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设计论文范文

2023-09-16

优化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伴随着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工业厂房越来越多,当前比较普遍推广的就是钢结构厂房,钢结构工业厂房因其施工速度快、自重轻、抗震性能好、环保等特点在建筑工程中已被广泛认可。通过对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能在保证建筑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降低建筑工程成本的目的,能够节约造价,并提升建筑的经济效益。本文主要对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在钢结构厂房结构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厂房结构设计;应用

前 言: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保证工业安全生产,提高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是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建筑工程中,建设的设计单位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在满足建筑需求的前提下,通过结构优化技术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对整个建筑工程非常有利。

一、对钢结构工业厂房支撑系统的设计原则

为了保证钢结构厂房的空间工作,提高其整体刚度,承受和传递纵向水平力,防止杆件产生过大的变形,避免压杆失稳,以及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应根据厂房结构的形式,车间吊车的设置,振动设备以及厂房的跨度、高度,温度区段的长度等情况布置可靠的支撑系统。厂房每一温度区段应设置稳定的柱间支撑系统,并与屋盖横向水平支撑的布置相协调。下柱支撑的位置是决定厂房纵向结构变形方向的重要因素,并影响温度应力的大小,下柱支撑应尽可能设在温度区段的中部,使吊车梁等纵向构件能随着温度变化比较自由地向区段两端伸缩。当温度区段的长度不大时,一般在温度区段的中部设置一道下段柱支撑,但温度区段的长度大于150 米时,为了保证厂房的纵向刚度,应在温度区段内设置两道下段柱支撑,其位置应尽可能布置在温度区段中间三分之一的范围内,为了避免过大的温度应力,两道支撑的中心距离不宜大于72 米。

二、结构设计优化的基本方法

目前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直觉优化与概念设计处理。所谓直觉优化,就是指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设计方案时,设计人员一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直觉来判断出应当选择哪种设计方案比较合适,尤其是在确定结构布置设计、荷载分析、细部处理的设计方案时,更是无法使用计算机来代替,必须要由设计人员靠自己的判断来决定。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设计人员自己的判断是需要根据设计规律和实践经验来判断,其在一定情况下,还是需要结合概念来进行设计处理。为此在结构设计优化技术中,概念设计处理也是非常常见的优化技术方法。

三、钢结构厂房的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应用

1、厂房钢结构设计优化的基本原则

(1)要保证有足够的工作空间。

(2)在生产中机械设备的运行往往会带来一定的震动,为保证厂房的安全性,在优化厂房结构设计时,需要重点对结构的抗震性进行设计。

(3)一些厂房在生产中会散发大量的热量,而钢本身具有很大的传热性能,若温度过高时,钢结构的强度也会减弱,为此设计中还注重对钢结构的耐热性进行优化设计。

(4)厂房的支撑体系设计、屋面设计和立面设计也都要充分结合实际需要,合理设计,提高厂房结构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和合理性。

2、钢结构厂房的抗震性设计优化

(1)在进行总体布置的时候,厂房结构的质量和刚度分布應该具有均匀性,钢架是厂房横向结构选择的最佳材料,通过这种形式,可以使钢结构的受力性能得到充分地应用,并且横向结构变形几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

(2)钢结构厂房出现破坏,通常情况下,并不是因为杆件没有足够的强度,在很多时候是因为杆件没有稳定性而使其出现破坏现象,因此,布置支撑系统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3)在地震影响下,低周疲劳作用有所发挥,而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它对厂房所产生的影响。在设计结构连接点的时候,节点的破坏要晚于结构构件的全截面屈服,结构构件应该加入到塑性工作中,将其中地震能量充分地吸收进来,从而发挥抗震能力。

3、钢结构工业厂房的耐热性设计

钢结构工业厂房防火能力很差,当钢材受热在100℃以上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钢材的抗拉强度降低,塑性增大;温度在250℃左右时,钢材抗拉强度略有提高,而塑性却降低,出现蓝脆现象;当温度超过250℃时钢材出现徐变现象;当温度达500℃时,钢材强度降至很低,以致钢结构塌落。因此,当钢结构表面温度处于150℃以上时,必须做隔热及防火设计。这样可以增强建筑的耐热能力,使建筑更加的安全。

4、屋面支撑系统及屋面结构的设计优化

屋盖支撑系统的布置应根据厂房跨度、高度、柱网布置、屋盖结构形式、吊车吨位和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等条件来决定。一般情况下无论有檩或无檩体系的屋盖结构均应设置垂直支撑;在无檩体系中,大型屋面板有三点和屋架焊接,可起到上弦支撑作用,但考虑到施工条件的限制和安装需要。无论有檩或无檩体系屋盖均应在屋架上弦和天窗架上弦设置上弦横向支撑。对于屋架间距不小于12m的厂房或厂房内设有特重级桥式吊车或厂房内有较大振动设备的均应设置纵向水平支撑。屋面的排水及防水设计在屋面设计中需重点考虑,根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的规定,屋面坡度最小为5%,在积雪较大的地区,坡度应适当加大。单坡屋面的长度主要取决于所在地区的温差以及降雨所形成的最大水头高度。根据工程设计经验,单坡屋面长度宜控制在70m以内。目前,市场上钢结构屋面的做法常用的有两种:

①刚性屋面:双层彩色压型钢板内夹保温棉;

