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计划范文

2023-09-20

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计划范文第1篇

二、建设内容和基本要求根据专业部师资现状,建立教学效果明显、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可以起到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

1.“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组成。主要由学校专任教师和具有双师证的教师组成,以专业建设作为开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台,设计、开发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团队规模适度。

2.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专任教师和双师教师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形成基础性课程及教学设计主要由专任教师完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双师教师讲授的机制。 3.带头人。善于整合与利用社会资源,通过有效的团队管理,形成强大的团队凝聚力和创造力;能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保持专业建设的领先水平;能结合校企实际、针对专业发展方向,制订切实可行的团队建设规划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计划范文第2篇

方面进行调研。本问卷只作为相关理论材料的补充,采取匿名的方式填写,如果给您带来任

何不便,我们在此致以真诚的歉意。衷心的感谢您对我们本次调研的支持,谢谢!

1 您所在的科研团队属于:

A 高等院校实验室B 国家研究机构C 企业研发中心

2 您是否了解什么是“创新引领型科研团队”?

A 了解B 不了解

3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 科研活动可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

展研究3 类,请问您所在的科研团队属于:

A 基础研究创新团队 B 应用研究创新团队 C 发展研究创新团队 D 不知道

4 您认为一个创新引领型科研团队应具备哪些(多选):

A 合理的团队结构 B 完善的管理制度 C 专业人才 D 良好的科研氛围

E 团队文化F 完备的科研设备 G 其他

5 您觉得科研团队的成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多选):

A 对科研的兴趣 B 良好的沟通能力 C 团队意识D 责任感 E 认真的态度F专业能力G 其他

6 您觉得维持一个创新引领型科研团队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A 科研经费B 研究氛围C 创新程度D其他

7 您认为一个科研团队需要一种自己的团队文化吗?

A 需要B 不需要C 不知道

8 您认为科研团队是否必须有共同的合理目标?

A 是B 不是C 无所谓

9 您认为科研团队成员是否应该定期的举办娱乐活动(劳逸结合)?

A 是的B 不是

10 您觉得团队成员是否缺少课题外的交流?

A 是的B 没有

11 阻碍创新引领型科研团队建设的内部因素有(多选):

A.学术梯队建设待加强B.团队内部缺乏技术资讯C. 团队凝聚力缺失

D.缺乏带头人、领军人物创新能力差E.与同行学术交流少

其他:12 我国高校科研团队建设应采取的对策(多选):

A 加强合作交流,走出去引进来B 学科交叉,促进创新思维

C 双导师制 促进学科交叉

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计划范文第3篇

摘 要: 教学团队建设是独立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山大学新华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在建设过程中面对以硕士学历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学、科研水平有限;不同课程师资力量分布不均;多教师任教同课程,沟通协调不畅等不足,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建设方案,逐步通过加强现有教师队伍的学术交流,拓宽师资来源,组建教学小组等方式,促进团队发展,取得一定的进步。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教学团队 建设方案

中山大学新华学院于2005年依托母体学校中山大学成立,汉语言文学专业是该校最早成立的专业之一。专业开设初期,主要以中山大学中文系的资深教授“以老带新”培养年轻教师,尚未形成自己的教学团队,年轻教师的精力也主要集中在教学上,无暇顾及科研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自有教学团队,但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

一、教学团队存在的一些不足

(一)以硕士学历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学、科研水平有限。

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23名。其中:中级职称教师14名,高级职称教师8名;17名教师具有硕士学历,5名教师具有博士学历;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名15。教师专业方向涵盖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基本覆盖该专业的核心课程。

这样的职称、学历、年龄、教师专业方向结构在独立学院中较为合理,但以硕士学历的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团队,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批青年教师中,虽有7人次在校级授课比赛中获奖(含第一名),并有1名教师获评“广东省民办学校优秀教师”,也有个别青年教师具有十年以上高校任教的教龄,对新教师的指导与帮助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其余老师基本教龄在三到五年左右,教学能力和经验的积累不够深厚,对新教师的传帮带效果有限。

