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范文

2023-10-01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范文第1篇

信息化的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必然趋势, 物联网技术发展也是大势所向。建立在物联网技术上的数字化校园也应该跟随时代脚步, 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 加快校园数字化的转变, 实现高效管理、资源共享, 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教育资源。此外, 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也让设施与技术不断成熟。实际上,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通过一个虚拟的信息交流平台来对现有物联网技术进行充分利用, 在考虑到现有资源的基础上, 构建一个为师生提供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的网络体系, 也让校园管理工作更加智能化, 有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基于这一原因, 在构建数字化校园物联网时也需要基于网络特性。一方面, 应该改变传统的交流模式, 通过智慧校园物联网来实现信息共享与沟通, 另一方面, 院校内的基础设施资源可以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物件间可以形成良好交互。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内容繁多, 对于提升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也能为交互信息的创造提供有利条件[1]。而当前技术条件下, 学校教育趋向于移动化、智能化, 也为数字校园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了思想认知的基础。

二、高职数字校园建设方案

现有的校园内基础设施包含教学楼、实验楼以及网络管理中心, 每一栋建筑物内都架设有局域网, 通过汇聚层交换机接入至校园的核心网络当中。校园核心网络负责对服务器进行连接, 为整个校园网提供信息的存储和调用功能, 然后实现整体的信息传递, 并符合校园内的安全策略分析, 稳定校园网的正常运行。

(一) 总体设计规划方案

在原有的校园网基础上, 搭载Zigbee无线传感网络, 并将网络数据传输给用户平台, 就可以实现平台服务器的信息管理, 让校园网络进入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上。总体规划设计旨在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 而近年来出现的物联网与云技术也让校园网的信息处理能力得到提升。因此, 研究的重点在于在云平台上构件校园整体感知网络, 以数据采集节点来实现人和设备间的信息交流, 以数字化模式来构建校园环境。具体来看, 结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包括云平台、感知层与原有网络结构。云平台主要符合对整个数字校园的管理, 内容包括大数据信息收集、整理。而感知层主要负责无线传感器的连接与信息交互, 并通过通讯协议将指令传输至其他传感设备, 以便于系统进行管理, 达到控制的目的。感知层获取数据后, 也会通过云计算进行智能化分析, 原有的网络结构作为底层结构, 也能发挥基础信息传输功能。

(二) 平台构建

平台提供感知层、信息传输层、应用层, 在硬件设计上分为两个不同区域。另外, 无线感知网络可以在系统平台上搭建Zigbee无线网络, 实现感知节点的网络连接。整体来看, 网络具有强化的功能, 通过多级跳的方式来进行通信, 还可以实现自动组网, 即便是在某节点丢失网络时也能通过网络恢复功能保障网络连接, 维持网络的正常工作。

(三) 构建要求

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 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于不同设备之间如何实现有效连接, 通过模拟系统可以模拟不同的节点感知数据, 使用无线传输模块来将其传输至平台的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接收数据后, 在平台内建立数据连接和数据管理, 可以为今后校园网服务器调取数据提供参考[2]。

但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于, 数字校园的建设还需要利用有效的数据提取技术, 实现平台上的用户资源共享与信息安全保障。例如在学生的考勤管理工作当中, 常规考勤往往依靠人力来进行管控, 数字校园下可以将射频识别技术利用到考勤管理当中, 教室内的接收设备将刷卡信息转化为数据信息, 并将网络数据进行存储, 在远程服务器端接受, 以便于更好地进行数据查询。当然, 建设与推广的环节可能会面临一定的技术问题, 还需要在今后进行相关研究。

三、物联网在校园智慧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物联网技术有利于建立全面和主动的教学管理体系, 利用RFID技术的支持, 可以完善教学管理的组织系统、评价和考核系统, 从而对教学的质量建立保障和监控体系;有利于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 物联网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提供支撑环境。例如, 无锡市感知生长校园数字化农植园系统, 就是让学生通过“感知”动植物生长情况, 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收集、处理和发布观测信息, 交流种植经验, 展示研究成果, 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目前物联网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主要是RFID电子标签的应用, 以智能书车为例来说明。智能书车是一种移动式RFID文献归架管理设备, 具有查询、定位、书架智能导航等功能, 可实现文献架位信息收藏、文献分拣、新文献上架等功能。具体流程:书籍拣到书车上, 通过阅读器识别书籍的RFID中存储的信息, 记录并显示文献在书车上的位置, 同时根据获取的书籍存储架位信息, 将需要进行上架工作的位置和书车上对应的书的存放档位对应起来, 并在书车的显示屏幕上按照书库的位置将该车书的具体上架位置显示和指引出来, 方便工作人员进行高效率归架。

