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远程教育论文范文

2023-10-01

移动学习远程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活动理论指导下,基于即时通讯软件“钉钉(DingTalk)”,组建以移动4G通信网络为基础的相对封闭的移动学习系统,打造一个适用于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用的移动学习系统,可以配合翻转课堂进行教学,也可以进行移动学习、远程辅导,应用模式丰富。以智能手机为学习工具实时指导学生学习,交互方式多样,有视频演示、电话会议、语音交流、图片示范等沟通方式,高度模拟课堂教学,力图让移动学习成为学校课堂教学的延伸。从认知学习角度审视学生在微慕学习系统支援下的移动学习知识内化过程,提出了知识内化的第三条途径——抑制式知识内化;从速度和次数来描述知识内化品质。为中小学义务教育翻转课堂、移动学习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微慕学习系统;活动理论;移动学习;知识内化

一、引言

移动4G采用了4G TD-LTE标准,理论峰值传输速率可以达到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是目前国际上比较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据人民网2015年12月15日报道:中国移动已经建设开通了107万个4G基站,预计年底将达到110万个,覆盖人口超过12亿。[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4年12月的85.8%提升至88.9%,随着手机终端的大屏化和手机应用体验的不断提升,手机作为网民主要上网终端的趋势进一步明显。[2]《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平板电脑的娱乐性和便捷性特点使其成为网民的重要娱乐设备,2014年底本科及以上学历网民使用率达51.0%。[2]以上数据表明,我国现阶段手机及平板电脑的普及率已经很高,因此将手机、平板电脑作为移动学习系统的终端显示设备已经具备了全民普及应用条件。

钉钉(DingTalk)是由阿里巴巴集团2014年12月发布的,主要针对企业用户需求。但是我们在2015年的6月,发现这个软件适合于中小学作为半封闭移动学习系统的应用平台,时至今日已经更新至2.7版本。它集合了即时通讯、软件传送、视频播放、电话会议、网络储存等诸多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市场占有率不高,这可以消除大部分的学习干扰,是目前最适合中小学生移动学习的软件平台。

各个学者因为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移动学习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述。综合来讲,移动学习就是学习者能在任意时间、地点、途径下方便地获取想要的学习资源,根据学习计划和学习活动安排,有步骤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还能与教师或者其他学习者协作交流,开展学习评价。[3]中小学生的移动学习带着与生俱来的课堂教学烙印: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必须完成;学习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下载教师推送的微视频、学案等学习资料;和教师、同学相互交流等。移动学习系统(Mobile Learning System)是由于人们地理空间流动性和弹性学习需求的增加而为学习所建构起的一种由支持网络、资源平台、移动学习设备组成的学习环境。[4]而活动理论认为一个完整的活动系统包括主体、客体、共同体三个核心要素及工具、规则和分工三个次要要素,因此笔者认为构建一套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的半封闭性移动微课、慕课学习系统也应具备这六大要素。

二、文献综述

在中国知网以“移动学习系统”为篇名进行搜索,搜到343条数据,数据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1年的1篇到2006年6篇,2010年27篇,2013年44篇,2014年64篇。可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移动设备性能的大幅提升,移动学习系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但通过浏览文章我们发现:讨论的多,设计出切实可行移动学习系统的少之又少,能将设计方案付诸于实施并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的更是凤毛麟角。

田嵩、魏启荣设计了基于公有云、私有云混合模式的移动学习系统,以微信公众平台为运行基础,本地微网站作为资源中心。适用于大学教学,应用复杂,推广难度大。[3]李云飞、王敏娟等设计了基于网站的移动学习系统,学习者通过浏览器访问课程资源库,点播或者下载,自动答疑。适用于成人、大学教学,建站复杂。[5]魏武华设计了基于智能手机的服务于成人远程教育的移动学校系统。[6]华中师大硕士生翟利利别出心裁地研究面向农民工的移动学习系统。目前适用于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使用的移动学习系统研究,还是个空白领域,尚无专家学者取得研究成果。

三、活动理论指导下的微慕学习系统要素分析

微慕学习系统是指以手机、平板等数码显示设备为工具,通过移动网络、即时通讯软件组成学习群组,组织者将微视频及学案推送给每个成员,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互动交流,并接受教师在线指导的小规模半封闭学习环境。

活动理论主要研究作为发展过程中的不同形式的人类实践活动,而教学、学习活动即文化传承的主要形式,也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7]因此,我们应以教育和辩证的双重视角对微慕学习系统中的学习活动各参与要素进行解析。

微慕学习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主体

主体是学习系统中的核心要素,是具体学习活动的执行者,在整个学习系统中处于主动、中心的角色。微慕学习系统是学习者移动学习活动的环境总和,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才是学习目标的体现者、学习任务的执行者、学习交互的协作者,是整个学习系统最为活跃的要素。教学组织者在这个系统中仅仅起引导的作用,帮助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组织协调系统各参与要素的关系、协调学习共同体中各个体的学习活动。

2.客体

学习系统中的客体是指学习资源,包括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等隐性资源和承载于音视图文等形式的显性资源。客体是教师辅助支持学生学习掌握的内容,微慕学习系统的客体可以分为钉钉即时通讯应用平台,和教学组织者所提供的本课时的教学资源,后者一般做成.mp4格式的视频短片,但和平常所指的视频又有所不同,具有自身特征。

(1)容量精小。微慕学习系统以“钉钉”即时通讯软件为平台,整个学习过程和互联网不发生直接的网络链接。音视图文等学习资源为了下载方便,一般是做成一个.mp4格式的微视频,文件容量控制在50M以内,确保学生通过移动网络能在一分钟内下载完毕。

(2)目标明确。微慕学习系统是中小学义务教育课堂教学的延伸,高度模拟课堂教学而区别于一般移动学习系统的非正式学习。每一次的移动学习目标明确,教学三维目标表述完整,放在视频的开头让学生知道学习的步骤和要求,一般将布鲁姆目标分类中的低阶思维目标层级作为移动学习的课时目标。

(3)推送方便。学习资源可以存放于钉盘,普通格式的图片、文本还可以在线预览。教师通过钉钉群、钉盘共享或者钉邮推送给学生。学生自行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链接4G移动通信网络下载。下载后可以在线学习,也可以在没有信号的任何地方学习。这个特点也使微慕学习系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随时随地学习,特别是假期、旅游或者学生无法上课等特殊情况下同样可以学习。

(4)部署简单。和其他基于浏览器点播的移动系统或网站式学习系统不同,微慕学习系统的学习资源存放在共享文件夹中,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在旅途中用手机上传。因此微慕学习系统具有推广门槛低、技术要求低、部署难度低、费用支出低的特点。

