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模式简介范文

2023-12-28

课堂教学模式简介范文第1篇

<<幼儿英语>>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的特色课程。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授课总学时为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为36学时,实践学时为18学时。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幼儿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理解幼儿学习语言的心理特点;掌握幼儿英语教学模式、教学的基本原则、具体教学方法和幼儿英语游戏、歌谣、故事设计理论;能够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掌握的教学技能开展幼儿英语教学实践,包括能根据教学要求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制作合适的教具、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等,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教育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堂教学模式简介范文第2篇

那末,如何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学模式如何创新才能顺应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针对一系列题目,我校确立了“立足于教研、立足于课堂、立足实际、大胆改革、稳步推动”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进步教学质量的中心工作来抓,牢牢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积极推动和实施课堂教学的改革。制定了《华家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立足于县教育局课堂教学改革精神、立足于新课程课堂教学基本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方案,着力进步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增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实践中求得进步,在改革中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经过我校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现将我校主要做的几项工作汇报以下:

一、制定明确的改革目标

以课堂“教与学”的改革为新课程实施的立足点,以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切进点,以增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为生长点,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探索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研究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转变;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培养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发现、分析、探索、解决题目的能力;交换与合作的能力„„寻求合适于、满足于不同学生学习需要的,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教育教学途径,以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要求。

二、确立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

1、成立由校长为组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为组员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小组,负责“实施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2、牢牢围绕《华家小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展开课堂改革试验。

3、充分发挥本校教师的积极性,通过点面结合的方法,在不同层面上进行实践与研究。

4、在实施进程中,要结合实际,结合学科实际,不唯模式,把握好“效度”,真正做到实在、有效。

5、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循环往复的进程,需要我们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巩固深化所获得的成果。必须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项长时间任务来抓,切实向课堂教学改革要质量,要效益,求发展。

三、课堂教学改革实施进程

“实施方案”的实施分成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1年3月~2011年5月

(1)、成立课堂教学领导小组,指导全校课堂教学改革推动工作。

(2)、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学习《新课程标准》,掌控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3)、展开领导下课堂听随堂课活动,调研、了解学校课堂教学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意见,为制定方案提供根据。

(4)、制定《华家镇中心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由教导处具体负责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平常工作。

(5)、出台《华家小学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并反馈给教师。

(二)、第二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

(1)组织学校教师召开专题研讨会,学习“学校新课堂教学评价”讨论稿,对“学校新课堂教学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2)组织教师展开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模式的研究,初步制定出学校具有学科特点的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和模式。

(三)、第三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2月

(1)、组织教师参与学校新课堂教学改革活动。

(2)、推荐教师参加县级新课堂教学改革大赛活动。

(3)、各教研组在组长组织下,总结交换展开新课堂教学改革获得的成果,和需改进的方面。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构建课堂教学模式,为了突出模式的时代化、科学化、人文化、个性化,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科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

(一)、低年级语文浏览“教学模式”

自读识字—合作交换—品读领悟—巩固延伸

1.自读识字:激起学生浏览爱好,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利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此环节要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一般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

2.合作交换:用多种方式交换熟悉的生字、识字方法、初读课文的收获、产生的疑问,教师检查、纠错、引导。

3.品读领悟:在初读课文掌控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捉住重点词、句、段反复朗诵,结合语境领悟词、句的意思,体会思想感情,指导有感情朗诵。此环节要避免均匀用力,以讲代读,要重视体验,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进步读书的效力。

4.巩固延伸:进行背诵、写字、词句积累、应用等方面的练习,适当进行拓展延伸,进步语文知识的利用能力。

(二)、中高年级语文浏览“教学模式”

预习探究—合作交换—品读体验—巩固延伸

1.预习探究: 出示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充分读书,查阅资料,完成预习要求。此环节在中年级可在教师指导下课内完成,高年级逐渐放在课前完成。

2.合作交换:小组内交换预习收获、质疑问难。推荐代表在集体交换时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点拨、纠误、引伸,落实易混易错及疑点题目,适当回纳小结。

3.品读体验:品读重点句段,深进理解课文内容;赏读重点句段,丰富内心体验;评读重点句段,琢磨表达方法。此环节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浏览体验,重视课堂天生,适时点拨,反对一问(讲)到底,提倡精讲多读。