四、结语

数字校园的构建将成为未来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物联网和数字校园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在网络架构层面分析了数字校园的功能化需求, 结合现有的外部环境提出了管理方案。但数字校园作为束带产物, 发展需求与技术结构也会随着时代推进而转变, 我们还应该加强动态建设, 为教育改革提供有利条件。

摘要:数字化校园是依托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智慧化管理与服务模式, 通过物联网实现了信息的沟通, 在学校环境内实现信息的接收与传递。信息化在各行业的运用逐渐广泛, 物联网和教育信息化发展也被提上日程。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 高职院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也成为了当前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数字校园,建设研究

参考文献

[1] 马强.基于物联网RFID模式下的相关医学类高职院校资产管理探讨[J].中国外资, 2011 (24) :228.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范文第2篇

一、智慧校园与大数据概念界定

(一) 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指的是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慧化校园学习、工作和生活一体化环境, 以各种应用服务系统为载体, 将教学、管理、科研和校园生活进行充分融合。智慧校园具有三个核心特征:一是把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各应用与服务领域, 实现互联和协作;二是为全体师生提供一个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三是通过智慧校园把学校与外部世界进行有机的信息对接。

(二) 大数据

在信息化时代, 大数据是一个新生词, 不同的人对大数据有不同的定义。Gartner认为“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提出: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 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就智慧校园来说, 要想更好的保证其建设工作稳定顺利的完成, 那就必须得有大数据、物联网等各种先进技术的支持。在这之中, 物联网技术能够为高职院校中各种信息数据的分析、管理机制的分析等等做好铺垫[1]。而移动互联网技术则是能够为高职院校中的所有网络用户提供更加高速和廉价的网络服务, 促使高职院校网络管理平台和互动平台更好的构建。而大数据技术则是能够对高职院校管理和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所有信息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处理, 然后借助于云计算技术将处理好的信息共享给全校师生, 促使高职院校中所有人员一起参与到智慧校园的建设工作中。除此之外, 智慧校园的建设还会使得高职院校在短时间中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 而怎样才能够有效的处理好这些数据信息则是高职院校智慧化程度提升的关键。

二、大数据技术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应用的重要性

(一) 能够提升学校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性

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实际建设过程中, 将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数据, 例如网站论坛中的各种留言和评论等等, 这些数据不仅仅有结构化的信息, 同时还有很多是非结构化的信息, 而合理的应用大数据技术则是能够迅速的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 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数据, 进而为高职院校中的教学、科研以及行政等多个方面提供管理服务[2]。除此之外, 合理的应用大数据技术还能够及时的找寻出教学和学习中存在的规律, 合理的预测教学趋势, 提升高职院校的办事效率以及教学质量。

(二) 促使智慧化服务的实现

和传统的全人工管理不同, 智慧化校园能够有效的节省人力、财力以及物力, 实现智能化和数据化的服务和管理。在这之中, 信息化培训能够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信息化资料, 而其中的资源分配具体包括身份验证、软件地址等方面的升级优化。

(三) 有利于智慧化教学的实现

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实际建设过程中, 合理的应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准确的记录好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 并且学生还可以应用校园网平台来开展课堂互动学习, 这样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仅仅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学习, 同时在课下也是能够自主学习, 不再受到之前地点和时间的限制。除此之外, 大数据技术还能够合理的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 而高职教师则是可以依此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辅导, 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四) 促使教学研共同发展的实现

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师生创建一个良好的教研平台, 其不仅仅能够为师生提供大量的科研资料和技术发展动态资料, 并且还能够为教研学生提供研究成果交流的良好平台, 促使教学研共同发展的有效实现。

三、大数据技术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措施

(一) 构建集成公共数据平台

公共数据平台属于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所在, 加强其建设能够促使高职院校中各种业务管理流程和数据信息更加的规范化[3]。而积极的构建全局性共享数据的集成公共数据平台, 则是能够帮助高职院校形成整体性的管理和共享, 实现校内各种资源的利用和集成。就这一集成平台来说, 其具体的建设内容包括数据加载、系统管理、扩展数据资源支持以及调度执行等等。

(二) 建设学校信息化管理支撑平台

要想有效的保证高职院校智慧校园顺利的建设, 那实现校园内部的智慧化管理非常有必要。因此, 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智慧化校园建设中, 首先就得将校内各种管理业务放在相关的数据平台上, 然后借助于智慧化系统来分析管理这些信息数据, 最终实现校园智慧化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4]。对于这种情况, 相关人员可以将以下几种内容放入校园管理支撑平台中:首先就是对高职院校就业和招生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合理的应用以往校内相关的就业数据以及招生数据, 然后根据不同的特长、专业等等来生成相应的数据报表, 这样也就能够为高职院校下一年的就业政策和招生计划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然后就是为校内人才政策的制定提供相应的支持。在这一平台的实际构建过程中, 相关人员需要将本校教师的各方面情况完全的放置该平台上, 之后再借助于数据报表来进行本校师资结构和比例的调整;之后就是为高职院校的财务决策制定提供支持。高职院校首先就得将本校之前的财务数据传输至这一平台上, 然后再让本校财务管理人员来对这些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且得出结果, 然后以此来为高职院校的相关决策和财务政策提供数据支持;最后就是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和设计提供支持。高职院校可以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评价考核结果等都上传至管理平台, 然后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 最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制定。

