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传播论文范文

2023-09-16

对外传播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内蒙古民族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了解它。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较好的途径和手段。本文研究了当前内蒙古地区在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基本状况,并论述了内蒙古地区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相关机构和组织有效地适应新媒体对外传播的渠道和方式。

关键词:新媒体;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

作者简介:纪国峰(1978.10-),男,汉族,吉林省吉林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古代汉语。

前言: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以互联网、数字技术、移动通讯以及物联网技术为主要技术支撑的诸多新媒体,为文化传播与文化交流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传播媒介。其具有多元化、高效性、实时性以及互动性等特征,有效地破除了文化交流面临的时空障碍,丰富了文化传播的途径,稳步提升和扩大了文化传播的效果。内蒙古地区在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过程中,积极地运用各种新媒体,并获得良好效果,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内蒙古在运用新媒体对外传播民族文化方面的现状

首先,当地严重缺乏传播技能较强的新媒体对外传播从业者。当前,在对外传播内蒙古民族文化的过程中,文化传播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必须要考虑和关注的关键性因素。眼下,内蒙古地区在开发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拓展新媒体对外传播渠道方面,对外传播技能和水平较高的新媒体人才资源非常稀缺。

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够高,未能充分关注新媒体对外传播人才的训练与培育,尤其是文化传播、新媒体技术、文化产业等方面的人才都非常匮乏,此外工资、福利、薪酬较低,人员编制管理比较严格,不能有效地引进高水平的新媒体传播人才;其次,主管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相关部门未能高度关注对在岗从业人员的新媒体传播技术训练与培训,导致了落后的新媒体传播观念,传播技术越来越陈旧。

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范圍小,层次低的问题。内蒙古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该地区曾经生活过不少民族,民族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多彩。但迄今为止,该地区在对外传播民族文化时,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范围非常小,层次低的问题。不能充分地利用以及开发这些文化资源,绝大部分依旧处于简单地展示文物古迹,程式化的民俗旅游观光以及观摩表演、会展以及节庆活动的层次上。不能深入地挖掘与展现民族文化的精髓以及内涵,整体来讲,缺乏创新性的、深层次的体验方式与开发思路。

二、新媒体时代提升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的建议

首先,大力引进高水平的新媒体传播技术人才,充分地发挥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和特点,采取各种传播技能,积极地拓展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领域以及范围,挖掘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通过提升新媒体传播人员的综合素养,积极有效地整合文化资源。

其次,在新媒体背景下,内蒙古在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应该针对各个消费群体进行有效的分层,比如利用报纸与电视等传统媒体为老年群体提供良好的文化传播产品和服务,借助微信、微博、网络视频与博客等在内的多种新媒体,为广大青年用户提供内蒙古民族文化消费的优质产品与服务。在此过程中,相关单位应该切实把握好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分层级对外传播问题,净化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外部环境,翻译成各种跨文化传播的目的语,增强跨文化传播的针对性。

第三,着力铸就文化精品,注重内蒙古民族文化传播的艺术性。文化传播部门应该积极地探索国内外各种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规律,强化研究内蒙古民族文化的力度。形成强烈的内蒙古民族文化品牌理念,合理地借助各种新媒体,使蒙古族民族文化传播过程中,沿着“有知识、有声、有景、有像、有故事、有物,易传播、易学、易懂”的传播方向,希望呈现出最精美,最丰富的画面、内容,将最动听的内蒙古民族语言,多姿多彩的内蒙古民族文化呈现给广大受众。

在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民族特色,侧重于丰富的草原文化,形成较强的内蒙古民族文化品牌,打造质量、策划水平较高的精品文化项目,实施以认知与传播为主要特征的品牌化营销。通过各种新媒体,持续地创造关注度较高的民族文化热点话题,借助品牌符号,向目标受众传输内蒙古民族文化。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充分地联系新媒体技术的具体传播特征,持续地延伸该赌球民族文化资源所具有的经济价值链。例如,依赖不断进步的新媒体视听媒介技术,有效地促进了民族文化资源、产品与服务的视听化转换;密切结合网络游戏及动漫产业,设计开发富有内蒙古民族文化特征的民族文化题材的网络游戏与动漫;运用先进的3D多维数字技术,有效地促进民族文化资源的体验式传播。借助日益普及的数据库技术与持续深化的数据化应用思想,进一步拓展该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与产业的价值链。

结语:

内蒙古地区在运用新媒体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过程中,要积极地与传统媒体密切配合,循序渐进地找到对外传播民族文化与新媒体运用之间的契合点,进一步破除新媒体在对外传播民族文化中的障碍和难题,提升新媒体促进内蒙古地区民族文化的对外传播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竞月,王金磊.新媒体视域下民族文化传播的困境及出路分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双月刊),2014,(4):134-138.

[2]刘艳婧,高炜.内蒙古主流媒体民族文化传播的框架分析——以“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报道为例[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03-110.

