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范文

2023-09-21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范文第1篇

什么是产后恢复师? 产后康复,是指女性在生产完毕之后,常常会因为身体过于虚弱而需要一定的恢复和保养,而这种恢复和保养被称之为产后康复。

产后康复包含的主要方面有产后会阴部位的私处细胞活力因子护理以及产后的体形恢复、产后的子宫恢复、产后的骨骼恢复和产后的心理恢复。

产后恢复师即经过专业培训后获取相关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

什么是小儿推拿保健师?

小儿推拿学具有自身系统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宝贵经验,是千百年来我国历代医家长期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的结果,它对我国小儿的健康以及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随着儿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推拿临床的广泛应用,小儿推拿师的职业技能也逐步趋于成熟并得到广发推广和运用。

小儿推拿分为辨证和推拿两大部分,其可帮助14岁以下的小孩,防治小儿腹泻、便秘、发热、咳嗽、厌食等症状。目前,小儿推拿已被越来越多的妈妈所接受并熟知,其的市场前景将更将广阔。

二、学小儿推拿师好还是学产后恢复师好?学习人群区别

总体来说,小儿推拿师和产后恢复师都是一个轻学历、中经验和技能的岗位,但其适合学习的人群稍有区别。

小儿推拿师适合学习人群:小儿推拿师对学习对象没有严格要求,男女皆可学习,有相关中医基础知识者更佳,但完全零基础的人群同样适合报名学习。虽然小儿推拿中的辩证知识部分相对较难,但其更多是需要学习者在工作中去累计经验、持续提升。

产后恢复师适合学习人群:产后恢复师因服务的人群均是产后女性,结果我国国情,所以女性学习产后恢复师更好就业。

三、学小儿推拿师好还是学产后恢复师好?服务对象区别

小儿推拿师:服务的对象主要是14岁以下的小孩,所以小儿推拿师需喜爱小孩,并具备一定耐心。

产后恢复师: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产后的女性,与小儿推拿师服务对象有着根本的区别。

四、学小儿推拿师好还是学产后恢复师好?二者职业前景分析

小儿推拿师:小儿推拿保健师工作时间较为自由,收入相当可观。如果选择正常上班,可利用晚上及节假日的时间,以平均每天服务2个客户,全国的收费标准在80-200元/次计算,每月可额外增加3000-6000元的收入。同时也是投资不大,小成本创业的好项目,尤其适合女性创业或从业已开展婴儿游泳、抚触、催乳、育婴、亲子、早教、成人推拿等服务的机构增加盈利。

产后恢复师就业:目前,市场上经专业培训的产后恢复师十分缺乏,但产后妈妈对产后身体等的康复需求愈发巨大,所以,经专业培训出来的产后恢复师都非常抢手,基本可以实现100%就业,月薪在5000-15000元不等。

此外,学习产后恢复师专业技能后,可创业开办母婴体验馆、产后康复中心,也可为有宝宝游泳馆、小儿推拿馆、月子中心等母婴项目开设新的增值服务。

五、学小儿推拿师好还是学产后恢复师好?综合情况分析

总体来说,小儿推拿师和产后恢复师均是市场需求较大的人才,其二者就业前景都十分良好,如果选择创业,建议小儿推拿师和产后恢复师两个项目一起学习,如此可以同时服务产后女性和宝宝人群,发展空间将更加巨大。

六、学小儿推拿师好还是学产后恢复师好?知识分享

产后运动减肥会反弹吗

对于减肥收到成效的妈咪们来说,反弹不亚于“五雷轰顶”,看着自己千辛万苦减肥换来的苗条身材重新塞满肥肉,妈咪们简直要哭晕在厕所!So,运动减肥会反弹吗?会反弹吗?正在运动减肥后者即将运动减肥的妈咪们不禁要问了,这时你还真的来对地方了,看看下文你就造啦。

相比起其他减肥方式,产后运动减肥反而是更不容易反弹的。但从另一角度而言,运动减肥跟反弹其实没有直接联系,因为身体反弹的原因多为以下几种:

1、运动项目选择不当。如果妈咪们给自己选择的运动项目不能锻炼到全身的体力和耐久力,那么这样的减肥方法就很容易失败哦。

2、运动量掌握不当。运动量的大小关系到脂肪燃烧量的多少,产后减肥运动能否取得满意的效果,就看妈咪们每次运动时有没有达到该项目的每次所需的最低运动量了!