(5)相对封闭。手机或移动终端之中只安装钉钉软件,不安装浏览器,彻底消除网络不良信息的侵蚀。选用钉钉作为软件平台的另一个好处是钉钉主要针对企业用户群,市场普及率低,垃圾信息少,师生在教学的时候受到外界的干扰相对较少,没有微信烦人的那么多外联接口。

3.共同体

微慕学习系统中与主体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其他学习参与者,一般指教师、学生。移动学习中主体与教学组织者进行沟通,接受指导,教师扮演着学习过程参与者、协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促进学习主体对新旧知识的练习与反思。学习主体与同伴协商、讨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相互交流和练习过程中,不断影响着主体知识的内化、意义的建构,从而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学习组织者为学习共同体提供主要资源,各参与者也为主体提供学习所需的帮助及讨论资源。

微慕学习系统中的共同体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1)个别式。学习主体为某一个特定的知识点向学习组织者求证的时候,可以单向联系,接受一对一的沟通指导。

(2)小组式。学习组织者在和群体沟通中发现某一部分学习主体对某一知识点存在学习障碍的时候,可以另行拉群,组成临时的学习小组进行统一的再次指导,或者另行提供学习资源,进行抛锚式教学。

(3)群体式。这是移动学习中的常态,各学习主体先自行学习后再开展讨论,学习组织者针对疑点、难点、热点问题进行引导。这种形式可以作为翻转课堂的线上学习部分。

4.工具

工具是指在移动学习过程中为达成学习目标,所利用到与学习相关的学习材料要素之和。微慕学习系统中的工具可以分为硬件工具和软件工具,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DA等为硬件工具;存放学习资源的钉盘、即时沟通的钉钉为软件工具。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硬件工具首选大屏智能手机,其次是平板电脑。

(1)功能齐全。智能手机拍照、摄像、通话、播放视频,安装第三方软件,样样精通,可以满足学习的多方面要求。平板电脑也可以,但摄影、摄像是性能短板,学生将自己的作业提交给教师的时候,或者动手实验类连续操作性的作业需要提交摄像的时候,会影响所提交视频、图片的清晰度。

(2)教育责任。手机是家长的随身之物,低年级学生要在家长的视线之内活动,增强家长对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学生因为识字量的关系对理解题意会有难度,必须在家长的指导下学习。作业提交的时候需要摄影或摄像,低年级学生需要家长的协助,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也有利于家校沟通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3)普及率高。手机的全民普及可以形成硬件资源的共享,个别特殊家庭因种种原因家长暂时或长期不在学生身边,学生可以就近组成三人学习团队由一个家长陪同学习,同学之间还可以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4)沟通方式。钉钉软件平台可以应用的沟通方式非常丰富,常见的有文字交流、语音对讲,如果觉得语音还不能表情达意,可以用即时视频电话。如果觉得部分学生存在同一问题,还可以拉群开个电话会议指导。发现某个学生不在线,可以通过钉钉的信息必达功能,以自动语音电话或短信强制提醒。

5.规则

移动学习中需要主体及共同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规则、约定、标准等,包括移动学习中的目标、任务及学习要求、协作交流规则等。

(1)学习要求。对学习主体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规定的作业,然后将作业拍照发给教师。有时候还可以开展学习竞赛,先签到(教师可以看到每个学生的具体地址信息),确保每个学生独自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发放学习视频和学案等资料,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完成作业。

(2)学习纪律。对学习纪律的要求:独立自主学习,作业问题可以在群里讨论,完成后的作业不能发在群里或私下发给其他同学。

6.劳动分工

学习组织者的工作贯穿始终,学习前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编制练习,制订学案。学习中对学习主体提出的问题及时给予引导、解答。学习后将作业进行分类,对潜能生进行及时弥补辅导。有时候教师也可以将个别潜能生的问题转给优生解答,以达到学习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促进。

学习主体先解读学案,明确本次学习的目的任务,反复观看视频,理解传授的知识点,依据教师设计的学习步骤,逐项完成习题作业,构建知识体系,完成初步的知识内化。对学习中的困难、自己无法解答的问题,及时在群里发表疑问,或者直接求教于教师,最后将完成的作业传给教师。

学习参与者对群里发表的学习求助、学习疑问,做出多种形式的应答。

四、微慕学习系统的交互及应用模式

1.微慕学习系统学习交互

2001年,恩格斯托姆在活动系统结构基础上,引入活动系统之间的交互,使活动系统更加开放。[8]微慕学习系统交互设计主要包括学习者与教学组织者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学资源的交互、学习参与者之间的交互三种类型。学习系统的交互主要是基于钉钉通讯平台而实现,学习参与者之间可以通过在线文字讨论、发送图片、音频等方式表情达意,在群里开展沟通和交互。教学组织者可以通过视频演示、在线答疑、学习检测、作业分析、浏览图片等方式,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实时反馈与指导。

2.微慕学习系统应用模式

微慕学习系统针对义务教育中小学的移动学习而设计,但应用不仅仅局限于中小学生,幼儿园和大学生同样适应,还可以用于教师的进修学习及平常的教科研活动,应用非常广泛。以学习者在学习系统中主体性的发挥程度和教学组织者在学习系统中主导作用的发挥,我们可以将微慕学习系统应用分为以下几种模式。

(1)伴导型学业辅导模式。潜能生将不懂的地方画图或语音通过钉钉向教师发送请求,教师不管身在何方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实时应答。这种模式师生一对一辅导,以视频演示为主,效果类同于当面辅导。或是教师将必须掌握的知识构建体系,逐一细化为知识点而编制梯度练习,让学生逐一解答,然后再弥补知识缺陷,学习上主导性更强一些。

(2)主导型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先学习视频,然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问题,各学习参与者一起讨论,共同探究、合作解答,教师再适时点拨完成知识的内化。也可以从学生提问暴露出的问题中,针对所存在的知识缺陷设计相应的练习、进行二次讲解,或者采用支架式教学法,设计难度相对较低的习题,反复练习多次内化,进行巩固,整个教学流程类似于课堂教学。

(3)引导型新知预习模式。这种模式比较常用,各科采用比较普遍,教师制作微视频和学案让学生对照学案逐一完成预习任务。比如语文学科在课堂教学之前先将生字新词的笔顺、读音、意思以及应用让学生初步掌握,整篇课文先初读感知,整体理解,有了移动学习的铺垫,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进入分析环节了。

