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内部控制范文

2023-09-19

会计内部控制范文第1篇

摘 要 会计基础工作作为一种行为机制,对保障高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准确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会计基础工作是高职会计工作的核心环节,其主要包括五个部门,即制度、监督、人员、核算以及机构。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突飞猛进发展,其会计基础工作已经全面贯穿到高职教育事业的各个环节,当前社会下,我国高职院校会计基础相对薄弱,其会计监督和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其职能,使得会计基础工作难以顺利、高效、有序开展,因此,推进高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已是迫在眉睫。即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依据,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管理方法》为指导,结合我国现行高职院校的会计实际情况,切实实现基于内部控制的高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促进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趋于科学化、精细化发展。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会计基础 规范

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是实现财务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重要支撑。文章对高校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进行了分析,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出发,探究构建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有效途径。

一、基于内部控制的高职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不同高职院校在会计基础工作中分别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总结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高职会计核算方面

会计核算是高职院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资金的配置状况。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第一,会计业务处理缺乏规范性,多借多贷、先贷后借现象日益显著;第二,受漏记或多记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固定资产不实;第三,有效的会计核算制度流于形式,并且,尚未严格按照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设置会计科目;第四,编制会计凭证所附的原始凭证内容空洞,不全面。

(二)会计制度体系方面

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中没有涉及到原始记录管理和财务会计分析等问题,同时,有关会计基础处理程序和各项操作规程不完善、不明确,缺乏针对性,导致高职院校内部会计体系不健全;另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尚未彻底摆脱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的束缚,内部很多内容没有体现到现代高职会计基础等内容,导致高职院校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着较大的滞后性,不利于最大限度上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三)高职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方面

高职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点,首先是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负责人不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规定的任用条件,使得其自身难以有效的开展各项会计工作;其次是受高职院校会计工作人员数量局限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没有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实施轮岗制度;最后是根据相关规定:出纳实行一人一岗制。而部分高职院校出现出纳人员复核岗位的现象,不利于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高效性。

(四)高职会计监督方面

与其他方面相比,高职会计监督方面存在的漏洞最为突出,其造成的影响最为严重,一方面是会计独立性评估和检查力度较为薄弱,没有全面实现与资产管理部门的账账、账实核对,严重制约了高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长效机制的构建;另一方面是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执行力度不足,导致其流于形式,尚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二、基于内部控制的高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

(一)重视高职监督管理机制作用的发挥

(1)强化会计人员依法监督意识。一方面要明确会计监督管理和各项职责,使其高职会计人员能够全面的认识到会计监督职能,立足于种种认识之上,实现对会计业务的理性判断;另一方面是加大内部控制制度和会计法规宣传力度,为开展高职会计基础工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高校内外部的监督机制内部控制强调过程管理,要确保执行效果良好,就必须对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监督包括持续性监督、独立性评估或二者结合的方式。持续性监督建立于高校内部的业务循环当中,包括日常的管理监控活动。独立性评估通常由高校外部的财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定期执行。对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尤其是要加强外部的独立性评估与检查,以定期巡查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长效机制的建立。

(2)完善监督体系建设,强化会计自身监督。首先是相关部门应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就财务审计问题做出汇报和总结,以保障上级主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各项审计状况;其次是高职院校内部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不断加大内部审计力度,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开展审计工作,切实及时发现和解决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最后是实现财务公开,号召和鼓励全体教职工均能够参与到财务收支监督管理中,并且,为完善监督体系建设纳言献策。

(二)转变高职会计人员的会计基础观念

(1)树立高职会计基础工作理念。第一,定期对相关负责人进行会计法规和法律知识培训,确保其能够熟知各项法律法规知识;第二,加强对相关会计负责人财务管理知识培训,保障其自身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满足各项会计基础工作的需求,并运用自身掌握的相关财务知识,确保各项会计决策的高效性、正确性;第三,加强对相关会计负责人的思想觉悟认识,通过不断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保障会计人员核算和监督职能的顺利开展。

(2)增强高职会计负责人的职业管理能力。首先是增强其道德修养。切实严格按照各项会计职业道德和财务制度,开展各项会计基础工作,同时,不断增强自身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其次是增强其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为核心,积极接受各种新知识、新思想,开拓视野,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三)以制度为前提,完善高职会计基础工作内控环节

(1)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第一,建立预决算管理制度。明确预决算管理的体制、程序以及方法,立足于管理体系、确定指标体系基础之上,实行绩效预算的项目;第二,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运用现行日益发达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实现会计电算化软硬件管理、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以及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等;第三,建立账务处理相关制度,通过设置会计基础工作各方面的限制条件,确保高职会计核算资料的科学性、完整性、合理性、合法性、真实性以及准确性。

(2)建立高职院校内部会计管理体系

一方面是明确各高职院校负责人的相关岗位职责,设置专门的会计机构,明确各会计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根据高职院校会计基础工作实际状况,选择切实可行的内部会计核算组织;另一方面是构建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将其会计基础工作划分为不同的岗位,选取专业的人才进行岗位管理,并对其管理状况负责。

