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论文范文

2024-02-03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是企业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会计核算处理,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是推动房地产开发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房地产开发企业具有计划性、商品性和复杂性等特点。现阶段,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同时,对会计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本文主要结合房地产会计核算的现状,从合理选用准则、完善会计科目,建立信息化会计核算体系两个方面浅析了规范会计核算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现状特点;规范建议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一)计划性和商品性

房地产是房产和地产的总称,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从事房地产的开发和经营等业务活动,与施工企业相比其经营特征具有计划性和商品性。计划性主要是指房地产的开发和经营活动除了受到国家计划的严格控制,需要遵循规划、征地、设计、施工和配套、管理的“六统一”原则。如:房地产企业所征用的土地、房屋建设的标准和质量水准、基础设施的规划等等之外,还要按照企业所规划的建设计划、销售计划等进行经营开发。商品性主要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商品为建筑物、房子,所开发出来的房屋均将以商品的身份进行市场进行交易,其成交价格按照合同价格或者市场价值进行公允交易。

(二)复杂性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复杂性不言而喻,主要表现在经营业务内容的复杂性和经济往来对象的复杂性。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活动有征地、拆迁、勘察、设计、施工和销售、售后服务等等,除了开发建设土地和房屋之外,还要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涉及面广泛,经济往来对象较多。如:物资、材料供给单位,工程设计和勘察单位,受托待建相关联的委托单位等等。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核算处理的难度,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

(三)房地产建设周期长资金数额大

房地产开发建设的周期长,投资数额大。房地产开发建设周期与建设规模、工程量紧密相连,一般来说,房地产建设开发少则一年,多则数年才能竣工完成,开发建设程序主要包括可行性分析、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七通一平、建筑安装、配套工程和绿化工程等等多个环节。房地产建设资金需求量大,开发造价与其他企业相比较高,每一个开发建设环节需要投入巨额的建设资金。比如说,对于开发项目投资费用就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土地征用及拆迁安置补偿费、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基础设施费、公共配套设施费、不可预见费和相关税费等等。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现状

(一)会计科目不完善,会计核算准确性有待提高

现如今我国有关房地产行业的会计处理的制度准则很多,如:《小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 《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等等。虽然这些制度中涉及了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科目账户、方法流程,但是这些相关房地产会计制度并没有明确规定统一的执行标准。另外,房地产开发企业包括房地产开发和房地产经营两项业务,与其他行业的产品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导致了房地产企业在会计处理时引用其他会计制度的会计科目对其会计要素反应和核算的准确性不高。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多样性,也影响了房地产企业之间会计信息、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准确性。

(二)收益评价指标不能真实体现企业经营业绩

对于房地产行业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经营效果较为可观,其预期销售前景良好,现金流量状况俱佳,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会存在破产倒闭的风险,所产生经营利润较小,甚至出现负数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其生产投入的资金额度大、周期长,相关的一笔会计核算业务处理对会计报表往往会产生大幅度的波动影响。另外,验收已出售的房屋,将其预收款项确认销售收入时,其会计处理所得出的净利润指标与真实的经营情况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明确体现企业经营生产活动的业绩。房地产开发企业除了受到施工质量等问题所引发的一系列赔偿损失风险,还容易受到国家相关房价等政策方针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企业业绩不同单一依靠收益评价指标来反应。

三、规范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合理选用准则,完善会计科目

合理选用会计准则,完善会计科目,规范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处理的流程和方法,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比如说,对于年销售额1000万元以下,从业人数少于100人的房地产企业应当严格参照《小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会计业务处理;对于股份有效公司、外商投资企业等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核算则遵循《企业会计制度》;而已经上市了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就应当执行新准则所规定的会计制度。完善会计科目,在引入“开发成本”“开发间接费用”“开发产品”“出租开发产品”“周转房”等房地产业务处理中常用的账户科目的同时,房地产开发企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增设会计科目,进而提高会计处理的有效性、实用性。

(二)建立信息化会计核算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电算化逐渐运用到了会计核算领域中。由于其项目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导致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会计处理工作相较于其他产业具有一定的难度,存在工作任务量大、复杂性高、容易发生差错出现问题。会计信息化体系不仅将会计人员从繁琐的财务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够加快会计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实现会计信息资源的共享,落实全方面、全过程的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准确性。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结合行业和企业的特点,引入信息化的会计核算处理方法,完善信息化处理的流程和体系。建立信息化会计核算制度,需要加大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业务人员专业技能、会计处理能力的,加强其网络知识、信息处理的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房地产会计核算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夏翊.北京房地产开发空间有多大[J].北京统计. 2001(07)

[2] 余斌.国有房地产开发企业如何改革[J].城市开发. 2001(05)

[3] 受表彰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名单[J]. 城市开发. 2001(10)