4.巩固延伸:根据本文基础知识点设计练习,补充相干浏览材料,进行片断读写练习。此环节要重视积累,读写结合,构成能力。

(三)数学情境教学模式

这一模式是与《新世纪版小学数学教材》得叙述模式同步的,主要的情势可以这样回纳:创设情境、揭露题目---探究发现、建立模型---理解利用、强化体验---总结回纳、提升经验

1、创设情境、揭露题目:创设情境指上课开始创设一种宽松的、贴近学生生活、学生脍炙人口得、能够调动学生“情感参与”的课堂环境。揭露课题是创设情形的终究指向,要通过创设情境来天生一个学生需要探究的数学题目。

2、探究发现、建立模型:这一环节要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思考、交换等活动,揭露出解决题目题目的基本策略,建立基本的数学模型。

3、理解利用、强化体验:这一环节相当于传统教学中的巩固练习,但在目标上又有所不同。传统练习过分夸大“滚瓜烂熟”,新课程夸大的是充分的“理解和体验”。

4、总结回纳、提升经验:这一环节要对本节知识进行系统回纳、揭露规律,还要对探究发现的进程、方法、经验进行梳理。

这一模式由于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换,使课堂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教师可以在交换的进程中更加及时地了解课堂的动态,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最大限度地进步课堂教学效果。

五、结合实际认真展开课改培训工作

我们以培养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为重点,以培养教师适应新世纪、新课程、新教法、新学法的能力为动身点,展开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骨干教师培养的有效培训。我们举行了校本继续教育整体培训。组织教师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现代认知心理学”等研究成果,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学习国内外教育专家的有关的课程教育理论。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后,及时对培训内容依情况选择向全校教师传达或部份推广,同时做好建档工作。

六、课堂教学改革结硕果

依照《华家小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方案》,我校广大教师积极展开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探索新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与模式。在各个层面展现和汇报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今年上半年进修学校举行的社会学科课堂教学大赛,我校教师张拂晓参赛,该教师利用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果,贯彻新课程课堂改革基本理念,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取得一等奖。在数学学科教学大赛中我校董建平取得二等奖。下半年,在全县语文教学大赛中,我校陈冬梅老师取得第八名的好成绩。

七、存在题目

1、新教材老上法。有的教师没法掌控新教材的设计意图,教学中重视落实知识目标而忽视了进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穿新鞋走老路”的课堂教学现象还存在。

2、部份教师的专业水平离新课程理念有间隔。新教材要请教师能有宽泛的知识储备及灵活的教学策略,把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整合起来,进行课程资源开发与研制,但是部份教师熟悉不足,难以做到。

3、新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显现动身展的不均衡。包括老中青教师的观念更新及行为跟进的相对不同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教学质量的进步。

课堂教学模式简介范文第3篇

(甘肃政法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 要:教学团队建设是推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在探讨高校教学团队的涵义、特征及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策略,这对当前教学团队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而教学团队建设则是推动高校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为此,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该意见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教学团队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要求高校“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设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及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这是“科教兴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举措。

一、高校教学团队的涵义与特征

高校教学团队,是以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教学基地、实训基地和工程中心等为建设单位,以系列课程或专业为建设平台,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其主要特征有四点:一是高校教学团队只有一个共同的核心目标。共同的远景目标和业绩目标可以确定教学团队的基调和志向,激发团队的激情和向心力。二是高校教学团队主要是在同一专业或同一课程领域内的知识技能互补。教学团队成员之间的知识、技能和个性不是随机的或是简单的不同,而是互补的。三是高校教学团队要有良好的沟通。教学团队的沟通方式是全方面的,鼓励成员之间畅所欲言,消除误解,达成一致。四是高校教学团队要有科学的分工协作意识。教学团队的成员虽然仍旧是本专业、本课程的教师,但团队内部倡导协作精神,培养科学的分工协作意识,教师与教师之间是一种协作伙伴关系,教学团队对于其中每一个成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划分很明确,同时强调每个人对团队任务的完成都负有使命。

二、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建设高校教学团队是教师间教学协作的需要

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任何一名教师都无法单独完成,而需要靠集体的力量,依靠群体的合作,相互信任、团结协作,才能有效达成目标,才能培养教师团结协作的意识和技巧。教学团队的组建,为教师的紧密合作提供了一个平台。学术交流则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团队中,由于团队成员组成的异质性、互补性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特别是以教学名师为中心而形成的教学团队,可以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培养出一批批教学科研骨干力量。

