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论文范文

2023-09-16

国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体系的学术典籍与学术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为了传承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我校学生的文化素养与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发展。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小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发挥传统文化的教化力量,增强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把学生培养成为新一代兼具世界眼光和现代人意识、胸怀传统文化底蕴的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二、教育目的

塑造良好品德,奠定优雅人格;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激发读书兴趣,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语文能力,夯实文化功底;培育良好学风,形成良好校风。通过国学经典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

三、实施范围

本学期

三、四作为试行年级,下学期小学阶段全面实施。

四、教育原则

1、模糊性原则: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

2、差异性原则:承认学生个体间记忆思维等的差异性。

3、自主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外,诵读更多的经典,并给予相应的评价。

4、鼓励性原则:以鼓励为主,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为根本。

五、国学教育内容 各年级学生重点诵读内容:

一、二年级:《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

三、四年级:《大学、中庸》。

五、六年级:《道德经》。

六、课时设置及教学方法

1、

三、四年级每周一上午第一节课为国学指导课。

2、语文早读课开设20分钟诵读国学经典。

3、大课间。上午,各班语文老师在班内放录音师生跟读,或教师领读。下午,校园广播配古琴曲,学生抄经典或描经典。禁止各科教师占用读经、抄经时间写作业。

4、教学方法(参考):“以量变,求质变。”

(1)一般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先规定任务,然后第一遍让学生高声自己读,教师巡视,发现学生有困难和容易读错的地方。第二遍教师带读,正音。第三遍、第四遍,指导学生断句停顿,同时要求学生点读,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分小组读,推火车读,相应的播放音频或视频。诵读要求学生达到读通顺、读正确,追求量和遍数,不求一步到位,但求磨杵成针。每次诵读,能有四分之三的孩子基本上很熟练地读出来,就可以放一放了。一节课要有一定的量,长短夹杂,不断调换孩子的胃口,把旧的内容换成新的,不要总是停留在昨天学过的书页间,要有新的内容不断补充,在读经的过程中,根据时间,扩充诗文。大课间诵读主要用来温故,重复指导课的内容,加深印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个别读、小组读、男女比赛读、齐读、摆背诵擂台等等。

(2)国学课堂的精讲和体验

《学记》中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在国学课的讲解上,教师要学会取舍,不求字字落实,不要面面俱到,只在学生能理解的程度上增进理解就够了,把字面意思疏通,不必深入诠释。

七、具体措施

1、认清形势、提高认识。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文化事业的迅速发展,针对社会交往的复杂性和必须性,面对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升级,学习和接受国学经典教育已经是社会的必然要求。倡导学习国学经典,继承传统文化也是基于传统经典文化、对我国历史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切实体会。

对于青少年,要用开拓创新的眼光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来对待国学经典的学习,使国学经典真正为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新的进步。青少年学习和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增厚文化底蕴、储备一生受用不尽的知识,还可以为青少年建立良好的人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教师学习国学经典氛围。

组织全体教职工召开“研读国学经典,培养提高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动员大会,让广大师生深刻领会学习国学经典的重大意义,掀起学习国学经典的高潮。首先,老师就国学经典相关的篇目内容进行自学;第二,老师就国学经典教育课通过网上学习等形式来认识,并利用好学校的教研活动来交流对国学经典的理解。

3、营造校园国学文化氛围

校园的陈设布置要处处让同学们感到每时每刻都溶在传统文化的氛围之中,充分运用校园文化墙、画廊等阵地,让每一面墙“说话”,从校园标语的悬挂、校园橱窗、教室版报、餐厅环境的设计,到每天早中晚校园广播中国学经典的美文诵读,以及一些传统音乐的吟唱,都给同学们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在诵读的音韵美中去感悟古圣先贤文章的境界,诗词的美感。让校园浸润在浓厚的国学文化氛围中。

4、开展系列国学经典教育的研讨活动。鼓励我校教师大胆尝试上国学经典研讨课,通过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5、课内外结合。以国学活动课为主,各学科有机结合、点滴交叉为辅,通过课内外活动等途径,做好宣传工作,形成国学经典诵读推进体系。

6、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教育”竞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

(1)写一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每月至少写出一篇感悟颇深的心得体会或一篇读书笔记,在全校举办国学经典读书成果展览。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国学手抄报展览。

(2)说一说:根据学习内容每学期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和谈学习国学经典体会收获的演讲比赛,使学生既能熟背又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挖掘国学资源,每学期每班召开两次体现国学主题的班会,让学生畅所欲言。