(吴楠: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煤炭资源是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会计核算的内容越来越多,在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尤其是基建项目财务管理中,会计核算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以煤炭企业基建项目为主要对象,通过分析会计核算现状和问题,对如何完善煤炭企业会计核算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希望能为完善我国煤炭企业会计核算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促进我国煤炭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煤炭企业;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煤炭企业的发展也受到各方的关注。基建项目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不仅是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还是煤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随着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和企业财务管理并轨的推广,基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被并入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体系中。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煤炭企业的会计核算还是按照“建设先行,竣工后交付使用”的管理模式分别进行核算,在实践中不难发现,煤炭企业基本建设会计的特殊性使《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并不能完全满足其需求,在煤炭企业的会计核算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完善我国煤炭企业会计核算,促进我国煤炭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是当前煤炭企业需要深思的重点。

二、煤炭企业会计核算概念和特点

1.煤炭企业会计核算概念。煤炭企业会计核算是指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依据当前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规定,使用专门的核算方法对煤炭企业经济活动开展监督、系统、连续及全面的核算,从而能够准确、及时地获取真实的会计信息。煤炭企业的会计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核算;二是货币资金、存货的核算;三是流动负债的核算;四是应收款项的核算;五是资金结算中心的核算。

2.煤炭企业会计核算特点。由于煤炭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与其他行业不同,煤炭企业的会计核算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分级核算。指煤炭企业集团和附属的子公司之间实行两级会计核算机制。二是子公司等相关生产单位各自核算成本。三是分层次的成本核算。

三、煤炭基建项目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门的财务机构。从当前我国煤炭企业项目建设管理部门的设定来看,并没有配备专职的财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更没有专门的财务机构。基建项目是由企业财务部门进行统一核算,从理论上说,这种方式可以降低核算成本,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财务人员的工作较为繁重,不会参与基建项目的现场管理,很难体现会计核算的监督职能。

2.缺乏规范的会计核算机制。目前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并不完善,煤炭企业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也缺乏规范的会计核算机制,在实际的会计核算中,没有规范的科目设置,基建项目的资金管理不规范,很多煤炭企业在基建项目竣工后付款并没有严格遵守付款程序。

3.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意识薄弱。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意识薄弱,只重视项目建设,轻视基建项目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意识薄弱直接导致我国煤炭企业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制度不健全,基建成本控制不严,工程决算滞后,不利于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

4.会计核算人员职业素质水平较低。结合我国煤炭企业的会计核算实际来看,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整体偏低,大部分会计核算人员对会计核算的程序、方法等专业内容的了解并不详细,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只是简单的记账、报账,不能胜任结转工程成本、编制财务决算等复杂的会计工作,影响了基建项目会计核算的质量。

四、解决思路

1.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在基建项目建设的初期,煤炭企业就应该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设立专门的财务机构,从而确保期间项目建设的会计核算可以顺利开展。不仅如此,煤炭企业还应该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制定《工程价款支付控制办法》、《竣工财务决算办法》等相关的管理制度,让我国煤炭企业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有章可循。除此之外,财务人员应该深入施工现场,对工程进度进行把握,按照一定期限清查相关资金、物资等,充分发挥煤炭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

2.加强基建项目的资金管理。资金管理是基建项目财务管理的核心,因此,煤炭企业应该加强基建项目的资金管理。主要通过加强四个方面的管理来实现:一是合理编制资金预算。一般来说,煤炭企业基建项目的资金包括项目本金和自筹资金,因而在基建项目开工之前,就应该落实相关资金的来源并合理编制资金预算,确保基建项目可以顺利开展。二是加强资金分类管理。为了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煤炭企业应该加强资金分类管理,通过将每个基建项目单独建立账目并进行单独核算,让每项资金的来源和去处都清楚明了,避免混淆和重复核算。不仅如此,对于与基建项目相关的国家财政补助资金等配套资金,必须开设专门的账户,确保专款专用。三是加强竣工后工程价款核算。工程竣工后,拨付相应的工程款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以及相关合同条款拨付,对相关手续进行有效审核,防止出现超额付款等不利于煤炭企业发展的现象。四是加强核算,预留尾工款和质量保证金。在煤炭企业的会计核算中,应该对相关计算结果进行核实,确保账目和实际相符。在项目竣工后,还应该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大约为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百分之五,经过有关部门验收确认后再付款。

3.规范基建项目会计核算。规范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按照基建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批概算等项目分类,确定会计核算的项目。二是对待摊投资进行准确合理的分配。三是按照基建工程完成投资比例进行分配摊销。四是对基建工程成本和相关管理费用严格控制。五是建立合同、施工进度等相关的辅助台账,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

4.强化基建项目竣工决算管理。基建项目财务决算的基础就是基建项目竣工决算,为了更好地进行会计核算,煤炭企业应该强化基建项目竣工决算管理,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相关资料编制竣工财务决算。

5.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素质。会计核算人员的职业素质会对煤炭企业的会计核算造成直接影响,因此,煤炭企业必须选择专业知识过硬、工作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会计核算的职务。不仅如此,煤炭企业还应该定期组织会计核算人员培训,通过培训对其能力进行考核,将考核成绩纳入年终考核,通过对优秀的会计核算人员进行奖励,调动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结语

为了降低风险,减少成本,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煤炭企业应该做好基建项目会计核算工作。我国煤炭企业的会计核算尤其是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业务性,只有不断完善会计核算的制度,提高会计核算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才能真正提高煤炭企业会计核算的水平,促进我国煤炭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 考 文 献

