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设计案例范文

2023-09-23

人机工程学设计案例范文第1篇

古人席地而坐, 座椅的由来要追溯到汉魏时期传入北方的胡床, 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朝。当时的坐具已经有了椅子、凳子的形状, 但还没有椅子的称谓, 到了唐代后, 椅子的使用逐渐增多, 它的名称也被人广泛传播, 所以它就从床的品种中分离出来, 有了座椅的名称。人们根据尊卑等级的不同把所制作的椅子造型, 材质, 功能也分成了几个等级, 例如宋代所流行的交椅, 它只能是稍有身份的家庭配置给主人和贵客使用。座椅按照使用和材料分类, 一般制作座椅的材料可分为, 木材、塑料、金属、复合材料和其他材料, 不同材料制作的座椅有它独特的加工工艺和好处。中国古时候都用木材来制作坐具, 工人们利用榫卯结构来制作椅子, 它不用一个铆钉不用任何粘合剂。

国外的椅子则主要以欧美为代表, 最早可追溯至公元五世纪之前, 那时以古埃及为代表, 椅子用料多为硬木, 以兽腿为雕刻原形, 植物和几何纹样为花纹来制作出造型严谨和工整的座椅, 材料贵重颜色鲜明具有象征性;到了中世纪, 前期以拜占庭和仿罗马式为主, 后期则以哥特式风格为代表;直至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到来取代了哥特式, 座椅造型简洁严谨厚重端庄, 比例和谐, 运用古典艺术装饰;而十七的巴洛克风格则于文艺复兴的理性完全相反, 更偏向于夸张和豪迈感性的风格;十八世纪则以洛可可式的流畅线条和温和造型著称;直到出现现代风格家具, 由新艺术风格的草木中抽象出开的绵延交织的线条纹样过渡到现代主义的独具一格。由此可看出欧美的座椅发展处于一个古典和现代, 华丽与简约不断交融并跌宕起伏的一个过程。

人机工程学座椅的背景始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 它在形态上更加丰富多样在应对人的需求方面也高低不同, 大可上升到各个尺寸与人体比例协调的精准, 小可至适应某一固定性动作进行的微调 (如前倾式座椅更适合工作使用) , 在人机工程学座椅发展愈渐良好的情况下, 它的设计也要简约美观, 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更高层次的需求, 也需要有创意性, 在人们的生活中可以扮演多种角色, 时刻跟随时代的潮流。

二、座椅材质分析

1、材料分析

人机工程学座椅的材料多为混合拼接而成, 材料分类则包括木材、塑料、金属、复合材料和其他材料,

木材 (多用于坐背坐面) :水曲柳、松木、榉木、香樟木、榆木、橡木、核桃木、红木、杉木等, 不同木材生长快慢、软硬程度、保存期限和色泽气味等都有所不同, 这也决定了价格的高低和使用寿命;

塑料:按使用特性可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塑料, 通用塑料一般成型性好、产量大、用途广泛且价格低廉所以制作家具较为普遍;

金属 (多用于支撑) :金属管材、板材、钢材, 金属材料优势是绿色环保, 线条流畅、简洁大气、能耐高温和低温并且承重能力强不易损坏;

复合材料:藤、竹、玻璃、橡胶、织物、装饰板、皮革、海绵等, 复合材料本身具有独特的造型和美感, 而人机工程学座椅坐面通常选用皮革和海绵制成具有柔软舒适性;

其他材料:软体、陶瓷、纸质等, 这些材料所制成的椅子都很少见, 这些材料难以制作复杂的物件, 也不好控制成行, 所以市场上能见到的产品也少。

2、结构分析

可分为固定式, 零部件之间用榫接合, 连接件接合, 胶接合, 钉接合等形式一次性装配而成的, 结构稳定不可再一次的拆装;可拆卸再组装式, 它的零部件之间采用拼接、榫卯结构、可拧动的螺钉螺帽等可以组装的形式, 它的实用性更强些, 方便搬运。

3、造型分析

座椅的造型设计由功能、材质、色彩等方面决定, 而不同人群的使用习惯也决定了造型和尺寸的设计, 造型上通常有直线型、曲线型、仿生型等。

三、用户使用心理分析

用户的使用心理往往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分析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就分析了人们在不同的层次所不同的需求。按从低到高的5个层次分析人们对座椅的需求层次大体可概括为:1) 生理需要, 仅仅满足人们达到“坐”的目的, 能进行歇息, 人们往往不会考虑座椅的美观和舒适度以及材质;2) 安全需要, 座椅可以在一定方面营造出个人空间, 保护隐私这对于座椅的设计和使用场景会有一定要求;3) 社交需要, 上升到人们更好地进行沟通的要求, 需要在空间独立, 材质和色彩上进行的设计, 重点是为了实现更好的交流氛围;4) 尊重需要, 不论是在自我尊重和受人尊重上, 座椅设计方面首先不能让人感到廉价和低端, 在形式表达材料选择, 色彩搭配, 做工方面要慎重, 满足消费者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5) 自我实现, 最高层次的需求, 除了要良好舒适度, 还要满足以上四种需求和人们心理需求, 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 也是最难达到的层次。

