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蹈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2024-01-24

民族民间舞蹈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舞蹈属于肢体语言艺术,表达着一种无以言表的特殊情感,而民族舞蹈是舞蹈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要素,有着生动活波的艺术形式,丰富多彩的表现内容,频繁出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随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已被提出新的要求,要具备“人文性、地方性、民族性”特点,需要多角度巧妙地把民族舞蹈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关键词 民族舞蹈 体育教学 结合 实践

就民族舞蹈而言,是以情感表达为切入点,以人们的思想情感为中心,来支配身体完成一系列相关动作,又被称之为“人体艺术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还具备“古朴、纯真”的元素。在新时代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需要巧妙地融入民族舞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使其得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一、民族舞蹈概述

就民族舞蹈而言,属于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其它舞蹈艺术形式的核心来源,它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应运而生。也就是说,劳动人民是民族舞蹈的直接创造者,有着浓浓的地方特色,鲜明的人文风俗,能够客观地反映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社会实际情况。随着时代不断演变,被注入很多全新的舞蹈形式,更好地去表达人们内心无法言说的情感,那份真实而淳朴的情感,有着浓浓的地方特色,又有着独居魅力的舞蹈风格。由于民族舞蹈在人民群众产生,也需要由人民群众去传承这样一种传统舞蹈形式。换句话说,民族舞蹈还具有其他一些鲜明的特点,比如,适应性、群众性、地域民族性。以综合性为例,民族舞蹈的类型并不是单一的,比如,绿洲文化型、海洋文化型、农耕文化型,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太平鼓、秧歌、花鼓灯”等都属于农耕文化型。

二、高校实施民族舞体育的重要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民族舞蹈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就现代教育而言,更需要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而美育可以美化人的心灵和行为,具有良好的品质,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做好铺垫。就民族舞蹈而言,能够客观地折射出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向往,并对此进行歌颂、赞美,鞭挞“假、丑、恶”。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类你表达、交流情感的手段,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学生的情操,更好地去认识并感受美,不断开拓他们的视野,强化他们的民族情感,认真学习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其次,可以不断丰富体育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素养。民族舞蹈和体育教学的融合可以不断强化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意识到学习体育课程的重要性,能够在丰富的体育资源中找到适合自身锻炼的运动项目,逐渐提高自身的体育能力。最后,还能进一步促进全面健身计划的实施。它在高校的实施能够引导学生培养运动技能,逐渐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步入社会后也能积极参与到各类民族舞蹈运行中,达到健身的目的。

三、民族舞蹈和体育教学相结合实践

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巧妙地融入民族舞蹈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准确把握彼此具有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因此,本文作者以高校健美操教学为例,对民族舞蹈的融入实践予以了探讨。

(一)合理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开展健美操教学

通常情况下,就健美操音乐而言,需要选择爵士乐、迪斯科等具有现代特色的音乐,但长期受这些音乐的刺激下,学生会逐渐对健美操课失去兴趣。为此,教师需要选择那些具有民族风格的迪斯科音乐作为伴奏音乐,激发学生进行健美操练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节奏感、韵律感,进一步提高健美操教学效果。主要是因为在音像教学设施作用下,把不同民族分割的音乐知识融入到健美操教学全过程中,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健美操以及音乐之间的结合,培养他们多方面技能。

(二)优化教学方法

在融入民族舞蹈过程中,要全方位分析舞蹈动作具有的多样化特点,对学生有着怎样的锻炼价值,并根据健美操具有的特征,巧妙地将二者融合,达到“育体、育心”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练习一些“原始”的健美操动作,再配上具有现代特色的迪斯科音乐,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在此基础上,以健美操步伐为核心,巧妙地融入民族舞蹈的手臂动作,并以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为背景音乐,对学生进行深层次地练习,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在健美操的热身部分、结束部分适当编入争端的民族舞蹈,整套完成之后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土族、撒拉族等民族舞蹈,以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为背景音乐,展开练习,还可以引导学生自行编排相关的民族舞蹈,不断展现他们自身才能。

四、结语

总而言之,民族舞蹈是作为一种人体运动艺术,属于一项特殊的“美”运动,需要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把民族舞蹈巧妙地融入其中,充分展现其自身魅力,不断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挖掘学生各方面才能,使其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在锻炼他们身体、塑造形体的时候,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不断完善他们的认知结构,培养他们更多优秀的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新时期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使其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赵斯文.探究民族舞蹈引入高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5,19:188+190.

