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的产业发展范文

2023-09-22

农业农村的产业发展范文第1篇

1 发展新型农业,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1.1 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的革新对农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 因此, 要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首先要强化科技对农业的支撑能力。加快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速度, 用更先进的农业科技去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例如, 首先, 利用现代化科技革新农业生产工具, 将更多更先进的农具农机向农民推广, 提高其农业生产效率, 节省劳动力;其次, 加快农作物改良, 利用生物科技和农业科技结合的优势, 发展更多高产、优产的农作物品种, 让农业增收增效。

1.2 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

农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新兴的农村经济组织, 既是连接农村家庭分散产销和市场经济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政府多年来聚焦“三农”问题所得到的产物。通过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 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首先, 存在由当地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合作社, 这种方式可以一切都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 如合作社人才的招聘以及将农业研究成果转换成市场产品等, 有龙头企业牵头, 其产供销模式更加贴近市场要求。其次, 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其产业链也会进一步加长。原本只存在生产和销售环节, 但此时会向两端继续延伸, 向上会将良种培育、品牌建设等, 向下则是可以延伸到特色农产品市场调查等, 不断了解消费者对于农产品的需求和满意度[1], 从而推动现代农业产业链更加丰富, 更具发展潜力。

1.3 政府加大投入力度, 建立健全惠农政策

现代农业的发展不仅离不开政府的惠农政策支持和补贴, 还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保护力度。首先, 充分发挥农具、农机补贴, 良种补贴等政策作用, 通过惠农政策来支持农村农业现代化发展。其次, 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保护农民的土地, 防止受到不合理渠道的强制购买, 导致农业发展受到阻碍。最后, 建立完善农业金融制度, 建立符合农村实际可行的信用担保, 为农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

2 推进新农村建设, 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潜力

2.1 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农民技能

当前, 必须加强农村教育, 实施人才兴国战略。新农村建设中, 农村教育现代化具有全局性的作用。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不高, 科学文化水平就相应得不到提高, 农业生产发展就会减缓。因此,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是推进新农村建设,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的必要保证。当前, 义务教育实施已经逐步迈入高水平, 当务之急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农民, 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通过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 在农村兴办继续教育培训机构, 促进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 以此培养具有相当水准的科学文化水平的新型农民[2], 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 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 在农业生产之余也能通过劳务输出获得额外收益, 从而更好更快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加快实现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生活富裕的要求, 需要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对基础设施完备依赖度比较高, 畅通的交通运输能力、完备的水利灌溉系统、快捷的电力通讯系统以及互联网交易系统都对农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当前, 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正在来临, 互联网交易平台逐步成为人们交易的主要媒介, 农村也不例外。通过网络平台推广农村特色农产品, 效果不可忽视, 而这要求农村有着畅通的互联网信息网络[3]。因此, 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 提高农民收入, 让农村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农民

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特色农业是当前提高农民收入的关键手段。“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等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对农民增收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当今, 在我国农村中, 实现“一村一品”等战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农户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社, 借助农村专业合作社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很好的效果。农村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帮助农户解决购买生产资料与销售农产品难的问题, 而且对于农产品后续的加工、运输等产业链也有着促进作用, 使农户能够分享其余环节的利益, 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其次, 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 会逐渐产生相关联的产业链, 如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食品贮藏和保鲜运输等相关产业, 还会促进物流产业进驻农村, 提高农产品具备的附加值, 这也是发达国家倡导并实施的提高农民收入最有效的手段。在西方国家中, 农业生产的初级产品直接销售的份额所占比例非常小, 大部分的初级产品都会经过一系列深加工之后再进入市场销售环节, 从而使其附加值成倍增加, 如美国有80%的农产品会经过加工, 附加值平均增长5倍。

4 结语

“三农”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 解决“三农”问题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针对农村、农业、农民三者制定彼此联系又相互促进的经济发展措施, 三位一体的同时相辅相成。增强科技推动力,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强化惠农政策促进农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农民文化素养, 培养新型农民促进新农村建设;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农民收入, 这些具体的措施是共同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点环节, 中央已经连续12 a将一号文件定为“三农”问题解决研究。由此可见, 提高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既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抓对象, 也是中央关注点所在。分析我国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从实际出发, 从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伍国强, 诸秋南.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江西农业学报, 2010 (7) :196-198.

[2] 胡文.现代化视野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 2008.

