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优势企业发展论文范文

2023-12-31

管理优势企业发展论文范文第1篇

一、政工优势在国有房地产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一)提供必要政治保障

国有房地产企业要为员工树立正确思想价值观,更好地为企业谋发展,因此绝对不能忽略员工的思想工作,否则就会在政策落实方面出现一定差距,影响到企业发展。国有房地产企业自身内部结构比较复杂,对其凝聚力的要求也在提高,作为增强凝聚力的核心,政治思想工作开展中要注重相关培训,提高员工思想觉悟,能够创建起适合企业发展的机制,与员工政治思想高度匹配,使企业实现长效运转。

(二)提供了思想方面有力保证

国有房地产企业要获得良好发展,其制度实施不可仅仅流于表面,而要具备匹配的精神支撑。现代化发展下,科学生产力发挥着重要作用,企业需树立起先进管理理念,在政治思想先导下不断创新,使利益实现最大化。对其存在问题以及可能出现情况,也要制定好解决方案,保证其良好发展。

(三)正确指导企业发展

企业要实现长远发展,既要具备现代化先进经营管理理念,还要具备政工体系的保障。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相关结构系统的繁杂对员工素养提高了要求,要在政治思想基础上,完善其工作制度,使相关政治工作与企业运转方案更加精准化,也就是要时刻做好员工政治思想培训,紧贴其发展方向,在企业发展方面做出正确决策。

二、国有房地产企业快速发展中政工优势发挥策略

在当前新形势下,国有房地产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积极适应新常态、顺应新形势,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使企业团队能够更具凝聚力,将政工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员工在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下,能够积极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具体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发挥企业政工优势:

(一)推动政工工作与企业经济建设的结合

在当前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政工工作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企业竞争的重要利器。要使政工工作重要性顺利发挥,就要加强其政工工作、企业要重视工作任务间联系,实现政工工作与经济建设的密切关联,推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一方面,领导人员和工作人员要对两者的关系形成正确认知,认识到政工工作对其经营管理工作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要抓住企业经营管理重点,积极在其中融入政工工作,使其实现自如运转,在政工工作带动下提升经营管理工作经济效益,在其推动下政工工作开展也会更加顺利。

(二)及时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员工素质的提高,可以加强员工间的配合,对企业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培养员工政治思想素养,比如开展法律方面教育培训,在企业内部开展道德模范评选等,不仅可以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知识,还可以使其管理意识得以增强,而在工作决策中更加缜密的思考。模范员工的评选,则可以为员工树立起榜样,使其职业道德能够提升。

(三)政工干部要积极发挥缓冲阀作用

政工体系自身具有一定党性,但局限于企业,在一些企业其政工体系完善性不足的情况下,政工干部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一些干部自身素质较低,简单认为其服务对象为基层员工,解决矛盾中经常扯皮,而降低了自身信服力。具体在实际工作中,要发挥缓冲阀作用,不因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间阶层不同而扯皮,而是就事论事,通过有效调研来用党的思想解决。

第一是在解释方面的作用发挥,政工干部要深入职工群众,向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使员工能够掌握当前形势,积极转变自身观念。员工提出的问题,要结合问题和建议进行分析,研究相关资料,然后以良好态度解释。如果出现自身无法解释的问题,要向上级部门及时请示,争取尽快给予员工答复。政工干部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科技素养、政治理论素养,才能保证自身工作质量;第二是在沟通方面,要平易近人开展和谐沟通,不以阶层区别对待,而能够以理服人,对相关重大问题要及时召开会议解决,通过职代会来听取员工建议。日常沟通工作中,要做好感情沟通,了解员工生活和困难,为其提供有效帮助。语言沟通方面要避免故弄玄虚、表里不一等问题,要有人情味的与员工交谈,从日常切入主题,增强实际沟通效果。

