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论文范文

2023-09-17

林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在森林经营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当下绿色发展的新时期背景下,我国森林经营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因而,对新时期森林经营工作开展的现状进行深度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制定完善的森林培育体制;确保森林经营的资金支持、人员建设;提高林木改造水平;明确森林经营的方向;维护森林资源安全;实现森林资源分类经营。

关键詞 森林经营;开展现状;优化措施

近年来,绿色、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得到了全面的落实,而林业资源作为生态资源的重要组成,在森林经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在森林经营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森林抚育工作的开展。森林抚育工作,主要是指通过科学的抚育措施创建适合林木更好生长的环境,提高森林质量,从而提升森林经营的效益。但就目前我国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现状而言,在实际开展森林经营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对森林经营工作进行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

1 重要性

在绿色、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下,森林作为林业发展的主体,在维持生态平衡及提升环境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传统的森林经营,主要以生产木材为主,即采用“先发展后治理”的方式进行森林经营,这种传统的森林经营方法,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创造出经济效益,但其不可避免地会对环境造成破坏。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新时期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时期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从而契合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理念。并且在森林经营工作落实后,森林资源的多种功能也能得以显现,这样便可满足我国社会发展的多种需求。森林经营工作落实还能对现有林木结构起到优化的作用,并能确保林木的健康生长,同时能为森林的光合作用奠定良好基础,这样则能促进林间的空气流通,改善森林中树木的生存环境[1]。

此外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科学的森林经营、抚育工作,还可以实现对濒危树种、乡土树种的保护,同时能保留树冠上鸟巢等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确保动物能有良好的栖息环境,使森林中动物的多样化可以得到保护。同时在森林经营过程中,林区环境的改善还可以充分带动区域内的绿色旅游。可见,加强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以及推动森林经营工作的有序开展十分重要。

2 现状

2.1 体制不健全及经营管理方式滞后

目前,我国在森林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尚存在诸多不足,其中,最为主要的表现便是整体管理模式相对不完善。目前在进行森林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充分结合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确定森林采伐的方式与目标,而整体的管理方式及森林经营管理还是以粗放式的管理为主。并且,我国在进行森林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管理体制建设单一化的情况。同时,森林经营的主体也较为混乱,权责划分不明晰,阻碍了森林经营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2.2 投入资金不足及人员缺乏积极性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森林经营工作开展过程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依旧明显,且存在人员积极性不高的情况,限制了我国森林经营的管理。目前,我国林业管理的主要资金大多来自于当地政府,且国家的资金扶持与拨款力度也相对不足。除投入资金不足外,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也相对不高。其中,大多数林木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以修正森林道边的杂草及看护森林为主,但对包括林木的病虫害防治、预防上并不积极,很容易导致珍贵树种由于疏于养护而出现死亡现象,从而不可避免地造成浪费与损失。

2.3 林木改造水平存在不足

推动林木改造工作的不断开展是新时期森林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在实际林木改造工作推进过程中,购买林木种子时缺乏对地域特点的考量,同时对造林技术、种子类型等也缺乏深入的研究[2]。此种情况下,导致林木改造工作缺乏科学理论作为支撑。另外存在育种区域未明确划分等问题,很容易对林木改造水平造成不利影响。

2.4 森林经营方向有待明确

在实际森林经营工作中,人工造林是当前森林建设事业的重要途径,其中,人工造林主要是指结合林木的生长特性、规律等,开展大范围的林木种植活动,这样能增加现有林木的面积,提高林木的产量。人工造林能在较短时间内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但人工造林也存在不足,主要是因为人工造林活动本身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掣肘,这些影响因素很容易导致森林经营工作无法切实明确发展方向,从而导致管理人员无法明确相关工作方向,这也限制了人工造林活动的开展。

2.5 森林资源安全管理不足

我国在森林资源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林权纠纷的情况时有发生,此种情况的存在会严重影响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甚至造成国营林数量的流失。同时森林资源安全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资金不足、人员缺乏安全意识等问题。在森林资源安全管理中,还缺乏对隐患、漏洞的排查,这种疏于管理的情况容易导致国营林场发生事故的风险显著增加,所以加强森林资源的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3 优化措施

3.1 制定完善的森林培育体制

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应以森林经营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现有的森林培育体制,确保森林经营工作的充分开展。1)在森林经营工作开展后,先要对林木的砍伐制度予以完善,同时要依据相关规定对砍伐予以指导,另外要确保审批等工作流程的明确;此外森林经营工作过程中,还需要对各部分的责任加以明确,并明确不同部门的森林资源砍伐规定。2)森林经营管理工作开展后应对监督管理制度加以完善,强化森林监督管理工作,注意对森林资源的保护,避免不法分子破坏森林,防止国营林木流失。

在完善森林培育体制的同时,要注意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工作。森林经营管理工作不仅依靠森林经营者,同时需要林业部门进行重点关注,即结合我国森林经营管理工作的现状,制定科学的经营目标、方向等。此外,林业部门还需要结合森林资源类型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即确保天然林、公益林的管理,并强化对幼林的抚育管理,此外林业部门还应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并促进政策的落实。并且林业部门在实施制度建设的过程中,还应确保培育政策、机制的延续性及衔接性,防止森林培育政策执行的中断及偏离情况的出现,并且要对相应的机制进行顶层设计,确保制度、机制落实后的顺畅,保证其效力能充分发挥。

