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管理问题分析论文范文

2024-05-01

供应商管理问题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一、不够重视供应商管理员及采购员的能力和培训

很多国有企业对采购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对员工的采购能力与供应商交流能力进行专业培训,这种情况会导致他们制定的采购管理制度不完善等众多不良情况都频繁出现,其次在国有企业中对采购、管理人员缺乏方向性与针对性培训,造成了他们工作效率较低,因此加强对采购、管理人员针对性培训来提高采购管理工作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企业生产的产品需要的原材料比较多元化,针对性培养可以让他明白主要负责的产品特性、市场价格,提高他们的采购、管理能力,保证企业在发展中能够拥有高质量、合理价格的原材料,保证企业生产顺利、高效进行。

二、对供应商管理认识

在保障采购质量并有效控制采购成本的基础上,日常的采购活动简单的说就是做好三件事情:第一缩短采购周期,第二控制采购库存,第三就是管理供应商。供应商就是企业物资采购中的客户,供应商管理要在企业采购原材料中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它主要包括了选择、认可、评估与激励四个方面的内容,所有这四件事都离不开一个基础,那就是供应商的关系策略。供应商在整个采购链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与供应商达成合作决定了原材料可以及时供应,甚至可以达成协议享有其提供原材料的优先权或专有权,这样的合作有利于企业在市场拥有一定的竞争力,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益处可以表现在这3个方面,竞争性、法律性、合作性。这种合作模式可以促使供应商与企业达到共赢,也利于企业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有一个统一规划管理。供应商作为采购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管理概念、内容非常广,它的内容包括供应商发展历史、发展现状、沟通渠道、信息交流、合同制定、合作项目、资金实力等,我们可以通过对供应商的深入认识,更加清楚采购管理在企业中有多么的重要。

三、企业物资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存在的几种问题

物资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一般分为,供应商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采购、管理缺乏科学性指导、企业物资采购与供应商交流不通畅,供应商管理信息缺乏系统性等等,这些都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存在的敏感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一进行了解:

(一)供应商管理制度不完善

在我国经济市场中没有明确供应商准入制度,制度不完善在市场中的存在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这种不完善会导致供应商管理工作有无序性、盲目选择性,在评估上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就会导致市场比较混乱、产品失去质量保障、出现大量供应商资质差、信誉差等不良现象,这样就会导致采购员在市场出现盲目选择或者买不到质量有保障的原材料等问题出现。

(二)从事企业采购、管理的员工缺乏科学性指导,道德采购的意识松懈

一方面,企缺乏科学指导对企业采购管理人员造成很大影响,很多国有企业的采购管理员工都是没有经过专业科学培训过,有的甚至是兼职,对采购时的评估与选择采用的方法一般都是通过传统方法和多年的工作经验来进行判断,缺乏科学性,不能保证物资质量与供应商的资质准确。

另一方面,采购是一项十分敏感的工作,采购人员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与陷阱,稍不小心,就容易陷入其中,出现各种各样非道德的采购行为,比如虚报采购价格、吃回扣,或者在供应商那里入干股分享销售利润,或者自己出资成立公司,由他人代持,并向公司供货等。这些非道德的行为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利益与形象,也危害着采购人员的职业生命,务必坚决制止与杜绝!

(三)企业物资采购与供应商交流不通畅

采购环节中需要加强企业采购员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只有通过有效的沟通才可以屏蔽掉两者之间产生的摩擦,有效沟通可以及时了解采购方对产品的需求量,以及产品的消耗速度等,这让我们看到采购管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及时通过一些合理的方法来解决两者之间摩擦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把企业与供应商的损失降到最低,促使双方达到共赢。

四、企业物资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建立采购与供应商的管理系统

根据质量、产能、技术、资金与理念五个方面评估供应风险,并结合年度采购金额、供应商对企业的贡献值与他们分别提供的原材料对他们进行系统划分,可以将供应商分为四类:战略型、杠杆型、瓶颈型与一般型。对于他们不同的类型建立的合作关系是不一样的,从采购方来看,与战略型供应商是“伙伴关系”,要致力长期紧密合作,寻求双赢;与杠杆型供应商是“交易关系”,要使杠杆作用最大化,寻求价格最低;与瓶颈型供应商是“依赖关系”,要降低风险,保障供应;与一般型供应商“没有关系”,要精简内部流程,用最简单的方法去采购。这样就良好的解决了市场混乱现象,把无秩序的市场进行了详细归纳,再根据他们提供服务的质量等级选择跟他们建立相应的合作机制,来完善采购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

(二)针对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合理的管控

企业最关注的两个方面,一个就是质量问题,一个就是价格控制,把这两个方面管控好就会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有质的提高,因此确认原材料实际使用情况与说明书提供的信息是否一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常原材料占有资金支出很大比例、必须建立严格的监控环节防止腐败现象出现、对企业造成亏损。

(三)企业须加强对采购人员的能力素质建设,并制定严格的职业道德规范

一方面,企业须提升采购人员的专业水平,将采购组织逐步建设成专业专家队伍,大力提高采购的专业化与职业化水平,进而提高采购效率。主要的方法包过:建立采购人员的技能矩阵,加强内部与外部培训,积极采取标杆学习,参加国际国内的采购经理人认证。

另一方面,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道德规范来约束采购人员,对任何非道德采购行为“零容忍”。要实现道德采购,最重要的是做好三件事:选人重人品,用人重绩效,轮换与审计。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采购人员的廉洁与高绩效,其中选人是基础,用人是重点,轮换与审计则为辅助与补充。与此同时,还可以与供应商签署“反商业贿赂承诺书”,并设置供应商投诉专线,接受供应商的检举与申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采购管理的不重视给我国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采购人员与供应商有效的合作交流对企业产品综合发展有了很大的保障,因此企业应对采购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培训,来提高其工作水平以保证企业产品质量的可靠性,降低成本使经济效益得到增加,促使企业可以更加快速的发展。

