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城镇化建设范文

2023-09-21

如何加快城镇化建设范文第1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 由: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国家发改委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环保部办理 提 案 人:致公党中央 主 题 词:城镇,建设 提案形式:党派 内 容:

加快小城镇发展,是解决现阶段我国农村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缩小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小城镇建设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其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活力等都不尽相同,但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加以认真解决。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城镇规划起点不高,管理不到位。编制小城镇规划定位不高,缺少超前意识,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同步。加之镇(街)居民建房报批意识淡薄,规划管理工作相对滞后,管理不严,镇容镇貌与当地经济不协调,严重影响了小城镇发展速度。

2、建设资金来源渠道不多。小城镇城市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需要大量建设资金的攻坚性工程。目前,国家的投资主要倾向于大城市,对小城镇投入明显不足。省市县财政对小城镇建设配套资金投入也相对较少。小城镇本身融资渠道少,大部分建设资金靠当地农民自行筹集和当地房地产开发商通过银行贷款开发,吸纳社会资本、社会发展急需人才的能力较弱。资金问题仍然制约着城市化发展速度。

3、基础设施配套力度不够。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速度比较缓慢,一些镇(街)的供水、排水、交通、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绿化覆盖率低,道路等级低、路况差,部分镇(街)停电、停水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小城镇连接城市与乡村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充分体现出来,直接影响了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4、主导产业带动小城镇发展效果不明显。乡镇企业发展是一些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大部分乡镇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企业群,而且多数是私营企业,缺少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企业,发展速度较慢。一些乡镇主导产业不明晰,发展带动小城镇发展效果不明显。

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的重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废物,直接进入乡镇土壤、河流中。多数乡镇的垃圾处理方式都为简易填埋,缺乏规范设计及有效的环保措施,无害化处理率低。

二、几点建议

1、高起点编制小城镇规划,高水平管理小城镇建设。建议实施“小城镇,大规划”,即统一全面编制城乡规划,把社会发展规划、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小城镇人口规模、经济状况和各行业优势的分析,客观地评估小城镇的实际消费水平,在规划编制中合理确定小城镇人口、工业、商业、服务业规模,注意把小城镇建设同发展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使小城镇功能分区趋于合理。从长远考虑,把村镇建设纳入统一管理,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2、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小城镇。国家要把小城镇建设提升到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大对小城镇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对中心镇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在省(市)级征收的配套费、土地出让金、城市建设维护费中,加大切块比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省(市)县两级政府向中心镇投入逐年增长的财政保障机制,增长比例不低于本地区经济发展增长水平。允许中心镇自行实施土地占补平衡。

3、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完善交通、供水、通讯、供电、供暖、供气、绿化、环保等基础设施上下工夫,小城镇的城乡建设维护税,要用于支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重点扶持小城镇的道路、供排水、治污等工程建设。加强城镇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卫生、体育等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镇服务功能,抓好小城镇中心区域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美化。

4、以主导产业带动战略建设小城镇。在小城镇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应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注重实效,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依据当地资源禀赋和独特发展规律,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在大力发展当地优势产业时,应重点加强与跨国公司、中央企业的合作,争取重大项目落户,加强产业集群建设,通过产业集群的带动效应,拉动小城镇经济增长,把小城镇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环境整洁、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农村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5、做好环保工作,治理污染,改善小城镇生产生活条件。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把好环评关,杜绝污染项目建设,切实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加快建设和完善小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排放系统,并注意采取多种控制手段预防小城镇周边化肥、农药及集约化养殖场等农牧业水污染,确保进入小城镇污水处理厂前较好的水质,以满足各类污水再利用的水质要求。切实制定垃圾处理方案,加快建设标准化、无害化的集中处理设施。

如何加快城镇化建设范文第2篇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1、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

众所周知, 城乡一体化已经成为国家建设与发展经济的主体, 我国未来的发展方案必然是城市、农村同步建设与发展。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 有目标、有规划地推动农村城市化, 集中建设一大批先进的县城镇, 使其与城市接轨, 成为城市化建设的关键性助推力量, 才能真正支持和促进城市化建设进程。

