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育教学范文

2024-05-04

课堂教育教学范文第1篇

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成为开发儿童潜能的重要工具,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数学主要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切使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那么,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如何才能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一、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

新课程倡导“课堂应给予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空间”。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上过这样一堂课,课题是《有几棵树》,在不同的班级进行试教,其中一个班级的学生确实很守纪律,双腿并拢,身体坐端正,除了教师规定的动作,如举手发言、拿书、写字外,其余动作都是多余的,甚至连教师让他们讨论问题或提出问题,举手发言的学生甚少。而另一个班级的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但跳着、喊着、抢着回答,还提出不同的看法,请看学生是如何算“8+6”的——生1:把6分成2和4,8+2=10,10+4=14。生2:把8分成4和4,6+4=10,10+4=14。 生3:把8分成5和3,把6分成5和1,5+5=10,3+1=4,10+4=14。 生4:把8放在心里,往后数6个,得14。生5:摆学具。先摆8个,再摆6个,一共14个。 生6:我早知道6+8=14,所以8+6=14。 生7:我会算9+6=15,所以8+6=14。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习效果,一个班级的学生“太守纪律”,根本就不敢问,也根本谈不上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权利,学习效果也不会高,而另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却很愉快,学习的效果也大大提高。 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课堂切实需要纪律,课堂讨论也要有秩序、有规则,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七嘴八舌”也不是个性发展。可是,守纪律是否就要两手背后,双腿并拢,身体坐端正,除了教师规定的动作外,不做其他动作呢?这显然不是课堂教学所需的必要条件,而是为了防止个别学生影响教学而采取的一种预防手段。只要学生在思考和体验,必然伴有丰富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和丰富的语言动作,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跳跃,如果教师把这看作是防碍教学,以纪律为名去强行抑制,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就会受到压抑。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让孩子体验感悟的场所。是孩子身心完全放松的课堂。学生可以两手自由摆放,两脚随便活动,而且可以离开座位与同学讨论,还可以找教师请教,没有喧闹声,但有激烈的讨论声,有时还伴随着表达喜悦、遗憾或沮丧的动作和声音。

二、认真对待学生的“两极分化”

过去,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接受同样的学习任务,回答着同样的问题,做同样的作业,迫使这些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完成任务。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多了民主性、少了强制性、多了自主性、少了被动性、减少了机械模仿,没有了强制手段,减轻了学习压力,一部分自觉性差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使原本已有的差距拉得更大。另外,教师指导教学的思路发生了变化,关注的是学生的探索、创新,是师生互动中出现的新问题。由于课堂的开放,教师随时都可能面临学生提出新问题的挑战,关注课堂的发展和变化,于是就无暇按传统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辅导和帮助,这些都促使个别学生向差的一极分化。所以,对于两极分化,应当具体分析。原来是齐步走,现在拉开了距离,好的更好了、更活跃了,一般能达到基本要求,就不能叫“两极分化”。有这样一道题:3盒彩色笔,每盒12支, 求一共有多少支?你会用什么方法算?学生反馈时有:算法一,(摆学具);算法二,(口算法)12×3=36。算法三,(连加法)12+12+12=36。算法四,(折数法)8×3=24,4×3=12,24+12=36。算法五,(数的分解组成法)10×3=30,2×3=6,30+6=36。这样教学,一部分学生只会用一、两种算法,而一部分学生每一种算法都能理解。我们应该看到,孩子本身是有差距的,我们不可能通过课改,让所有学生处在同一发展水平上。关键是要选择和运用好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也可以适当使用分层教学,尽量缩小两极间的差距,做到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规格。