(4)指导型旧知复习模式。一般在阶段复习和期末复习的时候,侧重于学生整册或单元知识体系的掌握。以学生提问、讨论,复习练习、总结性练习为主。教师处于搜集掌握学情的角度将学生的知识疑问整理、总结、归纳分类,小问题在移动学习的时候马上解决,普遍问题在课堂上解决或另行组群教学。

(5)随导型远程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模式充分体现了网络移动学习的开放性,只要家长、教师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和同级段孩子有差异需要另行关照,家长可以提出申请让孩子加入高一年级或低一年级的班级钉钉群;同理,一个孩子可以申请加入远在千里之外的某位教学组织者开设的教学群,实现教育优质资源共享,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开放教育、个性化定制。

(6)议导型教研研讨模式。这个学习系统不仅仅适用于学生,同样也适用于区域教育教研。一个县市的同学科教师可以组成一个群,教研活动之前在群里发布教研信息、公开课教案、ppt课件等资料。上课时可以直播,让无法参加现场教研的教师也可以参与视频听课,课后的研讨可以音视图文等多媒体形式进行讨论,最后指导总结。

五、微慕学习系统支援下移动学习知识内化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是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协作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9]美国高等教育协会支持的一项研究表明,有效教学的七项原则的第一、第二和第四项就是鼓励师生互动、鼓励学生之间互动合作、提供及时反馈。[10]因此微慕学习系统特别重视交流互动,意图改变、克服其他学习系统那种单向人机交流的缺陷。重视交流互动的另一个原因是,微慕学习系统模拟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知识的形成及建构、内化过程,移动学习也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1.知识内化的第三条途径

知识内化在英文中一般用Knowledge Construction表示,重在强调学习者个体如何利用现有知识和经验感知理解外界的新知识。现有的理论认为知识内化有两种途径,一是同化,二是顺应。通俗地讲同化就是学习者将新学习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的过程。顺应就是学习者改变原有的知识建构,适应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赵兴龙博士认为还有一种途径是渐进式内化。[11]渐进式内化是知识内化的一个持续的过程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知识的同化还是同化,顺应还是顺应,并没有产生第三种途径,将这个持续的知识内化状态视为一种途径有点牵强。

笔者认为知识内化的形式有同化式内化、顺应式内化和抑制式内化。抑制式内化是指学习者掩盖、擦除已有的错误知识结构纳入或者适应新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比同化和顺应都要艰难,因为原先建构的概念是错误的,在接纳正确概念之前需要把这种错误的前概念抑制并尽量擦除,然后再重建新概念,并形成长时记忆、终身记忆。因此我们在应用微慕学习系统时就要加强交流互动,极力避免学生错误知识的内化。而学生独立自学或没有教师主导的交流互动状态下的微视频学习,容易出现错误知识的内化,这也是人机单向交流之类的学习系统效果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所在。

2.移动学习中学生知识内化的过程

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提供最佳的教学质量并给以足够的时间使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做好准备,就有可能使绝大多数学生(90%以上)都能达到掌握水平。[12]课堂上不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不同的时间以适应学生学习,但这在微慕学习系统中是可能的,学生可以自己把握学习进度,为自己提供足够长的时间进行反复学习。因此从理论上说,微慕学习系统比课堂教学能更好地落实因材施教,更适合于学生成绩的提高。

微慕学习系统中学生的知识内化是如何发生的?微慕视频学习可以分为三个环节。

(1)视频学习环节。学生独立观看视频接受微视频所传授的知识,这个环节是知识内化的第一个环节,我们应该确保微视频所传授知识的正确性,因为正是从这个环节,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新概念开始发生认知作用。如果在这个环节激活了正确概念随即产生了同化式内化或顺应式内化,新概念将在大脑皮层慢慢地沉淀下来,再经过提取应用、分析概括、创新等高阶应用将成为长时记忆固定下来,如果这个环节的知识是错误概念沉淀在大脑皮层,那么接下来将要进行艰难的抑制式同化。

(2)应用练习环节。知识传授之后要编制浅显的模仿练习,将刚才微视频传授的正确概念巩固下来。接下来需要提取已经初步内化的新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应用练习环节的目的是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持续对大脑皮层进行刺激以巩固内化效果。并在巩固的基础上努力将这种概念痕迹固化下来,将知识传授时的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终身记忆转化。

(3)交流互动环节。这里的交流互动专指师生、生生通过微慕学习系统平台进行双向沟通,采取音视图文多种形式,教师此时的任务是找出学生普遍性的错误,即时进行矫正,以防错误概念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留下痕迹。比如学生将S=πr2理解成S=πr2,而将作业传给教师后,教师又没有发现,在他的认知结构中就认为r2和r2是一样的都是表示r和2相乘,并因为教师没有发现,学生觉得自己作业没有错而得到强化,这个错误概念在大脑皮层留下印记。因此,移动学习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即时学习交流互动非常重要。

3.知识内化的品质

知识内化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同一个学习材料不同的学生内化所需的时间不一样,这可以从单位时间内的速度来描述;同一个学习材料不同的学习者需要同化的次数不一样,这可以用数量来描述,因此学生内化品质的高低可以用速度和次数来评估。交流互动环节应该是最能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时候,对于内化速度比较慢、需要反复内化才能完成知识建构的学生,教师要另行拉群再提供难度相当的学习材料,反复进行知识内化,以巩固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黎颖欣.中国移动4G网络覆盖人口超12亿[DB/OL].http://gd.people.com.cn/n/2015/1215/c123932-27324715.html.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5次(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

[3]田嵩,魏启荣.混合云模式下移动学习环境的设计与实现——以微信公共平台下阿拉伯语课程学习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4(6):103-110.

[4]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11(5):105-109.

[5]李云飞,王敏娟,王加俊,谢伟凯,申瑞民,杰森·吴.移动学习系统及其相关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2(1):152-157.

[6]魏武华.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学习系统开发技术研究[J].电子设计工程,2015(16):88-93.

[7](美)戴维·H·乔纳森著;郑太年,任有群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8]Engestr?觟m,Y.. Expansive learning at work: Toward an activity theoretical reconceptualization[J].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Work,2001.14(1):133-156.

[9]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3-9.

[10]Chickering A W, Gamson Z F. Seven Principles for goo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J].The Wingspread Journal,1987(2):1-11.

[11]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12]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352.

