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体系论文范文

2023-10-13

风险投资体系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控股公司;风险;监管

一、引言

随着金融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各国金融监管逐步放开,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际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主要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业开始由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转型,混业经营成为全球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在中国现有“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下,金融控股公司成为中国实行综合经营的现实选择。2005年中共中央在《十一五规划建议》中首次提出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金融控股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成为中国金融业综合经营的主导方式。金融控股公司作为金融组织制度的一种创新,它带来了经营效率的提高,但其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以及金融业务的内在关联性导致管理难度加大,也使风险管理更加复杂化。金融控股公司集团内部实体之间因为关联交易、资金流、信息流以及资源共享等内在联系,必将导致其内在的风险传导具有客观性、特殊性。

二、中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现状

根据1999年2月国际上三大金融监管部门──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国际证监会组织、国际保险监管协会联合发布的《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原则》,金融控股公司(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FHC)是指“在同一控制权下,所属的受监管实体至少明显地在从事两种以上的银行、证券和保险业务,同时每类业务的资本要不同”。在中国目前金融分业监管的体制下,通过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由控股公司持有证券、银行、保险和其他金融资产的股权,能够实现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模式的转型;同时能够以控股公司作为资本运作平台,通过兼并收购或设立新的子公司以开展其他金融业务,构建金融服务平台,建立全功能金融服务集团。金融控股公司的脱颖而出,改变了金融的内涵和外延,并正在深刻影响着现代金融的本质和功能。

中国目前有名有实的金融控股集团仅有光大集团一家,但实际上已按照金融控股集团模式运作和正在向金融控股公司战略调整的金融企业逐渐增多,如中信集团、平安集团,以及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所形成的综合性金融机构,这些属于准金融控股集团。此外还有次准金融控股集团,如商业银行在境内外以合资或独资形式设立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如1995年中国建设银行与摩根士丹利等境外企业,合资成立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

三、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的风险分析

金融控股公司的集团化经营能够形成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协同效应等好处,能够增强经营的灵活性,拓展盈利空间。但由于其组织结构的复杂性以及金融业务的内在关联性导致管理难度加大、风险形式的异化和影响程度的深化等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特殊风险。金融控股公司面临的风险除了各种专业金融业务所具有的一般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资本风险、环境风险和法律风险等,还有可能由于金融集团的业务整合,各子公司之间建立的密切联系,从而衍生出来的新的整体性的特殊风险。本文基于金融控股公司复杂的组织结构和关联交易的共生性,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特有风险进行深入剖析的同时,结合金融环境和业务发展的变化趋势,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

(一)不稳定性或丧失偿付能力的风险

1、风险传递。所谓的风险传递又称传染性风险或骨牌效益风险,是指某一集团成员发生的经营事故可能引发另一个成员的流动性困难,或者大幅地影响后者的业务量。金融控股公司并未消除单一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在获取收益的同时也将单一企业的风险集中在自己名下。由于金融控股公司是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以及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在这样的体制下,一旦某一个或几个业务部门出现财务问题,那可能会传递到公司内部其他的业务部门,导致风险传递。风险传递造成的后果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各部门之间存在的直接或间接的财务联系,进而会导致整个集团的财务危机;二是由于客户一般将金融控股公司当成一个整体来看待,即使在各业务部门之间通过建立防火墙的情况下,如果公司内部某一部门出现问题,也会使整个公司的形象和信用能力受到损害,从而导致整个金融控股公司的稳定性下降。

2、资本重复计算,导致资本充足率偏低。金融控股公司与外部监管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不透明性,影响监管的有效性。金融控股公司为了使资本充足率符合监管部门的要求,并且实现资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金融控股公司可能会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多次使用同一笔资本。这样就会造成公司的净偿付能力远远低于金融控股集团成员名义上的偿付能力之和,进而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和资本充足率的检查造成了难度,加大了其由于资本充足率不足引起风险的概率。

3、增加整体业务的风险。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的子公司在经营时将会面对许多共同的风险,如果其内部的各种金融业务风险不是相互对冲的,那极有可能便是相互叠加的,进而造成集团风险的集中效应。换一种说法,就是说当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各某一个子公司发生了亏损,会通过风险的叠加影响整个控股公司的经营运作,导致损失进一步扩大。如果对这种情况不加以控制,便会造成整个市场对该公司的其他业务部门失去信心,断绝其资金来源,影响金融集团的流动性导致整个金融控股公司的破产。金融控股集团作为混业经营的载体规模较大、涉足领域较多、监管难度大,从而导致发生风险的概率增加。

(二)金融势力集中的风险

由于金融控股公司的形式集中了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等多种金融机构,从而实现了综合的经营目标。已具雏形的各金融集团资金雄厚、管理能力强,在竞争中不断壮大。企业集团既注重发展自身又并购其他企业,扩张市场,致使强者愈强。而市场上的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就有可能面临被金融控股公司收购兼并的局面。同时金融控股公司也可能会利用其在金融体系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限制竞争,影响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导致金融控股公司滥用权力,不利于金融市场的自由竞争。

(三)不透明结构的风险

1、金融监管风险。由于不同的专业金融监管体系之间存在着差异,金融控股公司为了逃避监管,会通过公司内部进行资产转移,使得其资产更多地集中于受监管较为宽松的金融子公司,进而规避其他严格的监管部门的监管。这样会使得整个金融控股公司的经营风险提高,并且不利于资金在整个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流动,增加了金融监管当局在监管过程中的困难。

2、贷款使用风险。因为金融控股公司的结构过于复杂,使得贷款人很难把握贷款的使用状况和方式。一旦金融控股公司的某一业务部门出现经营亏损,公司就有可能隐藏该业务部门的损失,造成金融监管部门难以准确判断资金的来源,影响及时采取有效风险防范的措施。