3.2 确保森林经营的资金支持、人员建设

森林经营工作的进行需要相应的资金作为支撑,对此相关部门可设置相应的经营资金,这样有助于森林抚育及经营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此,在进行公益林抚育工作时,可设立相应的专门保障金,同时要注意保障金的使用范围,具体要涉及森林经营过程中各类设备、种木等地采购。另外还要确保偏远林区工作者的薪资待遇,防止因薪资待遇不高而出现人才流失的情况。在充足的资金支持下,森林经营工作者就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化林业管理方式、科学技术,实现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森林经营的合理性。

在保障资金投入的同时,需要注意森林经营过程中的人员建设,通过开展管理与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打造一支高效的干部职工队伍,而在人员建设的支持下便能确保经营管理工作的充分开展,同时能顺应我国森林经营工作的发展。另外在开展人员建设工作的同时,应注意发扬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及艰苦奋斗的精神,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以确保我国森林经营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3.3 提高林木改造水平

森林经营工作中需优先加强良种的繁育工作,对此应切实提高种子的管理水平,注意保证种子检验、贮藏、选种、繁育和推广工作的质量,还应完善落实种子量的预测、预报工作,加强种子登记工作,确保种子的质量,同时确保种子经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此外,若要提高林木改造水平,还需要对种子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尤其要注意珍贵林木的种子资源的研究,并建设完整的管理档案。若要提高林木改造水平,还需要对育种区域进行全面划分,以便对各区域进行明确区分、设计的基础上,切实推动林木改造工作的开展。

此外,我国现阶段的森林中有一定量的低质次森林,而要实现对森林的有效经营,便需要切实注重这些低质次森林的转化。所以可对多代萌生的参差林木进行采伐,并创造相应的林间空地,以此来实现天然更新。若未能实现预期效果,还可以在林冠下补造区域树种,以促进林木的更新,继而保证异龄混交林的稳定。

3.4 明确森林经营的方向

森林经营的范畴较为广泛,所以在森林经营工作开展前,应优先对森林经营的方向加以明确,从而为后续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通常情况下,林场所处的位置不同,其功能也会出现差异性,这样的情况下要结合林场实际情况对经营的方向予以明确,以确保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3]。对此,在确定经营方向前应对林场区域进行划分,对于生态保护区的林区,应直接划为公益林区,避免砍伐的情况出现。

在确定森林经营方向时,需要结合森林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其中,商品林区的经营方向是推动经济发展,所以商业林区本身需要注意加快树木的培育,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营方案,以此来确保森林经营的实际效益。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砍伐工作的过程中应注重对母树、幼树的保护,并及时清除采伐的痕迹,使林区能拥有一定的高质量母树。反之,公益林区应侧重于保护工作的开展,以确保公益林区效能的充分发挥。

3.5 维护森林资源安全

森林经营过程中需要熟悉林木的数量、边界,并且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动态管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避免林权纠纷争议等情况出现,同时要妥善解决林权纠纷。另外还要注意加强同当地政府、林农的沟通,以此来确保森林经营工作的有序开展[4]。若要维护森林资源的安全,还应切实注重对各类事故的防范。

在资金预算方面,应划出部分资金投入应急处理中。应急方案不仅需要涉及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方案,同时要注意日常森林培育中的预防制度。在完善相关的预防、防治措施后,便可以将这些措施与方法融入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中,并且在培训中强调这些预防措施,从而大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5]。另外要注意对日常工作的阶段性总结,通过阶段性总结可以发现以往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这样有助于漏洞的排查、纠正,同时能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继而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

3.6   实现森林资源分类经营

森林分类经营的理念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推广,此种理念的核心在于,以主导功能作为森林的分类标准,对森林的经营方向加以确定。其中,重点公益林在经营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水源的养护及水土的保持,而在经营方式上需要以人工形式為主,积极推动造林、天然林更新及科学育林活动的开展,以此来扩充森林的面积,提高森林质量,继而确保森林的生态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对于一般性的公益林,应以培育大径材林为主要发展方向,其目的在于促进林木整体生长趋势的提高,以此来促进林木的健康生长,具体方向应以促成针叶林与阔叶林混交的复合型异龄林群落为主,这样能起到稳定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而在进行种植与经营过程中,往往会涉及水土保持林、红松果材等兼用的防护林及天然大径材培育防护林等。并且在分类经营过程中,应确保良性砍伐,加强对幼林生长环境的促进作用,这样有助于森林整体稳定性的增加,并能强化森林的整体作用发挥,以确保抚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4 结语

森林资源对于我国的生态发展有重要作用,并且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倡导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应对森林经营的现状问题进行深度考量,并以此为基础强化森林经营工作的开展,以此来保证森林资源的合理经营,继而助力我国的生态建设。

参考文献:

[1] 谷敏.本溪市森林经营现状、问题与对策[J].环境与发展,2020(3):217-219.

