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

2023-12-16

民族地区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运用档案管理学原理,根据民族地区高校档案管理的实际,提出了一些看法,希望对民族地区高校档案建设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民族地区 高校 档案管理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特别是高校大规模的扩建校区、跨地区办学、吞并或合并其他院校,形成了机构重组,再加上专升本等等,这给档案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形势下,我们应认真分析改革重组后高校档案工作所面对的一些新的问题,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一条民族地区高校档案工作的建设之路,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稳定高校档案管理队伍

在民族地区高校内,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与教师在身份、待遇上有着明显的区别,属于教辅人员,并且要按时上下班,没有主观能动性,难免在心理上造成失衡,不安心于本职工作,导致工作死板、专业技术人员匮乏。而当前高校合并、重组给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新的形势下,稳定档案管理队伍势在必行。我认为应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不要用过去的手工的老一套办法,应跟上时代,不断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发挥综合效率。[1]

二、突出档案馆的综合性

民族地区高校的档案部门,多数是高校的行政部门的附属机构,不予重视。随着高校的改革、合并、重组,办学的观念、模式发生了转变,档案管理也应随之发生转变,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收集存储,而应该突出其综合性,发挥档案的作用,为高校科研、学生学习、资料的查找提供服务平台。我们应建立综合性的档案馆,形成专门的机构,并由专人负责,进行系统的分类,便于各个层次的人员方便快捷地查找资料。高校规模扩大后,档案材料明显增多,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档案管理有可能造成混乱,只有建立综合性的档案馆,将全校各部门的或个人手中零散的档案材料进行整体的动态的全宗管理,才能确保文件资料的及时归档,维护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及安全性。[2]

三、搞好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質建设

民族地区高校档案工作人员多数是本校教师的配偶和子弟,文化水平不高,对档案管理工作认识不够,因此必须加强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建设,才能满足高校发展的需要。首先,我们要从思想上对档案工作引起重视,定期学习国家颁布的《档案法》,了解最新最前沿的档案动态,掌握档案制作的规范、程序,同别的高校保持一致,与国际接轨。第二,对现有的工作人员要采取送出去的办法,通过学习其他高校先进的档案管理经验,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业务素质水平;另外还要引进一批档案管理专业的优秀人才,充实民族地区高校的档案管理队伍,提高其整体素质。第三,素质建设不仅包括业务素质,还包括政治素质。在当今社会,外界诱惑力太大,难免会造成档案工作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整天面对枯燥繁琐的文件资料,档案工作人员没有过硬的政治素质难以守住职业操守。还要强调心理素质,要耐得住寂寞,坚持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自身的修养,培养档案工作兴趣爱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档案事业中去,安心工作。[3]

四、坚持同高校各项工作同步

档案资料是记录一所高校教学、科研及各项活动的史料,是今后总结交流、改进工作的主要依据。而档案资料一般来源于一线部门,一线部门如果不及时交上来,那将会影响到二线部门,如此下去将会造成恶性循环,档案馆就相对被动,短期内看不到什么效益。有时候领导或其他同志需要一个材料的时候,工作人员就有可能临时加班加点,忙得不亦乐乎,因此,我们必须要坚持材料及时归档同学校的各项工作同步进行,把档案管理的视线融入到学校的整体管理中,一些重要的文件精神、会议记录必要时通过行政干预强制执行。学校领导也应高度重视,明确各个部门及教务秘书等的职责范围,要划分责任人,配合档案馆的工作,并扩大档案资料收集的来源和渠道。档案馆的工作人员还要配合高校的教学科研,通过对档案资料的整理,从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为领导的决策提出有力的帮助,不断向综合利用的高层次发展,替学校排忧解难,发挥它应有的作用。[4]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不应老是呆在办公室,应经常下到各个院系机关催收一线资料,并严格把关,严防临时抱佛脚,确保资料的真实可靠,各个部门也要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档案馆的工作任务。

五、与时俱进,搞好民族地区高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化等现代化建设

在当今以计算机网络为主要平台的信息社会中,高校档案资料实现信息化、网络化是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主要手段,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使档案工作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正规,实现资源共享。目前民族地区的高校相继建立了校园网,同中国教育网互联,网上开通学校教学、管理、科研等等,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加有利于学习和工作的良好环境,高校档案馆也相继完成了由传统的纸质为载体形式的档案信息向机读档案信息的转变,并以磁盘、光盘作为储存信息的载体,向数字格式过渡。民族地区高校的档案工作人员应加强计算机方面的学习,大胆走出去,学习他人比较成熟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收集、整理、编目、检索、利用的自动化,提高服务和工作效率,促进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但民族地区的高校普遍办学经费比较紧张,加上个别领导对档案馆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用于档案馆网络化建设的经费更加有限,无法配置先进的计算机硬软件,档案馆内也缺乏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这些都是制约高校档案馆网络化发展的障碍因素。[5]因此,我建议高校领导应引起重视,及时下拨经费,加强档案馆网络的软硬件建设,同时高薪引进优秀的档案管理人才,为档案馆的建设提供人力和物力保障。

结束语

民族地区的高校相对办学困难,但高校不跟上时代步伐更加难以求生存求发展,档案信息网络化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作为一个民族地区高校档案工作者,我倍感责任重大,我们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好档案工作,为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谢开明,叶方莲.浅谈高校的档案管理[J].安康师专学报,2005,(2).