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各个企业都有突破性的发展,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都在不断创新,开展自己的企业特色,争取在市场经济份额中占有一席之位。采购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企业快速发展,采购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及其工作效率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它需要用先进的理念指引系统的方法,才能实现对质量、成本与交付等核心价值的追求,这就要求首先树立战略采购的思想,并构建先进的采购系统。战略采购坚持将总成本最低作为至高无上的采购原则,而推进集中采购直至集成采购、发展供应商关系、强化高级采购、鼓励早期参与,是实现最低总成本最重要的保障。采购管理水平会对一个企业的综合成本与产品的先进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对企业资金稳定运行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供应商是物资采购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本文在此探讨物资采购中供应商管理在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中存在哪些问题,研究对策以保持企业经济有效、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物资采购,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米照红,王鸿图,陈继林,韩芝兵,王洪涛.采购方面如何选择、评估、管理供应商——采购管理之供应商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安防.2012,04(21):111-112

供应商管理问题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一、供应商质量管理的问题

(一) 管理方案不健全

我国在现阶段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 正努力的通过合理化手段来完成, 但是对于企业而言, 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进行, 是比较困难的内容。调查过程中, 发现很多企业在供应商质量管理方面, 并没有在方案的设定过程中保持足够的健全, 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 直接影响到供应商质量管理的综合进步。第一, 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初期阶段, 未开展深入的考察、调研, 大部分情况下, 完全是按照老旧的标准来分析和掌控, 表面上能够达到按部就班的效果, 实际上根本不符合需求, 甚至是造成了严重的疏漏, 这对于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发展, 会产生严重的阻碍现象。第二, 管理方案长期表现为不健全的现象后, 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混乱程度不断增加, 各类突发问题的应对、解决等, 都没有办法得到理想的成绩, 甚至是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内部紊乱, 此种情况下, 必须对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内涵良好增加。

(二) 管理体系混乱

与一般的工作内容有所不同, 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过程中, 还表现为体系混乱的情况, 并且在很多工作的开展和实践过程中, 都没有良好的解决, 以至于部分问题表现为长久积累的现象。第一, 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制度设定, 完全是套用成功案例, 但是对于企业而言, 供应商质量管理必须应对多元化的工作内容, 按照单一的指标和方法, 并不能满足企业自身的需求, 即便是在管理效率上获得良好的提升, 管理质量依然无法得到较多的保障, 甚至是造成了很大的缺失和疏漏。第二, 管理手段的运用过程中, 完全是通过强制性的方式来完成, 不具备较高的协调性。强制性方法的运作, 的确可以在短期内, 促使供应商质量管理保持在稳定的状态, 可是对于长期工作而言, 特别容易产生严重的损失现象, 而且在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效果上, 容易表现出诟病的现象。

(三) 管理评价不足

就供应商质量管理本身而言, 管理评价的问题, 也是需要重点注意的对象, 而且在处置的过程中, 必须按照合理化的模式来开展。首先, 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评价手段应用, 表现为严重的忽视现象, 部分企业对于该方面的工作, 并没有过度的看重, 甚至是完全通过简单的评价来完成, 这种现象发生以后, 直接影响到了供应商的合作关系, 而且在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进行过程中, 无法形成稳定的合作伙伴, 导致企业自身的竞争压力不断提升, 针对未来工作的部署和安排, 难以得到理想的成绩。其次, 管理评价的实施, 往往是按照经验作业模式来完成的, 对于实践工作、理论工作没有良好的结合, 这种现象的发生, 会严重威胁到企业的正常拓展, 在内外工作的执行过程中, 产生较多的隐患。从这一点来看, 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评价工作, 应坚持做出妥善的改变, 从根本上提高管理的综合效用。

二、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原则

现代化的企业经营和发展, 不能继续按照固步自封的思路来完成, 必须对不同的影响因素开展良好的应对和解决。从长远的角度来分析, 供应商质量管理, 对于企业发展而言, 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所以在相关的原则遵守上, 不能出现任何的缺失和疏漏。第一, 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开展, 要从一开始就树立高度谨慎的态度, 该方面的工作落实, 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各项工作都要深思熟虑的开展。企业的各个部门应相互配合, 在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过程中, 共享一些资料和信息, 从而促使管理工作的前进, 能够不断的朝着更高的目标来完成。第二, 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实施, 必须坚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和标准来完成, 即便是出现了很小的漏洞, 都容易造成严重的违规现象, 这对于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进行, 会陷入到较大的困境当中。

三、供应商质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实现对策

(一) 加强供应商的选择

从企业的角度来分析, 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开展, 必须坚持在选择工作上投入较多的努力, 这是非常基础的操作, 而且对于未来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力特别突出, 不允许表现出任何的挑战和不足。供应商质量的管理在企业中实施, 首要的任务就是确保供应商选择的质量。如在铁路企业对供应商的选择上, 则将工作的重点侧重于样件的审验和检定上。例如, 某铁路企业在进行供应商的选择时, 健全了一套符合自身供应商预审工作的具体流程, 在供应商预审工作上, 投入大量的物力和财力, 确保铁路公司供应商的质量, 降低工序的浪费。并且还能有效地降低客户信誉损失、延期成本、运输成本以及采购成本等。通过对供应商进行谨慎的选择, 能够对企业的合作关系稳定, 以及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发展, 奠定坚实的基础, 整体上的工作进步可以获得较多的支持与肯定。

