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范文

2023-09-17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范文第1篇

1. 气田集输管网的优化运行方案模型建立

对于气田集输管网的优化运行方案来说, 其受到了多种条件的约束, 主要包括压缩机站的配置、集输管网的输送能力、用户的用气需求、气源的分布以及压缩机的运行参数等。优化运行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使压缩机站运行成本以及能耗实现最小化, 最终确定了由压缩机站的开机台数、压缩机的运行参数以及集输管网的运行参数组成的优化运行方案。

以气田集输管网运行的实际情况为主要根据, 提出了以下假设条件:在压缩机站中, 配置的压缩机是同一型号的, 压缩机与压缩机之间属于并联, 而且压缩机站的开机台数始终在1台以上。以存在于气田集输管网系统中的全部压缩机站的总能耗实现最小化为最终目标, 建立函数式, 如下:

注:在上述函数式中, i、j所代表的是气田集输管网系统中压缩机站的进气节点编号与排气节点编号;∈·所代表的是压缩机站的进气节点编号、排气节点编号所构成的集合;Qij所代表的是压缩机站中的流量, 其单位为立方米每秒;Zi所代表的是在压缩机进气状态下, 天然气的压缩系数;Ti所代表的是压缩机进口温度, 其单位为开尔文;ω等于 (k-1) /k, k所代表的是绝热系数;pi所代表的是压缩机站的进气压力, 其单位是兆帕;pj所代表的是压缩机站的排气压力, 其单位是兆帕;ηij所代表的是压缩机效率。

气田集输管网的优化运行方案必须满足用户的用气量需求、用户压力以及气田资源分布状况, 还要符合压缩机站运行参数合理范围。刘武等人在其研究文献《气田集输管网优化运行方案》中提出了约束条件, 包括管道强度限制、管网节点的流量平衡相关条件等的数学描述。

2. 气田集输管网的优化运行方案模型求解

气田集输管网的优化运行方案数学模型属于多维非线性问题, 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这类数学模型的求解方面, “非线性混合规划法”是国内外的大多数学者普遍应用的一种方法。但是, 随着气田集输管网规模的不断扩大, 要求计算机存储容量也要不断提高, 从而导致难以确定初始可行解, 在进行计算的过程中, 很容易形成死循环。针对这一问题, 有研究学者通过综合利用遗传算法所具有的搜索机制以及混沌优化所具有的遍历性, 从而建立了混沌遗传算法, 该算法的求解步骤如下:第一, 确定管网基础数据、管网结构参数、天然气能源的物性参数以及压缩机与管网节点的运行边界条件, 最终确定出水力计算方法;第二, 明确算法种群数目、算法结束循环代数, 并确定算法中需要用到的变异概率、初始交叉概率, 再通过利用混沌序列, 出现一组初始管网运行设计方案, 并对当前方案的好坏进行评估, 最终从中选出几个比较优秀的方案, 构成初始遗产算法种群;第三, 建立罚函数, 对当前方案的优劣及适应度进行计算, 最终选择出能够满足约束条件、且具有最优目标函数值的方案, 将其当作当前最优解;第四, 选择操作当前管网运行设计方案, 结合最佳保留策略, 并把其当作当前方案;第五, 动态调整、自适应调整变异概率、交叉概率, 并将经过调整的变异概率、交叉概率作为主要资料, 对第四步骤的管网运行设计方案进行混沌优化变异及交叉操作;第六, 对经过上述步骤的管网运行设计方案进行评估, 判断其能否达到预期最大循环代数、在最优解经过多次迭代的情况下方案是否没有出现变化, 如果没有出现变化, 就可进行下一步骤, 否则就重新转向第三步骤;第七, 将当前最优解当作气田集输管网的优化运行方案模型的解, 从而得到最优的管网运行方案。

经过进行应用实践之后, 发现上述气田集输管网的优化运行方案数学模型以及算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 本研究把气田集输管网系统与压缩机站当作水动力学系统, 通过综合考虑所有约束条件, 以存在于气田集输管网系统中的全部压缩机站的总能耗实现最小化为最终目标, 建立了函数式, 并利用混沌遗传算法进行计算, 以最终得到气田集输管网的最优运行方案, 经过实践, 发现这种方式具有实用性与有效性, 希望可以对相关实践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理论依据。

摘要:气田集输管网系统主要包括气井单元、集气站单元、压缩机站单元以及天然气处理厂单元等, 不同单元之间通过管道进行连接, 一般情况下, 气田集输管网存在于一个非常大的空间范围之中。在气田地面工程中, 气田集输管网工程占据着主体地位, 对气田集输管网系统进行优化运行设计, 有利于提高气田地面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本篇论文主要对气田集输管网的优化运行方案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气田集输管网,优化运行,方案

参考文献

[1] 刘武, 徐源, 赵绪, 刘祎, 王登海.气田集输管网优化运行方案[J].油气储运, 2010, 07:501-504+474-475.

