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论文范文

2023-09-19

旅游资源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旅游资源储量丰富,类型多样,组合程度高,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相得益彰,搭配协调,具有美学观赏性、科学考察性和历史文化性的多重审美特征,可将其开发成欣赏山水风光,观赏园林景观,感悟风水文化、体验客家风情、感受乡村生活的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娱乐健身于一身,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风景名胜区。

[关键词] 杨仙岭 旅游资源 开发模式

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沙河镇东北部的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乃一代堪舆宗师杨筠松开创江西“形式派”堪舆理论的风水宝地,它内含钟灵毓秀之气,外显藏龙卧虎之势,以其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姿而绚烂的山水人文景观赢得了世人的关注与垂青。

一、杨仙岭旅游资源概况及开发现状

杨仙岭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据赣南师范学院客家研究院区域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经过实地考察而编制的《杨仙岭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统计,杨仙岭共有旅游资源单体127个,确认71个,囊括了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两大种类,涵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的地文景观类、水域风光类、生物景观类、天象与气候景观类、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和人文活动类8大主类的全部,包括峰丛、谷地、林地旅游地、潭池、游憩湖区、奇特与象形山石、饮食习俗、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等33种基本类型。

杨仙岭旅游资源不仅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且总体上品质优良。《杨仙岭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所认定的71个资源单体按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以及附加值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共获得四级旅游资源2个,三级旅游资源23个,二级旅游资源31个,一级旅游资源15个,其中,三级、四级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25个,占杨仙岭旅游资源总数的35.21%;一级、二级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46个,占旅游资源总数的64.79%。

由此可见,杨仙岭确为物华天宝之地,它集青山绿水,幽谷曲径,飞泉翠竹于一身,融田园美景,客家风情,风水文化为一体,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储量丰富,类型多样,形成以自然资源为主体,人文资源为灵魂,自然资源为优势,人文资源为特色的两大旅游资源兼容并蓄的局面。杨仙岭旅游资源不仅总体上丰度和储量丰度都很高,且分布较为集中,集聚程度高,自然风景要素与人文景观要素搭配协调,极具规模与组合价值,便于开发,也便于形成旅游资源集合区。

二、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与周边旅游景点的关系

与周边旅游胜地相比,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有其得天独厚、不可替代的天然优势,据《报告》统计,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占地面积达3.5平方公里,其旅游资源中的8个主类,20个亚类、33个基本类型占全国旅游资源亚类数的64.51%,占全国旅游资源基本类型总数的21.29%。杨仙岭旅游资源种类多,体量大,密度高,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相得益彰,互为映衬,搭配协调,颇具规模,其旅游资源的“全”而“广”为邻近旅游点所罕见,其触角深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社会文化各层面,具有美学观赏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查价值和社会现实价值,其资源组合程度较高,能将观光游览与休闲娱乐,科学考察与文化研究融为一体,具备多种旅游开发功能。

比较而言,赣州通天岩旅游风景区以人文旅游资源为主体,赣县客家文化城仅限于客家民俗一隅,赣州宝葫芦农庄以休闲娱乐的人造设施为主,故开发后的杨仙岭风景名胜区虽不敢妄称是带动赣州旅游业发展的“龙头”,亦可称得上为赣州旅游业腾飞而添羽加翼的“凤尾”了。当然,在实际开发过程中,杨仙岭乃后起之秀,还需借助前述旅游景点的盛名赢得更多旅游者的青睐,故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可将几大旅游景点联成一片,发挥互补优势,创造整体效应,全面打造赣州旅游新形象。

三、杨仙岭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根据杨仙岭旅游资源的体系和特色,充分挖掘杨仙岭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潜力,山水开发、园林开发并行,乡村开发、民俗开发并举,客家文化、风水文化并重,综合开发,最大化地实现其愉悦身心,陶冶性情,增长见识,领悟文化,净化灵魂,提升思想境界和精神境界的旅游价值。

1.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形象定位

杨仙岭旅游资源丰富,且分布集中,组合程度高,可将其形象定位为以山水园林观光为中心,以客家民俗风情为内涵,以乡村生活体验为亮点,以风水文化探究为特色的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社会民俗、文化内涵于一身,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吃、住、行、游、购、娱一条龙式的综合型旅游风景名胜区。

2.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旅游市场定位

杨仙岭地处赣州市郊,位于323国道旁,濒临波澜壮阔的章江,与赣县县城隔江相望,交通状况良好,可进入性高,且已具备一定的知名度,有一定的客源市场,但其毕竟开发较迟,且知名度不算太高,故近期应着力开拓一级市场即核心市场,以吸引赣州市区及周边地区游客为主,再积极发展沿海地区、港澳台地区等二级市场,并逐步占领全国、东南亚地区乃至国际市场,提高三级市场的占领份额。