三、注重课堂机智的运用

课堂教育机智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敏而灵活地教育学生,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能力。 有一次,在上《时、分、秒》一课时,突然听到“啪”的一声,一个小闹钟掉到水泥地面上,玻璃碎了。 “刷——”,所有的目光倏地聚在这个学生的身上。接着许多学生叫了起来:“赔!要赔给阳阳同学!”于是,我接过学生的话茬,说:“赔?当然要赔!不过应该由老师来赔,因为这个闹钟是我要求带来的。”说完,我微笑着对她说:“现在,老师把班级的这个挂钟借给你。”然后转身对大家说:“事先申明,如果这个打碎,还是老师赔!”闻听此言,大家安静下来了,自信回到了女孩的脸上。这个片断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在那一瞬间,那个学生的神情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知道,学生无心打破闹钟,自责已经让她心情不安,如果再加以批评,那么这个学生探究的天性和热情,也许就这样会被压抑、被泯灭,她将无法继续安心上完这节课,甚至会影响她今后的研究和学习。所以当时我最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让这个学生从惧怕中走出来。 也许许多教师会这样认为,课堂出现意外就意味着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设计不到位。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的把课“做”得圆满,不容许学生有出错的余地。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要知道,“非预设性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特征。新理念下的课堂是鲜活的,随机生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

总之,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学习课程标准理念、理解其内涵和意义以及操作方法,重要的还是要在情感上认同,大胆祛除传统模式化教学的束缚,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将其自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主动地摸索、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尽快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

课堂教育教学范文第2篇

灵动之基:自主学习。古人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放手让学生学习, 即教师的教是为了今后的不教, 而自主学习这一元素, 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所以自主学习是这五个元素之首。那么, 怎样搞好自主学习呢?首先得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其次就是要求学生能主动的、独立的进行学习。当然, 自主学习和传统教学中的预学很多不同的地方, 新课改下的自主学习强调要带着问题去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另外在人数上可以是一个人独学, 也可以是两人对学, 还可以是三五个人群学。例如在讲《机械效率》这一小节时, 结合本节课的重难点, 我事先让学生自学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同时结合107页的“想想议议”中的问题, 让学生去讨论, 让学生从中去发现问题。对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 由学习小组的其他同学来答疑, 之后为了检验学生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的理解, 于是我就抛出了两个个问题: (1) 用水桶从井中提水的时候, 所做的功哪部分是有用功, 哪部分是额外功? (2) 如果桶掉到井里, 从井里捞桶的时候, 捞上的桶里带了一些水, 这种情况下哪部分是有用功, 哪部分是额外功?这两个问题看似相同, 其实它考察了学生对这三个概念的理解和在生活中实际应用, 在解决完这一问题后, 我又将 (2) 问题进行延伸, 问学生:是桶中带的水多一些好还是少些好, 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的进入到下一环节对机械效率的教学。我想如果没有自主学习这一环节, 学生对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恐怕很难理解, 即便掌握了也是机械性的掌握, 而且课堂也显得有些乏味。如果有了这样一个环节为基础, 不但能轻松的解决学习的重难点, 更重要的是让课堂灵动起来了, 学生也动起来。

灵动之魂:合作探究。如果说自主学习是解决问题之基, 那么合作探究便是解决问题之灵魂, 没有合作探究就犹如空中楼阁, 就像无源之水。合作探究是学生通过自学后, 对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学和群学来解决问题过程, 合作探究可以促使知识增值, 不断的丰富学习的内容, 求得新的发现。如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 我主要采用了合作探究。我先让学生自主学习, 然后带着问题猜想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当时有的小组就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重力等等有关, 面对众多的猜想, 我只好在实验器材上下功夫了。在实验分组上, 我让不同的小组分别测出石块、铁块、木块的浮力, 等等。目的是让他们的密度不同, 体积不同, 重力不同, 通过小组一系列的实验及数据采集, 同时让他们分析比较实验现象和数据, 很多小组都能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 再由G排=m排g=ρ液gV排, 从而顺理成章的得出了阿基米德原理, 我想如果没有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 能这样轻松的突破这一学习难点吗?只凭老师的讲解, 学生只能硬生生的记住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久而久之, 学生就厌恶学物理, 总觉得物理全是理论上的东西, 是空洞的。我想这样的课堂没有哪一个学生会喜欢, 老师就像在给学生上催眠曲似的, 正所谓台上的老师讲得津津有味, 台下的学生睡倒一大片, 你愿意进这样的课堂吗?这节课我巧妙的应用了合作探究, 学生不但掌握了新知识, 而且整节课都处于灵动状态。

