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论文范文

2023-09-17

高中体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新高考改革以来,高中知识与大学知识的有效衔接成为许多大学教育工作者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绍兴文理学院化学和类化学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学生生源地差异、使用教材差异、专业差异等因素对大学化学教育与高中化学教育有效衔接问题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化学课程;衔接教学;高中教育;大学教育

一、前言

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特别是高考改革,攸关每个考生的切身利益,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上海、浙江作为试点,分别出台了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改革考试科目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门选考科目组成,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设有加试题的高中学考科目中,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据报道,从2019年秋季起,全国31个省市将全部正式启动新高考综合改革,改革方案中较为明显的就是不分文理、选科考试。国家对于高考的改革一直在不断尝试,努力切合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教育是一个连续性的工作,高考科目的不断改革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学相关科目的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如何兼顾学生知识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确保高中知识与大学知识内容的有效衔接是近年来许多大学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也有许多教师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本文以紹兴文理学院化学和类化学专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学生生源地差异、使用教材差异、专业差异等因素对大学化学教育与高中化学教育有效衔接问题的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二、化学教学中几类典型问题的讨论

(一)学生选考科目存在的差异性问题

绍兴文理学院本科招生以浙江省生源为主,面向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就无机化学(基础化学、普通化学、大学化学)课程而言,授课对象包括化学、应用化学、药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轻化工程、生物科学、环境科学、酿酒工程、科学教育、临床医学和物理等11个专业的400多名大一新生,是一门涉及面广的专业基础课和大类课。作为面向新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既要与高中化学内容相衔接,又要为后续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等无机化学、结构化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对大学专业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如何以学生为本,上好新生“第一课”,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专业兴趣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根据对本校大一新生的前期调研,由于各省之间高考要求不一样,试卷不统一,特别是不同学生选考科目差异度很大,导致同一个专业学生化学基础相差很大,甚至有个别学生基本没有高中化学基础。这样的情况给大学化学课程的开展带来很多问题。因此在正式授课前,需要对全体学生做个基本情况调查,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高中化学基础,确定授课的进度,另外还要照顾到少数基础差的学生,尽量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开“小灶”,尽快补齐短板,使其适应大学课程的学习要求。

(二)高中教材差异性问题

无论是高中教育还是大学教育都要以教材为依据,因此教材的编排和选择非常重要。目前我国高中化学教材版本很多,主要教材除了人教版外,还有苏教版、浙教版等教材。高中化学教材基本由必修加选修组成,但不同教材间其内容编排、知识点、风格等都有所不同。例如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总共5本,2本为必修,3本为选修,以专题系列形式编排,必修内容包括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硫、氮和可持续发展,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8个专题;人教版化学必修内容包括从实验学化学、化学物质及其变化、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8个章节。对于选修内容,不同生源学生学习的内容差异性更大。

(三)教材内容重复性问题

目前高校教材种类繁多,但基本内容相似。以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写的《无机化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教材为例,教材内容包括气体、热化学、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平衡、熵和Gibbs函数、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电化学基础、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固体结构、配合物结构、元素化学等内容。尽管从表面上来看,大学化学教材内容与高中化学教材内容有许多重复的地方,但实际上在教学中不论从教学的深度还是广度都应该彼此有很大区别。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时,一方面要注意不能与高中课程脱节,另一方面也要关注一些简单的知识是否和高中课程存在无谓的低级重复。例如原子结构、焓变、熵变、化学反应方向、沉淀溶解平衡、原电池原理、电解池原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化学平衡等内容在高中阶段都有所学习,大学课程中也基本是必修内容。通过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避免知识点的无谓重复,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也不会让学生感到老师在“炒冷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结论

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实践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大学化学是在中学化学教育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不能脱节,做到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的有效衔接,是每个教师的责任。作为大学教师,不仅要熟悉大学课程,而且要清楚高中相关课程的内容,做好大一学生学业基本情况的调研工作,在此基础上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优化教学内容,以生为本,科学规范地开展大学化学教育。

致谢:本论文得到绍兴市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课题(SXSKG2017013)支持,在此感谢!

参考文献:

[1]漆文胜,李红梅,孙俊梅,张云峰,王萍,张艳华.大一化学与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2):60-63.

[2]朱娱.大学化学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浅析[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1):7-8.

[3]刘松艳,王宝珍,金爽.大学化学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5(3):274-276.

