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初级教学教案范文

2023-09-23

对外汉语初级教学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 教学

中图分类号:H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071-02

偏误分析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兴盛于70年代,70年代后期,偏误分析因为在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围上的问题开始衰落。80年代中期以来,偏误分析开始复苏并在对外汉语教学界受到普遍重视,现在一些学者们依然运用偏误分析,分析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并对学习者语言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1]

一、偏误分析产生的背景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每个教师在每节课上都或多或少地在给学生纠错。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时,他所使用的形式与所学第二语言的形式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这表现在语言的各要素之中,通常把这种差距称为“偏误”。应用语言学家科德Corder发表的《学习者语言偏误的意义》(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erserrors)一文中,对“失误”(mistakes)和“偏误”(errors)进行了区分。[2]失误具有偶然性,指口误、笔误等的错误。属于语言运用的范畴,与语言能力无关。犯错误的人大多数往往能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在必要时纠正这些错误。如把本书说成了本子,这是偶然发生的。而“偏误”则具有系统性,是语言能力的范畴。出现“偏误”的人一般意识不到自己所出现的“偏误”,而且这些“偏误”往往会重复出现。如:他刚跟我这里走,这种偏误不是偶然发生的,是有规律的、有系统性的偏误。所谓偏误分析,就是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发生偏误规律的过程,包括偏误是怎样产生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会发生什么样的偏误,等等。因此,偏误分析可以使我们发现习得规律并帮助我们预测和避免偏误,指导对外汉语教学活动。

二、偏误的类别

(一)语音偏误

学生学汉语首先遇到的就是语音问题。对各个不同国家的学生来说,学习语音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困难。在日常交际中,准确发音才能让听者理解,否则交际就难以进行。

以渤海大学韩国学生为例,韩国学生在发“f”音时有很大的困难,他们发出的音像是介于“f”和“h”的音,教师在教这个音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下唇接近上齿,形成窄缝,从唇齿间的窄缝中挤出,这样就发出“f”的音了。此外,语音和语调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对其语气与语调的教学,这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的交际。

(二)汉字偏误

有很多学生说,学习汉语最难的是汉字,学生在汉字方面的偏误大多在汉字的书写上,主要针对笔画的规范,以及部件的偏误。外国留学生的汉字书写偏误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三)?Z法偏误

语法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另一个指语法学,而语法学又分为词法和句法两大类。[3]词法包括各类词的使用,句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主要表现为句型的教学。词法的偏误主要表现为词类的使用上,如:“约会他”这里把名词“约会”误用为动词。句法的偏误主要表现为句法的使用上,如:〖KG-*2〗“我们每天都把宿舍干干净净”偏误的原因是遗漏谓语。〖KG-*2〗“他把课本在桌子上”偏误的原因是回避。

(四)语用偏误

语用的偏误也就是语言的使用,主要表现为表达上的偏误,与各国家地区的民族风俗、文化差异、价值观念,习惯用法等都息息相关。

三、偏误产生的原因

偏误的产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下面进行大致分析。

(一)母语负迁移

偏误分析理论认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造成偏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母语干扰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语言迁移理论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时,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的一种现象。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与所学目的语一致,就会产生积极的影响,称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不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规则和习惯,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称之为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二)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过度泛化也是负迁移的一种。即: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推类的办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偏误,也称为过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或过度泛化。如果说由于母语负迁移所造成的偏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占优势,到中级阶段或高级阶段目的语知识负迁移造成的偏误就逐渐占了优势,这是学习者内化规则过程中所产生的偏误。

(1)“我两小时工作。”他们学会了汉语中状语一般出现在动词前面这一规则后,便把一些补语当成是状语放在了动词的前面。

(2)“一个星期”“一个月”。把这里的量词“个”过度泛化为“一个天”“一个年”。

(3)“我们每天两个小时学习”。“两个小时”应为时量补语,此处为状语的过度泛化。

(三)文化迁移

文化迁移即母语文化对目的语产生的干扰。母语文化也会对第二语言学习者造成干扰,从而引起偏误。[4]在汉语中学生对老师的称呼是“老师”或“先生”,外国学生称呼老师时,常常直接称呼姓如“张”“李”,或者称呼名“三”“四”,因为有些国家对老师称姓表示尊敬。还有的学生不知道中国人的姓、名排列顺序。还有的国家学生对老师称名以表示亲切。这是学生的母语文化造成的偏误。

(四)学生认知因素和心理因素

学生的认知因素和心理因素也是造成偏误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学习者的认知因素、学习态度和回避等都会引起偏误。有的学生因为汉语的某些形式对他来说比较难而故意回避,从而造成偏误。比如:一个学习者不会发第四声,也不去练习,在平时的说话和交际中也从来不去尝试发第四声,久而久之,他在说汉语时,就没有第四声了。

(五)教师的教学策略

教学上的失误是也是诱发学生偏误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讲解上的失误也是多方面的。如在对课文的注释、语法、词语的解释方面,都有可能出现讲解不周全的情况,因而引起学生的偏误。或者一些教师照搬现成的材料或者在讲解时缺乏针对性,以至于不严密地讲解。

(1)“我们班都有10人”。

(2)“我们学校都有三个食堂”。

(1)(2)出现这种偏误的原因是因为词典、语法书以及教师的讲解中都把“都”解释为“全部”“全”的意思,所以学生用来概括班级的人数,概括学校的食堂时就会出现这样的偏误。

(3)“他认为我喜欢吃苹果,我反而不喜欢吃苹果”。

(3)中学生出现这种偏误的原因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位老师在为学生讲解“反而”时指出,一般把“反而”解释为“与内心所想相反”,或者是“与上文的意思相反”,这样就会使学生造出这样的句子。

除此之外,操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操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加准确地掌握语言,所以我们要避免在操练时练习到可能会导致学生偏误的语言项目。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对语法点的切分过于粗疏,对于学生来说,一个语言项目的任何一点哪怕是非常细小的变化,都是新的。假如我们不注意这些细小的变化,把这些都看作已经学过的内容,就会使学生盲目类推,造成偏误。当然也并不是主张将一个语法项目的所有的意义都归入教学内容,而是应该根据需要和常用的程度,分清主次难易进行选?瘢?最大限度减少学生出现偏误的情况。[4]

除了上面这几点之外,对外汉语教学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被试者语言水平、学习阶段、学习经历、教育背景、年龄、学习动机与目的,是长期还是短期,是想继续深造还是只是为了旅游等。如果不考虑这些特点,对外汉语教学就无法顺利进行,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教师的教学无法配合,就会使学生出现偏误。

四、偏误分析的教学策略

首先,针对语音与汉字、语法及语用的偏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和总结学生易错音和易错字的原因,并克服这些,正音、正字,纠正语法错误。除了讲解这些基本知识之外,还要给学生介绍中国独特的文化习惯和语言表达习惯和规律,语言的应用,以发现和学习者自己国家的不同。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了让学习者掌握汉字的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要结合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讲解。

其次,针对理解上的偏误,理解偏误并不明显,所以克服理解偏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是一个很好的策略。理解偏误的教学策略可以归结为:教师的讲解要到位,学生的练习要足够,我们可以采用对比式教学,把正误两种表达进行对比以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避免目的语负迁移和过度泛化给学生带来的偏误是很难的,这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是一个难点。规律的总结是很重要的,但是又不能盲目类推。同时教师也不能盲目地归纳学生的一些“非规律性”的规律,清楚替换练习与过度泛化的区别,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替换练习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也要避免学生以此为基础盲目类推而导致的泛化。

在教师的教学策略上,在国内的情况下,以渤海大学为例,教师面对的一个班级的学生通常都不只是一个国家的学生,有布隆迪、韩国、日本、印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学生,教师虽然可以掌握某一种或几种类型的偏误,但是很难预料单个学生可能会发生的偏误。在这方面,教师要找出偏误的根源,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纠正。因此,任何对外汉语教材都应该给教师留有足够的灵活余地,使他们能够根据学生的情况补充必要的相关内容以及练习。教师也应该避免出现照本宣科的情况。

针对不同的学习目的、学习期限,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学习者现有的汉语水平、学习目的、学习期限,做全面的分析,制定出最佳的教学设计,以使每一个教学环节构成一个科学的整体。

总之,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矛盾,需要提高教学质量但又不能把教学时间拖得太长;需要字本位理论但又不能每一个字都进行盲目的讲解;需要纠正学生的错误但又不能有错必纠。很多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探讨与研究,这也正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努力的方向。

五、结语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渤海大学留学生的一些偏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点建议。但由于本人对留学生母语不了解以及个人水平有限,所以本论文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希望老师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王建勤.第二语言习得[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刘询.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3]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鲁健骥.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文字应用,1992(1).

