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公德问题范文

2024-02-19

当代社会公德问题范文第1篇

1 和谐社会构建中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上主流是好的,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给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

1.1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表现

当前, 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他们大多数在学习上勤奋努力, 渴望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本领, 以适应竞争、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人生态度积极进取, 在激烈的竞争中尤其是在就业竞争中, 大学生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在择业的时候, 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他们理智地面对现实、分析形势、进行判断、作出抉择。经历了许多挫折后, 他们开始有一个进取的态度。在金钱与知识的选择上, 逐渐出现了由前者向后者倾斜的趋势。当高科技作为社会发展的导向时, 大学生们不再怀疑读书的必要性和埋头苦读的价值了。大学生对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从而树立起一个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虽然这种人生态度多少带有一些自我的色彩, 但毕竟是一种进步,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可供挖掘和激发的因素。 (2) 人生价值选择务实, 在学校、国家及社会的努力下,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在20世纪90年代后有所好转。他们开始重新反思倾心、热衷追求的那个“自我”以及“自我”为中心的自我设计、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 在自我审视、自我评价以及不断深入社会的实践中, 大学生们逐渐明白一个道理, 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个体, 他的任何努力和追求都离不开现实的客观条件和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表现在人生价值选择的上, 他们较深刻认识到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需要的满足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 奉献与索取应该统一起来。因此, 他们积极参与实践, 努力寻找自我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 从而表现出了人生价值选择的务实性。

1.2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偏差

受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及中国现实中存在的阴暗面的影响, 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 被“金钱”扭曲, 出现了“功利化”、“知行不一”的倾向: (1) 人生价值取向功利化, 部分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有明显的功利化倾向, 职业选择上尤为突出, 重经济而轻政治, 重物质而轻精神, 重实惠而轻道德。例如在毕业分配中, 一些大学生不愿意到基层去, 到艰苦的地方去, 而是想方设法到国外去, 到赚钱最多的地方去。在他们看来, 不管用什么方式和手段能捞到钱, 获得充足的物质享受就是最大的本领, 只有这样活着, 才有价值。

(2) 人生价值观实践知行不一。在学校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中及全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 就是知行不一, 具体而言, 一些学生在树立自己的人生价值观的时候, 常常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他们一方面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 取得一番成就, 但又存在着不愿意刻苦学习, 贪图安逸、得过且过的思想。在表现出参与竞争和进取意识的同时, 又存在自满或自卑、安于现状的倾向。知行脱节是大学生在人生价值观实践过程中最普遍的特点。

从以上不难看出, 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还存在问题, 若得不到很好的重视和有效的解决, 将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分析原因, 继而找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2 和谐社会构建中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障碍

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工作, 就必须从国内和国际、历史和现实的角度, 深刻分析新时期的客观环境及其基本特点, 正确审视新形势下的重大现实问题, 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提供切合实际的理论依据。

2.1 互联网的影响

在当今许多大学生都是网民, 网络开阔了大学生的眼界, 增长了知识, 但当前网络的主要特点是个性化、自由化、匿名化, 以自我为中心, 蔑视权威、追求平等、强调权力、忽视义务和责任等等, 因此, 这把“双刃剑”也使得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面临挑战。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发展方向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不确定性, 这也无疑会增加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难度。

2.2 社会现实的影响

我国正处于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正处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及信息社会的转型。社会的变革从根本上引起人们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有及价值观念的重大变化。在转轨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的社会问题, 如人们贫富差距的拉大, 腐败的蔓延, 这些都带来了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失范, 多种思想观念会相互碰撞、矛盾斗争更加错综复杂, 社会成员包括广大青年大学生可能出现思想困惑或混乱。

2.3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偏差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具有各自独立又相辅相成的影响作用。目前在这方面三者都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首先, 家庭在人生价值观教育方面与学校所倡导的人生价值观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偏差。如一些家长有意无意地对自己的孩子进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及个人主义人生观教育。其次, 我国现实社会多元的价值取向, 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这不仅会降低学校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效力, 而且也会严重地阻碍大学生对社会本位价值的认同, 进而导致他们在价值取向上的茫然和困惑。再次, 学校教育亦存在偏差。以往学校教育内容空洞抽象, 不足以使人信服, 并且教学方式落后教条, 缺乏吸引力。

