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育范文

2023-09-21

国外教育范文第1篇

1 创造教育的概念、特点和任务

现在普遍认为所谓创造教育, 就是将创造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于教育实践、开发创造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创造型人才的教育。它强调对学生进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能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提高学生的综合创造素质。

创造教育不同于一般教育的特点主要有: (1) 创造教育的目标强调培养创造性的人, 重在创造力的开发, 而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智力的开发。因此, 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有变化, 而且这种标准不是划一的, 而是多样化的。 (2) 创造教育的方法是侧重学生的思维过程, 而不仅是思维结果。创造教育之成立, 其理论前提是认为人人都具有创造潜能, 这种潜能是可开发的、可训练的。

2 美学教育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起始于德国。鲍姆嘉通的《美学》第一卷于1750年问世以来, 美学界对美学的定义和美学研究对象等问题一直在进行着热烈的讨论,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现实生活中, 美是无所不在的, 美也和其他事物一样, 有着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人们只有按照美的规律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才能正确地欣赏美、创造美。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美感、美的创造规律的科学。也就是说:美学要研究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和技术美, 以及其他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一切美学问题。美感是一种审美意识, 是对客体的反映与认识, 研究人的审美感受、美感与审美对象的关系, 是美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在现实生活和教育中, 美学教育则主要涉及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的培养问题即建造审美心理结构的问题, 它关系到内在人性、心灵的塑造, 形成了有关美学教育的某些思想。至近代, 随着“美学”学科的建立, 美学教育才有了独立的体系和理论。[3]

3 在创造教育中融入美学教育的重要作用

创造性的人才需要有较高的素质, 而这种素质是以人的先天票赋为基础, 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的要素、结构及其质量水平.美学正是培育和养成这素质的有效途径。

当科学研究技术实践活动进入自由创造这一高级层次后, 人与自然的主客体关系就有可能进入审美关系。在科学的审美关系中, 科学家的创造进入自由的境地, 他不仅以卓越的研究方式深刻地揭示了客观世界的奥秘而且以极具创造性的简洁而又准确的符号体系传达了这一奥秘。在这里, “真”的发现是以“善”的方式表现了“真”的内容, 真与善得到和谐统一, 因此焕发出美的光辉。

美学教育应结合创造教育发展, 对创造教育来说, 是为了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美学教育可以给他们提供一种与专业教育和谐、统一、协调一致的教育内容, 使他们对专业知识接收的更加全方位、思维更加活跃、理解更加深刻。可见, 美学教育与创造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对创新人才的培养。[4]

3.1 美学教育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 理论的追求

对美热爱, 不仅表现为对美的现象的热爱, 包表现为对关的理论的热爱。不仅是对美的现象背后的“真”的探索, 而且就是对科学理论美的追求, 也可以成为科学创造的动力之一。

3.2 美学教育在创造思维中的作用

人的认识可以分为意会认识和言传认识。言传认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概念、判断、推理, 属于形式逻辑。而意会认识是指想象、直觉、灵感、顿悟, 有部分人认为这是非逻辑的。事实上, 意会认识也是遵循某种逻辑的, 但并非是言传认识的形式逻辑, 它遵循我们称之为审美逻辑的这种形式。[5]美学教育可以扩展学生视野, 全面提高思维能力。纵观科学技术史, 许多重大的发现和发明, 都离不开自觉、灵感和顿悟。而它们的产生往往是思考者在无意识心理状态下受外界信息刺激的结果。掌握一些美学知识, 经常接受艺术和美学思想的熏陶, 可以培养人的敏感性和自觉洞察力。这些都利于产生灵感和顿悟。这对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大有裨益的。[6]

3.3 美学教育对创造成果的预见作用

假说是建立科学理论的一种重要形式。科学假说一般都具有美的形式和美的内容。美妙的科学假说实质上是科学家审美感知与审美理解的结果, 这种结果是由科学家审美预构得出的。科学审美预构基本原则是根据美的规则其中主要是科学美的规则在已取得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已具备的科研资料、实验手段的基础上, 大胆地预构某一种科学理论或科学模型。

如今, 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 许多高等院校非常重视创造教育, 而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对于迎接现在知识经济的到来至关重要。培养和造就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佳成效。希望大家都能注意到美学教育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作用, 把美学教育和创造教育结合起来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 为了培养和造就学生的创造能力, 我们应该加强美学教育。只有加强了美学教育, 才能使创造教育得以实施和有效, 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而只有拥有了大批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我国才能在世界各民族中立于不败之林!

摘要:在现代社会的竞争中, 最根本的是有创造性人才的竞争, 因此要大力开展创造教育。文章分析了美学教育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益处, 论述了创造教育与美学教育的关系。阐明了把创造教育和美学教育结合起来对培养创新型人才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期能为大力开展美学教育, 从而使创造教育得以加强做出一些努力。

关键词:创造教育,美学教育,创造思维

参考文献

[1] 张林发.陶行知“创造教育”略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3, 9:66~67.

[2] 宋丽娟.浅谈美学教育的基本特征[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3, 7:139~140.

[3] 马仙, 姜决成.工科大学开展“科技美学”教育的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3, 2:95~96

[4] 刘仲林.中国创造学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0:310~311.

[5] 颜锋, 刘静.科技美学教育在理工科高校中势在必行[J].自然辩证法研究, 1998, 7:67~68.