[2] 徐宏志.浅析森林经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种子科技,2020(9):103-104.

[3] 韩斌.新形势下生态系统的森林经营策略[J].活力,2018(16):32.

[4] 董晓盛.浅析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森林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J].农家参谋,2020(13):127.

[5] 杨文轩,高鹏.森林抚育经营技术要求与具体措施研究[J].中国绿色画报,2018(6):17.

(责任编辑:刘宁宁)

林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文章以湖南省靖州县芳团村三组股份合作林场为例,通过典型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介绍该林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林业合作组织目前存在的内部治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内部治理;股份合作社

本文以湖南省靖州县芳团村三组股份合作林场为例,通过典型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在详细介绍该林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林业合作组织目前存在的内部治理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相关理论回顾

19世纪中叶,英国的罗奇代尔先锋合作社最早提出并制定了合作社的一些基本原则,经过100多年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这些基本原则几经修订,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其主要内容归纳起来有三条,即民主管理原则、社员经济参与原则、机构分权与制衡原则(张晓山 1998)。

一般来讲,合作社内部治理的内容主要是从现代公司治理理论借鉴而来的,主要由三个基本元素构成,即社员大会(决策)、董事会(执行)和监事会(监督),三者遵循分权制衡原则。除此之外,合作社内部治理的内容还应包括诸如农户思想认识、“能人”治理水平、内部利益冲突等,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影响合作社发展的重要内部因素。

二、研究区概况

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缘,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63.2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9.4%,其中森林面积226.37万亩,森林总蓄积量934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77.77%。

三、案例基本情况

1997年10月,芳团村三组股份合作林场成立,入股农户12户,人口84人,入股山林4800亩,活立木蓄积20000立方米。林场设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股东全部为本村三组农户),董事长为刘某(刘某的股份最多,村民认为他自然应该是董事长)。林场股份共分为三种,人口股、劳动股和林地股,其中人口股是一人一股,劳动股是每人劳动一百天是一股,林地股是按农户入社林地的面积折股,首次采伐的原木收益归原农户所有,林场只获得木材加工后的增值部分,重新造林后的收益按3∶7分成(农户3成,林场7成),其中,林场收益部分再按照股份分红。林场对管理人员不设基本工资和其他奖励措施,和普通社员的待遇一样。

林场从组建到2004年为止,规模不断扩大,每年盈利约30万元,最高时达到100万元,2002年每户社员分红大概在10万元左右,农户生产积极性高涨,社员也由原来的12户增加到26户。2004年之后,林场的经营陷入困境,一方面,由于可伐资源的不断减少,加工厂的原料供应不足。当地政府规定,股份合作林场实行自产自销,不得对外收购原料,这样就造成加工厂设备的大量闲置,林场失去了主要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林场在开展多种经营时出现投资失误,如牛、羊、鹌鹑、牛蛙的养殖和板栗的种植,亏损累计在12万元以上。2004~2005年之间,林场有10户社员相继退股,剩下的16户中大部分已外出打工,林场的经营活动已基本停止。

四、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内部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户的思想认识相对落后

首先,对合作经营存在顾虑。由于我国农村合作经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走过一段弯路,广大农户对合作扩大化带来的消极影响仍然记忆犹新,再加上基层管理部门对新型合作组织的宣传不到位,很多农户担心合作经营实质上是重新回到集体经营的老路,故而对股份合作林场的发展没有信心。其次,等、靠、要思想严重。普通社员往往把能否争取到上级部门的政策和资金扶持作为评价管理者能力的标准。尤其在股份合作林场的发展遇到困难的时候,包括管理者在内,大家都希望政府能出面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自身努力寻求发展出路。第三,民主管理意识淡漠。民主控制是合作组织建立的基本原则,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民主大都流于形式。这种现象一方面由于社员自身的管理水平有限和信息获取不充分,但更重要的是没有参与管理的意识。第四,对合作经济的认识不充分。对于股份合作林场的性质、组织形式以及管理方式等基本问题,多数社员缺乏基本的认识。

(二)治理结构不合理

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合理、不规范是影响合作组织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从本次调查情况来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人员政企不分。村干部担任主要管理人员实际使合作组织带有了一定的政治色彩,致使村干部有可能在政治利益的驱动下做出不利于合作组织发展的行为。第二,监事会成员安排不合理。例如芳团村三组林场,王某既是出纳又是董事会成员,同时还是监事会成员,这样的安排势必造成财务监管和执行监管方面的漏洞,监事会也不能真正发挥监督和评价的作用。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26条明确规定,理事长、理事、财务人员不得兼任监事会成员。第三,对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激励。管理人员在利益分配方面与普通社员基本没有区别,都是劳动100天可以得到一股的分红,此外并无其它利益激励,通过问卷调查也发现,有81.0%的社员认为管理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比较低,与其日常工作量不太相符。这样就严重阻碍了管理者在管理和经营方面的创新冲动,影响了合作组织发展潜能的挖掘。第四,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芳团村三组股份合作林场的股份有三种:人口股(一人一股)、林地股、劳动股(劳动100天得一股)。我们可以把人口股和林地股看作农户的固定收益,劳动股看作浮动收益,其中,真正能强化社员与股份合作林场的关系的因素是人的劳动,而不是人口数量和林地面积,但是劳动股在利益分配中的比例却不高,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一部分人口多、林地大的农户缺乏劳动的积极性,不利于合作组织的长远发展。