(3)比一比: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国学经典吟诵比赛。

7、与家长共同进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因此,国学经典的德育教育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学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或校讯通,鼓励家长诵读和践行国学经典,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国学经典,为子女做好榜样。

八、评价方式

1、每学期期末,由学校领导对各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进行抽测、评比。将国学经典列入学生朗诵测试内容,对各班级学生诵读过关率进行统计,学校给予班级适当奖励。

2、每班开展一次国学经典优质课评比活动,评选出“国学经典学习能手”。

3、对一学年来工作认真,落实到位的班主任予以表扬,并作为“评先选优”评定的参考条件。

注:

本实施方案从 日起实施。

正泰博文学校

国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人文素质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教育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用国学的精髓滋养大学生的精神品格、气质修养,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文章着重于国学教育现实价值、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实施策略展开评析,以期对高校国学教育有所启示。

[关键词]国学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对接培养

[作者简介]李 晶(1972—),女,辽宁丹东人,学士,辽东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汉语言与文学理论研究。

人文素质是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三方面构成,是一个人内外精神气质与面貌的综合表现。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应有着丰厚的人文素养,具体表现为高雅的文化品位、健康的审美情趣、高强的心理素质、达观的人生态度等。令人担忧的是,在现在的大学中,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象比较严重,民族文化所知甚少,道德意识淡漠,人生理想迷茫。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积淀,它所承载的中华文化价值,是涵养和维系民族精神命脉之源泉。国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塑造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荣辱观,构建健全的人格。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在高校大力开展国学教育、充分挖掘国学中的思想精华,彰显国学价值,有益于全面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1]。

一、国学教育对接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现实价值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逐渐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很多,尤其是应试教育给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带来很大的局限性,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象比较严重。纳入国学教育是重构大学生思想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人文道德素养

应试教育、功利教育的影响,学校往往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德育、智育的不均衡发展使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严重。《大学》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国学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尊重人性,教化人性,聚焦于人的人文素质培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人为本这种教育主导思想理应成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通过国学教育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正确引导,夯实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基础,使大学生真正懂得做人,人的社会属性提供了大学生完善人文素质的主观可能和客观条件。

(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精神

当前,实践精神已经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概莫能外。国学是一门经世致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孔子强调“听其言而观其行”,朱熹的“读书六法”中,主张读书不仅要纸上求文理,还要“切己体察”,国学教育强调的这种“知行合一”的实践主张,推进了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衔接与融合,使大学生在知识习得方面学习古代圣贤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吐故纳新,改革变通,促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活跃社会实践方式,增强体察和认识生命意义和生活价值的实践创新品格[3]。

(三)有助于塑造大学生和谐完美人格

现代高校教育模式专业细化,学生专业素质有所提升,而综合素质却整体下滑,部分学生不尊师重教,考试状态消极,一味追求个性化,自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明显等。国学经典中蕴含了中华文化的精髓,既有“仁、义、礼、智、信”这些塑造完善人格的要求,又有“厚德载物”“和为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齐治平”等人生指南的义理和修身养性的准则[4]。国学这些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华主张人的全面发展,是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最佳途径,可以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塑造完美人格。

二、国学教育对接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大学国学教育的势头是好的,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国学教育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实意义,有的也已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加以实践研究,然而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如高校对国学教育重视程度、专业教师的培训、课程资源的选择等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国学教育的顺利开展,具体问题如下:

(一)国学教育价值观念淡化

20世纪90年代国内掀起“国学热”,给当代教育带来了挑战和机遇。但与此同时,如何制定教学规划,如何修改教学大纲,还有师资、教材、课程设置等问题应运而生,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手足无措[5]。“什么是国学,为什么要学国学,怎样学国学。”特别是“为什么要学国学”在国学教育校长座谈会上,校长们也提出了一些疑惑,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不仅老师校长有,学生及其家长也有。究其根源所在,当代国学教育价值观念还很淡薄,人们在思想深处还未充分认识到其深刻价值。

(二)国学教育体制不完备

教育是有其连续性的,一项新的教育内容的增加需审慎考察和细致安排。由于国学教育缺乏国家官方的顶层规划,当前国学教育呈现无序化发展状态,课程设置体系单一、教育模式僵化、师资力量薄弱等方面。

1.课程设置体系单一。国学是系统性的学科,在教育内容和教材的编排上,国家相关教育部门、教师、学校领导及相关研究人员等应该科学地选择教育内容,注意教材前后的衔接、延续性,体现知识的逻辑顺序,有序规划,有机整合,保持其国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唯如此,才利于国学教育的有效践行。現如今,国学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分,各大高校都有所行动,但课程设置多集中于政、史、文等人文学科领域,国学知识零碎化、片段化载入,形成系统性国学与单一性学科之间的矛盾,造成国学教育效果不显著,人才培养偏颇。

