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入策略高中历史论文范文

2023-12-08

课堂导入策略高中历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它是一堂课效果好坏的关键。好的课堂导入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兴趣,收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其重要性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广泛关注。但是在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为了追求新意而忽略了实际的教学效果,甚至产生了导入与课堂脱节、喧宾夺主等问题。

关键词:课堂导入;导向性;知识性;趣味性;关联性;多元性

语文课程由于其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因此说能够用于课堂导入的内容和方式很多,怎样设计课堂导入,让课堂导入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但是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在导入环节的设计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设计课堂导入,选取课堂导入资源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科学性

课堂导入的科学性,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是时间问题,一是内容选取的问题。

1.从时间上来说,课堂导入一般为3~5分钟为宜

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要在这个时间区间内,快速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学习上来。如果课堂内容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影响整个教学进程;如果教学导入太短,又会起不到导入的效果。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导入太短的问题突出,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导入过长的问题比较常见。

比如,某教师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所采用的导入是音乐导入,所播放的歌曲是《葬花吟》,在歌曲播放之后,教师对《葬花吟》进行了赏析,并分析了林黛玉的性格,花费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学生的注意力被歌曲吸引,而在教师讲授内容时却无法集中注意力。而且,这节课时间非常紧张,本来该有的学生讨论环节被迫取消了。

2.导入设计中的内容必须科学

首先,在导入内容的选择上,我们必须注重内容的导向性是否正确。比如,有些教师在设计导入的时候,选取了一些明星八卦,虽然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这样的导入容易将学生引入歧途。其次,课堂导入选取的内容必须与课堂有精密的关联性。导入应与“呈现”“理解”“巩固”和“小结”等其他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导入与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整体。

二、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整个课堂学习的作用是无比巨大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课堂导入的趣味性也包括几个不同的方面:

1.本身选取的内容比较有趣

教师在导入一些课程的时候,选择一些有趣的小故事,选择一些优美的音乐等,这些内容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很快跟上教师的节奏。比如,在学习一些古诗文的时候,我引入了作者的一些趣事,或者偶得的一些小故事,引导学生开始新课程的学习。

2.采用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内容选取上,这些内容并不具有趣味性,或者说相对来说知识性、学术性很强,但是这些内容是符合学生特点,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如平时我们所用的设问导入、过渡导入、悬念导入法等。这些导入方式能够唤起学生独特的情感体现。

如在学习《雷雨》的时候,教师在导入的时候先给学生放映了雷雨的结尾部分,然后通过语言设问,是什么样的人生际遇和故事发展,让人物的命运发展成这样呢?这样学生就会对前面故事的发展产生好奇,从而有了了解的动力和欲望。

三、多元性

单一的导入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从而失去兴趣,也不利于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如有的教师惯用音乐导入。在《林黛玉进贾府》的导入中可以用电视剧《红楼梦》中的插曲,在《雷雨》的导入中也可以用电视插曲。但是在《寡人之于国也》等古诗文的时候,没有联系紧密的歌曲,就用轻音乐导入。不仅起不到导入的效果,而且没有丝毫的个性特色。所以在导入环节我们要注重多元性。

1.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

在新课的导入中,经常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形成某种期待,而且新颖的形式,能够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中。并且,导入方式的选择应该注重科学性、趣味性。根据课文相关内容选择导入方式。

2.同时利用不同的导入方式

如在一节课的导入中,可以既利用影片导入,又可利用设问导入。这样不同导入方式的组合,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的感官造成刺激,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

3.多媒体教学手段用于课堂为多元性的导入方式提供了便利

多媒体集声音、图像、超文本链接于一体。多媒体可以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可以更充分地节省课堂时间。尤其是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更新,我们还可以从音频和视频中截取自己想要的部分,在利用视频和音频等进行导入时可以随时停止。网络的便捷,也为我们导入内容的选取提供了便利。

总之,语文课堂中导入形式是多种多样,但是我们在设计和引用导入的时候,必须遵循这些原则,才能让导入起到更好的作用,才能让导入与其他教学环节精密相连,才能成为整堂课的点睛之笔,从而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萍.语文课堂有效导入应具有的“三性”.现代教育科学,2015(2):114-115.