[2] 何倩.新合并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之浅探[J]. 科技咨询导报,2007,(15).

[3] 万雪峰.浅议基层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建设[J]. 沈阳干部学刊,2007(4).

[4] 钱惠燕.学校档案综合管理初探[J]. 云南档案,2007,(3).

[5] 葛桂珍,苏亚民. 高校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建设[J] . 科技创业月刊,2005,(1).

民族地区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2篇

一、传承以及创新民族技艺的主要意义

(一) 民族技艺的特色

我国传统民族技艺传承至今, 种类繁多, 属于传统的手工艺品。在最初出现之时, 这些民族技艺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需要。但是, 随着历史文明的不断进步, 传统手工艺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它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还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 从而逐渐的发展为高档艺术品[1]。这些民族技艺所特有的文化内涵, 是新世纪科技或机器难以替代的。

(二) 民族技艺面临着生存危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 不再是停留于以前的温饱型, 而是朝着小康型转变, 甚至有许多人朝着富裕型靠拢。但是, 人们的衣食住行主要还是使用物美价廉的工业化产品, 传统的工艺品由于生产较少, 大多由作坊精雕细刻, 这就使得传统工艺品的价格非常高昂, 让许多购买者望而却步。由此可知, 在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的环境下, 就会对传统文化造成较大的影响, 会造成其物质层面的收缩。在现代生活的冲击下, 传统手工艺逐渐的走向衰落。那么民族地区中职艺术院校, 就需要肩负起传承以及创新民族技艺的重任, 使我国一些优秀的传统民族技艺能够得以保存, 而这也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

(三) 市场空间

传统手工艺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特质: (1) 个人风格、 (2) 原创性、 (3) 独特性等等, 这些特质是现代机器所难以表现的。也正是因为传统手工艺具有这些特征, 才能够使其历经百年千年而不衰, 使得其在现代化文化氛围的冲击下, 仍然保留一丝生存空间。这些民族技艺的传统审美的再现, 再加上中国文化的世界化, 使得其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现如今, 人们对个性的追求越来越迫切, 这就会推动民族传统技艺的复兴, 人们在反思中会唤回机器中所丧失的个性以及温情[2]。由此可见, 我国的传统民族技艺有着较大的市场空间。

二、在民族技艺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 民族地区中职艺术专业的主要优势

(一) 能够缓解社会超前需求的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人们对自己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传统民族手工艺术品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 不可复制性、 (2) 唯一性等, 使得其再次进入到世人的关注之中。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需求, 不再局限于对技艺精美性的满足, 也不再局限于对材料特殊性的需求, 而是要体现出文化特质符号的生活用品。这种需求可以算的上是一种超前的需求, 使我国传统民族技艺的创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 传统手工艺者却很难做到这一点, 他们难以跟上时代发展变化的节奏, 再加上我国民族技艺的种类较多, 而且地域特色较为鲜明, 这就使得民族技艺的教育存在一定的难度。

而作为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基地, 民族地区中职艺术院校在这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 在中职艺术院校内部, 拥有着一批技艺精湛的专业教师队伍, 他们对本民族文化有着较深的了解, 对本地区的特色技艺以及其发展趋势有着一定的了解, 而且在中职艺术院校中, 还具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及手段, 所以能够为民族技艺的研究提供支撑, 能够缓解社会的超前需求的这一问题。

(二) 能够解决民族技艺的创意与市场需求的问题

在新时期背景下, 传统民族手工艺要想获取生存空间, 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就需要符合市场的需求, 要解决技术创意与文化变迁的这一矛盾。要在原有传统手工艺技术的基础上, 创造出既符合当前时代文化特点, 又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制品。然而, 历代手工艺作坊的生产非常的有限, 很难将民族传统技艺中的精髓部分与当前国际文化相融合。这样一来, 就导致产品的设计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从而影响了民族手工艺的继承与创新[3]。但是, 民族地区的中职艺术专业能够吸引社会投资机构的关注, 从而为传统手工艺的研发提供财力保证。再加上院校内部有一批专业素质较强的手工艺师资团队, 通过设置特色的专业, 然后组建专门的研究队伍, 对传统民族的特色产品进行研发, 就能够使民族手工艺产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三、中职艺术专业传承与创新民族技艺的主要措施