而用户的购买力也是由各种不同的因素所造成的, 可分为1) 文化因素, 各国文化是深刻决定着人们选择座椅的重要因素, 应针对不同地域段的人们进行设计;2) 相关群体与角色因素, 不同年龄段以及不同的岗位也是应该着重考虑的;3) 个人因素, 取决于每个人的购买力和消费能力以及需求能力, 这些往往是多变的;4) 其他心理因素, 其中个人因素所占的比例较大。

现代人们的生活快速, 追求便利快捷, 人们希望座椅不止满足于坐着休息, 还希望它能附加些其他功能, 能够一椅多用, 例如, 座椅有储藏功能, 可躺可卧, 可以挂衣物, 具有一定的按摩作用, 还可以健身等功能。现代人们在挑选座椅的时候不止满足于它的一方面, 在一个只有形态的座椅和一个有形态又有多种功能的座椅中, 人们会往往选择后一种。

四、座椅设计分析

根据不同年龄层段的座椅分析, 儿童好动, 喜欢新鲜事物。而对于儿童而言, 座椅的设计一定要安全环保, 具有视觉的吸引力, 对于身高和尺寸的把握也要符合人体的结构。故而设计儿童座椅时, 可以设计无靠背和扶手坐凳, 凳子腿的高度一般都在25-35厘米之间, 色彩丰富、富有趣味, 材质上选择较轻的塑料或木材, 不要有尖锐的地方。成年人更加关注于座椅的功能、造型、颜色等方面, 他们需要座椅能满足更高的心理需求, 例如健身椅, 它不仅满足基本需求, 还满足了更高层次的需求, 现代人们工作忙, 没有时间去健身房运动, 就可以使用健身椅来锻炼身体, 坐在上面有缓解腰部和颈椎压力的功能, 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老年人更加关注座椅的安全与舒适度, 设计老年人的座椅一定要有扶手、靠背。扶手在人们坐下时将手搭在扶手上, 也可以在起身时用它来借力。设计老年人座椅时, 因为老人的颈椎不好, 腿脚没有年轻人灵活, 所以靠背常常使用较软的记忆海绵、乳胶软垫等填充物制作, 座面与地面的高度要矮一些, 还可以设计一个脚踏, 它可以让人们靠在上面休息时不会觉得腰酸背痛。

五、总结

综上所述, 座椅的设计跟功能和目的或动机有关, 人机工程学座椅主要从人体的坐姿生理特征、人体坐姿所承受的压力分析等, 来分析设计座椅。人机工程学座椅一般用于工作场所座椅, 人们都是坐着在进行精细的工作, 所以需要符合人体的生理坐姿, 让坐在上面的人更好的工作, 有更好的状态。设计人机工程学座椅应符合以下几点需求;1) 充分考虑人体坐姿生理和心理需求;2) 其材料要安全, 耐用;3) 造型美观, 简约。在符合这几点要求下我们可以再增添些功能, 让座椅更加多变。

摘要:椅子作为不可或缺的家具之一, 也在时代的演变下越来越为人们所需要, 在能够满足于人们的基本身理需求的同时, 也要逐渐能够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在根据中西方座椅发展史的分析中, 我们会吸取前车之鉴, 从用户使用心理上总结人机交互中所存在的问题, 对座椅在材料、结构、比例、造型、功能和今后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分析, 从中找取设计灵感。

人机工程学设计案例范文第2篇

1、人机工学的定义

人机工程学 (Man-Machine Engineering) 机工程学是一门多元化信息量很大的综合性课程, 是以着力研究人, 机, 环境以上三个基本要素本身特质为基础, 不过分严苛追求其中一项的好与坏, 而是将其中设计的物体、使用空间的人以及人与物体所共同相处的特定环境作为一个大的矛盾关系系统来科学进行相应的研究, 在人机工学中把这整个系统称为“人—物体—环境”系统, 此系统总体的性能由以上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产生作用, 不能独立于彼此而存在的关系决定, 人机工程是科学有序地利用三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 并且以此为基础来找寻系统的最佳比例。

2、人机工学在概念设计的应用

人机工学在概念设计的运用非常广泛, 从整个空间的大小到空间内部具体的每一样使用工具中都体现出人与物体与所处环境的关系。从用餐区, 办公区, 休息区等各个功能区域的使用情况不同, 使用物体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尺度来设计。

