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护理范文

2023-09-18

牙周病护理范文第1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择取石门县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因牙周炎造成前牙唇向漂移和牙列稀疏的轻到中度牙周炎患者15例, 男5例, 女10例;年龄19~45岁, 平均26.7岁。部分患者有第一磨牙的缺失, 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牙松动、移位、伸长、倾斜、牙间隙增宽, X线片示牙槽骨吸收, 均无全身性疾病 (如糖尿病) , 依从性良好。

1.2 治疗过程

1.2.1 牙周治疗

对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 常规牙周基础治疗, 对不同阶段的牙周病进行相应处理。常规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局部用药, 另外视牙周情况决定是否需要牙周手术治疗, 并配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派丽奥) 的应用。牙周治疗后观察4~6个月后开始正畸治疗, 在牙周炎症得到控制后进行下一步治疗。正畸治疗过程中每3个月做牙周维护。

1.2.2 正畸治疗

通常在牙周治疗3个月后待牙周局部炎症基本消失, X线全景片显示牙槽骨吸收呈静止状态才可进行正畸治疗。采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 (1) 排齐整平牙弓:在牙列排齐整平阶段, 常配合牙合垫打开咬合, 使牙在移动过程避免受到创伤, 必要时进行调牙合, 并使用片段弓分段排齐; (2) 拉尖牙向远中关闭散在间隙:后牙用腭杆或舌弓加强支抗, 使后牙区整体加入支抗, 保证支抗牙齿的稳定。根据患牙牙周支持组织的多少, 调整正畸力的大小, 加力要轻, 并采取间断加力的方法。每4周复诊1次。 (3) 牙颌关系精细调整与保持。主动矫正结束后, 采用舌侧固定保持器长时期或永久性保持, 定期复查。

1.2.3 修复治疗

对有缺失牙的患者, 有必要与修复科医师和种植科医师会诊, 进行缺失牙的修复。对解剖位置及骨质存在疑虑的患者, 结合DCT明确植入部位的骨质情况。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检查以下项目: (1) 牙周袋探诊深度 (PD) :用牙周探针探测从牙周袋底至龈缘的距离, 以mm为单位。 (2) 牙龈指数 (GI) 采用Le-Silness法测定牙龈指数[2]。 (3) 临床附着水平 (CAL) :牙周袋底 (龈沟底) 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为牙周附着水平。 (4) 前牙间牙槽骨高度:选择同样条件, 给患者拍摄全口曲面断层片, 测量从釉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 均以mm为单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本研究综合治疗, 15例患者牙齿排列整齐, 前牙覆盖由治疗前平均6.5m减小到2.4mm, 覆颌由治疗前平均4.8mm减小到2.1mm。本组15例患者经综合治疗后, 松动牙稳定, 移位牙均得以复位, 牙周袋变浅或消失, 牙龈无明显炎症, 后牙尖窝关系良好。X线片显示:治疗后的牙槽骨致密度增加, 牙槽骨吸收减少, 骨性牙周袋变浅, 改善了美观, 阻止了牙周病的进一步发展, 并在一定程度改善了患者的咬合功能。正畸时间7~16个月, 平均11个月。牙周检查指标见表1, 经配对t检验, α=0.05。观察结果显示:经综合矫治后, 患者的牙周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详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牙周治疗和正畸技术的不断发展, 有些学者认为[3]在正畸治疗前彻底地控制菌斑、牙石, 在牙周炎的治疗及正畸治疗中定期的牙周保健可以降低牙周炎不利影响。同时, 通过正畸治疗可以加强牙周治疗及预防的效果, 改善牙周组织的健康。另外, 正畸治疗可以使移位的牙排齐, 消除创伤, 对治疗牙周炎是有利的。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前应常规进行牙周治疗, 在正畸过程中, 牙周病患牙牙周膜面积减小, 正畸力应轻柔, 并采取了间断加力的方法, 使牙周组织在受力间歇期能得到恢复, 有利于保护牙周组织健康。坚持细丝轻力的原则, 严格控制力值的大小, 并根据牙槽骨高度来决定正畸力的大小。