[1]乔文斌.现代企业制度下,煤炭企业财务人员必备的素质和理念之管见[J].甘肃科技.2010(14):44~45

[2]曾建新.浅议如何加强煤炭企业建设期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J].现代商业.2010(25):32~33

[3]蔡明亮.煤炭企业基建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1(14):37~38

[4]段治平,周传爱,等.我国煤炭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14):49~51

[5]杨喜华.新会计准则对煤炭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和措施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0(27):33~36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铁路企业作为中国大型国有企业,业务庞杂,企业管理面临复杂内外部环境。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铁路企业而言,应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管理,促进中国铁路企业发展。对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讨论中国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相关的整改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铁路企业;内部控制;问题

一、铁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

铁路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保证铁路企业合理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持续进行的管理过程,这个过程贯穿于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管理环节,并不断完善以实现内部牵制和监督,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在于提高经营效率、保障财务报告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从内容方面来看,铁路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由内部控制环境、资产和风险评估、内部监督等组成。

内部控制对于保障企业正常开展经济活动、防范财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铁路企业作为中国重要的国有企业,改革重点在于不断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强化公司激励制度。因此,国有企业改革应不断发挥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优化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由大到强的不断发展。

(一)有助于防范企业风险,提升企业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铁路业也面临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帮助铁路企业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效率、防范经营风险、有效应对竞争。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铁路企业增加对于主要业务和优势业务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防范企业业务关键点风险,有效降低企业成本,防止贪污挪用等现象发生,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内外部资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有助于树立企业管理意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强化内部控制,有助于强化企业员工的管理意识,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防范企业各类风险,提升企业管理,优化企业盈利能力。有助于企业梳理和强化对于关键业务的流程,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于强化企业管理的认识,同时,有助于通过不相容岗位设置等方式,建立合理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机制。

(三)有助于企业规范经营,强化企业效益

强化铁路企业内部控制,首先需要企业能够有效执行《会计法》等国家相关财务会计法律法规,其次,需要企业严格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制订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严格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优化会计信息质量,符合国家对于企业监管标准。再次,随着公众对铁路企业关注度提高,铁路企业更需要规范经营,防止出现违规现象,同时,利用市场调节功能,强化企业效益。

(四)有助于企业规范管理制度体系

要规范企业管理,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必须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帮助企业理顺各项规章制度,成为系统、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体系,形成有章可循的良好态势。特别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与企业全套管理制度有机结合,有效优化铁路企业管理理念。

二、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治理结构影响内部控制

中国铁路企业是传统的国有企业,企业股权分布较为集中,即使是地方合资铁路企业,也存在着控股股东话语权较大,对于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甚至监事会均有较强的影响力。同时由于受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铁路企业还存在着内部监督和控制和企业管理混为一谈的现状,企业管理和监督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导致企业管理者权力难以受到制约,相应的,内部控制牵制和制约作用较弱。

(二)内部控制理念较为缺乏

铁路企业对内部控制理念相对还重视和认识普遍不够。受历史原因影响,国有铁路企业大多对于COSO内部控制五要素有所认识,即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分析、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内部控制监督,但是对内部控制理念的深度和广度理解还相对缺乏。部分管理者和员工认为内部控制就是管理控制和财务会计控制,或者包括内部审计在内,对于内部控制环境的完善、内部控制信息和沟通涉及不多。甚至部分员工认为内部控制仅限于财务会计部门,与会计控制的概念混为一谈。这种以会计管理和会计控制代替内部控制的认识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内部控制效果。

(三)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

1.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制。当前,铁路企业往往更注重于内部控制的活动和手段方面的制度建设,而长期受传统思想影响,铁路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方面相对还不够完善。通常除与财务会计核算较为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较为完善,其他在企业长期发展规划、企业组织构架和企业内部控制文化营造方面,内部控制制度还不成体系,往往散见于其他的相关文件或者制度中,没有完整的、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另外,铁路企业往往还存在着内部控制制度可执行性不强的现象,没有保障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的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可能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2.没有有效的评价机制。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和考核制度是保障内部控制效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铁路企业缺乏相关内部控制评价机制主要表现在:首先,没有独立的内部控制考核评价部门、机构和考核评价机制。目前,铁路局与铁路总公司对于基层铁路站段进行监督的主要力量是会计师,通过这种形式对铁路企业的基建工程、维护改造和内部查错防弊方面均有一定的效果。但这种方式往往是事后监督为主,事前和事中监督较少,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对于内部控制的评价较为欠缺。另外,铁路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还存在由财务部门兼任或者由相关财会人员进行的现象,无法独立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影响监督的效果。缺乏独立的评价和审计机构直接导致内部控制效果不佳,对某些不良现象无法有效遏制,例如,在材料采购中吃回扣、质劣价高、保管领用手续不严密等情况时有发生,无法有效进行控制。其次,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当前内部审计部门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和监督内容主要包括干部任期审计、业绩审计、专项审计和执法检查等,较为强调与财务信息相关的内部控制监督评价。而对于与财务信息不相关的内部控制评价不足。再次,内部控制评价监督中,往往强调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而对于合理性监督不足;往往强调对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结果的监督评价,而对于制度运行过程监督不足;往往强调对于各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状况,而对企业宏观内部控制体系缺乏评价。