农业农村的产业发展范文第2篇

第一, 农村农民文化水平较低。长期的封闭性导致了农村教育闭塞, 农村教育得不到有效的发展, 农民对子女受教育的意识薄弱, 农民的素质文化水平较低, 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民子女不愿意回到家乡, 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后备中坚力量薄弱。第二, 农业生产规模较小。我国的传统农业规模受到限制, 传统观念的影响, 导致我国目前农村的经营方式依旧是农户分散经营的模式。小规模生产不适应大数据时代, 对于大面积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以及农业机械化等各种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起到了制约的作用, 难于实现大规模生产就无法统一专业化的大规模的农业经济。第三, 农村生态环境逐步恶化。近年来, 工业化的发展促使工业的魔爪伸向了农业发展用地, 不可否认, 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经济效益取得良好的效果, 然而农村经济长期工业化, 势必造成了农村生态失衡, 例如, 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水源污染等生态恶化现象逐渐凸显, 破坏了生态平衡。种种农村环境的恶化只会制约农业生产的进程, 影响了农业发展和农民生活。第四, 政府对农业投入力度不足。政府对农村经济管理的投入所占比例较小, 过度重视城市化建设, 对农业投入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多方扶持, 需要更多的资源, 需要政府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 从财力、人力上增加农村经济的投入。

2 农业经济管理的改善措施

2.1 提高农民文化程度

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农业生产,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发展重点向农业生产倾斜。针对农村现状是农业生产模式传统落后。首先, 提高村民的文化程度, 增强农民对子女教育的意识,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 增加农民对新鲜事物的兴趣, 同时增加农民对农业高科技的认知。其次, 推广优良品种的种植, 使用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

2.2 制定并完善管理制度

农村经济管理制度和农村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是加强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不断推进, 为了适应新经济时代的步伐, 农业经济管理方式必须紧跟着变革。首先, 农业经济管理制度要与农业结构相适应, 快速转型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改革。其次, 利用农产品生产加工链, 依附互联网平台, 拓宽农村的销售渠道, 产业链升级。再次, 重视确保生产环节的安全性和卫生性, 保障农民群众的利益。

2.3 因地制宜

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就是因地制宜。由于我国的农村土地占地面积广, 总量大, 采取统一的管理模式不具备操作性。因此, 要因地制宜地推行农业经济管理。首先, 根据农村的地理环境、当地资源及各种条件, 因地制宜地制定当地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其次, 分析利用当地农村地理和人文以及环境优势, 建立属于自己的经济网, 农业种植与人们的生活需求有效融合。再次, 利用互联网经济增加农村和农民之间的经济联系, 农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生活问题。

2.4 采用多种方式融资

融资经济已成为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模式。同样, 该模式也受用于于农业的发展。首先, 增加对农村经济投入, 保障农村经济的运行有足够的资金, 才能科学管理农业经济。其次, 多渠道融资, 增加社会投入,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大产业, 农业经济是我国重点经济, 增加国民认知, 吸引社会资金对农业的投入来推动新农村建设。同时, 大众企业增加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机会, 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 这对增加农村额外经济收入有一定的意义。

3 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1 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好了制度保证

在农业经济管理的制约下, 促进了农村形成了多格局、多模式的发展制度。首先, 推动了农村发展了切合实际的生产方式, 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的保障。其次, 农业经济管理具有规范效力, 农村经济发展的行为受到约束, 在满足农村经济的需要的同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行为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再次, 优化整合了农村经济发展, 合理的制度是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力的发展保障。最后, 农业发展的有效管理离不开农业经济管理制度, 农村经济发展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更高的层次。

3.2 农业经济管理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浪潮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农业经济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主要体现在, 第一, 农业经济管理具有方向性, 引导着农村经济发展走向正确的道路, 减少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盲目性。第二, 农业经济管理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地位比重, 更明确了农村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要组成部分。第三, 吸引更多的投资方, 增加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大力扶持。

3.3 农业经济管理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农业经济管理打破了农业经济发展的传统框架,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吸引更多的农业科技人员进入农业创业的队伍。同时, 能够创造性地增加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性, 营造农业经济管理创新、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农业发展环境。其次, 农业经济管理能够开拓一条具备当地特色, 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经济发展之路。最后, 农业经济管理通过为农村经济发展出谋划策使得后者能够找到一条科学合理的发展道路, 并且还有助于促使其发展实现资源地合理利用, 以此避免重走牺牲环境而发展农业经济的老路子。另外, 在农业经济管理的指导下农村经济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 同时也可以较为有效减少人力物力地投入。

3.4 农业经济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能够解决或者缓解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环境问题。首先, 农业经济管理提供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再次, 农业经济管理能够有效利用农村的发展资源, 优化整合有效的资源优化农业产业, 为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性, 减少环境恶化制定了合理规划, 增加了农村经济发展的科学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 农业经济管理加强监管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道路, 保证落实农业经济走向规范之路, 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与管理需求相适应, 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益, 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此, 我们应当要充分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 从而为推动它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打下坚实基础。

摘要: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集中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农村市场经济逐渐成熟。然而, 农村经济管理模式的弊病逐渐显露, 已经不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时代号召下, 本文首先简要分析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并提出了现代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采取的新措施, 也阐述了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理论性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哈媛媛.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福建农业, 2015 (5) .

[2] 王亚伟.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论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5, 5 (34) .

[3] 赵素梅.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商品与质量, 2017 (22) .

[4] 高守葆.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 2017 (5) :201-201.

[5] 万金成.试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经济管理:全文版, 2016 (5) :00247-00247.