2.教育模式僵化。在国学教育的热潮中,大多高校国学教育多流于形式,或者开设一两次国学观摩课,或者作几次国学报告,抑或者适当开展一些国学竞赛活动等,不可否认,学生多少接触了一些国学知识,但是对国学知识的领悟和运用能力还得不到有效的检测性,还缺乏国学知识长期培养与引领的专业针对性。如何打破国学点缀式的阶段培养?贯彻新的国学教育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3.师资力量薄弱。韩愈《师说》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国学教育活动中更需要教师具备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才能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对于大学国学教育实践情况而言,当前几乎没有专门的国学师资,有相当一部分教師只是跟国学专业接近,例如思政课、历史课的老师;也有一些教师自己对国学经典内容相当熟悉,但缺乏对国学课程设置的有序规划,不知该如何向学生系统地传授;更有甚者还有一些老师自身对于国学经典内容就没有一个深入精辟的理解,更不用谈如何能向学生讲述清楚。这种状态使国学教育举步维艰。

三、国学教育对接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实施策略

国学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也是一种启发教育,为了保障国学教育顺利开展,在大学国学教育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文主体,注意国学知识的科学合理规划,有序展开。

(一)教师国学素养与国学教育理念有机融合

庄子《逍遥游》有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师资是保障国学教育质量的关键要素,作为国学教师必须具备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具备专业的传授国学知识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学生深入理解国学和学习国学,进而保证学生人文素质有效提升[6]。基于此,国学教师要完善国学素养,不断地积累学习,不断地提升专业技能,以便为施教奠定强有力的基础。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树立新的国学教育理念,适应时代要求,注重知识更新,要充分认识到传承和弘扬国学是当今大学教师的神圣使命,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积极主动地建构自我国学知识体系,时时对国学教育进行有效的审视,完善教学规范,高效地完成教学工作。总之,在开展国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将国学素养与国学教育理念有机融合,可以深入开掘国学所深蕴的巨大潜在价值,使国学教育在传承中不断创新,适应时代要求进行转换,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二)国学必修课与国学选修课相互兼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开好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国学教育进入大学,必然影响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与行为方式[7]。一方面开设国学必修课,侧重于国学知识通识教育,重点选取国学经典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入手,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合理编排,有序规划,使大学生充分领略国学精髓,有条件的话也可编成校本教材有规划地实施,以此使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符合社会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特质及和谐思想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另一方面加强国学选修课的开设,使之与必修课兼容体系,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的国学视野。授课时可侧重于学生国学兴趣的培养以及对接学生道德观、审美观、思维方式等人文素质的相关影响。需要指出的是,由于课程安排不能开设国学必修课的院校,则需加重国学经典选学内容,深入展开,从而提高学生的国学经典素养。

(三)国学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互动链接

国学就其本质而言,是经世之学,是生命之学,是一门互动的学问。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发展个性,增强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在国学的教学内容上,教师要打破单一传统的程式化分析模式,要充分调动、引导、发挥和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构建的自觉性和主体性。授课过程中,教师可适当组织国学讨论、国学诵演、国学网络传播、社会实践等多种灵活手段,引导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国学学习中来[8]。这种注重双边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古代圣贤的思维方式,掌握古代圣贤的智慧和立场,思考人生的目的和价值,进而完善学生人格,培养人文素质。

(四)国学专业教育与国学普及教育和谐统一

就当今高校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而言,可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的灵活规划国学内容,使国学专业教育与国学普及教育和谐统一。

课程设置上,采取灵活的点面结合的形式,在国学专业层面着重于国学经、史、子、集的精华内容展开学习与研究,在国学普及层面渗透于其他人文类课程开展国学通识教育,两层面彼此协调,形成互补、互渗、互助、合理的知识体系。

学习路径上,国学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需重视课外实践感知。学生可组建国学社团,开展国学实践活动,如国学演讲、国学文化宣传等;学校还可以集中开展弘扬国学内容的讲座、诵读、辩论、国学知识竞赛等,推动学生国学素养提升。另外,在推广层面上,要充分利用各种校园媒体,将国学普及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广播、学刊报纸、橱窗文化、网站等媒体,广泛开展和宣传国学教育普及活动,为学生营造浓郁的校园国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进国学,自觉参与到国学中来。“博学以文,约之以礼”,在大学校园中增添国学色彩,有助于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使大学校园更有文化底蕴、书香气息与人文关怀,从而让大学生身临其境,潜移默化,真切感受国学的博大精深。