(一) 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

首先, 要想实现对民族技艺人才的有效培养, 就需要对该产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研, 然后来提出新要求。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民族地区中职艺术专业就需要做到这一点, 要以自身的办学理念定位依据, 然后结合当地的民族特色, 对民族技艺的传承模式进行创新。例如, 在专业的设置上, 以及在课程的设置上, 要体现出民族地区中职艺术专业的特点。其次, 在发展过程中, 需要发掘本地区民族技艺的优势条件, 对其中的一些特色优势技艺进行突出, 然后在课程的设置上, 要将这些特色突显出来。值得注意的是, 中职艺术院校还需要推进课程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对传统技艺专业理论的教学, 还需要重视实训课的开展。最后, 中职艺术院校需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更新, 并且对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 从而为民族技艺的继承与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使中职艺术院校的教育走向特色发展的道路。

(二) 坚持以民族技艺传承为核心

首先, 重视对校内传承人的培养。第一, 要培育名师。也即是学校引进大量的专家学者, 特别是一些民间工艺大师, 以实现对名师技艺的推广。第二, 选派优秀教师前去学艺。利用寒暑假的时候, 由学校选派优秀的专业教师, 组织他们前往民间工艺大师身边学习技艺, 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其次, 可以创建大师工作室。也就是模拟公司化的运作方式, 吸引学生、教师或者民间工艺者加盟, 由他们去研究如何将民族手工艺与市场需求相结合, 从而提升手工艺品的品质。如果学生能够制作出优秀的工艺品, 那么就可以与企业签订相应的供销协议。如此一来, 就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 能够满足学生的利益需求。这样一来, 就能够促进民族技艺的有效传承与创新。

四、结语

综上, 我国的民族技艺是一个民族的智慧结晶, 它们反映了该地区的民族特色, 是我国历史文化传承的表现。但是,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 我国传统民族技艺面临着失传的窘境, 为此, 民族地区中职艺术院校需要担负起民族技艺传承的重要历史责任, 要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 重视对民族技艺人的培养;要坚持以民族技艺传承为核心, 通过对校内传承人的培养, 以及大师工作室的创建, 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实现对民族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摘要:每一项传统工艺, 都是民族智慧的结晶, 都有着它本身的历史使命。在我国许多区域, 都有着独特的民间手工技艺, 这些技艺反映了一个区域独有的特点, 反映了该区域人民的智慧结晶。但是,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 这些民族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尴尬境地。因此, 民族地区中职艺术院校需要肩负起传承以及创新民族技巧的重任, 要成为保护这些非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关键词:民族地区,中职艺术专业,民族技艺,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盛明明.职业院校技能大师工作室运行困境及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 2017.

[2] 季琳琳.“技”与“艺”的转捩—20世纪中国高等书法艺术教育发展状态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 2016.

民族地区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3篇

网络时代提高民族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要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坚持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着眼全局,把握大势,着力服务民族地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促进民族文化繁荣发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传播能力,为实现富民强区目标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以内蒙古为例,近年来内蒙古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力度增强,亮点凸显,实效提高,取得了新的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可以用“四新”来概括,即坚持围绕中心,把握根本,兴起了理论武装新高潮:坚持服务大局,引导有力,营造了各民族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新氛围:坚持载体创新,重点突破,实现了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突破;坚持面向基层,贴近实际,建立覆盖城乡(苏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拓展了各类文化活动的新领域。但是,面对国际国内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以及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民族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科学化水平有待不断提高。对此,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直面客观实际,把握现实特点,把创新作为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用时代的眼光来审视本地区,努力推进理论创新、观念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中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科学化和实效性,推动民族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

创新一:树立新理念,形成新机制

当今时代是网络时代,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深刻改变着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内外环境,深刻改变着信息传播方式和舆论形成机制。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网络媒体兴起带来的重大影响,深入研究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树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理念,形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机制。

树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理念,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思想方法上要真心实意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充分发挥各族群众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在社会宣传活动中,多采用平等交流、双向互动的办法,努力让各族群众自愿地参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在理论宣传中,不回避各族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和心贴心的态度作出令人信服的回答。在新闻媒体宣传中,要把党的意志与反映各族群众心声结合起来,进一步把镜头对准群众,把版面留给群众,使他们的意愿能够得到充分反映和表达。在文艺作品刨作中,要多反映各族群众身边的凡人小事。多表现他们鲜活生动的现实生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摆出说教的姿态和刻板的面孔,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要善于从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抓起,使他们通过参与活动真正感到受益匪浅。其次要树立和谐理念。面对社会思潮多样化趋势的加大,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善于从民族地区和谐的视角认识事物,以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采取和谐的办法解决矛盾,用和谐的举措凝聚人心。在理论建设方面,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教育各族群众,又要努力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共识。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既要自觉继承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在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内容和形式创新,又要努力营造尊重文化规律、尊重文艺创作、尊重文化人才的氛围。在道德建设方面,既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普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又要着眼于各族群众的觉悟程度与接受水平,塑造各类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使党的执政理念、国家的发展政策和基层群众的要求保持内在一致、有机统一。第三要树立公平正义理念。要公平公正地对待受众群体,使他们在接受教育、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有平等的权利、均等的机会。从现阶段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努力创造条件逐步缩小城乡之间、不同职业的群众之间、贫富状况不同的社会成员之间在精神文化生活上的差距,保证精神文化财富在分配对象、分配内容和分配方式上的尽可能公平正义。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产品的提供要更多地向农村牧区和社区、街道倾斜。使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逐步走向均衡。