农业农村的产业发展范文第3篇

近年来,长沙市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中,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三农”工作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备了坚实基础和优势条件。

一、长沙市“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全面小康提前实现

举全市之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出台具有长沙特色的“2+14”精准扶贫政策体系,打出产业扶贫、旅游扶贫、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14个专项扶贫“组合拳”。到2020年底,全市8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实现脱贫,11.0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贫困发生率由3.9%下降至0.27%,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全面小康目标率先实现。经济发展类、民主法制类、文化建设类、人民生活类、资源环境类等大类实现程度均达9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等29项指标达到全省一类地区全面小康标准。

(二)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具有长沙特色的典型经验和成功模式,初步形成政府引导型、群众自主型、村企共建型、产业带动型、自然生态型、文化传承型等六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打造了岳麓区“田园都市”、长沙县“乐和大院”、望城区“和美村庄”、浏阳市“幸福屋场”、宁乡市“全域景区”等一批特色典型,至2020年底,全市已建设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特色村70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53个,申报省级全域推进试点县2个、试点乡镇11个。

(三)乡村治理亮点纷呈

长沙县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主要用于服务业的020商业模式引入党建服务,以“微信”为平台,实行群众“线上”点菜下单,党员干部“线下”接单服务,推动基层党组织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大幅提升。望城区打造“三分五统”全员轮训基层党员模式,以区委为主体,分层落实责任、分片建点办班、分类集中培训,实行课程审核、师资选配、教学管理、经费负担、考核评估五个统一,增强了教育培训工作实效。

二、长沙市“十三五”期间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分析

长沙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扎实、优势明显,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农业农村仍然是长沙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短板。

一是农业竞争力处于劣势。农产品供需结构性矛盾较突出,农产品加工水平相对落后,农业质量效益不高;牧业渔业发展迅猛,农业林业发展放缓,叫得响、竞争力强、有带动力的品牌不多,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不够充分。

二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由于水利设施的不足和严重老化,目前靠天吃饭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公路基础设施落后,农村电网仍未得到有效整治;由于对水资源的保护不足,水利防灾减灾体系尚未健全,水资源配置的工程体系和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导致水污染严重。

三是生态环境亟待解决。工业污染与农业面源污染并存,合作医疗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提升;乡村文化建设滞后,农民文化生活比较单调,一些不良风气和陈规陋习亟待破除;增长方式依然以粗放经济增长为主,全省农药化肥使用量不断增加,农业污染严重;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能力和体系亟待强化。

四是农业组织化程度有待加强。农业龙头企业相比其他发达省份还存在较大差距,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在农业发展中发挥作用不明显;村集体经济与省会乡村的地位不相适应,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不同步。

五是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升。从业人员中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占第一产业从业人口的88.6%,大部分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外出打工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30%以上,从业人员都是依靠老经验,学习能力差,知识结构固化严重。

三、长沙市“十四五”期间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研究

一是调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品种结构,引导农民种植高效益作物;调整养殖结构,支持发展生态规模和特色养殖;大力发展以观光、休闲、体验为特点的都市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控制化;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加大农业企业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创建几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几个省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区、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

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规范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生产经营管理,全面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严厉打击违规违法销售农资的行为;以耕地管控分区为基础,综合考虑产地环境因素,开展产地环境净化行动,确保食用农产品产地安全;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强化基层监管能力,加大农产品监督抽查力度;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强化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防治,健全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

三是实施农业品牌建设。支持农业企业申报认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标志,鼓励农业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农业品牌标识;支持优势农业龙头企业实施产业整合,重点打造一批农业品牌企业;在中央、省、市主流新闻媒体开展农业品牌宣传活动,支持农业品牌“走出去”,依托对外交流合作平台,拓宽农产品外销渠道,扩大农业品牌国际知名度。

四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兼并重组,加强设施设备改造升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构建生态体验带、古镇群、农业产业示范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等;搭建农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培育壮大农村电商市场主体,创新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

五是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培育一批专业型种养大户、示范型家庭农场、服务型农民合作社;合理布局建设一批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推广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综合运用农业补贴、项目扶持、用地支持、税费减免等措施,实现财政涉农资金重点向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

六是推进乡村绿色发展。重点加强绿心地区生态保护,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建立健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机制;重点做好“五减量”,严禁使用添加剂超标饲料;推广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模式,提高农业废弃物资利用水平;突出建管并重,强化存量绿地管护。

七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和审批制度,强化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推进乡镇、集镇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全覆盖;建立农村分类垃圾统一回收处理体系,实行行政村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全覆盖,推进垃圾无害化焚烧行动。

八是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山洪灾害防治、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及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设,系统治理防洪抗旱除涝薄弱环节;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强农村冷链仓储物流网络建设,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农产品直销网络建设管理水平,构建城乡物流一体化新格局;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实施农村饮水提升工程,加快农村网络建设,推动农村宽带网络设施全覆盖。

九是推动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持续推进农村标准化学校建设,健全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制度,提高农村职业教育水平,加强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加大县域内医疗共同体建设力度。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机制,将农村敬老院打造成区域性养老服務中心,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保障体系。