以上策略的实施,体现出国学教育的时代现实性,专业系统性,实践灵活性以及普及和谐性,几方面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不断完善国学教育课程体系,规范国学教材,制定课程标准,以及完善国学教育的评价体系等,力求从每一个环节保证国学教育的质量,让国学知识不是躺在书本上的“死知识”,而是具有鲜活生命力的 “活知识”。同时亟须重视教师师资力量配备,可将国学纳入常规继续教育培训中来,提升老师国学素养,为国学教育的开展提供人才保障。

国学的精粹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切更新、更高的文明的源头活水。国学中所包含的深刻的哲理、优美的意境、高雅的情趣、广博的知识,正是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教材。弘扬国学,传承经典,及时有效地开展大学国学教育,用国学的精髓滋养大学生的精神生命、精神品格、气质修养,就能塑造出既具有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9]。只有这样,当今的大学生才能成为时代发展的继承者,成为民族未来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孔增强.论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思想教育研究,2014(5):51-53.

[2]聶翔雁.国学教育在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2):10-12.

[3]朱林,新时期大学生国学教育研究[J].文教资料,2017(16):166.

[4]骆兵,王中云,等.论国学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8):32-36.

[5]令狐国芳,边建利.试析国学教育活动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12):116-118.

[6]毛向樱.国学经典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作用及策略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4(1):151-153.

[7]张宝林.论大学生国学教育的缺失与重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65-67.

[8]王晨.论国学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出路[J].西部素质教育, 2016(6):39-40.

[9]黄宇鸿,欧丽明.国学经典与高校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钦州学院学报,2011(8):51-55.

Key words: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targeted cultivation

国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2. 讲课人是本校教师还是外聘人员,外聘人员来自哪个单位? 3. 以什么形式讲的课?

此书面汇报,请于明天下午3点前送业务科,统一报送。 前言

一声声“人之初,性本善”的朗诵,一堂堂别开生面的国学课,一场场生动的专题教育活动,有如一阵清爽的春风吹进民治中学校园,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年轻的民治中学更加充满勃勃的生机。这股春风就是国学教育的春风,她已吹开了民治中学学校工作的一树春花! 去年 10月,我校荣幸地成为了宝安区首批28所国学教育实验学校中的一所。我们深知这是上级领导的关怀和信任,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鞭策。我们知道身上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在全校范围内倡导和开展国学教育。我们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某些方面还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现在就把我校在国学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和思考向各位领导作一个简单的汇报:

一、着眼感恩文化,倡导国学教育

(一)成立机构、加强领导

我们成立了以陆雄新校长为组长的民治中学国学教育领导小组和校

级国学教育学会。聘请区教育局、区教科培中心领导和专家担任顾问。本学期还成立了三个年级的国学教育分会,这为我校国学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组织和领导保证。

学校领导重视国学教育,“实施国学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开展经典诵读,传承优秀文化”是学校各位校长和主任的共识。大家一致认为,一个民族的复兴,必定也是一个民族文明的复兴,文化的复兴。五四以后,中国的传统文化出现了断层,这是不应有的,可悲的事情,我们不应该让这种情况出现。我们教育工作者,理应肩负起民族振兴、文化复兴的重任。

我们把开展国学教育,用好宝安区《青少年国学文化读本》写进了学校工作计划,成为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行政多次开会研讨国学教育工作,决心把我校的国学教育工作做好,并力争在全区中学里占有一席之地,取得领先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学校领导的重视是我们学校国学教育顺利进行的保证。

(二) 制定方案与计划,有效开展国学教育

去年11月,学校教科室根据《宝安区国学教育实施方案》的精神,并结合我校实际,及时地制定出了《民治中学国学教育实施方案》,从整体上全面规划了近三年学校国学教育实施计划,学校召开专题研讨会进行讨论与论证,认为该方案切实可行,理论性强,可操作性强,安排合理有序,既符合全区国学教育要求,又具有本校特色。本学期制定了《2009年民治中学国学教育工作计划》,方案和计划确保了国学教育实施有效和有序的进行。

(三)用好宝安区《青少年国学教育文化读本》,选编校本教材。 学校订购了460本宝安区编定的《青少年国学教育文化读本》,结合学校实际选用了其中的内容,另外还补充了本应属于小学的《三字经》、《弟子规》、《千家诗》等读物。目前正在策划编辑突显学校感恩特色的《感恩文化读本》校本教材。

