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范文

2023-09-16

论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第1篇

一、企业民主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一致性

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 尊重职工在企业中的额地位, 人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传承者和表现者。如果企业文化发展脱离了人的基础, 就会成为无根之水, 没有任何的意义。民主管理同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民主思想, 并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了诠释:一是职工民主管理主体是全体职工;二是职工民主管理是按照法律和规章制度行驶自身权利;三是职工民主管理的特点是职工参与。

同时, 二者在目的上也具有相通性。企业文化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粉饰包装企业, 打造某种形象, 其真实目的是为了能够促使企业内部环境的和谐, 寻找人与人相处的关系, 实现潜移默化的管理和对职工的影响, 最终提高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现代管理与传统管理的最大区别就是, 不再将职工作为劳动工具来单纯的为企业创造价值, 而是将每一位职工看成是生产力中最重要、最积极的因素。他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因而参与意识和价值实现要求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传统管理理念中的胡萝卜加大棒方式早已被时代抛弃, 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随着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民主管理的意义更加凸显。社会经济发展和物质水平的提升, 使得职工的物质生活不断丰富, 业余时间增多, 为职工参与企业管理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且职工能够利用更多的时间来学习提高自己, 良好的教育不仅带来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 同时使他们的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增强, 在工作中也更加重视价值的实现。只有参与到民主管理中, 才能够满足他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另一方面, 市场经济竞争加剧, 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 如果不充分发挥员工创造性和积极性, 保证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打造安定和谐的内环境, 那么就谈不上在激烈的外部环境竞争中求得生存。民主管理的最终目的, 就是让职工参与到决策中, 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打造风雨同舟的合力, 这也正是企业文化所追求的目标和方向。

二、民主管理和企业文化相互依存性

企业民主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虽然存在差异, 但是从企业发展角度来看, 二者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紧密联系。

首先, 职工代表大会既是民主管理的一种形式, 又是企业文化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的制度不但有广泛的职工群众基础, 还为企业文化的制度建设提供有效平台, 通过职工代表大, 能够实现民主管理的发展, 也能够形成职工和企业共同遵守的文化制度。

其次, 职工代表大会作为一种制度文化, 一旦被企业内部职工接受, 那么其影响力将表现在各个方面。企业文化并非永恒不变, 是由全体职工在践行过程中不断完善的, 是一种群体行为的体现。因此, 要想让职工广泛接受并且不断传承优秀的企业文化, 还需要找到有效的传承形式。第一, 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 可以在职工代表大会上进行确立, 在经营生产中逐步完善, 成为职工遵循的企业价值观。第二,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有效发挥作用,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也保证了职工在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而企业文化建设中, 在满足员工需求外, 还要使职工心情舒畅, 能够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从而产生成就感和归属感, 提升职工的凝聚力。

三、建设文化是工会组织的重要任务

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 是联系群众和企业的重要桥梁。长期以来, 工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做出了大量的贡献。围绕企业文化建设, 工会组织将开展的文化活动纳入企业文化建设体系之中, 加快了企业发展步伐, 为促进民主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企业发展要以人为本, 民主管理也是以人为本, 重视人的价值和资源开发, 这也是企业文化的建设精髓。工会组织应当努力扩大民主管理渠道, 给职工提供多种参与企业管理的机会, 营造出职工和企业共同发展、共同奋斗的生动局面。将企业文化纳入工会组织工作中, 要不断加强宣传教育工作, 转变职工思想, 协助党政组织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抓好职工培训和教育, 调动职工给的积极性。另外还要搞好文化体育活动, 加强职工的阵地意识, 打造出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内部氛围, 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推动企业文化建设需要结合民主管理工作, 要坚持创新, 突出企业文化的民族特色。完善职工民主管理机制, 培养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工会组织要着力于提升员工素质和民主意识, 保护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最终提升职工对民主管理的认识, 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冲击,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经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逐渐趋于统一。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 对于提高职工素质, 促进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新时期下, 民主管理工作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和民主管理的紧密联系, 从多重角度入手, 促进企业发展。

关键词:企业民主管理,企业文化,关系

参考文献

[1] 王静, 李惠.试论企业民主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J].工会信息, 2018 (3) .

[2] 赵峻森.企业民主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J].中国有色金属, 2006 (8) .

[3] 徐宏.论民主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6 (5) .

论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第2篇

该地区先后发现了以中国汉族民歌村、戏曲村等村落群体为代表的民间音乐,它们广泛用于民俗中,在长期的历史社会进程中也既含有本地音调,又汇聚大江南北的异地音调,呈现出南北交融、兼容并蓄的特点。

一、与同宗音乐相关的民间音乐

本地的民间音乐音调较为丰富,在以民歌为首的各类民间音乐中,有不少从外地传来的音乐曲调与风格,这种源于某地的曲调(母曲),在它地生根发芽出各种曲调变体,它们与母曲共同构成“同宗音乐”[1]。外来曲调有近有远,有几类历史较久远的传统曲调值得关注:首先,为流行全国各地的明清时调。这类民歌数量多,这些母曲所在地理位置与该地区较远,其母曲传播的影响大,如北方风格的“剪靛花调”,江南风格“孟姜女”[2];除民歌外,南方风格浓郁的明清时调“鲜花调”、“孟姜女调”在该地区地方戏曲剧种中也较为突出,被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武当神戏曲牌能看到曲调基本形态,如下首曲牌“雪花飘调”,该曲的调式、旋律骨架、句式结构都与“鲜花调”非常相似,并在旋法上局部采用五度跳进,使音乐整体上体现出平稳中不失大气粗犷的北方风格。

其次,为地方音乐。一方面直接受地缘因素影响具有陕西秦腔、河南豫剧的唱腔风格[3]曲调的民歌小调,如当地阳调《占花墙》、《四平腔》、《姑娘闹五更》等。这些邻省的戏曲音乐融入当地民歌中,产生出相近似的北方风格。另一方面还有一些跨地域流传广泛的地方小调,如北方“对花调”、南方“无锡景”等,安徽《凤阳歌》便是一首代表性地方小调,该小调出自安徽凤阳县,自明代以来六百多年间,每个时期均有大量逃荒移民迁往他乡,于是凤阳花鼓便由“身背花鼓走四方”卖艺者传播到各地,在该地区的民歌、器乐体裁中出现了凤阳歌的不同变体。其基本曲调之一“凤阳花鼓”可以在武当山民间音乐比较中看到清晰的曲调框架,如:民歌《二妹下书》与吹打乐《胖娃娃》中都有同宗现象,谱例比较如下:

(注:《凤阳花鼓》出自冯光钰《中国同宗民歌》、《胖娃娃》选自《均州吹打音乐》、《二妹下书》由伍民贵演唱、康平记谱)