形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机制,一要在形成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战线长、头绪多,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兼顾各方面的需求和利益,在统筹下有序推进、在兼顾中从容应对,争取工作效益最大化。要准确把握宏观大势、吃透中心工作,自觉服从、服务大局。要善于争取各方支持与合作,变“内循环”为“大循环”,变“小宣传”为“大宣传”,变“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要善于抓重点带一般,强化精品意识、精细意识,努力实现点上突破、面上开花、整体推进。二要在形成求真务实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要坚持虚话实说,虚功实做。无论开展什么活动,从策划到实施都必须把落脚点放在最终效果上,注重具体、注重细节,在实干之中勤于思考,在忙碌之余善于总结。要努力改进工作和活动的运作方式,通过强化责任、量化指标、细化程序、跟踪督查等办法,变软任务为硬要求,使每项工作都具有务实性。三要在形成改革创新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要抓住增强活力、改善服务这个重点,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产业运作方式促进自身发展。要加强对网络文化建设管理的宏观指导,建立起网络管理的统一指挥、协调有力、运转顺畅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构。要加强重大新闻选题策划,搭建政府与媒体沟通互动平台,推动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和新闻舆论监督机制。要完善用人选人机制,形成按科学化要求考核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的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其勤奋学习、勇于实践,努力成为会搞调研、会出主意、会写文章、会具体操作的工作者。同时,注意以各种方式引进人才、留住人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的活力。

创新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舆论主导权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在思想认识、道德选择、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独立性、多样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情况新特点,要求我们不断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舆论主导权。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新兴媒体迅速崛起,需要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以数字化、网络化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逐渐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战场。手机、网络等技术平台,具有自主性、隐蔽性、互动性、开放性、多元性和传播快、覆盖广、影响大等特点,敏感的社会问题一旦在网上出现,便能迅速形成舆论焦点。引发社会关注,影响社会稳定,这

就使舆论引导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大大增加。我们必须从占领文化传播制高点和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主导权的高度。把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加大引导力度、提高引导水平,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使互联网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促进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面对复杂的形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做好舆论引导工作,是当前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要形成舆论引导强势。实践已经证明,组织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是形成强有力的主流舆论态势和社会氛围,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唱响主旋律的有效手段。二是要坚持党性原则。舆论引导能力问题,不只是引导方法、引导水平、引导技巧问题,更重要的是坚持党性原则问题、立场感情问题。坚持党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第一要义。三是要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族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民族地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深入实际,多倾听群众呼声,多了解群众意愿,多反映群众利益要求,多宣传群众中涌现的先进典型,激励各族群众信心百倍地创造美好生活。四是要善于运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占领新阵地,不断提高传播力、影响力。要积极发挥各类媒体的作用,迅速快捷地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及时全面地反映各族群众的心声,唱响主旋律,营造强有力的主流舆论态势和社会氛围。五是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民族地区的中心工作,整合宣传资源,利用一切宣传阵地、采取一切宣传手段,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打总体战、打规模战,组织有深度、有力度、有密度的宣传报道,以正确的舆论去引导、感召群众,弘扬时代主旋律。

创新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

当前网络文化还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使网络成为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精神文化基地。实现这样的目标,关键是在引领中做到以人为本、探索创新、开放包容。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通过引领网络文化健康发展,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文化生态,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这就要求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践中学会用建设性的态度来解决网络文化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要通过更加坚决地打击网络上违法行为,遏制网络文化发展中的不良倾向,有效保护网络空间公民的合法权益,使网络文化更好地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必须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科学分析和对待复杂多元的网络文化,在此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凝聚社会思想共识。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承认并尊重网民认知的差异性和价值观的差异性。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也千差万别,这必然会带来价值观的差异性。应该说,这种差异性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因此,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时应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树立网络文化多样共生、和而不同的观念,科学分析不同网络文化背后不同社会阶层、社会群体的愿望和诉求,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进行引领,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力。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应做好主动引领工作,掌握网络文化发展的主动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文化正在社会生活中产生巨大影响,从而主动地“触网”,以引领网络文化发展为己任。同时,善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融入网络文化,不断探索引领途径、创新引领方式,增强其在网络上的感召力。使其转化为广大网民的自觉追求,让网络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平台、促进人们精神生活健康发展的广阔空间。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应充分利用网络文化多元性这一特点,深入研究不同网民的认知水平、道德状况、价值追求和思想觉悟,认真分析不同性质网络文化形成、发展、传播的规律以及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建立评析不同网络文化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和整合多元网络文化。对那些符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利于社会发展进步的网络文化,应当肯定和提倡;对那些腐朽没落的网络文化,则应分析其形成的土壤和机理,坚决予以铲除。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应充分利用网络文化的互动性特点,多与网民交流互动,通过互动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引领风尚。要通过互动增强引领工作的实效性,需要做到既讲究科学性、理论性、导向性,又注重趣味性、生动性、针对性;既讲究教育人、感化人,又注重提升人、愉悦人。总之,应使引领工作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从单向灌输走向多方互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网络文化中的吸引力、感染力。

