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控制决策范文

2023-09-21

风险控制决策范文第1篇

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通信作者及地址:卢欣雪,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中央财经大学;邮编:102206;E—mail:34683716@qq.com。 赵 康 摘 要 在次贷危机和巴塞尔协议Ⅲ的影响下,企业信用风险评估的研究日趋重要。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是风险评估中最有效、最常用的定量工具。本文对四种现代风险度量模型进行梳理、评述和比较。同时指出在评价指标中,回收率对于违约概率有重要影响,为我国商业银行运用数学模型度量企业信用风险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信用风险模型 比较分析 回收率 违约概率

引言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人们迫切希望金融改革来改善当前经济环境,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巴塞尔协议Ⅲ应运而生。在2010年9月12日的会议上,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央行行长和监管当局负责人宣布要加强对现有资本金要求的持续监管。新巴塞尔协议的核心是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而风险度量模型正是计算资本充足率的基础。企业信用风险的度量一直是商业银行乃至我国金融行业的核心问题,而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评估和管理能力是提高我国金融业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信用风险模型是预测企业信用风险的有效工具,随着公司债券市场的迅猛发展、抵押品价值降低及其波动性增加,信用风险模型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

目前主要的四个新兴风险度量模型为:KMV公司的KMV模型、J.P摩根的Credit Metrics模型、瑞士信贷银行的Credit Risk+模型和麦肯锡公司的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本文对四种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探讨了回收率和违约率之间的反向关系,并指出对回收率的具体分析对商业银行准确评估企业信用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国商业银行增强信用风险管理、建立中国特色的信用风险模型提供了合理的借鉴。

四种模型的优势与不足

1 KMV公司的KMV模型

1993年, 全球闻名的美国穆迪KMV公司以Merton(1974年)开发的期权定价模型为基础,以公司资产为基本变量,将期权定价模型的原理应用到贷款和债券的估值,通过对上市公司股价波动进行分析来监控公司发生违约的可能。

KMV模型的优势在于:第一,在计算股票回报率的关联矩阵时,运用企业、国家和行业、全球三层经济指标建立多因子模型,综合考虑了企业微观发展、国家宏观环境和全球发展因素。同时,KMV模型将违约关联度和公司的股票价格联系起来,不仅能够全面地分析企业的目前的信用状况,还能合理地预期未来风险。第二,KMV模型在Merton期权定价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红利支付、违约提前发生等可能性,对于企业负债变动的情况也能计算其违约率,扩大了Merton模型的适用范围。第三,KMV模型根据市场价值、到期时间、无风险利率等计算资产波动率和根据违约点计算违约价值的方法,适用于所有数据公开的上市公司,能广泛应用于公开交易的上市企业。KMV Corporate. Credit Monitor Overview.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1993:6066

但KMV模型也存在不足之处:KMV模型预测企业预期违约概率,是建立在资产回报服从正态分布的基础上的,而现实中,企业的资产回报很难满足正态分布的条件。其次,测算预期违约概率的数据包括股价信息、负债价值、到期时间等,增加了统计数据的难度,限制了KMV模型的应用。最后,该模型只考虑了一些简单的指标(股权价值、波动率等),忽略了企业资历、抵押品等反映企业复杂特征的指标,降低了预测结果的准确度。

2 J.P摩根的Credit Metrics模型

1997年,JP摩根与KMV公司合作开发了Credit Metrics模型,通过模拟信用资产组合信用质量的变化来估计资产组合价值的变化,进而以该资产组合价值大小来确定信用风险的大小。

Credit Metrics模型优势在于:该模型具有普遍适用性,计算方法简单易操作,也是最早应用于投资组合的信用风险管理的模型。Credit Metrics模型综合了国家各项经济指标和行业指标,根据企业在行业中市场份额赋权,能够高效地计算各个贷款企业之间的相关性。

但是,Credit Metrics模型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讨:第一,模型中违约率的计算值是企业过去年份违约率的算术平均值,考虑到了宏观环境对于违约率的影响,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违约率应赋予不同的权重,这一点需要进一步研究。第二,Credit Metrics模型忽略了市场风险。模型假设无风险利率是固定值,因此市场风险对于投资组合的市场价值没有影响。而市场和宏观经济水平影响信用质量,从而改变企业的经营收益,改变企业的违约风险。第三,建立模型的基础是企业的资产价值服从正态分布,严格的数据要求和现实数据的实际分布有一定的区别,影响了Credit Metrics模型模拟结果的准确度。

3 瑞士信贷银行的Credit Risk+模型

1997年,瑞士信贷银行的产品部研发出Credit Risk+模型,运用了保险业中的精算方法,不分析违约的原因,同时只针对违约风险,而不考虑转移风险,这种简化使得将损失分布规范为一种方便的限定形式成为可能。

Credit Risk+模型优势在于:Credit Risk+模型最大的特点是容易实现。由于该模型不考虑企业降级的风险,只关注企业是否违约,因此涉及到的指标数量少于其他模型。Credit Risk+模型在分析问题时,只需处理集中风险问题,且只考虑违约发生一次的概率,简化了分析过程,节约人力、物力。

该模型的不足之处有:第一,正因为Credit Risk+模型只考虑企业违约风险,忽略了信用风险降级的情况,因此每个企业的风险敞口是固定不变的,不考虑企业历史信用等级,也不用预测企业未来收益变化。第二,Credit Risk+模型只适用于线性模型,对于复杂的期权定价和外汇互换等非线性模型并不适用。第三,在运用该模型计算企业的违约概率时,违约率的波动性不能够直接计算,而要通过其他模型计算,数据的有效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4 麦肯锡公司的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

1997年,麦肯锡公司开发了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以宏观经济情况为基础,主要考虑的宏观经济因素有GDP增长率、失业率、汇率、长期利率、政府支出和储蓄等,用于分析贷款组合风险和收益,该模型认为宏观经济因素的改变是导致信用质量变化的原因,对公司特殊数据不进行分析。

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优势在于:充分考虑了全球经济、国家宏观经济、行业发展在企业中的作用,打破了用企业历史违约率的平均值测算企业违约率的模式。其次,把宏观影响因素加入到信用风险的评估中,并提出了宏观经济发展对信用级别转移的变化。然而,如何获取宏观经济发展的可靠历史数据,并准确地反映到单个企业的信用评价中,是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四种模型比较分析

