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电视中的作用范文

2024-03-30

音乐在电视中的作用范文第1篇

一、编导在节目策划阶段发挥的作用

节目策划质量直接关系到节目的后期的播放效果质量。编导在节目策划时要特别注重的2个因素:

(一) 明确电视节目要表现目的和主题

想要做好电视节目, 首先要明确节目所表现的目的是什么?是信息的存档?作为小的汇报片进行播出?还是要把它放在电视上进行播放?当电视编导通过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整理并制作成节目时, 首先考虑的问题就应该是节目所要表现的是什么样的目的和主题。

(二) 电视专题节目播放的时效性

对于一档固定的电视节目来说。首先是选择首映的时间, 在节目播放前要做好宣传工作。吸引观众观看节目的基本都是节目前期的预告宣传。若临时播放一档电视节目, 除了通知播放时间外, 还应该有选择地提示节目的宣传内容, 以吸引观众的观看欲望。第二个是重播时间。在电视节目的收视率高, 社会反响强烈, 又不影响其他节目的播放时, 则可以安排重播来扩大宣传力度。

二、编导在电视专题节目撰稿阶段的作用

电视专题节目制作时, 编导文稿撰写的思路节目的定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最终关系到节目的质量。

(一) 编导负责文稿的撰写

编导的意图体现在文稿的撰写, 对以后的拍摄和制作流程可以进行把握。尤其是社会教育和文艺专题, 要依赖编导的撰稿内容和意图, 他自己撰写编稿能体现出对节目的认识和定位, 但是要是其他记者撰写的, 编辑还必须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和撰稿人进行有效沟通。并亲自审稿, 以充分体现编导意识。

(二) 为了完善解说词做的准备

撰稿阶段, 编导就应考虑到以后的几个环节上完善和修改解说词。解说词可能在现场采访之后, 因为同期声的使用而增加或者减少。而且, 制作阶段通过音乐的加入, 气氛也被烘托出来, 解说词也以此被改变了。所以撰稿阶段就该为最后的解说词定稿留有余地。

三、编导在节目拍摄阶段体现出的作用

电视节目的画面对节目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画面的拍摄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因此, 前期拍摄时, 编导应主动控制拍摄场景。

(一) 按策划的构思进行拍摄

在完成节目初稿后, 通过编导和摄像的交流, 摄像人员在按照计划进行拍摄拍摄画面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数。拍摄有关事宜, 如拍摄时间, 车辆, 地点, 相关人员等要做好提前与有关部门, 单位的联系和协调的准备。第二是拍摄设备的准备和员工工作的分配。

(二) 把控好现场拍摄的进度

首先要掌握拍摄内容, 必须按照规划和初稿设计的画面和场景进行每一步拍摄, 避免在后期制作中出现“残缺不全”的现象。其次, 编导应该提醒并协助摄像及时拍摄捕捉一些突发的画面, 即使没有构思好的场景出现在节目中也会有更好的效果。第三, 现场同期声拍摄必须事先计划好, 了解编导的意图, 不能让被访者随意发挥, 以免后期制作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第四, 编导必须有现场安全意识, 以免因为摄像人员拍摄时过于集中精神, 而忽略了运动场景和自己运动,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拍摄的安全。

四、电视编导在专题节目剪辑时的作用

声音和画面相结合后的产物就是电视专题节目, 画面, 同期声, 音乐, 字幕等视听元素的合成过程实际就是节目编辑阶段。因此, 电视编辑一定要具备后期剪辑意识, 全面把控电视专题节目的后期剪辑制作, 从而体现出电视编导在节目剪辑时的作用。

(一) 在电视专题节目中对镜头和画面的运用

电视节目的各个镜头和画面的组接成为了节目后期制作的全过程。在专题节目的后期制作编导要协助制作人员, 共同来完成镜头和画面的剪接工作。编导对画面的组接顺序、画面时长的安排、镜头景别的选择等, 都要进行认真的把关。

(二) 对音效的整体运用

电视专题节目的音乐背景是一种“不能被看见的有声语言”。它对画面的烘托, 主题的深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一系列的作用是文字和图像都无法取代的。音乐对节目内容情节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可以进一步起到突出主题, 深化主题, 传递情感和拓展影像画面的作用。第一, 电视专题节目中各个环节的配乐应该和电视节目的内容能够相匹配。根据节目的节目性质, 主题, 情节来进行适合的搭配。第二, 同期声和解说词应该高于配乐的音量, 避免出现分不清主次的状况。最后是, 画面和音效能够对专题节目叙事情节的延伸和气氛的烘托起到一定作用。后期也可以适当的运用。

五、在节目审查阶段的作用

节目制作结束后, 编导就要组织有关领导对节目进行审看。

首先对流程的审查, 审查节目的整个完整性, 其中包含配乐, 同期声, 解说词等等。其次, 内容审查, 即整个内容解说词是否错误, 同期声是否不当使用, 配乐音量大小变化以及连续与否, 看是否有字幕错误, 包括解说词, 题目, 同期声, 审查资料画面, 人物职务姓名是否使用合理。第三, 审查后应及时提交到本级电台管理部门安排播出。最后, 就是考虑电视节目在其他电台的播出, 网络直播。到此为止, 编导最终完成了一个题材成为电视节目节目的全过程。

摘要:电视专题的节目的拍摄, 既是技术, 但更多的是艺术。因此, 要拍出一部观众认可、同行赞誉的专题片, 策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正所谓:“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就是这个道理。而电视专题节目的最终完成其实就是一个流程, 编导就是这个流程方向和流程进度的掌控者。一个思路清晰、思维缜密、思想解放、勤于思考、文字功底深厚, 善于把控大局的编导是一定能够拍出好片子的。

