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程改革论文范文

2024-01-25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论文范文第1篇

通过我们调查发现, 学校对新课程改革的执行力度是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根本条件, 而以下三个方面是制约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原因。

社会把学校的高考升学率当作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和选择就读学校的主要依据, 学校在招生时, 也大打升学率牌, 几乎没有宣传体育在学校的重要性。可以说升学率是学校的生命线, 学校教育工作几乎都是围绕高考来展开的, 体育课成了“喊起来重要, 做起来不要的科目”。实施新课程改革势必增加体育器材和对场馆的建设, 有部分中学的体育教师几乎集中在篮球、田径等专业上, 实施新课程改革势必要引进短缺项目的体育教师, 实施新课程改革后体育教师的工作量增加, 在课时津贴等方面必须加大投入, 这些都要涉及到资金。

我们希望各级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加大对各个学校资金投入, 特别是苏北农村地区体育实施的投入;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召开学校校长会议, 宣传实施新课程改革和中央7号文件的重要性, 并与校长签属新课程改革责任状, 不定期到各个学校抽查新课程改革开展情况, 对没有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学校加大处罚力度, 限期进行新课程改革;呼吁健全体育伤害意外事故责任界定, 降低因为体育课意外伤害事故对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影响。

2 体育教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力军

广大体育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直接参与者, 体育教师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后体育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由知识传授者向师生互学、教育促进者的转变;由统一课程教材执行者向课程开发、学生评价标准设计者转变;由运动技能的传授者向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者转变;由统一性的教育者向学生能力培养者转变。通过我们调查发现:不少学校根据本校特点进行切合实际的改革还不够;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不够规范;在教与学的方式方法的研究与探讨上没有形成;体育教研组对新课程改革的研究深度、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的簿弱等是限制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因素之一。我们建议如下。

一方面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引进本校短缺项目的体育教师:另一方面体育教师加强自身学习, 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健全专项教学备课组制度, 加强备课组教研活动, 开展本校校本课程的研究, 在牢固树立新课程观的前提下, 全力改革课堂教学, 以选项学习为主要特点, 以自主活动和体验探索为主要形式,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提高实践能力, 形成健康体魄, 完善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 建立现代的课堂教学体系, 同时由于选项人数的不均等, 特别是某些模块学生数太多, 应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和发挥体育骨干的力量作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3 学生家长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有力推动者

今年4月份, 召开全省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 江苏副省长何权用“硬、笨、软”, 三个字概括目前我省青少年普遍存在的身体素质问题, 江苏省学生体能素质指标连续20年在下降, 每年高考体检时都有10%以上的考生因为身体原因无法选择心仪的专业。有部分家长对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有错误理解, 比如对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关心高于对孩子健康的关心, 甚至认为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会影响学习, 现在孩子因为学习压力所带来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我们有必要去转变家长的观念, 我们应针对新课改和中央7号文件对家长做出一系列的宣传说服工作, 比如:制作相关的宣传材料发放到家长手里;定期为家长和学生开展体育健康知识竞赛;邀请家长参加学校运动会, 开设以家庭为单位的运动项目;开家长会议时首先宣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其次在说明学生的学习情况。只有让家长对体育重视起来, 孩子们才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

4 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体育师资等是制约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是对学生进行选项教学, 而选项教学对体育场地、体育器材、专项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通过调查发现:苏北的一大部分中学, 特别是农村中学, 体育器材、体育场地、专项体育教师都严重不足, 我们一方面希望政府加大对学校体育的经济投入;另一方面我们自己要开发身边的资源。

针对体育场地不足的情况, 我们可以开发一场多用、一场多门、一场多篮、一墙多用, 例如:针对足球场地较小的我们可以开展中置足球。只要我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去开发身边的资源, 我们完全可以缓解体育场地对实施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压力。

针对体育器材的不足情况, 首先我们将身边的现有器材进行开发, 进行一物多用, 例如:橡皮筋可以替代栏杆、跳高横竿。其次我们体育教师要对身边废弃物品进行开发, 例如:废弃球巧利用, 我们还可以对塑料瓶、布条、套袖、旧轮胎、旧报纸等进行开发, 我们也可以发动学生及家长制作一些简易的体育器材。