对外汉语初级教学教案范文第2篇

学生汉语水平:中级水平 教材:《汉字速成课本》(第10课)(柳燕梅主编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1年)教学目的与要求:

1、复习巩固上节课学习的形旁冫、氵、日、月。

2、学习新的形旁木、扌,掌握相关汉字和生词。

3、理解形旁木、手的意义,能通过形旁猜测字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生字字义的讲解

让学生理解通过学习汉字部件可以更好地记住汉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冫、氵、日、月这四个形旁,同学们对形旁应该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提问学生四个形旁的意义,全班一起回答。单独提问4个学生,每人负责一个形旁,根据学过的知识,说出带有形旁的字并组词。如果学生掌握牢固,则进入新课。不牢固则再复习一次上节课学过的形旁以及相对应的字和词。

二、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形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可以通过形旁来猜测一个字的意义,学习形旁能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汉字。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新的形旁(板书)。

三、新课(结合课件讲解)

(一)第一个形旁“木”

1、讲解‘木’字的读音和意义,木字长得像生长的树,上面是枝叶,下面是树根。所以木跟树木有关系。

2、PPT上给出材、枝、松这三个生字,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分析比较这三个字的共同点,集体回答。尽量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课件上给出正确答案,向学生说明这几个字的共同点是字形里都有‘木’,根据前面对木字的讲解,引导学生说出这三个生字的字义也和树木有关系。(PPT上弹出与树木有关系)

3、进入下一页课件,分别讲解材、枝、松这三个生字的读音并组词,通过词语让学生了解字义。课件上要有对应图片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字词。 材木材 枝树枝 松松树

讲解完让全班学生一起大声跟读生词和生词并记住它们的意思。

4、小练习

对外汉语初级教学教案范文第3篇

内容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本文使用文献研究法对近三十年来线上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与整合,发现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具有资源丰富、不受时空限制、教学多元化等优势,但在教学模式、教学平台与教学效果方面仍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教学模式有待于向交互型转变,教学平台的功能需逐步完善,教学监控需进一步强化。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线上教学与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新常态。

关键词:线上教学 对外汉语 教学模式 互联网+ 教学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汉语在海外越来越受欢迎,学习方式结合互联网推出了线上教学。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者们便对这一新兴教学模式进行了讨论与研究。线上汉语教学模式对比传统教学模式而言,打破了时空限制,丰富了教学资源,使全球化背景下的汉语学习更加便捷。随着线上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大家对于线上汉语教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关注颇多,尤其对教学中的汉字、词汇、语法以及听、说、读、写等模块的线上教学方法研究甚广。但是,目前对于线上汉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平台选择与建设以及教学效果等问题研究较少,本文将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线上汉语教学的发展提供建议与借鉴。

一.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发展与分析

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产生离不开互联网、计算机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将视野投向这一新兴领域,对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类型与特征展开了讨论。

(一)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模式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汉语教学新模式,于20世纪末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郑艳群(1990)与贾鼎、丁一力(1998)指出现代信息技术应融入到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可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王建勤(2000)强调树立基于网络概念的语言教学观念,建立以信息资源的组合与利用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李斌(2003)提出利用互联网开展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教学工作者的必然选择。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孟繁杰(2010)认为传统教学法已无法满足汉语国际推广的需要,应大力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网络线上教学。虽然此阶段已开始尝试使用线上汉语教学,但主要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实体课堂进行教学,并未形成系统性的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进入21世纪初期,世界互联网飞速发展,我国的互联网建设也日新月异,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有了更多的技术支持与网络平台。这一时期的线上汉语教学涌现出更多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资源,实现了独立的线上教学,尤其是2015年“MOOC”模式的兴起,使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出现更多探索方向。王添淼、裴伯杰(2015)完整展现了汉语慕课课程的教学过程,是汉语教学与MOOC的成功融合,此外,魏文婷(2018)尝试将协作学习模式创新性地应用于MOOC讨论区中,改变了学习者之间交流分散且互动水平低的情况,体现出有别于传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独特优势。

2020年,疫情的突然出现,使线上汉语教学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线上汉语教学平台迅速升级以适配巨大的线上教学需求。正如刘利民(2020)所言,我国大规模在线教育实践是一次全球最大的信息化教学实验,同时也是一次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具有革命性意义。疫情促使线上汉语教学迅速发展,随之涌现出大量的线上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使线上对外汉语教学体系更加完善。

(二)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类型

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是以互联网为基础,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传播的一种形式,牛卫红(2006)提出了网络教学的三种模式:协作型模式、探索型模式以及讲授型模式。基于网络环境,熊霄(2011)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模式,即:汉语教学网站模式、辅助课堂教学类汉语网络教学模式、自主学习类汉语网络教学模式。随着线上汉语教学的迅速崛起,研究也随之增多,杨竣尧(2016)从教学方式上将线上远程教学分为异步远程教学和同步远程教学两大类,异步远程教学借助于电脑等录像设备,提前录制音、视频资料;而同步远程教学是伴随直播平台发展起来的一种实时教学模式。张艺馨(2017)将对外汉语线上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划分,共分為六大类:一对一在线视频教学、一对多直播视频教学、慕课视频教学、视频会议型教学、短视频教学和视频资源作为素材的教学,这一划分使线上汉语教学的模式更加清晰。

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是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起步较晚,相较于已经成熟的传统线下教学模式,其整体建设还有待加强,美国教育部曾肯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这为我国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新思路。“O2O”概念指的是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最早起源于美国,由Alex Rampell于2010年8月率先提出。该模式最早运用于商界,但随着“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以及全球网络教育的发展,这一模式被借鉴到了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对于“O2O”模式的特征,郭春才、金义富(2015)认为“O2O”模式是将学习工具、学习资料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新型混合教学模式,丁云华(2016)进一步指出“O2O教学模式”是学生通过校园互联网平台接收学习任务进行线上学习,教师据此开展课堂的交流讨论。“O2O”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张景彦、贺文(2019)指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可以改善教学资源、教学条件,促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有效性,刘青(2020)提出了对外汉语课程融合式教学模式新设定,即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特性、体现以教师为主导的特性。

综上所述,我国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是基于“互联网+”战略发展建立起来的,我国在该领域一直与世界接轨,利用互联网平台,采用多种教学设备、手段,从各个方面提升教学效果,积极结合“O2O”等模式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探索,并总结经验,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新模式、新方案,如ESP+EGP混合教学模式等。