音乐在电视中的作用范文第2篇

一、音乐在电视电影节目中的运用

我们都知道影视中的声音可以分为了人声、音乐和音响三种基本类型, 每一种类型的运用都有不同的风格与样式。影视作品是视觉和听觉组合而成的综合艺术, 音乐在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 不仅能够渲染气氛, 还能刻画人物性格与心理, 推动剧情的发展。电影自1895年诞生以后, 发展至今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 从黑白到彩色, 从胶片到数字的变化阶段。我们可以在电视中看到不同类型的电影作品, 电影中的音乐常被广为流传, 成为经典。比如王家卫导演的《花样年华》, 该片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 讲述了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和梁朝伟饰演的周慕云在发现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后, 两人开始互相接触并随之产生感情的故事。该片中的音乐运用是一大亮点, 是一首大提琴协奏曲, 在节奏韵律上, 与《花样年华》的影像都很合拍。影片中, 苏丽珍的穿着都是各种各样的旗袍, 优雅而又美丽, 她的每一次经过, 配合着乐曲的节奏, 旗袍的裙摆, 摇摆得饶有韵味, 给人一种翩翩起舞的感觉。当周慕云与苏丽珍两人在街角相遇的时候, 音乐再次响起, 两人彼此互相点头, 两人的脚步紧扣着音乐的拍点, 充分地表现了两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关系。

再比如法国导演吕克·贝松的《这个杀手不太冷》, 该片围绕大叔与萝莉之间展开故事, 该片讲述了一名职业杀手莱昂无意间搭救了一个全家被反派人物史丹杀害的小女孩玛蒂尔达, 随着时间的发展, 二人产生了纠缠不清的感情, 最后他为了救玛蒂尔达而身亡的故事。影片中的音乐可谓是充满了多样化, 影片的开篇部分是非常激烈的枪战, 音乐跌宕起伏, 充分展现出了好莱坞枪战片的刺激与快感。影片的结尾是小女孩玛蒂尔达把绿色植物种在了地里, 此时杀手莱昂已经身亡了, 此时的背景音乐欢快而又浪漫, 形成了一种声画对位的效果, 有一种乐景哀情的意味。

二、音乐在电视纪录片中的运用

音乐能够使得画面更加的灵动, 它能使静止的画面活跃起来。比如在介绍名山大川、美食文化、秀丽风景的电视纪录片中, 运用适当的音乐, 就能使这些画面显得灵动而又生动。比如展现长江沿岸地理及人文的纪录片《话说长江》与《再说长江》, 两部作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出了长江的人文景观与生命脉络。两部作品中的音乐大气恢弘, 配合着画面全景式地展现了长江波澜壮阔的壮丽景象、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 以强烈震撼的内容, 将浩浩大江的光阴故事鲜活呈现。

再比如《舌尖上的中国》, 这是一部展现中国饮食文化的电视纪录片, 围绕中国人对美食和生活的美好追求, 用具体人物故事串联起讲述了中国各地的美食生态。片中介绍了人们对于食材的采集、种植与加工的方方面面, 音乐在片中的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 使得原本普通平淡的美食变得美味可口。

三、音乐在电视剧中的运用

音乐在电视剧中的作用与其在电影中的作用相类似, 不仅能够渲染气氛, 还能够刻画人物心理。当然, 在不同题材的电视剧中, 音乐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与样式。比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等这样的历史正剧, 音乐慷慨激昂、恢宏大气, 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还原真实的历史。像《戏说乾隆》、《还珠格格》等等这样的历史戏说剧, 音乐充满了欢快的节奏。

像《我爱我家》、《家有儿女》、《爱情公寓》等等这样的情景喜剧, 音乐更加显得至关重要。没有了音乐, 情景喜剧就像没有了灵魂一样, 只有外在的形象, 但没有内在的实质。都市情感类的电视剧中, 音乐可喜可悲、可快可慢, 都是为了作品的主题以及人物的情感变化而服务的。

四、音乐在电视广告中的运用

音乐在电视广告中通常被作为背景音乐, 因为电视广告的时长相对较短, 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呈现出产品的核心卖点, 这对音乐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有时候广告设计者也会把广告语变成歌词, 填充到音乐当中。

iPhone5C是苹果公司在2013年9月推出的一款智能手机, 从外观上来看, 充满了色彩。从性能上来看, 和iPhone5没啥本质的区别。我们来说一说iPhone5C的广告片, 该片充满了创意与趣味, 通过色彩的搭配与变换, 配合着有节奏、有动感的背景音乐将i Phone5C的特色充分呈现了出来, 虽然不到一分钟, 但是让人回味无穷。

再比如《我为自己代言》, 这是知名网站聚美优品的主题曲, 该曲曲风悠扬欢快, 朗朗上口, 歌词的寓意也极为深刻, 将年轻人创业奋斗的艰辛历程展现的淋漓尽致, 仿佛就是陈欧自己的真实写照, 由此聚美优品“陈欧体”广告的广告词便火爆全国。由于电视广告的短小精悍, 所以能否选择好的音乐对主题的表达显得至关重要。

五、音乐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运用

在电视谈话节目中, 音乐的作用也是被发挥地淋漓尽致。谈话节目形式很简单, 就是主持人和嘉宾在演播室中聊天, 可以有现场观众也可没有观众。既然是谈话节目, 那么非常强调的一点就是互动性。如果只是两人或多人在此简单的聊天, 那么整个节目会显得枯燥无味。

如果谈话节目能恰到好处地配上一些音乐, 能够使得气氛更加活跃, 使更多人的情绪被感染。

说到电视谈话节目, 我们不得不提《艺术人生》, 这是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主持的一档谈话节目。该节目邀请了文化艺术界的大咖来此, 谈艺术, 聊人生。《艺术人生》之所以能够成为电视谈话节目的名牌, 就在于音乐在节目中的巧妙运用。当嘉宾讲到动情处, 特别是当他声泪俱下, 或是陷入沉思时, 音乐及时的跟上, 温情而又有感染力。而在主持人入场, 或是欢迎嘉宾入退场时, 也常常会伴有音乐, 这时音乐所起的作用主要是填补现场的空白。当嘉宾讲到有意思的地方, 音乐又非常的欢快。可以说音乐电视谈话节目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六、音乐在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中的运用