移动学习远程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对移动学习资源的概念进行了剖析,重点研究狭义移动学习资源中的学习材料。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移动学习以及移动学习资源的特点,并与开放大学传统网络学习以及网络学习资源进行比较,最后对开放大学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原则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    键   词]  移动学习;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原则

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学习作为一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开展的学习方式,势必在现今倡导的终身学习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2000年,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移动学习研究专家Sharples指出,先进的移动技术使数字化学习(E-learning)向移动学习(M-learning)转变。

诺基亚公司于2007年5月推出了中国第一个互动在线移动学习服务平台“行学一族”(Mobiledu),真正开启了我国在行走中的、随时随地的交互学习模式。作为实施远程开放教育的开放大学,是一种新型高等学校,其承担着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历史使命,因此必须重视对移动学习的研究。随着2014年9月国家开放大学移动学习平台进入试点使用阶段,更是要求不断加强对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研究。

一、移动学习以及移动学习资源的定义

(一)移动学习的定义

很多国内外学者给移动学习下过不同的定义,如,通过使用支持无线技术并且能够良好呈现学习材料的移动设备来进行学习的新型学习模式;移动学习(M-learning)是数字化学习(E-learning)、远程学习(D-learning)发展过程中延伸出的新的发展阶段。基于不断完善成熟的互联网、无线网络以及多种媒体先进技术,学习者和知识讲授者在交互式教学活动和信息交流当中,可以利用功能越来越齐全的智能移动设备。由于移动学习属于新兴发展中的研究领域,对移动学习的概念当前还没有形成较统一的共识。现今对移动学习定义的研究既有主流的以技术为中心的移动学习理论,以及从远程教学和传统正规教育中面对面的教学视角研究移动学习。也有考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移动性问题的研究。综合当前对移动学习概念的理解,我们将移动学习定义为学习者有效利用移动技术的数字化学习,或者是在不固定场所发生的学习。可以是网络环境下的线上学习,也可以是没有网络环境的线下学习。不仅是简单地利用移动技术获取学习资源,还应高效地执行学习流程设计的学习任务。其核心是学习者结合移动技术和其他学习方式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完成学习需求。

(二)移动学习资源的定义

学习资源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环境中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员、学习资料、信息、支持设备技术和学习环境等等。针对移动学习情况下的学习资料部分,广义上的移动学习资源是指一切能够通过网络和相关学习设备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狭义上的移动学习资源是指在分析研究学习者特征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设计符合移动终端学习特点的学习资源和支持服务。本文的研究对象正是狭义的移动学习资源中的学习资料。

二、移动学习资源与网络学习资源的比较

相比较传统意义的课本、教辅资料等书面学习资源。移动学习资源和网络学习资源同属于数字化学习资源,它们具有许多共同点,比如资源形式的多媒体性,以及大都以电子信息资料为主等。由于移动学习存在一些区别于网络学习的特点,开放大学长期开展网络教育所建立的大量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并不是简单地移植到移动学习平台上就能满足学生移动学习的需求。

(一)移动学习的特点

1.灵活性

学习者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的自主性增强。数字化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者学习时间和地点的灵活性。移动学习则更进一步帮助学习者彻底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具体到学习活动上同样体现出移动学习的灵活性,学习者不仅可以通过智能移动设备对已下载的学习资源进行学习,而且可以在网络条件下随时获取所需要的学习资源。

2.及时性

移动学习在学习时间和空间方面不受任何限制。随着移动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移动设备日趋先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非常便捷和实时,时空所造成的隔阂和障碍日渐缩小。在获取资讯信息、学习交流上不仅容易,而且迅捷。知识共享、协作等已经实现,学习者只要需要就可以马上学习。因此又可称移动学习为及时学习。

3.碎片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的学习时间、空间从以往的连续和固定转变为灵活和开放。人们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认知都呈现碎片化的特点。移动学习能够满足这种碎片化的学习需求,可以提供适合零星时间使用的学习资源。比如候车、坐车甚至上厕所时都能更有效地利用时间进行学习。

(二)移动学习资源的特点

1.呈现形式

目前,常见的移动学习资源形式主要有微信、短信、网页、流媒体、Flash等几种。由于学习者主要利用智能移动设备通过无线网络获取移动学习资源,并且移动学习具有灵活性和及时性,这就要求以微信、短信、网页、流媒体、Flash等形式呈现的移动学习资料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微型化,不会因为网络连接速度或设备计算速度等客观原因影响学习资源的获取速度,进而影响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2)简明扼要,突出知识点,尽量减少多余的信息,帮助学习者及时学习到需求的知识;(3)可交互、个性化,可以让学习者将学习活动与工作、日常生活等很好地进行融合。

2.承载内容

网络学习资源往往是以一门完整的课程作为单位进行建设,一般知识结构完整并且系统性比较强,承载了大量的学习内容。但是移动学习具有碎片化的特点,过大的信息量和过多的学习任务使得学习者在不断变化的学习情境中和不固定的学习时间内很难进行有效学习。移动学习的灵活和及时性,要求内容尽量简单,在文字数量和操作步骤上都应体现快速浏览和及时反馈的特点,其所承载的内容应短小精悍。因此,不是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制作成移动学习资源进行移动学习,移动学习资源要以相对独立、简单的知识点为单位,再由若干知识点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模块。

三、开放大学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的原则

(一)要以学习者的实际需求为依据

归根结底,开放大学建设移动学习资源是为学习者服务的。哪些课程或者哪些知识内容适合建成移动学习资源,让学习者进行移动学习?最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就是学习者的实际学习需求和学习体验,也就是“学什么”的问题。学习者报读学校,他最希望了解专业的知识、需要学习哪些课程、课程学习要求、进度要求、学分获取情况等。开放大学根据学历教育需求、英才教育需求、职业教育需求、爱好教育需求等提供给学习者多种选择。即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完成课程学习要求,取得课程学分,获得专业学历的毕业文凭;或者提高认识,分析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处理工作中的深层次复杂问题;以及通过学习推动自身兴趣爱好发展,等等。无论是学历教育还是非学历教育,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都是移动学习的内容。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不仅局限于学历教育课程,还包括职业培训等非学历教育的课程。

(二)要以合适的知识点划分学习内容

确定了“学什么”的问题后,在后续开发及设计移动学习资源的内容上还要结合学习者的需求确定学习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学习者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学习这些内容的顺序是什么,哪些是关键知识点,哪些是难点,需要达到什么水平,对学习知识点的框架设计,在移动学习当中有着特殊的要求。在移动学习的零散学习时间内很难一次性完成包含很多知识点的学习,因此需根据具体情况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一个个的知识点。有内容结构不可再分的知识点,也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知识点。知识点的划分,既要考虑各知识点之间的相对独立,又要保证知识点之间的彼此联系,并形成连续系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使知识类型中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有所区别,合理地划分知识点。一般认为,学习的知识点相对独立,语言简短,易利用图形、动画或者声音进行描述的学习内容,较适合开发设计移动学习资源。

