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招生简章范文

2024-03-25

研究生招生简章范文第1篇

北方工业大学概况

北方工业大学地处北京西郊城区,毗邻CRD中心区,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文、经、管、法、艺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1200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700余人。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资格。

一、学位点与学科建设

学校现有19个硕士一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9个工程硕士领域、1个法律硕士授权点、1个工商管理硕士授权点)。学校现有7个北京市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高校工程研究中心、6个北京市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所在院校。

二、科学研究

学校设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学校在现场总线技术、智能控制及装置的研究开发、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与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模糊控制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多媒体信息隐藏与伪装、高频电源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均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研究和应用服务一体化的特色,为首都交通升级、奥运场馆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学校设有计算机应用研究所、机电工程研究所、自动控制研究所、智能交通研究所、经济法研究所、经济研究所、管理研究所、法学理论研究所、语言文化研究中心、建筑设计院等研究单位。承担了一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科技攻关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北京市重大和重点项目,完成了1000余项与企业合作横向课题,有70多项成果通过省部级鉴定,获国家专利7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中被SCI、EI等收录论文800余篇,出版专著或译著220余部。科研成果近年获省部级奖励50余项,荣获2004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06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2010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鲁迅文学奖1项。

三、师资队伍

我校现有教职工近千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达到85%。学校现有硕士生导师300余名。学校聘请了42位海内外著名学者为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和名誉教授。

四、招生与就业

北方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面向全国招生,就业以北京为主。11年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6%以上。

五、国际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已同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的3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我校具有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资格,现有外国留学生近200人,通过“联合培养”项目,学生可以到国外合作学校读取硕士或博士学位。

六、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在部分专业中,实行双导师制。部分研究生在校期间配备一名有丰富实

践经验和较高管理水平的校外导师,对硕士研究生进行共同培养。为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到社会实践基地学习、从事生产和科研活动,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对学生进行培养。

七、“三助”制度

学校从2005年开始,逐步实行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制度,通过“三助”制度,培养研究生的工作能力,并帮助经济困难的研究生更好地完成学业。

八、奖学金制度

学校设立优秀硕士学位论文、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等奖项,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培养质量。

九、教学设施

近年来在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情况下,学校高度重视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学校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使生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始终保持了教育部规定的A级标准。目前学校多媒体、空调教室座位及语音教室座位比例、学生公寓生均住宿面积均位于北京市属市管高校前列。计算机校园网建设水平在2004年北京市属市管高校校园网评估中位居前列。图书信息楼总面积19652平方米,现有藏书126万余册(件),设有电子阅览室等多功能的现代化服务设施。学校拥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体育场馆和游泳池。

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550人,欢迎全国各地有志青年踊跃报考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

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硕士生招生考试要求具体说明

根据教育部文件精神,研究生招生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着力推进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进一步提高选拔的有效性,精心营造安全、公平的考试环境,推动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

一、培养目标

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指标与招生学科(专业学位)

2012年我校面向全国招生,19个硕士一级学科、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招生计划预计为550名(其中专业学位招生指标约为168名)。专业目录中公布的招生人数包括招收计划内非定向及定向培养、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硕士生的计划人数。非定向、定向比例约75%。定向、委托培养研究生招生对象为用人单位推荐,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的人员,录取时正式签定定向培养、委托培养协议书。

三、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研究生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后出生),报考委托培养和

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可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必须符合下列学历条件之一:

(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2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 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1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考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同等学力考生,须按照我校2012年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中的备注要求进行报名。

(三)、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考我校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

1、符合

(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方可报考)。

(四)、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考我校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研究生:

1、符合

(一)中第

1、

2、

3、

4、5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5年或5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五)、报名参加除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外的我校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

(一)中的各项要求。

考生报名前仔细核对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网上报名:报考2012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一)、网上报名日期:2011年10月10日—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预报名时间为2011年9月25日至9月29日(每天9:00-22:00)。

(二)、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三)、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

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2、应试的外国语语种按我校的规定进行选择。

3、同等学力的报考人员,应按我校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见我校2012年招生专业目录)。报考前应与学科所在学院联系,确认符合报名条件后,再进行网上报名。

4、已被我校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统考。否则,将取消推免生资格,列为统考生。

5、国家按照分区确定考生参加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北方工业大学属于一区。

6、现役军人报考我校,应事先认真阅读了解有关报考规定,遵守保密规定,按照有关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事先与我校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联系。

五、报考点选择与现场确认:所有考生(含推免生)均须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并缴费和照相。

(一)、所有报考我校设计学学科、工业设计工程专业学位、工商管理硕士(MBA)的考生及北京地区报考我校其他学科(专业学位)的考生均须在北方工业大学参加初试,在全国网上报名系统须依次选择“北京”、“北方工业大学”报考点,选择其它报考点无效。

其他考生到本人户口或工作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公告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确认报名。