灵动之形:展示反馈。要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成果分享, 真正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还需要学生的展示反馈。因为展示反馈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延伸与检验, 当然也有不少老师以为, 学生知识学到了, 还用得着展示吗?下面我还是以《浮力》为例, 在刚才的合作探究完以后, 本来有的小组已经得出实验的结论, 可是在成果展示中, 有的小组确认为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深度有关, 有的不这样认为, 一场辩论会开始了。面对这样一个新的生成点, 我把主动权交给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小组, 让他们上台演示。同时让其他组的同学共同来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通过全班同学的互动, 在加上教师的点拨, 最终达成了共识:原来在物体没有完全浸入之前, 浮力随浸入的深度增加而增加, 因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在不断的增加。当物体全部浸没时, 由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发生变化了, 所以浮力不变。我想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展示的环节, 肯定没有这样一个意外的生成了, 学生对浮力的认识和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恐怕将成为空中楼阁, 无稽之谈。

灵动之升华:归纳检测。如何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检测?进一步检查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当然可以用“归纳检测”来完成。通过归纳检测引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可见, “归纳检测”的价值不仅在于检测本节课的知识, 更主要的功能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升华。为此, 教师在“归纳检测”时要教会学生多角度的总结反思, 最终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

课堂教育教学范文第3篇

1 探究性教学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指出:“探究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 需要做观察;需要提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 以便了解已有的知识;需要设计调查研究方案;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核查已有的结论;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收集, 分析和解释数据;需要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结果告知于人。探究需要明确假设, 需要运用判断思维和逻辑思维, 需要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将科学探究引进教学, 便产生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探究性教学。

2 探究性教学的优点

2.1 有利于展开“对话与交流”

探究性教学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使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对话, 交流与合作, 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2.2 有利于展开“情景教学”

探究性教学使学生在真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中学会学习与探究, 从而真正实现“教学合一”。

2.3 有利于展开“整合式教学”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模拟科学探究的活动, 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研究方法, 提高研究能力, 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客观事实, 敢于怀疑和坚持真理以及锲而不舍的毅力等科学素养。

3 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

实施探究性教学, 首先要分好学习小组, 6个人一组, 每组学生各层次都有, 以便探究过程中充分体现每个学生的能动性, 也便于生生互相帮助。其次要认真组织完成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创设问题情境;分析猜想形成假说;整合材料;得出结论;验证结论, 交流反思。

3.1 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联系生产和实际以及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利用幻灯、投影、多媒体教学等手段, 借用视听技术方式、地图、图表等方式, 围绕教学目的和要求,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问题情境材料。例如:在研究“燃烧条件”时, 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给学生提供了下面的情境材料:赤壁之战中, 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 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木船, 使曹军的木船燃烧。然后提出问题:曹军的船为什么燃烧?燃烧与哪些因素有关?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3.2 分析猜想形成假说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情景材料, 进行角色扮演, 通过换位来想他人所想, 急他人所急, 自由思考, 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 从多角度去理解和思考问题, 进行猜想形成假设。具体的实施策略如下: (1) 集思广益, 提出假说。当有人发言时, 其他人必须仔细倾听, 只要没有其他人发言, 你可以随时发表任何见解。这时教师和学生对别人提出的各种见解不做任何判断评价, 以确保每个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以保证获得想法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标。 (2) 教师作为倾听者, 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哪怕是荒谬的见解也应鼓励;要引导学生尽可能的以已有的家庭、社区、学校经验为基点来形成假说, 当学生对自己的见解感兴趣时, 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见解形成假说。 (3) 教师作为指导者, 要给学生提供一些思维方法, 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思维, 指导学生运用逻辑进行推理。例如:在研究“燃烧的条件”时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 经分析猜想, 提出了许多种假说:燃烧需要可燃物、燃烧需要空气、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燃烧需要以上条件必须同时存在、燃烧需要……

3.3 整合材料

假说需要有论据支持和论证, 这就需要整合材料。具体实施如下: (1) 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收集资料。 (2) 教给学生组织材料的步骤:提取要目→要目分类→按类与类及所属项目关系构建简明有序的结构。 (3) 教给学生对资料进行概括与组织的方法与途径。例如:在研究“甲烷的化学性质”时, 我们要求学生整合材料支持和论证假说, 学生通过网络查询, 查阅资料文献, 收集整合了很多有意义的资料。下面是学生整合的一份资料:2009年2月22日山西焦煤集团屯兰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已造成74人死亡, 114人受伤, 数人下落不明。那么, 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瓦斯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甲烷能燃烧, 若和空气混合, 还会形成可爆炸的气体, 遇明火发生爆炸。