②复合柔性屋面:由屋面彩钢板内板、隔气层、保温层、卷材防水层组成。

5、立面设计的优化

在厂房轻钢结构的设计中,除了要对力学性能进行优化设计以外,还需要对其立面设计进行优化。尤其是要对厂房轻钢结构的规模、线条、色彩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由于厂房一般多用于生产,因此在设计其立面的规模和线条时,可以考虑设计简单统一的立面。

在色彩选择上,也可以尽量考虑彩色的钢板,避免整个厂区都处于一种单调沉重的混凝土结构中。尤其是在厂房的出入口、外天沟已经收边泛水等部位进行合理优化设计,在保证其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实现良好的立面效果。使厂房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从而调节员工的心情,提高工作积极性。

另外,线条是表现轻钢结构建筑风格最独特的特征,均匀的线条或横或竖,使得轻钢结构建筑富有流畅的金属质感,体现了强烈的现代工业气息。很多厂房在设计上往往考虑到采光问题而在墙面上挖较多的孔洞,破坏了立面效果,笔者建议可以大量使用屋面采光板,以此来解决采光和立面效果的矛盾,同时还能解决厂房的通风问题。

结束语:在厂房结构设计中应用结构设计优化技术,使厂房设计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且美观大方,应用现代化科技手段,选择合理的建筑结构设计方案,实现降低建筑工程造价并取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蔡红军 蒋凤鸣 董辉.浅谈钢结构厂房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 2010(19).

[2] 陶少军.基于钢结构的工业厂房结构体系设计思路浅析[J].科技资讯. 2010(22).

[3] 冯双艳.钢结构厂房中屋面支撑的设计实例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19).

[4] 耿云峰.论钢结构工业厂房的设计与施工[J].今日科苑. 2008(20).

优化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在电力企业发展过程中,为了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紧跟市场的发展形势,就是要不断优化企业劳动组织设计,压缩管理层级,缩短业务链条,实现协同高效运作,达到提高管理效率和提升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在进行劳动组织设计与优化时,必须着眼于这个组织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同时又要考虑到各个不同组织之间的差异性和矛盾关系。

关键词:电力企业;劳动组织;设计

企业劳动组织是企业组织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使用的劳动组织,可以协调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因此,在发展进程中,许多企业都紧跟市场发展形势,对劳动组织进行了优化设计,有关企业劳动组织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也因此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企业劳动组织管理的重要性

(一)优化企业劳动组织设计是企业管理提升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各类企业,普遍处于行业发展的导入期和成长期,管理尚未成熟,存在组织设计混乱、权责交叉、定员无据的现象,由此导致的管理矛盾较多。劳动组织管理的主要任务与科学管理的核心有着必然的联系,是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前提和必然要求。通过规范来优化职能配置、明晰管理界面、合理设置组织机构、科学核定劳动定员及领导职数,逐步建立与企业生产经营和队伍建设相适应的精干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对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稳步发展,实现规范管理,统一标准,全面深入推进管理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动组织设计及劳动定员标准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劳动组织设计及劳动定员标准的制定和应用,组织机构改革的推进和深化,是劳动组织管理的根本任务和重要职能。企业组织机构改革,一是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分工,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门的相同管理职能,消除交叉重复。二是理顺上下级企业机构设置,合理划分上下级管理机构,明确经营管理职责。三是开展劳动时间研究,合理确定劳动定员,减少用人,降低人工成本。

(三)劳动组织设计及劳动定员标准是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工作

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是提高工作效率,建设务实、高效员工队伍的客观要求。劳动组织设计及劳动定员标准,可以从源头上强化管理,规范运作,深化体制改革,优化业务或工作流程及人员配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现阶段我国企业劳动组织设计原则

劳动组织设计及劳动定员标准,必须围绕企业发展规划及战略目标,以强化人事管理基础工作、提高人事业务管理水平为出发点,优化组织机构设置,规范岗位管理,完善劳动定员定额标准,有效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方式的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要坚持以下工作原则:

一是统筹规划、整体研究。从机构、定岗、定员三个维度出发,充分考虑机构、岗位、编制定员标准三个体系的紧密关系,统筹研究,相互协调,各有侧重,建立健全较为完善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体系。

二是科学先进、注重实效。紧密结合企业实际,采取科学合理、简便实用的办法,确保三个体系的建立,既要体现先进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又要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三是夯实基础、推进创新。通过不断优化劳动组织及业务流程,积累历史数据,强化过程的管理与跟踪,做好定员的核定、调整及统计分析研究等基础性工作,为推进薪酬分配、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提基础保障。

三、我国企业劳动组织设计的思路

(一)选择科学的劳动定员标准方法

企业在设计劳动组织时,要将传统管理学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结合起来,科學进行劳动组织设计及劳动定员标准制定,以确保企业劳动组织设计的科学性。企业内部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影响都不尽相同,这就决定了影响定员数量的因素、计算定员的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长期以来,企业用作定员参考的因素有劳动效率、生产设备、岗位分布、比例、组织机构等。劳动定额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可以利用劳动定额来计算劳动定员,并且,不管劳动定额的形式怎样,按照效率、设备定员,照样可以准确计算劳动定员及岗位投入产出比。如果企业劳动定额管理基础薄弱,不但岗位投入产出比不明确,岗位管理、专业技术岗位核算和测评都要依靠主管经验来完成。因此,在劳动组织定远标准制定、修订的过程中,企业不但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在考虑劳动强度、技术难度等因素的基础上,进行量化标准设置。