(三)能人治理水平欠缺

所谓能人就是指合作组织的管理者,他们虽然具有一定的生产技能,然而大多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在经营管理方面就有所欠缺,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风险意识较差。从芳团村三组股份合作林场的发展过程来看,虽然只经过短短的几年时间,该林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并且由于收益增加的刺激,管理者一心想把“摊子”铺大,却忽视了经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变化的风险,一个是政策变化的风险。由于林业本身的特性以及我国的具体情况,致使林业经营具有很强的政策约束性,政策的变化波动都会给林业生产经营带来巨大影响,尤其是地方性林业政策,波动大,调整频繁,一旦出现不利的变化,都有可能给合作组织带来致命的打击。其次,过分追求眼前利益。林业具有生产周期长的特点,这就决定了林业合作组织不能过分追求眼前利益,但是多数管理者往往没有长远的眼光,急于要求在3~5年内得到丰厚的收益,缺乏长期的规划,致使合作组织发展后劲不足。第三,管理观念落后。这主要体现在对制度的执行力上,由于总是不自觉地把人凌驾于制度之上,致使大部分管理规章不能真正起到对人的约束作用,其直接表现就是权力过分集中在极个别人手中,民主往往流于形式,监事会也不能起到监督作用。

(四)内部利益冲突严重

在林业股份合作林场内部存在各种利益冲突,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宗族内外的利益冲突。由于农村小聚居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农民合作组织内的成员存在一定的地缘或血缘关系,这种关系的存在虽然在社员发动和组织上给合作社的组建带来了便利,然而却形成了以宗族势力为代表的小集团利益。一般情况下表现为宗族内和宗族外的利益冲突,宗族内的社员往往依靠大家族的背景侵害宗族外社员的利益,或者逐渐排挤宗族外社员在管理层的地位。二是一般社员间的利益冲突。社员在折股入社时,有的是只看林地面积,不看资源好坏,使得林地资源好、面积小的社员与林地资源差、面积大的社员产生利益冲突,即使入社时按照资源好坏和多少来折股入社,由于没有请专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存在折股不公平的现象,这样就造成一般社员之间因折股问题而产生的利益冲突。

五、林业股份合作社内部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稳定山林产权,加强宣传和培训

合作扩大化和人民公社化的消极影响还广泛存在,尤其在广大农村,由于林农的文化素质还普遍偏低,对于新型合作组织的了解还十分模糊,再加上我国林权制度的多变性,使广大社员心生诸多后顾之忧,这样不但加大了内部治理的成本,还给林业合作组织的长远发展带来许多隐患,因此,继续深化南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稳定林权是林业合作组织发展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统一农户思想,为林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保障。

(二)完善治理结构,规范内部管理

首先,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进行人员组织安排,避免政企不分,避免权力过分集中,并严格执行任免制度。其次,保障监事会的独立性。一是组织上的独立性。理事长、理事、经理、财务人员不得兼任监事,同时,同一大家族中如果有人担任理事长、理事、经理、财务人员,则该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在监事会中的人数不得超过三人之一;二是经济上的独立性。为保障监事会独立行使职能,应划拨部分资金供监事会独立支配,以避免在经济上受制于社员大会或理事会。第三,积极吸纳社会资本。林业合作组织普遍具有发展资金不足的特点,吸纳社会资本不仅可以弥补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非农社员的加入,还可以带来更多的市场信息和管理知识,对提高林业合作组织的整体经营水平,增强社员的民主管理意识,加强监事会的监督职能,规范内部管理都有很大帮助。

(三)改善利益分配机制,协调内部利益冲突,发挥能人治社的积极性

首先,在林业合作组织设立之初,要明确折股入社的原则,可以采取按林地资源折股和资金入股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应多鼓励资金入股,从而加强社员的“向心力”,切忌简单地按林地面积折股入社。其次,社员报酬应适当加大劳动股的比例,奖励劳动,以此体现林业合作组织劳动联合的本质。同时,还应加大对社员的惠顾返利,强化社员与林业合作组织的利益关系。第三,对管理层设立一定的绩效工资或者增加部分管理股,增加对管理层的物质激励,同时,在决策时给予能人适当的“专断权”,激发能人在投资、决策、治社方面的主动性,充分发挥能人治社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2]张晓山.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及有关的几个问题[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998,(2).

[3]晋入勤.论合作社内部治理之构造原则——公司治理结构的经验借鉴[J].管理观察,2008,(9).