国外教育范文第2篇

摘 要: 本研究构建了“一体五翼”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为研究生培养提供方法论指导。“一体”指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为统领,“五翼”指基于第二课堂建设的实践积累和理论研究基础之上提出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方向,包括创新教育、创新技能、创新精神、创新实践、创新人格。本研究将“一体”贯穿“五翼”全程,实现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与创新培养的深度融合,形成科学化的理论支撑范式。

关键词: 习近平青年教育观 创新型研究生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

一、研究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围绕青年和青年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系统科学的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根本遵循,是高校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培养新时代青年的关键指引。目前,学界相关研究主要概括如下:

1.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

学者们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和青年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重点从发展脉络、理论特点、内容框架和现实意义等方面对习近平青年思想展开研究。①发展脉络。学者们普遍认为习近平青年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源于其自身丰富的社会实践和人生阅历。②理论特点。习近平青年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和创新性,体现强烈的问题意识、科学的理论思维和以青年为本的情怀。③内容框架。习近平青年思想内容框架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乔东亮等(2018)对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时代意义进行概述,围绕青年地位、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将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凝练为“基础篇”“核心篇”“实践篇”[1]。韩宪洲(2018)从青年要担当历史责任、认识和把握青年成长规律、青年成长离不开党的指引三个方面总结了习近平青年观的主要内容[2]。④现实意义。习近平青年思想的现实意义是相关研究的另一重要着眼点,主要就青年思想对于青年成长成才、青年工作、青年教育和青年运动的启示等方面进行论述。倪邦文(2018)指出习近平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青年工作的战略地位、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界定了青年工作的职责使命,为青年一代健康成长指明了道路[3]。

2.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研究。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青年地位的充分肯定、青年成长的殷切期盼和青年工作的高度重视,为青年教育指明了方向。学者们重点从培养目标、主要内容和实践途径等方面对习近平青年教育观展开研究。①培养目标。学者们普遍认为青年教育目标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将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核心价值观培育作为主要培养内容,强调基层实践和榜样力量。②主要内容。柴宝勇等(2016)将青年成长成才概括为理想、能力、创新、奋斗、品德五个关键词[4]。张瑞等(2018)提出通过他育与自育、内化与外化、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等多元化教育方式,培养理想远大、意志顽强、学识夯实、笃行奋进、勇于开拓的现代青年[5]。③实践途径。骆清等(2018)针对现实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如何在实践中凸显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鲜明的政治性、强烈的时代性、浓厚的民族性和突出的实践性[6]。蒋玉娟(2018)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如何看待和评价青年”“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青年”“如何开展和做好青年工作”三大重要命题的经典论述,提出了以共青团为纽带,发挥好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作用,为青年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环境[7]。王学俭等(2018)从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的现实依据和理论特质出发,明确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法治宣传教育等教育向度[8]。

国外学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有限,主要集中于习近平在中国实施的政治策略、改革制度,以及中国梦的全球性意义等方面,关于习近平青年思想及青年教育观的研究鲜少。

3.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研究。

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正处于铸就理想信念、夯实知识体系、锻造高尚品格的黄金成长期。高校作为青年教育的关键一环,在青年成长成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对着眼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成为研究热点。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围绕影响创新能力的要素或研究生培养环节,针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不同视角提出改进措施。主要从结构性问题、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学校管理模式、创造力理论等视角出发展开研究。①结构性问题视角。程序(2018)针对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从树立培养理念、聚焦培养目标、创新培养机制、完善招录制度、优化教学体系、改进评价方法、创设人文环境七个方面对以創新研究生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9]。②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视角。贺小桐等(2015)以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为视角,阐述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原则和模式,强调以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核心,注重学科交叉、产学协同、人格素养塑造等,培养“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10]。③学校管理模式视角。李亚非等(2014)结合研究生培养的实际,从生源质量、导师能力、管理模式和学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措施[11]。④创造力理论视角。杨长年等(2013)基于罗伯特·斯滕伯格的创造力理论,从目标制定、知识传递、思维塑造和环境营造等维度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建议[12]。

综上,关于习近平青年思想体系的研究较为丰富,对于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意义进行了挖掘,为进一步把握青年成长成才规律、明确青年工作的职责使命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是,现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思想内涵和理论特质,对思想发展脉络的梳理不够清晰,对于思想的现实意义多停留在启示价值层面。对于青年教育观的研究,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相结合。高校如何做好青年教育工作,充分释放青年的创新活力,引导和鼓励青年在创新创业一线引领时代发展,目前学界还缺乏相关的研究。

二、研究价值

1.学术价值。

本研究构建了一套可操作性强、可持续发展的“一体五翼”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体系,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一体”指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为统领,“五翼”指基于研究生第二课堂建设的实践积累和理论研究基础之上提出的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方向,包括创新教育、创新技能、创新精神、创新实践、创新人格。本研究将“一体”贯穿“五翼”全程,实现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与创新培养的深度融合,以期形成科学化的理论支撑范式,为高校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提供方法论指导,丰富现代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内涵。

2.应用价值。

本研究立足现实分析高校创新型研究生培养现状,以研究生第二课堂的实践积累与理论研究为基础,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对于青年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精神的要求,探索从研究生教育出发培养创新创业有生力量的机制,以期在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观的指引下,明晰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优化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路径,为“双创”研究生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实践指导,为我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和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提供实践支撑。

