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财务分析论文范文

2023-10-28

课程教学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通用基础。一般来说,学习机械加工专业的中职生,都会在中职学校的第二、三个学期安排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如果单纯按照该课程的教材来讲授,对基础薄弱、学习目的不明确的中职生来说,在理解与运用理论知识方面会有一定的难度,学习效果也不会很理想。有必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已有经验,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建构主义;机械基础;教学方式

机械基础是机械类专业通用基础,主要介绍常用机械传动类型、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传动比计算和应用场合等,是理论知识非常强的一门学科。如果单从理论知识介绍作为切入点来教学,对基础薄弱、学习目的不明确、注意力容易分散的中职生来说在理解与运用上有一定的难度。于是我们有必要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已有基础经验,基于建构主义来进行教学。那么,基于建构主义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方式有何特点呢?

一、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使课程变抽象为具体

对普遍的中职生来说,在进入职校以前从未深入研究过专业方面的知识,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与知识。如果我们翻阅机械基础的教材会发现里面的内容多是文字和没有见过的图片,对学生来说非常抽象,难以理解里面的定义、类型、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计算方式及应用场合等。这就有必要对课程进行二次开发,运用建构主义把抽象的问题及内容架构在具体的学生已经接触并且容易接受的事物上,学生学起来会具体直观一些。比如在讲授带传动一章内容,如何领学生进门激发学习的欲望呢?这里我们运用建构主义,采用学生耳闻目睹的例子——拖拉机来引入带传动的概念、组成和工作原理。事实证明是有效的,学生学习效果比较显著。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使课程变复杂为简单

机械基础中往往有一些内容是错综复杂而难于区分的,为了让学生清晰地区分与理解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样运用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使问题简单化。如讲授螺旋传动一章时,比较难理解的是连接螺纹与传动螺纹的区别。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连接螺纹,在教学的处理上以学生正在坐着的板凳为例子帮助他们分析连接螺纹的工作原理。板凳的固定方式就是用螺丝钉旋进板凳上的螺纹孔来固定的,原理是螺丝钉的圆柱面上有外螺纹,而板凳上的螺纹孔内有内螺纹,这样将外螺纹与内螺纹组合起来,实现紧密连接,起到固定的作用,此时连接螺纹一般来说是三角形螺纹即普通螺纹;而传动螺纹有梯形螺纹、矩形螺纹、锯齿形螺纹,这些螺纹都能够实现螺旋传动。那么螺旋传动的工作原理又是怎样的?如果按照定义螺旋传动是利用螺杆和螺母组成的螺旋副来实现传动的,学生听起来如坠云雾,不知所云。为了使学生容易理解概念与工作原理,在教学中以台虎钳为例子来讲述,前提是我们所教授的对象,在第一个学期已经接触过钳工实习,每个人都动手操作过台虎钳,知道只要旋转手柄就可以让台虎钳夹紧与放开。台虎钳的夹紧与放开实际上是因为里面结构存在螺旋传动。接着以车床的丝杠与进给箱的工作原理拓展,教师再点拨一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那么传动螺纹、螺旋传动的概念及其工作原理能够明晰起来。

三、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使课程变枯燥为生动

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手段把原来枯燥的机械基础课程变得生动起来,这实际上也应用了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把原来呆板的教学内容变得活灵活现。比如讲述曲柄滑块机构、凸轮机构时,如果按照课本进行教学讲述,学生普遍会对本课题产生厌倦心理。因为在他们的思维里从来没有这方面的认知经验,所以很难理解里面的奥妙。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我们以色彩艳丽的汽车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动画引入。这时哪一部分是曲柄滑块机构、哪一部分是凸轮机构,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是怎样的,它们的工作原理又是怎样的,都从动画中直观地表达出来。又如讲述轮系一章,单从挂图给学生展示其工作原理,学生普遍不知所云。为避免学生厌学,我们在网上搜索了汽车变速箱齿轮传动的工作过程视频,在播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全面分析其轮系工作原理,使他们建立经验,然后再引入本课题的重点与难点——传动比的计算,那么这种学习效果会比单从课本教学好很多。

四、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方式,使理论与动手操作达到统一,让学生学以致用

学生大部分在接触某一课程时都会思考这门课有什么用,我学这门课用来干什么,我为什么要学,简单来说就是不明确学习的目的与目标。为了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的目的与目标,有必要在学习课程中与实际联系起来,并且使他们能够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动手操作创造出产品。比如讲授铰链四杆机构一章,我们先让学生制作模型。方法是找出不同长度的四张纸,分别折成四条杆状,然后把四条杆用订书机连接成一个四边形(即平面四杆机构),注意每两条杆连接处仅有一颗钉(即铰链),再让他们旋转某一条杆,观察其他的杆是不是会跟着运动,如果运动,那么就做对了。这就是运用建构主义,使学生在实践中独自总结出铰链四杆机构概念。接着就要深入分析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两个基本性质。同样我们也是以学生实践为主,归纳出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两个基本性质。方法是让学生用尺子分别量出同一条杆上两颗钉的有效距离,也即杆长。分析最短杆、最长杆、最短杆与最长杆之和、其他两杆之和以及哪一条作为机架等等内容,在实践中让学生逐渐体会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两个基本性质。最后让学生分析生活例子,分析它们是什么类型的铰链四杆机构。这里是基于建构主义机械基础课程各单元教学方式设计方案介绍。