(三)要能有效地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

一方面,移动学习属于学习者非正式的自主学习行为,这种学习模式不能仅依靠学习者自身不断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来维持,而要采取措施使移动学习资源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例如,每个学习模块都指向一个小而明确的学习任务,通过完成学习任务给予学习者成就感,从而达到刺激其持续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另一方面,目前开放大学的学习者以成人、在职学生为主,他们大多已经长时间脱离了正式学习,普遍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如何引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把握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脉络,掌握自学的方式、方法,提升学习的效率,是移动学习资源建设中不能忽视的。

(四)要选择合适的媒体形式呈现学习内容

移动学习者最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取重要的学习信息,因此呈现学习内容的形式非常重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承载学习内容的媒体形式非常多,包括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等。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媒体形式,以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呈现适度的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等都是必须考虑的。如果媒体形式选用不当,不仅会影响学习内容的恰当表达,甚至会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建设移动学习资源时,根据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各自的优势,选择单一媒体形式或者多种媒体相结合的形式视不同的学习内容需求而言。

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不同的学习场景、学习过程、学习技术支持,等等,基于移动学习的前提,流畅的学习、简洁的信息获取、简便的操作都是最根本的原则。

参考文献:

[1]黄荣怀,Jyri Salomaa.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张思明.基于SECI模型的移动学习资源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李龙.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移动学习远程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1 移动学习的概念及特征

移动学习作为一个新兴的概念, 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共识。研究人员对移动学习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的魏顺平老师认为:“移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自己需要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 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学习。”移动学习具有灵活性、便捷性、零散性、无线性、个性化等特点, 可以提供给人们随时随地的学习, 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因此, 移动学习将有助于远程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 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

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较快, 远程教育学生多为在职成人, 流动性大、工学矛盾突出。学习者希望进一步利用零碎时间进行移动学习, 目前在远程教育中移动学习主要有2种方式。

2.1 基于手机短信的移动学习

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服务器之间都可通过短信, 实现一定字符、图像的传输。教师将部分教学内容以短信形式发送给学习者, 学习者也可将短信发送到教学服务器进行转发。这样学习者与教师通过无线移动网络和互联网完成一定的学习活动。现在开展远程教育的各高校网络教育学院、各级广播电视大学很多都开展了移动教学服务, 但主要是应用于远程教育的辅助教学。例如:发布各项教学教务管理的通知、课程学习进程提示等内容, 方便学校和学生的及时沟通。

2.2 基于连接浏览的移动学习

学习者利用移动学习终端, 经过电信网关后接入互联网, 通过WAP、HTTP等协议访问教学服务器, 进行浏览、查询、实时交互, 不仅可以传输文本, 还可以传输图像、视频等。例如:上海广播电视大学的移动学习平台为8万余学习者提供教学支持, 平台开设有移动阅读、移动听力练习、移动网上课程、移动学习测试等功能。同时一些移动学习网站, 如“一起学习网 (ht t p://w ww.3 gs t u dy.c om.c n/) ”将网站页面设计为适合移动终端浏览的形式, 方便登录学习并参与讨论。上海交通大学的移动学习平台 (http://www.daydaymobile.com/) 提供了适合移动终端播放的学习资源, 供学习者下载学习。随着在3G网络的到来和终端设备的推出, 移动学习在方便性、快捷性等方面将发生空前变化, 实现多媒体课件在线浏览、播放学习将是水到渠成的事实。

3 移动学习的不足

移动学习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 进行相关研究是社会和个人发展的一种需求。同时, 作为一种新兴事物, 移动学习还面临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3.1 网络通讯技术有限

基于GPRS连接的网络速度太慢, 使学习者在移动终端设备在线浏览或者收听教师讲课的音视频时出现断断续续, 导致学习者有视觉和听觉上的疲劳, 学习效果不够理想。所以, 移动学习中一定要提高移动终端设备的配置质量, 保证学习者有一个畅通的通信网络。相信随着3G网络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的发展, 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3.2 移动终端兼容性的问题

学习者的终端设备, 譬如说手机、PDA、MP3/MP4播放器等型号是不同的, 屏幕的大小、协议以及分辨率等是不同的, 这就需要在建设移动学习的资源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现在的移动设备样式各不相同, 技术也不一样, 在给学习者带来不同选择的同时, 也给移动学习的应用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目前移动学习具备的兼容性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3.3 缺少适用的学习资源

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刚刚起步, 缺少经过实际验证的、适用于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移动学习的最直接应用方式就是通过移动设备提供数字化学习。因此, 开发、设计适用于不同需求的移动学习资源是移动学习的首要前提。移动学习资源库与网络课程资源库有着很大的不同, 要支持移动设备远程访问、浏览、检索等功能, 要满足移动学习内容短小精悍要求, 有效地利用移动通信系统支持远程教学活动并开展师生交互。

3.4 移动学习环境不佳

学习者往往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这样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和思考。然而移动学习一般发生在车上、地铁上、候车室等环境中, 学习者很难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同时交通工具的颠簸, 环境噪音的骚扰, 也使得学习者的学习受到影响。另外, 在“移动”的环境中学习还会带来一些负面的问题, 如交通安全, 坐车忘记时间, 学习时头晕, 视力受到影响等问题。因此, 一个相对比较安静、合适的学习环境也是移动学习所需要的, 同时要求单个学习内容是短小精悍的, 能够很快完成, 不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3.5 缺乏有效的学习模式

移动学习与现有的学习有所不同, 需要专门的教学设计, 现在有的学者也在研究移动学习模式的问题, 如基于内容推送的移动学习、基于情境学习的移动学习、基于个性化学习的移动学习、基于协作学习的移动学习等学习模式的研究。同时, 也设计了一些学习案例和学习模型, 如日本德岛大学的LOCH (语言学习辅助) 系统, 我国台湾中央大学的BWL (蝴蝶观察学习) 系统, MCSCL模型等。这些学习案例和模型都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实践, 除了基于内容推送的移动学习服务, 其他的移动学习并没有在远程教育中得到大规模的实践、应用。学习者由于受习惯学习方式的影响, 在没有实践的情况下, 也很难适应移动学习这种崭新的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 移动学习很难在短时间内取代E-learning学习成为远程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 但是因为移动学习提供了随时随地学习的可能, 移动学习必将成为远程教育中主要的辅助学习方式, 在教学支持服务中起主导作用。