3 和谐社会构建中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党的十六界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建设和谐文化,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 就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 积极寻找对策。

3.1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新方法

(1) 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的统一, 和谐视野下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必须要有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应该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围绕着大学生最为关心的四大问题即学业、职业、恋爱、人际交往展开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可操作性体现在帮助学生获得更为广泛的知识, 帮助学生通过体验去获得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念。要搞好这项工作, 首先教师就必须以身作则。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也是加强现代高校德育的关键。其次, 教师要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 使自己成为知识渊博、善于创新, 在学生中享有很高威信、能赢得学生尊重的人。再次, 在道德实践中注重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 爱岗敬业, 关心热爱学生, 使自己成为“榜样激励”、“人格感化”的原型,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施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2) 教学形式的互动性与体悟性的统一, 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形式必须是互动的, 否则因袭“教师讲, 学生听”, “教师讲、学生记笔记、应付考试”, 这种填鸭式教育既不能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 不会令学生心灵感动, 更不会受学生欢迎。人生价值观教育的课堂不能实行“一言堂”, “一言堂”的后果是把学生当作“两脚书橱”, 当作被动的接受者。 (3) 教学目标广泛性与高难度性的统一, 人生价值观教育的广泛性, 主要体现在人人都要学会做人。心理的成熟、人格的健全、品格的完善等是没有止境, 道德品质的修养始终伴随人的一生。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高难度性, 主要体现在影响主体价值观念渠道的复杂性, 一般说来, 人必须在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中, 在人与人的复杂交往互动中逐步确立起自己的价值观

3.2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 加强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民族精神, 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 不断培育和发展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因此, 构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内容就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2) 加强大学生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 我们所强调的时代精神, 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 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其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而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应教育学生立足于掌握丰富的知识和过硬的本领。要养成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作风。树立创新意识, 发扬创新精神, 确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3)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荣辱, 明辨善恶美丑, 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总之, 在我们认清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现状后, 要根据时代特征及社会现状, 对学生进行教育, 以引导他们以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人生的意义, 理解生活的价值, 体味生命的意蕴, 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摘要:社会是个大系统, 每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大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也不例外。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视域下探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同时和谐社会的构建关键在人, 大学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如何, 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关系到我们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价值的现状及原因, 并对和谐社会构建中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和谐社会,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

参考文献

[1] 韩诗福.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Z], 2007.

[2] 陈成文.论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6 (5) .

当代社会公德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践行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8YJAZH007)

[作者简介] 李华(1980—),女,湖北长阳人,本科,武汉工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法与翻译。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2018年3月3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高等学校2914所。2019年,中国大学生人数已超过2000万人,中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也将超过总人口的25%。面对如此众多具有专业技能的特殊群体,我们有必要在他们进入社会之前,在教育的最后阶段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社会道德教育体系,让他们在进入社会后,自觉践行并带动周边群体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为全面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与践行,以及接受相关教育的情况,以构建一个切实可行的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体系,笔者在知网上查找了大量的文献,分别查询了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并通过输入“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进行搜索,用精确匹配,共搜索到的相关论文共计158篇,对自己有直接参考价值的论文有150余篇。