机械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机械内部各种传动机构的特征和应用,并了解常用机构、轴系零件及液压与气压传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我们在运用建构主义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往往取材于生活中零零碎碎的例子来让学生分析了解本门课程。但是能否把本门课程所有教学内容融缩于研究某一机械内部传动机构,比如汽车的内部传动机构,并且实实在在能够让学生动手拆装了解里面的结构与原理,也许会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参考文献:

[1]孙大俊.机械基础[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马跃.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推动英语精读教学法改革[J].中国西部科技,2011(2):81-83.

[3]王晓燕.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现代情报,2006(2):184-186.

[4]温彭年,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17-22.

课程教学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在应用型大学中,通过对财务会计课程进行合理的改革,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为了保证应用型大学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得到更好的改革,本文主要分析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社会对应用型大学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应用型大学要合理改进原有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提高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应用型大学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应用型大学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财务会计专业是应用型大学中的重点专业之一,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财务会计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应用型大学财务会计流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合理改革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满足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在应用型大学中,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合理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财务会计课程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另外,通过对财务会计课程进行科学改革,能够更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财务会计课程学习中.由于大学财务课程内容比较复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在该平台上,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进行有效沟通,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在满足学生各项需求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应用型大学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

在应用型大学中,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了保证财务会计课程得到更好的改革,财务会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对财务会计课程的重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例如,应用型大学财务会计专业教师可以定期参加网络培训,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其今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通过树立正确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能够帮助高校财务会计专业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由于应用型大学财务会计课程内容比较复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踐能力.例如,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到企业中实习,实习完毕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自己实习的感受,并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与鼓励,有效提高高校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完善财务会计课程教育体系

为了保证应用型财务会计课程改革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除了树立正确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教师还要不断完善原有的财务会计课程教育体系,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财务会计专业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财务会计活动,并结合企业的发展需求,培养专业型人才,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合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应用型大学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科学调整教学内容,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之上,培养其良好的合作精神.另外,应用型高校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构建网络学习平台,在该平台上,学生可以自主学习,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时与其他学生或者教师进行沟通,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

通过不断完善财务会计课程教育体系,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高校财务会计专业教师来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具有敏锐的判断力,结合企业对人才的各项需求,制订合理、高效的管理制度,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财务会计课程学习中.由于高校财务会计课程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空闲时间,积极学习相关知识,定期参加网络培训,不断提高其课程学习质量.

(三)优化财会会计课程教学方法

在应用型大学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不断优化财会会计课程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例如,学校可以定期聘请教授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财务会计专业的教师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不断吸引高校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财务会计学习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针对考核不通过的学习,要给予相应的鼓励,并适当加大培训力度,保证高校财务会计教学体系能够更好地运行.通过优化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方法,能够满足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高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情况,组建讨论小组,针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向教师请教,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优化原有的教学方法.

三、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树立正确的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目标、完善财务会计课程教育体系、优化财会会计课程教学方法,能够保证财务会计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从而为企业提供更加优秀的财务会计人才.对于应用型大学中的财务会计教师来说,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会遇到很多难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财务会计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卜华,张银杰.行动学习法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煤炭高等教育,2017(4):100-103.

[2]万迈.会计系列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探析[J].价值工程,2016(8):197-199.

[3]胡晓萍.应用型大学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当代经济,2015(25):110-111.

课程教学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该文在总结环境系统分析课程基本特点的基础上,针对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和特色,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挖掘学习兴趣、创造实践机会、灌输环保理念”的教学思路,希望为进一步提高该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系统分析;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改革

Key words:Environmental systems analysis;Teaching ideas;Reform of teaching methods

1 概述

环境系统分析是我国高等院校环境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应用数学语言对环境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描述,通过数学上的演绎推理和分析求解,使学生能够发掘出环境系统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而寻求到解决环境与经济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苏州科技学院环境科学专业为理科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鎮水、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科研单位、学校企业从事规划、设计、管理、研究和开发等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级技术应用人才。环境系统分析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认识和掌握环境问题、制定环境规划管理方案都有重要意义。笔者在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环境工程的综合性,总结环境化学课程本身的特点,按照“挖掘学习兴趣、创造实践机会、灌输环保理念”的教学思路,尽可能将环境化学知识贯穿于整个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成为专业方面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和社会环保方面的高素质人才。