从以上比较可以看出,《胖娃娃》除第三句外,基本保持母曲的旋律框架,另外三句落音都在sol、do、do上,音乐结构没有扩充与压缩,同时,该曲发挥了乐器性能特点,使节奏紧密而对母曲骨干旋律做加花处理,音乐变得更为活泼、明快。《二妹下书》与母曲歌词不同,曲调选用母曲核心音调的一、二句进行细微变化,其变化同样保持旋律框架与进行方式;同时,节奏更为紧凑,节拍有2/4、3/4的交替,显得随意自由,与歌词配合表达了丰富的感情。从“凤阳花鼓”与当地两首民间音乐在形态上的相似性可以大致看出,这首母曲随着卖艺人的奔波而向四方传播,一定程度上渗透于武当山民间音乐。

二、武当山移民与进香民俗文化

武当山地区民间音乐的同宗音乐现象突出,该地区多元的外来音乐元素有赖于传播,使音乐突破时间与地域的局限,在传播流动中富有生命力,也同样使具有地方特点的传统在外来文化的冲击碰撞中不断更新,得以滋养丰富,这既受地理条件的制约影响,也反映了当地生动的历史文化,集中表现为该地区以移民为主的外来文化。

当地人口的流动主要有以下几类:首先,移民传播是当地音乐特点形成的一个重要方式。武当山地区与移民关系密切,它所在的鄂西北因良好的自然环境与多样的社会背景,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著名的移民区,武当郡(今丹江口市)在风俗史料中有如下自然描述:“楚有江汉川泽山林之饶,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瓜赢蛤食物常足。”[4]在良好的自然条件基础上,复杂封闭的山地环境在某种意义上有利于生产与相对稳定的小农生活。因此,这里多次吸纳长期发展性移民。在经济、政治、宗教等多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武当山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多次大规模的移民现象,其中几次移民对音乐传播的影响比较明显。

一方面,自然灾害、战乱及政治衰落形成了自发性移民。移民由于谋生来此寻求理想的生存环境,生产定居。魏晋、两宋时期战乱使大量移民南下,先后形成移民高潮,明清时期在多种社会因素的推动下,再次形成移民高潮。明末清初,长达几十年的战乱使人口锐减,经济严重遭受破坏,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起,实行“摊丁入地”,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以此鼓励移民于此,发展生产,出现了移民经济开发的热潮。雍乾年间,各地移民人口落入鄂西北山区达到顶峰,其来源比明代更为广泛,同治《郧阳府志·风俗》:“旧志谓陕西之民四,江西之民三,山东、河南(河)北之民一,土著之民二;今则四川、江南、山西亦多入籍,亲戚族党,因缘踵至,聚族于斯。”明清时期,长江流域荆江地段水灾的灾民曾先后涌入武当山垦荒谋生,以至长期定居。明清中期由于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农民被迫流亡,流民选择地多而统治力量薄弱的地方生活。此外,抗战时期还有一支来自华北、东北的难民,曾自发涌入到该地区,移居于该地区的过程中,移民也自然带来了家乡的民间音乐。

另一方面,在政府的组织下引发了特殊的强制性移民。皇室和朝廷官员的流放、被贬形成了皇室下迁移民,这种下移自秦代以来,主要发生在西汉、唐朝时期,其中,唐朝的移民给民间社会带来了较明显的宫廷文化。《资治通鉴》:“嗣圣元年,武后篡位,废帝显为卢陵王,四月迁均州,二年九月迁房州。”[5]唐中宗李显被贬于此地区后,带领士兵垦荒务农,为鼓舞士气,提高劳动效率,以敲锣打鼓唱民歌方式配合生产,其大部分形成了当地“薅草锣鼓”。这种锣鼓伴唱的方式成为当地民歌演唱重要特点。明朝皇室对武当道教极力推崇,促成了两次大规模工匠移民,明初永乐九年到二十二年间(1411—1424年),明成祖大修武当,调集各地军民工匠几十万,费时十四年。后明世宗又再次调集数万工匠,用一年多时间重修武当各宫观。犯人也在此期间定居耕种,成为佃户。明朝时期大量移民的迁入同样带有各地的乡音民乐。

除以上大规模移民长久定居外,短暂的人口流动也对音乐的传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香客是武当道教文化的显著产物,武当山由于宏伟的宫观建筑群、名号地位不断提高,道士人数不断增加,成为明代全国最大的道教教团,伴随着道教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吸引了很多内外的游客香客,香客至宋元时期进香活动已具有全国性的影响,明代,“陆路进香‘由蜀而来者自房(今房县)入;由汴(今河南省开封一带)而来者自邓(今河南省邓州市)入;自陕(今陕西等省)而来者自郧(今郧县)入;自江南诸郡而来者自襄(今湖北省襄樊市)入’。水路进香,主要沿长江、汉水到均州。……值得专门叙述的进香活动,还有江浙一带的进香船队。据王永积《锡山景物略》记载,万历年间,苏州府、松江府等的香客,乘坐巨舰到武当山进香,每次集中的船只约有“百十艘”,在无锡县“齐帮”,由大运河进长江,溯流而上,到汉口入汉江,然后直达均州,全程3000多里,江浙民众这种大规模的武当山进香活动,在明代持续了上百年”。[6]在进香拜谒武当山的过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朝山者集会结群,也用各地的音乐娱乐解乏,在唱念吹打中交流与传播音乐,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小调”体裁的众多曲调。此外,在地理因素的影响下,水文化使这里成为开放多元而人流往来的场所,由于汉水支流丹江是沟通秦豫鄂三省的唯一航道,丹江口古城的商贸活动频繁,因此,市民文化的繁荣为各种民间音乐的汇集提供了机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进程中,传播在以人为载体的各种社会活动交流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唱奏外来音乐,基本保持原貌或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交融出有当地风格的变化曲调。

三、结语

社会历史环境下形成的移民及其人口流动,使外地音乐多次传播并在该地区生活民俗中得到沉淀,因此,外地音乐因子的汇聚成为当地民间音乐的特色;同时,当地民间音乐与外地民间音乐在曲调上的某些近似性特征,本地人的审美意识与外向开放的心理气质等因素,使音乐经广泛传播到此易于生根发芽,而外地传于本地的过程有待于结合史料考证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如“凤阳花鼓”传播路径。

摘要:鄂西北道教圣地武当山地区民间音乐较为丰富,曲调来源多元,以明清时调为代表的外地音乐汇聚于此,在民歌、器乐、戏曲等体裁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渗透,分别形成了“同宗音乐”的变体,该音乐现象反映出当地特定的移民历史与生动的进香民俗。

关键词:“同宗音乐”,移民,进香民俗

参考文献

[1] 蒋显福、匡裕从、杨立志主编《沧桑与瑰丽——鄂西北历史文化论纲》,[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论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第3篇

如果每个人都不受法律之约束, 尽情行使自由, 那么侵犯他人利益, 违法犯罪行为便会横行。生命权尚不能保障, 又何谈自由的实现。姑且认为所有法律都是一种邪恶, 因为它干涉了人的自由, 与此同时, 制定、颁布、执行法律的机关也是一种邪恶。然而所有的刑罚都是损害, 其本身都是恶的, 如果它应当被允许, 只是用以节制排除某种更大的恶。即是用法律来束缚肆意枉为的自由, 使每个社会成员在一定范围内, 通过合理的方式, 运用正确的方法行使自己的自由, 正如你挥动拳头的自由止于他人的鼻尖。

