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初中历史论文范文

2023-10-13

课堂提问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第1篇

一、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要求, 提问不能偏离根本

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思考、质疑能力, 因此教学中涉及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能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使学生经过自己独立思考, 对知识能融会贯通, 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 力求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历史课堂教学中容易散和乱, 一定要注意提问的目的性、针对性, 把课堂的散和乱与发散思维区别开来, 老师要把握主线, 真正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切忌偏离主题, 片面追求课堂的活跃气氛, 片面追求花样的形式而脱离教学内容和培育创造思维的教学主题。

抓实质, 就要求教学前教师要认真分析课标、教材和学生特点, 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本节内容需要学生重点掌握什么, 哪些内容是学生已经了解的, 哪些内容学生还是困惑的, 哪些困惑学生是能够自己解决的, 哪些困惑学生是自己解决不了的, 老师只有在备课阶段, 作了这样的自问和探究, 才能有的放矢, 设计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兴趣,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培育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

在具体备课阶段, 抓实质也存在如何抓的问题, 应该说教学无常规, 应因材施教, 因人而异, 因内容而异, 不能长年一个样, 堂堂无变化。但也会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笔者总结为“三层次”论:一是设问导入, 诱发思维;二是激疑铺垫, 由易而难;三是发问拓展, 学以致用。

二、探究提问的形式艺术, 关注学生的接受度和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提问方式的创新探索, 试图改变单向式提问的现状, 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互动式提问, 积极创设互动提问气氛, 诱导学生自发提问, 在课堂内外产生提问冲动, 将学生置于学习、思考的主角位置。如, 在学习英国的《权利法案》时, 我启发学生站在世界的角度探索有关问题, 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相继提出:1689年中外历史上发生了哪些重大事件?这些历史事件折射出中国和英国的政体有什么不同?中国的皇帝和英国的国王有什么区别?这几个问题一提出, 学生从全局出发, 较理性地注意了当时中国和英国政治方面的不同, 说明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是令人乐观的。

二是分组式提问, 根据学生特点, 分成若干小组, 小组内可以相互征询意见, 讨论作答。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 协作解难的能力。例如, 八年级下册第一课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就可以提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指什么?为什么要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而不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为什么会站起来?有什么重要意义?由此我们得出什么结论?等等一系列问题,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去解决上述问题。

三是进行假设性提问, 这样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激发他们新的探索热情。例如, 在学完八年级上《辛亥革命》这部分内容时, 我们已经知道袁世凯最终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了, 并且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假如孙中山不让位于袁世凯, 中国近代的历史又会怎样?”这类问题的抛出,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更好地理解所学的课本知识。

四是在对同类问题的比较中提问。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常常要对历史事件进行比较, 在进行比较时,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提问。例如学完《日本明治维新》这一课时, 就可引导学生把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作比较, 我们可以先介绍比较方法的操作步骤:先确定比较点, 让学生画表格从基本历史要素入手进行比较, 如原因、时间、人物、过程或内容、结果及影响;然后思考两个历史事件异同。最后让学生围绕上述要点, 再利用课本及相关资料, 学生就能提出——“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会成功, 中国的戊戌变法会失败?”“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给了我们什么启示?”“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等等有价值的问题了。

三、提问式教学中常见问题的处理与反馈

尽管我们在备课中进行了各种预设, 但真正到了课堂, 面对不同的学生群体, 还是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有时在这个班效果好, 在另外一个班效果却不一定好。有的学生互动积极, 热情高涨, 有的却跟不上节拍, 冷漠对待。面对这些情况, 就对老师提出了较高要求, 平时要多积累, 自身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有丰富的临场经验, 有高超的导向技艺, 不能被学生的情绪所左右, 要有处变不慌, 循循善诱, 把握课堂风向, 及时回归教学主题的能力和准备。