三、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第二课堂的实践积累与理论研究为基础,构建以创新创业为重点的“一体五翼”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体系,将“一体”贯穿“五翼”全程,实现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与创新培养的深度融合,以期形成科学化的理论支撑范式。基于上述考虑,本课题的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图1

四、研究结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指出“五点希望”,即“在未来预期上,希望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在成才道路上,希望青年练就过硬本领;在自身追求上,希望青年勇于创新创造;在遭遇困境时,希望青年矢志艰苦奋斗;在精神风貌上,希望青年锤炼高尚品格”,这是习近平青年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具体目标,构成了习近平青年教育观的主要内涵。广大青年要以此为统领,指引创新创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1.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指引创新教育,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创新型研究生。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围绕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人生理想,自觉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自信、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统筹推进大思政计划,将政治理想和信念贯穿于研究生教育过程,全面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注重开展系列主题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的十八大精神等为主题的理论报告会。三是推进主题教育。结合研究生的特点,开展具有创新素质培养的主题活动,增强凝聚力、创造力。

2.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指引创新技能,培养具有过硬本领的创新型研究生。

青年人应该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树立本领恐慌意识,修炼内功,争创一流。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质量为生命线,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及培养创新型研究生,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和探索的过程中开辟新出路。一是要因材施教。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适应社会需要为衡量标准,大力推动教育教学创新,面向学生需求,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完善成长成才服务体系,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实现特色發展。二是要修炼内功。打铁还需自身硬,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会贯通,自加压力,实现自身能力提升,练就过硬本领。三是要锻造科研品牌。创新技能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育人实现,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标,以科研为抓手,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科研精神。

3.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指引创新精神,培养勇于创新创造的创新型研究生。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研究生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要有敢为人先、先而试行的勇气。一是制定科学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探索建立符合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和世界一流研究生培养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培养勇于创新创造的研究生。二是搭建学术平台。多角度、深层次、多渠道地为研究生搭建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探讨前沿学术问题的平台,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意识。三是打造创新创业生态链。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为指引,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促使研究生从事研究热情高涨。

4.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指引创新实践,培养艰苦奋斗精神的创新型研究生。

自胜者强,自强者胜。广大青年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勇于到项目攻关的前沿,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一是发挥实践育人作用。积极投身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主题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二是选树优秀典型。通过学习典型人物和优秀事迹,学习教育刊物等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塑造艰苦奋斗的精神。

5.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指引创新人格,培养具有高尚品格的创新型研究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立德树人是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选拔干部任用标准强调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广大青年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品格。一是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二是要树立团队意识。倡导团队合作,创新科研课题,弘扬创造精神,塑造创新人格,培养创新人才。三是要推进内部监督。交流思想动态常态化,实现良好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深化,提高研究生的思想觉悟、创新能力和工作实效。

新时代对于研究生培养提出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探索创新型研究生培养体系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培养全程,以习近平青年教育观指引创新素质的培养,并使它们转化为可操作性的研究生培养体制机制,落实为可行性的政策,从而保证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真正做到符合国家与社会需求,同时满足研究生的高层次需求。

参考文献:

[1]乔东亮,李新利,李雯.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思想[J].前线,2018(05):23-26.

[2]韩宪洲.习近平青年观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01):1-7.

[3]倪邦文.科学内涵、时代价值与理论品格——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37(05):1-11.

[4]柴宝勇,付瑞智.论习近平五位一体的青年成长观[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6,35(02):23-28.

[5]张瑞,张忠祥.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3):83-85.

[6]骆清,刘新庚.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理论特色与现实践履[J].当代青年研究,2018(01):12-16+22.

[7]蒋玉娟.习近平青年教育思想的三大命题[J].教育评论,2018(06):28-31.

[8]王学俭,阿剑波.习近平新时代青年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旨归[J].思想教育研究,2018(08):3-9.

[9]程序.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育新机制下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7(12):164-167.

[10]贺小桐,汤书昆.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原则与模式——以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为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05):42-46.

[11]李亚非,王宏长,成华威.创新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29):46-47.

[12]杨长年,李北群.创新型国家建设视阈下的我国研究生教育[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0(06):156-160.

国外教育范文第3篇

我们在家还小时,妈妈评价爸爸是五好丈夫五好爹,父母感情很好,妈妈是没文化的粗人,爸爸从来都是理解和包容妈妈的唠叨和抱怨。直到现在邻居也都夸赞家父,八年了,没雇佣外人,爸爸把不能自理不会说话的妈妈照顾的无微不至,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到的好丈夫,让女儿们安心工作。

父亲从小手把手教我姐们写毛笔字,手里抱着还不会说话的我,脚上还放着书看,把我们当模特练速写,老家具都是爸爸打的,父亲是天,勤奋好学;母亲简朴本分,从小都觉得有爸爸在,什么事都难不倒。

我上小学在东洲二校,因为两个姐姐在那所学校,更因为朱恕然校长与爸爸是“莫逆之交”。学校有个校办印刷厂,活字印刷的字戳修复,书本的封面设计,以及卷子的插图,都是我爸爸来绘制的。书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宣传语,还有橱窗布置。爸爸既是学校的家长代表,也是有求必应的校外共建力量。那时候的操场一到春天就翻浆,表层干裂,下层是稀泥,踩在上面像现在的气垫床。朱校长带高年级的师生到三院的山上取土,铺操场。我是鼓号队的成员,少年时大队辅导员也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个领导。她工作讲原则铁面无私,对她我总是敬而远之。在小学我参加了书法小组,体育小组。绘画小组也要我,但分身无术。受家庭影响,我爱好挺多,都是没有压力的玩中学,所以成绩平平。

班主任蔚老师,正统师范毕业生,工作作风严谨,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她不会以厂长夫人自居,对我们一群野孩子教导有方,不知倾注她多少心血,没有更多精力教导自己的孩子。如今早已在病榻上不能自理,去看望她时,还说着我们儿时的某某,家长的理解配合。好人难做,良心几何?