二、人机工学与概念设计尺度的矛盾关系

“概念设计”在本质上, 提供了一个“思考”。人机工学于概念设计而言是一个将概念转化成可行设计的辅助手段, 借用人机工学的科学性可将概念设计具体化。

1、确定活动主体在概念设计空间中的尺寸范围

在概念空间设计中, 人这一活动的主体在有限固定的活动空间必定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 概念设计的尺寸显得尤为重要。主体“人”的活动空间不仅仅是人体在生理层面必须具备的空间, 还有人体在心理层面必须具备的空间。生理上的人体所必须具备的空间, 是保证人在运作的情况下自主活动所必需的空间。

2、确定活动主体所需的设备设施的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

在概念空间设计中, 例如家具的形态、材质、尺寸大小以及放置的位置等与人机工学关系相当密切。家具不同的颜色倾向与材质感受直接决定的它的感官效果, 也就是对人的心理影响, 而其的触感也影响到人感官中的肤觉。以及弯曲的弧度, 家具的形态则决定了使用后的感受, 也就是舒适度。

3、人机工学在概念设计的特征

符合人体工程学的特点是要仔细研究的人, 物, 基地本身对环境的影响三大要素的特点, 采用“共存环境”和“对象”, 并在环境中与“对象”共存的人作为一个系统, 物体的三个要素环境之间的研究, 在这个系统中, 相互起到作用, 相互不可独立而存在的关系, 决定在整体系统优良或差, 于概念设计内考虑到人机工学之特征, 将各个学科的内容对于其影响作为考虑因素, 用来解决维护人类健康安全, 舒适感提升, 与效率提高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三、尺度对人体心理感知分析

心理学家列文 (K.Lewin) 用函数关系体现出了尺度对人体心理感知分析。分析认为:人与环境是紧密相连, 难分难舍的, 人的行为还会被环境影响, 和自身的影响。

B—行为 (Behavior)

f—函数 (Function)

P—人 (Person)

以上的人和环境乘以函数值等于行为的心理分析中包含意思分别有两层:人之所以产生相应的行为是为一定目标的实现与之相关的需求的得到满足;人出于自身动机或一定需要作出的反映即为行为;该行为是受环境的影响, 使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发出的一系列反应, 客观环境具有两面性, 对行为可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也可能有负面的含义。

1、尺度与概念设计中视觉的关系

视觉是人类感官中最发达的, 人类之间的交流需要一个尺度合适的空间, 并能进行局部的调整。当然距离不仅仅是影响视觉的唯一要素, 其中还有物体所呈现的物理状态, 如有无弧度的线条, 或者是有序和无序的排列组合形式等等。

2、尺度与概念设计中听觉的关系

在生活中, 人们往往会用音乐来放松身心, 而对于人体在心理合适的听音距离0.5-1.8M。其原因是0.5-1.8M声波是直接声音和直接声音通常被认为是更精确和容易被接受的声音。科学的听音距离及听音环境中, 其声音的声衰减特性, 以更好地直达声的混响具有非常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类似工作室等的具备完善的声学处理环境里, 稍微远一点的距离能够使得声场开阔而且会让声音更具备层次感, 获得更佳的声音听音体验。此外, 音响设备的优劣差异, 不同放音系统的最佳聆听距离会对尺度的要求有所不同, 从而难以得出一个确切的数据结论。

3、尺度与概念设计中环境的私密性

私密性这一特殊要求是作为懂得以衣蔽体的人类对空间的独特要求, 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也在于此。将空间私有化的形式表现有很多中, 例如通过遮挡等手法将私有空间与公共空间中间产生一个阻隔的效果, 从而起到保护隐私, 满足心理层面的安全需求。维护心理环境的个性, 这样与外界有一定界限的独立概念空间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起到保护人们私密与完整的需求, 这也体现出了人类对生活要求的一种心理的暗示, 体现了人的私密性需要得到尊重与照顾。

四、结论

人机工程的科学实际与概念设计的结合, 让概念设计更加系统化。产生一个概念是容易的, 但是如何将该概念付诸于实习运用中却有着方方面面的难度。“每个人都在自己固有的思维里徘徊着。在一个学科中, 人人都知道的事情, 对于其他学科的人可能是新鲜和闻所未闻的。人类拥有了许许多多的知识, 但是未能将他们结合起来, 在某种情况下, 这些知识就像从未被发现, 是隐藏着的。”[8]如何将两个知识体系相结合, 让概念化越发成熟, 从概念到实际, 这是概念化设计在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摘要:在科学与时俱进的今天, 由于人性化设计与概念化设计在整个设计中的地位日益剧增, 人性化设计与概念化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今社会发展皆宣导“以人为本”, 因此如何成为一个好的设计的标准在于是否从关怀角度出发, 满足人类的需要。本文浅析了在概念设计中如何运用这些感受尺度, 并在文中分析如何将尺度运用在概念设计中, 应采用不同的修复尺度变化关系, 以达到让概念设计更人性化的目的。

关键词:人机工学,尺寸,人性化,空间

参考文献

[1] 丁玉兰, 《人机工程学第三版》,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2] 张学东, 《人机工学与设计》,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08-01.

