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培训能力范文

2023-09-16

如何提高培训能力范文第1篇

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着眼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建设创新型国家,就是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

一. 创新型国家

创新型国家是指那些将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的国家。

作为创新型国家,应具备以下四个特征:(1)创新投入高,国家的研发投入即R&D(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以上;(3)自主创新能力强,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在30%以下;(4)创新产出高,目前世界上公认的20个左右的创新型国家所拥有的发明专利数量占全世界总数的99%。

二.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一系列政策的有力实行下,我国经济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产生的一些问题也很尖锐。(1)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大,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是以资源为主导的,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不成熟,使我国的资源利用程度不高,遭到了很大程度的浪费,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日趋严峻。(2)经济发展成果分配不均,致使我国贫富差距悬殊,一定程度上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挫,影响经济增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3)自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重引进而轻消化吸收和创新,造成了不断重复引进和对国外技术的持续依赖,打压了自主创新的发展。

因此我国需要通过大力推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从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转向创新驱动型,才能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的可持续增长。

三. 中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

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3)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四. 中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若干措施

(1) 前提

全面实行“创造力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前提。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不完全的″智力教育″<因为它不鼓励想象和发散思维>,实质上就是″记忆力教育″,其特征是死记硬背、以单一的学习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学用脱节、脑手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多为高分低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差、缺泛探究精神、难以适应社会生存的″读书人″。这种″记忆力教育″模式,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的教育模式是背道而驰的。″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教育模式的特征应该是:活学活用、以学分+技能+思维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综合因素评价学生的优劣、推行以用为主的学用结合、脑与手与身与五官的综合结合、鼓励发散思维及冒险精神、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主张学生的个性张扬、强调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等等。在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下,学生大多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他们敢想敢干、思维敏锐、团结合作、社会生存能力强、能独立应付和解决许多新问题。这就是″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实用创新型人材,这种培养″创新型国家所需人材的教育模式就是″创造力教育″模式。

因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要有一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来承担起″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任,然而我国现行的″记忆力教育″模式,是无法完成这个艰巨任务的,所以,要想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必须要胡锦涛发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讲话改造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尽快地通过建立″ 创造力教育″模式培养出大批符合″创新型国家″需要的人材来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否则,届时的″创新型国家″只能是一只大海中随风漂荡的空船而已。

当然,要想在中国这个具有数千年传统影响力的泱泱大国,改造让国人既痛恨而又无法不″崇拜″的″记忆力教育″,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国家领导人的高瞻远瞩和果断决心;需要教育部门全体人员的直正自醒和积极行动;需要全国人民共同的正确理解和积极参与;需要全国上下关心和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们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奋斗。

(2) 基础

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是基础。

″创新型国家″有一个重要的内涵就是国民的″创新素质″如何,因为创新的基根就是创造力,所以也可以理解为国民的″创造力素质″如何。国民的″创新素质″包括:创造力意识、创造力人格特征、创造力知识、创造力思维、创造力技能、创造力体能、创造力运用实效等。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多数国民的创新素质尚处于低下状态,具体表现为创造力意识微弱-----缺泛主动意识、只能被动接受新生事物;创造力人格特征不足-----不敢冒险、不愿想象;创造力知识淡薄-----缺少学习创造力知识的机会;思维固化-----只习惯于逻辑思维和聚合思维;创造力技能单一-----无法满足创造的需要;创造力运用实效不佳-----企业及个人拥有的发明专利与发达国家相差太大、创造力产业的实力不显等。这样的国民″创新素质″是无法达到″创新型国家″的基本要求的。因此,要想完成″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必须想办法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来满足″创新型国家″对国民″创新素质″的要求。所以说,全面提升国民的″创造力素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 。

