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

2024-01-28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教学模式;评定体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好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和整体实力的重要依据,而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与本科教学质量水平密切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重要的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1][2]。本科毕业论文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是检验学生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掌握和应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过程,是评定学生获得毕业资格及授予学士学位的重要依据,是体现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及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标志[3][4]。

一、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为了适应科学与社会的发展,毕业生应具备良好的交流能力、敏锐的观察与学习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毕业生对已完成学业的梳理和总结,是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的程度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展示和检验,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毕业论文是考评学生四年所学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据,是评价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標体系,是提高和保障本科教学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6]。近年来,由于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师资力量及教学条件等建设和发展跟不上,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严重下滑。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毕业论文选题缺乏针对性,与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2.毕业论文课题内容单一,复杂度降低;3.试验设计不合理,数据错误;4.研究不深入,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够;5.毕业论文缺乏独立见解,没有创新性;6.毕业论文写作不规范,专业性较差;7.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弱[7][8][9][10]。

(一)教学条件限制

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导致实践教学场地(实验室)不够、实验设备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和更新等问题出现,从而导致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降。以理工科专业为例,毕业论文教学条件存在以下问题。1.无足够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不能满足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实习锻炼的需求。部分学院存在无相关学科实验室,每次开展实验教学都要借用实验室来进行的情况,不能有效保障本科生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2.经费支持力度不够。本科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需要购买实验试剂、实验耗材,在实习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费用,这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学校对进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学生每人补助200~300元,对于无课题支撑的教师的支持力度不够,这导致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3.设备陈旧老化,没有及时补充和更新。学生在进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水平/垂直电泳仪(电泳槽)、PCR仪、计算机等,而这些设备存在陈旧、老化等问题,有的甚至不能使用,这直接影响到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的顺利进行。

(二)学生自身原因

学生是本科毕业论文的执行者和完成者,学生自身的综合能力、时间和精力的投入都直接到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学生在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存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1.认识不够,时间和精力投入不足。学生认为,本科毕业论文就是随便做点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罗列就可以,无须花费太多时间去查阅相关文献。本科毕业论文开展和答辩的时间,前一个学期是部分学生进行公务员、研究生考试冲刺的时间,后一个学期是学生进行研究生复试、找工作、实习的时间,这与开展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冲突,导致学生投入在本科毕业论文的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2.学生没有系统的培训。学校虽然开设了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但是学生不知道该如何查阅文献,如何对文献中的结果进行分析,不知道如何评论和发现论文的优点与不足。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学生由于不能熟练操作Word、Excel、SPSS等系统,导致数据分析不够理想。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不知该如何撰写,实验结果该怎样分析及讨论,语句不通顺、不凝练、不专业。在答辩过程中,学生逻辑比较混乱,不能用简洁的语言陈述实验结果,这是思维混乱和语言表达能力欠缺导致的。

(三)教师原因

教师监督和指导学生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教师的工作态度、时间投入和专业水平直接或间的接影响到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11]。在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教师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受限制。科研能力较强的教授和副教授,每年需要指导一定数量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同时还要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指导学生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本科生进行毕业论文开题、中期考核、实验操作、论文写作等,这与教师撰写年终总结、课题申报等工作时间冲突,指导教师无法全身心地指导学生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由于扩招,一名教师要同时指导15~20名学生,而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无法保障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2.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一方面,由于家庭、健康、进取心不强、无归属感等原因,部分教师不能以严谨、负责任的态度指导学生开展本科毕业论文及写作。另一方面,教师与学生的沟通较少,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3.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有限。由于部分教师毕业时间较早,知识结构老化,创新能力不足,在所在专业和学科领域无建树,导致选题内容单一,且较简单,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确保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与探索

(一)创设新的论文指导模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创设指导教师团队—毕业生团队指导模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指导教师团队—毕业生团队是一种全新的论文指导模式,即以教研室为单位,将所有在职的教学和科研教师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团队;将选择此指导教师团队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形成一个毕业生团队,进行有效的对接。在毕业论文实际操作过程中,指导教师可以对毕业生的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分析与解读、网络资源利用等进行具体的指导,同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可以及时反馈给指导教师团队,教师团队对此进行及时的解答和指导。每个月,指导教师团队定期举行实验报告会,及时了解和掌握毕业生的实验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实验方案,确保本科毕业生论文的顺利开展。创设指导教师团队—毕业生团队论文指导模式一方面可以直接、高效的指导毕业生开展毕业论文;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督促毕业生高质、高效地进行毕业论文,确保毕业生按质、按时完成毕业论文工作,确保和提升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2.创设优秀研究生帮扶指导模式,帮助和指导学生顺利开展本科毕业论文

研究生可以独立开展研究工作,对指导教师相关的研究方向和领域有深入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相关的实验原理与方法,可以协助或独立的指导本科毕业生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指导教师需要进行本科和研究生教学工作,同时还要指导研究生开展研究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工作中。因而,创设优秀研究生帮扶指导模式,一方面可以指导本科毕业生开展论文检索、论文阅读、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等工作,使本科毕业生顺利开展并完成毕业论文工作;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缓解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减轻指导教师的工作量,确保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和监管下,优秀研究生帮扶指导模式的创立,能有效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3.创设在线答疑指导模式,指导学生开展科毕业论文