[4]丁伟,陆靖.高中化学与大学化学知识衔接的研究[J].大学化学,2014,29(1):11-20.

[5]董美花,魏志方,赵莲花.基于普通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大学无机化学课程改革的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6(2):161-164.

[6]刘士荣,朱裕贞.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教学内容衔接的思考[J].大学化学,1998,13(1):16-18.

[7]任红.中学化学和大学化学关于平衡理论教学的衔接问题[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7,34(6):57-60.

[8]尚国香,张欣.高中化学新课程与大学化学教学衔接研究——有机化学性质主题[J].大学化学,2016,31(2):15-19.

[9]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无机化学(第五版)[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高中体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高中体育课程的开设是高中这一特殊时期的必然性产物,能培养学生对体育领域的兴趣,更能减缓高中学生较大的学习压力。能最大程度增强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程度。所以该门课程的教学,在高中阶段,既是必然的,又是极具效力和价值的。该篇文章着重探讨其必要性。

【关键词】身心健康  压力减缓  素质养成

本篇文章意在探析高中体育学科的教学必要性,主题也是围绕高中体育教师的具体教学价值和意义。由于高中学生的特殊性,生理心理年龄都趋于成熟,但又是最需要接受规正和关注的时期。所以学科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以及实施教学策略时,就要考虑到体育教学在高中阶段的意义和必要性。只有明确了这一点,高中体育学科的教学方向才会更加明确,教师的教学计划才能更加具体。同样的,高中学生对于该门学科的重视和喜爱程度也会更高。

一、身心健康

提到高中阶段,大多数人最大的关注点就是学生的学科成绩,近段时间学生的整体学习状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或者是最新的高考政策等等。对于高中时期的学生而言,学科成绩可以说是特别重要的。但学生在高中时期的生理心理状态也是所有人都需要关注的重中之重。在探析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必要性时,教师需要注意的第一个切入点即是利用体育课程的教学,尽可能地保证自己学生的身心健康。高中体育学科开设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所有学生的身心健康,身心状态非常良好的学生,在教师进行教学时就更能集中精力,课堂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升。所以在涉及具体的高中体育教学内容时,学科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与身心健康促进之间的关系入手,毕竟没有学生不想拥有健康的身心状态。针对这一方面,高中体育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强度适中的针对性体育课程。像是慢跑计划,能让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得到放松和活跃,尤其是脊椎和腰部,由于长期久坐和低头,高中学生普遍在会这两处会感到不适和难受,慢跑则能很好的改善这一问题。羽毛球和篮球这样的竞技类运动,则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也能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因为运动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心理状态改善策略之一。高中体育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状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有的针对身体锻炼,有的针对心理辅导。但总的目的都是为了最好的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探讨高中体育教学的必要性时,身心健康的保证是高中体育学科必须存在的意义之一。

二、压力减缓

身心健康的保障与促进作用,是高中体育学科存在必要性的第一个体现,针对性非常强的课程安排能让该门学科的教学价值与意义得到最大化的呈现。但是高中体育学科的价值远不止如此,除了对于身心健康的促进,还能很好地减缓学生的学习压力。这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是非常关键的。众所周知,高中阶段学生会接收到来自各方的压力,这种压力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非常消极的影响和改变,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仍要从各个方面进行考虑,如何減缓学生的压力更是教学目标制定的重中之重。所以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一定要围绕高中学生压力减轻与高中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之间积极意义进行策划。

传统高中体育课堂上,学科教师的教学内容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也可能是按自己的教学进程循序渐进的,学生所接受的教学内容不够灵活,也不具有针对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也需要得到一些改变,事实上近几年高中学生对于体育学科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也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关。所以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需要作出改变。例如在高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学习各方面新知识的阶段,更需要的是减缓对于新环境新知识的陌生感与紧张感,这种压力事实上是可以转化为积极影响的。所以体育教师可以安排像是站军姿这样能够锻炼意志力,集中注意力的课程内容,也可以安排体操欣赏与学习,这样能够活跃气氛,拉近师生关系的课堂教学内容。在高二高三阶段,学生的所有学科学习都逐渐深入,甚至到了学科学习收尾阶段,压力一天比一天大,这时候高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计划也要随之作为改变。这时学生更需要的是快速又高效的压力减缓策略,而不是繁琐又复杂的体育课程学习,又无形中给学生增添了更多学习压力。这时简单的跑步,甚至竞走,都是最简洁但又最高效的教学策略。简而言之,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压力的减缓是非常关键的,能够直接影响自身的学习成效。而体育课程的存在,能够最好的达到这一要求。所以这是高中体育课程存在的必然性体现。