(四)加大企业文化宣传

国有房地产企业经营发展中,其在公众中的品形象,一是产品和服务为中心的硬实力,二是以企业文化为主的软实力展示。因此在政工工作中,可发挥其优势建设企业文化,使房地产企业品牌塑造提升,且有助于广泛传播,建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政工工作人员要在企业内部做好文化建设工作,使企业文化得以深入员工内心。使其在与客户沟通中,能够将服务放在第一位,提升客户满意度,不仅传播了企业良好文化形象,且利于产品销售。具体在与购房客户沟通中,要端正自身态度,客户的满意度提高,利于企业打造自身品牌。销售人员不仅要着装整齐、举止得体,且要具备一定业务经验,能够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更好地应对客户各种问题。同时,员工要具有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的意识,对自己严格要求,培养主动的服务意识。

结束语:

国有房地产企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就要注重与当下政策的相关性,完善政工体系、坚持党的方针和企业中心任务,在广大职工的基础上开展政治思想工作,使其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淡化实际问题、解决矛盾,推动企业发展。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政治文化素养有很大提升,作为经济活动发展的重要生命线,在新时期下面对复杂多样的社会环境,政治思想工作也要跟随时代进步积极应对。在房地产企业发展中,员工在积极有效的引导下,可以获得工作方式与方法的提升。全面发挥企业政工优势,可以更好地调动员工积极性,使企业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本文主要就如何发挥政工优势以促进房地产企业快速发展相关问题进行论述,掌握具体政工工作中的措施,使企业整体上下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关键词:政工优势,国有房地产企业,发展,重要性,措施

参考文献

[1] 薛晶.浅谈如何发挥政工优势以促进房地产企业快速发展[J].青春岁月,2019,(07):189.

管理优势企业发展论文范文第2篇

近日,IBM在2013 CIO领导力高峰论坛上发布了针对全球800多位云计算决策者及客户调研产生的《发现云中的秘密》2013 全球企业云计算调研白皮书。根据调研数据,云计算对于业务领导的战略重要性将从34%增长到72%,甚至高于IT部门的58%。大规模部署云计算的企业是谨慎应用云计算企业收入的两倍,毛利收入高近2.5倍。企业正在利用云计算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调研显示,近五分之一的企业已经通过应用云计算取得了显著的竞争优势,而不仅仅是利用云计算来降低成本或提高效率。随着云计算应用的深入,领导型企业正在利用云计算:推动战略性变革,重塑客户关系,快速实现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打造新的或者更优化的业务模式;实现更精准的决策,使用基于云的分析技术挖掘大数据中的洞察;更深入的协作,利用云寻找和利用其生态系统中的专家经验,从规模化和专业化中受益,并基于开放标准不断整合分析技术、移动、社交商务等新技术。通过以上三方面,使用云计算的领导型企业在云计算中获得了竞争优势。

作为移动技术、分析及社交商务的应用中心,云计算所带来的复杂性正困扰着更多企业与机构领导者。但在此次调研中,领导型企业显然已经找到了克服复杂性的方法:通过全面的企业级云战略从业务角度应用云计算;选择开源的云平台;通过使用混合云架构而同时获得公有云及私有云的优势;在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下进行适当的云计算应用实验。为了实现云的业务价值,IBM建议企业与组织在应用云计算时关注三个重点:优先考虑要通过云实现的差异化竞争能力;通过全面的战略提高企业响应能力;保持平台与业务目标的一致性。

IBM大中华区全球信息科技服务部云计算与管理服务部总经理余忠宁指出,云计算的领导者对云的理解和应用更为彻底,59%的领导者通过云重塑客户关系方面。在精确决策方面,领导者更倾向于通过数据分析洞察市场及客户的变化,帮助企业作出正确决策。在寻找深入协作方面,领导者更多的在整个生态环境中不只是自己一家企业在做,而是通过不同的生态系统,寻找到一些生态链上的企业进行互动,这样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加专业的支持。

首都在线与IBM在公有云领域展开了全方位战略合作,共同构建公有云平台。此次论坛上,首都在线COO赵永志分享了企业利用云改变商业模式,推动创新的实践经验。他介绍,在服务某两大化妆品电商的过程中,两家电商曾经分别举办了一场大型促销,均历时1个月,其中一家因为之前曾经成功的使用过云计算平台,所以又选择了云计算平台,顺畅的度过了带来流量高峰的秒杀,而另外一家则部署了物理服务器,同样的带宽,后者费用是前者的10倍。首都在线目前主要在IaaS层面为客户提供服务,通过与IBM合作,未来希望在PaaS层面提供给客户更多的服务。

