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建设范文

2023-10-24

农业产业化建设范文第1篇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政府引导下, 农民领头人自发组织适量的能人, 结合当地实际, 以市场为导向, 农民增加经济收入为目的, 调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生产经营, 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 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 龙头企业按照市场需求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 建立生产基地和社会服务体系, 产、供、销三者结成风险共担, 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农业产业化而言, 两者在概念和属性上虽有相同之处, 但农业产业化一词的内涵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相比更丰富, 外延更宽广, 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充当了“龙头”企业, 它是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基础, 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农业产业化的特征是生产专业化, 经营集约化、企业规模化、服务社会化、流通市场化、产业一体化。从功能和实质上说, 农业产业化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及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效组织形式, 市场农业自我积累, 自我调节, 首先发展的运转机制, 其核心内涵是多元参与者自愿结成利益的共同体, 而核心标准是多元参与者主体是否结成“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其标准尺度是平均利润。“龙头”企业是一个宽泛概念, 公司企业, 专业协会, 合作社, 专业化市场, “产学研”联合组织等具备条件的, 都可以做“龙头”。目前, 仁怀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模式除高粱、烤烟的“龙头”是粮局购销和烟叶购销企业外, 其余均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即协会) 。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处在探索运行中, 推进仁怀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健就是要选准能够开拓市场, 带动千家万户的主导产业, 培育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服务手段的龙头组织, 以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经营规模, 提高规模效益, 带动基地, 联结农户, 为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向更高层次和水平发展创造物质和社会条件。如凤冈县“企业带动、成员增效、促进产业化发展”的几点成功经验值得借鉴:1、政策支持是保障;2、加强服务是基础;3、保障农户利益是关键;4、整合资源、促进标准化建设是体现;5、共同发展是目标。

1 仁怀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截至2009年12月止, 仁怀市正式挂牌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有37个, 其中:以二合和鲁班镇蔬菜种植协会为代表的蔬菜种植协会5个, 苍龙办和三合镇为代表的生猪养殖协会4个, 高大坪乡为代表的鹅鸭家禽养殖协会1个, 坛厂镇四伦山牛养殖协会为代表的2个。喜头、长岗镇烤烟种植协会5个, 茅坝、大坝等乡镇为代表的高粱种植协会20个。狭义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是 (协会+基地+农户) 。其中真正发挥作用好的, 一是二合镇的蔬菜种植协会按照章程积极开展工作, 对促进本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有强大销售市场的高粱产业化农业, 主要是茅台酒的原料需求, 伴随出现的是很有实力的仁怀市粮食经营企业, 关键是近年高粱产业化经营, 由于市、乡党委政府重视高粱生产, 使广大仁怀市农民真正放下了在销售市场、价格等方面的风险包袱, 放心大胆进行科学种植高粱, 从中得到了实惠。三是烤烟产业化农业经营也较为成功。这主要得力于经营烟叶的这个“龙头”企业找到稳定的烟叶销售市场, 同时, 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组织基地农民种植烤烟, 实现了农民增收, 企业增效, 政府财政增长三赢的目标。

除以上事例之外, 其余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大多数农业项目仍处于自生自灭的自然状态。90%以上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只挂了一块牌子, 并未有效地开展实际工作。如鲁班镇尚礼村的肖坤, 杜富寿等人曾对农民专业协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作过多次探索, 但未见成效。还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从未开展任何工作, 确属名存实亡。其根本的问题是这些农业专业协会, 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各个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最终导致农业产业化经营落空。

仁怀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在党的富民政策下, 在各级领导干部的重视和帮助下, 顺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广大农民增收希望而产生的, 但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发展还很不理想。

2 仁怀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农业专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人才

一是仁怀市近50万农民中, 除外出打工, 经商等外, 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者多为老弱病残, 二是偶有能干的人在农村也不安心, 因他们没有得到系统的农业产业化技术培训, 在从事的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中, 仍沿袭传统的经营模式, 三是大多数的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 不能正确领悟党的政策, 不能将党的政策与当地优势资源有机结合, 带领农民走上农业产业化道路。有的村干部根本无法承担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任。因此, 出现了“农业不用管, 让它自由去发展”的现状。

2.2 缺资金

一是当前的农村种、养、加等大农业与其他行业的比较效益低, 广大农民搞农业不合算, 加之仁怀市农民相对较穷, 用自己微少的钱投入产业化农业建设尤如杯水车薪, 再加上农业种植的风险性又大, 更多是自然放弃。虽然, 近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要对产业化农业经营加大投入, 但同其他行业比较而言仍投入太少。因资金缺口太大,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多数处于停滞状态。此外, 上级投入多半是针对建设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精密仪器之类, 很多农民因缺科学技术知识而无法使用。

2.3 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与农业立产业化经营重视不够

虽然从2004年以来,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7次锁定“三农”, 强调要重视、研究和解决三农问题,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基层的一些领导和干部对“三农”问题, 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3 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

