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俄语教学教育研究论文范文

2024-04-30

浅析俄语教学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对比法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从目前的大学俄语教学状况出发,把汉俄语语音对比与俄语语音教学结合起来,以期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生语音的学习和掌握。

关键词:俄语;语音;对比法

学习外语语音是外语学习的入门,又是学好外语的基础。好的语音面貌是评价外语学习质量的重要标志。俄语语音是俄语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要把俄语学好,就必须从语音入手。语音教学是通过句子,把俄语语音中的所有现象,包括音素、拼读、重音、省音、节奏、弱读、停顿、声调、连读和语调等统一起来进行的学习活动。

俄语是词形变化极为丰复、烦杂的语言。语音的细微变化可能表现不同的语法形式,词与词之间的不同关系。因此正确的发音尤为重要。俄语语音教学是俄语专业教学导论阶段,以至于整个学程都是一项繁重的教学任务。苏联著名语言学家和教学法专家谢尔巴院士曾说过:“在训练积极掌握外国语时,首先必须教会以听觉辨别正确的发音和不正确的发音,必须教会正确地发出外语口语的语音。这项工作应先于其他一切工作。不然许多词和语句就会长时间的被发成错误的音,到头来不得不予以纠正。大家知道,再也没有比纠正被不正确地记熟的东西更为困难的了。”[1]

一、對比法教学在语音教学中的必要性

研究表明,“在语音感知过程中,母语的学习往往是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的。这时语言的学习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认知活动,而相对来说,外语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过程,学习者往往需要借助有意识的认知手段来完成学习任务。在这种有意识的认知过程中,学习者对目的语言的了解和掌握得知识就成为影响学习的音素之一。”[2]对俄语的语音学习也是如此。

对比法是外语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从目前的教学状况出发,把汉俄语语音对比与俄语语音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教学水平的提高。将学生母语和俄语的语音系统进行对比,在对比的基础上找出相同点和相异点,利用母语语音的正迁移,将负迁移转为正迁移,促进语音的学习和掌握。

二、俄汉语音系统及其差异

(一)俄汉元音系统及其差异

根据辩词功能上的对立,现在现代俄语中通常归纳出6个元音音位:[а][о][у][и][ы][э]。这6个元音音位根据表音的需要在书写时分别用10个元音字母表示:字母а,я表示元音[а],字母о,ё表示元音[о],字母у,ю表示元音[у],字母э,е表示元音[э],字母ы,и表示元音[и]。

汉语元音系统,即以北京话为基础的汉语普通话元音系统。其秒速原则与俄语不同。通常认为,汉语中把元音称做韵母,把辅音称做声母。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汉语的韵母分为单韵母和复合韵母。单韵母是单个的汉语元音。复合韵母有两种:一种是汉语的复合元音,另一种是汉语中带鼻辅音的元音。

对比俄汉两种语言元音系统的差异,我们可以分两部分来论述:

1.俄汉语中发音彼此相近、相似的元音之间的差异:汉语中的[a][o][u][e][i]与俄语

中相对应的[а][о][у][э][и],发音比较相似。初学者往往以为这些音彼此是一样的,觉得这些音很容易学。但是,从严格比较它们发音的口型,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2.俄汉两种语言所特有的音。俄语中的元音[ы];汉语中的元音[ü],[zi][ci][si][zhi][chi][shi]。

(二)俄汉辅音系统及其差异

俄语辅音系统中共有34个辅音。其主要特征是清浊辅音和软硬辅音的对应体系。俄语有21个辅音字母,36个辅音音位。其中有11对清浊软硬相对的噪辅音和4对软硬相对的响辅音。清浊辅音和软硬辅音相对应是俄语辅音系统的典型特征。

汉语普通话有22个辅音,其主要特征有送气音与不送气音的对应系统。汉语辅音系统的典型特征是不送气音与送气音的对应。

和俄语辅音系统比较,汉语没有清浊辅音的对应。或者说,汉语的辅音基本上是清音,没有俄语里的重浊辅音。没有软硬辅音的对应,没有俄语里的高度颚化的软辅音。没有俄语[р]这样的颤舌音。这些系统性的差异就导致中国学生学习俄语辅音中的一系列的困难和错误。