1 建模方法不同

KMV信用风险模型和Credit Metrics模型均以Merton模型为理论基础,Credit Risk+模型借鉴了保险精算行业的计算方法,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是以宏观经济为基础的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具体是指:KMV模型以Merton期权定价模型为基础,根据企业负债变化测算预期违约概率的原理。Credit Metrics模型通过改变信用质量来观测资产组合价值变化,根据信用回报的分布预测企业未来风险的方法。Credit Risk+模型是假设每笔贷款均服从泊松分布,根据企业违约概率计算金融机构违约损失概率的模型。

2 存在违约相关度

KMV模型具体分析单个企业的预期违约概率,以企业历年资产回报的分布函数作为参考,因此认为企业违约是具有相关性的。Credit Metrics模型也是以信用级别变化为基础,预测企业远期价值分布,认为企业违约概率具有相关性。Credit Risk+模型虽然不考虑转移风险,但相关性和违约率的波动性是密切相关的。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为分析背景,计算企业概率密度函数分布,因此认为企业违约是密切相关的。因此,这四种模型的建立均表明企业违约相关度是存在的。于立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预测模型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3(10)

3 风险来源不同

在KMV和Credit Metrics模型中,企业的资产价值及其波动性是企业风险的主要来源。KMV模型根据企业的股权价值估计企业的资产价值,而波动率与企业负债密切相关。Credit Metrics模型根据企业历史数据确定位移矩阵,结合企业资产价值的评估从而计算在风险价值。Credit Risk+模型中的贷款违约概率和违约概率波动是风险的主要来源。而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中违约风险与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密不可分。

4 回收率不同

在最初的KMV模型中,回收率一直是一个固定值。但随着KMV模型的不断完善,回收率随机分布,可服从β分布。Credit Metrics模型也认为贷款后的回收情形是可变的,在模型服从正态分布的条件下,计算在风险价值时,应当计算回收率的标准差;若不满足正态分布,则认为回收率满足β分布,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法计算在风险价值,这也是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预测回收率的方法。曹道胜,何明升.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的比较及其借鉴.金融研究,2006(10)

回收率和违约率的关系及其影响

传统模型重点分析了违约率对于企业信用风险的影响,却忽略了回收率对于企业信用风险的作用和违约率与回收率之间的关系。不同的评级机构对于回收率如何影响债券的信用评级问题持不同的观点。Bakshi(2001)基于评级机构的实证研究,采用3B等级公司债券的数据分析了回收率与违约概率之间的反向关系。Jokivuolle和Peura(2003)使用期权定价模型,把企业资产价值和抵押品价值联系起来,认为违约事件与企业的总资产价值有关,但回收率只由抵押品价值决定。Frye(2000)理论模型表明,如果贷款企业违约,银行根据贷款抵押品的价值回收资产,而抵押品的价值与当时的经济环境相关。经济衰败时期,回收率下降,导致违约率上升。Altman E. Default Recovery Rates and LGD in Credit Risk Modeling and Practice: An Update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Empirical Evidence. NYU working paper,2006

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估已经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但我国对于回收率与违约率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停留在定性研究的层面。刘志刚(2007)采用近几年银行不良贷款的数据分析了回收率对于违约风险上的影响,提出了修正数学模型的初步设想。陈浩(2008)采用支持向量机的原理对于企业违约与回收率是否相关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合理的模型。陈暮紫(2010)采用LossMetrics数据库的两万笔不良贷款数据为基础,建立回收率的量化估计和预测框架,并进行实证研究,证明了回收率与违约损失率的关系。

巴塞尔协议Ⅲ提出,需要对监管资本水平和回报率的影响重新进行评估。在巴塞尔协议Ⅱ的基础上,协议Ⅲ将围观监管和宏观审慎结合,强调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的有效结合。协议提出金融危机暴露出新资本协议风险的权重方法存在缺陷,表外风险反映不充分,复杂结构化产品交易的透明度不高,因此需要修复新的资本协议,扩大风险覆盖范围。

KMV、Credit Metrics 、Credit Risk+、Credit Portfolio View四种模型在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时,均把回收率看作一个外生变量,忽略了回收率与违约率之间的反向关系,导致信用风险被低估。在不同的回收率假设下,回收率与违约率的相关性影响了银行损失的变化。因此,银行评估企业的信用风险时,应当在传统的评级模型基础上,加入违约回收率这一系统性风险指标,因为回收率容易导致风险溢价,从而导致企业的信用风险评估准确度降低。如果忽略违约概率与违约回收率负相关的关系,造成银行的资本储备不足,将对金融市场产生不利影响。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金融市场将逐渐接受考虑违约回收率的信用模型,金融机构决策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也会逐渐考虑回收率的影响因素。Wilson T C. Portfolio Credit Risk. Economic Policy Review, October 1998:7182

模型在中国应用的缺陷性及改进措施

1 对于现代模型的运用还处于尝试阶段

在国外,以在险价值为基础的Credit Metrics模型应用广泛,而我国仍采用结合企业财务报表中各项财务比率的定性分析方法。我国之所以没有广泛采纳Credit Metrics模型,与我国特殊的经济发展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1)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种类、来源和防范问题研究分散,缺乏完备的理论体系和深入的模型研究,没有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制度。在风险测量体系问题上,我国还没有风险报告系统,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掌握企业的信用风险情况,不能合理、准确地判断企业信用。因此,只有建立健全宏观的金融监管框架,完善系统性风险的防范体系,增强资本流动性,才能为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提供有利条件。

(2)信用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目前,商业银行尚未意识到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重要性。我国大多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的防范意识不足,忽略了现代信用风险模型的优越性,以短期的经营效益作为银行贷款业务的目标,忽视了运用现代风险模型准确评估企业信用度的重要性。

(3)缺乏完备的数据库。完备的数据库是商业银行对企业的信用进行分级,建立信用风险度量体系的基础。由于我国的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探索只有十几年,统计数据较少,很难对企业信用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价。目前我国风险管理、计量模型、风险评估数据库等技术不发达,信息系统及专业技术没有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 改进措施

(1)建立完善的基础数据库。完备的数据库是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建立的基础。我国应当注重企业信贷交易资料的统计,通过资产负债、经营能力、现金流等财务指标和其他非财务指标统计信息,同时考虑宏观经济、行业特点、竞争压力、管理能力、资产结构等多个方面评价企业的信用等级。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做好客户信用信息的管理工作,保证企业贷款资料的完备性,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体系。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系统,学习国外先进的数据管理技术,为信用风险数据库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

