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教学论文范文

2023-10-09

声乐艺术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在展现声乐艺术的过程中,通过演唱的形式展现艺术魅力,而艺术的魅力与美感是通过展现情感来体现的,情感的展现又是语言与曲调合理融合的效果。声乐语言体现了人物、事物的情感,通过写景、抒情、叙事等方式,不断展现出真实而复杂的世界,声乐语言能够展现出艺术的灵魂与内涵。本文从声乐语言构建声乐优美旋律艺术、展现声乐丰富情感艺术、塑造声乐魅力形象艺术这几个方面讲述了声乐语言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

【关键词】声乐语言 旋律艺术 情感艺术 形象艺术

声乐艺术和声乐语言相辅相成,既是语言展现出音乐的灵魂,又是音乐衬托着语言的魅力,使得两者的魅力相得益彰,不断尽显,语言和音乐的艺术魅力完美协调。我国历史悠久,在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国的音乐艺术也获得了很显著的成就。民族音乐与其他国家的声乐艺术一样,展现了人类劳动创造、爱情信仰、教育文化等方面的传承与发展,通过声乐艺术的作用,借助语言的魅力,不断展现出更加生动的情感、旋律等。下文分析声乐语言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

一、声乐语言构建声乐优美旋律艺术

语言精美、咬字清晰是声乐艺术的最大特点,字正腔圆、旋律优美将音乐与文字完美结合。诗和歌在中国源远流长,有传统的继承,在文学语言的发展历程中,诗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结合了音乐的形态,形成了韵律优美的曲调。在作曲家的高超技艺之下音阶、音律、节拍和调式的发展为声乐艺术的民族特色发挥起了重要的作用,使多姿多彩的风格在音乐中体现。比如,在诗歌和音乐发展的唐代高峰时期,音乐文学波澜壮阔,声乐艺术发展势如破竹,产生了一大批的优秀作品。五言律诗和七言绝句就在这个时期产生,此外,还出现了像《霓裳羽衣曲》这样的大唐乐舞,将声乐和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在曲目中,“中序”主要表现情感,是大型声乐套曲的关键,采用了多种曲式音调相结合,将各种音乐传统与华夏文明相结合,吸收了众多的国外优秀作品的特色,旋律优美。比如中国五声调式“燕乐”新曲种就是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增添了曲调的韵味。

在音乐素材中,人物的声腔塑造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和复杂的创造手段,对语言和音乐艺术的高度结合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出声、引长和归韵是传统声乐演唱艺术的三个阶段,清晰的吐字行腔对优美旋律的乐曲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彰显曲调的表现力,具备演唱的特性。诗词音乐化的重要手段是旋律和曲调,歌词的诗情画意对曲调的宛转悠扬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依文寻曲或者依曲行文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促使声情和文情的完美结合。使用不同形式的曲调能够反应声情,而词调的丰富变化对声情的丰富有重要意义,实现了声情和文情的完美统一才能促使声乐艺术多种表现形式的实现,发挥各种风格的魅力,使声乐艺术缤纷多彩。

二、声乐语言展现声乐丰富情感艺术

声乐的情感表达对声乐的艺术魅力体现和美感效果的实施有重要作用,是声乐演唱艺术中的重要形式,而声乐语言和音乐作品的旋律结合是体现情感的重要途径。优秀的声乐作品只有在优秀的演唱者的演绎过程中才能让观众欣赏到乐曲的美妙,而这就需要演唱者对乐曲的背景和内涵充分了解,对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曲调形式以及主题思想等完整把握,进行二度创作,将乐曲的艺术特色和情感特征完美的展现。只有充分了解乐曲的相关背景和内涵,演唱者才能将曲调主题处理得当,使艺术形象鲜明生动,对音乐旋律的发挥以及艺术创造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歌曲的曲调构造和节奏速度等因素对声乐语言的表达有重要的意义,咬字和腔调的差异都会影响声乐的表达效果。比如,行腔吐字迅速快捷适合表现清新明朗和热情欢快的歌曲;而行腔吐字连贯平稳适合表现情深意长和纤细委婉的歌曲;行腔铿锵有力则适合表现节奏强弱有序和明亮豪放的歌曲。

《孟姜女》在中国广为流传,是影响力重大的声乐作品之一,是以孟姜女千里寻夫为背景创作出来的曲目,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撼人心魂,是大型的声乐作品的代表。人们的审美情趣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变化,新的声乐表现形式改变了原来的哀怨凄婉的特色,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序章,将封建社会中孤苦伶仃的弱女子形象刻画的活灵活现,情感表达真情意切,让人动容。曲子反映出孟姜女千里寻夫的惆怅思绪,与别人的家人团聚相对比,痛苦思念之情更甚,歌词质朴,表现出了主人公的真挚情感。“哭倒长城八百里,只见白骨满青山”使曲目的情感达到了巅峰,该乐曲的表现形式哀怨委婉、刚中带柔,反映了孟姜女对遭受挫折后的最终哭诉。以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变化反映出细腻的情感触动,发挥了旋律的作用,实现了声情并茂的艺术特色。黑格尔曾经说过“音乐自身发出的声音能够引起人的注意,并从中获得满足,是精神和灵魂。音乐是灵魂的表达,借助声音书法自身的深邃的喜悦之情和悲切之感,抒发的情感超越了自然,将真实的内心世界的激动转化为自我聆听,避免了压抑和苦痛。