针对体育师资不足, 有部分学校师资短缺 (缺人学校不给名额) , 另一面体育教师自身专业技能簿弱。我们希望学校可以聘请专业好的教师和聘请本校其他学科有体育特长的教师任选项课教师;也可以在社会上聘请有体育特长并有些教学经验的人员担任选项课教师;可以建立本地区学校间体育教师互换制度, 合理利用各学校体育教师资源;充分发挥有特长学生的骨干作用;体育教师加强自身学习, 提高自身运动技能水平;上级教育部门可以经常组织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和新课程改革交流会。

5 评价体系对新课程改革具用导向作用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采用评价内容多元化, 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比较灵活, 但在教学内容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学生缺少一个评价量, 我们知道, 新课程中允许学生在一个项目上学完18个学时后另选其他项目, 也允许学生学完一个项目后再选同样的项目, 这给教师在教学和评价方面增加了难度。体育教师可以参照的科学评价体系不够明确, 我们应该探索和建立评价体系, 保证课改质量, 同时也希望教育主管部门制订适合新课改更科学、更合理、更全面的评价参照体系。

总的来说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 希望行政部门认真落实课程标准;各学校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精神;教育主管部门抓好培训工作, 及时推广教学成果;体育教研组抓好教研工作,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倡导科研先行、努力进行课题研究、制定适宜本校体育与健康实施方案和校本课程、探索和建立评价体系, 保证课改质量总结经验。只有各方面对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重视起来, 脚塌实地的去做,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作为教育大省的江苏, 在实施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改革中必将引领全国。

摘要:如何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改革?我认为把下面五点做好了, 新课程改革才会顺利有效的实施。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论文范文第2篇

1 当前我国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调查

1.1 学校对体育课程改革的态度

我们通过对高中学校领导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对体育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和重视的只占一半左右, 不够重视的占1/5强。表明大部分学校领导比较重视体育课程改革, 很少一部分学校需要加强重视程度。领导问卷和教师问卷的统计结果显示学校基本上都按新标准来上体育课, 并且有大部分的学校采取了措施来推进课程改革, 这是实施课程改革后取得的很好的成绩, 应当肯定。然而, 还有一部分学校表面上也是执行新标准, 但没有采取措施来保证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组织教师培训的学校更不乐观。

1.2 普通高中体育课的地位不高

体育课程同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一样, 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同样, 它的改革是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 体育课的地位同其他课程应该是同等的, 他的改革同样应该受到同等的重视。但调查结果却不是这样, 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 在普通高中体育课的地位高低的认识问题上, 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之间是存在差距的。在学校领导看来, 体育课地位尚可, 但在体育教师看来, 其地位则很低。

1.3 学校场地器材不充足

当前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的场地器材的现状很不乐观, 客观条件受限。并且在学校对体育方面的经费投入看, 仅10%的领导认为充足, 认为不足的占到了1/3强。在这样一种现状下实施新的体育课程标准, 按新标准来上体育课, 课的效果很难保证。但是, 不能因为场地器材受限, 就放弃了课程改革。教师应该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 克服困难,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毕竟新标准给了教师很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 这就需要教师敢于创造, 敢于实践。

1.4 学校对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监督力度不够

当前虽然国家教育部门在积极推动课程改革, 省级主管部门也制订了一系列文件、措施来推动课程改革的进行, 但落实到各个学校, 具体实施起来情况就不一样了, 有些学校领导很重视, 认为应当抓住这次课程改革的机会, 切实推行素质教育, 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也有一些学校领导对这次改革不够重视, 思想不够开放, 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高考成绩, 高考成绩不好, 似乎一切都是失败;还有一部分学校领导思想保守, 采取“观望”态度, 总是跟在别人后面, 别人的改革效果如果确实很好, 他们会去效仿.如果他认为效果不好, 就会继续“观望”。