(三)线上对外汉语教学的优势

自线上教学模式产生以来,其发展前景与优势有目共睹。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Moore,Kearsley(2005)指出,在线课程和在线学习可以灵活选择时间、地点,方便了越来越多的学习者,Christine Geith和Karen Vignare(2008)也认为线上教学和开放教学资源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全球教学需求,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发挥出巨大作用,丰富了专家、课程和学习材料的资源储备,在此基础之上,余园园(2012)强调汉语网络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互动性,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优势。

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具有交互性强、高效自主、教学多元化的优势。倪向东等人(2010)结合学科特点,指出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媒体容量大、转换快、交互性强,能够很好地扩充课堂教学内容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李欣(2016)认为远程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发挥了实现课堂连接的作用,安澜(2021)进一步概括出网络汉语教学能实现教学多元化、方便学生回顾知识点等优势。目前教育趋势下,线上汉语教学的许多优势渐渐发挥了出来,使我国线上对外汉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踏上了新征程。

本部分普遍关注线上对外汉语教学的巨大优势,即资源丰富,师资力量强,时间、空间灵活等,但是对于网络不发达地区的教学问题关注较少。钟至柔、刘建国(2018)提出网络覆盖不全面,农村或落后地区的网络建设不全面,导致无法网络教学或教学质量差。尤其是自2020年疫情以来,世界各个国家的网络力量对比也凸显出来,部分地区的网络建设有待完善,无法高质量地开展教学活动,实现教育公平。基于此,笔者认为,在进行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时,应考虑所教授地区网络质量、学生可用设备等多种因素,直播型课堂可将一节课细分为多个小课堂,借助平台,提前录制好教学视频,供学生随时观看,以保障教学效果。

二.线上汉语教学平台的选择与建设

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兴起,网络平台也蓬勃发展。教育领域结合学科特点,开发出了许多优质平台,这为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更多教学资源,使教学更加便利。

(一)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平台的类型

对比英语线上教学平台,对外汉语线上教学平台还处于初级阶段。郑才华(2019)指出网络在线教育的主要手段包括:汉语学习网站(网上北语),慕课平台、其他的传播平台(手机APP)。结合目前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平台类型来看,我们认为可分为专业网站型、专用APP型、信息传播型三大类。

1.专业网站型

该类型网站资源丰富,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在国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国内高校结合本校的留学生情况,以及与海外学校合作办学等多方面因素,建立起了本校的汉语远程教学网站,如北京语言大学的“网上北语”,在该网站上可以远程学习该校的汉语课程,享受该校汉语教学资源以及进行学历教育等。

国外高等院校学习汉语的人数相对较少,导致高校的汉语教学网站为数不多。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加州州立大学谢天为教授个人建立的“xietianwei.net”,李新颜(2012)指出该网站主要是凭借局域网内的汉语教学资料进行线上汉语教学,该网站方便教师更换课件,但教学资源十分有限,并伴随着受众少、关注度不够等问题。

2.专用APP型

随着移动客户端的发展,线上对外汉语教学也顺应潮流,开发出了许多手机APP以供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使用。盛赛(2017)将对外汉语学习类APP进行了初步分类:工具类、技能培训类以及语言文化类。笔者将手机商店中对外汉语学习类APP进行比较发现,技能培训类的APP,如“Hello HSK”、“汉语口语”等等级考试APP下载量、用户评分均较高,工具类APP如“学习汉语”等的下载量次之,语言文化类APP的开发较少,下载量亦较少。由此可反映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受众多以获取汉语等级证书为目的,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国文化传播力度也有待加强。

3.信息传播型

信息传播型软件分为通讯软件、办公型软件和视频传播型软件三类。通讯软件为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便利,尤其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发展迅猛,全球范围内多数国家采用线上教学,开发新型线上对外汉语教学软件将面临时间短、功能不完善等问题。基于此,通讯类软件如“微信”、“QQ”等都可利用其视频功能,完成直播教学以及通过聊天群布置作业,此外,微信还推出了“Mandarin Club微信汉语学习平台”,以公众号形式进行汉语学习。腾讯公司推出的“腾讯会议”、阿里集团的“钉钉”以及国外的“ZOOM”等辦公型软件皆可上传视频、PPT等,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精准展现知识要点。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及“爱奇艺”为首的长视频软件是视频传播型软件,在汉字、文化传播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二)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平台的优势

线上对外汉语教学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离不开教学平台的建设。谭永平(2018)指出以“超星”为代表的混合型网络教学平台,可实现课程呈现与反馈结合,使在线汉语教学、课后教学管理等能够在同一平台完成。王羽(2019)认为具有游戏特性的在线对外汉语教学平台可以丰富练习形式;移动信息教学平台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马云逸等(2020)总结了网络教学平台的优势,即不受时空限制、线上汉语学习资源丰富、网络学习资料更新快,时效性强。基于以上研究,笔者认为,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平台的优势还体现在:教师、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灵活选择直播、录播或两者相结合的教学平台,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更好呈现。

(三)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平台的建设

对于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平台发展,学者们就平台的设计、优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其中平台使用的便捷度是学者们关心的一大问题,郑通涛(2004)建议参考北美的“WebCT”和“Blackboard”等平台,开发针对教师使用的简单易学的网络教学平台。吴小军、张艳、马迪(2018)建议跨平台开发,即同一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平台不受操作系统、移动终端的限制,可在不同设备上无缝切换,真正实现教学移动化,此外学者们就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平台设计与评价进行了多方讨论。胡珍莹等(2016)提出可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平台,俞馨莹(2018)和胡甜甜等(2020)认为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平台应当完善测试与评价体系,线上测试可使学习者及时得到学习成果的有效反馈,便于把握自身学习状况。

基于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平台的教学形式,王瑞烽(2020)指出,线上教学需多平台共同参与,直播、录播模式较为单一,提出了建设基于录播直播融合模式、汇集本学科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的汉语线上教学公共平台的建议。翁一鸣等(2021)认为“直播平台”是“新教室”,要加强直播平台建设,优化直播观感,建议平台及时维护升级直播信号,更要注重课前预习和回播端口的设置及摆放,为教学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学者们对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平台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评价,笔者认为,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平台的设计还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如开发口语教学、语篇教学、汉字教学等针对性强的教学平台,从多方面提高学习者的汉语水平与能力。

三.线上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一)线上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挑战

20世纪末,国内各大高校都开始了对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北京语言大学率先开发了《中级汉语教程》网页版,厦门大学建立了自己的线上对外汉语教学网站。

滕青(2001)总结了到上世纪末为止,我国线上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存在资金少、管理难、技术落后等不足,并提倡建立对外汉语远程教学平台、线上对外汉语教学资料库以及网络测试与评估体系等,为我国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引领了方向。

21世纪以来,我国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模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徐娟、史艳岚(2013)将近十年对外汉语数字化教学进行了综述,自2000年以后,教育理念趋向“国别化”、“个性化”,教学模式从E-Learning走向B-Learning,学习模式由“展示型”转变为“交互型”等等,可以看出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发展更加先进,更加合理,但仍旧面临诸多挑战。卢达威、洪炜(2013)指出对外汉语教学信息化发展不尽人意,多媒体课堂研究不够深入,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薄弱,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与技术人员互相接入不足。上述研究为我国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