(四)以核算为基础,规范高职会计基础工作环节

首先是加强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工作。围绕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为中心,不断规范自制原始凭证格式,切实做好对外来原始凭证的审核工作,严格按照规范的原始凭证进行开展付款和入账等各项实际业务;其次是规范会计账簿的设置和登记。其登记账目主要包括总账、现金、明细账、银行日记账等,对于每一笔高职院校资金应及时入账、记账,并且,对其入账和出账状况应详细记录,并及时汇报于相关上级部门,同时,组织专业人员定期或者不定期进行查账,以保障账目的准确性。

(五)评估会计基础工作失范风险

会计基础工作的弱化,将会产生账目混乱,差错严重,会计监督消弱,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不利于形成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会计执业的基本标准和要求,同时也是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检查会计基础工作情况的重要依据。通过对高校会计基础工作的风险评估,应采取自查纠错与整改完善相结合的方式,以降低会计基础工作的风险。

实施有效控制应包括按照规范操作的事中控制和内部稽核与检查的事后控制,对发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进行整改。

参考文献:

[1]綦颖,宋连喜.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

[2]方志英,姚建芬.关于构建高职院校二级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考.知识经济.2010(09).

[3]钱世良,钱昕.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大众科技.2006(08).

[4]马文卿,丁文利.高职院校如何引入ISO9000标准体系.科技资讯.2008(30).

[5]张黎影.建立高职院校绩效预算管理体系的思考.新会计.2011(03).

会计内部控制范文第2篇

摘要:主要讲了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首先简单介绍了会计电算化的应用状况,并且简单介绍了在会计电算化的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现在的企业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分析,然后针对存在的四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针对这几个问题做了简单的总结。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

1 前言

现在大多数企业的会计业务都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纸质的作业方式了,都已经逐渐转向电算化会计的方向,并且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已经建立了电算化会计系统,所以在电算化的过程中,会计业务的计算也越来越的方便快捷,所以会计电算化的系统控制成为了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加大力度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所以必须要进一步的努力才能将会计电算化很好的应用到企业的业务中去。

2 电算化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对企业的重要性

在现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的进行电算化的控制,那么企业也许就会损失许多的东西,尤其是对企业的财务会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所以企业进行会计电算化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很好的控制企业发生一些难以预料的经营风险,因为传统的纸质的账目是比较难以进行一些保存的,并且比较容易受到损失,一旦企业的财务账目受到盗窃就会对企业产生一些影响,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生死,所以对企业进行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使企业能够防范经营风险,也能使企业成功顺利的解决一些遇到的困难,所以必须要准确及时地对企业会计电算化进行内部控制,这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的。利用会计电算化可以解决一些传统的会计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会计电算化的运行时依托计算机软件来进行的,所以会有许多的方便之处,不仅能够简单的进行操作,还能够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进行及时的补救,所以对于企业来说,如果能够很好的利用会计电算化,就能为企业节省很多的成本,也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些非常的利润,但是在应用会计电算的同时,还要注意对会计电算化进行一些必要的内部控制,只有控制好会计电算化的各个工作步骤,才能使其在工作的时候更加的仔细,不会出现一些错误,所以对企业会计电算化进行内部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

3 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

3.1 相关工作人员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不注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

因为现在企业中大多数的会计工作都是由电算化的会计系统所完成的,所以在日常的控制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很好的对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因为想要对会计系统有一个非常好的了解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知识,所以有一些老的会计工作人员就不能很好的对会计系统进行操作,对一些会计电算化的系统的使用方法非常的不熟悉,所以很难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和管理,所以这就导致了工作人员在管理电算化系统的时候不能安全的进行管理,在安全管理上会出现一定的错误,这样就会导致整个会计电算化的系统发生崩溃,所以现在相关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并且大部分的工作人员都不重视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所以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方面。

3.2 会计电算化的凭证比较容易进行一些仿造,容易发生会计信息的泄漏

现在会计电算化的工作过程中,由于大多数的工作需要的数据都是电子版的,所以比较容易被伪造,一旦被伪造就会容易产生一些事故,对企业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在现在的企业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还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会计信息的泄漏问题,一旦会计信息发生泄密,那么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所以在企业日常的工作过程中,需要很好的保护企业的会计信息,防止会计信息产生问题,一旦产生问题就会对企业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所以防止会计电算化的凭证伪造问题就成为了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3.3 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程序容易产生差错,从而造成工作人员的误操作

在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系统地内部控制程序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在具体进行运行的时候容易发生一些想不到的困难,所以对企业的会计电算化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有的时候工作人员的疏忽就更容易造成一些不可忽略的差错,工作人员如果对程序不熟悉就会产生误操作,对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来说,还是非常的严肃的,控制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程序安全性,这样就不会对工作人员的操作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会计电算化内部程序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3.4 会计数据的安全性不够,在一些重要文件上没有保密性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财务数据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严格的加以保护,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财务数据是安全的,因为一旦企业的财务数据产生问题,那么对企业来说,有可能产生致命的威胁,因为企业财务关系到企业的生命力,一旦重要的财务有了问题发生了信息的泄密,让自己的竞争对手获悉了自己公司的一些状况,这样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一旦有工程项目或者需要竞争的项目的时候,对手就可以根据企业泄漏的一些财务信息来估计企业的实力状况,这样就能给企业接下来的竞标产生一些控制性的行为,对企业非常不利,所以会计数据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要严格的控制才能获得安全的企业数据,所以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想要出其不意就必须要对自己的信息严格的进行保护,只有不让对方知道自己的状况,才能打败对手,对于企业的一些非常重要的文件来说,保密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将重要文件严格的控制,就不能将整个企业的经营顺利地进行,所以在这一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