3.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开发内容及相关旅游产品

(1)山水风光开发,打造观光型、健身型旅游产品

青山绿水乃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的两大主体。

杨仙岭的山具有雄、奇、秀、险、幽的特色,其本身的形态美、动态美、色彩美已是游览的胜景,而大小的岩石、洞穴及悬崖峭壁亦可让游人一饱眼福,尽情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高山的壮美、空谷的幽美,岩壁的险峻美、象形石的奇特美均是吸引游客眼球的旅游资源,游人可一路攀爬,一边享受青山的苍翠,山风的清凉和纯净的空气,耳听鸟语婉转,再闻花香阵阵,许下美好心愿。若登高远眺,还可见滔滔贡江奔流不息,宋城赣州美景如画,客家摇篮赣县县城魅力无限。水体旅游资源亦可因为本身的形美、声美、色美、味美而成为观光的首选:清泉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湖水碧蓝清澈,水平如镜;溪流淙淙流动,清脆悦耳;河水哗哗流淌,永不停息。对这些景点尽可能保持其原貌,只需对其稍加修饰即可成为优质的观光型旅游产品。

山水旅游资源不仅是极富美学观赏价值的观光旅游资源,还可开发成健身型旅游产品,因此,在几处险峰可设置天梯供游人攀爬,而大型的岩壁则可设计成攀岩旅游项目以让游客的身体充分得到锻炼,一些小型的湖泊或池塘可开发成垂钓区或小型游泳场地,而大的河流则可开发成漂流区让游客体验激流勇进的快感。

(2)园林景观开发,打造生态型、科考型旅游产品

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是一个巨大的绿色森林资源宝库,密布着古树名木林、松竹林等大小园林和可开发成桃园、梨园、橙园等园林景观的空旷草地,这些园林景观既可供游人欣赏古树的苍劲,名木的珍奇,松树的坚贞,翠竹的摇曳,更可开展生态游活动,终日生活于车水马龙中的都市人可利用闲暇时间在园中漫步,在林中穿梭,享受心情的轻松惬意,为此,对已存在的园林要加强植物的种植和保护力度,尽量保持其最自然的风情和最天然的韵味,而潜在的园林景观则可让人的创造性和主体精神体现其中,如搭建果棚供游人休憩,充分展现人性化的开发理念。

杨仙岭山体既是一个巨大的生态植物园,其科考价值也不容忽视,植物是历史和地理的忠实记录员,游客可在进行生态游的同时对植物的成长环境、生长变化、利用价值,以及从中反映的地球近百年来的气候、水文、地质、地貌、植被、动物迁徙等情况的变化有所了解,为开展科考游的好去处。

(3)乡村乐园开发,打造休闲型、度假型旅游产品

座落在杨仙岭山脚下的罗坑村和分布在杨仙岭周边的河头各自然村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乡村风情和现代乡村景观两种风貌,无论置身于何种类型的乡村中,游客均可体会乡野生活的安宁闲适,故杨仙岭必须加强乡村开发,将周边乡村打造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乡村乐园。

罗坑村可开发成本原式乡村旅游产品,保留恢复其传统的建筑样式和乡村布局,使其鸡犬相闻的原生风格村落形态展现在游人面前;而河头村可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使新农村建设工作和旅游规划开发工作齐头并进,两地均可设计“乡村生活真体验”旅游项目,游客可租借农民住房休憩度假,亲自采摘品尝新鲜瓜果蔬菜,做农家饭菜,体验怡然自得、悠然自在的乡村生活,还可亲自参加农业生产体验劳动的乐趣。

(4)民俗风情开发,打造娱乐型、节庆型旅游产品

杨仙岭周边客家人独特的民俗风情也是吸引游客的热点项目,须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在操作中,可设计一以客家传统建筑为主的大型客家村落,并设置客家饮食一条街,游客进入后换上传统的客家服饰,品尝客家传统饮食,同时学说客家话,学唱客家山歌,全方位享受这一愉悦身心的娱乐性旅游产品。而在节庆日则开展盛大的民俗节庆活动,载歌载舞,张灯结彩,开展盛大的庆祝活动,还可开发客家传统婚礼和客家传统节目表演等旅游项目,游人亲自参与其中,充分感受客家人节日期间欢天喜地、热闹非凡的喜庆热闹气氛。

(5)风水文化开发,打造历史型、文化型旅游产品

杨仙岭风水文化源远流长,名扬四方,且代代相传,深刻地影响了赣南客家人的生活,浸入了客家人的心理乃至思维层面。对风水文化进行研究者或感兴趣者,杨仙岭乃不得不游的胜地。故杨仙岭一定要充分打响“风水文化第一山”的品牌,使风水文化游成为杨仙岭旅游开发区的点睛之笔。在实践中,恢复整修杨公祠和八大洞穴,重塑杨仙人及其众弟子像,并对杨筠松的著述及有关传说加以整理展示,还可设计“神游仙境”这一旅游项目,再现杨仙人当年救贫行善的活动历程,以及“形法派”理论的创立过程,游客踏着杨仙人的足迹实地勘察风水宝地的山川形势,领悟风水宝地的玄机所在,感悟风水文化的实质内涵,感受中华文化的奥妙神奇,使神秘的风水文化不再具有虚幻的色彩。

