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内控管理范文

2023-09-23

风险内控管理范文第1篇

一、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控体系设计思路

明确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控体系目标, 首先要厘清税务风险、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三者关系,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从本质上是相通的, 差别在于识别分析以及评估过程中, 风险管理比内部控制更加强调对于突发事件的应对。简单来说, 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内部控制, 全面的风险管理涵盖了内部控制的所有内容。由此对于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规划设计上, 要明确控制方案的制定、选择、实施和配置资源, 既要全面夯实内部控制的主体内容建设, 同时也要做好基于税务风险管理的配套内容构建。由此, 从目标来说, 一方面要明确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诸如税法、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依法规划和执行企业的纳税标准。另一方面, 从财务目标出发, 规划企业的税收筹划策略来合理配置企业资源, 降低税法的遵循成本。

二、基于税务风险管理企业内控体系主要内容

第一, 建立企业税务风险控制环境体系。把税务文化建设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 提高企业全员的税务认知能力, 从企业自身特点出发, 完善企业的组织架构, 把企业的税务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纳入到内部控制体系中来, 同时做好相关部门岗位的人力资源工作, 规范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第二, 建立企业税务风险评估系统。从企业税务风险识别、税务风险分析以及税务风险应对方案是三个方面进行建设。第三, 构建和健全税务风险控制机制, 作为内控体系的核心内容, 明确企业税务风险点, 做好相应的控制措施, 并从企业人员、财务审计、流程、战略层面的税务风险规划等方面做好制度规定。第四, 完善企业税务风险内控体系的配套机制。具体来说, 一方面要从企业税务信息沟通角度, 建立针对企业税务信息收集的沟通机制, 确保整个企业各部门、各人员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能够正常运行。另一方面, 内部控制监督反馈机制的完善。构建一个以企业内部监督为主, 外部监督辅助的内控监管机制, 同时从岗位职责、组织设置、人员要求等方面在制度层面给予监督管理独立行使监管的权利, 确保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能够在相互制衡的状态下正常运行。

三、明确税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构建原则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控体制构建原则是企业内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既要遵循企业内控控制的基本原则, 同时也要针对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要求做出设计。具体来说, 遵从原则, 即企业在税务风险筹划的前提条件是要遵从相关的法律法规。全员全程性原则, 由于税务风险自企业建立就开始伴随企业的发展, 并且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由此必须确保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控体系构建的全员全程性。权力制衡原则。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来说, 需要在监督、审计、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成立组织机构, 赋予岗位人员特殊权力, 由此, 既要有明确的权责分配, 同时也要对于权力的行使给予相应的制衡。效益原则,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内控体系的构建根本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这个根本性目标应该成为企业所有活动的都要遵守的基本准则。

四、结语

构建基于税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 是企业应对外部环境复杂化、多元化的客观要求, 同时也是企业加强管理, 寻求成本控制的内在需求, 由此, 建立税务风险控制体系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来说是必要的, 它既能够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稳定安全, 维护企业税收权益, 与此同时还能够在合法范围内筹划降低企业税收成本, 合理优化配置企业资源。这对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实现, 提高企业应对风险和现代管理能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摘要:当前, 在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 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越发复杂, 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间激烈, 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风险与挑战也逐渐增多。其中税务风险由于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以及国内税收政策的调整和税收管理的加强, 使得企业不得不考虑自身的税务风险控制问题, 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控制能力能够对企业经营活动、战略控制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此, 本文以构建基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为主题, 分别从目标、主要内容、基本原则以及配套制度等进行了策略探讨。

关键词:税务风险,风险管理,企业,内控,体系

参考文献

[1] 梁明.税务风险的防范及机制创新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 2018 (14) .

[2] 唐兰兰.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对税务风险管理的影响[J].中国国际财经 (中英文) , 2018 (7) .