三、声乐语言塑造声乐魅力形象艺术

语言和歌唱形式的结合是表现声乐艺术的重要形式,并以此传递思想情感,因此声乐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表现形式。声乐艺术也被人们称为人生演唱的带有语言艺术的音乐,不仅反应了艺术形象,更是一种以语言影响观众的重要艺术形态。因此,一个优秀的演唱者不仅需要好的嗓音,还需要良好的语言知识基础和分析表达语言的能力,否则是很难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塑造艺术形象的。比如在《一束红花照碧海》中使用独唱、对唱以及混声合唱的形式来表现戏剧人物的形象刻画。在声乐形象的传递过程中,以人物的声音为基础进行情感和音色的调整,使人产生鲜明的声音对比,使唱和听两种形式以想象和联想充分的表现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艺术形象的塑造。因此,声乐艺术形象的塑造得力于声乐语言的联想和内心情感的塑造,也彰显了声乐作品的艺术魅力。

声乐语言有效构建了声乐优美的旋律艺术、展现了丰富的情感艺术、塑造了魅力的形象艺术。声乐语言是人类情感的体现,通过一定的艺术融合方式,使得人们可以通过声乐艺术展示出内心的喜怒哀乐。声乐语言塑造了艺术美,也塑造了人类的情感美,通过一定的语言表现,使得艺术形象和人类情感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陈晓.浅谈声乐语言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2]熊玉珍.民族声乐语言的艺术魅力[J].安顺学院学报,2009(4).

[3]范齐英.浅谈中国声乐艺术——实践中的呼吸、共鸣、语言、情感[J].大众文艺(理论),2008(6).

声乐艺术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声乐艺术在音乐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原因在于它是用人声来诠释音乐的美,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声乐艺术中的文学语言是表现作品和理解作品的核心。诗化文学语言在文学语言中因其精炼的词句,跳跃的语言逻辑结构,与音乐具有最紧密的联系。正确理解作品中诗化文学语言的诗情才能真正把握声乐艺术的审美,才能更好的进行声乐艺术实践。

关键词:诗化文学语言;诗情;声乐艺术

声乐,以人自身的嗓音为乐器进行演唱的音乐艺术。声乐艺术的显著特点是有语言,语言是声乐艺术的创作中心,是塑造艺术形象的基础。只有对语言进行深入的理解,激发情感的体验,才能感受语言传达的文学美感,进而用音乐化的语言刺激人们的听觉,建立声音的听觉美感。意大利歌唱家培特罗·托西说过:“如果一个歌唱家咬字不清的话,他就无法使听众获得歌唱中来自歌词的大部分美妙之处;这样一来,他的歌唱也就失去了感染力。如果歌词唱不清的话,那么人的嗓音和短号或双簧管的声音就没有什么差别了,这个缺点是很严重的,但是现在不少人都有这个缺点。”①培特罗·托西把声乐与器乐的区别的原则说得很精辟,也说明了语言对歌唱的重要性。但在声乐艺术实践中,存在重视歌唱技术忽视文学语言学习以及将文学语言学习理解为语音学习,未从审美的角度进行深入的探析和思考。本文立足于诗化文学语言的审美,通过分析诗化文学语言与声乐艺术的联系,进而揭示其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

1 什么是诗化文学语言

语言属于语言学的专业术语,在文学和美学中语言有着不一样的性质特征。文学艺术中的语言有散文语言、戏剧语言、小说语言、诗歌语言、说唱文学语言等。相对于其他文学语言,诗歌语言即诗化文学语言,它高度体现了语言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其特征有:一是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凝练性,诗歌用精粹凝练的语言集中、深刻地反映人们感受最深,表现力最强的生活事件、社会现象和自然景物,能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涵;二是破坏语法规则带来结构上的跳跃性,诗歌的跳跃性结构方式以局部反映整体,以断续表现连贯,带给人们广阔的想象空间;三是诗歌的节奏韵律体现其音乐性,诗歌中的长短句、调配声调像音乐的节奏一样具有起伏更迭的美感。

2 诗化文学语言在声乐艺术中的作用

众所周知,声乐艺术是音乐和文学高度融合的音乐艺术,以人声演唱的音乐传递着人们丰富的情感,而情感的传递需有载体,声乐艺术的情感载体是音乐旋律和文学语言。文学语言在传达思想情感,构建听觉感官审美效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学习文学语言是声乐艺术工作者在专业学习中的必修课,特别是在提高文学语言审美鉴赏力方面应下苦功夫。提高文学语言的审美鉴赏力应从对诗化语言的学习入手。诗化文学语言在与音乐的融合中,形成语言的形式美感,如诗歌遣词造句时的对仗、排偶带来的和谐规整;节奏顿数相对,平仄相见带来的抑扬顿挫;句尾归韵带来的循环反复。这种诗化的形式美又必须为诗歌的表现内容服务,即诗歌之中强烈的思想情感。诗情应为诗歌表现内容美的核心和精华所在,亦是构成声乐艺术美的文学基础。可以说,理解了诗化文学语言的诗情,才能真正地表现声乐艺术。