[3] 侯军府, 《制造系统中机械系统现代人机环境理论与工程研究》, 中北大学, 2007

[4] 武秀波, 苗霖, 等, 《认知科学概论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7

[5] 詹和平, 等, 《空间》,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3.

[6] 张峻霞, 王新亭著, 《人机工程学与设计应用》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0-01-01.

[7] 王熙元, 《环境设计人机工程学》,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10-10-01.

人机工程学设计案例范文第3篇

施工安全管理是施工企业和施工项目在进行生产经营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目前,我国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将更激烈。建设单位要求高质量、短工期、低造价的意识越来越强。在这种条件下,安全管理工作更应该加强而不能削弱。现代安全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降低生产劳动过程中的伤亡事故和职业病为目标,通过科学的组织管理方法付诸实施,使目标得以实现。人机工程学正好符合这个特点。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随着机械化生产程度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应运而生和发展的。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nternational Ergonomics Association)将该学科定义为: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假时怎样统一考慮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该学科以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为目的,以人为中心,使机器适合于人、劳动环境适合于人,以保证人能安全、卫生、舒适、高效地进行生产活动。

一、建筑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在建筑施工项目中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事故原因,这里用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在分析事故原因及对策时所使用的4M法,即从人、机械、环境与媒介、管理四个方面对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人的因素

在事故发生的诸原因中,人的因素当属首位。人生理、心理、作业姿势和动作、作业能力等方面的原因都有可能造成人为失误,进而对整个项目造成影响。

1、生理因素。人体各功能系统和各机能器官及生理节奏等生物体活动规律、人体的疲劳特性等,都可能成为发生人为失误的生理方面原因。只从大脑的生理活动特性来说,大脑意识水平分为由浅入深5个层次,人在不同层次的可靠性水平不同。大脑意识水平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变化。在8小时工作日中,人脑能保持正常意识的阶段,即精力充沛、积极进取的状态不会超过2-3小时,而大脑意识水平与人为失误发生概率直接相关。但是大脑的生理机能是有一定规律的。实验表明,晚10点以后的深夜至凌晨是大脑活动水平处于低潮时期,人的意识水平降到最低,所以夜班作业也是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时期。

2、心理原因。许多事故好象是由作业者不注意引起的,注意受到信息的性质和个人生理、心里活动水平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和转移性。还有急于求成、缺乏知识、片面经验、侥幸心理、急迫时的行动都可能是个人物根据的推测所做出的随意性判断,也是发生人为失误的重要原因。

3、作业姿势和动作方面的原因。正确的姿势有利于动作的控制。工作时,需特别注意所利用的脚下位置,使姿势不受束缚,动作要有意识、有控制。不安全的动作主要是:违反操作规程;未能控制速度;安全装置不当;超载、误置;捆扎不良;工作姿势和位置不妥;在移动的设备上工作;不专心;未使用保护装备等。这些都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二)机械的因素

机械设备是人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的设计、防护、布置等方面的问题也是诱发事故的重要原因。建筑施工现场的设备常为购买或租用获得,在选购时应充分考虑到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的方便性,减少在施工现场因设备设计和防护、信号等装置缺乏的问题造成安全事故的概率。

施工现场的设备布置不合理不安全也可能诱发事故。例如,与易发生危险的设备距离过近,没超出安全距离;设备布置过密,作业者缺乏必要的作业空间;相关的显示装置布置过于分散等。

(三)环境与媒介的因素

首先,施工现场不良的微气候、噪声、振动、照明、粉尘等条件,一方面导致施工人员疲劳、烦躁,引起意识水平下降、反应能力降低而增加事故发生率;另一方面也影响施工人员正确感知信息的能力,酿成错误判断而导致事故。其次,外界的无关刺激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施工人员无意注意,以使注意对象转移而造成事故。第三,施工现场的指示、标志不完备、不清晰,也易导致事故。

(四)管理的因素

安全事故率高低与领导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及管理制度是构建全密切相关。领导不重视安全施工工作、管理组织结构不健全、目标不明确、责任不清楚、检查工作不落实、法规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信息交流不畅、缺乏必要的职业培训、对临时施工、非正常施工、特殊及危险操作和夜班施工管理不善都可能造成安全事故。