三、素质养成

身心健康的保证以及压力减缓的作用,都是高中体育学科存在的最积极的意义展现。但是高中体育学科的作用与影响力仍然远不止这些。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学习固然是当下最为重要的事情,但是自身综合素质的养成也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高中时期,学生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更要学习如何正直爽朗的立于世间,才算是真正的成为一个合格的大人,所以对于学生自身的素质培养和规正还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在这一问题上,也是非常有发言权的。体育运动不仅是一个人身体层面的保障因素,更是他精神层面的捍卫者。通过体育运动,一个人能学会团结协作,进退有序,维持原则底线,明白公平正义的重要性等等。体育精神所包含的意义非常丰富。所以高中阶段的学生必须要进行体育学科的学习,这也是重要缘由之一。高中体育教师在针对这一问题上,教学计划与目的也要有很强的指向性。例如前文提到过的站军姿,能够让学生明白规则的真正意义,在往后的人生行路过程中都能正直坦荡,成为一个笔直站立的人。例如排球、足球或篮球运动,其意义就更为深远了,在这样的运动过程中,学生的个人优点会放大,自己的一些不足和劣势也会显现出来。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明白自身的具体情况,接下来的规正和改良措施也会更有效。所以素质养成也是该门学科在高中阶段存在的重要意义之一。

在高中体育教师开始制定自己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先对自己的学生做一个调查和了解,大致明白自己的学生更需要或者说更适合哪一方面的教学侧重点,这会更有利于高中体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配合与教学效率的提高。关于身心健康的促进,压力的减缓策略,综合素质的提升还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体育学科,对体育学科学习的重视程度也会大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宏.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2):76-85.

[2]栾大海.高中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性与措施[J].考试周刊,2011(64):101-120.

高中体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中生涯 高中德育教育 对策

随着高考新制度的颁布,学生进入高一后选择的科目直接决定其大学毕业后的职业方向。在高中德育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高中生涯成为迫在眉睫的德育教育内容。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能适应新高考的目标,能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需要以高中生涯为切入点,将德育教育融入高中生涯教育过程中,以探索高中德育教育新途径。

一、高中生涯开展的现状

高中阶段是学生对职业进行初步探索的阶段,学生的探索主要是对自己未来选择方向的摸索,对今后目标大学的计划和日后毕业将要从事职业的尝试。目前高中尚未开设高中生涯相关课程,受應试教育影响,学生只关注自己的成绩是否能上好大学,而对自己的兴趣、性格及价值并不了解和关注。高中课程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关联不大,导致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产生厌学情绪。

从高中生涯的角度来思考德育教育,发现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不仅是学生学业生涯的需求,同时是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渴望。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是以育人为本的延续。通过社团活动、校本课程、专家报告等形式将德育与高中生涯教育相结合,可以使学生在熏陶中承担起社会责任,符合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的需求,能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二、基于高中生涯的高中德育开展对策

1.正确把握德育与高中生涯教育的关系

高中生涯教育是指以高中生涯计划为主线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使学生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德育是按照社会需求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影响教育,使学生通过德育教育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通过实践形成一定的品质。从二者内涵上来看,都是把学生培养成有担当有责任的社会人,以成为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德育与高中生涯教育相互联系和影响。高中生涯教育中蕴含德育素材,是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以高中生涯为切入点进行德育教育,可以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可以使学生的学习与未来工作相联系,使二者形成合力,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充分挖掘高中生涯教育中的德育素材

首先,高中生涯规划可以使高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生刚进入高中后,对新环境会显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读高中的目标是什么。通过生涯规划教育,可以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以制定合理的生涯规划,在实践生涯规划过程中健康成长。

其次,高中生涯规划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学生在了解自己性格、自己需求、社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可以树立理想,并制定实现理想的计划。生涯规划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强,可以使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积极的心态体验减轻学业压力。在高中生涯规划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被尊重,学生可以将学习与未来建设社会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使学校的德育教育更有特色。