在本研究中, 在CAL和前牙间牙槽骨高度上, 经统计后认为无显著性差异 (P>0.05) 。在对牙周支持组织下降的成人进行研究时发现, 在菌斑得到控制的情况下, 正畸牙移动并未导致附着组织的进一步丧失, 甚至可能增加牙周组织附着的骨量。但是当存在活动性牙周病时, 正畸力可能加剧附着丧失。因此, 强调应在正畸前先行牙周治疗并在正畸过程中控制菌斑。王威[4]通过测量成人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矫治前后牙槽骨高度的变化, 得出除上下前牙间牙槽骨高度增高之外, 矫治后较矫治前各牙间牙槽骨的高度均有降低, 但均无统计学差异, 认为正畸矫治中使用适宜的力量可以减少牙槽骨高度的丧失, 并使有垂直骨吸收的牙槽骨高度有所恢复, 达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目前所有的观点相同的就是:只有在保证牙周炎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 正畸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牙周支持组织的再生。

摘要:目的 观察综合治疗成人牙周病性错颌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5例因牙周炎造成前牙移位患者, 经牙周治疗, 牙周炎症基本控制后, 用固定正畸方法内收并排齐扇形移位的前牙, 并改善后牙咬合关系, 同时配合牙周护理, 最后配合修复治疗修复缺失牙, 建立正常的咬合关系。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牙周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 患者在牙周袋探诊深度和牙龈指数上治疗前后均有明显改善 (P<0.05) , 在临床附着水平和前牙间牙槽骨高度上有改善 (P>0.05) , 牙周状况在综合矫治后得到了改善, 正畸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只有在保证牙周炎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 正畸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牙周支持组织的再生。

关键词:成人正畸,牙周炎,错颌,畸形

参考文献

[1] 丁寅.牙周病的正畸治疗[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5, 21 (5) :709~711.

[2] Loee H, Silness J.Periodontal Disease in pregnancy I prevalence and severity[J].Acta Odontol Scand, 1963, 21 (12) :533~551.

[3] 林久祥.现代口腔正畸学[M].第3版,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9:659.

牙周病护理范文第2篇

妊娠期妇女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 使其牙周组织抵御细菌侵袭及组织修复的能力较非妊娠期牙周病患者降低。本实验通过观察龈上洁治前后妊娠期牙周病患者牙周状况的改变情况, 旨在探讨龈上洁治对妊娠期牙周病患者是否有效以及其改善程度是否与非妊娠期牙周病患者一致。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口腔门诊病人中选15名全身健康的妊娠4~6个月的患者, 年龄21~43岁 (平均33.8岁) , 作为妊娠期牙周病组;同时选取15例处于非妊娠期及非月经期的女性牙周病患者作为非妊娠期牙周病组, 年龄22~40岁 (平均32.3岁) 。各组15例患者均为牙龈炎或轻度牙周炎。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的目的并表示同意参与。

1.2 牙周临床指数测量及治疗

为了简便起见, 选11、16、26、31、36、46等6颗牙作为各区的受检指数牙, 分别记录菌斑指数 (plaque index, PLI) 、龈沟出血指数 (sulous bleed index, SBI) 、牙周探诊深度 (probing depth, PD) 。探诊使用WHO标准牙周探针, 除菌斑指数外, 其余指标均在取龈沟液后测定。所有指数由同一检查者测量。牙周治疗包括口腔卫生教育和龈上洁治, 分别在牙周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进行各指数的测定, 所有治疗由同一医生完成。

1.3 龈沟液 (gingival crevicular fluid, GCF) 的取样及定量

每位患者均选取46为取样牙。用消毒的手用器械去除取样牙的龈上菌斑、软垢, 并隔湿、干燥取样牙, 避免血液及唾液污染样本。将30#标准吸潮纸尖分别插入取样牙颊侧和舌侧的近中、中央、远中共6个位点的牙周袋内1mm, 留置30s后取出, 若滤纸条上有血迹则弃去, 以6个位点的样本量之和做为该取样牙的龈沟液量。用游标卡尺测量纸尖湿润的长度并记录, 按公式Y=0.0084X2+0.0335X (Y:纸尖吸液体积, X:纸尖湿润长度) 计算出龈沟液的体积, 并以龈沟液的比重为1g/mL计算出龈沟液的量[5]。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用SPSS 13.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组指标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妊娠期牙周病组与非妊娠期牙周病组治疗前各指标的比较及治疗后2组改变程度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牙周治疗前, 妊娠期牙周病组和非妊娠期牙周病组的PD值、SBI值和GCF量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而PLI值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龈上洁治后, 妊娠期牙周病组和非妊娠期牙周病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 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2组间各指标改善程度的比较, P>0.05, 差异均无显著性。结果, 见表1。