(二) 完善管理制度

新时代来临以后, 供应商质量管理的进行, 已经得到了业界内的高度关注, 同时在很多工作的安排和实施过程中, 必须做出良好的改进。本文认为, 完善管理制度, 对于供应商质量管理而言, 是必要性的手段和方法。第一, 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制度操作, 应最大限度的促使管理条文具有较高的针对性。例如, 企业的不同项目经营, 或者是差异性的供应商合作过程中, 在管理制度方面必须做出良好的调整, 尤其是要考虑到市场的变化。例如, 绿色材料是比较火爆的宣传内容, 而且符合国家要求, 符合行业发展趋势, 此时拥有绿色技术、绿色材料的供应商, 必须良好的维系, 确保在日后的经营和拓展市场占有率的过程中, 能够获得更高的竞争力。第二, 供应商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 要加强一些特殊问题的解决。例如, 假冒伪劣产品的供应商, 必须及时的停止合作, 要避免企业陷入到打假的风波当中, 针对供应商质量管理, 进行良好的创建, 为企业的自我净化力度更好提升。

(三) 加强管理评价

现阶段的供应商质量管理, 评价工作的实施, 必须进行不断的革新, 而且在评价的方式上、手段上应保持多元化。例如, 供应商质量管理在企业当中的实现目标, 在于共赢。如果供应商在长期的合作中, 没有任何的让步, 没有任何的优惠, 没有任何的共赢举措和意愿, 则企业必须结合供应商质量管理的阶段性评价指标, 适当的进行其他供应商的合作, 由此培养新的合作伙伴, 促使供应商质量管理的内涵更好的提升。除此之外, 评价工作的开展过程中, 必须充分考虑到突发问题的应对和解决, 尤其是材料的短缺现象, 或者是供应的调度问题, 都要直接纳入到评价指标当中。

四、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注意事项

通过对供应商质量管理开展多元化的操作, 很多工作的安排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各方面的工作能够按照预期设想来完成。日后, 应继续在供应商质量管理方面, 不断的进行优化和创新, 要坚持考虑到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时代发展需求。另外, 企业必须对成功案例、失败案例开展借鉴和分析, 挖掘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促使供应商质量管理的手段, 能够更好的去转变, 为国家发展和市场稳定, 努力做出卓越的贡献。

五、总结

企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供应商质量管理方面, 基本上能够采用针对性的手段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整体上的工作效率、质量可以共同提升。

未来, 应继续在供应商质量管理方面, 不断的做出转变, 最大限度的促使供应商质量管理进行, 能够按照正确的路线和标准来操作, 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现阶段的企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 供应商质量管理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在管理手段上必须不断的增加, 继续按照传统的模式来开展工作, 不仅无法在效益上良好的提升, 还会导致企业面临更多的挑战, 在供应商质量管理当中, 容易产生较多的缺失和疏漏现象, 这对于将来工作的进步, 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 供应商质量管理的体系必须不断健全, 在方式、方法上灵活调整。文章针对供应商质量管理在企业的实施现状展开讨论, 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供应商,质量,管理,企业,实施

参考文献

[1] 王迎春, 王雷, 姜彤.基于精益供应链供应商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研究[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2018 (10) :147-150.

[2] 李颢, 邵元铮, 柴若芸, 楚洪伟, 拓芳, 李金虎.基于供应商评价体系的质量管理提升活动[J].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18 (09) :48-54.

[3] 杨德强.汽车产品项目管理中的供应商质量管理[J].内燃机与配件, 2018 (08) :181.

[4] 孙旭光.供应商质量管理在企业的实施现状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 2018 (03) :41-42.

供应商管理问题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们支撑我国GDP增长、吸纳劳动力就业、维系社会稳定,是经济社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然而在实际经济运行过程中,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文章以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的分析为基础,对内部控制的特点进行详尽分析,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并以浙江洁丽雅集团为例,以期为中小企业加强内部控制提供有益参考,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盈利能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 内部控制 竞争实力

内部控制常用来使企业实现盈利目标、达成自身使命并减小这一过程中的风险,它得以使管理层迅速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外部竞争环境、客户多样化的需求与偏好。

广义上,内部控制被定义为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受实体的领导者、管理者及其他人员影响。2002年,美国颁布了《萨班斯法案》,由此掀起了国外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假设的浪潮。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努力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

就国外而言,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始于20世纪,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了越来越对与内部控制有关的问题,与内部控制相关的研究逐渐深入发展并逐步推广。通过整理国内外文献,发现国外主要对内部控制的含义、范围的相关方面及组成部分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理论基础

对于内部控制的概念,不同的学者、学术机构各有不同的观点。其中,美国、加拿大和英国当局提出了一个概念框架,这一框架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观点。美国的COSO内部控制委员会关于内部控制的的说明使用最广泛,COSO认为相较于结果而言,内部控制更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受到公司内部董事长、总经理等管理中上层的影响,也受到其他各层级员工的影响,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靠内部控制来保证,同时内部控制也确保企业遵循现行法律法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逾矩。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内部管理问题日益增多,内部控制范围因此不断扩展。首先,公司所有者与经营者分离,企业组织形式由业主所有制向股份制转变,为了监督经营者,防止出现防弊差错现象和受托责任履行不到位情况,内部牵制应运而生,这种内控方式表现为会计人员相互制约,仅限于财务方面。1929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大多数企业开始加强监测工作并控制生产经营过程,因此,内部控制的范围延伸到企业其他部门,之后随着业务扩大发展,管理控制与会计控制渐渐被归入内部控制范畴。