(四)积极营造环境,创造国学教育氛围。

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从整体布局上突出国学教育特色。

学校的“感恩大厅”内容丰富,突出了儒家文化与“孝”文化。整个大厅突出了孔子与孟子的儒家思想,以及“感恩祖国”、“感恩自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四大主题。画面优美典雅,经典与艺术结合,传统与现代融合,既具有教育意义又有审美价值,为师生所喜爱。 “感恩园”中的“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苏武牧羊”、“木兰从军”等四尊雕塑生动形象,寓意深长,折射出了浓厚的感恩情怀,令人感动。

“感恩广场”的五位伟人,以其人生中的感恩思想与行动,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也必将影响到我们的这一代学生。 各楼层走廊墙壁上的感恩主题画,画面清晰亮丽,主题突出,时刻提醒着广大师生要心存感恩,知恩奋进。

学校网站、宣传栏、班级黑板栏里出开设了国学专栏,宣传国学知识,广播站定期播放经典名篇和经典名曲。“实施国学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开展经典诵读,传承优秀文化”的巨幅标语悬挂在学校教学楼上,十分的醒目。

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校园文化硬件建设,使每一个师生一走进我们的校园就知道我们在干什么,我们追求什么?就知道我们在崇尚感恩文化,我们在大力的推进国学教育。通过营造国学教育的氛围,强化了师生国学教育的意识,使国学教育的思想深入每一个师生的心灵。为我校国学教育的开展和创建和谐文明校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目前我们正重点策划建设学校的“国学展厅”,欲将“国学展厅”建设成为我校极具教育意义的文化创意区,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活动场所。“国学展厅”将成为我校国学教育工程的又一个亮点。

我们的设计理念是在整个设计方案中,运用现代设计手法、传统文化元素和各类古民俗文化历史遗存符号营造氛围,创造出师生与传统文化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图文并茂,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教育性于一体,融德育与美育于一炉,把“国学展厅”建设成既传统又时尚,既古朴又现代的高品位场所。

“国学展厅” 首期内容构想是,以俯瞰全景式的方式,介绍国学名人、名篇、名画、名曲、名书法,展示博大精深的国学脉络,使师生整体感知国学内涵。

二、抓好师资培训,奠定教育基础

为了学校国学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十分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重视全校师生的全员参与,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国学底蕴和参与国学教育的热情。

我们重点抓了骨干教师培训和教职工全员培训。

骨干培训:学校语文科组、历社思品科组为主的骨干教师宋光清、姚静、田国宝、肖慧敏、陈洁、陈永杰、任新宇、刘艳智、欧阳素君、卢晓丽、黄燕等老师先后两次参加了宝安区国学教育骨干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培训,培养并造就了一批国学教育骨干教师,如教科室宋光清老师参加了《宝安区青少年国学教育文化读本》的编写,11月参加了宝安区国学教育北大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参加了《宝安区国学教育实施方案》三年活动计划以及《2009年宝安区国学教育工作计划》的编写制定。多次给师生上国学教育辅导课。

全员培训:去年12月,教科室宋主任从北大国学高级培训班回来,就做了《不忘风雅,传承经典》的专题报告,在学校师生中吹进了国学教育的一缕春风。本学期2月23日,学校又召开了全校性的“国学教育工作会议”,教科室宋主任作了《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专题发言。内容分四个方面:1.从国际“孔子学院”兴起看世界对中国文化的认同;2.从“国学热”看国人的文化自觉;3.从“经典诵读”到“国学教育”看国学教育的发展;4.从“国学进课堂”看我校的国学教育。以其广博的知识和对国学教育全貌的了解和认识,向全校教职工进行了一次非常好的国学教育培训。 学校还请来了外省的感恩教育讲师团(再东文化演讲团)来校演讲,对师生进行国学教育培训辅导。

3月,我们还将请来“深圳市育心经典文化传播中心”的专家赖国全先生向全校师生作“读经的孩子更聪明”的专题讲座,进一步掀起国学经典诵读的热潮。

三、构建多样模式,活跃国学课堂

(一)安排时间,确保国学教育进课堂

初一初二各班每周一节阅读课定为国学课。每天早读15-20分钟的国学诵读。我们除了朗读宝安区的《读本》以外,还自行选用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家诗》,每天早读整个校园荡漾着朗朗的诵读声。

(二) 构建多样模式,活跃国学课堂

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的国学课堂里,老师大胆探索,开展了“诵读、感悟、积累、践行”模式的《读〈论语〉学做人》的教学实践;以“搜集、交流、赏析”为模式的“中秋赏月诗会”“经典送别诗赏析”的赏读课、以及主题阅读模式的“唐宋诗词中的月亮”、“文人与花”专题阅读课等形式多样的课堂模式探索。

