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

2024-04-27

高职院校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率也逐步降低,本文以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为切入点,系统地阐述了高职院校就业率同人文素质教育之间的关系,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素质;语言文字

1.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1)缺乏必要的人文知识,人文素质认知模糊

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绝大多数大学生对人文素质的认知相对比较模糊,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人文素质对其自身成长和未来就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现阶段他们对于人文素质的基本内涵还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不仅如此,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还难以达到社会的需求,例如,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偏低、文字书写质量不高等等。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愿意阅读中外名著,对我国传统文化也缺乏学习的兴趣,在其认知当中人文素质与考试等级相挂钩,只要获得了某些等级证书,人文素质水平自然得到了提高,在这种错误意识的引导下,我国高职院校的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逐步降低。[1]

(2)人文学科知识浅薄,工具化严重

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片面的对学生强调专业教育的重要性,这种教学理念,不利于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2]不仅如此,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引导下,高职院校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只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人文学科知识普遍存在轻视现象。如果高职院校一直灌输这种教学理念,那么势必会导致我们的大学生成为一种工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正因如此,高职院校应当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3)缺乏必要的人文精神,创新意识薄弱

培养大学生的人格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格能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分别是内在素质和外在素质。它们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想要实现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格的提高,我们就必须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培养。否则大学生就会出现人格残缺的问题。不仅如此,人文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能够使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眼界变得更加开阔,能够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除此之外,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相对较低的原因还包括其他方面,例如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落后的人才培养模式等等。在上述因素的影响下,我国高职院校绝大多数大学生的人文素质难以符合社会的需求,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的就越率普遍偏低。[3]

2.提升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高职院校提升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满足用人单位招聘的需求

近些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数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难以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就业竞争力普遍偏低。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包括,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一致。现阶段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在考虑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专业素质的同时也在考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社会适应能力、公文写作能力等等。应聘者的这些综合素质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还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新要求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高职院校大学生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现阶段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是90后,在家都是独生子女,受到来自于父辈、祖辈的关爱,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其次,高职院校大学生必须具备高尚的品德。品德,早已成为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首要条件。最后,高职院校大学生还应当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毕业生在毕业后无论从事哪一个岗位,都应当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做到干一行爱一行。总而言之,只有具备上述精神的学生才是用人单位所需求的学生。正因如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上述人文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生就业率。

(3)高职院校提升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满足大学生自身需求

现如今,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大学生也已经意识到人文素质的重要性,明白想要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但是根据相关调查显示,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太理想,尤其是人文素质普遍偏低。诚信缺乏、非专业人文知识浅薄等现象普遍存在。因此,高职院校应当适时提高人文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满足大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

3.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路径

(1)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

由于现代社会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在注重专业教育的同时,也应当注重人文素质教育。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4]高职院校应当树立“全人”的教育理念,要清楚的明白,我们要将大学生培养为人才而不是懂得专业技术的机器。高职院校的所有教职工都应当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制定相关培养计划,切实实行人文素质教育。从而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逐步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应当逐步设立一些人文学科类课程,例如历史、哲学等。这样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课程设置应当遵循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将专才教育、通才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不仅如此,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人文素质因素,使学生在人文环境下学习,从而潜移默化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进一步提高其生存能力

培养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生存能力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引导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诚信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实现自身发展的基础。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都以诚信作为考核人才的主要标准。其次,引导大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现阶段所有的工作都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所有人通力合作才能够完成。由此可见团队合作意识的重要性。最后,应积极鼓励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模拟招聘活动,了解企业发展动向以及用人需求,为将来的就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4)采取多种措施,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

高职院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教学内容、校园文化建设、就业指导等同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全方位提高人文素质教育。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邹宏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升高职院校发展竞争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19:51-52.

[2]张玉芳.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分析及强化措施[J].平原大学学报,2007,04:63-65.

[3]杨丽敏,王鹏.人文素质教育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03:116-118.

[4]王莉.浅谈人文素养对高职生的重要性[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2:141-142.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院级课题《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与就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与实践》(2014JG01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霞(1983-),女,广西博白人,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

高职院校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当今国家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经济也面临着转型发展,艺术类高等技能型人才紧缺。随着大众审美方向的变化,艺术越来越注重市场对艺术设计的需求,高职院校的教学课程也在随之发生变化,开始思考如何进行高职课程设计、教学任务设置与教学方法改革,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应用而生。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为基础,探析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的模式及现实意义,提出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建设和运行的相关建议,以期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0 引言