2 课程特点分析和教学体会

2.1 环境系统分析课程的特点 笔者在几年实际教学过程中感到,环境系统分析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有以下几方面显著特点:(1)课程定位的基础性。本课程着重从数学上的演绎推理和分析求解的角度,探讨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质量的变化规律及其保护和规划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原理,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基础性理论支撑课,如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经济学等专业课程都建立在本课程学习基础之上。(2)内容体系的综合性。环境系统分析是一门多学科交汇的综合性科学,涉及自然、经济、技术和社会等方面;涵盖大气、水、土壤等环境基本要素;覆盖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以及生态学、生物学、土壤学等多学科知识;既要求学生有宽泛的知识面,又要有扎实的化学基础、数学分析基础。(3)学习内容的实践性。一方面,课程中所涉及的污染物迁移转化规律,基本都是源于实际污染事件的发生和管理研究。如大气污染企业的厂址设置研究、污水处理厂厂址、处理能力的设计、太湖流域水污染现状分析与治理研究等。另一方面,由于这些知识多属经实践验证的结论性规律或结果,对于初涉环境专业的学生来讲,内容相对抽象,加上数理运算推导,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只有结合实际,通过实地参观、实验操作等实践性教学,才能更好的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消化。

2.2 着眼培养学习兴趣,增强教学针对性、吸引力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1]。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或者对于某个老师的讲课风格感兴趣,就会持续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质量。环境系统分析是一门建立在基础化学和数学推导理论上的专业基础课,由于多结合模型推导,因此课程本身过于枯燥和抽象。笔者所在学校该课程设置40个课时,另有3个课时的实践环节,不少学生对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学好这门相对较抽象的课程有畏难情绪,甚至产生厌学。教学过程中,深切感到课时少、内容多而抽象的矛盾比较突出。要在课时有限的条件下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增强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吸引力上多下功夫,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热情。笔者具体在以下3个方面做了尝试:

(1)语言生动,吸引学生。环境系统分析是一门多学科相互融合的基础课程,它包含了环境化学、水、气、固废污染控制技术及原理、高等数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具有极高的综合运用性,但也具有极高的抽象性。语言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的工具。因此,可以通过一些语种的变化、语音语调的变化以及学生流行语、社会潮流语的应用,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达到将学生引向知识接纳的道路起跑线上。

(2)密切结合社会热点和潮流。将定义和原理作为教学重心的传统模式和填鸭式教育往往使学生厌烦。尤其是随着全世界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和环保事业的迅猛发展,围绕环境问题开展的前沿领域的学术研究日新月异,教学过程中,要在讲授好基本知识的同时,注重紧随时代发展及学术研究步伐,把一些全球热点事件和国际前沿性的成果穿插到课堂教学内,向学生加以介绍,使教学内容能够反映当代环境的新制度、新理论、新技术和新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2]。

沉闷的课堂气氛会严重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把一些发生在新近、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公众及网络高度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引入课堂,用课程相关理论进行解释,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讲解大气环境质量模型之前,可以先播放目前国内雾霾天气的新闻报道和危害,让学生首先对事件有个认识,从而意识到大气质量模型学习的必要性,体会到这个模块的知识将来的实际应用价值。这将有利于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进一步的深入思考。再比如,近2a由于铅锌冶炼企业的存在,水、气污染排放的影响,多地发生“儿童铅中毒事件”、“癌症村”等恶性事件,引起了国务院环保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极大关注,随之采取了强有力的行政和医疗手段,对铅锌矿的生产和村民进行了整治和救治,在事件讲述过程中结合系统分析模型对污染状况进行预测分析,展示模型模拟对于污染控制和管理方面的重要性。借助这些实实在在的事例,将抽象的数学模型具体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使他们对身边这些问题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的高度,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同时也让他们深切体会到人类保护资源、环境、维护生态的紧迫感[3]。

(3)形式多变、因材施教。针对环境系统分析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既有数学、化学基础参差不齐、老师教学方法模式单一等问题进行改革。注重兼顾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适度给予提示和复习,防止部分学生因基础不扎实跟不上进度而丧失学习信心。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从当代大学生求新求异、思维活跃、参与意识强的特点出发,运用多媒体配合教学,通过对环境现状的直观展示、污染机理的动画模拟、微观问题的宏观放大、重点内容的突出强调,使授课内容由抽象变具体,更加形象直观;开展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提问、案例分析、师生互动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比如开展学生辩论赛、机制问答等不同形式的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教学;以小组为单位的调研、竞赛,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体优势,另一方面启发学生取长补短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另外,鉴于多数学生不关注他人的演讲,可以以组为单位,设计“讨论卡”,将该组认为值得全班讨论的问题写下来,积累到一定数量再提出来讨论;同时,每个小组整理出一个“小组资料夹”,将资料来源和查找方式写下来,供全班分享[3]。

2.3 结合国外教学方法,突出提高实践能力 对比国内外的教学理念,国外教育选择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怎么学,因而学生学得主动、灵活、高兴。而国内教育总是事先给学生作出细致繁琐的规定,该学什么、学多少、什么时候学、怎么学等等,因而学生习惯于应付,学得被动、教条、无奈。

