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范文

2023-09-17

管理科学与工程范文第1篇

摘要:水电工程安装管理是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电工程安装直接影响着建筑的使用功能与建筑质量,对住户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水电工程安装施工要点以及建筑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水电工程;安装施工;质量管理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居住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住宅建筑中的水电安装质量要求也有所提高。在建筑住宅给排水安装工程中的渗、漏、堵和电气安装工程中的设备与材质不符合要求等影响使用功能的质量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和烦恼。因此,研究建筑水电工程安装施工与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筑水电工程施工和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的社会,越来越重视管理以及技术,当然水电工程也是不能够例外的。水电工程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它的施工必然有与其对应的技术,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导致了它对技术和施工管理的要求很高。

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很复杂,而且在施工的时候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危险,由于参与施工的工作人员很多,需要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工序复杂。在施工过程中,还会有许多具有危险性的工作,比如高空操作。由以上的这些因素,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在水电施工过程中安全的重要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安全管理的好坏能够反映其管理水平的高低,还能反映其文明程度的高低。为了能够安全生产,企业必须遵守时时刻刻以安全管理为首位,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事故有三个明显的特征:第一,事故发生的概率高,事故造成的危害范围广、损失大;第二,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的违章行为导致的事故发生的次数比较多;第三,特殊工作事故发生的次数最多,比如爆破、电工作业等。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才使得水电施工管理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企业只有做好管理工作,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不会造成重大的事故,不会给社会带来损失,使水电施工安全进行,才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才能够使企业更上一层楼。

二、建筑水电工程安装施工要点

1、给排水工程安装施工要点

(1)生活给排水、雨水管道安装

对于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的总体原则为:先预留预埋、后管道安装;先主管、后支管;先设备就位、后设备工艺配管。施工前认真熟悉图纸和相应的规范,进行图纸会审。熟悉管道的分布、走向、坡度、标高,并主动与装饰、通风、电气专业核对空间使用情况,及时提出存在的问题并做好图纸会审记录。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材料进场计划及作业指导书。对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可根据工程进度多次进行,随时指导班组最好地完成施工任务。

(2)预留孔洞的核实和清理

洞口预留对于给排水工程质量具有直接联系,为此应核实土建单位预留的洞口,根据实际情况,复核尺寸、坐标是否正确,对预留预埋的孔洞进行清理。

(3)管道放线

管道放线由总管到干管,再到支管进行放线定位。进行管道放线前,首先应逐层、逐区域采取会审,确保各区域各层的管线不存在交叉问题,同时应适量预留其它操作空间。针对立管放线,采取首先预留各楼层中立管预留孔洞,采用自上而下吊线坠方式,弹出总立管安装的垂直中心线,以此作为总立管定位与安装的基准线。

2、电气工程安装施工要点

(1)电气设备要符合安装要求,其选择过程要慎重,考虑要全面,要根据已有限制条件进行选择,避免盲目性。防雷保护设施方面,首先要有专业的知识,焊缝质量要过关,高出屋面的构筑物或金属物体要有相应的防雷装置。避雷保护线高度要够高,才会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避雷线搭接长度要符合要求,搭接要完整避免脱落、虚焊;导线接头应按照相关规范操作,管内穿线数量不宜过多,管线质量要合格,不应有外皮脱落等现象。

(2)开关或插座的安装也有硬顶的要求,其安装位置要适当,不宜装于门后。在同一单位工程中开关方向统一,不得出现两种以上的不同型号,开关一般应向下为开启。

(3)各种开关、插座内的接地线、相线、零线都严禁串联连接。接地线应单独敷设,不准利用塑料护套线中的一根芯作接地线。各种接线应采用相应的区分标志避免混淆,造成危险。

以上这些都是影响电气安装工程技术质量的关键,这些改进与预防措施对工程的技术改进有着重要作用。

三、建筑水电工程的质量管理

1、加强材料及其设备的质量管理

材料、设备质量是充分保证工程质量的先决条件,所以设备自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是不能够通过安装施工过程中纠正的。所以,设备材料的选择和采购是保证建筑水电施工质量的首要关口。管材在进入场时,施工人员应该充分的配合工程监理做好抽样检验,严格地把好原材料及其设备的质量关,对于原材料及其设备需要对其质量合格证进行检查,产品的性能应该完全符合当前国家的技术标准。对于进场管材应该对其进行认真的验收,对于不合格的产品不能够允许其入场。比如,管道需要无裂纹,壁厚应该保持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对于丝扣等不应该有磨损的现象。

2、注重施工图纸的审核

施工圖纸也是影响整个建筑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保证整个建筑水电工程的施工质量,施工图纸在施工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核。施工单位可以会同业主以及监理单位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施工单位可以对施工图纸中一些不清楚的地方向业主或者监理单位询问。业主在将施工单位反映的情况通知给设计单位。如果施工图纸在审核的过程当中,发现一些不符合相关规定的问题,那么施工单位必须及时通知业主单位。施工图纸只有真正通过审核之后才能开始施工。施工图纸的审核工作对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业主以及监理单位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3、加强水电安装与土建协调

土建工程是水电安装的前提工作,土建工程的质量好坏,将会对水电施工产生着直接的影响,二者的协调配合,是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础。建筑水电技术和施工人员需要认真的审核图纸,假如具有不协调或者出现矛盾的地方,需要请专业的设计人员想办法来对其解决。在施工开始之后,应该定时与土建工作人员交流,协调土建与水电施工问题,使得二者在各个方面能够保持一致,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发生,充分的保证水电功能的正常使用。

4、注重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教育与培训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整个建筑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为了有效的保证建筑水电工程的建设质量,那么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管理水平必须进行有效的提高。施工单位相关单位要在施工管理人员进场之前,具有针对性的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使得他们能够提前对施工现场的情况有所了解。在建筑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当中,施工现场的负责人也要定期的组织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进行学习,以此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四、结束语

水电安装是在建筑工程安装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电安装质量的好坏对于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建筑水电工程安装施工中,建筑施工单位必须要掌握水电工程安装施工要点,加强施工管理,运用正确的施工方法,抓好影响质量的关键环节,提高人员的素质和质量意识。

参考文献

[1]罗均进.建筑水电安装施工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1,8.

[2]罗名宏.浅谈建筑工程水电施工的质量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5.

[3] 梁庆进.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水电工程施工管理与控制[J].科技资讯,2011,(24):87.

