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管理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2023-09-21

库存管理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1篇

(一) 科研管理体制需待改善

当前我们的高校科研管理受行政化主导影响, 通过行政主导、行政指令的方式进行管理, 一是有些高校管理权过度集中于科研处, 直接对院系和研究中心的科研项目进行管理和干预, 管理层面大, 头绪多, 权力分散不足, 相关权限职责不明确, 导致下级院系和科研人员的自主权和创造性难以充分发挥, 背离了我们提倡的创新型社会的建设。二是有些高校的管理权过度分散于下级院系, 科研活动多以学科专业为中心开展, 各学科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和协作, 导致科研项目的重复化、跨学科、跨院校的交流和资源共享不足, 缺乏学校层面的合理规划和长期的目标建设, 这样的科研管理方式使得科研活动的封闭化和创新动力不足。

(二) 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需待加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科研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 科研论文的发表量居世界第一, 但是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率确水平比较低, “据有关资料统计, 真正能将成果转化并批量生产的仅占20%, 能形成产业化的成果才6%, 就是国家级重大技术成果转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大于投入的项目也仅为48%”, 与发达国家存在严重差距。科研成果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发挥, 特别是科研成果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动力不足, 主要是高校科研人员的市场化意识不足, 在科学研究过程存在闭门造车现象, 导致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市场化需求脱节, 科研成果的重复性和低端性无法与消费需求相适应, 科研评价机制上侧重于学术评估和理论评估, 而不重视市场价值评估和成果应用和转化程度评估。

(三) 科研管理信息化程度需待提升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 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 提升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但是在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 主要依靠人力去进行审批和管理, 没有建立一个综合性的互联网管理平台, 导致科研信息在收集、发布、统计、共享方面进程缓慢, 影响科研信息传递速度和范围, 科研工作者把时间浪费在项目申报和审批过程中, 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在科研管理上没有充分的利用大数据技术, 缺乏数据资源共享平台, 使得对科研的趋势反应迟缓, 立项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科研活动中存在的造假和学术不端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 导致学术造假事件层出不穷。所以必须提升科研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让信息多流通, 建立科研项目、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管理、技术转移、科研业绩考核和学术活动等一体化的管理平台。

(四) 科研管理理念需待转变

长期以来, 我国行政化管理思维影响, 在高校科研管理中一直存在着“重管理, 轻服务”的落后理念, 缺乏人本主义的关怀, 对科研人言自身价值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强化服务意识, 积极主动的为科研人员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服务, 确保服务效率和各项目快速落地生根。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高校的科研管理越来越功利化, 在论文发表上重数量不重质量, 把论文的发表数量与职称、工资待遇挂钩, 忽视了社会需求和学术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加强科研管理的科学性和规律性理念, 尊重科研人员的自我学术选择, 重视基础科学的建设, 给予科研人员充分的研究时间, 形成长期的规划引导。受传统的以成败论英雄的思维影响, 在科研管理的过程中只重视那些成功的学术成果和科研团队, 并进行物质性和荣誉性的奖励, 而对一些失败的科研活动缺乏理解和包容, 但是学术研究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通过不断的试错, 才能不断地总结经验, 才能敢于创新, 才能出具有独创意义的新成果。所以我们要转变那种为成败论英雄的观念, 在科研管理者营造一个宽松包容的科研氛围。

二、高校科研管理的对策

(一) 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

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是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关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研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我们要改变过去那种“一管就死, 一放就乱”局面,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措施, 就是要高校在科研管理工作中首先要进行放权, 授予二级学院和项目主持人于更多的自主管理权, 简化办事流程, 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是放权不意味着不管理、不作为, 而是在关键的结点和宏观层面进行把控, 加大科研经费审核力度, 保证财务支出必须合法合规, 注重风险把控, 做好中长期的科研成果目标规划, 对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进行正确引导。把优化服务作为改革的重点, 降低监管成本, 避免多头、重复、过度检查, 减轻科研人员的额外负担, 真正把把工作重心放在科研上。“放管服”的举措不是一项短期行为, 而是科研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方向, 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要求, 不断地改进和完善, 真正有利于科研环境的改善, 有利于创新性科研活动的开展。