3 如何理解声乐艺术中的诗化文学语言

我国是诗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诗歌文化。诗歌文化的星空中有许多灿烂的篇章,这些优秀的篇章不论是乡野歌谣还是名家之作,都是我们学习诗化语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优秀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情感,描绘了当时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画卷。声乐艺术学习者可以从这些诗歌中领悟诗化文学语言的精妙,培养提炼诗情的能力,品味诗化文学语言在形式美和内容美何如达到高度的统一。

3.1 精读诗歌,潜心品味诗化语言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声乐作品中,有很多作品是根据诗歌进行作曲创作的。如具有古典音乐风格的声乐艺术歌曲《阳关三叠》,最初本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琴琴歌改编而来,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七言诗《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建国后我国著名作曲家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曲,夏一峰将其整理改编成现在流传较广的声乐艺术歌曲。“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人王维以精炼、质朴的诗化文学语言,向我们呈现了一幅友人之间依依难舍的惜别图。诗句中传达的真挚友情让人动容。全诗的结构规整,严格遵循七言诗的音韵要求,因平仄相间带来的抑扬顿挫之美,由节奏顿数相同产生的和谐之美,以及句末同韵相协构造的循环反复之美(如第一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和第四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末“尘”字与“人”字同韵)。诗化语言形式美和友人间的惜别之情相融合,体现了诗歌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和”的美学思想。

3.2 理解诗化语言的跳跃性,提高艺术想象力

诗歌的语言运用经常省略过渡、转折词语,破坏语法规则,在逻辑结构上有很大的跳跃性,其跳跃的动作间没有连续性,只依存于相同的情感线索。如男女高音独唱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陆在易根据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的抒情诗歌《我爱这土地》而创作的。“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啊,/和那来自林间温柔的黎明……”诗人将自身虚拟为一只体型弱小意志坚强的小鸟,即使用“嘶哑的喉咙歌唱”,也要用生命的力量唱出对土地的执着、坚贞和爱恋。诗歌中鸟儿歌唱的对象有四个,即:土地、河流、风、黎明。土地象征着正在遭受日寇践踏和凌辱的中国土地,河流象征着压抑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悲愤,风象征着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黎明象征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将到来。艾青写这首诗歌时正处于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和艾青忧国忧民的赤字情怀共同作用于鸟儿的形象,产生一种奇特的审美意象,极大地提升了审美表现力。

3.3 分析诗化语言的音乐性,寻找诗歌与音乐二者之间的联系

分析诗歌我们可以看到诗歌与音乐的相关联系,诗化语言中长短句的运用和音乐中音符时值的运用产生的节奏效果,因其长短不同而产生节奏上的更迭起伏。诗化语言中词句的反复运用和音乐中的回旋曲式一样,带来形式上的回旋反复之美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诗化文学语言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作用,因其重要我们才必须强调对诗化文学语言的学习,从学习中提升艺术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声乐艺术表现力。诗歌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这座宝库的大门永远向我们敞开,它的发展需要我们去挖掘和利用,我们应该重视且积极行动,思考如何将诗化文学语言的作用运用于声乐艺术实践上,这是我们从事声乐艺术教学、表演和科学研究者的责任和使命。

注释:①转自(苏)N .K 那查连科《歌唱艺术》第37页。

参考文献:

[1]余笃刚.声乐语言艺术[M].湖南文艺出版社.

[2]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3]王一川.艺术学原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声乐艺术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声乐教学旨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歌唱技能。要从根本上提升声乐教学改革效果,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在本文中,笔者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改革声乐教学的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关键词】艺术学校;声乐教学;改革对策

前言

近些年来,现代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为教师改革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各种新型教学法层出不穷,为提高教学质量注入了活力。要从根本上提升声乐教学改革效果,教师需要与时俱进,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本文总结了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改革声乐教学的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一、艺术学校改革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坚持因材施教的基本精神

在艺术学校中,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音乐能力不尽相同,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笔者认为,要想提升艺术学校学生的歌唱水平,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基本工作:

首先是充分了解学生的歌唱基础,以此掌握学生的歌唱能力和歌唱感染力,确定培养学生的基本方向。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安排合适的教学内容,使声乐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以此决定采取何种教育方法。做好这三点基本工作后,教师就要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了。针对学生差异性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艺术学校的学生通常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型。这类学生心思敏感,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旦出错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实施赏识教育,多激励他们,表扬他们,努力挖掘他们的闪光点,使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教师要对他们加强基础训练,使他们一步一个脚印,逐渐提升歌唱技能;还有一种是性格外向、容易兴奋的学生,这类学生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学习进度有时快有时慢,学习表现也时好时坏。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具有一定难度的练习曲目,使他们意识到要提高歌唱水平,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力,成功不是轻而易举就能获得的,从而引导他们将心思放在学习上。