三、加强中国铁路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和建议

(一)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规范管理体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定完善的治理结构。内部控制要在铁路企业有效实施,必须建立产权清晰、权责分明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内部控制管理治理结构,实际上应建立能够有效调整和协调系统,通过制约、约束、激励、反馈等方式对企业业务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规范,帮助企业实现生产经营目标和战略发展目标。目前中国铁路企业的传统产权和管理治理结构并不利于内部控制的有效进行,因此,只有完善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规范有效的管理、治理和监督体系,通过相互制约平衡,使得铁路企业管理机构的权利义务和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质量提高。

(二)提高内部控制意识,树立内部控制观念

铁路企业内部控制需要管理层和全体员工的努力,必须强调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应加强铁路企业员工内部控制的积极性,提高管理者和员工的内部控制观念和意识,形成相关企业文化,采用参观观摩、培训宣传等方式,为企业内部控制创造良好的氛围。帮助企业全体员工均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使得广大干部职工自觉把内部控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应强化职业道德教育,普及相关法律知识和会计知识,对内部控制重点岗位和人员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分析,把握其思想动态和行为趋势,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应强化内部控制重点岗位和人员的专业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进行。

(三)建立全面内部控制体系,确保铁路企业内部控制科学性

按《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要求,建立有效的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一方面以控制舞弊、防范风险为中心,另一方面应结合评价指标和控制标准,建立层次分析、结构合理、科学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1.以风险防范和管理为向导制订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之一即控制和规避企业的潜在风险。风险管理主要是指对风险进行预测、分析和识别,并对风险未来可达的程度进行判断。铁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应体现出对内部控制风险关键点的识别分析并加以控制。在每一项内部控制的设计中还应体现出铁路企业各个业务环节存在的可能风险,同时明确各岗位之间的责任,例如在铁路总公司和铁路局之间、铁路局和各站段之间、站段内部部门之间的风险处理及责任划分。应结合企业业务实际,选择有针对性的手段,对上述企业可能的风险加以防范和规避,将风险对企业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结合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规避等步骤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有效防范经营风险。

2.建立内部控制指引手册。内部控制指引手册可以细化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细则,对制度进一步进行修订和评价。参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铁路企业可以将各类内部控制制度集中到手册中,各铁路子公司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公司内部控制手册。各铁路站段也可制订更细化更有操作性的执行指南,形成层次分明、系统完备的内部控制体系。

3.建立内部控制监督机制。铁路企业内部应强化内部审计等监督评价机制,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并独立的开展工作。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应加强对于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监督,除进行事后监督外,还应加强事前和事中监督,尽量准确的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效果。对于在内部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提出整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优化内部控制制度。

参考文献:

[1] 胡振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决定与评价[J].财会研究,2011,(20).

[2]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刘娇娇]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会计核算在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物流企业是服务行业的典型代表,在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会计核算与服务型企业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本文通过对物流企业会计核算方式的分析和探究,在物流成本控制的会计核算目标的基础上,深度剖析物流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方式,同时提出一些物流企业会计核算的方法,有效的改善会计核算体系,提高物流企业获利,使其在未来发展中能够稳定运行。

【关键词】会计核算 物流企业 成本控制

物流行业可以划分到服务领域当中,在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中,会计核算与企业进步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对我国现行的物流企业运营管理机制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会计核算以及财务分析在企业运作和管理中所占的比例十分突出,甚至有些会计核算指标已经成为可以左右物流企业发展和运行成本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应当重视会计核算在物流企业运营管理中的核心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实现会计核算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

一、物流企业会计核算的特点

(一)物流会计核算能够突出物流成本

物流企业的会计核算方式必须要和企业运营和物流成本相协调,使其能够有效的突出和控制物流成本。物流企业会计核算通过与会计营业资金收益、利润整合和生产效益等财务指标相结合,实现区别性和差异性的会计核算,把物流成本具体化以及形象化作为核算依据加入到物流会计核算方法中。所以,物流会计核算必须要在一般核算的基础上细化核算,从而使其能够有效的反映出物流成本的大致状况,使物流企业决策人员和经营人员可以及时从物流会计核算中获取有用的物流成本数据和信息,帮助决策人员对产品生产和经营作出合理科学的调控和优化,达到有效控制物流成本的目的。

(二)物流会计核算有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物流企业是通过向客户和市场提供运输服务而获取利润的,客户和市场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以及服务水平的认可不但是企业发展和运营的基本保障和首要前提,而且是企业提高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地位的重要手段。客户和市场对物流行业的服务价格有着极高的关注度,而其价格的高低通常是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关键因素,同时,物流服务价格又受到物流成本的牵制,所以,物流企业的会计核算必须能够精准的反映出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务价格之间的必然联系,着重突显物流成本控制需要关注的要点和因素,有效控制物流成本和物流服务价格之间平衡度,尽量满足客户需求,为企业发掘更多的客源,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