[2] 曹智.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价值分析及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20:199-200.

[3] 黄艳萍.将民族传统体育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1,01:87-88.

民族民间舞蹈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民族舞蹈艺术面临诸多机遇和挑战,而审美关系着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当人们对我国民族舞蹈艺术有一个明确的审美认识时,就会感受到民族舞蹈的无限魅力,进而喜欢上民族舞蹈艺术,推动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同时,一个符合现代人审美的舞种才能够真正立足于当代种类繁多的艺术形式中,从而得到传承和延续。文章基于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与审美的关系,对其进行详细分析。

关键词:民族舞蹈艺术;欣赏主体;审美

舞蹈是一门艺术,而民族舞蹈更是我国众多传统艺术形式中较早产生的一种。从古至今,不管什么艺术,其都是现实生活审美的一种反映形式,民族舞蹈艺术作为将人类情绪、生活、精神直观展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其中蕴含了极为丰富且深厚的内容,可以说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审美,而审美正是推动民族舞蹈艺术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民族舞蹈艺术发展对审美的影响

(一)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时间性

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随着时间而变化,并且依附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在舞蹈中将生活融入其中。因此,民族舞蹈艺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在不同时间段带给欣赏主体的感受也是不同的,所以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对欣赏主体的审美具有很深的影响。

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代,在这个时期民族舞蹈艺术才正式作为一个独立的领域,出现了诸多的专业舞蹈者,在青海大通县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图1)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那时的舞蹈者大多是奴隶,但是他们推动了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

在夏桀时期,受其时代的影响,当时对民族舞蹈艺术的审美大多是“以巨为美,以众为观”,当时欣赏主体的审美观都是以此为依据而形成,直到夏桀灭亡欣赏主体的审美观还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一直到另一个时期的兴起,民族舞蹈艺术发生了变化,欣赏主体的审美观才有了巨大的改变,可见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对欣赏主体审美的深厚影响[1]。

汉代时期,因为提倡“独尊儒术”,所以民族舞蹈艺术中所表现出来的大多是这种思想,同时民舞舞蹈艺术也开始融入“形”“声”“情”,将所要表达的思想传达出来。受到这种民族舞蹈艺术的影响,欣赏主体的审美又发生了改变,欣赏主体通过舞蹈对天、地、人的认识有了改变,对人与自然有了了解,并且通过民族舞蹈艺术对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那时候的民族舞蹈艺术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是观赏者思想的寄托,同时也是审美观形成的重要因素。

而唐朝时期,由于其经济繁荣,民族舞蹈艺术也到达了一定的高度。那时的民族舞蹈艺术不但将隋代的乐舞传承了下来,还留下了众多前朝的舞蹈艺术家。受民族舞蹈艺术的影响,人们的审美在不断丰富,可以接受多种事物的融合,这也是出现唐朝盛世的原因之一[2]。

通过这些事例可见,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时间性,而不同时间的民族舞蹈艺术对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所产生的影响不同,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审美的形成,也带动了一个时期的变化。

(二)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空间性

舞蹈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人们生活状态的一种体现,具有丰富的历史背景,其发展具有一定的空间性。尤其是民族舞蹈艺术,其中体现了各种民族风俗、生活习性等等,而我国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所以各民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舞蹈艺术,这种艺术的扩散又影响了欣赏主体的审美水平,同时带动了多民族之间的交流。

例如,在我国南北朝时期,民族舞蹈艺术种类最为丰富。在南朝宋武帝时期,民族舞蹈艺术一直都是以汉族的乐舞传统为依据,所以各民族之间的穿着打扮都和汉族差不多,可见人们的审美深受民族舞蹈艺术的影响[3]。