学生在毕业论文开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疑惑,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以指导教师团队为基础,以参与本科毕业论文的学生为主体,建立在线答疑QQ群和基于微信的移动学习群,学生可以将在毕业论文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问(实验操作、结果分析等)进行在线提问,指导教师团队中的任何教师都会及时给予讲解和答复。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格式、模板、写作等问题,指导教师都会给予指导和答复,以保证毕业论文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创设在线答疑指导模式,可以及时解答毕业生在实验和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毕业生顺利开展毕业论文工作,提升毕业生的写作能力,确保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创设新的论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论文教学工作,是本科毕业生开展毕业论文的基础。在正常的教学工作中,加强本科生的论文教学工作,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安排不同的教师进行论文教学工作。以生物学专业学生为例,在生物信息学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线查找文献的工具与方法,明确阅读外文文献的方法与要领,进而了解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动态;在论文写作指导教学工作中,通过案例教学与分析,让学生掌握构思和撰写实验结果部分,突出论文的逻辑性;指导学生开展引言和讨论部分的撰写,强调实验结果的创新性、应用性等;指導学生利用科学、规范的语言,对论文进行整体修改和润色。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指导学生如何操作Excel、SPSS等软件系统,制作规范的图表及方差分析等。此外,还可以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开设《专家讲座》,让学生了解相关学科领域中最新的科研成果与动态,聆听专家们的科研心得与写作经验。通过理论教学和实际操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保障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奠定基础。

(三)构建有效的论文评定体系

论文评定体系是毕业论文工作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学生工作态度、实验成果、综合能力的全面评价和认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学校构建了有效的论文评定体系,即指导教师评阅得分(占比30%)+匿名评阅教师评审得分(占比40%)+毕业答辩得分(占比30%)。根据指导教师、评审教师和毕业答辩三个环节的评分,最后核算出该学生的总评成绩,进而评定其毕业成绩为优、良、及格和不及格。通过构建有效的论文评定体系,对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及综合素质给予公平公正的评价,确保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三、结束语

针对林业院校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实际问题,通过创设与构建新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教学模式及评定体系,以确保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实践表明,通过创设新的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加强论文阅读、写作、实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教学,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写作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应通过改革与实践,形成符合院系发展特色的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王保国.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124-129.

[2] 王红尧.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专项评价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13):95-96.

[3] 时伟.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弃与存[J].中国高等教育,2010(7):45-47.

[4] 陈琴.本科生参与的师生团队制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方式[J].教育教学论坛,2017(20):63-64.

[5] 刘波粒,刘泽军.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6] 赵文珊,陈真真.生物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改革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7(7):241-242.

[7] 侯晓华.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监控[J].教育学术月刊,2011(7):62-63.

[8] 许信刚,童德文.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1(10):81-83.

[9] 张爱华,王明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问题与改进措施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6(1):167-169.

[10] 张洪秀.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1):12-13.

[11] 杨泽林,耿光华.当前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问题与有效提高的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7):184-185.

[责任编辑:陈 明]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商品契约;要素契约;组织形式

文献标识码:A

专业合作组织形式的选择是影响合作效率和合作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在不同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专业协会经常被认为是松散、不稳定的合作组织,并有观点认为,随着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合作组织的形式将逐步从松散的专业协会向紧密、成熟的合作组织形式过渡。笔者在认同合作组织形式重要性的基础上,同时又认为,各种不同的专业合作组织形式是各有优势的。究竟是哪一种形式更为有效,不能一概地认为越为紧密和复杂的就越好。将复杂的合作组织形式运用于简单的合作关系将增加不必要的成本,降低合作效率,甚至将威胁合作组织的稳定性;而将简单的合作组织形式运用于复杂的合作关系会显得捉襟见肘,甚至导致合作组织的解体。林农在组建合作组织时,应当科学合理地选择合作组织的形式,才能保证合作组织运作的效率和持续稳定发展。因此,本文将借助契约理论,初步探讨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形式选择问题,以期有利于林权改革的顺利进行和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

一、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内部契约的类型

我国林农的丰富实践已经创造了形式多样的合作组织,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A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股份合作组织,即股份制和合作制相结合的专业合作组织,是资本和劳动的双重联合,其通行的做法是:(1)由龙头企业、基层农技部门或少数经营大户等出资作为股东,再吸收少量的股金组建而成;(2)林农人股和退股往往都有条件限制,同股同利,股份往往可有限转让;(3)财产实行共同共有和按份共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4)管理上实行民主管理,投票方式多样化,一人一票或一股一票,或者按人投票和按股投票相结合;(5)分配上实现按劳动分配和按资本分配相结合,即按股分配和按交易额分配相结合,按股分配为主,甚至有的就是纯粹的按股分配。