2 加强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措施

众所周知, 体育课程改革同其他语文、数学、等科目的改革一样, 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部分, 在推行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以, 学校领导必须重视这次体育课程的改革, 抓住机会, 放开思想, 大胆尝试, 切实推行素质教育。

2.1 充分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

体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意义深远, 它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发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现在看来, 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正在积极的进行,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拿着新标准却不知道该怎样去上课, 因而就不能很好的按新标准去上课。所以, 主管部门应该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 学习新标准, 使之深入了解。并且一些好的措施、经验等, 可以通过交流, 互相借鉴。同时应当加强对体育课程改革进行监督的力度, 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检查, 对课改开展好的单位进行表扬或鼓励, 给他们开展下去的动力, 同时也督促那些开展相对差一些的学校。

2.2 提高学校对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

学校领导应当继续重视体育课程改革, 体育课的课程改改应当和其他基础科目的改革一样, 受到同样的重视。不仅需要思想上重视, 而且还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来推动课程改革。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改革的研究, 加强教师间交流, 同时应当加强对课程改革的监督。我们知道, 体育是教育的重要手段, 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 我们应该同等对待。体育课地位的提高已经成为广大体育工作者的期望, 它有利于体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会促使体育教师以更大的热情投身于体育的课程改革当中。在长期的“应试教育”影响下, 音体美等课程由于在价值取向上与其他课程不大一致而得不到重视, 首先大家应该以一个平等的眼光来看体育课, 逐渐转变这种“体育课不重要”的观念;其次是大家应该清楚的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下体育课的意义所在, 它不仅强调学生的身体健康, 而且还突出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课改后, 阻突出健康目标的体育课将给学生带来许多好处。

2.3 加强体育设施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当前国家已制订了各级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 各地学校应争取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配齐, 并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对现有体育设施应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时要努力开发它的潜在功能。首先, 对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改造, 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价值。例如标枪可以用来投掷, 还可以在两根标枪之间拉上橡皮筋当作跳高架。其次对现有的体育设施要做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应最大限度地挖掘场地和器材的使用空间和时间, 制订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分配时间表, 并要求教师或学生按指定区域和时间进行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同时注意安全问题和场地器材的保养工作。还有, 就是应当重视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 例如, 学校没有游泳馆, 学生又很喜欢学游泳, 那么有条件学校完全可以租用游泳场馆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2.4 重视教学与评价方法的改革

旧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弊端, 它过分注重教师教的怎样, 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很少去考虑学生的情感和体验。现在教学方法的研究远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有趣的气氛中和愉快的体验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还要能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学校应当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 开展经验交流, 对于大家公认的好的教法, 经验, 应当借鉴, 并做到不断创新, 完善。另外评价形式应当采用鼓励性的语言, 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总之, 体育是一种以技能学习为主的课程, 学生只要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就能够在体能、技能和运动行为等方面发生积极的、有利于全面发展的变化。

摘要:本文以某地普通高中为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与理论分析等方法, 来了解我国普通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现状, 以期在对其了解的基础上, 发现不足之处, 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程,教学

参考文献

[1] 许世研, 季浏, 谭华, 等.怎样利用与开发体育课程资源[J].体育教学, 2003.

[2]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3] 杜明福.体育教育现场理念的重大突破-体育教学大纲给人们的启示与思考[J].体育教学, 2002.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论文范文第3篇

1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的设置方法

主要是采用以下两种目标设置的方法。

1.1 分解目标法

也就是要把学习目标进一步具体化。

如根据参与领域目标“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锻炼”中的水平目标:“合理安排锻炼时间, 掌握测量运动负荷的常用方法”目标, 分解到每一节课中。就可根据学习内容, 有选择地设置以下具体目标。 (1) 懂得劳逸结合的道理; (2) 课间能出教室做一些轻微活动; (3) 能合理安排锻炼时间; (4) 每天坚持30分钟的体育锻炼; (5) 课内能运用脉搏测定与控制自己的运动负荷等。