3、不透明结构风险。金融控股公司内部的复杂使得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变得更加困难,使得危机发生无法事先预警,同时复杂的结构也导致金融控股公司在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经营风险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管。

四、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建议

目前,中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管理体制,形成了有中国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组成的中国金融监管“三套马车”。金融控股公司带来金融综合经营,这种必然趋势对当前的分业监管格局一定会造成影响。金融控股公司还缺乏法律上的定性,从目前的分业监管的分工来看,不属于任何一家监管机构监管,因此要尽快建立健全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体系,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一)建立超然独立的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架构

虽然金融控股公司本身不直接从事银行,证券,保险业务,但由于大部分资本投资于金融企业,使得其经营决策行为对金融市场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必须把金融控股公司纳入到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中去。在目前分业监管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应该注重建立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高效率协调沟通机制,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如商业银行等核心公司的监管。在现有的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席会议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将三者合并成为综合金融监管机构以更好地适应金融业发展的趋势。即在一个统一的金融监管委员会的架构下分设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相关监管机构进行分别监管。

(二)建立有效的金融控股公司内部“防火墙”

“防火墙”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旨在割断各种业务之间的风险传递。通过“防火墙”,在多元化金融集团内部某一部门中的某些人所掌握的信息不会直接或间接地被集团其他部门的人所掌握或利用。由于金融控股公司内部会出现风险传递,为了减小这种风险的发生,对于有利益冲突的金融业务应由不同的子公司经营,同时控制一些信息在控股公司内部不同子公司之间的传递。每一个部门的经营按照“道德准则”和“自由竞争”的原则制定和实施,从而保证每一个部门不是依靠牺牲本部门或其他部门客户和股东的利益获得盈利。

(三)对金融控股公司的资本充足率及其波动状况进行严格监管

在金融控股公司的体制下,母公司和子公司会出现资本重复计算的情况以及复杂的持股关系,这些问题可能会造成在资本充足问题上隐藏风险,一旦有一家子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出现较大的经营风险的时候,该风险就会传播到金融控股公司或其他子公司。所以必须将资本充足率的监管作为监管金融控股公司的重要内容,特别对银行子公司的监管。

(四)加强对金融控股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审查

在分业管理的体制下,分业管理机构关注的是对金融控股公司子公司的运作状况,但往往缺乏对于金融控股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的关注。为了保证金融控股公司的正常经营,应当对金融控股公司的高级经营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审查,在公司治理方面做出制度性的风险防范安排。

(五)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有效治理结构

现代金融控股公司是一种复杂的利益结合体,面对众多内部利益主体,如经理层、员工和股东,同时也面对许多外部利益相关者,如政府、债权人、客户和消费者等。能否处理好控股公司与这些利益主体的关系,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其中包括合理的产权结构、有效的监督和制衡机制及激励机制。

五、结论

各国必须根据自身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金融混业经营程度,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现状等一系列因素设计安排符合本国国情的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体制。中国应该顺应世界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从结构性监管转向功能性监管,注重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中的分权和制衡。使得这套监管机制既有利于规范金融领域的发展,又能为金融控股公司提供一个活动空间和运营的自主机会,进而发挥金融控股公司的效率优势和成本优势。

参考文献:

1、李文沁.金融控股公司风险防范与公司治理的策略[J].财经论坛,2005(8).

2、吴卫平.论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J].金融观察,2009(10).

3、姚宁,郝鹏.我国银行业金融控股公司风险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9).

4、王涛生.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研究[J].特区经济,2006(5).

5、李坚强.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类型及防范手段[J].时代金融,2009(7).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金融学院)

风险投资体系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环节。正在处于风险管理革命与产权革命并存时期的商业银行,如何保证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互动,保证商业银行产权革命顺利推进?本文从文化体系、制度体系和法律体系四个方面,对构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提出了较为明确的思路。

关键词:风险管理;商业银行;体系

文献标识码:A

风险投资体系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金融危机后,我国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迅速。2012年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关于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举措。文章介绍了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主要进展,结合国际经验、相关理论以及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转型需要,阐释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原因。基于优化国际投资头寸表和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评估两个视角提出了对金融开放次序的看法,并强调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规则修订改革,以创造国内有关改革的良好外部条件。

关键词:金融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货币体系

一、为什么加速金融市场化改革

金融危机后,我国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迅速,短短一两年内香港离岸市场规模从不到1000亿增至6000亿。国内的金融理财产品发展迅猛,为投资者和储户提供了新的选择,特别是储户有了更多的机会获得比传统存款收益率更高的投资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2012年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关于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举措。如中国人民银行推进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同时也在尝试推进资本项目的渐进开放;国务院批准建立温州金融实验区;温家宝总理对民营金融机构准入机制的讲话。总的来看,金融危机后我国关于金融市场化的政策举措不断增加。

为何要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从国际经验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以后,金融市场化改革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普遍推进。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和多数新兴市场经济体实现了高度金融市场化。各国金融市场化的内容差别不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取消政府信贷方面的管制、取消利率管制、放松金融业准入、保持银行自主经营、多元化银行股份结构与国际资本自由流动。相比之下,我国的金融体系很特别。很多比中国发展水平差的国家在目前这个发展阶段金融市场化程度也比我国高。当然,国际经验如此,并不意味着中国也必然如此。国际经验只提供了一个研究视角。中国是否要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如何推进金融市场化改革,需要结合理论和中国的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压力是当前的金融体系与我国经济结构转型要求不匹配,压力从微观和宏观各个层面表现出来。

金融危机之前,我国主要是出口和房地产导向型的增长模式。这种模式下,出口和房地产行业可提供大量的抵押品,比如出口订单、国外信用证、机械设备和土地等等,这种增长模式对于金融部门风险管理的要求不高。政府和国有银行主导的简单金融服务尽管效率不高,但还是可以基本完成从储蓄向投资的转换,不会成为发展进程中最大的短板。