管理优势企业发展论文范文第3篇

1 干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

目前,干部人力资源管理的首要问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制度不健全。很多企业未能摸索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和制度,导致人力资源工作力不从心。如何顺应企业管理、组织、经营状况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和完善,营造一个利干人力资源发展的环境,是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课。

为此,企业要针对自身特点,围绕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重点加强岗位管理、干部竞聘录用、大学生见习、干部培训、奖惩等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将各项工作纳入有章可依的制度约束范畴。面临目前工作量压减、“三定”等新形势,公司要加大对干部班子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干部民主测评、政工检查、安全监督检查、劳动纪律等的考核,对于长期排名靠后的基层队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和干部末位淘汰,建立健全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创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让干部进一步明确自身“该干什么,干到什么标准;不该干什么,不该干的坚决不碰”。

很多企业中缺乏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这里的激励机制并不全是物质的刺激,如薪水和福利的增加,因为很多企业都面临人才薪水和福利都在不断增加,而他们的热情却反而在下降的难题。因此,对人才进行有效的激励,增强员工的内驱力是促动员工积极主动做贡献的有效手段。员工内驱力来源于哪里呢?来源于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实现自我需要等,这些不是单纯的物质刺激能满足的了的。在这方面,选拔“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关键岗位上,制定《基层正副职干部竞聘办法》,严格执行《基层干部管理暂行规定》,严格按照组织程序,为各类人才创造晋升机会。同时加大评先树优力度,以“五星党员”、“五型干部”、“科技之星”评树等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加快人才成长步伐,激发技术干部创新创效的主观能动性。

很多企业忽视了新引进人员的再教育和管理。随着与国际接轨程度不断加深,企业面临着人员冗杂、结构老化的问题,企业整体缺乏活力,创新能力不足,企业整体竞争力下降,亟需新鲜血液的注入。而在引入高校毕业生后却放任自流,不加以正确引导,使得企业的长远经营目标无法有效贯彻下去。针对这一问题,我公司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的见习管理工作,从高校毕业生分配的第一天起就制定了详细的见习计划。2015年公司共接收高校毕业生5人,根据《高校毕业生见习管理暂行办法》,对井队和见习高校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给每个人下发了《高校毕业生见习工作周志》,进一步规范了高校毕业生在见习期间的学习、工作。指定各钻井队工程师作为高校毕业生的主要见习指导老师,具体负责他们在见习期间的见习实践,督促他们按时转岗见习,按时填写见习工作周志,指导他们写出高质量的见习论文。高校毕业生每见习一个岗位,就给予指定一位师傅,填写一份师徒合同,并严格落实各个岗位、各个工种逐一实习、逐一考核制度。经常到各钻井队了解高校毕业生的见习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见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定期举行见习毕业生阶段性考试,按岗位分阶段进行考核,到目前为止,已完成了钻工岗、钻井液工岗、井架工岗和副司钻岗的见习锻炼和考核。并成立了“钻之魂”幸福工作室,帮助高校毕业生缓解在工作、生活等各方面产生的压力,加快角色转变,塑造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使毕业生留得住、用得好、成长快。

很多企业中普遍存在重管理、轻培训的现象。人力资源是一种需要不断开发进而不断增值的增量资源,也像所有资源一样会产生损耗。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的使用上,只关注对其的利用,不舍得对人力资源培训进行重点投资与维护。如何让人才适应公司的发展需要,更好的为公司服务,人才的培训培养是提升干部素质、发挥干部潜能、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的重要工作。按照建设学习型班子、学习型团队要求,我公司大力提升领导干部和各类人才的学习力、实践力。积极选派人员参加局级以上培训班,组织基层的优秀专业技术干部外出培训学习。特别是近几年,加大了入库人员培训力度,弥补国际化人才短缺的不足,今年,又通过英语面试重新组建了国际钻井队,加强了人才储备。通过制定出台《英语培训班管理规定》,开展“外语俱乐部”等活动,营造全英文的学习工作氛围,充分激发了干部学英语的积极性。同时,强化“以赛促培,赛训结合”的培训模式,组织开展了公司“金钥匙”技术竞赛,评审“技术创新成果”,提高干部队伍的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增强履职能力。