2、带动地方工业化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 不断地完善县城、乡镇地方基础设施, 为乡镇企业、地方小型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使得原本分散的乡镇企业逐渐集中布局, 达到乡镇企业的聚集发展, 以此来达到生产资料、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科学流动, 这样才能逐步推动小城镇工业化发展, 带动地方经济的繁荣。而且, 小城镇多与农村接壤, 加快小城镇建设, 支持乡镇企业发展, 带动地方工业化建设, 也践行了工业反哺农业的国家政策和方针, 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发展。

3、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小城镇多分布于农村地区, 农村剩余劳动力现象是显著的社会问题, 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滞后, 使得农村过多的青年劳动力涌向城市, 加重了城市人口负担, 加剧了乡村小城镇地域的落后和人口危机, 小城镇建设则妥善地缓解了这一危机, 因为小城镇建设一方面能够优化并改善农村地域环境, 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而且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中对加大了对基础作业劳动力的需求, 这与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技能水平等相适应, 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出路, 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兴建又进一步拓宽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 这样就直接地增加了农村地区人均收入, 控制了农村劳动力的外流, 充实了农村人口, 间接地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4、有利于全面提高农村生活水平

地方生活水平的评价是一项综合性评价, 需要从多层面入手, 但是, 经济发展水平、人均收入却是一项关键的指标, 小城镇建设最集中体现在城镇经济的建设, 以及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 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 这些都必然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增加地方财政的收入。同时, 地方经济的发展也能间接地带动该地的教育、医疗、文化事业等的发展, 为地方人群提供健全、完善、到位的服务, 实现了地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向发展, 这样就全面提高了农村人民生活水平。

5、有利于城乡互动、一体化发展

小城镇的积极建设能够有效地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 加快城镇工业化、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这样就能将小城镇和大城市联系起来, 实现二者的对接, 有利于城乡间的互动, 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发展。

二、加快小城镇建设,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对策

1、革新思想理念, 加强规划

小城镇建设首先需要先进的思想和全新的理念, 而且要积极地形成长远意识, 树立科学发展观, 加大规划力度, 本着小城镇, 大规划的原则来长远地规划城乡发展计划, 而且要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规划协同配合, 对小城镇的自然、社会环境、人口数量、经济水平、资源优势等进行客观、深入地分析, 总结出其消费水平, 进而科学地制定小城镇各个行业。例如:工商业、服务业等的建设规模, 而且要将小城镇建设同农业产业化发展协调配合, 根据小城镇规划方案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有目标、有计划、有规划地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2、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在保护好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的基础上, 要以人为本确保可持续地利用资源、强化生态保护与环境安全。土地资源是小城镇建设中重要又宝贵的资源。要充分、合理、高效地利用每一寸土地, 对此可以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也就是充分、合理地利用地方资源优势来发展产业。例如:沼泽、湿地遍布的地区可以发展绿色旅游经济, 地域广阔、土质肥沃区域则应可以尝试将农产品种植与深加工相结合。小城镇的建设与地域经济的发展都必须以服务地方、满足人民需要为标准, 注重环境保护, 为人们创造一个健康、绿色、文明的生活环境。

3、培育新的经济点, 优化产业结构

小城镇的建设就是农村迈向城市化的过程, 是农村经济、产业结构逐渐优化并完善的过程, 小城镇的建设要积极地培育全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 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首先要有一个主导产业, 发挥支撑作用, 结合地域优势、地方资源来选择主导产业、并尽全力发展二三产业, 逐步增加二、三产业在小城镇地方经济中的比重, 以此来吸引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实现地方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二, 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根据小城镇所在地方的特点来培育全新的经济增长点, 首当其冲是要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回流与聚集, 重点开发小城镇房产住宅, 使其成为一个产业链, 加大小城市、地方城镇住宅建设力度, 逐步覆盖小城镇的各项基础设施, 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培育创造有利条件, 积极开发二、三产业中的全新经济增长点, 全面颠覆二元经济结构, 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 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完善的就业保障, 以此来促进更多的劳动力人才向小城镇聚集。

第三, 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小城镇多位于农村、农业聚集区, 对此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 将地方农产品逐步推向市场, 成立专门的农产品深加工与销售基地, 逐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4、加大土地管理改革, 稳定资金来源