二、研究意义

当代社会要求人才应当具备高素质,而德、智、体、美、劳又是高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德是各要素的核心。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才队伍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越高,越能帮助他们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当代中国大学生正处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科学素养,必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切实加强个人社会公德的修养,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公德建设,从而实现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研究主要局限在他们本国的政治文化背景下展开。在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目标和方法上,各国学者存在一定的分歧。美国学者认为:“爱国、修养、诺言、纪律的国民精神”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尊重和责任被当作大学生公共道德的核心。加拿大的学者将培养和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作为首要目标,将如何尊重、理解、包容他人作为社会公德意识培养的重点。而英国学者提出以“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为出发点来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日本学者则将“尊重他人的自由、他人的财产、他人的名誉、谢恩、正直、礼仪、同情、慈善、公益、社会秩序等等”作为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目标。在社会公德的培养方法上,日本学者认为应该坚持“守”“为”并行,“仁”“义”并重。社会公德被划分为消极与积极两大类,消极的公德就是不伤害他人和公众的有所“守”,而积极公德则是主动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有所“为”。“仁”相当于积极性公德,“义”相当于消极性公德,仁的实质是仁者“爱”人的积极性情感,而“义”的实质则是“敬”即尊重他人权利和尊严的理性意识。新加坡学者制定的社会公德培育目标为“培养做好公民,建立和谐社会”。

2.国内研究现状。大学生社会公德作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社会公德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1)一部分学者主要针对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现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高崴(2013)指出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的主流是健康和积极向上的,但由于受学校教育体制、社会、学生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仍需加强。(2)一部分学者侧重于研究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纪宝刚(2017)则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主要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自我教育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策略。朱丽娟(2011)分析了当前大学教育中公德教育缺失的原因,指出掌握青年人的思想状态和性格特征将是在大学阶段推动和深化公德教育的有效途径。(3)还有一部分学者对大学生社会公德问题主要从教育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王菊(2015)通过对当代我国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旨在提出公德意识培育对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并结合当今实际情况探讨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培育的有效途径。朱金玲(2012)从儒家伦理思想的角度探讨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4)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部分学者将社会公德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进行了研究。刘艳萍(2014)从政治信仰、社会公德和成人意识入手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她仅选取核心价值观中“友善、诚信”两个关键点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较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者们就“大学生社会公德”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理解水平以及社会公德的责任感从总体上来说是客观向上的。他们能够认识到社会公德对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这从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国各级教育部门对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尽管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公德有一定的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实际行为达到了如此高的水平。当代大学生在思想认识与实践行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这表明,大学生对于道德的认知和判断水平明显高于其自觉的道德行为水平。因此,我们在构建适应新型社会环境的社会公德教育体系时,应重点放在如何促使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自觉践行上。

參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讲话[R].2015.

[2]朱丽娟.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浅析[J].教育评论,2014(12).

[3]高崴.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与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

[4]纪宝刚.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及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7(6).

Literature Review on Social Mor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LI Hua1, CHEN Xing-wu1, WANG Jian-feng2

(1.Wuhan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65, China;

2.Hubei Engineering Institute, Huangshi, Hubei 435003, China)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social morality; consciousness; practice

当代社会公德问题范文第3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人们的社会公德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亲爱的同学们:你好!本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请按自己的真实现象填写问卷,做出最真实的选择,谢谢您诚挚的合作!希望您能做个有社会公德心的人,让我们生活的地方更加和谐、美好!

1.离开教室时,你会随手带走自己留下的垃圾吗?

A是B否

2.你对校园中的“课桌文化”有何看法?

A.蛮不错的,有品味B.视而不见

C.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D.自己从来没做过

3.您对公共卫生间中长流水、长明灯的看法是什么?

A.主动去关掉B.视而不见,谁爱管谁管

C.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做过

4.在阅读一本图书馆的书时,遇到一段喜欢的文字,你会在书上做标记吗?

A.不会,我会马上把这段文字抄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B.会,但是我会用铅笔标记,还书之前会把字迹擦掉

C.随手用笔标记,反正别人也会这样做的

5.在过马路时,你怎样对待交通灯?

A.无论什么时候,严格按照交通灯的指示

B.随大流,大家都走时我就走,不管交通灯的指示

C.时间充裕时不会闯红灯,时间来不及了会闯红灯

6.上课时有人打你的电话了,你会怎么做?

A.无论是谁,立刻挂断

B.如果能够判断是很要紧的事情,便弯下腰去接听

C.如果能够确定是很要紧的事情,且情况允许,便走出教室接听

7.你对学生在公众场合搂抱等亲昵行为怎么看?