3 讨论

女性在妊娠期间, 由于雌激素和孕酮水平升高, 牙龈对局部刺激的反应增强, 加重了牙菌斑所引起的炎症反应, 使牙龈肿胀或形成龈瘤样改变, 形成假性牙周袋。大量炎细胞浸润的炎症性肉芽组织增生, 内有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血管通透性增加而易出血。此外, 孕激素可作用于牙龈血管内皮细胞, 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血管通透性增加, 炎性细胞和液体渗出量增多。本实验中, 妊娠期牙周病组与非妊娠期牙周病组在PLI差异无显著性差异的情况下, PD值、SBI值和GCF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龈上洁治为去除牙菌斑和牙石的重要方法, 长期以来一直作为牙周病的基础治疗方法用于临床, 研究发现, 通过龈上洁治, 不但可明显改善牙周组织的临床指数, 还可明显减少牙周病患者GCF量[6,7]。本实验中龈上洁治明显改善了2组患者的牙周临床指数, 减少了GCF量, 与过去的结论一致。妊娠期牙周病患者经龈上洁治后菌斑指数下降, 龈沟出血指数降低, 牙周探诊深度减小, 龈沟液量减少, 说明妊娠期牙周病患者对龈上洁治具有良好的治疗反应。妊娠期牙周病组与非妊娠期牙周病组龈上洁治后各指标下降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 提示2组患者对龈上洁治的反应性一致, 表明菌斑等局部刺激因子仍是妊娠期牙周病患者牙周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妊娠期妇女对牙周治疗亦具有良好的反应性。

因此, 妊娠期坚持行牙周治疗, 对控制妊娠期牙周病, 提高妊娠质量, 具有积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龈上洁治对妊娠期牙周临床指数及龈沟液量的影响。方法 以15名全身健康的妊娠4~6个月的牙周病患者及15例非妊娠期女性牙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患者行口腔卫生教育及龈上洁治,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测量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 并测定龈沟液的量。结果 龈上洁治明显改善了2组患者的各项牙周临床指数, 降低了龈沟液量,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妊娠期牙周病组与非妊娠期牙周病组龈上洁治后各指标下降的程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妊娠期妇女对牙周治疗具有良好的反应性, 妊娠期坚持行牙周治疗, 对控制妊娠期牙周病, 提高妊娠质量, 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妊娠,牙周病,龈上洁治

参考文献

[1] Amar S, Eskinazi E, Soydine M, et al.Influence of hormonal varia-tion on the periodontium in women[J].Periodontol, 2000, 1994 (6) :79.

[2] 李晓军, 沙月琴, 贺晶.母体牙周炎与早产低体重儿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4, 39 (4) :341~343.

[3] Offenbacher S, Katz V, Fertik G, et al.Periodontal infection as a possible risk factor for preterm low birth weight[J].J Periodontol, 1996, 67 (10Suppl) :1103~1113.

[4] Jeffcoat Mk, Geurs NC, Reddy MS, et al.Periodontal infection and preterm birth: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study[J].AM Dent Assoc, 2001, 132:875~880.

[5] 于金华, 俞未一, 孙卫斌, 等.重力和粘度因素对标准纸尖吸液性能的影响[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1, 10 (2) :62~64.

[6] 陈铁楼, 蔺世龙, 周以钧.牙周洁治对人牙周炎袋底微生物和龈沟液量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J Pract Stomatol) , 2006, 22 (4) :547~549.