全面提升国民的″创新素质 ″,可以通过改造旧的教育模式、加大社会创造力培训的投入及力度、举办各类创造力活动、提高创造力者的各种待遇等途径来实现。

(3) 重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重点。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有良好的″创新环境″为之作铺垫的土壤。可眼下我国的″创造力环境″实在是不敢恭维:学校的″记忆力教育″模式;社会的剽窃、走后门、认人为亲、假冒伪劣、诚信缺失等陋习;传统文化中的不良影响——中庸之道和师道尊严;家长以我为主的独裁和溺爱;各电视媒体花样翻新而且自感良好的″智力节目″;同事间对冒尖创造者的冷嘲热讽;领导者对思维活跃者的压制;创新教育的神秘化、虚设化等等,这些现象都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创新环境″应该是这样的:在学校推广创造力教育模式;在社会倡导诚实劳动、公平竞争、大力鼓励创新、积极保护创新成果免遭非法侵害;号召广大民众对传统文化中不利于创新的东西进行″扬弃″;动员各媒体改变观念,积极宣传创新信息及刊播创新报道和节目;把创新教育通俗化、实用化。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我国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都会有很大程度的增强,人们将以创新为荣,以创新为傲。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是,为了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成功,我们就必须按照创新环境的要求去做、去努力地做

好。不然的话,创新型国家这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就会因为缺泛合适的土壤而无法正常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4) 关键

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创新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关键,

经过国家和国民的共同努力,在完成前述三个基本任务之后,我们又将面临着如何才能多出创新成果和如何才能保证创新成果不受非法侵害的二个实际性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涉及到创新人员个人或集体的创新积极性问题。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中,存在着诸多影响甚至是扼杀人们创新积极性的不良现象:学术文艺界的剽窃成风、产业界的假冒伪劣猖獗、知识产权的法律执行力度低下;创新成果的奖励制度不完善、不规范;创新成果的申报程序复杂、手续麻烦;创新成果的转让和产业化的难度相当的大等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从根本上阻碍了我国创新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我国创新人才缺泛、创新成果不足的严重后果。

要想保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能够顺利完成,就必须要针对我国现实当中的不足以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改进和制定出一整套完善的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政策、制度,并形成一种强有力的促进机制。这当中应该包括:完善知识产权法律的建设;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执行力度;大幅度提高假冒伪劣案件的违法成本;建全和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创新成果奖励政策和标准;加大对创新成果交流和产业化工作的宣传、中介的投入等等。

建立″创新成果保护和鼓励机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因为,没有良好的保护和鼓励机制,就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没有国民的创新积极性,就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没有多数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创新型国家″也就 ″实力空虚″了,也就″名存实亡″了。

如何提高培训能力范文第2篇

1.快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重中之重,是要创造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不在英语语境中开口说、用心听,那英语学习只不过是纸上谈兵,会读会写也不过是假把式,并不是真正运用英语。现如今,大多数英语培训机构都能够多多少少提供英语语境,包括民间组织的英语角等活动,也是快速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好地方。再不济,每日在家播放英语歌曲,听英语新闻,也能锻炼语感,提升英语听力,模仿发音,提高口语能力。

2.勇敢开口说。小孩子学英语比成年人更快,很大程度上在于“厚脸皮”。小孩子不怕羞,好奇心重,能够勇敢的开口说英语,在不断说错,纠正的过程中提高英语听说能力,成年人顾及得更多,不能放开来说,英语又怎么能说好?

如何提高培训能力范文第3篇

从教师方面看,应积极改进教学行为:

一、强化敬业精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目前实施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实现由教学生“学会”到教学生“会学”的转变,学校应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重点强化这部分教师的敬业精神,增强其负责意识和工作热情,引导其充满激情地上好每一节课,吃透教情和学情,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规定的“应知”、“应会”目标的实现。

二、根据学生实际,合理确定教学的起点和难度

同级、同班高中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别,教师要通过课堂、作业、测验、反馈和调查等方法,掌握学生的学业基础和接受能力,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要求,使所有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会做基础题,稳拿中档分。在此基础上,再考虑适当提高优秀生的需要。