(二)关注管理人员定员标准确定方法

企业管理人员的定远标准,是企业劳动管理中的难题,因为管理岗位的工作量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难以量化。就目前来说,许多企业在管理人员定员标准上采用的是员工总数比例法,即按照管理人员占员工总数比例对其工作量进行的测算。不同企业的技术构成、人力资源构成有较大差异的情况下,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与员工的总数也是不确定的,这个时候,员工总数比例法的局限性就暴露出来。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管理人员定员标准不统一,管理人员定性研究多、定量分析少的情况还将继续存在。这就要求企业在劳动组织定员标准设计时,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尽量结合企业实际需要选择适用的管理人员定员标准确定方法。

(三)提高劳动组织设计决策程序的透明度

在企业内部组织管理混乱、绩效考核规则不完善的情况下,人力资源部门往往会因为定员工作、绩效考核等等原因而成为众矢之的,一旦企业劳动组织设计及劳动定员出现什么问题,人力资源部门往往会受到许多责难。要想减少企业劳动组织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企业要提高劳动组织设计决策程序的透明度,广泛征求各部门的意见,然后进行意见归类整理、分析、提炼,并将有益建议渗透在决策中去,提高定员标准的专业性、客观性,变暗箱决策为公开研讨。在决策出来后,还要做好决策研究、宣传工作,使各部门对决策内容如定员、定岗标准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使各部门都能接受定员结果。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劳动组织设计是企业的大事,它离不开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企业有关部门还要在行业数据搜集、企业历史数据积累工作的基础上,为企业核定定员、设计规划等劳动组织设计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优化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当前,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已大大提高。同时,人们开始更加重视环境建设,并寻求更健康、更稳定和生态的生活。因此,园林项目发展迅速,在城市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水景的建设非常重要。它不仅可以与建筑物、植物等结合使用,而且还可以独立出现,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因此在设计和施工中需要多加注意。基于此,本文就园林景观施工中水景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园林景观;水景施工;技术应用

1水景建设在园林景观建设中的重要性

水景是一种以水为主要成分的水生景观,水是花园景观中的重要元素,极大地丰富了花园景观的形状。水生景观的融合使花园景观更加生机勃勃。根据水景观的形状,它可以分为静态和动态水景观。静态的水生景观主要营造出宁静的氛围,常见形式包括湖泊和泳池;水的动态特性创造了充满活力的氛围,常见形式包括小河、人工瀑布、喷泉等。

在园林景观建设中,合理增加水景观建设可以结合当地特色来反映当地文化。这是一个针对游客的文化展览,也是针对当地人的文化遗产。同时,水景的建设可以成为美化花园景观的要素。通常将植物、岩石和拱桥等元素添加到花园设计中。这些元素非常异质,可以使整个花园景观与实际环境更加相关,并且居民可以在景观中感受到更加真实的感觉。此外,水景建设经常使用电动水磨机来循环水,这反映了自然界中的活水概念,并允许水在水景中流动,这可以使整个景观从花园变得更加生机勃勃。通过将灯光和音乐结合使用,花园的景观更具观赏性,可以给观众带来流畅和开放的感觉。水景设计可以根据水流的方向更好地划分整个园林绿化空间,可以指导整个园林绿化空间的整合。

2园林景观施工中水景施工技术的应用

2.1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水景施工技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需要做好相关的设计准备工作,确定好水景施工技术工作,也是说在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勘察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园林周围环境合理地规划水景建設,确保水景建设可以达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并在与园林景观进行结合的作用下,降低城市噪声。在对园林景观现场进行勘察后,需要通过数据信息,建立园林景观整体模型,从而对现场进行科学布置,计算出所需要的水管数量以及长度,对施工成本加以控制,从而保障水景施工质量。除此之外,在园林景观中实施水景施工技术,需要严格地根据实际方案,对水景进行施工,确保施工质量达到工程建设标准要求,同时根据施工建设情况,对施工工序以及管道施工等进行全面的规划,并做好施工安全防护工作。

2.2管道施工质量控制

管道施工属于水景施工技术中的一种,管道施工对水景施工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所以在进行水景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管道施工质量加以控制。管道在园林景观中属于隐性状态,如果暴露在园林景观中,会严重影响到园林整体美观感。因此,在管道施工中,要想保障管道施工质量,就需要对管道材料以及管道安全施工质量加以重视。在管道安装施工中,必须严格遵守水景景观设计要求,将管道合理地埋设在地下,根据管道施工路线进行安装。在管道材料控制中,管道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后,相关管理人员就需要对管道进行检测,避免出现劣质管道,应当达到水景建设质量。

2.3水渠的优化设计

水渠是水景景观建设中的一种,也是园林景观中重要的景色之一,在对水渠进行建设前,需要对水渠工程进行优化设计,确保水渠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提升园林整体美观感,在园林水景施工设计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对现场的实际考察,对水渠路线加以规划,并在施工前,全面做好水渠建设施工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水渠,同时需要注意在水渠建设中,对周围的景观以及周边建筑环境加以设计,保障水渠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提高园林美观感。