二、防止事故的对策

(一)人的因素的对策。要创造一种和睦、严肃的施工安全气氛。施工人员之间相互注意,防止出现不使用劳动护具等违法规程的事,防止不安全行为。及时处理施工现场的危险物,并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认真操作。提高施工人员预知危险的能力,通过安全教育,使施工人员知道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隐藏着那些危险,如何能及时发现,相应的对策是什么,并通过安全检查表进行监督。

(二)设备方面的对策。在购买设备时,选择操作简便、省力的机械设备,设备的仪表和监控器等可视化界面要符合人的习惯,对于紧急操作部件可采用醒目色彩或规定的安全标识,易于识别。对于施工中会造成危险的设备部分要通过防护装置把人隔离开来,例如设置防护罩、防护网、围栏、挡板等。

(三)环境与媒介方面的对策。从人的因素出发,改善施工环境。把微气候、照明、噪声条件及休息时间控制在适宜的水平,使施工者易看、易听、易判断、易操作、较少受到干扰,在精力旺盛和意识集中的条件下施工。在施工现场,危险牌示要设在显明易见的地方,文字简明、含义明确,字迹鲜明易认。识别标志常使用清晰、醒目的颜色、标记形象使人一目了然。

(四)管理方面的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建设方、施工方都要重视安全生产工作。项目经理及主要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理念和安全管理态度决定了整个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所以必须做好安全管理的带头人、安全思想的传播者,必须树立“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

进一步完善安全工作方针、政策、法规、制度。在管理机构设置时将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程创优一体化管理,系统化运作。建立必要的安全信息交流制度和交流渠道,保证信息畅通。

2、人员选择和培训。在选择施工人员时,施工单位应根据岗位、工种特点,对求职者所应具备的必要的知识、技能、能力、性格等进行考核,选择合适的人员。入职之后,通过操作培训、技术培训、能力培训和安全培训,模拟事故情况,训练施工人员安全操作和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持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3、安全教育。包括安全思想教育、劳动保护知识教育、劳动纪律教育、安全技术知识和规程教育、典型经验和事故教训的教育等。为保证安全教育行之有效,必须根据不同教育对象,采用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进行,可以配合典型事例加以强调,尽量的生动直观,易于理解。

4、施工操作管理。包括行政和经济手段,推行各工种的标准化作业;建立必要的安全管理监督岗,让施工人员之间相互督促;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消除施工人员的疲劳;按照规定实行加班施工,禁止连续加班和患病坚持工作;制定各种措施,提高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总之,无论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都应重视人的因素,掌握人的特性,利用和发展人的潜力,把人-机-环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深入开展系统安全分析和事故预测的技术活动和教育,分析系统内各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和彼此作用的规律,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觉性,改善设备和施工环境条件,充分依靠和发挥技术力量,加强科学管理,努力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

人机工程学设计案例范文第4篇

摘 要:近年来,人机工程学研究成为了产品设计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研读人机工程学的发展历程同时围绕相关的产品设计理论对近年来的人机工程学研究做了一个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产品设计中人机工程学存在的问题和启示。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产品设计;人机工程;问题;发展展望

一 相关概念

所谓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也就是应用人体测量学、人体力学、劳动生理学、 劳动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研究,提供人体各部分的尺寸、重量、体表面积、比重、重心以及人体各部分在活动时的相互关系和可及范围等人体结构特征参数。在设计和制造时,都必须把“人的因素”作为一个重要条件来考虑。显然,在设计中研究和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和方法就成为工业设计师所面临的新课题。

二 国内外产品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研究现状概述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它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变的越来越重要。它起源于欧洲,形成和发展于美国。提起人机工程学首先要介绍德雷夫斯。德雷夫斯是人机工程学的奠基者和创始人。他出版了第一本人机工程学的专著。德雷夫斯坚持产品设计应该考虑人使用的高度舒适,并提出了产品设计应该遵循人机工程学原理。他出版了著作《人体度量》,从而为产品设计领域奠定了人机工程学的基础。英国是最早开展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国家之一。目前,人机工程学已应用于英国产品设计的各个部门。1955年德雷夫斯出版了专著《为人的设计》,该书收集了大量的人体工程学资料,从而为工业设计领域奠定了人机工程学这门学科。在这一阶段,德国、美国先后成立了人机工程学会,德国的工业设计协会人类工程学研究所、美国的哈弗大学等都展开了不少人机工程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人机工程学原理也被许多产品设计师所采用。怎么使这些产品能够最大可能地适应人的使用要求,变成产品设计中非常迫切的问题。人机工程学与产品设计的联系在80年代以来有一个重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把人机工程学研究出来的成果应用到产品设计中。

