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行政管理学范文

2024-01-11

电大行政管理学范文第1篇

摘 要:师生互动,是探究式教学活动一个有新的内涵的概念。在电大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因学生多是在职学习,培养目标又与社会实际紧密相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有意进行教学安排离不开问题的设计。本文从探究式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就电大行政管理专业教学中的探究式教学活动进行探讨。

关键词:行政管理专业 探究式教学 教学设计 教学课程

1 探究式教学

关于探究式教学,简单理解就是将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为一组具有相互联系和逻辑关系的问题,并保证将教学问题围绕教学内容展开,且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搭建了一个平台。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行政管理专业主要学习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行政学理论研究、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外语、公文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基本训练,以具备行政管理的基本能力及科研的初步能力。

由此可见,在行政管理专业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方法,可实现教学效益的更大化。

2 探究式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的目的性。在行政管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要求教师应当充分考虑教学的目的性。具体来说,在教学目的上,要充分考虑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在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动思考和亲身实践;在教学结果上,要体现实践与研究的结合,体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2)教学方法的渐进性。设计探究式教学,就是要创造条件选择一些合适的内容让学生完整地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从局部到完成探究的全过程;在教学方法上,要站在有意识设计,循序渐进,全面推动;在教学理念上,要体现从局部到全局,从零散到整体的特点。

(3)教学对象的主体性。主体性是指在教学中,要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结合上,要努力寻找教与学内容的最佳结合点;在教学地位上,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与主动性;在教学角色上,教师只是充当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角色。

(4)教学策略的发展性。学生学习主要是为主动构建新知识,并不断对自身的学习进行反思,逐步建立再次自学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改进学习策略。在教学要求时,要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建立;在教学手段上,要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最大潜能;在教学检验上,要从满足全体学生发展需要,最终以学生个性发展为需要。

(5)教學场景的针对性。电大学生,多数有着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是边学习边工作为主的学习模式。在教学场景设计上,要突出针对性,否则就会陷入泛泛而谈的误区。在教学启发上,要突出案例背后表现的深刻背景;在教学时效上,要体现案例的时效性和现实针对性,突出当前的社会热点和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

3 探究式教学在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教学过程

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中的教学过程,指行政管理专业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依据教学大纲,结合当前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借助现有教学条件,通过在教学课程中引导学生在认识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并进一步增强自身发展的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性学习在一定的情境下才能开展,教师如何创设这种学习的情境呢?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是组织好探究式教学活动的前提。因此,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要吊起学生学习的胃口。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当然,情景的设计与呈现方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运用新闻事件、历史故事、经典论断、数据材料、学术争论等内容,采取口头表达、播放录像、图文展示、化学实践等方式加以实施。

(2)开放课堂,发掘自主探究潜能。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进行实验探究。这是教学的关键步骤,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要求教师提供一定的实验条件或必要的资料,由学生自己动手去实验或者查阅,来寻求问题的答案,提出某些假设。这时,教师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可以由单个学生自己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将学生分组来完成。

(3)适时点拨,合理引导受阻思考。设计了情境,给出了问题,留下思考的时空,但学生在思考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教师不及时加以引导,思考就会停滞,因此学生在思考中要加以合理的引导。教师为了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学生不明白时可适当点拨,诱导探究的方向。此外,教师要组织好探究式教学活动,还需要给学生的思考留有足够的时空,给学生讨论留下所需的时间,在学生汇报结论的时候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成功地组织每一堂探究式教学活动。

(4)课堂合作,训练自主学习能力。在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讨论要使学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要交流自学成果;要合作学习,探究疑难;要及时点评发言成果。并由此通过发现多种结论,变教案为学案。

(5)作业创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兴趣,课后,教师布置的作业要改革,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要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采用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其中的一项来完成。这样,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训练,既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又提高了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如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于是,我让学生在课后充分发挥想象力。

参考文献

[1] 王春莉,于莹.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J].辽宁教育研究,2004(4).

[2] 陈刚.论探究式教学实施的误区及应对方案[J].上海教育科研,2011(9).

[3] 郑渊方,廖伯琴,王姗.探究式教学的模型建构探讨[J].学科教育,2001(5).

[4] 杨爱平.当前我国行政管理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以广州X大学为例的经验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7).