[2] 徐源, 刘武, 师春元, 付建华, 向启贵, 刘春艳.气田短期生产调度方案的优化决策方法研究[J].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2012, 05:76-82.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范文第2篇

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工作面顶底板情况、煤层情况等均在发生变化,原支护方案无法适应工作面地质变化的情况[1]。因此,需根据工作煤层、顶底板变化情况对巷道支护参数进行优化,进而获得最佳支护效果,以实现矿井巷道的快速掘进任务。本文着重对某矿巷道的支护参数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支护方案进行试验验证效果,具体阐述如下:

1.工程概况

某煤矿的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t/a,目前可开采的煤层有4#、5#煤层。其中,4#煤层的厚度较薄可全部开采,5#煤层的厚度范围为2.85-8.25m,平均煤层厚度为5.08m。本文以该煤矿的某工作面中的运输巷道为研究对象,该巷道的高度为3.2m,宽度为4m,其顶底板情况如表1所示:

某工作面煤层的倾角范围为2°-5°,工作面走向总长度为713m,倾向长度为146m。

2.工作面支护现状分析

(1)支护参数现状分析

在设计初期,结合某工作面顶底板情况及煤层特征,仅对工作面顶板和巷帮进行了支护,具体支护方案如下:

①顶板支护参数现状。顶板采用锚杆+锚索的联合支护。其中,锚杆支护参数为:锚杆之间的间距为1000mm,每排锚杆之间间距为1500mm,每排锚杆的数量为4根;所采用锚杆型号为左旋无纵筋螺旋钢筋,钢筋的直径为22mm,锚杆的长度为2m;锚杆采用2支树脂药卷进行固定,锚杆对应锚固的直径为28mm,锚固长度为950mm;锚索支护参数为:锚索之间的间距为1000mm,每排锚索之间间距为1500mm;锚索的直径为18.9mm,长度为7.3m;锚索采用3支树脂药卷进行固定,对应锚固钻孔的直径为19mm[2]。

②巷帮支护参数现状。工作面巷道两帮采用锚杆支护,具体支护参数如下:每排锚杆之间的间距为1500mm,锚杆之间的间距为1000mm,且每排锚杆的数量为3根;所采用锚杆的类型为左旋螺纹钢树脂锚杆,锚杆直径为18mm;采用2支树脂药卷对锚杆进行锚固;为锚杆配置塑料网护帮,护帮的宽度为2000mm,长度为2500mm,护帮网片的规格为边长为50mm的正方形[3]。

某工作面支护断面如图1所示:

(2)原支护方案下支护效果分析

在实践生产中,在原支护方案下某工作面顶板出现较大的裂缝,且巷道两帮均出现较大的变形。为了准确掌握原支护方案的缺陷,对某工作面设置监测断面,对顶板和巷帮变形的具体数值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如表2所示:

综上所述,工作面当前的支护方案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其对巷道顶板和两帮围岩的控制效果较差[4]。为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急需对工作面的支护参数进行优化。

3.巷道支护参数的优化及试验

(1)巷道支护参数的优化

锚杆参数的优化。基于自稳隐形拱理论,当运输顺槽顶板固定锚索后其对应的自稳隐形拱高度为1.9m。则,顶板所需锚杆的长度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L≥L1+L2+L3 (1)

其中,L1为顶锚杆外露的长度,L1=0.1m;L2为自稳隐形拱高度,L2=1.9m;L3为锚杆伸入自稳隐形拱外的距离,L3=0.5m。经计算可知,顶锚杆的总长度为2.5m。

根据顶锚杆长度为2.5m,结合当前市面锚杆的通用规格,拟选用顶锚杆的直径为20mm。根据式(2)计算得出每排锚杆的数量:

其中,n为每排锚杆的数量,G为顶板冒落拱内锚杆承担煤体的载荷,G=151.98kN;QB为所选型锚杆的屈服强度,QB=65kN[4]。经计算得,n=4.67。则,取每排锚杆的数量为5根。由于巷道的宽度为6200m,则确定锚杆之间的间排距为1400mm,对应每排锚杆的间距为900mm。

最终得出:针对运输顺槽顶板的锚杆支护所选型的锚杆参数为:直径为20mm,长度为2500mm,间排距为900mm× 1400mm,每排锚杆的数量为5根[5]。

同理,运输顺槽巷帮锚杆支护所选型锚杆的参数为:直径为20mm,长度为2200mm,每排锚杆数量为3根,间排距为700mm×1400mm。

(2)锚索参数的优化

锚索长度的计算如式(3)所示[5]:

LS=La+Lb+Lc (3)

式中,LS为锚索的总长度;La为直接顶的厚度,La=4.3m;Lb为锚索自由段的长度,Lb=3.2m;Lc为锚索外露的长度,Lc=0.3m。经计算得:锚索的总长度为7.8m。

由于锚杆的间距为1400mm,故选择锚索的间距同样为1400mm,结合支护经验选择锚索与锚索之间的间距为1600m。

(3)支护参数优化后的试验

为验证某工作面巷道支护参数优化后的支护效果,对优化后支护方案在工作面实施20天内巷道某50m段顶板和两帮的变形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如图2所示。

如图2所示,工作面支护参数经优化设计后,巷道顶板的最大变形量约为32.5mm,远小于原支护方案下顶板348.2mm的变形量;巷道两帮的最大变形量不到10mm,远小于原支护方案下巷道两帮450.1mm的变形量。

综上所述,经对某工作面巷道支护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后,现有的支护方案能够对巷道顶板和两帮的围岩变形进行很好的控制。

4.总结

一直以来,煤矿安全生产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巷道的支护效果和质量直接决定煤矿的安全生产。为保证巷道支护效果需根据工作面煤层、地质以及顶底板情况的变化对支护参数进行实时调整。本文对XX煤矿某工作面的支护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后巷道顶板的最大变形量约为32.5mm,远小于原支护方案下顶板348.2mm的变形量;巷道两帮的最大变形量不到10mm,远小于原支护方案下巷道两帮450.1mm的变形量。总之,优化后的支护参数能够实现对工作面巷道围岩的良好控制。

摘要:为确保巷道支护的效果和质量,需根据工作面的推进对支护参数进行实时调整,以某工作面巷道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原支护方案及其对应支护质量和效果的基础上,对该工作面的支护参数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支护效果进行试验验证,为实现巷道的快速掘进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巷道,锚杆,锚索,顶板下沉,巷帮收敛

参考文献

[1] 周小平,徐小敏,陈山林.某巷道支护设计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S1):0-0.