每一个人的自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削减, 但其自由却在更大程度上得以保障和成全。例如我国宪法早第二章清晰的确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基本政治自由 ( 第三十五条) 、信仰自由 ( 第三十六条) 、人身自由 ( 第三十七条) 、通信自由 ( 第四十条) 、文化活动自由 ( 第四十七条) , 婚姻自由 ( 第四十九条) 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 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社会成员出于对自由的珍爱和保护, 将一定的私权让渡于公权, 对自由进行必要的限制, 而制定出法律。自由是立法的目的之一, 自由是法律的目标和价值, 法律是自由的基础和保障, “根本就不存在没有法律的自由”, 二者一荣俱荣, 一损俱损。

对于涉及自由的法律应当由谁制定, 应当怎样制定?

任何人不得以大于其自己所有之权利让与他人。只有自由人才可以牺牲自己的部分自由来参与制定法律。在古希腊, 古罗马时期, 奴隶无权参与到法律的制定之中, 因为依照那时的法律观念和道德观念, 他们并不拥有自由权。时至今日, 一些被剥夺了自由的犯罪人, 还被判处一种名叫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刑。剥夺政治权利是一种资格刑, 犯罪人不仅丧失了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 而且不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自然无法参与到法律的制定之中去。

人生而自由平等, 任何人都没有强使他人服从的天然权威。法律是人民自治的产物, 作为要结成政治共同体的人们, 他们彼此同意, 他们是受自己的自由意志统治的, 而非受制于人。作为在政治上平等的自由人, 他们通过制定法律, 宣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人人服从法律。社会秩序或制度并非源于自然或强力, 而是建立在人民自由意志所订立的社会契约之上的。所谓自由意志即是指公民在作出意思表示时, 没有受到肉体上胁迫 ( 如刀架脖子上) , 也没有收到精神上的压制 ( 即道德绑架) 。对自由的唯一侵犯就是别人的强制。所谓自由的人, 是一个不再受其共同体的共同目标来束缚的人。我们无需再问法律有何人制定, 因为法律乃是人民自由意志之行为。

法律与自由的矛盾往往会表现成为公权与私权的冲突。法律对自由的限制应止于何种程度, 公权与私权的边界又在何处。

自由是与权力相对的, 也是一种个人对于国家的防御, 自由与“权力的性质和限度”相关联, 自由的价值是可以为人们带来好处。

法律最本质的价值便是自由, 对于自由的理解通常包括两个方面: 其一不受外力的干预和限制, 即“消极自由”, 其二依照自己之意志而行相关事宜, 即“积极自由”。法律上的自由即是依照自己之意志行一切法律许可之事, 同时免于受到不法侵害的权利之实现。其具体体现在私权利主体依法享有权利、行使权利, 只要该种权利之行使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和命令性规定。然而对于公权力的行使和运用, 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法定权限和法定规则, 从而为私权利的实现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服务。

自由的行使必须而且只能被约束在对他人或者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或冒犯上。公权来源于私权, 立法执法的根本目的在于对自由的保护而非侵犯, 行使公权时, “法无授权即禁止”, 行使私权时, “法无禁止即自由”。如果一个自由的公民从事着任何对他人无害的行为活动, 那么法律就不当对其进行干预, 相反, 他还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因此, 在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时, 应当首先考虑分析其是否侵犯到法律应当予以保护的法益, 如果法益没有被侵犯, 那么他就有从事任意行为的自由。法律上对于个人自由的设定是依照自己的自由意志行一切法律许可之事, 并免受不法侵害之干扰。法律对权力进行必要的限制, 是对自由的保障。法律的使命在于禁止每一个人损害别人的权利, 而不是禁止其行使自己的权利。法律应当保护个人自由乃至社会自由的实现, 使自由不受权利滥用之侵犯。

摘要:自由即一个人不受制于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因专断意志而产生的强制的状态。是人的本性使然, 是一种当然的“自然权利”。人类活动的基本目的之一, 便是为了满足自由需要, 实现自由欲望, 达成自由目的。但如果对自由不加限制, 那么它将会带来严重后果, 任何人都会成为滥用自由的潜在受害者。自由因遵循原则而得以维持, 因追求目的便利而遭到摧毁。

关键词:自由,法律,限制,平等

参考文献

论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第4篇

论文题目:论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宿感之间的关系

学生姓名:杜瑶 学 号:1203120108 专 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 级:人力1201班 指导教师:鱼亚洲

完成日期:2016年 4 月 26日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诚信责任书

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毕业论文(设计)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在网上发表的论文。

特此声明。

论文作者签名: 日 期:

1

目录

一、绪论 ................................................. 1

二、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概述 ............................... 1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 1 (二)企业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 2 (三)企业文化和员工关系的价值理论 ...................... 2 (四)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属感之间的关系 .................... 3 1.企业制度文化激励员工归属感 ....................... 3 (1)企业制度文化的重要性3 (2)员工对企业制度文化的态度4

2.企业物质文化培育员工归属感 ....................... 4 (1)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性4 (2)员工对企业物质文化的态度4

3.企业行为文化增强员工归属感 ....................... 4 (1)企业行为文化的重要性4 (2)员工对企业行为文化的态度5

三、企业文化与员工之间存在的问题 ......................... 5 (一)企业文化发展现状 .................................. 5 (二)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属感之间存在的问题 ................ 5 1.企业文化缺乏一致性 ............................... 6

1

2.企业文化缺乏参与性 ............................... 6 3.企业文化缺乏适应性 6

四、增强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属感的措施 7 (一)因地制宜制定企业文化 .............................. 7 (二)制定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 .................... 7 (三)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 7 (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 8

五、总结 ................................................. 9 参考文献 ................................................ 10

1

摘要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又特殊的文化,在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依靠员工的共同奋斗,员工要具有向心力,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企业具有归属感。要使员工具有企业归属感,就要发展企业文化。本文从宏观的角度讨论了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属感之间的关系,利用西安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公司的企业文化的问卷调查反应情况,并就具体问题有了具体的措施,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企业文化 归属感

1

一、绪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文化也大发展起来,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又特殊的文化,在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企业的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依靠员工的共同奋斗,员工要具有向心力,能够在工作的过程中对企业具有归属感。要使员工具有企业归属感,就要发展企业文化。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经过50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从最初的企业文化概念、内容和作用上的研究、到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这期间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青睐和重视,因为拥有一个良好积极的企业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能齐心协力为企业工作。进入21世纪以来,人才竞争成为企业间的最主要竞争。拥有优秀人才成为企业竞争的主要优势。获取优秀人才,不仅要靠优厚的物质待遇,更加依靠的是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文化。本文在研究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属感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希冀能获得企业文化的精髓,从管理层面、制度层面以及具体的实施层面来进行研究,提出在企业与员工之间,以文化为手段、用使命和价值观来引导员工的行为,用文化来创新员工关系管理措施,从而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概述