对比国内外的教育模式,国外往往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而中国教育特别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却往往忽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实,大学教育应当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学会科学思维的方法和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仅靠40个课时,要掌握环境系统分析领域的全部知识,显然是不可能的。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努力改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模式,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1)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是老师在讲台大讲特讲、眉飞色舞、兴奋不已,而学生则多是置身事外、事不关己。经过课下调查,发现这主要是由于學生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感觉缺乏参与感,无法融入。为此,笔者尝试改变现状,在一部分课中对调教学中的主客体,由学生分组调研、讨论、资料整合、解决任务、展示成果、回答疑问,而老师则以顾问的身份主要负责解释难点、纠正错误等指导性工作。比如,关于使用系统分析原理和方法完成某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设计方案,我们就采用这种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形式完成。学生可以自愿分组完成任务,自行安排任务分工,在各自负责的方面多渠道获取信息与资料,之后组员通过资料分析、整合与交流信息,最终完成分配任务。这样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在团队分工合作中掌握一种学习研究的方法。

(2)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单纯的理论教学,只会使学生变得教条和生搬硬套,只有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两者的优势。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将实践环节作为掌握理论知识的关键步骤。例如,在介绍到河流水质模型的控制方程和模型计算时,尽量使用一些软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软件的参数输入,结果输出过程中,学生会对水质模型的基本原理有进一步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另外,在社会实践方面结合专业认识,组织学生到就近的污水处理厂、环境监测站参观,参与一些水质和大气方面的监测工作,使学生结合实际的系统分析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鼓励提问和质疑,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以科学精神对待学习,尽信书不如无书,鼓励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提问,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对于学生提出的质疑和问题,无论难易,老师都要认真对待,带领学生就其可行性进行充分的讨论分析,并指导他们通过文献查阅、资料收集、结果验证、深入调研等方式进行论证,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事物认知去伪存真的辨识方法和手段。

3 结语

必须指出的是,在实际教学中,系统分析专业知识的难理解性仍是障碍,这与课程内容本身的特点有关,即知识的理解要在长期实践中完成。因此,教师的辅助讲解显得尤为必要。当然,本文中所强调的新的教学模式也十分必要,因为它更强调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研究的方法与氛围,而不是在课堂上灌输更多内容。对此,课堂上可采用情景式教学的方法,以实例为基础,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分组学习和讨论。当然为了突出学生个体特色,也应当适当安排一些以个体为单位的活动或学习,例如独立演讲就是一种学生自我监控、教师得到学生有针对性反馈的极佳方式。

参考文献

[1]张寒冰,唐艳葵,閤明勇.环境化学教学改革探讨[J].广州化工,2011,39(17):118-119.

[2]李燕.“交通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课程教材改革,2012.DOI:10.3969/j.issn.1007-0079.2012.25.032.

[3]张建伟,孙燕青.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责编:徐焕斗)

课程教学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又称“协作学习”或“共同学习”、“小组学习”、“团队学习”。合作学习认为,“合作”是教育的核心,教学要体现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思想,教会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提倡提高难度和超前的学习思想,主张开展适当的课业形式及自我分析。合作学习作为目前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合作学习理论的发展及应用

合作学习思想的产生久远,该理论和实践在中外教育史上都源远流长。在西方,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奥勒留、托马斯•阿奎那等人都曾在著作里论述过合作学习的思想。我国古代也一直提倡合作学习方式。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指出互帮互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体现了一种开放式的学习观。

现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由心理治疗学家威廉•格拉塞(William Glasser)倡导,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美国兴起,但真正出现合作学习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国内的一些学校中开始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21世纪得到兴起,但真正引起重视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之后。

我国合作学习领域著名的研究者是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坦。他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他在著作《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简析》中指出:“合作学习主要奠基于社会学与心理学等学科之上,其理论基础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社会互赖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制理论、接触理论。”

二、合作学习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在我国,尤其是中小学,越来越重视合作学习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高职学校,学生素质更是参差不齐,多数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缺少学习动力;少部分同学甚至在接受能力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另外,由于会计理论枯燥,有的学生会操作不会思考,难以举一反三,当会计准则和制度对某些业务的处理要求发生变化时,更谈不上融贯通,教学效果不理想,直接阻碍了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进步。

合作学习把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当作一种教学资源。该教学模式在引导每一位学生独立思索、独立尝试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的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的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使学生体验获取成功的过程和快乐。因此,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方式,更能弥补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不足。

三、合作学习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科学分工

小组合作学习是合作学习最主要的表现形式,科学分工是合作学习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科学分工包括科学分组、角色分配和角色轮换。

权衡学生个体差异,一般安排四人一组,组内成员有强有弱,各组实力相当,并调整学生座次。这样,同座位的两个学生再形成一个小组,形成固定分组。遵照能最大限度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的原则,各组推出组长一名,负责组内任务安排、协调、监督任务的实施过程,并对任务实施结果进行检查总结和组内成员的成绩评定。

结合中小企业会计人员岗位分工,在项目模拟实务操作时,一人制单、一人审核、一人登记明细账(或日记账)、一人登记总账,并在完成一个操作环节后,进行角色轮换,直至四个角色轮换一遍。各小组成员在这一过程体验中,学会用会计理论分析解决会计实务。另外,两人一小组,可协作完成一系列的合作学习环节。例如,用专业的语言“说”出来,用规范的书写“写”下来,按标准的要求“评”学习成效。在这些环节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科学分工,以“小组”为单位,安排一定的任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并进行交流,把小组中的不同思路进行优化整合,且把个人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集体智慧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2.持续多边合作