音乐在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中的运用, 可以说是非常的广泛。它不仅可以被作为烘托气氛的背景音乐, 还可以作为专门性的节目被展示出来。比如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 自1983年开办以来, 仿佛成为了年夜饭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道菜, 每年都如期而至, 每年都有不同的主题, 节目多彩多样, 无论是春节序曲的背景音乐还是春晚中的音乐节目都会让大家心中充满了年味, 一唱到《难忘今宵》, 就会想到明年再相约。在娱乐性比较强的综艺节目中, 音乐风格就会显得轻松欢快、生动有趣。比如省级卫视的老大湖南卫视的老牌节目《快乐大本营》, 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得到了不错的收视率, 收获了一大批粉丝观众。开场通常采用劲歌热舞, 气场全开, 达到高潮, 在节目进行的过程中, 无论是聊天还是做游戏, 都充满了搞笑和娱乐, 音乐的配合将观众的情绪充分调动了起来。

七、音乐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运用

说到电视新闻节目, 典型的品牌节目就是每天晚上七点播出的《新闻联播》, 这绝对称得上是电视新闻节目的标杆。我们都知道电视新闻节目讲究的是时效性, 强调客观真实, 所以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来说显得特别中规中矩而且非常冷静严肃, 所以我们看过的所有的电视新闻节目会发现, 音乐的运用充满了客观而又冷静的意味。

总之, 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听觉艺术表现形式, 其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对于传媒人来说, 要加强音乐理论的学习, 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 才能够创造出更生动, 更优美的音乐元素, 使技术与艺术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从而促进电视事业的发展。

摘要:音乐是一门古老的声音艺术, 电视一门年轻的视听综合艺术。当音乐遇到电视, 又产生出了一门新鲜的学科概念“电视音乐”。电视音乐是电视与音乐两门学科的交叉学科, 音乐在电视中的类型可谓是多种多样, 音乐在不同类型的电视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风格与样式也不尽相同, 文章主要结合具体的实例分析音乐这一声音艺术在不同类型的电视作品的运用。

关键词:音乐,电视,电视音乐,风格与样式

参考文献

[1] 张涛.音乐在电视节目中的应用[J].西部广播电视, 2016 (03) :15.

音乐在电视中的作用范文第3篇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影也变得越来越精彩。许多电影有虚拟动画的配合,感觉非常逼真和雄伟,电影的每个部分都被进行了精雕细啄,电影音乐也不例外

电影音乐可以说是电影的“”容貌“。电影在做宣传时,片花和音乐一起播放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而一首的主题曲,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神话》、《泰坦尼克》,这两首经典的主题曲在一定程度上是各自电影的灵魂。

影视自发明以来,给我们带来了多姿多彩的生活,而音乐,这一人们表达感情的最原始而又最具活力的艺术形式,基于声音技术在影视中得以运用以后,使影视艺术不再是单一的视觉表达,在视听上满足了我们的需求,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

影视艺术是一门视听艺术,人们同时运用着视觉和听觉这两个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进行欣赏电影、电视。画面与声音是影视艺术中不可划缺的部分。影视艺术的声音又包括:人物语言和音乐、音响。

音乐是人类文明史上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艺术形式已趋完善。而音乐对于影视艺术来说,则是一门年轻的艺术。在无声电影时代,针对电影画面的内容与情节的需要,音乐的“声音”率先打破了无声的局面;当跨入有声电影时代后,影视音乐更是得到大力的推广与发挥。随着影视艺术一百余年来的发展,影视音乐已成为一种具有重要艺术价值、独具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影视音乐的创作或继承中,作曲家与编曲家们通过运用各种技法、各种音乐的表现手段,使影视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多采。影视音乐的诞生与发展为影视剧的发展添上浓重的一笔。今天,影视音乐已成为影视剧创作的重要一环。

经过长时间的理论研究与定义,现在已经基本确定了声音的艺术构成:即语言、音乐和音响.音乐,在它还没有真正成为电影的一部分时,早已是电影的附庸了。因为在1927年之前,纯粹意义上的默片,即“百分之百的无声电影”似乎并没有。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影片都有现场音乐的伴奏。有钱的影院用大型管弦乐,而小影院也许会用一架钢琴代替。这种现场演奏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气氛背景,但所奏的曲目并非专为电影而作或是紧贴电影情绪的——它们大多是现成或当时流行的乐曲。现代意义上的电影音乐不仅包括无声源音乐——为影视作品专门创作和编配的音乐;还包括有声源音乐——那些在故事中存在的各种音源所放出的现实音乐,以及电影的主题曲和插曲。现在,电影音乐早已成为影视作品中煽情、烘托气氛的重要手段。

影视音乐是影视艺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鉴赏影视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叙事过程中,一般根据剧情和画面语言长度,采取分节、分段的叙事法则.影视艺术音乐语言在影视艺术叙事过程中为表达感情服务,其美感层次有立意美、渲染美、过渡美、真实美、冲突美、情感美、故事美、幽默美、浪漫美. 电影音乐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视听统一的综合性 电影基本上是一种视觉艺术,但听觉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部分。电影音乐与对白、旁白、音响效果等其他声音因素结合后,如与画面配合得当,能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时,补充和深化对影片的艺术感受。

2.片断与整体的矛盾统一性 电影音乐在影片中是分段陈述、间断出现的(早期的电影音乐例外)。但电影音乐又必须有整体的构思和布局,因此,解决片断与整体的矛盾以求统一,是电影音乐的特有课题。

3.音乐长度的制约性 电影音乐受电影蒙太奇的限制,随剧情发展而变化,因而每个音乐片断的时间长度,均受到严格限制(误差通常不能超过半秒钟)。为此,在音乐的写作和处理上,必须作特殊安排。

4.音乐与科学技术的不可分离性 电影音乐要通过录音(包括混合录音、光学录音)、洗印、放映等技术处理,因而深受科学技术的制约。任何一环的失当都能影响电影音乐的质量,但它又通过电声技术的发展可以取得一般音乐所无法得到的效果。

电影音乐不单单是一种音乐类型,它可以根据不同的方面分成不同的类型。 按电影音乐的声源可分为两种:

1.客观音乐 亦称画内音乐或有声源音乐。指影片画面的规定情境中应有的音乐。

2.主观音乐 亦称画外音乐或无声源音乐。画面并未提供出现音乐的根据,而是作曲家为了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物内心情感或渲染环境气氛的需要而专门创作的音乐。它是对画面的补充、解释或评价,表现了作曲家对影片所展现的事件的主观态度,可以深化画面的内容,加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这两种音乐在具体影片中是相辅相成的,有时两者亦可融为一体,难以分辨。因为客观音乐的具体内容也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它可起主观音乐的作用。

按音乐与画面的关系,又可分为4种:

1.音画同步 音乐基本上与画面吻合,情绪、节奏一致,视听统一,观众在观看画面时,不知不觉地接受音乐。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音画关系。

2.音画平行 音乐并不解释画面,而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将画面贯串起来,造成一种完整的形象。

3.音画对位 音乐与画面形成类似音乐中两个声部的对位关系。时而同步,时而不同步,甚至与画面在情绪、气氛、格调、节奏、内容上造成对立、对比,从另一个侧面来丰富画面的涵义,产生一种潜台词,形成新的寓意,使观众得到更深的审美享受。

4.音画游离 这是60年代以后电影音乐的一种新趋向。电影音乐并不直接为剧情服务,而是起到扩大空间──延续时间的作用,它并不渲染影片的细节,而是用相当独立的姿态以自身的音乐力量来解释或发掘影片的内涵。

此外,我们知道了电影音乐的主要功能。

1.描绘作用 这是较为客观性的处理,主要用音乐来渲染烘托画面的情绪及气氛。一类是加强画面所表现的事物的节奏特征,如火车奔驰、紧张追逐、风暴雷鸣、海潮起伏等;一类是对辽阔的草原、晶莹的海底世界、科幻片中的外空间作色彩性、气氛性描绘等。

2.抒情作用 主要用于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思想感情、心理变化,体现内心潜台词等。音乐表达了作曲家对特定人物的理解及爱憎态度,带有一定的评价意义。因此,常是电影音乐着重刻划的重点之一。

3.剧作作用 音乐参与影片的情节发展,成为影片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包括刻划人物的复杂内心矛盾,表现人物之间的外部冲突。它能直接推动剧情发展,深化影片内容。

4.背景气氛作用 音乐以特定音调、乐器音色、风格在影片的局部或整体中,作为表现时代特征、民族特点、地方色彩或强化特定的影片基调与气氛的手段。这时电影音乐加强了它的认识功能,把观众引入特定的情景之中。

5.结构贯串作用 同样的音乐在影片中多次反复(或变化反复)出现,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起着纽带作用,既能使整部电影完整、统一,又能使观众在心理上获得前后贯串的感受。

音乐是记忆之门。它凝结着影片中最深刻的思想和最深沉的情感。丰子恺说:“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比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更为神秘。”这种神秘使它包容了丰富的内涵,具有了直指人心的力量。面对人类复杂的情感,再出色的台词也显得苍白无力,惟有沉默是明智的选择。若辅之以婉转低回的音乐,这个片段定会成为影片中最撩动心弦的篇章。比如《结婚十年》。韩梦躺在沾染了十年风尘的地毯上回忆如烟往事,只有音乐才能解读她心头的百般滋味。比如《红河谷》。“宁静”死前面带微笑的高歌,远比慷慨陈词来得壮烈、凄美。画面是具象的,音乐则是精神层面的。音乐是对画面的升华。这种神秘使它长于营造美好的意境,让影片韵味悠远。是音乐让《空镜子》中飘散在小树林里的“陶虹”的笑声更具感染力;是音乐让《誓言无声》中老旧时代的冬天场景对观众有莫名的吸引力。音乐似乎比画面有更长的保质期。当画面因岁月流逝而显得简陋粗糙时,音乐仍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初听时一样悦耳。

在影片中,有时音乐担当称职的配角,与影片相得益彰。尤其是名著改编的影视剧,恰如其分的音乐是对作品主题的最好诠释。电视剧《红楼梦》的配乐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王立平先生仿佛曹雪芹的隔代知己,无论是“一番风雨路三千”还是“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旋律与文字配合得天衣无缝。同样精彩的还有电视剧《日出》的主题歌。“播下了风花雪月,长出是爱恨情仇”,词作者似乎比万方更理解她父亲。有时音乐与影片相映成趣。“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郑绪岚的歌声为一片打杀声中的少林寺增添了一丝柔情蜜意;《你是我心中忘不了的温存》让《我爱我家》在喧嚣落幕之后为观众送去几许温情;“只剩得马嵬坡前草青青”,阎肃笑看一代美人香消玉殒。

在这些与影片风格迥异的音乐中有一部分其实点出了影片的真正内涵。首先想到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音乐诉说了张大民乐观背后的辛酸,笑容背后的泪水。而且小柯的潜吟低唱中没有过分的悲情,音乐中渗透着挥之不去的无奈与哀愁,就像本片的主色调灰色一样。音乐悲凉却不乏积极因素,无数次失望之后依然给自己、给生活留有一线希望。“分手的消息已飞出多远,愁烦的眼不妨把幸福翻开,天下的事亦如此的平淡,世上的人啊生死不孤单。”

还有一部分甚至超越了影片的主题。譬如《三国演义》中“貂婵已随着清风去”的浪漫和含蓄远胜于原著。而《牵手》中大气舒缓的主题音乐令一部反映婚姻家庭的电视剧摆脱了世俗的气息,具有了高贵的气质。剧中也有夫妻间的争吵,生活的琐碎,可三宝的音乐冲淡了其中的市井、烦乱,从整体上提高了影片的格调,使很长一段时间内《牵手》在同类题材中遥遥领先。

音乐更可以脱离影片被人欣赏传唱。此时音乐成了主角,影片退缩到被人遗忘的角落。人们差不多已经忘记《青藏高原》是《天路》的主题曲;有部分观众只为欣赏《嘎达梅林》的音乐重又走进电影院。