十是实施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申报各类产业扶持项目,开展财政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股份,增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健全集体经济,完善内部管理结构和收益分配机制,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合法权益。

十一是实施农民增收政策红利。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性权益,建立进城落户农民“三权”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支持农民采取合作、联合、参股等方式发展一二三产业经营项目,帮助农民提升创业质量;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力度,严格落实各项政策性惠农补贴,健全完善农村低保补助标准、社会救助标准等动态调整机制,让农民享受更多政策红利。

十二是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设立农业创业人才奖励基金,对新型职业农民优秀代表、农业发展带头人、返乡创业优秀人才、扎根农村优秀大学生等实行奖励;建立健全职业农民遴选、培养、认定、服务等机制,培育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

十三是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公共财政预算更大力度向乡村振兴倾斜,市级“三农”财政预算增长不低于上年全市GDP增幅,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投入,加强村镇银行和金融服务站建设,努力实现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水平;制定规范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落实和完善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用地保障等政策。

作者简介:罗及红(1970-),男,湖南常德人,硕士,副教授,会计师,研究方向:应用统计学与财务管理。

(责任编辑 曹雯梅)

农业农村的产业发展范文第4篇

一、河南省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物流经济协同发展的好处

(一)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农村物流的发展开拓了农副产品市场,使农副产品不只局限于当地销售,减少甚至避免了由于果蔬丰产但流通渠道不足的“尴尬”局面,利于减少农民损失。农村物流相较其他普通物流最大的区别在于物品的储存保管方面,农副产品有易腐烂、不易保存的特点,发展食品冷链物流、粮食、邮政等专业物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农副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因“积压”“腐烂”或“丢失”等现象带来的经济损失,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

(二)完善农村产业结构,加快新农村建设

利于开拓农村市场,挖掘农村消费潜力,以及有利于企业效益的提高和扩大就业,改变单一产业结构。目前河南省拥有三全食品、宇通客车等大批国内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使河南的食品加工业、物流业,汽车制造业、信息产业具有一定产业优势,多产业相辅相成,不断完善发展。建设完善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可促进河南省农村物流健康发展,使农村物流为农村经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二、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现状

由《2011年河南省统计年鉴》可知,2011年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总额为5.1万亿元,比2010年增加7.8%,占社会物流总额的8.09%。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与2005年相比,物流业社会物流总额、农产品物流、社会物流总费用、农业自营物流费用等各项指标大体上均呈上升趋势。

(一)各种交通路线不断完善

河南省位于我国中部地区,交通便利,目前河南省农产品物流运输线路设施主要包括铁路、公路和高速公路以及内河航道。由图1可看出,各种运输线路在不断完善,尤其高速公路从2005年大幅增加。新建的高速公路利于农产品物流运输,可缩短运输时间,节约运输成本。由图2可知,运输路线的不断完善,使河南省货运量呈上升趋势,尤其以公路货运量增加最为显著。

(二)城镇居民消费需求日益增加

根据《2013年河南省统计年鉴》的数据可知,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蔬菜消费量比2011年增加了3.8公斤,增幅为2.44%,人均蔬菜消费量占食品消费的比重为46.95%;人均瓜果消费量增加了1.2公斤,增幅为1.73%,占食品消费重量的比重为20.83%;相比之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则偏低,农村居民人均蔬菜消费量占食品消费的比重为30.56%,人均瓜果消费量占比为5.42%。根据图3可以得出,城镇居民是生鲜蔬果的主要消费群体,生鲜果蔬一般也是由农村输送到城镇,农村是生鲜果蔬的生产地。城镇居民要想获得这些消费品离不开物流,农村物流是城镇居民获得主要消费食品的保障。

(三)物流企业兴起

2011年,河南省物流公司共有2901家,从业人员245486,年增长量9.42%;货车车辆87144,同比增长17.21%;装卸设备总数28647辆,同比增长4.70%;仓储总面积156.77万平方米,比2010年增长7.97%。近年来,河南农产品物流企业从业人员显著增加,货车数量、装卸设备等不断增多,仓储面积不断扩大。这些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建设利于物流企业的发展,良好的基础设施是物流企业扩大自身发展的保障。

(四)河南政府高度重视

2015年河南省政府出台了《中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纲要》,表明现代物流将成为河南省“十一五”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郑州将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政府扶持物流企业发展,包括加大物流理论宣传力度、大力推广物流技术、给予物流企业适当的优惠及为物流发展提供软件、硬件保障等。

三、河南省农村物流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已越来越重视农村物流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所占扮演的角色,但物流在我国起步较晚,政府虽已大力支持推广相关物流公司,但农村物流在各省不同的地理环境、发展水平下仍存在本省的个性问题。河南的农村物流虽已经在全省大力推广,农民也已尝到农村物流带来的“甜头”,但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农村物流分散