[2] 王鹏,冯禹杰.特深矿井巷道支护设计与效果分析[J].煤炭技术,2018,v.37;No.290(02):112-114.

[3] 尹光志,王登科,张东明.高应力软岩下矿井巷道支护[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0):91-95.

[4] 康红普,王金华,林健.煤矿巷道支护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煤炭学报,2010,035(011):1809-1814.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范文第3篇

热电联供中心现有锅炉均为链条锅炉, 锅炉从14MW-58MW不等。在采暖期初期和末期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在300mg/Nm3左右, 采暖中期, 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可达460mg/Nm3, 根据国家及山东省先后颁布《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271—2014) 和《山东省区域性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37/2376-2013) 要求, 采暖锅炉的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在2020年前为300mg/Nm3, 2020年后为100mg/Nm。现有锅炉均达不到要求, 需进行脱硝改造。

目前, 常用的锅炉脱硝治理技术主要有低氮燃烧技术 (LNB) 、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 (SCR)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 (SNCR) 。目前国内锅炉所采用的工艺技术主要是SCR和SN-CR。以下本文对各个技术进行具体分析比较。

1 链条锅炉低氮燃烧技术

低氮燃烧技术在电站煤粉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上得到广泛应用, 但鉴于链条锅炉的层状燃烧方式和炉膛结构, 实现低氮燃烧难度相对较大。但经过技术研究和革新后仍可应用于链条锅炉上。

1.1 链条锅炉低氮燃烧技术原理

链条锅炉低氮燃烧主要基于四项技术, 包括前置部分气化低NOx高效层状燃烧技术、烟气再循环低氧高效低氮燃烧技术、空气 (烟气) 分级燃烧技术和粉焦回送还原NOx技术。

1.1.1 前置部分气化低NOx高效层状燃烧技术

煤层燃烧过程中氮元素前移技术是一种高效低污染层状燃烧技术, 它能降低层燃炉NOx排放, 同时提高燃烧效率。其原理是将燃烧分为两个阶段:煤首先在前置气化炉进行缺氧燃烧, 缺氧燃烧提供的热量完成气化室煤的气化热解过程。然后气化炉热解产生的CO2、CO、CH4、H2等还原性气体, 进入炉膛喉部, 与半焦燃烧产生NOx进行还原反应, 从而减少NOx的排放。

该技术的脱硝效率在10-15%之间, 技术相对成熟。虽然单独使用该技术脱硝效果较低, 但在一般的小型的锅炉上具有应用的必要。

1.1.2 烟气再循环低氧高效低氮燃烧技术

在可燃组分充足的缺氧状况下, 保证充足的反应时间, 燃料中的氮会生成少量的NOx和大量的N2。基于上述研究, 形成了“烟气再循环低氧高效低氮燃烧技术”。其机理是将烟气混入一次风中, 降低一次风氧含量, 加大总风量, 降低燃烧层温度, 从而达到降低NOx的排放。虽然温度、氧含量有所降低, 但燃烧速率上升, 提高了锅炉效率。

该工艺技术脱硝效率在10-15%之间, 技术相对成熟。该技术投资较少, 能够降低NOx排放量同时提高燃烧效率, 但是会造成燃烧稳定性下降。因此, 目前该技术有较大的局限性, 用于链条锅炉降低NOx排放效果有限。

1.1.3 空气 (烟气) 分级燃烧技术

空气分级燃烧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比较成熟的低NOx燃烧技术。煤燃烧过程先在缺氧的富燃料条件下燃烧, 使得燃烧速度和温度降低, 从而降低NOx的生成。同时, 燃烧生成的CO与NOx发生还原反应, 以及燃料氮分解的NH、CN、HCN和NHx等相互作用或NOx还原分解, 从而抑制了NOx的生成。

该工艺技术脱硝效率在5-10%之间, 技术有待进一步成熟。该技术需配合烟气再循环低氧高效低氮燃烧技术使用, 脱硝效果有限。

1.1.4 粉焦回送还原NOx技术

高温下粉焦是很好的NOx还原剂, 为此提出在锅炉尾部烟道设置低阻分离器分离出烟气中的碳粒, 然后回送到炉膛高温处, 用于还原烟气中的NOx。该工艺技术脱硝效率在5-10%之间, 技术有待进一步成熟, 脱硝效果有限, 而且有较大的改进余地。

四种技术的有机组合, 构成了链条锅炉整体低氮燃烧工艺。采用技术组合后, 脱硝效率可达35%以上, 在原始NOx排放浓度约400mg/Nm3左右时, 可稳定实现小于300mg/Nm的排放标准。

1.2 链条锅炉低氮燃烧技术优劣分析及使用建议

层燃锅炉低氮燃烧技术可根据煤种、炉型、运行方式、控制指标的不同, 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组合使用。应用该技术可实现NOx降幅30-50%, 提高锅炉燃烧效率1%以上, 对负荷调整适应性强, 适合于油田采暖锅炉的脱硝改造。但是该技术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成熟, 单独应用尚无法满足远期NOx排放要求。

2 烟气脱硝技术

2.1 SCR烟气脱硝技术

目前流行的SCR工艺是利用氨对NOx的还原功能,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将NOx还原为对大气没有影响的N2和水。

2.1.1 反应原理:

SCR技术是用NH3作为还原剂, 在320℃-400℃的温度范围内以及催化剂的作用下, 选择性的将NOx还原为N2。在SCR反应器内, NO通过以下反应被还原:

在锅炉的烟气中, NO2一般约占总的NOx浓度的5%, NO2参与的反应如下:

2.1.2 优缺点分析:

优点:SCR脱硝技术脱硝效率高, 一般在70-92%之间, 安全性好。

缺点:投资大、运行费用高, 反应温度要求在300-400℃之间, 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差, 一般用于负荷稳定的大型电站煤粉锅炉, 不适用于小型层燃工业锅炉。

2.2 SNCR烟气脱硝技术

SNCR技术在锅炉炉膛适当的位置喷入含氮的还原剂, 高温分解出NH3, 将烟气中NOx的选择性地还原为N2和水, 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 而且不需要催化剂, 改造方便.而且燃煤工业锅炉炉膛温度恰好处丁SNCR的反应窗口内, 因而在燃煤工业锅炉脱硝改造上具有独特优势。但由于脱硝效率相对较低, 一般用于NOx原始排放浓度较低的场合。

2.2.1 SNCR脱硝工艺

该技术使用的不同还原剂有不同的反应温度范围, NH3的反应最佳温度区为750-110O℃, 当反应温度过高时, 氨的分解会使NOx还原率降低, 当反应温度过低时, 氨的逃逸增加, 氨的逃逸会造成新的污染。

2.2.2 反应原理

在750-1100℃范围内, NH3或尿素还原NOx的主要反应为:

NH3为还原剂

尿素为还原剂

当温度高于1100℃时, NH3则会被氧化为

2.2.3 优缺点分析

优点:SNCR脱硝技术成熟可靠, 还原剂有效利用率高;该技术反应温度要求与链条锅炉炉膛温度相符, 系统运行稳定, 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设备模块化, 占地小, 投资及运行成本低。

缺点:脱硝效率较低, 一般在30-60%之间;当温度低于900℃时, 喷入的NH3反应不充分, 造成氨逃逸情况。当温度高于1100℃时, NH3被氧化为NO, 排出的NOx含量升高。

3 链条锅炉脱硝工艺对比与选择

3.1 技术方面比较

三种脱硝工艺的技术指标对比见下表:

在脱硝技术方案的选择上, 链条供暖锅炉运行的最大特点是负荷多变, 特别是低负荷时炉膛温度低、难以满足SNCR和SCR的温度要求, 这时候就需要复杂的调节手段和特别的设计, 因此对于链条锅炉的脱硝改造最优的工艺方案应是“低氮燃烧 (LNB)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SNCR) ”工艺。低氮燃烧工艺的突出优点是几乎没有运行费用, 对于多年运行的供暖锅炉而言尤其重要, 另外根据运行实践, 改造后炉膛温度有所上升, 有利于满足SNCR的温度窗口, 也就是说低氮燃烧对发挥SNCR的作用具有促进作用。缺点是单独采用低氮燃烧技术难以满足NO的排放要求, 需要在低氮燃烧的基础上辅以SNCR工艺。SNCR系统简单, 投资省, 负荷适应性较强, 且由于低氮燃烧后SNCR喷氨量大大减少, 也相应地减少了SNCR的投资, 更主要的是减少了氨逃逸、氨腐蚀结垢的风险, 使SNCR可靠性大为提高。

热电联供中心现有的链条锅炉具有结构紧凑、排烟温度低等优点, 锅炉尾部没有设置空气预热器和省煤器, 而是设置蜗壳形式的烟火管受热面, 烟火管入口处烟气温度为450-500℃, 该温度段位于尾部烟火管的蜗壳内无法改造。而且采暖锅炉运行方式时会根据室外温度不断调整运行负荷, 负荷变化时排烟温度随变化而变化, 无法找到准确的SCR脱硝段, 为此SCR不适用于该种采暖锅炉。

SNCR工艺不用催化剂, 而还原剂喷入炉膛温度为750-1100℃的区域, 链条炉炉膛温度800-1000℃之间, 正好处于SN-CR的反应温度窗口内, 50%以上的脱硝效率又能满足近期排放要求, 因此该技术在采暖链条锅炉上使用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据热电中心运行数据显示, 在采暖初期、末期低负荷运行时炉膛温度只有700℃左右, SNCR在温度较低运行时会出现氨逃逸。因此如果采暖锅炉只采用SNCR, 会存在低负荷运行时效果较差的情况。但根据前面所述, 可以结合低氮燃烧技术进行改造。

为此, 从技术方面看, 采用低氮燃烧 (LNB)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SNCR) 组合脱硝工艺是一个可行的组合方案。

3.2 投资及运行费用比较

就投资和运行而言, SCR工艺需要催化剂、改造难度大、系统复杂、场地占用大等, 投资最大。催化剂需要经常更换 (大约2-3年) , 运行操作要求高。

低氮燃烧工艺运行费用较小, 投资不大, 可靠性高, 是首选的脱硝技术。但单独采用低氮燃烧由于脱硝效果较低, 在煤种变化以及高负荷时, 可能会出现不能达标的情况, 而SNCR工艺系统简单、投资省, 负荷适应较快, 因此低氮燃烧工艺和SNCR的组合能够发挥各自优势, 同时减少喷氨量, 提高可靠性, 既能实现达标排放又能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因此从投资和运行费用的角度看, “低氮燃烧 (LNB)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SN-CR) “的组合是最佳选择。

4 结语

从技术方面看, 采用低氮燃烧 (LNB)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SNCR) 组合脱硝工艺更适合用于油田供暖链条锅炉的脱硝技术改造。

从脱硝效果看, SNCR脱硝效率与SCR差距较多, 但根据国家及山东省的排放标准, 低氮燃烧 (LNB)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SNCR) 组合”的组合完全可以达到其标准。