风险内控管理范文第2篇

一、财务风险管理下国有企业内控管理问题

(一) 内控管理意识不高

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国有企业缺乏高水平的管理人员, 特别是关键岗位管理人员的内控意思不高, 随着国有企业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 风险不断增加。绝大部分并未正确认识内控管理工作, 简单地认为这是财务部门与管理人员的事情, 和自身关系不大, 没有必要操心, 使得内控管理无法深入基层。如, 虽然国有企业普遍设置财务制度, 但部分管理人员并不重视, 造成制度落实效果不理想。或少数国有企业采用粗放式管理方式进行内控管理, 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国有企业需求, 造成内控管理工作不理想。

(二)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国有企业受到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 部分财务管理人员本身并没有从事过财务工作, 直接从其他部门调任或晋升的, 造成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质不过关, 直接造成内控管理工作环境不成熟;同时, 市场经济环境下侧重国有企业效益, 不重视内部财务管理工作, 造成无法发挥财务工作推动国有企业发展的作用。部分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并不是财务专业出身, 工作时大多依靠经验或下属进行, 无法顺利完成财务工作, 造成国有企业难以形成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

(三) 内控执行力度不足

国有企业日常运营时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 如融资风险、政策风险等, 这类风险的存在影响到财务管理质量。国有企业一般只会处理已经存在或表现出的风险, 应对各类风险财务人员的数量不足, 使得财务内控工作无法顺利实施。同时国有企业建设内控制度的时候, 就要构建完善的内控制度, 但是现在部分国有企业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当前主要采用通用内控制度, 尚未建立符合国有企业实际情况的内控体系, 无法发挥内控制度的作用。分析内控执行力度来说, 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不重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结合, 造成国有企业风险意识普遍不足, 增加国有企业运营风险, 不利于国有企业长远发展。

二、财务风险管理下国有企业内控管理优化

(一) 提升内控工作重视程度

国有企业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提升内控管理质量与效果, 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管理层对内控管理的重视程度, 可以开展有效的专业知识培训, 提升内控人员的整体素质。

国有企业开展内控管理工作时, 要在内部营造舒适、良好的内控环境, 根据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的约束机制, 并重视激励作用, 制定合理的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的措施, 激发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提高内控人员工作效率。国有企业考虑到各部门的工作差异性, 制定适应性的内控制度与措施, 并做好必要的宣传普及工作, 让职工对内控制度有一个初步了解。日常内控工作实施时, 当发现内控问题时及时反馈给内控部门, 内控部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 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持续改进与完善内控制度, 通过及时调整的方法保证内控工作的长期性与延续性。

(二) 结合实际优化内控制度

国有企业落实内控管理工作时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考虑国有企业的内部环境与情况, 考虑各部门的实际情况, 完善内控管理制度并进行优化、调整, 并顺利开展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提升固定资产管理质量与效率。内控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过程中,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政策与制度, 保证内控制度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国有企业通过制定固定资产清查制度的方式及时完善内控制度, 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清查, 并对制度执行与使用情况进行考核, 掌握自身固定资产盈亏的情况, 明确掌握资产流向。当这类问题出现后, 可以及时明确责任人与问题, 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实现内控制度的有效完善。国有企业内控制度要覆盖全范围, 达成以点到面的目的, 实现各部门、各个岗位的全面覆盖, 同时包含国有企业的各个业务与过程, 实现全范围规范内部工作, 可以制定财务会计制度、人事管理制度等内容。

(三) 构建完善的内控监管制度与体系

具体落实过程中要结合国有企业具体情况, 融合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督, 提高财务内控质量。相关岗位人员要转变传统财务内部思路, 重视内外监督控制, 并对内部财务制度与框架进行调整, 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意识建设并不是短期内可以形成的, 这需要长期实行并坚持下来, 要求国有企业管理层提高风险重视度, 强化职工培训工作, 并在国有企业内部解读与宣传内部控制的相关文件与风险制度, 确保每个职工都可以了解并熟悉自身岗位、制度及程度, 将其逐步发展成行为习惯, 实现各个流程中渗透风险意识。

信息可以分成原始信息和加工信息, 且这两种信息需要再经过简单处理按照内部消息和外部消息这两种类型提供给相关部门;信息的审核与处理也相当重要。要由相关部门对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以及审核的工作, 同时必须对信息源头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全面性进行审核确认, 对于筛选出来的相对重要的信息必须及时通过恰当的渠道反馈给国有企业的董事会高层, 且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应该培养这样一种能力, 即对信息有较高的敏感度, 以便针对国有企业信息出现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财务风险管理视角下做好内控体系建设工作, 可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保证各项运营活动顺利开展, 促进自身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建设财务风险内控体系时要结合国企实际情况, 选择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保证国有企业财务安全。

摘要:国有企业运营时通过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以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有必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 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有鉴于此, 本文分析国有企业内控体系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的措施, 为国有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控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文生.关于国企财务监管及风险防范的具体分析[J].现代营销 (创富信息版) , 2018 (12) .

