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效益范文

2023-09-21

农业生态效益范文第1篇

地区林业局:

根据林资[]3号《关于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自查工作的通知》和新林稽字[]6号文件要求,我局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情况: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投资计划139555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347750元、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2、财政到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49555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447750元、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际支出641000元[其中:①管护人员劳务费支出571000元。②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情况: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投资计划151280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60000元、管护基础设施建设中心站经费475000元)。

2、财政到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51280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60000元、管护基础设施建设中心站经费475000元)。

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际支出1372600元[其中:①管护人员劳务费支出1171700元。②公共管护支出00元。

三、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营造林资金)300000元,暂时在财政专户结余,营造林工程正在实施。

四、自治区(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护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元,暂时在财政专户结余,此项工程已竣工,资金正在拨付。

五、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护人员管理情况:

我县胡杨林管理站招聘护林员55名,按自治区要求签订劳务合同55份,没有一个中心站和4个管护站,均建立健全了森林资源档案,目标管护责任制落实到位,共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55份,巡护记录填写全面,规范,管护措施到位,管护效果显著,公益林区森林覆盖率有明显提高。

我县招聘护林员26名,按自治区要求签订劳务合同26名,各个管护站负责人与胡杨站站长签订了管护责任书,胡杨林管理站站长与林业局局长,林业局局长与政府县长分别签订了责任书。各管护站档案齐全,管理规范,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到位,巡护记录均按照地区反馈意见进行了整改,管护措施到位,管护效果显著,公益林区森林资源覆盖率有明显提高。

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新建管护站一个,维修中心站一个,新建管护站2个,安放标志牌6面,安放宣传牌28个,订做警示牌30个,其中已安放20个,另一个中心站招投标手续已于11月办理完毕,近期将开工建设,档案齐全,管理较规范。

县林业局在监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期间,无挤占、挪用、占用情况,严格按照《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执行,做到专款专用。通过自查,存在的问题有:

1、管护人员工资较低

2、补助基金不能及时拨付到实施单位,造成国家公益林管护工作相对滞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局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适当的提高管护人员管护费的标准及公益林管护员的待遇,改善基层站生活和工作条件,更好的做好国家公益林管护工作。

附表:

1、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支出情况汇总表

2、重点公益林管护情况汇总表

3、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余情况自查表

4、违纪资金情况汇总表

县林业局

农业生态效益范文第2篇

地区林业局:

根据林资[]3号《关于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自查工作的通知》和新林稽字[]6号文件要求,我局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情况: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投资计划139555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347750元、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2、财政到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49555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447750元、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际支出641000元[其中:①管护人员劳务费支出571000元。②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情况: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投资计划151280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60000元、管护基础设施建设中心站经费475000元)。

2、财政到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51280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60000元、管护基础设施建设中心站经费475000元)。

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际支出1372600元[其中:①管护人员劳务费支出1171700元。②公共管护支出00元。

三、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营造林资金)300000元,暂时在财政专户结余,营造林工程正在实施。

四、自治区(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护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元,暂时在财政专户结余,此项工程已竣工,资金正在拨付。

五、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护人员管理情况:

我县胡杨林管理站招聘护林员55名,按自治区要求签订劳务合同55份,没有一个中心站和4个管护站,均建立健全了森林资源档案,目标管护责任制落实到位,共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55份,巡护记录填写全面,规范,管护措施到位,管护效果显著,公益林区森林覆盖率有明显提高。

我县招聘护林员26名,按自治区要求签订劳务合同26名,各个管护站负责人与胡杨站站长签订了管护责任书,胡杨林管理站站长与林业局局长,林业局局长与政府县长分别签订了责任书。各管护站档案齐全,管理规范,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到位,巡护记录均按照地区反馈意见进行了整改,管护措施到位,管护效果显著,公益林区森林资源覆盖率有明显提高。

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新建管护站一个,维修中心站一个,新建管护站2个,安放标志牌6面,安放宣传牌28个,订做警示牌30个,其中已安放20个,另一个中心站招投标手续已于11月办理完毕,近期将开工建设,档案齐全,管理较规范。