A.反对,这是不得体行为,学校应从严管理,从严处理,维护大学生形象

B.反对,这是不得体行为,学校应加强教育引导,从轻处理

C.赞成,这是个人自由D.无所谓

8.你认为影响一个人社会公德意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可多选)

A.社会环境B.家庭陶冶C.学校教育

D.成人表率E.舆论导向F.影视作品

9.你脑中的“社会公德”是什么概念?

A.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等善行

B.心理上对社会的热爱从而希望它变得更好,偶尔用行动支持

C.心理上对社会的热爱从而希望它变得更好,尽全力用行动支持

D.不理解“社会公德”这个概念

10.你认为中国现在的社会公德水平怎么样?

A.高B.一般C.低D.很低

11.你觉得该用什么方式提高社会公德水平?(多选)

A.从小灌溉B.加大社会公德宣传,实行公德考核

C.严查严惩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怎么看待社会公德心很强烈的人?

A.觉得他们很棒,支持他们,使他们为学习对象

B.不怎么喜欢,但也不讨厌

C.没事找事干,浪费社会生产力

13.你认为什么使一些人丧失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心呢?

A.自私自利B.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C.憎恶这个社会D.别人不干,我也不干

E.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会选择以下哪种方式来赡养父母?

A.定期回去看父母B.定期给父母汇钱C.觉得父母有自理能力

D.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你的人生中这些行为,你有过么?(在墙上乱画、攀爬树枝、践踏草坪、随地吐痰、用脚踹门)

A.偶尔有过一项B.从来没有其中任何一项C.有过一项或多项

16.看见有人破坏公共设施时,你会阻止吗?

A.偶尔会阻止B.心里指责,但不阻止C.没什么,与我无关

17.你吃饭需要排长队,此时有人插队,且前面有你认识的熟人时,

A.找熟人买B.无论如何自觉排队等候C.阻止插队的

18.公交车上,遇到老人、小孩、孕妇时,你会:

A.装作没看见B.主动让座C.没人让时,我才让

19.有人请求你帮助时,比如推车、抬东西等,你会:

A.毫不拒绝,尽力相助B.婉言谢绝,不去理会

C.看具体情况而定

20.遇到售货员多找你钱时,你会:

A.告知并退还B.若没发现,就不退还

C.不承认多找钱,径直走开

21.你是否乐于参加社区服务或公益活动

A.非常乐意,很有意义B.不乐意,占据自由时间C.视情况而定

22.你觉得有必要通过法律手段提高人们的社会公德心吗?

A.可以尝试B.很有必要C.没必要

本次调查着重在于发现中学生在社会公德和价值观念上的变化,总结现状,发现问题,从而反映出社会现状。

在收回的份问卷中,女生为人,男生人。(皆为高三学生) 从统计结果来看,同学们在公共场合或者生活中的行为基本上是很文明的。例如,会主动带走自己的垃圾,会主动关掉没有关的水龙头,也基本不会在图书馆的书或者课桌这些公共财物上乱写乱画。这反映出在生活的细节上,同学们的道德素养还是比较高的,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

但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还是非常严重的,特别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有许多同学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

遵守交通规则不但是道德修养的体现,也是法律法规的要求,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而调查显示,不能够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的人数比例高达60%。从小我们就接受了遵守交通规则的教育,然而当我们已经成为了一名大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却仍未成为我们最自觉的道德意识,受到主观上的从众心理和客观上的时间紧迫等因素的影响。从实际观察来看,从众心理的影响尤其大。若有一两个人在红灯时停下来等待绿灯,则绝大部分的人也会停下来。停下来或者出于对规则的遵守,或者出于害怕别人耻笑的心理,但实际的效果都是好的。这种现象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其实道德准则应该是长存于心的,不受环境影响的。每一个人在面对交通灯时都应该对自己多一分严格,对内心的准则多一份坚守。