如今我当老师才知道:不相欠的了无牵挂,相欠的如何割舍?小时候比较灵活,但吃不了苦,班主任评价我华而不实。体育老师是退伍转业兵姓杨,绰号“杨大包”,多淘气的男学生都怕他,他带我们在学校后面的苗圃训练,跑两三圈(一圈500米多),我怎么跑得下來?拐过弯杨老师看不见我就走,还带一脚的泥巴,所以只训练没让我参加比赛。世界真小,当我再回母校当班主任时,教杨老师的孙子和外孙。教音乐是陈老师,给我班带过一学期班主任,工作态度也绝对是劳模级的,我上学前班时,陈老师家俩女儿大毛二毛有时会来,后来大毛也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妈说陈老师娘家在阿金沟住,年轻时唱歌好,是金嗓子。绝对怀旧版的老黄历,亲切还有几分百味掺杂。

一路上在父辈的光环下走过,遇到的是好老师、好校长、好姐姐、好领导、好学生,顺风顺水上的是好中学,考上幼师,做一名教师,但还是不懂得珍惜和维系良好的上下级信任关系,所处的成长环境都是好的,凭什么好人都让我遇上呢!有时会抱怨。没觉悟到自己肩负的使命。

从事本专业美术教学工作中,我不怕麻烦开展国画课,学生动手又动脑的手工课。利用仅有的一点休息时间开展扎实的书法二课堂活动。用真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这也是我教师职业的最大收获和奖赏。多年后的今天,再看看学生们长大成人,他们何尝不是以真诚心、责任心回馈社会呢!

无论在哪工作愿我能发挥主人翁精神。支教时,充分挖掘农村学校特色,发挥能写善画的特长,为所到学校出谋划策,上满课时,还用烙铁烙了十个少年宫门牌,利用放假时间,根据各活动室设计并烙了十个工艺葫芦。做展板、橱窗、写板报等这都是我的专业特长。与校领导协调配合,完成设计绘制4米×1米的少年宫匾额和简介。

是党的培养和关怀,领导的严格要求使我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希望不断提高政治觉悟,放下个性,站在更高的视野上。有效沟通协调上级,团结社会或家长的力量,关心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做了母亲后,我有幸接触到传统文化,把两岁儿子扔家,在道德讲堂封闭学习了一周,一周对孩子的成长相当于几个月,而这一周对我的影响是接下来以后的生活,我回到家好像变了个人吧!我觉得很值得。改变的是什么呢?我还是我,应该是观念和想法变了。那里的老师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做教材,以诚心传授,本是陌生人,不知为什么我感觉到从未有过的真诚和亲切。学习很有仪式感,也就是很郑重严肃,后不知为什么就把这个纯公益的学校取消了。我诚心学习受益良多,不过做的还很不够。如果学校也有这样的教育形式就好了。

如阳光,乐观,向上。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育人无痕。与无数个默默无闻的一线教师一样,为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提供良好的环境。育人,先是律己。上学时老师会带我们去学校后的苗圃写观察日记,长大后我成为一名教师,也曾带学生去观察植物写作文。苗圃用高压水管三百六十五度喷淋树苗时,会看到美丽的彩虹。多少年来城市变迁,许下愿望:不变的苗圃,祖国的苗苗壮大,花朵健康成长!

国外教育范文第4篇

挫折教育和赏识教育 先生们女士们:正如正方一辨所说,赏识教育有这样或那样的好处,我们不反对赏识教育。但是一味的赏识教育,造成孩子受不的半点委屈,所谓峣峣者易折,古住今来,凡有大成者试问那一个离的开逆境和挫折的考验。中国古代,像左丘明、孙膑、司马迁等优秀人物都是在逆境之中锻炼出来的,而且都有杰出的成就。远的不说就是近在眼前的如张海迪。身残志坚,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可是形成鲜名对比的是我们地大学生,号称天子骄子。却屡有跳楼事件的发生。究其原因从小到大,都是优秀,周围都是赞赏。全是顺境,突然到了一个全新的环境稍有挫折一蹶不振。所以说赏识教育可以有。但是挫折教育必须有。故我方观点是挫折教育比赏识教育好。下面我说一说何谓挫折教育以及挫折教育的好处。 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比较艰苦困难的条

二、我们认为挫折与逆境拓展了人的视野及格局,当我们发现,这条路比我们想象中走得更困难的时候,下一次我们做的那种预期将会做得更高,我们做得准备将会更多。一个人如果预期他三分钟完成一个问题,结果他花了八分钟的时间,下一次他就会做八分钟的准备。第三,我们认为,挫折与逆境有助于刺激我们的潜能,在路上我们有风险,有了挑战,我们才会激发出我们原来自己也想像不到的这种能力。在心理学上来看,孩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如果老师对他在高于预估的能力上挑战,发展的结果是更美好的。 现代的独生子女在其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想方设法排除一切干扰,让其顺利成长,几乎没有经历任何磨难,适应力从何而来,遇到挫折又怎能输得起呢?