风水文化之外的众多民间故事也是一笔宝贵的文学艺术旅游资源,杨仙岭犹如一个神仙世界,除留下过杨仙人的足迹外,观音娘娘、玉皇大帝、七姑娘娘等众多天神也对此地偏爱有加,为充分开发这些文化旅游资源,可在杨仙岭设计一个神仙世界,以杨仙人为中心,围绕风水文化将大小故事情节串联起来,增添杨仙岭的奇幻色彩。也可出售部分与传说有关的纪念品,如驱魔赶邪的赶山鞭等,综合开发旅游资源,提高经济效益。

杨仙岭上风光好,风水文化代代传,田园生活美如画,客家风情入梦来。拥有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传承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杨仙岭,弥漫着恬静田园气息,散发着古朴浪漫风情的客家乡村,这一切,构成了极具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风水文化第一山”的风采即将重现,杨仙岭的恒久魅力,将再度展现于世人面前,杨仙岭旅游资源开发区发展前景广阔,未来无限辉煌!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旅游资源论文范文第2篇

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济青中线就要来了

3月31日,济南市交通局发布《济南至潍坊高速公路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第一次信息公示》,线路主线长162.5公里,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时速120公里。作为山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布局“九纵五横一环七射多连”的“射三”济潍高速公路修建对于提高国家运输主通道的通行能力、加快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网布局提升路网抗风险能力、强化济南与青岛和烟台的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支撑和保障等具有重要作用。

济南4家企业入围国家人工智能榜单

近日,济南市4家企业收到了国家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入围揭榜书,占山东入围总数量(8家)的一半,居全省第一位。

济南4家入围企业分别是:浪潮电子信息产业公司、山东兰剑物流科技公司、神思电子技术公司和山东省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其中前两家为揭榜单位,后两家为潜力单位。

济莱并网预演将变身“0531+7+原号码”

为保证济南菜芜通信网并网成功进行,经山东省通信管理局批准同意,定于4月10日22点-4月11日6点进行升位并网预演工作。4月25日零时,济莱通信网并网正式完成。按照工信部批复的方案,济莱通信网并网,取消莱芜现有长途区号0634,共用长途区号0531;莱芜市原固定电话号码前加“7”升为8位;莱芜本地电话网固话号码升位与济南莱芜本地网并网同时进行。

2020年济南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

4月2日,“精准防控疫情抢抓项目建设”2020年全市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今年全市计划安排重点项目270个,总投资达到138万亿元,是近年来投资力度最大的一年。集中开工的6个项目,涉及医疗健康、高端物流新能源等多个领域,产业层次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必将对优化全市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济南市防疫物资网上预约平台”停止运行

4月3日,济南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市场供应管理组发布公告,根据济南市防疫物资供应形势变化,2020年4月4日(星期六)0时起,“济南市防疫物资网上预约平台”停止运行。

4月10日起,14家公园风景区延长开放时间

旅游资源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现代化条件下,人们的旅游活动呈现出常态化和休闲化等特点,也要求更加广泛、全面和大规模的旅游公共服务,而传统模式下的旅游公共服务无法满足这些要求。笔者结合江苏的实际,从引入竞争机制、界定市场与政府界限和探索多元化具体形式等方面提出了现代化下江苏旅游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改革路径选择。

关键词:现代化;旅游公共服务;多元化

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江苏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苏南等有条件的地区力争到2015年率先实现现代化。正如江苏省发布的《江苏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2013年修订,试行)》中对现代化的指标设定一样,现代化应该是全方位的现代化,绝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现代化,更应该是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现代化。现代化的人民生活就应该如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欧美及澳大利亚等国家一样,人们普遍将休闲(包括旅游)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不仅是为了积累财富,也是为亲近自然等提供条件,他们非常重视工作之余的休闲活动,追求体验的质量。进入现代化后,作为人们日常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旅游休闲活动,将呈现出与之前旅游休闲活动的巨大不同,当然也会对旅游公共服务提出一些崭新的要求。

一、现代化对旅游公共服务的新要求

现代化的实现,不仅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且也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必然也会导致人们对旅游休闲的态度及旅游出行方式的改变。如欧美等发达国家,他们的居民就将旅游休闲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心现代化条件下,人们将会重新定义工作与旅游休闲的关系,重新认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对“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有更加深入的认识。结合现代化条件下人们的旅游新常态,将会对旅游公共服务提出以下新要求。

(一)普及化出游要求更大规模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旅游早已不是少数贵族和统治阶级的特权了,已成了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参与的大众性活动。相信现代化实现之后,旅游必将成为人人可参与的活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全社会得以人人普及。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的十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仅以我国居民的旅游来看,到2015年我国国内游突破40亿人次、出境游也达1.2亿人次,双双位居世界第一。我们清楚地知道即使如此大的国内游和出境游规模,也仍然远没有达到人人参与的程度。可以想见,现代化实现后,旅游将在全社会得以普及,届时的旅游又将会达到多么庞大的规模,