2 结语

在新形势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企业界的重视。只有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造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氛围,激活、优化人力资源,才能真正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的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保驾护航。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上到下各级管理人员共同努力,严格执行正确的管理方针和制度,才能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干得更加出色。本文从干部队伍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从如何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如何形成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如何强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就优化干部人力资源管理,获取企业竞争优势进行探讨。

管理优势企业发展论文范文第4篇

如今的企业竞争已不仅仅停留在产品、服务上,更重要的是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对人才的渴望与重视也催热了全球的人才管理服务。2011年12月,SAP收购员工管理软件提供商SuccessFactors;今年年初,Oracle收购人才管理云服务供应商Taleo;近日,东软集团宣布推出“东软慧鼎战略人才资本管理系统(TalentBase HCM)”。

东软集团软件产品事业部副总经理彭成宝介绍,东软慧鼎战略人才资本管理系统将人才供应链、组织能力建设、高绩效组织、高效员工关系以及核心人力资源五大板块合为一体,可以满足企业未来5~10年人力资源的发展需要,帮助企业人力资源部从职能部门转型为战略业务合作伙伴,实现企业战略发展规划。

21年间,东软集团由几个人的创业团队迅速成长为大企业的典型代表,规模和速度是它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取符合企业发展的员工?如何促进员工发展?这些问题都是东软在过去人才管理上面临的最大挑战。因此,东软从2000年开始系统地进行人才管理的创新和改革。“在2000年到2007年之间,东软主要完善细分IT领域的人才管理策略,引进方法学习、实践。2008年之后,主要进行固化人才策略和推广创新。”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王经锡说。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到现阶段,重心已变为需要通过IT系统,帮助企业实现人才的细分,进行人才的识别、分析与业务的规划。这其中,需要将我们的人力资本管理系统跟业务系统进行有机集成,从而实现战略与执行的高效整合。”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知识官、首席技术官张霞说。

管理优势企业发展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市场竞争力度提升。为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降低企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保证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但当前我国各企业在实施存货管理时,经常受到多方面风险的干扰,影响企业存货管理水平。基于此,必须按照相应风险综合分析,按照风险成因制定合理的财务应对策略。

作为企业重要流动资产,保证企业存货管理水平,对于推进企业经营工作顺利开展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加上在我国各行业市场高速变化的状态下,企业持有一定数量存货能够提升企业面对市场变化的灵活性,有效提升企业整体发展水平。基于此,必须保证企业相关人员对存货管理的重要性有所了解,确保企业存货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一、存货管理主要风险及其成因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存货管理与企业日常运转、企业市场竞争力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为此,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实施企业存货管理,确保存货管理符合企业发展要求。但是当前在实施存货管理时还存在一些风险,这就需要对相应风险综合分析,借以为后期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一)企业存货记录不真实

就目前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建立规范的存货管理和核算体系,仓库建账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在存货出入库时,相关人员并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出入库,对仓库物资的盘点水平也有待提高,这不仅仅影响企业存货记录的真实性,对于企业采购计划实施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企业存货分类不清楚

为保证企业存货管理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在实施存货管理之前,需要相关人员对产品生产过程和产品原材料等全面了解,并制定合理的存货管理方案。但当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实际执行时,并没有按照规定分析产品加工趋势和原材料及账务状况,导致企业内部存货分类不够明确,在领出环节不能正确归集相应的产品成本,导致多个产品成本的数据失真。

(三)企业存货采购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的工作人员在确定采购物资数量和供应商时,全凭主观意志判断,导致存货采购量远大于企业实际需求,导致资金的占用,如再考虑物资价高,保质期短的影响,将极大程度上造成企业库存的浪费,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对供应商的选择不当,对存货质量和采购成本也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如何确定合理的采购量,降低采购成本,减少资金占用,已成为当前企业存货管理的重中之重。