(2)建立完善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全球竞争力,全面贯彻巴塞尔协议Ⅲ的重要思想,构建中国特色的信用风险管理系统,迎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大挑战,商业银行必须建立自己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国外的评价指标以地区、抵押品和行业分类为主,结合我国企业发展速度快,信用等级稳定性波动较大等特点,我国的企业风险评价应当重点考虑企业资产的处置方法、股权转让方式、运作模式、经营状况等特色指标,再结合KMV、Credit Metrics、Credit Risk+、Credit Portfolio View模型综合考虑。当然,目前我国的信用评价体系不完善,先进的银行内部风险度量模型可能不适用于我国的国情,先进模型是否能准确地反映我国企业的信用风险等级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是,国外先进的模型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因此,应结合我国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特点和风险管理的现状,充分考虑我国改革利率市场化、金融衍生品发展缓慢、风险意识薄弱等特殊因素,在已有模型的基础上修正和完善,建立适合我国的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3)提供政策支持,加强金融监管。信用评级是保证金融市场合理运转的重要方面,通过对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估和防范,降低经营风险,保证金融体系能够健康、高速发展。我国应当大力支持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体系的建立,通过法律、法规等手段积极促进信用风险评价体系的发展。同时,监管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到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开发建设的活动中,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提供可靠的指导意见,引导我国的信用风险评价体系能够积极、健康地发展。

结论

在经济全球化和巴塞尔协议Ⅲ的影响下,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日益扩大,对于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KMV、Credit Metrics 、Credit Risk+、Credit Portfolio View四个现代企业信用评级模型为中心,从指标选取、样本数据分布、适用范围等方面指出了四种模型的优势与不足,并从建模方法、违约相关度、风险来源和回收率四个方面对模型进行比较分析,为我国商业银行建立中国特色的企业信用评级机制提供了合理的借鉴。其次,我们探讨了在信用风险模型中回收率与违约率之间的反向关系,并指出在传统模型中,把回收率当做一个外生变量,忽略了回收率对违约概率的影响会导致企业的信用风险被低估,对金融市场造成不利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在分析企业的信用风险时,应当收集大量不良贷款清收的历史数据,在借鉴国外先进研究成果和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基础落后、不良贷款形成原因特殊等国情,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模型,从而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固发展。

(责任编辑:张晓薇)

风险控制决策范文第2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产业,到了蓬勃的发展。水利工程具有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技术工艺复杂等特点。同时,随着我国水利工程的逐渐增多,在实际的操作中也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工程规模和复杂性增加,在客观上增加了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的风险。本文分析了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项目投资控制与管理水平提出了相关的见解。

关键词: 水利建设;投资;风险分析;防范措施

1.绪论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新建水利建设工程项目的数量快速增加,工程建设规模日趋庞大,投入资金不断增加,水利工程的风险也愈来愈大。水利工程风险,是指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投资的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在投资过程中可能会遭受不同程度损失的风险。

本文在充分汲取和借鉴国内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有关知识与理论的基础上,探索水利工程风险的识别和管理,并提出应对和化解措施探析。

2.水利工程投资风险分析

2.2 水利工程投资风险的分析

水利工程投资风险分析是在已进行的决策风险、技术风险、资金风险、施工风险、环境风险、管理风险等风险识别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分析识别拟建项目建设和投产运营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

2.2.1 决策风险

水利工程投资决策风险是指因建设项目建设者的决策失误而导致的风险。决策风险首先影响到项目的立项,水利工程由于一般投入都较大,所以决策一旦失误,将会给社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2.2.2 技术風险

水利工程方案的选择涉及工程技术的方方面面,水利工程的技术风险是指所采用的技术在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发生重大变化时,导致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或产品质量达不到预期要求,给投资项目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

2.2.3 资金风险

在水利项目实施过程中,资金的投入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律逐步完成的,项目建设初期资金的投入相对较少,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进展,投资将会越来越大。如果项目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不能按工程进展及时提供到位,就会导致项目无法正常完工,将制约工程建设工期。

2.2.4 施工风险

施工因素对建设工期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施工准备不足,计划不周,项目开工后缺东少西,施工作业面交叉,工序相互制约,使施工造成混乱。

2)施工技术水平低直接影响工程施工效率,致使施工质量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或对工程建设造成损失以至于大量返工造成工期延误,成本增加。

2.2.5 环境风险

水利项目建设涉及江河、湖泊及周边地貌、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等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和影响。工程建设用地面积较多,土方开挖、堆置等会破坏当地植被,降低原有蓄水保土功能。

2.2.6 管理风险

对于一个水利工程而言,人员、技术、组织结构明显不合理,如果不能及时调整项目实施的组织结构,就会造成整个水利工程的组织规模高速膨胀与组织结构相对落后的矛盾,使管理架构越来越不适应项目实施的需要,给投资者带来管理上的风险。

3.水利工程风险的管理和防范

3.1 水利工程投资风险的管理

根据人们在进行风险管理措施决策时,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可以将风险管理措施分为风险利益规避措施、风险利益激励措施、风险利益交易措施。风险管理措施主要包括风险回避、风险分离、风险分散、风险控制、风险利用、风险自留、风险转移七种方式。

3.2 水利建设投资项目风险化解措施

通过对水利工程投资的特点分析,可以看出水利工程的不确定性因素种类繁多且相互关系错综复杂,这种状况以及水利工程保险市场的局限性,都要求迅速建立完善的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因此,研究系统的风险分析及决策理论对水利工程投资和控制项目投资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水利工程投资风险管理总目标为:以较小的成本投入,最大限度的减少风险损失,获得最高的安全保障。风险管理目标一般分为损前目标和损后目标,一般而言,损前目标是指不论企业的实际损失情况如何,一个合理的风险管理系统都应该具备的目标,它包括经济的目标、减少烦恼和忧虑的安全目标和承担社会责任的目标。损后目标是指水利工程投资企业领导在能预见到的、最严重的损失发生后相对企业的状况在最低限度内可以接受的目标,它可以包括生存的目标、持续经营的目标、收益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3.2.1 决策风险管理措施

分析决策阶段是影响水利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的一个主要因素,通过充分调研分析和论证,用大量数据论证建设项目的合理性、经济学与先进性。在规划选址中做好公示工作,确保公众知晓并了解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3.2.2 技术风险管理措施

首先,建立健全技术开发的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技术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其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使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缩小与县级技术领域之间的差距,提高关键技术的安全防御能力。