有时会出现老师提了问, 学生无反应, 启而不发, 课堂上冷了场, 场面尴尬。面对这种情况, 可能有些老师会耐不住向学生发火, 殊不知更加重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更没有了回答的勇气。其实, 老师此时应发觉问题出在自身, 出在发问的适应性和层次性上, 如果是问题对于学生太难了, 学生无把握, 回答时出现了迟疑, 老师应采用旁敲侧击、外围突破、逐步靠近的方法, 引导学生从易处作答, 层次推进, 扫除障碍, 恢复信心, 到此时, 方觉此时无声胜有声, 因为冷场, 使你了解了学生, 了解了自己, 改进了策略, 懂得了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初中政治是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课堂,属于常识性知识教学,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情商和生活能力的课堂。政治教学有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目标,教师应重视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本文根据初中政治教学实际,提出了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一、 引言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对政治学习不感兴趣、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自信心不足,学习成果不理想;教师模板式教学不能满足每个学生学习需求,甚至会打击部分学生信心。为此,广大教师应积极探索高效的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方法。

二、 注重激发学生政治兴趣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政治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初中政治作为一个需要大量记忆的文科学科,相对比较枯燥,导致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政治,政治课堂也非常不活跃。学生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政治学习成绩,所以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在政治教学中,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政治兴趣,可以采用兴趣迁移的方法,先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再将学生兴趣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从而将学生兴趣迁移到政治学习上,让学生逐步对政治学习感兴趣。政治教师可以在课下通过与学生聊天的形式,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比如教师可以加入学生的班级群聊,关注学生课下聊天的话题,从而发掘学生的兴趣点。再比如教师在与学生聊天之后,发现学生对最近中兴被美国制裁的事件非常感兴趣,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以这一事件为引导,带领学生一同分析中美贸易战背后隐藏的政治战争,从而培养学生的政治分析能力,也能让学生对政治形成良好印象,增强学生的政治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其他内容来提升政治课堂吸引力,比如借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加入一些相关的视频影像教学资料,从而提升学生政治学习兴趣。

三、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师生关系的维护,保持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政治教学中,师生关系对政治教学影响极大,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政治课堂教学中,而较差的师生关系则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政治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维持一个和谐的关系。在与学生相处时,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观念,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应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教师应给学生足够的话语权,让学生敢于在课堂中发言,从而保持一个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逐渐对教师形成好感,进而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也应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认识到每个学生的能力都不同,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兼顾更多学生,在提问时也要兼顾学生的自尊心。比如教师在讲解一个非常难理解的问题时,应考虑到大部分学生无法理解该问题,所以应该反复、详细地讲解;如果仅有个别学生无法理解,教师可以在课下单独辅导。另外,教师在课堂提问时,也应选择恰当的人选,尽量保障学生不会因无法回答而自尊心受挫。再次,教师在给学生布置练习任务时,也可以采用分层练习法,给学生提供多种难度的题目,从而适应多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 注重政治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也应注重理论联系实践。中国政治教育中最为经典的马克思主义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可以在初中教学中就向学生传输这一理论。通过实践检验可以验证真理,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教师可以借助这一特点来辅助教学。初中政治中很多知识都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青春期面临的许多问题,比如学生大多面临的网络交友问题,政治教学中就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指导,但很多学生都认为教材中的知识与自己无关,进而对教材内容不感兴趣,学习积极性自然不高。因此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网络交友经验,以及自己对网络交友的态度,然后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给学生分析其网络交友可能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比如学生在网络中发布过多的私人信息,这可能导致学生的个人隐私泄露,进而容易对学生的真实生活造成影响。教师还可以给学生继续提供建议,比如在使用QQ等即时通信工具时,选择哪些选项来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比如使用朋友圈的可見功能来保护家人隐私。再比如在与陌生人聊天时,不应使用真实姓名,可以使用化名。另外,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使用网络交友时,应时刻保持警惕心理,保护好自己的个人隐私,比如不要向网友发送一些可能泄露个人隐私的信息,如自拍、学生证信息、所在位置等。