二、规避企业存货风险的财务应对策略

(一)制定详细的存货记录信息

一般来说,在进行存货管理时,应对企业在實施存货管理时产生的数据信息有一个详细的记录,并在这个过程中对相应数据信息进行有效核实。而且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各个部门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存在本质上的差异,这就应对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具体财务状况综合分析,借以为企业采购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在实施采购计划分析时,应保证财务人员对企业发展状况有所了解。仔细衡量企业发展需求,制定详细的存货记录信息,全面提升企业存货管理水平。

(二)制定合理的存货分类计划

对于企业存货管理来说,必须按照企业发展要求制定合理的存货分类计划,借以保证企业存货管理工作顺利实施。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应对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和原料采购环节的方面综合分析,借以保证所制定的存货分类计划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处于相互衔接的状态。此外,还应保证财务人员具备专业操作能力,避免在实施存货分类管理时出现问题,借以保证存货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作用。

(三)加强企业采购过程中的内部控制

众所周知,企业物资采购与其自身存货管理之间存在紧密的关联,因此,企业在物资采购时,应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水平,并按照企业生产要求,库存量,供应商价格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制定物资采购计划,并加强对采购人员管理,加强物资采购流程的逐级审核,避免采购过程中投入过多的资金,在提升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同时,保障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了解到当前我国各大企业在实施存货管理时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导致企业存货管理工作出现企业存货存货记录不真实,存货分类不清楚、和企业存货采购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直接影响企业存货管理水平。基于此,应从企业财务的角度出发,制定合理的应对策略,在提升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同时,实现企业稳步发展的目的。(作者单位为成都新基因格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管理优势企业发展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近年来,资源基础观已成为理解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理论依据。通过回顾以资源异质性为核心的传统资源基础理论,到以人的异质性为核心的企业能力理论的资源基础理论演进历程,分析资源基础观研究对象层次化、动态化和无形化的研究趋势,进一步阐明未来应用资源基础理论可对资源、动态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以便在公司治理和管理层收购及企业家精神等领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资源基础理论;竞争优势;研究领域

Study on Resource-based Theory and Future Research Field

YANG Chun-hua

(School of Finance and Accounting,Zhejiang Gongsh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China)

Key words:resource-based theory;competitive advantage;research field

近年来,企业竞争优势成为战略管理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Porter,1985;Rumelt,1984),而资源基础观也已成为理解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理论依据,在理论界和实践界具有越来越广泛的影响。本文在回顾资源基础理论演进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资源基础观的研究趋势,并进一步阐明了资源基础观未来的研究领域,为资源基础观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资源基础理论的演进

严格地说,最早赋予资源基础观理论基础的是Penrose,在其所著的《企业成长理论》一书中,他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了企业资源与企业成长间的关系,提出了“组织不均衡成长理论”,使资源基础观不再只是观念上的讨论而具有了理论上的支撑。Penrose认为企业是“被一个行政管理框架协调并限定边界的资源集合”,企业成长的源泉来自企业的内部资源,正是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是企业绩效和发展方向的坚实基础。以后资源基础观的研究一度陷入沉寂,直到1984年Wernerfelt(1984)的论文《企业的资源观》的发表,资源基础观才获得应有的重视,后来一些学者(如Barney,1991;Shuen,1990;Pandian,1992;Peteraf,1993等)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完善。

所谓“传统资源基础理论”即是以“资源”为企业战略决策的思考逻辑中心和出发点,以“资源”连结企业的竞争优势与成长决策。由于企业拥有稀有、独特、难以模仿的资源和能力使得不同的企业之间可能会长期存在差异,长期占有独特资源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持久的超额利润和竞争优势。传统资源基础理论的实质就是以企业为分析单位,着眼于分析公司拥有的各项资源,以企业内部资源为分析的基础和出发点,通过探讨独特的资源与特异能力,达到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和获取超额利润的目的。