(二)灵活采取教学方法

正所谓“教学无法、贵在得法”,艺术学校声乐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应用。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欣赏法,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中外优秀声乐演唱家的歌唱视频,使学生感受这些歌唱家的舞台魅力和演唱技巧,对声乐学习形成直观认识。再比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要用讲解法和示范法为学生介绍科学的发声方法,对学生呼吸和发声的训练,可以借助音阶、琶音的乐句为学生选择合适的练习曲,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正确的呼吸、发声技巧。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

笔者发现,有些学生在歌唱时可以模仿一些歌唱名家的演唱方式,虽然模仿对声乐学习必不可少,但是只有模仿,却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创新,这样的歌唱势必没有生命力,只能成为别人的影子。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认识到自己声音的个性和特点,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声音也是有一定魅力的,只要加以磨练和坚持,还是能实现声情并茂的演唱效果的,从而给别人也带来一定美感。

(四)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要想实现良好的声乐表演,学生不仅要牢固掌握声乐歌唱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在课堂上歌唱得很不错,但是一走上舞台就怯场,甚至发挥失常。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学生缺少舞台锻炼机会,实践经验不足;二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差,不敢走上舞台,当他们硬着头皮在舞台上歌唱时,会忘记正确的呼吸,一味地用“劲”唱,从而使自己的舞台表现不容乐观。针对这些原因,教师一方面要多给予学生实践机会,让他们多走上舞台,另一方面要对学生加强心理训练,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轻装上阵,在舞台上演唱时游刃有余。

二、结束语

总而言之,艺术学校声乐教学是一个值得不断探索的话题,教師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此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婷婷.声乐有效教学小议[J].华章,2011(21).

[2]张铭铭.论声乐教学中运用反思性教学的合理性[J].歌海,2011(04).

[3]李相君.对高校声乐教师的素养与业务能力的探讨[J].黄河之声,2011(07).

[4]林颖.谁能创造奇迹?——声乐教学圈里的那点事[J].内蒙古艺术,2011(01).

[5]傅晶.声乐教学中教与学的互动性[J].艺术研究,2011(03).

[6]王南竹.声乐教学中歌唱艺术情感表现的研究[J].民族音乐,2011(02).

[7]张玉龙.浅谈如何上好声乐课[J].快乐阅读,2011(11).

[8]张萍.谈声乐有效教学[J].文学教育(下),2011(08).

声乐艺术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声乐艺术将音乐语言与民族语言有机结合,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与欣赏性。在声乐艺术学习中,声乐基础教学是重要内容,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嗓音条件、学习积极性等科学制定教学策略,做好声乐基础教学。下面结合实际情况,谈谈艺术中专声乐基础教学该如何开展。

关键词:艺术中专;声乐基础教学;教学策略

声乐是一门较高难度的艺术,在音乐艺术门类的教学中,声乐教学可能是最困难的艺术过程。声乐基础教学不仅要讲究教学技巧,还需引起学生情感、精神等方面的共鸣,要培养学生的乐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与把无形的东西【1】。同时,声乐艺术既是一种知识的传授也是一项技能的培养,是艺术性与时间性很强的学科,在进行声乐基础教学时,要坚持原则,也要讲究策略。具体分析如下。

1艺术中专声乐基础教学原则分析

与其他学科相比,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在授课形式上,声乐教学采取的是一师一生制,同时,在专业技能、表现形式等方面,声乐也有一定的专业性,如声乐教学的“乐器”是声带与其他发声器官,这些“乐器”就潜藏在教学者与学习者的身体内;同时,歌唱者的自我听觉与客观听觉的途径不同,有时听觉效果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且声乐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受上述特点的制约与影响【2】。艺术中专的学生年龄大致在15~18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近具备最基本的嗓音条件,但是对于一些专业的知识、技能,如声乐中呼吸、腔体等知之甚少,在此背景下,教师在进行声乐基础教学时,必须把握以下原则:

1.1启发性原则

声乐基础教学要利用生活中的、具有启发效果的事物、体验等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获得灵感。如在向学生讲解演唱中的气息方面的问题时,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打哈欠”这一动作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3】。打哈欠是每个人每天都会有的动作,但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一动作在声乐学习中的作用。如人们在进行“打哈欠”这一动作时,往往是先吸气,而吸气时的这种感觉往往有利于唱歌。因此教师可以用“打哈欠”这一动作启发学生学习,让学生通过这一日常性动作领会吸气的要领,获得具体感受,从而有效掌握歌唱要领,领会技巧。

1.2直观性原则

在进行声乐教学与学习时,示范与模仿是最主要、最基本的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按照直观性教学原则,适当应用示范、模仿等基础性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高效学习。与其他学科相比,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也不能按部就班,要想让学生掌握歌唱技巧、技能,就需要让学生对声乐产生一些感性的认识,并通过不断的接触、学习,让这些感性认识得以深化、强化,从而获得对声乐的独特看法与见解。如,在进行声乐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做示范,之后带领学生模仿老师,在进行一轮的示范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生情况做简单分析,同时通过模仿的方法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让学生直观体会到自己的不够理想的发生方法与声音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学生反复模仿、辨别、训练,加深学生大脑皮层的反应,促使学生的歌唱机能逐步协调一致,逐渐掌握声乐的发声方法与技巧,不断提升歌唱能力【4】。