3.1 解决好资金问题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做好支持、引导、协调、规范和服务工作, 提供信息, 完善基础实施及其他公共服务, 着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刺激市场需求适度增长。农村信用联社要落实好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业补贴的政策, 抓住仁怀市申报创建国家级科技示范县 (市) 的契机, 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 特别要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倾斜投入, 确保必须的资金到位。

3.2 解决好缺人才的问题

基层党委、政府要制定激励措施, 派出相应人员深入农村挑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担, 把更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产业化经营工作做好, 扶上马, 送一程。真正体现出农民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基础, 农户和其他相关经营主体的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产业化发展的动力, 政府支持和推动更是重要发展的动力。

3.3 解决好重视问题

仁怀市委、政府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列入对各乡镇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切实解决好政策、服务、利益、资源整合和发展目标等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应有配套的可行措施, 还要与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结合起来。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 要严格兑现奖惩, 要让镇村干部有奔头, 有想头, 积极主动地干好相应的工作。要尽力让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要让农民真正实现增收。镇村负责专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干部和广大农民一定要树立市场导向意识, 走一条适合镇 (乡) 情或村情的路子。同时, 各级干部和广大农民必须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经过一至三年或更长时间的不懈努力, 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农业产业化建设范文第2篇

[摘 要]我国农业物流成本高、效率低,其主要原因是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建设发展缓慢,缺少先进的物流模式。文章指出物流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介绍了国外农业的物流经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物流经济发展战略。

[关键词]分享经济;农业物流改革;农业经济;促进作用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2.040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业在温饱需求的基础上有了更高的要求,转向营养更丰富的阶段。合理的逻辑模型不仅将改善现有的农产品供应链,实现农产品物流的成本效益,还有助于市场与中国农业的国际化,因此,农业物流的改革方式刻不容缓。

1 当前经济背景下我国农业物流改革现状

中国的农业生产面积不断增加。2011年粮食种植面积为700000公顷,比去年同期增加11057公顷,粮食为58957吨年产量,比上年同期增加1836吨,同比增长3.2%。农产品收获后,很多农业必须通过运输以达到销售,可由于运输条件、交通等所限,从而大大提高了交通费用,货运损坏率仍然很高。在中国,物流果品运费和蔬菜等农产品达25%的伤害,累计达100万吨的损失,而美国货损率只有2%。按每公斤1美元的比例计算,也有高达数千万元的经济损失。

2 我国当前农业物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1 仓储、运输环节冷冻、保鲜技术差,且物流成本较高

农产品物流都是根块类农业,占所有水果和蔬菜的50%,肉、鱼、蛋、奶等易腐的新鲜食品占25%,应采取冻结新措施。中国有着广泛的农业大市,因此流动性也很重要,根据供应链的实际情况,多数自然农产品通过物流能够正常运转。由于物流基础设施因素,超过存储区域的80%的新鲜食品保持在正常温度。具体原因是:①缺乏专用车辆和运输工具,新鲜食品冷冻设备和制冷技术差。②缺乏专用存储,尤其是冷库,冷库建设是非常有限的。据统计,在32%~25%,果蔬采摘、配送、仓储和物流环节的损耗是中国每年产后的粮食流通的12%~15%损失。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农业物流成本已成为制约农业物流的重要因素,对农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2 我国农业在物流环节未得到有效增值

在我国农业生产环节的比例方面,应有更大发展,而农产品收获后处理,对交通方面的建设不够上心,而且也没有投入大部分资金。如果在生产、加工以及贩卖农产品的过程中能够严谨些,将这些流程有机统一起来,促进一体化产业链的形成,那么对于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也是极有益处的,同时也能够增加农产品所带来的收益。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一些发达国家,农业在整个供应链将得到的物流增值3~4倍,在中国的农业附加值只有1或略高。在其他国家,收获、加工、储存、运输后产值增加3.8倍,而我国水果增值只有1~1.8倍的比例:我们的蔬菜只有1%达到销售,物流和仓储少于20%的存储架,以及处理和蔬菜的包装,都低于10%。

2.3 未能充分发挥农业物流中介组织的作用

通过物流中介能够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从全球范围来看,荷兰合作社提供销售市场的75%~95%为自己的蔬菜,日本的蔬菜也由农业研究所集中竞价销售统一生产流程,上市是采取分散化,它的产品的70%以上是批发和零售业直接过渡。我国农机合作社的基础差,在20世纪80年代萌发,在20世纪90年代真正开始,比发达国家的时间短很多,发展规模小。

3 依托农业物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

3.1 应进一步加大冷链农业物流技术投入

农业本身具有一定的活动性,尤其是肉、蛋、奶、鱼和其他十分容易腐烂的农产品,必须要在运输过程中格外重视,加大对一些制冷设备的投资力度,比如冷藏车,以及在仓库里面按照制冷设备。确保农产品消费市场保鲜质量控制。只有物流技术,提高冷链物流农业投资,才能够有效实现农业更好更快地发展。我们广泛的农业、庞大的生产、运输困难、易腐产品,也是受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季节性,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相对其他产品来说稳定性不是太好。所以,要想保证农业物流体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必须采用其他方面冷供应链的集成技术。所以,只有做好了冷链物流工作,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3.2 逐步完善物流各环节,进一步提高农业物流的增值能力