(三) 构建智能管理平台

智能提示对于高职院校的智慧化校园建设来说非常的重要。每当高职院校出现学生学习成绩波动较大或者是有需要处理的新业务等, 智能提示功能就能够及时的将这些情况发送给相关人员, 又或者是直接提供广大师生需要了解和应用的信息。这样不仅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高职院校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实时性, 并且还能够有效的提升校园管理中信息管理的作用。除此之外, 在智能提示平台的构建过程中, 还可以在其中合理的设置信息级别分辨系统, 以便在接收到信息的时候系统平台能够自动选择应用最为合适的传播途径和处理方法。同时, 在进行高职院校智能校园安全管理平台的建设过程中, 相关人员还得合理的应用大数据技术, 这样如果出现学生擅自离开校园或者是有陌生人偷入校园的情况, 平台将会自动报警, 并且还会将实际情况上报至相关的管理部门, 这样高职院校的安全管理水平也是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四) 搭建线上交流互动平台

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实际建设中, 师生、生生以及教师和教师之间在学习和生活的时候都是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时交流沟通。并且积极的构建网络平台还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相关知识的教学, 为辅导员和学生提供实时沟通交流的平台, 使得教师和辅导员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 进而及时的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处理。除此之外, 作为职业院校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自身还具备着较强的“演示特点”, 这也就是说能够将企业岗位需求以及社会发展情况等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展示给学生。不过在传统教学演示模式下, 通常都会受到空间和时间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所以很难起到理想的教学培养效果。而合理的应用大数据技术来进行网络管理平台的构建, 则就能够为师生之间的资源分享、有效的交流沟通提供便利, 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下, 我国各行各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程度也在不断的加深, 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目前, 在各高校建设智慧校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趋势, 其成功的建设将会对我国各种新型教学手段和理念的应用以及师生良好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合理的应用大数据技术, 不仅仅能够很好的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工作效率, 同时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的发展, 大数据、云计算等各种计算机技术在各个行业中不断的涌现, 这也促使我国教育行业不断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而智慧校园就是我国当前教育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加强智慧校园建设对于我国教育事业信息化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概述智慧校园的基础上, 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应用的重要性, 提出了大数据技术在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应用措施。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

参考文献

[1] 程大鸣, 刘碧俊, 侯松.基于大数据背景的高职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研究[J].信息与电脑 (理论版) , 2015, 21 (11) :71-72.

[2] 王传.高职院校在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校园建设[J].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7, 30 (12) :222-222.

[3] 王桂武, 高林国, 陈新胜.高职智慧校园建设中的大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 13 (1) :268-269.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范文第3篇

[摘           要]  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高职院校以培养兼具高素质与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为育人特色,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可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减少企业用人培养成本、降低毕业生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时间等。分析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的意义,从物质、精神、制度、文化活动四方面入手,解释如何有序组织开展科学合理的文化融合工作,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用人单位、学校与学生多方共赢的新局面。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企业文化

《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的通知》(教职成〔2018〕1号)中强调:校企文化融合,应坚持融合两种文化的优点,摒弃不适合交叉的文化因子。校园文化要实现其育人功能,就必须将企业文化贯穿于高职院校办学的各个环节,落实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全方位、深层次地加以实施[1]。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意义

2014年6月,教育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提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与企文化建设相融合,主要依靠企业文化进入高职校园得以实现,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一线的产业员工的育人基地,不仅要注重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及就业岗位素质的培养。

(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在快速发展中产生了众多的国内优秀企业和世界知名企业,它们拥有先进管理经营理念与深厚的文化底蕴。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以就业为导向,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下,主要服务区域产业发展。而校企文化对接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德能兼备的现代职业人,从职业教育发展的角度,即正确理解在职教育改革中校企文化对接的必要性[2],发挥高职教育的特色作用,提高毕业生质量。

(二)减低企业人力资源投入成本

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首先需要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实现校园文化向有利于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转变。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要顺利成长为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人”,专业相关知识、操作技能、岗位职业素养、团队沟通能力等综合品质的养成缺一不可,如果在学生时期能通过校企文化融合方式得以培养,企业在聘用高职毕业生时便可节省大量时间进行再次教育培养。

(三)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竞争力

高职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与本科院校相比,在教育体系中未能达到平等地位,因此要想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和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高职院校的发展力度是解决就业难的关键,突破口是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与衔接。在教育与劳动力之间的关联加深的环境下,高职院校可结合当地企业文化,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梳理自己院校的特色教育品牌,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在竞争中持续发展。