加大土地管理改革力度, 实行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 并搞活二级市场, 采用有偿购地策略, 深入利用土地资源, 发挥其对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支持作用, 从而积极地优化基础设施, 为乡镇企业、小城镇建设铺平道路。

总结:

随着城乡一体化政策的实施, 小城镇建设步伐在不断加快, 小城市基础设施在积极地发展与完善, 小城镇建设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基础设施条件、自然环境条件, 支持并带动着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小城镇建设要更新理念, 以人为本, 实行可持续发展, 培育全新的经济增长点, 优化产业结构调整, 从而支持和带动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

摘要: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提出以及城乡一体化制度的实施, 小城镇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小城镇建设无论对于地方经济的建设还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然后, 分析了小城镇建设的科学策略。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意义,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郑凤康.抓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呈贡县马金铺乡加快小城镇建设的调查[J].《云南农村经济》, 2012.

[2] 聂绍中.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J].《广西农村经济》, 2014.

如何加快城镇化建设范文第3篇

专业论文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一、城镇化现状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市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而新型城镇化则是在坚持以人为本、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做好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农村的协调发展。

以新型城镇化为主题的改革之音逐渐高亢。“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从“十八大”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新一届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新型城镇化,并进行了重点部署。这向国内外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撬动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战略支点。

以往的城镇化注重粗狂式的用能、用地,导致了能源的大量浪费,城镇化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对于城镇的协调发展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就城镇化的主要途径就是对土地的规划利用上,通过很低的价格从农民或弱势群体上获得土地,利用招商引资吸引外界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来投资从而增加经济总量,哄抬了房价增加了政府税收,在通过城镇化吸引农民向城市移民。在旧城镇化中,弱势群体和中低收入的群体是最大的受害群体,政府有关部门和开发商成为了最大的获利群体,进一步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的扩大,增加了社会的矛盾,成为了社会进一步和谐发展的阻碍。

二、新型城镇化的意义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最大不同,在于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注重保护农民利益,与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规模扩张,而是强调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实现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的无差别发展”。

新型城镇化必然涉及产业升级、优化和产业空间结构调整,会产生一部分净利益增量。比如土地流转产生的规模经济,农村农民身份向城市工人身份的转化带来的收入增加,都可视为净利益增长量,这部分要确保让农民能得到,防止农民利益受到伤害。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汪德华指出,土地财政加地方融资平台的 融资机制,是地方政府经营城市的“魔法杖”。这种融资机制是“成就”与“争议”的结合体,它既给城镇建设飞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也使得以房价高企为代表的社会问题越来越难以承受。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黄小虎认为,问题的症结在于政府经营土地获利,政府成了市场主体,以管理手段实现经营目的。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土地储备与融资管理的通知》,要求土地储备融资要严格执行融资规模控制卡管理;土地储备机构贷款不得用于城市建设及其他与土地储备业务无关项目。

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更加注重城镇发展的内涵和质量,强调以人为本,突出统筹城乡发展,以城乡一体、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为突破口。产业集聚有效利用节约出来的土地吸纳富余劳动力,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最佳选择。但是,产业集聚道路的方式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区模式,或者走传统的道路。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实际,尤其要考虑到河中国是举足轻重的农业粮食大国的国情,要在保障“两不牺牲”和“新四化”协调发展的条件下,选择适合的产业集聚道路。世界因多样化而精彩,城镇化亦然。各地必须以个性化和城镇内生性的可持续发展为动力,开拓新型城镇化的广阔前景。

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新技术革命被视作21世纪影响人类社会进程的最主要的两件大事。在经济社会和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在国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际经济格局发生重大调整和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需要高度重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意义。我们应该依照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方针推动新型城镇化,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三、结语

与国际社会比较,中国城镇化的道路仍然漫长而艰难。1998年,世界的平均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46%,低收入国家为30%,中等收入国家为65%,高收入国家为77%,中国为31%,而整个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则为34%。 到2000年底,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尽管上升为36.09%,但仍处在一个较低的发展水平,比低收入国家略高一点。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幅度提高城镇人口比重,逐步扭转、缩小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是其中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我们必须努力“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十六大报告”语),走出一条既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也不同于传统发展老路的城镇协调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与新型工业化道路相呼应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来。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如何加快城镇化建设范文第4篇