1.2 项目内容法

体育教师在选定学习项目内容时, 首先要深入了解这个项目在五个学习领域中所体现出来的功能与价值, 从而设置多重学习目标。如选定了“篮球”项目, 就要对“篮球教材”在五个学习领域中所体现出来的功能与价值, 进行仔细的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设置多重学习目标。

例如教师普遍感觉不好确定的“心理健康目标”。《课程标准》中确定的领域目标是“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水平五目标:“通过体育活动树立自尊与自信。”我们就根据领域和水平目标, 来分解课时的具体学习目标:在愉快的感受中参加篮球运动;在积极参加篮球练习过程中逐步增强自尊与自信;在篮球比赛中表现出较强的自信心等。

2 三级教学目标的不同表述方法

新课程最好分为:水平学习目标、单元学习目标和课时学习目标。

2.1 水平目标表述要能统领学习内容

水平目标是确定与选择内容的依据与基础,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载体, 为实现学习目标提供了中介, 制约和影响着学习目标的制定与实现。因此, 要能按设置与表述的水平学习目标, 去选择适合本校场地、器材、师资和学生基础等条件的教学内容。

例如:“发展速度、有氧耐力、力量、灵敏、平衡能力等素质”是身体健康领域重要水平目标。但我们山区孩子的力量和有氧耐力素质明显比城市的学生好一些, 但速度、灵敏、平衡素质又比城市的孩子弱。在均衡发展的前提下, 我们就应把水平学习目标定位于“重点发展学生速度、灵敏素质”。这样, 既便于教学内容的选择, 又能指导单元、课时计划的制定, 更能体现出山区特色, 从而确保学生健康、全面与和谐地发展。

2.2 单元目标要反映实现学习目标过程

因为学生实现学习目标是渐进的。所以, 高中阶段的目标以学习内容来划分单元。

例如:以排球垫球为内容构成一个单元, 则表述为:“通过各种垫球练习, 提高学生排球垫球技术”。这样的单元目标表述才具有一种达成学习目标的整体感。

2.3 课时目标表述要有重点和层次关系

在确定课时教学目标时, 首先要将本课学习目标的阶段表述清楚。如“学习目标 (水平五) ”放在教案的首位, 突出学习目标统领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和评价的地位。第二, 教案中学习目标的表述要突出重点, 以2个左右的效果目标为宜, 不必面面俱到。

再就是要体现出前一节课是后一节课的准备, 后一节课是前一节课的继续。目标表述既要在一个单元内递进, 又应真正反映出每节课不同的要求。例如:“乐于学习和展示简单的运动动作”是运动参与单元目标。第一课时可表述为:“积极地参与活动或游戏”;第二节课则可表述为:“能在课余练习学习的动作”;第三节课进一步表述为:“每一个学生能向同伴、家人展示学会的动作”等。

3 要具有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价值

与教学实践中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脱节目标, 笼统含糊的学习目标, 等于没有确定教学目标;不能统领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和评价的目标, 是没有实际价值的目标。所以确定与表述的学习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3.1 要反映学生是学习行为主体

学习行为主体即是作为学习者学习行为的学生, 而不是预设学习结果的老师。以“学生为本”,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合适的学习目标是为特定的学习者而制定的。每一个体育教师也都知道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 但在教学目标确定与表述时常常错位。如以前广泛使用的“培养 (提高、开发) ……”或“教给……”等表述, 显然是将行为主体弄颠倒了。

3.2 要向学生发出明确学习指令

学习目标表述不能造成学生对教学目标要求的理解不深刻, 或这个目标达不达到无所谓的感觉。

例如:“通过耐久跑练习, 提高学生的耐力素质”, 这个目标就是指导性的, 不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耐力素质提高与否?学生要提高到什么程度?老师、学生都无法评价, 也就都无所谓。如果表述为“通过一段时间的耐力跑练习, 800m成绩提高5~10秒”。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明确的目标, 既便于学生努力, 也便于自评、互评与师评。

3.3 要反映出学习结果

要真正反映出学习结果, 目标的设置与表述就要展现出学生的表现程度。表现程度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基本水准, 用以衡量或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