1.3因材施教原则

每位学生的嗓音条件不同,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不同,因此学习效果也有所不同。在进行声乐基础教学时,教师不能追求教学的统一性与同步性,而是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具体条件制定教学规划,选择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有效学习【5】。这就要求声乐教师不仅自己要对学生的声音条件、学习能力做到心中有数,更要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的个性、特色,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有效学习。

1.4循序渐进原则

在声乐基础教学中,循序渐进原则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进行声音训练时,不能急于求成,要按照声音训练的基本步骤进行。二是在选择训练曲目时,需从易到难,刚开始训练时以易为主,在具备了一定基础,掌握了相关技能技巧后再选择难度较大的曲目【6】。三是发声方法与歌曲表达应在循序渐进的规律下有機结合起来;另外,在培养学生声乐学习习惯,纠正学生在演唱、发音等缺点时都必须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步骤、规划慢慢进行,通过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提升学生的乐感,提升学生声乐演唱能力。

2艺术中专声乐基础教学策略分析

2.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学生才会生出无限的激情与无穷的动力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质,不至于半途而废。就声乐基础的学习而言,既是有趣的,也是枯燥的,有趣的是其与艺术、灵感、情感、美沾边,总会带给学生一些感性的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激情与活力;枯燥的是,声乐学习不仅需学习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进行大量、长期且系统的发声训练,只有具备长久的毅力才能坚持下去。大部分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声乐时都满怀期待,充满激情,但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就会感到声乐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因此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影响了最终学习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对声乐的兴趣,让兴趣做老师、做向导,带领学生在声乐的海洋中扬帆远航。首先,教师具有丰富的学习与教学经验,因此当学生刚开始接触声乐时,教师就要给学生做好思想工作,让学生明白,任何门类的学习,都是乐趣与枯燥并存的,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在学习声乐基础时,必须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即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遭遇低谷,也不能放弃对声乐这门艺术的热爱,要想尽方法克服困难,取得成功。除了为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外,教师也许进行一些教学策略方面的调整,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声乐艺术的热爱。如在教学时适当调整曲目,挑选一些符合他们这个年龄段学习的,贴合学生欣赏趣味且旋律优美流畅、朗朗上口的民歌或是国外一些短小动听的艺术歌曲进行教学。或者,教师选择一些中外名曲,为学生播放一些音带、录像带等,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冲击让学生更为直接、深入的感受到声乐艺术的魅力,从而培养起学习声乐的兴趣。

2.2加强基本功训练

15、16岁的青少年有一颗躁动不安的心,他们思想单纯、富于幻想但却缺乏毅力与脚踏实地的干劲,许多学生在初步掌握了学习技巧,尝到了科学发声的甜头后就将教师的谆谆教诲抛之脑后,不再按照教师的要求做好基础训练,而是一些高难度的曲目,企业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但结果往往令人黯然。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树立起端正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明白基本功训练在声乐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督促、指导学生做好基本功训练,为以后的艺术道路打下坚实基础。而且,实践表明,只有学生做好基本功训练,始终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演唱能力才会获得一个实质性的转变,在以后学习《江河水》、《孟姜女》等难度较大的曲目时,也能更好的掌握,无论是发生技巧的运用、情感的表达以及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能达到一个相对令人满意的状态。有人曾说过“一个新学生来到我班上,我总要对他进行一些调整,就好像把一辆车子推上铁轨,以后顺着轨道推就很省力了”【7】。声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也必须坚持并落实这一教学方针,从基础知识教起,抓好学生基本训练,将学生演唱状态调整到一个好的状态,使学生的各项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3锻造学生良好心态

在进行声乐学习时,一个好的心态是学生必须要具备的。这是因为,学习唱歌就必然要上台,对于上台这件大事,一些心态不好的学生往往会产生紧张、恐惧等消极心理,从而影响了正常发挥。为此,教师需在日常的基础训练中将心态训练也作为声乐基础训练的一部分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教学训练学生心理素质,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正确的思想认识,从而稳定发挥、逐层提高。而对于学生良好心态的培养,需要教师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端正学生的思想认知,让学生具备正确的思想观念。作为一名声乐艺术学习者,学生应当明白,声乐艺术是广大群众的艺术,声乐艺术的表演也是服务人民群众,为群众带去美的享受,因此学生需树立服务群众,发展声乐艺术的思想,以谦虚的心态认真的听取宝贵意见,认识到自身不足,虚心接受群众与教师的批评,在批評中成长,在批评中进步。二是要指导学生做好登台演唱前的准备工作,教给学生使心情保持轻松愉悦的技巧,如指导学生在后台候场时,摒除一切杂念,认真将演唱曲目多练习几遍,做到有备无患。

2.4重视教学评价

客观、科学的教学评价在声乐基础教学中必不可少,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自己、帮助学生找准自己在声乐学习中的优点与缺点,同时也能激励学生更加认真的学习声乐。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有目标、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声乐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努力使评价科学化、客观化、多元化以及情感化。首先,教师要落实日常评价,如抽时间让学生进行演唱练习,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为学生指出不足,让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都有一个清晰的练习目标;其次,教师要注重系统性评价,利用期中、期末等时段对学生的总体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树立一个长远的学习发展目标。

结语

总而言之,声乐基础教学具有一定难度,在进行声乐基础教学时,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嗓音条件、学习积极性等科学制定教学规划,坚持各项教学原则,选择正确的教学策略,实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吴威.探析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发展途径[J].艺术评鉴,2019(03):85-86.