3园林景观施工中水景施工关键技术应用

3.1在驳岸中的应用

在园林景观采用水景施工技术的过程中,一般建设的驳岸都是采用砌石类材料,这种材料可以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中,为人们带来更好地美观体验。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园林整体地形以及水景施工现场进行全面地考察,并科学地构建施工图纸,确保水景施工图纸设计可以达到景观的需求。同时,在施工图纸中,需要对驳岸水平位置进行合理地设计,并做好相关的放线定位工作,为后续的水景施工建设提供保障,在开挖土方工作实施的过程中,相关施工人员需要对园林坡度加以控制,在开挖工作完成后,还需要对地基进行夯实。如果在园林水景施工现场中存在大量的软土层,则需要对该地区土质进行改善,并对该地区尽心夯实,尽可能地采用混凝土,提高该地区的强度。在混凝土浇筑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水景驳岸各石块之间的距离加以进行控制,对每一个石块设计分格缝,并对石块之间的缝隙做好填充。一般填充物可以选择沥青或者橡胶等防水材料。在现场施工准备工作完成后,需要及时地对施工进行验收与检测,从而确保驳岸的稳定性,提高园林水景景观建设的安全性。

3.2瀑布中的应用

瀑布是园林水景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能够有效地体现出园林景观,为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体验。在一般的情况下,建设瀑布前需要对瀑布水景建设加以分析,确保瀑布建设能够与园林环境进行充分结合,全面展示出瀑布的壮观感,将瀑布自身优势与景观价值全面地展现出来。在瀑布建设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水流的速度,需要对地势结构加以利用,同时控制好瀑布的水流落差,从而使瀑布可以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另外,还需要将瀑布与周围自然环境进行充分地集合分析,在最大程度上,控制好瀑布的施工建设质量,避免发生意外风险。同时,对瀑布周围的石壁建设加以关注,瀑布周围的山石色泽以及地质等,与瀑布之间构成良好的对景,提升瀑布的观赏性。

3.3在喷泉中的应用

喷泉在园林水景的应用中,可以展现出喷泉不同种形式,与园林景观进行有效地结合。例如,音乐喷泉。音乐喷泉在我国城市建筑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音乐喷泉已经在当前的城市中,成为标志性建设。因此,在满足城市规划原则的基础上,可以在园林水景规划中,融入音乐喷泉,并在喷泉建设中采用激光技术以及射灯技术,全面提高音乐喷泉的美观感。但是,需要注意,在园林景观建设中,需要结合水景选择合适的音乐喷泉,通过音乐喷泉的不同展现形式,发挥出水景的美观感。音乐喷泉可以结合园林水景,在流动的湖泊当中,建设音乐喷泉,在音乐中融入水流的律动节奏,可以更好地展现出音乐喷泉的美观体验以及听觉体验,水源与音乐喷泉进行有效地结合,有效地避免了对水资源造成浪费。

4结束语

水景在园林工程中不仅起到画龙点睛作用,还能供工人们欣赏、体验,同时有利于改善局部气候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在现代化水景工程施工过程中,其涉及专业逐渐增多,施工技术越来越复杂,想要打造良好的水景工程,就要从环保、经济、功能等角度出发,合理选择管材和水泵,规范采用施工技术,从而充分发挥水景工程作用和功能。

参考文献

[1]张岩.园林景观布局与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探究[J].中国地名,2019(10):42.

[2]汪星明.浅谈新技术在园林景观布局与园林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居业,2019(9):85,87.

[3]王淼,刘殿行.水景施工技术在园林景观施工中的应用[J].居舍,2019(25):113.

浙江嘉华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温州分公司

优化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物流网络是物流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组织与设施的集合,可以分成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物流组织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基于国内外物流网络研究的特征和分类的阐述,对国内外研究轨迹和内容进行综述,指出未来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物理 物流网络 网络结构

1 概述

随着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间竞争的焦点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诸如储存、包装、运输、装卸等物流活动领域,人们开始研究如何在这些领域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创造“第三个利益源泉”。而伴随着电子商务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通过物流网络来提高物流效率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2 物流网络的概念及其内涵

我国国标《物流术语》中将“物流网络”定义为“物流过程中相互联系的组织与设施的集合(GB/T18354-2001)”,这是一个宽泛性的定义,但是没有对物流网络内涵进行更加透彻的分析。徐杰和鞠颂东则认为:物流网络是适应物流系统化和社会化的要求发展起来的,是由物流组织网络、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物流信息网络三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的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的总称。

3 正向物流网络的研究

如何提高正向物流网络的响应度,如何降低正向物流网络的成本,最大化其利润等问题,一直以来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Thanh则考虑了一个多周期、多层次、多商品和多顾客的模型,通过新的启发式算法对建立的混合线性规划模型进行改进。Lin等以运输成本、存货成本、固定订货成本和开放设施成本总和最小为目标,构建了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进行了优化。秦绪伟等综合考虑决策因素,建立了整车物流网络集成优化模型,提出用于路径优化的流预测算法,并且嵌入到遗传算法中,解决了计算难点。何宝明等在考虑队列长度硬资源可服从整数分组的约束下,建立了传输定量资源的路径优化最短时间问题,用非线性模型解决了整数优化问题。

4 逆向物流网络的研究

“逆向物流”这个词最初由Stock提出,他1992年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逆向物流为一种包含了产品退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理、再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Fleischmann等将逆向物流网络和传统的物流网络做了对比,把逆向物流网络分为再制造网络、再利用网络和回收网络,并且还指出逆向物流网络和传统网络比起来,最主要的区别就是产品来源地和目的地的数量。