相较于国外而言,我国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由于吸收了国外优秀的研究成果,国内的研究得到了实务界、理论界的极大关注,在各界的努力下出版了大量的研究文献和法律资料。

在关于内部控制模式建立方面,吴水澎(2000)认为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说,COSO的报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五个层面: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改善风险评估活动、加强控制活动、加快信息流动与沟通、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等。方红星(2002)从内部控制的产生发展入手,探寻内部控制和审计两者间的性质和功能。

二、我国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控制环境基础薄弱

企业内部控制不被重视,管理层内控意识薄弱。受文化教育程度、个人眼界及工作经历所限,中小企业管理者认为只需凭个人控制和直接观察就足以评价企业经营成果,并不需要通过复杂的管理技术来监管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即使企业内部已经制定出内控制度,它们也只停留在表面文章上,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落实。例如部分中小企业只设一人保管银行印鉴和支票,认为这是提高办事效率、信任员工的表现;库存材料的拿取不走相应的程序,甚至事后再补。企业管理长期处于一言堂之下,事关企业的大小事务由管理者做主,不存在外部对管理权的竞争现象,管理者缺乏学习现代管理知识的动力。

此外,中小企业的组织架构设置不规范。在我国中小企业的组织架构设置中,相对于横向间关系的协调、监督,企业重视上下级间的管理控制,即纵向的权力义务关系,这使各部门间监督能力弱,信息沟通差。组织架构是企业的运营基础,若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缺乏规划,盲目依据个人经验对组织架构进行变更和重组,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资产的损失。

(二)内控的执行及监督不力

内控包括内部管理控制及会计控制,对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主要是指会计控制。财务、审计部门承担内部会计控制的职责,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在存在很多不规范现象。

第一,财会人员处理业务的专业水平不够,内控意识薄弱。财会人员忽视对新颁布法规及新业务知识的学习,有些账务处理违反新法规要求。例如在很多中小企业内,并没有专人保管会计档案,出纳可以随意取得以前年度会计资料,会计工作的可靠性受到了威胁。所有者的意愿决定了企业各项事务的账务处理,以所有者意志为准。因此会计基础工作不严谨,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可靠性受怀疑。

第二,关注审计监督,轻视审计预防。内部审计设立的目的是适应企业的内在需要,重点是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放错防弊的职能没有得到重视,导致事后监督的多,事前、事中监督少。

(三)内部控制与经营战略不协调

经营战略影响企业能否实现高效经营目标,企业经营战略的实现要依靠内部控制在制度和组织层面提供保障。在具体的战略实施过程中,内部控制落后于企业发展水平,内部控制制度的各种规章流程并没有深入落实。

战略没有细化到对所有员工的具体要求,仅凭战略一味地扩大组织架构会产生架构的重叠、岗位设置的重复。企业没有对员工的在岗培训投以足够的重视,没有把经营战略计划落实到每个员工,由此会出现员工的思维及工作程序仍按旧模式,跟不上新的经营战略,人与制度不相协调现象。

三、案例分析

本部分,笔者将以浙江洁丽雅有限公司为例,借鉴实例来具体分析中小企业如何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以期能从具体的案例中得到启发。

(一)洁丽雅公司简介

浙江洁丽雅集团创始于1986年,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物流、生产、营销、信息化于一体的集团。集团下辖9大职能中心,5大事业部,下属16家独立法人企业,拥有浙江、湖北、新疆3大生产研发基地,员工6500多名。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洁丽雅集团现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纺纱、染整、纺织、营销、物流于一体,以毛巾等家纺产品为核心,袜子、家居用品等众多产业多元化发展的大型综合性集团公司。

(二)洁丽雅内部控制制度分析

1.企业层面内部控制的问题。(1)内部机构缺位。企业内部要确保内部控制够被切实执行以及内部控制能够及时适应环境的变化,必须要有一个统筹协调的机构,如内部审计部门,监督检查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搜集各个部门各个员工反馈的内控存在的缺陷信息,协调各部门出于部门利益出发作出的不利于企业整体效率提高的行为。(2)预算管理不到位。公司的生产预算、财务预算等预算目标、预算执行和预算调整做得相对较好,但从整体看,预算分析和考评制度仍需加强,这两方面的弱势不利于公司管理方式的完善以及绩效水平的提高。(3)业绩考核有待改进。对分公司业绩的考核主要侧重于销售指标,没有总公司综合考虑成本费用的指标以及利润指标。

2.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问题。(1)费用审核和控制方面。 公司内业务部门众多,个业务部门的审批权的界定含糊,没有明确审批标准,繁琐且缺乏灵活性的审批流程降低了预算执行力度和业绩考核工作的有效实施。(2)应收账款管理环节。销售人员缺乏客户信用分析,及销售折扣和折让效果考评力度不够,主要问题为营销渠道上缺乏财务的可行性分析,没有建立完善的事前分析、事中监控和事后考评制度。(3)采购和应付账款管理环节。主要问题是由于特殊面料来源的单一性,部分情况下没有比价、选择供应商的环节。(4)存货与应付账款环节。企业没有规范原材料的领用、退回工作,工作人员草草盘点存货,且对差异的原因没有进行分析,存货的毁损、报废、短缺、积压等未作适当及时处理。