音乐与影视的关系是微妙的。它们相互扶助,相互影响。音乐是对影视的提炼,影视是对音乐的扩展。优秀的影视作品为音乐加入情感内核,使之更加动人;优秀的音乐令影视作品飘逸、灵动、回味无穷。许多观众是因为《永不瞑目》才那么喜爱《你快回来》,而我也会因为张信哲一句“把你的发丝当成戒指绕,温柔烙印再也抹不掉”把《梧桐雨》看完。

某导演说他最喜爱给电影配上音乐的瞬间,自己的作品在音乐中一下子鲜活了,艺术感觉也在音乐中被传达出来。而专家说,用“影像”指称影视作品是不准确的,因为影视剧不仅要为观众带来视觉享受,也要给观众奉上听觉盛宴。如果《红十字方队》没有《相逢是首歌》,《便衣警察》没有《少年壮志不言愁》,这些作品不会那么流光溢彩,我们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感动。没有音乐的影视是不可想象的。感谢那些优美的旋律让珍贵的影象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闪亮。

贝多芬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作为人类共有的精神食粮--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们忙乱的生活多一份和谐,颠簸的旅途多一份安逸,烦躁的心情多一份宁静.所以说:"哪里有人类的足迹,哪里就有音乐."所以音乐在影视中的运用,不仅能达到影片所需要营造的氛围,还能消除人们长时间的视觉紧张所带来的疲劳。总之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试着想象一下,如果没有音乐,如果没有和煦动人的钢琴、如果没有暖和的交响乐、如果没有影片中那群童星如天籁般优雅、圣洁、和谐的唱诗班大合唱。《放牛班的春天》还剩下什么?剩下的只能是:平淡得如同一杯白开水似的情节,如衬衫般单薄的故事结构,还有那老掉牙的主题。

在《放牛班的春天》中,音乐已经不是一种表达手段,也已经不是强调主题的表现形式。在片中,音乐就是主题!片中那美轮美奂的音乐,赋予了宗教情感的纯净与升华,有着近乎赞美诗的柔美与庄严,创造了超越时空的整体气氛 ,展现了音乐对人性起到的巨大感化作用,而影片也因此成为一部赞美颂扬人性美的音之曲。

电影音乐分为写实性音乐和表现性音乐,影视音响也可以分为写实和写意两种,《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写实性音乐音响和写意性音乐音响的巧妙结合运用,片中孩子们排练合唱时的歌声就属于写实性音乐即有声源音乐,而影片的背景音乐大多属于表现性音乐即无声源的写意音乐。这充分体现了影片本身的主题:就是音乐!

音乐在电影中的作用在这个影片中主要表现在表达主题;参与叙事;抒发感情和烘托氛围。例如影片开篇主人公指挥的乐团音乐可以在某种意义上称作是影片的前奏序曲,它奠定了影片全片的主题与基调;在叙事上,片中马修教学孩子们练习合唱时的歌声和乐曲就直接参与影片叙事,成为影片不可分割的叙事工具,特别是马修给莫杭治开小灶时莫杭治天籁般的声音对影片叙事和主题表达起到重要的作用,使观众感觉到马修和音乐对莫杭治的影响,还有孩子们心理上的变化,直接参与剧作并表达影片主题。记得有这么一段情节,在美妙的钢琴乐下,孩子们唱着:“风中飞舞的风筝,请你别停下,飞向大海,飘向空中,孩子们在望着你呐,在那暴风雨中,你高扬着翅膀,别忘了飞回我身旁...”而画面镜头是莫杭治和佩皮诺望着窗外渴望自由的眼神,同时响起马修的旁白:“我感到孩子们对自由的渴望,在最遥远的天边建筑自己的小屋...”我对这一段印象特别深刻,写实音乐,写意音乐,音乐与音乐,音乐与画面达到一种水乳交融的境界。

影片中针对不同的情景和人物,所运用的背景音乐也不一样,当蒙丹出现时,例如马修制止蒙丹吸烟的第一次交锋,莫杭治与蒙丹在晾衣房矛盾冲突,蒙丹教坏郭邦等等的情景时所响起的背景音乐,就如蒙丹本人一样,不那么宁静,又带有一股邪恶之气,此时,音乐也起到了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而每当马修与莫杭治母亲见面的时候,此时响起的音乐总是那么轻柔舒缓,又带有一点浪漫,将马修对莫杭治母亲的好感和单相思烘托的淋漓尽致,同时也与莫杭治母亲那美丽贤淑的形象气质相得益彰。还有一处印象比较深刻的情节体现了音乐在抒发感情和烘托氛围上的作用,就是当校长得到消息说学校失火后骤然响起的音乐以及在回校途中所配的音乐,音乐的节奏和力度明显加重,急促,紧张,同时蕴含着一些危险的讯息,但随着马修领着孩子们从迷雾中慢慢出现时,音乐突转并慢慢停止,这告诉观众担心和险情已经没了,孩子们都安然无恙,音乐的变化同时也符合观众的心理变化。

此外还有片中莫杭治离开学校在街上偷看母亲工作时运用的音乐也恰当的刻画了当时莫杭治的情绪,也将母子之间的疏远氛围和莫杭治对母亲的渴望表达了出来。其他诸如几个学生偷看马修的书包时用的音乐能够烘托氛围;当影片临近尾声,响起那首《Cerf-volant》,孩子们清澈的音声从高高的城堡式的禁闭室中飘逸到窗外,合着一架架承载了稚嫩笔迹的纸飞机,仿佛天使的羽毛一片片,一片片,一片片落到马修的面前,差点让我落泪。阳光下,没有言语,也看不到外面的世界,然而孩子们的歌声如轻柔的海浪层层相叠,一双双挥舞的小手写满了离别的眷恋和心灵的亲吻。

轻音乐的风格和特色,较之其他音乐形式更为轻快活泼,富有风趣,特别是它的曲调格外动听。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古典音乐是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