再次,高中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使学生对自己进行正确判断,对自己适合的职业进行定位,以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先制定高中生涯规划,对未来工作方向有一个大体的明确,之后通过学习及社会实践等学习职业道德、礼仪,以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这些都是德育强化的内容。

3.以生涯规划为切入点进行德育教育

首先,建立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将生涯教育贯穿于德育教育中。领导要重视生涯规划教育,并领导教师将生涯规划与德育教育进行结合,组织生涯教育保障机构,使机构内成员协调合作,给学生准确及时的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入学后,生涯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等,以确定适合的专业。之后引导学生了解大学专业设置及职业发展需求,了解高考志愿填报要求,以使学生了解,社会需求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且德是居首位的。

其次,设计以生涯规划为主线的德育活动,坚持以课堂为主要阵地,同时为学生构建生涯教育的实践平台。以生涯教育为切入点进行班级建设,同时以生涯为主线确定班级主题活动,使学生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在满足个人发展需求时,要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只有国家这个大家富强了,自己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再次,培养生涯规划教师。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对生涯规划越来越看重,学业生涯及职业生涯教育领域的教师专业化将成为必然趋势。学校要致力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专职生涯规划教师队伍,以保障生涯规划的顺利实施。专业的生涯规划教师要具备生涯规划专业知识,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大学专业的设置情况及职业发展方向变化;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有正确的职业取向;要热爱教师事业,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以科学的价值观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职业生涯观念。

总之,在高中生涯教育中融入德育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新形式,虽然不够完善,但只要坚持探索和实践,就能更好地促进学校德育教育特色发展,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 参 考 文 献 ]

[1]徐晓春,贾万刚.德育与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相结合的探索[J].辽宁教育研究,2008,12.

[2]蒋乃平.高中生涯设计与德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2).

[3]龚克.以高中生涯规划为切入点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新途径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1,12.

[4]林甲针,陈如优.高中生高中生涯规划与班级团体辅导[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高中体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借助高中体育课程的开展,强健学生的体魄,能够让他们以更加饱满与活力的姿态,迎接学业和考试,从而为三年的高中生活划上完美句号。本文从开展基础训练,激发身体能力;进行步伐训练,提高身体协调;进行力量训练,强健身体素质三方面,对强健体魄的高中体育教学进行简要探究,以期为广大体育教学的日常教学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高中体育;强健体魄;教学

高中階段的学生,拥有自主支配的时间是极其有限的。因此,借助体育课程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便成为众矢之至。纵观当今高中体育教学现状,教师并没有发挥出体育课程的真正效用,学生只是缓解了学业压力,并没有借其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长此以往,高中体育课程的开展,将只能发挥出调节、减压的作用。这对完善当今体育教学机制和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明显具有消极影响。

一、开展基础训练,激发身体能力

教师在首次开展的体育课上,应该首先带领学生进行基础性质的体育运动。教师如此操作,一方面是为了检验学生在当前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是为了激活学生的身体机能,让他们先进行适宜的热身。教师要想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强健体魄,就需要从基础性的运动做起,积跬步,至千里。由此,才能够在增强体魄的道路上,长久地走下去【1】。

例如,教师可以按照有氧训练、热身训练、柔韧训练、以及腹肌训练四个维度来开展基础训练。对于有氧训练来说,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跑步、跳绳等。对于跑步,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变奏式跑步,即以不同的步幅和节奏完成跑步。对于跳绳,教师也要让学生进行变奏跳绳,一会单脚跳绳,一会双脚跳绳,不断减小手臂摆动幅度,尽量用手腕来完成。在热身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轻松、容易完成的运动,一位后续更大强度的训练做好准备。对于柔韧训练,教师需要让学生进行正压腿和侧压腿,必要时,教师还可以让他们进行劈叉、吊腿上升的腿部柔韧性练习。对于腹肌训练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块斜板上进行仰卧起坐或者卷腹。学生也可以坐在一条板凳的边缘,用双手固定身体,进而将双腿伸展。由此便能很好的锻炼腹部的肌肉。

二、进行步伐训练,提高身体协调

教师在让学生增强身体肌肉的同时,不能忽视他们身体的协调性练习。考虑到学生身体肌肉的快速增长,他们无法在相同时间内,让自己的身体适应自己的肌肉,因此,他们将会出现行动不自如,笨拙等手脚不协调的现象。基于此,教师有必要让他们进行步法的训练,以此提高身体的协调性,为后续提高身体素质,做好辅助。