如“92%的学生完成……”、“都能说出5种以上体育运动项目”等, 这就是反映出的学习结果;而且要求学生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 不能用过程来表述。例如:“通过排球垫球练习, 让学生初步掌握垫球技术”。这只是一种过程的表述, 没有反映学习结果。如改为“通过排球垫球练习, 90%的学生能连续垫球10次以上”, 这样就有了明确的结果表述。

3.4 要具有可操作性

特别是对情感、意志方面学习目标的表述, 要由隐性变为显性, 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观察的行为表征。

例如《标准》中“心理健康领域水平目标”:“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我们在具体表述时就不能简单表述为隐性与原则性的:“让学生获得成功与失败的情感体验”, 而应表述为要求学生“能简单描述成功与失败时的心情”;或“观察与说出同伴在成功与失败时的表现”。这种心理健康的学习目标就由隐性变为了显性, 由原则性的要求变成了可以观测的行为表征。既便于教学操作与学习评价, 更易于学习目标的达成。

摘要:教学目标的设置与表述, 是否科学、具体、准确、便于操作与评价, 直接影响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及学生的学习效果“。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与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通过课程学习, 使学生能够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做到什么;是选择课程内容、展开课程实践、以及评价课程提供的依据。所以学习目标必须具有可预设、可观察、可明确界说、可测量、可评价的特征。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论文范文第4篇

1 模块教学的概念及外延

1.1 模块教学的内涵

模块教学是指依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规范、技能要求, 调整课程设置与结构, 将课程内容分解成若干个专业模块, 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是由若干个不同但互相联系的功能部件组成的动态的教学过程。新课程的模块定义是“基于明确的教育目标, 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而形成的相对完整、独立的学习单元”。课程内容上的相对独立性、综合性和开放性, 课程结构上的多层次, 使模块课程表现出综合、开放、灵活的特点, 可以涵盖更为广泛的主题, 打破学科的界限壁垒, 灵活地进行组合, 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 又可以及时进行更新。在模块教学中, “模块”指的是组成知识的各个不同的组件, 它反映了学习内容不同但相连的指示内涵。它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模块具有一定的弹性, 教学内容可进行适当的调整。二是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学习的系统性, 有助于提高学生某一运动技能的水平。三是模块教学计划又是学时计划的依据, 它能使学时计划成为一种连贯性的教学过程描述。

1.2 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模块概念

高中新课程采用了“模块课程”的形式。从已公布的高中新课程方案来看, 高中新课程的结构分两大类:第一类是必修模块+平行并列的选修模块;第二类是必修模块+系列+递进式的选修模块。在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 我们将“模块”概念引进体育教学, 试图突破传统的小单元单个技术教学模式, 建立大单元体育课程观, 将“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实践指导思想, 把与某项运动相关的一系列知识技能等作为一个整体, 视为一个教与学的“模块”, 进行有目标、有系列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 每一模块都是相对独立的教学、学习和评价单位, 它具有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意, 能突出体育教学的整体功能, 变静态的、分割的、单一的技术教学为动态的、整合的、开放性的教学体系, 从而为提高体育教学的综合效应探索一条新路。

1.3 在高中体育课中开设模块教学的意义

首先, 模块教学有利于进行课程模块的整合, 建设真正意义上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就有可能使学校课程真正具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其次, 模块教学有利于形成学生自己的学习化课程, 在完成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后, 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择不同科目和不同深度的课程, 使之更加切合自己的需要和水平。这样, 学生所实际学习的课程不仅是国家规定和设计的, 也是自己选择和期望的, 作为课程的主体, 开始具有课程的主动权。再次, 模块教学有利于组织学生自主的探究式学习活动。将学科课程拆开成为模块之后, 每个模块不一定要完全以学科的知识框架为基础进行建构, 有的模块则可以相对集中地对某个专题进行学习, 而这样的专题比较容易组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另外, 模块教学还可以根据学生面对的生活和实际问题来设计课程模块, 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综合,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提高学习欲望。