对外传播论文范文第2篇

(一) 地理位置基础

凤翔泥塑的产地陕西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正处在“一带一路”的国际大陆通道上与我国到中亚的经济走廊大门处。作为民间传统工艺艺术, 凤翔泥塑的创作中蕴含着厚重的陕西风土人情, 与关中长安的风俗文化不可分割。凤翔县在地理上临近西安, 同属关中平原之上;在文化上与长安风土人情、民俗特点极具相似。现今的凤翔泥塑不只是以单独形象进行对外传播, 也同时以陕西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元素呈现在世人面前。凤翔泥塑艺术将在古都西安辐射范围下受到间接影响与带动。

(二) 以往拥有对外销售与传播经验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凤翔六营村便有了初步对外销售经验与对外传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 曾有日本游客专程前往六营村了解凤翔泥塑制作并购买;1985年手艺人胡新民带着泥塑工艺前往美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1998年凤翔泥塑工艺作品曾以赠礼的形式被赠送于克林顿[1]。随后凤翔泥塑又以2002年登上生肖邮票为契机, 凤翔六营村泥塑销量剧增, 并远销加拿大、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2]。三十多年来积攒的对外传播与销售经验, 使凤翔泥塑在海外已具备一定的知名度;泥塑手艺人在多次对外交流活动也具备了初步对外传播经验, 这对于今后的广泛全面地对外传播构筑了基础。

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凤翔泥塑对外传播的契机

陕西凤翔六营村泥塑对外销售与泥塑文化的对外传播自上世纪末便已初步开展, 但时隔三十年后其对外传播的速度仍旧相当缓慢, 传播效果不够理想。“一带一路”战略将会促进传统文化引起国内外的关注与重视。作为陕西省传统文化的典型构成元素的凤翔泥塑文化也将会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得到扩展对外传播范围与提高对外传播力的契机。

三、“一带一路”下陕西凤翔泥塑对外传播的策略

(一) 泥塑手艺人自身的提高

凤翔县六营村内, 现今从事泥塑制作的手艺人中因大多数年纪偏高、思想保守、所受教育程度偏低, 对凤翔泥塑文化今后进一步提高影响力并在国际背景中对外传播造成了相当大的阻碍。凤翔六营村泥塑手艺的继承人自身的文化素养很大程度决定着凤翔泥塑文化能在新时代中创新, 从而也决定着其对外传播的能力。改变这一现状需着眼新一代的继承人。

1. 鼓励六营村走出去接受过高等教育、吸收过外部社会思想文化的年轻人回到六营村继承传统艺术手艺。

2.以往六营村的泥塑手艺一直以世代相传的家族经营模式传承, 很难吸收外部思想, 现今要改变传统经营模式, 从六营村外培养泥塑工艺继承人, 吸引外界人士从事泥塑工艺制作。

(二) 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

在当今的新媒体时代下, 传播方式不同于以往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 网络与新媒体将以往多种传播方式融合并存, 并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发挥出前所未有舆论效力。凤翔泥塑今后的对外传播也不可只沿寻旧路, 必须将新媒体平台作为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在2017年5月, 居住在陕西的法国人美珊在接触学习到凤翔泥塑后产生了极大兴趣, 并将凤翔泥塑的形象制作成了一组微信表情包。3天内的下载使用量便突破万次, 这是凤翔泥塑首次运用网络社交媒体进行的对外传播[3]。当今在社交媒体中90后作为最大人群、高等学历占据70%, 良好的受众决定了传播的质量与效果。2017年微信海外用户已突破1亿, 运用主流网络社交媒体的对外传播也是成本最低、操作最简便的国际传播方式, 凤翔泥塑今后的对外传播需进一步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

(三) 与其他产业结合

1. 推广凤翔泥塑商品化

凤翔泥塑因其固有的生产模式与世代相传的经营模式, 导致生产与销售渠道狭窄, 现在在各大城市的市面上很少见到凤翔泥塑制品。凤翔泥塑不仅是传统文化同时也是实体商品, 增加凤翔泥塑的消费者群体等于增加凤翔泥塑文化对外传播的受众。在“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背景下, 应面向海外市场, 实现产业结合。一方面可采取使凤翔泥塑形象附着于其他商品之上的方式在商品消费市场中加强其对外传播力;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商品销售渠道、形成多种价值定位。不局限于具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工艺品性质。

2. 进一步打造“凤翔六营旅游”产业

凤翔县六营村自被授予“民俗村”以来, 至今已过去15年时间, 但现今的六营民俗村旅游产业仍处于相当薄弱的起步阶段, 整体不具备较高旅游价值。需要进一步丰富六营民俗村相关产业, 形成统一管理、增加体验式游玩项目、历史文化讲解展览、打造品牌旅游产业。六营民俗村的品牌旅游产业的建立将会给凤翔泥塑文化的对外传播创造极佳的平台与机会。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确立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了有利的契机。凤翔泥塑艺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陕西艺术文化的代表之一, 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应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利用时代特质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立有效策略, 从而提高自身形象与对外传播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凤翔泥塑,六营村,对外传播

参考文献

[1] 许森林, 李聚良.克林顿邀请她访美[J].国防, 1999:1.

[2] 罗丹.他让凤翔泥塑走遍天下[N].西部时报, 2006-1-10:009.