要目:甲烷能燃烧, 和空气混合, 形成可爆炸的气体。

概括:甲烷燃烧温度升高, 体积膨胀;甲烷可燃, 与空气混合, 形成可爆炸气体。

3.4 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对资料进行组织, 分析概括, 并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得出结论。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 各小组学生经过整合资料, 通过逻辑分析得出结论。 (2)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各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对整个实验和结果进行分析, 从而得出结论。

例如:在研究“燃烧的条件”时, 各小组选择设计的实验有很多种, 图1是其中一个: (烧杯内圆圈代表白磷, 烧杯内液体为水) 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通过分析总结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 (或空气) 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5 验证结论, 交流反思

各小组派代表对自己小组的方案进行逻辑分析, 由全班学生判断其在逻辑上是否成立;讨论研究出最佳方案、重新进行实验。通过重新的验证实验, 各小组再次把实验过程中的问题, 成功经验进行交流, 使学生对理论、实验或实验证据进行反思;有助于学生将已有知识和在探究中所学知识建立起联系, 从而增长知识和才能。

4“探究性教学”实施效果

探究性教学改革实施以来, 学生丰富了知识、提高了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合作能力, 沟通能力;在探究性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创设自由的学术氛围, 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鼓励创新的教育新理念, 使学生的聪明才干、“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得到了积极地发展。本探究性教学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 希望教育同仁, 不吝指教与指正, 我将真诚的接受批评和建议。

摘要:探究性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进入了课堂, 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成为教师面对的必然课题。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实施策略,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4.

[2] 宋乃庆, 等.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1.

[3] 教育部.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4.

课堂教育教学范文第4篇

一、当前中职生物课堂的现状分析

对于中职学校来讲, 生源普遍是来源于初中毕业生, 这些学生大部分是由于成绩比较落后, 没有考上普通高中或者有一些学生甚至没有参加中考。因而, 这就导致大部分中职在校生的成绩比较落后, 文化课基础也比较薄弱。不只是生物老师, 包括其他科目的很多老师都反映, 很多学生无法跟上老师上课的进度, 导致老师课堂进度缓慢, 教学任务艰难。其实中职在校生其实不能跟上老师的授课进度,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如同前文所言他们虽然学习态度尚可, 也愿意跟着老师的指引走, 但是他们的基础过于薄弱, 缺乏根本能够听懂跟上老师所讲内容的基础条件, 所以他们即使有心向学, 但是也听不懂老师所讲的内容。并且, 久而久之, 老师的课程越往深层次拓展, 他们就更加跟不上老师的脚步, 渐渐地也慢慢对课堂缺乏兴趣, 学习的热情也大大降低, 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最后课堂效率就越来越低。第二个原因就是, 因为很多学生在初中阶段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缺乏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因为生物作为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 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需要学习的内容不仅多, 而且涉及地内容非常广泛, 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感到非常地枯燥无聊, 无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缺乏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们也不会去思考如何自行解决这些问题, 久而久之对学习也渐渐变得麻木, 学习态度也更加地消极, 这样就更加没有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如何优化中职生物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为了就前文所提出的现阶段中职生物课堂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 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经验和建议。

(一) 把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 巩固他们的基础生物的基础

对于那部分学习基础差, 但是学习态度端正, 并且有着一定学习兴趣的学生, 其实他们的问题是比较容易得到解决的。作为老师, 我们不仅是一个教授他们书本内容的人, 更是一个他们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所以对待我们每一个学生, 我们都应该以客观, 公平和公正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以不偏不倚的爱心去教导他们。所以无论学生的成绩好坏, 都应该得到我们相同的关注。尤其是目前班上的后进生, 他们由于种种原因, 在初中阶段的生物学习过程中, 没有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导致现在学习困难。对于这部分学生, 作为他们的生物教学老师, 我们应该充分了解他们每一个人的具体性格特征, 学习情况, 知识的吸收能力, 学习的优差习惯甚至包括他们的学习天赋。对于学生身上的这些问题, 我们都应该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针对他们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 帮助学生对曾经落下的知识查漏补缺, 巩固他们的基础。