在中国,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即有些零星的开展。中国工业设计大师柳冠中先生最先在国内提出人机工程学的教育体系。此后在1989年又成立了中国人类工效学学会,再在1995年9月创刊了学会会刊《人类工效学》季刊。20世纪90年代,许多大学的设计院校开设了人机工程学专业课程,同时作为产品设计师必须修读的课程。2002年1月,丁玉兰教授编著了《人机工程学》这本专著,主要讨论了产品设计与人机工程学的关系,为今后的产品设计提供了人机工程学的理论基础。当前,随着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工作条件、生活品质的要求正逐步提高,对产品的人机工程特性也会日益重视。产品设计师提出了“以人为本”、“人体工学”的设计作为产品的卖点,也正是出于对这种新的需求取向的意识。

三 产品设计中人机工程研究内容

产品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包括:人的特性的研究、机器特性的研究、环境特性的研究、人一机关系的研究、人一产品关系的研究。而在产品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包括人机界面设计,控制台和控制室的布局设计,医疗设备,座椅的设计与舒适性研究,办公室和办公设备设计,家用产品舒适性设计等。通过数据研究来确定产品的尺寸和比例。这些尺寸和比例主要基于人类的生理尺寸和使用习惯。在产品开发阶段,会把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数据应用到产品设计中,使其符合人们的使用要求。

四 目前产品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由于产品的不断更新,人的身体需求和心理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变化。那么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研究还是存在许多问题。若说“人性化产品”是与“人”合为一体的产品设计,“人机工程因素”则是设计工业产品时的人机界面所必须考虑的因素。由于中国的人身体测量数据和国外是不同的,那么一些产品不能直接引用国外的。工业设计师指出,就电脑的相关部件和设备而言,如键盘、鼠标等输入装置,不同的使用者有不同的使用习惯。所以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考虑人之间的差异性。导致了产品设计的统一性。

应该考虑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背景,不同学历的人群对产品的不同需求。而目前的人机工程学研究数据单一化,这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要更加细分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数据。同样是手机的设计,针对年轻人和老年人两个不同的消费群体,其人机因素的侧重点就大不一样。对于年轻人而言,小巧、功能多样就成为设计的重点。而对于老年人,由于受到视力下降、动作减慢、反应不灵敏生理因素的影响,在设计时,就要将按键和屏幕设计得适当大一些,按键的功能尽富简化。产品设计者应使自己设计的产品在各种条件下都美观大方、全耐用、使用方便,保持良好的人机关系。

五 总结

由于人类社会和技术环境的复杂性的不断提高,因而产品设计与人机工程学研究的结合成为必然的选择。人机工程学作为应用性学科,与人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设计生产出更加人性化、高效能的设备、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品是努力的目标。以发展的眼光看,基于产品设计的人机工程学的发展会更好的造福人类。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边缘学科,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借鉴人体科学、生物科学和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并利用本学科的学科特点,结合产品设计的特点,逐步建立和完善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以探讨人,产品,环境三要素之间的复杂关系。

参考文献

[1] 丁玉兰.人机工程学(第三版)[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2] 刘春荣.人机工程学应用[M]. 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3] 袁修干,庄达民.人机工程[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2

[4] 张峻霞,王新亭.人机工程学与设计应用[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

[5] 王继成.产品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6] 高凤麟.人机工程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7] 陈鸿俊.世界工业设计史[M]. 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8] 刘国余.产品设计[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人机工程学设计案例范文第5篇

审核人:

主管领导: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 录

一、评估对象 .................................. 2

二、评估方式及过程 ............................. 2

三、要素评估 .................................. 3

四、评估情况综述............................... 3

1

一、评估对象

***领导、室队负责人、管理技术人员、操作人员共72人参加本次评估,其中管理人员51个,操作人员21个。

二、评估方式及过程

本次评估工作在***领导、各室队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工作,顺利完成HSE管理体系的内部评估工作。需要强调的是,由于评估是抽样进行,尽可能使抽样具有代表性,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本次评估以GB/T19001-200

8、GB/T28001-2001和GB/T24001-2004标准中地质研究所QHSE体系覆盖的所有条款;涉及的科研、生产、油气井测试、交通管理等过程和办公楼。分别与63人次进行面谈,共抽样检查了16项。

整体看来:***已基本实施重庆气矿QHSE管理体系文件,已初步具有满足员工和企业要求以及适用法律、法规的能力,持续改进的机制已初步建立。但仍需在QHSE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方面加强改进工作,以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目前***HSE体系管理水平处于知晓阶段中期,力争2011年 达到熟练阶段初期;

2 安全文化处于严格监督阶段中期,力争2012年达到自主管理的早期。

三、要素评估

对28个要素的运行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分别进行阐述。 5.1 运行现状: 存在问题及建议: 5.2 ……