既然是人人得以普及参与的旅游活动,现代化的旅游总体规模一定远比现在的规模更大,甚至要比现在的规模高出几个量级。旅游业原本就是需求决定供给的行业,如此庞大的出游规模,必然会要求旅游业及全社会提供更多的诸如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旅游救助服务、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和旅游志愿服务等旅游公共服务。

(二)休闲化的旅游要求常态化的旅游公共服务

现代化条件下,不仅人人可以参与旅游活动,旅游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且旅游还将向休闲化方向发展。一方面,得益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现代化社会的人们将从更多的工作领域被解放出来,有更加充裕的时间用于放松休闲:另一方面,社会更加进步了,相应的法律规范也完善了,带薪休假等制度也得以落实,人们将会更加自由地安排自己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不仅是用于旅游观光,更多地是用于度假、深度体验等休闲活动。

休闲与现在的观光等形式的旅游活动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旅游是一种暂时性的活动,是旅游者必须要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才能开展的活动:而休闲则是一种常态化的活动,也不一定非得要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就可以开展,所以休闲的内涵范围更加广泛,更符合现代化人们的生活方式。现代化下人们的旅游活动更多地以休闲化的方式得以实现,势必要求旅游公共服务的常态化供给,而不能再像为了迎接某些大型旅游节事活动一样只是一种暂时性的存在了。

(三)个性化的散客出游要求更加广泛全面的旅游公共服务

与传统的跟团游相比,散客游这种形式具有灵活、自由、更符合个人需求等特点,所以越来越受旅游者的欢迎。现代化条件下,人们的出游机会更多,而且会更加个性化,必然会有更多的人们选择散客这种个性化的形式出游。虽然散客游更能满足旅游者个性化的需要,而且自由灵活,但正是由于其自由灵活的特点,一方面导致了散客会比团队游客更多地与目的地居民及经营人员直接接触,产生冲突或者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几率也会增加:另一方面,因为没有旅游从业人员的带领及引导,散客更多地独立活动,遭遇意外及突发情况的几率也相应增加,所以要应对现代化条件下更加个性化的散客出游,还必须建立更加广泛全面的旅游公共服务,如旅游应急救援服务、旅游咨询服务及旅游消费者权益保障服务等,以备随时能够响应散客旅游者的任何相关需求。

二、傳统模式下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与现代化要求的差距

公共服务的概念来源于公共物品,而根据公共物品理论,公共物品的供给应该由政府制度安排:公共服务作为公共物品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一直以来都是由公共部门和准公共部门来提供的:旅游公共服务作为一种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问的准公共物品,本应该不必由政府包揽,而实行市场方式提供,既能减轻政府负担,又能大幅提高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

因为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较晚,之前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安排,旅游公共服务是由政府独家垄断提供的,甚至没有专门的旅游公共服务,而是将旅游交通、旅游信息等作为政府的政治接待任务存在的。在旅游业刚起步、旅游规模比较小的特殊阶段,政府独家提供旅游公共服务是完全能够满足旅游事业接待需求的,而且也是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和我国旅游业的日益发展,传统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了。传统模式下的旅游公共服务,由于是政府独家垄断,缺乏必要的市场竞争,导致供应总体数量偏少、种类不齐全和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市场上日益增加的需求,与现代化对旅游公共服务提出的大规模、常态化和广泛全面的需求相比,差距更是明显。

(一)传统模式下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总量偏少,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大规模需求

传统模式下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由政府独家提供,且是在旅游发展规模较小的情况下开展的,受当时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必然供给总量偏少,仅仅能够满足当时那种小规模的旅游发展需要。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旅游也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现代化后旅游活动将进一步普及到每一位公民,届时人人普及化的旅游活动对旅游公共服务将会提出更大规模的需求,而在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的改革趋势下,政府独家提供的旅游公共服务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二)传统模式下非常态化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无法满足现代化的常态化需求

传统模式下由政府独家提供的旅游公共服务具有行政主导的色彩,往往是根据某地的旅游发展需要在特定时间段集中提供,而在平时则没有相关服务的提供;这种提供方式,符合旅游发展初级阶段淡旺季差异明显的特点。而现代化条件下人们的旅游活动由“观光时代”进入“休闲时代”,休闲最大的特点就是常态化,淡旺季差异日趨缩小,直至没有淡旺季之分,仍按传统模式进行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必然与现代化下的常态化需求不相符。

(三)传统模式下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种类不全,无法满足现代化的个性化需求

在旅游发展的起步阶段,少数人的旅游需求简单一致、几无差异,由政府独家集中提供少数几种旅游公共服务,能很好地发挥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而在旅游发展到大众化的当下,及现代化后的普及阶段,人们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巨大的差异性,越来越关注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要求有种类齐全的旅游公共服务供旅游者挑选,而传统模式下种类不全的旅游公共服务将无法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