例如,教师可以借鉴拳击里面的滑步、快速移动、撤步、疾步以及侧步等相关步法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教师可以利用脚步和有颜色的纸张,在地面制作出若干数量的十字条,然后让学生的左脚在后,右脚在前,成弓步站立。学生的右脚应该让脚尖抵住竖线,左脚则压住竖线,同时将脚跟微微抬起。教师要让学生先熟悉基本姿势,等学生具备了肌肉记忆后,教师便可以让他们进行滑步、快速移动、撤步、疾步以及侧步等相关步法练习。教师要将步法练习的技术要领教授给学生,像是,不要平足移动,两膝应该微屈并且放松等。学生在掌握了相关步法练习后,便能够提高自身的机动性和灵活性,由此便能够在各种运动中,保持身体的平衡,为成功地完成运动打下坚实的脚步基础。

三、进行力量训练,强健身体素质

力量训练是学生增强身体素质必须要经历的手段。学生经过力量训练后,他们的肌肉质量和密度都会获得大幅度提升,进而提高了自己的身体素质。基于此,教师应当将提升肌肉质量的方式教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看照下,规范的完成相关动作,避免损害自己的身体健康。一旦学生掌握了要领,即便教师不再身边,学生也能够自行进行力量训练【2】。

例如,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利用身体自重,进行力量训练。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全程俯卧撑,教师应该将动作的核心技术教授给学生,像是,肩胛骨保持完全伸展的状态,收紧你的肚脐以及挤压你的核心部位,尽可能地放低身体,让大腿和胸部接触地面,同时保持骨盆向后倾斜等,让学生的动作更加标准和有效。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夹腿悬臂支撑,让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锁住手肘,向下挤压肩胛骨和胸腔向下压,同时保持打开胸部,头部保持中立。由此,便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腹肌和肱二头肌。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平盘支撑标准版,低位平板支撑,高位平板支撑,或者是锻炼手臂肱三头肌、胸肌的臂屈伸等等。这里需要注意,力量的提升并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学生长期运动,进而才能够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教师需要告知学生,让他们有心理准备后,再进行相关的自重运动。由此,便不会产生半途而废的现象,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消耗。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课程的开展,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借助体育课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不仅在节省学生的日常时间方面,有着积极意义,在驱动教师教学质量方面,也有着正向作用。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自身肩负的责任,切实地让体育课程发挥出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要运用适宜的教学策略和手段,健康地提升学生的体魄素质,让他们以健康的姿态完成三年的学业。

参考文献

【1】张燕. 高中体育教学中身体素质锻炼的策略[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2】孟丽丽.高中体育教学中强化体能训练的路径探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1):266.

(河北省承德市高新区第一中学)

高中体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体育锻炼是保持健康的基本途径。高中是学生时期和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养成的习惯将会伴随人们一生。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有部分职业高中学生对体育锻炼不够重视,甚至有抗拒的心理。因此本文主要对职业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学生 课外体育锻炼 现状 对策

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等最基本的需求,更关注精神富足和身体健康。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足以可见国家对居民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但在职业高中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差的现象。目前职业学校的课程安排中,每周只有1~2节体育课。学生仅仅依靠体育课的锻炼强度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更多利用课外的自由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有效提高其健康水平,是当前职业高中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职高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除体育课之外,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学校运动会、市县级体育比赛、体育运动协会、自由课外体育活动。

1.学校运动会

为了丰富学生在校期间的校园文化生活,大部分职业高中每年会举办一到两次运动会。为了在运动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班级在运动会前期都会对参赛运动员进行集训。但由于班级的参赛名额有限,集训针对的是参加运动会的少数学生。大部分学生在运动会中的角色是观众,自然也就不会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体育锻炼。而且由于学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参加集训的时间也是短暂有限的。根据对职业高中的调研得出,运动会集训时间最长为两周,每天训练时间为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且全校学生的总体参与率在5%~10%。由此可见,为运动会而进行的体育锻炼持久度和参与度都不高,难以真正对学生体质做出建设性贡献。

2.市、县级体育比赛

为了取得优秀的成绩,大部分职业学校会把工作重心放到学业上,从而忽视对体育的建设。当学校需要参加市、县级的比赛,如篮球、足球联赛等,往往需要临时组建队伍。这种为参加比赛而诞生的队伍往往也会随着比赛的结束而解散,不能长期存在。并且一个学校往往只能有一个队伍参加市、县级比赛,能够通过选拔的学生少之又少。