2、建设高校教学团队是加快青年教师培养的需要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青年教师的学科知识比较新而全、富有工作热情、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是推动高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生力量;另一方面,由于青年教师的教学经验相对缺乏、方法相对简单、对高校教学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刻、还不能把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因而在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水平等方面还与老教师存在差距。虽然许多高校推行了“青年教师导师制”,但还只是形式上的导师,没有真正担负起指导青年教师的责任。而青年教师的成长,离开带头人的“传、帮、带”,难以自主发展。长此以往,将会直接影响到群体内部的凝聚力和协作的经常性,进而影响教学团队本身。教学团队的创建,无疑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3、建设高校教学团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学校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学生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教学内容不断增多加深,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过程,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仅凭教师个人的学习和探索已远远不能适应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它必须通过团队学习实现教师的知识交流与共享,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一方面,青年教师的成长,需要有经验的老教师“传、帮、带”;另一方面,老教师也需要在与青年教师的知识共享中更新观念和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创建教学团队,让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可以品尝到人生的愉悦、创造的快乐,拥有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使教师在合作性的工作、创造性的劳动和不断学习中实现自己的精神需求,将教师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融为一体,协调一致,使学校成为发挥教师智慧和创造力的舞台。

三、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策略

1、创建不同类型的教学团队

高校的教学团队,多数是为了完成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而组建的。有些单学科的课程,大都可以由专业院系内的教师组建教学团队。跨学科课程的教学则复杂的多,仅靠一个院系的教师是无法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组建跨院系、跨学校的教学团队。教学任务不是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而是完成一系列课程或者一个课程模块、系列专题讲座,甚至仅仅是一节课或者一个讲座,也需要由具有不同知识技能的教师组建一个教学团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现代教学工作的需要,我们还要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学团队。

2、打造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高绩效的教学团队规模一般都比较小,成员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为宜,否则就可能影响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难以形成凝聚力和相互责任感。具体到某一个教学团队的规模,应根据教学任务的难易和复杂程度确定,易小不易大,如果一个院系教师较多,而管理者又希望采取团队模式,可以组建几个教学团队。从教学团队的结构看,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团队成员需在知识技能、年龄、个性、职称上要有较强的互补性, 这将直接决定教学团队的绩效。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教学团队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教学团队一定要注意教师梯队的建设,力争带好一帮青年教师,团结凝聚一批学术骨干,建设一支富有凝聚力的教学团队。

3、出台教学团队发展的相关制度

教学团队是教师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聚集在一起,需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对队员进行管理,明确队员的权利与义务。因此,教学团队制度应该对队员的遴选与退出,团队运行规则,队员的岗位职责、权利与义务、考核聘任方式、队员听课制度、教学研讨制度等做出详尽的规定。教学团队作为学术组织,坚持学术面前人人平等,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实行民主集中制,反对学术霸权。队员除享有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外,还拥有队员的相应权利,对团队负责,履行团队义务,参加团队活动。

4、建立有效的教学团队内部管理及运行机制

教学团队内部管理与运行机制是教学团队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人才培养成效的显现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的总结和升华更需要一个长时间过程,因此,教学团队建设需要不断的积累和探索。学校要给予教学团队充分的授权,如教学改革的自主权、经费与教师资源的使用权等,在教学改革目标与模式确定之后,教学改革的进程不受外界干预,学校只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检测其成效,从而为教学改革创造相对自主的氛围。教学团队建设还应坚持开放、动态发展的理念,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规律和趋势,不断吸收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方法。在教学团队内部,要通过目标激励和竞争激励等方法,强化团队带头人的责任机制和团队成员的末位淘汰机制;要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智慧和创造力,建立教学改革问题的定期研讨机制、民主协商机制,形成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外,还应建立学校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制度,为教学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机制保障。

5、规范教学团队的管理措施

首先,学术问题学术处理。在知识问题上,应该赋予教师学术权力,同时,教学团队应该享有教学改革权、经费使用权、资源配制权等。教学团队的学术事务应该由队员处理,行政权力不要过多干预。其次,政策倾斜。相对而言,学术团队容易出成果,而人才培养的质量则难以在短期内见效。就目前高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来看,价值取向明显重科研、轻教学,以至于一些教师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在科研领域。要扭转这种现象,势必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加大对取得教学成果教师的奖励力度。第三,资源保障。教学团队的建设活动离不开物质资源,不论是教材的编写、教学方法的改革,还是教研课题的实施都需要财力、物力的保障。因此,应该给教学团队提供物质资源,给予运转经费,并要制度化,减少随意性,以保障教学团队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 促进本科救学质量提高---中国高等教育[J].2007.5