(二)、现场确认时间为2011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

(三)、考生务必于2011年11月10日至11月14日,持本人身份证(现役军人及军队文职干部可持军人身份证件)、学生证(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携带)、学历证书(即毕业证书,非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和非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携带)、网上报名的报名号以及其它需要的材料,到所选择的报考点指定的场所,进行原件查验、现场照相等确认信息工作。

特别提示:选择北方工业大学报考点的考生,必须以网上银行的方式,于2011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网上报名期间进行网上支付报名费,本考点不接收现场交费。考生未按要求,错选报考点、报考单位、考试方式,或未按规定时间到报考点确认网报信息,报名无效,已支付的报考费不退。此时,考生若要正确报名,须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10月31日前,重新报名、缴费,逾期亦不再补报。

(四)、打印准考证

2012年教育部实行考生网上自行打印准考证,2011年12月25日-2012年1月9日,请考生登录报名网站,查询相关要求(网址为http://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我校不寄发纸制材料。

(五)、考生资格审查

我校在审查考生资格时,发现伪造证件情况时,将扣留伪造证件;发现可疑学历证书时,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指定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

我校将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再次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六、考试

(一)、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

(二)、初试日期和时间

2012年1月7日至1月8日(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月9日进行)。 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1月9日,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不超过14:30)。

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三)、初试科目

1月7日上午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月7日下午外国语

1月8日上午业务课一

1月8日下午业务课二

1月9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四)、考生在每科开考15分钟后不得入场。初试交卷出场时间不得早于每科目考试结束前30分钟,交卷出场后不得再进场续考,也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或交谈。

(五)、报考我校的考生初试成绩约三月下旬在北方工业大学校园网研究生部主页上可进行查询并自行下载打印,我校将不再寄发纸版成绩单。

(六)、复试

1、全部复试工作一般应在2012年4月底前完成,请各考生届时关注我校有关通知。

2、对以同等学力身份(以报名时为准)报考的考生(工商管理专业硕士除外),复试时,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3、报考“定向”、“委托培养”类别的考生,应在复试环节主动与相关学院联系确认报考类别。

4、工商管理类专业硕士思想政治理论考试在复试中进行。

5、教育部依据硕士生培养目标,结合招生计划、生源情况及总体初试成绩情况,确定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

6、我校各学科(专业学位)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差额复试,差额比例将根据生源情况确定,一般为120%。

七、调剂

报考学术型和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之间的相互调剂政策,待初试结束后,视第一志愿生源上线情况而定。调剂工作的具体要求和程序将按教育部录取政策确定。届时,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八、体检

考生复试时应按我校规定到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含二级甲等)医院进行体格检查。具体要求见复试通知。

九、录取

我校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

硕士研究生录取类别分为定向、非定向、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

招收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硕士生均实行协议制。我校将在考生录取前,与用人单位、拟录取为定向培养、委托培养的考生之间分别签订协议。

考试诚信状况将作为考生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对于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者我校将不予录取。

十、毕业生就业

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毕业后回定向或委托单位。

非定向和自筹经费硕士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

十一、专业目录查询

考生可登录我校校园网研究生部主页查询2012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等信息:http:///yjsb/yjs/index.htm。

十二、其他说明

(一)、学习年限:我校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制为2年;其它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生的学制为3年。

(二)、考务咨询:有关报考专业、考试科目设置及参考书目等事宜可咨询相关学院研究生助理,联系方式参见考试相关材料说明。

(三)、请广大考生务必记住自己的报名号、密码及所填报信息、联系电话准确、通信地址填写规范。报名过程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和我们联系。

学校名称:北方工业大学

单位代码:10009

地 址:北京市石景山区晋元庄路5号

电 话:010-88803523

传 真:010-88803523

邮政编码:100144

联 系 人:研招办

电子邮件:yjs@ncut.edu.cn

北方工业大学网址:http://

北方工业大学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

研究生招生简章范文第2篇

一、浙江工商大学学校概况

发展沿革

1911年,创建杭州中等商业学堂。章乃器、骆耕漠等是我校的著名校友。

1980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杭州商学院,获学士学位授予权。

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4年,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

学院设置

工商管理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经济学院、金融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日本语言文化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杭州商学院、章乃器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人民武装学院。

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

8大学科: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法学、理学、历史学、哲学。

1个省属高校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

1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浙商研究中心。

4个浙江省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统计学、企业管理学、金融学、诉讼法学。

1个省级重中之重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

8个省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学、统计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产业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金融学、数量经济学、旅游管理。

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 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

学校设有:出版社,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在我国南方设立的唯一海外日本学研究重点基地,浙江省唯一的鲍莫尔创新研究中心,浙江省唯一的全球金融保险业(LOMA、CPCU)教育考试中心,浙江省省属高校唯一的教育部国外考试(TOEFL、GRE、GMAT)中心和公共外语考试中心,浙江省省属高校唯一的全国日语能力测试考点,浙江省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考核点。