[2] 赵娟.国有企业内控管理及财务风险防范分析[J].财会学习, 2018 (27) .

风险内控管理范文第3篇

一、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 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首先, 内控体系建设的基本理论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与基础。但就实际情况来看, 国有企业在进行内控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照搬管理理论的现象。根据理论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 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在表面上看起来规模庞大、制度完善, 实则效果并不好。由于国有企业与各个领域与行业的社会责任、开拓市场及企业文化都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各个企业涵盖的专业内容也不尽相同, 如若照搬管理理论, 进行内控体系的建设, 忽视了企业的差异性发展, 可能会引起企业自身消化不良、水土不服, 对企业的实际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 风险评估存在问题

在国有企业内部, 风险识别与评估是规避风险的重要环节。但目前很多国有企业仍缺乏完善的风险识别体系, 整体的风险评估工作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同时, 国有企业内部的风险控制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 对风险评估得出的企业存在问题还缺乏有效的成果借鉴,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三) 成本控制存在问题

还有部分国有企业仍然沿用粗放型的经营理念, 其主要特点就是对于实际效益与成本支出不够重视, 在管理模式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过分追求投资的收益与实际规模的增长, 这种经营模式虽然会在短期内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 但随着市场竞争力逐渐扩大与环境的不断变化, 企业存在因缺乏有效的发展方针与长期规划, 出现迅速衰败的可能。与此同时, 企业在内控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过分注重形式主义, 有的国有企业内部部门为追求短期业绩, 不注重经营项目的经营风险, 导致风险管控工作流于形式。

二、基于风险管理的国企内控体系的构建方式

(一) 树立风险导向型的内控制度

国有企业还需进一步树立风险导向性的内控制度, 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首先, 要形成自我免疫机制, 对于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开展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 做到在事前对潜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解决方式。同时, 要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完善风险控制机制与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注重绩效考核的指标, 将内控工作的开展与员工的实际利益直接挂钩,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员工对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之上, 需进一步提高企业内控体系的管理水平, 建立风险数据库, 并定期完善。针对以往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并及时找出问题的关键, 将风险问题进行划分, 在进行其他项目的投资工作之前, 要对以往投资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了解, 将风险导向型的内控体系作用发挥到最大化, 进而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 创建良好的国有企业经营环境

基于风险管理的国企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 创建良好的企业经营环境是一项重要的举措,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 加强对于内外部环境的完善与管控, 以达到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的经营秩序。就国有企业的内部环境进行分析, 通过完善内部的法人治理结构, 保证企业内部的监事会、董事会能够起到互相制约的作用, 不仅能够有效保证董事会的决策权, 还能够保证股东得到合法的利益, 进而加强对于实际经营项目的监督力度, 保证企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 避免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的发生。

(三) 强化国有企业的监督能力

基于风险管理的国有企业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 强化国有企业的监督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实际管控过程中, 通过有效的监督方式, 进一步实现对内控动态的更新。同时, 对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科学化的评估,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合理性。在实际的监督工作中, 还需具备良好的监督意识, 尤其是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对涉及金额较大的项目进行实时监控, 注重内控评价工作与风险预警工作, 保证将内控制度贯穿于整个工作流程中, 将风险防范工作做在事前, 注重事前的风险评估、事中的延伸管理及事后的监督控制工作。在这个基础上加强对于企业内部管理层及董事会的约束力, 进而有效地避免决策失误的现象发生。

(四) 加强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基于风险管理的国企内控体系建设过程中, 加强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 企业要结合信息化技术, 对以往内控体系建设中各个环节产生的信息进行分析, 并利用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将信息数据进行归类与整合。另外, 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信息收集机制与内部报告机制, 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国有企业内部信息的传递效率, 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 并利用统一的信息平台对重要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 有效地避免因人为核算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避免风险问题的发生概率。利用这种形式能够促进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协作, 加快信息沟通的效率, 不断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 使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内控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为国有企业获得更高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导致国有企业会面临着一定的机遇与挑战。因此, 注重国有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十分重要, 不仅要树立先进的风险管理意识, 加强风险管理力度, 注重内控制度的建设工作, 还要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开展风险控制工作, 不断优化企业的资金配置, 将风险防范工作有效落实, 进而促进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为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

摘要:本文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 以此为依据, 提出树立风险导向型的内控制度、创建良好的国有企业经营环境、强化国有企业的监督能力、加强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构建方式, 旨在国有企业基于风险管理背景下, 加强内控体系的构建, 有效地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国有企业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关键词:风险管理,国有企业,内控体系,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赵登朝.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贸实践, 2019 (1) .