(三)物流会计核算指标简便易行

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运营仍然处于发展较为缓慢的阶段,很多物流企业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都不够完备,物流服务形式过于单调,因此,提高物流服务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迫在眉睫。物流企业会计核算一方面是对企业运营成本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对企业职工绩效评定的有效促进,以会计核算为管理手段,监督和推动企业运营管理的优化,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增强企业物流服务时效性。会计核算可以帮助物流企业管理人员明确企业运营所需成本的基本情况,指出企业运营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所以,会计核算指标一定要清晰、明了、规范、简便易行,同时要符合企业现行的运营状况。

二、物流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

(一)加强物流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

物流企业会计核算也是以货币作为核算的计量单位,通过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以货币的形式表现出物流企业的运营情况,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企业运营情况包括物流成本运营情况。物流企业会计核算必须要对产品物流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综合系统的分析,以货币作为主要统计依据和核算形式,在时间上保证一定的连续性和衔接性,加强物流会计核算方法的运用,提高核算效率。比如,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定期翻阅和审查会计部门的核算报告,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运营现状,进而为企业成本管理和未来经营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提供参考依据。物流企业一定要结合物流服务行业的运行特点,使用与企业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会计核算方法,目的是使物流成本控制的成果更为明显,实现企业物流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双向提升,为企业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注重成本控制导向

物流企业会计核算方法必须要注重成本控制导向。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并不是过低的降低成本或者减少资金流出,而是着重强调对物流成本配置的改善和优化。在物流会计核算过程中,物流成本控制导向能够通过以目标成本为管理手段,以会计核算数据信息为基础,对企业运营收益和利润以及未来发展等有比较准确的认知和了解,进而可以确定较为实际的战略目标。目标成本管理能够和物流会计核算相结合,参考物流会计核算的结果,在确保物流服务质量和服务时效性不受影响的基础上,获取更多的经济利润,达到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的目的。

(三)实现有针对性的会计核算

物流企业会计核算的目标对象是具服务性能突出的企业和组织,因此在会计核算方式上与传统核算方式存在加大的差异性,物流企业会计核算要密切联系企业运营特性,根据会计核算的目的和职责,重点加强普通会计核算与物流会计核算间的结合,进一步提升物流企业核算效果。随着现代化物流行业的飞速崛起,与物流企业有所联系的服务功能,例如储备、运输、装卸、配送等等功能都会持续发生改变。

总而言之,物流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最终目标是提升物流企业服务质量和运营管理效率,降低企业运营发展成本,在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和服务水平的基礎上,实现对物流成本的合理控制。

参考文献

[1]高学贤.现代物流管理学[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2]李会太.生产企业物流成本的单独集中核算[J].物流科技,2012.

[3]张梅琳.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探讨[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

[4]嵇成刚,张华,姜文军.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的选择[J].四川会计.2012.

[5]韩庆兰,朱晓莉.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11.

[6]杨萍,雷艳.试论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商品储运与养护.2011.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建筑企业会计核算是一项较为特殊的核算,大部分建设项目也是一个周期较长的过程,其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贯穿于各个环节,建筑工程的投资量和周期等决定了其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的复杂性。财务部门对工程项目的积极参与和实施对工程项目的控制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建筑企业需要明确财务人员的职责,加强会计核算方法和财务分析在建筑企业当中的应用。

关键词:核算 财务分析 建筑 特点 对策

近年来,我国的基建类项目增速均保持较高的发展水平,财务管理是建筑项目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财务管理如果能够有效地运用在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上,可以有效地利用核算方法和财务分析以提升项目的财务管理水平,有效地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目前财政部颁发的基建会计制度,在计量基础、存货核算、减值计提、债务重组、所得税等方面与其他会计核算相比有一定的变化,对建筑企业也有一定的影响,建筑行业需要结合自身的会计特点,利用有效的核算和分析,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保证各项工程可以顺利开展。

一、建筑企业的基建会计核算特点和财务分析特点

(一)从内容分析,建筑类企业核算和分析科目不同于其他企业

建筑类企业主要是通过“建筑安装工程投资”、“ 设备投资”、“ 待摊投资”、“ 其他投资”等科目体现资金投入,在分摊项目成本时使用“待摊投资”科目进行分摊,通过设立“建设单位管理费”、“合同公证及工程质量监测”、“土地征用及迁移补偿费”、“ 勘察设计费”、“土地使用税”、“借款利息”等明细科目,在项目竣工且交付使用时按照交付使用资产和在建工程的比例进行分摊,对于一些和项目相关的绿化苗木等投资则计入“其他投资”科目。在项目竣工决算时,建设单位将根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其他投资”和“待摊投资”等明细科目的记录,编制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报告(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内容,主要包括峻工财务决算报表和竣工财务决算说明书两个部分)并将其作为结转“交付使用资产”的记账依据。若为企业自用资产,则将其计入“固定资产”科目并计提折旧。