在课堂上接听手机,是对课堂对老师非常不尊重的行为。而做出这种行为的同学在接受调查者中的比例高达85%。通过实际观察,调查结果和实际情况是比较吻合的。据调查者观察,在课堂上老师极少接听手机。一般情况下老师的手机是不会响起的,即使有来电老师们也是立即挂断或者接听说一句“我在上课”后马上挂断,然后还会向同学们道歉。由此可见,老师对自己的职业,对我们同学都是非常尊重的,而我们却没有做到尊重师长尊重课堂。这种对比同样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大部分在课堂上接电话的同学抱着这种心理:教室里人这么多,老师不会看到我接电话的,不会对课堂产生什么影响的。这种心理反映出部分同学的道德观念在紧急情况到来时会发生动摇,不够牢固。

同时,部分同学(22%)会在图书馆的书上做标记。这反映出部分同学在“慎独”这个方面还有待提高。“慎独”,指在独自一人没有他人眼光注视的情况下,仍能严格地以道德规范自律。借了图书馆的书,在上面做了标记再归还,下一个借阅此书的人发现书上的标记,不会知道到底是谁做的,谴责就失去了具体对象。做标记的人抱着这样的想法,感觉不到自己受到了他人的批评,内心也就安稳许多,觉得在图书馆的书上写画没有什么大不了。这种心理反映出部分同学在独处没有公众眼光监督的情况下,不能做到自觉遵守道德规范。部分同学遵守道

德规范并非出于内心长期以来培养的道德自觉,而是

为了面子而不是为了内心。 对他人谴责的害怕,是

当代社会公德问题范文第4篇

1. 你在公共场所排队此时有人插队,你会怎.么办()

A马上制止B 心里抱怨C 视而不见D口里谩骂 2你对公物上的“涂鸦文化”有何看法 ()

A好,它展现个人风采,并且可以自由宣泄感情C随便,管住自己就行了

B 不好, 它破坏了公物,造成了不良影响D 想办法杜绝此现象

3.乘坐公交车,当你也很累想坐着休息时,你还会为长者或儿童让座吗?()

A.会B.不会C.看情况

4.你遇到红灯时,将怎么做()

A经常闯红灯B警察在时遵守交通法规,警察不在时不遵守C赶时间的时候不遵守D一贯遵守交通法规

5.面对乞讨人群,你的态度()

A回避B给予帮助C鄙视D看对象而定

6.你对考试时的作弊行为有何看法()

A为了考高分,可以理解B 总比补考好吧

C没什么大不了,我也干过D反感,自己从来不作弊

7.你如何看待公共场合说脏话()

A不好,既不文明也不好听B还行,风气带动的C一般般,它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作为语言武器D较差,形象问题

8.目睹公共场合下一对恋人的亲热行为,你的看法()

A赞同,自己也曾经有过B 反感,认为有伤大雅C 无所谓

9.在逛街时,你捡到了一个价值不菲的钱包,你会()

A.占为己有B. 在见到钱包的位置耐心等待回来寻找的失主C. 有人认领,什么都不问就给他 D. 仔细询问,确认失主后再归还

10.当外出制造了垃圾却暂时找不到垃圾箱时,你会怎么办()

A.找到垃圾箱后再丢B. 随手丢掉C.找个角落再丢

11.对个人未来的发展而言,您是否认为思想品德比知识更重要?() A是B不是C知识和思想品德一样重要D不知道

12.相比过去,您认为我国现如今的社会道德水平怎样变化?()

A 提高了B降低了C 没什么变化D 没有在意

13.您认为社会可以用哪些方式来提高社会公德水平?

--------------

当代社会公德问题范文第5篇

关于社会公德调查,我们需要您的想法

性别:男 口女 口年龄:

1. 在公交车上,你会主动给老弱病残者让座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D.视自己情况而定

2.在公共场所你会吸烟吗?

A.经常B.很少C.从不

3.你怎么看待在公共场所吸烟的人?