五、 利用网络工具提升政治教学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初中生在使用网络时,非常容易出现沉迷网络的现象,所以部分教师和家长都认为应让学生远离网络,甚至在教学中也不使用网络工具,从而避免学生沉迷网络。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容易给学生带来伤害,但其带来的教学便利性也不容忽视。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积极利用网络工具,同时也应避免网络带给学生的危害。教师可以从网络中获取教学资源,并将其加入课堂教学中,从而丰富政治课堂教学。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给学生分享一些学习资源,建立网络学习平台,为了不让学生沉迷网络,教师应注重寻找有趣的网络学习资源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让学生专注于政治学习。再次,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即时地交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困扰,比如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人际交往问题、情感问题、学习压力等问题,都可以与教师通过网络进行私密聊天,从而帮助学生解决烦扰,帮助其身心健康的成长。

六、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应采取多种措施,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应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再次,教师应将政治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将网络资源应用于政治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梁思敬.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b版,2014(2):175-175.

[2]刘彩彩.时事政治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4(12):107-107.

[3]冉勇.探析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2):00102-00102

[4]毕生林.多媒体环境下中学政治课程教学模式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7(3):208-209.

作者简介:

令国良,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会宁县桃林中学。

课堂提问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现如今的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上的提问存在许多问题,教师如何把握时机,将问题分类诱导学生回答,让提问方式多变,以学生为主导进行发问,这些都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本文将对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提问进行思考。

关键词:初中英语;有效提问

一、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师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方式。提问有助于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交流,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问的目的是让教师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掌握程度,使学生在课堂上不断思考,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英语课堂上的提问是让学生发展口语表达技能、书写表达技能等语言应用能力。然而,在实际课堂提问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师的课堂提问随意无预设、课堂提问过于简单、课堂提问方式单一、课堂提问自问自答等,总体来说不是所有的提問都具有有效性。故本文结合上述问题反思对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入思考。

二、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思考

1.把握时机,切莫闪电式提问

闪电式提问是指提问随意无预设,并且在陈述问题后立刻提问,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或者不给学生反思回顾的空隙,事先也不打招呼,踏上讲台就提问。这样会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不愿意回答。

提问是反馈学生理解的情况,不是故意让学生难堪,教师要在备课的时候预设问题。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思考:教学目标的重点是什么?学生容易困惑的难点是什么?学生的学习水平如何体现?通过这样的思考提前预设问题。除了预设性的问题,教师也要把握生成性的问题。课堂上要和学生有眼神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面部表情及行为动作,捕捉学生困惑的瞬间,抓住良机,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所谓“不愤不悱,不悱不发”,应给予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这样学生就能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并把问题想清楚,这样教师的发问才会取得成效。

2.分类诱导,切莫简单化提问

简单化提问,就是提出的问题以“是”或者“否”为答案,这样的问题无法促进学生的充分思考,问题的回答存在猜测的现象,并且也不利于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升。问题除了认知程度分类的简单复杂外,也可分为封闭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是指有唯一答案的问题或者是有标准的正确答案的问题。反之,开放式问题是指结论具有不确定性和开放性,答案是多元的问题。现在教学中需要有封闭式的问题,但也要加强开放式问题的设置。因为开放式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也利于创造性的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拟定的角色当中进行思考。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Unit13 Rethink, Reuse, Recycle阅读部分的读后环节就可以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例如,(1)“Among these three people,who would you like to give the prize if you were the president of Help Save Our Planet Society?Why?”(2)“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m?”

3.灵活多变,切莫追击式提问

不少教师只喜欢对某个成绩好的学生连续发问,因为担心成绩中下的学生回答不出或者回答比较慢而影响教学进度,使本应该是教师与全体学生的交流变成了教师与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交流。这种交流会使得被问到的学生感觉紧张尴尬,没有被问到的学生放松自己甚至放弃思考,成为看客。

教师在课中要使得提问方式多变,可以面向全班,容易的问题可以齐答。提问时可以按照座位一个个轮流回答,也可以点名回答,有的时候也可以点学号或者随机请人回答。课上也可以促进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出疑问、解决疑问,教师作为协助保证在小组讨论的过程当中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提问后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可以多变,可以教师评价,可以请同伴评价也可请学生自我评价,要多肯定,少批评。评价的核心是善待学生的错误,不断鼓励学生在错中学。保持对每个学生的充分关注,不仅关注思维活跃积极上进的学生,同时也关注胆怯、性格内向的学生,使得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回答问题的成就感,维持他们对于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提问的有效性。