农业供应链包括产品加工、包装、组装、运输、仓储、配送等多个环节,如果只开展增值产品的一些部分,很少有成效,但是,如果物流链在一起,提高农业创意附加值的各个方面,加强增值农业,有利于扩大公司的利润空间。因此,为了提高附加值农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步,在对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工质量和水平,保证出口的农产品能卖出较高的价格。采取合适的农业经营模式实行产业化经营,对一些主要类型的生产实行有针对性的投资和生产出口服务,收购协议签署后,制定长期稳定的合作联盟,之前,必须与农民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实现双赢。其次,提高附加值农业的供应运输环节。大量数据表明,中国物流的农业损失率相较之发达国家要高出很多,尤其对于一些容易腐烂的产品来说,损失率就更高了,甚至已经超过了一多半。所以,在对农产品进行出口运输时,应根据货物,及时、准确、保质保量的安全性,成本效益的原则,交通运输方面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布局,尽量挑选一些比较平坦的道路,使得农产品运输过程中经手环节能够减少,用于物流的投入资金也会得到有效减少。

3.3 充分发挥物流中介组织的重要作用

虽然在中国有大范围的耕地,但是农民的人口数量更多,人多地少成为当下十分棘手的一个难题,假设农民进入农产品市场的形式过于单一,那么在对市场形势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就很有可能造成交易方面陷入困境,而且谈判的水平也不高,要想聘请中介监督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使得农民面临更大的风险,交易成本也会更高,这样就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了使得市场小农户的困境得到有效处理,农业协会的中介组织首先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在整个物流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通过自身智能的充分发挥,达到为小农户开辟出一条进入市场的捷径,同时也能使其组织化程度得到提升。首先,对于农民协会的建立要在进行鼓励的同时,可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予以支持。目前来看中国的农业经济是有一个很大的增长的,农村建设也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然而从我国整体来说,在目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农民的地位依然十分不利,尤其是收购市场上的信息获取的速度慢且不全面,没有高超的谈判水平,市场开发也不尽如人意,这些都为农民在市场经济上立足带来巨大的困难。

要想保证我国农业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就必须要重视中国农业物流改革工作。文中对我国目前农业物流发展的情况以及趋势进行了大概的分析,并总结了要想促进农业物流的改革,就需要对国外的先进经验进行借鉴,同时提出了一种基于一个农业的发展与物流相关的农业措施,使农业物流得以迅速发展。当农业物流的现状得以改善,农业分配制度得以完善,农业物流的价值能够得以发挥,农业经济的优势才能最大限度上凸显出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然后达到我国农业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孙红梅.依托农业物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3,32(1):83-86.

[2]刘海飞.深化改革 加快农业物流业发展[J].农业经济问题,1992(4).

[3]M.S.森纳亚克.斯里兰卡经济改革——农民公司在农业经济转型中的作用[J].Socialences in Hubei,2004(11):81-82.

农业产业化建设范文第3篇

摘 要 本文在对宕昌县优质农产品资源比较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宕昌县实现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应采取的对策,即依靠科技,培育区域产业支柱;大力兴办具有高附加值的龙头企业,开展农副产品加工;大力发展各类农牧产品的营销及中介组织。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资源优势 对策

农业产业化,就是把农业向其它相关产业扩散、延伸、结合,不断延长农业产业链。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矛盾的有效途径,是农村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和突破。笔者在对宕昌县优质农产品资源比较优势分析的基础上,参考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就推动宕昌县农业产业化经营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一、宕昌县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产品资源优势

宕昌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地区西北部,地处秦巴山地和青藏高原东缘交汇地带,县域内亚热带、暖温带、高寒气候互相交错,高山、河谷、丘陵相间,层次分明的气候特征和复杂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宕昌县生态类型的多样性,区域性名优土特产品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县内已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并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与发展潜力的优质农产品。包括中药材、蚕豆、马铃薯、蔬菜、花椒、畜牧养殖等。

理川、哈达铺镇所产的“岷归”和竹院、韩院乡所产的“铨水大黄”享誉国内外;马铃薯个大、质优,淀粉含量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常年播种面积6 000 hm2左右,年产优质商品薯5万~6万t;官亭、化马、沙湾、新寨等乡(镇)所产“大红袍”花椒状如莲花、籽轻粒大、皮红肉黄、醇香味浓,属调味之上品,驰名陕、甘、宁、青、川各地;“二红椒”营养丰富、香味膻醇、麻酥可口,畅销宁夏及省内甘南、临夏州一带。花儿坡、八马、滩子等牧场产草量大,牧草品质优良,适口性强,具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推进宕昌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一)依靠科技,培育区域产业支柱