2、李琳琳.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研究与思考---商情(财经研究) [J].2008.2

3、赵宇.高校教学质量工程中的高效教学团队建设---经济师[J].2008.6

4、刘洪文.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科技信息[J].2008.36

5、都光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J].2009.1

6、赵楠、吴磊. 浅谈高校教学团队的建设---科技经济市场[J].2009.2

7、张意忠.建设高校教学团队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扬州大学学报[J].2009.4

8、刘昌安、温勤能.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策略探析---中国成人教育[J].2009.4

9、董文良.地方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析---中国电力教育[J].2009.6

10、田恩舜.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初探---理工高教研究[J].2009.8

课堂教学模式简介范文第4篇

王行健,字仲行(1868----1944),男,温峤镇上街村人,清末秀才,杭州法政学校毕业,出任甘肃皋兰县知事,继任青海西宁道尹公署秘书、西宁县法院推事。1918年任国会众议院议员,回原籍后任温岭县律师。温岭初等小学堂(即温峤镇中心小学)主要创办人,首任校长。

马鸣銮先生简历

马鸣銮,字锦云(1865----1943),男,温峤镇上街村人,清末秀才,温岭初等小学堂(即温峤镇中心小学)创办人之一。为人清廉高洁,正直通达,好学勤奋,学识渊博,教学严谨,深受学生爱戴。从教十多年来,曾负责过校务,管理过教务、庶务,为学校的创办、发展竭尽全力,留有办学初期的《学校大事记》,备受乡人敬仰。学堂开办初期,带领学生种植柏树、桂树、溪柳等花木绿化校园,美化环境,校园内至今还尚留三棵大柏树,堪为校史的见证。

金长春,男,生于1930年2月,普师学历,中共党员,籍贯温岭。1947年9月参加工作,1952年8月至1957年7月任温岭县第十中心小学即温峤镇中心小学校长,1956年8月至1957年7月兼任温岭县第七初级中学即温西中学负责人。1957年8月至1984年7月任城北中学校长,1984年8月至1991年7月任温岭电大分校书记、副校长。治学严谨,功勋卓著,曾被评为台州专区甲级优秀教师、浙江省先进教育工作者、国家级电大优秀教育工作者,1955年至1961年被推选为温岭县第一届至第三届县人民委员会委员,1991年7月退休后参与创办温岭市第一所民办中学-----温岭市敬业中学,并担任校长。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狄宜之,男,生于1930年,高专学历,中共党员,籍贯上海宝山罗店。少年时代就读于上海、温岭、黄岩各小学,天赋口才,在两次区级(泽国、新河)演讲比赛中均获第二名。青年时代曾分别就读于浙江省宁波高级工业学校与浙江省高级农业学校,并担任过学生理监事、文艺股长与主席。1949年10月参加革命,曾任泽国区机关团支部书记,当过公安特派员,参加过剿匪反特斗争,当过县委巡视员与区财粮助理员、区文教助理员。1957年8月至1960年7月任温岭县第十中心小学(即温峤镇中心小学)校长兼温岭县第七初级中学(即温西中学)行政负责人。其后任教于楚门中学、横湖中学、石桥中学、城南中学、城关中学等,历任副校长、校长、协理员兼城关镇教办副主任等职。退休后帮助办企业,曾任“爱仕达”公司副总经理兼办公室主任,还进入老年大学书画班学习,并担任班长。2000年以特邀研究员的身份参加全国书画艺术交流会,其作品获得银奖,2001年获“中华老人诗文书画”创作三等奖,2003年7月于日本东京参加国际书法作品展,并被国家人事部书画人才中心审定,批准为客座副教授,其墨宝丹青享誉中外。