[2]王阿瑶.声乐教学中歌唱心理的调控与培养探析[J].北方音乐,2019,39(01):145-146.

[3]李雯靓.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重要途径——评《民族声乐艺术基础理论与教学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19(01):112.

[4]程乐.浅谈声乐基础教学[J].北方音乐,2018,38(23):176-177.

[5]任艳梅.声乐教学理念与声乐艺术发展探究[J].教育评论,2018(08):167.

[6]高方东.中学音乐教学中声乐教学的实践思考[J].黄河之声,2017(22):50.

[7]戈曼丽.声乐基础教学中的呼吸训练[J].艺海,2017(05):106-107..

声乐艺术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声乐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演唱者是要通过声音把作品的内涵、思想感情成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因此,对声乐作品进行艺术处理与表现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声乐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文章将对声乐演唱中关系到作品艺术处理与表现的几个环节加以论述,以期与同行们共同商榷探讨声乐演唱的艺术规律。

关键词:声乐作品艺术处理与表现艺术风格

声乐演唱是一种情感交流活动,是以演唱者的心灵感受来塑造艺术形象的。它不是简单地将作曲家的作品译成声音,而是在作曲家创作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用歌声对音乐作品进行再创作,它要求演唱者必须恰如其分地表达出符合作品要求的内在情感。因此,就演唱者而言,必须对作品进行艺术处理与表现,也就是将作品内容用技术性、艺术性相结合的手法,光彩地展示给听众。如果演唱者的声音很优美、技术性很高,但没表达出作品规定的基本形象和内容要求,其歌声是不能够打动观众(听众)的。没有情感的歌声只能被看作是没有灵魂的声音律动。作曲家乔治·克拉姆强调:“我相信音乐反映人类灵魂最深处的能力甚至超过了语言。”可见,歌曲具有的巨大艺术感染力是无以言表的!然而,歌曲蕴含着的思想内涵及其艺术感染力,是需要通过演唱者予以实施与表现的。

一、正确理解与诠释音乐

皮尔埃·贝尔纳克说:“当一个作曲家为一首歌词谱写音乐时,他对歌词中表现的感情有他自己的体会,并试图把他这种感受在他的音乐里表达出来。”因此,演唱者必须全面深入领悟词曲作家的创作意图,在词曲作者与听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把作者的作品变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在声乐艺术实践中,常常见到不少演唱者全力以赴地歌唱,却未能准确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甚至出现音准、节奏、曲谱上的错误。演唱者要完善地表现作品,就必须首先在正确诠释音乐上下工夫。

1. 熟读歌词。歌词是声乐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具体体现,对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具有高度的浓缩和概括性,每字都有“抑、扬、顿、搓”,每句都有“起、承、转、合” 。演唱者必须运用歌唱的咬字吐字规律来指导、纠正自己的读音,切忌含糊其辞。从总体上有把握后,再开始演唱,最好能够背唱。因为只有充分熟悉歌词,歌者才会把精力放在歌曲的情感表现和声音的塑造方面。

2. 唱熟曲谱。熟悉唱准谱子和音准节奏,这是对作品从音乐上分析首先应做到的。歌唱者对曲谱其中的韵味、细节要认真推敲,对每个音符要去分析、理解,切不可随意延长或缩短处理。即使是非常熟悉的歌曲,也要先准确地把记录在乐谱上的内容搞清楚。另外,我们在掌握歌曲的节奏时,必须注意各种节拍的特点,只有掌握了不同拍子之后,才能从中体会到音乐的律动。

3. 注意作品的调式、调性。曲作者对调式、调性的运用直接影响歌曲的基本情况,在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大调式的歌曲表现雄壮、明朗或喜悦自信的情绪,而小调式的歌曲常表现柔和、忧伤或暗淡、悲哀的情绪。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应十分注意。调式、调性也可以作为我们分析作品的主要参考内容之一。

二、分析作品的艺术风格

由于艺术创作存在的个性化特征,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不同,所具有的思维方式、审美个性及其艺术视角的差异,使声乐作品的风格存在较大的差异。演唱者要想准确表达作品,不仅要正确诠释音乐,还应重点对作品的艺术风格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分析。

1. 时代风格。每个时代的声乐作品都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连的,它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精神和思想内涵。如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摆脱了宗教的束缚,成为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载体。像亨德尔的清唱剧《犹大·马加比》中《英雄凯旋歌》,主题雄壮明快,表现了群众欢迎英雄凯旋而归的热烈场面,乐曲气氛庄重、情绪热烈。浪漫主义时期的声乐作品,如舒伯特的《听,听云雀》,需用轻快地、富有弹性和活力的节奏来表现虽然贫穷,却热爱大自然的艺术家积极、乐观的美好心灵。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作品,反应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时代情绪,激越冲击的旋律与昂扬急促的节奏形成了这一时期作品的典型音调。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作品以黄河为背景,以完美的音乐形象勾画出一幅幅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敌人的壮丽图景。演唱时首先要注意抗战时期的时代背景,以及当时人们的思想情感,而后准确的把握作者的创作思想、风格。显而易见,抓住作品的时代特征,用准确的声音语调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对演唱者来说是尤为重要的。