农产品经营者多数是农民自身,大多具有种植规模小、生产分散、各自销售的特点,这种模式下农户增加了流通运输成本,为使自身利益不受影响,这使农户不得不提高农产品售价,价格的提高易使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受限,不利于农户开拓市场。而若想增加销量,就要与市场价格持平甚至更低,这会降低农户自身收益。由于农户“小生产、小流通”的生产模式,致使农村物流的分布面广、物流服务对象的数量庞大,物流规模普遍较小,这使农村物流服务地域扩大,管理难度增加,整体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的要求更严格。

(二)农村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在我国属中等水平,网络在农村地区普及范围不强,以致河南农村信息服务水平低、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不健全。农村物流分散,各农户经营者、小型物流公司之间沟通渠道不畅,导致市场需求信息不能及时地被采集与传递供需信息交换存在障碍,不利于农户销售农产品,更不利于农村物流的发展。

(三)专业物流人才缺乏

2004年河南省开始开设物流专业,但多数是在高职类院校开设,高等物流专业人才较少,而且各院校培养的物流人才大多针对的是城市物流,农村物流涉及不多。我国现代农村物流体系特别是从供应链一体化角度的研究方面几乎是空白,专业的农村物流从业人员更是屈指可数,专业物流人员的缺乏严重影响农村物流企业的发展。另外,农村物流的主体农户普遍缺乏专业的物流教育与培训,专业物流知识的不足以使农户在输送过程中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并且缺乏先进的管理理论和专业的管理人才。

四、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对策

(一)建立农村物流园,整合物流资源

农村物流的主要作用是将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配送到城市的超市、商店,使现代物流成为联结农村和城市的桥梁和纽带,实现“物尽其流”。农村物流分散,可建立若干个物流园区,进行集约化经营。建设专业的农产品专业物流,加大冷链物流产业的投资,对于远距离物流运输,可利用发展邮政物流。整合已有物流企业,大力提倡和鼓励本省物流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途径发展信息化、大型化物流企业。

(二)完善农村物流信息系统

农村物流若想大力发展,离不开健全的信息系统。设立信息采集机构,将农户的供求信息与市场需求联系起来,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平台将信息进行传递,争取做到农村信息共享,即便是偏远地区也能及时获取最新资讯。鼓励和支持农产品物流企业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易,拓宽业务服务范围,整合供应链各个环节,缩短需求市场距离,利于物流企业跳出地域局限,跨区域发展。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可促进物流企业经营更加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

(三)加强培养专业物流人才

加强河南省内各大高校对物流专业的重视,开设农村物流相关专业知识的课程,培养高水平的、专业的物流人才。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物流专业学生愿意从事农村物流相关工作。省市的劳动部门和社会机构加大农户及社会人士的专业物流知识培训,可利用“三下乡”等形式,向广大农村群众,特别是农村干部普及现代物流知识。

摘要:河南省是农业大国,农产品生产丰富,农村物流的发展可以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农村差距、完善农村产业结构、加快新农村建设。目前,在河南省各种运输路线不断完善、政府大力扶持的基础上,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迅速。但作为一个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中部省份,农村物流的发展也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村物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宁.赵趁.河南农村物流体系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果菜,2009,(09):49-50.

[2] 郭玉洁.河南省农村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学刊,2009,22(02):32-34.

[3] 白金伟,刘溢海,薛园园.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服务社会化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连锁,2014,(03).

[4] 白金伟.河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大学,2014.

[5] 李利晓,王战军.河南省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0(03):50-54.

[6] 胡晓.河南省物流现状调查及分析[J].物流技术,2011,30(04):42-44.

[7] 魏菲菲.浅析河南农村邮政物流运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产业经济,2014,(27):33-35.

[8] 杜小芳,张金隆,张纯军.发展湖北现代农业物流业的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06):35-38.

[9] 河南省统计局.河南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农业农村的产业发展范文第5篇

【摘 要】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柱,也是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国家为了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了大量的支持,取得了当前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稳定增长的好形势。如何继续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是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良好形势;巩固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要求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措施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村经济发展应该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本文结合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的发展,对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巩固这一好形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分析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已经基本实现了平稳快速的发展,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好形势。一方面,农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都在不断增加,对国外进口的需求和依赖都有所下降。农产品在高科技种植设备和技术和先进农业生产管理制度的辅助下,产量明显提高。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也得到了不断的开发。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下,通过人为创造作物的生长环境,可以极大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一些新的农业生产模式,比如农场经营、农业合作社、互联网直销等等方式都有效节约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加强了农业种植户与市场的交流和联系,从而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消费市场。以土老憨集团柑橘水果产业的发展为例,湖北政府不仅提供政策优惠和资金帮助,更在技术上给予专业的指导,为公司提供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等,力图创造一个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