孙亚夫,男,生于1935年7月,中共党员,普师学历,中专讲师。祖居温岭市城北街道横塘村,现居住在温岭市太平街道西园新村20号。1954年8月毕业于浙江省黄岩师范,9月份入温岭县琛山乡中心小学任教导主任,1956年8月调入温西区中心小学任副教导主任,曾出席温州地区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会议,进省教育学院学习半年,后调入中共温岭县委肃反办公室任专职干部。1959年3月任温西区中心小学副校长兼教导主任,1960年9月任温西区中心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62年2月任温岭县新河区中心小学校长,1969年下半年调入城北区任教办主任,1977年下半年去台州地区党校学习,1978年5月调入温岭县温西中学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83年调入温岭县教师进修学校任副校长,还当选为温岭县教育工会副主席,1984年8月任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87年8月退居二线,任校长级协理员(正处级),1995年9月退休,进入“第二个青春”孙才元,男,生于1928年2月。授智中学毕业后考入台农,求学一年,1959年12月至1960年8月在浙江省教育学院学习。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1946年9月开始在泽国沈桥、新河潮观、山后鲍、寺前桥等校任教,1949年8月任铁场小学校长,1950年8月在高桥南鉴小学任教,1951年6月在温西区土改队工作,1952年在横径小学、横河小学任主委、校长等职。1958年8月任新河区中心小学副校长,1959年8月任新河区中心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62年2月任温西区中心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69年3月在新河小学任教,期间曾担任副校长、党支部委员、协理员等职。1988年8月退休后,创办夕阳红图书馆,为学生提供精神食粮,是免费的校外辅导点。现任新河镇中心小学关工委副主任、新河镇关工委成员。几十年来,多次被评为温岭市、台州市先进个人,曾获得温岭市“老有所为奉献奖”,曾被评为台州市乙等优秀教师、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台州市基层关工委规范化建设先进个人、温岭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赵明增,男,生于1931年8月,温岭德明中学毕业,中共党员。祖居温岭市温峤镇赵桥村,现居住在太平街道三星小区9幢105室。1951年8月至1954年7月在方城小学任教,1954年8月至1956年7月在城南、城东等校任教,1956年8月至1959年11月在大溪中学任专职团干,1959年12月至1972年2月在城南区中心小学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72年3月至1978年7月任温西中学副校长,1978年8月至1985年7月任温西区中心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85年8月退出原岗位,在温岭县教育局招生办公室工作,直到1991年10月退休。

蔡顺根,男,生于1945年3月,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1968年7月毕业于临海师范,1968年8月至1977年7月任温岭县江下公社教办主任,1977年8月至1978年7月任坞根公社教办主任,1978年8月至1979年7月任沙山公社中心小学校长,1979年8月至1985年7月任温西区中心小学副校长,1985年8月至1986年7月任温西区中心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86年8月至1992年7月任温西区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1992年8月至2005年3月任温峤镇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兼校党支部书记,2005年退休。工作期间,曾多次被评为温岭县(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温岭县优秀校长。1993年被评为台州地区先进教育工作者,1995年被评为温岭市“二五”普法先进个人,曾当选为温峤镇八届、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温峤镇第六次、第七次、第九次、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温岭市第七次、第八次、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温岭市教育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代表。

邵云初,男,生于1941年11月,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温岭速师毕业。1960年3月至1961年7月在沙山小学任教,1961年8月至1968年3月在六三六七部队服兵役,担任部队放映员。1968年4月至1969年1月在温西区中心小学任教,1969年2月至1971年1月任向阳小学校长,1971年2月至1977年7月任江下乡中小学校长,1977年8月至1979年7月任琛山乡中心小学校长,1979年8月至1984年7月任沙山乡中心小学校长,1984年8月至1985年7月任琛山乡中心小学校长,1985年8月至1986年7月任温西区中心小学副校长,1986年8至1998年7月任温西区中心小学校长,1999年8月退休,2000年至今均担任温峤镇小学退教协会会长。任区小校长期间,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凭借“人民教育人民办,教育人民办教育,办好教育为人民”的东风,发动社会力量筹资办学,积极筹措人民教育基金,掀起了大力改造校舍的热潮,1990年建造了一幢六间四层的办公楼和十一间三层的教学楼;1992年建造了一幢五间五层的教师宿舍楼、新建了一个厕所、建造了学校新大门;1993年经多方集资,建造了一幢四间四层的幼儿教学楼、浇铺了幼儿活动场地的水泥地面、新建了200平方米的教师厨房和餐厅,进一步改善了教师的生活条件;1997年,又发动社会力量和家长捐资办学, 新建了一幢八间四层的实验楼,彻底改变了校容校貌。工作期间,曾被评为县、省业余教育先进工作者,市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教育工作者。曾当选为温峤镇第八届、第九届党代表,镇、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市第五届、第六届退教协会常务理事。