县林业局在监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期间,无挤占、挪用、占用情况,严格按照《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执行,做到专款专用。通过自查,存在的问题有:

1、管护人员工资较低

2、补助基金不能及时拨付到实施单位,造成国家公益林管护工作相对滞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局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适当的提高管护人员管护费的标准及公益林管护员的待遇,改善基层站生活和工作条件,更好的做好国家公益林管护工作。

附表:

1、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支出情况汇总表

2、重点公益林管护情况汇总表

3、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余情况自查表

4、违纪资金情况汇总表

县林业局

农业生态效益范文第3篇

[摘 要]鹤庆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全县国土总面积359.2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255.88万亩,占林地面积的45%;划入公益林区划林地面积有115万亩,涉及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数额巨大,资金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分析了鹤庆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

为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林业事业的综合效益;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规定的国家对森林资源实行保护的具体措施,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依法治林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保护林权所有人切身利益的具体体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的实质性确立,这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2004年,根据国家林业局、财政部《重点公益林区划界定办法》和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区划界定国家重点公益林技术工作的原则要求》,鹤庆县在辖区范围内进行了国家级公益林区划界定,有513400亩被区划界定为国家级公益林,后通过国家核查认定。2008年,根据《云南省林业厅云南省财政厅关于开展全省地方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的通知》(云林联发〔2008〕34号)和大理州召开的地方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会议精神,鹤庆县开展了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工作并对全县两类林比例进行了调整,全县林业用地面积2558853亩,公益林面积调整为1151499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5%;商品林面积调整为1407354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55.00%。公益林按事权统计:国家级公益林513400亩,占公益林面积44.59%;省级公益林611800亩,占公益林面积53.12%;县级公益林26300亩,占公益林面积2.29%。

1 鹤庆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管理方法

鹤庆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中央财政拨款和省政府的财政拨款,为保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顺利实施,确保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使用效果,鹤庆县制定以下资金使用和管理措施:

(1)认真贯彻执行《云南省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云财农〔2009〕395号)、《云南省实施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细则的通知》(云财农〔2011〕15号)的规定,中央财政补偿基金依据国家公益林权属的不同实行不同的补偿标准。国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5元;集体或者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10元。中央财政补偿基金分为公共管护支出和管护补助支出两部分。其中公共管护支出每亩0.25元;管护补助支出中权属为国有的为每亩4.75元,权属为集体或者个人的为每亩9.75元。公共管护支出由省级财政部门按照国家下达的补偿面积每年每亩列支0.1元;州(市)级财政部门按照省下达的补偿面积每年每亩列支0.15元,用于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国家级公益林定期调查和动态监测、森林资源档案建立、管护情况检查验收、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监测、林区公路维护和建设以及管护站点建设等开支。公共管护支出安排的项目中,属于国家级公益林资源调查和监测、管护站点建设、林区道路维护由州(市)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和验收;属于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监测、森林资源建档项目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和验收。国家级公益林的权属为国有的,管护补助支出用于国家级公益林管护劳务费的部分不得低于70%;其余的由县级财政列支,统一用于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基层林业站和管护单位建立国家级公益林资源档案、检查验收、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区道路维护、管护站点建设、补植补造和抚育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省级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分为两种:权属为国有的每年每亩补偿5元,权属为集体或者个人的每年每亩补偿10元。省级财政补偿资金包括公共管护支出和管护补助支出两部分。其中公共管护支出为每亩0.25元;管护补助支出中权属为国有的每亩4.75元,权属为集体或者个人的为每亩9.75元。省级公益林补偿资金的补偿对象为省级公益林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公共管护支出由省级财政部门按照省人民政府认定的补偿面积每年每亩列支0.1元,用于省级林业部门和财政部门组织开展的省级公益林定期调查和动态监测、森林资源档案建立、责任状检查考评、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监测、林区公路维护和建设以及管护站点建设、补偿政策和业务的宣传培训等开支;州(市)财政部门按照省下达的补偿面积每年每亩列支0.15元,用于当地各级财政部门和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省级公益林定期调查和动态监测、森林资源档案建立、管护情况检查验收、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监测、林区公路维护和建设以及管护站点建设、补偿政策和业务的宣传培训等开支。