[2]赵洪彪.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研究.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5(9).

[3]郭静.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

[4]罗裕水.一“触”激“发”: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激趣四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

编辑 段丽君

课堂导入策略高中历史论文范文第2篇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曾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然而,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让学生喜欢听并爱好学,并不是件容易事。信息技术课的实践性很强,需要多动手,而课时安排相对较少,作为教师,时常会因为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对教学内容不闻不问、整个课堂缺少活力而烦恼。如何有效地利用好课堂的每一分每一秒,怎样在一开始就将学生的分散思维变为集中注意,如何让上课变成兴趣,这是每个信息技术教师都在反复琢磨的问题。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要深切体会到,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首先要开好头,方能先声夺人,在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就会“动起来”,也就为整节课的成功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 信息技术课堂导入的作用

1.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

在一节课开始前,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上一节课,有的则兴奋地在游戏中,有些学生还只顾无聊地玩着桌子上的鼠标和文具,谈论着与课程无关的问题。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地从学生的兴趣点着手,巧妙地应用课堂导入有效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兴奋点及时地转向教师和转向课堂。

2.沟通情感,营造课堂的良好气氛

不少信息技术的教师时常会抱怨,与学生接触交流的时间太少,很难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任何学习过程都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学生学习的表现与效果大不相同。当学生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时,学习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快乐而有效。所以这就需要良好的课堂导入,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思维清晰,从而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学生也就更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

3.提示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信息技术课课时量少技术高,要想让学生喜欢,教师就更应该努力使学生的期望得到实现。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在每节课前就能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目标明确以后,整节课就能够按照设定目标有目的地去学习,做到心中有数,师生配合默契。

二 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方法

良好的导入可以为课堂教学奠定一定的基础,导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多维度、多方位地设计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增强创新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重点研究了以下几种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方法。

1.情境创设导入法

教师提示给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掌握,也就能顺其自然地走进新内容中。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计算机、图片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等多种形式导入新课,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学习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排序时,教师可先与学生讨论并展示出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图书管理,并了解它们的分类。为了更好地认识图书分类的重要性,教师让学生帮忙,快速准确地比较各种分类办法。学生忙得不亦乐乎,但教师早已得出结论。在学生疑惑的表情下,教师趁机答疑——用Excel软件的数据统计和排序功能来解决,从而引出新课。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学生就会积极地学习,灵活地思维。

2.直接导入法

教师直接导入先声夺人,直接阐明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提纲式地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这种直奔主题的方法能加强学生学习的意志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快速定位,从而使学生后面的讲、练、研讨、作品赏析等一系列教学环节中,明确目标,顺利去完成本堂课的学习。

例如,教学Word排版技巧时可这样导入:教师先演示一计算机鉴定上机排版图,然后在学生分析版面时提出下列问题,学过的排版格式包括哪些?怎么就排成合适的版面了?分栏的效果会设置吗?编号及项目符号如何区别?首字下沉效果怎么才能设置出来呢?通过展示实例并提出问题并导入新课,从而使学生对新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对内容进一步做出练习。

3.趣味导入法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教师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用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展开思维、丰富联想,使之很自然地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例如,在Word的排版中,把庞泉沟的自然景观——苔草落叶松林,阳光照耀,树干很直,树冠平,苔草翠——让人心醉的画面,通过文字的穿插,一方面引起学生有趣味地探讨,另一方面在欣赏风景画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温故导入法

大教育家孔子说:“温故而知新。”一门课程是一个整体,课程的前后衔接很重要,所以复习旧知识对促进新知识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中,许多时候我们需要采用温故导入法。

例如,在学习机器数的表示这节课的导入可做如下的设计:可提出问题,机器数是什么?真值如何区分?二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知道原码如何表示一个数?反码又如何表示一个数?补码的表示又怎么样呢?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后,再导入新课,进而学习机器数的表示。这种导入教学的方法,能够使学生较快地掌握知识,并能深入理解、记忆深刻,从而有利于教师循序渐进地展开教学。

总之,教师教育教学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启发性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动机,而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反过来又能进一步促使其学习兴趣不断增强。教育就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积累、不断进步的过程,虽说我的尝试不一定完全有效,但我坚信它将推动我的教学,让我的课堂真正属于学生,为学生的将来打好基础。

