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

2023-09-23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第1篇

关键词:社会组织 党建 服务创新 社会管理

社会组织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领域,是新形势下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我党执政基础的重要阵地。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南县社会组织党建和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取得新进展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我县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组织部门、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按照中央要求,顺应形势,不断加大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努力探索和创新社会组织党建模式,切实改进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有效方式,积极营造推进社会组织党建的良好环境,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取得了初步成效,党组织和党员对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持续发展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南洲镇南洲村社区党组织、村委会建立健全了各类社团组织,积极开展村务活动。社区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使社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方便村民活动。全村落实公共服务措施,群众性志愿服务和互助服务经常开展,服务形式多样,村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该村建立了自治制度和村务公开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进一步得到落实,村务公开经常、规范,保证了村民的知情权、监督权、表达权等民主权力。村容村貌整洁优美,生态环境及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社会治安良好,邻里关系融洽,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做到了村务公开、村民自治、财务公开。村民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120户、九星级180户、好媳妇22名。先后被评为出席省的五好党支部,省级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茅草街镇新尚村社区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建立健全了各类社会组织,社区成立了民主管理监督理财协会、文体协会、环卫协会、计划生育协会、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协会、老龄人协会等6个协会组织,并且经常开展活动 。

社区社会组织经常组织开展群众性志愿服务和互助服务,服务形式多样。全社区农户集中放置垃圾桶,由社区环卫协会垃圾车每天收回一次,美化了社区容貌,让生态环境及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社区老龄人协会还争取资金24.8万元建起五保之家,10户五保老人均入住其中。社区文体协会建立了两个图书室,有书4万余册,丰富了社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还组织居民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做到文体活动不断。社区的民主管理监督理财协会将党务、居务、财务三个公开栏每季度更新一次,并组织社区居民建立健全自治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工作,使居民的知情权、监督权、表态权等有了切实保障。社区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协会努力维护社会治安,居民邻里关系和谐良好,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区2009年、2010年分别被益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

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社会创新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经过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社会创新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看,我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社会创新管理起步时间不长,相对来说比较滞后。

1.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有待加强

当前,从全县范围看,有的部门、有的地方对新时期社会组织的地位、功能认识不够清楚,没有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战略高度去看待、认识社会组织,没有真正把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监督管理以及党建工作和服务社会创新管理纳入议事日程,从而导致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社会创新管理的思路不够清晰,工作体制不够顺畅,服务创新社会管理落后,各乡镇工作进度差异明显。

2.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的领导管理体制相对滞后

传统以条为主、按行政隶属关系形成纵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管理体系已难以适应社会组织党建需要。组织部门宏观领导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但具体工作主要依靠登记管理机关和业务主管单位。虽然中央的有关文件明确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是业务主管单位,但大多数业务主管单位并不了解自己还负有社会组织党建的责任,有的业务主管单位力量不足,难以实施有效管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服务社会管理方面存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运行不畅的现象,存在谁都在管、谁都管不到位的现象,缺乏一个主要的管理单位,责任主体有待进一步落实。

3.社会组织中党建、服务社会管理方式有待创新

社会组织不同于传统的县直企事业单位,多数社会组织还不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层级制。社会组织的组织特征是松散型;工作机制是协商型;人员构成尤其复杂,有专职和兼职的,有固定的和临时的,有工作人员和会员,还有拿薪酬员工与志愿者;规模大小不一,少部分规模较大,大多数规模较小。社会组织中,普遍存在党员数量偏少,党组织组建率偏低,党建工作空白点较多,党组织活动开展不够正常、发挥作用不够明显、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创新不够等问题。党建工作和社会管理人才缺乏、经费太少、无固定场所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三、社会组织党建、服务社会创新管理的建议

社会组织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我国社会组织正处于快速成长期,也是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按照中央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积极探索适应社会组织特点和规律的新路子,不断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深入发展。

1.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按照党章规定,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监督社会组织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组织健康、规范、有序发展。要研究、明确党组织在社会组织中的功能定位,找准发挥作用着力点。要从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职业特点和内在需求出发,因地制宜的开展党的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手段,畅通党组织和党员、党员和党员之间的联系交流渠道,活跃党内生活,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2.创新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明确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

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组织部门和各级政府民政部门以及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要通力合作,共同做好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组织部门要指导有关部门和单位党组织做好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建立工作,指导有关部门和单位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的领导。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和挂靠单位要继续做好所领导的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监督指导社会组织党组织认真履行职责。民政部门在履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年检、评估和执法职能时,应要求社会组织按规定成立党组织并督促开展活动。在有条件的乡镇,要积极探索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负责落实、业务主管单位协同配合”的党建工作管理体制试点。