[2] 段秋兴.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现状与解决措施浅析[J].纳税, 2018 (35) .

[3] 周艾.探析国企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 2018 (34) .

风险内控管理范文第4篇

一、企业资金管理风险与内控关系分析

天然气企业在实施资金管理风险控制以及评估的时候, 首先是识别风险, 查找、分析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因素, 接着根据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 根据实际情况找出使风险降低到可承受范围的应对策略, 有效降低风险、规避风险。从企业角度出发, 其在实施风险评估的时候, 则对其内控组织情况给予高度重视, 对机制的建设情况、制度的完善情况、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天然气企业在资金管理风险评估时, 应对预算管理情况、做好收支管理、采购管理情况、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合同管理情况等给予高度重视。

二、天然气企业资金管理的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看, 天然气企业资金管理内控工作存在缺乏配套指引、全员参与意识不强、风险评估和管控程度不高等问题。

(一) 制度还不够健全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安排和程序规范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具体参照和行为指南, 因此制度的完善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前提。尽管该天然气企业已经构建出了内控制度, 但仍存在着不完善之处。目前, 配套的制度仍未建立, 企业内部也缺少成文的内控制度, 大多为了应付检查临时补充, 使得制度的制定有一定的随意性, 仅作检查之用的制度, 平常也不会贯彻落实。

(二) 参与意识不强

虽然该企业的内控实现了全面的覆盖, 但具体到内部控制实施单位来说, 全员参与意识不强。未能遵循全面性原则, 认为内部控制只是单位财务部门或者是某个具体负责人员的工作。没有意识到单位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一般工作人员, 均置身于经济活动中, 均需提高对内部控制的意识。只有全员参与, 群策群力, 才能全面梳理业务流程、查找各类风险、制定相应风险防控措施, 形成风险控制办法, 指导各项业务的开展。内部控制是一项全局性工作, 无论是制定制度还是具体实施, 都涉及单位的每个部门、每个人, 需要企业全部职工将内部控制融入工作中, 达到内部控制目标。

(三) 风险评估和管控程度不高

该企业建立健全了内控制度和内部控制责任机制, 特别是建立健全了预算、收支以及采购、建设项目以及资产管理、合同管理六大重点业务的相关制度, 并进行了流程梳理和再造。但在资金管理的风险防控上, 未完全结合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梳理风险点, 依照习惯做法注重事后追究, 起不到事前预防的作用。对于梳理出来的风险点也没有应用科学的方法评估, 也未针对风险点提出相适宜的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程度。

(四) 内控管理执行不到位

虽然该企业已经制定了一套内控制度, 但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各下属部门都没有严格的执行, 在实践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并缺乏一定的监督, 使得内控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单位内部缺乏监督机制, 未能意识到内部控制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需要通过评价, 找出存在的问题, 不断优化和完善。

三、提升企业资金管理风险内控成效的举措

(一) 建立风险评估制度

风险评估制度的确立, 既能为风险评估工作提供更具权威性、操作性的依据, 又能刚性约束该项工作的开展。因此, 该企业应构建出制度性的约束、指导风险评估工作的开展。首先应建立一个总则性风险评估制度, 具体明确风险评估机构的设置、人员配置、评估周期、评估程序、评估范围以及报告的编制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将内部控制中风险评估的要求系统化、具体化。再进一步查找和梳理资金管理中可能产生的各类风险, 制定一系列的专项实施风险评估的办法。从企业角度看的风险评估办法主要是对内控工作组织进行规范、制度建设与完善、决策议事等方面的做好风险评估工作;资金管理层面风险评估办法则从预算、收支、资产、建设项目管理等业务入手, 全面评估和管控主要业务活动风险。通过制定、完善并有效实施了这一系列的制度、办法, 实现企业资金风险的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