四、评估情况综述

1、HSE体系工作亮点

2011年以来,***以HSE体系推进为契机,加大制度执行力,严格操作规程及过程控制, HSE管理体系推进工作呈现“四大亮点”。

一是领导干部责任意识的提高。通过属地化管理,强调直线责任和有感领导,各级管理者对HSE工作的重视,已经上升到新的高度。

二是员工规范作业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加强。开作业票,找监护人,拿报警器,带防护用具,员工都已经把这套程序当成了自己工作的一个部分,这也是员工规范作业,增强自

3 我保护意识的具体体现。

三是HSE的管理方法更加实用、有效。学习“杜邦HSE管理模式”,引进JCA风险管理方法,增强了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

四是HSE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通过典型事故案例和异常事件剖析、安全经验分享等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员工对HSE工作的关注度。

2、HSE体系运行短板

(1)危害因素辨识不全面、风险评估不准确。由于一些部门对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的作用没有正确认识,参与的主动性不强,没有建立动态、持续的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机制,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与目标指标制定、管理方案制定、隐患排查和治理、员工培训需求确定、作业文件的制修订、应急体系设计等后序控制要素的运行衔接不紧密,该项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形式化和纸面化的倾向。

(2)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识别不全面,传达和应用有待加强。个别部门未进行动态管理,致使适用法律法规及要求收集不全,其次是新识别的要求未传达到需要贯彻执行的岗位和人员(包括相关方),有待改进。

(3)作业许可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部分作业许可批 4 准的起止时间超过分公司相关规定要求;填写要素不完整。

(4)HSE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硫化氢报警仪、空呼等安防设施管理还不够规范,未建立HSE监测设备台帐,未规定校准周期。

(5) 个人安全行动计划实施力度不够。部分管理干部对个人安全行动计划还不够理解,认为形式主义,编制上不够具体,跟自身业务、职责等方面结合不够紧密,内容显得比较空洞,操作性不够强。

(6) HSE管理原则贯彻和实施不够深入。***参加并组织了对HSE管理原则、HSE方针培训和宣贯,但部分员工对HSE方针的理解还存不很清楚或理解不一致的状况,部分员工不清楚***的HSE体系结构和本室队的主要涉及内容,实际上就是岗位责任、属地管理理念认识落实不到位,全员、全过程安全管理理念未深入人心,潜意识认为企业的安全环保与本岗位无关,是HSE办的事,无法让员工产生共鸣。

改进建议

根据***QHSE管理体系此次评估的情况,从总体运行的情况来看,在单位领导的积极支持下,在全体员工努力参与下,体系的运行有了一定的改进。为进一步推动***的QHSE管理体系的运行,建议还应着重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1)仍需继续加强有关QHSE管理体系文件的学习和贯 5 彻落实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宣传、教育和提高员工意识的氛围和环境,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有效措施,切实把QHSE管理体系与实际工作融合到一起。

(2)HSE办公室结合所HSE体系推进工作,加强对各室队站QHSE管理体系的指导工作。

(3)应强调***各管理室队的职责作用,同时,各管理室队既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还要加强各室队间相互协调的作用,共同努力、协调一致,把QHSE管理体系规定的各项要求与实际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防止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4)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观察项》清单中所列举的事项。观察项中列举的问题,如不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都有可能导致不合格项的发生,如仍不能予以纠正和预防,还有导致发生严重不合格项的可能。

具体做法

(1)加强HSE制度建设。公司要加强支撑HSE管理体系规范运行配套制度或标准的制定和完善,统一基本管理要求,继续做好“两书一卡”的建设和修订工作,确保操作文件更加符合实际、具备可操作性,加强执行效果评价,评审并及时修订相关管理文件;

(2)加强HSE培训。各单位应集中组织开展科级以上 6 领导HSE培训,突出强化领导干部HSE意识。加强HSE文件宣贯,确保相关岗位和作业人员都明确执行要求,提升执行力;

(3)结合实际完善运行控制。特别是加强危化品管理,按照危化品管理的相关条例,对危化品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将危化品管理要求融入制度或操作卡,并加强现场监督;

(4)加强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结果的应用。在制定HSE目标指标、确定培训需求、配置HSE资源、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编制管理、组织预案编制时,考虑风险评价结果,充分利用危害因素辨识评价的成果指导实际生产,以切实改善分公司的HSE绩效;

人机工程学设计案例范文第6篇

摘要:界面设计是人与机器之间交换和传递信息的媒介,是一种传达信息、情感的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界面设计被应用于更多的产品设计领域。交互设计是指人工制品、环境和系统的行为,以及传达这种行为的外形元素的设计与定义。它作为界面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对产品的成功与否有着直接联系。