要持续合作,就要有合作的内容。合理地、经常性地布置合作任务,尤为重要。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以企业会计核算所必需具备的货币资金、往来款项等知识和技能来选取项目。在具体项目的设计过程中,主要以各知识点案例为载体,使工作任务具体化,将完成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融入实践操作中去。所有的教学内容分为项目,各项目中又包含若干个的任务。因此,教、学、做融为一体,绝大多数的课堂都可以设计出具体的合作任务。

合作学习,不仅包括小组内的合作,还包括组与组之间的合作,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小组内部各成员之间,个体存在着差异,相同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各组之间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教师不唱独角戏,小组长也不能唱独角戏,把大量课堂时间给所有的学生,让他们相互磋商,彼此分享,让多边合作创造一种积极探索的氛围。持续多边合作,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参与者品尝到快乐,让合作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并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3.有效引导

为了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师要做到适时、适度引导。万事开头难,合作学习的应用也是如此。在开始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时的一段时间里,教师要深入各组,及时参与各组合作学习的过程,细致了解各组及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对相关问题适度点拨,进行合作学习示范,把学习引导深入。

有效引导,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用专业的语言交流专业知识。财务会计中,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处理理论是非常严谨的。但是,在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因为专业知识掌握不牢,不会使用专业的语言来表述个人观点,喜欢使用“这个”、“那个”及一些方言土语替代,有的学生干脆三缄其口,还有的学生会趁“热闹”玩一会。教师应学会仔细观察,与组内成员一起从教材及已学的知识中寻找会计理论依据,引导学生在熟悉准确的理论表述的基础上思考、讨论和解决问题。

4.多样化交流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学生交流的内容不仅局限在财务会计学习的内容上,还扩展到学习反思,尤其是学习方法的交流方面。多数学生的财务会计学习方法,是与同学相互交流或通过老师点拨,个人总结占少部分比例。要知道,学习方法的掌握比学习内容更重要。交流的方式不仅包括组内交流、组间交流,还包括师生交流、任务完成突出学生的指导及证、账、表实训作业的选优展示,以及不同班级、不同学生对账务处理结果的交流。当学生个体都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时,可以适当减少交流,甚至省略交流环节。

除了教师统一设计的交流时间、地点外,还应根据不同情况,由学生自主选择时间、地点,进行交流。交流时间不仅在课堂上、在教室内,还包括在课外,在教室外。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丰富了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内容与形式。财务会计专业课教师应学会应用合作学习的有关策略,营造宽松、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生间、师生间平等合作关系。这样,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才会有成效。

(作者单位: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教学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概念抽象,难以将实际操作与演示应用于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存在的问题,将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D-BPA应用在教学中,搭建IEEE 3机9节点电力系统仿真模型,对课程中潮流计算与暂态稳定分析两大知识模块进行具体操作。实践证明,利用PSD-BPA辅助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PSD-BPA;电力系统分析;仿真软件;潮流计算

Application of PSD-BPA in Teaching of Power System Analysis Course//CAO Ximin, CHEN Guochu, ZHANG Yanchi

sis course, it is difficult to apply practical operations and demonstra-tions to classroom teaching, which leads to the low enthusiasm of

students. Aiming at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power system simula-

tion software PSD-BPA is applied in teaching, and the IEEE 3-

machine 9-node power system simulation model is built. The two

knowledge modules of power flow calculation and transient stability analysis are operated in the course.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PSD-BPA assisted teach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and 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analytical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Key words PSD-BPA; power system analysis; simulation software; power flow calculation

1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电力系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由于电力系统自身对安全性的要求较高,规模较大,系统复杂性的特点,不太可能将实际电力系统引入課堂实践教学中。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传统的教学以讲授为主,注重公式推导与基本概念的掌握,因此,学生常感觉知识抽象,提不起兴趣,对实际电网的理解不够深入。

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文献[1]提出将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应用于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并对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文献[2]提出在学生校内实习中应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CAD作为辅助手段,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弥补电力系统校内实习的不足。文献[3]指出将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应用于电力系统仿真教学中,更易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性思维。文献[4]在对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ASP进行介绍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在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中,取得较好的课堂效果。由于仿真软件PSD-BPA具有可视化程度高,界面友好,能够把电力系统的运行情况直观形象地表示出来等优点,其在电力系统稳定分析与规划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针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概念抽象,无法进行实际操作的问题,将PSD-BPA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利用仿真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对电力系统有一个相对直观感性的认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本实验利用PSD-BPA仿真软件搭建IEEE 3机9节点电力系统仿真模型,对潮流分析与暂态稳定分析的实际操作方法进行介绍,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电力系统分析潮流计算与暂态分析的理解与认识,为学生的毕业实习和电网公司实习打下一个很好的基础,能够更好地完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2 PSD-BPA仿真软件