国外教育范文第5篇

杨永久

(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246000)

2007国家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研究项目阶段成果

摘要:文章从大学教育与文学创新的关系切入,以青年作家、学者陈进为例,分析通识教育理念中非理性与理性的融合、校园文化环境里的内在自由与创新动力、地域文化资源的学科视野与本土情怀,论证出它们对大学生文化创新的促进作用,从而洞悉高等教育在时代创新中应有何作为,辅导员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应从何处着手。

关键词:文学创新陈进通识教育校园文化地域文化

现代文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现代大学教育是密切相关的。结合现代文学史考察后,我们可以这样认定:没有北京大学的贡献,五四新文化运动很难取得实绩;没有北平的学院文化氛围,京派文学也难有立身之处;没有西南联大的存在,九叶诗派便无从谈起。这一切,都喻示着大学的教育对文学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创新精神不断被时代召唤,人文素养不断被加以重视的今天,我们不妨从大学教育与文学创新的角度切入,从而洞悉高等教育在时代创新中应有何作为,辅导员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上应从何处着手。本文便试以青年作家、学者陈进为例,探讨大学教育与文学创新的内在联系。

陈进曾就读于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为安徽大学中文系09级硕士研究生。他在读大学期间,就出版有两部长篇小说《固都》与《青春那么八卦》,成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庆市作家协会理事,因其作品中展现出的渊博学识和睿智设譬,而被美誉为“少年钱锺书”。在第十二届庄重文文学奖(中国青年文学最高奖)的评选中,他一举成为安庆市的唯一推选人。《中国教育报》2005年2月3日发表评论文章,评价其是超越韩寒、郭敬明的青年作家。

在文学创作成果丰硕的同时,他在学术研究上也同样有不凡之处。他的本科毕业论文《言文互动——中国百年新诗流变》深受学界专家好评,并发表于中国社科百强学报《安庆师范学院学报》上,成为该学报历史上发表的第一篇本科毕业论文。他撰写的大量学术性评论发表于《文汇读书周报》、《山西日报》、《新安晚报》等全国各级报刊上,并被收入《石楠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国际国内中学生获奖作品精品集》(人民日报出版社)等重要选本,还曾为一些青年作家的著作作序。他先后出席过安徽省第二届签约作家评论会议、安徽省农村题材作品创作座谈会等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目前,他正在主持编纂《1919—2009:安庆新文学史》这一浩瀚的学术工程,并应出版社之约,独自撰写《诸葛亮评传》、《钱锺书评传》等著作。

在对陈进的成长经历进行研究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他的文学创新上,高校的通识教育理念、校园文化环境、地域文化影响这三重因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通识教育理念:非理性与理性的融合

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能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310同样,仅仅接受专业教育,也无法进行文

学创新。在陈进的文学创新上,可以很明显地考察出通识教育的作用。

陈进的长篇小说《固都》素来以睿智幽默和旁征博引著称,知识涵盖十分广博复杂,很多评论者认为其有钱锺书《围城》之风,但是很少有评论者对其中的知识结构进行分析。在《固都》的征引中,除了古今中外的文史哲典故外,还包涵了很多理科知识与流行文化。而在他的短篇小说《上帝之手》中,那种引经据典的风格更是发展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不到两万字的小说先后引经据典一百多处,而且包罗万象:先秦哲学、唐宋诗词传奇、明清小说、亚非欧美文学、西方哲学、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等等,无一不纳入小说之中,且很巧妙地和叙事融合在一起。这种学院派风格的小说在今天的文学界是非常罕见的,没有足够知识储备的社会作家难以表现出如此从容的学者风范,一般只接受专业教育的作家也无法进行如此炫智炫博的写作。考诸文学史,会发现能有如此腹笥的作者基本都是如钱锺书、林语堂这样的学贯中西之士。可以如此断定,假如陈进不接受通识教育,便不可能进行此项文学创新。

然而在高校推行通识教育又谈何容易?在今天这个功利至上的社会,很多人将接受大学教育视为习得一技之长,并藉此而谋得稻粱的途径。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与塑造下,很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仅仅由自己的专业知识组成,专业之外的东西一概不闻。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很难具备创新的能力。但是,另外一个不得不直面的现实是,高校学生在毕业时将面临极大的就业压力与竞争,这又不得不使他们埋首专业技能的学习上。

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大学生确实应该为日后的就业而进行专业的训练;而从非理性(而非反理性)的角度来说,大学生则要广收博采,接受通识教育,“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的目的”[2]5,毋庸置疑,这两者之间是有矛盾的。因此,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将是大学生能否进行文学创新的关键,也是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从这一角度考察,会发现陈进在通识教育理念下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了非理性与理性的融合。