3.洁丽雅改进内部控制的经验。第一,采购业务管理上,洁丽雅已定期对生产经营过程及合同履行情况派专人进行评估和系统分析,在评估监管过程中按照内控流程图和关键点分析采购过程,及时发现薄弱点,根据具体出现的情况不断优化采购流程。同时,将业绩考核体系扩大化,使其具体包括原料需求计划管理、供应商管理、储备管理,不断防范采购风险,保证原料采购、生产、销售的有效衔接,全面提升采购效能。第二,销售业务管理上,洁丽雅系统分析现行业务流程,以关键点控制为评判准则,寻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采取措施加以修改;同时,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实现生产、资产、资金等方面管理的衔接,建立风险最小化原则、成本效益最优化原则,落实销售管理控制措施,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第三,存货管理上,公司按照资产管理制度严管各项资产。对存货的分类和堆放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周转材料;对存货流程的管理贯穿从进到出各个环节。第四,费用业务管理上,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资金的授权与批准事关企业资金活动的内部控制,将资金适时监控与资金预算管理相结合,及时准确反映资金运行状况和风险,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提高资金管理的及时性。根据内部控制规范等法律法规及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强化资金内控管理。

四、我国中小企业改进内部控制的方法途径

(一)加强引导和支持

从国内外的经验看,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既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又需要比较专业的人才,这恰恰是中小企业欠缺的。由于对内部控制了解不够又无法看到直接的利益,它们不愿意花太多的财力和物力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同时又缺乏比较专业的内部控制人才,很多企业为了应付外部监管要求,花很少一点钱聘请一些咨询公司草拟一些制度便草草了事,导致内部控制流于形式,而企业又得不到任何益处,进一步导致企业不重视内部控制和对内部控制的误解。因此,相对于大型的企业来说,我国的中小型企业由于规模较小,需要在资金和技术上进行更多的引导和支持,可以考虑采用管理技术改造补助的形式进行一定的资金支持,以推动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

(二)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风险意识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经营模式为家族经营,企业的经营者经过多年商场上的锤炼,具有个人对营销战略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市场直觉,但从总体上来说他们的专业素质不高,经营者过分信赖市场经验,不熟悉现代科学管理和制度管理,固步自封。由于缺乏上层管理者有效的推动力量,企业一方面没有内在的动力来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从另一方面讲,企业也为此承受着巨大的市场风险。因此,对中小企业经营者来说,应当积极自主参加培训,提高个人素质与专业修养,增强市场风险意识,这些行为有利于内化为企业内控建设的需求并推动内控制度的发展。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科学管理

中小企业要由目前的家长式管理、人治式管理逐步转向科学管理,尤其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和市场管理,建立一整套系统的企业管理体制,使中小企业真正走出家族式的路径依赖,实现科学管理。

(四)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程序

企业要建立清楚整体化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事关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不仅包括企业使命、愿景等总体上的大框架,还包括细化的企业目标,如:企业经营目标、经营的合规性,在这两大部分中,战略目标要与企业经营及合规相协调。在协调的基础上,企业经营者要对它们进行进一步的划分,对企业长远发展目标要保持清楚的认识,懂得识别并评估经营过程中会产生的风险。从内部控制的意义上来说,对企业的要求便是建立有效的目标机制,确保战略、经营、合规等众多目标体系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吴水澎,陈汉文,邵贤弟.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启示.会计研究,2000(5)

[2] 程彬.浅谈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中国经贸,2011(6)

[3] 楼炯铭.供电企业内部审计办法研究.管理学家,2013(19)

[4] 傅正,黄文君.两化深度融合的“嘉兴样本”.信息化建设,2013(3)

(作者单位:浙江发展实业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责编:贾伟)

供应商管理问题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能否贯彻教育公平原则,对教育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文章分析了班主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存在着因性别、成绩好坏、座位安排、师生交往等引起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并针对不足提出建议,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尽可能公正公平的学习、成长环境。

关键词:班主任;教育公平;教育管理

作者简介:王碗(1976-),女,江苏南通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教务科研办主任,助理研究员。(江苏 常州 213001)

美国著名教育家贺拉斯曼曾经说过:“教育是实现人类平等的伟大工具。”可见,教育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国际教育界教育改革和教育运动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育公平在内容上包含:入学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在性质上包含显性公平与隐性公平。作为现代教育理念来说,教育公平理念已经成为当今社会逐渐形成的共识。

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和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班主任是学校的基层管理者,是连接学校与学生的纽带和桥梁,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专业工作者,同时也是班级教学和社会资源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因此,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对学校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仅仅关注学校以外的宏观教育公平是不够的,因为政策、制度、资源,最终都要通过学校和教师来实现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公平。班级管理作为微观层面的教育,它是宏观教育公平的具体化,是内在的、实质的教育公平。与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班主任,其工作中的公平问题是整个教育公平的逻辑起点和实践起点,是教育公平在联系学生这一关键环节的具体实施。作为实现教育公平的“最重要环节”,只有“贯彻到班级管理的最深层”才能使理念公平转化成现实公平。[1]班主任工作中的不公平包括显性和隐性不公平现象,如何在工作中做到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坚持“无歧视原则”,为学生提供一个尽可能公正公平的学习、成长环境,对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主要从班主任工作中的教育公平问题入手,从微观方面探讨教育公平的问题及对策。

一、班主任工作中教育公平实践的重要意义

班主任工作中教育公平的贯彻与实施,体现的是一种公平理念的普及。教育公平反映到班级管理中,就是在班级管理中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个性化教育策略,在教育态度、活动参与机会、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方法选用、教育评价等方面均采取的公平合理的行为,一视同仁,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公平的、与之相适应的、个性充分发展的机会,这不仅是建设教育公平的要求,也是教育有效性的客观保证,班主任工作中教育公平的实践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1.以协同性确保班主任职责的履行