(二) 增强风险管理意识

天然气企业资金管理方面则应层层树立风险意识, 将风险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 达成风险管理共识, 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企业领导层要带头树立风险意识, 加强对企业发展形势的研判和风险隐患的分析, 将风险管理视为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将风险管理和考核制度相结合, 避免管理层尤其是领导层忽视风险, 片面追求业绩的行为。此外结合企业资金风险管理发展目标, 实现企业职工风险意识的有效引导, 加强资金管理风险相关知识的学习, 把风险管理理念传达给全部职工。

(三) 增强风险评估能力

风险评估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 对识别出来的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的深层次的分析, 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分析判断各项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影响程度, 该天然气企业则针对资金管理开展的风险评估除了单位内部进行风险研判, 还可借助外力, 聘请相关领域专家或风险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企业还应组建风险评估小组, 由专业人员采取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 将风险进行分级, 区分出是系统性风险和一般性风险, 对于重大的系统性风险应加大力量提早进行重点关注, 对于一般的可接受风险应划定接受范围, 并控制风险不超出承受范围。

(四) 加强内控监督

(1) 构建全过程监督机制。该企业应着力构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的全过程监督机制。事前监督重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构建和控制计划落实情况;事中监督是对内部控制执行活动过程的跟踪管理和监控;事后监督则是对内部控制活动的结果和控制效果进行评价、管理的活动。将监督贯穿在控制活动始末, 预防和发现内控设计、内控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 保证内控能够更好地运行。

(2) 构建全覆盖监督机制。以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和内部控制内外评价的形式在企业实施全覆盖监督。针对企业中主要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以及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及信息和沟通等组成部分进行有效评估、监督和检查, 发现、报告及追踪缺陷的规则和流程, 以确保能够及时解决已有的和潜在的重大缺陷。

(3) 构建持续性监督机制。企业应加强内部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 强化内部控制机构专业人员培养, 持续性开展监督活动。将内部监督与日常管理相结合, 实时监督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措施执行情况, 加强反馈和改进, 进一步督促企业全体干部职工尽职履责。同时建立监督工作考核机制, 促使监督工作持续有效开展。

(五) 提高制度执行力度

内部控制制度落实的有力与否、执行效果的好与否, 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成效, 所以需要将内部控制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严格执行。第一, 加强监督, 提高执行力度。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和内部控制办公室组织牵头的作用, 指导和督促各部门坚持不懈抓好内控制度实施。不定期对各部门相关业务进行抽查, 关注有无发生资金管理风险事件, 评估业务处室有无严格按照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办理业务, 实施持续、有效地风险防控。第二, 注重自查, 提高制度执行力度。按照企业《内部控制手册》的要求和流程, 各部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自查, 及时发现内控薄弱环节, 有效防范各类风险。

四、结语

从当前来看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管理风险主要有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要想有效的防控这些风险, 作为企业则可以通过加强企业的内控管理来实现, 但其内控管理中却存在着各种问题, 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增强风险评估能力、加强内控监督、提高制度执行力度则是有效促进企业内控管理成效的重要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社会环境的日益复杂, 天然气企业对内部控制是非常重视的, 其实践经验证明科学且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是企业有效防范资金管理风险、规范权利运行、加强内部管理、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举措。但是从当前来看, 其内控管理仍缺乏针对性、操作性, 难以指导实践、达到内部控制的理想效果、内控流于形式, 脱离单位实际, 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本研究以某天然气企业作为研究对象, 结合其资金管理风险、内控建设、内控实施现状, 对其内部控制优化完善进行探究, 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资金管理风险,内控,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文杰.解读企业内部控制环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5 (22) .

[2] 张浩.COSO内控框架的最新发展及启示[J].会计之友, 2014 (8) .