该团队超过80%的教师,一毕业即进入高校工作,行业背景单较为单一。

(二)不同课程师资力量分布不合理。

该教学团队现有古代汉语教师2名,现代汉语教师2名,中国古代文学教师6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4名,外国文学教师2名,文艺学教师1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师1名,还有1名教师因该专业的“对外汉语”方向取消,正面临转型。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数量充盈,文艺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力量单薄。

基于行业性别特点,该团队育龄女教师超50%,加之国家实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该团队面临生育高峰;行业对教师的学历水平、科研水平要求逐渐加强,以硕士学历为主的中青年教师急需通过访学,甚至离职读博等方式提高个人能力。一旦师资力量薄弱的课程,有任课老师出现休产假、访学、离职等情况,则面临请相近专业方向教师代课甚至停课等问题,既不利于代课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的系统性发展,又不利于教学团队的稳定性建设,还扰乱了教学秩序。

(三)多教师任教同课程,易沟通协调不畅。

多教师任教同课程主要分三种情况:1.个别特色课程,要求不同专业方向的教师任教同一门课程同一个班。比如“汉字学与汉语正字”“汉语表达与应用写作”需要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专业方向,“公文与实用文书写作”课程的教师参与到教学中。2.师资充盈的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学史”本可以安排教师轮流上课,但中青年教师占比大,迫于职称晋升的要求,多教师任教同一门课程的不同班。3.师资力量薄弱的课程,吸收转型教师或非核心课程教师为储备师资,需与本专业方向教师同上一门课,如“文学原理”。

多教师任教同课程时,在教学进度、参考教材、教学内容、平时成绩标准、试卷命题、阅卷、录入成绩等各个环节,都需要仔细地沟通与协商。这是一个周期性的、比较繁杂的工作,要做到统一行动并和谐有效地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存在一定难度。

二、教学团队建设方案

(一)鼓励校外学术交流,发掘教师潜力。

鼓励教师利用游学、访学等機会提升个人学术水平。目前已选派1名教师到美国索尔兹伯里大学游学,3名教师分别到浙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访学。

充分借助母体学校资源,安排青年教师到中山大学中文系旁听硕士生、博士生课程。该团队已有4位老师坚持听课一学年。期间,2位老师共同申请国家语委科研规划项目“广东汉语方言调查”的子项目,1位老师成功申请到校级教改项目。

把握本校教师人才培养计划,积极申请“博士导研计划”,即通过校外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或博士研究生指导本校教师在科研方面取得一些进步,目前该团队已有两位老师成功申请。

(二)拓宽师资来源,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聘请学术带头人,引进高素质研究人才。聘请中山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百优博士论文”获得者宋俊华教授为学术带头人。成立以宋俊华教授为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小组,指导青年教师进行广东木鱼书、木偶戏调查研究,已发表相关论文2篇。聘请陈小辉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博士后出站,已出版专著2部、译著2部,并发表论文40余篇。通过学术带头人与高素质研究人才,带动学术梯队建设,增强教学团队的学术凝聚力。

聘请双师型教师,丰富教师行业背景。聘请原长隆旅游度假区企划总监、副总经理、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李铭建副教授,前徐州报业集团记者刘皓、前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记者令倩倩等一批具有文化产业、新闻媒体行业从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既圆满完成了“节事创意与策划”“新闻写作”等实践性强的课程授课,又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领域。

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建设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傅浩泉(广州市皓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伙人)、张翼鹏(《家庭医生》杂志社主编)、韦宏日(南方日报社广告部策划总监)、邹伟全(中山大学人类学博士、广东省绿芽乡村妇女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兼项目主管)、姜迪武(国家二级演员、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培训部主任)等一线专家进课堂,用实际案例或亲自表演为学生讲解课程相关内容。相关教师也前去听课学习交流。

(三)组建教学小组,合力促进教学与科研。

结合现有师资,将相近教学课程与科研方向的教师整合成立7个教学小组,语言学2个、中国古代文学1个、中国现当代文学1个、非物质文化遗产2个、外国文学1个,每个团队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功底扎实的老教师担任组长,带领中青年教师,发展建设各个教学小组,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一定成果。

教学小组内部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小组间积极交流,主动分享校内外学习经验。如分享贵州民族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化经验,以便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广东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研及保护工作;分享由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主办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与教学方法创新培训班”的心得体会,团队教师进一步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落实校系人才培养目标助益良多。

教学小组形成合力,申报各级教学改革项目、科研项目。目前已申报并获批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十三五”规划课题各1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4项,校级教学改革项目9项。这些项目的立项对增强团队的学术自信,将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经过十余年的建设,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摸索出一套符合该专业团队建设特色的方案,充分发掘已有教师潜力、丰富师资来源、强化内部整合,使团队教师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黄芬香.河南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3(4):80-82.