协同性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是使师生属性互相增强、向积极方向发展的相干性,也是教育公平显示后的一个重要特征。班主任管理中师生的协同性离不开教育公平力量的发挥,班级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失当的有失公平的主体性行为都会对整个班级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进而影响班级管理工作以及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师生关系的建立离不开教育公平的共振,师生共同进步更是离不开教育公平的促进。班主任不仅要有追求公平的志向,还应在日常管理中坚持公平信念,在班级教育中践行公平原则,在公平的思想中形成协同的局面,使每个受教育者都有所提高,实现自身最大限度的发展。

2.以差异性保障学生合理的发展

真正的教育公平必须是基于差异发展的公平,而不是盲目的无差别的对待。差异发展保障了教育有效性的实现,在追求个性特点的今天显得很重要。我们所处的世界和生活充满差异,教师的教学存在差异,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有差异。在班主任的教育管理过程中,学生个体在发展水平、发展的潜能、发展的优势领域、追求的发展方向等方面都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因此,在注重教育统一性的同时,更要重视教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智能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实际上是为学生创造了公平发展的环境和机会。只有理解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才能正视并尊重差异,有针对性地采取教育措施,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教育公平为学生的发展营造了平等的氛围,保障了他们的个性化与自主选择,这些不仅是教育有效性的前提,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3.以整体性保证教育过程的和谐

班级整体功能的发挥离不开以教育公平为原则建立的良好的师生相互信任的关系,教育公平使得班主任民主平等的对待班级的每一个学生,而且有助于实现学生之间的友好相处,减少因为不公平对待而产生的嫉妒、小团体、冲突等不和谐因素,这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促成了和谐的班级环境,保障了教育过程的和谐。同时,也可以保障学校作为一种极其有限的社会资源的分配与使用,将有限的资源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最大化的效用,所有这些都促成良好班级整体氛围的产生,为有效的班级管理、班级学习提供环境保障。[2]

二、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及归因分析

目前很多学校的班主任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存在着诸多有失教育公平的现象,这些不公平体现在违反教育规律,背离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漠视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独立人格,以一些非民主的,或者不科学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与教育实践。具体的来讲,现存的班主任工作中的教育不公平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性别不同而导致的教育不公平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人际关系中,异性接触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相互吸引力和激发力,又称之为“异性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异性学生有时也会在潜意识中更加的关心与照顾。对于部分班主任而言,他们可能认为男生心理更加的叛逆,难以管理,而且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男生往往生龙活虎、淘气顽皮,不如女生那么可爱乖巧,这些教师可能会更喜欢更关心女生,而且这种偏爱一旦表现出来,会让男生觉得班主任对男生的一种“放羊”暗示,便会纵容自己产生更大的逆反心理。对于另一些班主任而言,他们认为男生比女生聪明,认真起来进步更大,而且由于遗留的一些思想禁锢,对女生不够关心,因为女生的心理比男生脆弱,因此一旦感觉到班主任的不公平对待,会产生一些心理阴影甚至导致性格孤僻。因性别不同而导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是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2.因成绩好坏而导致的教育不公平

以成绩论英雄是班主任管理过程中常见的一种现象,班级里总是会存在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相对不好的学生,班主任很容易的便会喜欢那些成绩好、行为习惯又好的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心理的天平很自然的就会向优等生所倾斜。可以用马太效应来阐述班主任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的不同,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现象。在班主任的班级教育过程中,因为对优等生的偏爱,经常会给予他们更多的机遇,更多的夸奖,比如组建班委时,只有成绩好的学生才能做班委,各种荣誉集成绩好的学生于一身;反过来,对后进生关心不足,而且经常对他们提出批评。殊不知,这样不公平的教育对待,只会使得一些优等生产生自负、自傲、目中无人的陋习,也会使得后进生自尊受到伤害而自暴自弃,最终使得整个班级都进入到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

教育部针对中小学班主任、高校班主任及辅导员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的通知》(教基一[2009]1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年教育部令第24号)等宏观政策,在班主任或辅导员的职责与任务、发展、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具体要求,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总体行为准则。在具体的微观操作上,需要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学校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实施方案或办法,进一步完善班主任工作规范,既要明确日常工作的基本环节和主要内容,又要给个体创造性开展工作留足空间,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系列化的班主任岗位工作规范,细化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环节、基本内容和相关要求,而且这些规定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修改补充,使制度建设与时俱进,发挥制度在规范中的作用,保证制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班主任工作步入良性管理循环轨道。这也充分的印证了“公平不仅是一种价值观念,同时也是一种可操作的制度体系”。[9]

四、结束语

无论一个社会的共同特定的文化价值如何,有一种东西是每个成员都应该得到以及给予的,这就是公平待遇。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价值观念在教育系统中的衍生与体现,在希冀班主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公平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通过政策支持,为班主任本身的公平,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对教育公平的每个参与主体都提供以最公平的待遇,这正是教育公平的最终体现。

参考文献:

[1]刘华蓉,苏婷.义务教育应针对学生个体情况因材施教[N].中国教育报,2010-05-16.

[2]王升,张燕.教学公平重要性及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9,(5):

28-30.

[3]钟启泉.班级管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32.

[4]杨东平.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回顾和反思[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68-71.

[5]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纲要[M].北京:三联书店,2001:26.

[6]华京生.关注超常学生的特殊需要[N].中国教育报,2009-07-23.

[7]熊川武,江玲.理解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75.

[8]苏霍姆林斯基.人的教育问题[J].外国教育资料,1986,(4):27.

[9]王翠英.现代公信力的道德价值[N].光明日报,2005-07-26.