(二) 不断转变科研管理理念

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是推动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向, 高校在科研管理方面受行政化思维主导, 一直存在着“重管理, 轻服务”的弊病, 所以我们要树立服务意识, 把服务理念贯彻到科研管理工作始终, 重视对科研人员的人本主义关怀, 营造宽松、包容的科研氛围, 用科学的方法来激发科研人员的潜力,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首创性。转变过去的那种刚性的制度约束力和行政命令和指导, 而是“用文化价值观和科研共同体的柔性方法进行人格化的管理, 重视科研人员的参与权和知情权, 实现管理思想民主化、管理机制高效化、管理方法科学化, 进而从追求利益最大化向合法和合理的方式转变”。转变过去的依靠上传下达的人工管理思维, 树立信息化的管理理念, 让信息多跑路, 搭建起信息共享平台, 让科研人员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就能完成相关的申报、立项, 享受信息化的一站式服务。科研管理人员也要树立经常学习理念, 保证知识的及时更新, 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适应新时代的科研管理要求。

(三) 构建以质量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

构建以质量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一条必由之路, 我们应该鼓励科研人员潜心钻研, 尤其是年轻的科研人员更应该打好学术基础, 沉下心来做基础性和具有长远意义的研究, 更加重视科研人员的研究质量, 把科研人员的发文章量与工资待遇、职称评比等切身利益区分开来, 更加重视对科研人员的科研质量的社会化评价, 特别是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率, 这样就是把评价权交给了科研产品的实际使用人, 让科研使用人和科研相关方满意, 因为质量好不好只有使用人最有发言权。要尊重科研活动的一般规律, 特别是具有理论价值的研究活动, 需要长期的耕耘和试验, 而不是靠短期的功利性行为就能出成果。

(四) 不断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如何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 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是解决此问题的根本出路。企业是消化吸收科研产品的主体, 学校是科研成果研发的主要基地, 二者有很强的互补关系, 加强校企合作, 形成市场化的需求对接, 推动产学研结合发展, 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优势和相关行业的消化渠道, 搭建起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学校也要树立相关的激励机制, 把科研成果的市场化应用和转化作为考核和评价指标, 科研人员应该树立市场化的意识, 密切关注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实际需求, 与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相衔接。国家应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对恶意的窃取和使用他人科研成果进行严厉打击和惩罚性的赔偿, 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加大支持企业对科研成果的应用的资金支持, 形成通畅的融资渠道。让科研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不断推动国家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振兴实体产业。

三、结语

本文以问题意识为导向对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分析和研究, 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试图通过理论化的分析, 对我国的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推动我国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科研管理体制, 从而形成宽松、包容、健康的科研环境, 早日实现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

摘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高校科研人员是社会创新的重要主体, 科研管理是推动科研创新的制度保障, 科学、合理、高效的科研管理能激发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创新动力, 更好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当前, 我国的高校科研管理制度存在诸多问题, 与我们国家日益增长的科研创新需求不相适应, 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和程度不相适应, 与“双一流”高校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关的对策, 为我国科研管理体制改革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陈英德.高校科研管理的困惑与思考[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4 (3) :72-77.

[2] 周文泳.高校科研质量改进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 2006-2.

[3] 孙玉霞.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现状看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路[J].经济师, 2006 (8) :125+148.

[4] 余应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文管理范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 2014.

库存管理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2篇

一、我国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一点,财务管控意识较为薄弱,许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及单位往往受制于资金及经营需求,而无法将注意力放在财务管理方面。第二点,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及执行力缺乏,这主要是因为部分企业及单位在财务管理部门方面的建设不足,加之存在部分高层领导的认知度不足,使得制度不完善、岗位分工不明、制度难以落实的现象较为明显。第三点,财务管理方式先进性及人才综合素质不足,进而难以对当今经济发展的需求加以满足。