2. 民族风格。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与风土人情,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的差异,便形成了各民族鲜明的、独具特色的民族音调及歌曲风格。意大利歌曲比较倾向于热情奔放,表情外露夸张,大起大落。德国艺术歌曲的风格质朴、严谨理智,情绪起伏变化明显。演唱时要求声音圆润,情绪细腻,线条优美,如舒曼的《莲花》。我国各民族的音乐风格充分体现在色彩浓郁的民歌中,可以说是风格迥异、婀娜多姿,要唱好各民族的声乐作品,就必须对其风格、语言、旋律特点、音调节奏等有所了解和研究。如演唱新疆民歌时要注意其鲜明的舞蹈节奏以及炽热的情感。蒙古族歌曲讲究气息的控制,节奏较为自由。如果歌唱者不注意作品的民族风格,在演唱意大利民歌、德国艺术歌曲及中国民歌时,都采用一样的音色、一样的位置、一样的情绪,肯定是失败的。因此,在演唱中必须对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领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准确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

三、作品的“二度创作”

在声乐作品的艺术处理与表现中,演唱者不仅要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还要根据自己对作品的深入理解进行艺术加工(即二度创作),使其变为有生命的歌唱,也是演唱者所能够征服观众的重要手段。“二度创作”的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把握作品的速度。声乐作品都有特定的速度标记,但每种标记都有一个灵活的幅度。它会根据作品本身的需要和旋律流动性的改变而改变,不应该把它局限于某一特定的范围之内。如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这是一首有引子和尾声的较欢快的分节歌,“鸟儿声声”四个字要采用断开的慢速,然后回原速,这样处理能有效地反衬主人公的欢乐心情。第二小结“啊哩哩”渐快,第三小结恢复原速。此曲是旋律相同的三段歌词,如果用同样的速度处理,就显得有些呆板。上述处理不但总体的欢快情绪没有改变,反而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

2. 注意作品的语气。语气的生动处理,既可以提高歌曲原来的自身价值,又可以使歌曲更加生动、感人。如《海风阵阵愁煞人》中的“风浪它不怜打鱼的人”一句,在演唱时可以把“不”字声母“B”的语气加重且时值相对缩短,对“打”字的声母“D”的阻气要短而有弹性,元音“A”要在哭腔情绪中强力喷出,成型要快。这样处理,既能准确表达女主人公珊妹无奈、悲愤的心情和暗含的反抗力量,也会使演唱者的语气和音乐联系更加紧密,表现更加生动。

3. 作品高潮的处理。歌曲中表达情感最强烈的地方就是全曲的高潮,一般在整首歌曲旋律的最高音处。高音处的歌声形象生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歌曲的艺术感染程度。如歌唱家帕瓦罗蒂所演唱的意大利民歌《啊!我的太阳》,可以说是运用精湛的高音技巧有力渲染高潮的典型范例。当然,有的作品没有非常明显的高潮点,但不等于没有高潮,如舒伯特的《摇篮曲》、冼星海的《二月里来》等。这些作品,往往在较为含蓄的旋律下,隐藏着情感的高潮。因而,歌者必须明确歌曲的高潮所在,合理地运用情绪,以最美的声音、最深的情感来表现作品的高潮。

总之,好的歌唱不仅技巧好,更重要的是内容表达的好。这就说明,演唱者必须用智慧的思维和悟性来处理与表现作品,在充分挖掘作品内涵、深刻体验词曲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融进自己的个性,并在演唱中把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用清晰、流畅、优美的歌声传达出来,这样才能赋予声乐作品强烈的感染力,使歌曲的演唱个性突出,风格鲜明。

参考文献:

[1]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邹长海.音乐艺术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5]韩勋国.声乐艺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徐小懿等著.声乐演唱与教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

(韩慧: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声乐理论与教学)

声乐艺术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普通高中艺术班学生来源复杂,学生需求不一,学习态度不同,所以,对班主任工作要求很高。在班主任工作中不仅要求班主任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精湛的教学技能,还要注意用艺术的方式带艺术班。

关键词:个性;艺术;满足;关注

普通高中设置艺术班,其目的是让学生一入校就接受较系统的艺术教育,更好地为高三参加艺考打好基础。学习内容主要以艺考要求和科目为主。就音乐班而言,主要是声乐、器乐、音乐基础理论和视唱练耳,不同于高中音乐课以欣赏和提高音乐素养为主。组织方式主要是在各文化课班级中选拔有音乐特长和有参加艺考愿望的同学参加。平时正常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文化课班中学习,在音乐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中,学生临时组建成一个班集体,这就是高中艺术班。学生来源相对复杂,就音乐艺术班而言,学生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部分学生是从小就有音乐方面的基础和特长,且有艺考愿望,他们希望通过努力学习,顺利通过高考,进入理想的高校,圆自己的音乐梦想,为实现理想走到了艺术班。这部分学生进取心强,有较高的艺术修养,学习刻苦,融会贯通能力强,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要求很高,特别是教师在专业上的造诣对他们来说具有重大影响。他们对教师和班主任的看法主要集中在老师专业能力行不行,这也决定了他们在班上的表现,或积极向上,或目空一切。它们是形成一个好学上进、积极进取的班风和学风的有利因素。反之,也是造成纪律松散、各行其是的不利因素。