B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严格意义上的专业合作社,它是农村同类林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它是在“入退自由、平等互利”的前提下,由社员共同缴纳会费建立,它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林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其通行的做法是:(1)进入自愿,退出自由;(2)在种养环节上仍然以一家一户(或单个企业)为单位,在加工和销售环节上统一商标、统一品牌、统一销售;(3)社员缴纳会费,比较复杂的专业合作社内部,社员也缴纳一定的股金,但缴纳的股金大致相等,股份不可转让和交易;(4)分配上首先提留合作组织的公共积累,合作社内部有一定的不可分配的积累基金。盈余主要按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额比例返还,缴纳股金的合作社内部实行按股分红和按交易额分红相结合,但以按交易额分配为主;(5)决策机制通常实行一人一票。

C型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专业协会,它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早出现的专业服务组织,最初主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林权改革之后,林业漫长的生产周期和管护的困难催生了大量为管护服务的专业协会,使专业协会的服务和组织形态更加多样化。林业专业协会是比较简单、松散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它是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协会会员一般也缴纳一定的会费,协会自主经营,其宗旨也是为会员的生产经营提供农业生产资料或产前、前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协会通常是非营利性的组织,但协会的非营利性并不意味着它在市场上不追求利润,而是指协会与组织成员的业务是“在非营利或成本基础上”经营,它通过对成员的低成本服务或基于惠顾的盈余返还来增加会员的收入,依法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是林农通过一系列或松或紧的长期契约关系所组成的组织。不同的专业合作组织形式,其内部契约也不尽相同。在股份合作组织的内部,成员主要是通过要素契约关系形成合作组织,合作组织可以直接支配成员投资所形成的资产。成员可以获得两部分的收入,一是股份所带来的分红,即资本收入,二是按交易额分配所带来的分红,实质上按投入的劳动量分配;在典型的专业合作社内部,成员则主要是通过商品契约形成合作。成员缴纳会费或份额大致相等的股金,合作社为成员提供相关的服务。利润分配实行按交易额分配或按股分红与按交易额分配相结合,在二者相结合的组织中,仍然以按交易额分配为主;专业协会则是典型的商品契约,协会会员缴纳一定的会费,协会为会员提供低成本的服务来增加会员的收入。因此,根据合作组织内部契约的对象和性质的不同,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应地也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要素契约为主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二是以商品契约为主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是典型的商品契约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契约的角度看,林农在组建和参与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时,对合作组织形式的考察和选择,实质上就是对合作组织内部契约类型的考察和选择。

二、影响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契约选择的因素分析

与商品契约相比,要素契约具有直接性、长期性和稳定性的特点,若单从要素契约的这一特点出发,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股份合作组织是较为稳定的组织,专业协会是较为不稳定的组织,而典型的专业合作社则介于二者之间。选择以要素契约为主的合作组织形式似乎是最优的。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初期,专业协会的不稳定性又似乎印证了这一推论,因此也就有观点认为,专业协会只是过渡性的合作组织,随着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专业协会最终要向紧密型、稳定性的合作组织过渡。

但是,关于要素契约和商品契约何者更优的问题,阿尔齐安和德姆塞茨认为,二者之间并没有任何差异。周立群、曹利群的观点与阿氏的结论相似,他们认为“商品契约和要素契约具有一定通容性和互补性”,并证明了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商品契约也可以趋于稳定。笔者在认同商品契约和要素契约具有通容性和互补性的基础上,同时又认为,要素契约和商品契约在不同的条件下是各有优势的,要素契约虽然具有直接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但是其订立契约和履约的成本也相对较高。与之相适应的

是,股份合作组织虽然是较为紧密的组织,但建立和运作的成本也相对较高;专业协会虽然是松散简单的组织,但其建立和运作的成本也相对较低。因此,在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究竟是商品契约有效还是要素契约有效,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不同的产品以及同一产品的不同生产阶段,交易的内容有所不同,交易的费用或交易的效率也因此存在很大差别。影响契约效率的因素很多,除了麦克内尔考虑的三种交易类型外,威廉姆森提出了交易成本大小与决定交易特性的三个维度: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他们的分析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他们对影响契约选择各种因素的揭示也说明了契约选择的复杂性。但若具体到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契约选择,必须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1、交易对象计量的难易程度。交易对象的测度费用、质量界定的费用是契约选择应当考虑的重要因素。交易对象的测度费用、质量界定费用比较高,就会导致交易费用的上升,要素契约占有相对优势;反之,商品契约就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林业新技术的测度比较困难,因此要素契约就在技术方面的合作占有比较优势。

2.合作优势显现的难易程度。如果一项交易是必须的,但若合作效率难以在短时间内显现,通过要素契约建立的组织则存在明显的内部激励不足,这将影响要素契约的稳定性并导致合作的低效率,使维持要素契约的内部组织和管理成本居高不下。因此,资产应该分别由组织和农户单独所拥有,把生产过程分为若干阶段,然后通过商品契约或简单的要素契约进行合作应该是较好的选择。例如,由于林业的生产周期较长,把林业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权全部交给合作组织,建立股份合作组织的做法在实践中是比较少见的,而某个环节(如管护、销售)的合作则比较活跃。

