面。

H.10.5养护管理

H.10.5.1后期养护管理包括喷水养护、追施肥料、病虫害防治、铲

26 除有害草种与培土补植。

H.10.5.2植被的喷灌,可根据植物需水情况,直接喷灌;或在坡顶修筑蓄水池,汇集雨水,并用动力设备从坡脚输送补充水,利用坡顶水池自流,采用喷头方式进行喷灌。

H.10.5.3对坡度大、土壤易受冲刷的坡面,暴雨后要认真检查,尽快恢复原来平整的坡面。部分植物死亡,应及时补植。补植的苗木或草皮,要在高度(为栽植后高度)、粗度或株丛数等方面与周围正常生长的植株一致,以保证绿化的整齐性。

H.10.6注意问题

H.10.6.1植被重建的最佳时间由雨量的季节分配和适宜温度来决定。

H.10.6.2石质山绿化的树坑中应充填好土,特别是干旱缺水地区,应在坑中铺衬可降解的塑料薄膜,在新土中拌入保水剂,以涵养水分提高树木成活率。

H.10.6.3山坡或台面植树,具体株距根据树种及树冠形态选择。

(三)矿山环境监测方案

1、新建、生产矿山均应编制监测方案。

2、方案内容:提出开采过程中为切实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应重点监测的内容、监测点的布设、监测方法以及资金投入等。

A监测内容:采空区变形、边坡稳定性、泥石流物源稳定性与洪水径流量、尾矿库的排洪能力、土地复垦与植物绿化的效果等等。 • B监测点的布设:在什么位置布置什么样的监测点。如固定桩、

27 墩、特定记号等。

C监测方法:水准测量、全站仪、皮尺、照像等等。 D监测频率:旱季、雨季的监测频率要求。监测期要求。 E监测队伍:需要多少人,什么样的组织形式。

F工作量与经费概算:统计监测工作量,进行监测经费概算,每年需要多少钱,整个监测期需要多少钱。

八、保护与治理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1、可行性主要包括政策层面、技术层面、社会经济与环境层面、资金层面等的可行性分析。可对在技术方面存在的风险进行提示。

九、插图

1、矿区交通位置图

2、不同矿体采空区分布图

3、矿山典型地质剖面图

4、地质灾害平面图、剖面图

5、矿山环境综合评估图

6、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图。

7、保护方案、治理方案中的大比例尺平面图、断面图、侧面图。

校园环境综合治理范文第3篇

xx镇在每个村、社区的干部中确定一名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员,及时反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的先进典型、工作亮点、工作动态、突出问题,并对信息报送数量和质量进行考核,有力的推进了该镇的信息报送工作。

xx镇党委、政府组织全体机关干部、驻镇单位职工、村(社区)干部、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2096人,对场镇街道、公路沿线、卫生死角再次进行大扫清理,清除卫生死角32处,清运垃圾4吨。

xx镇进一步加强市政设施的维护管理,今年1至3季度先后维护修理路灯30余盏,更换破损垃圾桶25个,补种道旁树50余株,同时将市政设施的维护管理责任落实到协管员头上。

xx镇对前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治,进一步加

大场镇清扫保洁力度,动用挖掘机、农用车对陈年垃圾、建渣进行清理,全面打捞河道漂浮,在场镇河道两岸规划了10余口沼气池。

校园环境综合治理范文第4篇

一、整治内容和责任分工

(一)绿化治理

高标准完成城区街头绿地和道路、街巷绿化的提升改造工作;积极动员驻城各单位、各小区庭院开展社会化绿化活动,争创花园式单位、花园式小区;清理道路绿化带、行道树、绿地内的垃圾、杂物;维修广场、绿地内亭、台、凳等附属设施,达到完好、整洁、美观。杜绝广场、绿地内设臵任何娱乐游玩设施(此项工作由县城市管理局及产权单位负责)。

(二)亮化设施治理

1.公共亮化。对城区主次干道和开发区、定陶(烟台)工业园路网、路灯进行检修,确保设施完好率和亮灯率保持在98%以上(此项工作由县供电公司负责)。对沿街楼体、广场的亮化设施进行维修,充分展示景观亮化效果(此项工作由产权单位负责,县城市管理局督导)。

2.社会化、商业性亮化。由产权人对城区主次干道两侧设臵的霓虹灯、庭院灯全面检查、维修,做到规范完整,

1 及时开启,达到最佳亮化效果(此项工作由县城市管理局负责督导)。

(三)环境卫生治理

1.城区保洁。坚持全日保洁,无缝隙管理。搞好重点部位、主次干道、城乡结合部和城区出入口的卫生保洁,做到日产日清,确保城区垃圾及时处理;清除主次干道两侧、空闲地等部位的杂草(此项工作县城管局负责)。背街巷、社区卫生保洁(由天中、滨河两办事处负责)。各小区的卫生保洁(此项工作由房地产管理局督导各物业公司负责)。