4 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和对策

4.1 对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相关的规划管理,严格控制信息的安全性

如果想要更好的控制企业内部的会计电算化的系统,就需要对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进行相关的规划管理工作,如果能很好的控制这些,就能为企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提供很好的帮助,在进行控制系统的规划管理的同时,还需要严格的控制信息的安全性,如果能控制信息的安全性就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那就需要对计算机的一些硬件进行更好的控制,对计算机的软硬件提供更好的服务就能够更好为企业提供服务和帮助,这是对企业很有帮助的一个改变,所以企业需要严格的重视企业信息的安全性。

4.2 对日常的管理进行控制,严格的划分一些职能,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

如果想要做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对会计电算化工作进行帮助的话,就必须要对日常的管理进行控制,严格的划分工作人员的一些职能,设置合理的一些组织机构来管理工作,所以只有很好的对日常的工作进行控制才能对企业的会计电算化有所帮助,在企业的会计电算化过程中,需要做的改进是非常多的,必须要严格得划分一些具体的职能,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起到很好的作用。

5 结束语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逐渐广泛应用,企业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并且需要在多方面进行协调,才能更好的进行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工作,所以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內部控制过程中,不仅需要工作人员从思想上更加重视,还需要在企业内部工作中更加的注重,这样才能为企业的电算化提供良好的帮助,所以在以后的逐渐应用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努力才能更好的做好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夏梦,李赞.完善公司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J].现代交际,2010,(11).

[2]刘许增.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问题与解决对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

[3]李冰.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问题分析[J].中国对外贸易,2011,(2).

[4]芦旭燕,白大萍.电算化会计的问题及其内部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9).

会计内部控制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各行各业迅速发展,企业数量增加,推动了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但是,从现实情况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企业提高对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基于此,文章简要介绍了内部控制的概念,分析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提升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水平,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关键词]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内控制度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0.24.010

0     引 言

会计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以及企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关联。近年来,大部分企业都认识到了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主要原因是在传统模式下开展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在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大部分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创新管理观念和控制方式,使会计内部控制真正发挥作用。另外,会计内控工作中可能出现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合理制订方案。

1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概述

会计内部控制指会计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企业制定的相关财务规定,合理地控制资金流动情况,对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确保财务活动能够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开展,保证企业高效开展管理工作。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将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相联系,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开展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收益。

2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

一般情况下,企业在开展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时,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很可能出现各种问题。想要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企业必须解决上述相关问题。

2.1   没有形成控制观念

部分企业认为只要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就能高效开展会计内部控制。但是,这一认识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在管理过程中,由于没有形成控制观念,企业很难将会计内部控制和诸多经济活动相联系,导致企业无法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不利于企业经营管理。

2.2   没有完善的机构

一个好的企业组织,能够在管理过程中互相制约、互为补充,推动企业长远发展。但是,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企业虽然具有完善的组织结构,但是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全权负责,无法发挥监督、控制结构体系的作用,不利于企业高效开展管理工作,阻碍企业长远发展。

2.3   没有健全的制度

会计工作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工作人员重复工作,导致他们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但是,这一思维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不利于企业提升会计内部控制水平。此外,部分企业虽然运用了先进的会计思维,创新了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但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并没有考虑企业的现实需要,在开展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很难及时发现并解决相关问题,难以控制财务管理工作,阻碍了企业进一步发展。在这一情况下,企业应适时地改进会计内部制度,为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2.4   没有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有效落实。比如,大部分企业都设立了内部审计工作部门,但是在现实工作中,企业管理人员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和财务管理工作大致相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部门无法发挥作用,不能监督和调控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此外,在公示财务报表或者一些财务信息时,数据可能并不准确,导致企业后续开展的内部控制工作和企业的现实情况并不相符,容易出现财务风险。

2.5   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

不论是财务管理工作还是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都需要专业工作人员的支持,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开展一系列活动,使会计工作规划更加科学合理,避免私人挪用公款、项目造假等。但是,从当前的现实情况看,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并没有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进程,导致内部控制出现问题,企业无法获得预期的经济收益。

3     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策略

3.1   树立内部控制观念

目前,我国企业并不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在这一情况下,企业应提高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同时,组织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学习其他优秀企业开展的内部控制工作,明确企业自身在内部控制过程中的不足,树立内部控制观念,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

3.2   完善相关制度

想要提升会计内部控制水平,相关管理部门应有效分析现在使用的规章制度,并明确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为提升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水平提供支持。第一,会计管理部门应全面掌握各个部门对会计制度的落实情况,并分析相关阻碍因素,解決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二,会计部门在开展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考虑企业的现实情况,将新兴的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相结合,不再使用那些已经不适合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并采用新的会计制度开展工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能直接套用新的会计制度,还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等,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真正适用企业。第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新的规章制度,还要在工作过程中总结经验,合理应用新型规章制度,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3.3   运用现代化技术