(责任编辑:孙晴)

供应商管理问题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近年来,随着学校教育的逐步发展和财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作为一切体制运行核心的财务管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所改进和完善,但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学校收费则涉及到千家万户,更是社会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就学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简单的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学校 财务管理 分析 对策

作为学校管理中的组成部分之一,財务一直是衡量一个学校实力的重要标准。如何做到有效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又会有哪些问题出现,如何解决,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寻找对策,将这一制度和工作建立健全,来保障学校的有序运转。

一、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当前的学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以下几项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不规范,监管力度不够

财政部门要求学杂费收入必须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但个别学校还存在“坐收坐支”现象,财政返还的资金也没有按规定用途使用。为了逃避检查,只在正规票据上开出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标准,超范围、超标准收取的部分仅凭班主任与学校财务部门的结算单为依据,票据管理混乱。在支出的票据中,许多学校都使用白条来代替发票,显而易见,是管理不够规范,监督不够到位。

2.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客观上学校内部控制制度仍然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学校资金安全也存在些许隐患。如有些部门利用学校的品牌、设备与人力资源进行创收,而收入不上缴;截留预算外资金,用于设置部门“小金库”;一些学校收费没有经过教育、财政、物价批准,擅自制订收费项目和标准,违反规定乱收费等。上述行为违纪金额数量之巨大,行为之恶劣严重影响了学校的信誉和人们的信任,因此应重视并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3.资产管理意识薄弱,资产使用效率低,浪费现象突出

我国中小学校固定资产购置经费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不要求对学校购置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因而导致学校的领导及教职工在这种背景下只重视教学计划任务的完成,而忽视对已购资产的管理和充分利用。部分学校对固定资产入账、销账不及时,入账价值不准确;各部门购置的设备等一经形成固定资产就为其所占有和使用,很难做到资产在全校范围内资源共享,以致于资产使用效率低,浪费现象突出;各部门之间缺乏配合,没有定期核对制度,缺乏沟通与协调;在资产配置中,学校过于重视找项目,要资金,购设备,而轻视资产使用的管理与考核,忽视建立完善学校资产配置的约束性机制。就资产配置部门和决策者来讲,对资源配置得当与否并不承担责任。以上这些都导致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松懈与无序。

4.财务分析工作薄弱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化发展,学校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大,经济业务也变得更加多层次化、复杂化,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但目前许多学校的财务分析只停留在反映一定期间的收支状况和资金结存状况,仅限于提供历史数据和解释财务信息。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效益缺乏系统分析,以至于无法科学地考核学校整体和各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对学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缺乏规律性认识。

二、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合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针对以上种种问题和症结,我们需要进行合理安排,进行有效化管理,来完善学校的财务管理制度,可采取以下几项具体措施:

1.强化学校财务审计监督和责任追究

地方各级教育、财政部门要协调纪检、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定期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专项检查。对挤占、截留、挪用学校经费,违规向学生乱收费,违反有关管理规定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或损失浪费,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乱发钱物等行为要严肃查处;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要按照“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落实学校财务管理责任追究制。

2.加强学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

学校内部会计控制是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源流失,保证学校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在单位贯彻执行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是学校内部自身的管理和约束。学校应建立一系列内部会计制度,具体体现内部控制要求,实现内部目标,达到控制目的。

3.建立完善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其使用效率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干部和人员负责管理工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工作的主要任务有:根据有关财政和法规,制定校内国有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办法;会同有关职能部门组织专家对国有资产的购置或建设进行论证;强化各部门对国有资产使用保养等的监督、检查;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对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进行定期清点、核实,严防流失。

4.运用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建立财务分析评价体系

学校财务分析评价是运用事业计划、财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对学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评价,以获得对高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规律性认识。学校财务分析评价的内容应包括:财务综合实力评价;财务运行绩效评价;财务发展潜力的评价。校财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会计数据,全面系统地分析各类资产的拥有和配置状况,掌握学校的总体实力,充分挖掘学校的内部潜力,努力增收节支,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为学校的重大决策提供准确的资料。

总之,学校教育越发展,财务管理工作的作用就显得越为重要。我们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和解决学校财务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努力提高教育投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必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有深远的影响。

供应商管理问题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建筑设计的过程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从选址、可行性研究、决策立项,到设计准备、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以及施工,一直延伸到项目的竣工验收、投入使用为止。因此,研究工程建筑设计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笔者就对此展开探讨。

关键词:工程建筑;设计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1 建筑设计管理的主要内容

1.1 设计的进度管理

(1)合理编制设计进度计划,明确进度控制目标。在编制设计进度计划时,要注意与设计单位沟通,一方面使设计单位了解建设单位对项目进度紧迫性的要求,另一方面使业主了解针对具体建设项目在设计进度上的不同。在此基础上合理的编制设计进度计划,并明确进度计划中的各个控制节点目标。(2)要合理编制进度计划,并适当留有余地。在编制进度计划时,不仅要考虑完成设计的时间,而且要考虑设计单位与建设单位交换意见、不断修改调整的时间。此外,在方案和初步设计阶段,要重视方案设计、初步设计,给予两阶段较为充足的时间。(3)不应过度压缩设计进度,避免过紧的进度计划对设计质量的影响。(4)在设计进度管理中,建设单位应勤于与设计单位沟通,不断检查、监督设计单位的完成情况,协助、督促设计单位按计划完成设计任务,必要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及时修订、调整进度计划。

1.2 设计质量的管理

(1)设计质量管理的五道关卡。建设项目的各涉及相关单位,都不同程度的参与对设计质量的管理。(2)五道关卡失效的可能原因。尽管对建筑设计的质量有多道关卡进行审查,但由于管理审查的方向、重点以及角色和主体责任原因,实践中不少项目的设计成果质量仍不尽人意。(3)加强质量管理的措施。设计是由设计单位完成的,设计单位是建筑设计的主体,因此,加强设计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加强对设计单位的管理。