2010年至今,隨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线上汉语学习的需求与日俱增,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教学平台建设、学习资料制作等技术问题已基本解决,目前学者已将视线从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技术层面转移到线上教学方式、教学效果等层面。吴勇毅(2020)指出线上对外汉语教学缺乏“互动”,虽然平台有较好的交互功能,但是网络教学缺少线下教学的氛围与语言环境。张鹏(2020)认为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标准不一,教学缺少在场性、实操性。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录播型课程互动性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有限,直播型课程受时差影响,部分学生无法参加直播课程,致使上课效率低下,此外,线上汉语教学还存在对学生监控不到位的问题,对于课前预习、课中状态以及课后练习等各个环节无法进行精确监控。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线上对外汉语教学突破技术问题,建立起了各种教学平台与资源库,使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更加便捷。但是,线上对外汉语教学的“交互性”问题,依旧困扰着我们,语言学习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交际,线上教学却缺乏语言环境以及交际对象,因此,交际问题成为了线上对外汉语教学的最大挑战。

(二)对线上对外汉语教学的展望

近三十年来,线上对外汉语教学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重要工具,信息化是对外汉语教学的必然趋势,线上对外汉语以其自身优势,在文化传播、汉语教学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唐蕾(2019)对线上对外汉语教学的未来充满信心,指出“互联网+”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有利于传播中国文化,还能够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随着线上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逐渐深入,课堂教学模式由单一的线上教学模式发展为线上线下混合式,宋晖、白乐桑(2020)提出了“混合式教学生态”,即大规模在线课程与小规模定制课程相结合,以此达到最优教学效果。学者们普遍认为,线上教学与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新常态。

自2019年疫情以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纷纷转入线上,利用网络教学便捷的特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于目前的国际形势与疫情防控,李宇明(2020)指出目前最重要的是保持战略定力,增加汉语科技、文化含量,提升汉语的国际影响力。笔者建议,可将5G、VR等科技前沿技术融入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借助人工智能、VR等模拟社交情景,解决线上对外汉语教学的交际问题。线上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道阻且长,但其存在价值、发展空间毫无疑问是巨大的。

本文从教学模式、教学平台、挑战与展望等三个方面对近三十年来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总结了线上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阶段与特点,发展至今,其背后动力来源于综合国力的强盛与信息技术的变革。从教学方面来看,教学模式由线上模式向混合模式发展;教学技术由“多媒体”辅助到“直播、录播”混合教学;平台建设上由国家网站到各种商业性APP。

线上对外汉语教学自发展之初一路走来,面临许多困境与挑战,但我们披荆斩棘,吸取经验教训,从各个方面优化升级,经过一代又一代对外汉语人的不懈努力,线上对外汉语教学将为中国语言文化的传播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安澜.浅析新型对外汉语网络教学[J].黑河学刊,2021(02):92-94.

[2]丁云华.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020教学模式与管理机制探索[J].高校教育管理,2016(01):111-114.

[3]郭春才,金义富.基于未来教育空间站的020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06):24-30.

[4]胡甜甜,李荷心,颜定刚.线上教学平台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发展趋势[J/OL].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16):63.[2021-06- 25].https://www.xzbu.com/1/view-1537077 3.htm.

[5]胡珍莹,杨传斌,张瀛.基于翻转课堂的对外汉语学习平台设计[J].现代语文(语文研究版),2016(12):94-96.

[6]贾鼎,丁一力.现代信息技术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98(03):84-87.

[7]李斌.利用互联网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3.

[8]李欣.远程教育技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育,2016(03):92-98.

[9]李新颜.对外汉语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及其运营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10]李宇明.新冠疫情对汉语国际教育的影响[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04):01-02.

[11]解艳华.刘利民:这是一次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实验”[N].人民政协报,2020-03-25.

[12]刘青.对外汉语课程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实施方案设计[J].教师,2021(1):119-120.

[13]卢达威,洪炜.汉语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展望[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3(06):23-31.

[14]马云逸,黄燕青,程世岚,李定倩,王涵,周易婷.“对外汉语”网络学习平台调查研究:问题与对策[J].内江科技,2020(03):129-131.

[15]孟繁杰.汉语国际推广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新方向——基于网络的远程汉语教学[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01):55-57.

[16]倪向东,李盛林,曹杰,马蓉.网络教学平台在课程辅助教学应用中的利弊[J].现代教育科学,2010(04):70-71.

[17]牛卫红.网络教学特点与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6(07):133-134.

[18]盛赛.汉语学习类APP资源的调查及应用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7.

[19]宋晖,白乐桑.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混合式教学生态[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04):03-04.

[20]谭永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实施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2):05-09.

[21]唐蕾.“互聯网+”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咨询,2019(16):218-218.

[22]滕青.传播中华文明发展远程对外汉语教学[J].中国远程教育,2001(11):46-48.

[23]王建勤.对外汉语教材现代化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0(02):09-15.

[24]王瑞烽.疫情防控期间汉语技能课线上教学模式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20(03):300-301.

[25]王添淼,裴伯杰.汉语慕课课程个案研究[J].民族教育研究,2016(02):128-132.

[26]王羽.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文学少年,2019(10):197-198.

[27]魏文婷.MOOC讨论区基于问题的协作学习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探究及应用——以中级汉语语法课程为例[D].北京:北京外国语大学,2018.

[28]翁一鸣,纪亚忠,王炎秋.大学生线上教学平台使用情况调查及教学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1(16):33-36.

[29]吴小军,张艳,马笛.基于“互联网+”的对外汉语教学实验室平台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08):312-314.

[30]吴勇毅.互动:语言学习的关键——新冠疫情下汉语教学面临的挑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04):04-05.

[31]熊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32]徐娟,史艳岚.十年来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13(12):54-58.

[33]杨竣尧.网络孔子学院在线教学课堂功能实证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6.

[34]余园园.对外汉语网络教学现状初探[J].现代交际,2012(11):217-218.

[35]俞馨莹.对外汉语网络教学平台的分析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8.

[36]张景彦,贺文.“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1):105-108.

[37]张鹏.疫情期间中文教育暴露的问题及对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04):03-04.

[38]张艺馨.对外汉语视频教学及其走势[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39]郑才华.对外汉语在线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新闻传播,2019(08):34-35.

[40]郑通涛.建立对外汉语网络教学平台[J].海外华文教育,2004(04):45-48.

[41]郑艳群.汉语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可实现提醒的分类与设计[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会务工作委员会编.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C].北京,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会务工作委员会,1990,842-853页.

[42]钟至柔,刘建国.浅析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8(34):296~297.

[43]Christine Geith, Karen Vignare.Access to Education with Online Learning and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Can they Close the Gap[J].Journal of Asynchronous Learning Networks,2008,12(1):105-126.

[44]Moore, M. G., Kearsley, G. Distance education: A systems view (2nd ed)[M]. Belmont, CA: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2005.30-35.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指导老师:李秋新)

对外汉语初级教学教案范文第4篇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

(参见教材第

二、

五、七章)

第一节:教学设计(参见教材第二章)

一、相关概念

1.课程设计与大纲制定

这两个概念都属于语言教学法理论中教学设计层次上的概念,是第二语言教学实施的前期基础工程。一般来说,“课程设计”和“大纲制定”都要对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描述和规定,涉及的内容和范围既有交叉部分又各有侧重。 课程设计:是对与语言教学相关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对教学的实施进行全面设计,它涉及教学的计划、实施、评估、管理以及与教学相关的行政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主要是对语言学习的性质、目的、过程、评估、教师和学生的作用等问题作出一般的规定和描述。

简单地说,“课程设计”就是对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制定计划方案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课程设计就是教学设计。

大纲制定:指对语言教学大纲的一种设计,主要任务集中在语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分级上。重点把握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归纳和细化处理。

教学计划:属于教学管理层次上的概念,是教育机构为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而制定的重要文件之一。偏重于行政管理。

2.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应该属于教学设计。(饶:其实就是一回事)