二、良好解决问题,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

对于当前阶段财务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而言,面对财务管控意识方面的问题,则必须从思想及理念方面入手,积极吸纳先进的、正确的、专业的财务管理及财务风险方面的理念,并将之在相关人员的思想意识之中牢牢树立,进而促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为各个方面的决策及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与导向。第一点,包括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各个企业及单位在内的组织机构,都应针对财务管理及财务风险管控,展开内外兼顾的全面宣传工作,务必使各个高层领导都对此提升重视,并将之纳入到自身发展的整体战略规划之中,以便于为接下来一系列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推动力。第二点,在高层领导都能够提升重视之后,在其引领之下,应于各个领域的内部强化财务管理理念的树立工作,促使各个部门及全体人员都能够对此拥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知,进而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之中,达到部门与部门、人员与人员之间的良好工作协调与配合,提升财务管理工作落实的成效。

例如,某电子公司在1995年成立,注册资金300万元。该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代理国内和国际品牌的通讯产品,属于商品流通单位,也负责对终极用户的安装。为了节约人员的开支,该公司对成本的控制采取了不同情况不同对待的方法。对于少量的终极用户安装业务,多采用临时聘请熟识的工程队;对于机器的日常小规模维护,则采用对业务人员进行普及技术培训的方法;而针对高端机器的紧急修理则采取和上游厂商签订维护协议的方法。

(二)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监管提升执行力

面对当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方面存在的问题,应结合各个领域的实际情况,从制度建设、执行、监管等多方面入手,使之切实的提升在各个领域企业及单位财务及经济活动方面的约束力,进而为自身经济及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提供推动力。第一点,各个企业及单位,都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建立起与自身经营及发展相匹配的财务分析机制,使之能够对自身与财务相关的数据进行良好的收集、整理、处理及分析,明确自身于经营及发展方面所存在的不足。而后,应以分析的结果作为依据,来对自身原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展开完善与优化工作,促使其能够与企业及单位的财务管理及建设发展需求良好匹配。第二点,各个企业及单位都应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依据,落实相应的全过程财务预算制度,实现对财务的全面管控,同时以定期公开的方式,实现财务的透明化管理,便于全体员工共同参与到财务监管工作之中。第三点,为有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落实财务管理制度,相关的监督管理部门,应积极展开相应的监督管理工作,提升整体的制度及规范执行力。

(三)加大资金投入,展开信息化建设,加强人才培养

处于我国当前的经济与科技发展状态之下,于财务管理方面也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同时信息化建设的开展,则必然会使信息化设备投入应用,此时相关的人才信息化水平的培养与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此时则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第一点,各个领域都应于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人、物、财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投身于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之中,大力引进或研发符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设备及软件,同时规范操作流程,并设定相应的浏览权限,提升财务信息的安全性。第二点,在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背景之下,必然使高素质的综合性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量得到提升,对原有财务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就随之提高,此时便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为于企业及单位的内部,加大财务及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促使其专业的知识、技能及素质都能够得到提升;其二应面向国内外展开招聘工作,积极吸纳于财务管理方面拥有实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自身注入新鲜血液,推动财务管理水平的稳步提升。

例如,某企业财务部有4个会计师。虽然会计人员虽然很少,但他们的财务工作却支撑起整体企业的运作。该公司推行的是“信息化管理”的模式。这个模式的出现,引起了公司每个人的关注,业务人员通过信息系统查对、跟进自己负责合同的收款进度,主管通过信息系统估计二级经销商回款情况,在该企业业务量较大时,建立了应收账款计算机管理系统,利用计算机实现了客户动态监控。该模式充分调动了销售人员热情,有效预防了销售人员只管签订合同却不顾实际收款的现象。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状态之下,市场整体的竞争都呈现出加剧的趋势,此时我国各个领域若想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获得长远的发展,则应采取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监管提升执行力、加大资金投入,展开信息化建设,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策略,以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作为保障力。

摘要:本文从财务管控意识较为薄弱、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及执行力缺乏、财务管理方式先进性及人才综合素质不足等方面,对我国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并阐述了良好解决问题,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几点对策,以期为促进我国各个领域之中,财务管理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韩宇堃.浅析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知识经济,2018(21):155-156.