(四)传统模式下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低下

根据市场经济学理论,只有在竞争的情况下,社会资源才能够实现优化配置,也才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而传统模式下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方式确是由政府独家垄断,由于缺乏必要的竞争,政府无需考虑投入产出比,也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和消费者的需求偏好等因素,必然会导致旅游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存在诸如资源浪费、技术工艺陈旧和效率低下等问题。

三、江苏旅游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改革路径选择

根据新公共管理学的观点,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不存在本质的区别,而私营部门的管理水平要比公共部门先进、优越得多,可以借用私营部门的管理理论、管理模式、管理原则等来“重塑政府”,从而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在公共服务方面,应该将公共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区分开来,把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通过公私部门的充分竞争,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及水平。原来政府独家供给旅游公共服务的体制已无法满足现在及未来现代化旅游发展的需要,必须根据“小政府、大社会”的要求,将市场竞争引入到旅游公共服务领域,合理划分政府、社会及私营部门的职责范围,各司其职、互相协作、共同配合,形成旅游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格局。

江苏率先提出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在政府重塑和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改革方面也理应走在全国前列。根据现代化对旅游公共服务的具体要求,结合传统模式下的旅游公共服务供给与现代化需求之间存在着数量偏少、效率低下、种类不全及难以满足常态化需求等不足,江苏应率先在旅游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改革方面进行多种路径的探索与创新,以期为其他省市提供经验借鉴。

(一)引入竞争机制,吸引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

实行旅游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改革,就是在能够实行市场化的领域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方面,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充分发挥竞争机制在微观运营和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提高旅游公共服务的质量和供给效率:在不能够进行市场化的领域如旅游消费者权益保护系统方面,则要继续维护政府的权威。

在能够进行市场化的领域,广泛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弥补政府独家提供而存在的数量偏少、质量有待提高和效率低下等不足。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企业、政府、民间团体等社会机构共同参与、有序竞争的局面。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必然导致各市场主体为竞得旅游公共服务生产者资格,而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降低成本:通过各市场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发,也直接促进了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广泛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除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还需要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并加大政策宣传和引导的力度,制定社会力量进入旅游公共服务生产的政策优惠和制度保障,从根本上保障社会力量的进入,实现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

(二)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场的界限,实现优势互补

作为调节社会发展的两只手,政府和市场都不是万能的,都有各自发挥作用的领域,也有其失灵的领域:政府主要在制定政策、规划全局等宏观方面作用明显:而市场机制则在市场主体之间自动配置资源及市场主体的微观运营等方面具有优势。

进行旅游公共服务的多元化供给改革,需要政府和市场各自在优势领域发挥作用,互相协作配合共同促进多元化改革的进程: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由政府既管宏观管理又管微观运营,最终却落得“管了不该管的、该管的又没管好”的尴尬局面,造成了政府和市场在社会事务的管理中存在着错位、缺位及越位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推进,人们对政府的职责和角色定位也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市场经济中政府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而应该专职做好“裁判员”工作,为各市场主体进行市场竞争制定好规则制度,让市场主体这些“运动员”充分竞争:而且近几届政府也一直在大力推进政府改革,倡导“小政府、大社会”积极推进“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快政府改革的进程。

进行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改革,并不意味着政府责任的减轻,而是政府管理重心的转移:政府适当放权,从繁琐的社会事务中解放出来,专门负责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进行方向指引、规则制定和质量监管等方面,以保证旅游公共服务的公益性。用新公共管理的话来说,就是政府主要是掌舵而不是划桨,现在进行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政策制定、服务监管、组织协调和竞争管理的“掌舵”作用,将一部分政府无力做、也做不好的旅游公共服务的生产交给市场去解决。旅游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改革形势下,企业、个人、组织机构等市场主体有了参与旅游公共服务生产的机会,各市场主体之间通过竞争取得旅游公共服务的生产资格,在旅游公共服务的生产过程中遵循价格机制和等价交换等市场规则,通过竞争的引入,发挥了市场机制在微观运营及资源配置方面的优势,弥补了政府失灵。进行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改革,不是搞一刀切,而应该区别对待,像旅游信息提供、旅游交通等基础性旅游公共服务和市场性旅游公共服务,需要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而涉及到旅游经营的公平和旅游市场秩序的维护等管理性旅游公共服务,如旅游行政公益服务等则是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这样才能实现市场“划桨”和政府“掌舵”的完美结合。

(三)积极探索旅游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具体形式

政府独家供给旅游公共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需求,社会第三部门有旅游公共服务生产的意愿和能力,但当前我国的第三部门数量较少导致其服务能力有限:企业等私人机构的逐利性决定了他们不会无偿提供旅游公共服务。进行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改革,需要结合旅游公共服务的具体实际,探索多种旅游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具体形式:在旅游行政公益服务等完全公益性的领域,应坚持以政府为主,通过增加财政等不断完善:在旅游信息服务、旅游交通服务等可以成为市场性产品、能形成价格的领域进行市场化改革,通过市场竞争,探索旅游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具体路径,如公私合作、契约承租、民营化和使用者付费等一系列国外及我国其他行业实践过的具体做法,可以结合江苏的实际情况加以借鉴运用。