又如,到了晋代时期,东迁将北方民族舞蹈艺术带到了南方,而南方民族舞蹈艺术大多以温柔典雅的情调为主,受到外来舞蹈艺术的影响,人们的审美在发生变化,原有的舞蹈艺术已经不能满足当时欣赏主体的审美要求,所以舞蹈艺术家对原有舞蹈艺术进行了加工,从而形成了诸多优美的民族舞蹈艺术。

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空间性,体现了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风俗习惯等等,这些通过民族舞蹈艺术传递到各个地方,使得欣赏主体的审美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当地民族舞蹈艺术进行革新。也就是说,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改变了审美,而审美也促进了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

二、审美对民族舞蹈艺术发展的影响

一个优秀的艺术才能够提升欣赏主体的审美能力,从而使欣赏主体感受到艺术中的具体形象,將虚当作实,将假当作真,将白当作黑,感受到艺术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和内涵。民族舞蹈艺术是通过审美需求而展开的,是在审美需求下所创造的,需要欣赏主体能够借助自身的审美想象将艺术具体化,进而形成审美意象。欣赏主体在这种强烈的情感支撑下,对民族舞蹈艺术产生一种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感受到民族舞蹈艺术所要表达的那种难以用语言传达出来的价值和精神[4]。

在欣赏主体对民族舞蹈艺术进行审美的这个过程中,其审美观会受到欣赏主体真实情感的推动,从而产生一种主观能动性,促使自身产生不同的心理活动,但是这种主观能动性的产生是以欣赏主体的审美经验为前提的。具有不同审美经验的欣赏主体对民族舞蹈艺术的感受不同,同时欣赏主体的审美也受到欣赏主体自身的限制,对民族舞蹈艺术的感受和领悟点不同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审美观,进而其审美能力也会发生改变。

而民族舞蹈艺术本身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厚的内涵,其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多个方面,是一个民族艺术的体现,同时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因为欣赏主体的审美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民族舞蹈艺术中的内容和内涵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所传达的信息也在改变。所以说,欣赏主体的审美要求民族舞蹈艺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进行革新和改变,进而使民族舞蹈艺术得到完善和创新,能够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稳步生存和发展。

例如,每年春晚节目都有民族舞蹈艺术的表演,不仅是对传统艺术形式的一种传承,也是为了让欣赏主体感受到民族舞蹈艺术的魅力,进而使欣赏主体能够爱上民族舞蹈艺术,将其发扬光大。同时,这些民族舞蹈艺术在发生着改变,和以往所观赏到的民族舞蹈艺术不同,融入了些许现代艺术,使得民族舞蹈艺术越来越符合欣赏主体的审美观,真正促进了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5]。

三、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也在不断提升,民族舞蹈身为传统艺术形式之一,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民族舞蹈艺术经过时代的打磨越来越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同时随着人们对民族舞蹈艺术的热爱,其审美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可以说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和审美是相辅相成的,因为民族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发生改变;同时,因为现代人的审美观不同,民族舞蹈艺术也在不断被创新和改进,进而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立足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莎.基于文化视域下的民族舞蹈探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9(5):137-140.

[2]李怡林.立足民族文化之根 推进云南舞蹈发展:云南舞蹈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19(5):141-148.

[3]易辛.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探析[J].戏剧之家,2019(1):126.

[4]李梅.云南红河彝族两大支系舞蹈的特点及其发展探讨[J].戏剧之家,2017(18):136-137.

[5]娄山.民族舞蹈艺术与技巧研究[J].戏剧之家,2017(13):166.

作者单位: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民族民间舞蹈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一、民族民间舞蹈是一种审美体现

正如上文对民族民间舞蹈的产生的论述, 民族民间舞蹈是人们在生活、生产劳动的过程中通过肢体动作结合审美因素为形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艺术表现中常常寄寓着人们对生活、生产、劳动以及爱情等的一种追求与向往。与此同时这种艺术表现也反映出了一个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信仰的精神内容。从这一层面来看, 民族民间舞蹈中包含着一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以形态美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观众在观赏的时候, 不仅可以得到视觉享受, 而且通过视觉作用产生心灵的思考, 与舞者产生情感的共鸣, 以此在心灵上体会到民族民间舞蹈所独具的美。故而, 民族民间舞蹈自身就是一种审美的体现。