为了使补偿基(资)金兑现到户,在核查中编制了公益林补偿农户面积信息统计表,个人的采集林地使用权人的姓名,身份证、补偿涉及的林班、小班、补偿面积、补偿资金等信息;集体的采集村集体名称,补偿涉及的林班、小班、面积,涉及的农户姓名、身份证、补偿面积、补偿资金等相关信息。力争将款项直接发放到业主手中。

鹤庆县纳入公益林生态补偿的林地权属包括集体和个人。集体部分公益林管护形式根据鹤庆县林业局、各乡(镇)林业站以及所涉及村委会、林农的相关意见,为确保公益林保护管理质量,充分发挥公益林效益,鹤庆县公益林管护形式主要为聘用专职护林员进行统一管护。个人部分通过征求林权所有者的意见,采取由林权所有者委托林业部门进行专业管护。

划分好责任区后,各乡镇的管护人员根据就近、自愿的原则,在当地选择村民为管护人员,将管护任务落实到具体个人,聘任的管护人员必须经村委会或村民小组2/3以上村民同意,报村委会审定、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报县林业局备案,村委会干部不得兼任管护人员,管护人员的管护费根据所统筹的管护经费范围内,结合管护面积大小、难易程度及鹤庆县经济发展情况合理拟定并报县人民政府审订,在年度管护合同中明确。县林业局按面积及管护合同,将管护经费拨到乡镇林业站,由乡镇林业站按月根据考核情况支付管护费。

(2)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实行封闭运行,单独核算,集中统一管理,严禁账外设账。

(3)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严肃财政纪律,各级财政部门会同林业主管部门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对违反专项资金使用规定,截留、挤占、挪用或造成资金损失、浪费的部门和单位,要追究有关部门、单位及其当事人、负责人的责任;建立资金使用违规违纪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补偿资金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为项目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2 鹤庆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实施,保护了鹤庆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森林生态效益和全县人民的环保意识;对于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具有重大意义。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生态管理机构不健全。生态公益林建设和管理工作点多面广、监管难度大,由于现存的机构现状,只能由抽调人员负责,人员结构不稳定,变数过大,工作前后衔接困难,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在分配管理上出现理解性误差,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和补偿资金的管理。

(2)补偿标准偏低。公益林实施补偿后,林权所有者认为补偿金额过低,林地划为公益林后,由于林业等监管部门对地块的管理较严,不能进行改造、抵押等,使林权所有者和经营者觉得自己的合法利益未得到补偿,要求调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鹤庆森林生态效益的发展,也使效益补偿金没有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

(3)补偿金在发放和使用过程中管理不规范。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在发放过程中,涉及的环节多;由于鹤庆为典型的山区县,很多地方距离集镇遥远,开始时由乡镇林业站的财务人员带上现金,到自然村定点发放,虽然方便了群众,但此举业务量大、工作进度慢且存在安全隐患;也造成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在使用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管体制。

3 完善鹤庆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办法建议

逐步建立和完善鹤庆县公益林管护和补偿资金使用制度,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

(1)设立独立的管理机构,为更好地保护、建设好公益林,确保补偿金实现效用最大化,建议在林业部门内部增设独立的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主要负责生态公益林建设的组织协调、管理指导、项目申报、补偿资金的测算等工作。做好基础工作,确保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合理合法使用,促进鹤庆森林生态效益的发展。

(2)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合理的补偿标准维护了林权所有者的权益,也提高了经营者积极性,确保森林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

(3)规范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发放和使用,推行“一卡通”支付,或借助新农保存折支付,减少中间环节,缩短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在途时间,也解除了乡镇林业财务人员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资金的规范运行。逐步建立和完善鹤庆县公益林管护和补偿资金使用制度:建立专户运行机制、报账机制、政府采购机制、林业资金稽查机制等行之有效的资金保障措施。对保护生态公益林管护不力和补偿资金使用不当者,予以严肃查处。

参考文献:

王接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绿色财会,2012(10).