根据全县各区域中药材、蚕豆、马铃薯、蔬菜、花椒、畜牧养殖等支柱产业生产实际,按照“资源起步、规模开发、分类指导、区域突破”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品种优势,依靠科技搞开发,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逐步培育区域性支柱产业,形成几个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基地。

在哈达铺、理川镇高寒冷凉区,应适当压缩小麦播种面积,把发展马铃薯、蚕豆和中药材生产作为当前作物结构调整的重点,政府应在在财力、技术、政策上给予一定倾斜,使该区域成为全县乃至陇南马铃薯、蚕豆和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

沙湾镇要着重抓好洋葱、辣椒等传统区域优势明显的蔬菜,在生产中要引进高产、优质、抗病品种,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同时要重点推广粮菜间、套、复种技术。牛家乡要扩大蒜苗、蒜薹、大蒜等春播“三蒜”生产。城关镇旧城坝、何家堡乡白水川、甘江头乡谢家坝要依靠增加科技投入,大力推广滴灌、二氧化碳施肥、嫁接、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新技术,努力提高现有温室生产的科技含量。

临江铺、甘江头、官亭、秦峪、化马、沙湾、新寨等7乡(镇)河谷及半山区 是全县重要花椒产区,在花椒生产上应着重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整形修剪,大力开展嫁接换优,狠抓花椒天牛、吉丁虫、介壳虫和流胶病的防治,全面提高生产水平。

八力、车拉、南河、沙湾等4乡(镇)具有较大草原面积,应充分发挥天然草场优势,利用现有畜牧业基础,实行家庭经营与规模经营相结合的方针,开展科学饲养。要重视草原保护,加大草原监管力度,搞好草场租赁、拍卖试点,开展牧草改良。在畜禽养殖方面,要不断引进良种畜禽,加强冻配点建设,推广快速育肥技术,搞好疫情防治。在县内其余乡镇应抓好猪、鸡、兔的规模养殖,适当开展肉狗、肉牛及其它特种畜禽养殖,积极推广暖棚养殖。

(二)大办兴办一系列具有高附加值的龙头企业,开展农副产品加工

宕昌县科技文化落后、工业基础薄弱,乡镇企业发展缓慢,全县除有几家简单的中药材、马铃薯粗加工企业外,还没有一个具有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许多农产品得不到充分利用,产品缺乏系列开发和精、深加工,只能以原材料的形式被出售,经济效益低下。走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就要围绕区域生产基地和优质农产品资源,积极引进技术、设备、人才,引入现代企业运作机制,采取民办、企业联办、联营、合资及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兴办一系列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农副产品龙头加工企业,进行农产品系列开发加工,使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联动效应,实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产业经营格局。

(三)大力发展各类农牧产品的营销及中介组织

宕昌县地处内陆,远离大中城市,境内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农产品市场销售是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发展产业化农业就必须改变重生产、轻流通和重事后总结、轻产前信息引导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法,要面对国内外统一大市场,注重市场销售。应组织农产品销售、贩运大户和推销队伍,沟通生产基地与销售市场的联系渠道,不断开拓外部市场,这是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应把农产品市场销售和生产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去对待,用市场杠杆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从宕昌县的实际出发,依托中药材、蚕豆、马铃薯、蔬菜、林果、畜牧业等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把农户分散生产与市场密切连接起来,重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走贸工农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道路,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宕昌县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星闾,肖春阳著.市场与农业产业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李纪恒著.农业产业化发展论[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3]贾会远.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03.

[4]李璐.農业产业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5]王新民,丁伟.农业产业化研究综述[J].经济论坛,1997(19).

农业产业化建设范文第4篇

摘 要:本人就同心县引进龙头企业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推动区域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粗浅认识。

关键词:企业参与;高效节水;县域;农业产业化

一、高效节水灌溉成功经验

截止2014年,同心县有效灌溉面积为71.65万亩,其中扬黄灌区灌溉面积48.5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为23.15万亩。扬黄灌区均为渠道灌溉,高效节水灌溉区均在旱作区开发(水源仍为扬黄水)。我县现状年农业用水量为1.9亿m3,渠灌灌溉有效水利用系数为0.63,高效节水灌溉有效水利用系数达到0.85以上。

同心县下马关以色列合作项目灌溉技术示范项目区位于宁夏中部干旱带的中心位置,通过引进以色列先进的农业灌溉技术、设备与管理经验,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发展地方特色高效节水补灌农业。为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有效带动经济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使下马关镇节水灌溉项目区尽快实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建设目标。我县通过以企业投资为主体,以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为补充,成功引进了中石化宁夏易捷庄园枸杞科技有限公司在下马关镇节水灌溉项目区建设标准化枸杞出口生产基地2万亩。项目实施后,一是大幅度提高该地区森林覆盖率,有效改善当地生产和生活环境,具有十分显著的生态效益。二是项目建成后前五年累计生产鲜果4460万公斤,企业实现利润2222万元,同时,发展2万亩枸杞,年需雇佣劳力4万人,每年仅枸杞采摘一项就可使农民获得现金收入达7000万元,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使农村劳动力尽快转化为产业工人,长期解决了移民在家门口打工问题,给当地移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切实能增加移民收入。三是项目的建设不但充分发挥了土地资源优势,通过引进企业发展枸杞产业,对推进当地农业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高效节水灌溉规划