1.公私合作:激活民营企业、转换政府角色

公私合作能以最有效的方式,以尽可能少的成本投入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通过公私合作,从民间筹集资金以减轻政府部门存在的资金压力,同时又将政府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成为公共服务的监管者而不再是生产者,实现了决策与执行的分离M:而民间资金等私营机构的逐利性迫使他们必须通过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来赢得社会公众的认可,也间接保证了公共服务的质量。

旅游公共服务中,如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旅游公共交通设施等投入大、公益性强的基础设施项目(如江苏省智慧旅游平台等)建设,尤其适用公私合作的形式,如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中曾采用过的BOT(Build-Opemte-1hnsfer)模式,就完全可以借鉴到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中来。在建设运营过程中,需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以保证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旅游公共交通设施的公益性和公平性。

2.适度民营化: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

西方国家将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称作“第三部门”,这些部门或组织的活动领域集中在卫生保健、社会服务、文化教育、休闲、宗教和公益等方面。“第三部门”具有非营利性、享有税收优惠、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目的、运营资金非来自于顾客和商业化运营等特点,所以发展迅速并对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民营化是指政府以出让股份的方式将原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转给私营部门,或是鼓励和支持私营部门或第三部门进入公共服务领域。

借鉴国外“第三部门”的经验,鼓励其参与到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的多元化改革中来,如在旅游应急救助服务中就可以引入民间救援机构,但在以往的多次旅游救援中我们却很少听到我国民间机构的声音。目前在我国从事商业救援的主要是外资企业,国内企业极少,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和与政府的配合机制。像旅游应急救助等公共服务,应鼓励“第三部门”或民间机构的进入,发挥社会救援机构的作用,一方面降低政府的救援成本,另一方面也形成政府救援与民间救援的相互配合,增强全社会旅游应急救援服务能力,为所有可能遭遇突发事件的游客提供安全保障。

3.使用者付费:避免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浪费

使用者付费是通过付费把价格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从而避免免费提供公共服务导致的对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浪费现象,使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公共服务领域得以发挥,政府财政危机也得以缓和。使用者付费主要通过三种形式实现:一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或私营部门向消费者收费:二是政府雇佣或付费给其他政府以提供公共服务:三是政府付费给提供公共服务的非政府部门。使用者付费的关键是适量付费,付多少费取决于消费多少公共服务,即多消费多付费、不消费不付费。

使用者付费制度适用于旅游公共服务中的旅游交通、食宿等服务,通过使用者付费补偿服务成本,缓解政府压力,并且也可以通过付费,为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优化和资源保护积累所需资金。如南京、扬州等地的旅游集散中心就是通过使用者付费方式建立运营的,当然也有的地方会给予一定的补贴。

4.凭单制:激发旅游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的活力

凭单制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服务的另一种制度安排,与使用者付费不同的是,凭单制是对特定消费群体进行补贴,让享受补贴的消费者持特定优惠券或卡等在市场上自由选择物品及服务,如江苏很多地方针对特定群体发行的一卡通或旅游优惠券等都是对特定消费者的补贴。

凭单制通过给消费者自由选择的权利,巧妙地将竞争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中,旅游者持凭单在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者中进行选择,旅游公共服务供给者则拿“凭单”到政府相关部门兑换现金,这样就在旅游公共服务的供给者之间形成了竞争,从而能够保证旅游公共服務较高的质量及水平。

旅游资源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民族文化旅游事业迅速发展,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不合理的开发可能会严重破坏当地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显得极其重要。本文将结合恩施土家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实例进行分析,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民族文化旅游;开发;保护;经济发展

一、研究背景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各地区的旅游资源相继得到开发,对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民族地区更是如此。在一些民族地区更是凭借民族文化的吸引力,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然而各个民族地区对于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态度持不同的态度,简要概括为以下三种常见的倾向:一是强调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能够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生活水平;二是注重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但过于强调民族文化的原生态保护,甚至不主张开发;三是主张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强调开发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旅游开发对民族文化造成的破坏可以调控。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土家族民俗文化沉积深厚,自古以来就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民族文化,随着西部开发和中部战略的推进,为恩施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条件。

二、文献综述

(一)文化产业。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国内模式,曾引起了国内很多学者关注,如胡攀在《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比较》(2009)中分析指出:世界上主流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分为三种:第一种以韩国与澳大利亚为代表的政府主导模式,强调政府在国家层面上明确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以确定“文化立国”的国家战略,再由国家组织、发动和协调参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各方社会力量;第二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主导发展模式,即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基础上,按照产业规律经营文化产业;第三种是以英国、法国为代表的资源依托模式,即依托一定的人文历史资源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文化产业①。

(二)文化保护。在国内学者中阮仪三较早的涉足了文化资源保护研究领域,《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95)主要围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进行研究,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保护内容与方法以及各国的保护制度等进行了论述②。张晓宇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2011)明确指出民族地区旅游文化所依赖的资源具有特殊性。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要进行保护性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旅游业开发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注重经济效益有机结合,以推动少數民族地区旅游业健康稳定的发展③。