(二)从对象分析,建筑类企业核算和分析的对象主要是单项工程

由于建筑企业的产品单件性的特点明显,不同的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的不同也对项目的施工有重要的影响,同时,由于建筑企业要面对的建筑产品也是形形色色的,不能够以某段时间的所有工程项目资金作为核算的对象,对项目资金的集中核算难度较大,场地和人员较为分散,属于开放式生产,不像传统制造业在厂房内生产,各种建筑类项目均有自己不同的框架结构、造型、体积和面积等,采用不同的工艺也会影响价格。由于这种特点,建筑类企业的会计核算更多是以单项工程或者单位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和考核的对象。

(三)从方式分析,建筑类企业分期核算的特点明显,这也影响了财务分析

建筑企业核算方式特别,由于企业的生产周期性长的特点,导致很多的企业难以等到工程竣工才结算。由于建筑类企业需要对一些款项进行垫付,除了一些造价不高且工期不长的工程是在竣工后一次性结清外,其他的大多数工程多按月结的方式进行分期结算,对于跨年的项目,企业需要根据工程的完成程度,采用百分比的方法确定结算的金额。由于这种分阶段核算的方式,建筑类企业在财务分析的时候也就更加需要关注一些跨期科目对公司收入、利润、资金流转的影响。

二、建筑类企业基建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财政部等颁发的基建会计制度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财务管理进行了规范,对财务人员的职责等进行了明确。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建筑企业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企业加强重视,以提升基建会计核算水平和财务分析能力。

(一)基建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高

首先,基建会计核算和单位基本账相互脱离,无法相互支持。目前很多的建筑类企业为了符合国家的预算会计制度要求,在总账之外另外建立了基建会计核算体系,在具体的實施过程中,其会计科目、核算方法、会计报表等和总账相关度不高,导致两套体系同时运行,两套账不能很好地整合在一起。其次,部分建筑类企业在原始凭证上审核不严,影响会计核算的工作质量。在具体的实务中,很多单位以不符合规定的发票入账,没有使用建筑企业统一发票,对项目部的资金管理也不到位。

(二)财务分析上,很多的财务人员参与度不高,财务监督不到位

基建项目需要企业财务人员参与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中,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好核算和分析,但是在具体的项目运作中,由于领导层的不重视以及财务人员的缺失导致了很多项目难以真正的做好财务监督和控制。首先在项目前期,财务部门一般很少参与到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在论证决策和招投标中财务部门也没有真正参与到这些前期工作中。预算和设计的不合理、超预算现象严重,在论证的时候,很多单位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财务部门的重要性,未对一些资金来源的可靠性、工程成本、招标单位的财务状况、合同中支付条款等进行审查,导致很多的项目合理性不足。其次,在实施阶段,很多的财务职能没有得到重视。基建项目的财务风险较大,需要发挥好财务监督和控制作用,在项目建设中出现的设计变更、预算调整、成本核算、设备采购等均缺少财务部门的有效参与,由于权责不明,很多财务人员也没有真正加强对资金的使用控制和监督。再次,在项目后期,财务部门的事后分析和反馈机能没有体现到位,在工程结算中,财务部门未能积极进行材料整理和竣工决算审核,未能够对项目的产出和投入效益比进行分析和评价,不利于后期的投资水平提升。

(三)建筑资金使用和管理不当,影响了基建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基建项目对资金的要求较高,因此加强资金的管控是其基建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建筑企业重业务轻管理的特点,导致其资金管理存在较多的问题。首先,很多企业在资金的管理上多头开户,资金管理难以控制。很多单位在进行项目管理的时候,没有按照专户专用的要求,拨付款环节较多,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在项目中使用时还经常出现资金截留、挤占、挪用的现象。其次,部分建筑企业在支付工程款的时候较为随意,付款依据领导的指示进行付款,对预算的控制不严,不能按照合同规定进行付款,导致超比例支付工程款,后期工程质保金难以得到保证。

三、加强基建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在建筑类企业中的运用

(一)完善相应的基建会计核算科目和流程,提升基建会计核算的规范性

首先,建筑类企业应当在银行开设相应的辅助账户,用于基建项目的收支,开设后基建项目的资金将通过往来科目转入辅助账户,然后再从这个辅助账户用以支付各项耗费。其次,基建会计核算中应当完善相应的科目,建立起“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库存设备”、“库存材料”、“预付工程款”、“预付备料款”、、“应收账款”、“基建拨款”、“应付账款”等科目,通过这些科目的核算,基建项目在工程竣工决算后,利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进行结算。项目结束后,如果辅助账户有余额,将余额退回行政,完成相应的会计业务。再次,在流程上,建筑类企业应当按照目前的会计制度编制基建会计报表,相关人员再将基建会计报表按时上报,将基建会计核算的科目余额并入行政科目。这样一来,虽然建筑企业采用了基建会计核算,但是由于采用了合并报表的方式,最终反映的还是一个单位会计主体的财务成果,单位正常的财务核算还是没有受到影响。