3.2.3 资金风险管理措施

首先,应注重资产占用于资金来源之间的合理期限搭配,搞好现金流量的安排。对收支性融资风险,应注重优化资本结构,从总体上减少收支风险,对防范投资项目筹资风险,有一定的作用。

3.2.4 施工风险管理措施

首先,对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项且管理承包制。其次,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理制。就业主而言,尽量把这项权力都赋予监理单位,监理单位作为公正的第三方,就要出面协调好承包方与发包方之间的关系,以便工程能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3.2.5 环境风险管理措施

严格按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实施,在具体的防治措施布置上,充分利用工程措施的控制性和速效性,同时发挥生物措施的后效性和长效性,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结合进行综合防治。一般以工程措施为先,复耕措施、植物措施随后,总体要求工程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完成。

3.2.6 管理风险管理措施

通过周密的组织架构完善内部的治理机制,建立合理的项目组织结构化和有效的决策机制、评价和激励机制。聘请专业化的项目管理队伍对项目进行专业化的管理,以达到项目管理的目的。

4.结论

水利工程投资风险已经越来越受到建设者的重视,在实践过程中,水利建设建设项目投资风险贯穿项目建设的始终,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对项目的风险因素给与足够重视,提出切合实际的防范措施。才有可能减轻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才有可能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茂才.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5).

[2] 李京,刘海彦.论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管理[J].现代营销.2011.12.

[3] 熊伟.水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J].广东蚕业.2016.5.

[4] 楚占旭.水电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水电工程.2015.10.

[5] 赵艳玲.富水电站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研究[J].机电信息.2010.30.

[6] 王飞,李彩云.一般工程建设项目投资风险管理与控制[J].中国化工贸易.2013.8.

风险控制决策范文第3篇

一、工程投标报价的组成

(一) 直接费用

通过建筑工程项目的分析, 直接费用主要是指完成某一工程项目所直接消耗的费用。第一, 人工费, 主要是工程项目施工中所产生的人工费用支出, 也就是生产工程所支出的福利费用以及工资性补贴;第二, 材料费用。包括施工企业所购买的施工材料费用、施工生产中的试验费用等, 是建筑工程项目的消耗支出。第三, 机械费用, 通常是指机械使用中的折旧费、安装费以及经常修理的费用等。

(二) 间接费用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投标报价中的间接费用包括规费以及企业管理费, 也是建筑企业施工经管理以及组织施工中所产生的费用。其中的规费主要是必须缴纳的费用, 这种费用与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规定费用存在联系。如建筑施工中的作业以外伤害保险、工程定额测量等费用。企业管理费用通常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固定费用的支出、劳动保险费用以及财产保险费用等, 是施工企业中需要纳入生产施工中的成本费用。

(三) 利润

建筑投标报价决策中, 应该将利润的项目控制作为重点, 根据企业收入减去成本支出所得的部分为利润, 这一数值是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相加之后乘以费率得到的, 利润是施工企业完成某项工程所得到的费用, 因此, 在建筑投标报价中, 通过对多种影响因素的分析, 确定合理的评价体系, 准确确定建筑企业的报价费用, 以推动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发展[1]。

二、影响投标报价决策的多风险因素

(一) 环境影响因素

在工程项目投标报价中, 环境因素是影响报价决策的主要内容, 一般情况下, 环境因素包括以下内容:第一, 工程所处环境。主要是工程项目所在地以及承包商可控制的范围;第二, 材料供应。是指工程所在地资源的获取程度;第三, 劳动力资源。工程项目施工中, 工程所在地的劳动资源可获取程度、技术水平等会影响招投标报价的最终价格;第四, 后续项目。工程项目承包商在后续项目中的可能性;第五, 竞争对手的影响因素, 主要是指项目招标中同类竞争者的数量及基本情况[2]。

(二) 公司影响因素

通过对工程项目招标现象的分析, 公司影响因素包括:第一, 公司目前已有工作量对项目招标的影响;第二, 公司当前的发展战略以及发展重点也会对招标报价造成影响;第三, 施工设备的可利用程度以及设备的先进性等问题会影响公司招标的最终定价;第四, 公司的财务状况影响招标结果;第五, 公司安全环境及卫生的管理水平会影响报价决策。通过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 避免投标报价不合理对建筑工程带来的影响。

(三) 项目影响因素

结合建筑工程招标现象, 项目因素会对招标报价的决策带来影响:第一, 由于项目类型的差异性, 通过项目的分析可以知道项目的利润水平;第二, 工程项目的规模大小以及项目的复杂程度影响招标报价;第三, 工期要求影响投标报价;第四, 合同条件影响招标的价格;第五, 监理工程师的信誉以及对承包商的苛刻程度也会影响报价的决策[3]。

三、多风险因素的投标报价决策方法

(一) 投标价的静态分析法

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状况的分析, 在投标价静态分析中, 应该将组成标价的各种费用进行统计分析, 形成具有可比性的数据资源, 之后进行标价组合的对比。首先, 在与公司内部管理经验以及指标对比中, 相关投标企业应该计算标价的直接费用以及间接费用, 确定劳务费、材料费以及材料费所占的比例, 相关人员通过对计价标准的合理分析, 发现投标报价中存在的问题, 之后进行修正, 提高投标价静态分析的有效性。其次, 对已经竣工的同类项目进行对比, 按照招投标工程的特点查找竣工资料, 比价施工单位中的价格、用量、用料以及直接费用等, 并进行计算验证, 之后按照本工程的项目以及施工状况, 对投标报价进行计算分析[4]。

(二) 投标报的动态分析法

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状况, 标价的动态分析主要是通过与标价有关因素的分析, 进行标价的预算以及分析。若在工程项目中出现由于承包商自身原因出现了工期延误的问题, 会增加工程费用的施工成本, 需要按照合同条款进行惩罚;若出现银行贷款利率上调以及理论上调的问题, 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计算, 及时掌握影响招标的不利因素, 积极探究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 实现投标报的动态分析[5]。

(三) 投标报的盈亏分析法

在建筑行业招标工作中, 为了实现投标报价的合理确定, 应该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内容, 进行投标盈亏的分析。首先, 在标价盈余分析中, 主要是对影响标价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 降低建筑项目的施工成本, 而且, 整个过程也应该对工程项目的定额、工作效率等进行分析, 通过人工费用、材料费用以及设备价格的综合分析, 进行投标资金支出的核算, 也需要估算可以结余的费用, 将其称之为“盈余”。在投标价盈余计算中, 其最低标价计算方法如 (1) , 公式 (1) 中的PL是通过盈余分析得到了最低标价, PC结合算表得到的标价;Cil是挖掘可节省的某项费用;α是折减系数。