(三)俄语的重音和汉语的四声、轻声

汉语的四声、轻声是俄语里所没有的。汉语普通话每一个字分属于四个不同的调值:阳平,阴平,上声,去声。是俄罗斯学生学习汉语的难点。外国人学习汉语说起话来洋腔洋调,问题就出在四声上,不是发音问题。

俄语词重音是俄语语音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现象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俄语中词的拼读规则很多,这种现象出现在大量的常用词里,中国学生往往愿意按照写法去读,这就违反了俄语读音规则。必须记住发音规则,反复进行实践操练。

(四)俄汉语音的音变

俄语所有的元音在非重读的条件下都要发生弱化。但不同的音在不同的位置弱化的程度不同;俄语辅音系统中有词中词间相邻的清浊辅音会发生逆行同化:清辅音被其后相邻的浊辅音浊化;浊辅音被其后的清辅音清化。

汉语中的音变与俄语不同,属于语流音变。即一些单音节字(词)构成双音节、三音节词的时候连读中发生的音变。这种音变主要有三种:变声,轻声和儿化。

(五)俄汉语调

语调是连贯语言里声音音调变化所造成的旋律模式。汉语是声调语言,俄语是语调语言,这是汉俄两种语言系统的主要区别之一。

三、结语

教师利用俄汉两种发音体系的对比来帮助学生区别发音特点,提高辨音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俄语语音的正确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和朗读技巧。学好俄语语音对听说技能的培养有直接关系,对读写技能的培养也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黄玉光.俄语音对比与语音教学[J].中国俄语教学,1991(3):58-61.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44

[3]徐振新.俄语语音与语调[M].商务印书馆,1980,3.

(作者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浅析俄语教学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语文课主要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除此之外,它还是“兼有思想性的工具课”,也具有审美教育功能。但长期以来,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及按“知识点”的条条框框和思考题逐一分析、解答、落实的应试教学模式妨碍了学生对文章美的直觉感知和体验,不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的魅力。如何扭转这种不良现象,切实可行的方法就是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塑造、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而学生的审美心理的建构是要通过审美教育来实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语文课主要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还是“兼有思想性的工具课”,也具有审美教育功能。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通过各种审美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本文拟就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作一短论。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美育内容:

1、自然美。教材里关于自然环境的描写,因经作家的审美处理,比自然美更精致、更完美、更细腻、更激动人心,更给人以美感。郦道远的《三峡》是一遍脍炙人口的散文,作者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的语言,再现了巫峡的壮美。这些都显示出大自然的迷人姿色,具有明显的美育内容,我们应该使学生在掌握字、词、句、篇知识的同时,领会祖国山水的壮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社会生活美。选进课本中的文艺作品,却比现实生活更典型、 更集中,因而教材中的文艺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美,对于人们的感染和熏陶更强烈。《唐睢不辱使命》等课文反映对侵略者的反抗,《变色龙》等课文对趋炎附势、欺上压下的鞭挞,《巴黎圣母院》所反映敲钟人形“丑”而神“美”和《我的叔叔于勒》所反映的菲利普夫妇的形“美”而神“丑”,等等。这些无不使学生在思想、感情、心灵上受到感染,产生喜怒 、哀乐、爱憎等情绪,从而形成美丑、善恶、是非、得失的审美观念。

3、艺术美。艺术美是自然美、社会生活美的集中表现,从语文教学特点看,艺术美应包括内容美与形式美,内容美即题材、思想、主题情节的美;形式美即语言、结构 、艺术手法、风格的美。《雷电颂》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就是因为作品构思的奇特,借助自然界雷电的磅礴气势,运用丰富的想象,以表现人物内心的愤怒,使情为景生,景为情活,达到情景和谐的地步;同时写景内外交织,并运用排比与反复,加强了语言的气势。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再现这些美,自然会达到我们教学目的。