电大行政管理学范文第2篇

2.一般认为,市政管理的主体是城市政府

3、城市的集聚性„,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4.市辖区„可以设立若干 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5.市民指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合法公民。

6.城市经济管理的二重性是指它的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7、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为国民经济服务。

8.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而引起的城市„

9.外部规模经济„..一种是地方化经济,一种是 城市化经济。

10.从国外的一般经验来看,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从属性原则是各国突发„

11.紧急事件 是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

12.区域规划 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综合性„

13、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

1.从城市的形成„.,城市最初是一种具有防御和商品交换 功能的人类定居点。

2.一般认为,市政管理的主体是城市政府

3、城市的集聚性„,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4.市辖区„可以设立若干 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5.市民指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合法公民。

6.城市经济管理的二重性是指它的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7、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为国民经济服务。

8.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而引起的城市„

9.外部规模经济„..一种是地方化经济,一种是 城市化经济。

10.从国外的一般经验来看,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从属性原则是各国突发„

11.紧急事件 是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

12.区域规划 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综合性„

13、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

1.从城市的形成„.,城市最初是一种具有防御和商品交换 功能的人类定居点。

2.一般认为,市政管理的主体是城市政府

3、城市的集聚性„,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4.市辖区„可以设立若干 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5.市民指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合法公民。

6.城市经济管理的二重性是指它的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7、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为国民经济服务。

8.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是指由于人口迁移而引起的城市„

9.外部规模经济„..一种是地方化经济,一种是 城市化经济。

10.从国外的一般经验来看,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从属性原则是各国突发„

11.紧急事件 是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

12.区域规划 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综合性„

13、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

城市管理:城市管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影响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理活动。城市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根据公众需求,在不破坏城市生态友好程度的基础上,采用协调、规划、控制、建设、引导等管理方法,提升或继续城市在区域中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而为城市公众营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 城市政府职能:城市政府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态来看,它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经营城市:“经营城市”即指城市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营运,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

城市营销:城市营销,即把城市地区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地区的未来发展愿景作为一个吸引人的产品,通过强化地方经济基础以及更加高效地满足和吸引既有的和潜在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产业、投资者、定居人口、观光游客和会议人士等),来主动营销地区的特色。

城市经济管理:城市经济管理指城市政府和其他多元主体一同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制度、协商等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并取得“满意”效益的全过程。

城市人口管理:所谓城市人口管理,就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居民户籍和人口变动、人口流动的行政管理工作。

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是地方财政或城市事业单位直接掌握的财政性资金,即根据国家财政管理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满足各自特殊需要的财政资金,是下放财权的一种管理形式。这部分资金一般都有规定的收入来源和提取标准,有确定的用途。城市社区管理: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1)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2)社区环境卫生管理(3)社区卫生保健(4)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城市环境管理:城市环境管理(UEM)指按照一定环境功能目标,运用行政、法律、教育、经济与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防止环境污染、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一种措施。

排污权交易: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个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涵义是: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这种发展战略观对于我国现状资源和能源短缺十分突出的大多数城市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系统最优的状态。此时的城乡系统是资源配置合理,城乡共享现代文明的“自然—空间—人类”系统。城乡一体化亦表示达到这一状态城乡关系日益优化的过程。城乡一体化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最高表征。

危机管理: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包括组织面临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环境的和不可确定的所有有关因素的管理。

1、现代城市管理特征

(1)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

(2)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 (3)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 (4)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

2、如何对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1)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 (2)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

(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

(4) 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

3、当前我国区域协调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 (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

4、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1)战略依据 (2)战略愿景(战略目标)(3)重点战略 (4)战略措施 (5)战略反馈

5、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特征

(1)城市户籍制度 (2)居民身份证管理 (3)城市计划生育管理(4)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6、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1)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2)综合利用、化害为利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三同时”原则 (5)依靠群众、大家动手 (6)污染者负担原则

7、市民参政的主要内容

(1)政治参与、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履行公民与市民的各项义务。

(2)行政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政府的各项行政决策、行使行政监督权等。

(3)社会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社区、基层居民自治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

8、城市自然灾害应对的原则?