林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近几年,全球的森林资源减少与自然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生活。因此,在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保证自然环境与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逐渐变成相关人员比较重视的问题。基于此,着重分析了生态林业的建设现状,同时提出生态林业建设对策,以期保证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林业;林业保护;建设;现状;对策

建设生态林业,主要是将生态学的原理作为指导,通过生态的经济方式,将森林能量与物质转变成人们所需物品,并维护与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继而实现森林资源合理应用与保护的目的。因此,生态林业建设对于我国发展至关重要,对人们的生存环境与社会发展都有不可预估的价值。

1 生态林业建设的必要性

1.1 生态林业建设为国内可持续发展基础条件

我国生态林业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生态建设逐渐促进以及补充林业建设,目前的生态林业建设实现了新的高度,引导着我国社会经济逐渐走向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以其作用不可小觑。

1.2 生态建设属于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生态林业是我国生态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在生活中处处可见。我国的生态经济建设随着生态林业的进一步发展逐渐走向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实现生态经济建设与我国的物质文明的共同创建,是当下非常明显的集中发展形式,所以,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二者实现有效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林业建设的基本核心。

2 生态林业建设的现状

2.1 部门与部门间缺乏协调与沟通

生态林业的建设工作整体性与协调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建设的效率。然而,各部门生态林业的建设常会独立运作,缺乏协调与沟通,信息无法及时共享,使得各部门无法及时了解对方运作的情况,导致生态林业的建设存在随意性与无序性,进而影响了生态林业的建设[1]。

2.2 缺乏完善的业务流程

目前,生态林业的建设存在临时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如病虫害、雨季与干旱等,而很多单位还有各类应急措施并存情况。一旦出现业务分隔,势必会导致内容设置出现重叠,并且,无论是其他因素出现变化还是自然原因,都需要修改生态林业的建设工作与其他的业务系统,若不能优化各种组合,就会使得业务功能脱轨与重叠,继而降低了安全性。

2.3 缺乏长远发展的目标

在生态林业的建设中,只关注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目标的问题长期存在,这也是生态林业建设中很难避免的问题。如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注重利益,在追求利益的今天,人们难免会变得越来越肤浅,比较看重眼前的利益,缺乏长遠的发展目标,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生态林业的建设更注重经济效益[2]。

2.4 科技含量较低

生态林业建设科技含量低,缺乏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生态林业的发展。尽管目前的科技水平很高,但面对我国广阔的国土,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质地,科学技术无法广泛普及,无法有效利用先进的技术,生态林业建设过程中的很多难题不能有效解决。

2.5 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技能

生态林业的建设工程量较大,对于建设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但事实上,很多建设人员综合素质无法完全满足时代要求。尤其是建设人员缺乏创新理念、管理思想落后、缺乏扎实的理论基础,所掌握知识不够新颖,严重降低了工作效率。在生态林业建设的工作中,一些人员经常会利用法律漏洞做一些违法事件,同样会影响了生态林业的建设。此外,生态林业的建设社会影响比较深远与投资大,若专业人员没有掌握技术,无法熟练地操作,就无法保证工作的效率[3]。

3 生态林业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封山育林工作实施力度

如果是已规划好的待建设生态林区,需要从根本上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做好维护工作,严禁随意开采的现象;如果是天然存在的次生幼林、中林,则需要做好全封闭式的保护工作;如果是低产林,可以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分析其实际类型以及特点,对其进行相关的改造修整,最大限度地提升林业的生产力。

3.2 加强生态林业发展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要想有效统一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就要有效保障生态林业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使其能充分发挥出巨大的优势。我国的土地十分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且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也不相同。因此,对于生态林业的发展不能局限在一个方面,应该结合多个方面进行有效统筹和规划,实现统一稳定的发展。可以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理的发展模式,在生态林业的各个环节建设中把農、牧、林、渔等融入其中,既能有效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又能有效、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

3.3 加强科学有效的管理

要想促进生态林业的良好发展,就要积极改变过去涣散的管理模式,加强科学有效的管理。首先,要加大生态林业的宣传教育工作,让人们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政府要积极颁布促进林业建设发展的法律法规,减少偷砍树木的犯罪概率。其次,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及技术,完善管理体系的建设,促进生态林业的多功能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有效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促进生态平衡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发展。最后,要改变过去的管理方式,加大各部门的协调工作,科学合理安排各个生态林业的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加大其监测力度,提高管理的集中度,使得生态林业有一个完善、有效的管理系统。

3.4 做好生态林业区域划分工作

生态林业模式具有非常显著的特征,即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不同地区在建设生态林业模式时,就需要在分析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模式,不可以直接套用其他地区的生态林业模式。所以有效的生态林业模式,首要的原则就是按照当地的实际地域分布差异,根据当地最适应种植的树种这一原则制定的,与此同时,还具备一系列以森林的生态功能为主要的处理方法。在同一个生态林业区中纳入相同的或者是相似的地域组织规划,有利于针对不同的生态林业模式的有效设计,进而提高建设的效率。

3.5 加强可持续发展生态林业的建设

促进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是实现生态林业建设和改革的关键。林业部门应高度重视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加强对生态林业的开发、建设,并制定相关的规定和政策,满足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在发展生态林业的过程中,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加大对其建设的投入力度,从而满足现代生活对于林业产品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主要的方向,也是重要的战略,把其作為长期的发展目标并坚持下来,对生态林业的发展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为其制定有效的发展步骤和措施为生态林业发展指明道路,让其进入良好的发展轨道。在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挖掘生态林业拥有的丰富资源,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需求,促进生态林业的更好发展。