语文教材中有着如此丰富的美育内容,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多数的文学作品更是借助形象化的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的。学生对课文鉴赏美和感受美都是在对感知语言美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教师在进行美育时就应抓住语言,找准“美点”,要着重分析作品怎样通过生动的语言鲜明而深刻地刻画人物形象、描绘景物事件、展露社会生活本质的,使学生对思想内容美的理解寓于对语言美的深刻感受中。

部分文学作品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进行剖析,让学生感知美。如《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师要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条主线,紧扣着“山”和“水”,运用一幅幅淡雅的工笔画,如小山摇篮图、雪霁晴峦美景图、空灵水晶图等。通过对一幅幅画面的讲述,使学生感受到济南的暖冬慈善如娘亲,可爱似少女,清亮赛水晶。济南虽在北中国,冬天却非但没有一幅严酷的面孔,反而是那么笑容可掬,慈善可亲,学生自然心有所感,情为所动。

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及联想能力,奥地利心理分析学家马赫曾对联想作过这样精辟的论述:“„„在两种突然同时迸发的意识内容A和B中,一种内容在出现时,也唤起另一种内容。”联想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快感,联想的结果是让学生的思维超出了作品本身。吟诵李白的不朽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出现在人的脑海里的何止是黄河呢?也许是浩瀚无际的大海,也许是一泻千里的黄果树瀑布,也许是滚滚东去的长江„„想象在人们头脑中迭现的是许多波澜的画面,使审美的感受更丰富了。又如在教《石壕吏》时启发大家很好想象一下差役进村时的情景。一个学生说:“差役进村时一定是一副气急败坏、恼羞成怒的腔调,疯狗般地咬人”。另一学生说:“差役一进村,准是拼命地敲着一面破锣,声嘶力竭地叫嚷,张牙舞爪地搜索,老妇人面对着差役,一边诉说一边哭泣。”学生都讲得活灵活现。这样启发学生想象,比教师讲差役如何凶狠,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欣赏中共同参与形象、情境的创造,使美鲜明生动地再现于头脑之中,增强美感体验,提高审美水平。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每一篇课文都体现着各自不同的美的内容。这些无不寄寓了作者的审美情感,但由于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尚没达到一定高度,因而他们对美的理解也是肤浅的,这就要求去启发、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了解人物的自身,了解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这时教师可以用丰富的语言,饱含激情的语调和生动的表情扣击学生心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诗。它描绘了天门山壮阔雄奇的景色,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生读后也能知道诗很美,但这只是一个笼统的印象,未能进入诗歌所展现的艺术境界之中。因此,教学时在学生充分朗读、初步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后,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美景?“断”“开”两个词用得好,好在哪?(2)“青山”本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说成“出”,能否改成“立”?(以动写静,画面有动态美。)(3)诗中运用了哪些表达色彩的词?这些色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碧水、青山、白帆、红日。画面绚丽多彩。)(4)这首诗既有景,也有情,正是因为作者心中有一股激情涌动,才深切地感受到美并用如画的文笔描绘出美,那种激情是什么?(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从而理解本诗思想美和艺术美的统一。)经过这样设疑、启发,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诗的美,享受诗的美,提高鉴赏水平。读苏东坡的意境开阔、场面宏大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要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时间流逝,世事沉浮的怀古之幽情,就必须帮助学生从作品的表层走进作品的深层,把“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联系起来,同苏轼当时被贬黄州不得志的思想情绪联系起来,体会作者对雄姿英发的周瑜建功立业的敬慕,体会作者感慨今昔,由物及人,由人及己,抒发“人生如梦”的心理历程,由此而获得自己的审美感悟。

最后通过多诵读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及理解能力,教学时有目的地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诵读,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被课文所吸引,进入美的境界。我在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第二段时,并不是单纯地讲解,而是将难点点到为止,然后让学生反复地集体朗读,死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从而唤起了他们的想象,眼前仿佛出现了菜畦、桑椹、何首乌等优美的景物,同学们沉浸在美感的情境中,也走进了作者心中的“乐园”, 恰如叶圣陶先生称有感情的朗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可见诵读能发挥其美育功能: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既是对美的体察,又是对美的再创造。