管理科学与工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金融理论;系统科学;金融系统

一、引言

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有必要对各金融理论进行比较与分析,探寻各金融理论的适用范畴。这对于指导金融系统的发展,揭示金融系统的演化规律,探寻金融系统朝着更高有序态演化的方法,最终实现对金融系统的优化和控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数学、信息科学、心理学、物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科学的不断发展,金融理论的研究范式也在不断地革新。从其发展状况来看,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基础上的现代金融理论,由于其假设基础的局限性使得研究结果与实证检验往往相背离,不能对“小市值效应、日历效应、新股谜团”等异常现象作有效解释[1]。行为金融理论仅对“理性人”假设作了有条件的放松,能够解释异常现象,发展了现代金融理论,但同时又增添了现代金融理论所没有的缺陷,如运用心理偏差过于随意等。与现代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范式相比,系统科学能够全面有效解决非线性、复杂性、动态性问题,而金融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多层次的非线性复杂动力学系统,因而也可以采用系统科学的研究范式来加以研究。该范式相对于前两种理论所采用的范式更加接近于实际情况,因而更能准确揭示金融市场的演化规律,是金融理论研究范式未来的发展方向。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系统科学范式下金融理论与应用”(项目批准号:11BJY14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0YJA90110)、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20110490239)、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ZR2009HL0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超(1969-),男,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员,山东财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金融理论、系统科学、制度经济学。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在梳理系统科学应用于金融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科学金融理论(简称系统金融理论)框架,阐明了其理论基础、核心思想观点和体系结构,并将现代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与系统金融理论进行了比较,得出了系统金融理论的优越性。

二、系统科学应用于金融研究的文献梳理

系统科学主要研究系统的一般属性和运动规律,研究系统系统的演化、转化、协同与控制的一般规律,系统的非线性、复杂性、动力学性,系统间复杂关系的形成法则,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有序和无序状态的形成规律等。系统科学不仅将揭示这些规律作为其基本任务,还要以揭示的系统规律认识系统,并在认识系统的基础上控制系统。系统科学提供了一种超越传统分析思维的一种思维方式,因而属于一种方法论学科,为其他学科提供了一套普遍使用的研究方法、技术、程序。

系统科学发展至今,比较成熟的主要有三部分内容:非线性科学、复杂性科学、系统动力学。其中非线性科学又包括耗散结构论、分形理论、混沌学、突变论、协同学[2]。国内外相关学者已经将系统科学应用于金融学理论研究并做出了许多探索,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非线性理论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

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理论、混沌学以及分形理论等分别从不同角度研究复杂事物的规律性,采取的方法是非线性的,因此将这些学科统称非线性科学,是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广泛应用到金融研究中。

1. 耗散结构理论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

耗散结构理论是研究耗散结构的性质、形成、稳定与演变规律的科学。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学者逐渐将耗散结构理论应用到金融研究中。

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有:Buchen和Kelly (1996),Gulko (1995,1996,1998)在研究单期资产定价模型时,根据最小叉熵原理,来选择风险中性概率测度[3]。Andreas Kull (2002)采用了耗散结构理论的最大熵原理对Markowitz模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些新的投资组合模型。Andreia D(2005)在研究投资组合的问题中,将熵和方差分别作为风险度量,认为熵作为风险度量要比方差更准确。

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南旭光、罗慧英(2005)应用耗散结构论的熵理论,提出金融熵的概念。张世晓,王国华(2010)提出了描述区域金融集聚系统运行有序性特征的“金融熵”指标。方芳(2011)运用熵理论探讨了金融复杂系统的脆弱性,认为次贷危机是美国金融系统熵积累的结果[4]。

2.分形理论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

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学者逐渐将分形理论应用到金融研究中。

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有:Peters(1991)运用R/S分析方法检验了以美国为主的外国资本市场的分形特征[5]。Golake(2001)运用R/S分析法对印度股票市场的日收益率的长期记忆性进行了研究,发现股票价格的运动不遵循随机游走理论。Pavlov(2001)等证明琼斯平均价格指数具有复杂的多重分形结构,且不同幅度的波动对应不同的标度。

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张金良,李光泉等(2002)应用非线性数学的多重分形理论验证了沪深证券市场交易数据的局部变化趋向的多重分形特性。游宗君,李华东(2008)从赫斯特指数、分形维和分形分布的特征指数三个方面对我国外汇市场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外汇市场是一个分形市场。

3.混沌理论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

混沌(chaos)是研究系统混沌运动中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及其反演化的规律和控制的科学。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学者逐渐将混沌理论应用到金融研究中。

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彼得斯(1991)估算出S&P500指数的相关维为2.33,最大Lyapunov指数是0.0241,证明了S&P500指数中具有明显的混沌性。Panas(2001)发现了伦敦金属交易时间序列具有长期记忆和混沌现象[6]。Mahajan 和Wagner(1999)发现汇市金融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现象。

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有:赵华(2005)计算了沪深两市股指的最大Lyapunov指数分别为0.0074和0.0213,并且确定了分形维分别为2.76和3.64,结果都证实了我国证券市场的运行具有混沌特征[7]。杨晓东、刘钰(2008)等运用混沌系统理论研究了股市中的相关现象,发现当某些参数(如投资偏好)发生变化时,股市系统的状态(如股票价格指数)会从均衡态转为周期态继而转向混沌态。

4.突变理论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

突变理论(catastrophe theory)是研究系统的状态随外界控制参数连续改变时而发生不连续变化的数学理论。 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学者逐渐将突变理论应用到金融研究中。

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有:Hegwood、Papell(1998)利用Bai Perron(1998)所发展的多元结构突变的估计方法,发现美元兑加币、美元兑英镑、美元兑日圆、法郎兑英镑的实际汇率均含有结构突变。Oskooee、BrookS(2006)使用结构突变技术考查了二十个发展中国家的购买力平价。发现多数发展中国家并不满足传统购买力平价。

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有:李一智,侯晓鸿,刘咏梅,林旭东(1999)基于突变理论探讨了期货价格的变动并对期货价格的突变控制提出了对策建议。王少平(2003)提出了结构突变发生在某一时间区间的模型,开创了结构突变单位根检验的新领域。王静,孙园青(2010)将尖点突变模型应用于金融生态系统研究中,认为金融生态环境的完善可以提高整个金融生态系统的质量 [8]。

5.协同理论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

协同学(synergetics)是研究有序结构形成和演化的机制,描述各类非平衡相变的条件和规律的科学。 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学者逐渐将协同理论应用到金融研究中。

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有:赫尔曼?哈肯(Harmann Haken)(1986)认为经济中存在着协同效应,可以用协同理论来研究经济中的繁荣和衰退及技术创新等问题[11]。Slijkerman和Schoenmaker(2005)运用协同理论研究了金融监管问题,指出若监管层对金融集团整体采用加权方式计算资本充足率,那么金融集团可能会降低资本成本并有效提高投资收益率[9]。

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有:林军(1989)用协同理论分析和研究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协调配合。徐嫩霞(2000)利用协同学神经网络的自上而下的方法,建立了基本方程式来实现股票价格走势的预测。郑宝安(2008)运用协同理论对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风险和监管模式进行了重新审视[10]。

(二)复杂性理论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

复杂性科学(complexity science)是研究复杂性与复杂系统中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所涌现出复杂行为、特性与规律的科学。20世纪90年代前后国内外学者逐渐将复杂性理论应用到金融研究中。

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圣菲人工股市模型(SFI-ASM)(1997)的建立,标志基于Agent建模的金融复杂性研究这个领域正式确立。Cont和Bouchaud(1999)创立的Cont-Bouchaud模型提出羊群效应是产生厚尾和股市泡沫的主要原因,以此来研究金融市场的复杂性[11]。