库存管理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3篇

一、影响财务核算质量的主要内部控制要素

(一) 财务核算过程的控制

财务核算过程内部控制工作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与财务核算质量关系最为直接的一部分, 因此加强这一工作的执行力度, 对于提高财务核算质量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企业财务核算过程内部控制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层面, 即制度层面及实践层面。其中制度层面指的是控制管理人员会对与财务核算过程相关的制度规定实施控制, 将财务核算过程规范在制度体系当中;而实践层面指的则是企业控制管理人员会对财务核算工作者的具体工作情况进行考察和测评, 以保障并激励财务核算质量的提高。

(二) 财务信息沟通的控制

财务核算工作虽然主要由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执行, 但不可忽视的是, 企业财务核算关乎着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经营情况及收支情况, 因此在企业内部财务信息沟通过程中实施的控制也能对财务核算质量产生影响。尤其是在财务核算部门进行财务信息统计的过程中, 各科室及部门间科学合理的信息沟通能够大大提高信息收集的效率, 充分保障财务核算部门将企业内部生产、经营、销售等各个层面的财务数据纳入到核算体系中, 从而得出更加精确可靠的核算数据, 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效的财务依据。

(三) 内部财务监督的控制

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工作是保障企业财务核算工作真实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因此企业对内部财务监督工作所实施的控制, 能够对企业财务核算质量起到近乎决定性的作用。从监督内容上来说, 企业内部财务监督工作主要包括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就企业财务核算方法及过程的监督, 这些方面工作的开展对于保障财务核算人员工作的严谨性、规范性, 财务核算过程的科学性及财务核算账目的清晰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进一步提高企业内部财务核算的质量, 维持内部财务控制工作的高效开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二、解决财务核算与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 完善平台建设

企业可以通过构建平台化软件来整合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资源, 逐步建立起规范统一的管理基础体系, 确立明晰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规划。基于企业的实际需求, 充分考虑企业主营业务、兼顾辅助业务、拓展新业务对于信息系统所提出的要求, 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规划和企业中长期战略步调一致, 与企业未来业务发展方向相一致。企业要把握和平衡好集团各个公司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进程。不能笼统根据企业总部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状况就盲目制定信息规划。可以安排先进员工到各地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经验交流, 并做出相应指导, 规范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同时, A企业应更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稽查, 将财务管理信息化真正落实到位。

(二) 积极改善企业内部环境

企业内部环境情况是企业财务核算工作开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控制手段改善企业环境其促进企业财务核算质量的提高: (1) 加强对企业内部人员素质环境的控制, 加强财务核算专业人才招聘工作的高效开展, 为财务核算工作质量提高提供人力保障。 (2) 加强对企业内部以诚信为主的文化体系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 以正确引导企业财务核算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及意识, 并将财务核算工作的具体过程规范在完善的规章制度内。 (3) 积极改善企业内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及时对老化的办公设施予以更新, 为财务核算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三) 建立全面信息沟通网络

财务核算工作的开展需要企业其余科室及其余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才能在质量上得以保障, 因此企业应当通过以下步骤建立一个畅通型的信息沟通网络: (1) 建立一个网络化平台, 为各科室财务信息的沟通及共享提供一个独立的领域。 (2) 针对不同的科室在网络平台上设置不同的财务信息表格, 如销售部应当包括销售量、销售收益, 而生产部则包括生产成本等, 实现财务信息的准确高效收集。 (3) 将财务信息汇总到财务核算部门, 由财务核算部门进行统一核算。通过这一网络的建立能够极大地缩减财务核算工作步骤, 提高核算数据的准确度及核算的整体质量。

三、结语

总的来说, 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高效开展是企业财务核算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 尤其是本文所提及的五个主要要素, 更是对财务核算质量起到了近乎决定性的作用, 实现这些要素与财务核算工作的充分融合, 是企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摘要:企业财务核算作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监督、控制企业内部财务、提供企业财务决策依据等方面具有多种意义。但结合当前我国企业经营现状可知, 部分企业仍未意识到企业财务核算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制约了财务核算工作的开展效益。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影响财务核算的内部控制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财务核算,管理,主要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王雅俊.试论有效提升企业财务核算质量[J].现代经济信息, 2017 (18) .