逆向物流网络设施选址和各项资源的再分配也是学术界一直关注的热点。狄卫民针对含有连续分布随机参数的回收物流网络优化设计问题,建立了由样本数量决定求解效率的二阶段随机规划模型。Qin等将模糊仿真和遗传算法结合起来,根据三种不同的条件,给出了三类不同的模型,来探寻在逆向物流网络中自身存在的不确定性。

由于逆向物流不同于正向物流,再其回收的过程中,有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而这些研究往往是考虑了其中一些或者是忽略了这些因素,这可以作为以后研究的一个方向。

5 正向/逆向物流网络的研究

不仅是单独的针对正向或者是逆向物流网络进行研究,把他们两者结合起来也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马祖军和代颖综合考虑网络中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设施集成与运输整合,建立了一种制造/再制造集成物流网络优化设计模型,用于确定物料库网络中各种设施的数量、位置及物流量分配。狄卫民等为提高制造/再制造物流管理绩效,建立了单周期、单回收产品、有能力限制、同一物流设施备选地点对应多种可选物流设施类型的集成物流网络设计的模糊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

Wang等综合地考虑了与节点相关的选址和库存问题,通过双层的遗传算法,对所构建的选址-库存(Location-Inventor)模型进行求解。Ramezani等考虑了不确定条件下,多目标多级多产品的正向/逆向物流网络,以利润、响应速度和质量最大化为目标构建。Vahdani等以和总费用最小为目标,应用了排队论、模糊可能性和模糊多目标决策的方法,在环境和系统不确定的情况下,对一个双向设备物流网络进行了优化。

6 总结和研究展望

本文以正向物流网络、逆向物流网络以及正向/逆向物流网络为主线,对于现在已有的一些物流网络研究做了总结。总结起来,以后关于物流网络的研究可能出在以下这些方面:

①在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研究中,研究的热点已经转向多周期、多层次、多商品的研究方向中来,但都是静态的,忽略了外界环境影响和内部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复杂网络理论恰好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所以可以尝试将复杂网络理论应用到研究中去。

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网络越来越复杂,仿真计算的复杂也会不断地增加,这将会制约着研究的进展。如何探寻一些较简单有效地数值模拟仿真方法,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改进已存在的算法,以适应不断增加的计算需求量,这也可以作为一个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毛海军,王勇,杭文.基于模糊聚类算法的多配送中心选址优化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2).

[2]秦绪伟,范玉顺,尹朝万.整车物流网络规划问题的混合粒子群算法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7).

[3]马祖军,代颖.基于稳健优化的制造/再制造集成物流网络设计[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6(41).

[4]狄卫民,马祖军,代颖.制造/再制造集成物流网络模糊优化设计方法[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14).

优化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工程造价的控制包括工程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结算阶段。设计费只占工程全寿命费用不到1%,但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却达75%以上,所以无论从造价管理系统环节,还是从投资控制方面,必须高度重视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可通过完善设计招标,加强限额设计,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等措施,有效、合理的控制工程造价。

关键词:造价控制;限额设计;控制措施

工程设计是建设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处理技术与经济关系的关键性环节,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阶段。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目标就是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投资估算,用估算控制初步设计的概算;而初步设计概算就是施工图设计阶段的项目投资控制目标。项目建设在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的投资估算一经批准就作为建设项目的最高限额。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将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而影响项目投资最大的阶段是方案选择的设计阶段,应作为控制重点来抓。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技术方案选择及可研阶段,影响项目投资的因素占60%~65%,很显然,项目投资控制的关键在于方案决策的设计阶段,设计阶段分为初步设计阶段和技术设计阶段。因此,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目标的设置是非常重要的。

一、以设计为重点,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先决条件

控制工程造价必须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建设前期阶段上来,尤其是要抓住设计这个关键阶段。设计人员必须树立经济意识,牢固树立效益观念,从业主利益这个基本目标出发,提高设计质量,优化设计,减少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并明確规定设计单位逐级控制工程造价的责任制,使所设计的建筑产品能做到建设工期最短,投资最省,质量最高的要求,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二、优化设计方案,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设计方案对工程项目的造价确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单位是设计方案的主体,设计方案的优劣及其所决定的成本的高低与设计单位密切相关。设计质量和尝试是否达到国家规定,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一次性投资能否满足使用要求,而且关系到建设项目一次性投资的多少和建成交付使用后项目的经济效益如何。国外专家指出,虽然设计费用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还不到1%,但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到75%。很显然,搞好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建设单位的“重施工、轻设计”的观念必须克服,控制工程费用应从设计抓起。因此,建设单位在审查设计单位的设计时,要重视设计方案的优化,利用各种指标对项目总平面图设计、工业建筑的空间平面设计进行分析比较,这两方面的设计不仅对工程造价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对施工及投产后的生产、经营都有重大影响。一般来说,先进的技术方案劳动生产率高、产品质量好,但是所需的投资较大,因此,要认真进行经济分析,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确定先进适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工艺技术方案。