另一方面,经济结构得到了切实的优化和升级。这不仅体现在农业生产模式的改革,集约化的农业生产逐渐代替了传统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从而节约了大量的资源,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同时也体现在了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农业不再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唯一支柱,以农业为中心发展出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共同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既能为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同时也能促进农村经济的结构转型。以土老憨集团为例,柑橘产业发展出一系列的附加产业,如果园采摘旅游等。同时也成为了中百集团农产品的直供基地,武汉大学后勤集团物资采供基地,通过多方合作实现了自身的综合发展。主打产品也不仅仅局限为精品宜都蜜柑及深加工产品系列,更有调味品类和休闲食品类的销售。

二、农业农村经济的巩固措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农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前提,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必然要求。因此,中央政府应该根据农业投资计划的安排适当增加资金投入,扶助农民购买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以现代化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活动效率的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综合的任务,必须从全局着手,整合发展农业项目,改变传统分散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模式,转而向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政府已经推出了“菜篮子”、农村废弃资源回收利用等项目,都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农业经济发展中可用的资源,打造农村经济特色和农业发展优势。诸如修缮乡镇公路、提高农业生产灌溉系统自动化水平、投资大棚建设、补贴谷物种子等等措施都能起到巩固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有了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维持农业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湖北土老憨集团的发展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先进科技的使用,力求以科技发展带动致富。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已经成为了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2.加强农业制度管理

加强相关制度的管理也是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形势的有效途径之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不断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必须针对市场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制度监管,才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这种好形势的继续发展。

首先是个人责任制的建立,促进责任明确化,使各级工作人员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其次,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是需要建立制度进行监管的重点。基于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现象,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开展安全整治活动,对市场上流通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全面可靠的检测,保证顾客的食用安全。检测的重点应该放在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剂的使用等等问题上,在畜牧业中则要重点检测添加剂是否恰当、动物疫病的影响、违禁药物的使用等等。同时,针对一些新的问题如假冒商标等,也要进行重点查处,从而规范农产品市场交易的环境,以明确的制度来指导交易双方的行为。土老憨集团正是因为在产品质量这一关上有非常严格的把控,才能使土老憨宜都蜜柑成为水果类的中国驰名商标,优质宜都蜜柑出口到俄罗斯、中欧、东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成功打开了国际市场。

3.加强农村人才培养

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始终保持强劲的势头要求加强培养需要的人才。农业发展在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方面一直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但是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因此,必须针对性的改善这一现状。

政府和企业都应该重视人才培养,在农业人才的培养上投入更大的精力。专业的农业人才不仅应该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从而指导农民正确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提高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可以积极引进专业对口的大学生人才或者一些拥有专业技术的职业人员,以丰厚的待遇留住优秀人才,并且给予人才学习上升的机会,不断对人才进行系统的培养。以尖端人才的优势促进农村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也要将现代科技、市场重要性等重要的观念根植到农业生产活动中,向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靠拢。在知识上,要发挥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的作用,向农民普及基本的农业知识。湖北土老憨集团在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方面作出了大量努力,现有员工20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105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186人,研究生学历9人,博士生学历2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应该善于利用市场提供的机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措施巩固已有的发展成果。并且结合各地农业自然条件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培养优秀人才,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建设农村经济。

参考文献:

[1]马翠花,师春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巩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好形势[J]. 农业经济,2011,02:21-23.

[2]韩长赋. 巩固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J]. 中国乡镇企业,2013,01:22-23.

[3]新农. 狠抓政策落实 狠抓责任到位 全力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J]. 农业装备技术,2014,04:1.

农业农村的产业发展范文第6篇

汇 报 材 料

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农业稳镇、产业兴镇、生态靓镇、旅游活镇”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大“三农”的工作力度,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努力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较好地完成了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经济运行平稳,发展态势良好。现就我镇农业和农村经济重点工作的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个简要的汇报:

一、早稻生产落实情况

1、加大工作的宣传力度。3月3日,镇党委、政府召开了专门的农业工作会议,明确具体党政负责人和部门抓农业的任务和责任,把农业生产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对春耕备耕工作作了安排和布臵,千方百计确保今年的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动员全镇干群迅速行动起来,掀起春耕备耕工作的高潮。3月份,镇党委、政府还邀请了县委党校讲师团副教授冯超英老师就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进行了专题学习,深入领会了中央稳农发展、促农增收的精神。

2、切实加强农资检查。镇农技站组织农技工作人员协同有关部门人员一起对全镇的农资经营服务点进行调查和检查,重点是对农药、化肥、种子和其它农资物品的质量和价格进行调查和检查。

3、积极开展粮食生产竞赛活动,扎实办好水稻高产示范样板点。全镇今年的粮食播种面积计划51400亩,已落实面积50740亩,其中抛秧面积36000亩,插秧面积4400亩,

1 直播面积20340亩;早杂面积5600亩,除土地整理项目未扫尾外,全镇基本杜绝了抛荒现象。

4、认真抓好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针对四月份雨水强的特点,全镇因时制宜加强早稻秧田管理,镇党委、政府安排联点干部、农技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采取以水调温、农膜加固等措施育好早秧,避免出现烂秧死苗现象,并向农民传授春播育秧技术,帮助农民加强早稻秧田管理。并编辑好《农情信息》和相关通知,及时分发到各农户手中,确保农民育壮早秧,服务春耕生产。