3、不能持之以恒。产后运动减肥的目的在于提高新陈代谢,消耗体内多余的脂肪,如果妈咪们在运动后马上暴饮暴食,你把消耗的能量全部吃回来了,还谈何减肥?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范文第2篇

1.山药扁豆治小儿厌食症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厌食症。

偏方组成:怀山药、扁豆、茯苓、炒谷芽、炒麦芽各12克,枳壳、鸡内金、炙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将上药水煎,分2~3次口服。每日服1剂,5天为1个疗程。

2.藿香半夏治小儿厌食症

功能主治:消食和胃,化浊运脾。主治小儿食滞厌食。证见厌食,腹胀,呃气时作,暖腐吞酸,手心发热,或夜寐躁扰,大便中夹不消化食物,舌苔白或黄根腻,脉滑,指纹紫等。证属食滞胃脘、脾气困阻者。

偏方组成:藿香、半夏、厚朴、山楂、神曲、鸡内金、砂仁各6克,茯苓10克,甘草3克。

用法用量:水煎2次,每日服1劑,分4~6次服。

3.皂荚治小儿厌食症

功能主治:主治小儿厌食症。

偏方组成:皂荚100克。

用法用量:取干燥皮厚、质硬光滑、深褐色的无虫蛀之皂荚,刷尽泥灰,切断,放入铁锅内,先武火、后文火煅存性,剥开荚口,以内无生心为度,研细为末瓶装备用。用时,每次1克,以红糖适量拌匀吞服。每日服2次。

4.党参山药治小儿厌食症

功能主治:温中健脾,行气止痛。主治厌食症。

偏方组成:党参、山药各6克,菖蒲、郁金各4克,杏仁、木香、枳壳、槟榔、鸡内金各3克,莪术、牵牛子、大黄炭各2克,花椒、肉桂各1克。

用法用量:水煎两次,药液混匀,分3次服。每日服1剂,1个月为1疗程。

加减:舌边尖红者,去木香,加炒银花5克;舌苔厚腻者,去木香加藿香3克;尿黄或浑浊者,加滑石(包煎)4克;烦躁多动者,加蝉蜕、白芍各4克;汗多者,加浮小麦10克。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范文第3篇

1从中医病因病机角度分析

DPN属于中医学 “痹证”、“痿证”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消渴日久,气阴两虚,营卫不调,气血运行不畅, 血行瘀滞,痹阻脉络,致使气血不达四末,筋脉失养,麻木不仁,四肢失于温煦,故可见四肢厥冷。

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曰:“初病在经,久病入络,以经主气,络主血……”“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病久痛久则入血络”。 并提出了著名的“久病入络”及“久痛入络”理论。 仝小林[4]认为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瘀由虚致,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位在络,病机虚实夹杂,治疗当标本兼治,以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基本治法。 郭宝英[5]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导致的络脉损伤,多因本虚且邪客络脉,络中运行之气郁滞, 气行则血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涩滞,致使络虚不荣则麻则痛,久病入络,络脉疲阻,不通则痛。

朱丹溪云:“气虚则麻,血虚则木”,气血两虚,则麻木不仁,总体来说本病是因虚致瘀,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血瘀又影响气血的循行,因此治疗上应以益气活血、行气通瘀为总的治疗原则。

束悗推拿法是通过手法按压暂时性阻断动脉血流的一种古老的按摩术。 《灵枢·杂病篇》记载有:“痿厥为四末束悗,乃疾解之,日二,不仁者,十日而知,无休。 病已止”。 束悗疗法中,“束”是束缚、约束,“悗”是约束、阻滞,先通过手法按压约束气的流动,暂时阻滞气行,待气聚于患处,再进一步加重按压手法使血液通行受阻, 待气血充盈于患处后松手, 则原有络脉虚瘀之处经气血充盈后再由气带动血而达于四末,以达益气活血、行气通瘀之目的,故能对该病起到治疗作用。 《素问·举痛论篇》曰:“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 束悗疗法既是疏通之法,也是濡养之法,同时达到了通、补的作用。