49个研究机构: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浙江省浙商研究中心、杭州商贸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所、技术与服务管理研究中心、营销研究所、企业组织与战略管理研究所、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中国旅游文献研究所、现代会计研究所、财务管理研究所、统计科学研究所、数量经济研究所、系统科学与应用数学研究所、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现代经济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所、产业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所、证券与金融工程研究所、食品与生物工程研究所、水产加工研究所、食品生物活性制品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网络与通信工程研究所、信号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信息工程与电子商务研究所、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计算机技术与软件工程研究所、WTO与中国法制研究中心、知识产权研究所、诉讼法研究所、浙江文化研究所、文化产业研究所、中国文化理论创新研究中心、艺术经济学研究所、浙江宗教研究中心(宗教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土地研究所、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翻译与文化研究所、日本文化研究所、动画与艺术设计研究中心、新制度经济研究所、英美文学研究所、日本语言文学研究所、品牌形象设计研究所、体育人文研究所。

学校出版的《商业经济与管理》和《浙江工商大学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商业经济与管理》杂志是全国百强社科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

博士点和硕士点

3个博士学科点:企业管理学、统计学(浙江省唯一)、食品科学。

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37个硕士点: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西方经济学、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生物化工、环境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民商法学、诉讼法学、国际法学、经济法学、专

门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行政管理、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语(论坛)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设计艺术学。

具有工商管理硕士(MBA)、法律硕士(JM)、工程硕士3种专业学位和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本科教育

我校共有50个本科专业,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研究生(论坛) 、全日制普通本科在校生24700余人。教职工1955人。专任教师1296人,博士生导师37人。正高职称203人,副高职称494人,博士333人。

学校占地面积1944亩,分为下沙校区和教工路校区。建筑面积87.4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亿多元,教学用计算机7280余台。

图书馆纸质图书201.6万册,电子图书87万册,中文纸质报刊2187种,外文纸质报刊299种,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11000余种。经济类藏书种类列浙江省高校前茅。

对外交流

学校与美、英、加、澳、日、韩等50多个国家的学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师资培训、学生交换、互认学分、联合培养、合作研究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合作关系。

学校拥有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 招收包括博士生在内的各类长期留学生。

学校设有国际教育学院,现有中国语言与文化、中国与中国商务、商务汉语等多个培训、合作项目。校训

诚 毅 勤 朴

二、招生说明

(一)我校招收硕士生种类及选拔方法

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分国家计划内与计划外两类,计划内招生分定向与非定向两类。计划外招生分委托培养与自筹经费两类。其中,委托培养硕士生,是招生单位受用人单位委托招收的硕士生,主要招收有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满足国家计划服务范围以外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其他方面的要求。委托培养硕士生录取时由学校与委托单位及考生本人签订委托培养合同,规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委托培养硕士生的培养经费由委培单位提供,硕士生毕业后回到委培单位工作。自筹经费研究生培养经费由培养单位及考生本人共同负担。

所有考生均须参加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进行选拔。初试由教育部组织,省(区、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和各招生单位实施,因而又称为全国统一考试,复试由招生单位进行。

我校接收教育部规定的高等院校推荐免试考生,被推荐免试的考生,经我校考查后决定是否接受其为免初试生,对接受的推荐免试生由学校进行复试。

(二)报考条件

(待教育部相关文件下达后公布)

(三)报名

(待教育部相关文件下达后公布)

(四)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初试考试时间由教育部公布。考试地点由各报名点确定。我校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政治理论课、外国语、业务课1(数学等)和业务课2。具体为:

1、公共考试科目:政治理论课、外国语、数学。由教育部统一命题。

2、联考或统考科目:金融学基础(金融学联考)、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专业基础、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硕联考综合、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由教育部或联考承办单位统一命题。

3、我校自命题考试科目:日语、德语、法语、英语(二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综合日语、艺术设计理论、政治学、法理学、综合英语和业务课2由我校自行命题。

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五)录取

录取工作贯彻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对于用人单位推荐作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可在符合录取要求的情况下优先录取。

(六)报考费用

考生报考的报名费、体检费、往返路费和食宿费,均由本人自理。

(七)学习期限

学制2.5年。

(八)学习期间待遇

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九)择业

定向或委托培养研究生毕业后回定向或委托单位工作。非定向、自筹经费研究生由学生自行选择工作单位,学校可按政策予以推荐。

(十)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硕士生招生人数说明

2009年我校实际招生数为751名,除工商管理硕士和法律硕士外所有考生均录取为计划内(公费)硕士研究生。所附表格中,各专业招生人数为2009年的实际招生人数,2010年具体招生数以教育部下达的研究生招生计划为准。研究生招生政策以教育部招生公告为准。

(十一)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571-28877235 28877234

联系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浙江工商大学研究生部招生办

邮编:310018

研究生招生简章范文第3篇

一、概述

1、传统招生和微招生的概念

传统招生主要是通过将学院基本信息和专业介绍印刷成招生简章及资料,由招生专职人员发放给各高中、中职学生及其家长,或者是以邮寄的方式邮寄给锁定的目标群体,引导学生报名入学的整个过程。微招生是指通过电脑、手机等微平台,主要包括微信、学院官网、QQ空间、贴吧、论坛、电话等,将能最大力度宣传学校的内容和资料传播给学生及家长,通过吸引学生和家长关注学校的相关信息,最终促进学生报名缴费录取的过程。