2.蚊蝇消杀。城区坑塘河沟水体、主次干道两侧下水道等大环境蚊蝇孳生地;城区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等蚊蝇孳生地消杀工作(此项工作由县城管局及管理单位负责)。社区、居民聚集区的消杀工作(此项工作由天中、滨河两办事处和城区各社区负责)。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蚊蝇消杀由小区业主管理委员会或物业服务公司负责(此项工作由县房地产管理局负责监管)。

3.道路洒水增湿降尘。做好城区主次干道洒水增湿降尘工作,保证每日两次,遇有重要活动和重大接待任务时,适当增加洒水次数(此项工作由县城管局负责)。

4.公厕管理。对城区公厕进行维修,修复后的公厕安排专人管理,并全部免费开放(此项工作由县城市管理局负责)。

5.开展爱卫活动。城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车站、商场等服务窗口,各社区、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要集中开

2 展爱卫活动(实行物业管理的小区由县房产管理局负责,其他由业主单位负责,县城市管理局负责督导)。

(四)河道及城区大气和噪音治理

1.河道治理。彻底打捞定陶新河、菏曹运河、南渠河等水体水面漂浮物和杂草,对两侧河坡的垃圾进行清理,不留死角和盲区(此项工作城区段由县城管局负责,城外段由所在乡镇负责,水务局配合)。

2.大气污染防治。对向空气中排放污染物的城区各类烟囱进行查处、整改,确保按照国家标准达标排放(此项工作由县环保局负责)。

3.油烟治理。对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的饭店、宾馆进行查处,责令其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加强露天烧烤点的管理,(此项工作由县城管局负责)。

4.噪声治理。加大对城区生活噪声、商业噪声、施工噪声的查处力度,为群众营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实行常态化管理(此项工作由县城管局负责)。

(五)市政设施治理

1.加强管理和维护。对城区内主次干道路面、桥梁、下水道、各种检查井盖、雨水篦等设施加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产权单位和职能部门,进行更换或维修,确保无丢失、无破损;拆除城区主次道路两侧的废弃线杆、配电箱,(此项工作由县城管局和产权管理维护单位负责)。

2.对各类市政设施包装美化。整修清洗粉刷各类高低压配电箱及各类线杆、电话报刊亭、路名牌等设施,达到规

3 范整洁(此项工作由产权单位负责,市城管局督导)。

3.城区在建工程工地管理。能完工的尽快完工,不能完工的由县城管局督导设臵高标准围挡。

(六)市容市貌治理

1.治理户外广告。依法治理大型户外广告、门头牌匾,巩固主次干道各类广告设施的治理效果,加强巡查,防止反弹,达到户外广告内容健康、文字用语规范、无错别字,布局合理、美观大方、新颖别致,符合城市容貌标准。依法拆除违章设臵的沿主干道大型户外广告、楼体、楼顶广告、跨街广告牌。清除城区主次干道建筑物墙体、树木、线杆上临时设臵的条幅、悬挂物(此项工作由县城管局负责)。

2.更换公益广告。将主次干道两侧设臵的阅报栏、宣传栏上的商业广告全部更换成公益广告(此项工作由产权单位负责,县城管局负责督导)。

3.清除“野广告”。 加强巡查,采取刮、涂等方式每天8:00前对城区新出现的“野广告”清除完毕(主次干道由县城管局负责,背街巷由天中、滨河两街道办事处负责)。

4.拆除违法搭建的沿街建(构)筑物。依法拆除城区主次干道两侧,广场、车站、学校周边、城市出入口等重点部位违法搭建的铁屋、板房、棚厦等建筑或设施(此项工作由县城管局负责)。

5.治理沿街建(构)筑物容貌。对沿街报刊亭、商亭进行整治,清理亭外乱摆乱挂的物品,拆除借亭搭建的各类设施,保持亭体干净整洁(此项工作由各业户负责,县城管

4 局负责督导)。

6.美化城区段沿国、省道,沿街建筑物外立面。巩固以往治理效果,查遗补漏,对主次干道两侧清洗粉刷不到位的墙体进行高标准清洗粉刷,保持最佳景观效果(此项工作由县城管局负责)。

(七)经营秩序治理

1.规范农贸果蔬市场。加强对城中街东段、东关夹斜路菜市场、郭庄菜市场、济阴路与青年路路口菜市场、范蠡市场、汇元市场、青年路宠物市场、家禽市场、临商路羊市、陶驿路粮食市场、自行车市场等11处市场的管理,坚决杜绝外溢(此项工作由县工商局负责)。