自20世纪末我国开始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师范类高职高专给教育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教师。经过30年的发展,大批高层次人才出现,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与行业人才需求标准之间拉开了巨大的差距,这成为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问题之一,高职艺术类专业更是面临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和学生就业渠道等难题。一些高职院校学习和借鉴国外的艺术设计教育模式,进行了自身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了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倡导“知识与技术并重,理论与实践同步”的人才培养观念[1],提出要培养能够适应工作岗位的专业能力,随之出现了“工作室制”,注重在教学过程中技术人员指导学生技术实践的培养,学生拥有相对独立的工作室。新加坡高职院校提出了“教学工厂”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知识教学要融入行业需求,使学校培养目标符合行业所需技能。因此国内受此影响也相继展开了艺术实践研究,推广工作室模式,为了解决设计专业技能型人才紧缺的问题,在教学中设置了技术实践,输出专业技能型人才。但目前艺术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由于受一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和教学理念的制约,使得新的教学模式普及面较小。在实践上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为此,继续研究和探索符合本校特点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仍然很有必要,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2]。

1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较同类本科院校专业设置较晚,但发展较快,其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究其原因是高职院校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3]。高职院校目前培养人才的体系主要参照类似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方法,但是部分高职院校积极改革,探索在人才培养中采取工作制室的培养模式,虽然艺术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做了大量实效性工作,但是由于艺术类高职院校受到教育体制机制及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与工作室人才培养无法有效衔接的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影响了工作室教学方式的顺利实施。

1.1教学师资及教学设备方面

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大多是从本科或研究生院校毕业后进入高职院校开始教学,虽然理论知识扎实,但是面向企业或者市场的实践经验不足,在实践课程中对学生的指导往往差强人意,很难高质量的完成教学实践任务。为此需要从企业聘任相关的专业设计人员,在教学过程中与高职院校教师适当配比,组成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团队进行授课,以此补充师资力量。

艺术类的教学实践工作往往需要较多的教学资源及实训基地,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学生教学实训环节名存实亡,大多实训工作流于形式,工作室未能给学生提供接近真实环境的实训基地,学生得不到实训实践的机会,究其原因大多是高职院校缺乏相关的项目资金支持,无法购置更多的设备用于教学活动。

1.2教学实训内容的设置及教学成果评价方面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课程在教学实训内容的设置上缺乏真实有效的案例,案例的选择缺乏当下的市场背景,学生不能够将课堂学习的知识及时进行动手操作,动手实训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同时在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方面,过分看重书面成绩,对于实践实训的成绩往往忽略,缺乏对学生阶段性学习过程的评估,对于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检验评估重视不够。在学校和企业合作方面,由于就业压力较大,学校对于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2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的模式及现实意义

2.1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的模式

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代的产物,是一种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和现代教育理念相融合的新的教育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变革,其重点在于企业和学校的对接,迎合就业工作环境。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或者教师组建的教学空间,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完成企业或者教师的工作项目,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积累工作经验。工作室培养人才的模式起源于20世纪初德国包豪斯的作坊制形式,该模式将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改善为教师带领学生做项目,以做项目形式将学习过程“由学到做”转变“边教边学边做”,将教、学和做融合,能显著的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积极性,同时理论联系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理论,进而提高了教学质量。由此可见,基于工作室平台的教育模式是集中了传统教学和师徒制两种教学模式的优势,通过充分的对接市场,学校和企业协作形成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模式,从而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缩短进入社会适应的时间。

2.2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是实施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中的意义在于:一是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的促进了学校和企业的协作及学习与实践的融合。通过工作室教育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设计,在实践中学习工艺,在实践中锻炼技能,从而强化素质,实现教学内容以项目形式进行,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高度适应,学习的成果能够应用于生产一线,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機衔接。二是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工作室的教学是围绕项目开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企业项目,从商业运作的整个流程展开,其中包括前期的调研、中期的策划实施以及后期的维护管理等,在这样的培训模式下学生有充分的机会接触到市场一线,能够获取到岗位上第一手资料,积累市场经验,进而提高就业竞争能力。三是工作室培养人才方式能够促进产学研的有机融合。长期以来高职学校设计类教师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缺乏艺术类实践经验,传授的技能与市场脱节。在工作制模式下更多的企业工程人员参与,这就将社会需求带入教学工作,同时工作室在多方参与下运作,学生以工程项目为作业,师生共同参与研发,这就将研究成果顺利转化为产品。