3.体育运动协会和社团

相关调查显示,各个职业学校下辖学生会或团委都会成立相应的体育运动协会和社团,并由其体育部统一管理。校园体育协会常见的类型有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足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等,学生本着自愿报名的原则参加协会。根据湖州市某一职业学校对在校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研究显示,在校学生报名参加体育协会的人数仅为全校总人数的14%~19%,且大部分学生来自高一、高二年级,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非常少。

对于参加体育运动协会或社团的学生来说,参加锻炼的时间也是极其有限的。社团和协会不同于体育课或运动队,对成员没有强制性参加的要求。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组织体育活动,为有兴趣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提供一个平台。但由于场地和时间的限制,每周举行活动的次数不会超过两次,有些学生也会因时间冲突等原因而放弃参加活动。因此,体育协会或社团在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方面的作用也是极其有限的。

4.自由课外体育活动

除以上三种途径之外,大部分学生可能会选择课外时间自由进行体育活动,比如约同学去田径场跑步、打篮球、打羽毛球等,进而愉悦身心,放松心情。学生自由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有很大的随机性和自主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并且很难坚持长期有效的科学锻炼。然而,据相关调查显示,职业高中在校生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每周锻炼时间不足两个半小时;能坚持每周锻炼3次以上,且锻炼时间大于半个小时的仅占15%;更有极少数学生除每天的日常行走之外从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能坚持每天锻炼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二、影响职业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1.学生体育锻炼意识薄弱

除学校管理因素之外,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一方面,学生学业任务繁重,每天要花费大部分时间学习。另一方面,根据《2019年Q2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移动网民人均安装APP总量为56款,每人每日使用手机时长约为4.7小时。手机目前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之余首选的放松方式是玩手机而不是体育锻炼。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和健康的重要性,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也缺乏合理的评估,缺乏主动锻炼的意识。

2.缺乏运动氛围和合理的指导

良好的运动氛围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学业压力等原因,职业高中往往缺乏运动氛围,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总是少数。此外,还有一些学生虽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愿,但由于缺乏合理科学的指导而得不到想要的效果,或者在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由于惰性或者孤独等原因而无法坚持,中途放弃。

3.运动场地和器械的限制

体育运动通常对运动场地和器材有着一定的要求,像篮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等都需要室内活动的场地,而足球需要室外的足球场,即使是日常的跑步也需要塑胶跑道,长期在柏油马路跑步会对人体的膝盖造成损伤。但职业学校往往因为财力和经费的限制,在运动场地的建设和运动器械的购买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室内体育锻炼的场地严重不足。学生想进行相应的体育锻炼时往往由于没有场地而只能选择放弃。学校运动场地和器械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运动的积极性。

三、改变职业高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对策

1.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

学生是自身活动的支配者和主导者,只有学生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愿意自发主动地进行锻炼,体育锻炼才会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为提高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学校可以组织有关体育锻炼的主题讲座和专题报告,以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同时有助于学生掌握一些合理科学的运动常识。

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多成立一些运动协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体育锻炼的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学校应重视学生课外体育锻炼

为了改善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严重不足的现状,校领导和管理人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除保证学生每周的体育课正常进行之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参加早操或者课间操,并进行出勤考核,将出勤率与评奖评优挂钩,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内容安排上可以选择跑步或者健美操,跑步可以磨炼学生的意志力,既有利于身体健康,也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学校可定期安排体检,每半年或三个月组织一次全面的体检活动,对身体各项指标严重不合格的学生开展帮扶活动,可利用体育课或者其他自由时间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其身体素质。

此外,学校还可举行“体育月”“体育周”等活动,积极举办形式多样的各类竞赛,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3.完善运动场地和器械

运动场地和器械的不足是限制学生锻炼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校应加紧这方面的建设。经费不足的学校可以加紧向有关部门申请,在经费实在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先配置一些基础器械,比如乒乓球台、篮球架、羽毛球网等,待经费到位后再进行完善。

四、小结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身理念是职業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学校各领导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为建设健康中国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耿忠云.南通市高职院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4(3).

[2]赵庆辉.高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分析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

[3]马腾雲.铁岭卫生职业学院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1.