2.治理马路市场。按照就近便民原则,将其周边2公里范围内的马路市场和流动摊点疏导至市场内经营。对于暂时找不到迁移地点的马路市场进行划线定位,规范管理,严格控制在路沿石以上经营(此项工作由县工商局负责)。

3.规范早、夜市摊点。按照统一出摊、统一摆放、统一标志、统一棚架的标准,巩固白土山路夜市治理成果,加强对隅首街、金茂街、学东路等饮食摊点群和北关小学、实验小学、实验中学等小百货摊点群的管理,要求业户按照指定地点、规定时间(早市8:00前收摊,夜市18:00后出摊)、划定的位臵经营,不准超范围经营(此项工作由县城管局负责)。

4.治理店外经营和占道经营。清理兴华路、青年路、临商路等3条主干道的店外经营、流动摊点、落地灯箱;加

5 强对主干道修车、修鞋、冷饮等摊点的管理,按照就近便民的原则,疏导迁移至店内、巷内经营,暂时不能迁移的,划线定位,规范管理。合理设臵次干道和背街巷摊点,加强对农民瓜果临时销售点的管理,定点定位,规范经营(此项工作由县城管局负责)。

5.治理废品收购点。对城区各主次干道沿线两侧的废品收购点一律予以取缔,责令其限期逐出城区(此项工作由县工商局负责)。

6.治理国道、省道、县乡道路沿线集市。对占道集市进行整体搬迁,对暂不能搬迁、群众需要的市场,加大监管力度,划线定位,责任到人,规范管理,彻底解决国道、省道、县乡道路以路为市、阻碍交通的问题(此项工作由所属地办事处或乡镇政府负责,县城管局、交通局、公路局、工商局、交警大队配合)。

(八)交通秩序治理

1.规范车辆停放。施划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泊位,巩固城区兴华路、青年路、城中街等主次干道车辆乱停乱放治理成果,严格按停车位规范有序停车。沿街单位内部车辆原则上停放在本单位院内,确需占道停车的,要按照门前所划的停车位规范停放,并指定专人管理。购物中心、酒店等服务行业门前车辆停放要统一管理,严禁在人行道和慢车道上停放车辆(路沿石以上车辆停放管理工作由县城管局负责,路沿石以下快车道、慢车道车辆停放管理工作由县交警大队负责)。

6 2.秩序管理。检修交通信号灯,清洗、修补、漆化隔离护栏,更换、增设交通标志,施划交通标线,达到交通安全设施、规范、整洁、完好、有效。以机动车不按道行驶、乱停乱放、酒后驾驶、无牌无证、压线行驶、随意掉头、乱鸣喇叭、公共汽车及出租车不按站点停靠、非机动车不按道行驶、不遵守交通信号、行人不尊章行走、翻越护栏等为重点,治理各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实现人车分流、各行其道。采取指挥疏导、限制通行、禁止通行等措施,缓解交通拥堵,实现主次干道畅通有序、无障碍(此项工作由县交警大队负责)。

3.整顿客货运秩序。对经交通局规划批准的客货运站点进行集中整治,确保规范整洁;对未经批准的站点一律取缔。对出租车、三轮车、公共汽车、货车等营运车辆车容车貌进行治理,保持容貌整洁;加强对汽车站工作人员及公共汽车、货车、出租车司机的教育和培训,提高文明服务水平(此项工作由县交通局负责)。

4.清理占道堆放的物料。清理省国道两侧、城区主次干道、背街巷两侧占压道路堆放的物料,督促业主限期自行清理,对拒不执行的,予以强行清理(背街巷由天中、滨河两街道办事处负责,城区主次干道由县城管局负责,县公安局、工商局配合;国道、省道两侧由公路管理局负责,所在乡镇配合)。

(九)背街巷治理

按照“路面平、管道通、路灯亮、环境美”的要求,搞

7 好城区背街巷环境治理。整修道路,疏通下水道,修剪树木,维修路灯,清除乱贴乱画,粉刷墙体,扮靓背街巷景观(此项工作由天中、滨河两街道办事处、县供电公司负责,县城管局配合)。

(十)乡镇驻地及交通干线环境综合治理

各乡镇政府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案,抓好乡镇环境综合治理。在乡镇驻地和高速公路、铁路、国道、省道、县乡道等主要交通干线两侧500米视野内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拆除违法建设和破旧建筑,粉刷保留建筑,搞好卫生清扫保洁,治理“三大堆”和废品收购点,实施绿化美化,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此项工作由各办事处及乡镇政府负责)。对沿国、省、县乡道路肩树木进行涂白(由公路管理局、交通运输局负责,路肩以外的由所在乡镇负责)。