2从西医解剖学角度分析

束悗疗法治疗该病的手法施行部位为腋窝、腹股沟、 腘窝,均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淋巴走行。 如腋窝处有腋静脉和贵要静脉,有腋神经、肌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此外还有腋动脉和腋窝外侧群淋巴结。 腹股沟处有股动脉、股静脉、大隐静脉、股神经及腹股沟处的浅群淋巴结。 腘窝处为腘动脉、腘静脉、胫神经、腓总神经、腘窝淋巴结及股后皮神经终末支、隐神经等。 手法作用于施术部位,使该处的血管及淋巴通路被暂时性阻断,使管腔内血流势能增高,等到手下有规律增大的搏动感时迅速松手,使血流继续向前并向远端动、静脉血管网冲击,患者感觉有一股热流由上而下。 动脉血流阻断后放通,肢体末端的血氧浓度瞬间增加, 可改善神经组织的营养,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 淋巴回流短时间人为受阻后再放通,可促进淋巴回流,从而减轻外周循环阻力,有利于改善微循环,减轻肢体麻木、疼痛症状。通过压迫近端神经干,能暂时阻滞疼痛信息的传导,减轻对肌肉组织的刺激,使肌肉组织因神经传导暂时阻滞而得到放松,恢复局部的血流供应,改善肌肉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减轻疼痛。 以上诸方面共同作用, 最终达到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目的。

3从中医经络理论角度分析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内联脏腑,外络肢节, 以通为用,不通则痛、则麻。 故治疗DPN时通过经络经穴增加脏腑与外周体表及肢节的联系。十二经脉中,手之三阴三阳经脉循行于上肢内外侧,足之三阴三阳经脉循行于下肢内外侧,而每条经脉又与体内脏腑有固定的络属联系,其经脉之气还结聚散络于经筋,并布散于皮部。 这样,体表的筋肉、皮肤等组织与脏腑之间,通过十二经脉内属外连的联系而相互沟通。 故《灵枢·海论》说: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该方法治疗时选取极泉、委中、冲门三穴。 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起始穴,手少阴心经斜出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至末端,经气于少冲穴处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冲门穴属于足太阴脾经穴位,功能理气健脾。 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在内踝上8寸处, 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 属脾,络胃。 委中穴在腘窝正中,为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之合穴,按委中穴可以祛瘀通络,足太阳膀胱经一分支从项分出下行,经肩钾内侧,从附分穴挟脊下行至髀枢, 经大腿后侧至腘窝中与前一支脉会合,然后下行穿过腓肠肌,出走于足外踝后,沿足背外侧缘至小趾外侧端。 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特点,选取气血丰富、可操作面积较大、且所属经络均循行于肢体末端的腋窝、 腘窝、腹股沟处的极泉、委中、冲门三穴,以理气健脾、 行气活血、祛瘀通络。

4验案举隅

患者于某,男,58岁,2013年5月初诊。 主诉确诊2型糖尿病15年,确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年。 肌电图检查: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分别为37.23 m/s、 38.93 m/s。 就诊时症见:身体消瘦,双下肢从足尖至足踝部皮肤呈淡红色,双下肢末端有袜套样感觉减退,双下肢有刺痛,入夜尤甚,跟腱和膝腱反射减弱,舌暗红苔少,有瘀斑,脉细涩。治疗:糖尿病基础治疗同时进行束悗推拿法治疗,1次/d,同时口服弥可保,0.5 mg,3次/d,30 d为1疗程。 1疗程结束后,患者自述双下肢感觉明显恢复,刺痛显著减轻。 肌电图检查: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分别为44.73 m/s、45.06 m/s。查体:跟腱反射、膝腱反射正常。

按:该患糖尿病病程较长,脏腑功能减弱,继发DPN, 为因虚致瘀,施以束悗推拿法治疗,聚气截血,气至后放通,使血载气、气推血,气血循行至下肢末端以濡养末端,行气补虚通瘀,诸症得减。

5结语

气不通则麻,血不通则木,DPN为糖尿病日久因虚致瘀,气血不通,四末失于濡养而产生麻木、疼痛。 笔者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出发,运用行气补虚通瘀的束悗疗法治疗该病取得较好的疗效,可见束悗疗法是符合其病因病机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且具有操作简单、价廉效验、可复制的优点,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虽然对束悗疗法治疗该病的有效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客观上能够改善损伤的神经,提高神经传导速率, 但其作用机理尚未研究清楚,在后续的研究中将着力于手法作用机制的研究,如手法作用的靶点研究、手法对血管内环境改变的研究等等。