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有:周佩玲等人(2000)通过构建一个虚拟的股票市场来对复杂系统的模型以及运行机理进行研究。胡代平等人(2001)建立了基于Agent模型的股票预测支持系统。将每一种定性或定量的预测方法都设计成一个预测Agent。应尚军等(2005)建立了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股票市场仿真模型认为股票市场的复杂性特征变量与投资者心理存在着明显的相关关系[12]。

(三)系统动力学理论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

系统动力学(SD)是20世纪中期发展起来的以计算机模拟为主要手段,通过结构—功能分析,研究解决复杂动态反馈性系统问题的仿真学科,是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学者逐渐将系统动力学应用到金融研究中。

国外的相关研究主要有:De Long等人(1990)明确提出了正反馈的概念,并提出了一个由理性交易者、理性投机交易者和正反馈交易者这三类交易者在证券价格形成过程中的博弈模型。Barberis、Sheife、Vishny(1998)认为发生反馈交易是由于过去的价格上涨产生了对价格进一步上涨的预期。Koutmos和Saidi(2001)考察了香港、新加坡和泰国等6个新兴资本市场,认为正反馈交易是造成市场波动的重要因素[13]。

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有:李运奇(1987)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将经济改革中的金融机制模型化。胡定核(1995)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了货币国际化与经济开放的相互关系。胡朝晖(2003)应用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方法构建商业银行资金头寸需求的动力学仿真模型[14]。盛勇,刘嘉(2011)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商业银行战略联盟共生关系,发现商业银行战略联盟共生具有系统性特征。

(四)文献述评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国外学者在应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思想时,更侧重于进行数量技术层面的实证分析,缺乏一种宏观层面上的、整体性的系统把握,因而国外学者往往将自己的研究方法或研究范式看做是物理学、统计学以及热力学等其他具体科学领域在金融研究中的延伸应用。因此,国外学者是在不自觉的应用系统科学理论与思想,存在范式归属上的混乱,没能够形成统一、规范的理论体系。

国内学者在应用系统科学的理论思想时,更侧重于对金融系统进行定性方面的考察,对金融系统的定量研究虽有突破,但大部分还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国内研究已经较为主动的应用系统科学的相关理论、方法,相关学者已经认识到混沌、分形、协同等理论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价值,但总体上,国内学者大多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具体的角度来研究一个具体的金融问题,缺乏理论高度,在范式归属上也同国外学者一样,认为是物理学、热力学等其他学科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

综上,国内外已经开始将系统科学应用于金融理论研究,并做出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还不系统,理论归属还不清晰,未能建立一个系统的体系,因而研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为此,建立较为完善的系统金融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三、系统科学金融理论体系的构建

(一)系统科学金融理论的概念的界定

构建系统科学金融理论体系,首先要对系统科学金融理论体系的概念予以界定。系统科学金融理论(以下简称系统金融理论)以系统科学研究范式为指导,以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为手段,结合金融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揭示金融系统的演化、转化、协同、优化与控制的一般规律,研究金融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金融系统与金融环境之间复杂关系的形成法则,金融系统的非线性、复杂性、系统动力学性以及金融有序与无序状态的形成规律等问题,通过对金融系统的实证/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对金融系统的非线性、系统动力学、复杂性建模和仿真,深刻认识金融系统的运作规律,并据此提出预测与防范金融风险、进行金融创新、设计和实施金融管理政策等优化与控制的方法和技术,力求达到对金融系统的全面认知、优化与控制。

(二)系统金融理论的研究对象

系统金融理论的研究对象是金融系统。金融系统是指所有金融要素围绕着资金的流动、集中和分配聚集而成的具有跨时期资源配置功能的整体,包括连接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的一系列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

(三)系统金融理论的核心思想和观点

系统金融理论认为,金融系统是一个高度开放、多层次的非线性复杂动力学系统,具有非线性、复杂性、系统动力学性。因此,应当将金融问题放回到复杂的金融系统及其环境中,应用非线性、复杂性、系统动力学等理论、技术和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其核心思想观点有:

1.金融系统具有耗散结构、混沌、分形、协同、突变等非线性机制。金融系统具有多层次性,是一个处于相互作用的多要素开放状态下的复合体,是一个开放系统。金融系统具有整体性、层次性,体现在功能上具有涌现性;金融系统的演化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的依赖性,体现在价格上具有混沌性;金融系统的高度开放性和远离平衡性,体现在结构上的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突变与协同,金融系统具有自组织和自适应性;金融系统的客体的各部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经过难以计数的靠拢和分离,最终形成具有多层次的自相似复杂结构,具有分数维的特征,因此金融系统具有分形的特点;金融系统的有限时空,体现出时间的不可逆性和资源的稀缺性等特点。

2.金融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具有多样性、非线性、流、聚集、标识、内部模型、积木等特性和机制,系统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动了金融系统的演化。金融系统的集聚外部表现为金融监管、金融业务、金融产品以及金融信息、金融资产的集聚;金融系统的非线性表现为“总体不等于部分之和”,体现在外部表现为线性预期不再有效;复杂金融系统流的动力来自于信息流和稀缺资源流的相互作用,金融系统的现状和稀缺资源配置的过程都可以通过金融流的状态和动态来描述;复杂金融系统的多样性是金融系统的内在属性,体现在外部上表现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行为、金融参与者与金融创新的多样性。金融系统的标识是金融系统复杂内涵的一种机制,金融系统的相关元素经集聚后,具有共同特性的元素可以以同样的标志被标识说明;复杂金融系统中的输入、输出、时间、相互关联结构等可以用模型来表示;复杂金融系统是将具有局部功能的金融元素或子系统经过“积木”组合的方式来实现。

3.金融系统是一个多重反馈的动力学系统。金融系统的资产价格、资产数量、品种等都是随时间变化,且可以用时间为坐标的图形来表示;金融系统的金融监管、金融政策、金融创新、金融价格、金融参与者的数量等各系统之间也具有因果关系和相关性,因而又是一个反馈系统。

(四)系统金融理论的框架体系及主要内容

与系统科学理论体系相对应,系统金融理论体系应包含:非线性金融理论、复杂性金融理论、系统动力学金融理论三大部分组成[15]。如图1所示:

这一理论体系是依据当前系统科学的发展以及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划分的,因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系统科学理论内容和应用研究的发展,系统金融理论的体系也会逐渐的丰富。下面将简要介绍非线性金融理论、复杂性金融理论、系统动力学金融理论三大部分的主要内容。

1.非线性金融理论主要包括:耗散结构金融理论、协同金融理论、突变金融理论、混沌金融理论、分形金融理论等。主要采用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方法来研究金融系统的的耗散、混沌、分形、协同等非线性特征,并研究如何应用非线性建模仿真技术对多目标交互行为进行优化、控制,主要内容包括:

(1)耗散结构金融理论主要研究金融系统的耗散结构特性与金融熵运动的规律。金融系统耗散活动是其有序运作的基础,因此要:分析系统的开放性及其与环境的熵流交换;分析金融信息交互过程中的熵值耗散;建立金融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熵值法研究、评价系统,进而实现对相关参数的调控。

(2)混沌金融理论主要研究金融系统的混沌性与混沌仿真与控制。金融系统的演化对初始条件具有敏感的依赖性,体现在价格上具有混沌性。金融系统的相体积在耗散因素的作用下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的收缩,产生混沌吸引子,呈现出混沌状态,因此要:研究金融系统发展对金融初始条件的敏感性依赖;计算其李雅普诺夫指数、关联维等,研究金融系统走向复杂性的时间演化的非周期性等特征;应用混沌模糊逻辑控制方法(T-S模型)对金融系统进行建模、仿真与控制。

(3)分形金融理论主要研究金融系统的分形特征与基于分形测度金融系统控制策略。耗散性破坏了宏观运动规律的时间反演不变性,导致无规则运动的混沌吸引子产生,即相空间的分形结构。因此要:研究金融系统的空间分形结构;研究金融系统中金融信息传导的时滞性,对相关指标进行R/S分析;应用相空间重构技术重构系统相空间,研究金融系统的自相似性和标度不变性。采用基于分形测度的非线性系统模型切换控制策略对金融系统实施控制。

(4)协同金融理论主要研究金融系统的协同性与协同仿真与控制。金融系统以混沌和分形的方式不断演化,在吸收足够多的负熵流后,就到达系统宏观状态发生质的改变的转折点附近,此时可以用协同金融理论来研究支配子系统协同作用的原理。因此要:研究不同开放条件下的各子系统间的协同度;研究金融系统的序参量的产生条件及作用;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金融系统的控制参数与控制系数。

(5)突变金融理论主要研究金融系统的突变与突变控制策略。金融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级有序态走向高级有序态,主要是通过突变的形式实现,可以用突变金融理论研究金融系统的突变行为,因此要:研究金融系统产生突变的条件和基础;研究金融系统突变的影响和应对策略;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仿真模拟,找到相关控制参量。

2.复杂性金融理论主要包括:复杂适应系统金融理论,非线性自组织金融理论(该理论在非线性金融理论部分进行研究)、复杂网络金融理论、复杂系统建模与仿真金融理论和综合集成金融理论等。主要研究金融系统复杂性特性及机制(包括聚集、非线性、流、多样性、标识、内部模型和积木),运用模糊认知图、复杂适应性系统的MAS建模仿真和复杂网络建模仿真等复杂性技术手段构建多Agent模型,采用Swarm等复杂性仿真平台研究各子系统间的交互协调机制,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金融系统的多样性、聚集、流、标识、内部模型、积木等特征和机制;分析系统的层次性,识别系统中各类自适应主体Agent,从而达到对金融系统的复杂性认知。

(2)研究构建金融系统多Agent交互仿真模型。研究金融系统的消费类、投资类、监管类、决策类、金融类等Agent主体的Agent属性集、Agent货币政策交互事件表、Agent货币策交互规则库;应用Multi-Agent建模技术(简称MAS建模技术)、模糊认知图(Fuzzy Cognitive Map ,FCM)、神经网络模型、遗传算法等建模仿真原理构建金融系统多Agent交互系统仿真模型。应用大型复杂仿真系统的VV&A技术(Verification 、Validation &Accreditation 仿真监控技术)体系优化仿真模型,调整各Agent主体交互规则,研究金融系统的复杂性优化措施。

(3)采用基于复杂性理论的协调控制策略,研究使金融系统多目标协调运作的控制环路。金融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复杂巨系统”,本身具有复杂性和时变性的双重特性,会受到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应当运用复杂适应性理论构建Agent模型,采用基于复杂性理论技术的协调控制策略,对金融系统进行有效的研究。

3.系统动力学金融理论的主要包括:系统反馈金融理论和系统动力学仿真预测金融理论。主要采用系统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方法,通过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来研究金融系统中各要素、各子系统之间如何相互作用;分析研究金融系统的正负反馈、作用平台和关键点,探寻金融系统的演化规律,并通过仿真预测来预测金融系统未来的演化方向[16]。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金融系统的结构,划分子系统;深入研究系统的构成因素,并对变量的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反馈关系,研究反馈回路的正负极性。

(2)研究金融系统的多重反馈特性、时滞性等系统动力学特性,建立金融系统的相关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建立金融系统的流图以及流图中各变量间的方程;应用Vensim仿真平台对金融系统的系统动力学交互行为进行仿真和预测。

(3)研究相关参数的调节和控制,分析金融系统对不同参数(利率、汇率、存款准备金率等)的敏感度;研究最优的参数调控(包括参数的选取和数值确定),最终实现金融系统的优化和控制。

综上,系统金融理论的三大部分,虽然所研究领域和对象的侧重点不同,但彼此间有着相互联系。

因此,应用系统金融理论研究金融问题时, 不仅仅要注重某一理论的应用,还应当看到各理论方法的优势和适用研究范围,采用综合集成的方法将各理论研究方法进行综合集成。因此,系统金融理论本身也是系统的,也强调理论应用的系统性,注重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究。

(五)系统金融理论的应用范围

系统金融理论适用于所有的金融问题研究,主要应用于:

1.系统金融理论可以应用于宏观金融研究。可以运用耗散理论研究金融系统评价、金融脆弱性、金融生态、金融产业聚集与产融结合、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运用分形理论研究金融市场的自相似性、长期记忆性、标度无关性、多重分形特性;运用协同理论研究金融体系的创新机制;运用混沌理论研究金融体系的运作机制;运用系统动力学的理论研究金融体系的设立、激励、约束机制;运用复杂性理论研究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与作用等。

2.系统金融理论可以应用于微观金融研究。可以运用耗散理论研究金融资产定价、证券市场系统;运用分形理论来研究金融风险的测度问题;运用协同理论研究风险监管;运用混沌理论研究期货市场、货币政策;运用系统动力学研究金融工具子系统、金融市场子系统、金融中介子系统、金融管理子系统;运用复杂性理论研究汇率波动、银行体系等。

(六)系统金融理论的研究方法

1.强调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当前金融理论过于偏重于定量研究的现象,而系统金融理论认为,对金融系统的定量研究固然重要,但也不应忽视对金融系统的定性研究。对于研究对象,如金融系统的证券市场子系统,可以通过分形检验、ADF检验、R/S检验、李雅普诺夫指数、分数维等定量方法验证证券市场系统的非线性;也可以采用定性的方法研究其耗散结构、层次性、多样性、聚集性和非线性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对金融系统的正确而全面的认知。