〔责任编辑:庞远燕〕

课堂导入策略高中历史论文范文第3篇

2009年9月9日

课堂的导入是中学教学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课堂导入能体现一个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智慧与修养,体现出教师的地理教学观念,良好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吸引注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展开联想、明确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期待,促进课堂教学,实现最佳状态的教学作用。恰当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发展智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完美的享受,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或趣味横生、或悬念于怀,或处于新旧知识的冲突之中,或徘徊在知与不知的矛盾圈内,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望,很自然地与授课教师一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技巧有如下方法供参考:

一、 故障设疑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喜欢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在新的教学内容讲授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制造矛盾、设置故障,引起惊讶,使学生产生迫切

1 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引入新课时可以故意设置疑障或陷阱,使学生处于欲得知而不能的情景,甚至诱导学生上当,若能恰当运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学生的思维能较快地活跃起来。

如:在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绪论部份时,让学生谈谈“生活与地理”这个新的话题时,思考: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为什么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日本人为什么爱吃鱼,市场上为什么海产品琳琅满目?在国际中长跑比赛中,常拿冠军的为什么总是属于来自东非高原的选手?漂亮的丝绸服装为什么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诸如此类的问题向学生作简单的解释,使学生明白生活中离不开地理,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感悟到地理即生活、地理是身边有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使其亲师亲知,进而在情的体验与理的思考中产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和兴趣。

二、 演示实验法

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而巧妙地引入新课的一种导入方法。如在讲授地球仪上的经线和伟线的认识时,教师若准备一个经伟网地球仪,亲自演示,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并不断总结经线和伟线的特点,整节课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教师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而巧妙地引入新课的一种导入方法,往往能将教学内容具体

2 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增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必然会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主课题,而一改以往地理课堂上的呆板、枯燥、抽象理论性强的局面,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的兴趣,对新问题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一种导入方法。

三、 提问启示法

这是一种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引出新课题的导入方法。在讲授某些知识之前,提出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而暂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再加以启发,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如:在讲授东西半球的划分时,可以用提问启示法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伟度的标法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0°伟线,那么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应该怎样划定?

生:0°经线和180°经线

师:没错,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能把地球平分成东西两个半球,而0°经线和180°经线也是两条相对的经线,从这儿划开,能把地球平分成东西两半,但是从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来看,如果从这儿划开,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会出现有些地方同一个大洲上的国家分在了两个半球上。

3 师:对,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不以0°经线和180°经线作为东西半球分界线,而是以20w°经线和160E°这两条相对的经线作为东西半球分界线。

问题由教师提出,让学生动脑、动手进行探讨,然后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充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教师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偿试,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不断的设“疑”,使学生一再出现新的疑问,教师再适当而巧妙地加以引导、启发,激发其思维,从而完成对新的教学内容的导入,这是许多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常用的方法之一。

四、 类比分析法

教师在讲授新课时,找出新问题与旧知识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或相同的地方而经常采用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如在学习《降水和降雨量的分布》一章时,本章大部分内容与《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规律存在着许多相似或相同的地方,如果授课教师应用得当,就会很容易突破各小节知识,而且学生学起来就会觉得轻松,不易遗忘。采用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既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又让学生用不同的知识结构寻找某种相似而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 史实介绍法

在地理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非常

4 多,授课教师若能把握着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导入相关课题时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有趣的地理学史或地理学家的故事,必然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增强学生的毅力和创新精神,寓德育于智育之中。

譬如:在讲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时,可以适当介绍一下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船队环球航行。在讲授“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时,可简单地讲述古巴比伦城消失的原因,在讲授地震与地震带的分布时,可简单地介绍天文学家张衡与地动议。

课堂导入策略高中历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红色文化是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关键词:红色文化;历史课堂

红色是赤水的代表性符号,同时,红色文化也是赤水的宝贵财富。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遵义会议”后,在此发动了闻名中外的“四渡赤水”战役,开展了长达三个多月的迂回运动战,留下了多处战斗遗迹和红色印记。我们要传承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把红色文化精神融入到高中历史课堂中去。当年红军那段艰难的行程,是同学们无法想象的。我们只能在历史中去感受,感受他们的信念,感受他们的精神。