金融危机之后,出口和房地产主导的增长模式越走越难,需要经济结构的转型。转型主要包括两个核心内容:一是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平衡;二是制造业内部产业升级。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升级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推动力,但这些产业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大,需要反复试错才能找到合适的模式。另外,这些产业的发展很难提供符合风险要求的抵押品。诸如新的市场营销、新的经营理念、专利、技术等软要素的价值很难评估,企业也很难以此为抵押从银行贷到款。这种新的模式对于金融机构的信息甄别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复杂的要求。政府和国有银行主导的简单金融服务远不足以满足这些要求。必须依靠进一步的金融市场化改革才能让金融服务与产业转型和升级相对接。

宏观层面上,金融市场化改革面临的压力也非常突出。汇率和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宏观调控政策处处受制。过去近十年,宏观经济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被严重干预的人民币汇率引发了人民币单边升值预期,并吸引短期资本流入,货币当局被迫购买大量外汇并释放出相应的人民币。由于基础货币投放过量,货币当局采取大量冲销操作(这些操作的有效性倚赖于资本管制政策)回笼货币,并采取提高法定准备金、信贷额度管理等一揽子措施遏制货币总量的增长。这些措施还不够。当快速增长的广义货币对物价和房价形成巨大压力的时候,其他部委也不得不出面干预商品价格,干预具体的投资项目,并采取一系列措施遏制房价进一步上升。现实充分说明,如果汇率市场化改革不到位,宏观调控政策将陷入严重的被动局面,维护物价和经济增长稳定将付出超常代价,而且效果不一定令人满意。

二、改革是否应讲求次序

学术界对70年代中后期以来世界各国的金融市场化改革做了很好的综述研究。这些研究发现,总的来看,金融市场化改革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有显著改善,但同时也提高了爆发金融危机的概率。金融市场化改革是个高难度动作,到了一定发展阶段不做不行,但做错了麻烦很大,需要特别注意其中的细节。最关键的细节就是金融市场改革的次序安排。

受到学术界广泛认同的金融市场化改革次序是“攘外必先安内”。基本实现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国内的银行业和其他重要金融机构的产权改革、建立具有广度和深度的各种类型金融市场以及健全的监管体系优先于资本项目开放。资本项目自由化的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和分散风险,如果国内金融市场本身存在比较大的价格扭曲,资本项目开放不仅难以优化资源配置,还可能进一步放大资源配置扭曲,扩大风险。从国际经验看,若采取固定汇率,而资本是自由流动的,很容易招致投机资本冲击,爆发货币危机或者金融危机。出现这种局面,不仅是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也是目前全球货币和金融体系缺陷使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很长时间内都在积极地宣传资本项目开放。但是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和此次金融危机以后,他们对资本项目开放的态度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不仅不断地提出资本项目开放应具备的国内条件,而且开始认同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使用资本管制手段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这些国际经验和理论研究结论是否一定完全适用于中国,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目前采取的是一种渐进的、边做边看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的实验式改革。没有可以完全照搬的理论或者国际经验。

三、如何安排次序

对于国内的金融市场化改革,总体情况是改革风险系数相对较低而改革的需求非常迫切,应该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在多个领域共同推进改革。下文主要从两个角度展开对涉外金融开放次序安排的讨论。一个角度是基于近年的人民币贸易结算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基本现实,评估改革的次序问题;另外一个角度是以优化中国对外投资头寸表为落脚点,找到与之相匹配的涉外金融开放次序。基于这些讨论,我们认为涉外金融开放过程当中的次序安排决定成败。

允许使用人民币贸易结算和发展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以来,香港人民币存款迅速增长。聚集在香港的国际投资者借此实现了资产结构的重新调整,大量的美元存款转化成为人民币存款,美元存款在香港全部存款中的比重迅速下降,人民币存款在香港全部存款中的比重显著上升,港币存款在香港全部存款中的比重基本没变。如何看待这个现象呢?这可以看作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因为境外投资者持有了更多人民币资产。这也可以看作是变相的资本项目开放,因为在资本管制的格局下境外投资者获取人民币资产的合法途径有限。有了人民币贸易结算政策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以后,境外投资者可以更方便地持有人民币资产了。

如果境外投资者突然大量增持人民币是因为在实体经济当中交易的需要,这样的变化是个好现象。但是根据香港金融机构的调研,我们发现市场普遍认同人民币升值预期以及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利差是驱动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的主要动因。2011年四季度人民币升值预期发生逆转以后,香港人民币存款立即停止增长,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再次说明人民币升值预期对于香港人民币存款变化的强大解释力。

基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增持人民币资产带来的后果怎样?其一,外汇储备增加,货币当局蒙受财务损失。在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下,货币当局是境外投资者的最终交易对手。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减持美元,与之相对应的是货币当局增持美元外汇储备,同时增加人民币负债。如果人民币升值,货币当局要承受损失;如果人民币负债成本高于美元投资收益,货币当局也要承受损失。

其二,货币当局政策独立性未来面临新的威胁。流出去的人民币目前还缺少回流机制,因此对境内广义货币增长带来的压力不大,还不会威胁到国内物价和房价。截至目前,人民币国际化举措面临的主要问题还不是威胁货币政策独立性。但是,随着离岸人民币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再加上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增加,境内货币当局会面临新的压力。一种渠道是部分回流机制下的人民币回流会增加内地货币供应,货币当局面临新的对冲压力;另一种渠道是离岸市场上的汇率变化会改变内地市场参与者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预期,预期的变化会直接改变人民币贸易结算、结售汇、外币信贷等行为,并因此影响到内地外汇市场。这是货币当局未来面临的新挑战。