1) 民族民间舞蹈在编舞、表演的过程中常常寄寓着一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这种传统文化对学生的言行举止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可以有效规范学生“明德启智”, 使学生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体会到道德美, 在感悟道德美的同时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要求, 更是高等教育必须实现的目标。在素质教育过程中, 道德建设和智力培养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来践行舞蹈表演能力。在民族民间舞蹈表演的时候, 学生在亲身参与的情况下, 可以充分发挥这种舞蹈表演能力中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因为, 民族民间舞蹈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境, 学生在舞蹈活动参与中可以启发自身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在直观的动作演示中探求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内容, 以此在想象力的作用下触碰到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除此之外, 民族民间舞蹈其明快的节奏与强烈的动感都可以给予舞者心灵上的享受, 在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 舞者自然而然能体会到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美, 在这种道德美的认识日益加深的情况下, 道德自然会升华为一种对美的体验, 由此学生可以在民族民间舞蹈学习、表演的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 实现美育。

2)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进行培养, 还要关注学生呢个的心理健康成长, 增强学生的心灵美。在当前的高等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 大部分学生都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之内, 他们严重缺乏社会经历, 其人生浅薄, 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令人担忧, 一旦遇到困难, 他们很少迎难而上, 大多数都是望难生畏。针对这一情况, 教师在组织舞蹈教学的时候, 就需要利用民族民间舞蹈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困难寄托在舞蹈之中, 并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获得感悟, 从而不仅可以使舞蹈表演成为一场极具表达性的情感再现, 更可以使学生实现情感共鸣, 从中获得正能量。而且, 学生在民族民间舞蹈表演的过程中其实是在和团队进行合作, 在合作中交流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可以在舞蹈交流的过程中畅所欲言, 抒发自己的情感, 以此在舞蹈艺术中发现美、体验美, 在美的享受中养成积极的心态。

二、美育使民族民间舞蹈无处不在

民族民间舞蹈在其表演的时候其实就是美的再现。在理论教学中,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视觉和认知在理论上对民族民间舞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在感性认识中理解民族民间舞蹈的历史渊源或某一舞蹈中所蕴含的民族风俗习惯, 从而在丰富的感性材料的作用下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在实践教学中, 民族民间舞蹈的每一个动作都不是随意编制的, 其每一动作的一张一弛, 一刚一柔都体现着动态美, 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对之前所获取的感性认识进行深化, 在理性认识下体会到民族民间舞蹈不仅是一种生活哲理的表现形式, 更是一种人性与人生的演绎形式, 从而体会到舞蹈中所蕴含的人性美。除此之外, 民族民间舞蹈不仅可以在学校内进行表演, 还可以走出学校、走进民族区域, 在民族区域进行舞蹈表演不仅可以拉近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还可以形成一种归属感, 在民族向心力增强的基础上树立起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教学中, 就爱是不仅要教给学生舞蹈表演的技巧、方法等, 还要利用其中所独具的美学价值来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 在表演中感悟民族民间舞蹈所寄寓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感受道德美, 在表演的时候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其中, 培养积极的心态, 以此实现美育。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政治的不断发展, 人们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 对文化提出了新的需求, 人们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一个民族要想在世界之林屹立不倒, 不仅要具备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发达的创新能力, 还要具备广博的民族文化。因此, 将民族文化寓于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民族民间舞蹈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以生活为极具所创造出来的一种积极的艺术表现形式, 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在时间的琢磨和人们的加工下, 逐渐成为一种民间文化。因此, 在舞蹈专业, 学生不仅要学会基本的舞蹈表演技巧、方法等, 还要从舞蹈中探寻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因素, 从文化中探求美。在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中进行美育成为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美育

参考文献

[1] 江源.民族民间舞蹈教学与美育的关系[J].成功 (教育) , 2013.