随着我国技术水平的提升,更多先进的技术被应用到各个行业中,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将成为社会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能够有效提升行业工作效率和质量。近年来,企业会计部门逐渐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运用现代化技术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提升了会计内部控制水平。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包含大量的数据,开展该工作需要搜集、归类、汇总各种数据信息,在传统模式下,完全依靠人工,工作人员的任务比较繁重,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精力,且无法确保结果的精准性,这打击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而借助现代化技术开展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不仅能缩短工作时间,还能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因此,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工作人员应有效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深入研究其使用原理。相关部门还应做好技术工作人员的培养工作,确保其能够严格按照要求使用信息技术。同时,相关部门还要优化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应用的软件系统,及时进行维修、杀毒,并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基础设施设备能够正常运转。这不仅能为会计内部控制工作稳定开展提供支持,降低错误率,还能为企业正常运营提供支持,顺利开展经营管理工作。

3.4   提升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能力

第一,定期考核工作人员,分析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并根据获得的数据,制定合理的培训方式,针对性地培训各个工作人员,以有效提升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工作水平。第二,企业会计部门要组织工作人员学习,通过分析、调整培训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规划,以帮助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工作重点,有意识地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整体实力,以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第三,会计内部控制工作人员应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在工作时积累经验,分析并解决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要和一些经验丰富的资深员工加强沟通,进而有效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推动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3.5   构建专门的信息系统

在企业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应创建一个专门的渠道进行信息传输,确保管理层能够及时搜集、查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并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这既满足企业各部门信息传递的需要,还提升了企业搜集、处理信息的速度,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开展会计内部控制工作。

4    结 语

财务工作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影响企业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从当前情况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还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推动企业长远发展,获得更多的收益,企业必须认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会计内部控制水平,进而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使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优势。

主要参考文献

[1]雷爱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探讨:以电力企业为例[J].中国商论,2020(18):152-153.

[2]徐园园.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及改進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9(1):125-126.

[3]段晓飞,孙嘉彬.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问题及改进方法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7):67-68.

[4]陆茵茵.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规范财务管理措施探究[J].纳税,2019(5):77.

[5]田艳.“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方法与策略[J].纳税,2019(34):96,98.

[6]刘建军.试析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策略[J].财会学习,2020(9):248.

[7]秦丽艳.强化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对策[J].中国商论,2015

(9):164-165.

[8]高慧阳.分析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策略[J].新商务周刊,2019(8):78.

[9]卢克胜.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策略[J].中国经贸,2016(10):236.

[10]崔志芳.企业会计财务管理中的内部控制及强化策略分析[J].财经界,2018(16):79-80.

会计内部控制范文第4篇

摘 要:立足国有企业,通过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通过完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等方式提高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帮助国有企业更好的实现改革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会计信息质量体现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相关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及时性等特征,对于企业来说会计信息质量是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衡量指标,由于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国家也相继出台了许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规章制度,但会计信息失真、造假的现象仍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财务报告使用者的投资分析和判断。而会计信息质量与企业内部控制息息相关,根据权威数据显示,企业会计舞弊有百分之五十是通过内部控制发现的,其余部分则主要由内外部审计发现,通过这些统计数据不难发现,会计信息质量和内部控制相辅相成。良好的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有积极的作用。而十九大以来深化企业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最大的焦点就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凸显重要性,因此,本文针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探析,提出一些完善建议,优化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会计信息质量。

二、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一)会计信息质量相关内容

会计信息是企业从会计视角所揭示的经济活动情况,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它主要用来处理企业经营过程中价值运动所产生的数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制度、法规、方法和程序,把他们加工成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它包括:反映过去所发生的财务信息,即有关资金的取得,分配与使用的信息,如资产负债表等;管理所需要的定向信息,如各种财务分析报表,对未来具有预测作用的决策信息,年度计划,规划,金额等,会计通过信息的提供与使用来反映过去的经济活动,控制目前的经济活动,预测未来的经济活动。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严重的问题如国有资产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社会交易费用高昂、企业筹资困难等很大程度上都与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有关。由于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

(二)内部控制要素与会计信息质量间的关系

1、内部控制概念。1992 年美国 COSO 委员会《内部控制———整

合框架》,将内部控制定义为:“由一个企业的董事长、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现的过程。”将其目标概括为三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符合适用的法律和法规。”同时,指出了框架包含的五种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价、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内部控制是一个企业为保护资产完整、保护会计资料的准确和可靠、提高经营效率、贯彻管理部门制定的各项政策,所制定的政策、程序、方法和措施,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组特征,我国内部控制主要采用了 COSO 内部控制框架的要素结构颁布的。

2、内部控制环境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控制环境是内部控

制体系的基础,是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保障,它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环境体现了企业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态度和重视程度,企业的组织架构也属于内部控制环境,一个良好的组织架构,分工明确,责权利一致,能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内控环境更像是企业文化的根基所在,而这种根基直接决定了会计信息质量的走向,如果企业的高级管理层为了谋取自己的利益,粉饰经营业绩,虚构财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较差;如企业的管理结构不科学,实施和监管不到位。