[2]方学森,李雪梅.新建本科院校文学类二级学科教学团队优化——以池州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为研究个案[J].池州学院报,2011,25(4):144-147.

[3]沈慧.独立学院教学团队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报,2012,11(3):23-25.

[4]曾芳芳.独立学院教学团队建设困境及其破解思路[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08):145-146.

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计划范文第4篇

摘要 科学建设师生共组科研创新团队是提升教学质量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以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为例,阐述了师生共组科研创新团队的内涵,并分析其重要意义,并探索构建师生共组科研创新团队的举措,以期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实践教学;师生共组;科研创新团队;实践举措

Key words Practice teach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grou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team; Practice measures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有过硬的理论知识和一定实践水平,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将新想法付诸于实践,才能推动企业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创新。其中,师生共组科研创新团队在实施教学质量工程和实践教学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人才的动力源泉。因此,院级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就是实践教学建设的关键。

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在园艺与园林这两个特色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中,依托实践基地及实验室建设平台,根据质量工程要求和专业发展特点,结合多年的探索和教学实践,打造了一批具有明确研究目标、共同兴趣爱好、良好合作精神、结构合理、相互协作的院级师生共组科研创新团队,并把此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作为实践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1 师生共组科研创新团队的内涵

自20世纪70年代欧美学者研究日本企业成功的秘密时正式提出了“团队”概念之后,团队即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引起了学者的高度关注。团队是指具有着共同的目标的特殊群体,成员为了目标共同努力,互相承担责任。创新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或社会要素创造新的矛盾共同体的人类行为,或者可以认为是对旧有的一切所进行的替代。师生共组,是由专业教师和优秀学生共同打造的一支科研队伍。

结合高校的特征和学术研究规律,将师生共组科研创新团队归纳为以教师的科研项目、重大课题及学生实践创新为内容,以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专业教师科研、教学水平为主要目的,由拥有团队精神的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科研创新群体。是高校进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思维创新以及培养高层次学术人才的重要单元[1]。

2 重要意义

通过开展创新的实践活动来实现某种特定目标而组建的师生共组科研创新团队,对于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及提高教师自身科研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

教学中普遍运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师讲生听,填鸭式的被动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创新兼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而现实是,高校的教学改革进展非常缓慢,分析及归纳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缺乏可持续性。高校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时效性差,而领导不断换届,新任领导为了抓成绩往往把重点放在科研、课题等方面;另一方面,教师自身懈怠。有经验的老教师虽然知识丰富,但思想守旧,他们适应了灌输式教学方法,不愿意投入大量精力去重新备课;而新教师虽有创新思维及充沛的精力,但是经验不足、知识面不够宽,缺乏统筹改革的能力[2]。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科研创新团队势在必行,它可以为教学改革提供一个小的平台。在团队里,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从兴趣出发,主动学习,而教师则起着领路人的作用,点拨学生思路,传授实践经验,培养创新精神。通过团队的运行,紧密的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2.2 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目前,随着各高校的扩招,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通过科研创新团队可吸收部分基础好、专业知识基础牢固、思维活跃的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不仅为教师提供了科研助手,也为新形势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提供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3 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学生可通过参与教师的重大课题及科研项目的整个管理及研究过程,包括计划的制订、项目的实施、日常管理、数据分析及文章的撰写等,培养专业兴趣,激发创新潜能,逐步养成严谨的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高素质的道德修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真正实现“应用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为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实现自我价值奠定基础。

2.4 有利于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学生知识结构新、不易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思维活跃,而教师知识体系完整、经验丰富,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一方面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丰富教师的科研思路,在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与专业发展前沿密切关联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提高科研素质。