在探讨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宿感之间的关系之前,应该先对企业文化和归属感的概述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界定,从而归属感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也要进行分析。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文化与人有关系,而企业是由企业成员组成的,那么就会形成一定的企业文化。对于企业文化的观念,每个国家的学者都有不一样的论述。在《Z 理论》这本书中,作者威廉认为,企业文化是由传统和文化组成的,是“进取、防守和灵活的决定的事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企业文化》的作者美国的特雷斯•E•迪尔和阿伦•A•肯尼迪则认为,“企业文化是由五个要素构成的系统,其中价值观、英雄人物、风俗典礼和文化网络,是其四个必要要素,而企业环境是形成企业文化惟一的而且又是最大的影响要素。”因此,理解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就是强调“利用价值观形成、塑造英雄、明确定义的风俗习惯和礼仪,并了解文化网络,培养他们行为的一致性。”有些学者认为,企业文化蕴含三个同心圆,外层为企业的物质文化,中层则为企业的制度文化,内层则是企业的灵魂文化。这样的三个同心圆就形成了企业文化。在《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书中,学者认为企业具有一种囊括自身价值观、信仰和言语的一种特定文化。爱德加说:“从企业的各个方面来说,文化就是思维的基本方式。企业在顺应外部环境和内部融会过程中始创、挖掘和成长而来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形式被证实是卓有成效的,于是被当作精确的思维方式传输给新的成员,以使其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整合过程,自觉运用这种方式来观察问题、思考、感受事物。”还有些学者认为,“所谓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内在力量合并于协同宗旨上所构成的某种特定的价值尺度、道德规范、历史

1

传统或文化看法等。”也有一些学者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 归纳大多数学者对于企业文化的界说,有下列几点共识,企业文化是一种从事经济活动组织内部的文化,这当中价值观是企业的文化中心因素,企业环境作为企业文化形成的重要载体。一般而言,企业文化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大方面。广义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而狭义的企业文化就是以企业价值观为主旨的企业意识形态。本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管理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企业全体人员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

(二)企业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1)民族性。通过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国家的人文环境不同,所产生的企业文化也会蕴涵着这个国家特有的民族文化。我国是一个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继承和发扬我国伟大的传统民族文化是我国全面发展不能放弃的任务,我国的企业文化的形成,还必须包含我国民族传统文化。

(2)社会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企业文化是社会的一部分,其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3)目的性。企业文化不是无缘无故产生和存在的,企业文化的产生是为了企业的发展目标而服务的。企业的发展需要靠员工来实现,而如何让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终极目标联系的一起,就得依靠企业文化。

(4)非强制性。企业文化的形成不是简简单单制定一条条硬性的管理制度那么简单,企业文化必须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领导的思维扩大来一步一步充实,必须是员工自觉形成的意识形态,能够紧密的团结员工和企业的,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

(5)融合性。企业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环境。首先,企业文化必须与企业环境相整合,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等。其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时代科技大众传媒的普及,各国文化呈现出一种相互交流和相互引进的趋势。企业文化也是如此。在国内,各城市或者各区域的企业文化可以相互交流和学习;在国内外,各国之间的企业文化也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

(6)发展性。企业文化是发展变化的,不是一层不变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剔除消极落后的文化,学习优先进步的文化。企业文化也必须跟随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发展,不断的改革和创新,用不断变化的思路和价值观来构建企业文化,使企业能够在竞争力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提升核心竞争力。

(7)稳定性。企业文化的发展性和稳定性并不矛盾,企业文化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积累。其一旦形成,就将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不会因为企业环境或体制的变化而消失。

(三)企业文化和员工关系的价值理论

企业家的行为和商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企业的精神和价值,如果是员工的认可,他们的先进行为将有一个导向作用,成为工作人员的目标,从而做出与组织目标一致的行为, 1

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员工群体行为是指员工行为往往具有一致性,即在相同价值观的引导下,朝共同的目标努力。群体行为牵涉到员工与员工和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企业员工之间的友善交流和上下级的有效沟通是达成员工群体行为同等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只有员工之间的人际关系处理良好,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员工才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来回报企业。精神认识层面是企业文化的主旨和魂灵,主要是指企业长时间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精神成果,包含愿景、主张、价值观、作风等,此中最核心的是企业价值观。员工有自己的价值观,而企业也有其相应的价值观,只有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在方向上保持基本一致,才能使员工感到精神满足并心情愉悦地工作,使员工认同和接受企业的价值观是提升员工满意度的关键。

(四)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属感之间的关系

学者们通过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根据企业文化的各要素之间的结合方式,将企业文化分为了四个层次,其为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企业文化通过这四个层次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引导企业员工的行为和态度。企业文化是企业与员工共同价值形态的广泛分享,当这种意识形态被员工广泛分享的时候,则可能存在强烈的企业文化。因此,在一个强势的文化中,大多数的成员都能体验出强烈的组织归属感。 1.企业制度文化激励员工归属感 (1)企业制度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制度文化属于企业文化的中层文化,它是由企业的种种规章制度、楷模和行为准则的总合。企业的制度是企业人的意识与观念的物化,它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制度文化是企业规范员工行为和思想的重要手段,以表现文化的一致性。一个企业要想做到规范化的管理,必须形成有利于管理的规章制度。通过规章制度的形成,促进企业文化的形成并使其更加稳定。

制度文化的形成是产生文化一致性的源泉,是维护企业文化的有利措施,是对企业具有全方位影响力的机制系统。企业制度文化一般由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架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部分构成。每一个部分对企业的经营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认同感、安全感,都有明显的影响。企业的领导体制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它受生产力和文化的影响,同时影响着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企业管理制度的形成,领导机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同的企业,它的组织机构也各不相同。组织机构的形成是为了更好的达成企业的经营方针,一个顺应企业生产经营统制的组织机构可以帮助企业更好更快的成长。企业的管理制度则是企业管理员工和生产经营的有力措施,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管理制度既能规范一切经营活动,又能规范员工的行为。管理制度是维护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是企业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制度,也是企业正常运转的保证。

1

(2)员工对企业制度文化的态度

员工的工作态度与企业的制度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员工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目标能否达成。从马洛斯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员工对自身安全、生理需求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等方面的需求,都体现着企业的制度文化。良好的制度文化是留住人才的基本标准,也是员工自我实现价值的保障,员工渴望得到企业的重视、关心和尊重。可以确定,员工的归属感对企业制度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完善健全企业制度文化是重中之重。 2.企业物质文化培育员工归属感 (1)企业物质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最表层的文化,它是企业的名称、产品、服务、符号、企业设备和生产环境的实体体现,企业的物质文化依靠以上这些载体得以存在和发挥作用。企业产品是企业物质文化的核心,企业往往通过生产产品来体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生产企业产品离不开优秀的员工。在现代市场营销中,企业出售的不再是单一的商品,连带出售的还有许多附加服务。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扩大产品的附加价值,给顾客带来更多的便利,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其中,这些附加价值体现在包装、售后服务、运送、广告、咨询以及资金融通等形式上,而这些附加价值就是员工积极工作的结晶。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等同于不同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的竞争,当企业获得成功时,员工会感觉到自己的工作得到了认可,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同时增添归属感。