(二) 设置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趣味

对于其中一部分学习习惯不好并且基础也不好的学生来说, 想要提高他们的生物学习成绩, 最关键的是先要提高他们对于生物学习兴趣。众所周知,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如果一个学生连学习这门科目的兴趣都没有, 那么他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自然也不会有太高的热情和课堂参与度。因此对于老师来讲,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进行相关内容的情景设置来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进而提高他们学习的趣味性。

(三) 利用多媒体教学, 丰富教学内容

其实对于很多学生来讲, 他们之所以对学习生物不感兴趣很大部分原因是觉得枯燥无聊。因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们可以通过在网络上下载和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 音频或者动画, 再将这些和教学内容加以结合, 制作成课件,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演示出来。比如, 在进行生物圈的讲解时, 老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动物的影片, 这样可以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 让他们对生物的学习产生趣味性, 进一步加强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并且在影片结束后给他们设置相关的问题, 让他们通过课本内容的学习去解答这些问题。这样不仅提升了他们学习的自主积极性, 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为他们学好生物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三、结论

总而言之,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循循善诱和不断的鼓励。想要让学生学好生物, 我们作为老师, 就首先应该培养他们对生物的兴趣, 并且同时丰富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从而使得我们这个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能够得到一个有效的提高。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地不断推进, 我们当今教育环境下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重点已经同传统的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了。在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 老师都是比较重视学生的对于课本理论知识的掌握, 当然这也是应该国内应试教育大环境下所造成的必然结果, 但是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人心, 无论是国家相关教育部门还是学习还是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 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无论是社会需要的还是我们整个市场需要的都不仅仅是理论方面的人才, 更需要的是具有更高的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对于我们老师来说, 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水平,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我们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职生物课堂,课堂教学,优化,效率

参考文献

[1] 尹小莉.优化中职生物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才智, 2018 (32) :130.

[2] 庄荣江.中职《生物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 2018 (05) :155.

课堂教育教学范文第5篇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各个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教育行业自然也不例外。在各种新兴技术的辅助下,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均在不断发生转变,如何更好的应用信息技术就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热门内容。上述背景下,教育界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个学科均开始尝试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以此来将传统线下教学模式与线上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整合,将两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对高职语文教学来说,如何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成为广大教师共同研究的焦点。

关键词:高职语文 混合式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作为当前教育界广泛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混合式教学模式最初是由美国教育部所提出,该研究报告提出:相较于传统单纯课堂教学、远程教学,混合式教学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教学模式。对高职语文教学来说,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通过推进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有效整合,使得高职语文教学能够渗透到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领域中来,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混合式教学开始全面推广应用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学科开始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其已经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但从整体开展情况来看,因为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线上教学的可控性相对较差,再加上师生对于这种模式的熟悉度不够高,混合式教学模式尚需进一步优化[1]。鉴于此,本研究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概念进行全面的阐述,并分析了高职语文教学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语文教学的措施与建议,仅供参考与借鉴。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混合式教学模式本身是针对传统教学、线上教学所进行的整合,通过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进行学习。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个性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形式,逐步提升课堂学习效果与学生认知水平。教师在课堂上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主要考虑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环境与氛围,重点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能够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优势,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重大突破与改革,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能够通过课堂与线上学习相同的知识点,部分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能够在线上巩固与学习相关知识点,提高语文整体教学水平。对于学生原来很难听懂与弄清楚的内容,学生也能顺利解决,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学生在线上与教师互动与反馈,教师也能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从实际教学应用情况来看,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针对学习的广度、深度进行全面的拓展,主要特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模式建设特征。混合式教学在各个课堂的实际应用并非完全相同,应当参考各个学科教学实际、学生学习需求,灵活设计教学模式[2]。另一方面,创新性特征。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慕课、微课等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未单纯侧重线上教学,而是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学生学习的选择也更为多元,在空间、时间方面得以进一步拓展,本身是针对教学所进行的一种创性[2]。