其三,人民币国际化的改革初衷未能实现。升值预期不会长期持续,升值预期驱动下的香港人民币存款增长不可持续。

所有这些不愿看到的结果,不是因为让贸易商自由选择人民币作为计价和结算货币有问题,也不是因为让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资产有问题,而是汇率形成机制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举措不匹配。非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与市场供求关系不一致的人民币汇率变动预期,扭曲了贸易商和投资者的行为,才会导致这样的结果。从这个角度看,次序非常重要,如果缺乏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资本项目开放会放大扭曲,良好的改革初衷难以实现。

国际投资头寸表综合反映了我国对外金融财富的状况,这是所有对外经济活动作用的结果。(详见图1、图2和图3)

我国国际投资头寸表的问题非常突出,资产方以美国和欧元区的国债和机构债为主,主要是美元或者欧元计价资产,且收益率较低;负债方以国外在华直接投资为主,以人民币计价,而且负债成本较高,外商在华投资回报率平均来看在10%以上。从优化中国对外净财富的角度来看,汇率改革、外汇储备管理改革、放松对资本流出限制可以减少继续的外汇储备积累,提高外汇资产收益,应该放在第一位;人民币国际化和放松短期资本流入的限制是应该放在第二位。如果外汇资产运用不好,为什么要通过增加人民币负债的方式增加外汇资产呢?

四、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改革与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之间的关系

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对于中国的金融市场改革至关重要。没有完美的制度,任何一个体系都会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陷,选择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关键依据是它是否与所处的国际经济环境相匹配。现在的问题是在新兴市场经济体崛起,国际贸易和金融一体化快速提高的背景下,现有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与之严重不匹配。

金融危机的爆发集中凸现了这个矛盾。设想一下,如果在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的设计当中存在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自主性调节机制,如果对大国汇率制度的选择方面有统一的国际标准(比如所有大国都采取统一的有管理浮动汇率体制),如果在短期跨境资本流动方面有更加审慎的监管,如果对储备货币发行国有外部纪律,如果在国际最终贷款人机制设计方面更加有效,如此等等。但凡上述的如果当中有一个能够成立,金融危机就有可能避免,就算不能避免,危机的后果也不会如此严重。

回想一下,过去20年国际贸易体系运行良好,关键保障在于世界贸易组织(WTO)提供一套基本有效的外部规则。过去20年国际金融体系频频出现危机,关键原因在于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当中缺少适当制度层面的公共品。这不仅是某个单独国家的问题。在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的今天,每一个国家都很难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把事情做好,在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甚至不可能由单个国家把事情做好。我们迫切需要全球范围层面的公共产品,尤其是需要在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方面的制度和规则。这些全球层面的外部制度和规则约束,能够从全局的角度弥补每一个经济体内部的制度和规则缺陷。

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在一连串的G20首脑会议以及央行行长和财长会议上,有大量关于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的议题。这是非常好的迹象。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实质性的进展还不够。

中国在国际社会当中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的意见越来越受到重视。这给中国提供了机会。无论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还是资本项目开放,都与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规则修订有密切联系。如果是个规则缺失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中国的涉外金融开放要更加慎重。反之,如果中国能携手其他国家在一些关键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规则方面做出改进,中国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资本项目开放的条件会更加有利。

五、什么样的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改革符合中国与全球利益

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需要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出积极调整。一是主要经济体采取统一的有管理浮动汇率体制;二是对经常项目失衡的强制性调节;三是对系统性重要国家的关键宏观经济指标约束;四是对跨境短期资本流动和重要跨国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五是国际最终贷款人和全球金融市场稳定机制。这些规则的建立会让中国和全球金融市场更加稳定,金融市场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减少金融危机爆发的概率。上述规则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每个经济体的现行体制都构成了冲击,应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谋求国家之间的共识。

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一波三折,越来越多的国家面临着刺激经济与结构改革的两难困境,政策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小。通过完善当前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可以在超国家层面上改善全球资源配置,这样的调整方式不仅效率更高,而且每个国家因此面临的压力也相对较小。这是全球经济走出困境的最高性价比方案。

参考文献:

[1] (美)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M] .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88.

[2](美)罗纳德·I·麦金农.经济自由化的顺序——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金融控制[M]. 李若谷,吴红卫译.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3.

[3] (美)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美)斯蒂芬·S.戈卢布(Stephen S.Golub). 货币、信贷与资本 [M] .张杰,陈未译. 大连 :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纽约] : McGraw-Hill出版公司,2000.

[4] (美)约翰·G.格利(Gurley.J.G),爱德华·S.肖(Shaw.E.S).金融理论中的货币[M].王传纶、 陈昕译. 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

[5] 张斌.中国对外金融的政策排序—基于国家对外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国际经济评论,2011,(3).

[6] 张斌.中国外汇储备名义与真实收益率变动的原因.中国社会科学,2012,(1).

[7] Tobin,James.The New Economics, One Decade older[M]. Princeton,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74.

[8] John Williamson and M. Mahar, “A Survey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J]. Princeton Univ Intl Economics (October 1998).