企业工作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效率和情绪。企业关注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产环境,为他们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是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体现,是企业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当企业拥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也会随之加深。

企业名称和企业属性的标志是企业的物质文化。每一个企业的名称和象征物都各不相同,都代表着企业的精神和个性。当社会对于企业的文化给予肯定的时候,员工会因作为企业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培育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2)员工对企业物质文化的态度

物质会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员工的工作态度也会影响企业物质文化的建设。环境、待遇等都会影响员工,当员工对企业的物质文化满意时,他就会去努力工作,为企业尽心尽力,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反之,则不然。 3.企业行为文化增强员工归属感 (1)企业行为文化的重要性

1

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浅层文化,它可以分为个人行为文化和集体行为文化。企业个人行为文化包含企业家或是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而企业集体行为文化则是员工的集体行为的总和。

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的主角,他负责企业的决策和指挥。企业家的经营风格、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往往也能够折射出企业的精神与价值观。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企业家在做出经营决策的时候,企业的经营目标也随之确立。确立这一目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要求企业家必须具备卓越的才能、宏观全局的思维、丰富的业务知识、领导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坚韧的意志力等,这说明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是会得到员工的敬仰和崇拜的。当企业的领导人得到了员工的敬仰和崇拜,企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就会形成统一的精神和价值观。员工会为在这样的企业工作而感到骄傲,企业领导成为了员工奋斗的目标,企业的凝聚力会增强,潜移默化增强员工的认同感。

企业的集体行为文化是员工在企业经营、人际交往和文娱活动中产生的行为文化。集体行为文化是企业行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整个企业行为文化的发展。员工是企业构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企业的主体,员工的集体行为确定着企业整体的精神风貌和行为氛围。

(2)员工对企业行为文化的态度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那么员工在企业里就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这样会导致员工之间没有交流,无法实现共同价值观的形成。企业缺乏凝聚力,自然也就像一盘散沙一样,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谐的工作氛围能够减少员工之间的冲突和摩擦,是员工能够一心一意工作的基础。当员工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中持续比较长的时间,必定对企业的价值观更加的认同。在和谐的工作环境中,能够激励全体员工的智力和向心力,为企业创新做贡献;能够让全体员工把工作同自己的人生目标联系起来,增强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能使全体员工意识到企业文化是他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积极的态度去工作。

三、企业文化与员工之间存在的问题

为了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并以此调查结果为依据研究基于员工归属感的企业文化建设问题,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提供参考。根据西安市一家合资企业——西安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公司的企业文化的问卷调查显示。

(一) 企业文化发展现状

样本基本情况如下:西安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公司为一家拥有 500 人以上的合资企业,主要负责电动小巴、部分公交运营过程中的运营管理、安全管理、车辆维护等服务。

(二)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属感之间存在的问题

1

1.企业文化缺乏一致性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文化奠定企业的品牌价值,文化凝聚员工的思想、规范员工的行为。没有文化的企业是缺乏竞争力和凝聚力的企业,无法在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一致性,那么企业也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必须保持一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文化的作用是对个人的价值观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进的融合,使得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保持一致,以保证在企业整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确保员工个人得到全面发展。根据调查问卷显示问题:“是否清楚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时,有 33.7% 的人“清楚并认同”,40.5%的人“清楚但不认同”,25.6%的人“不清楚”,这说明企业价值观与员工个人的价值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是不一致的。当问到“公司不同职能部门进行沟通是否容易”时,有 50.3%的人认为“不容易”,38%的人认为“一般”,11.5%的人认为“容易”,这说明企业不同的职能部门之间协同工作的能力有待加强。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惟有使员工的价值体系与企业的价值观实现统一,员工才可能在价值信仰与行为准则上与企业保持一致,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也就容易许多。 2.企业文化缺乏参与性

企业文化是围绕企业员工而形成的一个系统的企业意识形态。它的主体是人,它的参与者也是人,那么建设企业文化就要具有参与性。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该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参与性。根据调查问卷显示问题:“公司员工取得信息的渠道是否便捷”时,有57.4%的员工回答“不”,有 27%的员工回答“一般”,只有 15.5%的员工回答“是”。这项数据说明,该企业与员工之间缺乏一定程度的沟通,获取信息的困难把员工与企业隔离开来。员工连最基本的信息获取都很困难,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等等信息会很难传递到员工身边,员工更加不可能与企业精神达成一致,从而形成凝聚力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文化不是一个健全的管理制度可以体现的,这仅仅是企业文化最表层的体现,精神层才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是由企业和大多数员工彼此产生的共鸣而形成。员工可以通过信息的获取,他的行为和价值观就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影响,两者渐渐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员工与员工间相互影响,长期下去企业内部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得到统一,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是成功的企业文化。

3.企业文化缺乏适应性

企业文化的适应性也就是企业对外部环境中的各种信号做出迅速反应的能力。企业文化的适应性就是让企业根据不同的市场竞争情况作出迅速的转变。根据调查问卷显示问题:“公司企图变革的努力通常会遇到阻力”时,有 57.1%的人认为“会”,26%的人认为“一般不会”,只有 16.7%的人认为“一定不会”。当问到“公司是否把不断学习看成是一个重要目标”时,有 27.1%的人认为“是”,58.9%的人认为“不是”,还有 13.8%的人“不清楚”。企业在当今信息技术知识的冲击下,只有不断创新和学习,才能快速响应市场竞争环境和客户需求。企业文化不是固定的,它也需要适应变化的企业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的适应性是企业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文化有强大的惯性力量,变革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和阻力,其中最

1

为稳固和难以改变的是价值观。变革对员工意味着将来的不确定性,与生俱来的对变化的恐惧心理和抵抗心理造成的文化惯性阻力;企业中的既得利益集团在利益受到损害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也会反对变革。因此,企业文化的变革将遭遇来自各级各方向的阻碍。企业文化的阻力不能完全排除,但在变革实践中,企业家是首领,从上到下,贯彻价值观与文化,能把变革的阻力降到最低。

四、增强企业文化与员工归属感的措施

(一) 因地制宜制定企业文化

因地制宜制定企业文化,这一直以来都应该是企业文化建设应该遵循的道理,员工是企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企业的经济收益大多来自于员工的创造。员工也是企业长期发展下去的资本和动力。“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是企业发展与成功的第一要义。开展各种创新型小组,开展文化讨论,设立企业文化墙,开展劳动竞赛,文艺晚会、评先树优等,将积极地人生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进取的人生态度都以不同的形式来传递给员工,使得让员工接收到积极地价值观与人生态度。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引导员工能够存在从集体利益考虑,以大局为重的正确思想观念,了解企业和员工之间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开的关系,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的员工团队。并且,要鼓励加强员工之间的互相协作和团结友爱,形成一种“互相帮助和谐友爱”的良好氛围,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敬业奉献精神,并且营造一种团结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紧密的联系起来。