2、传统招生与微招生的优劣比较

第一,传统招生中所印刷的学校宣传彩页将大量信息罗列出来,可以非常详细地介绍学校,但难以突出学校的特色和优势,不易引起学生及家长的注意和重视。第二,传统招生也可通过电视或手机短信的形式进行传播,能比较迅速地让更多的地区知晓我们的信息,但难以长时间保存,且无法及时回答学生和家长提出的疑问或进一步解释其比较关注和感兴趣的的细节。第三,微招生的平台比较多,能在多个承载平台上展示我们的特色和优势,也能及时解答和解释学生和家长较为感兴趣的问题,并能长时间保存,让学生和家长更快更好地找到想要获得的信息,还可做出比较,对学校的宣传能起到非常好的影响。第四,微招生所利用的传播媒体是现在社会最为普遍和时尚的方式,无论是关注微信公众号还是官方服务号,都能把最新的信息进行随时更新,并且更容易让人接受和转载传播,其宣传面变得更加广泛。

二、高职院校利用传统方式招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基本形成一套有序的招生模式,有其值得借鉴的成熟思路

高职院校通过各自的传统宣传方式,能够使得每年录取的学生占到所有高校中的半壁江山有其可取之处,而且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无论是在高考招生还是单独招生方面都已基本形成一套高效有序的招生模式。[1]单独招生就是首先确定学校招生的需求数量,然后根据国家政策向目标群体宣传单独招生的程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录取率。这种模式在生源质量、办学水平和提升学院形象上对各院校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整个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成熟的借鉴经验。

2、形式较为单一,宣传效果不明显

高职院校的招生形势不断加剧的同时所面临的宣传竞争也随之增加。宣传工作中大多还是采用官方网站加招生简章的形式将学校各种信息大容量地罗列出来,致使考生和家长不能从过多的信息中获取其感兴趣或关心的问题,也无法实现院校与考生和家长间的互动与交流。因此,宣传效果不明显,不能使考生更好更有效地了解学校的真实信息。

3、花费成本高,招生规模难突破

高职院校采用的传统宣传方式,不便保存的同时还不能时时进行更新,每年都需要重新制作和印刷,再加上派发人员的出差补贴等费用成本逐年增加,同时,每个高职院校在组织单独招生的过程中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是不容小觑的。但从整体而言,招生成本增加了,但招生规模却没有明显的突破。

4、考生综合素质有所下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

随着扩招政策的实施,尤其是单独招生的范围越来越宽,报考单独招生的学生大多是参加高考希望不大或成绩并不理想的学生,以及已经进入社会工作具有高中同等学历的考生也可报名考试。这就使得符合招生录取规则的考生知识和能力层次大有不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高职院校的社会认可度。

三、高职院校利用传统方式招生存在局限性的原因分析

1、招生宣传信息不对称,致使考生无法报考合适院校

高考学生所获得的报考信息绝大多数来自他们的班主任,并且高中班主任对学生报考哪一所学校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因为学生们在面对琳琅满目的高职院校时不知何去何从,家长们更是不知所措。这时,班主任的意见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个高职院校都会在班主任前下功夫宣传他们的学校,但到了学生耳中时已经大大折扣,这种宣传信息的不对称和各种利益驱使,就致使考生无法报考合适的院校。

2、生源越来越复杂,对招生工作人员的挑战也日益严峻

高职教育的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分别是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学生,但两者在受教育程度上有着很大的偏差,而且对于招生工作人员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在面对不同的考生时对同一高职院校宣传的侧重点就有所不同。尤其是当前我国仍实行以文化课为主的考试制度,对这两类考生采用同一试卷,也因此成绩高低不齐,致使中职类学生不能被目标学校所录取。[2]

3、部分高职院校对招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不够,增加了招生宣传难度

首先是家长及学生对高职院校不能有一个完整而全面的认识。他们认为高职院校就是学技术的地方,而且相比较其他技术学校而言,学费贵不说,时间还长。因此,我们不但要对高职院校进行整体的宣传,还要对其实施一些有利于招生的政策,但一些高职院校不能对招生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这样在扩大高职院校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上难度就进一步加大了。

4、考生对单招认知度不高,认为高考才是正道

当今社会学生及家长的思想意识里还是认为高考才是正道,学生上了十几年学,如果不参加高考,而是通过高职院校的单独招生去上学,从心理上就接受不了,认为好像是不正规、不能享受国家统一高考后的待遇。也因此不能最大限度地扩大招生的规模和范围。