在其它各学科的教学中要求老师结合学科特点,整合国学知识,有机渗透国学教育。科学组的姜金波副主任常常经典诗文脱口而出,在他的科学课堂上常常出现以诗词设立情景导入的课例,姜老师还专门以“诗词中的科学”为师生们上了一堂非常好的学科中整合国学知识的示范课,做到了科学与人文的巧妙结合。历社科组更是时常结合国学知识,来丰富自己的课堂。音乐美术科组的老师们常常学以诗配乐、诗配画的方法,渗透国学教育。英语教师让学生采取“汉译英”的方式,每天朗诵一句名言或一句古诗。总之,形式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活跃了国学课堂,也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

四、挖掘国学内涵,丰富主题活动

在国学教育的推进中,学校十分注意结合学校实际,挖掘国学内涵开展丰富的主题活动,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将传统国学经典教育与现代德育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相结合;将日常国学教育活动与国学教育文化周的专题教育相结合。

儒家学说是践行的学说,从“天行分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仁义礼智信”,无不强调人的行为,提出了人们行动的目标和做人的准则。我们学校的国学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工作的方面面。

(一)国学教育融入日常学习生活,让学生身体力行。

学习传统的儒家学说,首先就是要做一个“真”人。学校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要求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做一个诚信的人,做一个文明守纪的人,做一个感恩知恩,乐于奉献的人。

学校布置学生做感恩作业,写“善行日记”,写感恩感言,举行感恩演讲会,报告会,举行感恩征文比赛,感恩演讲,感恩诗文朗诵会等等,通过日常活动,使我国传统美德在学生身上得到发扬。学校举办师生“书画展”,使学生受到国学艺术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做一个高雅的人。

(二)举办“国学文化展示周”特色系列活动

我们将在每年的11月,举行“国学文化展示周”系列活动。今年的“国学文化展示周”系列活动,我们将开展如下六大活动: 1. 我爱读的国学——国学优秀书目推荐与品读:挑选出优秀 的国学著作推荐给学校师生和家长阅读,并在此基础上评选出我校年

度最值得阅读的10本国学著作向师生、家长、社区和国学实验学校推荐。

2.我爱看的国学——精品电视、网络媒体国学节目赏析:推荐央视“百家讲坛”、凤凰卫视“国学天空”等主流电视媒体栏目,对北大、人大、武大等国学主流网站的精品节目进行赏析,提升师生国学修养。 3.我表演的国学——“国学经典小故事”校园迷你剧表演赛:收集有德育教育意义的国学经典小故事,将小故事编成通俗易懂的校园剧进行展演,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4.我参与的国学——师生国画、书法展示、经典古诗词朗诵比赛:通过广泛参与的活动,提高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5.第三只眼看国学——“对国学教育的思考”教师、家长有奖征文比赛:教师家长对国学教育的认识、建议、冷思考有助有我们更好更科学规划我们的国学教育。

6.感恩的心——民治中学第二届“感恩慈善拍卖会”:感恩教育是我校的校园文化,也是国学教育的实践的重要目标,通过该活动推进我校师生、家长相互感恩、回报社会,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区。

(三)组织国学教育演讲(辩论)赛

我校开展演讲、辩论活动有良好的基础,是具有一定的优势 活动项目。学校的演讲(辩论)队参加宝安区“中学生电视辩论 赛”取得了团体第三名,参加宝安区环保知识演讲赛个人第四名

的好成绩,学校也经常组织演讲赛、辩论赛。本学期将进一步发 挥优势,组建和培训“国学教育”演讲(辩论)队,开展系列活 动。本学期,我们将举行一次“青少年主要应该接受传统思想教 育/青少年主要应该接受现代思想教育”的国学教育辩论赛,通过活动,使师生明确在当今时代进行传统国学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师生热爱、亲近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自觉性。同时,通过活动,培养现代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培养既有中华传统美德又有现代世界眼光的新人。

(四)举行“读书沙龙”和“国学论坛”

我校每学期的第2周都举办“读书沙龙”活动。本学期学校 举行了主题为“阳光 感恩 责任”的读书沙龙活动。读书沙龙的圆满成功,对创建学校书香校园,培养教职工高雅生活情趣,打造教职工阳光向上、知恩奋进心态,营造学校和谐发展氛围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今后还将利用老师们喜爱的这一形式,倡导大家学习国学经典,感受传统文化。

本学期还将在校园网站开设“国学天地”专栏,举办“国学 论坛”,搭建交流平台,扩大教师视野,巩固学习成果,提升学习研究能力。

总之,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师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五、加强课题建设,抓好课题研究