设计图纸是工程的龙头,当一份施工图付诸施工时,就决定了工程本质和工程造价的基础。一个工程在造价上是否合理,是浪费还是节约,在设计阶段大体定型,由设计不当,造成的浪费其影响之大是人们难以预料的,目前,设计部门普遍存在“重设计,轻经济”观念,而设计概预算人员往往机械地按照设计图纸编制概预算,用经济来影响设计优化,衡量、评价设计方案的优秀程度以及投资的使用效果只能停留在口头,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只负技术责任,不负经济责任,在设计方案上也基本上做到了采取两个以上的设计方案进行比较,但在经济上是否合理却考虑很少,特别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设计人员为了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为了赶进度,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甚至有些项目(如装修部分)出现做法与选型交代不清,使设计预算与实际造价出现严重偏差,预算文件不完整。因此,为将工程造价和工程量控制在限额内,鼓励设计人员做好设计方案选择,要把竞争机制引入设计中,实行设计招标,促进设计人员增强竞争意识。

三、在工程(经批准的)投资总额范围内,采取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造价

1.在初步设计阶段,就要实行限额设计,限额设计要正确处理好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技术与经济的对立统一关系,采取优化设计的方法,可达到控制造价的目的,又可提高设计质量,达到经济与技术的完美统一。限额设计并不是一味地考虑节约投资,也决不是简单地将投资砍一刀,而是包含了尊重科学,尊重实际,实事求是,精心设计和保证设计科学性的实际内容。为了使投资控制在限额内,在初步设计开始时,设计院项目总负责人应将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向各专业设计人员和技经人员交底,研究实现投资控制的具体措施,并将投资限额分解成各专业限额,下达到各专业技术人员,分块进行限额设计,同时技经人员对每一阶段的设计都要进行造价核算,发现超过限额及时与设计人员分析原因,修改设计,确保在设计阶段将工程造价控制在投资估算内。改变目前设计过程中不算账,设计完了概算见分晓的现象,由“画了算”变为“算着画”。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目标的实现是通过限额设计来完成的,采用限额设计是中国工程建设领域控制投资支出,有效使用建设资金的有力措施。

2.在设计阶段还可引进设计监理,特别是规模较大项目,能够通过优化设计,挖掘节省投资的潜力。对于较小规模的项目,也可通过监理单位在设计阶段介入,查看图纸,查找可优化的部位。这要求监理单位具有设计阶段监理的资质。参与设计监理的人员应是由具有类似工程设计经验的监理工程师和工程造价人员组成,协助建设单位配合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优化,提出合理化建议,这样可在很大程度上节省投资。出于“互惠互利”的原则,在监理单位提出的合理化建议技术上可行,又节省了投资的情况下,可按一定比例给予奖励,这样的条款可在监理合同中予以确定。

四、应用价值工程原理,挖掘潜力控制工程造价

在强调限额设计的同时,也要运用价值工程的原理,处理好成本与功能这一对立统一的关系,提高它们之间的比值,使设计与概算形成有机的整体,克服相互脱节的状态,使功能和成本处于最佳配置。

在设计阶段应用价值工程控制工程造价,并不是片面地认为造价越低越好,而是要把工程的功能和造价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进行分析。例如,上海电视塔,如果只考虑塔的发射电视和广播节目这一单一功能,建成后国家每年要拿出几百万元的维护费,后来设计者运用价值工程原理,利用电视塔的高度,增设了综合利用机房、瞭望厅及旋转餐厅,可进行科研及游览。尽管造价增加了1 000多万元,但其综合服务和游览每年可收入近千万元。这样不但可在近期内收回所增加的投资,还可以“以塔养塔”,同时使上海市增加了一景,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取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要防止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造成设计单位经济责任感不强,初步设计时只从建筑规划、建筑规模、建筑空间、结构类型等方面考虑,片面追求新颖、精致,对造价指标考虑不周或不顾及,施工图设计阶段往往只关注技术、安全,设计保守、盲目加大安全系数,限额设计执行不力。因此,在满足项目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设计将使工程造价大幅降低,充分挖掘设计潜力,将是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所在。

五、实行设计的奖罚制度

长期以来,设计单位形成的重技术轻经济的倾向,原因在于设计人员的创新,被社会认可的只是技术上的创新(如建筑造型和使用功能),而控制工程造价的创新却得不到应有的关注甚至认同。设计人员在降低工程造价上深挖潜力的设计成果,得不到表扬和奖励,反而要承担风险。这样便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造成了设计单位和人员要求安全保险,不问造价高低;导致工程设计的“肥梁、肥柱”等抬高工程造价的现象。在设计中引入风险机智,实行奖罚制度,奖励那些设计方案优秀、工程造价节省的设计,处罚那些因设计浪费而造成经济损失的设计,能激励设计人员深挖设计潜力,重视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对控制工程造价将是一个大的突破。

如何调动设计单位的积极性,使其真正站在维护业主利益的立场上,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功能的前提下,精心设计出低成本的优化的设计方案是业主和设计单位值得研究课题。为此,首先,应加大工程设计咨询费用,以鼓励和刺激设计单位设计并选择最佳的方案,这种方案不仅要保证工程质量和功能,同时,还应尽可能的降低工程成本。其次,应给予设计单位充分的尊重和权力。维护设计单位客观、合理、经济的设计方案,业主不能凭自己主观意识要求变动。

参考文献:

[1]全国造价工程师考试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2]全国造价工程师考试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3]全国造价工程师考试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建设投资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

[4]周述发,李清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5]尹怡林,闫孝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6]尹怡林.建设工程项目价值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

[7]郝建新.美国工程造价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

[8]全国造价工程师考试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造价的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9]韩爱英.关于建筑工程价格管理之探讨[J].建筑经济,2002,(4).

[10]李建峰.建设单位控制工程价格的模式与途径[J].基建优化,2003,(5).