3、风险评估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对一个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估

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企业会计信息在传达中具有着不同的风险,唯有合理地评估和面对这样的风险才可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若不能正确的分析和辨别实现有关指标可能发生的风险,就有可能导致错误的预测和决策,进而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

4、控制活动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控制活动是指有助

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与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的活动。控制活动在内部控

制机制中起着发现和改正错误会计信息的重要作用。

5、信息与沟通是会计信息的检验。沟通信息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

管理层对会计信息的监督,管理层保持对内部控制信息的关注,其实就是强调了管理层对会计信息的重视程度。内控机制的监督评审能够发现信息交流中的阻碍,推动企业设立合理的信息体系,确保内控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6、监督是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内部监控部门可以随时对会

计信息的控制过程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国有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现状分析

1、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现状。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产权性质,国有企业是由国家投资兴建的,根据“谁投资,谁拥有”的原则,国家对国有企业拥有资产所有权,盈余作为国有企业资产的组成部分,其索取权同样属于国家。国有企业的经理与投资者国家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人通过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对代理人的经营行为实行激励和约束,而这种激励约束机

制的实现要借助于会计信息,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很容易发生委托者和代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经理人员及管理者为了获得政治上的晋升或者获取个人利益,财务数据造假,失实的情况时有发生,所有国有企业中的会计信息质量失真现象频发。

2、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近几年来企业内部控制引起各方的积极关注,國家也相继出台了有关内部控制的相关制度,国有企业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真实情况是这些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只是为了应付政府及相关监督机构的检查,并没有真正的实施。

三、国有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一)加强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的建设,完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在国有企业引入独立董事,为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保证。国有企业中治理结构的一大问题就是国有股一股独大,出现“内部人”控制企业,造成会计信息不对称,引入独立董事,可以依靠独立董事的独立性,避免产生完全由大股东 (实质为内部人 )控制的 “人情董事”和与企业有利益相关的“关系董事”。

(二)建立符合国有企业特征的内部控制机制。企业要明确员工的职责权限,不容许职务界限模糊不清。而且,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来实现预期目的,给不同的部门和员工实施内部控制,使得他们可以依据标准来解决相关业务。实行绩效考核制度,赏罚分明。加强会计人员在国有企业的行为独立性!实行会计委派制或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直属国家财政部门管理的制度。

(三)完善国有企业的财务数据生成和处理体系

要完善我们现代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与会计系统,完善体系是根本手段。这也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与有效政策导向,需要国有企业积极配合,从自身角度找到问题与措施,同时改善国有企业经营模式,从老旧国企的行业中脱离出来,向新型企业模式发展。

完善会计系统的规章制度。凡事如果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须要严密完善会计系统的规章制度。一个严密的体系,一个合理科学的体系,使得国有企业会计系统走向一个严密的规范的道路与轨道。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国有企业正步入改革攻坚的关键期,为保障

国有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国有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体制。

参考文献:

[1] 申朝虹 . 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及应对策略 [J]. 中国商论 ,2017(22).

[2] 黄娜 . 管窥国企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及应对策略 [J]. 企业导报 ,2014(24).

[3]耿慧敏,高晗.关于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分析[J].品牌,2014,12.

[4]王超.浅议企业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J].商业会计,2011,20.

会计内部控制范文第5篇

摘 要:近年来,我国社会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的促进作用下,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大多数企业通过充分运用股份制以及企业责任制相关的内部审计改革创新模式将日常经营过程中的亏损转为盈利,维持企业经济的稳定发展。而在实际的审计实施过程中,由于诸多未解因素的影响,导致整个审计过程出现大量纰漏,对企业内部整体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影响,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的未来整体性发展。本文基于以上背景,针对现代化经济时代下,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相关工作所面对的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与探讨,并针对问题的产生提出相应地解决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  内部审计  问题提出  解决措施

对于我国国有企业而言,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会计财务控制以及相关风险管控的重要内容,对国有企业整体经营与发展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近年来,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审计三大项目职能中的其中一种,不断推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与组织经营建设的长期稳定性发展,是当代社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必要性过程。但是截至目前,我国當代国有企业内部相关审计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设计的环节中仍然存在着难以解决的问题,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无法顺利展开。因此,当代国有企业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不断完善自身相关审计工作,以此为基础真正意义上实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实际性价值意义。

1 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市场的竞争压力逐渐扩大,社会国有企业为了紧随当代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脚步,维护企业长期稳定性发展,必须以合理的方式充分运用内部审计相关策略来对企业自身的财务项目整体的运行过程进行必要约束,以此来确保企业内部审计能准确地纳入财务内控体系框架之中。以下是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所体现的价值作用。

1.1 内部审计有助于避免国有企业资产的不必要流失

近年来,随着我国当代社会国有企业内部对财务资源流失问题的逐渐重视,企业领导者对防控措施的发展与建设展开了深入地了解与探析,并采用各项手段来对其进行有效地避免,以此减少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资产损失。基于以上背景因素,通过大力推行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管理有效措施,同时可以针对当前企业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从而维持国有企业资产增长目标的合理发展。