4 移动学习研究的建议

通过对移动学习的局限性分析, 为了促进移动学习在远程教育中的快速发展, 有必要集中精力深入研究以下一些课题。

4.1 移动学习设备学习功能的标准化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移动学习设备日新月异, 不仅有各种类型的学习设备, 如手机、PDA、PPC等, 而且同一种学习设备的学习功能差异也很大, 如手机的分辨率、大小各不相同, 手机的操作系统也有多种。因此, 如何标准化各种学习设备的学习功能是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只有当移动学习设备的学习功能得到标准化, 我们建设的移动学习资源才会有更好的通用性, 才能实现移动学习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4.2 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

移动设备面临屏幕小、分辨率低、计算性能有限、输入不方便等问题。在这些限制条件下, 如何设计和开发适合的、短小精悍的、吸引力大的移动学习资源, 以符合移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 将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如果说要在远程教育中借鉴游戏模式的话, 那么在移动学习的资源建设中借鉴游戏模式将是恰当的切入点。

在移动学习资源建设中, 标准也是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标准对于现代社会的任何系统都是最重要的, 我们有必要创建开放式的移动学习资源标准体系, 促进移动学习的标准化。

4.3 探索适合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

移动设备与情境很好的结合性, 移动技术对社会关系网络的增强, 移动设备由于移动带来的普适性, 使移动技术在支持情境认知、社会性学习、非正式学习等方面更具有优势。虽然已有一些移动学习的案例和移动学习模式, 但是真正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中施行的移动学习模式还很少。建立适合远程教育的移动学习应用模式将是我们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4.4 移动学习支持服务研究

远程教育要求教育实施过程必须能够提供较为完善的教学支持服务, 由于移动学习是最便捷的学习支持服务方式, 所以移动学习将成为远程教育中最主要的教学支持服务方式。然而, 正是由于移动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 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也非常宽泛, 所以对移动学习支持服务的要求更高, 不仅要求学习支持服务随时发生, 而且要求学习支持者拥有非常宽泛的知识面, 这是当前的学习支持服务难以达到的。因此, 智能化、非人工的学习支持服务将是移动学习支持服务的主要方式。智能化、非人工的移动学习支持服务将是移动学习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移动学习的应用和研究探索热潮中, 我们应以科学发展的态度看待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是远程教育中主要的辅助学习方式。我们既要看到移动学习的优势, 也应注意移动学习的不足。我们要看到移动学习发展的广阔空间, 深入研究移动学习的内涵, 在立足远程教育应用实际的基础上, 科学合理的推动移动学习的发展。

摘要:移动学习作为一新的学习方式, 经过近10年的发展, 在远程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展。本文主要介绍了远程教育中移动学习的应用现状, 分析了移动学习存在的不足, 并结合移动学习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远程教育,移动学习,思考

参考文献

[1] 刘建设, 李青, 刘金梅.移动学习研究现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7) .

[2] 孙耀庭.移动学习和移动服务的实践与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08 (8) .

[3] 李乾, 高鸽, 孙双.移动学习应用模式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 2008 (10) .

移动学习远程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插画在国内国外都有非常丰富的发展历史,海报插画也是现代设计的重要部分。中国的插画艺术,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是插画的灵感来源。但是现在有很多插画师还是盲目的去借鉴外国的作品,既失去了中国的风格,也没有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缺少了独特性和创造性。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而插画海报需要发展创造。在世界经济化和科技发展的时代,各个国家文化互相学习,互相融合。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自己国家的风格特色,让中国插画海报等设计逐渐走入更大的世界舞台。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元素;插画海报。

一、当前国内插画海报的现状。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插画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也越来越多,在之前,人们都是用传统的画笔来进行创作,现在转变成了用电脑等电子产品进行创作,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技法。中国插画最早时期是通过版画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而现在大多都是使用电脑制作,慢慢变得商业化,它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从古时候以来,插画就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有最早出现的版画,发展到之后的黑板报,宣传画等等,又伴隨着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应用,使得中国的插画可以快速发展,从而扩大我们国家插画的应用范围,对于插画的应用范围大致可以分为几个方向:1.影视媒体:包括影视剧,网络,广告等环境设计或界面设计。2.游戏设计:包括游戏宣传插画,场景设计等。3.商业宣传:包括商品包装设计,商品形象设计,广告设计等。4.出版物品:包括书籍的封面,书籍的内部,书籍的外套等所使用的插画,还包括报纸和杂志等出版物上所使用的插画。

虽然我们国家的插画快速发展,但是和其他的国家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只有我们国家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才能加速国内插画的发展。所以说,大量的中国元素使得国内插画形成了中国的风格,也宣传了中国的本土文化。在这个多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国内插画海报也在不断发展当中,但是现在形成中国风格的作品还是有些缺乏,很多作品还是盲目的借鉴外国的作品,既失去了中国的风格,也没有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缺少了独特性和创造性。

二、常见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及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包罗万象: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皮影、京剧扮相、武术等等都代表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历史,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汉代竹简展示了我们国家的文字艺术。木茶和中药是中国不可或缺的标志,佛教、道教、儒家、阴阳、禅宗、观音手、太极、素衣、纸钱等体现出了中国人民的信仰和理念。秦砖汉瓦、兵马俑、铜钱、玉雕、中国漆器、古代建筑、榫卯结构、红灯笼(宫灯、纱灯)等突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于多方面,包括建筑,娱乐,乐器,装饰品,服装,等等。

龙凤纹样也有许多,例如龙纹就代表了皇权,权利的象征,饕餮纹就是代表一些长寿,富贵之意,如意纹就是代表吉祥如意,其他的还有雷纹、回纹、巴纹等。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是古代的传统乐器,彰显了古代人民的音乐涵养。国画、敦煌壁画、写意画等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传承当中起了重要作用。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等是中国的特征。饺子,对联,年画,鞭炮等也是中国传统节日必不可少的物品。还有大熊猫是中国的标志之一。

三、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插画海报中的运用

“中国风”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而“中国风”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运用中国传统元素来进行艺术表现的形式。中国风插画主题性创作,使得画面更加有趣生动,更具“亲切感”,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注入也给插画创造了很多灵感。将龙凤纹样,书法,彩陶,乐器等加入海报,特色一目了然,主题明确,让观众可以下子抓住海报的重点风格。中国想要发展自己的文化,最重要大就是运用好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好传统文化。现在许多设计师都在尝试将中国传统元素加入当代海报插画设计中,将现代设计与传统元素相结合或许会成为我们在我们未来文化竞争的突破口。当然,设计师也必须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更好了解其内涵,运用于设计。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创意设计进行改造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海报等插画是一个无语言障碍交流的一个国际化平台。