创新四:以全新的观念做好理论武装工作

近年来,内蒙古紧紧围绕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养、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确立新的发展观。有针对性地加强了理论学习工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中央、自治区有关专家,分专题举办了系列大型理论报告会、专题读书会和研讨会。围绕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这条主线,围绕重大部署、重大决策,加强理论研究,在新闻媒体刊播理论文章。以加强基层党校、理论实践基地建设为重点,认真抓好理论下基层和党课教育工作,培训理论骨干。但我们的理论研究还存在“供需”对接不够、思想穿透力不强、成果有用性较差等问题,因此要真正做到以新的思想指导发展,以新的观念推动工作,自觉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深人群众,善于从社会生活和现实矛盾中寻找题目,从新生事物中把握趋势,从习以为常的事情中发现问题,从群众的言行表露中捕捉诉求。必须明确任务,科学布局,在关注现实、服务社会、指导实践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一是要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这个重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二是要紧紧围绕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这个关键,营造共建和谐、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这个根本,凝聚各族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奋发有为的精神力量;四是要紧紧围绕推动民族文化繁荣发展这个环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享有文化权益、享受文化发展成果:五是要紧紧围绕扩大内蒙古知名度和影响力这条主线,以“大外宣”的格局展示我区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形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为正确处理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坚持不懈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武装工作,是民族地区的必修课。一要坚持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重点,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学习培训I,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使各级领导干部成为贯彻落实这一理论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正确解决新形势下民族问题的能力。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使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走进社区、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先进事迹广为人知、深入人心,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感、责任感和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二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指导实践。进一步开创新阶段民族工作的新局面。要始终坚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研究和处理民族问题,更加自觉地把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中去思考、去研究、去谋划,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创造性。三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推动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民族地区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直接关系到全国全面小康社会的最终实现。本文从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探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民族地区 全面小康社会 评价指标体系

自小平同志在1979年提出“小康社会”后,小康社会确立的目标正一步步变为现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正在享受小康社会带来的巨变。我国总体小康社会的实现也极大地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民族地区发展依然滞后。2015年全国贫困发生率为5.7%,而民族八省区贫困发生率为12.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族地区是短板。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调研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没有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因此,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拔寨阶段我们需花大力气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确保到2020年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

自从提出小康社会以来,众多专家、学者对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如国家统计局建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其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民主法制、人民生活、文化建设、资源环境等5个方面39项指标组成。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在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其指标体系由经济发展、社会结构、民主法制、人民生活、科技文化和生态环境等6个方面28项指标组成。李孝坤、苏维词、凌洁的《重庆三峡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提出重庆三峡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涵盖经济水平、生活质量、人口质量、生存环境4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等。那么,对民族地区来说,现有的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能否全面衡量和评价其小康社会发展和实现程度?民族地区有没有特殊的情况需要考虑和兼顾?为了全面有效地对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的实施和发展过程进行度量和监测,有必要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对现有的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适当补充和完善。

二、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

虽然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侧重点不同,但大体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对于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除了包括这些指标外,还应结合民族地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适当补充具有民族特色的具体监测指标,尤其应考虑少数民族群众参与政治的程度、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程度、各民族文化教育的發展状况、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等因素来衡量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因为只有少数民族群众广泛参与政治,才能汇聚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只有各民族群众积极投身经济建设,才能为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教育发展文化繁荣,才能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只有生态良好环境美好,才能有效促进民族地区各民族群众宜居宜业。因此,制定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在民主政治、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及生态环境中增加具有民族特色的具体监测指标。

(一)政治层面

国家统计局构建的《全面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中,民主法制从基层民主参选率、每万名公务人员检察机关立案人数、社会安全指数和每万人口拥有律师数四个指标来评价小康社会在政治方面的实现程度。在民族地区除了上述指标外,还应增加少数民族干部配备比率。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自治权的保障主要体现在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使用。210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对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优秀少数民族干部要大胆使用,放到重要领导岗位上来,让他们当主官、挑大梁。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需要有一定的财力、人力外,更为关键的是要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好了,能够管根本,管长远。少数民族干部与本民族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了解本民族历史与现状,熟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在本民族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更能发挥其他民族干部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力量。因此,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政治层面中需要增加少数民族干部配备比率指标。

(二)经济层面

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在经济方面的监测指标有人均GDP、工业生产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等。人均GDP是生产性指标,用人均GDP、工业生产率等指标来评价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经济方面的实现状况还不足以全面体现民族地区的小康水平。民族地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难度大、困难多、面积广。据统计,2012年民族地区的小康指数达到70.84%,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12.71个百分点。而民族地区的农村牧区更是重点和难点,2016年民族八省区仍有1411万农村贫困人口。为了全面有效地反映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发展程度,民族地区经济层面的监测指标还应增加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状况、农牧区社会保障覆盖率、农牧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等指标。