(四)帮助学生树立良好职业观

大学时期是每一位学生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形成稳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通过校企文化融合的方式,把企业工作中所需的实践能力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直接地感受优秀企业的精神、价值观、行为导向等理念,让他们能在自我要求中自然融入职场所需竞争意识、创新精神,顺利完成学生到职场人的身份转化,为人生的整体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比

高校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有著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特点,也针对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群体,但两者也有共同点,都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一定区域内用文化力量对本区域人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起着导向、激励和潜移默化的作用的群体文化[3]。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在长期办学活动中形成的校风、教风、学风,表现在全校师生的价值标准、基本信念、思维模式和行为规范中[4]。高职校园文化从宏观看,包括物质、制度、精神、行为和环境等;从微观看,包括专业文化、班级文化等[5]。校园文化中学校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其是学校办学理念、个性风格、人文精神的综合外现,主要表现在教学、科研、学习等活动过程中[6];目的主要是营造良好学风、校风,培养优秀学生,围绕学生的专业素质、职业品格发挥自身的育人功能。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理论,拥有顾客至上、保质保量等先进管理理念。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员工行为准则等都属于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它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体现企业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能帮助企业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吸引顾客对品牌产生好感度、提升忠诚度,还能为企业的发展与进步指明前进的方向,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与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现状及问题

高职院校以培养适应企业内部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己任,因此需要不断融合企业文化,才能适应发展需要。但由于高职院校一般不像本科院校一样有较长发展历史,大多起步较晚,因此高职院校存在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定位尚不明确,校园文化建设比较薄弱等问题。

(一)高职院校与企业文化的相融合建设缺乏统筹性

高职院校在校企文化建设中一般以文化活动方式带过,不能从整体统筹的角度把校园特色、企业特色结合到整体办学的背景下实施,这将形成校企文化融合不深入,学生综合能力难提高等严峻形势。

(二)高职院校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缺乏职业精神引领

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及教师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多比较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但由于教职工对校园文化认识的不深入,导致在教学、实训等过程中不容易考虑到将企业文化融进课堂,不利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

(三)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特殊性

这也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输出必须立足于企业、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努力实现毕业生与企业的“零距离”,需要根据企业、社会对人才的诉求为依据,将就业贯穿于办学全过程[7]。

四、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对策分析

(一)物质文化打牢基础建设

在保障高职院校教育开展的物质条件及形式中,融入校企文化内容,用以保障高职院校日常行政教学管理更加顺利。如在教学楼道、图书馆、教室内悬挂著名企业家的座右铭,在优秀表彰宣传橱窗中展示创业成功校友、优秀毕业生代表的事迹。同时,在各院系实训基地、实训室的工厂化设备布局中,充分借鉴现代企业的车间的建设标准,建立具备企业生产功能和教学功能的实训车间[8],让学生从学习环境中就能感受到在企业就职的氛围,把实训室作为培养高职院校人才的重要基地。

(二)精神文化引领发展方向

在高职院校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过程中,有意识地融入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合作共赢等职业素质文化,让全院教职员工及学生都能在校企文化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企业精神。同时,组织教师与企业优秀负责人共同编排《企业文化》《职场人》等公开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以企业真实案例为模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习惯和工作态度[9]。定期举办“企业精英经验分享会”,邀请企业优秀人才、有实习工作经验的前辈进行交流、座谈。最后,高职校园应利用好线上资源,如在学校官方网站上设置校企文化专栏,在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优秀企业家采访实录,利用微博、知网等大学生常用优质网络平台向学生推送企业文化相关内容,使学生能通过网络掌握企业文化内容,提升对企业整体的理解与认同。

(三)制度文化保障合作模式

构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管理机制,学校按照企业管理的运作方式,合理对学生进行划分,整合行业校政资源优势,还可通过设立校企文化建设专项行政部门,制定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等相关方案,根据现代企业的发展需求,建立与之相应的教师入企业锻炼制度、学生入企业实践制度、就业企业参与制度等,将校企制度文化功能贯穿在课程、实践、育人的各个环节。

(四)文化活动丰富全局风貌

通过“企业文化周”等活动组织学生下企业参观或在校举办优秀企业文化展览,让学生走向企业,去感受真实职业岗位的管理制度和工作要求;同时在学校组织开展的运动会、辩论赛等活动中加入企业文化元素,培养写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强化学生的行为规范。

随着我国对全民素质教育意识的提升,高职毕业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多,高职院校作为主要向区域经济市场提供人才的主体,培养的高职毕业生质量关系到地方社会的整体发展。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精神、制度、服务为建设要素,高职院校通过不断地让企业参与办学、管理、育人等全过程,实现校企并肩衔接的合作联盟,为高职院校培养出兼备优良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高端人才不断助力,实现校企共同助推现代社會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慧娟.校企文化融通视域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2]杜仙,胡雪芬,张磊.校企文化对接的构建模式研究[J].才智,2015(6):87.