鉴于下马关节水灌溉项目的成功实施,同心县以推进农业节水、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现有灌溉面积节水改造和高效利用地表水为主,根据本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水土资源状况、农业生产经营情况、水利工程现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生态保护需求及高效节水灌溉发展需要等实际情况,严格依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以供定需、量水而行,突出重点区域,合理确定未来5年高效节水灌溉总体发展目标、布局、模式和建设任务,编制高效节水灌溉实施方案,大规模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工作。2013年-2017年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依托黄河扬水工程,以在扬黄灌区发展高效节水灌溉为主,拟在同心县境内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48万亩,分5年实施。

三、示范区实施方案

2014年,以同心县丁塘镇新华村为示范区,在扬黄灌区发展微灌工程。

1.社会经济状况。项目区涉及丁塘镇新华村1个行政村和吴家河湾1个自然村465户2486人,人均纯收入达到6180元。

新华村创新“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集中养殖,规模发展,示范带动,整村推进”的发展思路,结合五统一分的要求,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业、经果经济,建成了同心县新华村富民肉牛养殖园区,成立了新华雨露水果专业合作社,已与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书。

2.农业生产状况。项目区总土地面积7720亩,其中:水浇地灌溉面积560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2.5%。2013年小麦种植面积350亩,占6.25%,玉米种植面积为3750亩,占66.96%,苹果1500亩,占26.79%,目前种植业为粮、经、饲、菜四元结构,种植比例调整为34:50:10:6。

3.水资源平衡情况。(1)需水量预测。项目种植作物以苹果为主,考虑到苹果幼龄期还不能发挥效益,为减少土地资源闲置和保障合作社的效益,苹果幼龄期间作矮生作物。该种植模式下,枣树的株行距为3×5m,亩均定植果树44棵。矮生(豆类)作物进行条播。项目区发展苹果树间作豆类灌溉面积5600亩。根据种植结构规划苹果树亩均定植44株。根据灌溉制度,确定苹果树(幼龄期)灌水定额为4.0m3/亩(单棵灌水定额90.9L/棵),苹果树(盛果期)灌水定额为14m3/亩(单棵灌水定额318L/棵),豆类灌水定额为13.5m3/亩。由于项目区间作的豆类只种植3年,前3年果树处于幼龄期,两者进行错时灌溉,果树灌水定额比豆类灌水定额大,故计算管径时只考虑苹果树盛果期的用水量,项目区苹果树盛果期单次最大灌溉需水量:5600亩×14m3/亩=7.84万m3。按0.85的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毛灌水定额为16.5m3/亩,项目区苹果一次灌溉毛需水量9.24万m3。果树盛果期毛灌溉定额为148.5m3/亩,年灌溉总需水量83.16万m3。

项目区前三年年需水量由苹果幼龄期需水量和豆类需水量组成,苹果幼龄期年毛需水量为23.69万m3,豆类年毛需水量为49.72万m3,则需水量为73.41万m3。

(2)供水量。项目区为老灌区,不需新增水指标,直接水源为固海东二支渠。现状采用地面灌溉方式,种植大田作物,亩均灌水量为415m3/亩,年可用水量232.4万m3,因此供水水源供水能力完全满足总需水量要求。

(3)供需平衡分析。項目区为老灌区改造,把渠道灌溉改为滴管。根据我县多年灌溉经验、相关资料及近来年其他地区试验资料,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0.63,原需水量232.4万m3。微灌实施后,综合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至0.85以上,灌溉定额为148.5m3/亩,年灌溉需水量83.16万m3,年可节水149.24万m3。在不新增用水量的情况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方案可行。

四、工程设计情况

项目区改善灌溉面积5600亩,根据地形及水利设施现状,基本按斗渠控制面积将项目区划分为A、B、C、D四个灌溉片区,其中:A区控制面积1280亩,B区控制面积1460亩,C区控制面积1310亩,D区控制面积1550亩。四个片区通过在蓄水池取水集中加压,在每个区修建首部过滤器,分散过滤的方式,安装首部过滤系统4套。田间工程规划为滴灌和小管出流灌溉。灌溉系统运行方式为蓄水池——灌溉首部系统——输配水管网——小管出流灌水器(滴管带)。

五、工程效益情况

工程效益分析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效益主要包括灌溉效益;间接效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国民经济评价只计算直接效益。

工程节水灌溉面积5600亩,采用分摊系数法计算灌溉效益。灌溉效益为农业、水利等综合投入产出,水利工程的效益应根据其贡献大小进行合理分摊,在此采用分摊系数0.35。灌溉效益为349.66万元。