对外传播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当前我国对外投资规模有所减少,但依然是众多国家的主要投资来源地,同时我国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日益优化,市场投资主体情绪已回归常态,跨境并购重心已由欧美地区转向亚非地区。展望2020年,尽管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发达经济体对外商投资监管审查趋严,国内企业海外投资趋于谨慎,但随着全球货币政策偏向宽松以及我国加强国际贸易投资合作,我国对外投资将保持相对稳定。建议进一步优化对外投资海外布局,强化对外投资的事中事后监管,继续深化对外投资合作。

关键词:对外投资 “走出去” 对外开放

一、当前我国对外投资的基本特征

(一)我国对外投资规模有所减少,投资大国地位保持不变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贸易局势趋紧以及商业信心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延续下降态势。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发布的《2019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外商直接投资流出量降至1万亿美元,较上年大幅下降28.8%,已连续三年处于下降趋势,投资规模为2005年以来最低水平。而受国际投资保护主义升温、国内对外投资审查较严以及外部融资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逐步缩小。《201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1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为1430.4亿美元,同比下降9.6%,降幅较2017年有所收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已位居全球第二位,投资规模仅略微低于日本,存量规模仅次于美国与荷兰,位于全球第三位,世界投资大国的地位尚未改变。进入2019年,虽然全球货币政策偏向宽松令外部融资成本得到一定改善,但在美欧等经济体对海外投资审查趋严以及国内企业盈利有所下降等情况下,我国对外投资规模降至1106亿美元,较2018年减少99亿美元,同比下降8.2%。虽然我国对外投资规模较上年有所减少,但投资规模仍在1000亿美元以上,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增长同步放缓、商业信心尚未回暖以及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依旧低迷的条件下,我国保持千亿美元对外投资规模,表明我国仍是全球外商直接投资的主力军。

(二)对外投资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市场投资主体情绪回归常态

近年来,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逝,特别是在我国适龄劳动人口增长出现拐点、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以及总和生育率处于较低水平等情况下,我国企业用工成本持续攀升。自2011年以来,我国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年均增长10.7%,截至2018年,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工资涨至8.2万元,较2011年增长了近一倍。而且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企业环境成本由外部化向内部化转变,从而导致生产经营成本增加。此外,我国与美国的贸易摩擦问题尚未完全达成协议,美国对我国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仍处较高水平,关税征收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以美国市场为主的企业经营压力加大,部分企业已将产能转移至周边国家。在中低端制造业外迁的同时,我国并没有放缓中高端制造业的布局,对先进制造业的投资依然受到我国青睐。受此影响,我国制造业对外投资稳步增长,截至2019年11月,制造业对外投资达174.84亿美元,同比增长6.6%。制造业对外投资占我国对外投资的比重升至17.7%,较上年同期上升2个百分点。

我国对外投资主要流向第三产业,2018年我国对第三产业的投资占总投资额的75%左右。其中,批发和零售业投资规模在2017年达到峰值后便大幅下降,2018年的投资规模仅为122.4亿美元,较2017年下降53.5%。此后投资动能有所加强,截至2019年11月,批发和零售业对外投资达110.63亿美元,同比增长24.6%,较上年同期明显好转,对第三产业投资形成有力支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第三产业对外投资的重点领域,2018年占第三产业对外投资的46.8%,较2017年提高2个百分点。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外投资规模明显减少,截至2019年11月,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外投资达321亿美元,同比下降19.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外投资占比降至32.5%,较上年同期下降5.7个百分点。而在我国明确将房地产、体育和娱乐等行业列为限制类对外投资后,上述行业自2017年以来已没有新增项目投资。在加强我国对外投资引导和规范后,投资海外房地产及娱乐项目的高涨情绪已消退,市场投资主体情绪重回常态。

(三)对外投资地区分布高度集中,并购重心转移至亚非地区

2018年,我国对亚洲地区的投资虽有放缓,投资規模降至1055亿美元,较2017年下降4.1%,但随着我国传统比较优势的减弱、中美贸易摩擦局势的趋紧以及与周边国家合作的加深,我国加强了越南、印尼等亚洲国家的投资布局,亚洲地区依然是我国对外投资的主要流向区域。亚洲地区占我国对外投资的比重升至74%,较2017年进一步上升4个百分点。其中,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稳步推进,2018年在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的境外企业已超过1万家,投资规模达178.9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投资的比重达12.5%。进入2019年,我国继续将“一带一路”作为重点投资对象。截至2019年,我国对沿线国家的新增投资达150.4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比重达13.6%,较上年上升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对欧洲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减少,2018年的投资规模仅为65.8亿美元,较上年下降64.3%,这也是自2014年以来我国对欧洲地区投资的最低水平。特别是在欧盟加强外商投资审查、英国脱欧等政治风险上升以及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等因素影响下,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的投资受到较大冲击,降幅较为明显,是造成对欧洲地区投资低迷的主要原因。与之相反的是,虽然美国对外商投资的监管审查趋严,而且与我国贸易摩擦局势趋紧,但我国对美国的投资不降反升,2018年的投资规模达74.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6.4%,对批发和零售业、采矿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的投资增幅较大,是拉动对美国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此外,虽然高技术产业以及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依然受到我国投资者的青睐,但是随着进入欧美等发达经济体中高端领域难度的加大以及国内企业海外投资愈发谨慎,我国跨境并购交易跌至近十年来的较低水平,2019年我国企业宣布的海外并购总额为686亿美元,同比下降31%。其中,对欧美地区的并购交易下降明显,而对亚洲和非洲的并购交易增长强劲,从而导致我国并购重心逐渐由欧美地区向亚非地区转移。