1.2 内部审计有助于全面优化国有企业内部股东治理模式与治理体系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内部的有效岗位治理策略能被充分地运用于全面优化企业股东治理模式与相关治理体系之中。而作为国有企业一旦能独自拥有一套健全、完整的股东治理模式体系制度,便可以有效获得企业高层领导者的支持与大力协助,对推动国企自身的整体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而企业内部审计在此方面将自身独特的财政内控监督管理的优势发挥淋漓尽致,对国企股东治理模式以及治理体系同样起着相对的促进作用,因此常被国有企业用来推动综合性企业内部监督与管理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内部审计能有效避免国有企业开展不法经营

通常而言,国有企业中的内部审计能有效对国企内部各项财务信息数据的运转活动以及财务项目工作的开展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与此同时在面对较大经营规模国有企业时,同样能充分体现审计管理职能实施的有效性。对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而言,主要可以将其分为企业整体经济效应审计、会计财务审计、专项业务审计以及财务管理监督审计四大主要类型,通过审计职能的细节化发展,突出审计项目建设的内涵价值,并以此为基础针对审计内容进行分化处理,借助内部审计力量对企业日常经营过程进行管控,有效避免国企不法经营活动的非法开展。

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所存在的问题

2.1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缺乏一定的法律制度保障

在现代化经济环境背景下,我国当代社会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主要负责企业内部日常经营过程中的财政收支情况、财务制度管理、项目经营活动以及其他方面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并以此为基础,定期做好财务的全面审计报表以及专项审计报告相关的任务工作,维持企业的未来绿色发展。事实上,国企内部审计工作岗位部门整体的地位与职能实施效果,与企业其他部门相比都是处于平等的地位,但是由于缺少相关审计法律机构的认定与支持,因此也就失去了法律制度的保护,无法真正意义上将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作用落实到位。

2.2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效果覆盖范围过于狭窄

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角度出发,整个审计职能实施效果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具体现象问题体现在:(1)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岗位工作的开展多数集中在以往已经发生的企业经济发展活动项目之中,由于整个审计过程缺少对企业经营项目财务风险的事先预判以及“事前、事后”的合理处理,直接对国企内部的财务经营项目活动的全程监控流程的顺利展开造成严重的阻碍,不利于国企财务风险预测以及防范措施的建设工作的成功展开。(2)大多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周期通常都是以“年”为基础计算单位,由于受到时间的限制,导致企业内部财政资金非法挪用问题现象的频繁出现。与此同时,在以“年度”为计算单位的审计周期时间之内,凡是违规的国企岗位职员只需在企业审计工作真正展开之前将资金的缺口进行弥补,便能避免因违规所造成的对应惩罚,属于国企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严重疏漏,对企业整体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2.3 国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职能与审计工作职责相混淆

现代化经济发展环境下,我国诸多国有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体系制度与审计岗位部门之间不相分离,无法通过科学手段有效发挥内部审计岗位部门的实际性作用。通常国企经营项目管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要职能偏重于企业治理方面,而企业内部审计岗位部门则与之不同。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实际上是对企业日常经营管理过程在第一时间提出合理的评价与优化建议,有效避免企业管理项目开展阶段违规事项的频繁发生。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两者之间的职责效应时常出现混淆、难以分别的现象。

2.4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岗位部门在体系上缺乏相对独立性

截至目前,我国当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岗位部门在审计项目体系上缺乏一套完整的制度规范系统以及全面的法律基础保障。我国现有的《公司法》《审计法》等现有的法律制度都尚未对企业内部审计岗位部门的组织文化建设与体系规章制度的完善过程进行明确规定与约束,导致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岗位部门严重缺乏必要的经营独立性,对日常企业文化建设、经济整体发展以及企业设施完善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就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而言,还远不如企业外部审计。

3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问题的合理解决措施

3.1 国有企业内部董事制度的全面完善

我国当代社会国有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开展与完善过程,需要企业内部独立、自主的董事相关体系制度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引导与管控,并以此为基础为国企内部审计岗位部门全面发挥自身财务会计审计与监督效应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与维护作用。基于此点,国有企业理当通过科学、合理方式全面完善内部独立的董事体系制度,将国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项目建设与内部审计基础职责进行有效分离,以此来充分推动国有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3.2 有效扩大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业务的覆盖范围,充分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日常经营业务与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所面对的市场竞争压力与内部经营风险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基于此点,作为国企内部审计岗位部门,必须履行部門自身的基础岗位职责。首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需要提前处理好“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相关财务风险预防与监督管理工作,对以往传统老旧的“年度审计”方式进行逐渐淘汰,以“独立、创新”意识引导企业审计部门职能的创新发展。通常将部门定期审计、不定期审计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机统一,全面提升审计工作的整体有效品质。其次,国有企业审计工作的内容与实施效果不能仅仅体现在企业内部财务有形资产之中,更应该将无形资产也纳入其中。与此同时,企业也得重视内部岗位职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针对不同的业务经营范围,制定相对正确的审计处理方式以及合理的处罚措施。