农业生态效益范文第4篇

地区林业局:

根据林资[]3号《关于开展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自查工作的通知》和新林稽字[]6号文件要求,我局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查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情况: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投资计划139555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347750元、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2、财政到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49555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447750元、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际支出641000元[其中:①管护人员劳务费支出571000元。②公益林管护交通工具70000元。

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情况:

1、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投资计划151280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60000元、管护基础设施建设中心站经费475000元)。

2、财政到位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1512800元(管护费977800元、公共管护60000元、管护基础设施建设中心站经费475000元)。

3、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实际支出1372600元[其中:①管护人员劳务费支出1171700元。②公共管护支出00元。

三、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营造林资金)300000元,暂时在财政专户结余,营造林工程正在实施。

四、自治区(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护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元,暂时在财政专户结余,此项工程已竣工,资金正在拨付。

五、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护人员管理情况:

我县胡杨林管理站招聘护林员55名,按自治区要求签订劳务合同55份,没有一个中心站和4个管护站,均建立健全了森林资源档案,目标管护责任制落实到位,共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55份,巡护记录填写全面,规范,管护措施到位,管护效果显著,公益林区森林覆盖率有明显提高。

我县招聘护林员26名,按自治区要求签订劳务合同26名,各个管护站负责人与胡杨站站长签订了管护责任书,胡杨林管理站站长与林业局局长,林业局局长与政府县长分别签订了责任书。各管护站档案齐全,管理规范,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到位,巡护记录均按照地区反馈意见进行了整改,管护措施到位,管护效果显著,公益林区森林资源覆盖率有明显提高。

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新建管护站一个,维修中心站一个,新建管护站2个,安放标志牌6面,安放宣传牌28个,订做警示牌30个,其中已安放20个,另一个中心站招投标手续已于11月办理完毕,近期将开工建设,档案齐全,管理较规范。

县林业局在监管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期间,无挤占、挪用、占用情况,严格按照《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执行,做到专款专用。通过自查,存在的问题有:

1、管护人员工资较低

2、补助基金不能及时拨付到实施单位,造成国家公益林管护工作相对滞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局将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适当的提高管护人员管护费的标准及公益林管护员的待遇,改善基层站生活和工作条件,更好的做好国家公益林管护工作。

附表:

1、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支出情况汇总表

2、重点公益林管护情况汇总表

3、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收支余情况自查表

4、违纪资金情况汇总表

县林业局

农业生态效益范文第5篇

1 农村园林生态系统概述

农村生态系统 (Rural Ecosystem) 是在社会发展以及生产力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 其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农村生态系统是指在其区域内中生活的人类、资源及环境的综合体, 是一种将自然作为主体的生态系统。此种生态系统既彰显了自然环境下, 生态系统的功能, 又涵盖了社会、人文与经济的相关因素, 其人类因素特征较为鲜明。从狭义上来讲, 农村生态系统是指在人类干扰之外的自然环境, 主要包含沙漠、农田以及山地等地方。从广义上来说, 农村生态系统是泛指城市生态系统之外的区域[1]。农村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的集合, 因此在进行农村园林生态系统的建立过程中, 要提高对生态效益的重视, 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系统, 全面促进农村园林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为农村园林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2 高效益的农村园林生态建设的必要性。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 人们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而乡村作为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阶段的背景下, 农村园林建设的生态效益显得尤为重要。但现阶段的农村资源环境状况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各种生活、工业垃圾造成土壤及饮水的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系统的发展。因此, 要通过高效益的农村园林建立, 改善农村生态系统。

2.1 高效益的生态园林, 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现阶段, 各种生态旅游深受人们喜爱。在生态旅游中, 人们选择的最主要的依据就是景色与环境的整体状况。在农村生态旅游中, 人们通过农村的采摘、种植及养殖等活动, 缓解城市生活的压力, 享受自然之美。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 要通过高效益的生态园林建立, 完善农村居住环境, 提高生态系统的整体状况。因此, 高效益的生态园林可以有效促进农村旅游行业的发展, 提高农村经济整体发展。