3.创新党员教育管理理念,激发党员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在动力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发挥传统优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绝不能全盘否定过去,另搞一套。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借鉴县内外有益成果,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提高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和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各级党委要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群众谋利益的战斗堡垒,让广大党员在服务群众中体现先进性。各级政府要强化社会管理职能,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要动员组织群众依法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管理人人参与、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在社会组织的党员教育管理中,要坚持教育、管理、服务并重。加强党员宗旨观念教育,使党员努力成为业务工作的骨干、联系服务群众的模范、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实行党务公开,调动党员关心和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保障党员平等参与和共同管理党内事务的各项权利。要坚持社会管理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寓党员教育管理于社会服务之中,走出一条融教育、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社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新路子。

4.加强党的领导,确保社会组织党建和服务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社会管理; 社会服务

Study on Social Organizations Participating in Social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ZHAO Yuan-yuan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of Nantong, Nantong 226007, China)

Key words: social organizations; social management; social service

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弥补政府和企业不足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和巨大的作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并要求“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社會组织,支持、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这就明确了未来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社会组织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即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然而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是一个新的课题。

一、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之认识

正确认识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关系以及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研究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前提和基础。

(一)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是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

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关系密切,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必要的社会管理是维系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认同、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手段。而通过加强社会服务可以从源头上减少不少社会矛盾,减轻社会管理的压力,它可以看作是社会管理职能的前移。邓小平曾说过“领导就是服务”,管理本身也应该是服务。两者共同统一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将社会服务融入社会管理,寓社会管理于社会服务中,采取服务与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加强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乃当务之急。

(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是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近代资本主义兴起到亚当·斯密《国富论》的问世,自由主义盛行,市场的作用得到充分的肯定。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爆发,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失灵,催生了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开始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全能政府的麻烦不断出现,人们开始发现政府也会失灵。政府并不能完全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第一,政府难以满足每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需求。第二,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存在着浪费和低效率问题。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经济危机引发了人们对政府的信任危机,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有限政府重提,与自由主义不同的是,在政府、市场、公民社会“三元社会”思想下,这次强调的是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应该共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即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指的是“社会由国际性的资质、一个国家的政府组织、企业组织、政府与企业外的社会组织以及公民共同管理”。[1] 沿着这一轨迹,社会组织的作用日益显现。尤其在迫切需要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的当下,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显得尤为必要。

(三)理性看待社会组织,社会组织也会“失灵”

同市场和政府会失灵一样,社会组织也会“失灵”。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上。自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明确提出社会建设的概念,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管理的作用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发展社会组织被认为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关于社会组织的理论和研究井喷式出现。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国外公民社会和社会组织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情况。无疑这些是我国加快社会建设步伐的重要参考,但我国与西方的国情毕竟不同,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出现的问题和深层次原因也有很大差异。因此盲目推崇和发展社会组织,同样会陷入“社会组织万能论”的陷阱中。事实上社会组织在公平和效率上同样会出现失灵情况。因为社会组织往往代表的是社会上一部分人的利益,在维护一部分群体利益的同时很难做到社会的总体公平。同时由于社会组织的非赢利性,在资源配置的效率上往往很难与市场的作用相媲美。因此要理性看待社会组织的作用,一方面要看到发展社会组织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很大作用,要培育和扶植社会组织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社会组织的发展必须立足现实,尤其是中国国情和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要依法发展和管理社会组织。最关键的是要扬长避短,尤其不能让对国家、社会和人民不利的组织成长和繁殖。

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之典型做法

(二)社会支持欠缺

社会组织可以理解为各种非政府和非企业的公民组织。其来源于公民,服务于公民,应该具有很坚实的群众基础。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社会组织的社会支持严重欠缺。信任是支持的基础,在诚信行业榜上,中介服务业继去年被评为公众心中诚信形象最差的行业之后,今年仍旧无法摆脱负面形象,依然在“诚信形象不佳的五个行业”中名列榜首,位列其次的分别是食品行业、广告行业、房地产行业和保健品行业。[8]应该说出现这一问题原因很多,可以从内外因两个方面考虑。首先无论是旧社会还是新社会中国的老百姓最信任和依赖的是政府。即使是今天,尽管政府承担的社会方方面面的质疑与批评越来越多,无可否认的是老百姓平日里最信任,危急关头最依赖的依然是政府。而对于其他组织则持保留态度。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越具官方背景的社会组织却越容易得到社会的信任,这可谓外因最重要的部分。其次是内因,社会组织自身发展不成熟是其社会支持欠缺的关键原因。这可以从我国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得到证实。据统计,在由重大事件和巨大灾害直接引发了慈善捐赠“井喷”的2008年,全国接收各类捐赠款物总额达1070.49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246%,[9]占GDP总量的0.356%。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却仍存在相当的差距:2004年美国仅各类慈善机构获得的慈善捐赠总额相当于GDP的2.17%,英国为0.88%,加拿大为0.77%。[10]