牙周病护理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某院2003年至2005年间口腔科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84例, 其中男性患者46例, 女性患者38例, 年龄在14~26岁, 平均20岁。

1.2 方法

对84例患者在正畸治疗中的排齐整平阶段进行临床追踪调查4个月, 利用CBCT (三维锥形束CT) 机在相同条件下对84例患者的上颌骨前牙区、中切牙牙槽间隔及两侧中切牙与侧切牙牙槽间隔进行扫描拍摄, 对所拍摄区域进行三维重建 (分别为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 , 并对所拍摄区域的相对骨密度进行3次测量;测量上中切牙间牙槽嵴 (ρ1) 、测量右上中切牙与右上侧切牙间牙槽嵴 (ρ2) 、测量左上中切牙与左上侧切牙间牙槽嵴 (ρ3) , 共计9个测量数值;均由同一研究人员完成。

1.3 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研究对象利用CBCT (三维锥形束CT) 技术测量3次, 分别选择T1、T2、T3三次的各测量点测量, 每次间隔3周以上, 所有操作均由同一研究人员在电脑上完成, 采用统计学处理器V2.0软件包对3次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以检测CBCT (三维锥形束CT) 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

2 结果

对84例研究对象的测量值进行记录并计算出3次不同测量时间T1、T2、T3的3个测量区牙槽骨相对骨密度的均值;以每个测量区的3个相对骨密度均值表示该区的相对骨密度, 分别为ρ1、ρ2、ρ3。具体对比结果见表1。

3 讨论

牙周疾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 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及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之一。通过对84例牙周病患者正畸治疗中牙槽骨不同时间相对骨密度的测量, 并对测量结果骨密度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来评定正畸治疗中排齐整平阶段牙槽骨状态, 通过对比其均值有显著性差异 (P<0.05) 。CBCT (三维锥形束CT) 三维技术是在传统CT的基础上改进的影像学技术, 在口腔学的正畸治疗中的定位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其特点在于: (1) 可确定埋伏阻生牙的位置; (2) 可显示骨内埋伏阻生牙的数目、大小及形态; (3) 可显示埋伏多生牙的方向; (4) 可显示所在颌骨中位置的高低; (5) 可显示埋伏阻生牙与相邻牙胚和牙根的距离或嵌入关系等。在口腔正畸治疗中骨密度的定量分析有有创性和无创性两种方法有创方法即在人体骨骼上取活检;而利用CBCT (三维锥形束CT) 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能对牙槽骨相对密度进行测量;可用于评价牙周病正畸治疗中牙槽骨的状态, 具有操作简单、可行性、测量精度高、无创性、辐射小、及可重复性的特点;在口腔的正畸治疗中检测局部骨结构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现已逐渐被临床口腔医师所接受, 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口腔学领域。

摘要:目的 利用CBCT (三维锥形束CT) 技术评价牙周病正畸治疗中牙槽骨状态。方法 某院2003年至2005年间口腔科牙周病正畸治疗患者84例, 其中男性患者46例, 女性患者38例, 年龄在14~26岁, 平均20岁;对84例患者在正畸治疗中的排齐整平阶段进行临床追踪调查4个月, 利用CBCT (三维锥形束CT) 机在相同条件下对84例患者的上颌骨前牙区、中切牙牙槽间隔及两侧中切牙与侧切牙牙槽间隔相对骨密度进行测量4次, 将得出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个牙槽间隔的牙槽骨所测量的相对骨密度均值 (ρ1、ρ2、ρ3) 4次测量的结果分析有显著差异 (P<0.05) 。结论 利用CBCT (三维锥形束CT) 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能对牙槽骨相对密度进行测量;可用于评价牙周病正畸治疗中牙槽骨的状态, 具有无创性、可行性及可重复性的特点。

关键词:牙周病,CBCT,正畸治疗

参考文献

[1] 阎黎津, 刘洪臣, 白露.下颌固定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J].口腔鸽面修复学杂志, 2002 (3) :25~26.

[2] Artun J, Urbye KS.The effect of orthodontic treatment on peri-odontal bone support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loss of marginal periodontium[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 1988, 93:143~148.

[3] 乔呜芳, 张群孝.牙周病患者错畸形的调查分析[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0, 10 (5) :287~288.