诵读时不仅课文的内在美陶冶着学生的性情,课文的外形美也在培养着学生的审美趣味,特别是古代诗文,工于词句,富于辞采和音乐美,如《爱莲说》《陋室铭》《醉翁亭记》等。诵读本身便是一种美的享受,诵读时能使文字外化为有声语言,从而使得句子的长短、骈散、排比、回环等句式变化的形式美得以显现,使语言的节奏感 、叠词的使用、平仄、语气的舒缓、音调的高低等音乐美得以体现,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双关、通感等把学生带进意境的美。

可见,诵读能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发现美,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认识的客体上产生审美的共鸣,在艺术的空白中借想象对美的事物进行再创造,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审美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觉得,美育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巨大的感人作用,语文教学贯穿审美教育,二者有机结合,可以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这既有利于陶冶学生的心性,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必须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让美育之花在语文教学的园圃中结出丰硕的成果吧!

参考文献:

1、《学周刊》2013年07期---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2、《文学教育(中)》2012年04期---审美教育与语文教学

3、《审美教育》作者:陈慧玲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浅析俄语教学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1.1 经济的发展、制度的转变要求高等教育管理制度改革

高等教育作为计划经济最后一座堡垒, 依然沿袭着过去统一培养的模式, 开始不利于人的个性发展, 而且缺少变化的培养模式已经逐渐满足不了社会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社会生活而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令人心痛的行为给高校管理者敲响了警钟。同时, 在社会转型期, 各种价值观、人生观充斥在整个社会中, 缺乏对人才的统一认识, 造成了人们片面追求高学历的现象。而且, 当人们经历了国企改革、下岗等一系列痛苦的蜕变后, 发现学历是饭碗的保障之一, 并对大学抱有极大的期望, 希望自己或儿女可以通过在大学的学习得到一个金饭碗, 人们对大学价值认识的错位也给大学管理提出了难题。

1.2 学生的个性化给高校管理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前高校在校生基本上都是80后出生的, 且大部分是独生子女, 他们以自我为中心, 对家庭的依赖性大, 自理能力弱, 身体、心理素质较差, 比较脆弱, 缺乏自控能力, 缺少集体观念和同学之间的互助友爱精神, 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差。有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精神, 缺乏自觉性, 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 再加上大学里由自己支配的时间较多, 自主意识强, 责任意识弱, 奉献精神等不足, 没有追求的目标, 把一切东西都看作是理所当然的。

1.3 高校规模效应要求寻找新的管理方法

首先, 大规模的扩招以后, 生源质量较以前有所下降, 这样使原本很容易实现的管理要求, 变得开始有难度。其次, 学生数量剧增而老师的数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 老师的工作量趋于饱和状态, 很多问题老师只能抓大放小, 想要有工作深度, 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再次, 管理思路和制度相对滞后, 对学生的要求过于死板或应付差事, 没有发挥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我国已从精英高等教育转变为大众高等教育, 而相对应的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造成了现在教育出的大学生像花瓶一样, 中看不中用。

2 树立创新教育教学管理理念

2.1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

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保持教育思想观念的不断变革和及时更新, 这是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发动机”。而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总是以管理思想的变革为先导, 用教育管理的改革来统筹和引导。教育管理观念的更新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先导, 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是高校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实践, 就会出现无序的管理、盲目的管理、低效的管理甚至僵死的管理, 就难以形成生动活泼、富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局面。

2.2 高校教育管理的过程

高校教育管理的过程就是整体设计, 分布实施, 统一认识, 营造氛围, 突出重点, 全面推进, 将教育研究与办学实践有效结合起来的过程。要树立管理现代化观念, 现代教育管理要具有时代特征, 坚持与时俱进, 不断革新内容, 创新方法, 更新手段, 保持先进性。要树立可持续管理观念, 致力于制定、实行公平的政策, 创建具有持续性的公平竞争环境, 建立起适应形势发展进行持续性调整的机制, 以实现管理效能整体性提高的目标。