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就是根据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一般规律,结合汉语和汉语教学的特点,确定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法原则;根据教学对象的学习目的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据此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使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统一的、协调一致的科学的整体。”(吕必松《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见《对外汉语教学探索》)

总体设计要考虑:“我们的教学对象有什么特点?对各类不同的教学对象在教学要求上应如何区别对待?各类教学在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应分别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要达到规定的要求,应该教给学生多少和哪些语言内容和文化知识?要达到规定的要求和教完规定的内容,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教学途径?也就是说,应该开设那几门课程或哪几种课型?每一门课程或每一种课型的教学任务是什么?要完成规定的任务必须采用什么样的训练方法?各门课程或各种课型之间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关系?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行分工合作?等等。”(同上)

二、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1、分析教学对象

分析教学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汉语水平、汉语与母语的关系、学习目的、学习期限等。

2、确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目的相适应。学生的学习目的大致有三类: 职业目的——打算成为翻译、汉语教师、研究工作者。 专业工具目的——打算借助汉语学习和研究其他专业。

临时目的——旅游、短期旅居、在一定范围内用汉语社交、利用汉语提高文化素养、好奇心等。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

3、确定教学要求——指实践汉语的要求

对听、说、读、写、译这几项语言技能的要求。

4、确定教学内容

指语言内容(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和文化知识。

5、选择教学途径

① 划分专业类型。至少可分为文科类、理工类、农医类。当然还有短训类、进修类等。 ② 划分教学阶段。根据HSK的成绩等级作为分班的依据,可分为: 预备班或汉语业 进修班或短期班 理工、西医 文史、中医

基础汉语(

一、二)

1级 一年级上

初级班(

一、二)

2级 一年级下

中级班

(一) 3级 二年级

中级班

(二) 4级 入学标准

高级班

(一) 5级

高级班

(二) 6级 三年级上

入学标准

7级

8级 三年级下

(见《汉语水平考试研究》P.107)

分教学阶段,主要是依据汉语交际能力的水平。 ③ 课程设置

语言实践课(综合课、听力、说话(口语)、阅读、写作、翻译;报刊阅读、商业会话、历史阅读等)

语言理论课 文化知识课

6、决定教学法原则

以上这些都应服从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实践汉语能力这个总要求。

总体设计主要规定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合成及测试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目的是使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保持一致。总体设计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处理好言语要素、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教学法在处理语言要素、言语技能、言语交际能力三者关系时,侧重点不一样。 结构语言学的“听说法”,它是以语法结构作为大纲来编排教学顺序,以语言要素为中心来组织语言材料。

三、总体设计的任务和作用

(1)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

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最佳教学方案的选择。

①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受到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制约, 同时它也受到教学过程中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各种矛盾, 因此,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也是不断分析解决各种矛盾的过程。

②第二语言教学又具有它的普遍性,即所有第二语言教学共同的特点,同时各种不同语言的教学 ( 例如英语和汉语 )、同一种语言在不同条件下的教学 ( 例如目的语环境和非目的语环境、群体教学和个别授课等 ) 又有其特殊性。处理这些共性和特殊性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原则、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来进行,但是其效果是不同的。即使是运用同一种教学原则、途径和方法进行教学,对 A 种语言效果可能好,对B 种语言效果可能就差。或者同时教 A 种语言,在某种条件下效果好,而在另一种条件下效果就差。可见语言教学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③要取得语言教学的最佳效果,就要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根据各种特定的条件,充分研究其共性和特殊性,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应解决各种普遍性矛盾和特殊性矛盾的最佳教学方案。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就是进行总体设计。通过总体设计把教和学统一起来, 把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统一起来, 把教学需要和各种客观条件统一起来, 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 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

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即总体设计、教材编写 (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四大环节是各自相对独立的环节,又是互相衔接的统一体。无论哪一个环节都要针对一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都要选择适合于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因此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四者保持一致和统一,就能使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 总体设计则能从根本上实现上述四者之间的一致和统一。

(3) 使全体教学人员能根据不同的分工进行协调行动

语言教学活动一般而言是一种群体的协调活动。一项教学工作,往往由多个教师共同承担,这就有分工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来考察。就纵向而言,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工作一般由多个教师分别承担;就横向而言,每项具体的工作例如教材编写, 也往往由数个教师合作。这样就有纵向的衔接、连贯和横向的协调、平衡关系。全体教学人员既要分工,也要协调。总体设计在确定教学对象、目标、内容和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使全体教学人员明确教学的全过程以及自己在全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分工,明确自己承担的任务,从而能自觉地担当起自己的教学工作并协调好与其他教学人员的任务和关系。

在总体设计的一些相关栏目中,把:教材41-65页的相关内容放进去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材评估和选用

一、历史回顾与展望(刘345)

二、教材编写原则(刘351)

三、教材编写经验(刘362)

四、速成汉语教材编写原则(同上)

杨教授讲演的第一个部份是关于教材编写.杨教授首先提出了编写教材必须有总体设计,并且说明

如何进行设计,然后才能按照总体设计来编写. 甚么是总体设计

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

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

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 编写(包括教材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

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的行动,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 如何进行设计

(1) 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学习时限. (2) 确定教学目标——包括:使用目的语的范围,目的语水平等级.

(3) 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指标——例如词汇,哪些领域内的,词的数量. (4) 确定教学原则——怎么样处理语言要素,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

的关系?怎么样进行技能训练?怎么样处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5) 规定教学途径——划分教学阶段,进行课程设计. (6) 明确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

杨教授还强调要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指导教材编写,强化词语教学, 淡化句法教学,要让练习成为教材的主体.

杨教授还介绍了北语正在编写的对外汉语短期速成系列.

其教材体例为 : 每课包括听力训练,会话训练和读写训练三个部份.听力训练打头,首先给学生输入大量语言信息,在此基础上练习会话,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接下来练习读写,提高阅读和笔头表达的能力. 每课体例为 :

第一部分:听力训练:(1)复习(2)理解练习(3)记忆练习

第二部分:会话训练:(1)复习(2)4-6段未完成式会话

第三部分:读写训练:(1)复习(2)读写(3)总结归纳语法

第四部分:课后练习:(1)评估当天的学习(2)复习生词,会话,短文等

十一月十七日,新雅中国语文研习所很荣幸邀请到杨惠元教授为本所主持讲座,讲题为「对外汉语短期速成课程的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杨教授在北京语言大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他提出的论点及意见,对本所老师在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方面有莫大的裨益. 以下为杨教授讲演摘要. 杨惠元教授 10

该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为

(1) 贯彻「输入大于输出」,「先口头后笔头」, 「先认读后书写」的原则,使学生「轻松学习 自然学习」.

(2) 教材内容力求具有时代感,语言鲜活,生动有 趣.本教材不仅教语言而且教学习方法,提高 学生自学的能力.

(3) 练习追求多样化,实用有效;练习分为课堂练 习和课后练习,增加课后练习量,使课后练习 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4) 每一课都安排大量,充份,有效的学生的活动, 通过这些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

(5) 教材以功能为主,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语法讲解采用归纳法,只讲解最基本的句式和汉语里特殊的句式.

(6) 编写课文时先选定生词.教材中的词汇分为理解性词汇和表达性词汇,表达词汇均包含在理解性词汇之中.选词的原则一是实用,二是词汇本身的规律. (7) 每课理解性词汇50-60个,总共3000个左右.表达性词汇每课20个,总共1000个左右.词语练习以七比特和记忆——遗忘理论为指导.

(8) 汉字教学尽量考虑汉字的规律,从易到难,先识后写,先教笔划,笔顺,独体字的偏旁,再教合体字.每课汉字20-24个,总共1100个左右.