三、选择典型试题,突出课堂训练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新课改强调要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中“以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讲授新知识后,应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例题向学生作解题示范,再由学生上讲台或在练习本上做同类试题,掌握解题的基本规律、方法和思路,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之程度。教师讲例题,要把重点放在试题分析和解题思维方法的构想上,使学生从中学会基本的方法和技能。

从学生方面看,应切实改进学习行为。

一、增强学习信心,端正学习态度

面对激烈的高考竞争,一些同学缺乏必胜的信念,对自己要求不严,同学们一定要明确学习目的,充分认识高中阶段是每个同学学业发展变化的关键时期,一切全在自己努力。只有下功夫,谁都能成功。从而增强信心,转变学习态度,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去学习。

二、抓住中心环节,课堂认真听讲

据调查,不少同学不会做题的原因,主要是对一些基础知识似懂非懂,或者缺乏解题的思路和方法。解决之法是应大力关注老师讲解例题的分析过程和解题步骤,掌握运用本节所学知识解题的基本规律及其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思路。这样,解题答卷能力就能从根子上提高。

三、遵循学习规律,力求融会贯通

解题能力是以扎实的知识功底作基础的,提高解题能力,必须着手知识的全面学习掌握和融会贯通。按照学习的一般规律,除课堂认真听讲外,对学习难度较大的课程,课前必须预习,读熟课文内容,找出重点和难懂的内容,为课堂学习打好基础。所有课程都应当在课后认真复习巩固。

四、强化解题练习,达到熟能生巧

如何提高培训能力范文第4篇

大家都是来自各单位各部门的文秘人员,有不少还是本单位文字业务骨干,还有不少已在报刊杂志发表过新闻报道和文学作品,可以说,都有相当扎实的写作基础。我跟大家一样,曾经在工作中写过领导讲话、调查报告、典型材料、工作总结之类的公文材料,也写过消息、通讯、述评、言论之类的新闻稿件;业余时间也写过诗歌、散文之类的文学作品,在全国省市级媒体发表过一些,算是取得过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成绩。

不知大家注意没有,这次培训班的课程安排,有文学欣赏,应用文、公文、新闻写作,还有专门的调查报告、典型材料、领导讲话写作等,可以说,涵盖面非常广。如果我们能学深学透学精,相信大家都会成为全才型的“笔杆子”了。

我们所要学习的不同文体写作,虽然各有各的特性,但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却是息息相关的。写作能力主要包括写作前的观察生活与阅读文章的能力,感受生活与理解生活的能力;还包括写作中选择材料、提炼主题、布局谋篇、选词炼句的能力,以及想象与联想的能力;在整个写作过程中,还需要培养思维能力等,只要综合具备这些能力,也就掌握了写作的诀窍。结合自己的体会,我想说以下几点:

一、“兴趣是前提,好者方能精”。培养兴趣是写作的前提。有的办公室文秘人员不善于写作,不愿意写作,提起写作就头疼,总觉得无话可说,写起材料东拼西凑,总是不尽人意。这些人对写作不感兴趣,是写作水平难以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厌烦写作,害怕写作,怎么能提高写作能力?实话说,文字工作非常清苦,公文材料经常需要加班加点,领导不满意又是批评挨嫌,活干多少没法衡量,纸笔作伴没啥油水,这些都是文字工作者不情愿的地方。可转回头来想想,一个单位的活动主要通过文字材料来加以体现,加以宣传,如果自己撰写的材料得到领导的满意,得到媒体的转发,自己的满足感、成就感也是别人难以体会的。我们干办公室文秘的,往往是本单位的业务骨干,是得到领导信任、同志们支持的。既然已经从事这份工作,自觉干好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品性高低。我们要自觉把撰写材料作为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重要机会,努力写出精品多出精品。通过不断提高写作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将来撰写更多的新闻文学作品,甚至为将来走上领导岗位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相辅相成,阅读是摄取材料的主要途径,在写作上有积累知识、储备材料、提高修养、借鉴技法等多方面的作用。鲁迅曾以亲身体验谈到读与写的问题,他在谈到《狂人日记》之前的准备工作时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此外的准备,一点也没有”。其实,生活上的准备也是有的,他只不过没说出来而已。鲁迅在这里就强调了阅读的作用。阅读重在理解与吸收。人们在广泛深入地阅读之后,知识更加丰富了,眼界更加开阔了,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更加发展了,审美修养更加提高了,这些都给写作者提供写作材料和表达技巧的借鉴。阅读要注意多读优秀作品,注意分析一定数量的优秀作品,从中体会作者的独到匠心,不断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