校园文化在教育中是开发师生生命潜能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植根于文化底蕴之中。校园文化水平的高低,对教育目标的落实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素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浓缩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魂和根。校园文化,作为学校这个群体全部存在方式的综合理应承载“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有人说历史是一条连绵不断的河,在空间上不断汇聚着涓涓细流带来的生机,在时间上把过去,现在和将来紧紧地连在一起。赤水三中作为红色城市的一所中学理应承担弘扬红色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这一责任。

上学年我校提出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德育思路,并立即进行了实践探索。现结合我校文化建设实践,对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红色文化来构建校园文化,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丰富的红色资源为红色文化进课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赤水红色基地很多:有丙安红军文化长廊;耿飚将军纪念馆;四渡赤水红军烈士陵园;黄陂洞红军战斗遗址;丙安红一军团陈列馆;元厚红军四渡赤水渡口纪念广场……整座城市都在红色经典文化笼罩中,满满的正能量。一渡赤水,摆脱被动,二渡赤水,避实击虚,三渡赤水,调敌西进,四渡赤水,跳出合圍。既完美展现了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又展现了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四渡赤水成为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新起点。这段红色历史孕育了赤水红色文化。打好红色资源优势这张牌,做强红色旅游,挖掘红色文化,给了学校拓展红色文化的契机。

二、红色文化进课堂是培育校园精神文化的需要

学校教育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是培养出品德高尚学生的重要途径。赤水三中只有15年历程,一直没有形成自己的校园主流文化,文化内涵不够深厚,德育上缺乏特色,而现在要加快学校的现代化发展,浅簿的文化底蕴势必会在育人上出现不足。为此学校提出“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举措,决定把红色文化融合为校园主流文化。

我校提出把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就是要弘扬长征精神,在学生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牢记革命历史,树立勤奋学习,报效祖国的志向,激励学生顽强拼搏,攻艰克难,开拓创新,奋勇前进,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创新精神与勇气。并且要把这种精神作为我校的精神主流,作为我校“校魂”,代代传承下去,使从赤水三中毕业的学子都能胸怀祖国和人民,信念坚定,奋发有为。

三、红色文化进课堂的实施途径

红色传统文化进课堂,我校立足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科渗透,要求语文、政治、音乐、历史,包括英语等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融入红色文化内容。如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红色诗词内容,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学习红色文化经典;在政治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和艰苦奋斗精神;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古典音乐欣赏;在写字教学中加强书法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苏区革命史、中国革命史等内容,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责任感。我校还将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有关知识以附加题的方式出现在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学科期中、期末考试试卷中,推动了红色传统文化进课堂的深入开展。

每周一升旗仪式上班级开展诵革命诗篇,唱红歌活动。如毛泽东的《普萨蛮·大柏地》《沁园春·雪》《十送红军》等。学校要求每位学生要收集流传于民间的红军指战员的各种旧闻和故事,开展讲红军故事比赛。

红色传统文化进课堂,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使红色传统文化进课堂经常化、长效化。

一是激情午歌唱红歌。学校每天下午要求学生提前20分钟到教室,进行激情午歌活动,每次必须演唱一首红歌。

二是观看革命传统题材的电影。每位学生观看后,作好读书笔记,并至少写一篇读后感。评出的优秀读后感在本班展出交流。

三是办黑板报。每星期办一期和红色文化有关的黑板报,团委检查并进行评比。

四是“开展一次征文比赛”。各班开展一次“红色传统文化进课堂”征文比赛,选送优秀作品到学校参评,学校评选出优秀作品,并将优秀作品结集出版。

学校为把红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主流,下一步将在校园内开辟出一个红色文化展览厅。搜集中央苏区革命史料,征集图片,订购红色革命书籍,制作模型、图片,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感受到红色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精神产生浸染与熏陶。

课堂导入策略高中历史论文范文第5篇

1 明确课堂导入的基本内涵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 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 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行为。具体来说, 课堂导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集中注意

导入时,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注意进行唤起和调控, 调动学生的认知注意和情绪注意, 达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 使学生上课伊始就把注意力转移到新课的学习上来, 为完成新的学习任务做好心理准备。