3.参与合作组织的成员数量。以要素契约为主的合作组织可以节省组织和农户之间的商品交易费用,但是合作组织的运行也需要耗费组织成本或管理成本。达到适度规模所需要的合作范围越大,参与合作组织的成员数量就越多,甚至使内部组织和管理的成本超过合作所带来的交易费用的节省。因此,当参与合作组织成员的数量较为合理时,通过要素契约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可行的,而参与合作组织成员的数量超过一定限度时,递增的组织和管理成本将使要素契约的优势逐渐消失殆尽,商品契约则相对占优。例如,在护林防火环节,适度合作规模所要求的成员数量较多,达成要素契约的难度加大。

4.组织和农户的投资决策是否具有弹性。如果组织的投资决策无弹性而农户的投资决策具有弹性,说明组织对投资决策的激励不敏感而农户的投资决策对激励较为敏感,那么,将控制权交给组织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通过商品契约实现合作组织和农户之间的联结是占优的选择;反之,则应该把所有的控制权都给予组织,选择要素契约。例如,在水果的收成环节,农户劳动投入的弹性加大,劳动投入形成的收益也差异很大,在水果收成中建立共同生产、共同分配的要素契约合作也比较少见。

5.人力资本、技术和规模的必要性程度。如果合作组织的人力资本、技术和规模是必要的而农户的人力资本却不一定必要,那么,把要素的控制权转移给合作组织,可能会给农户带来收益的增加,此时,合作组织和农户之间采取要素契约联结是较佳的;反之,占优的选择应该是商品契约;如果合作组织和农户的人力资本分别在不同的生产环节显示出其必要性,那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契约组合。例如,新技术和资金在林产品的加工环节是至关重要的,而利用组织的力量容易形成新技术和资金的优势,因此要素契约在林产品的加工环节具有相对的优势。

6.特质交易。对于特质产品而言,“买者既不会去寻求其他资源,也不会将其(按优惠价格)购得的产品挪作他用(或转手给其他用户),因为其他资源的设置成本很高,而且特质性产品的用途和用户是不可互换的;卖者同样也不会因有更好的销售机会而扣货不发,因为其资产也具有专用性质。”在特质交易中,商品契约不仅能够维持稳定,同时还因为内部交易成本的节省而显得十分有效。

7.集体劳动计量和监督的难易程度。集体劳动计量和监督的难易程度是影响合作效率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着要素契约和商品契约的相对优势。集体劳动计量和监督的难度越大,通过要素契约建立的合作组织其运作效率也可能越低,此时,保持各农户资产的独立,通过商品契约实现组织和农户的联结将是更佳的选择。

8.合作社发展所处的阶段。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的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协会最终都应该演变为专业合作社或股份合作组织,但是一部分专业合作社和股份合作组织在发展的初期可以先采取协会的形式,然后再逐步过渡。

影响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契约选择的因素还有不确定性等等。对于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内部契约的选择,是对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当我们面对某一具体的选择时,也许各因素之间的影响是相互矛盾的,也就是说从不同的影响因素出发进行分析,应做出的选择可能是不同的,因此,我们应当根据具体实际综合考虑,从而做出合理的选择。

三、护林联防协会内部契约选择的合理性分析——以福建尤溪护林联防协会为例

“护林联防协会”,又称“护林三防协会”,协会会员按照经营规模缴纳一定数量的会费,协会为会员提供护林防火、联防联治森林病虫害、防止盗砍滥伐等服务,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之后按照商品契约组建的较为简单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福建省尤溪县第一家联防协会成立于2003年9月,是由西城镇12位承包集体山林的大户自发成立的。西城镇护林联防协会成立后,先后5次及时扑灭了经营区内的火警,没有酿成火灾,其创办及成功运作的经验使尤溪护林联防协会的数量逐步增加。

农户入会必须按照林地缴纳会费,每亩每年缴纳会费从0.2~0.3元不等。协会按照联防区域面积、山场情况,就近切块划片统一配备护林人员。协会与护林人员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山场四至、责任、权利,定山场、定职责、定报酬,实行管护效果与报酬挂钩,充分调动护林人员的积极性;联防协会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不断完善。协会下设扑火队,不但配备了相关的扑火工具,还为护林人员配备了摩托车、手机等工具,有的协会甚至还为护林人员购买了简易人身保险,有效地提高了联防协会防火抗灾的能力;协会在做好森林防火的同时,还在林木管护方面进行联防,协会的功能从最初单一的防火转变为防火、防盗和防病虫害三重功能。护林员既是防盗、防火员,又是森林病虫害测报员,提高了管护效果,从而降低了管理成本。护林联防协会虽然只是松散的专业合作组织,但是它们却都保持了稳定、高效的发展态势,而且发展的规模也不断扩大。护林联防协会这一针对林业管护阶段的特殊需要而建立的合作组织,选择了纯粹的商品契约,其选择的合

理性主要体现在:

1.生产周期和合作范围的特殊性凸显商品契约优势。从生产周期看,林业的生产周期从几年到几十年不等,与种植业几个月到一年左右的生产周期相比,周期较为漫长。若是通过要素契约建立股份合作组织,合作的优势难以在短时间内彰显,合作对林农的激励明显不足,不确定性随之加大,合作组织难以持续发展。从合作范围看,林业生产的管护环节达到适度规模所需的合作范围较大,尤其是森林防火,因为森林火灾并不是几个或几十个农户就能有效防范和消灭的,它要求合作组织要拥有较多的成员,这将阻碍要素契约的达成、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稳定发展。因此,林业漫长的生产周期和管护环节对合作范围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商品契约在林业管护环节具有特殊的优越性。