二.高职语文教学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迎合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高职语文教学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不再是单纯扮演主导者的角色,而是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更多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综合参考学生语文基础、学习能力、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开展线下学习、线上学习,学生在更多情况下处于自主学习的状态,整个学习更为可控,且更为自由、灵活,无疑能够有效迎合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提升高职语文教学的覆盖范围[3]。

(二)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

混合式教学模式本身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线上教学模式所进行的有效整合,高职语文教学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不但能够发挥传统教学中的主导教学优势、组织管理优势,同时又能够让线上教学所具有的辅助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学生层面来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打造一个更为开放、个性、自由的平台,教学模式更为多元、教学资源更为丰富,学生具有高度的自主性、自由性,且教师、学生都能够利用线上平台进行多元的交流,无疑能够显著提升学习效率[4]。

(三)提升学生实践与应用能力

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较强的技能型人才,这对学生实践与应用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培养,在语言表达、人际沟通交流和文本撰写等方面加强对学生的训练。在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后,能够极大拓宽高职语文课程学习时间和资源,在平台的支持下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作文创作能力都能实现提升,并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个性化指导,教师可以结合各专业学生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与课外实践。通过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专业信息知识、职业道德和职场案例等内容,将高职院校育人特色充分彰显出来。

三.高职语文教学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措施与建议

(一)根据教学需求设计教学任务

高职语文教学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首要任务在于将线上平台所具有的便捷性、互动性优势利用起来,充分结合高职语文教学需求进行教学任务的设计。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可以综合采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课程资源真隔离,结合线上教学、课堂教学设计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制作具体的学习内容、教学课件、微课视频、作业等[5]。等到设计完成以后,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推送,学生通过接受预习任务、微课视频完成课前预习任务。需要注意的是,课前预习环节的设计并非单纯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模式,教师应当尽可能引入多元化的资源形式,如网络连接、测试题、讲义、课件、微视频等,然后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其融入到线上自习环节的设计中来。与此同時,为进一步配合线下课堂教学,为学生创设线下课堂的应用机会、实践时间,对于高职语文中各种需要识记的知识点内容,如时代背景、文学常识等资料,均可以纳入到预习环节中来。预习环节还需要尽可能设计一些探究性的预习目标,以此来锻炼学生查找资料、归纳资料的综合能力。如此,学生能够完全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线上交流、多元互动来完成预习环节的任务。当学生预习完成以后,通过线上平台进行讨论,相互之间总结无法解决的问题,梳理课堂需要深入学习的知识点。对教师来说,则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预习情况,根据学生在预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交流沟通中无法掌握的问题,再次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设计。等到学生进入到课堂以后,教师主要是围绕学生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同时又能够创造更多的应用机会、实践时间,保障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能够进行有效的优势互补[6]。

(二)结合混合式教学优化讲授方法

混合式教学模式当中,高职语文教学课堂讲授方法也会产生诸多变化,仍旧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显然并不适用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來看,讲授方法优化主要是采用以下两种模式来开展:其一,采用同步讲授法。顾名思义,同步讲授法需要保持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的完全一致,线下课堂教学进程中,学生也需要同时进行线上平台的登录,使得两者教学能够同步推进,教师可以灵活选择线上互动、线下互动。其二,采用异步讲授法。相较于同步讲授法来说,异步讲授法并不需要保持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同步,而是需要教师针对高职语文教学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将一些适合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内容设计为线上教学内容,学生利用线上平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同时通过线下课堂教学去进行查漏补缺、巩固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与实践应用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线下课堂的实践与应用机会,在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中,主要内容包括语文教学中识记的知识点,如文学常识、时代背景等。教师对学生布置的任务单中,包括查找资料、探究性的任务,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归纳的能力。教师借助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课前自学,能够开阔学生视野,为课堂教学中的文本细读、深入研讨、能力训练等提供充足时间。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对文本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也保证了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对教师来说,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讲授方法并不固定,应当根据高职语文教学大纲、学生实际情况,针对上述两种讲授方法进行灵活的应用,在给予学生高度自由的同时,教师也能够针对教学进度、教学任务进行有效的控制[7]。