[11]彭烨.谈建设项目工程价格的全过程控制[J].基建优化,2003,(6).[责任编辑 吴迪]

优化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伴随着区块链3.0的到来,区块链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财务会计、管理会计以及会计监督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文章尝试就区块链技术对会计影响的文献做回顾,分别从区块链技术对会计确认和计量模式的影响、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对会计监督的影响来进行归纳和整理。对目前区块链技术在会计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进行简单总结和反思,提出我们未来应该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会计;信息质量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7.139

1 引言

区块链技术作为我国“新基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之一,已经开始被应用到各行各业,比如“区块链+保险”“区块链+金融”“区块链+电子商务”等。对于会计行业来说,区块链技术对其产生的影响更是不容小觑,区块链技术的四个基础特征:去中心化、透明性、信息的不可篡改性以及隐私匿名性使我们克服了传统会计给我们带来的诸多弊端,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保证了会计监督的质量。

2 区块链技术对会计确认和计量模式的影响

2.1 区块链技术对会计确认的影响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会计领域对会计的确认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区块链技术的信息追溯与延伸和信息备份与纠错功能应用到会计确认中,能够保证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钟玮和贾英姿(2016)认为:一方面由于区块链的每一个节点都会对信息进行备份,因此其纠错能力会强于借贷记账法下的纠错机制;另一方面由于会计要素需要经过半数以上节点认可后才能确认,这样可以保证会计确认的准确性[1]。

温海燕(2019)具体分析了当前时代背景下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精益会计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路径,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区块链+精益会计”从会计处理程序的四个流程进行了方案设计,认为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会计确认中,可以解决传统会计确认三阶段带来的时间信息不对称,在时间节点上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2]。

何瑛(2020)等人从区块链技术时间戳属性和分布式记账技术两个角度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对会计确认的影响,认为区块链技术保证确认的真实性、一致性、完整性和准确性[3]。

2.2 区块链技术对会计计量模式的影响

区块链技术的节点信息审查和数据流程标准化可以为各类计量属性提供全面、客观准确的信息。

钟玮和贾英姿(2016)认为区块链下每一个节点都单独保留了每一笔交易的所有数据信息,每发生一笔交易都会经过每一个节点的审查,并且区块链技术的时间戳属性使这些交易信息是按照时间顺序呈现链式排列的。这样,影响计量属性的每一个元素都会变得相对透明,共同为重置成本、公允价值、现值等在内的各种计量属性提供客观、全面、准确的基本信息[1]。

何瑛(2020)等人认为从共识机制、时间戳属性以及分布式记账模式三个角度来分析区块链技术对会计计量模式的影响,认为这样其不仅能够为会计计量属性提供具有更高准确性的信息,而且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3]。

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区块链技术对会计确认与计量模式的影响是积极的,但是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区块链技术在会计确认与计量中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比如:曾雪云(2020)认为区块链由于其本身技术的缺陷以及会计行业的特殊性,难以实现会计确认和计量工作所需的管理判断、会计选择和会计估计。因此,区块链技术对会计的确认和计量最终能否产生积极的影响,取决于企业能否解决克服区块链技术在会计领域应用的相关障碍[4]。

3 区块链技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3.1 区块链与会计信息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会计领域可以防范会计信息失真,改进会计信息质量。

Huber Nick(2017)通过研究在银行系统中运用区块链技术的优点,将其进一步延伸到企业,发现由于區块链的特点,伪造或篡改信息基本是不可能的,从而有力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性[5]。

陈小君和石子薇(2019)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财务共享服务中的支付业务,利用时间戳保证真实性、资产数字化固化单据信息、共识机制削减审核步骤、分布式记账促进信息沟通等途径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弥补了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信息追溯方面、审核程序方面、信息沟通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发现将区块链技术嵌入支付业务可以简化许多审核流程,使原始交易信息得以固化,从而保障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6]。

邢恩泉(2019)等人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上市公司,发现可以使中小投资者更容易参与到公司治理中,提高公司治理效率,从而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起到一定的防范作用[7]。

黄雪娇(2020)等人从信息记入机制、信息存储机制和信息修改难度三个方面分析了区块链技术的会计信息保真能力,发现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信息在存储过程和传播过程中的保真[8]。

但是也有学者提出虽然区块链技术的特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升,但这种保证并不是百分百的,一旦节点掌握超过51%的算力就可以对会计信息进行伪造和篡改,会对会计信息质量造成极大的危害。

袁广达(2019)[9]、刘琨(2020)[10]等人分别从区块链技术的特征:共识机制和安全密钥两个角度分析了其对信息安全存在的隐患,一旦系统受到攻击,共识机制和安全密钥被“黑客”突破,会造成企业相关信息被泄露,甚至会引起市场紊乱。所以,我们会计行业在应用区块链技术时能否取得成功,依赖于我们能否将区块链技术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效应降到更低。

3.2 区块链与会计信息系统

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会计信息系统中,将会重塑传统会计信息系统,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消除会计信息内容和信息获取时间的不对称性,使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保真能力得到质的提升。

李军和于永生(2018)认为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现有会计信息系统中,可以克服目前基于复式簿记的会计信息系统所带来的高人工操作成本和高篡改风险[11]。

王燕霞(2020)運用区块链技术对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重点模块—记账模式、会计信息结构和财务报告进行重构,并以企业生产购销业务为例,从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对区块链下企业会计信息化流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运用区块链技术重构会计信息系统将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工作效率、降低会计成本投入[12]。