城市处于自然系统中,对于自然灾害不能完全避免,应对自然灾害城市应当在如下4个方面进行努力:(1)建立科学的政策指挥体系和过硬的反应队伍。(2)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预警和信息发布平台。(3)提供城市空间规划建设保障,提供必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并减少灾害损失。(4)进行宣传教育,使市民在自然灾害面前临危不乱减少损失。

9、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决策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制定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构建预案储备库。 (2)对突发事件的性质、程度、潜在范围和影响进行预判断,在此基础上根据应急预案启动危机处理过程。

(3)不断调整细化对事件的判断。

(4)对事件的处理做出针对性的、可执行性决策。 (5)根据决策的执行调整或者重新制定决策。

10、新条件下城市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1)构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体制。 (2)引导城市产业结构合理有序升级。

(3)筹谋解决结构性失业与总量过剩失业问题。

11、城市环境的主要特征?

(1)复合性(2)人为性(3)开放性(4)脆弱性

12、囚徒博弈及其破解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是什么?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都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1)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2)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3)城市、区域之间竟争恶化

13、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

(1)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 (2)“分久必合”——城乡复合系统发展的需要 (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

14、新公共管理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 (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

(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

(3)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15、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

(1)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生产要素之间的流通,有利于资源在更大空间内进行配置。

(2)市场规模扩大,使各城市更有可能获得规模经济,提高生产率。

(3)城市群协调发展有利于激化城市内部竞争,迫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

(4)在城市一体化的平台上,有利于研发与生产的结合,增进相互间的学习与交流。

(5)城市群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加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作,有利于融入国际市场。

(6)有利于培养城市的区域归属感,凝成一种合力。

(7)有利于提升城市群区域对外资的吸引力。 (8)城市群协调发展能够使区域在经济、社会与环境方面取得平衡,维持地区的持续竞争力与魅力。

16、城市边缘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存在问题:(1)发展经济无序,违法用地、违章建设现象普遍存在;(2)基础与公共配套设施不配套,生活环境质量较差;(3)经济收益主要依赖不断升值的土地及物业租赁,利益调控缺乏弹性;(4)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是刑事犯罪的高发区;(5)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社会文化层次偏低;(6)流动人口大量聚集,是城市人口管理的“盲区”。 产生原因:(1)城乡二元管理体制制造成的双重标准和管理漏洞是根本原因;(2)管理的理念仍停留在农村层面,导致了问题的复杂化和治理难度加大;(3)改制与后续管理衔接不够,造成改革不彻底或阻力较大;(4)在城市化扩展中对城市边缘化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滞后。

17、城市事故灾难处理的原则

(1)积极疏散救治,减少人员伤亡;(2)加强日常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3)积极努力创造安全空间,减少事故隐患。

18、引导城中村城市化对策

(1)从发展决策入手,进一步集中城市决策权;(2)从城中村内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3)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4)从经济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5)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城乡融合与现代文明;(6)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的违法现象;(7)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城镇领导人;(8)借鉴其他城市处理城乡矛盾的经验;

1、试述新形势下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潜在重点。

(1)全面导入绿色GDP、人文GDP的目标绩效观 我们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GDP”、“人文GDP”和“绿色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2)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捷反应能力(1)信息敏捷(2)人员敏捷(3)制度敏捷(3)全面导入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涵义是: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4)重视突发事件管理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2、试述中国城市成长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数量的增长已经超过超过城市用地负荷,尤其是规模较小的城市,用地扩张过快的现象十分突出。(1)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土地的经济产出率较低,另一方面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2)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3)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总体结构的失衡和空间利用方式违背地租规律。

3、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 城乡一体化强调城乡间各要素的融合、贯通,但并不排斥差别,相反,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将差别转化为各自的特色,这将有利于形成城乡系统的高层次协调发展。(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农村的发展,不能单靠城市化的辐射,也不能盲目推行农村工业化,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必须两头启动,依靠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加以推进,这就是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所在。(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市场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也是缩小城乡差距、优化城乡资源配置的有利渠道。城乡经济要素的流动,是二元结构转换、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需要打破原有的各种体制束缚,以市场体制为契机,在原有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的基础上,构建城乡统一市场。(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城乡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人与自然在协调基础上的自我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为人类创造一个良好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的环境,同时要有利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广大农村人口的素质,使其享受现代城市文明,从而利于整个社会的进步。

4、城市规划工作的特点?