3.3 全面优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环境

就国有企业内部经营过程而言,合理健全企业内部法人治理体系制度,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展开提供有效保障。另外,国有企业更应该通过科学方式不断优化自身审计岗位体系制度,以“财务数据审核、财务信息核算、审计内容审查以及数据信息合理分析”等方式,针对公司日常经营治理环节进行有效地监督与管理,以此保障企业未来长期稳定性发展。

3.4 有效增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对独立性

当代社会国有企业,为了将内部审计岗位部门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客观性原则落实到位,必须通过合理建设内部审计组织文化结构,全面加强审计组织部门与其他岗位部门之间的有效联系,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定期开展审计工作相关的部门会议,以此来充分提升企业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推动企业经济综合性发展。

4 结语

现代化经济时代背景下,随着市场经济体系制度的不断完善与优化,推动当代国有企业经营规模的有效实施,其内部相关审计工作也越发的规范与合理。国有企业内部岗位组织成员以及相关审计工作部门理当从根本角度保障审计职能的正常运行,有效提高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岗位成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竞争力与控制风险能力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郭智慧.国有企业强化内部审计的对策研究[J].纳税,2019(27).

黄威飘.浅谈新时代下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转型[J].现代商业,2018(36).

李志道.浅谈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经贸,2019(04).

会计内部控制范文第6篇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壮大,出现了虚假财务信息泛滥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责任在于上市公司本身,因内部控制失灵造成在信息披露的准确、及时、完整、合规方面出现了问题。正是由于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各相关部门近十年一直不断出台关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规则。从2000年中国监证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到2006年实施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7年实施的《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内控指引》)再到2008年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等,都在规范上市公司年报中内控信息的披露问题。2010年4月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这一切足可见国家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重视。

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必要性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必要性,具体如下:

(一)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概念 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就是指公司管理当局以监控公司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评估部门业绩及个人表现、改进内部控制及管理缺陷为目的,按照一定的内控评估标准进行的内部测评、缺陷整改以及最终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的系统、连续的过程。

(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必要性 第一,外部信息使用者为了做出有效的重要决策,对公司内部控制情况了解的需要促使了管理层对内控自评工作的重视。此外,这也同时考核了公司部门的业绩和员工的表现,具有监督和威慑作用,从而减少错误和舞弊的发生。第二,从理论上讲,内控信息的披露与财务报告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关联。陈关亭、杨芳在实施了专项问卷调查后,认同内部控制评估报告对于提高财务报告可靠性的作用。健全、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消除财务报告信息失真的产生,对加工整理过程起到监督作用,从根本上保证财务报告的质量;可以约束会计人员遵守相关财务法规,减少会计造假;可以制约管理层粉饰财务报告的行为,易于查出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并加以改进,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财务报告舞弊的可能性。

二、2009年石油行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披露现状

因意识到内控自评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国务院及财政部等五部委依据《基本规范》制订了较为细致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下简称《内控评价指引》),并以此规范企业内控自评工作,逐步要求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估报告,并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以2009年石油行业所有上市公司(共13家)披露的《内控自评报告》作为样本,根据《内控评价指引》中对于内控评价内容的要求,按《基本规范》内控框架五要素对披露的内容进行了归纳,制成表1。

这13家上市公司按照《基本规范》及《内控评价指引》适当地披露了自家公司的信息,但是披露的信息有所侧重,反映出了以下两个问题:

(一)内控信息披露效用不大 纵观13家上市公司《内控自评报告》均有同样体会——披露的形式很规范、全面,但批露的内容仍只是表面性文章。13家传达的信息都是内部控制完善、有效等信号,每一项均是简单几句话,每一家只挑选其中一两方面进行披露,且均是对自身有利的内容,较具形式化。从样本分析来看,尽管有61.54%的8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但对于不利消息只是一笔带过、含糊其辞,而提出的整改意见也只是在XX方面需“加强”、“完善”,反映出上市公司披露的不足与缺失。而对于信息使用者来说,并没有从中获得多少有价值的信息。

(二)内控信息披露评价标准缺乏 尽管本文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现状是按照《基本规范》五要素抽丝剥茧归纳总结的,但缺乏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统一规范,虽然国家据此于今年4月出台了《内控评价指引》,但由于尚未实施,所以披露的内容侧重不一,并不全面。其中有4家公司是按照《内控指引》的要求进行披露的,他们从内控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内控监督设置情况、董事会对内控工作安排、财务核算内控制度完善、内控存在缺陷及整改方面进行了陈述,但是明显内容太过简略,基本以肯定为主。

三、内部控制披露不足成因分析

信息的供需关系直接影响着厂商与消费者决策的制定。因此《内控自评报告》必须将影响厂商提供信息的动力和成本与信息的使用者结合起来加以考虑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客观做出判断。

(一)公司提供内控信息的意愿 第一,披露动力对内控信息披露的影响。上市公司之所以不愿意对内控信息的真实情况进行全面披露,归根结底主要还是因为公司自身的经营状况、获利能力存在问题。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好公司非常愿意将自己的优势信息(内部控制完善、有效等)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从而获得更多投资者的信赖,占据更多的资源优势;而经营状况较差的公司则不愿向投资者披露他们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和问题,以防止资源的流失。所以可见,披露内控信息的动力取决于上市公司经营情况的好坏,却又决定了内控信息的披露质量。第二,披露成本对内控信息披露的影响。披露成本同样也直接影响着上市公司对内控信息的披露。若上市公司披露内控信息所花费的人力、物力等成本不仅能在后期能得到补偿,而且披露还会给公司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那么,公司肯定愿意进行披露;但若公司披露内控信息所花费的成本预期得不到补偿,那么即使国家要求,公司也不会愿意披露。