民族民间舞蹈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我国极具特色的民族舞蹈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舞蹈文化融入民族舞蹈课程教学当中,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舞蹈课程教学的内容,还能够以舞蹈文化为重要基石,进一步促使我国民族舞蹈课程教学有效开展,促使学生全方位理解民族舞蹈的真正内涵,促使民族舞蹈表演更加优美、动人。文章重点对民族舞蹈文化对民族舞蹈教学的影响进行分析,促进民族舞蹈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我国传统民族舞蹈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民族舞蹈文化;民族舞蹈教学;传统文化底蕴

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对于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发展我国文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时候,需要将其融入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中,促使其能够在不同领域当中发光发亮。而民族舞蹈作为极具特色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族舞蹈教学中则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促进学生深入、全面地了解我国传统民族舞蹈文化的重要方式,是帮助学生将情感与肢体相结合,更好地演绎民族舞蹈,提升自身民族舞蹈表演水平的重要方式。

一、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价值与表现特征

(一)具有传承性的文化价值与特点

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之所以在长期的发展过程当中经久不衰,其最根本的原因是这种特殊的民族民间舞蹈在发展过程当中,保存和传承了我国民族生存及发展的重要思想以及文化精神,具有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提升民族认同感等非常显著的重要功能。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不管经历什么朝代,民族民间舞蹈文化都会与所处阶段的历史文脉、民族文化、地域特点相融合。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始终受到人们的追捧,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表现当中的重要载体内容,在各个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得到不同的发展。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其他的一些民间文化相类似,都会伴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转变,代代相传。

(二)具有大众性的文化价值与特点

我国的民族民间舞蹈主要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现实生活当中共同造就的精神财富,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锤炼之后已经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舞蹈风格,能够较为形象、系统而又完整地反映当地人民群众独有的精神风貌、生活实践、劳动生产特点等等,其传播、继承与发展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由此,民族民间舞蹈在表现上具有非常鲜明的大众性和普遍性,不仅其创作离不开大众,其传播也离不开大众,其发展过程更离不开大众。因此,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创作、传播与发展过程当中,必须对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喜好予以考虑,并且结合其生活习惯、民俗风情、精神文化等内涵予以调整,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的文化价值与特点

在民族舞蹈当中,民族性主要表现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动作内容、精神文化内涵等方面,包含着这一民族特有的理想追求、审美特点、思维表现形式、风俗习惯等等。各不相同的民族民间舞蹈又会因为缔造其的人民群众自身所处的环境的不同、历史背景的不同,展现出各不相同的形态特点。这就需要在我国民族民间舞蹈创作和发展过程当中,尊重当地民众的信仰,不能进行随意的改变,也不能因为需要迎合市场的发展以及“国际化”,而对这些民间民族舞蹈进行盲目改变,或任意将其与外来元素进行融合运用,导致不伦不类的现象出现。只有凸显其原生态民族特色,才能将最本质的民族舞蹈内容展现在受众的面前。

二、民族舞蹈文化对民族舞蹈教学产生的影响

(一)通过民族舞蹈文化的融入来规范学生的肢体语言

在民族舞蹈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将民族舞蹈文化进行融入,能够在特定的环境之下以特殊的文化理念对学生的肢体语言进行规范。在这一过程当中,主要是通过民族舞蹈课程以民族舞蹈文化为视角展开教学,针对民族舞蹈自身的动作、姿态、步伐等予以剖析,促使学生能够通过课程的学习详细地对民族舞蹈文化以及民族舞蹈表演过程当中的每一个肢体动作的含义进行表达,并充分理解其中的深刻内涵。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民族舞蹈的课程学习当中关注自身的形体,更加准确地掌握传统的民族舞蹈表演技巧。

例如,在对东北秧歌的表演过程当中,需要身体前倾、膝部微微前屈、整个重心向前,通过这些动作的呈现,充分体现出东北秧歌表演的灵活性、欢快性以及喜庆的氛围特点。如此可以促使欣赏者在欣赏东北秧歌舞蹈的过程当中进一步联想到东北优秀的传统文化、民俗风情、地域特点等。由此,民族舞蹈课程教学当中,对民族舞蹈文化的融入至关重要,可以说是进一步规范学生舞蹈动作表现技巧的根本所在。