3.6 严格遵循科学化、合理化与规范化的工作原则

在生态林业的建设过程中,应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并在林业方面需要采取个性化及全面化的管理模式,构建生态林业的综合发展模式,一方面能够统一经济利益、社会与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使林业的产业结构更为合理与规范。现阶段我国已逐渐完善了与生态林业管理有关的政策方针,不仅能为林业的有效保护提供确切的依据,而且能够提高人民群众对林业保护的意识,规范其行为。此外,生态林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有效促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生活环境的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落实生态林业的保护及生态林业的重要性,加强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多方面的宣传工作。而生态林业的发展方向是我国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有效途径,也与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直接联系,要求林业部门与林业经营者要加强对生态林业的管理工作,不断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

4 结语

在国内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尤其在建设生态林业时,需要强化政府管理的力度,对于一些投机分子的不法行为需要严惩。因为生态林业的社会影响比较大、涉及面比较广以及触及点较多,所以需要各单位协调好生态林业的建设工作,促进国内生态林业建设的持久发展。

參考文献

[1]李先林.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生态林业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农技服务,2014,19(11):113.

[2]王永康,祁小冬,陈双海.在建设生态林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民生林业——论森工企业的发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6,21(6):177-178.

[3]杨友海,李进斌,姚宗理.通道县地连国有林场生态林业建设途径初步探讨[J].绿色科技,2016,16(15):196-198.

(责任编辑:刘昀)

林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结合林业生产的特点,阐述了林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并对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进行剖析,提出了提高林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林业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

1 林业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

1.1 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要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相关联。林业会计信息应与林场经营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反映过去的经营活动,使其有助于林场经营者评价和修正过去的决策;应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相关联,反映投资的收益状况,使其有助于投资者对未来作出预测;应与林业管理部门的考核决策相关联,反映林场各种业绩和问题。但由于生态效益信息的特殊性,林业会计信息只能是由低相关逐步过渡到比较相关的过程。

1.2 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确保信息能忠实地反映它意欲反映的现象或状况。可靠性包括真实性、可核实性和中立性。林业会计核算遵循林业会计的特有特征,在履行可靠性的要求时与传统会计有着一定的差异。传统会计严格按照经济业务的实际情况和交易价格确定信息的内容和数量,但林业会计信息中有些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不是通过市场来交易的,其价值难以用货币金额衡量。因此,林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强调的是已经发生的事实或潜在影响,而高度的精确性和完全的可验证性暂时不能严格要求。

1.3 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采用的会计方法具有统一性,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采用的会计方法具有一致性,包含横向与纵向可比性。林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一般弱于传统会计,由于地理特征的不同,不同林场间林木种类和资产核算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林木的特殊生产周期,不同时期的会计科目存在着区别,减弱了林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因此,林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应服从和让位于相关性和可靠性,但可依据现行市价和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等方法来增强其可比性。

2 林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

2.1 外部因素

2.1.1 林业会计制度分散性的影响

现行林业会计制度并非从行业整体来设计,四套林业会计核算制度仅适用于特定经营单位和经济业务,其中:森工企业执行《关于森工企业贯彻执行新的财务会计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国有场圃贯彻《国有林场与苗圃财务会计制度》;天然林保护工程遵循《天然林保护经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公益林建设项目采用《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项目会计核算办法》。这四套会计制度的性质各不相同,核算办法也有很大区别,从而影响林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总体水平。

2.1.2 林场的企、事业交叉属性的影响

目前森工企业的事业性活动纳入天保工程资金的核算范围,实行了内部单独建账和单独核算,但在对外会计报表上仍采用企业会计方法,而作为生产性事业单位的国有场圃,其会计制度的设计基本用了企业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这种企、事业不分的会计核算导致林场的经营利润和事业收支都无法正确反映,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水平。

2.1.3 监管与处罚力度的影响

现行林场的监管方式有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两种。在外部审计中,由于委托关系,会计师事务所的聘用和解聘由被审计单位决定,如注册会计师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报告,客户会认为对自己不利而解聘会计师事务所,而会计师事务所为了不伤害客户的关系,不自觉地对可疑的会计信息网开一面。在内部审计中,林场经营者在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而放松对违规行为的监督,并且内部审计人员担心自己的工作被领导误解,采取明哲保身的态度,对违纪的财务活动视而不见,削弱了执法力度。

2.2 内部因素

2.2.1 林业会计核算局限性的影响

(1)现行林业会计沿袭传统的事业单位管理模式,管理的目标是反映行政绿化和森林覆盖计划的完成情况,对营林投资实行预算化管理,从而失去了对营林生产全过程的反映和控制职能,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会计信息的正确、充分地提供。

(2)林业会计核算内容的不完整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一方面,森林资源消耗的价值没有完整计入木材成本,而是用育林基金对森林资源的再生产进行残缺补偿。另一方面,成本计量只包含可以核算的经济成本,未能反映环境资源和环境质量的消耗,造成个别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从而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2.2.2 内部控制的影响