(9) 教材充份考虑短期学生的现代化生活需求和双向文化背景. (10) 教材增加插图量,力争制作动画和多媒体课件.

五、文学作品与中高级汉语教材

六、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评估原则:

实用性、知识性、科学性(教授规范、通用的汉语汉字;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教学规律)、趣味性

七、对外汉语教材的选用原则:

交际性:教学内容的选择、语言材料的组织要充分考虑到有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教材要有利于教学过程交际化,便于交际活动的开展。 语言材料必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要尽可能贴近生活,应该选用便于交际的语言情景。 针对性:针对教学对象、教学类型、课程类型选用教材。

系统性:语言要素、语言技能之间的平衡协调;要充分考虑多媒体、图片、幻灯、声像等辅助手段,形成系列的、立体的教材体系;要考虑初中高级别的衔接。

教材编写、评估和选用(把教材150放进去)

对外汉语教学的测试与评估(教材:278

师资培养与评估(略讲)

第四章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特点”是不是重复?) 在谈到教师应该注意些甚么才能让自己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作用时,杨教授提到了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意识和行为

1. 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

课堂教学意识,除了「感觉,思维,想法」的意思以外,还包括「对课堂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的认识」,「应当时刻清醒,不要忘记」的意思.「意识」是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在教师头脑中内化的结果.

2. 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行为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方式和具体的操作法.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都是一定教学意识的反映.「行为」是教师头脑中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外在的表现. 3. 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跟教学质量有直接的相关

在课堂上,教师有甚么样的课堂教学意识就会有甚么样的教学行为,有甚么样的教学行为就会有甚么样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与教学行为有着直接的相关.

(二) 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教学行为

有效教学行为指的是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无效教学行为指的是阻碍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追求和发扬有效教学行为,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防止和克服无效教学行为.

对外汉语教学法与课型论(教材:1

12、349)对外汉语教学阶段论

一、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二、语言要素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与方法142)

三、言语技能教学

四、多媒体语言教学

第六章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陈昌来2

22、

教材207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78-33)

现代科技的研究

第七章

对外汉语初级教学教案范文第5篇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论

(参见教材第

二、

五、七章)

第一节:教学设计(参见教材第二章)

一、相关概念

1.课程设计与大纲制定

这两个概念都属于语言教学法理论中教学设计层次上的概念,是第二语言教学实施的前期基础工程。一般来说,“课程设计”和“大纲制定”都要对第二语言教学的目的、方法和过程进行描述和规定,涉及的内容和范围既有交叉部分又各有侧重。 课程设计:是对与语言教学相关的内外部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对教学的实施进行全面设计,它涉及教学的计划、实施、评估、管理以及与教学相关的行政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主要是对语言学习的性质、目的、过程、评估、教师和学生的作用等问题作出一般的规定和描述。

简单地说,“课程设计”就是对语言教学的整个过程制定计划方案并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干预。课程设计就是教学设计。

大纲制定:指对语言教学大纲的一种设计,主要任务集中在语言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分级上。重点把握教学内容,对其进行归纳和细化处理。

教学计划:属于教学管理层次上的概念,是教育机构为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而制定的重要文件之一。偏重于行政管理。

2.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应该属于教学设计。(饶:其实就是一回事)

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就是根据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的一般规律,结合汉语和汉语教学的特点,确定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法原则;根据教学对象的学习目的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并据此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使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统一的、协调一致的科学的整体。”(吕必松《试论对外汉语教学的总体设计》,见《对外汉语教学探索》)

总体设计要考虑:“我们的教学对象有什么特点?对各类不同的教学对象在教学要求上应如何区别对待?各类教学在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应分别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要达到规定的要求,应该教给学生多少和哪些语言内容和文化知识?要达到规定的要求和教完规定的内容,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教学途径?也就是说,应该开设那几门课程或哪几种课型?每一门课程或每一种课型的教学任务是什么?要完成规定的任务必须采用什么样的训练方法?各门课程或各种课型之间应当建立什么样的关系?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实行分工合作?等等。”(同上)

二、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1、分析教学对象

分析教学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汉语水平、汉语与母语的关系、学习目的、学习期限等。

2、确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必须与学生的学习目的相适应。学生的学习目的大致有三类: 职业目的——打算成为翻译、汉语教师、研究工作者。 专业工具目的——打算借助汉语学习和研究其他专业。

临时目的——旅游、短期旅居、在一定范围内用汉语社交、利用汉语提高文化素养、好奇心等。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

3、确定教学要求——指实践汉语的要求

对听、说、读、写、译这几项语言技能的要求。

4、确定教学内容

指语言内容(语音、词汇、语法、修辞、文字)和文化知识。

5、选择教学途径

① 划分专业类型。至少可分为文科类、理工类、农医类。当然还有短训类、进修类等。 ② 划分教学阶段。根据HSK的成绩等级作为分班的依据,可分为: 预备班或汉语业 进修班或短期班 理工、西医 文史、中医

基础汉语(

一、二)

1级 一年级上

初级班(

一、二)

2级 一年级下

中级班

(一) 3级 二年级

中级班

(二) 4级 入学标准

高级班

(一) 5级

高级班

(二) 6级 三年级上

入学标准

7级

8级 三年级下

(见《汉语水平考试研究》P.107)

分教学阶段,主要是依据汉语交际能力的水平。 ③ 课程设置

语言实践课(综合课、听力、说话(口语)、阅读、写作、翻译;报刊阅读、商业会话、历史阅读等)

语言理论课 文化知识课

6、决定教学法原则

以上这些都应服从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实践汉语能力这个总要求。

总体设计主要规定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合成及测试中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目的是使整个教学过程和全部教学活动保持一致。总体设计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处理好言语要素、言语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之间的关系 不同的教学法在处理语言要素、言语技能、言语交际能力三者关系时,侧重点不一样。 结构语言学的“听说法”,它是以语法结构作为大纲来编排教学顺序,以语言要素为中心来组织语言材料。

三、总体设计的任务和作用

(1)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

总体设计的根本任务是最佳教学方案的选择。

①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受到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的制约, 同时它也受到教学过程中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各种矛盾, 因此,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也是不断分析解决各种矛盾的过程。

②第二语言教学又具有它的普遍性,即所有第二语言教学共同的特点,同时各种不同语言的教学 ( 例如英语和汉语 )、同一种语言在不同条件下的教学 ( 例如目的语环境和非目的语环境、群体教学和个别授课等 ) 又有其特殊性。处理这些共性和特殊性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原则、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来进行,但是其效果是不同的。即使是运用同一种教学原则、途径和方法进行教学,对 A 种语言效果可能好,对B 种语言效果可能就差。或者同时教 A 种语言,在某种条件下效果好,而在另一种条件下效果就差。可见语言教学的原则、途径和方法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③要取得语言教学的最佳效果,就要遵循第二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根据各种特定的条件,充分研究其共性和特殊性, 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应解决各种普遍性矛盾和特殊性矛盾的最佳教学方案。选择最佳教学方案就是进行总体设计。通过总体设计把教和学统一起来, 把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统一起来, 把教学需要和各种客观条件统一起来, 从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 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

第二语言教学的四大环节,即总体设计、教材编写 (或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四大环节是各自相对独立的环节,又是互相衔接的统一体。无论哪一个环节都要针对一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都要选择适合于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因此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原则四者保持一致和统一,就能使各个教学环节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而 总体设计则能从根本上实现上述四者之间的一致和统一。