牙周病护理范文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0例慢性牙周炎有2型糖尿病伴发的患者,设为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32~65岁,平均(46.3±6.2)岁。另选取40例单纯慢性牙周炎患者,设为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1~64岁,平均(46.4±6.4)岁。组间自然资料具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牙周炎:慢性牙周炎未经治疗;可行牙周评价的牙齿至少16颗,其中磨牙至少4颗;探针深度(PD)≥5 mm的位点至少2个,附着丧失(AL)≥2 mm,且所处的象限不同;1年内未行洁牙操作,半年内未行牙周系统治疗。②糖尿病:与WHO在1999年制定的诊断标准符合,确诊>6个月,无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空腹静脉血糖(FPG)为5-9mmol/L,近期血糖稳定,用药规律。(2)排除标准:极度松动、有牙周脓肿牙;使用抗菌药物;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者。

1.3 方法

两组均行牙周基础治疗,包括将无法保留的患牙拔除、全口洁刮治、调(牙合)、根面平整、口腔卫生宣教等。针对观察组的糖尿病患者,仍维持原药物、运动、饮食治疗方案,以对血糖控制。

1.4 指标观察

①检测牙周指数:分别在两组到院就诊时及治疗3个月后检查并记录牙周情况,每颗牙均对远中舌、中颊、舌侧、颊侧、近中舌、远中颊6个位点检测,取全口牙均值,菌斑指数(PLI)、PD、AL、齿龈沟出血指数(SBI)为牙周临床指标。②检测血液指标:分别在两组到院就诊时及治疗3个月后,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FPG、餐后2 h血糖(2h PG)检测。

1.5 统计方法

文中数据均输入SPSS 13.0,组间计量数据应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较治疗前,观察组PLI、PD、SBI、AL、2h PG、FPG、hs-CR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相较治疗前,hs-CRP、PLI、PD、AL、SBI均明显下降(P<0.05),2h PG、FPG变化不明显(P>0.05)。见表1。

3 讨论

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均为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3]。其以胰岛素抵抗为主要特征,CRP属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组织损伤、炎症时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同时亦是诱导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最强的预测2型糖尿病发病的因子。经研究示,除牙周炎患者血清CRP水平升高外,且相较单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有牙周炎伴发的患者有更高的血清CRP质量分数。有报道指出,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可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糖控制水平,该次研究所得的结果与此类似[4]。因hs-CRP对CRP的低水平变化具反映能力,且有较为稳定的性质,故在该研究中,作为一项观察指标予以探讨。经牙周基础治疗后,相较疗前,两组患者hs-CRP和牙周指数均呈下降显示,表明行牙周基础治疗,可对炎症的发展加以控制,并减轻炎症程度,而观察组患者2h PG和EPG改善同样较明显,但对照组两项指标变化不大,与寇育荣[5]等报道一致。其研究示,在采用牙周基础治疗方案后,有2型糖尿病伴发的慢性牙周炎患者相较治疗前,血糖水平有所降低。表明行牙周基础治疗,除可使慢性牙周炎有2型糖尿病伴发的患者牙周炎症程度减轻外,且可使血糖水平得以改善,但对单纯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机体血糖水平未构成影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胰岛素抵抗时表达合成呈增高显示,在肝脏作用,促使CRP程度不等的增加,且可通过对胰岛素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使胰岛素抵抗加重,对前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有进一步促进效果。另外,因TNF-α和CRP等可能使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增加,又对2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促进作用。结合该次研究结果示,相较治疗前,观察组PLI、PD、SBI、AL、2h PG、FPG、hs-CR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相较治疗前,hs-CRP、PLI、PD、AL、SBI均明显下降(P<0.05),2h PG、FPG变化不明显(P>0.05)。表明针对牙周炎有2型糖尿病伴发的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除可使患者血中CRP浓度降低外,且可促血中TNF-α降低,故对控制和改善病情价值显著。

2型糖尿病有慢性牙周炎伴发的患者,实施牙周干预治疗对牙周临床参数的改善价值已被证实,有研究为对牙周基础治疗所发挥的干预作用进行单纯研究,防范多种因素混杂对结果产生的影响,在疗前、疗后均未给患者应用抗生素[6]。虽糖尿病患者在研究时,可能会有更差的愈合反应和更高的感染风险,但此研究所有病例在采用牙周基础治疗方案过程中,均无急性炎症症状和不良反应,且行3个月的牙周基础治疗后,与基线相比,各牙周临床指标如BOP、PD、PLI、BI、CAL均明显改善。观察位点水平研究结果,在基础治疗后,深袋的位点和中等深度的位点百分数均有所下降,基线时深袋位点和中等深度位点在治疗后均有较大一部分向浅袋转化,充分证明2型糖尿病有慢性牙周炎伴发的患者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对患者牙周参数有较明显的改善作用。此项研究还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糖化血红蛋白在牙周基础治疗3个月后,相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可携带葡萄糖和氧分子,血红蛋白和葡萄糖的黏附较稳定,也是一项重要的反映血糖代谢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具防范价值,从此角度分析,行牙周干预治疗,对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发症意义显著。通过对慢性牙周炎有2型糖尿病伴发的患者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的血糖代谢指标、各牙周临床指标变化进行观察,发现牙周基础治疗对患者血糖稳定有促进作用。