(二)财务人员要积极运用适合本行业的财务分析方法,提升分析的效果

在分析的方法上,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比较法、因素法等方法。比较法就是采用指标的对比,检查目标的完成情况,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挖掘内部的潜力。在具体的运用中,需要把握住指标的可比性,通过和施工图预算、施工预算、计划成本等的对比,分析建筑类企业是否能够将各项费用成本的控制在预算内,在分析的时候要加强对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的时时对比。在分析的时候要保证目标成本数据和实际成本数据的同步性,排查出具体的差异原因,查找计划、采购、领用、加工等是否有问题,同时通过实际成本和行业平均成本、先进水平的对比,反映出企业和行业的平均管理水平的差异。而因素法的分析就是对一些影响效益的指标,如工作量、预算成本比重、计划利润比重、实际成本比重等进行分析,通过替代原则逐个替换相关的因素,分析每个指标的影响比重,加強对一些薄弱环节的改进。同时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去对不同的单位项目进行逐个分析,比较出不同项目的效益优劣。

(三)财务人员要积极参与到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提升财务监督职能

建设单位应当要充分认识到基建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的重要性,为了能够提升财务分析的广度和深度,企业应当高度重视财务部门在项目中的参与,为财务部门参与企业财务分析提供相关的保障。特别是在招投标中“僧多粥少”的现状下,建筑行业净利润率已经透明化,要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更需要加强财务职能。

首先,财务人员积极参与到基建项目的研究论证阶段,加强对招投标、合同签订的把控,认真做好项目的论证和决策支持。在审核项目的可行性阶段,企业需要加强前期的会计核算,利用专业知识进行财务分析,利用前期的会计数据分析成本和效益的对比,对资金需求进行初步判断,对预算的设计和标底进行详细的审查,对其定额使用的正确性、费用计提的合理性等进行判断。在合同的签订上,财务人员也需要利用专业优势,依据经济法和合同法等规定,保证相关条款的合法性和经济性。其次,财务人员要同时加强其在工程施工中的参与效率,发挥好财务的控制和监督机能。财务人员要严把设计、预算变更,对变更的预算进行审核,加强对资金的拨付和结算审查,控制工程成本的增加,加强工程管理,监督资金使用情况,防止物资浪费。最后,财务人员还需要加强对工程竣工决算交付后的监督和评价分析职能。工程竣工后,财务人员应及时的做好有关材料的整理工作,编制项目竣工决算报告,加强对工程概算完成情况的审核,对投资完成情况、资金留存等的评价,总结经验,评价预期经济效益和投资项目的完成情况,提升基建会计核算的反馈效果。

本文立足于建筑类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结合基建项目的特点分析建筑类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分析特点,分析提升其核算方法和财务分析能力的措施。限于作者理论和实务的局限,提出的措施难免会有所偏颇,希望能够对相关的行业和企业有所帮助。参考文献:[1] 马德家, 孙桂珍. 基建会计制度的“存”与“废”[J] 交通财会,2008年6月.[2] 周旭芳.基于新会计制度视角下的高校基建会计核算[J] 会计之友,2012年第2期..[3] 齐艾玲; 郭维菊.事业会计和基建会计合并会计报表的探讨[J] 中外企业家, 2009年11期

农业企业会计核算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在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上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将在充分阐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对管理会计重要性和缺失原因的分析,深入探讨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的战略和措施。

【关键词】财务会计 管理会计 转变 措施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近年来,如何实现从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变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更深入、全面地探讨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系有充分而系统的认识。

(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联系

诚如我们所知,无论是财务会计,还是管理会计,它们的服务对象都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它们的发展目标都是通过记录和核算企业的经济活动(资金链条活动),收集和整理足够的经济信息供决策者使用,以更好地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更确切地说,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在企业管理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财务会计是基础,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记录、核算与报告来反映和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结果,为企业的经营者提供足够的决策信息和评价资料。而管理会计则是财务会计的进一步发展和延伸,它通过利用财务会计整理和提供的各项经济信息,结合特定的评价方法和手段,来预测和规划企业的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总的说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服务的,都是企业经营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主要区别

从整体上看,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服务对象和发展目标是相似的,但是,它们还存在许多不同之处,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信息的使用范围和会计的工作主体。

一方面,从工作主体这个角度来说,财务会计是服务于整个企业的,它所收集、整理、加工的信息都立足于整个企业,它所提供的经济信息也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企业整体的发展。而管理会计的主体,相对而言则更为多样化。它的服务主体既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是一个部门、车间或者是个人。

另一方面,从信息使用者这个角度看来,管理会计提供的经济信息的使用人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者,而财务会计提供的经济信息的所有者范围则相对广泛,既有企业的管理者和所有者,还有与企业联系密切的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从整体上看,诚如我们所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中国加入WTO,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国外、国内市场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企业遭遇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挑战和压力,企业的生存环境也大不如前。而管理会计凭借自身的巨大优势,在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管理会计体系下的数量经济分析、数理统计推断、全面预算等思想充分提高了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与运营效率,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改善内部经营管理问题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的挑战,对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提升也具有不可替代是重大意义。