(3) 使全体教学人员能根据不同的分工进行协调行动

语言教学活动一般而言是一种群体的协调活动。一项教学工作,往往由多个教师共同承担,这就有分工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来考察。就纵向而言,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等工作一般由多个教师分别承担;就横向而言,每项具体的工作例如教材编写, 也往往由数个教师合作。这样就有纵向的衔接、连贯和横向的协调、平衡关系。全体教学人员既要分工,也要协调。总体设计在确定教学对象、目标、内容和原则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使全体教学人员明确教学的全过程以及自己在全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分工,明确自己承担的任务,从而能自觉地担当起自己的教学工作并协调好与其他教学人员的任务和关系。

在总体设计的一些相关栏目中,把:教材41-65页的相关内容放进去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材评估和选用

一、历史回顾与展望(刘345)

二、教材编写原则(刘351)

三、教材编写经验(刘362)

四、速成汉语教材编写原则(同上)

杨教授讲演的第一个部份是关于教材编写.杨教授首先提出了编写教材必须有总体设计,并且说明

如何进行设计,然后才能按照总体设计来编写. 甚么是总体设计

第二语言教学的总体设计是根据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在全面分析第二语言教学的

各种主客观条件,综合考虑各种可能的教学措施的基础上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

标,教学内容,教学途径,教学原则以及教师的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以便指导教材 编写(包括教材选择),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使各个教学环节成为一个互相衔接的,统一的整体,使

全体教学人员根据不同的分工在教学上进行协调的行动,提高第二语言教学的效率和成功率. 如何进行设计

(1) 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自然特征,学习目的,学习起点,学习时限. (2) 确定教学目标——包括:使用目的语的范围,目的语水平等级.

(3) 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指标——例如词汇,哪些领域内的,词的数量. (4) 确定教学原则——怎么样处理语言要素,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技能

的关系?怎么样进行技能训练?怎么样处理语言和文字的关系?

(5) 规定教学途径——划分教学阶段,进行课程设计. (6) 明确教师分工和对教师的要求.

杨教授还强调要用最新的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指导教材编写,强化词语教学, 淡化句法教学,要让练习成为教材的主体.

杨教授还介绍了北语正在编写的对外汉语短期速成系列.

其教材体例为 : 每课包括听力训练,会话训练和读写训练三个部份.听力训练打头,首先给学生输入大量语言信息,在此基础上练习会话,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接下来练习读写,提高阅读和笔头表达的能力. 每课体例为 :

第一部分:听力训练:(1)复习(2)理解练习(3)记忆练习

第二部分:会话训练:(1)复习(2)4-6段未完成式会话

第三部分:读写训练:(1)复习(2)读写(3)总结归纳语法

第四部分:课后练习:(1)评估当天的学习(2)复习生词,会话,短文等

十一月十七日,新雅中国语文研习所很荣幸邀请到杨惠元教授为本所主持讲座,讲题为「对外汉语短期速成课程的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杨教授在北京语言大学从事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工作.他提出的论点及意见,对本所老师在教材编写及课堂教学方面有莫大的裨益. 以下为杨教授讲演摘要. 杨惠元教授 10

该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为

(1) 贯彻「输入大于输出」,「先口头后笔头」, 「先认读后书写」的原则,使学生「轻松学习 自然学习」.

(2) 教材内容力求具有时代感,语言鲜活,生动有 趣.本教材不仅教语言而且教学习方法,提高 学生自学的能力.

(3) 练习追求多样化,实用有效;练习分为课堂练 习和课后练习,增加课后练习量,使课后练习 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4) 每一课都安排大量,充份,有效的学生的活动, 通过这些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和完成交际任务的能力.

(5) 教材以功能为主,强化词语教学,淡化句法教学.语法讲解采用归纳法,只讲解最基本的句式和汉语里特殊的句式.

(6) 编写课文时先选定生词.教材中的词汇分为理解性词汇和表达性词汇,表达词汇均包含在理解性词汇之中.选词的原则一是实用,二是词汇本身的规律. (7) 每课理解性词汇50-60个,总共3000个左右.表达性词汇每课20个,总共1000个左右.词语练习以七比特和记忆——遗忘理论为指导.

(8) 汉字教学尽量考虑汉字的规律,从易到难,先识后写,先教笔划,笔顺,独体字的偏旁,再教合体字.每课汉字20-24个,总共1100个左右.

(9) 教材充份考虑短期学生的现代化生活需求和双向文化背景. (10) 教材增加插图量,力争制作动画和多媒体课件.

五、文学作品与中高级汉语教材

六、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评估原则:

实用性、知识性、科学性(教授规范、通用的汉语汉字;教学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教学规律)、趣味性

七、对外汉语教材的选用原则:

交际性:教学内容的选择、语言材料的组织要充分考虑到有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教材要有利于教学过程交际化,便于交际活动的开展。 语言材料必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要尽可能贴近生活,应该选用便于交际的语言情景。 针对性:针对教学对象、教学类型、课程类型选用教材。

系统性:语言要素、语言技能之间的平衡协调;要充分考虑多媒体、图片、幻灯、声像等辅助手段,形成系列的、立体的教材体系;要考虑初中高级别的衔接。

教材编写、评估和选用(把教材150放进去)

对外汉语教学的测试与评估(教材:278

师资培养与评估(略讲)

第四章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特点”是不是重复?) 在谈到教师应该注意些甚么才能让自己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作用时,杨教授提到了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意识和行为

1. 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

课堂教学意识,除了「感觉,思维,想法」的意思以外,还包括「对课堂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的认识」,「应当时刻清醒,不要忘记」的意思.「意识」是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在教师头脑中内化的结果.

2. 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行为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活动方式和具体的操作法.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都是一定教学意识的反映.「行为」是教师头脑中的教学思想,教学原则外在的表现. 3. 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跟教学质量有直接的相关

在课堂上,教师有甚么样的课堂教学意识就会有甚么样的教学行为,有甚么样的教学行为就会有甚么样的教学质量;教学质量与教学行为有着直接的相关.

(二) 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教学行为

有效教学行为指的是能够促进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无效教学行为指的是阻碍教学目标实现的行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追求和发扬有效教学行为,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防止和克服无效教学行为.

对外汉语教学法与课型论(教材:1

12、349)对外汉语教学阶段论

一、汉语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二、语言要素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与方法142)

三、言语技能教学

四、多媒体语言教学

第六章

对外汉语教学研究论(陈昌来2

22、

教材207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理论和方法78-33)

现代科技的研究

第七章

对外汉语初级教学教案范文第6篇

一、应用语言学在国内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一)应用语言学在国内的发展

1.我国应用语言学的萌芽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例如孔子办学,就开设了“文学”和“言语”两科,在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但是都是处在自发状态,没有形成专门的学科和体系。从整体上来讲,还是处在传统语文学的阶段,即文字、音韵、训诂,只是为经典作注释。

2.晚清到民国成立时期。1898年马建忠《马氏文通》出版,是中国形成独立语言学的标志。

3.二十世纪初到建国前。主要是围绕白话文运动开展的,其内容主要是要使白话文取得书面语的正统地位。

4.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时期。主要是语文知识普及阶段。《人民日报》开始连载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讲话》,并且发表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1955年10月通过《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和确定“普通话”的内容,在会后实施了《汉语拼音方案》。为了促进汉语规范化,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从1956年起开始编纂《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正式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具有很高学术水平的规范性词典。

5.改革开放以来。应用语言学科成立以及蓬勃发展。1984年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成立,这是中国应用语言学学科成立的第一个标志。1992年《语言文字应用》创刊。《语言文字应用》的创刊使应用语言学有了专门的阵地。