第二部分学生是文化课成绩相对较差,觉得通过考文化课进入理想高校的希望不大,但又有所不甘(因为在小学或初中这部分学生或许曾是学习尖子),强烈的自尊心和从小形成的优势思维时时在折磨他们,不得已走进了艺术班,但他们大多艺术课基础差,又没有特长,所以在艺术班的学习中有些吃力。听到有的学生歌唱得好、琴弹得好,说起音乐头头是道,难免会产生自卑感。他们是心理负担最大的一类学生。这类学生在班里的表现反复性强,有时学习认真,提高很快,有时心不在焉,学习定性不够。

第三部分学生只是觉得学音乐又轻松又快乐,唱唱跳跳没有负担,自己又不参加艺考,混混再说。这类学生在班里是最不稳定的,率性而为、情绪支配,特别是理论课上的表现尤差,因为那种枯燥的知识不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往往会随意旷课、上课说话、做小动作,甚至影响别人学习。总之,高中艺术班的学生大多强调个性与自我,一方面情绪易波动,另一方面思想活跃,男女之间还有早恋现象。男生散漫者居多,女生活泼好动者居多,他们接受新鲜事物快,也易沾染不良习气。有好胜心和逞能心理,有时他们希望得到别人尊重和承认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就以一种扭曲的形式表现出来,他们不能容忍教师当众批评,有可能会当众顶撞老师。个别学生还有极强的逆反心理,看待周围事物常常自以为是,对立情绪较多。有的学生矛盾心理非常突出,自尊与自卑,上进与意志薄弱,渴望关怀与得不到理解,逞强好胜与得不到荣誉等等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集于一体。所以,带领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班集体,并且让班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努力之下考入理想高校,对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面对这样一个班集体,班主任该如何开展工作呢?

首先,艺术班班主任要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精湛的“手艺”,使学生切切实实在艺术班能得到普遍的提高,使学生心服口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将学生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避免一些无谓的事端,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学生看到希望,学业有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会调动起来。俗话说:影响走路的不是眼前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所以要尽量避免和学生发生一些无谓的事端,也尽量预防学生会产生小的摩擦和矛盾,以免影响“走路”。

其次,要注意用艺术的方式来带艺术班。生硬的规定、强制的方式、刻板的要求与艺术是背道而驰的。而激情的、张扬的、灵性的、人性化的才是属于艺术的,给人以美感和满足精神需求才是它的主要功能。所以对待艺术班的学生,班主任要胸怀宽广、气度恢弘,眼里要能容得下沙子,对那些个性张扬、举止怪异、说话做事不合常理的学生,一定不要轻易下结论,要仔细观察,通过侧面了解、个别谈话、集体活动等方式,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特别是精神需求,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或创设平台让他们表演,或宣泄不良情绪,减轻精神压力。要时刻记住他们是精神压力比较大的一类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中用幽默风趣的艺术语言代替啰啰嗦嗦的说教,用灵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代替刻板枯燥的填鸭式教学,用人文关怀代替冷漠乏味,用各种活动冲淡枯燥的基本训练。所以,品味和情怀是艺术班班主任必有的素养。有了它,你才可能带出一班不甘平庸、不甘落后的学生来。

第三,要特别关注后进生。在艺术班里的后进生大多属于那些思想矛盾比较突出的学生或是思想压力比较大的学生。本来已经赶不上大家了,负担很大、情感脆弱、怕受伤害,如果老师再任其发展,不闻不问,他们身上很可能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甚至会严重影响他们以后的发展。所以班主任要密切注意他们的动向,在学习上耐心辅导,让他们在情感上有一种进步的愉悦。在班级活动中,为他们量身定做一些表演角色,使他们能找到表演的平台,从而发现自我,感受存在的价值,唤起他们刻苦努力的信心和勇气。在行为上注意纠偏,把一些不良习性逐渐改善,并得到同学的认可。在生活上多加关心,但千万不要触及他们脆弱的自尊。针对不同学生要有不同的方法,或赞赏,或表扬,或批评,或肯定,都要注意分寸,有的放矢,宽有限、严有度。把教师和学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加强与后进生的心理沟通,消除后进生的戒备心理,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总之,教育是艺术,艺术班班主任工作更是需要教育智慧和艺术的一项工作。它承载着班级学生艺考的梦想或者是一部分学生从事艺术工作的梦想,其担子之重、工作之繁杂,需要做这项工作的老师慎之又慎,要多想办法,艺术地做好艺术班班主任工作。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第1版[M].译林出版社,2013-05.

[2]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09-01.

编辑 赵飞飞

上一篇:电影网络营销论文范文下一篇:国外物业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