(1)综合性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的各个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综合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

(2)法治性、政策性城市规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为依据。城市规划工作者必须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加强法制观点。

(3)地方性城市规划既要遵循科学规律,又要符合当地规律,尊重当地人民的意愿。

(4)长期性、经常性城市规划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见性。既要解决当前问题,又要预计以后的发展要求。

(5)实践性城市规划要充分反映建设实践中的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城市规划的实践性还在于其可实施性。

5、试述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 (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在错误发展观指导下,人类对资源采取掠夺式开发,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水平低,其结果是资源严重破坏,环节严重污染。 (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当前城市环境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公共环境由企业和个人处理还存在诸多问题,排污费收取标准还不完备,环卫公司市场化改革还存在困难。 (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

我国现有的垃圾处理技术仍然十分低下,环卫经费严重不足,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城市的污染治理。 (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治污之重不在于“治理”,而在于“预防”,“预防”是根本。而“预防”需要靠城市公众来自觉自愿地维护公共环境。但目前城市公众的诸多陈规陋习和不良习惯仍然影响着城市的公共环境。

6、城市政府职能的特点。

电大行政管理学范文第3篇

1.分别说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的原则。P28-29

在社会保障体系内部,各种项目各有不同的原则。

(一)社会救助的原则

社会救助的原则包括选择性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受助权利原则、最低生活原则。

社会救助的对象中限于贫困和受灾人群。救助贫困和受灾人群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受助者应该享受的权利。

(二)社会保险的原则

社会保险的原则是权利与义务相结合原则、统筹互济原则。

社会保险的对象主要是在业雇员。国家建立社会保险制度是为了实现保险对象之间的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共同承受等风险。是否享受保险取决于是否参加保险;享受保险的水平高低一般与受保人承担保险缴费的多少相关,这就是“权利与义务相结合”。

(三)社会福利的原则

社会福利的原则是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 它采用的是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的原则,或者普惠大众,人人共享;或者选择性地对一部分人锦上添花。

(四)社会优抚的原则

社会优抚的原则是权利与义务相结合的原则,励军荣军的原则。

社会优抚一方面是为了激励军人保家卫国,另一方面也是军人的权利。为军人建立社会优抚制度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一般国民对军人的应有回报。通过物质激励和荣誉激励,会鼓励青年人参军报国的积极性,增强军人参军报国的荣誉感。

2.试述养老保险制度模式。P76-77

世界各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分类如下:

(一)福利国家型

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制度以瑞典为典型。在福利国家型养老保险制度下:保险覆盖全民,遵循“普惠制”原则,养老基金主要由政府和企业负责,国民到达养老年龄(无论是否工作过)都可以得到养老金,因此根据普惠制原则民发放的养老金也被称为“普遍年金”。

(二)社会保险型

社会保险型养老保险制度以德国为典型。在社会保险型养老保险制度下:保险覆盖在业雇员,而不是全民;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缴费,保险待遇与保险缴费相关联。

(三)国家保险型

国家保险型养老保险制度曾经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国家中实行,以苏联和改革前的中国为代表。在国家保险型养老保险制度下:保险覆盖在业职工,个人不缴费,国家制度政策,用人单位代表国家实施保险,保险待遇高低与工资高低紧密关联。

(四)个人储蓄型

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以新加坡和智利为典型。在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制度下:保险覆盖在业雇员;企业和个人缴纳保险费。

以上四种制度模式类型划分是很粗略的。

3.试述医疗保险制度的几种模式。P103-106

因为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等不同,其所采用的医疗保险制度实践也有很大差异。世界上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大致可分为:

(一)国民健康保险模式

国民健康医疗保险又称国家保障型医疗保

险或全民医疗保险,是指国家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近乎免费的医疗服务。保险资金来自于政府的税收,公民看病时不需要支付医疗费用。英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家所实行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都属于国民健康保险模式。

英国最早实行全民医疗保险,而且是该模式

的代表者和推广者。

(二)社会医疗保险模式

社会医疗保险由国家和政府通过立法强制

实施,雇主和雇员分担保险费,当社会成员发生疾病风险需要救治时,社会为其提供医疗服务和医疗费用补偿,而且个人也需要承担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支出。社会医疗保险更强调市场化和个人责任。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经一,多方共担医疗保险费;第二,采用第三方支付方式;第三,个人承担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德国是世界上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