3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人才培养的模式探析

3.1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建设

高职院校对于学生培养的资金投入,教师配比,软硬件投入等都不同,其专业设置及培养目标不尽相同,职业院校在建设工作室时要根据自身情况建设,目前主要的建设方式有:一是职业学院自行组织建设院校根据艺术设计类专业特色,统一调配资源组建工作室。在硬件方面,学校按照教学目标及企业项目需求,建设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工作室,学生根据细分专业进入工作室完成学业。在软件方面,学生在工作室学习,并由工作室参与考核,院校进行审核的模式进行。二是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形式进行组建工作室。一方面学校可以主动向企业提出合作意向,由企业为教师和学生搭建工作室,学生的课程设置以企业诉求为主,围绕企业的需求设置相关培养方案,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主动向学校提出合作,学校提供相关工作室场所等基础硬件,企业提供成立工作室所需的专业设备,在学生的课程设置上由学校和企业教师共同制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3.2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的运行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的运行需要在教学安排、课程设置及相关的管理方面等全面协调。为保障高职院校艺术设计工作室的顺利运行一是要合理安排工作室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要在进入学校后就要了解工作室运行情况,根据学生专业细分领域有目的性的制定学习计划,同时有效的利用在校时间配合校内外导师结合企业项目完成毕业设计。二是优化工作室的项目课程。在教学上不能按照传统的章节为单位进行授课,而是根据项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项目化教学,将项目任务分解,学生分阶段学习相关知识并逐一解决。三是完善工作室的管理制度。将工作室运行的职责划分,并由专人负责,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和企业利益。

4 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就是创建工作室的方式培养人才,这样的培养人才模式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解决了艺术类高職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将学生在校学习实践与就业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就业率。虽然工作室培养人才的机制尚不完善,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但它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邓良才.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4(1):147-148.

[2]刘瑞斌.河北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3):86-87.

[3]刘爱胜.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思考[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9):176.

(责编:杨梅)

高职院校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基于Web技术的应用程序在网络中使用的越来越广泛,因此网页设计师及网站开发者越来越受到重视,并且对他们的需求量也急剧增加。本文讨论了网页设计师和网站开发者需要掌握的技能和知识,并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网页设计与开发课程体系的建设。该课程体系目前正在应用于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并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迅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很多企业都想通过网站发布信息从而宣传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需要更多的网页设计师和网站开发人员为自己的公司建立网页,从而打造形象和销售产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市场需求,高职院校确定其培养目标为培养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如何设计具有创新风格的网页,成为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课程,该课程教授学生如何设计网页和开发网页网站。

一、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的岗位技术分析

网页设计和网站开发都需要有专业的技能,这些技能涉及网络技术、编程技术以及动画设计等知识。基于网页设计与网站的不同的社会需求,将职位划分为网页美工设计师、网页设计师、动态Web网站开发和网站维护人员。

1.网页美工设计师。该职位强调网页的视觉设计,且设计师应该有比较好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对色彩和平面设计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网页美工设计师还可以规划网页的布局和设计独特的网页。

2.网页设计师。网页设计师应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熟悉网页开发的步骤和流程,并且应该精通HTML、XHTML、CSS、CSS+DIV和JavaScript等设计语言。

3.动态Web开发人员。该职位旨在从后端数据库访问数据并显示这些数据。动态Web开发人员应该具有网页设计知识,可以开发后台应用程序并将其嵌入到HTML语句中。动态Web开发者还可以测试、上传和发布整个网站。另外,动态Web开发者也应该精通PHP、asp或jsp,而且熟悉SQL Server、MySQL或Oracle等数据库。

4.网站维护人员。该职位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处理和发布网站投入使用后的相关信息。网站维护人员必须处理网站在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所有问题。网站维护人员应具有一定的网页设计与动态网页开发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提高网站的性能和可靠性,使用搜索引擎优化信息,推广网站。

通过上面对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的职业分析,我们知道网页设计师和网站开发者应该具有设计网页能力、编程能力、艺术视觉能力和网站维护管理能力等。因此,我们应该构建一系列培养学生这些技能的课程体系,而不是一个单一的课程。这些课程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并构成了一个整体课程体系。

二、课程体系的内容

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所以所开设的课程应该是以职业能力为本。根据网页设计和网站开发职位技能要求,设置为有关图形和图像、网页设计、动态Web开发、网站管理和维护的相关课程。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主题和内容,但是这些课程都专注于同样的目标——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因为课程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因此合理的整合与划分教学内容是有益于教学效果的。

1.设置图形和图像课程。如今,一个内容丰富、富有创意的好网页能长时间的吸引顾客的目光。设计师喜欢使用图标、图片和动画美化他们的网页,因此在开始设计网站之前,学生应该有对图标、图片和动画的一些想法。根据所用的软件功能、适用性和难易程度,设置有关Photoshop、CorelDraw和Flash等图像处理软件如何使用的课程内容,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对图片的颜色和构图处理等就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他们可以使用这些软件处理图像和制作动画。