二、2020年对外投资趋势展望

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发达经济体对外商投资监管审查趋严以及国内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情况下,国内企业海外投资趋于谨慎,对发达经济体中高端领域的投资难度进一步加大。但随着全球货币政策偏向宽松以及我国持续推进国际贸易投资合作,国内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所下降,投资的领域不断拓宽,市场准入标准也逐渐放松,从而为国内企业海外投资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综合判断,2020年我国对外投资将保持相对稳定。

(一)抑制对外投资增长的因素

1.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在经历了普遍增长后,全球经济增速于2017年升至3.8%,为近六年来的最高增速。但受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升温、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全球外商直接投资低迷以及商业信心不足等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减弱,经济增长同步放缓的态势愈发明显。IMF在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中再次调低201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0.1个百分点至2.9%,增速降至近10年来最低水平。同时,IMF还下调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至3.3%,较2019年10月的预测下降0.1个百分点。虽然对2020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高于2019年,但在全球贸易摩擦紧张局势尚未好转、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投资者信心依旧低迷以及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等因素的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从而降低国内企业海外投资的情绪。

2.发达经济体跨境投资审查进一步趋严。2018年,美国以保护国家安全为由颁布了《外国投资风险审查现代化法案》(FIRRMA)。该法案不仅加大了外商投资审查的力度,而且扩大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审查范围,在加强外国公司通过合并、收购和超半数收购交易导致美国公司控制权变化的基础上,增加了对敏感不动产交易、回避审查交易、引发权益变化的外国投资以及关键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及敏感个人数据等方面的审查。同时,CFIUS还于2019年9月出台了FIRRMA实施细则草案,进一步扩大了对非控制交易和不动产收购的审查范围,并对强制申报规则进行完善。受此影响,我国企业投资美国所承担的风险上升,对美国制造业,特别是高技术制造业以及电子信息等领域的投资明显减少。尽管欧洲总体上坚持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政策,但内部的投资保护主义逐渐升温。先是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部分国家加强对外资的监管,随后欧盟理事会于2019年3月批准了《关于建立欧盟外国直接投资审查框架的条例》,旨在构建统一的安全审查框架,完善成员国之间的监管合作机制,加大非欧盟企业投资欧盟关键基础设施、关键技术、关键投入、敏感资料以及新闻媒介等领域的审查力度。我国投资欧洲部分敏感领域的限制不断增多,投资项目获批难度进一步加大,项目审查时间也将随之延长,企业投资面临的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对投资欧洲产生一定抑制作用。

3.国内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恶化。受全球经济增长动能放缓、国内需求疲弱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工业品价格增速明显放缓,截至2019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0.3%。在价格下行以及需求承压的情况下,我国工业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恶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3.3%。其中,制造业同比下降5.2%,较上年同期下降13.9个百分点,采礦业同比增长1.7%,较上年同期更是大幅下降38.4个百分点。而与2018年实现高速增长不同的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降幅较大,同比下降12%,私营工业企业利润虽实现2.2%的增长,但增幅较上年同期也明显放缓。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增加了债务偿还压力,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已升至56.6%,较上年同期上升0.1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资产负债率已升至57.4%,较上年同期上升1个百分点。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不仅减少用于投资的自有资金,而且导致资产负债率的上升,压缩企业杠杆投资的空间,从一定程度上放缓企业海外投资步伐。

(二)促进对外投资增长的因素

1.对外投资的融资环境偏向宽松。随着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全球货币政策发生明显变化,由上年的趋紧转向相对宽松。其中,美联储于2015年进入加息周期,先后9次提高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将利率水平由0.25%提升至2.5%。然而由于减税刺激效应的减弱以及美国引发的全球贸易战,美国经济扩张动能不断减弱。为保持经济扩张态势,美联储于2019年8月采取降息政策,这也是美国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化以来的首次。特别是自2019年三季度以来,美联储已连续三次降息,将利率水平降至1.75%。此外,美联储还结束了持续近2年的缩表进程并重启购债计划,每月购债规模为600亿美元。与此同时,面对持续低迷的经济形势,欧洲央行于2019年9月下调隔夜存款利率0.1个百分点至-0.5%,为2016年3月以来首次下调。为增强货币政策宽松的效果,欧洲央行同样重启资产购买计划,每月购债规模为200亿欧元。日本央行则继续保持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承诺将利率保持在当前或更低的水平。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纷纷降低本国利率,从而刺激本国经济增长。我国也多次降准释放流动性,国内融资环境偏向宽松,截至2019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达25.58万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09万亿元。国内外市场流动性的增加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有利的融资环境,企业的融资成本压力有所缓解。

2.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再上新台阶。我国积极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坚定维护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多边主义。我国在升级新加坡自贸协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中国—东盟贸易投资合作的升级。升级后的自贸协定扩大双方投资领域,放宽外商的准入限制,加强跨境电子商务、数字经济、交通等多个领域的技术合作与资金支持,我国与东盟地区的经贸往来愈发紧密。而且“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截至2019年,我国与1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200份合作文件,“一带一路”已是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领域。同时,我国已与毛里求斯签署自贸协定,这也是我国与非洲国家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为我国与非洲其他国家签署协议做出积极探索。此外,我国还加快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双方已进行多轮谈判并取得积极进展,从而为2020年达成高水平的协定提供有利保障。我国与相关国家合作的持续深化将为国内企业海外投资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三、政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对外投资的海外布局