3 树立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机制

3.1 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创新水平与一所高校的发展水平

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机制创新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发展水平, 科学合理而富有特色的管理制度则会极大地强化激励的有效性。新时期教育教学管理应遵循下列三方面:首先将人才培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以教学工作推动学校的整体工作, 以教学改革带动学校的综合改革, 以教学管理推动学校的各项管理。其次将教育管理作为一个系统, 遵照现代管理原则, 将研究与改革、建设、管理四者有机结合, 制定公平的政策, 实行持续性调整机制, 达到整体性提高的目的。最后把教学改革作为一个系统, 把教改项目和工程作为这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依托有代表性的专业, 将有关项目和工程的实施方案纳入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从整体上有机组合和再次优化, 系统整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形成整体优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整体推进的教学改革思路、整合的教学管理模式, 以实现优化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4 建立科学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

4.1 学生管理者要以身作则, 对学生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高校学生管理者是与学生的接触是相当多的, 从事学生非专业教育的重要教育者。学生的非专业教育主要包括了理想教育、责任教育、价值观教育等。作为学生管理者首先要对生活有极大的热情, 有自己的理想追求。这样, 在平时与学生的交流中, 耳濡目染地让学生感到有所追求是多么快乐的一件事。同时, 学生管理者应用具体的行动代替说教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责任。再次, 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 发表他想说的。当他把他想讲的都说了, 我们就能发现问题的关键了。

4.2 强调过程管理, 优化管理制度

现在的管理制度更加注重结果的考评, 缺少对过程的充分关注, 而学生的培养恰恰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进步, 没有一个终极点, 所以无论我们用何种结果式的考核都会给学生长期发展造成影响。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学生喜欢拿短期目标当作最终目标, 就像高考一样, 通过高考, 我们可以进入更高的学府学习, 这只是短期目标, 并不意味着考上大学就是成才, 而是通过在大学的不断学习来获取成长。也正是这种拿短期目标当最终目标的现象给高校管理埋下了暗礁。所以作为学生的管理者一定要帮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 并通过平时的过程式的管理, 让学生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古训。

5 结语

在社会各个层面都在发展变化的今天, 高等教育面临着制度变革、规模效应等带来的各方面的问题。作为高校的教育管理者。首先, 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人才观, 在日常的工作中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和教育引导,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 我们要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 总结经验教训, 建立并优化管理制度, 最终成为工作有效率, 有成效, 惠及学生的教育管理者。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迅猛发展, 随着逐年的扩招, 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时期, 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高校教育改革, 教育管理者工作方法面临着新的考验。本文针对高校教育教学管理创新进行论述, 希望能为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育管理,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 林正游.试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05[1].

[2] 凌正飞.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初探[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6[5].

浅析俄语教学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俄语已从一种工具变成了一种思想,一种知识库。没有掌握俄语犹如缺乏一种思想,缺少了一个重要的知识源泉。可以这样说,学会俄语,不但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和一条舌头,甚至是多了一个头脑!因为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认识世界的工具,掌握一种语言也即掌握了一种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和习惯。

从事初中教学工作的我,结合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反思

一、靠持续不断的语言知识,而不是“玩”来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

初中俄语教学是要重视培养兴趣,但单靠唱歌游戏不能培养学生持久的兴趣。新鲜劲儿一过,孩子们就会厌倦。所以,唱歌游戏应该作为初中学生学习俄语语言知识、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养兴趣的手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在记忆力强的时期多记单词,多学习语言规则,并尽可能多创造模仿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音和语调。在俄语学习中,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是可以互补的。真正做到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光听说不读写,很难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养学习能力,也难减轻学习负担。所以初中学生还是应当认真进行语言学习。

反思

二、俄语应用能力需要相应的词汇

“不学习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数量的词汇,俄语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目前在中学的低年级的俄语教学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词汇,而只要求学生能根据提示或图片说出该单词,其本质无非是要学生们死记硬背,鹦鹉学舌。由于学生们没有相应的读音规则训练,不熟悉词汇的拼写规则,单词的音、形、意三者不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因而导致了单词记忆的困难,并成了中学生学俄语的瓶颈。

反思

三、中学俄语教师应有发展意识

一向以来,人们中学俄语教师的语言知识能力要求不高,认为中学俄语简单,不需要太好的语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学技能就可以了。其实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同样俄语作为人们最广泛的交际用语之一,更是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而日新月异地变化着。如果我们的俄语教师故步自封,不求进取,那么不但自己的语言知识很快陈旧落伍,误人子弟,而且会被时代所淘汰。