PSD电力系统分析工具(PSD Power Tools)简称PSD,

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系统所提供,具有常规电力系统的线路、发电机、负荷、变压器及高压直流输电等系统基础模型,新能源发电如双馈风力发电机、直驱风力发电机与光伏发电等模型,功能强大,包括电力系统潮流分析与暂态稳定分析计算、无功优化、小干扰稳定性分析、电压稳定性分析等软件包,在电力系统分析中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我国电网规划,还是稳定运行,PSD-BPA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3 PSD-BPA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仿真模型  本文以IEEE 3机9节点系统数据为基础,搭建仿真模型。该模型由三台发电机模型、三个负荷模型、三台变压器模型、六条线路模型组成,负荷分布在母线A、母线B、母线C上,设置发电机1为平衡机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

潮流分析计算  潮流分析计算在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中是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内容。BPA通过输入程序控制语句、网络数据和老库文件,进行潮流计算,输出计算结果。计算结果文件包括结果输出打印所学要的文件、新库文件与画潮流图所需要的结果文件。利用程序控制语句来指定作业及工程名字、潮流计算方法、输入输出文件的设置等。网络数据主要包括节点数据、支路数据。

本实验设置潮流求解算法为牛顿-拉夫逊算法,先采用PQ分解法迭代两次,再用牛顿-拉夫逊算法迭代15次,输出系统中全部潮流分析结果。指定潮流分析结果二进制结果文件为“IEEE90.BSE”,供后续稳定分析程序使用;指定MAP文件为“IEEE90.MAP”,供后续潮流图程序使用。將1号发电机设置为平衡机,将计算潮流所需要的支路数据、母线数据与变压器数据按潮流填写格式填到相应的位置。

由潮流计算过程迭代信息可知系统共迭代五次,经过两次迭代已经计算出最终结果。由计算结果显示,平衡机组发电机1的电压为1.01 pu,有功出力为105.41 MW,无功出力为43.67 MVar。表1为线路的功率损耗情况。由表1可知,变压器的有功损耗为零,无功损耗分别为7.24 MVar、

17.19 MVar、4.32 MVar,发电机共发出353.4 MW的有功功率、99.5 MVar的无功功率,系统共损耗3.4 MW的有功,23.5 MVar

的无功,负荷共用350 MW的有功功率、175 MVar的无功功率。各个线路的潮流、发电机的出力等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暂态稳定分析  BPA稳定分析软件可以对系统在各种扰动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是电力系统稳定分析的强有力的工具。该稳定分析软件将微分方程线性化后利用隐式梯形积分法求解,网络方程采用导纳阵三角分解后迭代求解。稳定分析前需要将潮流计算结果文件、稳定数据文件与稳定库文件输入。本次实验设置母线A-母线1线路在100周波发生短路故障,在101周波故障消除。

输出部分可进行灵活设置,有选择性地将母线、发电机、线路、直流、串补等相关变量输出到文本文件和曲线文件,寻找最大功角差、最低母线电压,计算振荡频率、阻尼比等。在实验过程中,输出部分设置为输出主要母线电压与频率偏差、三台发电机的速度偏差、线路有功与无功功率。部分稳定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当发生故障时,线路传输功率发生不同程度的波动,当故障消除后,均能恢复到稳定状态。故障情况下发电机功角变化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当线路发生故障时,发电机的功角也随之发生变化。

4 结语

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将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D-BPA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搭建IEEE 3机9节点系统的基础上,对系统潮流计算及暂态稳定分析进行实际操作,结合理论知识对仿真结果进行讲解。实践表明,将仿真软件引入课堂教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起到较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彦峰,符潇月.仿真软件在“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教育,2018(4):26-28.

[2]罗朋,杨燕霞.PSCAD仿真软件在电力系统分析实习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17(7):45-46.

[3]王枫,付周兴,王清亮,等.PBL在电力系统仿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9):156-158.

[4]钟慧荣,蒋秀洁.PSASP在电力系统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6):72-75.

课程教学财务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有机化学是环境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分析了环境科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分别从教学内容、专业特色、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旨在提高环境科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探索;环境科学

[基金项目] 201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北河谷城市PAEs多介质污染特征、人群暴露及健康风险研究”(41877516)