(三)商业医疗保险模式

商业医疗保险模式通常是指由市场筹集医

疗保险基金和提供医疗服务,整个保险程序和商业保险一致,政府会通过相应的立法予以规范和监督。商业医疗保险是完全的市场化运作。美国是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的典型代表,以私人商业医疗保险为主。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效率,政府财政负担较小,使该模式缺乏社会公平性。

(四)合作医疗保险模式 合作医疗保险以社区为基础,它主要存在于

中国农村。由于其覆盖人数众多,与覆盖城镇职工和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险模式”一起,共同构成中国的医疗保险制度。

(五)强制储蓄医疗保险模式

强制储蓄医疗保险一反保险中的大数法则,

不强调“风险共担、互助共济”,它强制社会成员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纵向”筹资,本着自我负责的精神为一生中可能发生的疾病风险作准备。国家立法强制雇主和雇员双方或者雇员单方面建立雇员个人医疗保险储蓄账户即个人账户,以新加坡为典型。

强制储蓄医疗保险模式缺乏社会公平性,甚

至没有“互助共济”的特征,完全靠个人能力疾病风险,非常不利于低收入群体。

以上五种医疗保险制度模式的划分是很粗

略的。

4.社会保障管理应该遵循哪些原则:P357-359社会保障管理的一般原则:

(一)服务至上原则

社会保障管理涉及成千上万国民的基本生活问题,享受社会保障的人通常都是社会弱势群体。所以,社会保障管理应该按照“以人为本”的精神,将社会保障对象的利益入在第一位。要求社会保障管理部门确保社会保障受益人的社会保障待遇。

(二)公开、公正和效率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应当是透明的,社会保障管理变必然要遵循公开、公正与效率的原则。 首先,社会保障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应当通过社会成员熟知的途径与方式加以公开化,以便让大众接受必要的社会保障政策信息。 其次,管理机构在社会保障运行中既是责任者,更是社会保障制度公正性的维护者,并对社会保障纠纷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再次,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必须讲究效率。这是因为:社会保障待遇的发放关系到老百姓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障基金的所有权属于所有人。

(三)属地管理原则

社会保障它通过在一事实上区域内设置实施机构来完成项目实施任务,因此,各国的社会保障事务通常都是在国家法律、法规的统一规范下,由各地区组织实施并由各地区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负责管理与监督。

(四)与相关系统协调一致原则 社会保障是一个独立运行的系统,但它与其它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在运行中需要与其他系统保持协调一致。在社会保障管理系统内部,不同的管理机构亦需要在明确职责、分工负责的基础上保持某种程度的合作。

5.试述中国农村社会保障有哪些功能?P325-326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发挥并交继续发挥巨大的功能。从总体上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 经济功能

① 收入补偿功能:是指当农村社会成员遇到各种自然或社会风险时, 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为其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和服务,使其维持一定的收入水平,以保障其基本的生存权利。在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扶贫开发制度中,国家和社会成为制度的实施主体,可以说,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具有显著的收入补偿功能。

② 保障农村劳动力再生产功能

一方面,农村社会保障通过对农村居民的收入进行补偿,维持了一定的生活水平以更好地繁衍后代,另一方面,农村社会福利制度中的教育福利等制度安排,保障了农村居民接受一定的科学文化教育,提高了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

(二) 社会功能

① 维持社会公平的功能

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城乡二元特征,使得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镇,致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安排,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使一部分社会财富从城镇转移到农村,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缩小的城乡差距,有利于逐步实现社会公平。

② 促进社会稳定的功能

一方面可以保障农村社会成员享受基本的生存权利,同时也使其能够分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只有农村社会稳定,农村居民安居乐业,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居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健康发展。

6.描述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管理体制。P237-243一.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一)最低生活保障管理 1).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管理: 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者抚养费,以及虽有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者抚养人但其无赡养、抚养或者扶养能力的城市居民。②在职人员领取工资(最低工资)及离退休人员领取离退休费,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城市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③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期间,月人均收入仍低于城市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④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城市低保标准的城市居民。