从投资和运行费用的角度看, “低氮燃烧 (LNB)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SNCR) 组合”的组合投资更省, 运行费用更低。

通过多方比较, 结合胜利油田热电联供中心现有锅炉的实际情况, 低氮燃烧 (LNB)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 (SNCR) 组合”的脱硝方案, 是一个最优方案。

摘要:工艺的选择对烟气锅炉的稳定运行及烟气脱硝的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基于山东东营热电联供中心链条锅炉原有基础条件, 通过对LNB、SCR、SNCR原理、优缺点的分析, 从技术、脱硝效果, 投资成本等方面进行比较, 提供最优的组合脱硝技术方案, 为链条锅炉的脱硝技术改造提供的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关键词:烟气脱硝,低氮燃烧,SCR,SNCR

参考文献

[1] 宋闯等.燃煤烟气脱硝技术研究进展.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0, 01.

[2] 宋涛.SCR烟气脱氮催化剂及技术研究.山东科技大学, 2010.

[3] 吕洪坤.选择性非催化还原与先进再燃技术的实验及机理研究.浙江大学, 2009.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范文第4篇

一、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运用一定的预算模式,对医院所有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安排,对不同的财务资源实施控制,并通过预算的分析、调整和评价等多种方式,督促医院合理控制收支规模,避免趋利倾向,在服务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同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终保证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充分利用预算资源

为适应新形式发展的要求,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充分利用各类财务及非财务预算资源的基础上,通过预算分析,实现预算管理体系的立体化,保障预算资源效益最大化,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医院通过现代化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在减少运营成本投入的基础上,还会增加经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强化内部控制的管理作用

较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不同,全面预算管理将责任转移至所有科室,基本实现了全过程控制,积极组织收入,控制医药费用,将整体收入和支出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对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的全过程监管,实现预算管理目标,发挥预算管理在医院经济运行中的主导作用。

(四)有利于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我国对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办法。编制预算坚持收支统管、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和保证重点的原则。坚决杜绝编制赤字预算。全面预算在保证医院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可以使可用资金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同时提升了医院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体系不健全

2012年《医院财务制度》首次提出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但执行效果不容乐观,医院普遍存在“管理层不重视,职工不了解”的现象。我国公立医院由于拥有较好的现金流,经营成果通常良好,导致医院忽视精细化管理。医院管理层因不重视规划,经济运行管理又相对灵活,多数医院全面预算流于形式。目前,我国许多医院都未单独设置预算管理机构,预算相关工作全部由财务部门,依据近几年医院发展情况简单编制,由于缺乏对实际业务的了解,以及对部分政策理解不透彻,致使制定的预算目标不科学、不合理。在执行过程中,因其他科室缺乏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解和支持,未积极有效参与,也无法认识到预算管理起到改善不足的作用,而视其为阻碍或束缚,严重阻碍了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我国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程序不规范,预算和实际业务差距甚远。

(二)编制内容不全,编制方法不科学

我国多数医院预算编制仅仅是财务收支方面的预算,忽视了医疗设备采购预算,基建工程预算,往来款项预算和现金流量预算等。由于预算编制内容不全面,无法确定预算期内的运营资金是否能够保证医院的正常周转,同时也无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效依据,甚至存在出现财务风险的可能。此外,编制过程普遍使用增量预算法和固定预算法,因编制工作量小,方法简单,直接影响编制结果的准确性。每年十月,医院根据上年实际执行情况结合业务增减变动因素,预测预算年度的收支数据。由于一年编制一次,很难根据医院发展情况做出准确的预测与调整,预算的指导性差,同时也给预算执行造成极大的困扰。

(三)预算的执行与管控不到位

严格执行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实现年度预算目标是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多数医院进行预算管理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预算工作,并不重视预算的执行情况,随意性大,执行预算不到位和超预算现象屡见不鲜。由于缺乏对相关数据的对比和分析,无法知晓实际数据与预算数据的差距,不利于发现问题产生的具体原因,也无法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除此之外,预算控制和执行制度尚未完善,以及没有相关考核制约,导致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基本无法发挥自身的控制作用,影响医院整体财务管理水平。

(四)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脱节

通过预算执行结果对各部门进行预算绩效评价,客观全面反映医院的预算实施效果及财务管理水平,并将结果作为历史经验,是预算绩效考核的目的。但基于目前医院预算评价体系不完善,绩效评价未和预算管理目标有效结合,科室绩效考核也没有与预算执行结果结合,无法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导致医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脱节,不利于医院健康稳定发展。

(五)预算信息化建设不健全

目前,我国各个行业的信息化技术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多数医院虽在财务收费、病人管理、物资管理和账务核算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就预算管理而言,信息化技术才刚刚起步,基础水平也相对落后,难以对预算工作开展实时监管,不能对相关数据进行准确收集、整理及分析,不利于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无法保证预算的及时性,阻碍医院的健康长远发展。

三、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优化建议

(一)树立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健全管理机构,完善制度体系

全面预算是一项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管理的业务活动,同医院各科室的利益紧密相连。医院管理层应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在经济管理过程中起的作用,通过专题培训会、下发文件等形式,向全员渗透全面预算管理理念。依靠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完善收支预算,在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同时,控制不合理费用,量入为出,收支平衡。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施需要依靠科学、规范的全面预算体系。财务部门不再独自从事预算管理工作,医院建立由院长任主任,副院长任副主任,各职能科室主任任委员会成员的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下设预算管理办公室,预算管理办公室设在财务部门,具体负责审核各部门提交的财务预算,根据医院整体情况编制年度预算调整方案,并定期进行预算分析评价等。临床、医技、医辅和其他所有科室都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机构,同时也是预算管理机构的基层,负责第一手资料的筛选、收集、整理和编制工作。医院可结合自身实际,建立涵盖全面预算基本原则、组织制度、编制制度、执行及控制制度、调整制度、分析和评价制度在内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明确职责分工,使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二)科学选择预算编制方法