1.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状况

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大多数民族地区属于农产品主产区。其主要特征是发展农牧业生产,提供农牧产品。要针对民族地区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开发特色农牧产品,发展优势产业,改变民族地区贫困落后面貌。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农牧民的收入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因此,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增加民族特色产业发展状况指标。

2.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状况

基础设施落后仍然是民族地区特别是农牧区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是群众脱贫的最大障碍。一些民族地区的群众没有干净水喝、道路不通、住房简陋。因此,要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比重,完善农牧区基础建设。

3.农牧区社会保障覆盖率

我们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没有很好地覆盖到农村牧区,农牧区的群众因病因灾返贫的情况时有发生。在民族地区要编织好一张全覆盖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在基本生活、基本养老、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等方面为各族群众提供保障。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有效保障人民生活、体现社会公平。因此,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中应增加农牧区社会保障覆盖率指标。

(三)文化层面

数据显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巩固率平均只有86%,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平均水平为93%),不少地区初中辍学率超过30%。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阶段,确保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最硬的骨头,离不开教育和文化的支撑作用。此外,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全国也最为薄弱,成为制约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要在民族地区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所以,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体系文化层面的监测指标中除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等,还应增加在校少数民族学生占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每万人口中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数、民族职业教育学生人数占民族地区在校学生数的比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率等指标。

1.在校少数民族学生占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民族地区抓发展、抓团结,都离不开教育这项基础性工作。抓好民族基础教育,才能确保民族地区不同民族的孩子共享社会发展机遇,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为少数民族的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国家要大力保障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教育,这是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发展民族教育的基础。因此,在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中要增加在校少数民族学生占该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指标。

2.民族职业教育学生人数占民族地区在校学生数的比重

职业教育是各族青年打开就业之门的“金钥匙”。 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还不能很好地满足民族地区对实用技术人才的需求,要加快发展民族职业教育,培养更多实用技术人才,才能为民族地区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民族地区要重视民族职业教育,加大民族职业教育学生人数的比重。

3.每万人口中在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数

让民族地区更多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这是一件事关社会公平、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大事。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改变贫穷落后现状的生力军,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因此,民族地区要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充分就业。

4.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率

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明确要求。民族地区要加快实施基层文化设施全覆盖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农村牧区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因此,民族地区要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四)生态层面

全面小康社会是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和子孙后代的永续发展。民族地区处在大江大河的源头和气候的上游,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民族地区搞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城镇化、产业发展,都要把生态保护放在重要位置。据2013年環保部调查评估结果,目前民族地区生态系统整体质量仍然较低,优等级森林、灌丛、草地生态面积比例低下,生态系统退化趋势还比较突出。因此,民族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更要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既相辅相成,又相互矛盾。为了保护生态功能,就要放弃发展经济。如何协调二者,需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经济标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指出,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目的是保护好绿水青山,让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促进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调动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因此,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生态层面中应增加生态补偿标准指标。

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旨在评价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促进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但不限于全国普遍性的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与全国普遍性的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相比较,民族地区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更加注重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和特点。构建了符合民族地区发展的全面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才能实现民族地区的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监测指标体系(2013版),2013.

[2]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1).

[3]李孝坤,苏维词,凌洁.重庆三峡库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8,(1).

[4]魏后凯.确保民族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EB/OL].http://www.56-china.com.cn/show-case-68.html, 2016.

[5]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学习辅导读本[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5.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 2016.

责任编辑:代建明

民族地区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近年来,教育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英语教师专业对于教育本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少数民族地区而言,教育工作更是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大学英语教师专业的发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但少数民族地区情况较为特殊。文章主要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阐述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希望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英语;教师

[作者简介]温建兰(1974—),女,广西北流人,硕士,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教学研究;肖 劲(1980—),男,湖北武汉人,贵州省黔南州都匀市都匀第二中学英语教研组中教一级,主要从事中学英语教学研究。

一、引言

教育學家认为情景化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本身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包括民族文化、语言、经济等,共同构成了一个特殊的学习环境,受特殊环境的影响,高校英语教师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提升教学效率。而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教学资源较少,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要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正是由于这样的情况,教师才更应该不断关注自身专业,采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弥补教育资源上的短板。

二、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少数民族地区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教学资源短缺,与其他地区相比,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较为薄弱,整体教学资源不容乐观,受当地环境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与当地社会发展现状有关。教师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改善教学方法,以审视的态度,重新构建教学方式,不断地完善教学方法。教师专业化程度对教育事业的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1]。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就职前专业阶段,另一个是就职后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外界对教师专业要求较高,同时教师对自我要求越来越高,推动教师专业的发展。教师对自我要求较高,不断的审视自我、分析问题所在,根据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促使教师不断地提升,不论是专业技巧还是综合素养,教师具备自我反思的意识,才能够不断突破自我[2]。