2 模块教学在体育课程中的应用

2.1 模块教学的基本思路

传统意义上的模块教学, 一般指就教材中有共性的章节进行归类, 形成大模块, 又将大模块分解成若干小模块, 然后在大模块之间与小模块之间进行比较, 找出其异同, 讲清重点难点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助于可以提高辅导效率,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在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本质方面有其自身优势。高中阶段的学习内容比义务教育阶段更偏重于一些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应用, 在制订模块教学计划时应注意将学习内容置于学习目标管理之下。在安排教学内容时, 需尽量考虑如何实现多方面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必须注意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处处多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 尽量避免重蹈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单纯运动技术传授为主”的覆辙。

2.2 模块教学在体育课程中的模块应用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模块教学模式突出学习方法的设计, 强调师生交互, 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探索问题。健美操运动学习内容的选择应从学生的主体需要和学校的客观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辅助教材内容要有助于主教材教学的展开, 主要选择各种有助于体育运动内容学习的体能练习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各种游戏活动;学习方式的选用要处理好接受性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关系, 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体育能力的培养。

2.3 制定模块设计方案

模块设计方案应包括模块教学计划和一个单元计划。一个单元是反映模块中某一项目技术动作连续3~5学时的连续的学习过程的计划。模块教学计划要以目标引领内容, 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落实、可执行的;模块内容的选择一定是经过选择和编排的, 不是盲目的罗列, 还要分清主、辅教材的构成。在课时计划中要体现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要重视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最优化策略。另外, 课时计划的设计一定要科学、合理、方法多样、多元、过程清晰、注重学生实际学习的效果。课时计划的设计不管采用哪种格式, 都应该包括学习阶段、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师教学方法和行为、学生学习方法和方式、学习效果评价与反馈、课后教学反思等。

3 结语

模块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实现课程的多样化。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 只有课程多样化, 才可能实现选择。从模块内容的组织来看, 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 并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从教学组织来看, 模块便于学校合理而灵活地安排课程, 也能够相对减少学生的并学科目, 从而保证学生集中有效地学习。在教学中, 在提出基准的要求和目标的同时, 应正确估计出学生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可能性, 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阶梯式模块, 使个性与共性在合作的团队中相对独立地得到发展。只有在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的差异看成一种教学资源, 使其乐意接受具有挑战意义的学习内容, 才能通过不断地合作学习和探究, 实现模块中设置的处于学生自身最近发展区的目标。

摘要:模块教学是由若干个不同但互相联系的功能部件组成的动态的教学过程。在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 将模块教学概念引进体育教学, 能突出体育教学的整体功能, 变静态的、分割的、单一的技术教学为动态的、整合的、开放性的教学体系, 从而为提高体育教学的综合效应探索一条新路。

关键词:高中体育,模块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 魏毅.我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过程性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 2006.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高中体育课程的开设是高中这一特殊时期的必然性产物,能培养学生对体育领域的兴趣,更能减缓高中学生较大的学习压力。能最大程度增强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程度。所以该门课程的教学,在高中阶段,既是必然的,又是极具效力和价值的。该篇文章着重探讨其必要性。

【关键词】身心健康  压力减缓  素质养成

本篇文章意在探析高中体育学科的教学必要性,主题也是围绕高中体育教师的具体教学价值和意义。由于高中学生的特殊性,生理心理年龄都趋于成熟,但又是最需要接受规正和关注的时期。所以学科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以及实施教学策略时,就要考虑到体育教学在高中阶段的意义和必要性。只有明确了这一点,高中体育学科的教学方向才会更加明确,教师的教学计划才能更加具体。同样的,高中学生对于该门学科的重视和喜爱程度也会更高。