(三)法律土壤贫瘠

发展社会组织并让其参与到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去,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前置条件。到目前为止,关于我国社会组织的相关法律法规还相当不完善。与之相关的只有国务院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另外就是民政部出台的《取缔非法民间组织暂行办法》、 《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救灾捐赠管理办法》和民政部与其他部门联合下发的规范性文件等。这些法规条例本身的立法层次不高,在操作层面的权威性不足,并且它们之间的协调性不够,存在一定的冲突。从法律框架角度来看,缺乏一部一般性的法律(如《社会组织法》《社会组织促进法》),对社会组织的法律地位、主体资格、经费来源、行为规范、财产情况、税收优待、责任与监管方面进行统一规定。以社会组织的登记为例,当前普遍实行的仍然是“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和“登记管理机关批准”的双重管理体制。这并不利于鼓励社会组织发展,相反使得很多社会组织游离于“合法组织”之外。同时目前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侧重点仍旧是对于社会组织的登记把关和日常行为监管,对于社会组织的相关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减免,购买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等内容,明显涉及不够。而这些正是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的核心内容。可以看出关于社会组织的法律土壤相当贫瘠,这样的土壤里社会组织很难健康茁壮成长,更不要说引导其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了。

(四)社会组织自身问题重重

如果说政府扶持不力、社会支持欠缺和法律土壤贫瘠是社会组织发展困境的外因,那么社会组织自身出现的问题则是最为关键的内因。从社会发展规律到国外很多社会组织挑大梁的实践都告诉我们作为公民社会的载体,社会组织的作用不容忽视。然而我国当前社会组织自身问题重重,并引发了社会支持的严重欠缺。这些问题主要包括:

1. 目标定位有偏差。社会组织的最根本目标就是服务社会,服务本组织成员。然而现实中很多社会组织却漠视组织成员的利益,有些地方爆出的消费者协会以删除“黑名单”“不予曝光”等为条件打电话给企业索要“会费”就是最好例证。这种不以保护服务对象利益为目标的社会组织并不少见。数据显示,在辽宁省社会组织的决策过程中,社会组织以政府的需求为决策依据的占34%,以决策者意愿为决策依据的占16%,而从社会组织服务对象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决策只占有34%。[11]这些连目标定位都有问题的社会组组织,不仅不能承担起社会管理和服务的责任,甚至还会给社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拖社会建设的后腿。

2. 自主性不强。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社会性,也就是说其资源的来源、提供的服务等都应该具备社会属性。事实上,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中最主要表现为二:一个是社会组织替代行政,大量的社会组织由政府推动成立,负责人由行政单位领导兼任,承担很多行政职能,诸如“合二为一式”“上下级式”的政府与社会组织模式大量存在;第二个是社会组织在资金来源上高度依赖政府拨款或付费,会费、社会捐款与服务收费所占比例甚少。这与国外社会组织的资金来源结构有很大区别。

3. 管理混乱。很多社会组织自身管理非常不健全,诸如信息公开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决策不民主、人力资源管理不力等现象非常普遍。2011年7月31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上线试运行,是在社会组织信息公开管理方面迈出的第一大步,信息平台一經运行就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可见社会组织管理混乱问题解决还有待时日。

4. 人才缺乏。21世纪最缺的是人才,然而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人才缺乏问题却相当严重,特别是专业的社会工作人员更为紧缺。对我国社会组织成员情况的相关调查反映出我国社会组织普遍存在员工素质偏低、专业人员比重小、结构不尽合理等现象,这表明当前我国社会组织非常缺乏有能力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12]

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之路径选择

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而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是必由之路。如何通过多方面的途径有力地推动社会组织的发展是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关键。

(一)切实改变认识

1. 要认识到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是我国社会转型的必然要求。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型双轨交织时期,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诸如四大差距放大、民生问题突出,社会诚信缺失、政府公信力下降,社会矛盾凸显、群体性事件不断等。依靠“发展中的问题发展解决”的经济手段已难以奏效,当前迫切需要加强社会建设,尤其是要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形成二者合力来解决新时期遇到的新挑战。