综上,临床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有2型糖尿病伴发的病例,可通过炎症介质的产生,来对血糖的控制加以影响,而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则可将炎症的影响消除,故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需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有2型糖尿病伴发的患者采用牙周基础治疗的作用。方法 选取慢性牙周炎有2型糖尿病伴发的患者40例,均为该院口腔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设为观察组,同时选取40例同期收治的单纯慢性牙周炎患者,设为对照组,均行牙周基础治疗,对比两组血糖、菌斑指数等情况。结果 相较治疗前,观察组PLI、PD、SBI、AL、2h PG、FPG、hs-CR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相较治疗前,hs-CRP、PLI、PD、AL、SBI均明显下降(P<0.05),2h PG、FPG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临床收治的慢性牙周炎有2型糖尿病伴发的病例,可通过炎症介质的产生,来对血糖的控制加以影响,而实施牙周基础治疗,则可将炎症的影响消除,故对慢性牙周炎的治疗需引起临床足够重视。

关键词:牙周基础治疗,慢性牙周炎,2型糖尿病

参考文献

[1] 赵华,王小泉,赵红宇.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炎症程度与血糖水平分析[J].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12,10(1):22-24.

[2] 岳建荣,张萱.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经强化治疗后的牙周状况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4(20):2-3.

[3] 李荣振.伴有2型糖尿病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血糖水平和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2):54-55,59.

[4] 危晶晶,常春荣,潘亚萍,等.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糖代谢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1,46(2):70-74.

[5] 寇育荣,李倩,王宏岩,等.牙周非手术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牙周致病菌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11):1012-1015.

牙周病护理范文第5篇

1 临床资料

2000年2月至2008年10月, 我们在临床中对中晚期牙周炎齿槽骨吸收Ⅱ~Ⅲ°、松动Ⅱ~Ⅲ°、要求松牙固定治疗的52例患者, 行使下前牙改良式牙周夹板固定, 个别即将脱落的下切牙应患者要求亦做了固定, 效果满意。

2 材料方法

选用0.25mm正畸结扎丝, 免酸复合树脂 (日本, 可乐丽菲露) 。牙周夹板固定前, 须先作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等完善牙周治疗控制炎症。固定范围个别下中切牙松动选择2到2固定 (2指下颌侧切牙, 3指下颌尖牙, 下同) , 多数下前牙松动选择3到3固定。下边以3到3为例介绍操作流程, 用1根长的结扎丝对折作为主结扎丝 (即使用双股) , 从一侧3远中邻面龈外展隙穿入至舌侧, 沿舌侧行至另一侧3远中间隙从唇侧穿出, 用手指使主结扎丝与牙根面贴合, 与牙根弧度一致, 成波浪状, 勿压迫牙龈, 选择一侧3的近中或远中邻面把两端结扎丝拧在一起 (选择唇外展隙较大的一侧以便埋入结扎丝) , 要求主结扎丝与根面接触面积尽量大且在龈上1~2mm处;再用约8mm长单股结扎丝作为辅结扎丝, 分别在每个邻面把唇舌侧的主结扎丝结扎在一起;最后把主辅结扎丝用柔和力扎紧, 结扎丝头剪短弯折隐蔽于唇外展隙;3到3唇面涂复合树脂处理剂, 粘结剂光固化后, 在邻面和唇面涂布光固化树脂, 复合树脂要盖住结扎丝打结处, 邻面尽量充满复合树脂但不要压迫牙龈, 便于自洁;光固化后形成复合树脂夹板, 舌侧暴露主结扎丝便于清洁减轻异物感;调整咬合, 消除早接触, 使固定的下前牙形成组牙功能颌。最后打磨抛光, 操作完成。