林正方,男,生于1964年1月,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1981年毕业于温岭师范学校,1989年毕业于浙江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科,2000年毕业于浙江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本科。1981年8月至1988年7月在泽国沈桥小学、牧屿小学任教;1989年8月至1998年7月在泽国凤城、光明、联树等地任教(期间的1992年至1993年担任温岭市继续教育辅导员,1993年8月至1994年7月担任牧屿中心小学副校长,1995年8月至1997年7月担任联树中心小学副校长);1998年8月至2002年7月任温峤镇中心小学校长;2002年7月至今,任温岭市实验小学校长,2008年6月开始兼任中国音乐学院附中温岭联合艺术学校校长。撰写的论文《建设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发表于《台州晚报》、《利用教材因素,培养想象能力》发表于《浙江教育》杂志,《小学生礼仪教育训练研究》获台州市教科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新课程标准下思想品德教学的研究》获台州市课改论文评比二等奖,《教师备课的管理》入选《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主持省规课题《台州区域小班化教育文化研究》和台州市级二个课题的研究。曾被评为温岭市优秀教师、台州市先进教育工作者、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报》等单位聘为“西部教育顾问,在第八届全国校园春节联欢晚会活动中,荣获2007年“全国校园文化先进工作者”称号。

潘明冬,男,生于1958年12月,温岭市温峤镇人,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中共党员。1974年8月至1981年7月在桐山乡岙口小学任教;1981年9月至1983年7月就读于温岭师范,担任校团委学习委员、团委副书记;1983年8月至1989年7月在原温西区温峤镇中心小学任教,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89年8月至1992年7月在琛山乡中心小学任教,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1992年8月至2002年7月在江下乡中心小学任教,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2002年7月至2005年3月任温岭市温峤镇中心小学校长,2005年4月至今任该校校长兼党支部书记。曾荣获温岭县优秀校长、温岭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温岭市优秀教师、温岭市尊老敬贤明智领导、温岭市十佳家长学校校长、台州市优秀教师等称号,当选为温岭市第

十、十

课堂教学模式简介范文第5篇

21 乡下人家

中心备课人:艾

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2.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生动的图画,从而感受乡村生

活的美好. 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的美,了解课文在空间时间上交叉叙述的顺序.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两组投影片:

第一组:林立的高楼、漂亮的汽车、热闹的广场

第二组:低矮的砖瓦房、小河里畅游的鸭鹅、穿着朴素的人们

(也可以用书上的几幅插图代替)

提问:看到这两组图片,你想到了什么?

2.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所了解到的乡下生活是怎样的。

3.有一位叫做陈醉云的作家用非常细腻、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具体的描述了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二、自学生字、新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

三、汇报交流,了解自学情况。

1.指明认读生字、生词。注意“饰”不要读成“shì”,“巢”不要读成“cáo”,冠字在本文的“鸡冠花”一词中读“guān”。

2.指名部分同学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尽量读通顺。

3.交流默读所得,找出全文的中心段落(最后一节)。

四、全班齐读最后一节,理解“独特”“迷人”的含义,进而理解整段话的含义。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独特”是指“独有的,与众不同的”;“迷人”是说“吸引人”,这句话是说乡下人家,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季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很吸引人的美。真是这样吗?同学们,我们赶快来读一读课文,从作者的语言描述中去发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的美吧。

五、自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乡下人家迷人、独特之美的语句做上记号,在旁边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然后美美地读一读,在脑海中勾画那美丽的画面。

六、小组交流自学所得,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七、指导书写生字。

1.生齐读生字,说说要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

2.师重点范写“冠”“率”“搬”三个比较难写的字。注意字的结构,摆放要匀称。

3.学生练写:抄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词卡片,指名读。

二、自由读课文,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回顾上节课自读课文时获得的收获,为交流做准备。

三、全班交流:你从课文哪些语句体会到了乡下人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的独特、迷人的美?你能把你体会到的美用你的朗读体现出来吗?