反思

四、中学俄语教师应有文化意识

在中学俄语的教学中,因为课文的简单易懂,所含的信息量少的缘故,很多中学俄语教师忽视了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而导致了一些语言情景的不真实,和虚假的语言的产生。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是俄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是文化信息的主要浓缩。对俄语词汇的准确理解,和对语言环境的认识和创设和把握,需要对文化的比较深刻的理解。外族文化知识的获得,主要是通过对该族文化历史的研究和学习,通过对该族语言文学作品的研读,通过对该族文化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了解。而读原版俄语经典著作的学习,是达到这三条的捷径。

反思

五、中学俄语教师应有情感意识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在俄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和态度等对俄语学习的效果乃至成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如何将素质教育理论引入外语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战线的一大课题。俄语学习成功的因素中,除了智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那些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俄语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放在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考试形式上呢,还是将教学注重点转移到学生的性格、兴趣、情绪等方面的培养和控制?这是,现代教育思想转变的重大原则问题。事实证明,认为自己“民主、开放、平静、友好、体贴、乐于助人、聪明、富于逻辑性和快乐”的人,一般来说,其学习俄语成功的可能性要大于与上述性格相反或相差极大的学习者。另外,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学习者会出现焦虑沮丧烦躁不安等情况,俄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应注意对外语学习者情感因素的培养和控制。尤其是在中学的低年级阶段,俄语教师要培养对学生的亲近感。在课堂教学中俄语教师要十分尊重学生,注意激励学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在当前“减负”工作中,俄语教师尤其要注意体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感受,亲近学生,使学生喜爱俄语教师和俄语课,从而提高俄语课堂教学的效益。

初中俄语教学反思

浅析俄语教学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刘东旭

俄语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俄语语言基础知识,接受俄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语言基本技能训练,能够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俄语、英语及汉语的文字处理, 通过各专业方向课的学习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能够从事俄英双语教学、从事商贸、旅游、外事、外交等工作的俄英双外语人才。

浅析俄语教学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柔性管理是当前管理学界极为关注的一种最新管理模式。“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 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 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权力平等、民主管理, 从内心深处来激发每个管理对象的内在潜力、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从这个角度来看, 当前的素质教育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首先, 素质教育中缺乏平等意识。很多当代专家学者对教育的认识都如下, “教育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的直接的影响”、“教育是促使个体社会化”、“教育是社会遗传机制”等等, 这些都总结的很精辟的, 虽表述不同, 但其基本思维模式如出一辙, 那就是灌输和施加影响。于家长和老师可能是潜意识中的不平等意识, 模糊的教育观念, 以及历史积淀下来的自私心态。柔性管理以“人性化”为标志, 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 它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集体精神。从柔性管理的观点来看, 教育不是个体行为, 不是老师、家长单独能够完成的任务;教育也不是家长对子女、老师对学生的单向过程。更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强制过程。这种旧的教育观念, 基本上没有受教育者的地位, 或者他们总是处在从属的、被动的地位。这种不平等泯灭小学生的个性、扼杀了他们的创造性。

其次, 素质教育中理想化了小学生成长环境。目前有很多地方的小学生成长场所不容乐观, 宣扬色情暴力的非法音像出版物、口袋书和黑网吧充斥街头, 另外,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是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大社会难题。不尊重父母、耍脾气, 在校一套, 在家一套, 诸如此类问题在不少学生身上都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 家长是责无旁贷的。孩子们是生活在社会之中, 生活在家庭之中, 生活在学校之中, 所以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 都应该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最后, 小学生素质教育中, 对学生的自我管理的重视不够。柔性管理观点认为, 人是认识的主体。人的主体性由主体自身的活动赋予, 在活动中生成、确定、发展和完善。未来社会是信息社会, 是知识经济社会。教育必须确立面向未来的学生素质培养目标, 构建学校素质教育体系, 所追求的应该是人与社会协调发展, 是人的自由的充分的全面的发展。弘扬人的主体性应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主题。主体性的体现需要尊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教育应从“以课堂为中心, 以课本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实践与研究, 转向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小学教育体现和尊重小学生的主体性, 就必须让小学生参与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让他们在参与中受到教育, 得到提高。