四、利用微招生模式,实现高职院校招生突破的途径

1、改变原有宣传策略,采用“抓眼、抓心、抓人”方式招生

若传统招生宣传方法属于招生说明书的话,那么这种微招生宣传模式就可定夺为招生营销书。主要从“抓眼、抓心、抓人”三方面入手,首先利用吸引文案,吸引学生的眼球。主要借助新媒体,先利用吸引文案亦可称之为聚焦文案促使学生及家长有兴趣直接或间接地跳转到我们的宣传平台观看我们的招生内容。其次是通过认可文案,让学生认可我们的专业和学校。满足学生及家长的直接和间接需求,通过承载平台上的招生内容促使学生、家长对学校的课程、专业以及学校产生兴趣。最后利用促招文案,促使学生报名和报到。

2、利用多种路径寻找学生及家长信息,拓宽招生渠道

之前的传统招生对象只有那些能够直接进入学校进行宣传的高中或中职学生,且是对本校有报考意向的考生,这样的宣传范围特别窄。通过利用新媒体媒介,如搜索QQ群、邮件、贴吧、通知、微信(群)等多路径宣传我们的院校,让更多群体知晓和认识我们。一旦我们院校有了一定知名度,就会吸引更多的群体主动寻找我们,这样也就更加拓宽了我们的招生宣传渠道。

3、利用不同传递方式,促使学生及家长看到本校的招生内容

通过采用不同的传递方式,最终的目的是促使学生及家长看到我们的招生宣传内容。主要的传递方式包括三种,即招生传递,是指学院的招生简章;第二个是关注传递,是指关注学院的微信订阅号或QQ账号;第三种是接收传递,指邮寄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且带有介绍本院校信息的邮件,让目标群体接收的一种方式。目标群体不但要看到我们的信息,而且还要有兴趣阅读文件,才会让学生及家长对我们更加信任。

4、改变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方式,实现招生时效

学生及家长对我们院校有了兴趣之后,接下来就会对具体的细节想要了解的更清楚,那就需要沟通交流或者说咨询来实现,主要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解答学生和家长心中的疑惑,促使学生报名。网络方式更能随时随地与学生及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这种及时反馈、态度谦和能够让学生及家长感受到我们的诚意,从而对我们院校也有了更好、更深的印象,最终实现招生的时效性。

5、实现适应现代趋势、适应学生心理、适应自媒体的学校包装

当今社会,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不乏夸大其词、过度宣传,已经达到了与事实不符的境地。学校要包装,但绝不是炒作,而是为了学校更具有吸引力,让学生更加感兴趣。关键是要顺应时代发展、适应学生心理,明确学生和家长想看、爱看什么,将学校的附加值进行提炼,突出特色,起到渲染的作用、达到宣传学校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院校更具有竞争力。

五、总结

伴随着各高职院校招生形式的逐年紧张,加之竞争愈演愈烈,各个高职院校在招生规模和质量上都遇到了瓶颈,要打破这种瓶颈,实现招生的持续性发展,就要选择不同的招生模式,微招生无疑是新时代、新媒体及微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招生模式,而且,如果高职院校能运用好这一新模式,定能使其招生实现突破性进展。

摘要:近年来,随着本科院校不断扩招及生源数量的萎缩,招生已然成为高职院校亘古不变的主题,且形势也愈加严峻。本论文在新媒体、微时代的背景下,阐述了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招生的方式和方法,以及对高职院校传统招生模式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期能够逐渐解决“招生难”的问题,确保高职教育的“入口”,进而实现高职院校的稳定、有效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微招生,高职院校

参考文献

[1] 游小娟.湖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现状与对策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5.

研究生招生简章范文第4篇

生态环境中心以“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战略主题,充分发挥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三大学科的综合优势,实现多学科的相互渗透,研究和解决地区性、全国性以及全球性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不断突破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贡献。自成立以来,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大量国家、中国科学院、有关部委和省市的重大、重点研究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并培养了一大批国家急需的生态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人才,与十余个国家的学术界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对我国生态环境科学领域创建和发展、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长期以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始终坚持积极引进和自主培养杰出人才,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现有职工473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研究员104名。设有11个研究室,其中有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环境中心具有先进的技术支撑系统,主办生态环境领域7种核心期刊。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拥有6个专业的博士学位培养点、8个专业的硕士学位培养点,并设有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生态学3个专业的博士后流动站。2015年“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化学获评A+。

自1978年以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共招收研究生3797名,其中硕士生1645名,博士生2152名;已授予硕士学位857人,博士学位1580人;现有在读博士生491名,在读硕士生279名,已招收留学博士生53人,分别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德国、瑞典、荷兰、埃及等国。经过多年的耕耘,研究生的培养取得了丰硕成果,共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篇,提名奖1篇;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5篇;9名毕业生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有334人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和各类冠名奖,为国家培养了许多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9年拟招收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环境经济与环境管理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6个专业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60名,环境工程、生物工程2个专业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30名。以上学术型及专业型方向均接收免试推荐生。同时从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学生中甄选优秀学生,可以直接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5年)。其中免推生约接收40名,直博生约招收40名。