3 结果

使用3年以上咬合功能良好、复合树脂夹板无折断牙松动Ⅰ°以内为成功, 所治疗52例中有2例由于主结扎丝折断而重做外, 其余皆成功, 成功率96%

4 讨论

牙周炎是中老年人牙缺失的主要病因之一, 中老年牙周病患者又多同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疾病, 他们都希望尽量保存患牙, 下前牙由于解剖原因承担的咬合力较小, 牙周夹板固定治疗成为保存治疗主要方式之一。经过牙周夹板固定的下前牙, 能有效控制牙周炎症, 延缓牙槽骨的吸收, 根周牙骨质密度也有部分恢复, 稳固性亦随之提高。传统暂时性牙周夹板固定存在操作时间长、使用寿命较短, 口腔卫生维护难等缺点, 而较新的纤维加强复合树脂牙周夹板固定由于进口套装材料昂贵, 基层医院难以开展, 本方法简便易行, 取材方便, 临床操作时间较短, 兼有暂时性和永久性牙周夹板优点, 能恢复良好咬合功能, 美观, 口腔卫生易维护, 拆除重做方便, 大多一次完成, 没有禁忌证, 尤其适用老年体弱患者, 无痛苦极易接受, 实为无风险治疗, 部分病例前后做2次可以维持10年以上。

使用中应注意: (1) 完善的牙周治疗是成功的前提; (2) 选择质量高的结扎丝, 尽量一次就位避免反复弯折; (3) 尽量不改变原牙位置, 主辅结扎丝扎紧前仔细调整牙及结扎丝位置, 待辅结扎丝基本扎紧后再拧紧主结扎丝, 最后用柔和力把主辅结扎丝都拧紧; (4) 检查要固定牙齿基本无松动, 再把多余结扎丝剪断弯折于临面间隙; (5) 调整咬合消除早接触, 使所固定的下前牙形成组牙功能合; (6) 按复合树脂粘结套装使用说明, 牙面涂处理剂后涂粘结剂、 (美观要求高者可以在结扎丝上涂遮色剂) 涂布复合树脂进入临面但不超过舌外展隙后光照固化一次, 再涂唇面形成夹板, 光照固化修整抛光完成操作。 (7) 失败的2例均为主结扎丝断裂, 所以应选择高弹性、高强度钢丝。

摘要:目的 观察改良式牙周夹板固定下前牙疗效。方法 利用0.25mm正畸结扎丝与免酸复合树脂联合应用, 制成牙周夹板固定松动的下前牙。结果 牙周夹板固定治疗52例松动牙, 其中50例使用3年以上, 功能美观良好, 3年成功率96%。结论 改良式牙周夹板固定治疗中晚期牙周炎, 具有简便易行, 美观实用, 取材方便, 成功率高等优点。

关键词:牙周夹板,松动牙,固定

参考文献

[1] 曹采方.牙周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2~74.

[2] 郑麟蕃.实用口腔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10) .

[3] 孙卫斌.牙周病松动牙处理的现代概念[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1999, 26 (6) :331~334.

[4] 王军, 施长溪.复合树脂牙周夹板与其他类型夹板比较[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1993, 9 (2) :105~108.

牙周病护理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3月到2010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60例, 共120颗患牙, 其中男性35例, 女性25例, 年龄50~75岁, 平均年龄62.2岁。每位患者口腔内选择2颗病情相近的左右患牙随机入选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并符合:无系统性疾病, 最近3个月内未服用过抗生素及非甾体类药物, 一年内未行牙周治疗, 女性患者未妊娠、未哺乳, 对四环素类抗生素及非甾体类药物均无过敏史, 无吸烟史。

1.2 方法

采用派丽奥作为缓释载体, 在派丽奥中加入一定量的布洛芬 (10%) 制备派丽奥-布洛芬缓释凝胶。所选患牙进行牙周洁刮治及根面平整后, 实验组患牙牙周袋内注入试验药物派丽奥-布洛芬缓释凝胶, 对照组患牙牙周袋内注入派丽奥缓释凝胶, 每周1次, 共两次。观察两组用药前、每次用药后1周的各项临床指标 (出血指数BI、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 的变化。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资料运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基线时实验组和对照组BI、PD和AL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基线时与治疗后第1、2周的BI、PD和AL的差异, 以及治疗后第1、2周之间的BI、PD和AL的差异。