六、结束语

为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有效带动经济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引进企业,在高效节水工程发展农业生产中,实现节水灌溉技术与特色作物高产技术的集成,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农业生产能力。过去,示范区的农业种植采取的是一种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高效节水技术促使了旱作农业技术向着工程化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的方式转变,即将微灌、肥料、耐旱作物栽培等一系列先进技术优化组合、集成,大幅度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农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推动涉农企业成功转型,最终实现企业与农民双赢。

农业产业化建设范文第5篇

摘要:我国农业银行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但鉴于其进一步发展中还面对一些难点问题和深层矛盾,还必须有的放矢地采取多种对策措施。

关键词:农业银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政策性金融

文献标识码:A

一、农业银行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经验

我国农业银行自1979年恢复后,成为以农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专业银行。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后,加快了向商业银行转轨的步伐。多年以来,各地农业银行都将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作为拓展经营服务领域、大力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这是农业银行向商业性银行转轨,以及进一步为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做出新贡献的重要途径,也是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导作用,拓展服务领域,提高经营层次,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和农业银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的重要内容。总起来看,各地农业银行已在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进行了积极努力,探索和积累了一些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经验。

(一)在选准重点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指导,长短结合找准突破口

各地农业银行通常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积极稳妥,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效益第一,择优扶持”等原则,积极主动地参与农业产业化的规划与经营。比如: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较高的地区、产业和组织,重点扶持其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对只具备农业产业化经营某个环节的地区,重点支持、培育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项目;对农业产业化经营还处于萌芽阶段、经济基础还比较差的地区,重点支持培育主导产业,建立和发展商品基地。同时,还注意抓好不同层次产业化经营项目的典型示范,起到了“培养一个,带动一方,推动一片”的作用。

(二)在多方筹资的基础上增加投入,靠严格管理提高效率

各地农业银行在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时,通常是一手抓存款增长,增强信贷实力;一手抓存量调整,优化贷款结构。为确保贷款投向准,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一方面坚持贷款条件,择优选择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另一方面,为加强风险防范,对贷款规模较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团),实行了派驻企业代表制度,实施全程管理,及时发现、化解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贷款风险,实现信贷资金的良性循环。

(三)在发挥整体优势的基础上加强部门协作,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在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各地农业银行通常是协助各级政府围绕资源优势制订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帮助地方选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项目,帮助企业和农户开发市场和扩大生产规模,以承诺方式综合运用现金、汇票、承兑、信用证等金融工具为企业和农户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同时,为了保证各项服务措施及时到位,有些地方的农业银行还从上到下成立了由行长任组长的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领导小组,并层层界定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运作机制,从而加快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步伐。

二、农业银行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难点问题和深层矛盾

多年的实践业已证明,各地农业银行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大有裨益,不仅社会效益显著,而且经济效益可观,既有必要性,又有可行性。但在操作实践中,也有一些难点问题需要化解,还有一些深层矛盾需要克服。

(一)农业银行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难点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缺乏坚实的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想基础。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关范畴不了解,或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心中无数,既不能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在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也导致了行为上的某些随意性或盲目性。

二是仍然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和信贷资金计划管理机制的影响和束缚,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缺乏应有的调控力度。信贷资金计划管理僵化的局面始终没有彻底打破,层层砍指标、分规模,而且项目、科目之间界定过严,造成系统调控功能薄弱,经营层次多,信贷资金分散使用,平均用力,重点难以突出,不能形成“拳头”,致使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好的企业“吃不饱”,差企业又“扔不了”。

三是信贷管理手段落后,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缺乏必要的应变措施。信贷资金常规走路,手段弱化,无法适应新形势下一些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借转制和破产之机逃避贷款债务的行为,以及少数集团企业统一承贷、子公司或农户分割用款的运作方式。

四是信贷风险相对加大,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缺乏配套的保障措施。比如:贷款企业由于为其他企业或个人提供担保,贷款行无法事先控制,企业破产贷款债权遭受损失等。

(二)农业银行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深层矛盾

一是集约性与粗放性的矛盾。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集约化经营方式。信贷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应该集中信贷资金。而农业银行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束缚,以计划配置资源,管理意识相对淡薄,信贷投入量散而小,经营的粗放导致难以有充裕的资金进行集约性投资。

二是综合性与单一性的矛盾。农业产业化经营将贸、工、农三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需要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配套服务和全方位服务。目前农业银行仅给农业产业化经营资金支持,而且贷款门槛大有越来越高之嫌。大多还没有以投资者身份主动寻找、联合有关部门形成整体合力,多角度、全方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三是完全商业性和准商业性的矛盾。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利益驱动为联结、合作机制,以效益为目标,是一种完全商业性的经营过程。而农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后,一些地方政府部门没有认清业已变化了的农业银行的商业化性质,仍不断加大行政干预力度,片面追求信贷投放,使农业银行的经营不能自主,难以无法按照商业银行运行机制运作。