1.3 造价(投资)的管理

(1)设计管理中造价(投资)管理的重要性。项目建设进程中,影响工程造价最大的是设计阶段。建设项目的设计费一般只有建设项目全投资的3%不到,但是这少于3%的费用对建设项目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5%以上。越是设计前期阶段,对建设项目投资的影响越大,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对工程投资影响分别为75%~ 95%、35%~ 75%、25%~ 35%。(2)造价(投资)管理是目前设计管理的難点。建设项目的造价(投资)的构成比较复杂,除了项目的建安造价外,还包括设计、勘察、监理、政府规费等诸多内容。项目的建安造价也包含材料设备标准、施工建设过程管理等一些非建筑设计所能把控因素,因此,对造价(投资)管理是目前设计管理的一个难点。

1.4 设计变更的管理

(1)设计变更产生的原因。设计变更的发生主要是由以下几种原因引发的。因设计单位的错误和失误导致施工困难或无法施工而进行的设计变更;因建设单位的使用功能、设计意图、建设标准变化导致的设计变更;因客观原因如现场条件变化造成的设计变更。(2)设计变更的决策。对于是否进行设计变更,可通过以下角度的分析进行决策:设计变更满足建设单位需求和对项目质量的影响,是变更与否的关键;对项目造价的影响,是考虑的重要因素;对进度的影响,也是考虑的因素之一。(3)设计变更的管理。减少因建设单位的使用功能、设计意图、建设标准变化和客观原因引起的设计变更;但最主要和重要的措施是提高设计质量,减少因设计单位的错误和失误而产生的设计变更。因此,加强设计质量的管理是减少设计变更的根本途径。

1.5 设计合同的管理

(1)设计合同是设计管理的手段和保证。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是通过设计合同明确相互的权力和义务,建设单位对设计单位的各项管理内容和措施需通过设计合同予以体现和明确,因此设计合同是设计管理的手段和保证。(2)设计合同中应体现的管理内容。设计合同国家已有制式的示范文本,其通用合同条款已明确了双方的主要权力和义务。作为补充,建设单位可考虑在专用条款中增加以下的内容约定,为设计管理提供支撑。

2 建筑设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界面管理问题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两方面:一是交界处专业设计极易产生分歧,给施工工序有效衔接造成了影响;二是设计时未充分考虑具体施工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影响设计中部分内容的可行性,导致设计方案无法施工,造成施工资源的严重浪费,影响施工质量和进度。

2.2 信息管理问题

设计信息管理在设计方案实施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从现阶段建筑设计信息管理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等。同时我国建筑设计信息管理系统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十分匮乏,难以充分消化引进的先进技术,致使设计信息难以及时、精确地传递。

2.3 设计质量评价问题

第一,非常规性。以建筑设计评价管理系统为例,存在的显著特征就是非常规性,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建筑设计评价单位并不了解建筑设计,同时缺乏相关管理制度的约束。所以,建筑设计评价单位在设计评价的过程中,经常出现规律性及常规性缺失的问题。第二,有限性。建筑设计评价环节,评价主体参与者缺乏代表性。评价人员多以建筑设计专业人员为主,此方式虽然为建筑设计规范性提供了保障,但与建筑设计的广泛性背道而驰,不能满足其他行业人员对建筑设计的需求。

3 解决建筑设计管理问题的策略

3.1 建立健全设计界面管理协调机制

通过完善设计界面管理协调机制,能使设计界面方面出现的各种问题得到切实解决。建筑设计质量的关键保障就是设计界面,所以应建立无等级协调模式。该模式具体是指无需强制性管理指令,在共同协商和沟通问题的情况下来解决问题,可以减少各部门间矛盾,同时达到营造融洽工作氛围的目的。此外,还应注意专家评审团的组织和构建。在协商解决问题时,由专家评审团参与其中,有效分析问题并进行评价,不仅能为问题的合理解决提供引导作用,同时也能使双方分歧得到有效地解决。

3.2 构建完整的建筑设计管理组织框架

建筑工程设计质量的提升,必然离不开健全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建筑设计管理工作开展时,如果仅以人的自觉性为主,无法实现设计质量提升的目的。通过健全质量管理组织及体系,规范人的行为,确保建筑设计管理人员能够自觉强化管理力度。此外,组织框架能为施工管理者监督管理各施工环节提供辅助作用。

3.3 提升建筑设计质量控制

在监管和审查建筑设计方案、施工图等方面加强力度。开展监管工作时,可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约束、管理作用,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具体来说,监理单位要监管建筑工程设计管理工作,以提升建筑工程质量。在设计审查过程中,应规划设计方案及设计图审查方式,该环节需要设计人员、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共同参与,收集相关的意见或建议,为建筑设计的优化、完善提供可靠参考依据,进而提高建筑设计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深化改革背景下,建筑行业发展态势良好,与此同时,建筑设计的重要作用也逐渐凸显。因此,项目建设前期,必须要科学开展规划设计工作,贯彻落实设计管理工作,确保更好地推动工程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汝莉,姬海莲.工程建筑设计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J].江西建材,2019,8(14):146-147.

[2] 张欢.工程建筑设计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1(14):181-182.

[3] 方小龙.工程建筑设计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5(26):178-179.

[4] 张华久.基于工程建筑设计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20,5(10):188-189.

上一篇:国际强行法内涵提示论文范文下一篇:化工类企业金融危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