之前中国本土现代设计越来越盲目跟风借鉴国外画风,使得许多插画失去了中国特有的风格,所以说我们应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海报当中的运用,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创造并加工,形成中国独特的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内容和形象呈多样化的发展,有利于在制作海报插画时的使用。

四、中国传统文化与插画海报结合的未来趋势

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就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中华文明在慢慢经过时代的磨练之后演变成为了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扬,而插画海报需要发展创造。我们国家经历了好几千年的沉淀,形成了灿烂的上下五千年文明,为我们现在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张弛有度,不能向之前一样闭关锁国也不能崇洋媚外。在当今社会中,我们要发挥自己的民族特色,学习各个国家的优点,形成中国独特的风采。在世界经济化和科技发展的时代,各个国家的文化需要互相学习,互相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插画海报既要向其他国家学习吸收,又不能一味盲目的去借鉴其他国家。我国的插画海报必须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吸收各个国家的优点和长处,来进行自我完善,才能使我国文化进一步发展。

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带有中国元素的作品在世界舞台上展出,插画海报则是中国文化传入世界的重要因素。在移动媒体发展的时代,插画海报等现代设计会越来越普遍,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自己国家的风格特色,让中国插画海报等设计逐渐走入更大的世界舞台。

作者简介:

倪一惠(2003-),女,山东青岛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左玉洁(1991-),女,湖南娄底人,硕士研究生,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教研室教师,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

移动学习远程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在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远程教育发展形势也发生了变化。针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远程教育创新措施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移动互联网传播的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特点。然后,对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远程教育的流动化、片段化、及时性、定制化优势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如何进一步创新远程教育提出了4项措施,即端正学习者态度、创新教育内容、完善教育资源建设、完善服务平台。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远程教育;创新

在移动互联网传播时代,人们越来越喜欢用移动平台学习、阅读、交流。为了迎合人们的学习需求,远程教育行业也应当创新。无论是课程资源开发、学习资源传播,还是教学模式、授课方式,都应得到创新,保证能满足人们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1 移动互联网的传播特点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全民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网民日益增多。尤其是在智能终端设备的加持下,移动互联网的受众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这一背景下,移动互联网信息传播也发生变化,且形成了新的特点:(1)社交化。主要就是指移动互联网的社会属性不断增强,移动终端的信息也逐渐出现个性化特征。如微博、微信之间的互动,都是建立在人们对移动终端认可且对移动互联网信息产生认同的前提下。这种方式直接代替了人们的社交,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社交方式。(2)本地化。主要是指移动互联网中的信息传播是依赖于位置关系。也就是说,人们之间的交往、信息交换都是通过地理位置建立的。如微信的摇一摇,就是通过筛选不同地区的人,使其建立社交关系并进行信息传播。微博中的附近动态就是依靠地理位置关系,给人们推荐社交信息。(3)移动化。主要就是指信息传播是随时、随地的即兴传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最重要的是移动互联网承担了更多的学习、生活信息传播。这一方式更注重人们对信息的需求。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碎片化信息的传播,方便人们随时、随地提取信息。

2 移动互联网下的远程教育优势

正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化、本地化、移动化信息传播特点,远程教育才有了新的改革思路及发展优势。具体来说,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流动化的学习时间、场所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人们可以携带体积小的手机、平板等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无论在是校园、家里,还是在公交车、飞机上,都可以进行移动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都是移动的,无需再受到传统远程教育的资源、设备的限制。显然,这种流动式的学习时间、场所更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求。

2.2 片段化的学习过程和内容

由于大部分移动终端设备还具有通行功能,人们在学习过程中还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对移动教育内容进行了整合,创造出了片段式的学习内容,而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添加了暂停、继续等功能,这样人们就可根据自己的需求,灵活学习[1]。

2.3 及时性的交流、互动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遠程教育的空间限制被取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利用互联网技术还可构建出动态式的学习过程,保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能随时互动、交流,如发语音、上传图片及文档等。这样就能弥补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进一步提升远程教育的便捷性。最重要的是,当学生不必再拘泥于传统的学习方式时,就能充分表现出学习积极性,且师生关系也会得到有效改善[2]。

2.4 定制化的学习方式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还可以为人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满足每一个人的学习需求。此时,学习者就可以结合自己的需求,灵活调整学习计划、内容,从而有效保证人们能找到适合自身实际的学习方法。

3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远程教育创新

虽然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远程教育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若要充分发挥出远程教育的优势、促进人们的学习,应继续加强远程教育的创新,从而促进远程教育行业的可持续发展[3]。其局限性及创新措施如下所示:

3.1 端正学习者的学习态度

虽然移动互联网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便利,但是移动互联网设备还具有通信、娱乐等功能。若是学习者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控能力差,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开小差,利用移动设备娱乐。况且,远程教育与传统课堂教育不同,并无教师监督。也就是说,学习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自控能力,才能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高效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否则,远程教育就会成为空谈。

针对上述问题,最重要的就是端正学习者学习态度,并采用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学习者的约束。比如,由远程教育工作者引导学习者依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基础能力,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并尽量细化到每一天、每一节,保证学习者能自觉完成学习。也可以对教育内容进行深加工,保证学习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新知识的学习。还可以组建移动合作小组,要求小组成员相互监督、检查,进一步约束学习者的行为。另外,可尝试制定练习内容,以定期检查练习内容的方式约束学生。总之,只有规范学习者的行为、态度,才能提升远程教育的成效。

3.2 创新教育内容

虽然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移动设备,但是从实际来看,人们大多利用设备进行娱乐,并不重视利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并且,现有的远程教育内容有些落后、欠缺,并不能真正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人们的学习需求。另外,有些教学软件的内容还比较混乱,单元顺序缺乏逻辑性,非常不利于人们的学习。

现如今,移动互联网远程教育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人们拥有足够的技术、资源渠道进行教育内容的创新。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1)可从技术角度入手,创新定义内容结构、扩展内容服务。比如,在重新定义内容结构方面,可以用描述性文件的方式对教育内容进行构造,并采用交叠、顺序方式进行内容时序的规划。在扩展内容服务方面,可利用设备GPS模块,采集用户地理位置信息;利用语音输入功能,增加语音交互。这样就能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服务,方便用户学习。(2)可从产品入手,调研现有的教学过程,并添加合适的教育内容。如开展教师调研,掌握教学内容设置经验,进而优化远程教育内容,提升内容质量。(3)充分依据用户需求。如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并以此为基础,增加人们更需要的教育课程内容。