2.设置网页设计课程。网页设计的目的是使用一个有吸引力的网站风格来显示信息。HTML语言是网页设计的基础语言,该语言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事实上,理解了HTML语言是有益于熟练掌握使用Dreamweaver网页制作软件的,因此HTML对于一个好的网页设计师来说是必须掌握的。不过,一个专业的网站是不能仅仅依靠HTML就能制作出来的,因此作为目前广泛用于管理界面网页的设计,它有效的弥补了HTML的缺点,可以说,一个网站的内容和构架由HTML决定,而网站的表现形式却由CSS决定。类似的,Dreamweaver也是一款网页设计的非常好的软件,它能够提高网页设计的效率,也能有效地管理和组织网站文件。除此之外,JavaScript语言也是网页设计中一门非常重要的语言,JavaScript决定网页的动作行为,并产生一些特殊效果。

3.设置动态Web开发课程。编程语言和数据库是动态Web开发课程中必学的两种技能。目前,比较流行的Web编程语言主要有jsp、asp和php,而广泛使用的数据库主要有Oracle、SQLServer、MySQL等数据管理系统。根据企业的需求,我们选择PHP作为Web编程语言,选择MySQL作为主要的数据管理系统。因此,动态Web开发课程主要包含的两门课程为PHP编程语言和MySQL数据库。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教授他们如何使用数据库比教授他们有关数据库的理论知识更重要,高职学生只需掌握如何创建数据库、连接数据库以及添加、删除、编辑、查询数据表单以形成数据库的相关技能。在教授这些课程时,可以选择网上购物项目作为教学项目的案例。

4.設置网站管理和维护课程。企业网站在用户使用之后对网站的数据管理、维护、网站推广和网站优化等处理都是很重要的工作,网站管理和维护的相关课程分析了网站的设计和其构架的可改进意见。这些课程涉及的相关技术有搜索引擎优化(SEO)技术和一些著名搜索引擎的排序方法。

三、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讲解与相应的教学案例有关的理论知识和应掌握的技巧,指导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完成任务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教师主要作为辅助学生完成任务的助手,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掌握网站开发方法和步骤,并理解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此外,演示与评论学生的网站作品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展示他们的优秀作品,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其作品的优点和缺点,这样学生才能知道他们作品中有哪些问题,哪些需要改进。在这一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网站的设计方法、思想和网站布局与技能中学到知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能够被激发。所有这些方法中,教学案例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选择教学案例时要遵循一定的标准,首先选择的教学案例应该尽可能的涵盖所有的知识和技能,其次这些项目案例应具有特定的现实意义并且应以学生为本,最后案例的选择应该是从简单到复杂,这样学生掌握知识才能循序渐进。

四、课程体系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主要方法,评价方法用于评估整个教学过程,指导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方向,因此,课程评价系统应该建立用于课程体系的改革。在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课程体系中,学生应能做出包含主题、内容、结构和布局等的统一规划和设计方案的网站。测试的分数也是课程评价系统的一部分,在完成课程授课后,应对学生做一个最终的测验,包括笔试考试和上机考试。笔试能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理论知识,上机考试能检测学生是否能在给定的时间内合理的完成给定的项目。最后,教师可以基于上述小测验、综合项目和期末考试最终给学生一个公平、客观的评价。课程考试方法不仅能给学生一些约束,也能给学生一些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動性也能依靠约束力来激发。

网页设计与开发课程体系是根据岗位要求设置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本文提出的网页设计与开发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和检测方法,侧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我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探索[J].中高教研究,2012,(3):86-88.

[2]宋碧蓉.关于完善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调研报告[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8(5).

高职院校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中存在监控力度不够、评价体系不完善、质量监控信息不全面等问题,基于戴明循环(PDCA循环)管理理论和方法建立标准明确、过程控制、评价合理、持续改进的毕业设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并提出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 毕业设计 管理 质量保障

引言

毕业设计(论文)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极其重要的实践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独立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是对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的直接检验,是培养学生创业、创新、创优能力。高职院校毕业设计的质量是评价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水平、学生职业技能等方面的重要依据。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及江苏省教育厅颁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将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质量列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工作,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中及其重要的部分,高职院校应加强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及评价,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毕业设计的管理,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1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是由学院教务处、督导室、实践教学中心、系部组成的四级监控,并通过学院外部公司企业、内部职能部分和教师两条线进行评价,建立两线四级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二是采取院系两级管理,由辅导员、指导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对毕业设计过程与结果进行指导评价,建立两级三导师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这两种模式都有其优点,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质量监控力度不够。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后离开学校,投入到企业顶岗实习,部门学生提前进入就业单位相关岗位工作,学生去向分散,岗位多样化,毕业设计投入时间少,指导教师不能很好的进行专业指导和过程管理,只能通过通讯、网络进行适当的联系,导致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不够。