继续完善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加强政府在对外投资中的引导作用,使对外投资更好的服务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中的整合能力,优化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强国内重点地区对外贸易投资平台建设,加快与国际经贸投资规则的对接,提升国内金融专业服务能力,进一步优化对外投资的区域布局,逐步改善对外投资区域不平衡的现象。

(二)强化对外投资的事中事后监管

完善对外投资的监管体系,健全统一信息管理平台,加强各部门的协同监管,确保监管信息在各部门间的共享,提高对外投资的监管效率。进一步健全境外投资的法律法规,提高监管的透明化、标准化、法制化,确保投资主体的合法权益。加大国外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的研究力度,提升国外风险预测预警能力,做好企业海外投资的咨询工作,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企业海外投资风险防范能力。健全境外融资管理框架体系,引导和规范企业境外发债行为,加强重点行业境外融资的风险调控,有效防范境外融资风险向国内的传导。

(三)深化对外贸易投资合作

加快推进中日韩自贸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谈判进程,深化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巩固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中非自贸区建设;推动中拉经贸合作优化升级,加强双方在基础设施、制造业以及技术研发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从而拓展我国对外投資领域,降低市场准入限制。全面推进中欧投资自由化磋商,尽快启动中欧自贸协定可行性研究,减少欧洲安全审查给我国带来的负面冲击。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加强对“一带一路”投资的支持力度,提高国际合作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袁建琴.“一带一路”贸易和投资结构变化及影响因素[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9(11):14-19.

[2]王琳华,者贵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形势及特点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中),2018(32):4-7.

[3]高鹏飞,胡瑞法,熊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70年:历史逻辑、当前问题与未来展望[J].亚太经济,2019(5):94-102.

[4]邬琼.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形势分析[J].中国物价,2017(10):16-18.

[5]毕然,李恩极,李群.新时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新变化[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15):96-103.

[6]卢进勇,李小永,李思静.欧美国家外资安全审查:趋势、内容与应对策略[J].国际经济合作,2018(12):4-9.

[7]余振,陈鸣.贸易摩擦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境外对华反倾销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9(12):108-120.

(邬琼,国家信息中心)

对外传播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投资壁垒 企业社会责任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迅速,不仅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不断增加,覆盖的行业和地区也更加广泛。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的数据,截至2013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078.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蝉联全球第三大对外投资国,累计净额(存量)达6604.8亿美元,较上年排名前进两位,位居全球第11位。从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看,2013年中国1.53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2.54万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184个国家(地区)。从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分布看,截至2013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五大行业累计投资存量达5486亿美元,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83%,当年流量占比也超过八成。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遭遇的投资壁垒特点

自2003年中国有关权威部门发布年度数据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实现连续11年增长,2002年至2013年的年均增长速度高达39.8%。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每年流量存量的不断增多,以及覆盖行业以及国家地区的不断增广,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遭遇的投资壁垒也日益增多。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遭遇壁垒的总量仍处于高位

根据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nd The Heritage Foundation的统计数据,2005年到2014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项目因遭受投资壁垒而受阻的案例总计发生了130起,其中2005-2011年数量不断增加,近两年有所回落,但仍然处于高位。其中2005年、2006年分别为1起和9起,2007年以后快速增长,2007年为11起,2008年为15起,到2011年达到历史最高值22起,2012年后有所回落,但仍然处于高频发状态,其中2012年和2013年分别达到16起和14起,2014年上半年年达到8起。2008到2011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在2008年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欧美经济衰退,中国经济稳健发展,大量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同时,欧美不断鼓吹中国威胁论,使得这段时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遭遇的投资壁垒不断上升。

(二)我国企业遭遇海外投资壁垒呈现区域和行业特点

根据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nd The Heritage Foundation的统计数据,美国、欧盟、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成为我国企业遭遇海外投资壁垒的高发地带,其中又以澳大利亚最为突出。2005年到2014上半年期间,我国企业1亿美元以上对外直接投资因遭遇投资壁垒而失败的案例,对澳大利亚为21起,对欧盟为16起,对美国为19起,占我国遭遇对外直接投资壁垒案例总数的46%。同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采矿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等14个行业。在上述行业中,我国企业在以矿产和能源为代表的采矿业领域遭受投资壁垒的情况最为严重,2005~2014上半年,能源类对外直接投资遭遇投资壁垒39次,矿产类对外直接投资遭遇投资壁垒38次,两者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遭遇投资壁垒案例的59%。

(三)东道国政府更易对国有企业设置投资壁垒

从参与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的规模来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力量仍是大型国有企业。根据《2013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2013年末,在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5434亿美元存量中,国有企业占55.2%,非国有企业占比44.8%,较上年提升4.6个百分点。2013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流量927.4亿美元,其中国有企业占43.9%,有限责任公司占42.2%,股份有限公司占6.2%,股份合作企业占2.2%,私营企业占2%,外商投资企业占1.3%,其他占2.2%。可见国有企业仍然是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然而,在国有企业主导的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中,东道国政府更倾向于将投资行为看作是政治化行为而非商业化行为,于是往往以影响国家安全等原因为由对投资活动进行否决。2009年,中国铝业第二次注资澳大利亚力拓集团股份时,因为中铝的国有背景身份,使得澳大利亚方面认为这是带有政治性目的的占有澳方核心资源,最终在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核委员会审查拖延下最终失败。