2.专用性投资和特质交易造就联防协会的特殊稳定性。联防协会的专用性投资不仅包括各种灭火、防治病虫害、防盗等设施的专用性投资,也包括人力资本的专用性投资,即协会定期对护林员进行技术培训,组织护林队员学习林业管护专业知识,开展信息交流和科学技术服务,定期开展岗位练兵,为扑火队员购买简易人身保险等。由于这些投资用于其他方面的价值按定义比其原定的特殊用途小得多,协会就不会轻易地解散或改变服务方向;农户对协会的需求也带有特质交易的特征。这是因为联防协会在林业管护环节的规模效应十分明显,协会在毗连面积1000—3000亩的林地上只需聘请一位护林员。农户每亩仅缴纳会费0.2—0.3元,却可以得到专业的护林服务,有效解决了林权到户后一家一户防火力量单薄、扑火风险高、防盗难、森林病虫害防治难等实质性问题。这样的规模效应必须以毗连成片为前提,由于土地的不可移动性,护林联防协会一旦建立,很难被其他资源替代,农户也就不会轻易退出。因此,农户和联防协会之间的交易是双边垄断的特质交易,联防协会和农户之间的商品契约也是牢固的缔约。

3.林业生产各阶段的可分性和管护劳动计量的难易程度决定了护林联防协会的优势。由于林业生产周期较长,四个阶段的可分性较强,可以分为造林、管护、收成和销售四个阶段,且在每一个阶段中,要素契约和商品契约的相对优势有所不同。在林业的管护阶段,其主要是防范灾害(病虫害、盗窃和火灾等)的劳动,防范性劳动计量的主要标准就是病虫害、火灾、盗窃活动发生率下降、损失范围缩小,这种劳动的计量比较简单,监督比较容易,责任比较明确,容易把护林员的管理业绩与报酬挂钩,从而使协会的内部管理成本十分低廉。基于以上分析,商品契约在本阶段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所以,不管是单个的农户,还是股份合作组织都愿意把林业的管护环节外包给护林联防协会,护林联防协会的持续稳定运行也就不难预期。

4.收益的稳定性促使护林联防协会持续发展。对于林业的管护环节而言,合作所带来的收益主要表现为损失的减少。病虫害、盗窃活动、火灾都可能给森林带来巨大的损失。尤其是火灾,它是林业最可怕的灾害,森林火灾不仅可能烧毁成片的森林,而且还会降低森林的更新能力,给森林带来的将是毁灭性的后果。联防协会所提供的防火、防盗、防病虫害服务,使森林盗窃、火灾和病虫害的损失显著减少,为合作带来非常可观的“收益”。2007年福建省尤溪林业刑事案和火灾发生率的分别比2003年下降69.5%和80%,在协会覆盖的区域内,基本上实现“只有火警,没有火灾”的目标。可观的“收益”使合作具有相当的吸引力,从而促使护林联防协会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

四、结论与启示

1.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林农通过一系列或松或紧的长期契约关系所组成的组织。在不同的条件下,要素契约和商品契约的相对优势是各不相同的。

2.林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运作效率与契约选择的合理与否密切相关。合理的契约和合作组织类型的选择必须根据不同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实际,对要素契约和商品契约的比较优势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而非单纯地追求越为紧密、复杂的组织形式,更不能一味盲目地追求高度统一的生产和分配。护林联防协会虽然只是通过商品契约建立的一种松散型的合作组织,但特质交易、低廉的内部管理成本和稳定的合作收益却使护林联防协会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3.组建和参与护林联防协会将是林权改革后农民解决“护林难”的现实选择。就我国目前林业、林农和合作组织发展的实际看,广大林农对合作必要性的认识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股份合作组织的规范也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以要素契约为主的股份合作组织还不能急于广泛推广。林农在林业管护阶段的合作关系较为简单,管护阶段的独有特点也决定了通过商品契约建立的护林联防协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福建尤溪等地护林联防协会的发展佐证了这一优势。因此,组建和参与护林联防协会将是林权改革后农民的现实选择。

4.林业的生产过程较为漫长,一个完整的林产品的生产,可以根据各产品、各阶段的实际交替采用要素契约和商品契约,以及它们的不同组合来实现合作。通过要素契约建立起来的林业股份合作组织也可把部分环节“外包”给其他专业合作组织。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本人一九××年参加工作一九八九年三月开始从事××技术专业工作先后任职××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到目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已二十余年。一九九八年三月至二oo一年一月就读于××省委党校函授本科经济管理专业成人教育于二oo八年二月至七月在××大学××专业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完成教学计划规定课程成绩合格获得申报本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一九八年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以来在老一辈专业技术人员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去钻研业务技术努力学习××技术理论知识先后自学了××、××、××技术、××等各项专业书籍初步掌握了林业部分理论知识并理论与实际想结合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多年的实践不但丰富了理论知识还积累大量的实际经验成为一名××技术骨干力量得到××、××的认可。于二oo二年九月申报××助理工程师并获得通过。自任现职以来我个人的专业基础理论、业务技术水平及工作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基础理论从不专业到专业化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从参与编制××××方案调查设计到独立完成××××方案调查设计。并且理论联系实际把工作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经过理论分析、统计形成了专业技术资料并在省部级专业刊物上发表。先后于二00八年二月和二00八年七月在南北桥杂志上发表《完善××××基础数据的采集及相关问题》在科技信息杂志上发表《浅谈掌握电脑在××调查中的应用》为××调查、保护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工作方法和基础。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并且先后多次获得市××局通报表扬和××市政府记功奖励。