二是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评价体系多注重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论文评阅表、答辩记录等表格,交由指导教师考核评价,企业的指导教师以及实习单位的领导没有过多时间参与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与考核,导致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没有平时的考核项目,没有对学生毕业设计的环节评价项目,当前的评价体系单向性,使得毕业设计的考核评价形成“结果性”评价,未能形成考核评价反馈机制,不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是质量监控信息不全面。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主要是学院对指导教师完成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监控,监控信息仅仅停留在毕业设计选题审题表、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论文评阅表、答辩记录表等相关的文档表格中,这些报告表格的时效性和真实性都影响着毕业设计的质量监控和评价。毕业设计中的工作状态、困难问题、技术攻关、心理状态、文献阅读、程序调试、实验测试等等过程信息不能得到监控和管理,影响着毕业设计最终的质量和效果。

2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思路

通过查阅资料、调研学习、研究分析、实践运行,借鉴高职院校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成功经验和现代管理的先进理念,建立标准明确、过程控制、评价合理、持续改进的毕业设计设计质量保障体系。该保障体系是以戴明循环(PDCA循环)管理理论和方法为指导,PDCA是一种持续改进的一种方法,通过制定明确的毕业设计管理目标和计划(Plan),按制定的目标和计划去实施(Do),对目标和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Check),通过检查后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行动方案和控制方法(Action)四个基本过程构成的PDCA循环,内容包括毕业设计目标的确定、各主要毕业设计环节质量标准的建立、毕业设计的实施、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统计与测量)、改进与提高四个主要环节。

3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

毕业设计质量保障体系由毕业设计制度和质量标准系统、毕业设计过程运行系统、毕业设计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系统、毕业设计反馈与调控系统和毕业设计资源保障系统六个部分组成。

毕业设计制度和质量标准系统主要由毕业设计教学文件、毕业设计规章制度、各毕业设计环节质量标准等方面组成;毕业设计过程运行系统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目标实现的基本过程、程序和手段,是各项毕业设计管理制度的集合;毕业设计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是对毕业设计学生、指导教师、课题、论文等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处理过程的集合,通过建立信息网络和处理系统,学生联系导师,导师追踪学生,对获得的毕业设计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与统计,获得定性的结论和定量的数据,从而达到及时了解和描述毕业设计质量状态的目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系统是对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毕业设计反馈与调控系统是掌握毕业设计实践教学活动过程各因数在教学管理中的基本状况的组织系统;毕业设计资源保障系统是由指导教师队伍管理、毕业设计经费、顶岗实习企业、就业去向的管理、教学设施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组成。

完善的毕业设计质量保障组织和队伍是毕业设计保障体系有效运作的重要保证。高职院校毕业设计实践教学质量保障工作应在分管教学副院长的领导下,教务处、督导室、实践教学中心和系部具体组织质量保障日常工作,建立“双导师”制的指导教师管理模式,校内由专业课教师指导和管理,校外由企业工程师指导和监控,按照戴明循环(PDCA循环)管理理论和方法,及时制定目标和任务计划,及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收集并反馈信息,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及时对毕业设计内容及问题进行改进梳理,保障毕业设计的质量。

4结束语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是直接关系到学院的声誉、地位乃至生存发展的大问题。教育部2006年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是为切实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而颁布的重要文件。文中九条意见的第八条要求高等职业院校强化质量意识,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高职院校应积极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措施,建立比较系统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毕业设计是教学过程中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建立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监控与管理,对全面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科研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雅娜,康强等.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监控体系探究[J]. 职业技术教学,2012,29

[2] 樊琳娟.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校企“双指导”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2010.10

[3] 张华.提高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商场现代化,2010.3

[4] 王一海.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论文)现状与质量控制的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

基金项目: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毕业设计质量控制及其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630074),主持人:王一海

高职院校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摘 要:笔者分析了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即经费投入偏少、信息资源基础偏弱、资源的利用率偏低、文献资源更新速度偏慢、电子图书比例偏少等。认为加大投入、增加采访力度、调整馆藏结构等是高职院校图书馆搞好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

与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一样,高职院校图书馆同样是院校的信息中心,其文献资源的结构、数量、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都是图书馆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笔者将结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现状,分析高职院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此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1 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图书馆起步较晚,主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成立和发展,最长的也不过二十几年。其中有些院校是由原来的职业大学转型而来,有些院校则是由大专与中专合并发展而成,还有一部分是本科院校新建的二级学院等。笔者经过长期考察和了解,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图书馆中的大多数图书馆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存在“五偏”,即经费投入偏少、信息资源基础偏弱、文献资源更新速度偏慢、资源的利用率偏低、电子资源比重偏少等问题。

1.1 经费投入偏少

由于高职院校起步较晚,不管其前身是哪类学院,升格为高职后对学院的软硬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硬件的要求。据了解,不少高职院校长期以来文献资源建设的投入严重不足,有的长期无采购经费,有的学校即使有投入也少的可怜,严重地影响了图书馆的发展。对图书馆的资源建设放在了说起来重要,办起来次要的位置。