二、新农村建设工作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示精神,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我镇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今年,我镇共有羊鹿村和渡口村两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正福村、白云村、金棋村、新福村四个帮扶村。

1、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镇党委、政府历来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安排一名副镇长来抓此工作,另外,示范村和帮扶村各明确一名党政班子成员联村进行相关指导。

2、明确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方案

根据新农村建设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各示范村和帮扶村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

3、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计划落实

各村在驻村工作队和联村干部的指导下,认真研究、精心组织,深入宣传发动,突出工作重点,狠抓任务落实。如渡口村的蔬菜基地建

2 设(350亩左右)为重点,带动产业发展;羊鹿村则以土地平整和道路硬化为工作重点,进一步改变和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各帮扶村也针对本村实际情况,科学决策、因地制宜,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工作。

4、多方筹措资金,确保目标实现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但要达到生活宽裕等工作目标,增加投入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仍是重点。因此,镇村两级深入宣传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为主体,筹集建设资金,然后争取上级项目的建设投入。另外动员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大力支持,同时镇财政对示范村和帮扶村建设也重点倾斜。

三、造林工作

镇党委、政府年初把植树造林工作摆在突出位臵来抓。2月14日,党政、人大负责人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到邓家坝村梁山组与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种植了1200棵国外松和松香。

2009年春,杨嘉桥镇的造林任务是550亩,其中退耕还林荒山造林100亩,封山育林100亩;长防林人工植苗200亩,封山育林150亩。我镇抓住造林的黄金时期,组织好造林工作,超额完成了全年造林任务,共计完成了556.5亩,其中完成退耕还林荒山造林104.5亩,封山育林100亩,长防林人工植苗202亩,长防林封山育林150亩。另外我镇积极完成了退耕还林异地造林任务48亩,补植补造任务136亩,油茶低改任务350亩。

四、春季防汛工作情况

多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每一年平安度汛工作放在首要位臵,早安排、早布臵、

3 早宣传。

1、3月24日镇防汛指挥部召开全镇防汛工作会议,4月1日前各分堤垸召开了防汛会议,各排渍机均于4月10日前试好车;印发了《关于调整杨嘉桥镇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成员及各责任地段划分的通知》(杨政发[2009]3号文),落实了防汛岗位责任制,明确了职责。

2、镇政府安排15万元作为防汛备用资金,确保防汛工作经费到位;同福、震福、龙华、沿河四个堤垸、撇洪渠的清污扫障工程在年前已经基本完成。

3、器材准备情况:木材92立方,卵石4550立方,块石570立方,马钉600公斤,编织袋23500个,桩架6个。

4、编制了防洪预案、抗旱预案、水库度汛预案、山洪灾害防预预案、山洪灾害避灾预案。

5、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组织了对全镇大堤、水库两次全面的大检查,印发了第一期防汛专题督查通报;防汛通讯设施运行正常,镇防汛指挥部和水管站、堤委会的工作人员在主汛期间都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6、四套山洪报警设备完好;组建了防汛抢险 队伍,并对抢险队伍在近期内进行抢险技术知识培训。

五、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情况

全镇按照县畜牧水产局的要求,认真贯彻《湘潭县2009年春季重大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实施方案》,强化动物防疫为保障,认真落实免疫标识制度,突出W病、生猪蓝耳病和禽流感预防,有效防控动物疫情,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畜牧业健康稳步发展。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了切好做好我镇春季动物

4 防疫工作,有效防控动物疫情,镇政府成立了由镇长担任组长的重大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领导小组,并制定了《杨嘉桥镇重大动物疫病免费强制免疫工作方案》,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层层签订责任状。

2、精心组织,确保落实 一是镇党委、政府全面发动搞宣传,印发春防资料10000份分发到户,张贴200多条宣传标语;二是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操作规程和免疫程序,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三是村干部带队入户,严格按照8个 100%的要求狠抓免疫注射工作;四是严格督查,及时补注,共下村督查春防工作3次,及时通报,查漏补缺。

3、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合作社组织作用 湘潭县辉安科技养猪专业合作社,是全县良种名牌、科学养殖、管理规范、产品安全的大规模合作组织,党委、政府积极引导,充分发挥该组织的动物防疫和发展生猪养殖经济的作用。合作社按照“合作社+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实行“八统一”的一体化生产格局,采取“以大带小、以强帮弱”的原则,不定期开展动物疫病防治等专业技术培训。3月28日,辉安科技养猪合作社技术培训在镇政府大礼堂举行,同时该社采用双耳标制确保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反响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全镇共存栏生猪102678头,其中母猪24600头,仔猪36558头,架肥猪41520头,养猪专业户198户,其中存栏1000头以上2户,存栏500头至1000头的5户,存栏300头至500头的52户,存栏100头至300头的139户;存栏羊3400头;存栏牛420头;存笼家禽256000羽,其中鸡存笼114400,鸭存笼131600羽。全镇共计注射生猪猪瘟疫苗