[作者简介] 王利军(1978—),男,陕西宝鸡人,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持久性有毒污染物方面的研究。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球环境质量持续恶化,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受到严重威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力推进水、土壤、大气等污染防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在此背景下,国内许多高校相继开设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等环境类专业。环境中的大部分污染物是有机污染物,如我国环境优先监测污染物名单共14类68种,其中12类58种为有机污染物,占85%以上[3];因此,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控制和生态健康风险防控,对保护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人类生态文明至关重要。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及有关理论与方法学的科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学科目录指出,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环境、生物、食品、材料、医药等12个一级学科重要的专业基础课[4],也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等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学习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毒理学等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5]。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直接影响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一些学者已经就环境类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1,2,6-8]。陕西师范大学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于2000年设立,2001年开始招生,从2005级开始为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开设有机化学课程。本文以我校环境科学专业为例,分析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教学内容、专业特色、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与探索,旨在提高环境科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有机化学是我校环境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以期通过系统和全面的有机化学理论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异构、命名等基础知识,理解有机化合物微观结构与其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熟悉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及反应机理。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和分析环境问题,特别是了解典型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的来源、污染、危害及防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正确应用化学思维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6,7]。通过有机化学实验训练,使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有机化学基本实验操作,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8]。此外,为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环境毒理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与其他环境科学专业基础课相比,有机化学课程的理论性、整体性较强,覆盖面广、知识繁杂、理论抽象;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有机反应机理抽象、结构复杂,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变化都会导致不同的反应过程和产物,稍有差异其理化性质就会相差甚远[4]。学生普遍反映有机化学难学。

我校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通常分两个学期学习,教材分上下两册,理论课时为108个,实验课时为72个。非化学专业(如环境、生物、食品等)的学生,其有机化学课程通常只有一个学期,理论课时为54个,实验课时为36个,学时明显少于化学专业学生。要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好和学好有机化学这门课程,对于授课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此外,我校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普遍认为,只要学好各门专业课程就行,没必要学习有机化学。他们对有机化学在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再加上非化学专业学生的有机化学课程通常由化学专业的教师授课,学生反映教师主要偏重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异构、命名及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化学反应和反应机理等知识的讲解,与环境科学专业结合较少。

本文针对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改革和探索,旨在提高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质量,提升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三、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一)精选教材与教学内容

针对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授课学时相对偏少的问题,同时为了将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与环境科学专业有机结合,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材选用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由聂麦茜老师主编的,适合环境类专业学生的《有机化学》一书。该教材内容包括饱和烃、不饱和烃、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含硫有机化合物、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其糖缀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立体化学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等。这些有机化合物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能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且该教材对相应的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的污染、来源与危害都有介绍,比较适合环境科学专业。该教材虽然在绪论、饱和烃、含硫有機化合物等部分对分子轨道理论、环烷烃、烷烃构象、含磷有机化合物等知识进行适当补充,但是并没有专门涉及,因此,在确定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体系时,我们还分别参考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汪小兰和胡宏纹编写的非化学和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材。

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部分。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从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为全校生物、食品等非化学专业开设的有机化学实验项目中选择既涵盖有机化学课程实验要求,又体现环境科学专业特色的实验项目,主要包括熔点的测定,沸点及液体物质折射率的测定,萃取,重结晶,阿司匹林的制备,甲基橙的制备,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酚、醛、酮、胺、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的鉴定,糖、氨基酸及蛋白质的鉴定。通过这些实验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熔点、沸点、折射率等物理性质及测定方法;掌握蒸馏、萃取、过滤等基本实验操作;熟悉萃取、重结晶、升华等有机化合物分离纯化技术;巩固酯化、重氮化及偶联等有机反应;强化酚、醛、酮、胺、羧酸及羧酸衍生物、糖、氨基酸及蛋白质等性质。其中,萃取、索氏抽提和蒸馏操作是环境中有机污染物分析重要的前处理技术。

(二)教学凸显环境科学专业特色

1.优选具有化学和环境专业背景的教师。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授课一开始和生物、食品等非化学专业一样,专门由化学专业教师授课。化学专业教师讲授有机化学课程的优点是能将有机化学抽象的基本理论和反应机理讲清楚,但不容易突出非化学专业的特色。由于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教师也有部分从事环境中持久性有毒有机污染物的研究,因此我们尝试安排具有化学专业知识背景,且一直从事环境有机污染方面研究的教师承担授课任务,目的是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凸显环境科学专业特色,提高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2.讲好课程绪论,突出课程的重要性。绪论是整个有机化学课程的纲和领,讲好绪论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在绪论部分,教师主要介绍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产生与发展、学科任务、基本理论以及课程教学内容、学习方法。由于有机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讲解绪论之前,教师可以糕点和饼干中常见的氢化植物油为例,让学生了解其特点和危害,明白有机化学课程可以直接指导人们的日常生活;再以药物阿司匹林的开发和应用以及苏丹红、吊白块、三聚氰胺、瘦肉精和塑化剂等食品污染事件,让学生明白有机化学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危害社会,树立正确的运用态度。