爵士乐以英美传统音乐为基础,混合了布鲁斯、拉格泰姆及其它音乐类型,是一种“混血”的产物。也就是被卖到美洲的黑人把自己家乡非洲的音乐风格与当地白人的音乐融合后的产物。摇滚乐简单、有力、直白,特别是它那强烈的节奏,与青少年精力充沛、好动的特性相吻合;摇滚乐无拘无束的表演形势,与他们的逆反心理相适应;摇滚乐歌唱的题材,与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密切相关。还有r&b: 有别於传统的白人流行音乐,节奏怨曲强调一节中的第2和第4拍,是种很新鲜的节奏效果。

最后是乡村音乐:那时歌曲的内容,除了表现劳动生活之外,厌恶孤寂的流浪生活,向往温暖、安宁的家园,歌唱甜蜜的爱情以及失恋的痛苦等都有。 电影,有了音乐的进入才使其作为视听艺术更加丰满,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法国电影评论家皮埃尔·贝托米厄在《电影音乐赏析》中深情博大的评论:

“主题旋律的重复可以建立在一种听觉上的连贯与和谐的基础上。感情上也好,剧情上也好,电影中显得更有组织性,这种和谐又在失去和失而复得给人以快感和完美感。主旋律的回归和电影结局的总结效果呼应,划上最后的休止符,让人对电影整体的完整性满意。

电影音乐产生于电影之外,却深深的扎根在电影这片土地上,它非常的浪漫,且永恒隽远;它在持续的管弦乐中保持了自身的香醇,也在不断的重复过程中保持了激情,从而体现出了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

现实总是呼唤着未来与梦想,于是,电影音乐在这里引起了人们的共鸣,它热情洋溢的琴弦和清脆的声音就像是一个诺言,一种对希望的呼唤,展现了人类最美好最崇高的事物。”

音乐在电视中的作用范文第4篇

一、音乐文化中音乐教育受到网络音乐传播影响与作用

音乐的口语传播、音乐的乐谱传播、音乐电子传播是三种传统的音乐传播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 衍生出第四种音乐传播方式, 那就是网络传播, 这种方式打破了音乐在地域上的限制, 缩短了传播者同接受者间的路程, 对音乐教育产生了不小的作用和影响, 对于音乐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上都有着影响和作用。

1、教学方式

关于音乐的教学方式上, 音乐的网络传播实现了音乐授课的互动性, 一个明显的表现方面就是老师可以使用网络传播和学生进行在线教学, 和同学在网络上互动, 实现不同空间, 却可以同步学习的目标, 那种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不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 可以弥补一些课堂授课的不足, 学生使用网络工具同老师交流, 提出自发性的问题与想法, 使得音乐教学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 进而促使音乐教育进行的更广泛, 更多的音乐爱好者能够受到音乐的教育, 音乐文化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

2、教学资源

网络技术的发展, 使得音乐资源的传播范围得到了拓展, 一些新型的音乐教育资源不断的涌现出来, 比如说网络期刊音乐、网络音乐图书馆、各种流行音乐网站等等。音乐教育资源不断得到丰富, 还有就是活获得音乐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打破了限制, 学生和教师可以使用移动信息设备查询音乐资料, 不分时间和地点, 还有就是查询资料的便捷性, 现实中的音乐资料需要自己去翻阅, 但是网络传播中的音乐资料只要输入检索内容, 就很容易得到想要的资料, 为老师和学生都提供了方便, 促进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音乐文化中音乐表演受到网络音乐传播影响与作用

音乐传播表现方式可以是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承载了对音乐的再次创作, 音乐表演给了音乐文化生命。网络音乐形式的传播对音乐表演产生了不小的作用和影响, 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转变, 音乐文化同音乐表演间的合作更加融合。

一是, 网络音乐的创作同音乐表演结合到一起, 传统的音乐制作工作中, 分工合作是经常性的, 音乐表演和指挥一般都是分开进行的, 网络音乐形式的传播改进这种方式, 让音乐制作和音乐表演中的差距减小, 使用不同的网络音乐技术模拟音乐表演, 减少一些工作的压力, 进而使得音乐表演能够表现出现代化的气息。

二是, 音乐的表演可以通过网络音乐形式传播出去, 喜爱音乐表演的人可以接受到更多的表演信息, 满足人们的个性化要求, 欣赏音乐表演的途径增多, 不仅仅是可以在现场观看或者电视观看, 音乐表演就可以得到更多的传播, 有助于音乐文化中的音乐表演成绩更进一步。

三、音乐文化中音乐观念受到网络音乐传播影响与作用

网络中的音乐出传播是实时性的、反复性的和带有交流性的, 给现代生活的人在音乐享受上带来很大的便捷。对于人的音乐观念产生了一些影响和作用。

1、音乐创作观念

音乐制作成功后只要放到网络上, 就可以被别人欣赏到, 网络音乐开始传播, 网络受众者开始对网络音乐进行交流。网络音乐创作人同音乐的受众者可以实现直接的交流互动, 他们之间去感受和领悟音乐的美感, 在无形中就让音乐得到了提升。

2、音乐审美的变化

网络中音乐的传播使得人们在对音乐的审美观上发生了变化, 它促进了不同音乐人的出现, 人们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制作音乐, 并且这种方式也受到了音乐受众的喜欢, 不再是原有传统方式的音乐能够得到赞美, 新形势的音乐同样也被人们接受, 人们审美观念发生了转变。

3、音乐获得方式发生变化

网络中的音乐传播不同于传统形势的音乐传播, CD这种承载音乐的传播介质是需要我们使用金钱去购买, 还有磁带和音乐票等等, 但是通过网络音乐, 人们可以在网络上下载自己喜欢的音乐, 也不用再去使用金钱获得自己喜欢的音乐, 但是这种音乐的质量还是同CD等有着较大差距的, 想要得到最高质量音乐还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四、结束语

网络信息化下的音乐传播对音乐各个方面的文化都产生了不小影响与作用, 对于它带来的便利和改变, 我们要积极接受, 并将好的方面继续发扬, 但是, 它还是有一定负面影响的, 我们就要认清哪些是积极影响, 哪些是消极作用, 合理使用网络中的音乐传播, 让音乐文化传播的更加久远。

摘要:在进步的社会文明和发展的技术科学带动下, 传播音乐的方式实现了转变, 由传统的传播方式转变成现代化的传播方式, 信息技术开始为音乐的传播提供出一种新的途径, 那就是在互联网上传播音乐, 这种途径是音乐的传播的新起点和创新, 它在音乐文化的不同方面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和作用。本文就简单谈谈网络音乐传播在音乐文化中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网络传播,音乐文化,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 白晨.网络音乐传播对音乐实践活动的影响[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0, 01:152-154.