关键词:界面设计;交互设计;产品设计;结构设计

“人机界面”是指人与机器之间互相影响的区域,人机界面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任何参与人和机器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包括在人机界面中。界面设计存在在人与物的信息交流中,只要存在人和物信息交流的领域都是界面设计的内容,因此设计的界面所包含的要素是非常广泛的。简单的来讲,设计界面可以定义为在设计中要面对的与将要分析的所有信息交互的集合,它能够很好的反映人和物之间的关系。界面的设计是开发过程中的最重要的内容,能够影响到整个开发团队。出色的界面是便于用户使用并且操作简单易行,开发团队要结合用户需求和自身理解制定设计目标。

1交互设计理论

用户界面设计的工作流程包括三方面:结构设计、交互设计和视觉设计,而交互设计是用户界面设计工作流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成与败直接关系着产品的成与败。通常来讲,交互设计是指基于人们的需求,根据人们的体验进行产品设计,交互设计就是关于创建新的用户体验的问题,其目的是增强和扩充人们工作、通信及交互的方式。一个成功的交互式产品操作简单,易掌握,使用效果好,可以为用户提供舒适的体验。由此,研究与思考交互设计的具体内容是进行界面设计的重中之重。

交互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多个学科进行设计,在产品设计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设计者要充分理解用户对具体事件的反映方式,用户和事件之间交互、通信的方法,仅仅在这个过程就要很多学科的专业人员参加。同时,设计者要研究设计多种类型的交互媒体的方法,而且要使交互方式更加有效,更加丰富。针对这种要求,动画设计师、美术设计师、摄影师、艺术家和产品设计师等不同行业的专家加入到设计队伍中。

2交互设计在界面设计的应用研究

2.1交互设计与界面设计的关系

有很多人会把交互设计和界面设计混为一谈,认为交互设计就是界面设计,特别是看待软件产品时的交互。其实界面设计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交互设计更加关心用户和产品在行为上的交互体验过程。

简单的来讲,软件界面就是人与机器间的信息界面,而交互设计则是一个将美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和人机工程学等进行有效结合的商业和工业行为。它的目标是通过改进设计,改善和执行通信与信息系统来满足客户的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渴望得到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的交互界面,因而在交互设计中人的因素被逐渐重视起来,构造和行为就变成用户界面开发过程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构造和行为即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这都牵涉到界面开发人员和用户开发人员。在界面设计开发过程中,界面设计师必须走进用户,和用户一起讨论分析最后形成讨论结果,这个过程虽然辛苦但是意义也十分重大。在交互过程中,虽然它不完全受软件的制约,但是交互设计对用户界面的行为和外观有着密切联系。因此界面设计专家与决定和用户进行交互方式的专家要对这一内容展开深入分析和研究。

2.2采取交互设计,以用户为中心进行界面设计

“以人为中心”是交互设计提倡的设计理念,这个理念应该被更多的应用在现有的界面设计中。以人为中心可以理解为以用户为中心,在开发的过程中首先要对用户和用户需求进行详细了解,并将这些信息作为设计的方向。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前提就是应当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充分了解。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对不同用户的价值取向、性格喜好和生活习惯进行了解和研究。例如,在考试系统的界面设计中,应当设计简单而且与学生在日常答题的行为相符合,避免因为电脑测试给学生带来的不便。在为老年人设计的界面,内容最好简单明了,还要有良好的使用向导,用最少的操作程序完成较多的查询和功能。而为儿童设计的界面,就应该考虑儿童对色彩和图像上的要求,设计出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界面,来吸引更多孩子的注意力。要想设计出这种界面,就需要设计者对儿童色彩的喜好和在儿童心中的流行趋势进行研究。在设计过程中,还应特别注意儿童的使用方式,由于儿童行动不够灵活,可以考虑使用触摸式的交互设计来使这种情况得到满足。由此看来,以用户为中心的界面设计一定能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需求,必定是一个成功的界面设计,少了这个前提必定不会成功。

3结束语

综上述之,界面设计不只是单纯的美工设计,应该将它的使用方式更多的融合到设计当中,把更多的交互设立理论加到界面设计中,达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和使用方法。将漂亮美观的界面设计和完备的交互功能进行有效结合,满足用户简单快捷的应用需求,满足了这些要求,设计出来的界面设计才是出色地

设计。

参考文献

[1]李方园.人机界面设计与应用[J].自动化与仪表,2008,04.

[2]胡松.用户界面设计的人机交互[J].艺术研究,2009,04.

[3]李天科.以人为本的人机界面设计思想[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05.

[4]欧阳建军.基于交互设计的界面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04.

作者简介

陈乐凯,男,汉族,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在校硕士。

戴端,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教授。

上一篇:企业领导和员工关系范文下一篇:物业保洁部工作内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