5 91018头,占应免生猪100%;牲畜w苗85622头,占应免生猪100%;猪高致病性蓝耳病苗85082头,占应免生猪100%;佩挂耳标85622头,挂标率100%;免疫禽流感苗246000羽,免疫率达到100%。并做到户户有免疫登记卡,村村有免疫档案。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全镇内暂未出现大的动物疫病流行,暂未出现牲猪五号病及禽流感病例。

六、森林防火工作

杨嘉桥镇按照湘潭县森林防火标准化建设B类标准的要求认真做好森林防火的各项工作。一是建立健全了森林防火领导机构;二是层层签订到村、到组、到户的森林防火责任状,共计16000余份,签订率达100%。三是制作了“一案、四图、五制度”;四是成立了镇、村、组三级森林防火应急分队;

五是防火器材储备充足,有砍刀120把,二级水泵1套,二号工具200把,油锯2台;六是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有线电视台、出动宣传车8天次进行森林防火宣传,在全镇各交通要道设臵永久性森林防火宣传碑30块,张贴森林防火宣传广告30块,森林防火宣传牌24个,宣传标语2000条,挂横幅30幅。七是贯彻防火宣传教育,对全镇智力不健全人员进行了全面的摸底,制定监控防范措施,与森林防火监护责任人签订了监护责任状。八是加强对全镇的镇属林场进行巡山巡查并与巡山人员签订责任状;九是完成了2000米的森林防火隔离带。

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土地流转工作,并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把土地流转工作作为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认真抓紧抓好。尤其是

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一步加快了土地流转的步伐。目前,我镇有新湘、三合等7个村进行了土地流转,流转土地690亩,参与流转的农户514户,流转的土地主要用于发展农产品种植和农业结构调整等。例如新湘村和三合村,流转形式主要是转包和出租,主要用于发展西瓜等经济作物和水稻的种植。

通过加强法规政策宣传,摸清底数、原则性典型引导,规范程序等多措并举,我镇土地流转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加速了劳动力的转移,使得部分劳动力摆脱土地束缚,外出务工、经商;二是大幅度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新途径;三是有利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八、积极做好项目建设

1、生态养殖小区建设 为有效地带动全镇规模养猪发展,促进生猪数量稳定增长,质量显著提高,我们将在全镇范围内积极建设铺子岭村吴厚刚等6个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强化项目领导和管理 ,加强技术支撑,积极推广标准化养殖,狠抓优质良种猪引进推广和技术培训推广指导工作,提高生猪生产科技水平,利用各个养殖合作组织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引导、普及现代集约化养猪技术,加大科学养猪配套技术的推广力度,促进生态养殖小区的健康发展,目前这些项目正在紧张验收当中。

2、人饮安全工程建设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不仅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更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前段时间全镇范围内实施的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建设,特别对镇自来水厂进行

7 改造将解决近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消除了饮水不安全现象,农村群众反响较好。我们将继续加强人饮安全工程建设,通过人畜分离、粪便入池等措施缓解因生猪粪便造成饮水污染的问题。

3、农业综合开发建设 农业综合开发是政府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手段,是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是新时期加大对农业投入的主渠道。我们将继续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综合运用工程、科技等措施,因地制宜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问题,对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起到推动作用。目前我镇去年的叠福、金棋两个项目已全面完工,今年已规划申报了渡口项目区。

4、土地平整项目建设 当前龙华土地平整项目区建设已经基本进入扫尾阶段,将努力完成责任制调整,做到不误农时、不抛荒,全力保障春耕生产,维护社会稳定。耕地确保有量不少于4433.5公顷,基本基本农田面积3844.9公顷不减少。同时我镇申报了新湘、三合项目区和叠福、金马、福星、柳湖、羊鹿、雁坪项目区。

5、沼气池项目建设 沼气池已成为一个具有能源、生态、环保和其他社会效益的多功能综合系统,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能源加工业等多环节、多层次的综合利用的良性循环和高效益的新兴产业。2009年申报福星、铺子岭两个项目建设村,我们将继续从本镇实际出发,突出重点促实效,按章操作,不断创新,保质保量建好沼气池,为把农民办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6、移民村后扶项目建设 2008年投入3.87万元完成

8 了旷家村骨干塘建设;2009年,我镇有震福、八托等8个移民村,投入11.7万元的震福村通达公路建设正在进行。目前正在申报的有四个项目:投入10.4万元的震福村通达公路建设、投入6.8万元的八托村通达公路建设、投入6.7万元的新福村骨干塘建设、投入2.66万元的渡口村通达公路建设。我们将在国家水库移民后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大力推动移民村后扶建设,严格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全面推进,进一步探索出移民后扶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工作有机结合的成功经验,为移民后扶村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九、几点建议:

一是农业系统的机构人员改革应进一步完善;二是整合支农、惠农项目集中支持重点区域建设;三是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上一篇:麻醉科医德医风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季氏将伐颛臾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