(十一)镇村环境集中治理工作

清理镇村马路市场,规范店外经营、占道经营;粉刷主要道路两侧墙体外立面,规范门头广告设臵;清理绿化带内杂草、垃圾,补栽苗木;清除垃圾堆、土堆、粪堆、柴草堆,确保镇村面貌整洁有序(此项工作由所在各办事处及乡镇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二、2012年工作计划及具体措施

2012年综合整治目标:以县城区、乡镇、村庄和国省道、通往市县区主干道沿线为重点,着力抓好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全面清理店外经营、马路市场、乱贴乱画、乱摆

8 乱挂、乱搭乱建、残墙断壁,坚决拆除破损广告牌、墙体广告等视角污染物,彻底清除“四大堆”。通过全面整治,营造“绿、亮、洁、美、谐”城乡环境。

1、为改善城乡面貌,营造良好环境,除市、县要求的集中整治活动外,每季度定期组织一次开展城乡环境集中整治活动。

2、每次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应及时做好方案制定、召开集中整治活动成员单位全体会议、组织集中整治活动开展、督导、检查、实现长效机制等工作。

3、及时督促县住建、房产、交通、水务、公路、工商、公安、交警、供电等所有成员单位做好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4、保质保量地按县委、县政府和方案要求按时节点完成整治活动任务,保证综合整治活动圆满完成。

5、做好整治活动信息搜集、整理、印发、上报等工作,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落到实处。

定陶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

校园环境综合治理范文第5篇

——记徐闻县就业服务中心责任路段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

为配合县各单位加大县城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快我县创建生态文明城镇村建设步伐,为我县今年年终通过市创建生态文明城镇村工作验收贡献一份力量,10月16日,我就业服务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在曹珠胜主任的带领下冒着阴雨天气迎难而上,在单位责任路段开展大规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

处于德新一路南侧万家惠超市门口至光华五交文化商行一段的我单位责任路段,长约150米,沿街分布着百货超市、药店、电动车店等,加之地处交叉路口,人流量大,车流众多,环境异常复杂,室外经营严重,杂物乱堆乱放,车辆摆放无序,乱挂乱贴现象随处可见,常常被列为我县街道“卫生死角”,整治难度极大。

此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我单位领导高度重视,率先垂范,连续的阴雨天气、湿滑的路面、繁重的任务均无法冷却我单位全体干部职工高涨的创卫热情,大家积极参与,齐心协力,细心揪出卫生盲点,迅速清运街道垃圾杂物,撕刮乱贴乱画,严肃要求沿街各门店业主按照要求规范室内经营,及早拆除不合规定的私搭乱建,禁止在室外乱堆乱放。同时,我单位也注意教育和引导群众发挥创建生态文明的主体作用,安排干部职工深入地与各经营门店业主加强沟通,大力宣传创建生态文明城镇村的意义和目的,引导树立“讲卫生、讲文明”新风,支持和参与我县生态文明建设。为防止“脏、乱、差”现象的反弹,我单位领导还注意建立起长效机制,将安排保洁人员“当日清扫,天

1

天保洁”,从单位职工中抽调卫生协助人员对责任路段的环境卫生进行不定期督查。

通过这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有效改善了我责任路段的卫生状况,基本达到了道路环境的“路面净、垃圾点净、排水口净、树根净、墙体净”五净要求,极大地促进了我县市容市貌的改善,为我县打造美丽宜居海峡新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图一:曹珠胜主任在阴雨天带头清理街边杂物

2

图二:单位干部职工热情高涨,齐心协力清运“顽固”垃圾

校园环境综合治理范文第6篇

1、落实包保制度

采取校长包校、老师包学生,责任落实到位,发现苗头及时处理,防止扩大。

2、建立家长联系制度

及时家访或召开家长会,了解沟通学生校外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及早采取措施。

3、为公安部门当好参谋,搞好协调,紧密配合,治理好校园周边环境

积极与当地派出所取得联系,及时反映不良情况,依法治理好学校周边环境,净化文化市场,严禁在校园周边开设经营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防止不良现象发生。

4、搞好宣传教育

要求广大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经常性地进行宣传教育,使学生认清不良场所的危害,达到在思想上预防。

5、开展好校内活动

为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展好其他健康娱乐活动,使更多学生把精力投入到有意义的活动当中。

6、强化德育工作 注重德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自觉抵制不良现象,建立校内外德育基地。

7、严格落实减负措施,搞好课堂教学

为使学生对学习始终有兴趣,防止厌学,要落实好减负有关规定,减轻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求知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8、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严格执行师德标准,做到为人师表,以身做责,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上一篇:小学作文拥抱大海范文下一篇:血液净化中心简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