三、“文章非天成,努力能写好”。在阅读大量优秀作品的基础上,理解、分析能力会有非常明显的提高。这时候再看公文材料或文学作品,能够比较轻松地区分优劣,好在哪儿,差在哪儿,基本上能说出个子丑寅卯。但真要让自己来写,又会产生笔头生涩的感觉。这就是眼高手低。怎样才能眼高手也高?那就是勤练笔。著名作家巴金说过:“什么是技巧?我想起一句俗话‘熟能生巧’。”只有在写作实践上反复摸索,反复练习,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并掌握写作技巧。初学写作不妨从写“火柴盒”、“豆腐块”做起,做到勤写、多写并且坚持下懈。有道是:“常看胸中有本,常写笔下生花”。在公文写作之余,可以多尝试新闻和其他体裁的写作练习。只要坚持勤于练笔,不怕失败,善于总结经验

教训,经常向有经验的同行请教,自己就会慢慢”入门”,写作水平就一定能在不知不觉中逐步提高。

写作是有经验技巧可循的,对优秀作品的写作技巧,初学写作的人完全可以借用。许多老秘书、老记者、老作家都有过借鉴别人写作经验的经历。但是我们的借鉴只应从中汲取营养,经消化后成为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生搬硬套,模仿抄袭,“照葫芦画瓢”。当写作能力达到一定程度后,驾驭文字的能力不断提高后,就可以尝试着出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就是“守格”后再“破格”。

四、“作文非不难,好句时时改”。写作不但要求有好的思想内容,还要有丰富、生动的表达形式。选词炼句是写好文章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在我国,重视选词炼句有许多美谈。古代作家有“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的说法,贾岛“推敲”的故事更是为人熟知。宋代陈骙曾说过:“鼓瑟不难,难于调弦;作文不难,难于炼句。”纵观历代作文大师,都是运用语言的高手。我们也要养成在写作中认真遣词炼句的良好习惯,公文材料注重语言、格式的规范性、准确性,新闻、文学作品注重语言、文字的丰富性、生动性,使我们的文字表现力更加淋漓尽致。

如何提高培训能力范文第5篇

为了完成这一目标, 通过教学实践, 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看, 就是观察

观察是有目的、有意识的知觉过程, 是人从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 观察是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主要过程。作文材料的来源之一就是观察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捕捉到信息, 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多观察, 无论是校内, 还是在校外, 何时何地, 都要注意看, 用心观察, 无论是大的场面、大型活动, 还是细小的事物, 都要去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记一记, 使学生从中积累素材、储藏信息, 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 为写作积累第一手材料。

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 深入到自然和社会中去观察。“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说池塘明净清澈, 是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不断地流进。如果把作文比作蓄水的池塘, 那么在作文这个池塘里, 要想蓄满清清的流水不正需要生活的源泉不停地涌来吗?是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材料, 我们只有带学生深入生活和大自然, 身临其境, 见其人、面其物、闻其身、历其事, 学生眼界才会开阔, 对他们喜爱的事物就观察得仔细。如春天带学生到野外去郊游, 爱花的同学就会观察果园中的杏花、桃花、梨花, 甚至用鼻子好奇地闻他们的香味;爱鸟的同学就会留心刚从南方飞来的小燕子;爱小动物的同学就会注意到小鸡、小狗……通过认真观察学生就可以储备大量的生活素材, 待到写作文时学生的眼前就会像放电影一样出现具体的事物和场景, 学生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作文教学中, 教师如果对学生少一点束缚和约束, 彻底解放学生的双眼, 让学生自主地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 他们一定会有独特的发现, 尽管是同一事物, 由于学生的喜好和认识不同, 也会收到“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观察效果, 何愁学生写不出作文呢?