(四)东道国政府审查更加注重投资方的社会责任和利益分享承诺

安南在2000年任职联合国秘书长时,首次提出了“全球契约”的概念,号召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时,遵守国际行为准则,在获得经济收益的同时兼顾社会公益,从而承担相应企业社会责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外国投资者的企业社会责任承诺成为了东道国政府在审查外国直接投资项目时重要的考量指标,例如改善当地医疗,提高当地就业,保护当地环境等。另外,东道国政府审查非常注重当地企业与投资企业的利益分享,因此也就更加偏好外国企业合资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在独资的方式下,东道国当地企业无法分享外商独资企业的收益,同时也可能引进消化吸收投资国先进技术。因此,相比于强调利益分享的合资形式,东道国政策更容易对独资形式的对外直接投资设置壁垒。

三、结语

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中重要的一环,但是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的不断增大,对外直接投资遭遇的东道国投资壁垒也日益增多,给我国相关走出去企业带来了损失。为了改善我国对外投资环境,减少对外投资过程中遭遇的投资壁垒,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一是在投资主体上,要大力支持民营企业的对外投资,这样更容易消除东道国在政治审查中的顾虑,从而通过投资审批。二是要积极推动以合资形式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相比于独资的对外直接投资,合资形式更有利于东道国企业分享合资企业利益,更受东道国政府欢迎。三是要督促对外投资企业在东道国主动承担相应的企业社会责任,例如积极改善当地的医疗教育条件,提高当地就业,保护当地环境等。

作者简介:戴畅(1988-),男,汉族,湖北武汉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研究方向: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传播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汉语熟语;熟语性质;熟语特点;教学方法

一、汉语熟语的性质与特点

熟语,即人们熟悉的语言,是时代的产物,它体现着这一时代人们的思维走向和生活习惯。无论是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能够接触到熟语这一特殊词汇,它的出现是人们对语言进行创造性的劳动的结果。

首先,汉语熟语在语音上具有高度的声韵美,这与汉语自身的语音特点有关,群众在制造熟语时,即便不懂得音韵知识,也能自然地讲求押韵。因此汉语熟语读来通常是朗朗上口、押韵响亮的,如“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哭二闹三上吊”、“谷雨前,去种棉”等等。

第二,汉语熟语在形式上一般是固定的。熟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形式上的定型性,也使得它能够被人们熟知、熟记、熟用。中国人讲究成双成对,左右对称。这一审美心理体现在熟语上,便是熟语在语言形式上的高度凝练匀称,如“旱瓜涝枣”、“莺歌燕舞”等。

第三,汉语熟语是修辞学的重要手段,在意义上大多具有各自的修辞义,字面意义往往和实际意义不一致,不能直接地看到其中的含义,且一般具有强烈的褒贬色彩,如“对牛弹琴”比喻在不懂事理的人面前讲道理或说事,常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再如“歪瓜裂枣”,比喻相貌丑陋的人或物。

二、教学方法

(一)直观法

对待成语,我们可以通过音像、图片等直观可感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让学生了解这些熟语的含义,如播放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等。直观法与教师释疑法相结合,将会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我们在教授“守株待兔”这一成语时,可以提供“守株待兔”成语故事视频,看完视频,教师可以让学生描述故事里面的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复述故事内容等。

(二)理据法

在熟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先说明熟语中的每个字的意义、内部结构以及构成熟语的意义,再指出引申义和比喻义,显示抽象义的理据,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熟语的掌握。

例如在教“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图片解释成语每个部分的意思:守,在一个地方看管、保护,例如足球比赛里的守门员;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图片);待,等待。然后指出成语的结构:V1+N1+V2+N2。

(三)对比法

在进行汉语熟语的教学中,汉语熟语与外国熟语的对比都能够有助于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不同语言的熟语有时有着相似或相近的语义蕴涵,这可以给学生学习汉语熟语带来正迁移的影响,有时甚至不需要過多讲解,学生便可以自己领会到意思。

例如成语“爱屋及乌”,在英语中就有“love me,love my dog”的对应。再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词,在英语中便有“a cat on hot bricks”。

(四)归类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汉语熟语进行一系列的总结和分类有时能够更好地帮学生理清思路,体会其中的文化含义和感情色彩。

例如汉语中有许多关于“狗”的熟语都是贬义的,那么我们在教授关于狗的熟语时,便可以放在一起。如,“狗眼看人低、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痛打落水狗、狗嘴吐不出象牙”等等。再如,成语中有许多描写人心理状态的词语,如“心满意足、不屑一顾、惊慌失措、如释重负”等。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把他们组成语段,让学生在篇章中学到这一类的熟语。

(五)语境法

语境法的主要作用是显示熟语的语义、体现用法和语用条件,因为民族文化心理、思维方式、价值取消的差异,熟语都具有字面意义之外的文化含义,语用也有较强的条件性。同时,我们在课堂练习或课下作业的布置中,语境法可以让教师发现学生各种类型的错误,进而分析原因,及时纠正。