2. 要认识到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是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必由之路。美国经济学家威斯伯德在上世纪80年代就通过论证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局限性,从功能上证明了社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从治理与善治的视角来看也应该发挥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事务的主体性作用,促进社会建设的多元治理和合作治理。由政府承担所有的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能几乎不可能。而社会组织具备反映群众呼声、规范群体行为、提供社会服务的功能。鼓励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一方面能够减少政府自身压力,让政府腾出手来做更多企业和社会组织不愿做、做不了的事情,如政府可以不直接向孤寡老人提供具体服务,而由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政府只要做好政策和资金支持工作。

(二)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要“政府负责”。对照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四大职能,社会管理和服务是政府履行职能的必然要求。政府应该如何履行这一职能呢?关键在于转变职能。

1. 强化组织管理职能。社会管理和服务内容庞杂,具体地做好每一项工作难以尽善尽美。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在于做好统筹规划、制度设计、规则制定以及监督管理。如建立健全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等。对于社会组织,政府要做的主要是:(1)制定政策,为社会组织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做好监管,保障社会组织的发展在法治的前提下健康运行。

2. 弱化甚至退出微观参与职能。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需要“社会协同”,也就是要充分发挥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政府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分工、协作以及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配合,其中各类社会组织与社会管理和服务直接相关,应该多发挥其在具体事务中作用,政府则需要作出相应的“退出”。“退出”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与社会组织“划清界限”。重庆市着重实施党政机关与社会组织在利益、人员、办公场所、资产、职能等方面一次性分离,党政机关干部不再兼任社会组织领导职务的“去行政化”改革。广东试行对工商经济类、社会福利类、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实行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管理的办法,[13]这些“退出”的做法对于弱化政府干涉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就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3. 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政府转变职能需要社会组织有力地承接。然而我国社会组织发展还不算成熟。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让其快速成长起来,政府职能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否则即使政府“退出”某些职能,但还是会出现没有组织承担的局面。这些扶持主要包括:(1)政策支持。如制定和落实税收优惠减免政策或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我国目前还没有对社会组织设立专门的税收制度)。(2)加大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力度,甚至可以将政府购买的服务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使得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常规化、制度化。如南海针对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准备出台政府购买服务相关政策,按照城乡统筹、政府“团购”的要求,编制政府购买服务“年度目录表”,并纳入财政预算和政府采购范围。以此建立社会服务购买机制,从而使公共服务走向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运作,吸引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投资或捐助。[14](3)政府推动,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器。可以通过机制建设,孵化培育社会组织。深圳就专门建立孵化器,培育社会组织。佛山甚至把街道办改为社会管理处,这是更新的做法。[15]

(三)加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

加强社会组织建设是发挥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中作用的关键。

1. 要创建高素质的工作团队。社会组织的非政府性和非企业型决定了社会组织既没有来自体制内的誘惑,也很难有企业的“高薪酬、高待遇”,从事社会组织工作更多依赖的是组织成员的仁爱、奉献精神。然而任何一个组织都需要人才对其进行管理。一是高层领导。需要找寻凝聚力强,甚至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作为社会组织的领导者。如国外对前任官员聘任的做法可以借鉴,很多退休并愿意为社会发挥余热的官员可以考虑。二是工作人员。如何吸引有志之士以及更多的专业人士投身到社会事业中来,是社会组织自身建设需破解的难题。

2. 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到目前为止,我国对社会组织内管理相关规定的法律法规还处于缺位状态,社会组织内部管理混乱、自律机制缺乏的现象相当普遍,社会组织的整体公信力不高。应该在法律层面对其内部管理进行规范,强化社会对社会组织的监督。其中对社会组织的评估制度应进一步推进。2007年,民政部从基金会的评估开始了民间组织的评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了一些成效。应该进一步推动社会组织分类评估制度,并且有效地评估。同时还应借鉴国外比较好的做法,如理事会治理机制。

3. 要加快信息公开制度。社会组织作为公益组织,其大部分资源来自于社会,对社会负责是社会组织理应做到的。要做到真正对社会负责,必须做到接收社会的监督。然而现实中对社会组织的监督途径非常有限。通过加快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一方面能够保障捐赠者的知情权,另一方面也能够加强对社会组织的信任度,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到目前为止有关管理部门只针对基金会行业出台了《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近年多起“捐赠门”事件的出现反映了很多问题,其中社会组织信息公开不力被广为诟病。应该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2011年8月民政部公布《公益慈善捐助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拟规定慈善组织及政府部门应在捐赠款物拨付后一个月内,向社会披露捐赠款物拨付和使用的详细信息。[16]这一做法值得肯定,应该进一步加快制定,并尽快制定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