库存管理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4篇

1、建筑工程管理的意义

合理有效的建筑工程管理可以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 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从而加速建筑行业的发展。目前, 我国建筑行业的工程建设流程主要有以下几步: (1) 针对建筑企业的公开招标; (2) 相关单位进行投标报价; (3) 招投标双方签订合同; (4) 建设单位对工程进行考察建设。此流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工程管理工作的全程支撑。比如, 在招投标环节运用工程管理, 不仅能够规范整个操作流程, 同时可以降低投入成本, 增大中标率, 从而增加企业的经济收益。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 能够对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把控, 同时对施工环节的管理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安全, 降低事故发生率。

2、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体制欠缺

无论是建筑行业还是建设单位都存在部分法律法规欠缺的情况, 这就使得在开展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时, 使得工作执行者处于尴尬境地, 对于项目建设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找不到依据来惩治, 从而造成监督管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的现象, 因此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除此之外, 不健全的监督体制, 不仅没有对施工材料进行合理管控, 同时对于施工技术也没能起到很好的指导审核作用, 导致施工过程中出现违规操作而不为人知的现象, 造成施工现场混乱, 对人们的安全而言更是潜在的威胁。部分建设单位对建立的监管制度流于形式, 在实际工程开展中因为出现的一些问题而对监管工作置之不理, 从而导致企业管理水平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2.2、对各种施工材料和设备质量的管理不到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目前的建筑规模仍然呈现出越来越大的趋势, 这样一来就使得在建设中用到的材料和设备数量随着增多, 材料设备是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 其质量与整个工程的质量紧密相连。因此, 必须从基础上做好质量把关工作, 这就需要对建筑设备和施工材料进行严格把关。但是, 目前这一环节的工作仍然存在很多漏洞,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施工材料进场后, 现场工作人员并没有对其进行验收, 导致材料存在因长途运输造成的损坏、变质等现象没能及时制止, 使得这些材料用于工程建设, 从而使得工程质量受到严重威胁。 (2) 没有对工程设备进行及时检修与养护, 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设备隐患影响工程工期甚至是危害建筑物质量。

2.3、人为因素

人是这个工程建设的主宰者与承担者, 因此, 人为因素是影响建筑物的主要因素之一。人为因素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始终, 因此, 为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就必须在工程施工各个阶段做到高水平操作与严格监管。但是在实际建设过程中, 受各种内外部因素影响, 难免会出现人为操作失误和管理欠缺的现象, 从而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

3、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

3.1、完善建筑工程管理机制, 提高管理水平

政府机关应该加强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使其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做到与时俱进, 同时确保其合乎建筑工程管理的要求;对建筑企业而言, 施工单位应该依据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 再结合工程实际情况, 制定出适合建筑工程自身需求和发展的管理制度, 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违法违规现象加以合理制止, 使得工程管理人员有法可依, 为建筑工程的建设营造出一个和谐安全的环境, 使得工程建设法制化、合理化。

3.2、严格落实对各种施工材料和设备质量的管理工作

首先, 施工人员必须对入场材料进行检查, 并依照施工要求进行核对, 查看其形态、规格、数量是否符合工程需求, 如果发现异常, 应及时与厂家取得联系, 更换施工材料。其次, 应做好材料的存放、保管工作。根据材料性质不同, 选择相应的环境对其进行存放, 避免材料因受潮而出现变质的现象。最后, 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及时保养与维修, 在工程施工前与施工后, 都需要对设备进行检查与养护, 从而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 避免因设备质量问题对工程质量和施工工期产生影响。

3.3、加强一线技术队伍建设

一线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是整个工程质量的直接保障, 因此, 在工程建设中, 需要对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综合素质的考核, 建议一线技术人员任用公司原有的技术水平达标且有经验的技术人员, 外来务工人员则辅助作业。这种任用模式可以实现建设单位对施工作业层的改编, 也就是把建筑单位的钢筋工、架子工、模板工、砼振捣工等所有技术人员以自有职工任职的形式成为企业正式工, 使施工企业完成从“管”到“干”的转变。同时, 将劳务派遣单位或者劳务外包单位仅仅作为企业人员的补充机构, 提供如搬建筑材料、运水泥等辅助型人员。这样一来, 劳动者可以长时间从事该工作, 做到术业有专攻, 同时也有利于企业质量与企业信誉的提升, 从而促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系统性较强、综合性较高, 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管控。就现在而言,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其发展, 因此,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 应该结合实际, 对出现的问题从技术角度分析, 结合相关制度规范, 以安全施工为原则开展工程作业, 从而提升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质量。