3 实践举措

沈阳工学院是新独立的二本院校,其办学理念是“应用为本,学以致用”。近年来,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创新能力,立足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确定了“强基础训练、重应用能力、塑创新精神”的实践教学理念,以科研创新团队和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不断加大实验教学基地及科研实验室的建设力度,形成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了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科研奖惩制度,加大了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

3.1 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梯队结构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困境与突破》中谈及影响创新的因素时指出:有机的结构对创新有积极的影响,它能提高团队的灵活性、适应性以及跨越职能工作的能力,从而使团队更容易创新。目前,生命工程学院已形成了具有生命特色的创新团队20余个,如芳草园艺、守望者动物保护、绿手指化学服务、“绿之梦“天然护肤品、生物碳土壤改良等创新团队,其中每一个团队都其特色人才。如,芳草园艺创新团队的组成,队长具有组织能力,队员中有的擅长栽培养护,有的擅长生理指标测定,有的擅长数据分析等等,各负其责,各展才能,相互配合,彼此协作,才构成了高质量、高效率的创新团队。

作为团队的指导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长远的战略眼光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优化团队目标;其次必须具有很强的协调能力和卓越的管理能力;最后能够善于运用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使团队和谐有序的运作。

3.2 搭建创新实践平台,培养创新及团队精神

创新实验室是学生创新团队开展科技项目实验研究的平台。通过此平台可以指导本科生进行创新实验,同时鼓励他们在交叉学科、跨专业等领域进行自主创新,提高综合创新实践能力[2]。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势在必行。

3.2.1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

以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为例,现已具有30余个实验室,面对庞大的实验室体系,学院采取了专人专管的管理体制。即根据实验室的用途及承担的课程,由相应的专业教师作为实验室的安全负责人,具体负责实验室和实验仪器的开放与管理、卫生与安全等工作,并建立配套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督促学生自觉爱护实验室,保证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3.2.2 加强开放实验室平台的建设。

实验室采用开放式管理,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随时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同时,遵守实验室管理的规定,每次使用实验室及大型仪器要告知实验教师并进行登记,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实验室及大型仪器的利用率,而且方便了学生自主灵活地参与实验,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由于实验内容的多样化、方法的灵活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4]。鉴于此,生命工程学院实验室全面开放已经实施,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由专业教师专门负责的实验室,做到了时间开放、实验项目开放、实验资源开放、指导教师开放、实验对象开放等全方位开放,使其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3.2.3 建立新型绿色教研工厂。

对于独立承办涉农专业的院校来说,实践教学基地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科研平台。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的实践基地——绿色教研工厂实际上就是一个完整的生产线,学生可以近距离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更重要的是,学生利用这样一个平台,可以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线上来,解决放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沈阳工学院生命工程学院的园艺、园林专业,目前已建成5栋日光温室和1栋大型连栋温室,分别进行设施内无公害蔬菜的生产与加工、常用盆栽观赏花卉及绿化花卉的培育与生产及设施果树的栽培管理等。面对这样的绿色教研工厂,一方面,教师可以开展科研项目的研究,利用此平台还可以更好地使科研项目与企业对接,形成校企合作模式,不仅提高了师生的实践能力,还能获最新的市场信息,并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把科研项目和企业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实验项目向学生开设,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与毕业设计有效结合,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解决毕业设计给学生带来的压力,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3.3 建立科研创新团队体系

通过创新平台,建立更多的创新载体,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实践机会,不断加强创新能力,根据共同的兴趣,建立合理的团队体系,同时,有必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带动作用,以教师的创新带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增强[5]。一方面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及实践动手能力,一方面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因此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建立创新团队。

3.3.1 以教师的科研项目、重大课题为载体建立团队。

沈阳工学院处于迅猛发展期,师资力量雄厚,青年教师比重大,每年学校都会拨款鼓励青年教师进行科学项目及课题的研究,专业教师可通过这些课题吸纳优秀的、思维活跃、勇于创新的学生共同完成,组建科研创新团队。特别要强调,此团队的建立不能拘于形式,不能只安排学生做一些打杂及边角工作,要让他们切实参与到项目的主体活动中,如参与项目研究方案的制订、修改;定期讨论项目的实施进展、实验方法的创新及解决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项目的结题验收或产业化对接等,使学生多方面、全方位的得到锻炼,也为培养科研型人才奠定基础。