摘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中医病因病机为久病阴虚燥热,血瘀阻络,致筋脉失养、气血不达四末、失于温煦,而见麻木不仁、四肢厥冷。糖尿病患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人群数量巨大,因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故西药疗效并不十分满意。笔者治疗该病以补虚行气通瘀为原则,应用束悗推拿法治疗,明显减轻了患者的麻木、疼痛症状,并明显促进了末梢神经功能的恢复,收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小儿推拿中医基础理论范文第4篇

1.1 风热卫表证

本证多见于疾病初期。

1.1.1 临床症状发热, 手掌足底、指 (趾) 背侧见红色丘疹为主, 灌浆疱疹少见, 口舌疱疹, 糜碎灼痛, 流涎拒食, 臀部偶见红色丘疹。常伴流涕, 轻咳等肺卫表证, 舌红、苔薄、脉见浮数。

1.1.2 病因病机属风热邪毒, 侵袭肺系, 郁于卫表, 发于肌肤。

1.1.3 治法疏风清热, 解毒透疹。

1.1.4 主方银翘散加减。

1.1.5 常用药金银花、连翘、薄荷、牛蒡子、僵蚕、蝉蜕、蒲公英、紫花地丁等。

1.1.6 随症加减发热较重, 加豆豉、玉泉散 (生石膏加甘草) 。咽红而痛, 加射干、玄参。皮疹瘙痒, 加地肤子、白藓皮。另外配合锡类散吹口。

1.1.7 病案举例王某, 男, 3周岁, 20 05年5月1 3日初诊。患儿母诉, 昨起发热、流涕、鼻塞、哭闹, 服用感冒药不见效, 前来就诊。查:体温38℃, 咽红充血, 口颊粘膜疱疹, 舌边尖溃疡如米粒大, 边缘充血, 口中流涎, 手掌、足趾、臀部可见少许红丘疹, 哭闹, 不欲饮食, 询问大便偏干, 小溲正常。查:心肺正常, 血常规:WBC:6.9×10 9/L、N48%、L52%。诊断:手足口病, 证属风热卫表证。处方:金银花、连翘、淡豆豉、炙僵蚕、嫩射干、玄参各10g、薄荷5g、蝉衣3g、碧玉散15g (包煎) 、玉泉散30g (包煎) 、蒲公英和紫花地丁各30g。二剂水煎服, 配合锡类散吹口。

2005年5月16日复诊:身热已和, 手足、臀部红疹已消退, 口颊粘膜疱疹亦已消除, 舌边溃疡稍敛, 饮食渐增, 二便调和, 舌红, 苔薄腻。原方去豆豉, 加竹茹10g, 继服二剂而愈。

1.2 气血湿热证

本证多见于夏天梅雨季节或长夏之季。

1.2.1 临床特征发热较甚或身热不扬, 汗泄不彻, 手心足底及指趾背侧疹出较多, 丘疹参见, 甚至痒痛渗液, 臀部变见丘疱疹, 口中疱疹多溃烂, 秽臭, 疼痛拒食, 涎水稠粘。常伴烦懊恼闷, 溲黄, 舌红, 苔黄腻, 脉滑数。

1.2.2 病因病机温邪湿热, 郁于气分, 熏蒸口舌, 外发肌肤。

1.2.3 治法清热解毒, 除湿退疹。

1.2.4 主方甘露消毒丹加减。

1.2.5 常用药黄芩、石膏、薄荷、碧玉散、人中黄、射干、白藓皮、连翘等。

1.2.6 随症加减热甚汗少加淡豆豉;另紫雪散冲服;咽痛赤烂加僵蚕, 马勃;渴甚者加川石斛, 鲜芦根;大便秘结加大黄;皮疹淌滋水者, 加苦参。另外配合锡类散吹口。

1.2.7 病案举例周某, 男, 5岁, 20 07年6月1 5日初诊, 近3d发热不退, 体温达39℃左右, 汗出不解, 手足部位有丘疱疹瘙痒异常, 抓破处渗液, 口痛厌食, 流涎粘稠, 哭闹不安, 小溲黄少。查:体温39.2℃, 口腔粘膜、牙龈、舌边糜烂红肿, 口臭较重, 手足部位疱疹较多, 红疹较少, 手痛处淌滋水, 躯干部位未见皮疹。心肺正常。舌红, 苔厚腻, 血常规:WBC:6.3×109/L、N66%、L34%, 诊断:手足口病, 证属气分湿热证。处方:苦参、黄芩、苏藿梗、僵蚕、射干、淡豆豉各10g, 石膏30g (包、先煎) , 碧玉散15g (包) , 连翘30g。三剂水煎服。另锡类散吹口、紫雪散1/3口服, 2次/d。