(生交流过程中,师适时点拨,提示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美,并相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他学生通过“评读”的方

1 式来参与学习。)

以第一节内容为例:

可以抓住两个教学点:

1.“别有风趣的装饰……”

1)理解“别有风趣”、“装饰”的含义(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

2)在这里“别有风趣的装饰”指的是什么呢?

(请学生读一读相关描写)

为什么说这些都是“别有风趣的装饰”呢?

(再请学生读一读,其它学生评读: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还能比他读得更好吗?)

2.“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1)“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一般是什么地方能看到的?(城市里)

2)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课文中对乡下人家屋前景色的描写,想象画面,再想象一下“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的城市的景象,说说你的感觉。

3)通过比较,感受到乡下人家的淳朴、可爱。

4)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乡下人家的“可爱”吗?

(说明: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发言为主线,教师的点拨、指导适当地穿插其中,不可越俎代庖,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四、整体回顾,想象拓展。

1.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发现无论在屋前、院子里还是小河里,无论在春天,夏天还是秋天,乡下人家的确具有它独特、自然的美,现在我们再来齐读课文的最后一节,现在,你一定会有更深刻的感受。

2.师生齐读最后一节。

3.想象一下,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吧,说给同座听一听。

4.全班交流。

五、激发兴趣,布置综合学习活动的任务。

1.读了这篇课文,你是否感觉到了农村生活的诗情画意?让我们开展一次“走进田园”的综合活动吧!

2.读一读书上的提示,然后分组商量一下自己的小组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如乡村图片展、收集国内外农村生活资料、乡村诗歌朗诵比赛等等)

3.各组交流,汇报自己小组开展活动的计划。

4.教师统筹安排,确定活动日程。

第三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后的的小诗《在天晴了的时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可在课内简单介绍一下著名诗人戴望舒)

2.抄写课文中优美的句子、段落。

3.小练笔:在冬天,在乡下别的地方,可能是一幅怎样的图画呢?快拿起笔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21.乡下人家

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 无论何时

屋前:瓜、藤、叶(别有风趣)

春天

院子里:花、竹、笋(朴素中带着华丽)

四处:鸡(悠闲自得)

小河:鸭(快乐游戏)

门前:吃晚饭(和谐自然)

夏天

瓜架上:纺织娘(快乐歌唱)

秋天

22 牧场之国

中心备课人: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体会作者用生动的语言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荷兰美丽的风光。引起小朋友的赞美和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

难点:将优美的语言通过积极的想象变成美丽的生活画面,激发学生对荷兰风光的憧憬之情。理解文章词句,体会词句的美、文章的美。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或教学挂图。

学生:搜集一些有关荷兰的资料、图片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说话练习,导入课文今天三分钟说话的话题是“各国风采”,说说你所了解的一些国家情况。

我也知道一个国家,它在欧洲西部,是一个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那就是荷兰。它又叫尼德兰,是一个低地之国。(板书:牧场之国)大家了解荷兰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荷兰有着这么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画面展示荷兰风景)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说说在这个迷人的国度里什么最吸引你。

再来读读课文,你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三、学习生字词

出示本课的生字,指名学生朗读。

辨析生字,组词并理解词义。

出示下列词语,指名学生朗读。

极目远眺 剽悍强壮 憨态可掬 悠闲漫步

默默无言 万籁俱寂 辽阔无垠 悠然自得

四、熟读课文,领略美景

再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等会儿请小组代表把你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说给同学听。

小组交流反馈: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说为什么。同学互相评价、补充。

五、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出示:“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深入品味文章,让学生体会四句相同的话,要用不同的语气来读。

齐读,思考讨论: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从“真正”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相机教学。

(1)出示奶牛图,观察: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奶牛的颜色。

①用曲线画出描写奶牛颜色的句子。

②指名朗读,你体会到了什么?

奶牛的姿态。

①用横线画出描写奶牛姿态的句子。

②交流并出示:牛犊卧在草地上,憨态可掬;老牛悠闲漫步,仿佛在思考什么。

③指名朗读句子,想象:在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奶牛会思考些什么呢?

④有感情地朗读句子(陶醉、喜爱)。

(2)除了奶牛,你觉得还有什么也吸引了你?

(3)出示骏马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出示绵羊图,指名学生有感情地介绍。

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①播放课件,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人、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②思考:找出分别描写人、奶牛和自然共同点的一个词语。

人——默默无言奶牛——沉默安详自然——寂静

③默读,思考:从这

五、六段中哪些地方你读出了它们之间的融洽?