三、恩施民族文化旅游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恩施旅游业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随着交通改善,发展较为迅速。从表一旅游综合收入的数据变化可以看出旅游业已经逐渐成为恩施的一个重要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入。

四、恩施民族文化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民族文化被过度商业开发。在引入旅游业后,恩施民居建筑、服饰、饮食等方面出现了汉化和洋化现象,在市区尤为明显。另外土家族民俗本身具有极强的地域性和时令性,为了迎合旅客,将民俗文化开发成特色产品搬上了舞台,抛弃了文化自身的意义,将民族文化变的低级化和庸俗化。

(二)土家族民族价值观被侵蚀。少数民族价值观就好比少数民族文化的灵魂。随着商业化演变,恩施当地土家族居民的价值观越来越受到来客的商业文化和金钱利润的习染。在旅游者的强态势文化影响下,在土家族内沿袭千百年来传承的文化传统发生了变化。

(三)土家族文化资源破坏严重。许多土家族文化遗址、建筑物等长期曝露在外,缺乏相应的保护,磨损较为严重。地方政府保护民族文化资源的意识不足,在文化区进行施工建设时,毁坏了民族文化遗址和建筑物。

五、恩施地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对策

(一)政府应该起保护民族文化的主导作用。土家族民族文化资源是恩施地区旅游业的灵魂。通过健全有关制度条文,完善监督机制,并由政府引导和大力宣传,号召本地人都能投入到保护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来。

(二)保持土家族文化特色,深挖民族文化内涵。土家族民族文化特色是恩施与其他旅游地区的本质差别,也是在吸引游客的竞争优势,是实现恩施旅游业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同时开发土家族民族文化时,应该持发展的眼光认识民族文化,透过表象深挖民族文化内涵,拒绝对民族文化的过度“包装”。

(三)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策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局部开发,限制游客”的旅游区开发模式。对不同的区域进行不同程度的开发,实行分类管理,在发展旅游业与传承、保护少数民族文化之间找到平衡点。

注释

①胡攀. 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比较[J]. 改革,2009,06:145-147.

②阮仪三.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

③张晓宇. 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 前沿,2011,09:118-120.

旅游资源论文范文第5篇

基金项目:2014年度河北省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 课题编号:20142007

【摘 要】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环境保护意识逐渐深入人心,如何在开发旅游资源中注重环境保护,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促进旅游区域、旅游产业甚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本文结合河北省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的情况,对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提出当前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旅游环境保护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发展趋势

旅游资源开发指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管理方法,识别可以满足社会需求的潜在旅游资源,并把潜在旅游资源改造、建设、发展成旅游吸引物,创造旅游消费环境,促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

1.旅游资源开发的系统性增强

现代的旅游资源开发不仅是将潜在旅游资源本身开发成对游客具有吸引力的吸引物,还需要为其提供满足旅游活动需要的其他要素条件,如餐饮、住宿、交通、娱乐、购物等,共同形成旅游产品的消费环境,形成完整丰富的整体旅游活动。在区域旅游的范疇内,旅游资源开发的系统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单独企业的对单项旅游资源的开发越来越紧密的整合到区域经济、社会、自然的发展过程中,成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这也使得企业的资源开发行为越来越具有系统性。

2.旅游资源开发的持续性日趋显著

随着旅游活动逐渐发展与成熟,旅游资源开发不再是一次性的开发行为。旅游地政府与企业依据生命周期理论,对于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探索、起步、发展、稳固、停滞、衰落或复兴等阶段认识更加深入。旅游资源的开发更多的变现为一个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发展与变化而发展的渐进与持续的过程,贯穿于旅游吸引物的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保持旅游吸引物与周边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可持续发展理念认识不够深入

随着我国党政机关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与实践,在各项工作中不断的贯彻与落实,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收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环境保护理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被破坏后给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让人忧虑。但是从政府行政部门、企业和广大群众,更多的是关注工业、农业和生活直接相关可持续发展问题。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部分,对于旅游资源开发中如何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和如何做好旅游环境保护工作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不同地区在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的同时,没有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纳入到所在区域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构架当中。同时对于旅游环境保护的范围与特点认识不足,简单片面的认为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做好旅游游览区周边自然环境的保护就可以了,没有将周边区域与旅游目的地整体环境保护与之相整合。很多地区也忽略了旅游活动对于社会人文文化环境的依赖,没有将对于人文文化环境的保护与自然环境保护有机的整合起来。在河北省承德市相关问卷调查的统计中,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旅游环境保护意识了解程度的数据如下:

2.缺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可持续发展理念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但是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理论,不但要有概念和理论,更需要能够在社会生活中指导具体行为的方法。在这点上,不光是承德市存在这样的问题,而是整个社会对这方面的研究还想对不足。在当前的旅游业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中,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更多的还是停留在理念有口号阶段,缺少实际的标准和指导。很多的地区对于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还停留在定性要求的阶段,没有建立明确具体的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没有按照个地区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没有将总体目标转化为系统分析过后的监督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这也就造成了造成了政府相关部门缺少监督目标与标准,企业也不明确自身的差距与行动方向,而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居民也只是作出负面评价。