一、我国个税体制改革的内容

我国的个税体制改革最终目的为体现惠民、便民和利民思想, 具体的改革内容包括4个方面, 具体内容如下: (1) 征管模式方面。新的个税体系将个人主要所得项目纳入综合征税范围, 包括工资薪酬、劳务薪酬、特使权使用费用和稿酬, 具体的征管模式为按次或按月征收、年终汇总征收以及多退少补。 (2) 扣除模式方面。扣除模式改革包括两方面内容, 一方面为提高个税起征标准, 当前的起征标准提升到5000元。另一方面为设置专项附加扣除体系, 具体内容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赡养老人、房贷利息或住房租金、大病医疗等6项内容。 (3) 税率结构方面。个税征收标准为工薪所得的超额累进税率, 现行的征收标准为3%、10%、20%、30%、35%和45%, 新的个税征收体系提高了前三个税率的级距, 后三个税率标准未发生明显变化, 从整体上来看, 新的税收标准能够提升薪资较低民众的生活质量。 (4) 配套体系方面。新的税收体系推进了部门共管共治体系的建设, 并且这些部门共同对偷税漏税行为进行惩戒, 另外当前也开展对法律法规的完善工作, 为自然纳税人的行为提供法律支持。

二、个税体制改革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

本文分析的促进作用将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个角度为微观层面, 另一个角度为宏观层面。具体分析内容如下:

(一) 微观层面

新的个税征收体制中, 提高了个税的起征标准, 对于个体来说, 能够将更多的财产用于生活中, 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个人的生活负担, 从个体的心理需求上分析, 这种方式能够提升个人对当今社会的认同感, 甚至会让其产生很强的使命感, 从而让个体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过程中。另外在传统税收体系中, 当个体发现个人在纳税后, 剩余的薪资不足以支撑其正常的生活消费时, 个体必然会采用一些措施降低纳税税额, 对于国家建设来说, 信用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作用为让民众能够按时纳税, 从而将这些税收应用于社会发展和建设中, 旧有的纳税体系产生的税额过高, 虽然从个人层面上来看能够提升税收, 但是从整体上来看, 最终获取的税额较少, 这些税额通常只能够应用于社会发展中的硬件基础建设, 很难将大部分资金应用于软件系统建设, 这对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较为不利。

(二) 宏观层面

宏观层面相较于微观层面来说, 宏观层面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促进效果更为明显, 本文最终总结的促进作用如下: (1) 民众受教育程度。当民众的整体接受教育水平很高时, 民众的信用度会在多年耳濡目染之下获得提升, 对于社会信用体系来说, 只有广大民众都具备遵守信用这一品格时, 才能够建成整体性的社会信用体系。我国当前的个税征收体系中, 建成了针对子女教育、继续教育的税收扣除标准, 民众能够将更多的资金应用于自身提升和子女培养过程中, 全面提升国民素质。 (2) 经济基础建设。社会信用体系作为社会发展中的高层建筑, 需要经济基础进行支撑, 在当前的个税征收体系中, 既能够提升民众的经济持有量, 也能够通过税收总量的提升让国家拥有更高的资本储量, 为体系建设过程奠定经济基础。 (3) 环境建设。对于信用体系建设来说, 很难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全面建设, 需要一代人乃至两代人参与到体系的建设过程中, 另外对于信用体系来说, 基础教育和培养工作为民众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认同感, 其中包括尊老爱幼、为国为民等各类思想, 当民众处于这种环境中时, 则能够实现对个人道德体系的全面建设。在新的个税征收体系中, 老人赡养为一项重要的税收扣除标准, 这一规定为道德体系建设奠定了环境建设基础, 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对道德体系建设中的其余环境因素进行构建和完善。