其次, 标价亏损的分析。在工程项目投标中, 在进行标记计算中, 若出现考虑因素片面的问题, 会增加建筑工程项目的成本支出, 影响建筑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 在建筑投标价格决策中, 应该通过影响建筑施工的环境因素、公司因素以及项目因素的分析等, 进行投标价格的合理计算, 以满足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发展。

(四) 施工企业招标标价的决策

在工程项目指标价格决策中, 应该通过招标报价角色的分析, 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的状况, 进行工程施工条件的确定, 认识到建筑施工的复杂问题, 通过问题分析、影响因素的确定等, 进行投标报价的项目决策, 以保证建筑工程投标报价的有效性, 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整体价值[6]。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 为实现投标工程项目施工的整体质量, 应该将工程项目施工状况作为重点, 通过投标方案的设定以及投标方案的构建等, 进行工程项目的整合, 降低建筑项目的施工成本, 为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完善以及项目的整合提供支持。对于施工单位的投标价格决策人员, 应该认识到投标价格确定的重要性, 通过投标价的静态分析法、投标报的动态分析法、投标报的盈亏分析以及施工企业招标标价的决策项目的确定, 实现决策价格确定的准确性, 为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摘要:对建筑工程的招标工作进行分析, 认识到影响招标报价的多种影响因素, 旨在通过影响因素的分析及控制, 实现招投标标价项目的科学规划, 明确招投标的项目实施方案, 降低建筑企业的经济成本, 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多风险因素,投标报价,决策

参考文献

[1] 赵津平, 许佳佳.境外EPC项目投标阶段风险分析及报价策略[J].价值工程, 2018 (13) :244-246.

[2] 李克国.基于国际工程投标报价中的风险识别与管理的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 2018 (13) :52.

[3] 刘锐.公路工程施工监理服务投标报价风险与策略方法研究[J].居舍, 2018 (34) :142-143.

[4] 吴骄文.公路工程施工监理服务投标报价风险与策略方法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 (8) :161.

[5] 黄璇.电力建设施工企业投标报价策略与技巧[J].经营管理者, 2017 (18) :317.

风险控制决策范文第4篇

1.1 正确的项目决策是控制造价的前提

长期以来, 我国对建设项目前期阶段的认识不够, 普遍忽略了其重要性, 很多情况下, 把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集中放到了项目建设的后期, 有的甚至放到了工程决算阶段, 导致的结果是出现投资超限现象。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直接关系到整个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和工程造价。

1.2 项目决策的内容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

工程造价的管理与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只有进行事先、主动且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程造价控制 (也就是控制与管理工程造价的项目决策阶段、工程设计阶段、现设项目发包阶段、工程实施阶段及竣工结算阶段) , 才能提高项目的投资效果, 有效地控制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对项目的工程造价影响最大的是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内容的决策, 尤其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工艺的评选、设备选用及建设地点的选择等, 将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

1.3 项目决策深度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

投资决策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的不断深入的工程, 它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工作阶段, 并且不同工作阶段投资估算的精确度和决策深度都不相同。另外, 由于建设项目的技术复杂, 建设周期长, 建设项目规模大, 人力财力物力消耗大, 考虑到投入使用后的经济效益等因素, 如果出现决策失误, 将会造成无法换回的重大经济损失。怎样才能合理的确定工程造价呢, 首先必须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按照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进行多次计价, 反复修正以达到合理的效果, 也就是要形成投资估算、设计估算、修正估算, 施工图纸预算、承包合同概算、结算价和竣工决算。这些造价预算之间存在前者影响后者, 前者控制后者, 后者补充前者, 后者完善前者的相互作用关系, 投资估算对其后各个造价形式的限额目标, 起到约束作用。

2 项目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如果建设标准水平制定合理, 将会很好的起到指导建设投资和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建设标准应该根据投资者的实际情况和技术进步制定。如果标准制定的过低, 达不到安全可行和先进高效的技术标准, 将阻碍技术进步;如果标准指定的过高, 将会无谓的增加造价, 造成投资浪费。所以大多数的建设项目不仅要考虑现时投入还要考虑长远效益, 应当采用安全可靠、适当超前的标准。

2.1 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

项目建设地点的合理选择,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项目的命运, 影响建设质量, 建设期长短, 工程造价的高低及今后的经营状况。选择建设地点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地区经济发展规模和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 (2) 考虑水文、地质、气象等与建厂有关的自然条件, 遵从工业项目相对集中的原则。 (3) 为了降低运输费用、能源采购和降低原材料, 就必须根据项目的需要和特点, 选择靠近水源、能源及原材料供应地和产品销售地。 (4) 要减少拆迁居民、节约土地、少占耕地。

2.2 项目规模的确定

每个建设都应该选择符合实际的合理的建设规模。项目规模的合理确定, 不仅要受到项目经济技术环境、管理水平、技术进步等各种因素的制约, 还要受到项目市场需求状况的制约。

2.3 技术方案的选择

技术方案不只影响项目的建设成本还关系到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成本。在技术方案的设计中要充分运用价值工程理论和技术经济原理分析投入产出, 比较综合效益。应该按照以下原则选择技术方案: (1) 经济合理原则。应该从经济性和合理性的角度出发选择技术方案。 (2) 安全可靠原则。在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要重点考虑技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先进适用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 充分考虑先进性和适用性的关系, 对拟采用工艺, 不仅要保证用指定的原材料并按时生产出符合要求的产品, 还要考虑是否与企业的生产条件和销售条件相适应, 特别是在企业现有的设备, 技术和管理水平下能否生产出满足要求的产品。否则, 将会降低项目的投资效益, 严重浪费工程支出。

2.4 设备方案的选择

应该按照以下原则选择设备方案: (1) 设备质量可靠, 经济合理, 性能成熟。 (2) 设备之间的能力要匹配。 (3) 设备方案不仅要与确定的产品方案, 技术方案和建设规模相适应, 还要满足项目投产后生产和使用要求。 (4) 选择的设备要符合专门机构或政府部门发布的技术标准要求。