风险内控管理范文第5篇

影响房地产企业运营的主要要因素就是税收风险, 造成税收风险出现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不符合财政政策、凭证记录不合理、会计核算不科学等, 每一个房地产企业领导人都应该认真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风险的产生。在加强税收风险内控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2 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形成原因分析

由于“营改增”政策的提出, 给房地产企业的税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比如税费增加导致动产租赁抵扣的难度增大。动产租赁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一是施工机械设备, 另一个是设施材料, 由于“营改增”政策的提出, 之前的资产进项税不能抵扣, 此外动产租赁的利润也大幅度降低, 造成诸多企业成了小规模纳税人。导致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出现的原因有很多, 本文主要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

2.1 主观原因

过度重视企业利益是造成房地产企业产生税收风险的主要原因。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 房地产企业做出了一系列的虚假行为, 比如房地产企业所发布的土地容积率以及用途与实际的信息具有很大的差异。另一方面, 在开展企业运营管理工作的时候, 房地产企业所使用的财务会计制度不够完善, 不利于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行, 因而出现了税务风险。

2.2 客观原因

房地产企业出现税收风险的最主要客观原因就是信息的不对称。房地产企业管理工作中, 税收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对税收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但是, 当前有很多的房地产企业所使用的税收管理人员都没有坚实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经验, 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很好的提出独特的见解和方案, 一旦出现税收风险, 他们就会手足无措, 不知如何应对, 面对这种情况, 出现税收风险只是时间问题。另一方面, 房地产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缺乏足够的互动沟通, 这也是造成税收风险出现的另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税收管理工作任务繁重, 覆盖面广, 和各个部门都有联系。房地产企业在进行税收管理工作的过程中, 和工商、建设、规划等部门很少联系, 不利于各种涉税信息的共享, 非常容易引起税收风险。

3 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内控管理策略

3.1 落实房地产企业责任财务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企业目标, 强化各个部门的责任意识, 严肃对待核算工作, 落实房地产责任财务制度, 进一步规范涉税人员的行为, 做好税收风险的规避和防范工作。税务管理人员应该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方案关于房地产企业所有的涉税业务, 同时, 企业领导人应该对做出贡献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 以激励更多的工作人员。房地产企业应该科学的预测、评估、识别和评价税收风险, 建立相对完善的税收风险管理制度, 尽量避免税收风险的出现, 尽可能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为经营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提供保障。

3.2 完善税收风险评估与预测机制

税收风险预测与评估机制的制定对房地产企业规避税收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前提。同时也要安排相应的税务风险监管小组, 让专业的税务人员提出专业的监测措施, 另外也要深入认真的研究税收方面的法律制度, 在此基础上预知房地产企业内部隐藏的税收风险, 进而提出预防措施。在调配房地产企业各部门的人员岗位时, 要尽可能把风险预测与评估体现出来, 保证所建立的风险预测机制可以深入到房地产企业的各个环节, 并渗透在所有的经营活动中。随着介入式风险管理措施的深入实行, 对预测和控制房地产企业决策与战略方案中隐藏的风险进行了检测和处理, 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税务损失。

3.3 合理选择材料供应商

房地产企业要合理的选择材料供应商, 这样才能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 才能最大限度地将进项进行抵扣, 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房地产企业在采购建筑材料的过程中, 要严格遵守招投标的流程, 综合考虑供应商的规模、报价和产品质量等, 保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3.4 提升科学化管税水平

提高管税能力也是房地产企业需要注意的方面, 属于税收风险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构成部分, 因此要做好招聘选拔人才的工作, 认真落实考核制度, 对应聘人员进行测试, 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等, 依据“择优录取”的原则进行选用, 要打造一直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税管队伍。除此之外, 要强在职税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和素质, 落实有关的奖励措施, 激发每个税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促使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内控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 房地产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加强税收风险内控管理工作, 可以有效地帮助房地产企业规避各种税收风险, 减少自身经济利益的损失, 降低企业的税收负担。所以, 要积极转变房地产企业领导人的思想观念, 意识到税收风险内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在加强税收风险内控管理工作的基础上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快速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 我国的房地产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目前房地产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推动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企业在运营管理过程中, 时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风险, 尤其是税收方面的风险, 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和处理税收风险, 那么将会严重阻碍房地产企业稳定、长远的发展。本文对造成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加强税收风险防范的策略, 希望可以促进房地产企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内控管理

参考文献

[1] 周奕吟.全面“营改增”后房地产行业税收风险识别[J].当代经济, 2017 (35) .

[2] 于志科.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内控管理探讨[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6 (7) .