为了更为有效地推进学校的国学教育,突显学校感恩文化特

色,学校立项了《立足感恩的国学教育研究与实践》校级课题。 深挖国学经典中感恩教育的素材,形成以《弟子规》、《二十四 孝》、《菜根潭》、《朱子家训》为主体,包含有感恩故事、成 语、名言在内的《民治中学感恩文化中的国学经典》校本教材。 通过课题引领,研究和解决国学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摸索提高国学教育有效性的方法和途径,总结规律,使学校国学教育深入持久的开展。

在国学教育的推进中,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做到了四结合:国学教育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总体设计相结合;国学课堂教学中语文主阵地与其它各学科的渗透相结合;日常国学教育活动与“国学教育文化周”等主题活动相结合。 借得春风一树花。学校大力开展国学教育以来,师生风貌

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个个讲文明,懂礼貌,行为习惯符合礼仪,真真做到了“读圣贤美文,做少年君子”。一所校风正,学风好,师生素质高的现代化学校正在形成。 反思学校的国学教育,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起步晚,国学 教育活动内容欠丰富,主题活动特色还不够鲜明,成果还不够丰厚;全员参与的力度不够大,师生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总之,与先进学校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

“马不扬鞭自奋蹄”,“知耻不后勇”。我们当努力工作,力争将我校的国学教育发展到一个新的层次,成为宝安区国学教育的先进单位,为宝安区国学教育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国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县教育《国学》教育要求,结合我校教育实际,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核心,以诵读经典为载体,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以师资建设为抓手,以国学校本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营造人人能够吟诵,班班读经典的氛围。通过各种形式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优秀经典诗文中寻求滋养,在文化底蕴中积淀的过程中突出创新人格与现代精神的塑造。

二、活动目的

1、传承中华美德,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全面提高。

2、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优秀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3、让学生知道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人。

三、内容安排 1.诵读内容安排:

由于才起步,我校诵读内容主要侧重《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唐诗宋词》等。

2.礼仪教育内容安排: ①教育学生学会尊重。

②教会学生正确使用“礼仪”用语。 ③培养学生符合规范的礼仪举止。

四、诵读时间安排

1、经典诵读,贵在持之以恒。在诵读的时间上,必须作为一项制度坚持,做到每天诵读,让学生形成天天诵读习惯。具体时间安排:周二早会上《国学》课程,每天早读安排10分钟诵读。

2、利用大课间操时间安排一定的学生在学校广播站背诵古诗词;今后还将把经典诵读纳入校本课程中,在中高段中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学习。

五、诵读方法

根据学生、班级、学校等实际情况,可灵活选择

1、老师领读;

2、学生代表领读;

3、跟磁带读;

4、跟VCD读;

5、齐读;

1

6、分小组读;

7、全班集体读;

8、听读;

9、自由诵读:可表演,可吟诵,可配经典音乐读;

10、默读等。

六、组织形式

1、活动责任人:各班班主任,地方专题课教师。

2、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课,以及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

3、落实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养成教育,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爱护公物、珍惜粮食,养成问好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4、开展“孝亲敬老”、“感恩”等主题队会。

5、各班开展国学知识竞赛或讲国学经典故事比赛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深层认识。

6、活动成果展示,催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良性循环。

7、引导、鼓励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要求孩子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每天在孩子放学后、睡觉前,拿出15分钟,与孩子一起学习,家校合作,共同引导孩子进入国学的殿堂。

8、在期末,由各班推选2名学生参加学校“十大小孝星” 的评选活动,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家访,评选出来的“十大小孝星”进行表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七、记录与资料整理

1、每天由专门的教师检查记录各班诵读情况;

2、每月学校分析和小结一次诵读情况;

3、每学期将全校诵读情况写出分析总结报告。

八、校园环境的营造

1、在学校中心位置布置高质量的国学经典教育宣传栏。

2、在教室、走廊、办公室等公共场所张挂一些经典名画、字画、经典格言。

3、在大课间操时,播放国学经典朗诵片段;平时课间播放传统音乐。放学时段播放国学经典片段诵读和传统音乐。

4、进行经典诵读,利用大课间操时间安排一定的学生在学校广播站背诵古诗词;今后还将把经典诵读纳入校本课程中,在中高段中安排一定的课时进行学习。

5、各班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出好相应的黑板报,让每个学生能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九、成果汇报展示

根据诵读进度,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各种成果展示活动,以调动师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积极性,同时检验经典诵读成果,争取家长和社会的支持。