摘要: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 为追求生活质量, 人们对建筑物的质量建设要求越来越高, 这就需要建筑行业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不断加强建筑工程管理体制, 提高技术水平, 这样一来, 不仅可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 而且能够促进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 从而提升社会经济水平。鉴于此, 本文就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展开探讨, 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 蒋巧明.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J].建材与装饰, 2017, (25) :137-138.

[2] 韦金萩.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微[J].建材与装饰, 2017, (25) :151-152.

[3] 林文桂.试分析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与对策[J].门窗, 2017, (06) :61.

库存管理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5篇

一、企业加强资金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 资金管理的主要内容

资金管理在财务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企业中资金管理虽然看不着摸不到, 但它可以涉及整个企业的各方面, 现在企业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及完善资金管理制度, 资金管理要依靠管理层和员工的互相配合, 在结合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才能达到目的。

(1) 有助于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高效率地使用资金不仅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扩大盈利, 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也有积极意义。企业资金的使用需要多方面的协调与配合, 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信息、整合数据, 从而做出最科学、最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资金预算。进而才能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 最终通过科学的手段提高各部门之间的默契, 为企业资金的合理、高效使用提供技术保障。

(2) 有助于防范企业资金流失风险。企业应该建立内部资金风险的评估系统, 而且这个评估系统要有预警性、测试性、敏感性、参考性、和控制性。在这评估系统中首先要测试资金的收支流量, 合理的安排资金使用情况, 防范企业资金链中断。同时, 可通过资金风险评估系统, 来测试和观察企业资金指标的变化, 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所以企业内部建立资金风险评估系统可以帮助企业防止资金流失。

(3) 有助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想要提升企业内部管理的水平, 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 , 通过将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分析, 根据分析结果对企业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与整改。资金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广义的资金管理不仅仅是资金, 它还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多方面。所以, 企业通过重视资金的管理, 就可以把握住企业经营的全部流程, 进而提高内部管理的水平。

二、企业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对资金管理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

由于我国企业对于资金管理方面重视不足, 很多企业经常将资金管理与会计核算混为一谈, 甚至认为资金管理就是简单的一收一支, 这样就完全丧失了资金管理的意义。而且对于我国企业来讲, 通过向银行等方式借款或投资都比较困难, 所以大部分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靠企业内部的留存收益。由于企业管理者对财务管理方面比较欠缺, 对资金管理方面更是认识不足, 从而导致未能将企业的资金充分的利用, 造成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错失机会。

(二) 企业资金使用缺乏规划

虽然每个企业都设有财务部门, 但是财务部门只是比较单纯地进行算账和报账, 并没有起到管理的职能。他们只是将企业获得的利润存放在银行中, 安于现状, 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对于市场中的变化和新机会洞察不足, 容易丧失获利机会。所以企业应该对资金进行规划, 从资金的预算、计划、执行、调拨、控制和分析这一系列的规划对于企业来讲非常重要。

(三) 资金管理存在漏洞

(1) 应收账款管理不善。首先, 由于我国普遍全民素质低下, 很多企业诚信度不高, 企业经营情况不公开、不透明, 导致企业不能及时地了解他们的经营情况和信用情况, 所以很多企业在赊销过程中款项难以收回, 造成坏账呆账的结果。其次, 有些企业的产品无论是成本、技术还是外观在市场竞争中没有明显优势, 导致该公司的产品销售不畅, 但又不想积压产品, 企业就采用赊销方式进行销售, 结果出现很多死账和坏账。最后, 企业法律知识浅薄, 对于维权企业也不了解, 当应收账款收不回来时, 公司人员才去厂家要账, 有的厂家已经倒闭找不到人或者有的厂家进行搪塞, 款项很难收回, 导致企业出现很多呆死账。