3.教学内容彰显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在有机化学理论课程讲授时,既要让学生形成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还要帮助学生建立有机化学与环境科学专业之间的关联体系。例如,学习第二章饱和烃的自由基反应机理后,引入世界有名的八大公害事件之一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释环境中的光化学烟雾产生的原因,学以致用。又如,学习第四章芳香烃时会介绍多环芳烃和二噁英的结构、毒性及其产生;讲解苯与氯气加成产物六氯环己烷(六六六)时,会补充介绍此类农药由于结构稳定、毒性较强,在世界范围已被禁用,但在土壤、食品等中依然残留,是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第五章卤代烃章节,会介绍氟利昂(引起臭氧层空洞)、多氯联苯、六六六、DDT等的结构、来源和危害。在第七章醛酮章节,会介绍室内环境隐形杀手甲醛的污染与危害。在第八章羧酸及其衍生物章节,会介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结构、应用、污染和危害。介绍聚乙烯合成高分子材料时,引入环境领域研究热点微塑料,如新闻报道人体中含有聚丙烯和聚对二甲酸二醇酯等9种微塑料[9]。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突出环保和绿色[ 10 ]。对于环境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环境保护意识已经融入大学期间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应尽量选择绿色环保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首先,避免开设毒性大、危险系数高的实验项目,尽量选择毒性和污染小的实验项目。比如,将“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等绿色化实验引入实验教学,可让学生更为熟练地掌握环境有机分析样品前处理中索氏提取和蒸发浓缩等基本操作。其次,有机化学实验中难免会产生废水、废气和废渣。对于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来说,合理减少“三废”产生可以避免或降低环境污染,为后续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具体实例。例如,优化重组熔点测定、重结晶和阿司匹林制备实验,具体为:对阿司匹林制备实验所得粗品先进行重结晶纯化,再通过熔点测定鉴别产品纯度。这样既训练了实验技能,也节约了实验教学成本,还减少了实验过程中“三废”的产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科学研究融入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突出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学科研究前沿,将教师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具体教学内容,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学习芳香烃和羧酸及其衍生物时,可将教师“西北地区典型河谷城市多介质中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特征与人群暴露风险”研究成果融入课堂,给学生展示西北地区典型河谷城市多介质中多环芳烃和邻苯二甲酸酯的污染程度、時空分布、环境来源、暴露程度及生态健康风险,探讨可行的污染和风险防控措施。同时,鼓励、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典型有机污染物研究最新进展和动态,也可为学生将来的创新创业奠定相应的基础。

(三)改革课程教学方法,现代多媒体结合传统板书

在理论课程讲授过程中,由于教师的单一讲授容易引起学生的感官疲劳[ 11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多媒体,应用动画、小视频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使复杂、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和形象化。例如,介绍有机化合物的构象时,涉及空间想象,比较抽象,可借助模型或Chem office 3D软件展示,使知识呈现更加直观,教学效果更好;讲解碳原子(C)杂化时,可以借助相关视频,让抽象的微观问题形象化、简单化;介绍氯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历程时,可用Flash动画展示,形象地区分单分子和双分子亲核取代差异,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学习效果。然而,课堂教学中也不能千篇一律展示PPT,这样会导致学生视觉疲劳、兴趣降低、课堂注意力不集中[ 12 ]。因此,对于有机化学课程的一些重要知识,如化合物结构推导、反应过程推演等,要结合传统板书,加强学生的记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四)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理论课程考核通常由平时成绩(出勤、作业,10%~30%)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70%~90%)构成,期末考试成绩占比过大,平时考核占比小且方法单一,专业特色不突出,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通过优化考核方式,平时成绩由出勤、作业、专业衔接和课堂讨论构成,分别占5%、10%、15%和10%。其中,作业不仅看学生是否提交,还要检查完成情况和质量,以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效果;专业衔接与课堂讨论,主要针对课程中介绍的典型有機污染物的污染、危害与防治等内容,让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撰写课程报告,然后分组汇报,目的是将有机化学与专业有机结合起来,突出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期末考试占60%,不仅有命名写结构、选择、完成反应、推断、合成和鉴别等传统题型,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结构、异构、命名、理化性质等的掌握情况,还增加了综合分析题,如选择一种熟悉、感兴趣的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邻苯二甲酸酯、含氮化合物等),分析其化学结构、实际应用及环境来源、污染、危害与防治等,以突出环境科学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考核由平时实验、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组成,不仅要看实验结果,还要看具体操作。

四、结束语

有机化学是环境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分析了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从教学内容体系、专业特色、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其目的在于提高我校环境科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提升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史娟,葛红光.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环境专业有机化学教改探索[J].广州化工,2012,40(19):141-142.

[2]龚淑芬,程婷.环境工程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尝试——以池州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为例[J].山东化工,2018,48(10):171-172.

[3]奚旦立,孙裕生.环境监测[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4]常飞.环境专业“有机化学”授课中三重表征模式的应用——以“自由基反应”为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2(1):82-85.

[5]程艳,何慧军,靳振江,等.浅谈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 224-226.

[6]张素玲.非化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实践创新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5):133-136.

[7]白图雅.环境科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探索[J].广州化工,2017,45(8):189-191.

[8]殷好勇,巩建英,聂秋林.环境类专业本科生有机化学实验教改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2,15(1):14-16.

[9]王永花,陆光华.环境类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州化工,2019,47(6):128-129.

[10]殷好勇,巩建英,聂秋林.环境类专业本科生有机化学实验教改探索[J].实验室科学,2012,15(1):14-16.

[11]赵雯璐,唐秀娟.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类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东化工,2020,47(10),185-186.

[12]程艳,何慧军,靳振江,等.浅谈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教学现状与改革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 224-226.

上一篇: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4G移动通信发展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