④交流并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六、拓展迁移,记忆背诵

聘请小导游,带领大家去荷兰旅游。

要求:

(1)任选一个景点介绍荷兰的美丽风光。

(2)要加进导游的口头语。

学生在小组自由介绍,并推荐一名上台介绍。

指名学生介绍,评价。(配相应荷兰风光片)

七、总结

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诗情画意的风光中,感受到那份宁静悠闲和 富足安逸,感受到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异域风情的赞美与向往。建议大家:

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第三课时

一、按要求写句子。

1、这就是真正的荷兰。[改写反问句]

2、一匹肥壮的骏马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疾速地奔驰。

二.继续搜集描写各国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读、比较、 感受、积累。

三.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异域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

板书:

牧场之国

牛专注

马肥壮

羊悠然

猪呼噜

人挤奶

真正的荷兰

23.古诗三首

中心备课人:艾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感悟诗文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重点:理解古计诗内容,想象句子所描绘的画面. 难点:体会诗词蕴含的意境.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1.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3.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4.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塞箬蓑

斜风:微风归: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

风细雨

渔歌子

桃花流水

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

不须归

第三课时

一、根据司的内容合理想象,用恰当的词填空。

(

)的西塞山

白鹭(

)地飞黄

(

)的桃花

(

)的溪水

(

)的鳜鱼

二、读课文,填空。

1 词中描写的景物有(

)

2 词中表示颜色的词有(

)

3 斜风细雨不须归表现了作者 (

)的感情。

24 麦

中心备课人: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过程与方法

收集田野风光图片及文字资料,参照前三篇文章学习方法自读全文,质疑,与同学交流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 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经老师的这一点拨,学生不难感受到人们“欢快、柔美”的背后,是老人的健康长寿,是孩子的聪明可爱,是夫妻的恩爱美满,是邻居的和睦友好。从孩子们欢快的神情,看到人们的欢快生活;从人们的欢快生活,联想到整个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第二课时

一、多音字组词。

和{

应{

二、在括号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

) 的麦叶

(

)的油菜花

(

)的蚕豆花 (

) 的桃花

(

)的梨花

语文园地六

中心备课人:艾 芳

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

2.学习拟人句,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过程与方法

先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随后结合口语交际进行作文教学,最后以学习拟人句、积累古诗句结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增进学生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的了解,培养他们热爱乡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一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二、

三、四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做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将自己知道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

五、六课时

课堂教学模式简介范文第6篇

2.自主探究、感悟新知。这一环节的学习,主要体现的是学生的独学、对学、群学,即学生先在教师指导下,对文本内容或工具单上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对子互学,并在小组长、学科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在组内充分交流自己的看法,提出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互相之间纠正错误、补充完善、解答评价,再由学科长对本组学习收获或观点进行整合,形成最终探究结果。

自主探究是小组合作学习和全班展示汇报的前奏,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读书习惯、拓展知识面必不可少的途径,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教师在此环节中,一要巡查,最大程度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关注,让学生在小组内有序发言,轻声交流;二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在重难点突破上进行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形成最终探究结果。

3.展示交流、解决问题。学生的倾听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思维能力、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等都可以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得到培养和锻炼。这一环节在教师或学术助理的组织下,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各组的探究结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大胆质疑、积极补充、及时纠错。学生在展示、互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听、说、读、写、操作、演示等形式,互相学习和借鉴,对知识加深理解和掌握,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教师在此环节中,一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一个小组都能充分展示其学习成果,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代表小组发言,保证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听讲;二要及时切入,对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进行点拨、精讲、强调,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小结;三要“煽风点火”,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提问,或是直接发问,将课堂教学不断引向深入;四要对学生和小组的表现及时恰当地进行评价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4.当堂检测、训练拓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信息相互传递、转化的过程,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需要自己的内省和反思,更需要教师的纠正和反馈。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工具单或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适当进行拓展延伸。要求学生限时限量完成,可通过教师抽检、小组长批阅、同桌互批等方式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及时对错题进行讲评点拨,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拓宽知识面,加深对文本知识的理解,提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习题要切合本课知识点和学生实际,突出对基础知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的设计,难易程度适中,有一定地应用价值,切忌脱离教材,漫无边际地拓展延伸。

上一篇:矿山测量管理规定范文下一篇:考试报名系统流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