1.2 信息资源基础偏弱

如上所述,由于许多新建高职院校由技校、中专等层次较低的学校整合而成,因此这些学院图书馆信息资源基础也相对薄弱,信息资源的原始积累有限,藏书量一般在十几万到几十万册之间,有的还不足十万册。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监测指标》的规定,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平均图书应为55—75册,教育部关于高职高专图书馆指标要求中更明确提出工科、农林院校图书馆至少应达到生均图书60册、生均年进书量2册的指标。据笔者对本地区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不完全了解,目前有相当一批高职院校评估前图书馆信息资源累积总量连生均30册都达不到,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信息资源所占得比例更是少的可怜,远远达不到生均60册这一指标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基础薄弱的现象难以满足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工作以及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3 资源利用率偏低

由于大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长期以来一般由教务部门管理,加上起点较低、管理经验不足等原因,对馆藏资源建设一直缺乏长远的规划。即使后来成为独立的教辅部门,由于缺乏经验,也不能及时依据高职院校的性质、任务以及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等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馆藏资源体系,更不用说突出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和计划性的原则进行馆藏资源建设了。这样就导致了一些高职图书馆馆藏图书不但数量少,而且相当一部分图书与本院所开设的专业关联度较低,出现了图书上架后多年无人问津的现象,形成了读者需要的图书馆没有或者很少,图书馆所拥有的和能够提供的,读者又不需要或者不十分需要的尴尬局面。以上各种原因导致高职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质量不高,出现了流通率低的现象。馆藏资源难以满足教师教学、科研和学生课外阅读、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这些主要教学活动的信息需求,严重影响图书馆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的发挥,影响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目标的实现。

1.4 文献资源更新速度偏慢

高职院校无论是培养目标还是专业设置与整合前原有的中专教育、大专教育以及技校教育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加上原来的学校由于资金的原因有的长期没有新的馆藏补充,因此,原有的部分专业文献已经不能适应高职院校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另外,近几年来高职教育事业的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以及各地经济结构的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的调整,也使一些高职的图书馆馆藏资源体系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体系与教学要求变得难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科技文献爆炸性增长,从而加速了图书馆原有科技文献的老化,对高职图书馆馆藏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

1.5 电子资源比重偏少

近年来一些普通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电子、网络信息资源凭借其容量大、多媒体、传递便捷和资源共享等优势得到迅速发展,信息资源中的比例逐年增加,印本、电子、网络三位一体的信息资源结构已经形成。而高职院校图书馆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目前尚未完全摆脱信息资源结构单一的被动局面,在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图书馆中印刷型文献几乎仍然是一统天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不合理将影响读者面向未来的发展。

2 高职院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的建议

2.1 争取经费投入,改善信息资源建设“四偏”问题 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契机,认真学习“人才培养工作”的有关文件,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提高”的原则,认真查找高职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中的不足,经常向院领导汇报图书馆在学院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及本馆图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取得领导的理解和支持,积极争取图书购置经费,最大限度地增加馆藏资源。在改善馆藏结构时既要考虑高职教育除了具有普通高等教育共同的特征,还应具有区别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的职业性、技能性、应用性、地方性、行业性和灵活性特色,也要兼顾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专业人才的特点。另外,在采购图书时要牢牢把握高职教育特色,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着重信息资源在教学、实习等方面的针对性,围绕院校专业与课程建设,从全院一盘棋的思路出发,加强信息资源建设。我相信,只要高职院校图书馆能抓住契机,迎难而上,锲而不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四偏”问题就一定能够得到改观。

2.2 邀请专家学者参与图书馆信息资源采访决策

广泛征求读者意见和要求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程序。高职院校图书馆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各学科、各专业专家学者的特长,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这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各高职院校都成立了图书情报委员会,图书情报委员会是在学校领导下,推动图书馆建设的咨询和协调机构,委员会的委员由本校专家学者、专业带头人组成,他们不但具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阅历,而且具有专业发展的前瞻性,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了合理地搞好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经济有效地使用信息资源购置经费,更好地控制信息资源的学科结构,提高信息资源采访质量,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必须充分重视、切实发挥图书情报委员会和专家组成员的作用。同时,图书馆采访人员要经常深入各系、部、教研室和学生班级,了解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动态,及时提出采购计划并作采购决策。

2.3 采取多种形式提高采编人员的素质

由于多种原因,高职院校图书馆的采编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具有专业背景的馆员数量不多已是不争的事实,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具有危机意识,根据自己的馆情,采用诸如招聘引进具有图书情报、计算机技术背景的专业技术人才,安排人员外出脱产进修、依托周边高校进行短期培训、鼓励馆员在职读研或在职进修、自学等。多种方法、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着力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专业能力强、有敬业精神,特别是有战斗力的文献资源建设队伍。