陈进最初并非是中文专业的学生,在中学时他学习的是理科,2001年高考之后,被录取为安徽工程大学应用数理系数理金融和应用软件专业的本科生,这是一个复合型的新兴专业,并非只有数学。陈进先后学习了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大学物理、初等会计学、C语言编程、微观经济学等专业课程,在2003年9月退学之前的两年时光中,陈进所学习的知识可以说横贯了数学、物理、经济学、计算机、会计学等各种学科,理科方面的知识面不可不谓之全面。相对于一般文科学生对理科知识的了解只是阅读科普读物,他的理科知识却来源于专业著作,除了定性的了解之外,还可以进行定量的计算。所以,当我们看到《固都》中出现的广博的理科知识,《青春那么八卦》里灵动跳跃的思维时,也就不以为奇了。

在应用数理系学习的过程中,陈进迷恋上了文学,阅读了大量的文史哲书籍,并且开始创作长篇小说,这也为他日后在中文系能驾轻就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他对文学的兴趣越来越炽烈,2003年6月,当他的处女作长篇小说《固都》确定可以由广东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公费出版时,他毅然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感到吃惊的决定——从安徽工程大学应用数理系退学,重新参加高考,由理转文,报考中文系。从理性的角度来说,他的这一行为会浪费金钱,推迟毕业,延缓就业,是极其得不偿失的;从非理性的角度来说,学习自己喜欢的学科,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既是出于自己内心的需要,日后也甚至有可能成为具备创新能力的通才。陈进的这一决定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此时,我们还不能说他融合了非理性与理性,而是青春年少的他以非理性压倒了理性。

2005年9月,陈进考入了安庆师范学院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大一刚进校时,他就立志要博览群书,横扫安庆师范学院图书馆。安庆师范学院图书馆藏书177.3万册,横扫岂是人力可为?但大学四年里,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的图书馆度过,阅读面极其广泛驳

杂,虽然远远没有做到横扫,但也确实成长为一位博学的青年。

在钻研学术的同时,他也着力提高综合素质。因为综合素质高,他成为安庆师范学院第二届十佳青年学生,并在安徽省十佳青年学生评选中进入前30名,获得省优秀青年学生荣誉称号。

毕业之前,因为综合素质高,他受到了多家用人单位的青睐,包括一些垄断性的能源国企、公办中学、报社都纷纷向他抛出了橄榄枝。陈进最终因为考取研究生,而谢绝了这些用人单位的邀请。毕业时,陈进既拥有大量的文学创新成果,同时也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就业问题。可以说,在安庆师范学院学习的四年,陈进自觉地融合了非理性与理性,他并非没有考虑到将来的就业的目的,而是“实现这些目的是靠着一种特殊精神的努力,这种精神一开始的时候是超越这些实际目的的,他这样做是为了以后以更大的清晰度、更冷静的态度返回到

[3]20这些目的中。”

这至少给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两个启示:

一、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关键在于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

二、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关键在于坚持通识教育理念,而非从大一就开始进行专业训练。注重就业和培养创新人才并非不可兼得。

校园文化环境:内在自由与创新动力

每一所大学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都会沉淀下它的文化底蕴,形成特有的文化氛围。在校大学生“不仅接受学校里传授的各种专门知识,还把学校传播知识的宗旨、目标、手段、途径,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来加以反省,而不是盲目地接受或拒斥”,“将‘大学’作为一种教育形式、一种社会组织、一种文化精神,仔细地阅读、欣赏、品味、质疑。”[4]101所以说,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对于课本知识的灌输,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的塑造更加自由,是一种激发学生内在自由的教育方式。“自由是大学教育最重要的因素”[3]83,这种自由不是对学生的放任,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的自身,而教师本人则退居暗示的地位。”

[5]8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内在的自由,而不是服从外在的压制,如此便可以转化为创新的动力,释放创新的空间。

陈进本科时所就读的安庆师范学院具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文学创新在校园里具有浓厚的风气与土壤。

首先,安庆师范学院的一些制度性措施,如建立创新奖学金,对发表文章实施奖励,优秀读书笔记评选活动,学生科研立项鼓励办法,等等,对大学生进行文学创新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与促进。陈进的评论《暗夜所言 烛照人世》便曾获得优秀读书笔记评选的全校一等奖,并被《安庆晚报》择优发表,然后迅速被《山西日报》、《北海日报》、《马钢日报》等全国各大媒体转载。

在文学院的学生工作中,这些制度便更加具有针对性。文学院以院刊《季节风》与《敬敷文学》为平台,大力弘扬文学创作的风气,并且逐渐形成传统,届届相传。几乎每届学生中都会涌现出一些文学创新人才,如李进、胡源、葛启文、谷卿、游庆文、王光龙等。

其次,安庆师范学院的校园文化具有青春理想的诗性光辉。从菱湖之滨波光潋滟的老校区,到龙山脚下山清水秀的新校区,安庆师范学院美丽的自然风光为青年学子的吟咏创作提供了曼妙的素材。而热爱文学的激情一旦与之合拍,校园文化中便会荡漾起青春理想的诗性色彩。在陈进的文学作品中,那些充满诗意的描写俯拾即是。小说《江南》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以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和意识流技巧展现出现代人的心灵孤独感,从容的笔致将初冬水乡的风景融入到少年维特式的悠悠情怀中,读之余味无穷。《青春那么八卦》虽是一部长篇小说,但却显示出陈进跨文体写作的能力,很多地方竟仿佛“独语体”的散文诗,语言充满了