(2) 存货管理不善。很多企业存货管理不善, 有的是因为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有的即便是存在存货管理制度, 企业员工也是视同虚设。企业存货的采购、存储、销售、回款整个过程都是由一个人来完成, 没有形成一个监督机制。对于存货企业也没有安排专人定期检查与核对账实是否相符, 导致企业在存货上大量积压资金。

(3) 现金管理不善。企业对现金的管理过于疏忽, 大多数的企业只重视企业的收入、利润情况, 但是对企业现金流却不重视, 导致企业没有制定相关的现金管理办法, 造成企业现金流混乱。再有就是, 企业资金使用方式比较落后, 企业在交易过程中通常不使用电子银行等支付方式, 而是通过现金结算的方式, 造成企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四) 资金管理的技术手段落后

企业资金管理较落后, 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 一方面企业认为库存的资金越多越好, 在这种情况下资金长期闲置, 不能合理的利用资金, 使企业降低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却恰恰相反, 由于资金缺少结存, 没有计划的使用资金, 将流动资金大量的投放到生产中去, 导致企业没有多余的资金应付突如其来的情况, 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三、优化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 提高资金管理与重视程度

一个企业要想提高资金的管理, 集中性很重要也是基础。首先, 企业领导者应该重视对资金管理与控制, 制定严格的资金管理与控制制度。其次, 各部门员工也应该配合领导的工作, 把资金管理与控制制度严格执行起来。最后, 企业应该对企业的资金进行重新规划, 以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率。可以防止企业资金滥用现象的出现。

(二) 建立资金计划和盘活资金

(1) 建立资金使用计划。建立“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的资金计划和寸头管理机制, 根据公司管理层制定的资金计划和自身经营计划, 每日终了, 企业应该对资金进行日清月结。按周, 编制资金使用情况表, 严格控制资金的动态, 用来防止资金盈余、缺口, 周密调度安排资金。

(2) 制定弥补流动性资金缺口方案。企业为了应对突发状况的发生, 应该及时观察流动资金的情况, 当流动资金出现阶段性不足时, 应及时调拨资金, 防止资金出现缺口, 企业管理人员要做到心中有数、渠道畅通、应对及时。

(三) 优化资金管理制度

(1) 优化应收账款管理。应收账款的相关管理要从源头抓起, 企业在赊销前, 应先调查对方企业的财务状况及信用程度, 对不同信用的企业采取不同等级的赊销额度。在赊销后, 企业及时清查赊销到期日和赊销金额, 对于到期的企业提前进行电话催款, 到达还款日期时应积极主动上门收款, 有需要时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催款部门。另外, 还要积极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权, 要做到权利和义务并存。

(2) 优化存货管理。企业首先要制定严格的存货管理制度, 存货出入货前必须填写存货出入库单, 定期要对存货进行盘点和清查, 企业要制定存货领用制度, 领用存货要有严格的审批程序, 对于存货的计划, 采购, 领用等, 每一程序都应进行审批。而且还要计算出企业存货的最佳的采购量和持有量, 避免大量占用企业流动资金。

(3) 优化现金管理。企业应及时编制现金流量表, 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获现能力、支付能力、投资能力、收益质量、偿债能力、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 来判断企业运营不同阶段现金流量。以此达到对现金流量的重视, 实现现金流量的科学动态管理。有效的优化企业现金流量管理, 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也是企业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保证, 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其竞争力的保证, 必将有利的促进企业长足、稳定、健康的发展。

(四) 运用先进的资金管理技术

我国近年来引进了很多的资金管理技术, 例如无资金管理技术、多种合约技术、固定风险额、固定的资产比例等一些先进技术, 企业通过这些技术可以让资金有效的再利用和达到止损的效果, 对企业经营将大有益处。

摘要:资金是企业的血液, 对于企业来说, 资金作为企业的命脉, 企业只要管控好资金的来龙去脉, 就等于管控好整个企业。我国的企业逐步向“做大、做强、做优”发展,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 资金管理问题的重要性就显得更加突出。本文介绍了企业资金管理的现实意义, 分析了目前中小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案, 用来改善和解决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德庆.加强企业资金管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0 (10) .

[2] 武晓虹.论企业资金管理与风险防范[J].商场现代化, 2010 (11) .