2.4 进一步加大印刷型纸质文献资源的建设力度

印刷型纸质文献具有携带方便,阅读条件限制少等优点,是电子文献无法取代的。今后,印刷型文献仍然会得到大力发展,文献信息资源仍然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点。继续做好印刷型图书的采访工作是高职院校做好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应由采编部门、教学一线的专家教授、服务于一线的图书馆馆员共同参与,根据自己学院的具体办学特点、学科特色和发展目标,来确定图书馆图书的收藏重点和一般性收藏范围。在资金分配上一般要保证印刷型文献的比例不低于总经费的百分之七十。

2.5 适当采集电子文献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图书馆的馆藏信息资源分为两部分:一是包括纸质文献、磁带、光盘和软件在内的电子文献,二是网络信息资源。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中指出:在文献采集中应兼顾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其它载体文献,兼顾文献载体和使用权的购买。保持重要文献和特色资源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注意收藏本校以及与本校有关的出版物和学术文献。随着电子文献的日益普及,其作为信息资源主要载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高职院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建设主要包括数据库建设、网络资源存取和磁盘、光盘等电子出版物的收集。电子文献资源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审时度势量力而行,在现有资金规模条件下,注意对数字信息资源的采集,注重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重组,建立图书馆虚拟知识库,在本馆无力引进数据库和电子文献时,可利用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共享电子资源。要合理配置,有步骤、有计划地扩大高质量的电子文献采集,避免盲目性。同时,要大力向读者宣传推介电子信息资源,提高电子信息资源利用率,借助电子文献改善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总量不足的缺陷。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又一重要内容,高职院校图书馆还应根据本院校、本系统和本地区的社会需求以及本馆技术力量、经济条件,选择适合的电子资源,系统地将馆藏资源中的特色文献制作成独具特色的文献数据库或专题数据库提供网上利用。

5 结语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是图书馆为教学服务、科研服务以及为广大读者服务的基础工作,馆藏文献资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就是科学的原则指导下采集各类适应读者现实和潜在需要的图书资料,为高校图书馆整体的业务奠定基础。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既要保持基础性、系统性、实用性,又要有专业性、创新性和前瞻性。在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要本着节俭的原则,力争使所采访的图书文献物超所值。我们要象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杜威先生所说的那样“图书馆应以最少的费用为最多的读者提供最佳读物”,精心打造重点学科馆藏和特色馆藏,为满足教学科研的需求加快资源建设,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敏.新环境对高校图书馆期刊采访的影响及采访策略研究[J].暨南学报,2007(3).

[2] 邓青.高校图书馆现行采访模式的弊端与对策[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7(2).

[3] 严扬帆.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图书采访工作的思考[J].图书馆,2007(3).

[4] 曹子珏.我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6(6).

(编校:杨金霞)

高职院校人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根据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人才培养定位、教学实施、教学考核、专业转化、专业认可5方面设定共20项指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形成结合产教融合的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为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向。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层次分析法(AHP);教学质量评价模型

农林类、建筑类、艺术类院校争相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教育教学水平高低不齐,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要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产教融合教育模式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教学评价是对专业教育质量的一种最直接的反馈,因此迫切需要构建产教融合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各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提供科学评价方法及改进方向,以提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一、产教融合对教学质量的新要求

和校企合作不同,产教融合要求高职学校对接产业办学、教学,为产业培养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同时通过产业发展反哺教学,产教融合包括但不限于校企合作,但以往教学质量检验往往只考核了校企合作成果。同时随着高职教育定位的发展和扩招政策的推进,高职也需要承担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工人等社会人士的职业技能教育,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是从产业中来要到产业中去,更需要高职专业教育密切集合产业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包括室内设计和室外环境设计两个方向,专业的产教融合形式可选择性较多,可以与装饰相关产业和园林景观相关产业等建设类产业进行产教融合,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又为艺术类考生,很多同学毕业后选择从事艺术类相关的设计及文创工作,因此专业还可以与设计产业和文创产业相融合。在教学质量评价方面,产教融合不仅考核专业校企合作内容、深度、次数等,还需要考核专业在产业发展中的知识、技术、科研、科普性贡献等方面,同时考核教学中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课堂的效果。

二、高职教学质量评价现状

在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及评价体系构建研究方面,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以学校自我评价为主导。近年来,科学、合理地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教学质量评价指标大多为无法量化的、描述性的指标,所以评价多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判法来确立评价指标[1]。通过文献研究总结发现目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评价方式单一,评价指标过于统一,以终结性评价为主体;在进行教学评价过程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教学质量评价过于形式化,难以凸显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固定的模式与方法来定量化评价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优劣。