(二)制定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

制度管理文化作为企业中人与物、人与人结合的中介和规则,是一种约束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它使企业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处于良好的有序状态。制度管理文化是一定精神意识文化的产物,必须适应精神意识文化的要求,精神意识文化需要依附在制度管理文化体系上,并通过这个体系向员工传递和完善企业的目标和愿景。制度管理文化对企业成员有规范性、约束性和强制性,只有员工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制度管理文化建设是提升员工满意度的重要支撑点,只有将企业的精神意识文化制度化,才会给员工满意度提升提供充足的依据,优秀的制度管理文化会切实以员工的利益为出发点,使得员工最基本的物质利益得到满足,进而再实现其他需求。比如企业建立公平的绩效评估制度、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会给员工的发展搭建一个公平、公正的事业平台,激励员工更加努力工作。当然,制定企业各类制度要本着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则,实现员工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平衡,逐步使员工把遵守企业各类规章制度形成一种习惯,以遵章守纪为荣,以违规违纪为耻。人人遵守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就能拥有好的竞争优势,取得更好的经营业绩,回报员工,使员工更加满意。

(三)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1

良性的沟通文化是最非常重要的。管理者应定期与员工进行沟通,以便及时了解员工在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心态上的存在问题,为他们提出自己的建议,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要让员工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就必须加强与员工的沟通,除了正式的面谈方式之外,还应加强与员工间多渠道的非正式沟通,管理者只要能与员工多交流、多沟通,就能使企业与员工融合成一个有共同追求、能共谋发展的团队,从而使员工感觉到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充满着温暖感和安全感。利用宣传栏、网络等途径向员工提供资讯,让员工了解企业动态,关注企业发展,监督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及重大事项的透明度,落实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当员工有了参与感时,对工作的责任感就会增强,企业也就更容易地执行各项管理工作。

(四)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企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每个员工都有义务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每个人对事物的不同看法和观点能够从各个角度方面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变化,因此,更多的提出建议,更多的倾听接受能够适当的促进企业发展脚步,能够带来不一样的收益与效果,而倾听这个行为本身就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员工与企业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增强了企业的软实力,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优秀的企业文化能给企业带来一批有着良好文化素养和强烈归属感的优秀员工,以企业为家,才能更好的为企业做出贡献,这样,企业才能更好的生存发展,才能更加具有生机与活力。

1

结论

总之,企业文化建设对员工满意度提升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企业应该建设和谐的企业文化,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四个层次的建设,使员工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逐步趋于一致,提升员工的满意度,最大限度地释放员工的工作潜能,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

参考文献

[1]李晓莹.以企业文化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5-18. [2]刁羽凡.民营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的战略定位及实施绩效研究[J].管理,2013,(3):62-67. [3]滕燕.员工的企业归属感的产生和稳定分析[J].商场现代化. 2012,(11):89-93. [4]唐述喜.企业文化导向下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以MS公司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2,(11):77-87. [5]刘敏.基于企业文化与员工关系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5):90-106. [6]陈姗.企业文化与员工工作生活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07. 66-76. [7]黄全花.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视角[J].管理,2012,(4):54-64. [8]曲逸.包容性领导对员工态度和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10):86-95. [9]何欢.基于员工归属感的企业文化建设研究[J].企业活力,2013,(08):75-87. [10]伍燕芬.基于员工归属感的企业文化建设探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03):33-36. [11]谈秀丽.宁坡星级酒店员工流失及其管理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9):22-25. [12]Raymond J. Stone,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M],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Ltd,2012. 67-73.

论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第5篇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最重要的集体记忆就是档案。可以通过保存的档案, 来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的发展史。自从有了档案, 人类就找到回顾历史的方式、方法。档案是人类历史的文化积淀, 反映了人类历史活动的影像。通过对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我们能把握历史发展脉络, 可以规划美好未来。档案研究是历史研究的前提, 历史研究是档案研究的最终归宿。通过研究档案, 我们就能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通过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我们就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思考和建议。所以, 研究档案与历史的关系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档案与历史

历史具有单向性发展的特点。从目前的科技发展来看, 人类无法实现回到某个历史节点去重新“经历”历史, 而档案可以实现人类的“穿越”, 欣赏或追溯一定时空内发生的历史, 实现时光的倒流。

档案具有其他文献不可比拟的记忆功能, 从档案产生的社会动因来说, 档案是人类集体记忆的具体物化和蔓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 人类社会产生的其他文献注重信息交流和传递功能不断影响着档案的功能, 社会发展不断推动着档案的功能增加、强化信息交流和传递功能。但在这一过程中, 档案依然保留着其他文化不可比拟的记忆功能, 所以档案的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 是其他文献所不具备的。

可以这样说, 档案延续了人类记忆, 印证了历史。虽然他们不属于同一事物同一范畴, 但他们却有一种特殊点的对应关系。

二、档案与历史具有相对应的关系

对应关系是不同领域不同范畴内的两事物所产生的交集。

历史是由人类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生所有社会实践活动点的总和。而历史事件, 作为历史的基本元素是在特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发生的。档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记录, 在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空间所形成的记录, 即为档案中点的基本元素。很显然, 历史事件就与人类实践活动特定时间空间所形成点的记录一一对应。即每个具体的历史事件都会有记录它的档案;而每个记录了具体事件的档案都有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与之相对应。

从这一点看, 从微观上理解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往往会使我们陷入不断考证的漩涡, 所以, 我们从宏观上掌握档案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是很有必要的。

也就是说, 我们可以通过对档案历史的对应关系来对照, 可以使档案印证历史, 也可以用历史来佐证档案。可以通过档案与历史的对应关系发现我们所留存下来的档案是否具有真实性, 也可以发现前人所记录点的历史是否具有完整性。

探讨档案和历史之间的对应关系, 其意义在于, 若档案和历史所记录记载一一对应, 则其中某个领域的性质完全适应另外一个领域。另个领域之间的交集可以应用于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中。

研究历史必须研究档案, 其目的就是利用这两种领域的一一对应关系, 用已有点的档案集合去反证不可再现的历史真相。

三、档案与历史的相互作用关系

可以这样说, 历史是以前发生的事件, 人类的社会活动和个人活动的总和。但研究人类随心所欲的个人行为和对人类社会发展无任何借鉴和参考价值的事件毫无意义, 因此, 我们应对所研究的历史事件、人类行为作简单划分。发现对印证历史的存在形式具有重要意义的、对今后社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的和著名历史人物的个人行为才最能还原历史风貌, 值得我们去研究。虽然相对整个人类历史, 这些事件数量非常有限, 但他们基本上构成了历史存在点的基本框架。