健全的会计控制系统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因素。在现行林场中,普遍存在内部管理松弛和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削弱的现象,导致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失真。并且由于林场位于山区,且规模较小,会计人员的工作直接在林场管理者的管理之下,其独立性不够,容易与林场管理者一起操纵会计数据,使得内部控制存在许多漏洞。

2.2.3 会计人员素质的影响

会计信息的产生是以一系列的假设、判断和估计为前提,最终的会计信息包含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对同一性质的会计事项会有不同的认知和判断,导致了会计信息质量的差异。同时,会计人员会因为自身知识的缺乏而导致错误的会计处理,使得会计信息质量降低。

3 提高林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

3.1 制定健全、统一的林业会计制度

在现行林业会计制度中,国家以所有者的身份仅对国有林场与苗圃制定会计制度,并没有充分考虑集体和私有林场,因此,应打破林场的所有制和经营性质的界限,结合林业会计的特点,制定能为我国林业建设和发展服务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建立健全统一的会计信息报告体系,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林业会计的地位和作用,使林业会计有法可依,使林业会计信息披露有统一的标准。

3.2 建立有效的林业会计监管体系

林场从自身利益出发,往往不会如实地披露对森林资源环境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因此,应加强政府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监督,建立全面的信息交流制度,实行专项审计,通过法规明确提出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要求,开发研究会计信息披露的技术和方法,培养称职的林业会计人员,保证林业会计信息的诚实可信。

3.3 建立完善的林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林场应结合林业生产特点制定规范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一是要制定林场内部各项经济收支业务的财务管理办法;二是要建立会计管理体系,明确林场负责人和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职责;三是抓原始凭证,要严格按照会计法规的要求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拒绝接受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从源头上杜绝造假行为的发生。

3.4 提高林业会计人员的素质

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考核和继续教育,及时地掌握新政策、新法规,减少因专业知识缺少而造成的会计失误。要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保证会计人员的相对独立性,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和晋升制度,激励和约束员工提高其自身素质。

林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林业国有企业相对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优势之一,是我们拥有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群工作的政治优势,这种优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尤其要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最为基层的党组织建设,努力提升企业各级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进而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推动企业的跨跃式发展。

【关键词】林業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

一、林业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

1、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目前,就林业而言,有些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结构不合理,影响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在提高科技含量当今世界,林区经济和各项事业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更需要有一个政治过硬的政治队伍。首先,高层次人才缺乏,拥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很少,中级职称、技师、专业技术人员也只占了职工很少的比例。其次,管理人员能力不强,相当一部分人员无论是文化基础还是综合素质,都存在不足,再加上相关的培训教育没有跟上,有用人才流失,行政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明显滞后于林业企业发展的需要。

2、思想政治工作不够深入

近年来,一些人受西方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方式种种因素影响,个别企业工作人员缺乏追求崇高理想的坚定信念。一是业务上虽然能够履行工作职责,但争创一流业绩的进取精神不够。二是一些同志只满足于做份内的事,工作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仅仅满足于现有水平,不愿花时间去拓展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三是工作飘浮,空谈得多,深入基层的较少,思想政治工作浮而不实。

在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有的企业党建工作照搬照抄中央和省委的有关指示和要求,不能很好地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结合企业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工作目标和着力点。党建工作形式上创新不够,对青年缺乏吸引力。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应用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便捷,但有的企业党组织对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基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缺乏研究,依然沿用老办法,造成职工的抵触和厌烦情绪,党组织的吸引力不强,职工不想或不愿加入党组织的现象突出,甚至有些各方面表现不错的同志,因怕入党后要受更多的约束而以自己“不够格”为由推辞。另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预见性。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就业方式等多样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趋向多元化。

二、加强林业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性

加强林业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的政治优势。长期以来,社会主义国有企业依靠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社会提供了大量产品,直接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也推动了企业自身的进步。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路和作法,积累了许多有效的经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社会经济成份的多元化、社会分配形式的多元化引起的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变化,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许多新的难解课题。

要配合林区企业体制改革不断深人的步伐,顺应入世的时代背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进一步明确定位,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从内容到形式全方位改进。人世以后,不管是对企业的发展,还是对企业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都面临着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的冲击和挑战。要树立公平、平等、诚信原则,确立权利与义务对称的价值观念,提高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企业文化鲜明的思想性、道德性特征,为我们党发挥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提供了有利条件。要切实把党建政工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结合起来,进而在企业中树立新思想、新观念,从而形成新的企业精神。要运用企业文化这个新载体营造学习型组织,创造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和新内容。

三、深化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1、提高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

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适合于林区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组织保证。加强政工队伍建设具有紧迫性。这不仅因为它是企业“大政工”格局的基础,也是影响企业党建深化的关键因素。强化教育培训,按照各级各类政工干部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复合型”政工干部为目标进行培训。企业政工干部应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来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全面掌握和正确运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紧密围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抓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善于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方法,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帮助职工群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释疑解惑,化解矛盾,调动广人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加强广大政工的实践锻炼。如下派到车间、班组任职锻炼,放到关键岗位压担子等,让他们体会工作责任,熟悉工作程序,积累工作经验。