A.内心厌恶B.能够接受C.无所谓D.上前劝说

4.一般情况下,你会随地扔垃圾吗?

A.从来不会B.偶尔会C.从不

5.路边老人跌倒你会扶吗?

A.会扶B.不扶C.找个路人一起去扶D.视情况而定

6.你会为了抄近路而践踏草坪吗?

A.会B.很少会C.从不会

7.你上班或上学会迟到吗?

A.会B.偶尔C.从不D.其他

8.需要排队时,你会插队吗?

A.有熟人就会B.偶尔会C.经常会D.从不会

9.在公共场所,遇见有人插队你会怎么做?

A.上前制止B.大声叫骂C.视而不见D.心里抱怨

10.你会为了赶时间而闯红灯吗?

A.从来不会B.偶尔会C.经常会

11.在公共场所,你会文明用语吗?

A.偶尔会B.从来不会C.不会D.一定会

12.你会将垃圾分类投放吗?

A.会B.偶尔会C.从不

13.你会使用一次性餐具吗?

A.不会B.偶尔会C.经常会D.视情况而定

14.买东西时,你收到假币会再次用出去吗?

A.会B.不会

15.你怎样看待在借来的书上批注勾画这种行为?

A.强烈谴责B.无所谓C.自己偶尔也会这样做D.很正常的事

16.社会上举行爱心募捐活动,你会怎样做?

A.有钱就捐B.漠不关心C.坚决不捐

17.面对乞讨人群,你的态度是?

A.回避B.给予帮助C.鄙视D.看对象而定

18.当你拾到别人财物时,你的想法是?

A.赶紧联系失主B.自己留下C.等失主来找

19.在开会或上课时,你会主动把手机调成振动或静音吗?

A.会B.不会

20.看到水龙头没关,你会主动上前关掉吗?

A.有时会B.一般不会C.经常会D.其他

21.你是如何看待公交车上情侣太亲密这种行为的?

A.视而不见B.没感觉C.愤怒D.还能容忍

22.对破坏公物的人,你会怎样?

A.上前制止B.上前劝说C.不闻不顾D.与己无关,不考虑

23.对失信与你的人,你怎么想?

A.鄙视B.憎恶C.不再信任D.以牙还牙

24.对于随地扔垃圾的人,你怎么看?

A.叫骂B.制止C.不关心

25.你怎么看待废物利用?

A.支持B.觉得没必要C.其他

当代社会公德问题范文第6篇

调查时间:4月29日——5月1日

调查对象:社会所有人员

调查类型:问卷调查形式

调查地点:

社会公德 (social ethics; social morals) 简称“公德”。是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要求每个社会公民在履行社会义务或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的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者一个群体,在历史长河中、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它对维系社会公共生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公德作为维护社会关系秩序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主要表现为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和遵纪守法这5个方面。我们小组就这5个方面做了问卷调查并作出以下报告:

本次社会公德问卷调查我们第五小组共发放问卷105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103份,回收率为98.1%。其中男士52份,占50.5%,女士51份,占49.5%。通过对回收问卷的统计、分析、计算,我们对数字进行处理并进行以下书面说明。

在文明礼貌方面,被接受调查的民众中,认为文明礼貌在现实生活中重要的占99.02%,其中98.1%的民众认为自己平时做到对别人讲文明,有礼貌。但是当问及您平时会不会说脏话和粗话时,8.74%的民众表示会说,33%的民众表示不会说,58.3%的民众表示偶尔会说。另外就平时见到师长会不会主动问好方面,81.6%的民众都表示会主动问好。在文明礼貌方面相对做的不好的就是脏话和粗话方面,其他方面也还带进一步的提高!