3.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监管环节不足

旅游资源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环境保护方面的评估。当时由于专项法律法规的缺失,仅仅对项目规划中对于自然环境的直接影响有一定的约束。当前旅游资源开发具有持续性的特点,从资源的初次开发到融入所在地的社会环境,到在经营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再次开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旅游环境保护的监督与管理缺少实时性,更多的体现在如果出现问题时的补救与整改,这样的情况无法适应当前的旅游资源开发实际。

三、基于可持续发展与旅游环境保护的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1.加强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与普及

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旅游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与普及分为几个不同方面。首先是旅游资源开发所涉及的政府相关部门,深刻领会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旅游环境保护意识,才能在政策规划制定和旅游资源开发监管过程中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其次是旅游资源开发企业,作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执行者,理解并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旅游环境保护意识才能在旅游资源开发的全过程中进行旅游环境保护,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明确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同地区可以首先根据自身旅游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设定自身的发展目标;然后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参考国内比较成熟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例如王良健开发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指标体系框架;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经过指标的量化与标准化处理,确定可持续发展评价标准,建立完整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这套体系,可以评价一个区域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并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当前所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整改措施。

3.加强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监管

在完善旅游资源开发计划审批过程中的前置监管和出现环境突发事件之后的后置监管的同时,应该按照旅游资源开发持续性的特点,在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开始建设后,对于建设开发、产品投入市场、持续开发等过程中的旅游环境行为进行过程性监管,确保资源开发过程符合法律法规与相关规划。同时依据旅游资源开发的系统性,对于区域内的不同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和不同要素门类的开发项目进行监管,保证区域旅游经济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杰宽.国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述评 [J].中国人口,2013,23(4):139-146

[2]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WTO).Guide for Local Authorities on Developing Sustainable Tourism[M].Madrid: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1998

[3] 魏小安,韩健民.旅游强国之路[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胡滨(1981—),男,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外语与旅游系,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旅游资源论文范文第6篇

国土资源科普工作是我国国土资源事业和科普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是全国最早建立的省级地质博物馆之一,是我省唯一的自然科学博物馆,拥有珍贵的馆藏、现代化的展览设施和雄厚的科研力量。该馆馆藏内容涵盖地质、土地、测绘三大方面,拥有大量珍贵而富有特色的藏品和先进展览设施,采用实物、模型、图表和声光电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和解读各种神奇的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堪称一座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科普殿堂。

科普宣传成绩显著

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湖南省地质博物馆在构建有特色的国土资源科普宣传体系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目前,该馆定期举办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普活动,公众参与度较高,如“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测绘法宣传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湖南开放日”及“国土资源各类夏令营”等。另外,不定期组织各类国土资源科普知识讲座、高峰论坛等,通过这些讲座和高峰论坛,互相交流、探讨,推动了科普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开馆一年来,已开展各类讲座13场,高峰论坛两场,2009年,湖南省地质博物馆被国土资源部授予“首批全国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称号。

该馆积极开发科普项目和科普产品,编辑出版了《中国国家地质公园丛书—张家界》、《带你游玩张家界》、《神奇的矿物会说话》、《寻龙记》等一批较优秀的科普书籍,其中《神奇的矿物会说话》荣获全国优秀国土资源科普作品。为提高全社会的国土资源知识的普及程度,积极加强与中小学联络和合作,开发适合青少年、幼儿参加的科普项目和科普产品,更好地普及国土资源相关知识。

在科研方面,凭借实力雄厚的科研团队,该馆还完成了《湖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湖南省地质遗迹调查及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研究》等一批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两百多篇,荣获多项荣誉。

构建国土资源科普宣传体系

根据两型社会的主题思想,湖南省国土资源科普工作还有较大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国土资源科普应该整合各类相关资源,建立国土资源科普体系,形成稳定长效机制,保障国土资源科普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发挥。

2011年,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在制定《湖南省国土资源“十二五”规划》时指出“要加快国土资源科技成果转化”,并对国土资源科普工作提出了目标,要求国土资源科普工作实施单位和部门“加强国土资源科普工作和科普基地建设,组织编写评选一批科普丛书和音像制品,推出一批国土资源科普活动精品,建立科普网络平台,构建全省特色鲜明的国土资源科普体系。”

作为全国首批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是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土资源科普工作实施单位。无论是在场馆面积、标本规模、硬件设施还是人才队伍、科普实力等方面都是省内唯一的。在未来的发展中,该馆将以“文化强省”发展战略为指引,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丰富馆藏标本,充分发挥国土资源科普基地的作用,打造国土资源科普宣传中心,构建有特色的国土资源科普体系,更好地为两型社会建设服务。

(作者系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馆长)

上一篇: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范文下一篇:院感半年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