一、身心健康

提到高中阶段,大多数人最大的关注点就是学生的学科成绩,近段时间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或者是最新的高考政策等等。对于高中时期的学生而言,学科成绩可以说是特别重要的。但学生在高中时期的生理心理状态也是所有人都需要关注的重中之重。在探析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必要性时,教师需要注意的第一个切入点即是利用体育课程的教学,尽可能地保证自己学生的身心健康。高中体育学科开设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所有学生的身心健康,身心状态非常良好的学生,在教师进行教学时就更能集中精力,课堂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升。所以在涉及具体的高中体育教学内容时,学科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与身心健康促进之间的关系入手,毕竟没有学生不想拥有健康的身心状态。针对这一方面,高中体育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强度适中的针对性体育课程。像是慢跑计划,能让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放松和活跃,尤其是脊椎和腰部,由于长期久坐和低头,高中学生普遍在会这两处会感到不适和难受,慢跑则能很好的改善这一问题。羽毛球和篮球这样的竞技类运动,则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也能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因为运动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心理状态改善策略之一。高中体育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状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有的针对身体锻炼,有的针对心理辅导。但总的目的都是为了最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探讨高中体育教学的必要性时,身心健康的保证是高中体育学科必须存在的意义之一。

二、压力减缓

身心健康的保障与促进作用,是高中体育学科存在必要性的第一个体现,针对性非常强的课程安排能让该门学科的教学价值与意义得到最大化的呈现。但是高中体育学科的价值远不止如此,除了对于身心健康的促进,还能很好地减缓学生的学习压力。这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众所周知,高中阶段学生会接收到来自各方的压力,这种压力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非常消极的影响和改变,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仍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如何減缓学生的压力更是教学目标制定的重中之重。所以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一定要围绕高中学生压力减轻与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积极意义进行策划。

传统高中体育课堂上,学科教师的教学内容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也可能是按自己的教学进程循序渐进的,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内容不够灵活,也不具有针对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也需要得到一些改变,事实上近几年高中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也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关。所以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需要作出改变。例如在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各方面新知识的阶段,更需要的是减缓对于新环境新知识的陌生感与紧张感,这种压力事实上是可以转化为积极影响的。所以体育教师可以安排像是站军姿这样能够锻炼意志力,集中注意力的课程内容,也可以安排体操欣赏与学习,这样能够活跃气氛,拉近师生关系的课堂教学内容。在高二高三阶段,学生的所有学科学习都逐渐深入,甚至到了学科学习收尾阶段,压力一天比一天大,这时候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也要随之作为改变。这时学生更需要的是快速又高效的压力减缓策略,而不是繁琐又复杂的体育课程学习,又无形中给学生增添了更多学习压力。这时简单的跑步,甚至竞走,都是最简洁但又最高效的教学策略。简而言之,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压力的减缓是非常关键的,能够直接影响自身的学习成效。而体育课程的存在,能够最好的达到这一要求。所以这是高中体育课程存在的必然性体现。

三、素质养成

身心健康的保证以及压力减缓的作用,都是高中体育学科存在的最积极的意义展现。但是高中体育学科的作用与影响力仍然远不止这些。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学习固然是当下最为重要的事情,但是自身综合素质的养成也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高中时期,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更要学习如何正直爽朗的立于世间,才算是真正的成为一个合格的大人,所以对于学生自身的素质培养和规正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在这一问题上,也是非常有发言权的。体育运动不仅是一个人身体层面的保障因素,更是他精神层面的捍卫者。通过体育运动,一个人能学会团结协作,进退有序,维持原则底线,明白公平正义的重要性等等。体育精神所包含的意义非常丰富。所以高中阶段的学生必须要进行体育学科的学习,这也是重要缘由之一。高中体育教师在针对这一问题上,教学计划与目的也要有很强的指向性。例如前文提到过的站军姿,能够让学生明白规则的真正意义,在往后的人生行路过程中都能正直坦荡,成为一个笔直站立的人。例如排球、足球或篮球运动,其意义就更为深远了,在这样的运动过程中,学生的个人优点会放大,自己的一些不足和劣势也会显现出来。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明白自身的具体情况,接下来的规正和改良措施也会更有效。所以素质养成也是该门学科在高中阶段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

在高中体育教师开始制定自己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先对自己的学生做一个调查和了解,大致明白自己的学生更需要或者说更适合哪一方面的教学侧重点,这会更有利于高中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与教学效率的提高。关于身心健康的促进,压力的减缓策略,综合素质的提升还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体育学科,对体育学科学习的重视程度也会大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宏.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76-85.