2.注重采用系统建模和计算机仿真技术。非线性理论认为系统具有耗散性、混沌性、分形、协同、突变等特性,因此可以应用混沌系统的模糊逻辑控制、基于分形测度的非线性系统模型切换控制策略等仿真控制方法对金融系统进行协调控制;复杂性理论认为系统具有多样性、聚集、流等特性,因此可以设计金融系统的Agent模型,应用MAS建模技术,建立MAS复杂系统仿真模型,借助Swarm等仿真平台进行主体模拟仿真等;系统动力学认为系统的行为模式与特征主要取决于其内部结构。因此可以构建金融系统的系统动力学因果反馈模型,研究金融系统仿真模型的机理、金融系统的仿真与预测等。20世纪80年代后期先后有iThink、STELLA和Vensim、 Powersim 主流绘图建模模拟软件,为系统科学在金融系统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便利[17]。

四、金融理论的演化路径及各金融理论的比较

研究金融理论的变化发展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未来金融理论的方向,纵观金融理论的更迭可以发现,金融环境的变化、原有金融理论的缺陷以及相关学科的产生与完善三者的共同作用促进了金融理论的不断革新。与此同时,金融理论的发展也带来了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不断地由简单走向复杂,原有的金融理论已经不能指导复杂的金融环境,一些学者对新的金融理论的探索从而推动了新的金融理论的产生。所以金融理论的演化是有路径可循的,如图3所示:

从现代金融理论到行为金融理论再到系统金融理论,其演化路径是符合社会经济实践需要的,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二者已不足以应对当前金融系统的复杂性、非线性。系统金融理论为我们认识金融系统的复杂性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它采用有限理性、分形、混沌、协同、突变、反馈、仿真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金融市场,可以更加接近于实际情况,更准确地揭示金融市场的演化规律,是指导金融市场体制建设、促进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有力工具。它与现代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有着本质的不同,如表2所示。

表1 现代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系统金融理论的比较

系统金融理论不是对现代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的简单继承和发展,而是用一个全新的范式来研究金融系统及其运作机制。系统金融理论与现代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相比具有后者无法比拟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它完全摆脱了现代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的假设基础,这使其结论的可靠性更高,主要表现在:

1.系统金融理论直接采用非线性、复杂性和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研究金融系统问题,因而相对于现代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来说更接近于实际情况,其结论也就更有意义。金融系统本身具有多层次性、非线性、复杂性、动态性的特点,采用简单的理性人假设(现代金融理论),或对有效市场假设条件作以简单的放松(行为金融理论),都无法真正揭示金融系统的演化规律。

2.系统金融理论能够解释金融体系内部存在着的复杂的非线性作用机制。系统金融理论以金融系统为研究对象,注重运用非线性理论技术研究金融系统的的非线性行为,而不简单地做非线性问题线性化处理,能够更彻底和有效的处理非线性问题。

3.系统金融理论充分揭示了金融市场的演化运行机制,能够达到对金融系统的认知、优化与控制。系统金融理论完全以金融系统的实际运行为基础,不进行特别的假设安排,提出了对金融系统的认知、优化与控制的科学研究范式,这是现代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所不能触及的。

4.系统金融理论能够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并且可以借助计算机进行仿真检验,预测金融系统未来的演化规律,与现代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相比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5.系统金融理论可研究处理社会、经济、生态和生物等一类高度非线性、高阶次、多变量、多重反馈、复杂时变大系统问题;研究对象也主要是开放系统,其建模过程便于实现建模人员、决策者和专家群体的融合。因此,系统金融理论与现代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的研究范式相比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综上,系统金融理论具有很高的优越性,更趋近于现实,必然会使其成为未来金融理论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易宪容,黄少军. 现代金融理论[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137-177.

[2]李士勇. 非线性科学与复杂性科学[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3-8.

[3]Buchen P.W, Kelly M. The maximum entropy distribution of an asset inferred from option prices [J].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1996,31(1):143-159.

[4]方芳. 金融复杂系统脆弱性理论在金融危机分析中的应用[J].北方经济,2011(3):44-46.

[5]Peters E. Chaos and Order in the Capital Market [M].New York : John Wiley & Sons, 1991.(03):112-113.

[6]E.Panas.Long memory and chaotic models of prices on the London Medal Exchange[J].Resources Policy,2001(27):235-246.

[7]赵华. 混沌理论在经济中的应用研究[D]. 福建:厦门大学,2005.

[8]王静,孙园青. 金融生态系统的突变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08):18-20.

[9]Jan Frederik Slijkerman,Dirk Schoenmaker. Risk diver sification by European financial conglomerates[EB/OL]. http://ideas.rePee.org/P/dgr/uvatin/20050110.html,2005.

[10]郑宝安.重新审视混业经营风险及其监管模式——基于协同理论视角的分析[J].新金融.2008(12):40-43.

[11]Cont R, Bouchaud J P. Herd behavior and aggregate fluctuation in financial markets[J].Macroeconomics Dynamics,2000,4:170-196.

[12]应尚军,魏一鸣,范英,汪秉宏.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股票市场复杂性研究一投资者心理与市场行为[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12):18-24.

[13]Koutmos, Saidi R. Positive Feedback Trading in Emerging Capital Markets[J]. 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 2001(11): 291-297.

[14]胡朝晖. 银行资金头寸管理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当代财经,2003(05):61-63.

[15]刘超.系统科学范式下的金融理论研究[N].光明日报(理论版),2010,8,24 (10).

[16]刘超.金融理论新范式——非线性复杂动力学金融理论[J].山东社会科学,2009,163(3):86-92.

[17]刘超,张伟.系统动力学视角下的汇率波动研究[J].南方金融,2012,121(1):60-68.

管理科学与工程范文第3篇

关键词:防范管理;风险;工程经济

我国的建筑工程建设行业在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模式,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和国家相关的政策找到一个合适的结合点相互融合,低碳经济是我国近几年一直在推行的一个理念,只有更好的将这一理念应用在工程建设当中,才能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国资源和能源的合理利用。

一、我国低碳时期经济发展

(一)低碳经济对我国的影响

我国在人口数量上居世界的第一位,同时各种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很多,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工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的环境污染现象越来越严重,所以在我国推行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一发展低碳经济能够减少环境的污染状况,同时还能够减轻温室气体的排放,其次还能够保证我国能源的正常使用。最后是发展低碳经济能够有效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能够对大气的保护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为人们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二)低碳时期经济的特色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各个产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伴随着较为严重的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幅上升的情况,这种以牺牲资源、能源以及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高速增长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时非常不利的,所以,相关的部门必须要制定可行的经济发展政策,推动经济模式的调整与转变,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同时为百姓也营造更是为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

(三)低碳时期未来的发展方向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必须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当然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也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面对这些制约性因素,首先要不断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模式,使得我国的资源结构能够得到合理的调整。我国虽然在资源总量上占据着一定的优势但是资源分布不是非常的均匀,经济的发展还使得我国的资源状况日益严峻,我国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煤炭资源的支持,所以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煤炭资源依然主要的能源资源,因此,我国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开发可以替代煤炭资源的新能源,从而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其次是要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也不能放弃传统的产业,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增长的时期,同时基础设施的建设数量、建设水平和建设规模都有着非常大的发展,在建设基础设施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很多的钢材、水泥混凝土等建筑材料。这些产业虽然在碳排放量上比较高,但是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能将这些产业完全的放在一边,所以相关的部门应该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来不断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经济发展当中,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调整。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看到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能力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所以很多地区的创新能力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因此,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二、低碳经济下的工程经济风险与防范管理措施