[3]高庆.高职学校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思考[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553-556,562.

[4]刘建龙.浅谈高职教育中企业文化教育的缺失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2):171-172.

[5]王殿安.职业学校应强化积极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4):5-8.

[6]丛峰.高职学校文化对接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5):87-88.

[7]程舟群.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谈“以人为本”理念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A].浙江省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浙江省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2008:288-293.

[8]许建强,孙岩.职业教育中校企文化融合的意义与途径探究[J].职教论坛,2014(23):33-38.

[9]梁萍,李谦,张风沙.企业文化引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途径分析[J].大学教育,2018(3):138-140.

编辑 王亚青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范文第4篇

【摘要】首先,本文分析了环保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了环保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的几点思路。最后,就全文做出总结。

【关键词】高职院校 环保类 校园文化 建设

现阶段,在我国高职院校的建设中,往往只注重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而忽略的精神文化建设。环保类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并不只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还要不断加强学生对环保事业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环保事业的热爱,环保类高职院的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也正是如此。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环保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探讨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为我国环保类高职院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1.环保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

现阶段,环保类高职院校普遍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高。由于环保类高职院校在我国起步时间较晚,高职院校管理层往往注重专业知识教育的提升,把注意力都集中在提升教师教育水平、学校基础措施建设之中。并且,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迎来了更方面的竞争压力,环保类高职院校只有不断提升校园物质文化,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步。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对校园文化建设有所欠缺。

1.2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单一

现阶段环保类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各类文化活动开展形式单一。有些环保类高职院校活动开展的形式过于局限,如果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完成,忽略了文化建设活动开展的意义和内涵。并且在各类文化建设活动中,缺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大多都是学生自己进行。环保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开展应该结合环保的主题,通过环保这一思想开展创新型活动,提升学生参考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环保事业、热爱环保事业,从而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

1.3不能把专业教育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大多数环保类高职院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没有融入到专业教育中。一些高职院校领导把专业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给区分开来,具体表现如下:由于专业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分离,导致教师在进行环保类专业教学时不注重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教育。有些教师把全部的教学目标放在学生的就业问题,而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对环保思想的培养。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显得过于突兀。

2.环保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的思路

2.1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

加强领导重视是现阶段环保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思路。任何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都离不开高职院校领导的支持。具体可参考一下几点建议:(1)环保类高职院校领导层应该把校园建设重心分摊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建设虽然是提升校园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但精神文化建设确实高职院校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2)在环保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该突出环保这一思想,通过弘扬环保的重要性及作用,来让学生热爱环保这一事业,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提高校园氛围。(3)加强和环保类企业的合作,通过和环保类企业文化的结合来丰富自身校园文化建设。

2.2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相关活动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是环保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路之一。具体可参考以下几点建议:(1)积极开展环保相关活动,如废物利用手工艺比赛,通过该项比赛让学生了解环保美,在提升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对环保事业的认识,从而使学生热爱环保。(2)积极开展企业实践和调研。如和水资源环保企业进行相关合作,让学生走入水资源环保企业中。

2.3把专业教育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环保类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目标不仅仅是学生就业,还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所以,在环保类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中,应该和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促进学生环保思想。

2.4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系

环保类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时还要完善其管理体系。任何工作的顺利开展都需要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校园文化建设也正是如此。

3.总结

环保类高职院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突出环保这一主题,通过结合校园特色及合作企业文化来丰富自身文化建设。加强高职院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开展各种特色的文化活动,通过把专业教育和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的环保思想。

参考文献:

[1]史洁,龚伦文,朱先奇.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其结构[J].高教研究,2005,(5).

[2]皮海峰,张丽超.德育视域中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2).

[3]周平亮.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理性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2).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范文第5篇

摘 要: 国际化是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分析高职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推动国际文化差异互补、促进国际文化互动校园文化建设策略。

关键词: 国际化;高职校园文化;挑战;策略

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发展历史、文化底蕴、人文精神和共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蕴含职业特征、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校园文化作为“特殊的育人载体”[1]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中外文化在校园碰撞和融合,給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新的挑战,面对挑战,如何建设高职校园文化,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国际化是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国际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国际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

一、在国际化视野下研究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性

1. 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诉求

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开放战略中重要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战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技术技能人才,是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中提出的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也是高职院校教育重要的任务。目前,高职院校经过三十多年跨越式发展,从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从外延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变,注重提高教育质量。引进国际职业教育先进发展理念和办学经验、引进留学生、外教和优质教学资源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动重要手段。营造国际性、和谐性、包容性、开放性的高职校园文化,发挥校园文化的教化作用,是培养高素质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必要条件。