李艺君和阎虎勤(2020)从财会人员的角度出发,在具体阐述区块链“挖矿”算法的基础上,总结出来区块链所具有的四个基本特征,再类比到当前正在使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具体分析了区块链技术的四大特性对解决会计信息系统现存问题、优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示[13]。

但是一些学者提出在构建会计信息系统信用保障机制中运用区块链技术,在政策管控、技术辅助、专业人员配备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例如:魏春花和丁宛露(2019)认为,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发展滞后、区块链技术自身存在的不足、转化成本高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乏都阻碍了区块链技术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发展与应用。我们从以上学者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理论上,区块链技术确实可以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但是其实际应用尚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要想将其产生的积极影响落到实践中,仍然任重道远[14]。

4区块链技术对会计监督的影响

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去中心化、透明性、信息的不可篡改性、隐私匿名性以及智能合约等特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会计监督的质量。虽然目前我国在不断完善与会计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了完整的会计监督体系,但是会计监督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会计信息失真、企业偷税漏税频繁发生。

针对会计监督失败,许金叶和朱鸯鸯(2018)认为只在监管上进行尽行一些小的修修补补是无法解决的,而需要采取一些新技术使我国的会计监督模式从本质上得到改变。而将区块链这一新技术运用到会计监督中将会提升会计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的质量[15]。

乔鹏程(2020)对德勤Rubix平台进行案例研究,针对其在反舞弊审计中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实践总结相关经验,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问卷调查进一步进行数据实证研究。 根据以上两项研究,作者从审计理论基础、基础数据和审计过程、审计舞弊治理、审计测试程序以及审计立足基础等方面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对反舞弊理论发展的积极影响,认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将会提升审计效率、解决影响审计失败的技术因素、降低审计成本、实现实时审计,并预测了区块链技术未来在反舞弊审计中的发展方向[16]。

但是,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会计监督中也会产生一些严峻的问题。顾宏宇(2020)认为当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征与会计监督结合起来,我们应当思考第三方信用机构存在的必要性?区块链技术使信息不对称消失后,也会降低审计机构的存在感提升审计工作人员失业率[17]。

因此,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对会计监督来说有利有弊,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其在会计监督中的应用。一方面利用区块链技术的优点来解决目前我国会计监督方面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针对其应用对某些机构、行业或者个体产生的弊端,我们要通过各方力量共同努力来克服它。比如: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进行管控、个体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5 结论

综上所述,大多数学者认为在会计行业应用区块链技术对于会计确认与计量、会计信息质量以及会计监督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并降低成本。但是以上所述积极影响的产生是需要有相关的基础设施来保障的,具体包括:为区块链的应用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解决区块链技术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培育适应区块链3.0时代的相关专业人才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区块链技术在会计领域中更好地运用与发展。

另外,通过阅读文献发现,目前关于区块链对会计的影响大多学者都是进行理论研究,对“区块链+会计”相关应用和实践进行研究的较少,缺乏对具体案例的研究,未来我们可以结合具体企业来对“区块链+会计”的影响、应用和发展进行相关研究,并为其提出一些实用性建议。虽然目前的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但是相信伴随着区块链技术及其相关配套设施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区块链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应用也会加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玮,贾英姿.区块链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展望[J].会计之友,2016(17):122-125.

[2]温海燕.区块链技术在精益会计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9(19):50-55.

[3]何瑛,杨孟杰,周慧琴.数字经济时代区块链技术重塑会计学科体系路径[J].会计之友,2020(11):153-160.

[4]曾雪云.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下的复式

簿记——基础概念、运行机制与应用前景[J].会计之友,2020(16):155-160.

[5]HUBER NICK.The sky’s the limit[J].Financial Management,2017(10): 32-35.

[6]陈小君,石子薇.区块链技术嵌入财务共享服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优化支付业务的视角[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9,35(2):58-64.

[7]邢恩泉,宋睿,苏蕊,等.基于区块链视角谈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防范[J].财务与会计,2019(2):77-78.

[8]黄雪娇, 来建涛, 刘剑,等. 区块链对会计信息保真的应用分析[J]. 国际会计前沿, 2020, 9(2): 32-36.

[9]袁广达,郭译文.区块链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9(6):73-74.

[10]刘琨,章格格,郑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战略管理会计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2020(5):159-162.

[11]李军,于永生.区块链技术对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8(12):48-51.

[12]王燕霞.区块链下企业会计信息系统重构探讨[J].财会通讯,2020(15):146-149.

[13]李艺君, 阎虎勤. 基于比特币的发币机制和典型特征浅谈比特币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启示[J]. 国际会计前沿, 2020, 9(2): 23-31.

[14]魏春花,丁宛露.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会计信息系统信用保障机制构建[J].财会通讯,2019(25):105-109.

[15]许金叶,朱鸯鸯.区块链信息技术对会计监督的影响研究[J].会计之友,2018(1):156-160.

[16]乔鹏程.区块链技术反舞弊审计理论研究[J].会计之友,2020(20):157-161.

[17]顾宏宇.浅析区块链技术对未来会计审计行业的潜在影响[J].中国注册会计师,2020(3):81-85.

[作者简介]宋云云,女,汉族,陕西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会计专业,研究方向:财务经营与管理、管理会计。

上一篇:施工阶段论文范文下一篇:海外经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