(二)内控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国家之所以要求企业在年报中披露《内控自评报告》,是为了让更多的信息使用者了解掌握更为准确的信息来进行判断决策。内控信息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这三者对内控信息的需求目的不同,从而对上市公司所披露信息的关注面不同。投资者希望通过获取内控信息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增加经济利益;债权人利用内控信息了解自己出借的资金营运管理情况,以判断能否按期收回债权,并适时做出后期的信贷决策;政府部门获取信息则为考察判断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有没有违规,政策法规是不是被公司认真的贯彻执行,进而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步的宏观经济政策。

四、上市公司加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措施

通过对内控信息披露原因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国上市公司内控自评信息披露不足的原因除了上市公司存在披露动力不足、披露成本制约外,还受到外部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影响。所以笔者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方面提出规范的《内控自评报告》的主体内容框架,另一方面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披露内控信息的意愿。

(一)《内控自评报告》主体内容框架 在关注《内控自评报告》的时候,不能仅仅关注报告的结果,而应该是注重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信息的描述。因此,《内控自评报告》主体框架应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内控五要素的评估。一是控制环境。对控制环境的评估应考虑以下因素:公司的治理结构与企业文化;董事会、管理层的经营风格和经营理念;审计委员会与董事会;组织结构与权责分派体系;人员的品行与素质;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管理控制方法、外部环境。二是风险评估。对风险的评估应考虑以下因素:目标的设立与达成;风险识别与分析;改变的管理与应对机制。三是控制活动。对控制活动的评估应考虑以下因素:授权及目标;职责划分;业务流程与操作规程;业务记录(资产和会计记录);规章制度;独立检查规章制度;控制标准;重点控制(对控股子公司的管理控制、对关联交易、对外担保、募集资金使用、重大投、融资的内部控制、重要财务决策、信息披露的内部控制是否恰当)。四是信息沟通。对信息沟通的评估可以考虑以下因素:信息披露系统;对内对外的沟通汇报渠道。五是内部监督。对内部监督的评估应考虑以下因素:内部审计(持续监督程序、独立的审计监察组、内部控制评价小组和外部审计人员的建议);自我控制(自我评价测试、评价的频率和范围、综合检查)。第二,公司内部控制情况的整体评估意见。对整体的评估意见可以考虑以下因素:监事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独立的评价意见,包含了对生产经营全过程控制、公司职能划分控制、人员间分工和牵制、控制点设置、建立和执行内部控制所花费的成本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之间的比例、各项具体的控制制度等方面的评价。第三,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内部控制缺陷汇总和报告的机制;发现问题的改善或更正措施。

(二)采取强有力的内控信息披露保障措施 第一,建立评价、监管机构,鼓励企业全面准确披露内控信息。虽然国务院及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了《内控评价指引》,相关行业中的企业日渐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聘请了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核,但是内容也归于形式化,信息质量的准确性、全面性不高,作用不大。所以,笔者认为应建立行业评价协会,可从行业代表性大中小企业中选取代表组成评价协会,对行业中的企业《内控自评报告》进行抽样检查,并予以诚信星级评价,从而提供信息使用者准确的评价信息。对于诚信的企业,应树立其标杆地位,鼓励行业中其他企业效仿学习;对于不诚信的企业,应予以通报,追究当事企业的法律责任。或者建立类似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第三方独立监察机构,对于监察出来的信息出具评价意见。同时,为了避免管理层面临不该有的诉讼风险和其它问题,有关部门应对自愿性信息披露行为加以保护。当然,自愿性信息作为企业财务报告的组成部分,一旦对外披露,必须与强制性披露的信息一样,接受必要的监管和约束,对于恶意披露误导投资者的企业应当加以处罚。第二,建立企业内控信息的披露质量保障机制。企业内控信息的披露质量保障机制由企业参与内控评估的相关部门和各层人员组成的,它是一个系统,也是一种机制。因此,要寻求企业可披露的内控信息与使用者要求披露信息的均衡点,使信息的供求平衡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要提高企业内控评估人员的业务能力,使信息由企业中经验丰富并有较高职业判断能力的人员持适度谨慎的态度编制完成;要规范内控信息的表述和披露,以便使用者理解,同时应注意揭示内控信息的性质、不确定性和风险,防止使用者盲目依赖,以减少和避免法律诉讼。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的建立和健全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通过对2009年我国石油行业上市公司《内控自评报告》的分析研究,不难发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内控自评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内容还不够完善,因此笔者根据新出台的《基本规范》及《内控评价指引》设计出较为规范全面的《内控自评报告》内容框架,希望能为内控自评的具体实施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刘新仕:《证券市场会计信息供需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编辑 向玉章)

上一篇:中级宏观经济学范文下一篇:消防应急疏散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