2. 高职校园文化开放性的需要

高职校园文化产生于学校特定的环境中,立足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从空间场域看,高职校园文化是以“校园”特定的地理位置开展的。从文化特性看,校园文化相对闭合状态会不断地与外界交流和融合,有选择性地吸收外来的先进文化。虽然校园文化是在一段历史时期逐渐形成被固定传承下来的,但校园文化存在一个与外界变换、不断嬗变的开放过程,进而推动高职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在“国际化”的过程中,网络技术带给高职校园文化诸多变化,智能手机、QQ、微信、博客、社交网络、网络论坛等成为高职校园文化新的传播载体,大量国际文化信息影响着学生人生价值观和生活观,同样随着国际化的进程,国内外人员的流动也会使校园文化发生变化。高职校园文化的开放性,使得高职国际化校园文化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3. 国际化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务院、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明确了要扩大中外人文交流,不断推进中国教育的国际合作和交流。高职院校在国际开拓合作关系,或信息共享、或资源互补,或联合办学,以达到提升自身、拓展国际视野的目的。国际化使得高职院校国际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这从客观上促进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高职院校也必须把握历史机遇,顺应趋势,营造高职国际化校园文化氛围,以推动高职教育国际化发展。

4. 高职院校学生对教育的需求和期盼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越来越多高职院校的学生期盼接受国际化的教育,以感受国外大学的文化氛围,拓展国际视野,增加国际深造和就业的机会。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未走出国门,基于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学生和家长渴望高职院校提供条件和路径,接受国际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感受国际文化,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创造国际化的校园文化和环境,为学生提供接受国际化教育的优质资源平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和期盼[2]。

二、国际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1. 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冲突的挑战

多元文化融合是一种趋势和必然。随着“国际化”进程加快,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交流和合作呈现高密度态势,在同一时空出现不同文化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环境。一方面,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化遗产、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人民为主体、体现职业特点的主流文化依然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高职校园又时刻面临着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冲突。尤其是近几年来,诸如摇滚、滑板(极限运动)、涂鸦、纹身等文化形式充斥着大学生的视觉与听觉世界。在主流文化和多元文化并存的高职校园,文化选择使得部分学生无所适从,道德和价值观陷入迷茫。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好主流文化和多元文化之间的关系,形成“一元主导,多元兼收”的高职校园文化格局,是高职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挑战。

2. 文化的有序性与无序性交替的挑战

高职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区域性亚文化,必然体现整体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也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由于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发展历程、地域特色不同,校园文化经过长期积淀,呈现一定的稳定性,然而,受“国际化”各种文化的影响,稳定性会被打破,学生的道德意识、价值取向、兴趣爱好、知识结构、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差异性逐渐扩大,外来文化(西方文化)的糟粕在学生中落地生根发芽,“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成为一种逆流,学生的文化品位呈现低俗化和功利化,消极颓废的思想情绪导致部分学生出现道德失范、心理失衡和行为失控,这些不和谐的音符,势必打破有序的高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从有序到无序的变化,再经过文化选择和自觉,进而进入更高层次的有序,校园文化呈现有序——无序——有序的变化[3]。在文化的有序性与无序性交替变换的情况下,如何有选择性的吸收外来文化(西方文化)的精华,保持有序的校园文化,是高职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又一个挑战。

3. 国际化与高职教育质量不高的挑战

高职教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骄人的成绩,但生源质量下降、科研水平不高、教师素质欠佳、管理薄弱等影响高职教育质量提升,也影响高职校园文化国际化的推进。高职学生基本上是高考失利者,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和自制力,面对校园文化多样化的形式,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校园文化,但又缺乏鉴别能力,导致低俗或迷茫。科研水平不高和教师素质欠佳导致高职校园文化国际化建设茫然不知所措,找不到着力点,不知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即使教师出国考察和培训人数逐年上升,对校园文化国际化建设仍然是定位不准、望洋兴叹。管理能力薄弱导致无法有效开展高质量的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高职教育质量不高也是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一大考验。

三、国际化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策略

高职院校坚持扩大开放,打破 “校园”封闭或半封闭的稳定状态,积极与外界信息交换,使校园文化从无序向有序演变,或从较低级的有序向更高级的有序演变。把握校园文化有序状态,坚持主流文化为主导,建立多元文化类型,是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把握的方向。

1. 建立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首先,建立国际化文化交流机制。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制定完善的制度,保障国际文化交流健康顺利开展,既要有经费保障,又要有人员安全保障,同时要保障文化交流的质量和效果。机制制定要多方参与,推进方式形式多样,体现全员参与,公平合理。其次,加强语言学习。语言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钥匙,加强语言学习交换项目,联合开发中外语言共享课程,把中外语言推广纳入各国利益框架,实现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最后,以文化交流为载体,传递中国理念。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传递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主张;传递兼济天下、知行合一、负责任、讲信义的中国风范;传递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的中国道义。