(编辑:韦京)

风险投资体系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加强对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核算的严格控制、降低建设成本、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是建筑施工单位财务管理科学化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款;结算支付方式

工程项目的投资核算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的出包核算主要是建施双方基于工程价款结算的核算。笔者认为加强和完善对工程建设投资核算的控制,规范工程价款结算的核算流程,把握细节,是降低项目建设成本的关键。

一、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核算中工程价款结算的一般形式

实行旬末或月中预支,月终结算,竣工后清算的方式即月结算。上半月(或上、中旬)分别按当月施工计划工作量价值的1/2或1/3,由建设单位预付工程款,月末结算时,再在“应付工程款”中扣减已经预付的部分。跨年度施工的工程,在年终进行工程盘点,办理年终结算。

当年开工,当年不能竣工的工程实行段结算。即将一个单位的工程按照计划进度划分为几个阶段,按完成段落分次预支工程价款。

分次预支,竣工后一次结算方式。标准为一是施工期限;二是金额。对施工期限一年以内,或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100万元以下的小型项目,实行分次分月预支,竣工后一次结算。预支工程价款时,施工单位编制“工程价款预支账单”,经建设单位审查签证后,送建设银行办理预支手续。

二、预付备料款拨付与扣回的结算

(一)预付备料款的拨付

预付备料款的拨付不得超过规定的额度。凡是实行全包料的建设单位在工程承(发)包合同签订后的一个月内,将预付备料款一次全部拨给施工单位;凡是实行半包料或包部分材料的,应按施工单位的包料比重,相应地减少预付备料款的数额;包工不包料的,则不应拨付备料款。

预付材料款数额=出包工程年度建筑安装工作量×预付备料款额度

举例说明:某工程实行按月结算,合同价款总额为300万元,主要材料所占比重为工程价款的62.5%,预付备料款为合同价款的25%。当累计结算工程款为[]时,开始抵扣备料款。

A.75万元 B.120万元 C.180万元 D.187.5万元

答案选C

预付备料款=合同总价×预付备料款比重=300×25%=75(万元)

起扣点=合同总价-预付备料款/主材比重=300-75/62.5%

=180(万元)

(二)预付备料款的扣回

预付备料款的起扣点随着施工的生产不断进行,工程所需的主要材料和结构件的储备量将逐渐减少。因此,当工程进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建设单位就应以抵充工程价款的方式,陆续扣回预付的备料款,到工程竣工时全部扣清。预付备料款开始扣回的时间就是预付备料款的起扣点。

因为未完工程材料费需要量=未完工程价值×材料费比重=预付备料款,所以未完工程价值=预付备料款/材料费比重,当公式成立时,建设单位就开始扣回预付备料款。起扣点为便于计算,一般用已完工价值表示。

起扣点(预付备料款起扣时已完工价值)=年度出包工程总值

-未完工程价值=年度出包工程总值-预付备料款/材料费比重

在预付备料款起扣点之后,建设单位在每次支付工程价款时,应按材料费所占的比重陆续扣回相应的预付备料款,到工程竣工时全部扣清。

某建设项目当年出包工程总值为200万元,材料费比重为60%,预付备料款额度为24%,则预付备料款=出包工程年度建筑安装工作量×预付备料款额度=2 000 000×24%=480 000元。

起扣点=年度出包工程总值-预付备料款/材料费比重

=2 000 000-480 000/60%=1 200 000(元)

即当已完工工程价值达到1 200 000元,就可开始扣回备料款了。

三、几种日常业务的正确处理

(一)关于一套账还是几套账的问题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管理要求不同,建筑企业的财务核算及管理分为本部集中管理和项目单独管理制。采用本部集中管理的公司就只有一个账套,所有项目的账务都在公司的同一账套中处理,各项目只负责编制项目成本报表并对项目成本进行分析。分权式管理是公司各项目单独开设账套。每个独立的项目都设有单独的银行账号并单独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最后由公司总部汇总各项目的财务报表。

(二)建筑企业税收政策特别说明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是营业税的问题:建设单位资金运动不同于一般企业的资金运动特点,缴纳营业税确认收入时,其收入分以下两类;一类是基建工程验收交付使用前的试运营收入;另一类是自营基建工程施工现场制作的预制件、非标准设备,直接用于本建设项目。所以,基建单位营业收入确认范围小于一般企业营业收入确认的范围。二是所得税问题:建设单位发生资金运动时不发生增值。所以,基本建设单位一般不缴纳企业所得税。

(三)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核算量的技巧与经验

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的应用是重点,各专业工程工程量的计算是难点;安装工程费用组成和预算造价的计算是重点,费用组成的计算,特别是用子目系数、综合系数计算费用的计算是难点;计价材料和未计价材料的划分是重点,其价差调整是难点。 材料与设备的划分: 凡是经过加工制造,由多种材料和部件按各自用途组成独特结构,具有功能、容量及能量传递或转换性能的机器、容器和其他机械、成套装置等均为设备。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具有很强的地区性,除了掌握《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的系统性、规律性外,还必须掌握定额招待地区造价计算的规定和特点,如地区的补充定额,地区的造价计算程序,工程费用划分和取费标准等。定额执行与工程造价计算是个政策性、科学性极强的工作,所以不能不顾国家规定和科学依据,随意计算。

安装工程定额中未计价材料只计“量”不计“价”,只是在定额编制过程中没有合适的价格或者在一般该子目的编制中不一定出现的部分。而当前提出的定额“量”、“价”分离是指在工程实体中出现的每一项都要按照市场化计价的,是不相同也不矛盾的。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编的定额“量”“价”合一,是整个投资主体造成的,计划经济的投资主题基本上是国家,而且施工单位大部分也是国家的,量价合一可以更好地控制和计算投资的费用。

进行量价的分开也是由于在市场经济的情况下,投资主体更加多元化,承包者也更加多元化,量价合一可以更好地反映成本、控制成本。

(四)其他典型个例

建设单位财务会计与生产企业财务会计在没有合并前,基本建设单位应执行《建设单位会计制度》而不是《企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准则》。建设单位会计科目分为资金占用类科目和资金来源类科目,这与《企业会计制度》或《企业会计准则》按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有所不同。建设单位会计报表分为:资金平衡表、基建投资表、待摊投资明细表、基建借款情况表、投资包干情况表五种报表,与企业会计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权益变动表不同。建设单位一般应设置的会计科目有: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交付使用资产、基建拨款等,这与企业会计科目完全不同。