(二)应用语言学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近20年来,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中国的应用语言学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一个十分突出的变化就是出现了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语用学、对外汉语教学等新型学科,这些新型学科大都和应用语言学有密切关系,甚至本身就是应用语言学的内容。这说明应用语言学在中国已经发展成熟。在这些新型学科中,计算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在发展速度上无疑将会处于领先地位,将可能是中国语言学未来发展的主要动力。

1.在计算语言学方面

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影响到所有学科的研究工作。在语言学方面,形成了计算语言学这门新型学科,言语工程技术成为热门课题。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年的努力,汉语语音识别与合成、汉语自然语言理解、中文信息处理、汉语语料库的建设、现代汉字字频统计、现代汉语词频和句型频度统计等方面的研究都已经取得相当可喜的成果。其中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成绩骄人:陆续开发的多种键盘输入方法。解决了汉字和一些少数民族文字进入计算机的问题;汉字自动识别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进展明显;信息处理开始走向对自然语言大规模真实文本的自动处理,等等。这些成就都大大促进了我国的信息化进程。

著名科学家、“当代毕异”王选教授主持的我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和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制,引领中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将语言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取得划时代的巨大变革。

2.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

过去,对外汉语教学曾被一些人讥为“小儿科”教学,近20年来“异军突起”,一跃成为语言学领域中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新型学科。这自然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密切相关。20年来,留学生的人数猛增,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成倍增长,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终于为中国应用语言学领域增加了一门充满朝气的新学科。

1987年8月14日,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正式成立。学会的成立促进了汉语作为外语教学和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了世界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发展。

理论建树初具规模。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由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两部分组成;基础理论包括语言理论、语言学习理论、跨文化交际理论和一般教育理论等;应用理论是指教学理论和教学法。

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对象,即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汉语的学习和教学,即研究外国人学习和习得汉语的规律和相应的教学规律。

研究方法已具有自身的特点。第一位是汉语本体研究,但在研究方法上、侧重点上不同于一般的汉语研究。

研究领域正在拓宽。社会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作用的研究,开始引起人们的注重。开始是关注汉语教学中文化背景和文化知识的介绍,继而进入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领域,开始研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中所碰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研究成果十分可观。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汉语本体研究成绩尤为突出。

二、应用语言学在国外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一)应用语言学在国外的发展

1.语言学在成为独立学科之前,长期从属于哲学,属于语文学的范围。

2历史比较语言学时期。1786年英国学者琼斯发现了古印度语的梵语和欧洲的许多语言有同源关系,导致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产生,是语言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3.结构语言学时期。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针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不足,提出了一系列的语言学理论,奠定了现代语言学的基础。

4.生成语言学时期。1956年乔姆斯基发表了《句法结构》,认为结构分析不能掌握人类语言的创造性。提出了生成语言学。

5.十九世纪以后,应用语言学就已经跟历史比较语言学分道扬镳了,当时的应用语言学主要是指语言教学。1870年,波兰语言学家博杜恩?德?库尔特内就已经提出要区分“纯粹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6二十世纪40年代,在二战前后,由于军事、科技、文教、旅游的需要。随着外语教学的发展,人们才开始重视应用语言学的发展。一般认为美国是应用语言学的发源地。

标志应用语言学形成的重要事件是1946年美国在密执安大学建立的英语学院,研究如何对外国人讲授英语,并出版著名的杂志《语言学习》,这个刊物的副题就是《应用语言学杂志》。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明确冠以“应用语言学”的杂志,从此,应用语言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学科,受到学术界的承认和接受。

应用语言学发展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是1964年在法国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应用语言学大会和国际应用语言学协会的成立。该会议每三年一次。

(二)应用语言学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近几十年来,国外的应用语言学日益广泛地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越来越普遍地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形成了众多新的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从而使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更加密切,成为研究方法最精确的学科。与此同时,其理论和方法也开始对其他学科产生重大影响,已经不再是和国计民生无关的象牙塔内的纯学术研究,而是走向社会。在社会生产和文化建设各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应用语言学的发展先后经过对比分析、差错分析、行为分析、话语分析和语言统一性及多样性分析五个阶段。50、60年代的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对比分析,差错分析占很大比重。对比分析在50年代相当盛行,它的心理基础是行为主义。在对比分析占主导地位的50年代,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和实践集中

在对不同语言的异同进行对比,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的对比。此后由于人们在实践中越来越多地发现两种语言结构不相同时不一定就出现错误,而两种语言相近的地方却往往出现错误,很多错误与L1并没什么关系;与此同时,50年代美国学术思潮开始发生变化,乔姆斯基对行为主义心理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差错分析取代了对比分析。自60年代末到70年代之间。差错分析在外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自70年代末起,人们不再过多关注学习者的语言差错,而是把注意力投向整个二语学习过程,他们研究学习者的词汇、句法、音位习得规律、行为分析,因而成为继差错分析之后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又一热门话题。

与此同时,话语分析由于摒弃孤立分析句子的弊端,把话语分析与话语所使用的语境联系起来而倍受推崇。在80年代,话语分析在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已相当盛行。90年代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和领域更加深入,广泛,涉及到多种学科,交叉学科,即跨学科研究,把语言的社会性因素提到了重要地位。

三、评价

从总体上看,国外应用语言学发展很快,但在理论上还比较薄弱。这有多方面原因:一个是学科形成到现在的时间还不太长,学科基础不够深厚,理论研究自然比较薄弱;另一个是应用语言学涵盖的内容繁多,不容易进行总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加强应用语言学各分支学科方法论的综合梳理与总结,加强应用语言学基本理论研究,将是应用语言学今后在理论建设方面的重要任务。

跟国外相比,我们的应用语言学比较注意研究各分支学科的实际问题和总规律,而且认为应用语言学不只是理论的应用,本身也有理论。在理论方面,有从国外借鉴而有所发展的,有主要是我国提出的。

综上所述,对于应用语言学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个人有以下几点提议:

首先,应用语言学的关键在“应用”。其学术目标是解决国家和人类在发展中所遇到的语言问题。只有基于这样的认识,应用语言学才能在国家发展中找准自己的位置,与时俱进,并通过自己的学科研究,促进国家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同时,也要加强和发展基础理论研究。有的人认为应用语言学考虑的仅是实际的应用,往往忽略基础理论研究,结果应用的成果局限性很大。例如我国计算机汉字输入方法层出不穷,研究者只从文字的结构着眼,而忽略汉字使用的心理语言过程的探讨。一般来说,从思想到言语输出,其语言的外壳是声音。汉语不是拼音文字,其语言表征是否有声音的,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基础理论问题。美国认知科学家司马贺(Herbert Simon)和一些中国学者的研究表明,即使是汉字的处理也要经过“语音环”(phono logical loop),所以对用计算机写作的人来说,用音码输入较为直接;但是对打字员来说,他首先看到的是一个个字,其语言输入是视觉的,则可能用形码较为直接。所以对编码法的评估不能离开用户。有些打字员也可能不是一个字一个字看,而是以整个词组或句子来看,然后转换成声音表征,再进行输入。那么哪一种输入法好呢?也有待观察和研究。我只是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应用型的研究往往离不开基础研究。往往是以基础研究为先导,开发更多、更好的应用研究。

最后,要重视视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是当今学术发展的大趋势。应用语言学从根本上说,是研究语言本体和本体语言学同应用各部分结合部、接触面,包括结合、接触的动态变化的规律性的学科。是语言学同相关学科交叉、融合而产生的学科群。应用语言学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应用语言学是生机勃勃、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例如在全新的21世纪,世界正面临着一场新技术革命。推动这场新技术革命的核心就是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就应用语言学来说,新技术革命的核心就是计算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的发展对应用语言学的各个领域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上一篇:初中政治建设法治中国范文下一篇:二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