[2] 王艳梅.音乐传播对社会音乐文化的影响[J].大舞台, 2012, 09:51-52.

音乐在电视中的作用范文第5篇

1 健美操音乐的特点

音乐是一种完整的艺术形式, 有着完整的表达方式, 反映的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与感受。健美操与舞蹈、艺术体操相比, 更强调动作的力度, 因此, 它的音乐更趋于节奏鲜明强劲, 旋律悦耳动听, 热情奔放。

成套健美操的音乐讲究韵律的变化要此起彼伏, 节奏有强有弱, 有快有慢, 有抒情、有奔放。好的音乐能给人以感染, 能给健美操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2 音乐在健美操中的作用

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健美操动作的力度、激情、表现力等都是在接收音乐的刺激之后产生的。旋律优美、节奏感强的音乐, 有助于练习者牢固地记忆动作顺序和掌握动作;而欢快、热烈、富有节奏的音乐, 能有效地激发练习者的积极性和热情, 使练习者闻声自娱。

1) 音乐的节奏与速度, 严格地控制着动作的节奏与速度, 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运动的强度。仅就速度与节奏而言, 时间一定, 节奏与动作越复杂、越快, 强度就越大, 反之越弱。

2) 音乐的风格指导着动作的风格。音乐风格受时代变化、民族地域、环境、作者等因素影响, 因此我们应当尊重音乐的风格, 唯有这样, 动作与音乐才能协调, 音乐才能有力地支撑起动作。

3) 音乐的强弱变化为动作的力度与起伏造成了内在的条件, 使动作与音乐在结构上产生联系, 加上曲调与节奏的变化、动作起伏, 从而产生韵律感, 增加健美操的韵律美, 使健美操的美学价值更高。

同时, 音乐也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 音乐与健美操紧密结合, 使健美操有声有色, 增强了健美操的感染力。优美动人的音乐可以提高练习者的乐感、美感及表现力, 丰富练习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从而达到增进健康、培养正确体态、塑造美的形态、陶冶美的情操的目的。

3 健美操音乐的选配

3.1 根据音乐选择动作

应根据音乐的风格特点、节奏和旋律来设计创编健美操的成套动作。动作的节奏必须与音乐的风格相一致, 与节奏相统一, 才能达到良好的健美操效果。

3.2 根据动作制作音乐

当选择的乐曲在时间、速度或风格等方面与动作不相符时, 需将音乐重新处理或制作。首先是音乐的剪接, 其次是音乐的速度, 最后是成套音乐的制作。实践证明:结合动作特点在音乐中加一些特殊效果, 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练习的积极性, 对培养美感意识等极为有益。

4 运用音乐时的注意事项

4.1 音乐的风格与动作的风格相一致

音乐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健美操的风格、结构、速度和节奏, 音乐选配得好则容易激发编操者的创作灵感和练习者的锻炼激情。因此, 在选配健美操音乐时要注意音乐与健美操风格的一致。

4.2 音乐应体现健美操特点

应注意体现健美操健、力、美的特点, 强调美与力的结合, 音乐旋律动听, 速度适中, 音乐衬托动作, 动作表现音乐, 使音乐与动作水乳交融。

4.3 根据年龄特点选择音乐

音乐速度的选择应符合练习者的自身条件 (年龄、运动水平、体能等) , 因此, 在选择音乐时, 应考虑对象的年龄特点。一般来说, 青年人应选择节奏强烈的音乐, 使动作快速、有力、活泼;对中老年人, 则可以以轻巧、优美、欢乐的音乐为主, 而对于少年儿童应选用活泼、轻快、跳跃性和节奏性强的音乐。

5 小结

虽然健美操运动发展历史不长, 但已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它将人体语言艺术和体育美学融为一体, 使健美操成为一个极具观赏性的体育运动项目。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提高, 人们花钱买健康的观念不断增强, 健美操运动在我国越来越受到欢迎, 已成为人们现代文明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摘要:音乐是健美操的灵魂。音乐使健美操成为有声有色、有情有形的艺术体育项目。音乐给健美操带来生机, 使健美操经久不衰。富有魅力的音乐能给人以启迪, 陶冶美的情操, 使人奋进、向上。

关键词:音乐,健美操,作用

参考文献

[1] 肖光来.健美操.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2] 王洪.健美操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

[3] 黄宽柔, 张遐芳, 温庆荣, 洪黛英.形体健美与健美操.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 国家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大众健美操等级锻炼标准.

音乐在电视中的作用范文第6篇

音乐是人文科学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同时, 音乐也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

作为审美教育的首创者, 德国近代美学家席勒认为, 人由自然人变成社会人, 由没有灵魂的动物变成拥有灵魂的个体, 在这其中必须架起一座桥梁, 那就是艺术审美教育, 让艺术充当使人恢复健康、具有美的心灵和人性的灵魂之师。通过审美将感性的人转化为审美的理性的人。在这变化过程中, 人在审美状态时的灵魂得到了净化。而在这一过程中艺术教育就显现出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中华民族自古就非常注重审美教育。大教育家、古圣先哲孔子就提倡六艺 (即“礼乐书数射御”) , 并把音乐摆在第二位。经过学习教育, 读书人大都能知美丑、辨善恶, 成为洁身自好的君子, 不屑于与贪婪的小人为伍。正如“大乐与天地同和”。这里说的乐, 是音乐欣赏, 也就是审美。