库存管理的问题及对策范文第6篇

一、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的发展必须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密不可分。没有战略目标的企业将被淘汰, 因此制定战略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战略目标包含两个方面, 首先是战略目标规划, 这个目标规划主要是为了完成企业目标所提供的一系列技术、资金等支持, 第二是战略目标的实施, 目标的制定要求公司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实施。因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战略目标的制定一定是越早越好, 同时, 有必要引入全面的预算管理制度, 从战略目标的制定到完成, 对企业进行全面管理。通过全面的预算管理, 了解企业的一些不足和企业可能出现的问题, 有可能在战略目标的实施阶段及时纠正企业的发展轨迹, 使企业的各项工作都能够稳步推进。战略目标的确定确保了科学, 准确的全面预算管理, 也为后续的业务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二、全面预算的基本内容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成本, 生产和销售等几个条件。企业的成本包括企业在战略目标实施之初的总成本, 如生产采购, 投资预算, 广告预算等。在生产中也要考虑到生产质量、生产总量、人工成本等因素, 最后的因素就是销售, 公司的产品必须出售才能盈利, 因此销售费用处于不确定状态。更多的企业可能还要考虑到项目成本、人工费用、借款利息、税金预算等等方面, 因此每个企业所需要考虑的方面都不尽相同, 特别是对于大的企业来说, 管理层根本无法完全的掌握到每一项支出以及实施情况, 因此就需要全面预算, 全面预算会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 对企业每一项指标都进行管理, 真正实现高度的企业管理。

三、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尽管许多公司已经开始使用全面的预算管理, 但它们确实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作用和发展, 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首先, 企业没有足够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还是就是对于真正的全面预算管理不知道具体怎么安排和实施。其次, 企业将综合预算管理视为一种形式, 而不是真正融入企业管理系统, 将整体预算管理视为一种工作。只是去完成其预算, 对于真正的实施结果不关心。其次, 对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缺乏有效监督。另一方面, 没有机制来确保预算管理的实施。最后就是对于全面预算的结果不加以修正, 全面预算毕竟是一种管理方法, 在企业的发展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对预算结果产生影响, 因此预算必须实时加以修正, 超额预算是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针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有几种对策可以解决。为了应对全面预算管理缺乏意识, 企业在制定管理目标后应采取各种手段。例如, 为员工宣传, 培训和分发相关材料, 以提高预算管理意识。鼓励员工深入学习全面预算管理的本质, 有效实施全面预算管理, 促进企业发展。其次, 员工必须有一种向前发展公司战略目标的感觉。因此只要让员工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 那么会使企业按照最佳的发展方向前行。同时, 有必要建立相应的监督制度, 避免简单地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工作。要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 评估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水平, 并对深入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部门给予奖励。鼓励员工深入了解整体预算管理系统和实施。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如果企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偏离了预算目标, 那么需要及时对全面预算进行修正, 因为全面预算考虑到了企业发展过程中市场环境、企业环境等因素, 但是对于预算的调整尽量要靠近当前企业的发展趋势, 不能盲目地调整预算。

四、结语

在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中, 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成为实现这种管理的重要工具, 不仅帮助企业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 同时加强了企业的内部管理。对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将大大提升公司自身实力和竞争力, 确保公司长期稳定发展。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对于全面预算管理加以改进和升级, 将会使企业具有鲜明化的特点, 树立别具一格的企业风格, 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保障。

摘要:在企业的管理机制中, 需要有一种方法能够实现对于企业管理、员工管理、企业战略以及企业发展方向的管理方法, 这种加强了企业的自我管理以及实现了内部控制的方法就是全面预算。如果能够正确的利用全面预算管理工具, 那么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无疑是非常大的改变, 不仅能从员工管理等企业内部管理出发进行改善, 同时提升了企业的自我管理以及加强了企业的凝聚力。本文以全面预算的解析进行出发, 探寻全面管理方法在企业内部执行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种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侯龙文等.现代全面预算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 (11) .

[2] 许磊.论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J].国际商务财会, 2010 (7) .

[3] 张荣刚.全面预算管理与控制问题研究[J].财经界, 2012 (4) .

上一篇:毅行协会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毕业设计思路范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