如果原有企业搞基本建设,在企业会计科目设置上,可把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设在在建工程下,作为在建工程的二级科目。

建设单位在建设期间使用的固定资产也要提折旧,但折旧要进入基本项目成本,会计处理:

借:待摊投资——建设单位管理费

贷:累计折旧

四、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成本控制的根本措施

(一)以确保合同履约为前提,搞好工程质量目标策划和定位

根据建筑安装工程的具体特点,在建筑单位要求的基础上,以确保合同履约为前提,同时衡量企业生产水平和管理优势,结合项目部住宅类施工经验丰富、管理力量比较强的特点,为了做到一次成优,控制成本创优。项目部事先作了详细的策划,基坑围护整体策划,综合考虑住宅楼和地下车库之间的高差处理,确保基础施工质量。

(二)以贯标为抓手,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从创市优质结构目标出发,以贯标为抓手,坚持以建立健全Q-HS-E一体化管理体系为保证,运用目标管理方法推进工程质量创优,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1.组织落实:组建精明强干的项目管理班子,设立现场质量管理小组,提高工程项目自控能力,达到质量持续受控的目标。2.加强责任制:在项目技术经济承包责任制的管理框架下,项目部明确质量职责与权限,签订岗位职责经济责任状,并与工作业绩考核挂钩。3.优化要素配置:按公司合格分包商、合格供应商管理办法选择劳务分包队伍、专业工程分包商和材料供应商,规定了质量创优方面的奖罚办法并严格考核执行。如对于一结构队伍,规定达到市优质结构,奖励3元/工,达到区优质,奖励2元/工。

(三)以制度为保证,认真贯彻执行质量标准和规范

项目体结合新版质量验收标准,验评分离,加强过程控制,建立和完善现场质量保证体系,注重结构实体质量。严格按照新版质量验收标准要求,进行质量验收检验批的划分和确认,认真做好现场同条件养护和拆模早强试块的留置工作,各种现场资料保持整洁齐全。结合新标准的要求,制定关键工序作业指导书,针对检验批、分项和分部工程的验收要求,确定质量控制点,确保整个施工过程处于全面动态受控状态。

(四)突出重点,抓好工程质量通病预防

项目部针对在进行方案策划时,结合建筑安装工程作为高层住宅工程的特点,重点研究和解决了该工程有可能出现的一系列质量通病的预防问题,例如:窗台防水、圆弧形阳台、外墙梁底裂缝控制、安装工程防渗漏。

(五)加强过程监管,控制成本创优

严格计量、验收、盘点制度:一切物资财产的收、发、领、退都必须按规定进行计量、验收、办理领退手续,对库存物资、财产都要定期盘点,做到工完场清,余料退库,健全原始记录。在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工程日志,工日考勤,材料收、发、领、退,船机台班耗用,已完、未完工程和在产品盘点、产量、质量、安全等业务统计资料,为工程结算,成本核算和分析及定额的测算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健全内部结算价格:施工企业应根据分级管理、分级核算的体制和业务核算的需要,根据稳健性原则掌握市场信息,制订统一的内部估算价格,作为内部核算的依据。公司质量部门全面覆盖抽查、工程管理部监督整改、现场项目体自查自纠的三级管理模式和质量管理责任体系,严格规定质量问题不过夜。

(六)安装工程成本考核是经济责任制事后监督的主要内容

要定期考核成本费用目标实现情况和成本费用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全面评价成本费用管理工作的实绩。定期考核各项影响成本费用降低的技术经济指标。对上级下达的成本费用指标,企业应按要求加以考核,同时还应建立一整套具有自我约束机制的成本费用指标体系并进行考核;对上级未下达成本指标的附营生产单位,应自行制定成本费用考核指标。 要求责任者对其所负责控制的成本费用承担责任,同时与奖惩制度挂钩,根据考核的结果确定奖惩,以调动职工降低成本费用的积极性。

总之,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核算的关键,在于成本费用计划、成本费用控制、成本费用核算、成本费用分析、成本费用考核。它们互为条件、互相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成本费用管理体系。要选取工程价款结算一般形式,预付备料款的拨付要严格控制备料款的预付额度一般不超过当年工作量的30%,预付备料款的扣回要遵循起扣点的规定,严格监督和落实,目的就是保证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核算科学化、规范化、正规化建设,而实务的列举旨在对工程投资核算的合法性把关提供启示。●

风险投资体系论文范文第5篇

一、简述企业税务风险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 我国人民对于企业税务风险的理解只是局限于一部分企业存在逃税漏税的情况, 从而使企业的信誉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也使得国家政务的利益受到利损失。在新时代背景之下, 企业的税负风险来自多个方面, 税法风险就是其中的重点部分, 税法风险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国税法的更改较为频繁, 从而导致一部分企业还没有及时适应, 因此在运行模式上经常会出现一些漏洞以及缺陷, 从而使得企业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负税,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企业税收风险所带来的危害不仅仅是对于国家政府利益而言的, 企业同样也会受到损失。

二、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涵义、目标与内容

由于我国企业税务风险控制意识形成较晚, 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我国企业的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起步较晚, 并且所涉及的内容不够全面,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税务内部控制的发展。对于企业来说, 内部税务风险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并且其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 涉及信息控制系统的建设以及税务风险的评估等等。税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设对于企业整体税收工作的展开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可以有效降低税务风险出现的可能性, 通常情况下, 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体系通常分为两种, 即日常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以及特殊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这两种管理体系都在各自对应的范围内有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日常税务风险的建立较为普遍, 其主要是针对企业日常运行的实际情况所建立起的风险内部控制体系, 对于企业的日常运行管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殊税务防控风险体系主要是对企业运行过程中突然出现的税务问题进行解决, 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策略思考