终上所述虽然在过去林业工作中我取得了点滴成绩但那不是我人生的目的工作的成绩来源于各级领导关怀和同志们相互团结配合协作的结果。它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将来。今后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深入实践、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实现××的大效益××效益、××效益、××效益和××的奋斗目标而努力工作再创××的新辉煌。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高职林业技术专业应选拔综合素质较高、有潜质的学生进行基本素质、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养,并展开综合实践锻炼,以将其培训成一名合格的未来林业职业经理人。

【关键词】高职 林业职业经理人 培养 途径

一、高职林业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林业职业经理人

随着现代林业的发展,对林业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林业职业经理人成为专业培养的重要目标。林业职业经理人在诸如财务、人事、经营、决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是部门或员工之间团结的纽带。其具备管理者、执行者、决策者、参谋者和开拓者等多重身份角色。首先,林业职业经理人是一名管理者,具备一定的管理理论知识、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对于上层的决策,林业职业经理人应是一名强有力的执行者,不仅要身体力行,还应想方设法让属下员工积极执行上层的决策,为实现预期的目标共同奋斗。再次,在一定的职责或权限范围内,林业职业经理人也是决策者,他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对一些问题或事件果断进行处理,而不能因事事请示、事事汇报而误时机。又次,林业职业经理人应充当参谋者的角色,善于捕捉各种相关信息,分析潜在商机,积极为上层决策者出谋划策,在谋划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中作出积极贡献。最后,林业职业经理人应是开拓者,在面对困难局面时,能以独特的眼光、开创的思维,提出有效的解决之道,开辟全新的项目或管理模式,开拓工作新局面。

根据角色的要求,林业职业经理人应具备如下知识、能力与素质:第一,掌握林业专业的知识与技能;第二,熟悉林业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知识,懂得企业生产管理的基本过程和要求,能合理有序地组织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第三,了解财务相关制度和法规,掌握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的基本知识及相关技能;第四,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与技能;第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归纳能力;第六,有良好的职业心态,对股东负责,对市场负责,不做左右逢源的投机分子;第七,职业素养过硬,不犯自己专业领域错误,保持工作品质的稳定性;第八,拥有强烈的职业道德,甚至不惜牺牲职业生命。其中,最后三点是职业经理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培养的重点。

二、林业职业经理人的选拔与培养

常规方式培养学生成才时间较长,借用林业职业经理人这一概念,可以按照林业职业经理人的素质要求,挑选综合素质较高、有潜质的部分学生加以特别的培养。由于林业职业经理人从业的特殊性及该职业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在林业职业经理人的选拔、培养方面必须严格遵循相应的程序,开辟不同于一般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从而缩短学习成才的周期。

(一)严格筛选培养对象

短期内将学生培训成一名合格的未来林业职业经理人,前提是所选择的培养对象必须具备较强的可塑性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所选择培养对象必须具备较强的进取心、开朗乐观的心态、思想作风正派、吃苦耐劳、勤奋好学、学习成绩优秀、动手能力较强等基本条件。在筛选培养对象时,应以自愿为原则,先由学生本人提出申请,然后进行现场面试,确定培养对象名单。

(二)认真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

林业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对象首先是林业技术专业的学生,因此,应参与林业技术专业的各项学习活动,掌握扎实的林业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应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林业技术专业有50多年的办学积淀,依托学院完善的“校中有产,产中有校,校产一体”的特色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林业行业企事业单位,以生产项目为载体,积极探索产学研紧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加强基本素质与管理知识培训

基本素质与管理知识培训的目的是使培养对象形成良好的基本素质,熟悉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基本素质培训的内容包括:吃苦耐劳的精神、乐观积极的心态、忠诚负责的操守、善于学习的习惯和追求卓越的理念。管理知识培训的内容包括:行政管理知识、生产管理知识、营销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和信息管理知识。

三、林业职业经理人的综合实践锻炼

在常规专业学习及基本素质与管理知识培训的基础上,可通过三条途径强化培养对象的实践锻炼,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巩固专业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基本素质,熟悉企业管理。

(一)加强校内基地建设,强化学生课余实践

充分利用学生在校期间的课余时间开展相应的生产实践活动。可主要侧重让学生掌握生产技术、熟悉了解管理工序,即进行分块而有针对性的单项实践锻炼。在培训方法上主要有参观考察、公司模拟、职务代理、项目承包等方式。

1.参观考察主要组织参加林业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学生到林场、企业集团等大型先进企业单位参观考察。通过考察学习,让学生了解当前林业发展的形势,认识未来参加工作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从而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树立学习的信心。