(作者单位:安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高中体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在学生学习的各阶段,体育一直是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学生在学校学习过程中,身体素质的高低越来越受到学校和家长的注意,而高中正处在学习的重要时期,过大的学习压力造成学生心理、生理承受力都相应下降,怎样满足学生对体育运动与健康方面不同层次的需求,是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引入的作用以及怎样普及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引入等问题做了详细地分析和系统地阐述。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体育游戏;作用;普及方法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各项身体机能就成为学校以及体育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引入,使得体育教学的教学方式、教学管理以及学生自身积极性调动等方面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促进了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提升,对学生人格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使学生体育学习的学习效果得到了有效提升。[1]

1 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引入的作用

1.1 体育游戏的引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着课程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由此可见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而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引入能够丰富体育教学的教学内容,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探索性,从极大程度上满足学生对于新奇事物的好奇心理,更容易对游戏当中体育知识的内涵产生浓烈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体育游戏的引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由于游戏本身具有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游戏开展过程中,体育游戏活动中个人与集体的互动和配合比较多,整个游戏的完成需要每个个体与集体充分协调配合。例如,在经典游戏“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过程中,小鸡组各成员之间应充分协调配合,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老鹰”找不到抓捕小鸡的机会,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2]

1.3 体育游戏的引入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创造力

体育游戏因其本身具有的趣味性、娱乐性、学习性,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游戏参与过程中,对游戏中相应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活动形式强化记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渠道,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因体育游戏中存在的知识性和创新挑战性,这就需要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断地突破以往的思维定式,勇于尝试寻找新的解决思路,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乐于探索的习惯。

2 怎样普及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引入

虽然国家教育改革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但是很多学校依然没有完全落实教育改革方法,这就造成很多教学方式陈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有关调查爱好者对“体育游戏对高中体育教学的影响”问题做了一项实验统计分析:

实验中设置实验组,实验组学生的体育教学采用游戏辅助的教学方式,普通组学生仍采用以往讲授、示范、自主练习的教学方式。一个月之后,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作了统计分析:实验组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普遍偏高,学习效果也普遍偏高,大部分学生对于采用游戏辅助的教学方式表示满意,并且希望以后继续沿用,只有极少部分同学对此种教学方式表示不满;而普通组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普遍偏低,学习效果也不高,大部分学生对于传统呆板的讲授教学模式表示不满,只有极少部分学生满意传统的讲授教学模式。这项调查结果显示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具有的重要意义。

2.1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加快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在国家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要想不断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水平,学校应不断加强对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心态的转变,并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勇于实践游戏教学的教学方法,紧跟国家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步伐,不断设计和研究新的课程教学形式,认真履行、实践国家体育教学大纲,结合体育教师自身设计和研究的新的课程教学形式,努力实现国家教育资源的最优化和最大化。[3]

2.2 提高教师教学素质

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自身教学素质的问题,造成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不能顺利实现。所以,学校应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知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训工作,在培训过程中,让体育教师不断增加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培养创新教学的教学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将新颖、趣味的体育游戏引入到实际的体育教学当中。例如,一些团体性较强、学习性较强的体育游戏项目,不仅使学生对运动项目的技巧做到有效掌握,还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不断提升,从而促进学校、教师对于新型体育项目的设计和研究,形成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的良性循环。

2.3 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游戏方式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针对不同性别的学生分别采取不同的游戏教学方式。相对体能来说,女生一般体能较弱,适合进行一些体能消耗较小的游戏运动项目;而男生相对来说精力比较旺盛,体能较好,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适合进行一些相对冒险、探索性较强的游戏运动项目。[4]

3 结语

高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游戏的引入,不仅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学习兴趣,还从一定程度提升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水平。体育教学中游戏的引入,提高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到有效提升,促进学校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对学校、学生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范浩,罗丈青.体育游戏对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影响[J].运动,2012(13):120-121.

[2] 田关厚.体育游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商,2014(05):294.

[3] 黄驰.高中体育课中的体育游戏教学思路构建[J].高中生学习(师者),2014(06):40.

[4] 李金波.浅析体育游戏在高中阶段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4(28):161.

作者简介:赵飞(1979—),男,江苏邳州人,本科,中教一级,就职于江苏省邳州市八义集高级中学,研究方向:体育。

上一篇:物理教师论文范文下一篇:投资风险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