研究生招生简章范文第5篇

职业教育发展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是地区发展现状的重要指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出版的2015中国教育年鉴, 我国目前普通高等学校共有2530所, 其中有1127所高职院校, 在校生人数为6007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特殊且及其重要的一种类型, 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而有别于本科教育, 但又与专门的职业培训有所不同, 其培养的是具有精通技能、强烈的创新意识以及为某一特定产业服务的高端人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人民对我国教育体系提出了更高质量以及更多元化的需求, 各级院校纷纷走向分类发展的道路。但与时代相悖的是, 我国职业教育目前面临着招生困难的情况, 对这一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找出解决的策略是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一环。

二、研究综述

针对职业教育招生问题, 学术界也做了相关探讨, 当前研究中对于职业教育招生问题主要集中在办学条件、招生费用、学费收取等方面, 韩奇生[1]通过对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研究, 提出职业教育招生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源地的变化。刘贤伟[2]在此基础上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 对江苏和山东部分地区农民教育观念进行调查, 分析了职业教育出现招生困境的原因。孙浩冉[3]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进行回顾, 指出了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不足之处,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基于此, 文章针对职业教育招生困境的现状与成因, 通过文献调查法与案例调查法来总结职业教育发展所要克服的困难与需要采取的策略, 并在此基础上展望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1]。

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招生困境与成因

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依赖于21世纪初高校扩招政策, 期间新成立了一大批高职院校, 这段时间职业教育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许多技能型和实践型人才。据预测, 到2020年, 我国仍有60%以上的学生需要接受职业教育, 但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频频遭遇“招生困境”,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招生数量缩减, 招收生源质量下降, 以及招生市场混乱。2006至2016年间全国普通高中教育招生与中等职业教育的数据对比, 中职教育比普通教育招生数下滑的速度更加迅猛, 这与国务院提出的“要以职业教育为重点, 保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相去甚远。并且依照目前高等教育持续扩招的情况, 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多是初升高或是高考挑选过程中失落的学生, 生源质量呈现下滑趋势。此外教师素质不高、部分学校虚报就业率等现象, 伴随而来的是市场上许多招生中介不负责任的胡乱许诺, 不顾职业教育市场的客观规律, 夸大自身优势, 导致职业教育学校的口碑败坏, 许多地方的家长谈起职业教育学校“闻风色变”, 扰乱职业教育的市场秩序, 这都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招生问题埋下伏笔。此外, 还有一部分学校对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并不重视, 对于教学质量要求不高, 导致理论很难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动手能力无法提高, 不利于职业教育声誉。

基于以上职业教育招生的困境, 可以分析得出以下原因, 首先, 职业教育在宣传中方法不得当, 部分面向县级市的职业学校在招生和培养的过程中存在欺骗行为, 使家长对职业教育的信任度减弱, 例如XX市的徐某就通过媒体来对某些职业院校的欺诈行为进行控诉, 他家孩子所参加的职业学校与县教育局、劳动局挂钩有合作关系, 许诺三个月可以上岗解决就业, 可实际这些人都被送到南方打工, 学校从中收取中介费, 学校以教育的名义来实施中介的行为, 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其次, 部分职业学校的校风让家长担忧, 职业学校可能由于自身制度不完善, 老师监管不力, 生源“宽进”的原因, 有些学生无法养成一个良好的自我习惯, 容易产生攀比、打架等情况, 对学习新知识缺乏兴趣, 不仅不利于自身就业, 还会使家长们担忧。最后, 职业教育中过高的学费也是生源减少的主要原因, 在全球化时代, 许多资金充裕的家长更愿意花费高昂的学费把孩子送去澳大利亚、美国等地读书, 而家境相对正常的家长, 有时往往不愿意花费高昂的学费将孩子送去职业教育学校, 更倾向于他们的孩子直接就业。长此以往, 职业学校的招生就变得越发困难起来[2]。

四、职业教育摆脱招生困境的策略

(一) 引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

目前许多职业教育学校保护缺乏专业教师团队, 这直接影响了其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职业教育学校在发展中需要特别重视高级专业人才 (名校的博士、硕士) 等的引进与培养, 因为专业人才可以在学校生源的吸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为适应现在职业教育发展的潮流, 职业教育学校管理层应该与相关大学签订协议, 去该学校举办双选会, 从源头做起, 重点招收当年毕业的优秀的博士生与硕士生, 给予足够的安家费来吸引人才。此外, 从现有学校员工队伍中选拔出高素质人才, 送去学校进行硕士博士学位的攻读, 保证教育人才的专业性。职业教育学校自身也应从重视人才的选拔与培训, 定期选取表现优秀的人员去一些教育质量良好的大学进行外出学习和短期培训, 学习先进的管理学生经验, 了解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 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最后学校要提高薪资待遇, 激励老师们爱岗敬业的积极性, 创立相关的竞争上岗制度与服务质量考核制度, 留得住人才, 形成良性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 只有提高职业教育自身水平, 才能在学生与家长中间打下良好口碑, 进一步来吸引企业来召开双选会, 给予学生们更大的职业选择空间。