(二)依托民族舞蹈文化促使民族舞蹈教学与文化相融合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这一发展背景之下,民族舞蹈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学会如何更加规范地表演民族舞蹈内容,还需要在技能掌握的过程当中促进学生文化修养等方面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民族舞蹈的过程当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想要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则需要将民族舞蹈文化和民族舞蹈课程教学相结合。因为整个民族舞蹈课程的教学需要依托民族舞蹈文化,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融合当地独具特色的民间风俗、生活文化、地域特点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将民族舞蹈文化精髓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了解当地文化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掌握当地民族舞蹈表现技能,并且对其他地区的民族舞蹈文化、舞蹈表演技能进行学习,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培养。这种文化特点以及学习氛围的营造,可以在潜移默化当中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以及思想观念、品质品德。

除此之外,将民族舞蹈课程教学与民族舞蹈文化相融合,采用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手段展开民族舞蹈教学,能全方面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培养出高品质、优秀的舞蹈表演者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积累实践经验。

(三)通过民族舞蹈文化促进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提升

从民族舞蹈课程教学的本质上来看,民族舞蹈课程教学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民族舞蹈表演水平。巧妙、科学而又合理地展开民族舞蹈课程教学,除了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民族舞蹈表演技能之外,还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舞蹈演绎技能、舞蹈文化水平以及综合能力。而且在这一学习过程当中,还可以通過民族舞蹈文化的融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民族意识。在后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当中,教育教学者可以通过特殊的“以情带舞”这一课程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在舞蹈演绎的过程当中更好地表达情感,形成美好的审美意识。在此基础之上,教育教学者还可以从审美角度出发,进一步鼓励学生对民族舞蹈的表演技巧、精神内涵进行领悟,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促使学生能够在后期的学习过程当中全身心地投入,积极地创作优秀的民族舞蹈艺术。除此之外,还能够以“真、善、美”为主题开展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进一步实践和探索,促进学生在思想、品德、观念上得到提升,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结语

在民族舞蹈课程教学当中,民族舞蹈文化的融入是极为重要的,其不仅仅能够对整个课程教学活动产生影响,而且还能够在一定情况下提升学生的舞蹈技巧、情感表达能力等,促进学生在文化素养、品质品德、审美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升。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校要将民族舞蹈文化更加积极、科学而又合理地融入民族舞蹈课程教学当中,促进传统民族舞蹈得到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戴钦,帅晓军.“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播与交流策略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12):218-221.

[2]刘黎芹.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的结合策略阐述[J].戏剧之家,2018(19):202.

[3]苏珊.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规律及其发展趋势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8):52-53.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

民族民间舞蹈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舞蹈 幼儿舞蹈教学 渗透

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了解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不仅是对其他民族朋友的尊重友好,也是自身文化发展的机会。在五十六个民族中,汉族占据了绝大多数人口,所以我们几乎随处可见的就是汉族文化,很少见到少数民族的活动,甚至居住在汉族聚居地的少数民族人都可能被潜移默化的融入汉族人的生活,有时候要统一,有时候还是要保留住自己的特色文化,所以少数民族的各种特色文化不仅自己内部要保住,汉族人民也可以多了解少数民族璀璨的文化。

一、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

将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幼儿不用千里迢迢跑到少数民族聚居地,而在学校中就可以学习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从舞蹈入手,再辅以其他工具,可以进一步学习舞蹈之外其他特色文化,幼儿了解更多民族的文化可以开拓眼界,有多样的认识,可以让他们有对于五十六个民族的理解,有对于少数民族的理解,加强他们的团结意识,也有利于不同特色文化的交流和传承。幼儿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全面发展,提高认知能力,对于以后的各民族朋友相亲相爱,共筑和谐社会也有帮助。

在我国少数民族舞蹈中,汇聚了无数民族的民族精神、文化精髓、传统风俗、独特生活习惯等,具有极大的传承价值。而在幼儿舞蹈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既能丰富幼儿的知识领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又能加深幼儿对少数民族的认知,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有着重要意义。

二、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渗透少数民族舞蹈文化

(一)从少数民族特色音乐入手

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舞蹈有很大一部分加分是因为动感的音乐,在幼儿生活环境比如幼儿园托管所可以从少数民族音乐入手,定期给孩子播放少数民族朗朗上口的乐曲。例如,《掀起你的盖头来》,幼儿自然而然会爱上这些好听的音乐,到时候再组织幼儿学习这些歌曲匹配的舞蹈,孩子们一定开心到无以复加,并且学习的很快。也可以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问他们这首歌这么好听那跟随着音乐跳舞会怎么样呢,要穿什么衣服跳好看呢,可以利用游戏活动来增强孩子的兴趣,在游戏中播放音乐,设计舞蹈动作来完成游戏,并给予相应奖励。