2、大力加强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

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先进文化在企业的具体体现。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只有应用到生产经营中才会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广义上讲,党的思想建设也是一种文化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必须直接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企业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用先进文化促进党的建设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好办法。企业文化建设是今后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对企业改革、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企业党组织应将党的理念有机融合到企业文化之中,在设计企业文化内涵、建立企业文化形象、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培育起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切实形成一种有别于其他企业,能反映本企业管理风格、被企业成员所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价值观念和群体规范。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科技文化培训,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支具有科学理想、先进技能和创造热情的团队,使企业的发展有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

3、探索新形势下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机制、新内容、新方法,建立科学有效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评判体系

一是要以是否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企业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是否有利于绝大多数职工收人的稳定增长来评判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二是在工作机制上,要从单纯依靠上级党组织发指示、“出题目”的被动工作状态中解放出来,在遵循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大原则下,积极主动地设计出符合时代特色和企业自身实际的“自选动作”,以增强企业党建工作在新的组织制度以及新的内外环境下的现实性和针对性。三是拓宽企业党的工作思路,变守旧封闭性思维为开放性思维,变呆板单调定势为求新求活求实。四是积极探索职工群众乐于接受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把大众传播和新科学技术手段应用于宣传思想工作,积极寻求多种途径和渠道,善于运用多种载体,如结合企业阶段性、突击性任务,设计和组织各具特色的主题教育活动等,以最大限度地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4、林业企业不断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党建创新

林业国有企业相对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优势之一,是我们拥有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群工作的政治优势,这种优势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尤其要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最为基层的党组织建设,努力提升企业各级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能力水平,进而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从而推动企业的跨跃式发展。

毛泽东主席曾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林业企业在深化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必须要坚定不移地按照这条生命线走下去,因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领导干部是决定因素,方向对路,路子明确,方向专偏,路子反而行之。所以,在新的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定不移地按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思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思想走下去,特别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整体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安定富裕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林业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我国林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林业技术推广模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我国林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出发,详细分析了创新林业技术推广模式对优化产业结构、绿色发展、数字化管理以及提高林业人员水平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林业;技术推广;模式创新;绿色发展;作用

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林业逐渐成为我国生态发展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林业技术推广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发展需求,必须创新林业技术推广模式,才能促进我国林业产业发展。

1   我国林业技术推广现状

虽然我国現有的林业技术推广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推广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林业技术推广资金不足。在林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缺少资金的支持,相关人员将大部分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中,而忽略了林业技术的推广,使得技术不能应用到实际的林业工作中。其次,人力资源大量流失。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使得农村的人力资源大量流失。最后,推广模式不佳。现有的推广模式有助于国家的林业发展,但是忽视了林业技术的直接受益者是林农,林农才是促进国家林业发展的根本因素[1]。

2   创新林业技术推广模式对现代林业发展的作用

2.1   优化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林业资源有限、品种单一,树木品种和质量都不能得到保证,并且生长速度较为缓慢,易感染病虫害,进而使得树木难以成活,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影响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通过林业技术推广将先进的林业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树木成活率;把经济效益大的树木投入到实际生产中,增加林农的经济效益。只有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林业产品质量,才能提高我国的林业技术水准。

2.2   利于绿色发展

传统的林业技术不符合当下的发展潮流,不能满足绿色发展的要求。通过林业技术推广的手段将荒漠化治理技术、生态恢复技术、森林防控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持续经营技术等符合绿色发展条件的生产技术传递到林农手中,促进绿色发展的林业技术应用到实际的林业工作之中,在保证林业快速稳定发展的同时,满足保护环境和绿色发展的要求,推动我国林业绿色发展进程[2]。

2.3   促进数字化管理

促进农业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加快林业发展速度。运用互联网技术对森林病虫害进行防控,对区域内的树木进行实时监控,记录树木的生长情况,一旦发现树木生长异常,可以及时分析问题并进行有效解决,减少森林病虫害的发生。

2.4   有利于提高林业人员水平

林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力量,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可以将先进的技术推广到基层的林业工作人员中,提升林业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将先进的林业技术和设备落实到林业基础生产中,推动林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保证林业工作人员可以接触到先进的林业技术,提高林业工作人员整体技术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林业技术难以落实的实际问题。

3   对创新林业技术推广模式的建议

3.1   加大资金扶持

创新林业技术推广模式需要政府部门加强重视,不仅要注重技术研发的投入,同时要加大对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资金扶持。在符合当地实际林业环境的基础上,建立有利于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管理政策,积极组织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保证先进的林业技术可以及时应用到实际的林业生产工作中。

3.2   注重人才建设

政府应重视林业技术推广人才的培养,定期对林业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定期检测培训效果,奖励考核结果优良的人员,进而激发林业从业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促进林业推广模式的创新发展。

总之,在林业发展过程中,应当打破传统的技术推广模式,积极创新,将先进的林业技术切实有效地推广到基层工作当中去,进而促进林业快速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 张欣.新形势下林业技术推广模式创新[J].农家参谋,2019(6):114.

[ 2 ] 刘嘉英.林业技术创新与现代林业的发展探究[J].江西农业,2018(16):108.

上一篇:营销系论文范文下一篇:看图写话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