(二) 确定职业教育定位, 打造特色化教育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大学教育, 它是以学生就业为前提, 主要的发展目标是为地方经济建设以及当地行业的发展服务, 所以发展职业教育的落脚点应该落在当地的经济特色, 以不同地方的特色经济来打造特色的教育, 例如深圳电子职业技术学校, 就以深圳自身IT产业为特色, 重点开授一些相关的java、ios等编程语言培训, 所培养出的学生广受当地企业认可[3]。同时以此为发展方式的还有桂林旅游学院, 该学院以当地桂林特色风景为前提, 在教学中由老师带队来锻炼学生们的导游能力, 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历年的毕业生都受到当地旅行社的欢迎, 只有不断的创新职业教育的自身定位, 才能吸引学生在择校时优先考虑该所院校, 这种以当地特色为基础的院校发展方式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 越来越受到学生与家长的青睐。

(三) 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现阶段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的重点主要在课堂教学的质量监控与学生最终对老师教学的整体打分两个方面, 但是目前许多职业院校缺乏相关的评价机制, 对于教学环节的课程质量与考察情况缺少监控或监控不力, 同时, 在教学问题出现后, 很少提出后续的解决方法, 总之, 缺少监控与监控体系流于形式是目前职业教育的质量无法保证的两个关键原因。基于此, 在职业教育学校中应该建立相关的督导团, 定期进行监察, 来保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当前职业教育招生难易程度密不可分, 学生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的提高与否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所以在进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督查时, 要求老师们不仅需要创新的教学模式, 也要充分考虑到教学设施的完备与教材更新的速度。

五、结束语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着生源数量减少、生源质量下滑、招生质量紊乱等困境, 其背后原因在于职业师资不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宣传策略有误、以及学费偏高。针对上述问题, 本研究从人才引进、职业教育定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着手, 在改善职业教育院校教学模式与内容的同时, 打造学校口碑, 解决招生问题,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 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总结教学管理改革的成果, 创建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学体系, 进一步提高学校在的学生与家长心中的声誉与招生能力, 本研究结合相关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 为职业教育院校招生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摘要:职业教育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民群众越来越重视教育问题, 对职业教育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求也越来也高。但当前职业教育招生的困难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职业教育作为学生接触社会, 学习技能的开端, 进行院校改革, 借此提高学生能力早已势在必行。文章通过对当前职业教育招生的现状分析, 提出教育定位、人才引进、管理体制的策略, 有望解决职业教育的招生困境, 在此基础上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引进,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 韩奇生.浅析我国职业教育困境及应对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 2007, (22) :78-79.

[2] 刘贤伟.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困境成因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26) :12-13.

研究生招生简章范文第6篇

电气信息类学科的特点决定该领域的知识更新快, 专业方向越来越模糊, 学科交叉越来越多。在该学科按大类招生能够彰显大类招生的优势, 适应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满足市场经济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本文在分析电气信息类学科按大类招生的意义的基础上, 结合省属高校的特点阐释了电气信息类学科按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了按大类招生电气信息学科平台框架。

1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目的和意义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 打破了传统的按专业招生的模式, 旨在构建“厚基础、宽知识、重个性、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 推动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部分部署院校进行了大类招生的实践,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于主要为地方经济输送人才的省属高校, 面对市场经济对人才要求的变化, 学生就业和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矛盾, 在省属高校实施大类招生有重要的意义。

1.1 顺应了国际高等教育改革的思潮和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话题, 许多国家都把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放于首位。国际上普遍认为, 实现教学改革的方向是:加强基础、通识教育和课程综合, 这是改革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按学科大类招生及培养学生正体现出这种改革趋势。

为了适应“宽口径”的人才培养, 教育部于1998年再次调整了本科教育的专业目录, 由五百多种减少至249种。这种专业数量的锐减, “大专业”的形成, 就是在为向以学科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过渡创造条件。在高校实施大类招生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及社会生活多元化对人才的要求, 也符合“整体优化, 增强适应”的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大方向。

1.2 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生活多元化对高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综合化趋势, 具备较为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全面的综合能力是时代对人才的新需求, 使得高等教育不得不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传统的专业设置上, 专业划分过细, 专业面过窄, 这种培养出来的高级人才已难以满足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综合化、整体化趋势相差甚远。大类招生改变了传统的以专业为核心的培养模式, 淡化专业观念, 使专业向复合型转化, 完善学生专业知识结构, 以免造成知识面过窄、导致就业面太窄、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不足的现象, 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了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1.3 是优化教学资源, 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和办学质量, 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要求

按大类招生使学校有限的优秀教师资源和物质资源得到整体优化。通识教育平台和学科基础平台的所有软硬件资源进行有效整合, 发挥最大的效益, 在硬件上, 所有的按大类招生的学生都可共享实验室资源, 通过有效调配和科学管理, 使现有的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教学资源的管理上, 可引入竞争机制, 对于平台课程学生可以自由挑选老师, 实施教师优胜劣汰。这样就使更多的学生可以得到优秀教师的教诲, 欣赏他们的风采,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 达到了资源共享、规模办学的目的, 提高了教学效果, 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