三、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 对法律体系进行完善

虽然在新的个税征收体系中, 已经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 并且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是当前建成的法律体系是依照个税征收体系运行现状进行制定的, 可以说法律体系缺乏前瞻性。例如在当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下称《个税税法》) 中, 规定了个税的减免、免征以及税率调整范围, 这些法律条文在多年的应用和研究中, 并未发生大规模变动, 以《个税税法》第二条为例, 当前要求需要缴纳的个税共有9条, 其中第一到第四条为工资薪资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第五到第九条为经营所得、利息股息和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个税税法》中固定, 前四项分居民个人和非居民个人两种情况, 居民个人以年度为单位进行纳税, 非居民个人以月或次为单位进行纳税, 这种规定的科学性很高, 但是对于第五到第九项内容, 并未说明纳税的时间单位, 只要求以取得的前款为参考标准进行纳税, 目前的《个税税法》中, 由于未能对后5项内容的纳税时间精确说明, 导致对这些项目的监管工作无法全面展开, 导致偷税漏税现象频发, 另外对于后五项中的经营所得, 本文认为这一税收体系是否能够归类到个人所得税还有待商榷, 原因在于经营所得从法理角度上分析, 应归类到企业的获取财产, 但是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对象为居民或非居民个人, 在后续的法律体系完善中, 本文认为需要消除这种重复缴税内容。

(二) 建成纳税信用奖励机制

在我国当前的个税税收体系中, 虽然从整个体系上来看, 新的税收体系能够提升民众的生活幸福度, 但是毕竟税收为一个生活负担, 所以当前民众的普遍想法为这是一种法律规定, 只能被动接受, 这种思想显然不利于建成社会信用体系, 本文认为要对这种现象和思想进行改变, 一个重要措施为建成纳税信用奖励机制, 让民众能够更为主动地遵守纳税过程中的各类信用。在该机制的建设中, 需要探究当前民众的关注重点, 当个人能够长期遵守纳税信用体系时, 可以为其提供相关便利渠道, 提高民众纳税的积极性。例如我国当前民众的关注重点普遍为住房问题和子女教育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一些地区中, 已经规定居民个人按照信用制度纳税一定年限后, 可以让其加入当地户籍, 为子女教育提供便利, 并且也会按照纳税年限为其提供住房补贴。从实践结果上来看, 这一体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认为这种方式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进行大面积推广, 在这种方法的应用过程中, 不但能够提升居民的纳税积极性, 也能够降低我国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产业内耗。

(三) 建设纳税体系监督系统

对于个人所得税来说, 只依靠居民个体依法纳税, 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原因在于我国当前的国民素质虽然整体上大幅上升, 但是也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例如24周岁至38周岁居民的长辈对个人所得税缴纳不理解, 不支持, 在这种影响下, 我国的青壮年的思想也会逐渐发生变化, 降低纳税热情。针对这种情况, 我国当前可以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式为应用互联网系统对居民个人的收入信息进行录入, 同时开设针对纳税人的办事窗口, 当纳税人的工资发生变动时, 可以通过该窗口进行信息修正。对于税务局来说, 该过程中需要对申请修改的信息进行透明化审核, 可以与纳税人供职的企业进行联系, 满足相关标准时才允许其修改信息, 提高监管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自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的个人征收标准, 新的个税征收标准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都能够促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在该体系的具体建设中, 可以通过监督系统、建成信用奖励机制以及完善法律法规等措施达成目的。

摘要:我国当前已经重视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工作, 由于个人所得税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在信用体系建设中, 通过对税收信用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提高信用体系的建设效率。基于对个税改革内容的了解和研究, 本文分析了个税改革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促进作用, 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建设方法。

关键词:税收,税收改革,税收信用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天敏.我国纳税信用体系建设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企业, 2018 (10) .

[2] 王超慧.构建税收信用体系的重要性及措施探讨[J].财经界, 2018 (9) .