所以, 我们要把握的是, 要把档案和历史中的有效元素一一相对应, 基本上就可以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在人类社会所产生的社会活动中产生文件, 确定文件的真实性有效性完整性的价值认定后形成档案。社会活动发生以后, 社会活动已消失, 留下的印记只是此活动进行过程中留存的文字或影像记录。当我们再现该社会活动的整体风貌时, 则必须通过实体所保留下的档案反求历史。使得人类活动在发生时是主体, 档案是客体, 而在追溯历史过程中, 档案反变成主体, 历史事件成了我们要印证的客体。

四、档案与历史的真实性关系

档案内容的真实性是关乎能否真实反映历史和再现历史, 是最应该受到关注的问题。所以, 档案内容的真实性能保证档案作为凭证价值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上, 我们才能保证我们所研究的历史具有真实性和有效性。只有保证了我们研究的历史真实性, 才能对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总之, 探讨和发掘档案与历史之间的关系, 可以使我们在研究档案和历史时具有相互印证的作用和意义。使我们档案工作者和历史工作者或者交叉学科工作者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摘要:档案是人类历史的文化积淀, 反映了人类历史活动的影像。通过对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我们能把握历史发展脉络, 可以规划美好未来。档案研究是历史研究的前提, 历史研究是档案研究的最终归宿。

论音乐与文化的关系范文第6篇

智商,即人的智力发展水平,通常用智力商数来表示,英文简称为IQ。智商反映了一个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情商,即认识管理自己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通常用情绪商数来表示,英文简称为EQ。情商涵盖了一个人的自制力、热情、毅力、自我驱动力等。

智商是前提,情商是保证,两者的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两者相比,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

智商高的人适合从事科学研究;情商高的人适合从事经商或从政。仔细比较对照一下生活中的人好象是这么回事。

纵观古今,大凡成就一番事业者,不但智商高人一筹,而且情商也超乎寻常。情商不仅影响个人的健康、情感、人际关系等,而且可以让智商发挥更大的效应。著名心理学家戈尔曼认为,在人成功的要素中,智力因素是重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情感因素,前者占20%,后者占80%。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能够冷静地分析古往今来大多数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满腹经纶的经天纬地之才者为何会“英雄无用武之地”——或怀才不遇而含恨一生,或自恃才高而英年早逝,或才艺出众而人生曲折。 因此,想成大事者,在才智过人的同时,砺炼情智显得非常重要。都是告诫世人要砺炼情商,要有较好的自我抑制力、驱动力。惟有如此,才能顺应时代和潮流,成为有用之才,成为时代的佼佼者。

一个人情商高,他的目标远大,他的人际关系好,他善于合作,他心情舒畅,这个结果对开发智商有促进作用的。一个人智商高,他知识广,他受到人们的尊敬,对于他找到很好的办法进行合作,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他处理好人际关系保持强大的情感分寸,对于他开发情商潜能也是大有益处的。

 智商虽然是成功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但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更多的还是你的性格,你的世界观,你的价值观,你的耐心,你的信心,你的毅力,你的情绪,你的情感,这些品质。

有的人虽然很聪明,但是性格孤僻,怪异,不合群,不宜合作。有的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有的急躁,固执,自负,情绪不稳定,有的冷漠,易怒,神经质,与周围的人很难沟通。特别是有的以我为中心,不关爱关心他人。有的专家,有的哪怕是大专家的人,智商特别高,做课题也可能是一把好手,也有名气。但是他们与人合作方面不尽人意,对人苛刻挑剔,不能宽容人,人们对这个大专家只能敬而远之,到后来成为孤家寡人,带科研团队也不会成功。也有不少人,智力虽然不太出众,也不是太聪明,甚至大家认为他可能还是低智商的,但后来却干成了大事业,取得了大成功。

情商这么重要,那情商是什么呢?让我们撩开情商的面纱,看看情商为何物?1990年,美国的两位心理学家提出了“情商”这个词,英文缩写是EQ,智商是IQ。那么情商是什么呢?就是情绪商数,情绪智力,情绪智能,情绪智慧。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理智、明智、理性、明理,主要是指的你的信心,你的恒心,你的毅力,你的忍耐,你的直觉,你的抗挫力,你的合作精神等等一系列与人素质有关的反映程度。主要是心理素质。他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表达自己以及他人情绪一种情感的能力。

情商高低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能力表现出来。为五大能力。 第一,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就是说你自己的情绪你要来认识吧,有人管他叫做情绪觉知。打个比方,你在家里跟爱人吵了一家,可能把这个情绪带到单位上了;你在单位受气了,不顺心,回到家里找爱人找孩子发怒出气,也是这样的,你自己可能还不知道。当你遇到什么不顺心的时候,你上课听课也不能集中精力听课,这些都是没有能够很好地认知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们中国有句话叫做吾日三省吾身,反躬自省。就是讲的要自我认知,包括认知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情感,这是讲的第一个情商能力。

第二个情商能力是什么呢?要妥善的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力,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情绪化,控制不住。 第三个能力,自我激励能力。

第四个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不光是控制自己情绪,还要看他人的情绪。顾着自己,看人家的情绪,叫顾左右而言他。 第五个,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情商培训训练的方法很多,有五个方法比较突出。第一,训练情绪、情感。要训练你的情绪、情感。怎么训练?我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建议,首先是认知情绪,刚才讲了认知情绪,然后分析情绪,然后评估情绪。就看你的情绪情感有哪些缺欠,缺欠在哪里?再接下来,控制情绪,调解情绪,情感和情绪要稳定协调,不要大起大落,不要喜怒无常,要保持一种情绪的稳定。顺境的时候不要忘乎所以,得意忘形;逆境的时候不要垂头丧气,消极萎靡;遭受打击的时候要泰然处之,自如应付。 有几个具体建议:第一,要驾驭愤怒情绪。其实,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愤怒是一种激烈的情绪的表现,他可以有一些好处,人是可以愤怒一下的。岳飞写《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他不是怒发冲冠吗?有一种气势,有一种震撼作用,但是经常发怒就不好的。包括当领导人,包括当家长的,经常发怒不好,对学习不好,对工作不好,对生活不好,对人际关系不好,对自己的身体也不好。有人说了,怒伤肝。我们经常用的方法是什么呢?加强心理的控制,提高修养。有个小的技巧是什么?发怒了,情绪失控了,又失控了处于边缘的时候,一个小的技巧,用拖延法拖延一下。还有一个方法是什么?用转移法转移一下。还有小的技巧是什么?数数字,一二三四五六七,慢慢数,一直数到不发火,有人说数数字数到60位的时候,一般有火也就发不起来了,试一试,数到60位。

再就是理性的控制,锻炼自己的自控能力,还有什么,修养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个要克服紧张情绪。压力、矛盾,冲突,风险,危机,很容易使我们紧张,过多的紧张对工作对身体对生命都没有好处。那克服紧张情绪的方法是什么?有正确的目标,沟通协调,学会享受,参加一些文明的娱乐活动,这些都很好。