四是低效性与高效性的矛盾。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期一般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因产品尚未完全成熟、市场正在开拓,一般只有较低的效益。而农业银行商业化过程中必然要按照商业化经营的原则,注重资金运用的安全性和效益性,在这种经营前提下,便难以保障产品开发阶段的资金投放,从而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三、农业银行进一步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建议

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农业银行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大有可为,任重而不能道远。农业银行要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必须切实采取如下一些对策措施: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增强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农业银行植根于农村,其优势和潜力仍在农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为农业银行的贷款经

营提供了有利的机遇。各级农业银行一定要充分认识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意义,从“小富即安”和传统农业的圈子里跳出来,适应大农业、市场农业和效益农业发展的需要,树立学习农业产业化经营、认识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观念。从农贷方面讲,要达到“三破除三树立”:一是破除单纯为农户贷款的“小农贷”观念,树立为龙头企业、农产品基地、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多层次、多元化贷款的“大农贷”观念;二是破除只发放农业生产费用贷款的“老农贷”观念,树立信贷支持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的“新农贷”观念;三是破除信贷支持自给半自给基础农业的“狭隘信贷”观念,树立信贷支持集约化现代农业的“产业农贷”观念。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完善的农村机构、多年的支农经验等优势,增强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紧迫感和使命感,迅速调整经营战略,把农村业务重点转移到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上来,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投入。

(二)研究市场,抓住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载体的培育

从长远的情况看,农业银行仅在农村吸储而不主动放贷,将会严重影响到其声誉和经营。各级农业银行一定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与农业产业化部门建立起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积极围绕助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等目标,坚持面向“三农”、商业运作的原则,突出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支持一批竞争能力强、带动农户面广、经济效益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尤其是,要着力支持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从长远来看,农业银行也只有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优势,积极主动地“出击”,优先占领广阔的农村阵地,才能获得声誉和经营的“双赢”。而目前需要做好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一是支持当地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覆盖面和辐射力;二是重点培植和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三是支持商品基地建设,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四是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五是支持提高科技含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六是支持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使农业产业化经营明确“航向”。

(三)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亚

各级农业银行要根据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发展的新要求,稳步增加贷款投放规模,创新金融产品,完善服务方式,加大支持力度。比如说,重点支持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方向、附加值高、技术和市场比较成熟、政策扶持的企业和项目,优先支持科技创新能力强、具有知识产权、节能环保的企业和项目。尤其是,对于农业产业化部门推荐的、符合本行信贷规定的龙头企业和项目,可及时纳入营销和信贷支持范围,按照择优扶持、控制风险的原则,优先受理、优先调查评估、优先安排资金规模。同时,各级农业银行可根据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经营特点,积极推广季节性收购贷款、龙头企业集群客户融信保业务等特色产品;可努力创新担保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应收账款质押、存货质押、大型农机具抵押、林权抵押等新型抵质押方式的适用范围;可加强与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的合作,拓宽担保渠道,解决龙头企业担保难问题。对符合信用贷款条件的,还可采取信用贷款方式;对重点企业的优质贷款,还可在规定范围内适当下浮利率,优化期限结构,积极探索对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信贷支持的新模式。

(四)加强银企合作,促成“联姻”和“结盟”,建立高效顺畅的工作协调机制

各级农业银行要把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组织领导,与农业产业化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起高效的部门协调机制,共同做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服务。为此,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与国家农业部已经建立起了行部联席会议制度,正在重点做好政策研究、信息交流、重大项目协调以及监督检查等工作。省级以下农业银行也可仿效中国农业银行总行与国家农业部的做法,切实加强与农业产业化部门的沟通,共同确定重点支持的企业和项目。一方面,要迅速促成各级农业银行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的“联姻”和“结盟”,以至于形成“难舍难分”的一体化经营格局,最终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共同体。另一方面,各级农业银行要与农业产业化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各级农业产业化部门要利用信息资源优势,及时向农业银行通报农业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及龙头企业动态监测情况;各级农业银行要将相关金融服务情况向农业产业化部门及时通报,加强对龙头企业使用贷款的指导。

(五)调整结构,强化管理,努力提高信贷质量与效益

一方面,搞好组织机构的配置和信贷结构的配置,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布局找好信贷支持的结合点,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选准信贷倾斜的切入点,集中信贷资金配置信贷效益的增长点,掌握好信贷支持的力度和节奏,优化贷款投量投向。另一方面,通过严格掌握贷款条件,提高信贷人员素质,实行贷款管理责任制,确定贷款最高限额,实行驻厂(公司)信贷员(组)管理办法,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等措施,完善信贷风险防范,弱化贷款风险,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及其良性循环。

农业产业化建设范文第6篇

摘要:农业产业化是一种新型的农业产业经营模式,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发展生产和经营服务的多样性,较好地实现农户单独经营的小微生产与市场的结合,极大提升了传统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可规划性。农业产业化生产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刺激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振兴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以及改善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贵州省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耕地少,农业发展较为落后,为推进贵州省的经济建设,农业产业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本文对农业产业化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深化研究,同时结合贵州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进行分析,总结了贵州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所在,并针对相关问题给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贵州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一、农业产业化的特征