在我国,大部分医院普遍采用增量预算法,此方法简单、省时省力,但容易产生资源浪费的问题。医院应在认真分析自己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选取最优的预算编制方法。例如:医疗业务收入预算可依据预算年度新的收入增长点采用增量预算。药品、耗材支出,可以基于消耗和业务量间的关系,使用弹性预算法,分别测算不相同业务量的资源消耗。无形资产摊销和固定资产折旧一般可选择固定预算编制方法。“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培训费,应从实际出发,根据预算年度实际需求,选择零基预算法,合理编制预算支出。

(三)强化预算执行及管控

临床科室和各职能部门以完成年度工作计划为目标,医院管理层以完成医院战略规划为目标。全面预算的执行覆盖医院所有人员、部门和环节,要想提升执行力度,全员必须明白执行方向,这就需要财务部门与各科室保持持续高效的沟通。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内部临床科室和各职能部门同财务审核相互配合,外部由财务部门严格把控。年度预算执行过程中,可综合考虑实际情况,对部分预算审核使用总量控制的方法,掌握“内部调剂,总额不超”的原则。通过相关数据的分析比对,及时发现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办法,保证预算工作的顺利实施。

(四)优化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的预算绩效考核体系有助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将预算工作的执行情况与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有效结合,保障了预算工作的执行效果。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评价有利于发现自身不足,倒逼科室采取一系列行为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实现预算管理目标,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通过制定相应的考核制度,对预算执行力较强的科室和人员进行奖励,对预算申报存在重大误差的责任科室和人员进行惩罚,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顺利推进提供有效保障。

(五)加快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基于我国公立医院的业务量较多且繁杂,全面预算管理又与医院所有科室的日常业务活动息息相关,所需数据量大、环节较多,仅依靠人工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不仅预算编制的数据得不到保证,控制难度也可想而知,迫切需要信息化建设的大力支持。医院在预算编制时,需借助自身HIS系统、OA系统、财务核算系统、资产管理与合同管理等业务系统中的相关数据,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并将结果传递至各预算归口科室。各归口科室以上年度决算数据为参考依据,同时考虑现阶段实际情况、未来政策变化和医院战略目标等多种因素,以零基预算和增量预算为编制基础,编制各归口科室的业务预算,并将预算结果上报。预算管理办公室结合医院整体情况进行审核,出具预算草案,同时报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批准后执行。此外,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年度预算成本目标,进行合理分配,通过对业务事前、事中的控制,以及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实时查询和反馈,优化业务流程,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之际,医院全面预算管理需适应新形势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加强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及时发现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短板,积极应对解决,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良好运行,实现医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摘要: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正不断深化,新政府会计制度也稳步实施,传统粗放型的预算管理模式必然无法满足新形式需求,逐渐向精细化阶段发展。全面预算在医院财务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控制支出,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医院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先介绍了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在分析现阶段医院预算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建议,希望能为加强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医院,全面预算,预算管理,优化设想

参考文献

[1] 史良.加强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20(06):66-67.

[2] 王英.政府会计制度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探析[J].卫生经济研究,2019(08):69-71.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范文第5篇

污水处理工艺仿真模拟技术, 是在计算机上通过数学模型模拟污水处理工艺, 将实际的生化反应过程以模型语言真实的表达出来, 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替代复杂的人工计算和试验过程, 可以对不同条件下的处理效果进行预测诊断和系统分析, 是污水处理厂优化设计运行、节能降耗的有力工具。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为4万吨, 采用A/A/O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 本文采用仿真模拟技术对该污水处理厂的碳源投加方案进行了模拟优化, 用于指导污水厂的运行管理。

1 建立现状工艺仿真模型

1.1 模型建立

按照现状工艺 (A/A/O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 的结构及运行参数, 采用国际水协ASM2D模型, 利用WEST软件建立仿真模型, 模型图如图1所示。

1.2 模型校正

模型校正过程中, 分别对沉淀池模型参数、进水水质转换模型参数和部分动力学及化学计量参数进行调整。经过多次参数调整, 出水COD、氨氮、TN、TP的模拟值与实测值已基本吻合, 模型建立成功。

2 运行方案模拟优化

本厂平均进水BOD5/NH4+-N仅为2~3, 碳源严重不足, 为保证出水达标, 提出以下几种优化运行方案。在已建立仿真模型的基础上, 调整工艺运行参数, 对调整后的处理效果进行预测, 从而对不同的运行方案进行评价, 并得出最佳运行方案。

2.1 方案一:投加碳源

本方案拟投加碳源种类为甲醇, 加药点可选择在厌氧区或缺氧区, 投加量在0~3m3/d内取值, 共需模拟62次, 通过预测出水TN一级A达标率来确定最佳投加方案。模拟结果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将甲醇投加至厌氧区, 当甲醇投加量为2.1m3/d时, TN一级A达标率可以达到90%以上。将甲醇投加至缺氧区, 当甲醇投加量为2.3m3/d时, TN一级A达标率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 本方案应将甲醇投加至厌氧区, 最佳投加量为2.1m3/d。