2. 推动国际文化差异互补

文化差异是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注意客观存在的事实。物质文化是外国人士(留学生、外教和外国专家学者)首先接触到校园文化的物质层面,物质文化要用合適的方式呈现,校园的环境、建筑、图书馆、设施、设备、学校网站等呈现的形象不要生硬刻板,能够使外国人士可读、可识和能够理解,要体现对外国人士的尊重,满足外国人士的生活习惯。“过度简单、过度概括或夸张化”[4]不利于物质文化形象的传播,宣传标语、宣传手册、通知通告、活动展牌等不能只使用本土文化语言符号、俗语,夸大的词语、口号,而应该使用外国人士熟悉的多语言符号和朴实的语言,呈现中国龙、中国结、中国红、旗袍、中国书法、中国画、陶瓷、皮影戏等中国传统元素和中国传统艺术,要考虑外国人士接受程度,配以影像视频和专人讲解。视觉符号应该符合国际惯例,多考虑外国人士的文化习俗。物质文化要增强外国人士的校园归属感和身份认同,减少中外文化差异。

精神文化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精神、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多元要素的综合显现,是国际化校园文化的核心,也最历久弥新的部分。精神文化需要不同的文化在交流中发生、发展和传承。课堂是建设精神文化主要方式和重要渠道,恰当的课程设置对形成国际化的校园精神与风貌至关重要,文化自信是课程设置的前提。对高职学生来说,不能仅仅设置大学英语课程,应该设置国学课程和中国传统艺术,使学生拥有一定程度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这样才能使高职学生与外国文化对话,同时开设一定比例的外国文化的鉴赏课程,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视野。对留学生来说,除开设一定的语言和专业课程外,还应该开设中外文化比较课程和根据需要开设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课程,以提升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程度和敏感性。课外实践,应该有组织地开展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动,活动的开展不仅仅局限于参观访问,而应该开展留学生可以接受的文化活动,活动氛围轻松、自由、开放,激发留学生文化交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课程学习和文化交流,多元文化碰撞和融合,精神文化才有生命力。

制度文化是维系高职院校的各种教育组织、管理单位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5],也是用以规范师生言行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体现中国学生、外国人士与学校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制度文化要考虑中外文化的差异,不要计较各种具体繁杂的不同文化习惯,以组织管理关联度重要的因素作为制度制定的参考要素,使制定的制度适用更大的范围。中国学生由于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大多对管理者心存敬畏,也以遵守制度为荣,而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士,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对校园制度的接受情况与中国学生表现不尽相同,因此,校园制度不能只符合中国人的思维,要考虑外国人士的心理接受程度,制度的制定要多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充分征求中国学生、外国人士的建议,在主流文化允许范围内厘定制度的边界和内容,制定中国学生和外国人士都可接受的制度,例如宿舍管理制度既要考虑中国学生的要求,也要考虑外国人士的思维、隐私、习俗的要求。再例如,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行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非洲学生来到中国学习,由于受殖民文化影响,他们对权利与自由特别敏感,因此,对非洲学生制定的制度一定要注意制度的边界和内容,处理事情的过程一定要公开。制度应该简单具有可操作性,制度的执行可以通过学生组织和社团进行,以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引导、自我提升的能力,提高制度的执行效率。

3. 促进国际文化互动

促进国际文化互动是建设国际化校园文化的有效手段。政府牵线,中介搭桥,高职院校积极主动参与互动,与国外职业学院建立联系的方式和路径,加强“立体化”的互动。鼓励高职院校与国外技术学院(社区学院)进行学术交流,通过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学习国际先进办学理念,学术交流给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聘请国外职教经验丰富的教师到高职院校任教,在帮助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同时,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帮助。开展合作办学,建立职教联盟,通过学历互认、委托培养的方式培养学生,营造活跃、开放的国际化环境。定期举办国际文化节、大学生艺术节、体育活动,将中外学生置于同一舞台下,营造国际化互动的环境。成立中外文化交流社团、艺术团,邀请中外学生加入,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互派学生交流和学习,利用彼此的资源帮助学生到对方的名企实习,感受国际不同的企业文化,感悟工匠精神,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扩大中国学生到国外就业渠道。以项目为载体,形式多样,促进国际文化互动,推动高职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

四、结语

国际化视野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坚持主流文化为主导,多元文化兼收,校园文化有序发展,建立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推动国际文化差异互补,促进国际文化互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一定能在国际化视野下走向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张 彦. 超越历史与自发,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05(19):25-26.

[2]李 贝,梁志扬,王 戈. 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179-181.

[3]谢守成 ,肖 微. 国际化视野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挑战与对策[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0):36-39.

[4]段淳林,刘嘉毅.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国际化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及对策[J]. 前沿,2013(15):14-18.