2007年6月20日复诊:身热已和, 手足红疹已退, 疱疹萎小或见结痂, 口臭已除, 龈肿亦消, 舌面糜点减退, 涎少转稀, 饮食亦增, 舌红、苔腻渐化。原方去苦参、豆豉, 加竹茹、陈皮各5g, 继服三剂痊愈。

1.3 惹入营分证

本证多见于素体阴虚患儿或病程中后期患儿。

1.3.1 临床特征发热, 入夜尤甚, 手掌足底及指趾前侧红疹为主, 疱疹灌浆亦不破溃;唇红而燥, 口中溃疡灼痛, 不愿进食, 常伴烦闹不安, 舌红而绛, 苔少或剥, 脉细数。

1.3.2 病因病机温热邪毒, 由气入营, 劫烁营阴, 郁发肌肤。

1.3.3 治法清热解毒, 凉营消疹。

1.3.4 主方清营汤加减。

1.3.5 常用药生地、玄参、赤芍、丹皮、碧玉散、射干、连翘、人中黄、蒲公英、竹茹。

1.3.6 随症加减身热不退者, 加知母、玉泉散;咽红疼痛者, 加僵蚕;皮疹瘙痒者, 加白藓皮、蝉衣。

另外, 配合珠黄散、锡类散吹口。

1.3.7 病案举例袁某, 男, 5岁, 2 00 6年6月1 4日初诊:患儿5d来持续发热, 体温38~39℃, 夜间为甚, 手足红疹不消, 口碎灼痛不缓, 神疲烦闹, 饮食不进, 大便偏干, 小溲短赤, 曾服用板蓝根冲剂及抗生素 (头孢类, 量不详) , 扑热息痛等, 疗效不佳。查:手心足底, 指趾底红疹散布, 疱疹隐隐不破溃, 口颊粘膜有疱疹, 舌边溃点如米粒大, 舌红略绛, 苔少, 脉细数。诊断:手足口病, 属热入营分证, 处方:生地10g、玄参10g、僵蚕10g、射干10g、连翘10g、碧玉散15g、人中黄5g、栝蒌15g、白藓皮12g、蒲公英30g、竹茹10g、荷叶10g, 三剂水煎服, 另珠黄散吹口, 后家属来院告知服用后即热退身凉, 诊消病愈。

2体会

中医历代文献并无手足口病的记载, 根据本病具有流行性, 传染性, 病理性质属热, 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的临床特点。笔者认为, 本病应归属于温病范畴, 是一种由温热邪毒引起的小儿出疹性疾病, 故采用卫气营血辨证较为适宜。笔者发现其病理机转只涉及卫分、气分、营分, 未见深入血分, 临床无一例病人有发斑、出血、神昏等症状, 说明本病预后良好。但由于症候兼杂, 临床又以卫气同病、气营两燔等证为多见, 故临床治疗不可拘泥于一法, 生搬硬套。

在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中, 均存在口舌疱疹溃疡的临床表现, 与“口疮”等有类似之处, 提示肺胃两经热盛, 熏蒸口舌所致, 故治疗中常须加入石膏、碧玉散、人中黄、竹茹等甘寒清肺胃之品, 并配合锡类散、珠黄散吹口;同时本病具有温病疹出营分的规律, 故治疗中还须加入生地、丹皮、玄参等凉营之品, 以利热退疹消。

本病多发于夏秋之季, 温热邪毒常常夹暑夹湿, 此亦为本病病机特点之一, 所以辨证治疗时要与该季节好发疾病之“水痘”等疾病详加辨别, 区别对待。

摘要:手足口病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 以婴幼儿发病为主, 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 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特征的疾病。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 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 易发生死亡。少数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 但能传播病毒。引起该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 (EV71) 和A组柯萨奇病毒 (CoxA) 、埃可病毒 (Echo) 的某些血清型。其中EV71及CoxA16型最为常见, 感染引起重症病例的比例较大。此病五明显的地区性,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以夏秋季节多见。该病传染性强、隐性感染比例大、传播途径复杂、传播速度快, 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范围的流行, 疫情控制难度大。笔者对近年来临床上多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中医药治疗, 收效显著, 谨对其辨证, 施治规律作如下探讨。

上一篇:白马篇翻译范文下一篇:游泳比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