3.3.2 以大学生科技竞赛为契机建立团队。

目前,全国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越来越规范,参与面越来越广。动植物标本大赛、挑战杯、全国英语竞赛、创投大赛等学术型科技竞赛为展示广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广阔舞台。同时,学校设立一些奖励机制,对于获奖学生在综合素质评定中给予一定的加分,因此,通过参与这些高水平科技创新竞赛,既能检验大学生实践动手及创新能力,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科研、学习的积极性,为浓郁良好的校园学术科技氛围,推进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3.4 建立激励机制,保障可持续发展

麦克利兰的激励需要理论指出,人有追求成就的需要,如果工作本身能让人们发挥其技能和潜力,那么这种工作本身就可以使人感到满足。创新团队是一个群体的模式,要想使这一模式长期、有效的运行下去,就需要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首先,每年定期向学校提交创新团队的申请,根据科研项目、课程建设及欲参加的大学生竞赛,制定好团队的工作规划及预期成果;其次,鼓励和指导学生将参与创新实践的成果写成研究论文,按期考核创新团队所承诺的预期成果,并将定性考评和定量考评结合起来评定,根据成果的类型和层次,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学分奖励或精神奖励。最后,在科研创新团队创建运行的过程中形成先进的创新团队理念,总结摸索团队的组织原则、发展原则及形成规律,进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体系。

4 结语

高校的可持续发展要以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推进质量工程为契机,与时俱进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多年来,沈阳工学院本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及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的原则,积极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科技创新活动,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发现:参加创新团队学生的研究能力、分析问题能力、科技论文撰写能力、仪器操作能力以及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今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同时顺应了时代对创新人才的呼唤。

参考文献

[1] 李自胜,肖晓萍.师生共组科研创新团队模式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13):62-64.

[2] 侯文军.当代大学生创新团队建设途径[J].江苏现代科学,2010(S1):134-146.

[3] 张炜,陈峰,祝勇仁.开放式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8(2):70-73.

[4] 韩焱,庄黛娜.开放实验室培养创新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3):108-109.

[5] 刘小平,徐海星,李湘南,等.制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8,5(9):93-94.

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计划范文第5篇

1 教学团队建设的背景与措施

1.1 背景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武汉工程大学关于“教师特聘岗位计划”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强化一线教学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优化教学人才结构,完善学校用人机制,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世纪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队伍精干,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本科教学教师队伍,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体育部在进一步完善体育部教学组织机构和加强管理的基础上,选拔一批优秀的教师为团队主要成员,以此推动体育部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切实提高我校体育教学科研水平。

教学团队实行责任教授负责制的原则。团队由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授为本团队的责任教授,实行在教务处、相应教学单位领导下的责任教授负责制;团队成员由副教授、讲师、助教及必须的其他人员合理组成。承担一定规模的大学体育基础理论、专项训练、体育保健、体育健身教学任及组织各种规模、各种级别的运动队训练和比赛工作。

1.2 措施

本教学团队以教学研究为手段,以课程建设、人才培养为目的,经过两到三年的建设,使教学团队的成员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有较大的提升,争取将大学体育课程建设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1) 创新体育教学,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2) 开展学科建设、课程体系的建设与改革;

(3) 全面负责课程的教材编写;

(4) 规划、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加强教学研究与教学的结合,探讨研究性教学,教学团队每年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篇及以上、积极承担教学研究项目并取得获奖成果或鉴定成果;

(5) 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全面提高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6) 落实教师的培养和梯队建设工作,提升教师队伍教学科研整体水平;

(7) 加强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组织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

2 我校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师资队伍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我校体育师资队伍从业务素质、教学水平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但与我校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在很多反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与我校发展速度和发展建设总体目标仍然有不协调的地方。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师总量不足,教师分布不够合理

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师资队伍教师总数为24人, 承担全校公共体育教学的全部任务包括:一年级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锻炼、田径、球类、武术、健美操,二年级十几个项目的选项课教学任务。教师教学任务多而杂,绝大部分教师扮演“万精油”的角色。