[5]冯永刚. 高校制度文化及其道德教育蕴意[J]. 南京社会科学,2016(3):127-133.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范文第6篇

【摘 要】校园文化建设在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服务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民办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但由于民办高职院校起步晚、发展慢等原因,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从转变观念、加强“三风”建设、丰富校园活动和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分析如何加强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高职特色

校园文化建设是指一个学校在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它是一个学校基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刻影响和熏陶着校园里的每一个人。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够使人产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熏陶师生的情操,塑造良好的人格,为学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而落后的校园文化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老师和学生在这样环境中不能够很好地学习发展,学校自身也会受到很大的牵连,在竞争者失去优势。近年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迅猛发展,而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职教育也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在教育事业中独树一帜。但是,新兴的民办高职院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对校园文化建设却存在着不少问题,这对人才的培养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成为了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

1.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

民办高职院校由于起步较晚,处于发展上升阶段,因此对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大多数学校都把主要精力投放到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而忽略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尤其是为了吸引生源和应付上级部门的评估和检查,民办高职院校往往过分注重校园面积的扩大、校舍规模的提高和教学仪器的改进等而忽视校园文化建设,没有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1.2重模仿与复制,缺乏高职教育的特点

高职院校的发展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相较于本科院校,无论是从时间上来看还是内涵建设上来看,都相对落后。很多学校在发展中对自身的认识和定位不够准确,尚停留在对本科院校的模仿和复制阶段,从学生的培养到课程的教学都表现为本科院校的压缩版。而校园文化建设就更不用说了,不是几乎没有什么校园文化建设就是盲目地模仿本科院校,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不同的学校应该有不同的文化底蕴,而不该千篇一律、一成不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线应用性人才,与本科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而不是一味的照抄照搬,只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职教育校园文化,才能够很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服务于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1.3校园文化建设形式单一,缺乏鲜明的个性

民办高职院校由于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深,往往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一般的学生文娱活动,造成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单一,缺乏鲜明的个性。我们不难发现,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都只停留在娱乐型活动的开展,最多也只是在活动中添加一些知识性元素,很少涉及到经济类、学术类、社会实践类的活动,形式单调而内容单一,造成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匮乏,没有形成校园文化建设体系。

2.加强民办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校园文化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而且能够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有积极的熏陶功能,因此,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是民办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2.1转变观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指导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不断探索、长期积累和逐步完善,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民办高职院校建校时间段,缺乏发展历史,还没有形成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任务十分繁重。各民办高职院校应该明确自身定位,精心设计,大力发展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设计“以人为本”,以师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专业技能素质为目标,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院的整体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导思想,充分调动所有因素,发挥全校师生的能动积极性,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2.2加强“三风”建设,把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三风”即校风、学风和教风。“三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最直接最基本的体现,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一个学校具有良好的“三风”,校园文化建设就会事半功倍,良好的“三风”能够对校园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首先是校风建设,良好校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积累,从日常的点滴形成的。正确认识校风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能够引导全校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其次是学风建设,学风建设的最基本目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形成良性的学习竞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风能够促进学生积极进取,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技术,完善人格。最后是教风建设,加强教风建设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尊重学生、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学生在课内课外尊重老师,以老师为榜样,加强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三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三风”建设就是很好地把校园文化建设落到实处的表现。

2.3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还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学生社团是学生开展活动的主要组织,民办高职院校应该高度认识学生社团存在的重要意义,鼓励和支持学生社团的发展。在制度保障和物质人力资源方面给予社团发展的保障,充分发挥社团的作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社团积极、健康发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2.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丰富的课外文化生活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学校的认识,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学生“安而学、亲其师、乐其友、信其道”。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培养其积极乐观和团结互助的人格品质,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大有裨益。所以民办高职院校应尽力提供各种便利,让学生把业余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开展形式多样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专业知识竞赛、技能大赛、创业大赛、求职技能大赛、顶岗实习成果大赛、主持人大赛、歌唱比赛等,形成一种人人争先恐后学技能、求上进的文化氛围。

2.5大力发展校企合作,凸显高职特色

民办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在建设发展中与其他院校不一样的道路,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正是其发展的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民办高职院校也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将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实现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创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此过程中,不同的专业应根据自身特点,构建符合专业特色的鲜明文化,突出专业形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展现本专业的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的同时,也让学生接触和了解企业的文化,熟悉企业的管理理念、团队精神、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将来的就业积淀资本。

推动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既刻不容缓却又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关键是要转变观念,对校园文化建设形成足够重视,通过各种长效机制,统一规划,各方联动,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作用,把握住发展大繁荣的时机,艰苦努力,民办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定能呈现出一个新的局面。 [科]

【参考文献】

[1]张晓拔,朱志海.试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7(36).

[2]吴高岭,宋德凤.浅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3]张健.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上一篇:给灾区同学们的一封信范文下一篇:航船中的文明摘抄赏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