2.公司模拟主要根据各国有林场和生产企业的运行管理模式,设置一套仿真公司运营管理系统,让学生通过角色模拟学习企业的经营管理。在公司成立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模拟公司经营,主要考查学生公关礼仪、商业谈判、签订合同、财务管理、日常生产管理及突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管理场景再现和事件的模拟处理过程,提高学生对企业管理过程的认识,转变学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生产业务知识。

3.职务代理主要是在教学实验林场、生物技术中心等校内企业中,让学生代理部门经理或管理岗位半个月的工作。先让学生了解部门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经理、管理岗位的主要职责,在代理前向学生下达需要处理的各项工作,由学生事先制定预案并付诸实施,各部门经理和管理员对学生开展的工作进行跟踪指导,总结分析学生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其提高管理水平。

4.项目承包主要是根据校办企业的实际生产需要,将一些生产项目发包给学生,在有关教师的指导下承包实施。在发包时,将学生分成多个承包小组,按程序实施竞标的方式,考查学生对项目的预算、方案制定及公关等方面的才能,同时也让学生了解社会竞争的残酷性,并让学生通过项目承包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开展的承包项目主要有每年造林任务、主伐调查设计、抚育间伐调查设计、幼林抚育管理、伐区生产管理、苗圃生产管理、苗木销售等。

(二)促进校企合作双赢,抓好岗位实训工作

利用企业和学院各自资源优势,针对企业设专业、设能力、设课程,探索职业化实践教育、教学新途径和新方法。高职院校可通过校企合作办学、优势互补助学、连锁经营促学等模式,由企业提供教学设备、生产车间、培训中心,为学生提供实训岗位,使学生尽早进入企业真实环境,了解行业动态,并通过在实训基地的轮岗,接触业务工作,理解和掌握相关的业务内容,进一步增强职业意识,培养职业道德和岗位能力,养成企业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提高综合职业素质。

大力推进校外顶岗、轮岗实习是进行林业职业经理人培养的一大特点。顶岗、轮岗实训是在教师的组织和企业管理人员的指导下通过从事一定的工作实践或生产操作对学生进行特定的技能或综合素质训练的过程,是学生以生产、技术、管理或领导者身份在特定的工作岗位上直接参与生产实践的过程。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安排顶岗实训的时间。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学校及时向企业提供教学和实训计划。学校在制定培养实训计划时,以企业用工的季节性变动因素和用工的季节性变动规律为出发点,使学生校外实训的时间得到妥善安排,同时结合实训课程计划和企业相关职业岗位要求确定实训内容,使实训的内容同企业业务流程紧密相连。

在整个顶岗、轮岗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完全按照企业模式进行管理,以企业管理干部的指导为主,学院教师协调沟通为辅,通过双管齐下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管理水平,从而做到既能真正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又能为企业产生一定的经济收益,达到互利双赢的目标。

(三)承担生产任务,强化业务磨炼

各职业院校可依托专业技术优势,以项目为纽带,结合相应课程的课程实训或专业综合实训,产学结合,积极开展对外技术服务。这样既可以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又可以让他们形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为确保项目完成的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培养过程中,须着重做好三项工作:一是每个小组选派一位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带领,并负责对学生进行管理和工作考核;二是对参与对外技术服务的师生开展培训和试点,经考核合格后再全面铺开;三是在资料整理阶段层层审核把关。在承担校外企业生产任务的过程中,很多项目需要的人数较少,难以组织大批学生参与,这些历练机会更多的可多给予职业经理人培养对象。

四、林业职业经理人的资格认证

目前,国内尚无林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考试,但是,林业职业经理人培养的目标是开展职业资格认证,使培养对象有合法的身份。

为达成此目标,各高职院校可在林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从多方面展开了有益的尝试。一是筹建林业行业注册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指导委员会、认证专家委员会,组建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管理中心。二是聘请林业行业著名专家与教学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编纂《林业行业注册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标准(试行)》等一系列重要技术性文件。三是与国家林业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就林业职业经理人资格认证事宜进行了探讨,各项工作正在开展。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1重大项目(2011JGZD006)

【作者简介】黎素平(1962- ),女,广西兴业人,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植物分类与应用、职业技术教育。

(责编 何田田)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主要课程:生态学(包括景观生态、植物生态、城市生态)、观赏植物学、园林植物遗传育种、插花艺术、园林史、绘画、设计初步(包括形态构成设计与表现技法)、环境艺术学、植物造景设计原理、园林建筑设计理论。

专业概况:

教学实践

包括实验、教学综合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一般安排25~30周。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部门和花卉企业从事风景区、森林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中要学习生态学、园林植物、观赏园艺、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绘画及表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插花艺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学、林学、建筑学、设计艺术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风景名胜区规划、森林公园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园林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园林工程设计、同林植物造景设计方法、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的技术;

4.具有一定的绘画技法及风景园林表现技法,能应用艺术理论及设计理论对植物材料、自然景观进行艺术设计的基本能力和园林植物栽培繁育的初步能力;

5.了解国内外园林学科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

6.熟悉我国国土绿化、风景名胜区及森林公园建设、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及国土资源管理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

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开设院校:

按高校热度排序

[江苏]苏州大学 [重庆]西南大学

[四川]成都理工大学 [海南]海南大学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山东]山东建筑大学