2).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管理

最低生活保障的资金主要有两个来源,即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最低生活保障的保障资金主要由地方财政负责。各省市对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解决主要采取分级负担解决资金筹措问题。 3.)最低生活保障的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①申请。申请人要向户口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提出申请。②调查。③审核、审批。④发放。⑤动态管理。⑥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4.)最低生活保障管理体制

最低生产保障制度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实行的是政府领导,民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相互配合的管理体制。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

(二)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方法

目前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市场菜篮子法 2. 恩格尔系数法:上海市采用的恩格尔系数计

算公式是: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基本营养所需食品消费量×各种食品等混合平均单价)÷恩格尔系数=低收入家庭居民月食品费用÷恩格尔系数`

3. 收入比例法 4. 其他方法

(三)最低生活保障的家计调查

1. 家计调查的主管机构由民政部及其下属各部门主管。街道是管辖基层居民保障工作,区财政部门负责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核拨工作,并对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2. 家计调查的内容采用资源调查型,需要对收入及财产进行认定。

电大行政管理学范文第4篇

1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把组织分为哪几种类型

1、经济组织

2、政治组织

3、文化组织

4、群众组织

5、宗教组织

2、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2、收集程序的公开性

3、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6、对未来的预见性

3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有哪些?

1、行为的自发性

2、行为的因果性

3、行为的主动性

4、行为的持久性

5、行为的可变性

4、能力差异的应用原则是什么?

1、能力阈限原则

2、能力合理安排原则

3、能力互补原则

5、麦格雷戈的“超Y理论”与谁的理论观点相近? (薛恩的观点)这种人性假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第一,人类的需要是分成许多类的,并且会随着人的发展阶段和整个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人在他一个时间内,会有多种的需要和动机,这些需要和动机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第三,人由于在组织中生活,可以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第四,一个人在不同的组织或同一个组织的不同部门、岗位工作时会形成不同的动机。

第五,一个人是否感到满足或是否表现出献身精神,决定于自己本身的动机构成及他跟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六,由于人的需要是各不相同的,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因此对不同的管理方式每个人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没有一套适合任何时代、任何人的普遍的管理方法.

6、如何进行情绪的调适与情感的培养?

1、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并端正人们的情绪经验

3、引导人们从多种角度看待问题,使其情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7、何谓激励?

激励是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发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

8、有效激励的手段与方法有哪些?

1、目标激励

2、工作激励

3、持股鼓励

4、榜样鼓励

5、荣誉鼓励

6、组织文化激励

7、危机鼓励

9、有效激励应遵循什么原则?

1、按需激励原则

2、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原则

3、奖惩相结合原则

4、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5、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原则

6、严格管理与思想工作相结合原则

10、美国的罗伯特·豪斯和迪尔教授认为应怎样提高人的积极性

.

1、提高内在激励

2、提高外在激励

11、内聚力有何作用

1、满意感

2、沟通

3、敌意

4、生产率

5、对改革的阻碍

6、群体意识

12、工作团队的建设过程一般要经过哪些步骤?

1、准备工作阶段

2、创造条件阶段

3、形成团队阶段

4、提供继续支持阶段

13、人际交往的有哪些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2、互利原则

3、信用原则

4、相容原则

14、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有什么措施?

1、社会的公正、公平和正义的问题

2、社会保障制度

3、建立政府与弱势群体的沟通渠道,使弱势群体的利益要求能通过制度化的渠道来表示

15、菲德勒认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1、职位权力

2、任务结构

3、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

16、个体决策因素

1、原型启发

2、客服功能固着

3、克服心理定式

4、发散思维与集合思维

17、如何理解决策民主化?

1、参与的含义及作用

2、实行参与的先决条件

3、鼓励职工参与决策的方法

18、怎样做才能提高领导工作的有效性

1、组织对领导工作的要求

2、领导者自身素质的提高

3、领导者选聘

4、领导班子结构

5、领导艺术

19、影响个人能否体验到工作压力的因素是什么? 主要取决于直觉、经历、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人际关系等因素。 20、什么是组织文化,企业文化的构成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在较长时期的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信念、行为准则及具有相应特色的行为方式、物质表现的总称。 组织文化的结构一般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 物质层是组织文化的表层部分,是形成制度层和精神层的条件,它往往能折射出组织的经营思想、经营管理哲学、工作作风和审美意识。制度层是组织文化的中间层次,又称为组织文化的内层。 精神层是组织文化的深层,主要是指组织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与原因。

21、组织设计应遵守哪些基本原则?