传统资源基础理论把竞争优势的源泉定义在具体的作为物的资源上,完全脱离了企业中人的因素,造成了资源与资源配置者之间的分离。实际上客观存在的物质资源能够发挥多大的效用完全取决于使用它的人,资源异质性的背后是人的异质性。一些学者对传统资源基础理论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产生了企业能力理论,以Prahalad和Hamel(1990)的论文“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为标志。Prahalad和Hamel(1990)在该论文中提出了核心能力概念,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的集合体,但不是所有的能力都能形成竞争优势,只有核心能力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积累、保持和运用核心能力是企业的长期根本性战略,即核心能力理论。Sanchez 和Heene(1997)在核心能力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动力性的、系统性的、认知性的、整体性的能力概念,把基础能力作为研究竞争战略的基本理论框架,形成基础能力理论。基础能力理论认为,企业应该把能力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来进行管理,重视企业网络和联盟的作用,快速配置临时资源链以获得短期市场机会的竞争优势。基础能力理论还提出了能力的动力性思想,认为能力的动力性是环境与组织的变化与共同进化的动态性,是形成能力和基础能力的主体,其分析包括企业内人员与团队的相互作用、企业与企业外部资源提供者的相互关系、企业与顾客的相互关系、竞争对手与竞争伙伴的相互关系。

Teece(1997)将该能力动力性思想进一步延伸,提出了动态能力理论。动态能力理论强调为适应激烈变化的外部环境,企业必须不断获取、整合,具有能确认内外部的行政组织技术、资源和功能,动态能力可以在给定的路径依赖和市场位势条件下,不断获取新的竞争优势。动态能力理论与熊彼特的“创造性毁灭”相容,创新特别是能力的创新是企业利润的真正源泉。波士顿顾问公司的Stalk 和Schulman(1992)提出了基于流程的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成功的关键不仅仅在于核心能力,成功企业极为注意生产能力的组织活动和企业流程,并把改善这些活动和流程作为首要的战略目标。

尽管研究者们所使用的概念各不相同,分析问题的框架与角度各有差异,但基本思想却是一致的,认为企业是一系列能力的集合体,企业多方面的资源、技术、能力的有机组合决定企业的竞争优势。然而,企业能力理论没有对为什么企业拥有核心能力以及一些企业在获得了核心能力的同时,反而出现了“核心刚性”,而最终丧失核心能力等问题给出解释(Derothy Leonard Barton,1992)。新近出现的企业知识理论认为隐藏在能力背后,决定企业能力的是企业的知识以及与知识密切相关的认知知识,同时,在一定情况下正是知识所固有的性质导致了企业的核心刚性。Kogut and Zander(1992,1996)、Spender(1996)认为,企业是一个知识的独特集合体,蕴藏在企业组织或组织层次的社会知识或集体知识构成了企业长期竞争优势源泉。

二、资源基础理论的述评

从上述资源基础理论的演进来看,传统资源基础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企业知识理论具有相同的内核。资源基础理论(resource-based theory)主要回答“企业是什么”和“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从何而来”。由于不同学者的答案是不一样的,资源基础理论分化为三个主要的流派,即传统资源基础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企业知识理论。传统资源基础理论学者(Penrose,1959;Wernerfelt,1984;Barney,1991等等)认为,企业是“资源的独特集合体”,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所拥有和控制的特殊资源和战略资产。企业能力理论学者(Prahalad和Hamel,1990;Foss,1993、1996;Teece,1997等等)认为,企业是“能力的独特集合体”,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的核心能力或动态能力。企业知识理论学者(Kogut and Zander,1992、1996;Spender,1996)认为,企业是一个知识的独特集合体,蕴藏在企业组织或组织层次的社会知识或集体知识构成了企业长期竞争优势源泉。尽管这三个流派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不同流派的学者认为这些要素应该是“资源”、“能力”或“知识”,而拥有特殊性质的要素是“特殊资源/战略资产”、“核心能力/动态能力”或“社会知识/集体知识” (程兆谦、徐金发,2002)。

资源基础理论的发展体现出了研究对象层次化、动态化和无形化三个发展趋势:(1)研究对象层次深化。大部分的传统资源基础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层次和组合层次上,即主要分析资源的类别,与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相联系的资源所具有的特质,资源与资源之间的关系的类别、特征。企业能力理论的研究以企业层次的研究为主,企业作为一个总体具有终极意义,不论基于何种解释都要落实到这里。(2)研究对象动态化。传统资源基础理论以具体的作为物的静态的资源为研究对象,将其视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发展到能力理论和知识理论则以不断获取的能力和知识为研究对象,将其视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反映了面对激烈变化的外部环境,资源的动态性将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研究的趋势。(3)无形资产成为研究的重点。资源基础理论从以研究有形资源分配对竞争优势影响的传统资源基础理论,发展到了以研究能力、知识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的能力理论和知识理论,反映了以能力、知识等无形资产越来越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研究的重点。