1.2 引发动机

导入时教师要提供新颖的学习内容, 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 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 使其产生新奇感, 从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 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1.3 做好铺垫

导入时, 可以在复习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的基础上, 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本质的的联系, 为深入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1.4 明确目标

通过导入, 教师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 学生知道了学习目标就能明确学习的方向, 自觉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另外, 教学目标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使学生产生强烈学习愿望。

1.5 创设情境

导入时要善于引发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进入教学内容的情境, 并与教师一起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达到师生情感相通, 心理相融, 共同探索, 学生在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 获得亲身的学习体验。

2 了解课堂导入的基本方法

2.1 衔接导入

即以旧知识为基础, 从而引出新的教学内容, 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这是目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主要是根据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 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 以旧引新。

如:在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导入时, 出示: (1) 4+2+1; (2) 5+3+2; (3) 2+2+2; (4) 3+3+3+3, 并提问: (3) (4) 两题与 (1) (2) 两题比较的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比较后回答: (3) (4) 两题加数相同, (1) (2) 两题加数不同。进而引出:像 (3) (4) 两题这样的加法都是由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题目可以用加法计算, 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计算, 用新方法计算这样的题目只要知道是几个几相加就能立即算出和是多少, 比用加法简便得多, 大家愿不愿意学习这种新的计算方法?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样从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入, 不仅可以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需要, 唤起学习的内驱动力。

2.2 设疑导入

即以认知冲突的方式设疑, 精心构思, 巧布悬念, 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 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 导入时教师可这样设计: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 请你们拿出课前用木条钉好的三角形, 只要你任意说出量度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 我会很快地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此时, 学生半信半疑:“老师为什么知道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于是, 马上动手量度, 并纷纷举手争着说自己量角的度数, 结果老师不但说得快, 而且对, 惊叹之余, 学生很想知道老师的绝招。于是学生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进入了新知探求的过程。

2.3 情境导入

即选用语言、设备、环境、活动、音乐、绘画等各种手段, 制造一种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 以激发学生兴趣, 诱发思维, 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的方法。创设情境不能单纯以激发兴趣为目的, 一般来说, 应以激发思维为主。

如, 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时, 导入可以通过教师讲故事创设情境:在数学王国里, 有很多很多的数, 其中有一对兄弟俩长的非常相似, (板书:257.6、25.76) 256.7依仗自己大, 对25.67不仅不爱护, 反而经常欺负它, 这件事被生活在它们身边的小数点知道了。小数点决定要为25.76讨回公道。这天257.6又在耍威风, 小数点悄悄地从“7”的右下角来到了“2”的右下角 (教师操作橡皮泥小数点) , 大家再看这个数 (手指2.567) 还能神气吗?为什么呢?从上面这个故事, 我们可以看出小数点位置移动能使小数的大小发生了变化。今天, 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上面这个例子意在说明在导入新课时, 通过创设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2.4 演示实验

即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图表、投影、电视等教具的演示, 引导学生观察, 提出新问题, 从解决问题入手, 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的方法。运用此方法时应当注意: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 掌握观察的方法;教师要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如在教学《平移和旋转》, 教师课件演示缆车沿笔直的索道滑行, 国旗沿着旗杆徐徐上升, 直升飞机起飞时的螺旋桨运动, 小风车迎风旋转。让学生观察, 感知平移与旋转的现象, 思考这些物体运动的方向有什么不一样, 进而导出本节课学习内容。这样通过直观演示让学生观察, 同时抓住时机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教师顺势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

2.5 直接导入

上课伊始,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讲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目标要求、教学进程, 从而引起学生注意。这是一种最简单的导入新课方法。

例如, 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和求平均数》例1时,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 以前从未接触过“数据整理”这方面的知识, 因而教师上此新课前无旧知识作为铺垫, 这就要求教师直截了当的说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从而导入新课。开门见山法主要适用于与以前所学知识无联系的新知识的传授中, 因为对于此类新知识的传授, 由于无旧知识可以迁移, 因此采用直接切入主题的开门见山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就最为适宜。

3 把握课堂导入的基本原则

3.1 针对性

设计导入要从教学内容出发, 导入内容可以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必要补充, 也可以与教学内容具有间接关系, 要充分考虑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适应。