[2]栾大海.高中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性与措施[J].考试周刊,2011(64):101-120.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针对高中体育教育中存在的普遍进行分析,突出表现在体育教学理念比较落后,体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等方面,且提出高中体育教育中主体参与的教学理念渗透及其实施方式,以期能够改善传统体育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彰显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育;主体参与;高中学生

高中体育教育中的主体即为对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具有实践、认识能力的学生。高中易于教育中主体参与的教学理念渗透,即为明确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性格特点以及选择的教学内容等进行教学设计,在系统性的指导模式下,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实现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文章将结合高中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研究带来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高中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纵观当前高中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普遍存在着体育教学理念比较落后,体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等方面问题。

1.体育教学理念比较落后

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多采用教学安排、学习新课、巩固练习以及课外练习等教学模式,基本体育课程教学活动围绕着教师展开,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消极对待体育课程教学活动,难以得到智力与体能的全面开发[1]。

落后的教学理念阻碍着高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学生体育学习中处于被动地位[2]。素质教育理念下,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在高中体育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身心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2.体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高中体育与其他学科具有差异性特点,体育教学中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尝试,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掌握水平[3]。学生的高中体育技能学习兴趣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但是纵观当前高中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却存在着体育教学方式比较单一的问题。教师长时间单一、重复性的指導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一定的“被动”心理,机械性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不断丧失,对未来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活动的持续开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高中体育教育中主体参与的教学理念渗透及其实施对策

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树立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等方式,将主体参与的教学理念渗透其中,为高中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1.树立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将现代教育理念与体育教学活动相互融合,遵循高中学生的性格特点、认知特点以及体育学习的需求进行教学设计,构建适合于高中学生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4]。

基于学生特点布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适当评价,是关注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方式[5]。教师可以将三维教学目标融入到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在教学结束后了解体育课程对学生情感及价值观的影响,不仅仅关注学生的体育知识学习情况,更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积极与学生交流,站在学生思维“引导者”或者“朋友”的身份上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积极、耐心解答学生的提问,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课堂交互,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创新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现代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需要创新体育课程教学的方式,结合高中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将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融入到高中体育课程教学中。

(1)游戏教学法

高中学生多比较喜欢游戏,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不但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且能够真正构建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的教学模式,是高中体育教学中渗透主体思想的重要方式,对高中学生体育技能水平的提升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比如在指导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竞技。按照正式比赛的要求,分为两组进行竞技比赛,教师担任裁判。这种游戏的形式符合学生的性格特点,竞技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获胜欲望,而在竞技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够明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进一步排球技能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合作教学法

教师可以将合作教学法融入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各类活动。比如在指导学生完成“4×200”接力跑这一项体育运动后,教师可以将4名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参与小组接力比赛。小组合作的形式避免学生单独训练中,学习积极性不足,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问题,合作成员之间相互监督、共同进步,有助于提升高中体育课程教学的质量。

学生合作接力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在提升学生爆发力与赛跑水平的提升,也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设良好的高中体育课堂学习氛围。

三、结束语

现代教育理念下,高中体育教学活动需要将主体意识渗透于实际课程指导中,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且注意个性化的体育教学设计。

高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树立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创新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等方式,积极改善传统高中体育教学方式中的不足之处,为高中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感受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快乐与积极影响,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乐涛.对高中体育如何向教学主体渗透教学理念以及实施的探究[J].学周刊,2013,(29):176.

[2]陈露.让运动带来欢乐——由《外形于身,内省于心》的课堂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J].才智,2014,(35):222.

[3]王东清.“教”与“玩”有效结合——促进高中体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J].学周刊,2015,(16):200.

[4]马钊,马思睿.普通高校与高中体育课程的比较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设想策略[J].山西农经,2017,(17):119.

[5]李婧之.刍议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改进措施——以北京市10所高中为例[J].亚太教育,2016,(01):48.

上一篇:培养目标社会体育论文范文下一篇:群体互动社会公正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