田径专业毕业的教师数量明显偏多,大学体育教学中所需要的小球、武术等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教师数量偏少。

2.2 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师资队伍教师的学历结构偏低

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师资队伍教师队伍具有博士学位人数为零,具有硕士学位人数不足30%,其他教师仅具有大学学历。而且由于很多教师是非体育教育专业毕业, 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一定的限制,因此, 在短期难以有实质性的进展。

2.3 学科专业建设中缺乏校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数量不足,学源相近

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师资队伍中在岗从事大学体育教学的教师中,教授职称人数为零。在湖北省体育届有一定影响,学术造诣较高的教师难觅踪迹。在岗教师中60%来自同一学院,学源相近,互补性较差,尽管是名师出高徒,但在学术上少了争论和激情,自然也就少了创新的源泉。

2.4 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教师在专业课理论知识方面更新较慢;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上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2.5 教师的增补与学历提高未形成良性循环,是造成高学历比例难以提高的根本

3 改变教学团队师资队伍的基本途径

3.1 加强领导,做好建设总体规划

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全面实施师资队伍建设工程计划。学校、体育部应统一思想,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团队师资队伍建设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校、部两级领导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采取各种措施,加快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教学团队要求,做好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团队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和年度计划,团队的师资建设总规划逐级向学校领导回报,得到校部领导的重视与认可,将建设规划落到实处。体育部可定期召开师资工作会议,检查师资规划执行情况,研讨师资队伍建设出现的新问题,交流师资队伍建设经验, 从而保证师资建设规划的全面实现。

3.2 强化指标管理与目标考核

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师资队伍实行目标管理,将完成任务情况作为考核团队责任教授、学术骨干工作业绩、续聘与否的重要指标。

3.3 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骨干作用

提高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以利于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需要发挥建设队伍的整体优势。大学体育教学团队主要任务有大学体育教学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对学术上卓有成效的老教师,在达到离退休年龄时,可根据工作需要,按照一定条件延退或返聘,继续发挥他们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同时,从现有的(包括已退休)老教师中,挑选一批风格高,学术造诣深的名师作为教学团队教学和学科带头人以及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对象的指导委员会。

3.4 认真做好团队教学骨干的稳定工作

教学团队的教师队伍特别是教学骨干,是教学团队的基础,要让团队出成绩,首先必须保持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特别是骨干教师的稳定。只有稳定,建设才有基础,培养才有对象。

团队骨干教师往往都将教学不仅仅作为谋生的职业,而是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来追求,因此, 骨干教师的稳定是基于三个方面:首先暖心。就是创造融洽的工作环境(其实生活条件的好坏并不是决定因素),使骨干教师的个人才智和抱负得以发挥和实现。其次, 待遇留人。就是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骨干教师的待遇,解除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使骨干教师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改革和日常教学工作之中。第三, 加强骨干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崇高思想和敬业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

4 结语

(1) 体育教学队伍的建设是“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的基础,教学团队目标的能否实现,教师队伍的建设起决定性的作用。

(2) “大学体育”教学团队的目标除我校体育教师培养外,还要承担“大学体育”课程的建设和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有目的的培养特点鲜明,高素质,身心健康,具有创新能力,满足社会需要的新型大学毕业生。

摘要:通过对我校“大学体育”教学团队建设现状的调查研究, 分析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高校体育教学组织、师资培养的方法与途径。旨在对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教学团队,体育师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 (2007) 1号) [Z].

[2] 付永昌.合作文化视阈下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江苏高教, 2008, 3:93~95.

[3] 俞祖华, 赵慧峰, 刘兰昌.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鲁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2.

[4] 邱丽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高教2007, 1:123~125.

[5] 李昌新, 刘国瑜.基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6.

[6] 李广平.教师间的合作专业发展[J].外国教育研究, 2005 (3) .