(二)从信息收集、加工、应用上推动企业管理的创新和完善

从细化角度上看,我们不难发现管理会计在信息收集与整理、信息运用与分析、发展规划与设计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具体说来,正如上文所述,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既可以是整个企业,也可以使一个部门、一个小组,甚至一个人。因此,管理会计往往能够提供多样化的经济信息,整体的和个体的,单一的和双向的,历史的和未来的等等,在管理会计的核算体系下,企业最大限度上地获得需要的经济信息,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发展。

其次,管理会计在局限性的应用和加工上也有专门的方法体系和工作系统,从而对企业的资金运动有着更为客观和理性的认识和考察,进而能够做出更为长远、合理的预测和决策。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上,对未来市场环境的预测和考察,对企业发展时机和发展现状的了解、对企业整体经济活动和资金流的走向都有着整体的掌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做出经济预测和经济决策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外,与企业长远发展息息相关的经营规划和绩效考评也离不开管理会计。当前,经营目标的制定与全面预算体系的建立都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必须重视和关注的方面,而管理会计依据自身强大的预算核算功能,在增收节支、减员增效、绩效考核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企业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管理和经济基础。

三、企业管理会计缺乏的原因

正如上文所述,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会计缺乏的现象,这是十分值得我们探究的。

(一)会计人员综合素养不高,企业管理者放权困难

毋庸置疑,相对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对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要求更高。因为专业的管理会计,不仅要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还要具备专业的企业管理知识,对会计人员的复合型专业技能的要求十分高。这就导致当前财务会计泛滥,而管理会计人才缺乏现象出现的最直接原因。

此外,企业负责人文化知识水平的参差不齐,使得他们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上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会计工作只是简单的记账、核算工作,而没有技术含量,对企业的经营发展工作更是没有贡献和建设,因此对企业的财务工作重视不够。与此同时,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普遍存在“集权”的问题,而没有给予企业的财务人员足够的管理权和决策权,这也就导致管理会计没有生存的突然和发挥职能的机会。

(二)会计管理软件使用率低,电算化水平不高

当前,企业的会计管理软件使用率普遍较低,尤其是会计电算化水平并没有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提高。管理会计对会计管理软件的应用要求十分高,会计管理软件能为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会计核算系统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保障,不仅在记录和核算,在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上也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从现实情况看来,我国不少企业都忽视了会计管理软件的应用与学习,也没有建立起企业专门的数据库,对长期以来的会计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极大地阻碍着管理会计系统的成熟和完善。

四、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的具体战略和措施探讨

在充分认识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联系和区别后,我们对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发展中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也对管理会计的缺失有了较为客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下文将对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的具体战略和措施展开系统、全面的探讨。

(一)引导企业负责人转变会计理念,推动会计与管理的结合

诚如我们所知,在大多数企业,企业负责人(领导者)在企业的重大决策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想要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我们首先要引导企业负责人转变自身的会计理念,提升他们对管理会计职能的重视程度。

具体说来,一方面,企业负责人要注重自我提升和完善,积极参与管理会计知识相关的培训,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与资金运动的运行机制和两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会计核算系统与企业经营管理的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转变原有的会计理念;另一方面,企业负责人要积极引进专业管理会计人才,对财务工作者适当地“放权”,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会计核算体系,让财务工作者更好地将财务工作与企业管理工作相结合,以更完善地进行企业会计核算与预测,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制定合理、科学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

(二)加强专业管理会计人才培训,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养

人力资源是任何组织和机构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在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正如上文所分析的,当前企业的财务工作者普遍存在着综合素养不高,也即缺乏相应的企业管理知识的问题。因此,企业首先要加强专业管理会计日常培训,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

具体说来,企业要依据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知识密度,开展专门的培训活动。针对企业财务工作人员会计业务熟练,而企业管理意识淡薄的问题,开展专门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培训和指导,引导财务工作人员掌握管理会计软件应用,让企业的财务工作人员更好地将财务工作与管理工作相结合,推动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和发展潜力的提高。

(三)增加会计管理软件的应用,提高电算化水平

不可否认的是,会计管理软件和会计管理模型、方法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与会计核算业务中都应用得较少,这对管理会计的转变和实现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企业要充分重视这些会计管理软件和管理模型的应用,尽可能地提高企业的电算化水平。

具体说来,企业可以建立相应的局域网络,并建立企业自身的会计管理数据库,运用全网联合的系统和专门的管理会计软件对企业进业发展的原始信息进行合理、高效地收集、整理、加工和核算。与此同时,企业要尽可能地提高会计电算化水平,将企业的会计核算设置于快速、高效的运行系统当中,减少人工操作的主观性和随意性,提高整体核算精度和管理强度,以加强计算机技术在企业会计核算系统中的应用。

五、总结

总的说来,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但是,这个转变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在企业负责人的思想层面加大建设力度,企业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管理会计软件和电算化水平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转变过程中,企业仍需不断提出新的策略、新的措施,以促进管理会计建设事业的新发展、新飞跃。

参考文献

[1]范经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路径思考——基于新经济环境视角[J].财政监督,2012(09).

[2]李静芳.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变的措施分析[J].中国税务网,2013(09).

上一篇:语文台阶训练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工业通风除尘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