教师要交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比如, 在观察一个景物的时候,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 可以先整体再局部, 从大到小, 由远到近,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学生在观察中学会了方法, 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 写起作文来自然会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2 读, 就是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 阅读是词汇和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说明读书对写文章的重要性, 我们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 有大量的优秀诗文及文章, 新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各年级背诵篇目做了相应的要求, 其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为写作文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 我们的语文老师要解放学生的嘴巴, 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体会到课文语言的精妙, 在学生课外阅读中,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 为学生情感的发展创设情景, 允许并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视角体会, 解读文章, 挖掘文章的情感因素, 升华情感体验, 学生有了真正的阅读体验, 也才可能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 就会自然而然地把别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写作文时才会得心应手, 左右逢源。同时, 只有多读才能了解一篇文章的结构、题材、语言的运用, 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语言和词汇, 到学生写文章的时候才有写的, 阅读一是读学生所学的课文, 通过读才能了解课文内容, 掌握课文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从中学到语言、除学习课文, 还要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 进而使学生增加词汇量, 为学生写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逐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3 写, 就是写作

(1) 写日记。首先是让学生写日记, 每天完成一篇日记, 让学生把一天的学习生活, 有重点的、有目的的记录下来, 特别是大型活动或重大场面, 详细记录下来, 这是培养学生写作的一个既简单而又易行的启蒙工程。日记学生写多了, 学生自然具备了写的能力, 日积月累, 写作的能力也就形成了。

(2) 小练笔, 每天除写日记, 还要给学生一定时间的小练笔, 可以在课堂上练, 在老师的引导下, 写一个片段, 写一个场面, 写一件事, 写一个人物的一个方面, 肖像描写或动作描写, 还可以在课外练, 让学生自己回家练, 老师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老师给学生提出明确要求,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写, 老师对学生的小练笔要有检查、有评价,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使学生愿意写有写的, 没有为难情绪, 这样学生的写作就步入了正轨。

(3) 给题作文, 写日记。写片段, 在这个基础上,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给题作文, 或半命题作文, 通过以上的几个环节和步骤的培养, 使学生成文就会水到渠成了, 让学生写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这个对一部分学生而言不成问题, 对另一部分学生来说, 可能还存在问题或有一定困难, 完成的不太好, 这需要老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指导应该因材施教, 鼓励他们努力去做, 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使学生会写作文, 能写出好作品, 这要有耐心, 不要急躁, 不能急于求成, 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差异是要承认的, 对他们的要求不能一刀切, 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被动变主动, 消极变积极, 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当然需要老师的付出, 教师要做到几勤:眼勤、手勤、嘴勤, 跟踪学生检查, 跟踪辅导, 尽量发现学生的优点, 鼓励学生对写作要有信心, 帮助学生排忧解难, 让学生勤写勤练, 使学生产生习作兴趣,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学生的内驱动力让他们主动地学, 积极的写, 使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了兴趣, 就有了动力, 有了动力, 才能转化为能力。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做到以上几个步骤, 即观察、阅读、练笔、写作加上兴趣这基本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中, 还要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加健康、有效地向前推进。

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是一项细致而又长期的教学工程,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有了兴趣, 就有了动力, 有了动力才能转化为能力。

关键词:写作,兴趣,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探索.