如何加快城镇化建设范文第5篇

基本概念

团队建设主要是通过自我管理的小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由一组员工组成,负责一个完整工作过程或其中一部分工作。工作小组成员在一起工作以改进他们的操作或产品,计划和控制他们的工作并处理日常问题。他们甚至可以参与公司更广范围内的问题。团队建设应该是一个有效的沟通过程。在该过程中,参与者和推进者都会彼此增进信任、坦诚相对,愿意探索影响工作小组发挥出色作用的核心问题

团队精神

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也就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后而推动团队的高效率运转.团队精神的形成并不要求团队成员牺牲自我,相反,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所产生的真正的内心动力。没有良好的从业心态和奉献精神,就不会有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与群体、集体主义有何区别:团队精神更强调个人的主动性,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 集体主义则强调大家共同性。两者具体区别如下:1:在领导方面。群体应该有明确的领导人;团队可能就不一样,尤其团队发展到成熟阶段,成员共享决策权。2:目标方面。群体的目标必须跟组织保持一致,但团队中除了这点之外,还可以产生自己的目标。3:协作方面。群体的协作性可能是中等程度的,有时成员还有些消极,有些对立;但团队中是一种齐心协力的气氛。4:责任方面。群体的领导者要负很大责任,而团队中除了领导者要负责之外,每一个团队的成员也要负责,甚至要一起相互作用,共同负责。5:技能方面。群体成员的技能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而团队成员的技能是相互补充的,把不同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人综合在一起,形成角色互补,从而达到整个团队的有效组合。6:结果方面。群体的绩效是每一个个体的绩效相加之和,团队的结果或绩效是由大家共同合作完成的产品。 重要性

团队建设的好坏 ,象征着一个企业后继发展是否有实力 ,也是这个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充分体现。团队建设首先应该从班子做起 ,班子之间亲密团结 ,协作到位 ,管理着心里始终要装着员工 ,支持员工的工作 ,关心员工的生活 ,用管理者的行动和真情去感染身边的每位员工 ,平时多与员工沟通交流 ,给员工以示范性的引导 ,扑捉员工的闪光点 ,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更重要的是管理者要沉下身去和员工融为一体 ,让员工参与管理 ,给员工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的氛围 ,让员工感到家庭的温暖 ,在这个家庭里面分工不分家 ,有福同享 ,有苦同担 ,个人的事就是团队的事 ,团队的事就是大家的事。

建设团队六条建议:

第一:人才是团队最宝贵的资源。热忱投入、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人,是团队最宝贵的资源和资本。

第二:尊重人,为优秀的人才创造一个和谐,富有激情的工作环境,是上至老总下至部门主管一切工作的核心和重点.

第三:我们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个性,尊重员工的个人意愿,尊重员工的选择权力,所有的员工在人格上人人平等,在发展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倡导简单真诚的人际关系.

第四:打造培养自己的管理团队,是公司人才理念的具体体现,持续培养专业的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队伍,让每一个员工都成长为全面发展,能独挡一面的综合性人才,是企业一项重要使命.

第五:我们倡导健康丰盛的人生,工作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工作本身应该能够给我们带来快乐和成就感,在工作之外我们鼓励所有的员工追求身心健康,追求家庭的和谐,追求个人生活的极大丰富.

第六: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希望每一位员工,以空杯的心态,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迅速提升自己各方面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我们鼓励各种形式的沟通,提倡信息共享,反对思想黑箱操作,反对任何形式的官僚主义

以神州数码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来谈谈如何进行团队建设

(案例来自教材43页)

班级:09人力资源管理姓名:谈世伟学号:0903131012摘要:团队建设是指有意识地在组织中努力开发有效的工作小组。每个小组由一组员工组成,通过自我管理的形式,负责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或其中一部分工作。团队建设是这样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参与者和推进者都会彼此增进信任,坦诚相对,愿意探索影响工作小组能创造出不同寻常的业绩。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也就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后而推动团队的高效率运转.关键词:团队建设事业愿景激励考核团队目标

通过神州数码与惠普的团队较量以及神州数码公司里发生的感人故事,我们知道团队建设的重要性。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团队这是大家公认的事实.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壮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的力量,而必须要靠组织的力量,团队的力量,高效而有执行力的团队组织成了未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筹码,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做好团队建设,从而打造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一流的企业团队呢?以下是我的的六条建议:

优秀的组织领导。大到一个企业集体,小到一个职能部门,或者是一个工作小组,要想组织有力,使团队成员拥有较高的忠诚度,那么,优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团队领导人至关重要。案例中郭为作为神州数码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裁(领导者)对公司的团队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优秀的组织领导一般应具有如下素

养:

一、品德高。品德即人才,一个优秀的人才拥有良好的品格,可以让组织成员众望所归,可以成为组织的精神领袖,可以带领大家克服困难,迎来一个又一个成功。历史上的三国刘备以及水泊梁山“及时雨”宋江都是因为具备了较高的人格魅力,而吸引一大批英雄人才相伴左右的。

二、能力强。要想保证组织团队的同心同德,让大家心平气和地工作战斗在一个有效的平台上,这个企业或者组织优选出来的团队负责人,一定要具备某一专长,也就是要有突出的能力,突出的能力必然带来突出的业绩,只有在能力、业绩上,而不是学历上超越属下,大家才能心服口服,才能避免出现内讧或者内耗,让下属能够安心地工作与处事,这个负责人也许是技术型的,也可能是管理型的,甚至有可能是从低到高发展起来而属于实干型的。

三、多领导,少管理。作为一个团队领导,如何仅仅依靠组织授予的职权来去管理下属,这个是治标不治本的,通过组织授权是团队建设与管理的基础,但通过“领导”的方式,也就是通过个人内在涵养提升,展现自己的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等等人格魅力,才能摈弃由于通过组织授权而采取“高压管理”带来的缺乏人性化的弊端。比如,蒙牛集团牛根生,依靠他的组织团队,仅仅经过八年的时间,就打造出中国液态奶第一品牌,凭的是什么呢?就是他“小胜靠智,大胜靠德”的个人魅力上。由于他的无私,带来了大家的无私,由于他的无我,带来了大家的无我,从而创造了中国企业史上的奇迹或者神话。

共同的事业愿景。一个组织能否一起走的更远、更久,归结于这个团队是否有共同的远景,也就是团队信念,组织信念是让团队成员排除万难,风雨同舟,以及上下同欲的前提,共产党为何能够在“白色恐怖”下立场坚定,甚至抛头颅、洒热血,归根结底,是因为大家都有一个为人民大众“谋福祉”,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这种信念促使大家一往无前而无所畏惧。共同的事业远景,包括如下方面:

一、找到组织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走在世上一遭,总有留下点什么,一个找不到活着理由的人,注定犹如行尸走肉,而空虚度过一生。因此,组织的成员要想同仇敌忾,就一定要给大家展示未来的前景,即要在阶段时间内,给组织、给社会、给世界留下什么,比如,微软公司愿景:让计算机进入每一个家庭,并使用微软的软件;福特公司愿景:汽车要进入家庭;中国移动通信: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等等。

二、实现事业的组织分工与责任。为了达成企业的事业远景或者使命,团队成员要有各自的组织分工,要明晰自己承担的事业责任,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达成组织的长远规划。清晰的团队目标。团队制订了明确的愿景或者使命后,要想更好地去实现,作为团队负责人,还要进一步规划与落实团队的目标。包括如下要素:

一、制定组织的经营目标,比如,销量目标、行业地位目标、品牌建设目标甚至利润目标等,这个目标应该包括组织的长、中、短目标,包括更小组织单位的阶段目标,比如,三年、五年、十年目标,包括每一部门、每个工作小组、每个人的目标。

二、组织成员个人的利益目标。组织目标是个人目标的根本,但为了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团队成员的利益目标,也就是团队成员的“动力”目标也不可缺少,它是组织目标实现的保障。因此,组织要为团队成员规划未来的职业规划,要为属下描绘未来的“前景”和“钱景”,让大家心有目标,身有行动。

互补的成员类型。要想保证组织团队的有效有力,组织成员的组成非常关键,很难想象,一个组织都是性格暴躁,或者性格柔弱,或者都是某一块面的高手,他们组合在一起能够给团队带来什么,因此,互补型的成员类型,才是“粘合”组织的基础。包括如下两点:

一、团队成员的个性互补,就象这个世界有男有女,方为和谐一样,一个组织的成员个性类型,一定是互补型的,性格都较强、或者都较弱,会让团队成为“争吵”的平台,或者让团队成为“绵羊”,而缺乏活力或者柔性,因此,团队的性格类型应该强、弱、柔互补的。