第三,避免急躁情绪。主要是培养自己的忍性,目标适当,张弛有度,沉着冷静,学会冷处理。

第四,摆脱消极情绪。培养自己的积极情绪,热情的心态,开放的心态,成就感的心态,自己找乐子。

第五,合理的宣泄。因为压力太大了,你控制情绪,控制在心里面爆炸了,控制在肚子里面爆炸了,就可能生病或者得抑郁症。可以适当的宣泄,用语言用行为来发泄心中的不良情绪,保持心态平衡,这也是一种方法。怎么办?到一个地方去,比如没有人的大山,对着大山大叫,发泄。大叫的时候做着夸张式的动作,发泄了也就放松了。  第六,学会放松。放松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学会放松情绪的方法是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幽默,要富有幽默感,幽默特别能够减轻精神的压力,心理的压力。看一些幽默风趣的书,幽默是一种解脱,你看幽默就解脱了,就轻松了。特别不要忘记把幽默风趣这种高档次的礼品馈赠他人。

第七,顾及他人的情绪。不能光看自己的情绪,要顾及他人的情绪,有的人情绪冲动,感情用事就没顾及他人的情绪。

第八,要营造情绪环境。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单位,好的情绪环境是培养训练出来的。如果说家庭和睦,领导和蔼,同事合作,社会和谐,对在这环境中学习工作的人的影响特别大。这是一种无形的训练,无声的培养,极为重要。虽然他是无形无声,道是无形却有形,此时无声胜有声。

朋友们,处理人际关系这是一本厚厚的天书,我们有的人一辈子要走向最终点的时候,这本书还没读透。那怎样处理人际关系呢?一是对人宽容,宽容胜过百万兵。二是换位思考,换一把椅子坐一下。三是学会关心。四是充满爱心。五是负有同情心。六是沟通协调。七是诚信正直。八是善于合作。九是乐于吃亏。吃亏是一种精神,付出才能得到,舍得舍得,有舍去才有有得。十是有奉献精神。

那么情商训练开发的方法是什么呢?要善于乐观豁达,自找乐趣。你的心情如何,乐观还是悲观,这是情商的重要方面这是获得情商的重要因素。所以有人讲,乐观会反败为胜,悲观可能反胜为败。比如这里有半杯水,如果我的心情悲观,我会说,糟了糟了,只有半杯水了,怎么办?如果我是个乐观豁达的人,我会怎么说?哇,还有半杯水太好了,毕竟还有半杯水在!同样是半杯水,看法是不同的。那有人说,快乐在哪儿呢?

 快乐确实要自己找,叫做自找快乐。换一个角度,他可能就快乐,换一种思维,把不快乐就变成快乐。有一个老太太她不快乐,为什么不快乐,她忧虑焦虑,她焦她两个儿子。她一个儿子是卖伞的,一个染布的。天下雨,她焦虑,为什么?天下雨了,我的大儿子的布怎么晾得干啊?他不是染布的吗?天晴了,我的二儿子的伞怎么卖得出去?下雨她焦虑,出太阳她焦虑。都焦虑,焦出病来了,有一个智者对她说,你换一种思维吧,天下雨你高兴,我二儿子的伞卖得出去。天晴我高兴啊,我大儿子的布晾得干。只是换一个角度,下雨出太阳就都高兴了。  培训情商的第四个方法是积极、向上、进取。情商高的人他有很高的上进心,进取心,有进取心总是对未来充满希望。充满什么希望,对未来、对社会,对祖国,对民族,对单位,对自己,对家庭,对人生都充满希望。法国作家莫泊桑有一句名言,人是生活在希望中的。 第五个方法是善待人生机会,有人说智商高的人会发现机会,情商高的人会抓住机会,不轻易的放弃机会。我们要说,训练我们的情商要善待人生的机会,特别是要多给一次成功的机会。爬起来比跌倒多一次,就成功了。

一个人一旦发现自己在某方面确实不适合自己的时候,就要调整。如果确实认为自己全面的智商不可以全面智商的时候怎么办,我不可能把自己全面的智商提高怎么办,你就在智商的某一个方面下工夫,突出。有所发展。或者说,我转过来我在情商方面试试,我加大开发,情商的潜力或许有意向不到的成功。而一旦你发现你的情商不好,在处理人际关系有不足的时候,你觉得你的社交能力不强,而且训练又难以提高的时候你怎么办?你一方面可以在情商的某一方面去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沉浸在少与人打教导的探索中寻找乐趣,找幸福,去出成果,去做贡献,把自己人生的坐标找到,去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大多数人,都必须把智商情商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比如一个人情商高,他的目标远大,他的人际关系好,他善于合作,他心情舒畅,这个结果对开发智商有促进作用的。一个人他智商高,他知识广,他受到人家的尊敬,对于他找到很好的办法进行合作,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他处理好人际关系保持强大的情感分寸,对于他开发情商潜能也是大有益处的。 智商情商关系一切,要相互结合,要互补,其实,智商情商不仅仅是互补,不仅仅是结合,不仅仅是关心一切。它们还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在当代社会,我们进行二重奏的不仅仅是音乐,还有智商情商也可以进行二重奏。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对于人的成功情商起着比智商更加重要的作用。

智商和情商,都是人的重要的心理品质,都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基础。它们的关系如何,是智商和情商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正确认识这两种心理品质之间的差异和联系,有利于更好地认识人自身,有利于克服智力第一和智力唯一的错误倾向,有利于培养更健康、更优秀的人才。

情商与智商是两种不同的心理品质,它们有些什么区别呢?

首先,智商和情商反映着两种性质不同的心理品质。智商主要反映人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观察能力、计算能力、律动的能力等。也就是说,它主要表现人的理性的能力。它可能是大脑皮层特别主要是主管抽象思维和分析思维的左半球大脑的功能。 情商主要反映一个人感受、理解、运用、表达、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以及处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情感关系的能力。情商所反映个体把握与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情感常常走在理智的前面。它是非理性的,其物质基础主要与脑干系统相联系。大脑额叶对情感有控制作用。

情商与智商的关系

情商更多的是哲学的范畴、社会科学的范畴;智商更多是科技方面的范畴;情商是属于人的“上层建筑”,智商是属于人的“经济基础”或“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类比,当智商发展到一定的层次的时候,情商会起到促进和阻碍智商的发展,当情商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会促进智商的高度发展。情商与智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关系,是行为人与社会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告诉我们,情商促进了人类社会的产生与发展,也决定着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方向。没有情商就不存在人类社会。

综合素质和情商与智商的关系;我们说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他是情商与智商的综合体,用一个方程式来表示:综合素质=情商x智商

情商是内因,起决定作用、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与志向。智商是外因,起主导作用,决定人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度和实践能力。

上一篇:骆宾王历史真相中范文下一篇:磨床的安全操作规范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