2.2 方案二:多段进水

本方案通过多段进水的方式优化碳源的分配, 将污水分为三段进水, 分别进入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 各段进水量分别在0~20000m3/d内取值, 共需模拟45次, 通过预测出水水质来确定最佳配水比。结果表明:厌氧区、缺氧区和好氧区的进水量分别为12000 m3/d、8000 m3/d和0m3/d, 即好氧区不配水, 厌氧区和缺氧区的配水比分别为60%和40%, 即现有池型和水质条件下的最佳配水比例为厌氧区:缺氧区=3:2。本方案出水水质中TN值有了一定的降低, 但仍无法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2.3 方案三:多段进水+投加碳源

本方案在方案二得出的最佳配水比基础上, 进行投加碳源, 投加碳源种类为甲醇, 加药点可选择在进水、厌氧区或缺氧区, 投加量在0~3m3/d内取值, 共需模拟93次, 通过预测出水TN一级A达标率来确定最佳投加方案。模拟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将甲醇直接投加至进水, 当甲醇投加量为2.1m3/d时, TN一级A达标率可以达到90%以上;将甲醇投加至厌氧区, 当甲醇投加量为2.0m3/d时, TN一级A达标率可以达到90%以上;将甲醇投加至缺氧区, 当甲醇投加量为2.2m3/d时, TN一级A达标率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 本方案在多段进水的基础上应将甲醇投加至厌氧区, 最佳投加量为2.0m3/d。

3 结论

以WEST软件为平台建立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工艺的仿真模型, 校正后的模型可准确快捷的反映出污水厂的实际运行效果。在已建立的仿真模型的基础上, 对提出的三种优化运行方案进行模拟预测, 得出最佳运行方案为:多段进水至厌氧区和缺氧区, 配水比例为3:2, 同时将甲醇作为碳源投加至厌氧区, 投加量为2.0m3/d, TN一级A达标率可以达到90%以上。

摘要:为了优化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方案, 为该厂A/A/O微孔曝气氧化沟工艺建立方案模型, 对提出的三种运行方案进行优化和比选, 最终得出最佳运行方案, 指导污水厂的运行管理。

关键词:仿真模拟,碳源投加,运行方案优化

参考文献

[1] 刘胜军, 王润娟, 黄宇, 等.仿真模拟技术在多段多级AO系列技术中的应用[C].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信息网43届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4

[2] 张亚雷, 李咏梅.活性污泥数学模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库存管理的优化方案范文第6篇

为了使燃气管道的使用寿命得以延长,节约燃气管道运行的维护、管理成本,我们将在燃气管道的安装使用中应用薄壁不锈钢管,薄壁不锈钢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材料的强度十分高,使用寿命十分长,美观性好,安装后的运维成本较低等特点,有效满足了人们对燃气管道安装美观性以及安全可靠性的需求。

1.我国燃气管道应用发展

在2000年以前的时候,我国使用的燃气管道材料是热镀锌材质的钢管,安装方式就是在户内安装热镀锌管,户外安装挂表。这一安装方式具有材料成本低等优势,但是热镀锌管的应用缺点也是有很多的,比如安装时间长,容易生锈腐蚀,运维成本高、管理难度大等。由于这些缺点的出现,人们慢慢意识到了热镀锌管在燃气管道安装中的应用是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符的,因此逐渐将热镀锌钢管淘汰出了燃气管道的安装领域,逐渐开始使用其他的材料来代替热镀锌管,在2000年以后,人们开始采用铝塑复合管来进行燃气管道的安装,安装方式是将铝塑复合管安装入户,在户外进行挂表的集中安装。这一安装方式的优势是可以节省管道安装施工的人力成本,加快安装的速度,并且管理起来也十分的方便。但是铝塑复合管在燃气管道安装中的应用还是存在一些缺点的,比如铝塑复合管的抗老化能力与防紫外线能力比较弱,易燃易爆,安全性较差,容易受外力的影响而出现损坏。在经过十几年的使用之后,铝塑复合管的材料性能以及寿命是无法满足燃气管道输送的需求的。有相关的专家指出:建筑流体管道的管材应用最终还是会回到金属时代。国外有关研究证明,在所有金属材质的管道中,薄壁不锈钢管的安全性能、耐腐蚀性、耐高低温性能、使用寿命、以及维护成本等是最符合燃气管道安装应用需求的管材。为了有效提升现代建筑的档次,延长燃气管道的使用寿命,我们借鉴了给排水管道安装的应用经验,开始在燃气管道的安装中,使用薄壁不锈钢管。从2003年开始,我们就提出了,在燃气管道安装中使用薄壁不锈钢管入户安装,在户外集中安装挂表的方式,从2005年开始,我们开始使用在高层户内挂表,远程抄送的薄壁不锈钢燃气管道安装方式,国内有许多的燃气公司,比如四川燃气、华通燃气等都已经开始尝试在入户燃气管道安装中使用薄壁不锈钢管道材料,并且在实践尝试中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国家《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94-2009中,也已经将薄壁不锈钢管列为了燃气管道安装管材的选用范围,这一举措给薄壁不锈钢管在燃气管道安装领域的应用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2011年11月深圳发布的低压燃气管道施工技术规范文件中已经明确指出,将薄壁不锈钢管作为燃气管道安装的推广管材。

2.薄壁不锈钢在燃气管道安装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1)使用寿命长

室内燃气管道与室外燃气立管使用的无缝钢管,其使用寿命为二十年左右,并且对于一些环境比较潮湿的城市而言,长期受到雨水冲刷的影响,管道会很容易出现腐蚀的强开,有些地区的管道甚至使用年限都超不过五年。而薄壁不锈钢管具有十分好的耐腐蚀性能,使用寿命可以达到三十多年,并且实践证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与同一时期安装的无缝钢管的使用年限相比而言,使用寿命要长的多。