3 项目决策阶段造价控制存在的问题

3.1 对工程造价投资决策不够重视

在我国的具体实践中, 投资决策是产生工程造价的核心, 决策阶段具有投入少, 作用大的特点。对于一些发达国家, 不惜加大投资, 花费精力进行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研究, 尽力做出相对比较准确的工程造价, 对项目建设实行有效控制。而我国长期以来都缺乏在建设前期, 也就是在项目决策阶段进行造价控制的有效依据。主要还是依据专家和决策者们的实践经验进行造价控制, 造成“三超”现象相当普遍。

3.2 开展造价控制的基础性工作欠缺

我国现行的在建设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书写项目建议书、编写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和进行工程概算和预算等。可是在实际工作中, 很多政府因为时间紧迫, 没有深入细致的做前期准备工作, 盲目的在项目决策阶段实施造价控制。有些相关单位缺乏数据信息, 技术人员质量低, 信息滞后, 经济人员数量不够, 不能准确的对市场进行预测和分析, 造成生产规模的确定缺乏可靠的依据, 加之基础性工作欠缺, 资金筹措等都凭经验假定, 造成造价估算过于粗糙, 缺乏可信度。

4 项目投资阶段造价控制的措施

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是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它直接影响着各个建设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否合理, 因此, 建设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 做好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具体措施有: (1) 收集资料, 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2) 重视工程造价投资决策, 选择最优方案。正确决策, 是确保投资方向正确性的基础, 是合理确定与控制建设投资的前提。 (3) 为了保证投资估算的准确性, 要认真编写投资估算并进行严格审查。 (4) 重视建设项目的经济评价。

5 结语

本文认真分析了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只有重视项目决策的广度和深度, 才能有效控制和合理确定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达到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的效果。

摘要: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始终, 项目建设的不同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不同, 而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却是最大的。本文对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进行了认真分析, 希望可以在决策阶段做出计较准确合理的造价预算, 对项目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决策阶段,造价控制

参考文献

[1] 陈明娟.浅析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在工程项目中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 2010 (18) :121~122.

风险控制决策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发展壮大,良性现金流量可以使企业稳定健康成长,一旦企业在高速发展阶段管理者仅重视利润指标而忽略了对资金关注,比如在高速发展阶段大力投资固定资产建设等,短期内不能带来资金流入,均为大量流出,造成资金链断裂,企业则可能面临破产风险。所以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对现金流量的分析、资金预测应高度重视。对资金分析数据利用等要求也要不断提高,尤其集团化企业业务线条多,分子公司遍布全国,资金和运营业务较为分散。企业则更需要最大程度地利用现金流量各项功能,针对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对经营性现金流量、投资性现金流量、筹资性现金流量,衡量哪一种类型现金流量流入为主要来源,并对其相应支出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帮助企业更好的判断目前发展阶段与资金投入的匹配度,让企业始终保持合理的现金持有量,保证企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应而加强现金流量的分析在集团企业管理中尤为重要。本文基于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性,对集团企业现金流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集团企业 现金流量分析 问题 对策

一、 现金流量分析概述

(一)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分三大块,经营性现金流量、投资性现金流量、筹资性现金流量。现金流量指企业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反映某一期间(月度、年度)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经营性现金流量贯穿整个企业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是影响现金流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最需要去分析关注的项目,但也并不是所有的经营业务都会直接影响现金流入和流出,比如折旧费用、摊销等并不会在当期直接导致现金流出。

(二)企业现金流量表分析

通常是指直接對现金流量表上各项目进行分析,来判断企业现金流量的来源及合理性,从而发现企业在财务方面或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预测企业未来经营状况,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价值信息。主要包括现金流量结构分析、现金流量趋势分析、偿债能力分析、支付能力分析等。

(三)现金流量分析方法

包括:第一,直接法。基于现金流量类别,对实际现金流量进出汇总。现金流量表采用收付实现制,比如运营中销售产品获得的现金收益、购买原材料、发放员工工资支出的现金,从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直接得到现金等,对现金流直接统计、汇总、分析;第二,间接法。基于从企业利润表入手,对非现金类科目比如累计折旧、摊销、应收应付非经营业务进行剔除、从另一条路径分析得出结论。间接法对过去的系统改变较小,利于经营者接受。

二、 现金流量分析对企业的重要性

(一)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加盈利能力

为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企业应在正常经营前提下,及时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加强资金可控性。比如通过定期对应收账款、存货等与日常经营相关产生现金流量因素进行分析,来判断目前的销售回款政策、采购政策等是否最适合目前宏观经济状态和公司经营状况,以获取企业价值最大化。对于集团企业对分子公司账面资金应借助银行系统定期实现自动统一上收总部,每周或月度根据各分子公司需求情况审批后进行预算下拨,从而使资金统一归集,总部集中进行调配,实现收支两条线。集团统一进行融资、投资业务,从而减少人员成本,提升企业谈判能力,便于企业整体进行资金规划。在经营战略上企业经过评估后可以利用承兑汇票,延长付款账期、现金折扣等方式,加速资金周转,充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实时监控分析企业现金流量各项指标保持经营现金流平衡,从而防范、规避财务风险。

(二)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当企业经营较好时创造出利润形成企业内部大量自由现金流,企业可以进行各类投资,以获取更高利润。而当企业创造出利润长期为负值时,如果企业内部现金流又无法及时进行补充,利息费用和折旧等资金运动又会持续消耗企业内部留存现金流,从而造成现金流短缺,这时候企业经营、运作不得不依靠外部融资,但外部融资阻力较大,受到监管也较多,企业就需要谨慎分析判断,以保证企业资金安全情况下多元化投资,分散风险。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通常采取净现值法和投资回收期法等对企业现金流量进行分析、预测来判断项目可行性,对资金的来源及数量进行统计分析,为管理层进行权益投资还是项目投资等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确保企业保持良好的运营状态,评估支付能力,降低财务风险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很多风险,经过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来判断经营性现金流量占主要来源,还是其他类型现金流量占主要来源,来判断企业目前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利用杠杆来增加利润。同时也要避免负债过多造成资金紧张甚至断裂,导致企业破产。企业虽然有很多的利润,但手头上现金如果不足,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一个企业如果持续没有足够现金用于日常经营支付,那将有可能面临破产的危机,比如大家都很熟悉的OFO、乐视网等公司。因此对企业现金流进行充分评估分析帮助企业节约资金成本,及时调整管理方向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帮助企业更好的评估认识自我,并获得适合自己企业的资本结构