在助人为乐方面,被调查人群中,79.6%的民众都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只有少部分民众表示没有过助人为乐的经历。在公交车上,68%的民众表示愿意为老弱病残孕等弱势群体让座,还有29.1%的民众会看情况而决定为不为别人让座,只有2.9%的民众表示不愿为弱势群体让座。在当问及马路上有人学要帮助,你会不会伸出援手时,只有31.1%的民众表示会伸出援手,6.8%的民众表示这种情况是不会伸出援手,看情况来定的民众占63.1%,就这个问题,当继续追问如果您决定不上前帮忙时的理由时,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怕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世界太复杂,好心办坏事的事件太多了。结果表明,在助人为乐方面,最严重的主要是当今的诚信问题缺失,导致许多人需要帮助,但没人敢去帮。要解决这类问题还得从诚信方面做起。

在爱护公物方面,就看到有人破坏公物你会不会去阻止时,34%的民众表示会上前阻止,在这方面,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一些退休人员更为主动一些。看情况再决定的民众占了51.5%,他们表示当时情况下能阻止尽量阻止,不在能力范围就算了。还有14.6%的民众表示这种情况自己不会去阻止。当碰倒标语牌时,绝大多数的民众表示会把它捡起来放好,面对生活中的公共财产物品,73.8%的民众表示会好好珍惜,23.3%的民众表示有时会珍惜,低于2.9%的民众不会珍惜公共物品。根据调查结果,说明在爱护公物方面还在存在很多的不足,民众的公共财产意识不强,还将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在保护环境方面,只有22.3%的民众认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强,75.7%的民众表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是一般,甚至还有1.9%的人表示自己基本没有任何环境保护意识。在公共场合,还有6.8%的民众表示会乱扔垃圾,偶尔会会乱扔的民众也还高达38.8%,只有54.4%的民众在公共场合是不会乱扔垃圾的。民众针对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得怎么样的问题,普遍都认为不好,其中,69.9%的民众认为做得一般,24.3%民众表示做得很差。在垃圾处理问题上,68%的民众表示都是直接就倾倒了,会分类在处理的民众只占1/3。就当今我国的保护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保护环境是必要且重要的。对于我们每个人也是一样。也许微不足道,但是每个人的努力会汇成全人类的努力,凭借着等同于征服自然的信心,来还自然环境一份清白。

在遵纪守法方面,调查显示,仅有41.7%民众做到从来不闯红灯,绝大多数民众都会不同程度的闯红灯。在提到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时,只有33%的民众认为道德规范对民众的制约作用很大,绝大多数的民众都表示道德本身的作用应该是很大的,但是在当今谁会,它的作用不大,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认为道德对公民没有作用。在公共场合,61.2%的民众表示不会插队,6.8%的民众有时会插队,4.9%的民众经常插队,27.2%的民众表示会偶尔插队。在生活中,完全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民众仅占17.5%,绝大部分民众表示不完全做到,甚至还有0.97%的民众表示自己完全没做到。就遵纪守法方面而言,从调查数据上来看,我们这方面确实存在许多的问题。

通过此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对当今的社会公德意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当今民众大部分都不具有较强的社会公德意识,对社会公德的五个主要内容(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大部分民众都还不能够意识到加强社会公德的重要性。特别是面对一些社会中的不良现象时,能够主动指出并制止的为数甚少,大多数民众仅能做到自律,而在社会责任感方面有待提高,在实际行动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在五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礼”即公德,《论语》中孔子告诉世人“不学礼,无以立”简简单单几个字,足以说明公德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社会公德问题,拥有一颗公德心,亲身力行成为社会公德的实践者。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社会公德教育与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当前影响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今社会物质财富正在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生活,但却在一定程度上贫乏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当然,目前虽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甚至令人担忧的现象,但是,社会公德总体上是好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人民的精神财富也能像物质财富一样不断丰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这充分说明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其中,每位公民不仅是参与者和享受者,更应是示范者和监督者。“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这一系列十八大报告中关于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不断的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当中国梦的话题热议之后,社会公德更与它更是密不可分,在去年12月18日到今年2月10日展开的“中国梦,中华情大型征文活动”中,许多学者就提出中国梦离不开社会道德的支撑的论述。到后来“中国梦,XX梦”,无数的人都提到了社会公德的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还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公德是整个民族的艰巨工程。单独依靠一个教师、一所学校亦或是某个地区是无法完成历史重托和社会所赋予的重任的。这需要全体民众共同投身于社会公德的建设中去,更需要政府发挥其巨大的引导作用,这既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更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继续创造这笔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附件一:

社会公德问卷调查表

u 请在您所选问题答案的“□”内打“√”。

一、基本情况:

1.您的性别? □ 男 □ 女

2.您的年龄? □ 18岁以下 □ 18-40岁 □ 41-60岁 □ 60岁以上

3.您的文化程度?