三、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资源紧缺

少数民族地区受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师资源较为紧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教学资源匮乏,在实际工作分配时,教师需要承担的工作量大,身兼数职,导致教学质量受到影响。繁重的教学工作使得教师工作压力大,无法将更多的时间精力放于自我反思、自我提升中,没有时间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无暇涉及学术研究方面,以致限制教育事业的发展[3]。

(二)专业技能有限,教学能力不足

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学习,完善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在不断地完善教育体系,教育工作者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不断地学习,在职培训对教师教育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情况不容乐观,教师专业技术有效,教学能力不足。尤其是具有一定经验的老教师,他们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少培训的机会,不能紧跟时代潮流,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相对落后。此外,资源分配不合理,一些优秀的教师可以多次进行培训,优秀的教师越来越好,其他的教师则没有进修的机会,造成教师专业发展不均衡。少数民族地区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受到限制是由于缺乏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师专业技能有限,不能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教学能力不足,缺乏自我学习的意识[4]。

(三)教学理论化,脱离实际

教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高校教育过于理论化,忽略了在社会中的实际应用。教育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高校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企业没有招到合适的工作人员,而学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也是造成社会学生就业率低的现象原因之一。学生就业率低,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高校教育的弊端,与社会脱节,缺少社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学生的理论知识扎实,但缺乏灵活应用的能力,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不能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理论知识学习情况,导致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大打折扣。

(四)教学队伍中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

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较为缓慢,很多教师从事工作时间较长,在重复的作业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懈怠的情况,每一天都在做同样的事情,生活中缺乏挑战,缺少激情会产生身心俱疲的现象。工作中最怕缺少激情和工作动力,习惯于依赖以往的经验而缺乏不断突破自我的决心,长时间下去教师教学质量会受到影响,这种情绪会传递给学生,导致学生学习状态不佳。

四、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设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

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环境,使得大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需要结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征找到问题所在的原因,然后根据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改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设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通过不断地学习完善教育体系,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与其他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根据教师的特点设立教师培训模式,定期或者不定期展开教师培训活动,一些专业相同的老师可以进行学术探讨,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总结教学经验,组织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定期组织教师参加职业技能比赛,比如组织形式可以分为笔试和口语部分,重点考查英语教师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提高教师自我发展意识

少数民族地区师资水平较低,受地域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影响,教师发展前景有限,很难吸引经验水平高、学历高的教师,而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受到限制最主要的原因是英语教师专业学历不高,同时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与知名高校教师进行交流机会较少,教师长时间处于安逸的环境会缺乏自我发展的意识,需要通过一些活动来激发教师的潜能,提升教师自我发展的意识,能够主动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通过各种方式完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工资待遇,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

(三)合理分配教学资源

教师身兼数任的现状需要得到改善,优化教学任务分配,对教学工作和行政工作进行明显的划分,使得教师能够有足够的时间用于学术研究,让教师有时间了解学生学习现状,通过学生的反馈能够实现教师自我反思,不断改善教学方式。教师主动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英语教师的教学任务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并且能够灵活的应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少数民族地区教学资源短缺,与其他地区相比,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较为薄弱,整体教学资源不容乐观,受当地环境和政治因素的影响,与当地社会发展现状有关。教师资源紧缺,教师专业技能有限,教学能力不足,教学队伍中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环境,使得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面临很大的挑战,设立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推动教育行业不断发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伍惠娟.滇西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路径建构—以大理大学为例[J].英语广场,2017(8):72-74.

[2]代秀兰.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究[J].高教学刊,2017(8):140-141+143.

[3]张宜,姜毅超.大学英语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9(1):119-122.

[4]阿丽米娜·阿力玛斯,魏琳珊,达娜·波拉提别克,古丽巴合提·卡里木.在双语教育模式下新疆籍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93-194.

民族地区企业管理创新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数学这个科目是很重要的,在學生了解其他知识、学生人生后期以及形成自己的思想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初中数学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数学能力。因此,教师应运用先进的教研方式,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学习想法。来提高他们的能力,老师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创新教研方式,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运用一定的方法去处理数学问题,并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能力,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创新方法

引言:

初中是培育学生数学想法的必要时期,也是最容易吸收的阶段。以往的教育模式主要偏重于知识的输出。数学内容的学习注重指导学生如何处理问题,记住一些答题的步骤,而轻忽了学生数学想法的形成。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呆板的想法,这抑制了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在数学的学习上,数学对学生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教育完善的推动下,老师开始认识到创新教研的重要性,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取得好成绩,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因此,本文将从培育学生的思想着手,认识到数学能力的重要性,并且采取一些创新的教研方式,激发学生不断学习的想法,让学生能够思考自己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推理,找到培育学生数学思想的方式,让学生更快乐的学习。