2.2 高效益的生态园林, 全面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过度消耗农村资源的问题, 造成了农村生态平衡的不协调状况。因此, 现阶段进行农村资源与生态效益的建设过程中, 要通过集约化的发展规划, 提高农村园林建设的整体效益, 要通过对河流、道路等园林景观进行全面的资源整合, 保障功能的平衡, 构建系统的、高效益的生态园林景观。促进农村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 农村园林植物生态功能效益分析与研究

3.1 绿化规划

在进行农村生态园林的建设过程中, 要对植物的作用功能进行详细的分析, 提高整体生态效益。在基于农村生态建立的具体状况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 对其进行合理规划, 在进规划建设过程中, 要整合农村地形与现有资源, 对相关植物进行全面分析, 对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植物的光合作用。了解不同类别园林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与氧气释放功能[2]。绿色植物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进行二氧化碳的吸收, 然后释放出氧气。因此, 在植物栽培过程中要尽量选取吸收二氧化碳较高品种, 如刺槐、合欢、泡桐树及海棠等。

第二, 植物蒸腾吸热作用。植物通过蒸腾作用, 增加空气中水分的含量, 吸收周围环境中的热度, 提高空气的湿度。这种具有降温增湿的功能的植物, 可以有效提高农村的生态效益。因此, 在进行农村园林建设过程中要提高对单位叶面积年蒸腾量较大的植物的种植, 如火炬树、垂柳、月季、迎春及珍珠梅等。

第三, 提高对园林植物滞尘作用的重视。植物可以对空气中的尘土有着强大的吸附功能, 可以通过叶片表性特征以及自身的湿润性起到滞尘作用, 过滤空气中的灰尘, 降低细菌含量。但因为植物自身叶面粗糙性、树冠结构及密度等存在的差异, 导致其滞流粉尘的能力有所差别。因此, 要想有效的提高农村园林建设的整体生态效益, 就要加强对滞尘功能强大的植物种植力度, 如丁香、紫薇及金银木等植物。

第四, 加强对植物杀菌功能的重视。空气中包含着大量的病菌, 植物可以对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原微生物及细菌起到杀灭及制约的作用, 可以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提高生态效益。对此, 可以通过种植杜仲、白皮松等植物达到消灭杆菌、球菌的作用。

第五, 提高对植物减污作用的重视。现阶段, 空气中存在的最为普遍的有害气体就是二氧化硫、氟化物、氮氧化物及碳氢化物等[3]。通过对植物的吸收污染能力的不同研究得知, 丁香、海棠等有着较为强大的减污作用。园林植物叶片硫积累量见表1。

3.2 农村园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

在提高农村园林建设的生态效益的同时, 要加强对农村园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 避免过度使用资源, 要加强对农村园林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的重视, 全面促进其可持续发展。要在保持自然生态基础上, 通过人为的干预, 提高农村园林建设的整体生态效益, 通过科学的方法与策略, 全面提高进农村园林建设的整体效益。

4 结语

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就是指在植物不同环境因素影响下, 根据植物的具体特点、生长情况及自身的生理特性情况有针对的选择符合农村园林标准的植物。要在保持农村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 提高植物的生态功能, 全面促进农村园林建设的生态效益。为农村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摘要:目前, 在新农村绿化建设过程中, 改变了传统的绿化理念, 更加重视环境的整体质量, 对环境保护等问题也较为关注, 这对农村园林建设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进行农村园林建设过程中, 生态效益也是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 直接影响着农村园林建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 对农村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效益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农村园林建设,生态效益,分析与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健梅.合理利用园林植物提高新农村园林建设生态效益[J].农业环境与发展, 2010 (6) :123.125.

[2] 张梅.张玉.BASF生态效益分析方法在城市园林生态效益研究上的应用探讨[J].防护林科技, 2013 (9) :336.

农业生态效益范文第6篇

上一篇:六一儿童节新闻稿范文下一篇:扶贫申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