1.4 是调动老师和学生积极性的需要

实施大类招生后, 学生经过两年的通识课程和学科平台课程学习, 对电气信息

图1电气信息类学科平台框架学科有了充分认识, 对相关专业也有了较深的了解, 为其专业选择奠定了基础, 学生对专业方向的选择更具主动性和科学性。学校在专业的分流策略上, 引入竞争机制, 除了考虑学生的主观意愿, 还要考虑学生前两年的学习成绩和表现, 综合评价打分。这样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可能选择不到理想的专业, 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使教学资源得到了有效的配置。同时, 在三年级的分流主要是根据学生自己的意愿进行的, 学生在专业学习阶段有更大的积极性, 专业知识更扎实, 更具市场竞争力。

实施大类招生后, 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权力, 可以有效实现根据市场需求调节人才培养, 增强专业的适应力。对于专业教学实力不强、社会影响力不大、就业率不高的专业, 可能只有少数人选择。这样就形成了各专业间的良性竞争, 促使各专业的教学质量提高, 激发了专业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2 电气信息类学科按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顺应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 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 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我校在充分调研已实施大类招生学校的运行情况的基础上, 2009年电气信息类实施大类招生, 运行2+2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按电气信息大类招生入校, 按学院统一编班实施学生管理。教学按大类教学计划进行培养, 前2年, 加强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 拓宽专业基础, 适度交叉, 整合相关课程,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后2年, 学生在完成第一阶段教学任务后, 掌握了电气信息类专业基础知识, 在此基础上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按照入学成绩、本人志愿和在校学习成绩以及在校表现加权平均, 选择专业进行专业学习。

3 按大类招生电气信息类学科平台构建

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在此基础上我院构建了信息大类学科平台, 该平台打通了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四个专业的教学体系, 按照“合格+特长”的人才培养理念, 在课程体系与教材使用上逐步实现我校电气信息教育与国际高等工程教育认证接轨, 着重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重新制定大类培养方案、教学计划, 形成了统一的、动态的培养体系。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

该框架在信息大类下由通识教育平台、信息学科基础平台、信息学科开放平台、信息学科专业方向平台四大学科平台构成。由学科平台、课程群 (中心) 、课程三级教学管理有机结合, 既相对独立又互相紧密联系构成统一整体, 实施按大类招生的信息类人才培养目标。各平台在教学中所占比例根据相关要求和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动态调整, 达到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最优。

4 实施策略

为适应大类培养方案的实施, 在信息学科各平台构建时, 应本着建立更宽广、更深入、更交叉的大学科平台的原则, 考虑各专业通性, 兼顾各专业特色, 构建具有电气信息特色的学科平台。

通识教育平台由工科专业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组成, 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大学外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计算机基础等系列课程。由于信息学科的特点要求学生有很强的运用数学工具和计算机语言工具的能力。因此, 在课程设置和课时比例上要充分考虑, 使学生在该阶段打好坚实的基础。

学科基础平台由适合电气信息类所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组成。为了使该阶段起到打好专业厚基础的目的, 在该模块下设置了多个课程群, 方便管理和便于与专业课程及时沟通动态调整授课节奏。

信息学科开放实验平台由各专业实验中心组成, 大类招生后, 加重了基础理论的培养力度, 势必会对专业课程造成影响, 因此, 除了专业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开放式课程网站、课堂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的方式外, 实施开放专业实验室是一种重要的弥补手段, 使学生产生专业学习兴趣, 自主探索该领域的专业知识。达到自主学习、开拓创新思维、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仅靠课程实验是远不能满足学生科技创新的要求的。

学科专业方向平台由各专业的专业课程组成, 在学生有各基础平台的熏陶后, 已具备学习相关专业领域的能力。信息学科知识更新快的特点, 采用传统的灌注是课堂传授的教学已不适应。专业老师必须了解该学科的前沿, 用启发式提纲式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对该学科领域的主要框架, 引导学生在该框架下自主的学习。

5 结语

电气信息学科大类招生是对原按专业招生的改革, 顺应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大方向, 提高了高校的办学效率和质量, 对于培养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创新型复合人才有其重要意义。在阐述电气信息学科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构建了电气信息大类学科平台和实施策略。

摘要:本文在分析电气信息类学科按大类招生的意义的基础上, 结合省属高校的特点阐释了电气信息类学科按大类招生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了按大类招生电气信息类学科平台框架。

关键词:大类招生,电气信息类,学科平台

参考文献

[1] 樊立萍.按大类招生的独立学院电气信息类学科平台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 2008 (11) :71~72.

[2] 李志仁.本科教育按学科大类招生培养的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01 (2) :1~2.

[3] 宋万干, 朱昌杰.我校电气信息类大类招生的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9 (17) :85~88.

[4] 卢燕.论高等教育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必然性[J].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1 (1) :95~98.

上一篇:新学期宣传标语范文下一篇:属羊的人运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