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计划范文第6篇

而我国高职院校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末, 近些年来发展很快, 在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方面, 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更由于多数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发展时间短、与本科院校比, 除少数原格局为工程体系的建筑类高职成功占据至高点, 大多数由艺术类院校改制的建筑装饰类学院建设还存在着初期层次不高自身基础薄弱等多种问题。

1 教师不能完全适应“双师”素质要求

来自学校的教师不了解市场, 来自企业的教师不了解教学。熟悉专业理论的教师不熟悉岗位实践, 熟悉专业技术的教师不了解市场、管理、教学等诸多问题。

1.1 师资结构不够合理

一些学校在青年教师比例过半, 有些学校甚至已超过60%。一些高职院校师资短缺, 师资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等存在严重不合理现象。

1.2 教学团队缺乏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

目前, 由于受师资来源和培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高职教育教学团队缺乏专业带头人, 另一方面许多高职教育专业带头人在能力和素质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不能适应高职业教育的需求。

1.3 校企之间的真正实质性融合并不广泛

由于目前校企双方运行体制不同, 话语体系不一致, 双方都能接受的利益平衡点并不容易找到, 因此目前的校企之间的合作大多停留在学校热情或学校为主的层面, 校企之间的真正实质性融合未能广泛出现。

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到教学团队的效率, 而进一步导致竞争力的大大削弱。职业教育方式需要一场实质性的颠覆, 教师的学习也需要一个开放的环境, 需要不断的设想、不断的自我开发、不断的自我完善。

2007年7月教育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 (教高[2007]1号) , 教学团队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得到了强调, 其重要地位得到了肯定。

2 团队与教学团队的涵义

美国学者卡曾巴赫和史密斯 (Katezenbach and Smith) 1993年提出的团队定义认为, 强调团队是具有共同愿景、相互依存、技能互补、分工合作、共担责任的一种组织。

对于教学团队, 目前并未形成统一的定义。教育部《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 (教高司函[2007]136号) 中对于教学团队的组成是这样规定的, “根据各学科 (专业) 的具体情况, 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 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 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团队, 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 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 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无疑在当今高职教学团队建设目标中是极具有参考意义的。

3 高效教学团队应具备的特质

职教专家刘宝存认为高效的教学团队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共同的目标; (2) 知识技能互补; (3) 分工协作; (4) 良好的沟通 (5) 有效的领导。高水平教学团队的绩效才会产生乘数效应。这个关于优秀教学团队特质的规定笔者认为特色不足, 没有能够明确的概括教学团队的特质, 一般的团队都具备以上几个特点。

(1) 针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 (1) 坚持把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作为教学团队建设中的核心工作。学术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核心。团队的学术带头人除了具备出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 是某一个学科领域的学术权威以外, 还要具备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2) 坚持把打造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作为教学团队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和更高要求。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中坚力量就是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就必须优化教师结构。 (3) 打造结构、规模合理的教学团队。合理的团队结构, 团队成员在知识技能、年龄、个性、职称上要有较强的互补性, 这将直接决定团队的绩效。 (4) 有效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教学团队的顺利运转, 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完善团队的运作机制, 如带头人责任制, 内部的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制度, 团队自我评价制度等一系列的制度。 (5) 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高效教学团队的建设必须同实验教学基地、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改革项目、教材建设相联系。 (6) 加大培训提高力度, 造就优良教学团队。

(2) 以承担过企业项目, 经验丰富教师为主体, 以具体项目为主线, 带动团队其他骨干教师。

通过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实践、校企合作等, 对教学团队中的专任教师进行需求性培养, 实践证明, 校企合作办学, 是促进教师深入生产一线, 培养“双师素质”的最佳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建设围绕人才培养的要求,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对推动学校内涵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4 结语

构建合理的教学团队, 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高职院校教师面对专业课程随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调整的新局面, 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要及时更新教育理念, 树立专业发展的思想, 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法, 熟悉专业技能。

有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方面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 另一方面教学内容又不断增多、加深。这就需要建立有效的团队教学模式, 实现资源共享, 从整体上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摘要: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建设示范性院校的前提和保证, 而团队建设又是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核心, 高效教学团队建设已成为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从分析建筑装饰行业人才现状及高职院校教学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入手, ?探析优秀高效教学团队建设的途径。

关键词:特质,教学团队,核心,双师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5) .

[2] 马廷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目标定位与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 2007 (11) .

上一篇:文化产业范文下一篇:小儿垂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