2 教育生态平衡化

为保护“教育生态平衡”, 推动素质教育快速前行。对素质教育, 家长边鼓掌, 边担忧——鼓掌是为将来着想, 不想让孩子变成看书考试的机器;担忧是为现实考虑, 孩子考不上名牌大学, 就意味着丢掉一份好工作。教师边支持, 边怀疑——支持是从育人考虑, 从个人工作量减轻衡量;怀疑是从教学效果考核分析, 从个人素质能否胜任新课程盘算。

学生向来是被动地去接受苦涩的知识, 而且仅仅停留在解题的表面, 根据所要考的纲要去学习, 为了高分不得不繁复噬嚼课本, 为了记忆, 呆板地用作业和无休止的背诵来换取眼前的分数。而有绝对出众的才华也限制了满分这个顶峰, 使其潜力不得提升, 与之相反, 那些好逸恶劳的人则为了成绩费尽脑汁, 徇私舞弊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不良的社会风气下, 分数的能力被夸大, 连应试教育的本质也日渐虚假。那些由应试教育所表现出的后果更让人不容乐观, 最近几年有人大委员提出, 应试教育是青少年犯罪的罪魁祸首, 应试教育立刻化名为“负教育”。

推行素质教育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不是一人一己之功。当素质的培养遭遇升学率的挑战, 当精神价值的回归遭到现实利益的阻挡, 人们当从梦魇中猛醒, 身体力行, 让孩子远离“流血流汗不流泪, 掉皮掉肉不掉队”的境地。真正推行素质教育, 一方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抛弃GDP式的升学崇拜, 变革考核制度, 否则, 教育改革很难推进。

3 素质教育中应注意一些问题

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修养, 不但要掌握教材上的精义, 理论联系实际, 更要引导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认识教材所包罗万象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之上还要注意让学生“知其然”, 更“知其所以然”, 即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最重要的是要使每个学生最终把素质教育转化为其自身的品质。

少年时代, 脑子是一张白纸, 施朱则赤、施墨则黑。灌输的原意, 打个比方就是思想教育好比“流水”、学生的头脑好比“禾苗”。禾苗适时浇水, 则树叶茂盛, 缺少水分, 就会瘦弱枯萎, 不能健康生长。灌输的内容是对他们进行良好的素质培养。灌输的目的是最终把学生培养成有素质的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言教”和“身教”相结合, 是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学生离开家庭步入校门, 主要的教育者就是老师, 他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深刻的影响。“言教”是重要的, 学生能亲耳听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应该做到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身教”更为重要, 学生能看到怎样做是正确的, 怎样做是错误的。必须强调言行一致, 用良好的自身形象影响人。有的老师教育效果不佳, 重要的一条是“道理一大套, 自己的行为不对号”, 给学生的思想造成极大混乱, 这是十分有害的。

4 结语

素质教育是一个总体概念, 它所针对的不是学生的某一种能力或方面, 而是学生的整体。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创新教育的今天, 不能忽视反映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评价指标, 更不能忽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非认知方面的成就 (如, 学习态度等) 的评价, 只有建立起一套适合于柔性管理的柔性评价体系, 才能达到通过评价充分促进小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

摘要:素质教育是目前中国教育方面最流行的术语之一, 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心健康教育, 是一种以提高学生诸方面因素为目标的教育模式。本文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及其优势做出浅薄的阐述。

关键词:素质教育,柔性管理,教育生态平衡,言教,身教

参考文献

[1] 李镇西.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 (增补本) [M].漓江出版社, 2008 (5) .

[2] 刘电芝.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M].人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8) .

[3] 朱长林, 娄振华, 沈爱忠.小学环境素质教育[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 (2) .

[4] 王升平, 罗任重.新课程背景下行为与心理素质训练丛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6 (9) .

[5] 李吉林.美、智、趣的教学情境[M].人民出版社, 2006 (4) .

上一篇:新课改视域下教师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高校思想政治心理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