(一) 正确识别税务风险来源

现阶段, 我国企业税务风险来源主要为两个方面, 即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自身所导致的税务风险以及对政府新出台的制度没有充分适应所导致的风险。由于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自身所导致的税务风险是最为常见的, 现阶段, 我国一些企业的税收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素质较差, 对企业目前的运行情况不够了解,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税务风险。其次,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正在不断加快, 相应的政府税务制度改革也变得更加频繁, 这就会导致企业没能及时适应新政策的转变, 从而导致企业税务风险的出现。目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我国社会经济组成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因此, 在展开税务管理工作的时候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这就对相关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 只有正确意识到税务风险的来源才能够有针对性的展开相关风险控制工作, 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不受到影响。不同的企业税务风险来源给企业带来的风险程度也是有一定区别的, 重点是要对企业税务风险进行管理以及控制, 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二) 建立税务风险评估体系

对于我国企业来说, 税务风险评价体系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评价体系的建设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内部税务风险控制工作的质量。在进行税务风险评估体系建设的时候, 应该从企业现阶段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出发, 并且找到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 从而对可能存在的风险因子进行综合考虑, 在对风险进行评估的时候, 既要注意以往经常出现的风险方面, 同时也要注意以往从未出现的风险, 这些都是风险控制的关键部分。现阶段, 企业相关风险控制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进行税务风险模型的建设, 这样可以有效起到预防的目的。我国在企业内部税务风险方面的发展时间与西方一些国家相比较还相对较短, 在一些体系建设以及方案运行方面还存在漏洞, 这就要求企业不断努力学习, 借鉴一些国外优秀企业的风险评估以及管理经验, 这对企业进行的运行与发展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 协同落实内部控制体系

企业的整体发展与企业自身内部控制体系的落实有直接关系, 企业在进行内部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的时候, 应该秉承这一基本原则, 在遵循相关税法规定的同时, 也要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能受到影响。应该对企业的各个管理部门责任进行细化, 从而保证相关管理人员存在一定的危机意识。企业是由各个部门所组成的统一整体, 各部门之间相互协作, 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 当企业建立起完善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之后, 可以更好地促进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 增强交流的时效性。对于企业来说, 税收并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 同时也是整个企业运行过程中的重点工作, 只有保证企业税收的精准性, 才能够保证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如果相关业务部门在展开自身业务的时候, 没有开发票或者发票税存在虚假的情况, 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税收金额的统计, 同时, 这也导致了税收风险的产生。因此, 在财务部门展开税务统计工作以及税务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的时候, 其他相关部门应该对其进行协作, 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整体运行的经济效益。

(四) 企业财务部门提高自身素质

企业税收风险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于人为因素, 其主要与相关工作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较差有直接关系, 这就会导致一些工作人员对相关税法标准的理解存在一定偏差, 针对这种情况下, 企业应该定期对工作人员展开专业素质培训, 从而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我国最新税法制度的理解程度。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社会经济组成部分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企业的工作人员应该有正确理解税法规定的能力, 从而根据我国的税收法规中的相关规定来制定出符合现阶段企业发展实际情况的纳税标准, 这样不仅仅降低了企业运行过程中的税务风险, 同时也促进了企业今后的运行与发展。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我国市场经济变化越来越大, 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加大, 企业想要在现阶段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当中获得一席之地, 就应该对企业运行生产的成本进行精准控制, 这是非常关键的, 其中降低企业税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从现阶段我国一些企业对于内部税务风险掌控的实际情况来看, 一些企业还存在对我国税法规定理解偏差的情况, 这是非常不利于企业今后运行管理工作展开的, 同时, 也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内部税务风险, 使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开销, 从而导致了资金的浪费。在现阶段的时代背景之下, 对企业内部税务风险控制体系进行完善健全是非常重要的, 这对企业的持久健康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摘要:纳税是每个公民应该尽到的责任和义务, 对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意义重大。税收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 企业税务工作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从而使企业的利益以及国家的利益受到了一定的损失。基于此, 本文对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进行了探索分析, 并且对我企业未来的运行以及发展情况作了建设性的思考。

关键词:企业税收,内部风险控制,思考分析

参考文献

[1] 王钦.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思考[J].财经界, 2017 (23) .

[2] 唐建妹.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思考[J].中国国际财经 (中英文) , 2017 (23) .

风险投资体系论文范文第6篇

1 旅游项目投资风险特点

旅游项目投资具有周期长、投资额大、涉及因素多等特点, 因此, 风险贯穿于整个旅游项目的生命周期, 不同的阶段, 风险内容不同, 风险的大小和表现形式也不同。

1.1 投资决策阶段风险

旅游项目投资决策阶段是项目开发过程中拥有最大不确定性、风险最大的阶段, 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开发项目的成败, 其风险主要来自于投资环境、项目位置、投资方式以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准确度。

1.2 投资前期阶段风险

投资前期阶段是指在项目进入开发建设前期阶段, 投资方为项目的建设所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具体工作包括为项目进行置地、融资、设计、定位等。这一时期的工作量大、涉及面广, 不确定因素较多, 仅次于投资决策阶段。此时的风险主要有市场风险、客流量风险、旅游价格风险等。

1.3 建设阶段的风险

建设阶段是指开发的旅游项目从正式开工到工程竣工验收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加强管理和成本控制, 确保项目的质量、工期和安全目标的实现。这一阶段的风险主要有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工期风险、项目质量风险等。

1.4 营业阶段风险

项目建设完成后, 主要的任务就是根据市场和本旅游项目的特点, 对该项目进行合适的定价, 对项目及相关设施进行维护。这一时期的风险主要有价格风险、文化社区风险、旅游者人生安全风险。