(二)設计少数民族文化板块

为了加深幼儿的印象,可以在家里或者幼儿园设计少数民族文化板块,安放一些少数民族的特色头饰和服饰,让幼儿们在学习少数民族舞蹈之后穿上少数民族服饰跳,更能身临其境,并且可以拍照留影,让孩子自己看到自己跳舞时多么好看,持续保有兴趣,可以设计竞赛活动,跳得最好,记得牢固的小朋友可以自己选择服饰进行表演。

除了服饰头饰等装饰性物品板块外,还可以设计知识文化板块,对于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剪贴卡片,小知识卡,可以让孩子们学习不同种类舞蹈蕴含的意义,温柔的舞蹈,粗犷的舞蹈为什么这么设计,为什么不同民族的代表舞蹈不一样,不同民族的特色是什么,如傣族的孔雀舞,壮族的山歌舞,不同的舞蹈有不同的民族风情,不同的民族文化。

(三)家长和老师合作学习

幼儿学习少数民族舞蹈可以和家长一起,幼儿园组织亲子活动,大人孩子一起学习,可以帮助提高孩子的热情,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制作简单的少数民族舞蹈服饰,进行装扮表演。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博物馆等地方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加深孩子的印象。

三、幼儿舞蹈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幼儿的学习能力还不是很强,而少数民族舞蹈种类又很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分类筛选,先从简单的开始,再过渡到较复杂的,切不可混合,否则,孩子可能会把所有舞种混合在一起记不清。舞蹈教学应选择特色鲜明的音乐和舞蹈,让孩子保持兴趣,最好是有故事的音乐和舞蹈,跳完一段舞,也就讲完了一段故事,更能加深孩子的记忆。

四、结论

加强对我国少数民族舞蹈的研究,促进我国各民族舞蹈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不仅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还能促进我国少数民族舞蹈文化的发扬与继承。促进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的途径有很多,家长、老师都要一起合作,给孩子创设一个快乐的少数民族文化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杜玉.关于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6,(08) :118.

[2]李韵葳.关于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舞蹈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5,(19) :228.

民族民间舞蹈学前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文章拟就“眼神”在中国各民族舞蹈自身的特点,表现眼神在本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来诠释东方人体表演艺术在眼神表现上的意义,由此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东方人体文明的精髓。

关键词:中国 ;民族舞蹈 ;眼神 ;文化内涵

笔者有幸在大学接触中国民族舞蹈,学习中对中国民族舞蹈有了新的认识。每一次民族舞的学习,就好像经历了一次难忘的旅行,从了解这个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内涵,到每一个舞蹈动作的学习与肢体上的运用,以及眼神所传达的情绪,最后将舞蹈饱满有灵性的展现出来。从古至今,在中国民族舞蹈里,眼神始终是表达情感的一个重点。“眼为心之苗”,人们的思想感情都可以从眼睛中透出来。其表演不但取决与内心体验的准确性、深刻性,而且有赖于眼睛的表演技能。眼睛的表演是以眼睛为核心的面部、头部表演,是“眼灵睛用力,面状心中生”的心灵表现,更决定着人的气质神韵,是人体本身气质的直接体现。文章拟就“眼神”在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中国各民族舞蹈眼神的不同特点,分析眼神在各民族舞蹈中丰富内涵和所蕴含的文化意味。诠释眼神表现在东方人体表演艺术上的意义,由此助于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东方人体文明的精髓。