□ 本科以上 □ 大专 □ 高中 □ 初中 □ 小学及以下

4.您的职业?

□ 学生 □ 教师,医务,科研人员 □ 公司职员 □ 个体经营者

□ 自由职业者 □ 其他

二、选择题:

1. 文明礼貌在现实生活中是否重要? □ 是 □ 否

2.您平时是否做到对别人讲文明,有礼貌? □ 是 □ 否

3.您平时会不会说脏话,粗话? □ 会 □ 不会 □ 偶尔会

4.您平时遇到老师或长辈,会不会主动问好? □ 会 □不会 □ 偶尔会

5.您有助人为乐的经历吗? □ 有 □ 没有

6.在马路上,如果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您会伸出援手吗?

□ 会 □ 不会 □ 看情况

7. 如果您决定不上前帮忙,理由是?

□ 赶时间 □ 没必要 □ 这与我无关 □ 其他:

8.在公交车上,您会主动为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让座吗?

□ 会 □不会 □ 看情况

9.看到有人破坏公物时,您会不会上去阻止? □ 会 □不会 □ 看情况

10.当您碰倒公共标语牌时,您会怎么做?

□ 捡起放好 □ 视而不见 □ 看情况

11.公共财产物品,您会好好珍惜吗? □ 会 □不会 □ 有时会

12.有爱护公物的志愿活动您会参加吗? □ 会 □ 不会 □ 看情况

13.您认为自己的环境保护意识怎样? □ 强 □ 一般 □ 基本没有

14.在公共场所,您会乱扔垃圾吗? □ 会 □ 不会 □ 偶尔会

15.您认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做得怎样? □ 好 □ 一般 □ 很差

16.您平时怎么处理生活垃圾? □ 分类后再倒 □ 直接就倒

17.您平时会闯红灯吗? □ 会 □ 不会 □ 经常 □ 偶尔

18.您认为道德对公民的制约作用如何?

□ 作用很大 □ 作用不大 □ 没有作用

19.在公共场合,您会插队吗? □ 会 □ 不会 □ 经常 □ 偶尔

20.您在生活中做到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了吗?

□ 完全做到 □ 不完全做到 □ 完全没做到

合作愉快,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附件二:

数据分析表

社会公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表

问题序号

选项及比例(%)

1

是 99.02

否 0.97

2

是 98.1

否 1.9

3

会 8.74

不会 33

偶尔会 58.3

4

会 81.6

不会 2.9

偶尔会 15.5

5

有 79.6

没有 20.4

6

会 30.1

不会 6.8

看情况 63.1

7

赶时间 32

没必要 15.5

与我无关 12.6

其他 39.8

8

会 68

不会 2.9

看情况 29.1

9

会 34

不会 14.6

看情况 51.5

10

捡起放好 60.2

视而不见 7.8

看情况 32

11

会 73.8

不会 2.9

有时会 23.3

12

会 36.9

不会 25.2

看情况 37.9

13

强 22.3

一般 75.7

基本没有 1.9

14

会 6.8

不会 54.4

偶尔会 38.8

15

好 5.8

一般 69.9

很差 24.3

16

分类倒 32

直接倒 68

17

会 14.6

不会 41.7

经常 3.9

偶尔 39.8

18

很大 33

不大 66

没有 0.97

19

会 6.8

不会 61.2

经常 4.9

偶尔 27.2

20

完全 17.5

不完全 81.6

上一篇:党的建设理论创新范文下一篇:督导评估自评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