一、数学创新教研对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个很重要的课程。它与其他科研技术相关的学科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为其他科研技术相关的学科打下了坚实基础。大量的数学内容在物理化学领域中的运用,表明了学好数学对于未来初中阶段数学课程的意义与重要性。为了充分满足教育变革的需求,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往往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是一个知识的接受者。然而,在实际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普遍地轻忽了对于学生的理解和接纳,忽略了对知识点的转移,导致了学生被动地去学。这种上课方式在此模式下实现了很低的教学效果。随着我国课堂完善和教材制度改革的不断开展,学生其他素质的全面提高等问题日益得到了重视。它要求学生成为上课时的主体,教师要不断的指引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获得更多的知识,将以前课堂上的“老师说”转化为现在的“我认为”,慢慢的熟练数学的答题方法。数学是一个源于生活的学科,在很多时候都能够应用到,数学学得好对以后的发展也很重要。因此,创新教研的手段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好,而且对学生的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要培育学生的数学想法,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大脑,创新教研方式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在更高的层面上,它也对社会做出了更多的贡献。

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新教研的方法

2.1改变教传统的教研思想,优化课堂内容

现如今,很多初中时期的数学老师在开展教研活动的时候还是采取落后的教研思想,认为教研就是简答的教学研究,根本不需要进行深入的探索,只需要将课本中的内容搞明白即可。这种教研的思想到现在为止已经被社会慢慢抛弃了,虽然说也有一定的优点,但是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落后的教研思想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了。因此,对于初中的数学老师来说,在进行教研的过程中必须要更新自己的教研思想,尽可能将教研的活动变得更加的丰富多样,可以使用现在先进的信息技术,这样能够让教研的质量和效果变得更好。因此,初中阶段的数学老师在进行教研活动的时候必须要不断的创新自己的教研方式,以更好地适应我国初中数学教学顺利开展。

初中时候的数学也是比较难的,因为它对学生的一些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数学课都是很乏味的,学生就会不想学习,这就阻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上课在时候,教师应结合当前的情况创新自己的教研方式,不断完善上课的内容,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让学生自发的参与到课堂上来,使用一些现代技术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容易爱上学习,从而在探索中慢慢学习,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想法。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时候,函数的图像是比较难的内容,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思考水平,函数的使用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和思考能力。在上课的时候,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函数图像的不断变化,在上课的时候,学生可以充分了解函数图像的变化和数字的计算,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水平。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合适地反映“微课教学”的内容,使学生接触到不同教师的不同上课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内容需要教师不断学习。

2.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课上,教师轻忽学生的情况,没有很好的培育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虽然这种授课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测验中取得好成绩,但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很差。大家都知道,数学知识来自生活,比生活更高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很好的培育学生的思想。在具体的过程中,通过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想法。在这种自己思考的环境中,学生将充分感受到解答一些问题的快乐,从而让学生慢慢的喜欢学习数学内容。例如,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视图”的部分时,由于图形是比较立体的,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困难,而对于一些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的学生来说,想要掌握空间图形的一些内容,将是非常困难的。然而,生活中就有许多这种物体,如: 讲台,书本,教学楼等,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更清楚地理解这些实际对象。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现实生活中容易观察的物体来理解空间的形状。让学生更好的学习,慢慢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

2.3 增强教研团队的合作意识

众所周知,合作是一种比较好用的教研理念,也是初中教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所以,教研的相关人员要和一些一线教师一起合作进行备课和研究,来加强教研团队和老师之间的合作,实现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具体来说,初中阶段的数学老师可以一起进行事先的备课,将自己使用的一些资料以及备课的内容和其他老师一起共享,从而根据课程基本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此外,初中数学教师也应该积极地组织和参加教研会议,一起沟通教学的心得,学习他人的优势与长处,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有效实现相互间学习与促进,让初中数学教研工作更加高效。

例如,为了增强教研团队的合作意识,共享自己的教学资源,可以组织数学教师一起备课。首先,根据教学阶段将数学教师分成几个小组,如初一数学的教研小组、初二数学的教研小组、初三专项复习的教研小组等。然后,根据每个阶段的目标组织老师进行备课,将教学思想进行融合,把好的元素融入于自身的教学中,将自己的不足进行完善。同时,教研的团队还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共同探讨某一知识点的教学方法,明确高效的授课方式。这样一来,在初中数学教研活动中,通过组织老师共同备课,有效增强了数学教研团队的合作意识。

结语:

初中阶段的 学生想法正在慢慢成长。由于每个学生的不同,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很大差异。因此,老师在创新教研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这一因素。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打好一定的基础,让学生又不懂的问题就提出来,培育学生的想象水平,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待问题,不拘泥于对问题的合理分析,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应重视初中时期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培育,尽量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想法去处理问题。这不仅能够提高初中阶段数学课堂的上课效果,而且也为未来学生的不断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葛俊.少数民族地区初中数学教师校本教研现状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20.

[2]提升教研品质 创新教研形式——大连教育学院初中语文、数学、英语开放式教研活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3):81.

上一篇:工程审计人才核心能力论文范文下一篇:项目经济效益审计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