2 旅游项目投资风险评价

2.1 风险因素识别

所谓风险是指一种不确定性, 投资风险是由于各种无法预料或控制的因素的作用, 使投入的资本不能收回或不能达到预期收益的可能性。根据综合调研结果, 旅游项目的投资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效益风险。旅游项目开发的各种投入都要产生资源费用, 特别是对于大型的旅游项目投资费用更为高昂。在日后的经营活动中是否能够收回前期的投资是投资者面临的最大的风险,

(2) 生态风险。开发投资一个旅游项目目的之一也是为了增强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对民族文化、历史遗产的保护意识, 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但同时也会对周边的环境和生态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点破坏等。

(3) 社会效益风险。投资旅游项目可能会带来广泛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信息, 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带动人民脱贫致富, 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 但也有可能会给当地的文化、道德观念及社会生活带来消极作用。同时, 旅游者的人身安全也是投资者不得不面临的风险之一。

2.2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1) 体现经济效益风险 (X1) 的指标, 包括:客流量风险 (X11) 、经营成本风险 (X12) 、折现率风险 (X13) 、工期风险 (X14) 。

(2) 生态风险 (X2) 的指标, 包括:环境风险 (X21) 、生态平衡风险 (X22) 、可持续发展风险 (X23) 。

(3) 社会效益风险 (X3) 的指标, 包括:文化风险 (X31) 、社区风险 (X32) 、旅游者人生安全风险 (X33) 。

3 旅游项目投资的模糊综合评价

考虑到模型的综合性、通用性、简洁性和可操作性等基本要求, 本文运用AHP (层次分析法) 与Fuzzy (模糊数学方法) 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进行旅游项目投资风险综合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 是一种运用模糊数学原理分析和评价具有“模糊性”事物的系统分析方法, 是一种以模糊推理为主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精确与非精确相统一的分析评价方法。其评判步骤如下:

3.1 建立模糊集

(1) 主因素层指标集为X= (X1, X2, ……Xl) , 相应的权重集为A= (a1, a2…al) , 其中ak (k=1, 2……l) 表示指标Xk在X中的比重,

(2) 子因素指标集为Xk= (Xk1, Xk2, ……Xkm) , 相应的权重集为Ak= (ak1, ak2……akm) 。其中, aki (i=1, 2……m) 表示Xki在Xk中的比重,

(3) 确定风险因素集和评语集。在旅游项目的风险分析中, 通过项目的内、外部环境风险分析, 找出影响项目投资决策的各类风险因素, 建立风险因素集。评语集为:V= (V1, V2, ……Vn) , 其中V1 (j=1, 2, ……n) 表示项目投资风险由低到高的各级评语。本文中取n=5, V1、V2、V3、V4、V5分别表示对由某风险因素引致的投资风险评语为投资风险高、较高、中等、较低、低。

3.2 确定隶属矩阵

从Xk到评语集V的隶属矩阵为:

3.3 模糊矩阵运算

(1) 先对各子因素层指标Xki的评价矩阵Rk做模糊矩阵运算, 得到主因素层指标Xk, 对于评语集V的隶属向量Bk, Bk=Ak*Rk= (bk1, bk2, …, bkn)

(2) 再对R进行模糊矩阵运算, 即得到目标层指标X对于评语集R的隶属向量B,

b1, b2, …, bn分别表示目标层指标X对于评语集V1, V2, ……Vn的隶属度。

3.4 评价结果

假定评语集V中各元素规定了评价尺度, 则通过矩阵相乘可得出上述模糊综合评价结果V的具体值, 从而量化评价结果, 更准确地评价风险的程度。

四评价模型应用举例

以重庆地区某旅游项目投资风险评价为例, 选20位专家组成评价组, 运用AHP处理咨询结果, 得评价者对项目风险中包含的各子因素X11、X12、X13、X14的权重赋值为:A1= (0.3, 0.4, 0.2, 0.1) 。因各因素均为定性指标, 其测度用专家“类比打分”法确定, 得该项目工程风险子因素指标集的隶属矩阵为:

则该项目风险指标对评语集V的隶属向量为:

统计整理评价结果, 并进行归一化处理, 得该项目生态风险X2、社会效益风险X3对评语V的隶属向量依次为:B2= (0.176, 0.254, 0.238, 0.100, 0.232) , B3= (0.423, 0.200, 0.141, 0.141, 0.094) 。

于是, 该旅游项目投资风险主因素层指标对评语集V的隶属矩阵为:

而经济效益风险、生态风险、社会效益风险等各主因素层指标的权重由专家赋值为:A= (0.592, 0.232, 0.176) , 则由上述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可得目标层, 即该旅游项目投资风险X对评语集V的隶属向量为:

我们规定评语集V对应的具体评价尺度为V= (1.0, 0.8, 0.6, 0.4, 0.2) , 则该旅游项目投资风险综合评价值为:

V=B*VT= (0.537, 0.203, 0.091, 0.113, 0.147) * (1.0, 0.8, 0.6, 0.4 0.2) T=0.828, 说明该项目投资风险较大, 需谨慎。

摘要: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我国各地都加快了旅游项目的建设步伐。本文根据旅游项目的特点及经济、社会、环境的要求, 从经济效益、生态指标和社会效益分别建立了旅游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的思路, 提出了旅游项目投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并列举了应用实例, 为该领域的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旅游项目,投资风险分析,模糊综合评价法

参考文献

[1] 许树柏.实用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原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8

[2] 徐绪松, 但朝阳.高技术项目投资风险模糊综合评价模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1 (1)

[3] 翁钢民, 张海燕.旅游投资项目的风险分析与防范对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4 (5)

[4] 宋明哲.现代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3

[5] 于九茹.投资项目风险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德育工作探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历史学习方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