中国民族舞蹈中,由于每个民族所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宗教信仰、民风民俗的不同,也就形成了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风格,正是诸多舞蹈风格中蕴藏着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特征。而我国民族舞蹈的主要特点则在于其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积淀、对最原始的生活环境及精神状态的传承与反应以及各民族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也正是由于文化背景的差距,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念通过其本民族的舞蹈传播形成了我国多元化的舞蹈艺术氛围,对眼神的诠释也各具特点。“眼神”在各民族舞蹈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昔有“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在眼上”的说法,舞蹈演员十分讲究眼部的传神与内涵。把常人的“看”艺术化,通过眼睛表达七情六欲,向观众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舞蹈过程中,面部表情始终贯穿其中,是整个舞蹈艺术形象动作美感凝聚的焦点,根据舞蹈所表现的内容,进行春夏秋冬四季的面部表情更替。若眼睛没任何内容,想必一个再优美的舞蹈动作,亦苍白如纸,难以吸引观众。《明心鉴》中说“凡作各种状态,必须用眼先行”,京剧大师梅兰芳也说过:“谁的脸上有表情,谁的脸上不会做戏”。眼睛反映内心世界,因此有“心灵窗户”之称。所以舞蹈演员需要对自己具备形式意义的外壳注入内涵,就必须从民族的舞蹈文化背景去了解,以蒙古族、藏族、朝鲜族3个民族为例。

蒙古族人民的精神特征是草原生活的点点滴滴积淀而成的,主要表现为勇敢、热情、直爽的个性,反映在舞蹈中应该折射出“天之骄子”的豪迈气质。我们一边跳着这个民族的舞蹈,一边也就演绎着这个民族的文化,演绎的好坏直接与舞者对此民族文化的知识把握相关。舞者加强蒙古族文化意识,一是对民族民间舞蹈典型的动态形象鹰、大雁、马之习性及他们的气质神韵的把握;而是通过观摩资料或现场演出体验“眼神”“表情”所蕴含的文化意味。在蒙古族舞蹈中,脚步眼神,面部表情的有机结合形成视觉上的立体化。而这种“有机”源于生活的根基,源于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眼睛时而极目远眺,时而俯视前方,表情明朗豁达而坚毅,这一切体现出一个文化传统悠久的民族的素質。

藏族舞蹈是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的融合。藏族人民淳朴热情,其舞蹈形象优美、安详,眼神充满着希望。他们在高原地区劳动与生活,在碧草蓝天下虔诚的信仰。他们把孔雀当做吉祥的象征,把雄鹰看作勇敢的化身。其舞蹈常有雄鹰翱翔、孔雀吃水等动作。在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到处都是碧绿的青草,仿佛天地间只有我一人,头顶上空,雄鹰在天空盘旋。那威武的身姿,那凌利的眼神还有那有力的翅膀,就像是神的使者一样在俯视大地。那是藏族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盼,对吉祥安康人生的向往。善良而坚定的眼神在宗教文化基点上融入舞蹈,体现藏族人民虔诚的宗教信仰与对生活淳朴而美好的愿望。

中国朝鲜族,是一个有着厚重的民族意识和“白色”的图腾观念的少数民族。加上多年战乱和长久的民族压抑,营造出朝鲜民族舞蹈独特的文化氛围,表现出独特而鲜明的风格特点。女性舞蹈柔韧优雅而深沉,男性舞蹈稳重潇洒而幽默。朝鲜族民间舞蹈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和特征。那特殊的气息带动优雅的旋律与细腻的内在情感,使其特有的审美色彩。眼睛随心看,表情安宁祥和,在“看”某处时,眼睛不是瞪大,而是饱含思想,眼神空灵。这区别于蒙古族的开朗豁达,藏族的深切淳朴,维吾尔族的高傲妩媚,表明他们都是用自己独特的眼神表达自己的思想。

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各民族文化背景各不相同,其民族舞蹈也各具特色,这些不同民族的眼神特点和各不相同的表现方式,源于他们的生活环境、地域特点、历史背景,更源于他们民族的精神气质。一旦心灵的神韵和气质灌注于舞蹈,就能使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中国舞蹈所一贯讲求的“韵”正是为了使舞蹈达到这样的境界。

参考文献:

[1]明文军.东方舞蹈文化比较研究文集[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论中国民间舞艺术[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1.

[3]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华东师范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余 杰(1991.04—), 女, 湖北大冶人,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研究方向:资讯艺术设计方向(视觉传达)。)

上一篇:公司职工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我国高职教育质量评价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