如何提高培训能力范文第6篇

1 兴趣阅读法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课文有了深厚的阅读兴趣, 就会产生一股强大的内动力, 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从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 如何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首先, 巧妙地使用导语和引语。导语是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使用的语言。导入新课是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充分地用好这一重要的“环节”, 抓准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堂上, 教师凭借自己渊博的知识, 使导入新课的用语或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或激情奔放昂扬奋进, 或幽默诙谐妙趣横生……引语是从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中提炼出来的优美而内蕴丰富的语言材料。教师在讲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使用引语, 能引发学生联想、启迪学生思维、开阔学生思路。

其次, 增强参与意识, 使学生有一种“收获感”。阅读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主体参与, 在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感到有东西可学, 有“甜头”可尝, 有一种“收获感”, 才能产生深厚的阅读兴趣。因此, 我们要特别重视在授课中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使学生体验到掌握知识的甜头和运用知识的乐趣。

2 情境阅读法

情境阅读法就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 把学生感情的弦绷紧, 通过课文内容去感化学生, 让学生从一个平静的状态进入情感波动的境界中。这种做法可以运用抄读和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来达到目的。

抄读就是让学生按原文边抄过读, 使眼、口、耳、手同时调动起来, 让无声文字变成有声信息。通过抄读, 可以培养学生的书面语感, 起到加速进入课文境界的作用。例如, 在教学《沁园春雪》这一课时, 为了让学生进入诗的境地, 可以让学生反复抄读“北国风光, 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这几句, 让学生体会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的意境。

分角色朗读就是让学生扮演作品中的人物, 把这些人物所说的话有感情地读出来。例如, 在教学《变色龙》这一课时, 可以让平时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扮演小说中出现的人物, 把人物的语言朗读出来 (最好能结合动作、手势等进行) 。这种做法是让扮演者先进入角色, 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从而为阅读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更多有利的条件。

3 比较阅读法

比较阅读法是将内容或形式上有联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读物放在一起, 对照比较着阅读, 以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及相互异同的阅读方法。比较阅读必须根据阅读目的及作品的特点选定比较的项目。比较项目有立意、题材、结构、语言、写作方法、人物性格等多个方面。

例如, 在教学《孔乙己》与《范进中举》这两篇课文时, 为了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与分析人物形象, 提高学生鉴赏小说的能力, 就可以用比较阅读法。比较时选定这两篇课文的“人物形象”作为比较的项目。在教读课文时, 着重引导学生思考:范进与孔乙己在思想性格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在熟读原文内容之后, 引导学生把这两个人物进行比较, 然后得出结论:相同之处是他们本来都是老实善良的人, 但是毫无叛逆精神, 甘心受封建文化的毒害, 甘心受科举制度的愚弄, 热衷功名, 迂腐可笑。不同之处是孔乙己浑身透出一股腐儒之风, 而范进的心灵却熏染着世故圆滑的恶浊之气;范进可谓城府太深, 狡诈虚伪, 孔乙己被扭曲的灵魂还留存着几分善良。通过比较, 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的认识就更深。这样既达到了教学目的, 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比较阅读法不仅适用于教材内出现的课文, 还可以将教材内的课文与课外的阅读材料进行比较阅读。只要教师引导得法, 训练得当,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 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的。

4 网式阅读法

网式阅读法是阅读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编成一张“网”, 进行系统化处理, 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内存”,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初中语文课本中的重点篇目是教师在课堂上必讲的内容, 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凭借, 在阅读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理清课文思路、划分结构层次、分析思想内容、总结写作特点等的方法, 让学生把这些学到的知识织成一张“网”, 形成能力。除了课堂教学外, 语文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课外自读一些名篇佳作, 这时教师应该将方法交给学生, 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织成的那张“网”去捕自读文章中的“鱼”。例如在指导学生自读《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时, 可指导学生运用《沁园春.雪》一文的分析方法进行剖析。通过这样的训练, 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学到的知识也会记得特别牢固。教学文言文也应重视网式阅读法, 重视培养学生的织“网”能力。例如教学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的用法, 通假字的辨别, 句子的翻译等, 都要让学生把这些知识归类, 织成“网”, 形成能力, 这样阅读起文言文来就可以得心应手了。

总之, 只要我们重视语文的阅读教学, 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摘要:语文教学应把阅读教学放在首位, 语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科学方法, 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生学会在阅读的海洋里游泳的本领。

上一篇:企业工厂成本管理范文下一篇:人员安全整改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