例如在高级班教授“打交道”这一惯用语时,有学生就举例说“我在宿舍经常用SKYPE与弟弟打交道”。这时教师应对这一词语做出限制性更强的条件,如“打交道”在表示“交往、交流”义的时候,不可以是亲人之间。

(六)活动法

不论是哪种形式的课堂,都应当注重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对外汉语课堂更是如此,学生到了中高级,对于汉语的运用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也少不了与中国人进行真实的交流沟通。我们在汉语熟语课的课堂上,应当让学生在学会认识熟语之后,当堂去试着使用。由于课堂的限制,我们不可能设计完全真实的交际活动,但是应当追求真实性的交际,尽量创造条件、机会让学生去使用熟语,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材上的练习上。

如,在教授“少来夫妻老来伴”这一谚语时,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一对从年轻时认识到结婚,然后年老的夫妻。再如教“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一歇后语时,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总结出以前学过的汉语中的祝福语(最好是熟语),并在课堂上一个接一个地亲口祝福其他同学,祝福时应该结合该同学特点。课后可以让学生在正确的情景下对5个以上的中国人亲口说出这句俗语。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4.

[2]姚锡远.熟语学纲要[M].大象出版社,2013.

[3]王德春.词汇学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83.

[4]崔希亮.汉语熟语与中国人文世界[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6.

[5]武占坤.汉语熟语通论[M].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6]王岩.汉语熟语的文化认知[M].大象出版社,2012.

[7]温端政.汉语语汇学[M].商务印书馆,2005.

[8]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9]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设计导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10]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4.

对外传播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日益活跃。本文通过对世界上主要的对外投资进入方式进行优劣比较,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对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进入方式及策略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WTO;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

作为世贸成员国,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经济活动中享有更多的便利。然而对外直接投资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许多中国企业没有丝毫国际化经营的经验,盲目进行跨国直接投资很容易导致失败。如何选择正确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困扰着很多的国内企业。

一、当今国际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进入方式

现在国际上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有合资企业和独立子公司两种。这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适用条件也各不相同,企业应该依据自身特点选择。

1. 合资企业。合资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来相互独立的企业共同拥有的企业。与当地公司建立合资企业长久以来一直是打入外国市场的流行方法。最典型的合资企业是一半对一半的企业,各自向合资企业派出管理队伍,实现共同经营。当然也有些合资方取得多数股权,从而对合资企业有较强的控制权。

合资企业的优点主要有:(1)企业可以得益于当地的合作伙伴对东道国的竞争态势、文化、语言、政治体制和商业运行机制的了解。例如,很多的美国公司在对外投资时,主要是提供技术和产品而当地伙伴则提供在当地市场上竞争所需要的经验和对当地情况的了解。(2)当进入外国市场的成本和风险很高时,当地伙伴可以分摊这些风险和成本。(3)在很多国家,由于政府部门的规定使得合资是唯一的选择。

合资方式的缺点主要表现在:(1)合资有可能使得对技术的控制权落到合作伙伴手中。解决的方法之一是争取成为控股方,这样就可以取得对技术的更大的控制权。(2)合资企业可能无法获得为实现经验曲线和区位经济所需要的对子公司的控制。同时,也不能够使企业获得为协调全球战略所需要的对子公司的控制。比如说,公司出于全球竞争的需要,可能会要求某子公司在当地做一些战略牺牲,损失一些利益。面对这种要求,当地的合作伙伴几乎是不会接受的。

2. 独资子公司。所谓独资子公司,也即投资企业占有100%的股权。在外国市场上建立独资子公司有两种方法。其一是在当地创建新的公司;其二是兼并当地的现有企业,并利用兼并企业来促进在当地的产品销售。

独资企业的优点主要有:第一,有利于发挥企业以技术为基础的竞争优势。这是因为独资公司可以将技术外漏的风险在制度上降至最低。因此,是高科技企业的首选;第二,投资企业可以对独资子公司进行严密控制,使之为企业的全球战略服务;第三,独资的方式有利于企业实现经验曲线经济和区位经济。

独资企业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建立独资子公司是成本最高的直接投资方法,投资企业所要承担的风险也是最大的。

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所应该采取的方式

我国企业总体上处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初级阶段,缺乏足够的国际化管理人才,跨国经营的经验也少之又少,资金实力也无法和大型跨国公司相比,因此,我国企业现阶段的投资方式应该是合资方式,具体分析如下。

1. 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已有20多年,但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是立足于国内市场的。这些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经营观念、资源配置都是与国内市场相适应的。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员对国际经营知之甚少,尤其是在观念上相对封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贸然投资国外建立独资企业,投资失败的风险很大。通过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可以迅速进入国际市场 ,进行多样化试验 ,利用被购并企业现成的经营网络和社会关系 ,降低管理难度和经营风险 ,学习到较为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尤其是那些将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作为投资对象的企业来说,与当地企业的合作将使这些企业受益非浅。不仅可以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加快资金周转,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合作,可以学到西方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培养我国企业自己的国际经营管理队伍,加速企业自身的成长。而对于投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比较混乱,没有发达国家那么完善和规范。在这种情况下,及时了解当地的语言、文化、竞争环境、政府运行机制就显得非常的关键。在这方面,当地合作伙伴有着先天的优势。