[河南]河南科技大学 [广东]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华南农业大学 [山东]山东农业大学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 [江苏]扬州大学

[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山东]青岛农业大学

[江苏]南京农业大学 [广西]广西大学

[山西]山西师范大学 [湖北]华中农业大学

[贵州]贵州大学 [新疆]石河子大学

[吉林]延边大学 [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

[湖南]湖南农业大学 [四川]四川农业大学

[吉林]长春大学 [河南]河南农业大学

[江苏]南京林业大学 [山东]聊城大学

[江西]江西农业大学 [安徽]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天津]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辽宁]沈阳大学

[湖南]吉首大学 [安徽]安徽农业大学

[河北]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广东]韶关学院

[浙江]浙江林学院 [天津]天津农学院

[山东]临沂师范学院 [北京]北京农学院

[广东]嘉应学院 [吉林]吉林农业大学

[福建]漳州师范学院 [山西]山西农业大学

[广东]肇庆学院 [贵州]贵州师范大学

[云南]云南农业大学 [江苏]徐州工程学院

林业专业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创新是21世纪管理主题,是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之一。林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林业企业更是要在兼顾生态的条件下,依赖创新精神来发展的。在企业的发展中寻求创新,才是今后林业企业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管理创新;林业企业;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十二五”规划科学发展的主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国务院决定在2011年至2020年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二期工程。政府的一系列新的发展政策的出台给林业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应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认识自身的不足,以创新的经济管理方式来把握这一机遇。

一、传统林业企业管理模式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要使之得以改进就必须创新

1.传统管理模式中习惯依靠经验进行管理。管理者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往往习惯于把自己以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理论运用的新发生的事物中,而不能认清当前的形势和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新需要,从而导致管理观念落后,使企业不能得到有效地发展,甚至可能出现发展停滞的状况。

2.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主管者占据主导地位。在管理层次中,下级永远服从上级的领导,并且工资的多少也往往取决于职位的高低。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企业会因为主管人员的错误而使得企业陷入困境。

3.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实现在利用最少的资源的情况下创造出最多的经济效益的要求。有些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只注重自己生产的产品的多少和质量而对当时市场的供求关系等信息缺乏科学的、清晰的认知,从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二、林业企业管理创新的领域

管理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包括管理观念、管理理论、管理文化、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等方面。林业企业管理途径的创新不能只局限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而必须是从各方面进行创新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林业企业管理彻底的脱离原有的管理方法而得到有效地改进,进而實现林业企业的快速发展。

1.观念的创新才是企业管理的第一步,也可以说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石。不同的观念导致不同的管理理念从而产生不同的管理方法。因此要求我们最先在观念上实现创新。要有管理观念的创新必须具有时刻与世界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相接轨的发展眼光,同时要具备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的创新思想。

2.管理理论是实施管理的理论依据,先进的管理理论是科学管理的前提。现今的世界上还存在着比较多的管理学派,具有各自的管理理论体系。不管学派多少,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通过科学理论知识,来寻求一种最科学、经济的管理方法实现企业管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3.文化的建设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并能给企业管理带来无限活力。美国管理学家特雷斯

迪尔在《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精神支柱》一书中认为:每一个企业,事实上每一个组织都有一种文化,而文化强有力地影响着整个组织,甚至每一件事。把一个企业做成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是该企业获得成功的重要标志,如美国的“可口可乐”、“耐克”等。作为管理者,在完成对企业战略、组织、技术管理的同时,应把主要精力用在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培育上,把企业团结成一个全新全意为目标努力的团队。

4.科学的管理制度能为企业带来深远的影响,管理制度的创新能为企业带来持久的活力。我们所说的管理制度的创新主要指企业内部的人事制度、工资制度、财务制度、违规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制度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因此,管理制度的创新具体表现为人事选拔的创新、制度的制定的创新和内部工作流程的创新等。合理科学的管理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行,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打下基础。

5.组织的创新可以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的组织包括部门设置、人员分配、权利分配等方面,它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成效。科学的组织应当是一个柔性的有机体,僵硬的组织机构是不能适应现代经济、技术的变动的。林业企业的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合理”的原则“高效”的原则、“科学”的原则。在人员管理的方面,要建立精简,要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才可以有效地推动林业企业的迅猛发展。

三、管理创新在林业企业的作用

1.管理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可以说,管理创新最直接的目的就是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管理创新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的成本提高生产的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企业内部的环境从而促进企业稳定快速的发展。

2.管理的创新的发展会在最大程度之上带动新技术的发展创新。技术创新才是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的力量之源。技术创新往往会收到企业内部环境的影响,而管理的创新恰恰在这一方面为技术的创新提供了所需的土壤。企业可以在内部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技术创新以实现对企业技术的突破。

四、结语

管理首先是艺术,才是科学。在当今时代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用一套固定不变的管理方法去管理一个企业是行不通的,林业企业也是如此。创新的经济管理方式无论是对林业自身的经济发展还是传统管理观念的改革方面,都是需要管理者们认真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只有将创新的管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林业企业在保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更加迅速的发展。

上一篇:全面从严治党论文范文下一篇:高等化学实验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