(三)围绕线上课后拓展巩固教学成果

课后拓展作为解决现实问题、反馈教学效果、完成教学反思的重要环节,其对高职语文教学的影响巨大。对学生来说,通过科学合理的课后拓展,能够推动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深入转化,最终实现知识迁移的目标。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线上平台无疑为高职语文课后拓展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作为教师,可以综合参考学生实际情况,将因材施教的理念融入到课后拓展中来,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后拓展内容,使得不同的学生均能够选择自身需要拓展的知识内容,温故而知新。比如,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课后拓展的主要内容应当集中在课堂知识方面,让这些学生能够通过反复观看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内容;对于成绩较为突出的学生,需要设计一些探索性的拓展内容,帮助他们针对课堂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除此之外,课后拓展并非单纯局限于知识拓展、课后测验等方面,也可以利用线上平台组织一些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如课外阅读比拼、写作比赛、朗诵比赛等等,将线上平台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使得学生能够在线上平台学习更多的知识内容。

(四)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模式

评价作为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其是查漏补缺、反馈调整的基础所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高职语文教学,评价模式也需要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调整。结合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需求,应当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模式,即应当以过程为导向的形成性考核为主、总结性评价为辅的评价模式,保障评价能够更为直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具体来说,教师应当以学习任务或者项目作为主要的考核单位,不仅需要纳入课前线上自学、预习任务、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也需要纳入线下课堂学习情况、发言活跃度,并且还可以尝试将学生线上交流沟通的活跃指数纳入到课程评价体系中来[8]。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针对不同的考核指标制定针对性的权重,按照比例进行最终成绩的统计,从而有效保障评价的科学性、合理性。需要注意的是,评价主体应当避免单纯局限于教师,而是学生纳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从而有效保障最终评价的公正性、公平性。

四.高职语文教学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注意的问题

(一)有效监控学生学习过程

为了实现高职语文教学目标,要求每个学生积极配合。很多学生打开网络教学平台学习页面,主要目的是增加学习时长,累计经验值,甚至个别学生在课堂上也很少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引入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必须全程的、实时的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具体来说,教师要实行监督机制与奖惩制度,在高职语文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巡视,而在线上教学环节,则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考核与评价。

(二)线上资源整合必须有效与有度

在线上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要结合课程整体设计要求,确保高职语文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实现。对教师来说,要注意不能盲目提供线上资源,并非是越多越好,也需要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与能力,确保为他们提供的教学资源能够调动起积极性,适合碎片化学习的线上教学资源。不仅如此,高职语文教师也要精心设计线上自学任务,布置可操作、具体细致的学习任务,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三)教师要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

为了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作用,也对高职语文教师有了严格要求。教师要尽快转变自身教学实现,尤其是要提高信息化应用能力,能够自主解决线上与线下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满足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需要。如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让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更加丰富,包括平台互动区讨论、头脑风暴和线上投票等内容,为师生互动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熟练操作教学平台,向学生推送任务清单与教学资源,并在线下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互动协作学习。这些都需要高职语文教师有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满足课程教学要求。

综上所述,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通过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创造一个丰富、自由、多元的教学环境,学生能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中自由学习、自主学习,无疑能够有效满足当前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作为高职语文教师,应当结合高职语文教学实际、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全面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根据教学需求设计教学任务、结合混合式教学优化讲授方法、围绕线上课后拓展巩固教学成果以及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模式,切实促进高职语文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琼,王湘玮,胡雪菊,司维,张倩.巧借网络终端,搭建师生平台——高职语文课程在线教学实践[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2):6+8.

[2]王艳春.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的高职语文混合式教学实践与效果探究——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0(12):17-19.

[3]高倩茹,钱益军.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高职语文线上课程建设[J].文教资料,2020(29):204-205.

[4]陈志燕.运用“蓝墨云”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实施课堂前置的实践与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09):103-104.

[5]李静梅,秦云芳.基于质量标准的高职语文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观察,2020,9(14):37-39.

[6]刘艳平.O2O课程背景下高职大学语文教学效果提升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3):95-96.

[7]杨茜,余俊光.互联网+背景下蓝墨云班课教学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19(01):43-44.

[8]张滢.高职语文MOOC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的构建[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4(12):10.

(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上一篇:合同委托管理下一篇:成本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