(一)工程施工方案的经济风险管理对策

我国施工单位对待工程施工方案存在风险的应对管理措施一直处于探索状态,目前比较具有使用价值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工程企业竞标与承接工程建设时就在前期强调低碳经济转型时期工程规划与建设中节能环保的重要性,在工程施工方案的设计中强调如工程建设的环境选址、工程项目环境保护效用、工程建设的能源可持续运用设计、工程建设需要的节能环保材料、工程建设的环境保护方案。利用这些低碳经济时期比较注重的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方案和工程设计取得相关投标单位的信任,让工程建设企业利用改善环境的质量和增强节能减排为手段,让低碳经济工程发展成为投标者追求的目标,这样可以起到防止压价的作用,增加了工程报价的总价,提高了工程承接企业的经济收益。第二种是利用科技手段加以提高工程经济的预测,降低因为不确定风险而造成的工程经济损失,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让工程竞标单位与工程投标单位做出双向的认可,正确认识工程经济的作用,正确认识工程经济管理,从而更好地对经济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二)工程投标与报价的风险管理对策

工程投标与报价的风险就是出资方或投标方不愿意支付过多的建设资金,单方面的压低工程建设价格,让工程建设企业形成竞争,从而利用竞争的契机掌握更多的价格优势,取得自我的利益。从反方向上来说因为工程竞标企业的求胜心切,市场竞争激烈,所以不断压价以取得竞标机会,寻求自我发展渠道和生存机会。在低碳经济转型时期工程投标与报价风险的管理对策作者认为主要有两种有效方法。具体来说就是转变传统市场竞争模式,工程参与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低碳模式,寻求可持续发展与节能环保路线的发展动力,工程建设企业需要改变的是工程建设的观念,要利用现代化的低碳理念为主导,利用环保材料为主力,利用节能设计为动力,更好的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

(三)低碳经济时期环境保护制度风险的对策

作者认为低碳经济时期的环境保护主题就是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对于这个主题在工程建设期间最好的选择就是从设计、选址、选材、规划、建设、完善这些过程中选择更加环保、更加节能、更加低碳的途径。既然选择低碳模式发展路线,那么工程建设企业就要从自身做好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认识,这就是改善环境保护制度适用性风险的一种尝试,这种尝试的执行会在长期的实验中得到证实,因为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允许这样一种尝试的出现。首先,工程建设企业要开展较好的人力资源训练,将低碳环保、节能减排的知识灌输给本建设单位的员工和管理者,让他们从意识上认识和清楚现阶段工程建设的主要性质和方向。其次,要将我国《环境保护法》中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的本质意义结合到自身工程建设企业的建设环节中去,从而给工程建设单位良好的利润空间。

三、结语

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资源和能源结构调整带来了新的生机,尤其是在建筑工程建设和施工当中,低碳经济的运用不仅使得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了稳步的提升,同时对于环境的伤害也有了非常明显的下降,但是一定要做好对低碳经济下项目工程经济风险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群伟. 浅谈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 四川建材. 2011(04)

[2] 李士月. 如何开展工程经济管理工作[J]. 中国城市经济. 2011(15)

管理科学与工程范文第4篇

从定义来说,工程施工的进度就是指在一个固定的工期内,制定出最优的施工计划。在执行这个施工计划的过程中,要勤于检查施工的进度,也就是工程的完成情况,并且与制定好的计划进行比较,如果发现存在偏差就需要及时对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其对工期的影响,然后采取合适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直到工程项目顺利竣工。土建工程现在我国的工程建设中承担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对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和有效管理是保证土建工程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就XXXXXXXXXXXX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和对施工进度进行管理的一些措施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探析。

一、进行土建工程施工进度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性

对于施工进度的控制在贯穿于整个的建筑过程中的。对于整个土建工程的工期和工作量以及消耗的资源的量等都是要受到施工进度的直接影响。而土建工程是否能够按期计划如期完工,对于整个工程来说就意味着是否能如期竣工以及交付使用,并且也对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所以对土建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如果无故的拖延了工期或者延长了施工的期

1 限,对于工程质量的控制和成本控制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不仅对工程的经济效益是一项损害,也会对社会效益带来一定影响。

二、影响土建工程施工进度的因素

对于土建工程项目的施工来说,影响其施工进度的因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人为的因素,有材料和设备方面的因素,或者是天气、环境等自然因素。但是最为重要的还是人为因素的影响。因为工程项目的施工时间以及完工的时间,还有施工的质量等都是由人为可以有效控制的。而且也不止是施工单位可以影响到施工的进度,实际上只要是参与了工程的建设的相关单位,都可能对工程的施工进度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若是其拖延了工作的进度就可能直接造成施工进度的放慢。其次是物资供应方面的影响,因为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尽合理,或者周边的材料供应和周转不够及时,在材料的供应造成一定困难,就会给施工进度造成严重的影响。

此外,如果现场的施工设备过多,不尽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可能使得现场发生堵塞的现象,而施工的设备过少,又可能致使施工的效率较低,使得施工的资源被闲置下来,从而拖延了施工的进度。还有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的就是资金的问题。若要工程可以如期完工并且交付使用,那么就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而一旦发生资金的危机或者运转不周,对于施工进度来说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另外就是施工

2 条件的影响。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是较高的,如果在气候和地质方面存在问题都可能拖延工程的施工进度。还有施工技术的问题,如果运用了不恰当的施工技术,而且补救的措施又不够及时或者到位,在施工计划方面不够周密等都会对问题解决造成阻碍,又或者对于工程施工的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等不太熟悉,导致工程设计方面变化较大,都会延误工期。上述的众多因素都会对工程的施工进度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有时甚至是同时发生作用的,给管理上带来较多的麻烦,不过除了一些客观的不可控的因素外,大部分通过有效地控制措施都是可以避免的。

三、对土建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对于土建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和管理,总的来说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必须在管理中针对各种可能会对施工进度造成影响的因素都考虑到,并且制定出对应的措施,以保证工程可以如期竣工。这就需要提前做好控制目标的体系建立工作,并且进行责任分工和综合协调。对于总目标还要进行具体的分解,对于各个分部还要确定相应的目标和负责人。对于项目工程的总的进度还要编制一个计划表,这个计划表根据工程的合同条款来制定的,也是对于施工进度计划的一个审核标准,在编制施工进度的计划时就要按照这个总的计划表来确定施工和设计以及材料设备等物资供应的进度计划,还要安排资金和各项资源的运转等。对于进度报告

3 的制度化建设也要及时跟进,使得进度信息的沟通可以畅通无阻。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进度计划的审核和检查的分析制度。在对进度协调的会议制度的建立方面还包括了对相关地点和时间等的确定。在施工图纸的审查和施工的变更管理方面也有必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来确保在设计的交底和会审方面能够得到及时的安排,并且在设计修改方面尽可能的减少,保证工程的施工可以连续进行。