奇峻的变异,在古典与现代的张力中,传达出诗性的魅力。

第三,安庆师范学院的校园文化具有探索学术的求真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会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思考与研究的治学意识。大一时,陈进对研究金庸小说产生了兴趣,便经常带着大量的问题在图书馆中查阅资料,进行研究。四年下来,他的研究成果终于汇集成了一篇数万字的《杨过的原型是谁》的讲稿,并且登上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周末讲坛,进行专场学术报告,其思路新颖别致,征引磅礴有序,给广大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深受好评。

探索学术的求真精神不仅只针对学术研究,也可以用理论来指导写作,促使创作精英化,研读过大量西方现代主义著作的陈进,在《青春那么八卦》中“以先锋的写作姿态„„及西方现代派的表达方式,表明青春文学正式走入了纯文学的殿堂”[6]3。

以学养人,沉浸于学术也可以养成节制情感、敦厚平和、勇于批判的学院派性格。《固都》曾被如此评价:“没有郭敬明拖拖拉拉、莫名其妙的长篇感怀,也没有韩寒一大筐道不尽的尖酸刻薄,陈进以温和幽默的语句,表达了对现实最强烈的批判”[7]6,这显然和陈进养成的学院派性格密切相关。

“所学课程或许相同,但效果就是不一样。因为,我们都被所在的大学氛围所浸润。这些各具特色的‘校园空气’,无法在互联网上传递,这也是大学永远存在而不可能被‘虚拟课堂’或‘标准教授’一统天下的原因。”[4]101所以,在推动大学生文化创新上,我们必须重视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并且努力形成与维护每所大学所特有的校园文化。

地域文化资源:学科视野与本土情怀

地域文化往往可以为大学教育提供丰富的本土资源。这种资源是双向度的,一方面,它作为教育资源对青年学生进行濡染和熏陶;另一方面,它又可以其历史文化特征成为青年学生的研究对象与创作素材。

从前者来看,陈进父亲一脉的祖籍是安庆怀宁石牌,这里是皖江文化的发源地和黄梅戏之乡;母亲一脉的祖籍是徽州黟县,是徽文化的中心和程朱理学的兴盛之处。虽然陈进的成长过程并没有与这些地域产生直接联系,但是先民的文化积累在血液中代代流传,从而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一个舞蹈并不是舞蹈演员本人情感的征兆,而是它的创造者对各种人类情感的认识的一种表现。”[8]8在对陈进作品的文化批评与原型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这种集体无意识的存在。《固都》里的叛逆少年陆帆影和80后作家春树、孙睿笔下的边缘青年群体有着显著的不同,他并非那种“叛逆得要命或是狂妄得要死的类型”[7]6,也没有对主流文化采取决绝的姿态,而是始终在传统教育的束缚中追求价值认同,又竭力保持自我的独立;在精神世界里寻找柏拉图式的早恋,又在插科打诨中渲染市井俚俗,这双重矛盾可以看出皖江文化的精英意识和黄梅戏剧的通俗特征在文本中无意识的流露。而《固都》里的初恋少女林郁嘉既心仪于陆帆影,又拘于礼法,耽于前程而不得不若即若离,这又依稀可见程朱理学和世俗爱情的抗争。

陈进从小成长在安庆市,这里曾是安徽的首府,文风昌盛,人民群众普遍视读书为崇高之事,有“穷不丢书”之说。这种民风对孕育文学创新人才是大有裨益的。陈进的外公程崇宗曾是徽州儒商,是我国最后一批接受传统私塾教育的士人。在他的指导下,陈进幼年就接受了国学启蒙,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小学时即熟读四大名著,以及《封神演义》、《七侠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等古典小说的原著,极大地超越了同龄人的阅读层次,并且开始实践文学创作,9岁时第一次公开发表文章,13岁时便在《新民晚报》上发表楹联。由于经常濡染陈独秀、朱光潜、张恨水等家乡先贤的事迹,幼年的他便萌生出将来要成为大作家、大学者的理想。文学功底的积累,远大理想的树立,由

此看来,当他17岁时用《围城》笔法创作21万字的长篇小说《固都》其实只是水到渠成。

进入安庆师范学院后,陈进则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提升。安庆师范学院的大学教育尤其重视本土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不但成立了皖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专事本土地域文化的研究,还编写了《安庆师范学院与皖江文化》、《皖江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研究》等校本教材以熏陶广大青年学子。

当然,仅仅施以地域文化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重视专业教育以拓展学生的学科视野。离开整体性的学科视野,地域文化显然会陷入狭隘的境地。如果没有清代文学的视野,对桐城派的理解便缺乏宏观背景;如果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视野,对陈独秀的认识只能浮于表面;如果没有文学理论的指引,那么所有地域文化知识只能变成材料的堆砌„„为此,拥有多个省级精品课程文学院先后制定完善了多个版本的学生培养方案,科学设置课程。文艺学、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语言文字学、外国文学、文献学,等等,几乎每个专业都拥有较强的师资条件,这对学生的学科视野的奠定与拓展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可以这样说,专业教材建构了陈进的学科视野,而校本教材则培养了他的本土情怀。陈进开始在他的学科视野里对皖江文化进行初步的研究:大一时,他从姚斯的接受美学和读者批评入手,别开生面地研究了安庆著名作家石楠的成名作《画魂》,写成评论《迟到的第三只眼睛——谈评论〈画魂〉的新视角》,发表后不但引起很大影响,还和苏雪林、公刘等大家的评论一起被收入《石楠文集》第十四卷;大三时,由他创意并撰写剧本的DV《走进安庆,走近皖江文化》获得安徽省首届大学生电影节二等奖;大四时,他结合中西文论,研究陈独秀诗歌中的器识胸襟;现在,他又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的视野下研究安庆文学的现代性,着手主持编纂《1919—2009:安庆新文学史》。