4.学生主导,切莫牵引式提问

在课中为了节省时间,教师自问自答或者在学生回答时就把学生的回答打断接住学生的回答一讲到底,这样会造成学生对自己回答正确与否失去判断,长此以往会对教师产生依赖。这种牵引式提问,学生只是作为一个听讲者,又回归到了“满堂灌”“一言堂”的课堂中,不利于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在教学上教师需要耐心等待学生回答,并引导学生回答。当发现学生水平不足以回答该问题时,可以将问题分解为几个容易的问题,或者带有一些暗示性的或者选择性的问题让学生回答,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使得问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仍以人教版Go for it(九年级)Unit13 Rethink, Reuse, Recycle阅读读中环节为例,当问及“What did people make in the passage?”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就可以将问题分解成“Who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What materials did they use? What did they make?”一步一步诱导,让学生主动“跳一跳就能够得到”时,提问便具有有效性。

总之,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可以把握时机,分类诱导,灵活多变且以学生为主导,循序渐进一步步地深入激发学生思考,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邦琴.浅析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性的策略[J].课堂内外,2013(10):159.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兰实验学校310053)

课堂提问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但青年教师尤其是新入职的教师却无法有效掌握课堂教学小活动实施方法和策略,无法意识到课堂小活动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意义,故需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自行摸索,不断听其他教师的课,学习其他人的教学方法,吸收优秀教师的经验和做法,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果,学生更有兴趣,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升,同时,通过课堂观察教学课堂的形式和效率均得以改善,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广度、深度亦能提升其中,课堂小活动的实施也为单调的初中历史课堂增添了一抹“新绿”。

关键词:课堂观察;课堂活动;青年教师

如今,全国各大师范院校每年毕业的学生人数正在持续增长,学师范的人数也是逐年增加。可以说,初入职场的年轻教师们是教师行业的“小白鼠”,故新入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提升成为学校的重点工作。学校在新教师入职前均会举行入职前培训或岗前培训,从师德素养到教学常规再到教学方法上给予新教师们相应的指导,但这些对于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来说略显单薄,快速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成为学校重要工作。

对于教学一线的中学教师而言,尤其是青年教师,采取正确的措施提升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技艺,改善自身课堂和促进学生学习迫在眉睫。以2019年新办学的一所公办初中——体强路初级中学为例,年轻的学校集聚了较多的青年教师,他们缺乏经验,学校经验丰富的教师只占全体教师的9%,所以如何提升教师们的教育教学能力成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科研处要求各备课组定期集备、定期组织课堂技能竞赛、组织专家培训等,以上方法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学校也鼓励新教师们多多深入其他教师的课堂,听课学习,各备课组组织老师通过观察量表观察老师上课,包括教师语言、教师上课动作、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小活动等,“课堂观察点越是具体的、经过商定的,收集的数据就越有可能有利于实现发展的目标”①,从课堂观察中我们发现,课堂小活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课堂小活动在整个历史课堂教学中起到“催化剂”作用,通过课堂小活动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历史课堂趣味性和生动性,以达到寓教于乐、学有所思,教与学真正结合的效果。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文素养出发等,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的当今世界。②初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小活动可分为比较普通的如小组讨论、课后搜集材料课堂上分享等,还也可以做成比较有趣味性的如情景演绎、角色扮演活动等,这些小活动既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氛围也更浓,学生在相对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这也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易懂,引领学生进入历史的现场,使学生成为“他自己的历史学家”,教学成效亦会有所显现。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学生学习效果的优劣、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不只与其自身有关,还与教师的教学有直接关系”③。如何让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这也是课堂小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的要素。一是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二是优化教学程序,营造参与氛围;三十增强课堂调控,提高参与意识;四是利用乡土资源,激发参与热情,通过以上方式,提高历史课堂小活动的效率,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课堂小活动的设计也可能成为青年教师上课的一种风格,在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特点的前提下,通过一次次设计、修改、打磨、创新每节课的小活动,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效果,最终形成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教学风格,这样有何不可呢!