二、能力互补。战国时期平原君赵胜,为何能够顺利解除“邯郸之围”,跟其所养拥有各类能力的“门客”有关。因此,一个组织,一定要有各类能力的人才组合在一起,才能更有力量。比如,有的人善管理,有的人懂经营,有的善外交,有的偏技术等等,只有因材施用,因人制宜,团队才能产生1+1大于2的效果。

合理的激励考核。人都有惰性,一个团队组织要想保持持久的动力与活力,就必须要引入竞争机制,同时,一个团队在从不稳定到稳定发展过程中,必须通过激励考核,来优胜劣汰,来奖优罚劣,包括如下

方面:

一、建立合理而有挑战性的薪酬考核体系。在具备竞争力的前提下,按贡献大小予以合理分配,只有建立一套公平、公正、公开的薪酬体系,大家才能在同一套制度下,施展才华,建功立业。

二、团队组织建立阶段,要多奖励,少惩治。奖励是激扬人性,惩治是压抑个性,因此,为了避免大家离心离德,甚至分崩离析,就必须采取多正面激励,比如,多奖励,要不断地树立榜样和标杆,让组织形成一种学、赶、帮、超的氛围,少处罚,即使处罚,也要采取人性化的处罚,比如,联想的柳传志对于开会迟到者,不罚钱,但“罚站”的做法,效果就很不错。

三、团队成长、成熟阶段,要多规范,要用制度来管理与约束。“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组织的快速成长、成熟,促使企业必须要摈弃“人治”而走向“法治”,必须要靠流程、组织、制度来做管理,要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真正地做到法治化。

系统的学习提升。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个组织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当一个团队以经验作为工作的依靠时,这个组织就有可能陷入“经验主义的”的怪圈,就有可能会陷入“僵化”,就有可能“死在自己手里”。一个组织要想保持基业长青,要想永葆青春活力,就必须要依靠系统的学习提升。包括:

一、创建学习型组织。知识改变命运,学习决定未来。只有打造学习型组织,保持决策的先进性、前瞻性,企业的流程才不会“僵死”,才会实现“大企业的规模,小企业的活力”,这种学习型组织,一定是自上而下的,组织成员每一个人要有有一种学习的动力与渴望,确保让学习成为企业的“驱动力”。比如,海尔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而成立了“海尔大学”,让大家都积极学习,从而提升技能,增强企业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二、打造学习型个人。作为组织要想方设法,为团队个人提供学习和成长的平台,打造学习的良好氛围。比如,有的企业每年给员工报销书籍、培训费用,每年送员工外出进修,免费给优秀个人提供高级研修班等等,从而营造一个人人学习的好风尚。

如何加快城镇化建设范文第6篇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充分释放资源效应。要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域内现有企业,积极培育壮大规模企业群体,通过招商引资、嫁接改造、扩能升级等有效途径,加快推进企业战略重组,用高新技术推动向优势产业延伸,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要积极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在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上实现历史性突破。要科学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努力在促进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中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在对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中培育立县企业,在对资源的集群化整合中扩大园区规模,在延长产业和产品链条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围绕矿渣、废料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加快推进节能环保、新型建材产业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要依托资源优势,注重发展产业集群。要做优业已形成的产业集群。着眼于产品的提档升级和产业的规模扩张,通过招商引资促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骨干企业向集群集中,做大做强,创优品牌。要迅速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依托资源优势,实施资源型企业整合、兼并、重组,推动资源加工企业迅速扩大产能,延伸产业和产品加工链条,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促进就地转化升值,迅速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现代工业成果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像建平县这样的地区,十年九旱,生态条件脆弱,应当把设施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措施来抓,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要按照“一县一品”的发展要求,重点发展畜牧业。推进乡镇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工作,加快实施交通干线产业带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扩大主导产业品种种植面积,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建设高效互动。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最大限度地把农户纳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来。要加快建设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早日上市。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加速发展文化产业。提高三次产业在整个地区经济中的比重,改变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发展工业、依靠传统方式发展农业的现状。积极依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题中应有之义。建平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更要做强文化这篇文章。要实施文化产业带动战略,结合城市扩面增容提质,

上一篇:入党志愿书时间错误范文下一篇:人生如诗赏析林语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