3.2 启发性

导入能否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 能否给学生创造出思维上的矛盾冲突, 能否使他们产生“新奇”感, 是导入成败的关键所在。

3.3 迁移性

学生的学习是根植于过去的经验和知识之上的, 教师的导入应建立在这些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 顺利实现过渡。

3.4 趣味性

设计导入要尽量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以利于促进学生去接受新知识, 防止学习的枯燥无味, 为整节课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课堂导入技能是小学教师授课的首要环节, 其作用至关重要。采取哪些方法进行导入, 遵循什么原则进行导入, 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小学课堂,导入技能,策略

参考文献

[1] 蒋海春.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海河大学出版社, 2005, 8.

课堂导入策略高中历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实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标的要求。要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必须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更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理念和改革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课程改革

实施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标的要求。要克服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必须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更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理念和改革教学模式,才能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当前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与其作用于提高高中生素质以及进行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较大的距离,表现为“学生基础知识缺乏”、“教学观念滞后”等。要缩小这种距离必须在思想认识上重视历史,对历史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有效发挥历史教育功能的作用。

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新课标的要求。长期以来教师被定位在“传道、授业、解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课堂不仅要传授知识,教会技能,更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学生眼前发展,更要着眼于终身学习愿望与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意学习方法培养,更要注重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的培养。课堂教学要开展师生互动的探究活动,教师不仅要注重教的艺术,更要注重学的方法。”另外,历史教学与有效提高公民道德品质修养和理论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关系,历史教学关系到人们在工作中用科学的历史观和科学的历史经验指导自己实践的大问题,对于促进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历史教学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二、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面临的困境

1、学生基础知识缺乏

新课程要求学生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适应高中历史的专题教学。在新课改中,那些初中历史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无法适应高中历史课程的高强度。

2、现行的高考制度和学校教育体制,导致历史课客观上成为副科

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历史学科被长期忽视,由于课时少,因此历史教师上课的班次多、任务重。

3、教学观念滞后,加剧了历史学科的困境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崭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了前提条件,但许多教师教学观念滞后,还只是停留在“三个一”打天下(一本书、一个备课本、一只粉笔)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得历史课堂死气沉沉,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积极性。

三、改革课堂教学,教活高中历史

1、树立全新理念,用活历史教材

新课标下历史教材的出炉,无疑给我们历史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实只要你树立新课改理念,你便会从中找到新的教学模式,走出一条新的教学路子,教活高中历史。那么,怎样树立新课改理念呢?历史教师要“用好教材”而不是单纯地“教教材”。也就是说,历史要善于灵活整合新教材,紧扣课标进行合理取舍。在教学中,我们要建构起整体教学设计观,总揽全局,不要讲一课,备一课。而应该将教学设计置于课程模块的整体之中来考虑。就历史必修(I)这一模块而言,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和重要政治人物

2、更新教学观念,创设新型模式

只有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以便从根本上推动新课改。因此,历史教师必须树立“师生互动”的新教学观,改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模式。一是要善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新课程要求教师采用史料等方法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发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完成创新过程。二是要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建议:搞社会调查、参观、讲座、生产劳动、军训、社会服务、撰写小论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创新的课程,是在教育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提倡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学科学、重实践。高中历史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可以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在实践中发现、提出、解决问题。三是要把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以影视显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等直观的手段,给学生以鲜明生动的形象感觉,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活泼、积极、主动地思想。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必将大大优化历史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架设知识桥梁,调动学生思维

要使学生真正学好历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借助知识桥梁,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结论性内容较多,这是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部分老师认为历史课没有什么内容好讲,只须向学生灌输结论,他们记住该记的内容就行了。其实高中历史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认识教材上的结论,而且要使之理解、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历史问题,老师们要充当学生与知识之间的媒介,帮助学生架设通向教材的结论的桥梁,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

综上所述,历史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就必有可循的规律,是艺术就要善于创新。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新起点、多层次、面向全體学生,因材施教地贯彻实施新课程倡导新理念,使教学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推动历史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张红军.历史教师要敢于创新[J].西安: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1(03).

[3] 王铎全主编.历史教育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

上一篇:升学酒宴对联范文下一篇:美育渗透下的高中语文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