从2020年初开始,学校科研处也组织全体教职工学习和开展课堂观察,通过课堂观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对于教学一线的中学教师而言,课堂观察应是以提升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技艺为途径,以改善自身课堂和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在实际的历史课堂教学情境观察中进行自我感悟、自我反思、自主建构的一种研究活动”④。课堂观察强调多种感官收集课堂信息,通过眼睛观察: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精神与状态,观察课堂上发生了什么,注意观察的对象,做到:眼里不只有教师,也要有学生⑤。于是课堂观察关注点就成为我们考虑的内容,根据学科不同,课堂观察的内容也一定不同。单拿历史学科来说,要对初中历史教师的课进行课堂观察,关注的内容应包括:教师的语言(提问的次数、提问的质量、语言的精炼程度等)、教师的动作(肢体语言)、学生的反应(回答次数)、小组合作情况等等,通过这些细致地观察点,能够更好地将执教老师的授课情况详细地呈现出来,一来可以让该教师明确自己的优势,二来也能够让其清楚自己的不足和改进之处。

以我校赵老师的课堂为例,赵老师执教《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一课,历史组决定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制定观察量表,就教师语言、行为、课堂逻辑、学生反馈等内容进行分工观察,课后历史组集中评课。评课时,首先赵老师陈述她的上课思路及教学设计,并对本节课进行总结;接下来历史组其他老师就课堂观察内容分工进行分析,其中反馈的情况和问題有:一是赵老师的课堂气氛非常好,师生能够真实且亲切互动;二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能够通过材料自主解决问题;三是教师课上的有效提问有待提高;四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欠缺。在此就有效提问进行陈述,历史教学课堂上有效提问对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十分重要,通过有效提问,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努力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同时,通过有效提问,创设情境,打开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的印象,更能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故有效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课堂提问也是及时获得反馈信息的一种相对快速的手段,提问要涉及到各个等级的学生,针对每个学生和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切实地改进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每天都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在自己所从事的学科领域进行着知识和思想的传播,我们在传授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是否真正地促进了学生的发展⑥”。确实,课堂观察的成效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老师们提前认真仔细地准备,做好课堂观察量表,确定观察点,授课老师针对观察点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授课,这样的课堂效果才能有所显现,课堂的氛围和效率也就能有所提高,而在这时课堂小活动就要发挥其作用:提升了课堂效率,让知识点不再枯燥难懂,活跃了课堂气氛。

与此同时,提升觉察能力和学习是事物的一体两面。例如,学校活动的设计,如果我们拥有课程意识、具备课程设计能力的话,就会较为充分的考虑课程目标,课程的时间、空间,教师、教材和评价等等要素。我们之所以能够对学校活动设计有清晰的觉察,是因为我们学习了专业的课程知识并且运用。提升觉察能力意味着更高质量和数量的输入,从更深层次看这就是一种学习。而提升个人的责任感意味着个人有选择和控制的空间和时间,这与自我学习的激发和情感支持有关。例如:我们希望伙伴们觉察自我课堂上的细节并改进、提升课程的意识、具备课程设计能力,了解课题的规范,这些我们都能觉察的话,就必须不断地自觉学习课堂、课程、课题的相关知识。而在责任方面,我们要提升就要学会自我选择课堂观察的角度,把握课程的大单元模式,四度六步教学法的范式,以及课题的一般规范等等。当我们都能够自己做选择和控制的时候,就会指向自主的、自我激发的学习。

综上所述,课堂观察和课堂小活动在历史教学中作用十分重要,活动不只是老师设计的活动,而是学生参与的活动;而课堂观察也不只是观察教师,也要观察学生,二者缺一不可,青年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需要把控的有很多,而有效、合理地使用课堂活动,调动课堂氛围,能够更好地激发教师教学的动力和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课堂观察和课堂活动应在教学中广泛实施和推广;同时,我们将以课堂观察为工具,以学习共同体为平台,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内容,努力闯出一条具有本学校特色的培训方式,打造一个和谐互助共成长的教師综合学习体系。

参考文献:

[1]【英】霍普金斯:《教师课堂研究指南》,杨晓琼译,第65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1-2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杰:《历史课堂观察的方法与策略》,第141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4]李杰:《历史课堂观察的方法与策略》,第5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5]李杰:《历史课堂观察的方法与策略》,第21-22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6]钟启泉、崔允漷:《核心素养与教学改革》,第117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课堂提问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与发展对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细致讲解当下的诸多知识点,还需要注重初中生个人学习兴趣的培养。但在当下时段,部分初中历史教师由于自身教学手段较为短缺,教学过程过于枯燥,导致初中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一定程度上还使其产生较为强烈的学习抵触心理。对此,教师首先需要革新自身的教育理念,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其次则需要结合初中生的个人情况制定更为完善的教学策略,从而在根本上提升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使教育教学更加高效。

关键词:初中生;教师;历史知识;教学手段

高效课堂是指教师采用更具趣味性且更适宜初中生接受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既能够满足当前初中生日益增长的理论知识需求,还能够切实提升初中生的学习热情,使初中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环节当中。为了落实这一方略,教师需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吸收、采纳其他教师的优秀教学模式,取长补短,并在其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进而为初中生构建更加高效的初中历史学习课堂。

一、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必要性分析

历史作为一门全新的学科,其知识内容皆来自真实存在、发生的历史事件,也正因此造就了该学科内容的严谨性。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大多采用“灌溉式”、“填鸭式”的板书教学模式,氛围枯燥的同时,初中生对知识获取的过程也趋于被动,学习的效率与质量皆处于较低的水平。教师构建高效课堂旨在改善初中生的学习状况,强化初中生的知识掌握,使初中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地掌握当前的各种知识,从而不断促进初中生历史学习素养的成长与提升。

二、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有效应用探究

(一)使用多媒体教学,简化知识理解难度

历史知识源自真实的历史事件,因此其知识内容也存在较强的理解难度,教师仅使用传统的板书教学不但难以降低其学习难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易提高初中生对知识学习的抵触。对此,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教学来简化知识理解难度,即教师使用信息化的多媒体投影设备将书本的文字内容以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呈现,以更为直观的视觉观看代替传统的黑板文字与头脑想象,既能够集中初中生的学习注意力,还能够有效改善现阶段的教学视听,从而在绘声绘色的影像内容讲解中实现知识理解难度的降低。

例如:教师在教学“青铜器与甲骨文”时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青铜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期,最早出现的样式为小型工具与饰物,而后伴随着青铜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衍生出各种新式青铜器,如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等。教师在讲述时则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具体的青铜制品,如最为常见的食器——鼎,其样式多为圆腹、两耳、三至四足,功能大多为盛煮鱼、肉等。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它是中华汉字演变的伊始。从文字结构看多数甲骨文包括了象形、会意、形声、假借四种构成原则。教师在讲解时同样可以进行影像内容展示,如象形字“犬”、“豕”为像动物的身体;“禾”、“木”为像植物的躯干;“日”、“月”则像天文事物。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投影展示,既能够为初中生带来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还能够增强初中生对真实历史事物的认知,从而在更为直观的影像观看中简化历史知识的理解难度。

(二)构建历史时间轴,强化知识梳理能力

知识梳理能力即为初中生对不同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空间、地点等多种历史要素的把握。但历史内容的丰富性导致了不同历史时间段会发生诸多不同的历史事件,因此教师可以运用构建历史时间轴的方式进行知识讲解,即教师描绘一条刻度线以历史时间为轴,其上为中国历史事件,其下为西方以及其他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后以历史时间节点为刻度进行事件梳理。教师以此进行知识教导,不仅有利于清晰学习内容,还能够降低初中生的学习难度,从而实现知识梳理能力的強化。

例如:教师带领初中生梳理明朝时段知识点时可以带领初中生构建历史时间轴。时间轴为明朝时段东西方历史事件,时间点公元14世纪,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14-15世纪意大利萌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间点15-17世纪,1405-1433年郑和7次下西洋,1492年哥伦布开辟新航线,1498年达·伽马开通印度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全球航行。教师通过构建时间轴的方式进行讲解,以最为直接的形式将相同时间节点的历史事件进行统一规划,从而在更加直观的数轴观看中强化初中生的历史事件梳理技巧,增强初中生对特定历史事件的掌握。