三、资源基础理论的未来研究领域

近几年资源基础理论已经被应用到诸如战略人力资源管理(Wright, Dunford & Snell,2001)、经济与金融(Lockett and Thompson,2001)、企业家精神(Alvarez and Busenitz,2001)、市场营销(Fahey and Christensen,2001)、跨国企业(Peng,2001)等领域的进一步研究中。根据上述的研究发展趋势,在未来还可以应用资源基础理论对以下几个领域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1.资源、动态能力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一些文献认为资源、动态能力和知识是紧密相互联系的,例如Wright, Dunford和Snell(2001)探讨了对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桥梁而言,这些相互关系的重要性。Fiol(2001)将这些联系与持续重构企业竞争优势结合起来考虑得出结论,在某些环境中,持续竞争优势是不可能的。这些观点与不断增长的知识与竞争优势文献中的观点一致(Spender和Grant,1996)。许多这类文献聚焦于动态能力的角色,认为它是企业用于转变它们资源基础的特殊过程,是竞争优势的来源(Eisenhardt和Martin,2000)。正如许多文献得出结论,认为竞争优势可以在动态市场中存在,但是持续竞争优势仅仅因为企业拥有持续变化的能力是不可能存在的,一些文献似乎认为竞争优势的“动态能力”观点与资源基础观相矛盾。但Barney(2001)认为,资源基础观的逻辑既可应用于稳定市场和资源与能力,同样亦可以应用于快速变化的市场和动态能力,“动态能力”仅仅是“能力是动态的”的另一种提法,提法不同不能改变理论基础,“动态能力观”应与传统资源观逻辑保持一致。

2.公司治理与管理层收购。资源、动态能力、知识这三者之间到底存在什么样的相互关系,它们如何相互作用,这种联系对竞争优势的作用如何,“动态能力观”、“知识观”是对传统资源观的继承与发展还是颠覆,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讨。资源基础观在公司治理领域有更多进一步研究的可能性,Mahoney(2001)认为识别机会主义含有重要的战略管理意义,因为获得超额利润的战略的执行不可能自动进展(Barney,2001)。Peng(2001)提出了关于子公司管理监督问题,Wright(2001)认为错误管理可能意味着人力资源没有有效应用。很明显资源基础观的一个重要问题就出现了,即在什么条件下公司治理是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经验认为一些企业具有更多实施技能,这些技能在企业中可能是不均匀分布的(Barney,2002),而且是不为理解的(Keasey和Wright,1993;Shart,Keasey,Wright和Hull,1999)。因此,公司治理可成为竞争优势的源泉,只有当不正确的治理导致不能充分实现它们所控制的资源的价值时,公司治理就不可能是竞争优势的源泉。尽管必要的资源可能已存在,但因公司治理系统不能激励和监督管理者去执行相关行为,超额利润可能无法获得。治理选择可能对怎样通过使用有价值、稀有的、不易模仿和无法替代的资源产生价值具有重要影响。对这方面的研究才开始。

在公司治理文献中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即董事会的运作和效率。资源基础观认为这问题存在一些重要的研究议题。如提高董事会效率的提议是不是被设计来仅仅使企业和它的股东代理矛盾最小化,或者说它们是不是被设计来帮助企业充分实现经济租?更广泛地说,董事会结构和功能的不同是设计来最小化代理成本,还是最大化企业的经济租?公司治理的一个特别的主题是利润的产生与分配。Coff(1999)认为,如果管理者不能得到反映它们缄默知识贡献的收益部分,他们可能寻求管理层收购。Castanias和Helfat(2001)同样认为管理者如果不能获得管理技能的足够补偿,他们可能会寻求将企业变成私有。尽管近年来基于补偿机制,公司已经提高股份,但这有没有对管理知识产生足够的报酬补偿?Wright,Hoskisson,Busenitz和Dial(2000)已经关注管理者进行管理层收购所拥有的特殊企业家技能的重要,对管理层收购进行了除主流代理成本观之外的分析。管理层收购涉及到企业价值的评估,这时外部股东就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问题。与外部股东相比,管理者拥有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这就需要建立价值评估机制,需要研究确定管理者知识的真正价值。除了信息不对称问题,管理层收购同样涉及外部资金,涉及风险投资,因此需要研究风险投资企业在选择企业和最佳企业家时要拥有哪些有效的技术和知识。