风险内控管理范文第6篇

一、内部控制与税务风险涵义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发展环境之下, 为更好地获取有效资源, 提高自身盈利而采取的一系列程序、计划和方法, 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监控五大要素。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因未能正确适用税法、遵从税收政策, 而导致的企业未来经济利益和声誉的损失。

税务风险的产生有主观因素, 也有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最突出的是:企业管理层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以“做生意”思维代替税收思维, 心存侥幸, 铤而走险, 通过虚开发票、偷税漏税等行为榨取利润从而形成税务风险;客观因素最突出的是:税收征管信息不对称, 税企双方对税收政策适用理解不统一, 税收筹划出现偏差从而形成税务风险。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

(一) 税务风险管理团队不专业

当前, 设立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和岗位的企业少之为少, 具有一定规模的大中型企业仅设置税务专员岗, 小型企业受限于人力、物力并未设置税务岗。企业的税务管理仅限于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和税务档案管理, 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力量薄弱。企业管理层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低, 只注重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利润指标实现, 忽视税务风险对企业可能带来的经济利益损失, 并未将税收风险管理纳入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税务管理人员的风险管控水平、法律法规解读能力、经营业务流程熟悉度以及重大事项参与度均不高。

(二) 税务风险内控机制缺失

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监控税务风险的“防火墙”, 企业未建立税务风险内控制度, 缺乏有效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未主动对企业战略、经营管理各业务流程开展税务风险评估, 没有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和监督机制, 对税务风险的应对方式较为被动, 大多依靠税务机关的风险提示, 属于事后管理, 没有全过程跟踪监控税务风险。

(三) 税务基础管理薄弱

首先, 企业忽视税务基础管理, 尚未对税务信息管理、申报管理、发票管理等各环节明确具体的操作规范指引和流程控制程序, 一旦出现税务人员变动, 税务风险悄然来临;其次, 企业未意识到金税三期“以票控税”的强大和“营改增”背景下发票角色的重大转变, 不合规发票的频繁出现直接影响企业两大高风险税种 (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 的管理, 增加企业税负, 甚至损害企业形象;最后, 企业未及时对税收政策变化做出正确反应, 缺乏有效的税收筹划管理, 造成多缴或少缴税费的风险。

(四) 税务信息化运用程度低

企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支持税务管理, 税务系统与业务系统脱节, 或企业虽建立一套税务管理系统, 但流于形式并未充分利用信息系统, 且涵盖风险管控内容不够全面, 大量风险信息游离在信息化监控之外, 信息收集和数据分析依靠人工处理概率高, 未真正发挥信息系统应有的分析、监控和辅助决策功能。

(五) 税务信息沟通不顺畅

对内, 企业未将税务信息及风险管理情况及时传达至各业务部门和管理层, 一切涉税信息均由财务部门统一处理, 导致管理层的税收遵从度不高, 各业务部门未能充分参与经营业务流程的涉税风险管理;对外, 企业缺乏与税务局的有效沟通, 遇重大涉税事项不主动向税务机关汇报并共同商讨应对措施, 沟通机制缺失给企业自身带来潜在的税务风险。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 建立高效的税务风险管理组织

税务风险需要在良好的风险管理氛围和专业的风险管理团队中得以预防和控制。

首先, 企业应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建设。有效预防、规避和化解税务风险首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防范涉税风险管理层是源头, 合理税收筹划管理层是大头”, 管理层应当高度重视税务风险, 将其提升到企业战略层面, 并纳入经营活动的决策程序, 使风险防控成为企业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 企业应打造税务风险管理的专业团队。企业应打破“税务风险管理只与财务人员有关”的思维壁垒, 融合财会、税务、法律、管理和技术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共同开展工作, 夯实税务管理力量, 打造最优税务团队, 使税务风险管理专业化、系统化, 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高质量高水平的建设性意见。

最后, 企业应定期举办税务风险管理的专业培训, 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提升税务风险管控水平。

(二) 构建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体系

企业应当以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为主线, 识别评估各项经营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点, 结合企业的总体战略方针和经营管理目标, 采取相对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建立一项贯穿于企业内部各环节的税务风险内控机制, 筑牢税务风险“防火墙”。例如当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均很高时, 税务风险管理团队应共同研究解决方案, 优化业务流程, 加强业务监控, 保持税企沟通, 必要时应终止或退出高风险业务。税务风险内控机制需要在执行过程中不断优化、改进, 对税务风险的监督控制是一个连续性、动态性的过程, 企业应当将事前内控机制与事后监督机制有机结合, 实行税务风险全过程动态管理。