(2)运维成本低

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应用之后,我们发现无缝钢管的耐腐蚀性能极差,管道常常会出现由于腐蚀问题的影响出现穿孔等问题,特别是设置在室外的管道以及穿墙部分管道,穿楼板位置的管道,十分容易受到环境以及腐蚀问题的影响,出现防腐层脱离,管道腐蚀等问题并且问题的严重性十分高。因此,每间隔两年左右就需要对其进行一次阶段性维护,进行除锈、刷漆处理,每五年左右,就需要对其进行管道更换处理,将腐蚀情况严重的管道更换掉。城市燃气的覆盖率十分高,同时燃气管道维护的费用支出也是十分高的。相对而言,薄壁不锈钢管在使用年限内,维护次数以及维护成本都会很多。

(3)美观特性

与需要在表面刷上黄色防腐漆的无缝钢燃气钢管相比而言,薄壁不锈钢管自身表面就十分的明亮光洁,在安装之后,可以达到协调美观的作用,因此薄壁不锈钢管更适合用于现代化建筑的室内室外燃气管道安装中。

3.薄壁不锈钢在燃气管道安装中存在问题与优化方案

(1)环压接口不合格

薄壁不锈钢管在燃气管道中的应用是属于一种新的施工工艺,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技术操作规范,薄壁不锈钢管道施工在环压连接施工工艺的要求十分高,尤其是在材料以及施工操作方面的要求十分严苛。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施工设备、工具以及施工人员操作专业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使用环压施工工具进行管道压接施工时,难免会出现由于操作人员水平问题导致施工操作失误的情况,从而导致管道环压接口与管件不在同一个轴心之上,出现管材接入管材中的深度不够或者说是管道压接处理不到位等问题。因此,造成在管道试验或者是竣工验收时,出现不合格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施工企业在进行薄壁不锈钢管道环压接口施工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强化施工人员的专业操作水平。

(2)装修材料污染

薄壁不锈钢管主要用于低压部分外立管及厨房内管道安装,一般在建筑主体施工完成而装修未开始时施工,建筑外墙抹灰或室内装修时,装修企业往往不会避开已安装的薄壁不锈钢燃气管道,水泥砂浆等装饰用的材料会直接附着在管道上,个别部位甚至会把整个管道包裹。水泥砂浆等建筑材料中含有的氯离子会对不锈钢管道造成腐蚀,留下锈蚀漏气的安全隐患。针对上述问题,主要的做法是与用气单位加强沟通,在装修阶段让装修企业注意避让已安装的管道或采取贴塑料膜包裹的保护措施,避免管道污染锈蚀。

(3)材料运输损伤

施工队伍在领料后,对于管材的堆放、运输、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容易发生碰撞、拖拽使管道划伤,而划伤的部位会引起管材局部薄弱,抗腐蚀能力下降,在后期维护管理过程中发现的管道锈蚀,很多都是由于管道划伤所引起。针对上述问题,建设单位应制定相应的惩处制度,规范施工企业关于薄壁不锈钢管的搬运、运输。而燃气施工企业也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做到:①管材搬运时,采用非金属绳捆扎和吊装,小心轻放,排列整齐,不得抛摔拖拽和撞击;②管材运输时,应放置在平坦的地面上,并设有支撑,捆扎、固定牢靠;运输途中,应有遮盖物,避免雨淋和其它污染;③杜绝划伤的管材、管件用于工程安装中。

4.结束语

与室内燃气工程施工中常常使用的无缝钢管与镀锌钢管等相比而言,薄壁不锈钢管的优势十分明显,比如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较好的延展性能、较好的抗冷热能力,较高的强度,不易受到外力的干扰等,因此燃气管道管材的安装应用发展,即将走向薄壁不锈钢的发展时代,并且这已经是既定的事实。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国民的经济水平在社会不断的发展之下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城镇住宅公共建筑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随着这些建筑的大量建设,流体(水、燃气)管道的输送供应需求也在不断的上升,我国的燃气输送管道,在二十一世纪以前使用的大多是热镀锌管,该管道安装的优势是材料成本低廉,但是安装的时间很长,并且容易生锈腐蚀,安装需要的人力资源较大,在安装之后,每三到五年就需要对其做一次防腐处理,刷上新的防腐漆,在管理方面也比较困难,需要的人力成本偏高,由于这些缺点的存在,使得镀锌钢管逐渐被燃气管道所淘汰,开始采用薄壁不锈钢管来代替镀锌钢管在燃气管道中的使用。本文会对薄壁不锈钢管在燃气管道安装中的应用进行相应的分析,提出优化方案。

关键词:燃气管道,薄壁不锈钢管,应用实践,优化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晶.双卡压接式薄壁不锈钢管在燃气工程中的应用[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中国燃气运营与安全研讨会(第十届)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煤气与热力》杂志社有限公司,2019:116-119.

[2] 冯绍桢.薄壁不锈钢管在居民天然气低压系统的设计应用[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中国燃气运营与安全研讨会(第十届)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煤气与热力》杂志社有限公司,2019:175-176.

[3] 成居艳,李荣新.薄壁不锈钢管道安装的探索与实践[J].城镇供水,2019(04):41-43+5.

[4] 赵青根.薄壁不锈钢燃气管道应用评估[J].城市燃气,2019 (05):26-32.

[5] 貟浩宇.不锈钢管卡压螺纹粘接式连接技术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9(05):44+28.

[6] 伍颖,邹荣,肖洁文,黄云飞.含单纯凹陷薄壁不锈钢燃气管道的韧性损伤程度分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8,14(11):82-87.

上一篇:政府办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辞职的好理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