地域文化以其独特性,可以为大学生的文学创新提供特有的资源,这也是一条便捷的途径,但是必须做到专业教育与地域文化教育双管齐下,如果偏于后者,那么缺乏学科基础,地域文化的优势便无法发挥,更谈不上创新,这是大学教育中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

文学创新的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命题,它的内在特点决定它无法批量生产,不可能模式化,也无迹可循,而是出现在创新主体灵光突现的瞬间。但是,文学创新的环境却可以建立。大学教育正是要为这种创新建立良好的环境,提供合适的土壤。通过陈进的案例可以看出,通识教育理念、校园文化环境、地域文化资源都是大学教育中值得重视的因素——通识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权衡理性与非理性,极大可能地使学生以超功利的心态去读书治学;在校园文化环境上,我们必须给予学生以内在的自由空间,使他们产生创新的动力;而在地域文化资源的利用上,也必须绳之于专业的学科背景之中。我想,对于大学生的文学创新应当如此,那么,大学生在其他专业上的创新也同样应遵循这一规律。

参考文献:

[1]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3] 卡尔·雅斯贝尔斯.大学之理念[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4] 陈平原.弄花香满衣——阅读大学的六种方式[J] .河北:社会科学论坛.2009.4(上).

[5] 卡尔·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

[6] 本报讯.青春文学进入第四阶段 少年作家陈进将成旗手[N].海南经济报.2006.7.14

[7] 刘雯.迷糊的青春还能重来一次吗?[N].中国教育报.2005.2.3

国外教育范文第6篇

赏识不是表扬,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扬是用得最多的手段,却又是不易操作好、把握好的方法。赏识就是一种心态,包括爱、理解、尊重、信任、认同、接纳、宽容、鼓励等,而表扬是赏识的一种外化手段,是一种具体的教育方式,说到底只是一种评价,基本是通过语言(也包括身体语言)来传达成人对孩子的态度。所以说赏识和表扬是不同的概念,赏识决不仅是表扬,其内涵比表扬更丰富。

真正的赏识教育,是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加以赞赏,以此激励他们前进。但是我们要注意,即使是表扬,也应该慎重。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良好行为的表扬,教师必须十分谨慎,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形成这样的看法:完成应当完成的良好的、正确的行为,是为了得到表扬,孩子们把自己的良好行为不应视作特别了不起的行为。”因此,我们在赞赏的同时,还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优点,无视自己缺点的存在,不能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

二、“挫折教育”不是吃苦教育,而是对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曾经我班有一个小女孩,平时比较争强好胜,有一天,小伙伴没有和她分享玩具,她很不高兴,竟然在班上说,要“杀”了同伴;还有一个孩子,由于父母关系不是很好,在班上只要遇上点事就嚷嚷着要离家出走,动辄用头撞墙……这一系列的现象都说明:现在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环境过于优越,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意志品质和生活能力确实比较差,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缺乏应付挫折的能力,一旦遭遇挫折,他们的想法和做法往往很极端。目前,关于“挫折教育”的准确含义,很多人仍缺乏共识。有不少人把“挫折教育”看成“吃苦教育”,认为就是让孩子们多吃点苦,多受点累;有的人把“挫折教育”理解成“生存教育”;有的人则干脆把“挫折教育”理解成“通过设置挫折情景使孩子感受挫折困难的教育”……然而,这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挫折教育,真正的“挫折教育”应该是抗挫折教育,是一种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使孩子有勇气面对困难,有机智应付困境和有能力解决难题。“挫折教育”决不是苛刻的批评、大声的谩骂和严厉的责打或者与孩子对着干,在幼儿教育中应针对孩子的不同特点,根据幼儿自身发展的规律,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势利导地对幼儿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教他们学会如何面对失败。

失败和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对待的问题。如果以正确、积极的态度来看,它们就可能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反之,则可能使孩子产生一些消极的心理效应,甚至对他们的心理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当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家长和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用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消除其畏惧困难的心理,帮助指导他们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幼儿解决困难之后进行表扬肯定,使他们在面对以后的困难时有更大的信心。而当他们尝试失败之后也要及时进行鼓励、支持,帮助他们寻找其他的办法,或者与他们分担不愉快,避免他们形成逃避困难的心理。

三、保持对孩子的适度期望和正确评价,让“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产生最佳合力

适度的期望有利于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孩子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但如果期望过高,就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预计不足或对困难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从而产生强烈的受挫感,对自己失去信心。现在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普遍较差,这与家长对孩子的过高期望是有关的。家长既要相信孩子能做好、有发展的潜力,又要注意从孩子自身特点出发,在日常行为中找到教育契机,从缺点中找到闪光点,运用赏识鼓励的方法把缺点转化为优点,使孩子有足够的勇气面对困难,努力争取成功。另外无论孩子做事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给予正确的评价,使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错在哪里、怎样改进,从而逐渐明确是非标准,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

上一篇:教师本年度思想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绩效考核的想法和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