3.企业家精神。资源基础观研究的许多焦点是基于大企业的,然而小企业同样面临着获取资源创造超额利润的问题。Rangone(1999)基于14个案例的详细分析,对于关于中小企业怎样能够创造超额利润问题提供了资源基础观分析角度,界定了三个基础能力,即创新能力、生产能力和市场管理能力的重要。然而,尽管Rangone定义了企业家精神在中小企业是一项特殊资源,但却没能找出能够严重影响企业家创造超额利润能力的个人特性。Alvarez和Busenitz(2001)采用的方法提出了集成企业家关键角色和其他重要资源的一种方案,他们认为认识到企业家是异质的这一点很重要。Castanias和Helfat(2001)强调人力资源认知因素本质的重要性,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管理者都拥有产生租所必要的能力组合和水平。企业家异质性被忽视的一面是要区分企业家和习惯性企业家。这就产生了一个重要议题是关于习惯性企业家能够产生更大持续竞争优势的限度。习惯性企业家是否从重复的企业家行为中学得识别和开发“更好”机会,或者企业家是否经常重复先前的错误。新近出现的观点是长期优势在动态市场是不经常获取的,分析习惯性企业家行为可能有助于帮助理解需要动态能力获取新的资源结构以达到一系列临时优势的重要性(Eisenharht和Martion,2000)。

企业家精神一个进一步研究的领域是资源基础观可能应用于大学与企业之间的知识传递。学者可能发展新的创新,但可能没有拥有将这些创新应用于企业的能力,一些研究认为企业家可以承担这一角色。

4.其他领域。资源基础观还可应用于其他领域,如企业行为。资源基础观提供了连接微观企业行为过程与企业成功与失败的机会。现存的资源基础观研究已经有效验证了资源对于结果的作用(Combs和Ketchen,1999;Miller和Shamsie,1996),但这些研究很少描述资源发展过程,而企业行为研究可以帮助完成这方面的研究。伦理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研究已经长期奋战于界定是否和何时企业讲社会责任看作影响它们基础的因素。Russo和Fouts(1997)从资源基础观角度分析了公司社会责任,认为企业的社会行为可以成为竞争优势的源泉,特别是高速发展的行业。资源观同样可以应用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间,信息和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因而不少研究开始关注企业是否能够利用信息与交流技术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

参考文献:

[1] Amit , R. and Paul Shoemaker. Strategic Assets and Organizational R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3, 14(1):33-46.

[2] Barney , J. 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 , 1991,171(1):99-120.

[3] Barney , J. , Wright , M. , David , J. and Ketchen , Jr.The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ten years after 1991 [J].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1(27):625-641.

[4] Eisenhardt , K. M. & Martin, J. A. . Dynamic capabilities: What are they?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10-11):1105-1121.

[5] Grant ,R.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1,33(3):114-135.

[6] Kogut , Bruce and Zander , Udo. Knowledge of the firm , combinative capabilities, and the replication of technology[J].Organization Science, 1992(3):383-397.

[7] Porter , ME. Competitive advantage[M].New York : free press,1985.

[8] Prahalad , C. K. and Hamel G.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0,5/6(3):79-91.

[9] Peng, M.The resource-based view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1(6):803-829.

[10]Sanchez R and Heene A. Managing a rticulated knowledge in competence-based competition[M].Chichester:John Wiley and Sons, 1997.

[11]Teece , D. , G. Pisano , and A. Shuen.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18 (7):509-533.

[12]Wernerfelt , B.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 1984,5(2):171-180.

(责任编辑:关立新)

上一篇:小儿妇科学科建设论文范文下一篇:电厂电能质量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