3.3 完善资源建设

资源建设是远程教育的基础。只有移动互联网设备拥有足够的学习资源,才能真正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但是从实际来看,很多远程教育机构并没有建立移动互联网设备学习资源平台或数据库,只是设计了基本的教学内容,而忽略了师生交互、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这种不完善的教学体系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移动学习资源的建设:(1)完善教学设计。简单来说,依据移动互联网教育的流动性、碎片化等特点及学习者群体特征,开发与其相适应的学习内容及教学流程,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将其制作成微课程。如同课堂教学一样,进行知识讲解。需要注意的是课程内容要精简、短小,以免时长过长,影响学习者的学习。(2)完善课程设计。即针对某一门课程,将所有章节内容进行融合,并重新设计章节教学内容,保证学习者能逐渐掌握课程知识。比如,可筛选出每个章节的重难点知识,然后规划重难点知识讲解的内容、目标。(3)完善交互设计。即设计能够促进师生交流的内容,并将其纳入到教学设计中,从而加强师生互动,确保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4)完善评估设计。即结合教学内容、学习者群体特点,设计可进行自测、评价的题目,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另外,为了促进学习者学习,在完善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还需做到定期更新教学内容、不定时革新课程体系、及时给学生反馈。

3.4 完善服务平台

目前,在创新移动远程教育时不能只重视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开发,还要重视服务平台的建设,增强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尤其是要从学习者学习需求入手,开发出完善的服务功能,从而为学习者提供更加周到、全面的服务。

首先,一定要完善网络教育方式的资源服务平台,保证各种移动终端都能接入服务器,提取学习资源。尤其是保证现有的主流设备系统能访问服务平台。其次,努力建设下界面友好、交互良好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保证学习者能享受到便捷、齐全的学习服务。最后,还应与社会教育机构合作,整合教育资源,搭建教育资源访问入口,从而方便学习者学习。

4 结语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远程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并借助其优势提升移动远程教育水平,保证能为人们提供流动化、片段化、及时性、定制化的教育服务。同时,还应进一步创新移动远程教育的内容、资源建设、服务平台,并努力采用可行性手段端正学习者的态度,真正促进移动远程教育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莎.移动互联网视域下远程教育创新探究[J].继續教育研究,2016(11):74-76.

[2] 戚蓉,刘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远程教育内容创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11(35):76-77.

[3] 张坤颖,王娩娩,张家年.“互联网+”视域下新技术对远程教育的影响与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6,35(2):82-89.

Study on the innovation measures of distance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mobile Internet

Li Haoran

(Gannan County Party Members and Cadres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Center, Qiqihar 162100, China)

Key words:mobile Internet; distance education; innovation

移动学习远程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互联网+教育”的提出,直接影响到了当代大学的教学模式的变革。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大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成为了可能。通过碎片化学习,可以极大提升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本文通过我校自主研发的《多媒体网络课程复习互动中心(手机版)》的学生使用体验,总结出利用碎片化教学的特点,并探讨碎片化学习平台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移动设备; 碎片化学习

2018年4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里面明确指出:要“因信息技术特别是智能技术的发展,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1]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传统的人才培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如何改变传统的教师主导,学生被动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模式,并利用网络推动教育领域的变革,是当下教育领域的难题。针对这一情况,我校自主研发了《多媒体网络课程复习互动中心(手机版)》,并且投入了教学应用。该软件通过碎片化的视频教学资源,成为了我校教师传统授课模式下的有益补充。那么碎片化学习模式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一、碎片化学习的概念

碎片化学习,是基于“互联网+”的背景下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该学习方式依赖于移动设备。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移动设备,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碎片化的阅读或者观看碎片化的学习视频、音频,获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二、碎片化学习的主要特征

1.学习内容离散性

由于碎片化学习的特性,要求教师必须将连贯的知识体系,分裂成一个个的小知识点,供学生在零散时间学习,因而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学习内容的离散性。

2.学习时间分散性

由于当今社会信息更新的速度明显加快,使得人们只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

3.学习地点随意性

碎片化学习要求在一个互联网覆盖的区域中进行,所以学生可以在校园的网络覆盖区域中的任意地点进行学习。

三、“互联网+”下碎片化学习平台的发展方向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碎片化学习方式已经不可避免的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碎片化学习的模式,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需求来选择内容进行主动的学习,这也是碎片化学习能够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的主要原因。但是由于碎片化自身的特征,使得在学习的过程中构建完整知识体系显得有些困难。为此,教师要从以下方面完善碎片化学习,以期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1.转变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课堂的主要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师主导式互动形态”。在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处于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相对就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更多的是对教师的行为被动的做出种种回应。现在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慕课、微课程、翻转课堂等等网络教学模式的发展,使得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呈现多元化、碎片化的特点。针对学生自主学习意愿不高的特点,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为学生的碎片化学习提供辅导,统筹安排学习的进度,帮助学生梳理碎片化资源,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2.针对同一学科建立更加多元化的教学资源体系

网络资源繁多而杂乱,学生自己很难能够找准学习方向。因此,在进行碎片化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结合自己的学科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建立起更加高效的多元化教学资源体系。比如在《多媒体网络课程复习互动中心(手机版)》之外,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等,将对本学科有用的补充内容进行定时的推送。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扩展眼界,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科知识讨论,提高知识水平,真正实现碎片化教育的初衷。

3.鼓励学生采取分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个体行为容易受到群体行为的影响,所以通过分组合作式的学习,可以让同学们就某些碎片化知识点进行讨论,不但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舆论的主体意识、契合学生表达自我的心理,还能够满足学生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需要。

4.健全学生的学科学习评价体系

传统的单一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的学生评价方式,显然已经不适合当今教学的发展要求了。这就要求当代教师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要更加多方位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教师应该通过《多媒体网络课程复习互动中心(手机版)》的学生提问、以及分组合作式的学习表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结合最终考试成绩,做出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四、结语

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碎片化学习的方式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致力于碎片化学习与教学工作的有机结合,继续完善资源平台的内容建设,建立数据分析机制。同时还应该增强平台网站视觉性的建设,带给学生良好的使用体验,让学生可以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

基金项目:2017年承德医学院立项校级教育科研项目“基于移动设备的医学知识碎片的网絡在线教学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740);2018年承德市科技局立项项目“基于互联网的医学专业知识服务体系构建及其共享与应用”(项目编号:201802B003);2015年承德医学院立项校级教育科研项目“利用私有云升级网络多媒体教学管理系统”(项目编号:20150004) 通讯作者:谢利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2018-04-18/2018-11-08

上一篇:煤矿综采机电设备论文范文下一篇:拓展训练校园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