2

1、在班级或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经典诵读表演赛。

2、开展“孝亲敬老”、“感恩”等主题队会。

3、各班开展国学知识竞赛或讲国学经典故事比赛等活动,加深学生对国学经典的深层认识。

4、在期末,由各班推选2名学生参加学校“十大小孝星” 的评选活动,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家访,评选出来的“十大小孝星”进行表彰,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5、学校于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经典诵读比晒;一次手抄报比晒;一次书法比晒。

6、各班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出好相应的黑板报,让每个学生能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国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加强国学教育队伍建设。

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国学教育领导小组,规定班主任及语文科任教师都必须参与其中,来共同开发研究这一课程。我们从学生实际动身,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动身,循序渐进的去到达我们预定的培养目标。

(二)改革课程设置,充实传统文化教育内容。

1.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也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充分发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选取较佳的教育方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2.课程设置方面,七年级、八年级每周每班各一节,确保有充足的教学时间。

(三)有效展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1.举行写字比赛。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它是中华民族聪明的结晶。在为期一月的活动中,由写字老师组织,围绕汉字文化,各有关班级自由举行一系列合适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加深对国学、对汉字的了解,从而加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进而酷爱汉字,酷爱国学,酷爱中华文化。 2.设定自主朗诵时间。我们利用早自习时间,组织学生自主朗诵国学经典,这样,既有效地修建了校园传统文化教育氛围,又进步了学生经典积累的数目。 3.学校国学经典研读领导小组组织出版专题板报,大力宣传国学经典研读活动的目的意义、实施目标和方案和措施步骤,让研读活动深入师生心中。

二、取得成效:

(一)有效地增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各项国学活动不但拓宽了语文教学的时空,而且推动了学校德育工作、校园美化等各项工作的展开,也增进了良好校风、学风、班风的构成,有效地增进了校园文化建设。朗诵活动使教师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师生的精、气、神 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行为习惯进一步规范,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得到进步。

国学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教学内容】:

1、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2、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3、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4、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了解“三易”的内容,知道周礼—周公作,礼记—戴德、戴圣注。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了解周易、周公、周礼、礼记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1、集体读一背一,然后分组比赛

2、讲评,并评出冠、亚军组和个人

3、师语:

《三字经》是一本能够被历代人们奉为经典而不断流传的书,它具有其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文化魅力。三字经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读起来朗朗上口。用词精雕细刻,非常典雅,便于记忆。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诵读《三字经》的课堂:

二、学文晓理,诵读感悟《三字经》36——39组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电脑播放《三字经》的朗读)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

3、《三字经》的逐句分析讲解

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 “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

启示:《易经》虽是我国古代人占卜的书,但它其中阐述了极为深奥的哲学道理。像阴阴消长,物极必反的论述随处可见。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 《尚书》也是六经之一。其中很多人生的哲理。比较深奥难懂。

启示:《书经》是一部十分有价值的历史资料,从内容方面来看,很类似我们现在国家的政府档案,可以使我们了解当时历史,从中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

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周武王的亲弟弟。武王伐纣建立周朝以后病逝,十三岁的成王即位。小孩子怎么治理国家呢?只好由叔叔周公协助理政。周公不但理政治国,还整理了周以前的文化,建典章、定国体,开创了周朝八百载天下的基业。

《周礼》是周公所作。周公非常了不起。他辅佐周武王灭了商朝。而且又辅政成王,没有篡位的野心。制礼作乐,是中国文化的奠基者之一。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礼记》也是非常重要的书。阐述了很多礼仪规范和人生道理。

三、拓展升华:——漫谈《三字经》

《三字经》是一把瑞士军刀——《三字经》的多种功能

清代王相评述《三字经》融会了天地人三才与经史两大系统的核心内容,不仅是蒙学的捷要,还是大学的源泉1。因此《三字经》包含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核心,不仅是启蒙教育的最佳入门教材还是大学阶段教育的基础。

四、师总结:

一般来说,在孩子

三、四岁便可开始学习《三字经》,这样做:一是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记忆力;二是帮助孩子从小多识字,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图案,而孩子的视觉很敏锐,通过多读、多背、多看,孩子会自然而然掌握许多汉字;第三是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俗话说“性格即命运”,孩子小的时候有了良好的性情,成人之后,便会有良好的性格,《三字经》中蕴藏的人文气息能对孩子的品性起薰陶的作用。

五、布置作业:

1、每天读36—39组3遍,34—39组2遍,32—39组1遍。争取会背会写;

2、每天看“一字”提示背一遍36—39组。

2、把36——39组讲给家长听,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与家长、老师、同学交流

六、总结:

1 (宋)王应麟著,《三字经》。长沙:岳麓书社1986年8月第1页。

上一篇:中国会计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骨科脊柱护士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