在施工过程中,也要做好控制措施,确保工程计量以便进度款项可以及时得到支付。还要及时协调材料设备方面的供应,以及施工的计划和资金的筹备都可以有序的展开。在制定资源的需求计划方面也要做好前期的预算准备工作。监理单位对于工程的预付款和进度款的拨付也要及时的进行办理,使得资金投资可以顺利投入到各个控制目标中。还要严格奖惩制度,如果提前竣工要给予奖励,若是无故拖延工期或者主观因素造成了工期的延误也要给予一定惩罚,或者追求其赔偿责任。在合同条款的制定上也要将合同的工期以及相关的赔偿条款进行明确,使得合同管理得到强化。若是发生了工程设计的变更,更要对施工进度进行严格的检查,在进度款的拨付方面也要严格进行管理。如果确实发生了工期的延误,也要充分的考虑其发生的原因,进行合理的工程延期。最后就是加强对工程施工进度的风险管理,对各种可能影响施工进度的风险都要做好应对的措施。

工程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是需要施工中的各个参与方给予充分配合和支持的,必须要及时的进行沟通和协作,同时严格检查制度,才能确保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可以有效进行。

四、对土建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控制和管理的一些重点

要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就是要对工程的进度目标进行一个准确的工期计算,也就是让工程师对所施工的工程项目的规模和工程量以及工程的复杂程度来对所需投入的工期和资金以及实现的可能性,还有相关的气候和地质条件进行一个科学的分析测算,然后计算出最佳的工期。而要做好对施工进度的控制和管理,以下三个方面是需要注意的重点:一是对于工程施工进度的总目标和计划的制定;二是在对施工进度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还要与总的进度计划表进行比较,并及时调整偏差的现象;三是对所有参与施工的单位都要进行施工进度的协调沟通,确保各个单位在时间上可以达成一致。

五、总结

对于施工企业来说,施工进度也是对其业务能力的一项考察指标,若是不能按期交付工程,造成了工期的延误或者延迟,都会对施工单位的形象和竞争力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对其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阻碍,所以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控制管理上一定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

5 施策略,做好施工的计划安排,确保土建工程项目的顺利竣工。

管理科学与工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正从大规模高速度扩张向高质量内涵式发展转变。目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已成为提升中国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推动建设一流本科专业的重要举措[1]。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发端于美国,2006年中国教育部开始组织试点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经过10年的发展,2016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工程教育《华盛顿协议》组织,标志着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认证体系实现了国际实质等效,标志着中国产出的工程师具有国际互认的竞争资格,相当于中国高等教育培养的毕业生拿到了进入国际就业市场的 “通行证”[2-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产出导向的教育体系和持续改进的质量观三个方面,以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达成指导教师日常教学活动,学生的表现是工程教育成功与否的焦点[4]。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一个涉及材料学、工程学和化学等方面的较宽口径专业,属于工学学科门类之中的一级学科。截至2019年初,中国40余所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大大提高了中国材料工程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材料类专业是专业布点数最多的工科专业之一,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于中国工程教育的整体质量具有决定性影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重庆交通大学“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学科,是学校“交通+材料”重点新兴交叉培育学科和重点专业特色提升学科。重庆交通大学以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认证工作作为材料类专业发展的突破口,全面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和专业内涵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以及区域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鉴于此,课题组将结合重庆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围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从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持续改进、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研究,以期为相关高校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一、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

重庆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发展历史可追溯到1951年建校时成立的建材教研室,服务川藏公路建设;2000年,本专业获批材料学硕士授权点;2001年,本专业开始招收本科学生;本专业是重庆市重点学科、重庆市特色专业建设点、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及特色学科专业群;2015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2018年本专业获得重庆市首批“一流专业”称号。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紧密结合交通、土建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的人才需求,“立足交通、服务西部、辐射全国”,是西南地区唯一以培养交通土建材料人才为主的专业。本专业已有60余年历史,形成了学科基础扎实、教学科研平台优势突出、产学研融合的“材料+交通”多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特色。

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在校生600余人。2016年,学校对材料类专业实行大类招生;2018年起,本专业生源地拓展到20个省市。本专业生源主要以重庆市为主,约占55%~66%,这与学校立足西南经济发展需求的定位相符。2016~2018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升学率达20%左右。

二、材料科學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围绕“材料+交通”的新工科学科专业,以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为导向,将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为“基础培养+工程培养+综合培养+创新培养+国际化培养”的五级基本架构,着重建立和完善以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着重建立和完善工程培养和综合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既要培养学生专业业务能力和工程素养,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强调职业道德和安全与环保意识等综合素质。

(一)人才培养目标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学校定位紧密结合

从行业、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学校“交通+”学科专业发展目标要求出发,确立了以交通与土木建筑材料研究与应用为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综合考虑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引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路。一是对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18版)》要求,修订培养目标,重组课程体系,深化课堂改革,健全评价机制,完善条件保障,着力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二是根据专业定位,深入东南大学、同济大学、长安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广泛调研,分析了在课程设置、办学定位等方面的区别,更加清晰地明确了我校材料专业以交通土建材料为主的培养特色。同时,结合我校“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办学定位,本专业针对交通土建材料复杂工程问题开展人才培养,是典型的工科专业,与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管理工程等优势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交通特色鲜明,办学历史长,资源充足。三是专业人才定位与我校人才定位一致。我校的人才定位是“培养基础知识扎实,适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为“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强,富有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是一致的。四是根据毕业要求和服务面向,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参照职业资格标准,分析行业、企业用人需求,确立了土木工程材料和材料工程检测技术两个培养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研究、分析和解决材料领域较复杂的工程问题,能够胜任交通与土木建筑工程有关的材料设计与研发、工程应用、质量检测、技术管理等工作,以更好地服务交通运输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全过程学习指导模式改革