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

(一)方法与目的

教学质量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水平,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有利于优化专业教学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能力。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综合分析评判的过程,评价指标具有多层次、多准则的特征,评价过程中需兼顾教育规律的客观性和教育认知的主观性特征,将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根据层次分析法(AHP)的特点,分析归纳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将评价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三个层次,构建层次结构模型[2]。

(二)准则层的选取

综合评价专业的多项影响因素后,选取培养定位、教学实施、教学考核、专业转化、专业认可5大方面构建准测层,可以较为全面地评价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

培养定位是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通过考核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設置等方面考核教学方向的准确度,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定位应准确区分于本科教育,使高职学生可以在就业领域具有竞争力。教学实施是一个学校开展专业教学的最重要环节,通过考核师资、教学设备、教学场地、教学方法等方面考核专业教育的开展科学度,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实施不应只考核教学实施中的课堂教学形式,而应注重评价教学是否能提升学生的设计技能和教学与产业的结合度,同时应考查专业教学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兼顾性。教学考核是考核专业教学成果自我诊断的合理性,以往教学考核简单的分为考试课和考查课,一份设计任务或者一份试卷就是一门课的教学考核。随着产业的发展和产教融合的要求,应该对教学考核的考核结构和方法进行改革,考核不应只是考核已学知识,而应该考核学生利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产业问题的综合能力。

专业转化是考核专业教学的效益化程度,高职教育应该具有教育效益和价值,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是知识可以转化为社会服务并产生价值的教育,需要考核专业教学的专业转化度也就是效益度,使学校教学不再是自给自足的“象牙塔”,而是具有效益和价值的可以服务地方的产学结合体。专业认可是考核专业教学的发展潜力性,如果一个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高,就业率就会比较高,社会影响力相对比较大,招生形势则会比较好,专业的认可度就高,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专业就能长期存在并发展良好,否则专业可能会面临停招撤销的风险,因此,专业认可评价可以评估专业未来发展潜力的大小。

(三)评价指标的确定

根据准则层选取的五个方面,对每个方面的下层指标进行了筛选,最终选定了20个评价指标构成指标层。选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4个指标作为培养定位评价方面的下层指标,主要评价人才培养方案是否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和要求、课程设置是否兼顾理论和实践、课时是否饱满科学、课程类别是否符合产业人才需要、课程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并能和产业技术要求相结合、教学大纲是否具有可实践性且与课程内容要求和产业需求一致;选取师资结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课程思政、教学效果5个指标作为教学实施评价方面的下层指标,主要评价师资结构配比是否合理且具有企业实践经验,教学资源如设备、场地、资源库是否丰富并及时根据产业发展进行更新调整,教学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思政是否融入了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的达成度;选取考核结构、考核方法2个指标作为教学考核评价方面的下层指标,主要评价考核结构合理性和考核方法的科学性;选取职业资格、教师实践、社会服务、产教融合4个指标作为专业转化评价方面的下层指标,主要评价学生取得职业资格或者“1+X”证书的比例,教师产业实践的情况,师生社会服务的情况,专业产教融合的情况;选取专业招生、学生就业、行业认可、他行影响、社会影响5个方面作为专业认可评价方面的下层指标,主要评价专业报考情况,学生就业率和就业产业关联性,学生就业后在产业行业的认可度及专业教师在产业行业的认可度,其他行业对专业的知晓程度和评价,社会普通民众对专业的知晓程度和评价。

(四)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选取的准则层5个评价方面和指标层20个指标,构建如下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层级结构模型。

四、结论与建议

层级结构模型确定后可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对其进行指标重要性分析,确定影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主导因子,然后利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可以进行多目标质量评价结果排序,最后可以利用模糊综合评价验证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3]。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构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后,可以对同一学校不同届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排序,评价学校的专业教学质量是否在逐年提高,也可以对不同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进行排序,分析学校专业在同类学校中的竞争力,纵向和横向比较后可对学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参考方向。

未来需构建政行校企及第三方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信息化数据平台来实现教学质量评价的高效便捷,同时评价结果和数据应该开放共享,以实现教学质量评价的公正、科学、合理和可信度。

基金项目:2020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编号ZJB20248)。

参考文献:

[1]胡红叶.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现状研究[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8.

[2]赵洁,白尚斌,冯磊,张毅川.城市广场景观适宜性评价体系研究——以新乡市新建城市广场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35(05):255-258.

[3]冯磊,赵洁.基于AHP-TOPSIS组合模型的城市公园景观质量评价研究[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9(05):777-781.

上一篇: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模式论文范文下一篇:电力企业安全运行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