1、目标明确、功能齐全。

2、组织内部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3、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力求精干、高效、节约。

4、有利于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既要有合理的分工,又要注意相互协作和配合。

6、明确和落实各个岗位的责、权、利,建立组织内部各种规章制度。

22、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是什么?

一、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

1、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

2、组织结构的改变

3、组织职能的转变

4、组织成员内在动机与需求的变化

二、组织变革的外部驱动因素

1、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2、组织环境的变动

3、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23、组织柔性化特点的表现

1、组织结构的柔性化表现为集权化和分权化的统一

2、组织结构的柔性化表现为稳定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24、组织发展战略措施有哪些?

1、激发组织的创新

2、发展的价值观与可持续发展

3、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

4、知识管理

5、工作生活质量

电大行政管理学范文第5篇

2、浅谈创新行政管理办法提高基层政府管理能力

3、强化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研究

4、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5、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与提升路径

6、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7、我国民办高中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8、高校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的互相协调研究

9、关于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分析

10、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策略研究

11、新形势下有关电力公司行政管理改革策略研究

12、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对企业经济发展的作用

13、新形势下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路径探析

14、中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与路径探讨

15、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的路径分析

16、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及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17、浅谈国内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及对策

18、探讨电网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的应用策略

19、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与提升路径刍议

20、企业行政管理的角色定位与效率提升

21、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学与“以人为本”

22、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创新策略探析

23、市场经济背景下电力企业行政管理的优化路径研究

24、浅谈新时代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创新之路

25、提升石油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思路探讨

26、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研究

27、新时代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28、浅谈借鉴企业行政管理模式提升政府行政管理效益

29、提升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实效性的方法

30、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

31、浅述企业行政管理的人员素质

32、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重构研究

33、地方公共行政管理问责的必要性和发展建议

34、浅谈高职院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

35、新时期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36、基于绩效工资改革探究行政管理人员考核

37、试论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38、服务型视角下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39、新时期做好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探讨

40、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探讨

41、大数据视角下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42、浅谈政工工作在企业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43、行政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在行政管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44、基于学科价值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变革

45、提高国企行政管理工作效率方法

46、新时期政府行政管理构想及其策略选择研究

47、刍议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的创新路径研究

48、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49、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力体系建设及提升途径

电大行政管理学范文第6篇

2、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优化策略

3、初探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及创新途径

4、探析激励机制与高校行政管理干部队伍建设

5、论人力资源管理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6、公共行政管理教学方法优化分析

7、论高校行政管理的科学化路径

8、高校行政管理与教学管理的互相协调研究

9、大数据视角下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0、新时期下做好国企行政管理工作的探讨

11、信息化管理在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价值及应用措施研究

12、浅谈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13、提升石油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思路探讨

14、基于煤炭企业行政管理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析

15、提升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实效性的方法

16、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究

17、新时期企业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18、高校行政管理教师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对策

19、基于信息化背景下的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探析

20、企业行政管理的现存问题及改革思路研究

21、分析电力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角色和效率

22、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与提升路径刍议

23、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4、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创新策略探析

25、浅述企业行政管理的人员素质

26、新形势下我国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创新思路

27、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优化思路探析

28、企业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角色和效率探究

29、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应具备的能力及提升途径探究

30、行政管理专业学年论文的教学改革探索

31、浅议提高电力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措施及实施效果考评

32、浅谈国内高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状及对策

33、机关事业单位行政管理改革与创新

34、金融风险引发对工商行政管理的思考

35、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优化思路探析

36、试论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37、浅谈新时代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模式创新

38、国内企业行政管理的不足及改进研究

39、新时代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40、浅谈如何有效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

41、浅议完善电力系统行政管理党群工作路径

42、国企党建思政工作与行政管理工作融合的策略分析

43、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行政管理创新策略

44、浅谈新时代高职院校行政管理创新之路

45、医院行政管理人员及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策略

46、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之析

47、关于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分析

48、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创新策略研究

49、开放教育视阈下行政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改革实践与探索

上一篇:建党95周年征文200字范文下一篇:校园安全实施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