2. 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国家经济的发展始终受到资金短缺的困扰。因此,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不可能象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那样有着庞大的资本做后盾。如何减少投资成本,降低投资风险是我国企业现阶段在对外投资中应首要考虑的问题。寻找当地的合作伙伴不仅可以减少投资成本,而且可以分摊投资风险,可谓一举两得。

3. 由于全球经济不景气,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降低国内的失业率,保护本国民族工业,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许多国家尤其是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规定某些行业外国企业不得独资经营。这时合资经营就成了唯一可行的方式。

4. 采取合资企业的方式也有一些困难的因素。首先,采用合资的方式就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合同期限的问题。任何合资都不可能是永久的,有限的合作期限将使得企业或多或少有一些短视的行为。等到合同期满之后,很多企业会发现一开始制定的战略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实施,没有达到预想的目标。此时,无论是谈判延长合同还是自行建立独资企业,都将处于一种不利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在合作开始就应该有明确的战略和具体的时间表,眼光要放的长远,不打无准备之仗。其次,也许是更为重要的一点,如何寻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好的合作伙伴应该具备3个条件:(1)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2)对合作的目的的认识与本企业大致相同;(3)好的合作伙伴不会为了自己的目的而机会主义地利用合作伙伴。因此,我国企业在寻找当地合作伙伴时应该从这3个方面来考察,力争找到理想的合作伙伴。

5.我国企业所拥有的绝大部分技术都是标准化的成熟技术,在技术保护方面没有太高的要求。同时,我国企业对外投资本身的优势就是小规模生产技术,经验曲线经济对我国企业来说不太适用。另外,我国企业整体上还刚处于对外投资的初始阶段,投资规模一般都不大,目前许多企业还谈不上所谓的全球战略和布置全球生产体系(但是,全球竞争的观念还是应该建立起来的)。如何减少投资成本,降低投资风险才是整体上资金短缺的中国企业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因此,就目前情况来说,合资的投资方式是最适宜的。

当然,我们这里是就我国企业的总体情况来讨论的。对于我国的一些大型的龙头企业集团,如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远集团、海尔集团等,是完全有实力在海外建立独资子公司的,从而可以避免合资企业所固有的一些难题。而且更有利于这些企业集团逐步形成自己的全球战略,建立完整的全球竞争体系,最终成长为成熟的跨国企业集团。

三、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进入策略

1. 追求产品的高质量和完善的服务。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企业对这两方面都没有足够的重视。而日本人提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关系到国家和企业的存亡”、“ 顾客是上帝”。日本企业把质量管理贯穿到供、产、销的全过程 ,由依靠少数管理人员和产品检验员把关来保证质量,变为发动企业全体职工进行“全员质量管理”。另一方面,日本企业尽力解决国外用户的各种困难,让经销公司和服务商店同步运行,设立广泛的服务网点,通过送货上门,提供配件,包退包换,帮助安装,培训人员,以及周到、及时的维修服务, 使用户满意、放心,提高企业和产品的声誉。这些都值得那些准备进行海外投资的中国企业好好学习。

2. 避强击弱的目标市场的选择策略。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标市场。脱离了目标市场的经营活动是盲目的。日本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时,实行避强击弱的目标市场选择策略,避开美国等当时的强国 ,首先在东南亚以及相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开展国际营销 ,然后扩大到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 ,最后才致力于发达国家。这一点值得我国许多中小型企业注意。我国大多数企业资金技术实力不强,在对外投资活动中应该注意避开大型的跨国公司集团,首先在自己熟悉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展开有限的投资,积攒实力和经验,然后逐步向欧美市场挺进。

3. 努力打造国际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一定要有强烈的品牌意识。中国的许多企业在这方面的意识非常薄弱。在商品经济中,品牌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没有品牌就象一个人没有名字一样。这里有一个生动的例子:1956年,索尼的盛田昭夫带着他的晶体管收音机去开辟美国市场 ,美国的买主们深为索尼的发明所吸引,很快就有一万台的定单 ,其中一家大公司提出 ,如果能用美国的商标出售索尼的收音机 ,他们愿购买十万台。但盛田昭夫拒绝了,他要创出自己的品牌。1983年,索尼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额达到13亿美元之多。

4. 要注意有针对性的广告宣传。首先,广告要有明确的针对性,注意广告的本地化。企业进入一个市场时,离不开广告宣传。在做广告时一定要注意应符合当地消费者日常生活,顾及当地的文化习惯和传统观念。这里我们可以看看日本公司在中国的广告语:丰田公司的“车到山前必有路 ,有路必有丰田车”,东芝高公司的“此时无霜胜有霜”,真可谓是独局匠心。其次,我国企业在当地做广告时要注意聘请当地的广告专家和社会文化顾问为公司广告提供咨询,以使广告发挥更大的促销效益。这是因为与国内市场广告相比,除了面对的消费者不同、消费心理不同以外,还要受当地国家政策、法律、文化传统、社会观念、风俗习性等因素的制约,国际广告更应重视当地市场的适应性和社会影响。

参考文献:

1.(美)查尔斯·希尔著.孙建秋,邹丽,羡锡彪译.Global Business Today.北京:中国机械出版社,1999.

2.滕维藻.走向国际市场.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

3.宋亚非.中国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创造性资产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70372026。

作者简介:武汉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生。

收稿日期:2004-03-06。

上一篇:税收筹划论文范文下一篇:法律工程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