(三)拓展课外内容讲解,扩大知识学习范围

学习范围即初中生对历史知识把握的面积。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多是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初中生掌握的历史内容不仅有限,而且具有较强的片面性。为了确保初中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够拥有充足、全面的历史基础作为支持,教师则需要及时扩大初中生的知识学习范围。拓展课外内容讲解顾名思义,即为教师利用非教材知识作为教学素材,带领初中生学习诸多非教材内容来充实其基础,从而实现学习内容的丰富与学习范围的扩大。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初中生观看历史纪录片。如《世界历史》,该纪录片共有百集,历时8年采访200余位历史学家,先后访问322所博物馆,内容包括了埃及帝王谷、古希腊神庙、古罗马遗址等世界各地的奇异风景,多角度、多方位地展示了一部跨越国度、跨越时空、跨越民族的浩大人类文明演进的纪录片。高中生观看该影片不仅能够对世界历史形成更加清晰、具体的了解,还能够进一步开阔自身的历史眼界。教师以纪录片观看的形式进行拓展教学,既有利于释放初中生的学习压力,还有利于促进初中生全面历史知识的融合掌握,从而在更加丰富的内容观看中促进学习范围的扩大。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学习起来虽然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教师结合初中生的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以丰富的教学手段构建高效课堂,就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初中生学习积极性的上涨,不断改善初中生的课堂学习状态,进而实现初中生历史学习综合素养的高效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文英.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J].华夏教师,2019(22):43-44.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林县浪平镇中学)

课堂提问初中历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及实践创新能力。在初中阶段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担任着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责任,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历史信息,调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探究积极性,锻炼学生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历史教学效率。基于此,本文就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构建历史高效课堂进行探究,并提出几点个人见解与观点,以期对初中历史教学的顺利开展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高效课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推进,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需求,因为传统的历史课堂上,多数教师主要是把重点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理解并记住,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也忽视了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严重阻碍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历史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历史综合素养的提升,从而达到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

1.聚焦核心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理,兴趣也是鼓励初中生不断学习历史的前提条件,只有让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继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要以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灵活采取教学手段开展课堂活动,如以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播放历史片段,通过直观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例如,在讲《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这一单元内容时,为了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笔者在上课之初先为学生播放了几段精彩电影片段,有《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及《西游记》等,学生对这些经典的故事非常熟悉,且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积极展开讨论,这十分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兴趣,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2.发展核心素养,创设课堂情境

对初中生而言,他们已经对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基礎,并且具有自己对历史学习的方式和方法。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就要考虑到这一点,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与学习的空间,让学生的历史思维有发挥空间,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以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历史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一课内容时,笔者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孙中山为什么愿意将大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为什么袁世凯要复辟帝制?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吗?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会更积极地去查找历史资料;在他们对问题的查询与探究过程中,其历史思维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不仅获得了相关的知识技能,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同时对构建高效历史课堂有积极作用。

3.落实核心素养,开展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旨在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历史问题进行讨论与学习,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以共同的学习目标为动力,驱动学生对历史问题深入探究,促使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学习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更深刻、更透彻地掌握历史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讲《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课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进程及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一开始笔者根据课堂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引导学生重温第一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通过这两次工业革命的对比,提出了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两个工业革命在科学与技术方面有没有一定联系?两次工业革命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然后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团结合作意识;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讨论与分析,会遇到一些问题,这时教师要及时与学生互动交流,对学生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回应,帮助学生对这两次工业革命有更深刻的认识。可见,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锻炼了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同时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初中时期的历史教学担任着无比重要的责任,教师不仅要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授给学生,还要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与交流,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最终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许少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探讨[J].学周刊,2019(16):111

[2]张道锐.优化课堂结构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浅谈初中历史教学[J].名师在线,2019(12):45-46

[3]邓家勇.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思考[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06):76

上一篇:国际税收竞争理论论文范文下一篇:中职教育德育工作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