2 结果

用药治疗后第1周, 实验组患牙应用派丽奥-布洛芬缓释凝胶后牙跟炎症快速得到改善, 牙跟充血水肿明显减轻, 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第2周时实验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牙龋颜色都基本恢复正常, 无明显水肿。

治疗后的第1、2周时,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BI与基线时相对比均有显著降低, 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治疗后的第1、2周时,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D与基线时相比均有明显降低, 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且在治疗后第1、2周时,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D值相互比较, 实验组PD值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对照组AL值与基线时AL值对比, 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论

牙周病的病因是综合性的, 有局部因素也有全身因素。局部因素与慢性龈炎基本相同, 主要为口腔卫生不良, 有菌斑、牙合等长期刺激, 使牙龈发炎, 加重了茵斑的堆积, 同时向级下扩展。放下面斑大多数为耐氧茵, 且产生的毒素破坏牙周组织, 使牙槽骨吸收, 形成牙周袋。全身因素可加重牙周病的程度。免疫学研究发现, 全身的免疫状况可以影响机体对局部刺激的反应, 有的病人局部因素并不严重, 可牙周炎症较重, 说明全身因素也是影响牙周炎疾的一个重要因素。牙周炎通常为成年人患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 患病率增高且病情加重。因此, 老年人患牙周病的比例较高, 病情较重。牙周炎病程较长, 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呈间歇性发展。牙周炎的典型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 牙周袋形成及溢脓, 牙龈退缩, 齿龈骨吸收, 牙齿松动、脱落。

针对病因做全面综合治疗, 要彻底消除茵斑、牙石等刺激物, 消除牙周炎症, 使牙周袋变浅, 改变牙周的附着水平, 并且维持疗效。老年人的牙周炎大部分处于晚期, 治疗时要依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以达到恢复咀嚼功能的目的。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与菌斑微生物密切相关, 去除牙菌斑是牙周炎的基本治疗方法。派丽奥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 牙科用软膏其主要成分盐酸二甲胺四环素是一种半合成四环素。派丽奥对几乎所有的厌氧菌或大部分兼性厌氧菌等起抑制作用, 除了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作用, 此外另一个更重要的作用是其非抗菌特性—对宿主机体的调节作用, 它对宿主机体的调节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胶原酶的抑制作用、对骨组织细胞的影响以及对牙周组织的作用。派丽奥治疗牙周炎最大的优点是袋内药物浓度高, 是全身用药后浓度的1000倍, 而血药浓度低、全身毒副作用小, 在48小时内其浓度足以杀死大部分病原菌。采用派丽奥为基质, 加入一定量的布洛芬后制成派丽奥-布洛芬缓释凝胶, 在洁刮治及根面平整后, 注入牙周袋内, 利用派丽奥的可溶性油质软膏的缓释功能, 达到局部缓释布洛芬减少牙周炎症和骨吸收的作用, 可同时利用这两类药物对牙周炎的不同作用机制, 相比单独用药可以更好地减轻牙周炎症。

牙周病治疗后, 应每半年做1次检查, 必要时每3个月做1次维持治疗, 达到顶防牙用病复发的目的。当老年人身体虚弱时应先解决主要矛盾, 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对高龄老人应以保守治疗缓解症状为主, 免除病人席苫, 维持牙齿的功能状态。治疗方案不能太复杂, 应减少就诊次数, 每次就诊时间不易太长。对老年人要特别强调口腔卫生的维护, 往往老年人因菌斑控制不好而影响了疗效。治疗后要进行复查, 对口腔卫生差的, 府定期进行洁治术。

摘要:目的 对老年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治疗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2009年3月到2010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60例, 分成2组分别进行派丽奥-布洛芬缓释凝胶和派丽奥缓释凝胶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后的第1、2周时, 派丽奥联合布洛芬治疗慢性牙周炎与派丽奥缓释凝胶单独治疗慢性牙周炎相比, 前者在治疗患者牙龈炎症水肿减轻牙周炎症方面优于后者, 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 。结论 派丽奥联合布洛芬局部应用治疗慢性牙周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慢性牙周炎,派丽奥,治疗

参考文献

[1] 章锦才.重度牙周炎治疗[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9 (4) .

上一篇:电子档案管理细则范文下一篇:公关网络营销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