近代, 蔡元培先生首倡把美育列为教育方针的组成部分。他认为教育家的任务就是通过美感教育, 使人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用艺术、美学教育人们陶冶情感, 是人们获得高尚纯洁的习惯, 而一些污浊的思想逐渐消蚀。由此可见, 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美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性、个体心灵净化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当前, 学校音乐教育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首先, 音乐教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为了追求升学率, 变相的补课, 很多学校只在低年级开设音乐课, 有的学校甚至取消音乐课。现在很多中学、音乐课有的是两周上一节, 有的更是形同虚设, 都被班主任老师要去, 做了自习, 孩子们唯一的一点轻松快乐的时光也被夺走了。第二, 注重经济利益, 无限制地扩招, 音乐教室、活动室被改造成教室、宿舍。以牺牲学生群体的审美教育来获取经济效益。有些学校领导不重视音乐课, 虽然有专门的音乐教室, 可是里面的桌椅缺失和损坏严重。第三, 音乐教育没有长远的计划和可行的方案与目标。一般是上级有什么活动文件, 下面就搞什么活动, 临时凑数。学校音乐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着未来全民审美素质的高低。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审美文化媚俗化与民族文明失落的悲剧。

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培养具有较高审美修养的、综合能力强的社会人才。我们教育的对象处在身心发育的最佳时期, 有最旺盛的生命力, 最敏锐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求知欲非常强烈。“美国《音乐教育研究》1993年的一项调查表明, 在中学的角色行为模范比例中, 音乐教师最高, 为36%, 英语教师28%, 体育教师7%, 校长1%”。这一结果显示, 音乐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我们要利用音乐教育在青少年身心成长中的重要性, 引导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运用高雅的文化去熏陶和感染他们的心灵。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由于音乐它表现情感, 它赋予情感以形式, 它培养能够接受情感形式的感官, 因而, 音乐教育最突出的特征是情感教育和感觉教育, 其最大优势还是表现在人类情感的陶冶、灵魂的净化上, 这一点是任何其他教育所望尘莫及的”。一首优秀的声乐和器乐作品, 不仅让人能从感官上和听觉等方面得到享受, 更多的是唤起人们内心情绪体验。歌曲演唱, 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对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也有着特殊的作用。它通过感受优美的旋律与歌词的意境、通过审美过程的渗透来充实学生的灵魂和思想, 从而影响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这种情绪是直接的。

在一些校园艺术周或纪念活动中, 合唱通常作为重要的表演形式, 选择的作品往往是一些歌唱祖国、热爱家乡以及一些优秀的中外艺术歌曲和校园歌曲。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积极向上、朗朗上口;节奏或平稳或欢快跳跃;演唱形式丰富多样;歌曲内容健康、清新、感情真挚, 富于时代感和朝气蓬勃的精神。如多声部混声合唱《祖国颂》, 被称为建国以来最优秀的合唱曲目之一。作品结构宏大、旋律优美动听、表现形式多样。如:朗诵、领唱、女声合唱、男声合唱、混声合唱, 表现了祖国到处都是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 展现出我们伟大祖国正走入了社会主义的崭新时代, 整个作品气势磅礴、催人奋进, 唱者听者无不为之感动, 心潮澎湃, 深深激起了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感, 使学生更加勤奋学习, 励志报效祖国。

音乐不仅可以调节情绪, 使人快乐, 另外, 音乐还能够开发智力。这是当下人们普通认同的观点, 也是现在社会上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的主要目的之一。音乐对学生智力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即感受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创造力。

近几年, 有研究发现, 弹琴的孩子在英语和电脑方面独具天赋, 实践证明在学琴的孩子中, 那些钢琴弹得好的学生更有耐心, 各科的成绩也都很优秀。

最后, 来谈谈音乐教育对美的心灵和健全的人性的培养。

“音乐是打开人类心灵的窗户, 美妙的乐音能穿透你的身体直抵心灵, 抚慰、感召、激发、震撼着我们;音乐也是最贴近心灵的艺术, 它给我们遐想, 给我们梦幻, 给我们画境和诗意, 给我们淡泊和宁静, 也给我们喧哗和骚动”。青少年学生正处于多梦的年龄, 他们爱幻想、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梦想, 经常给学生欣赏一些旋律优美抒情的乐曲, 如舒曼的《梦幻曲》;情绪激昂向上、向往人类和平的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欢乐颂”等。能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美, 音乐内容的健康向上, 达到净化灵魂的作用。

“音乐是驾驭人类精神的王者, 让我们灵魂升华, 让我们精神净化。一首交响曲会带着磅礴的历史巨响, 引你进入如梦如幻的时空宇宙, 在沉醉痴迷中获得美的享受。一首宗教音乐会使你如闻天上的伦音, 使你肃然、释然。音乐是一种自我解放, 也是一种智慧和良知的呼唤。”

当然也不是说学习音乐就都可以使人变美、变得高尚, 就有那些自认为是学艺术的大学生, 梳着怪异的发型、穿着奇装异服, 言谈举止却粗俗, 上课时发短信, 对自己和他人都是一种不尊重。也不具备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风范, 这说明他们的审美判断出现了偏差。音乐教育工作者, 运用音乐的特殊功能对他们实施审美教育, 将意义深远, 因为面对的不仅仅是这些学生, 而很可能是影响几代人的事情。

音乐作用于人的是精神。一个人审美情趣的培养是长期、渐进而又复杂的, 也是受益终身的, 效果显现于个体每一阶段的成长过程之中。作为教育者和教育部门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民族的未来, 重视学校音乐教育, 为审美教育健康发展尽职尽力。

摘要:音乐教育是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 教育者的任务就是通过美感教育, 使人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用艺术、美学教育人们陶冶情感, 是人们获得高尚纯洁的习惯, 我们要利用音乐教育在青少年身心成长中的重要性, 引导他们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运用高雅的文化去熏陶和感染他们的心灵。

关键词:音乐,学校审美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冰.论音乐在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J].中国音乐教育, 2006, 5.

[2] 郭声健.把根留在校园[J].艺术教育的审美品格, 107.

上一篇:羽毛球社团工作汇报范文下一篇:一年级文明之星事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