(一)生产要素规模化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产业集约化能够有效控制企业成本,农业生产在先进科技的推动下,依托于集约化与规模化生产,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市场中的竞争力,进而扩大企业再生产的规模,推动企业供销系统的发展,实现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二)生产技术科技化

农业产业化进程在不断加快,科技水平的高低能够对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造成直接影响。依托于先进的生产技术,强化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并且依托于科技生产出更受消费者青睐的产品,增强产品的个性化与独特性,辅以更快速、更高效的物流系统,能够大幅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

(三)经营组织一体化

农业产业化在产品种植与供应方面要以农民为主体,这也是农业产业化“链条效应”的基础和保障。农业产品与工业产品不同,农业产品需要进行深加工,因而经营组织方面所涵盖的内容更广,要努力拓展模式不同的一体化形式。

(四)生产环节专业化

农业产业化发展在生产环节上更趋专业化与精细化,这也是工业生产的表现形式之一。农业产业化由于生产的高度集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工业化的成分,而工业化生产的最大特点就是专业化程度高。因此,专业化生产这一环节成为了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步骤。

二、贵州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贵州的农业农村工作要与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相结合,以农业、农民、农村都能更上一层楼为目标,在发展一般传统产业的同时,把气候、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特点突出出来,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发展适合本省省情的高效农业作为目标和方向,进一步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充分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建设,主要农产品稳步增长,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深化,农产品质量得到稳定提升,得到市场的认可。

三、贵州省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问题

(一)农业市场机制不健全

目前在贵州农业产业中的出现的各环节之间是相互联结在一起的,生产和销售、供应都是在一起,养殖和种植以及加工也都是一体化特征。农业产业化是由各方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利益的共同体。但是,从贵州存在实际情况来观察,目前还远未建立起这种有效的联动机制。还有,农户与农户之间的联系也不算紧密,都以自我为主,缺乏联合的力量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不被侵犯。

(二)农业产业化发展难以形成规模

从贵州省农业发展的状况来看,省内各州各市的农业产业分工基本完全重复,没有区分细化的分工,什么都在尝试去搞,最终都没能形成大的产业。由于农业产业化建设多且分散,使农业发展一直原地踏步的情况,在贵州各地普遍存在。

(三)专项资金使用效益低导致农业发展资金缺乏

一直以来,专项资金对贵州农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支持作用,特别是支农专项资金。但在如何更科学的管理这笔资金和如何用这笔资金去支持农业产业的发展建设,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当前,贵州省参与专项资金管理的单位太多,一度达到十几家,对于支农专项资金的使用、安排及实施,缺乏整体的统筹协调工作。

(四)缺乏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作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与这一地区的产业加工、物流销售、商贸服务等各个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关联。龙头企业对某一地区的发展贡献颇大,一方面能带动农业产业化基地的发展,另一方面能影响农业产业化中的各个环节以及互相之间的配合。

(五)产业链条短

目前,贵州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很多是以公司和农户以各种形式进行结合,这种生产模式具有自身的缺陷,因为只实现了农产品供求之间的连接,并没有把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之后的销售、运输等部分很好的连成一体化的发展链条,农业产业链条过短也引发产业化的经济带动和化解风险的能力都十分有限,同时也使农户在参与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收益,农户和企业之间的利益矛盾冲突也逐渐加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得不到提升。

四、推动贵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农业参与者素质和能力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经营管理者和成员的素质,这一点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被重视的。首先,重视教育和培训,增加农民受教育和受培训的资金来源渠道;其次,把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与农民的教育培训紧密地结合起来;最后,以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核心,使得农民能与市场有更多的关联,对市场有更多的了解。

(二)实现农业生产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把承包责任制落实好,使所有权与承包权、使用权分离,激活经营权;使土地流转规范化,妥善处理荒地;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土地流转过程中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好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制。

(三)积极改善农业金融环境

要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金融问题,不仅要有对应的制度,更要有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一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打牢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二是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三是增进农业产业化的资本运营管理。

(四)提升農业产业科技化程度

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关键所在,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怎么样开展创新很重要。一方面,应建立农业产业化研发机构,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另一方面,增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联系,共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来帮助开发农业项目。

(五)打造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是农业经营发展的关键所在,开展生态农业发展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步骤,发展循环经济也很重要,减少环境污染,优化人文环境。升级传统农业水平技术,辅助地方政策支持,利用贵州的生态资源优势,建立起生态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模式。(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陈晓华.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12(11):4-6.

[2]沈雅琴.对当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研究的再思考[J].当代经济研究,2005,(12):53-57.

[3]欧淑霞.农业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0(9).

[4]朱满德,江东坡,邹文涛.贵州省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探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3(9):413-415.

上一篇:孟子二章复习题范文下一篇:农行信用卡章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