传统的传授式学生培养是以教材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室为中心,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主动性较差、学习质量评价欠科学。以学生为中心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效果为中心,强调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全过程性,从关注生源、入校学习到就业发展全程跟踪指导,贯穿学生从入口—出口的全过程[5]。以学生为中心,就要考虑学生作为个体“人”的发展需要,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进而贡献社会。以学生为中心,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毕业要求等,要让学生知晓毕业时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了解实现毕业要求的路径,了解课程学习与实现毕业要求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本专业建立了学生思想跟踪机制、“2+2”学业与专业相结合的学习指导导师制、学业帮扶机制、学籍警示机制,专业教师在学生学习指导中发挥主力作用,开展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选拔学生尽早融入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素养。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转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贵在参与、贵在指引,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从学生毕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职业发展规划出发,打牢知识基础,发展创新能力,提升工程素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无论在教学水平、业务素养,还是创新能力等方面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知行合一,课堂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让工程实际案例、科研项目进入课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图、文、音、像、影并茂的特点能够创造出更好的教学环境,是当前一种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雨课堂、超星智慧课堂等智慧辅助教学工具的运用,增强了师生互动交流,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以产出导向为目标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2018版)》规定了“12条能力要素”,围绕“学生能做什么?学生该做什么?学生会做什么?”展开,体现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支撑专业培养目标,体现本专业特色[6]。深化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必须牢固坚持立德树人这一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立德樹人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立德树人的重点是以德为先、能力为重,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将课程思政全覆盖,真正做到各类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程相结合协同育人[7]。将“两路”精神融入思政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建立 “三全”育人体系。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毕业要求的重要标准,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关键内容。为了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本专业开展了产学研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订了“1.5+2+0.5”的大类招生、专业模块、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通识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第二课堂”课程体系,模块化设置了素质拓展、专业拓展、前沿微型、创新创业课程。加强国家级、省部级和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将企业技术需求引入毕业论文(设计)。结合行业发展、区域需求、专业特色,依托交通土建工程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道路与桥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校外实习基地国家山区公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智翔铺道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等校企资源,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工程实践平台,着力以毕业要求为准绳综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四)对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进行建设

课程体系是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的灵魂,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8]。结合企业、行业、教学反馈意见,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规定的12条毕业要求为准则,建立支撑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形成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矩阵。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学科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第二课堂等环节,各环节按照逐步、关联、推进的方式进行。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强调数学与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类课程的重要性,确保学生能够应用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强化工程基础类和材料专业类课程的教学,通过工程基础类课程、材料专业基础类课程以及土木工程材料、材料与工程检测技术模块专业课程综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能力;通过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参与工程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锻炼理论知识工程应用能力;通过人文与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设,培养学生在从事材料科学研究领域及工程实践时拥有所需的理想信念、语言、经济、环境、法律、伦理等基本知识,服务于社会。本专业以材料科学基础、胶凝材料及制备工艺、水泥混凝土及制备技术、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材料检测技术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课程按方向划分为两个课程模块:土木工程材料模块和材料与工程检测技术模块,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点选择一个专业方向进行学习。专业通过细化课程目标,建立课程学习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课程体系的每门课程对毕业能力的达成要有明确的贡献。教师要明确教学策略,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而不是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建立开放的、启发的、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围绕课程目标,设计学习任务,通过作业、案例分析、课程设计、实验调研报告、期末考试等多种考核方式,开展课程达成度评价,反映课程目标要求的达成情况。聚合优质资源,实施全员参与,打造线上“金课”、线下“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和社会实践“金课”,推动“智慧课堂”变革,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做好虚拟仿真实验实训项目建设,开辟“智能+教育”新途径。

(五)以持续改进理念推进教育质量文化建设

持续改进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之一,贯穿学生学习过程、培养方案制订、师资队伍建设、支持条件保障等方面[9-10]。一是建立健全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重庆交通大学高度重视教学管理机制的建设,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机制,各级教学管理的机构职能明确,相互补充。学校围绕畢业要求建立了详细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针对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与修订、课程设计教学、毕业设计(论文)等重要的教学环节,制订了相关文件。主要依据学生座谈记录、学生考核结果、毕业设计(论文)等反映学生学习效果的材料,并结合听课记录、学生评教结果等内容,对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进行评价考核和持续改进。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包括校内和校外监控。校内监控建立了以“七评七导”为主线、面向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体系,对学校的教学质量进行系统化评估。其中“七评”包括专业评估、毕业实习评估、毕业设计评估、试卷评估、教材评估、实验室评估和教学单位评估;“七导”包括教学方法、教师成长、学生学习、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督导。“七评七导”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校外教学效果评价主要包括毕业生本人、用人单位、第三方机构等。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和重点,学校、学院和课程教学团队都把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建立了完整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学生评价、校纪教风学风督导、专家随堂听课、教学研讨、试卷分析、课程建设、年终考评等。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教学和实习两个环节。实验教学按课程教学任务进行安排,对教学过程和环节的质量反馈按课程教学质量反馈机制进行,包括学生网评、成绩分析等。一是建立了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对本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各门课程考试、考核材料,包括考试、测验、作业、实验(实习、设计)报告、读书报告、论文以及校内外问卷调查及跟踪反馈资料等,根据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原理开展评价。二是建立了毕业生跟踪和社会评价机制。毕业生跟踪和社会评价机制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持续改进之校外循环的主要手段,包括毕业生跟踪、用人单位评价和第三方机构评价。本专业持续改进机制如图1所示。

(六)以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师资水平、教学投入和教学责任提出了明确要求[11]。教师数量和师资结构满足各类教学活动需求,企业兼职教师实质性参与教学活动。专任教师的专业背景和工程背景需满足教学需要,指导投入需满足学生培养要求。这就需要建立一支教育观念新、师德高、教学水平高、业务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结构合理、专兼职结合、有丰富实际工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教学骨干。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举措有:(1)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引领教师发展。师德为先,学校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和同行专家评议制度,执行德、能、勤、绩的综合评价标准;切实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2)引培并举,提升师资水平。引进海内外优秀博士、知名教授和领军人才,聘请工程技术专家进课堂;通过校内培训与“传帮带”、境内外访学、企事业挂职等方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通过“引进+培养+聘用”的方式,以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促进青年骨干教师成长、聘用企业优秀工程技术专家为重点任务,建立一支教学科研能力强、结构合理、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一流师资。(3)以本为本,健全基层教学组织。设立土木工程材料、材料与工程检测技术课程组和实验室,形成系—课程组—课程负责人分级负责的基层教学组织,围绕专业核心课程,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打造教学团队,全面落实“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

三、结束语

依托学科专业优势,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大核心理念推进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具有“材料+交通”特色的国内一流本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明确合理,毕业要求导向清晰,课程体系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BE)设置,教学活动以学生能力达成为目标,考核评价以课程考核、社会评价和毕业生评价三方为主,并有针对性地推进与持续改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学校创建一流本科教育的切入点,通过专业认证将实现该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达到“华盛顿协议”的学历国际互认资格,进一步助推人才培养的工程能力和国际视野。

[ 参 考 文 献 ]

[1] 金达莱,张先明,陈世昌,等.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评价探索:以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2(6):118-123.

[2] 徐三魁,王良,邹文俊,等.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实践[J].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5):109-113.

[3] 刘宝,李贞刚,阮伯兴.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4):157-160.

[4] 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19-22.

[5] 赵亦希,陈佳妮,陈关龙.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准则[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4(4):5-7.

[6] 李志义. 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 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7] 石书臣.正确把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8(11):57-61.

[8] 王晓薇,姜龙滨.基于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计算机类课程体系建设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37(2):188-192.

[9] 徐升,林小英,裴义山,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J]. 高师理科学刊,2018,38(12):93-96.

[10] 孙晶,张伟,崔岩,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持续改进理念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8,97(7):71-73+86.

[11] 李华新,谭敏生.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8,1263(11):93-94.

[责任编辑:钟 岚]

上一篇:生物素下一篇:自然科学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