现金流量贴现法模型又称拉巴鲍特模型法,是企业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风险情况下,对企业进行价值评估时使用最广泛、理论最健全的模型。杜邦分析中净资产现金回收率来分析是一个综合性最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指标。反映了企业运用自有资金产生现金的能力。由于企业处于不同阶段的现金流量主要来源也不相同,因此企业利用资产负债表数据和现金流量表结合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从而获得最佳资本结构,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充分利用杠杆获取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 集团企业现金流量分析的不足

(一)分析仅展现现金流量结果表面,未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入挖掘

集团公司因涉及领域较多、业务也较复杂,涉及现金流量进出也较多。如果现有现金流量分析仅停留在结果表面,对结果产生的原因未进行深入挖掘、分析,未对各业务类型产生现金流入、流出进行细分,即原因分析不足,会导致后期的改进方案无针对性,就会造成真正现金流量状况较好的业务没有被大力推进,而错误地推进了那些不良项目。正常企业现金流量来源主要应为经营活动供产销环节产生,持续且稳定。但有一些新成立企业前期可能主要为融资、投资产生的现金流,不确定较高,风险也较大,类似这些特殊的情况、模式均需要我们去深入分析、挖掘。

(二)现金流量分析方法单一 ,未对重点项目进行分析

集团公司涉及行业和部门较多,目前大部分数据分析方法均为对企业同期的纵向比较。单纯纵向分析,会不准确,比如不同年度部门结构设置不同等原因,范围不同机械同期对比数据可能没有实际意义,会造成分析结果与实际不符,从而导致决策不正确。

(三)管理层重视利润指标,轻视现金流量分析

企业通常较重视利润预测,轻视现金流预测,缺乏监督考核绩效机制。大多数经营管理层较重视经营利润的指标,总认为账面有利润,完成年度销售任务,企业就可高枕无忧,但很多情况下是企业虽然有利润,并没有足够现金流可以支配,利润仅仅形成了应收账款等资产科目,从而造成企业账面有许多利润但无可用资金,造成资金链断裂,甚至企业倒闭。而且如果没有一套适合本企业管理层及员工的考核机制,会造成企业过程不可控,分析结果出来已成事实,而下个周期由于没有改进措施及监督、监控,依然会重蹈覆辙。只分析原因,不进行落地执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

(四)企业缺乏既懂业务、又懂专业分析人员

很多企业会面临了解本企业具体业务但不懂要分析什么、怎么分析,没有专业现金流分析经验,而在现金流分析方面较有经验的人员却有可能不熟悉公司具体各业务,无法真正将业务、管理和分析融入一起。

四、集团企业加强现金流量分析的对策

(一)建立适应本企业业务形态及发展阶段现金流量模型

要建立适应自己企业业务形态及发展阶段的现金流量模型及结构。不能盲目效仿某一公司或对书本上的知识照搬,针对集团企业所处的不同阶段,或不同的业务线搭建适合自己的分析模板,从而确保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结构适应本企业发展阶段。也可以更准确地找出企业具体哪个业务线为盈利,哪些业务线为亏损,让企业管理者更好的决策,对企业经营管理真正起到帮助。比如企业处于新成立阶段,初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比较紧张,权益性筹资现金流量就会占较大比例,而经营性现金流量则可能带来的收益就不太多;而到了成长期,企业由小到大,业务迅速增加,如果运营带来了良好的营业利润,有较多的经营性现金流入企业 ,但在此阶段企业需要加大固定资产投入等提升市场占有率,企业依然表现为现金流不充足,此时需要同时关注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确保合理现金持有量;到了成熟期,企业也进入了黄金经营期,业务成熟,经营性现金大量流入,企业估值最大,这时可能有较多的可用资金,进行多元化投资,获取企业价值最大化。如果有收入却没有稳定的经营现金流来源,则意味着企业要迅速进行经营战略调整,分析是否收入形成了大量应收账款等;企业到了衰退期,产品对市场需求萎缩,供大于求状态日趋严重,由于经营现金流入逐步下降,而固定支出却不会减少,企业如果靠举债等方式应付每天日常运营开销,就要未雨绸缪,提前转型或寻求业务创新,规避风险给企业带来的重创。这些结果的获得都要依赖及时、准确的数据来源,深入分析原因,否则对产品生命周期把握不准,会对投资者、管理层造成错误的决策判断,对有的风险没有提前预判从而导致企业可能建立了错误的战略目标或者不适合本企业发展阶段的战略规划,使企业面临窘境。

(二)从全局出发,多纬度对现金流量分析(重点分析、层次分析、结构分析)

企业要发挥集团整体联动效应,比如集团整体在年初要制定好资金预算、销售预算等整体预算资金收入支出情况,要对源头销售、运营、后台职能等各方面数据进行多纬度考核分析,从不同角度获取对管理最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为管理者运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结论,帮助企业持续改进管理、运营,促进企业长久健康的稳定发展。因集团企业分子公司较多,涉及行业复杂,现金流量表中明细科目也较多,需要对现金流量表中项目进行细分,同时加强重点项目分析,把握重点,才能给管理者提供有价值信息。对现金流量层次分析采用的直接法,即将企业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及其他损益科目作为层次分析出发点,同时结合资产负债表中的数据,对企业日常经营发生的具体业务以及通过账面会计处理形成的现金流量表进行科学分析,提高对日常经营现金流控制,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利润情况较好,或未来发展较有前景等,对明星类产品应加大投入力度,对瘦狗类产品应逐步减少投入等。如不分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会耗用较大成本却获得较小收益,成本效益不匹配。加强现金流量结构分析,企业应将经营现金流入、投资现金流入、筹资现金流入占总体现金流入量比重,经营性现金流出、投资性现金流出、筹资现金流出占总体现金流出量比重计算出来,进行分析各自所占比重是否合理,并将结果反馈管理者,可以提示管理者何时需要融资及投资,为企业稳定提供帮助,帮助企业避免出现重大资金周转问题。

(三)企业应强化管理层对现金流量管理理念

企业要不断强化高层管理者对现金流量管理理念、业务分析能力及专业知识的学习,从上层管理者开始自上而下传达开始,全员应重视现金流量分析学习、重视预算制定、执行及过程分析。比如员工在每一笔业务产生时,要认真填写现金流量归属科目,是属于经营性现金流、还是投资性现金流、还是筹资性现金流,这些除了要从理念上重视外,还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有每一位员工从业务产生开始时,就将根基打好,才能一步一步执行到最后,分析结论才会是正确的,从而产生最适合企业的决策。因企业会计核算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往往和净现金流量不一致。对于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会带来可观的现金流入,而当企业销售状况良好但经营性现金流出大于经营性现金流入的企业,大多是销售业务形成了应收账款而未实际收到款项。所以企业应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有力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三大报表数据,保持最佳现金持有量,既保证维持正常运营,同时也避免资金闲置造成浪费,充分发挥杠杆效应。