(三) 夯实税务基础管理和税收筹划管理

企业应建立税务管理制度、税务工作手册、税务核算指引、税务风险汇编、税务法律法规汇编等规范性、指导性的税务管理体系性文件, 遵循以税务基础管理为根基, 以规范性文件为保障前提, 持续开展税收筹划和风险管理工作, 提升税务合规性和税收遵从度。

税务基础管理包括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税务档案管理、发票管理等具体事项。大数据时代下, 金税三期强大的“以票控税”功能对企业提出更高的发票管理要求, 虚开增值税发票的惨痛案例不在少数, 而电子发票的运用有利于规范企业销项端发票管理, 进而延伸至进项端管理, 整体提升发票管理水平, 降低涉税风险。

企业应加强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税等高风险税种管理, 尤其是“营改增”全面实施后, 企业的税负变化对采购管理、销售模式、利润水平、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新要求, 企业应制定重大税务风险管理策略和解决方案, 如分税种建立税收政策法规数据库, 规避政策变动带来的新的税务风险。同时企业应在平衡税务风险的基础上, 对业务流程中的价值创造环节, 进行事前的筹划与安排, 恰当地利用税收政策实现最低纳税成本的目标, 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四) 打造税务风险管理信息化平台

大数据管理背景下, 财税信息化已成趋势, 企业应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税务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中, 建立包括税务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各个环节的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风险的识别评估、处置、反馈等环节的无缝衔接。

企业应借助信息平台打通业务系统、财务系统与税务管理数据系统, 为税务风险的识别评估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 提高风险识别的准确率。例如企业可根据所处行业的税负率平均值, 设置税负预警值和风险预警值, 通过持续不断地收集同期数据、同行业数据, 分析并识别潜在的税务风险, 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避免重大风险暴露于税务机关强大的“金税三期”系统中。企业应当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对重复性、规律性涉税事项进行自动控制, 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 提高税务事项处理的效率, 同时应定期对数据抽样测试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完整性及执行有效性。

(五) 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信息不对称是税务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应加强内外部的有效信息沟通, 内部包括企业部门间、上下级间的沟通, 外部包括与税务机关、供应商之间沟通。

企业与税务机关应培养合作性的税企关系, 增强互信互助, 搭建税企互动平台, 共同促进纳税遵从, 遇重大经营变化和税收政策变化, 及时沟通反馈, 寻求政策辅导与支持, 充分了解税收征管流程, 如税企双方对税收政策理解不统一, 应多渠道沟通交流, 争取书面答复, 最大限度降低涉税风险。

企业内部应理顺税务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 定期向管理层反馈税务风险管理情况, 及时向各部门员工传递涉税信息及处理方式, 开展非财人员的税务风险管理培训, 税务风险管理团队应主动参与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获取各环节的涉税风险点, 方能进一步采取应对措施。

四、结语

企业经营是投资行为而不是投机行为, 投资首先要控制风险。“金税三期”的监督系统是税收征管的利器, 企业应高度重视税务风险管理, 建立一套可操作性的税务风险内控管理体系, 强化高风险税种管理和税收筹划管理, 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指导和监控税务风险, 维护税企合作关系, 提高企业税收遵从度, 确保企业合规纳税。企业只有建立健全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 有效管理税务风险, 才能在激烈的经济市场中得以健康有序地发展。

摘要:税收征管已进入“金税三期”大数据管理时代, 其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自动化税务监管能力, 给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带来严峻考验。本文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 围绕企业税务风险展开分析, 并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 以期对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起到一定指导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内部控制,税务风险,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 吴晓如.基于“金税三期”大数据背景下建安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探究[J].会计师, 2017 (19) .

[2] 季邵华, 周纯玉, 刘淑芝, 任九坤.企业税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研究[J].纳税, 2018 (19) .

[3] 邹殿伟.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纳税, 2018 (20) .

[4] 迟丹凤, 付晓, 邹婷.基于内部控制的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调查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 2018 (07) .

[5] 孙亮.我国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 2018 (1) .

上一篇:科研诚信培训范文下一篇:特殊教育专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