(四)重视适合本企业专业人才培养

集团企业要重视人才培养,对分析专业性较强的人员要加强对公司具体业务的培训,让其更深入了解业务,只有既能深入了解公司具体业务又擅长财务分析,才能搭建出最适合本企业的现金流模板。随着集团发展阶段及业务的不断变化,我们的现金流量分析模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随着业务变化定期更新,以适应企业不同阶段、不同业务的决策需要。

五、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发现现金流量在各集团企业的作用不容小觑,正确和科学的使用现金流量表数据,对企业管理者战略规划及经营策略的实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将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三大报表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从多角度分析、审视,确保企业投资获得收益最大化,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为企业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徐玉虎.现金流量分析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市场,2020(07):103-104.

[2]云泽杨.现金流量分析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9(33):152-153.

[3]赵本瑞.企业现金流量分析初探[J].纳税,2019,13(16):194-195.

[4]汪康.集团企业现金流量分析探讨[J].当代会计,2018(09):22-23.

[5]李中海,黄家盛.浅析现金流量分析在国内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應用[J].科技视界,2015(32):342+341.

作者单位:长城宽带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风险控制决策范文第6篇

一、内控审计的定义

内部控制审计指的是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制定的各项内控制度和措施、执行审计分析和评价程序, 用以判断内控制度及措施有效性的一种现代审计方法。

内部控制审计是对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的再控制, 通过其实施和完善, 可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现状, 同时, 提高企业现有的经济效益水平。

二、内控审计必要性

(一) 提高社会对企业的认知度

企业名誉的优劣状态不但来源于当前已获利情况和所具备的资金实力, 更重要地来源于社会大众对企业未来的预期值。如若企业一旦出现违规违纪、不良管控或欺诈行为, 社会舆论必将投以高度地关注, 从而对企业产生较大的不良社会影响, 最终大幅度削弱企业社会价值。目前, 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用于预防不良行为对企业带来的负面社会舆论风险;一旦出现对企业的负面舆论压力的情况, 完善的内控也能较为及时地提供可补救的各项措施。不论企业采用聘请外部审计中介或是直接成立内控审计机构用以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利用内部审计来评价和检查企业现有的内部控制设计和实施情况, 不同程度都可以帮助企业提升信誉。

(二) 持续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新经济时代到来, 使得市场竞争环境不断被激化;为此, 多数企业必须积极解决由此带来的多重管控难点或瓶颈问题, 如:企业内部繁杂多重的控制权利层级;各权利层级管控跨度不断延伸;分散臃肿的经营销售网点;流动资金周转能力削弱;社会商业信用可信度不强。总的来说, 企业现有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处于持续增加的状况, 企业内部管理层所面对的管控任务愈发艰巨, 这些情况迫使企业内部一定需要做到高效融合, 持续提升内部控制和监督能力, 预防操作舞弊和差错所带来的风险, 用以强化企业竞争能力, 提升其经营效果。

(三) 贯彻法律和法规的需要

当前推行《会计法》及相关法律法规, 都明确规定了各单位一定需要建立、健全本单位内控监督体系, 并适时提出了各单位需要不断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建设及完善工作。同时, 财政部也适时颁布了相关的规范及通知文件, 明确提出规范法人治理单位应该在资产购置、日常管理及处置方面;在对外直接或间接投资运营方面;在资金安全和规范管理方面;在单位会计信息记录及披露方面都需要建立与之匹配的内控管理机制。

三、内控审计的目标

内控审计的目标是通过执行审计程序获取信息, 用以评价内控的合规、合法、充分、有效及适宜性。内控的合规、合法、充分、有效及适宜性, 具体体现在良好的内控体系能够确保企业各类资产及资源的安全性, 换言之其可确保资产及资源客观、完整的存在;能为我所有;资产及资源价值正确且处于持续增值状态。

四、内控审计的程序

(一) 对企业现有的内控状态进行全面了解, 及时记录内控设计和执行情况

现有内控的了解和评价作为内控审计首要步骤。我们需要执行了解程序以便初步对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设计和执行的情况作出初步判断, 在判断过程中必须将详细地记录和描述程序执行信息。

(二) 结合前期了解情况, 初步判断内控健全程度

通过确认内部控制风险, 从而判断内部控制是否可信赖。具体而言, 需系统调查被审计单位现有的控制环境;执行的控制程序;实施的会计系统情况, 在初步对被审计单位内控基本情况有了初步判断后, 初步对被审计单位内控风险和内控设计及运营情况作出初步评价。

(三) 执行符合性审计程序, 确定内控设计和执行效果

完成对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 我们就能基本了解被审计单位内控的强弱环节;而后我们挑选薄弱环节, 设计和实施符合性程序, 以便通过程序执行, 确定内控设计和执行效果情况。

(四) 评价内部控制的优劣情况

通过前期程序, 判断出内控薄弱点或薄弱环节, 针对内控薄弱的领域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 从而确定内控实施的实质性审计策略。

五、结语

在现代管理体系中, 内部控制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 也成为现代企业应用管控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直接制约着企业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稳步, 要实现企业有效经营和效率持续提升, 需要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通过内部审计控制的开展, 促进企业的健康、长久的发展, 同时, 与国际先进内部审计进行相应的结合。

摘要:近年来, 社会经济不断深化发展, 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当前全球化经济进程的日益加快, 多数企业所背负各类风险也不断地激增, 多数企业将管理焦点放在多变外部环境所引发的风险方面, 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诉求变得更为迫切。在此情况下, 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 加强内部控制审计是非常必要的, 需要对其做到足够的重视, 建立起相应的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监督等的有效机制, 从而对不同的风险和错误加以防范。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计,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于诗雨, 耿慧敏.浅谈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的关系[J].中国商论, 2017 (7) .

[2] 高瞻, 顾加宽.中国人民银行盐城市中心支行内部审计课题组[J].中国内部审计, 2015 (8) .

[3] 浅谈内部控制审计测试重点及方法选择——基于内部审计的视角[J].中国内部审计, 2015 (8) .

[4] 焦东晓.浅谈内部审计在增加企业价值方面的重要性及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12) .

上一篇:农村教育课程材料范文下一篇:学校工作建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