(四)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

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必须在法治的前提下,这就需要以现有的法律法规为基础,完善社会组织的立法,构建完善的社会组织法律体系。

1. 要尽快出台《社会组织法》或《社会组织促进法》作为社会组织的基本法统筹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国务院于1998年10月25日颁布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两个行政法规已经难以适应现实社会组织发展的需要。

2. 要将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问题纳入相关的法律。在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是将社会组织结构在民法典或专门法中作原则上的规定,而对于一些具体的社会组织,则单列特别法另行规定。[17]

3. 要将对社会组织的监管纳入相关法律法规。对社会组织的监管主要包括分类监管和行为控制。其中分类监管是指针对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需要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而行为控制是指“通过评估、监管等有效机制,密切关注社会组织所开展的各种活动,对其行为过程及其结果加以有效控制”。无论是分类监督还是行为监督,无论是政府的行政监督还是社会监督,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都是前提条件。

(五)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人才是社会组织发展的主体和决定力量。《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1. 要尽快规范社会组织的人事政策。国家社会组织管理部门与国家人力社会保障部门应总结各地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尽快出台社会组织人事、工资福利、社会保障指导意见,制定适合社会组织特点的人员流动、入户、工资福利、职称评定、档案管理、社工招聘等具体政策措施。

2. 要建立专业的社工制度。这是促进并提升社会组织职业化和专业化不可或缺的制度。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尽快制定社会组织职业任职标准,并启动相应的培训和资格认证。从国外的经验看,中介组织是专家集团,其主要执业人员应该是具有高学历、高智力并具有实践经验的专门人才。美国、日本、德国等都在有关中介组织的法律中明文规定中介人员的任职资格,其中就有受教育程度的规定。在机构组建条例中,也有专业人员所占比例的明确规定。[18]专业社工在上海、深圳等社会组织相对发达的城市发展比较快,有些地方也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应的配套措施。2007年深圳市就出台推进社会工作的“1+7文件”解决了社会工作人才的职业定位和社会角色问题,文件要求把通过国家考试的社会工作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并就组织参加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等方面做出了规定。[19]这为我国其他地区创新社工制度体系、造就优秀社工队伍提供了经验。

3. 要扩大义工队伍。义工是社会组织进行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要力量。发展义工队伍本身对于弘扬博爱精神、稳定社会秩序大有裨益,其次义工的特点是“助人为乐”,不领取报酬可以减轻社会组织财务压力。然而如何将社会上有意愿和能力的义工凝聚起来形成稳定且不断扩大的队伍,政府需要为保护和培育义工队伍提供更多的政策空间。研究义务服务的西方学者戴维斯认为,政府在义工服务事业发展过程中实际要发挥四个突出作用,即赞助者、决策者、伙伴关系、承认和推进者。1998年,英国发表了政府同义工部门之间的契约《英国政府和义工及社会部门关系的协议》,为政府和义工在以后的关系确立了基本原则和行为依据。政府委托项目给义工组织,合作中实现共赢,最大的收益者将是整个社会。[20]

除此之外,注重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加快社区社工队伍建设对于建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也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张尚仁.“社会组织”的含义、功能与类型[J].云南民族大学学 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28-32.

[2] 魏礼群.社会管理创新案例选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134-143.

[3] 詹奕嘉.深圳的社会组织新政[J].瞭望,2010,(37).

[4] 李舒瑜.深圳提出建现代公民社会欲为社会组织立法[N].深 圳特区报,2010-11-26(A8).

[5] 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调研组.社会复合主体与群体凝聚力—— 社会复合主体调研及“杭州城市品牌网群”的案例分析[J].我 们,2010,(3):48-49.

[6] 潘一禾,刘琳.新型社会组织的创建与试行——从杭州市“社 会复合主体”实践看政府赋权社会的可能[J].浙江社会科学, 2010,(11):61-66.

[7] 吳旭.社会建设从社区做起[EB/OL].中国政府创新网,(2011- 06-08)[2011-10-14].http://www.chinainnovations.org/Item.as- px?id=30949.

[8] 李洪鹏.2011中国人信用大调查:中介、食品行业最信不过 [N].法制晚报,2011-08-01(A16).

[9] 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2008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EB/ OL].(2009-03-11)[2011-02-12].http://gongyi.sina.com.cn/gyzx/ 2009-03-11/10027611.html .

[10] 徐麟.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5:56.

[11] 周菲,孙莹.辽宁省社会组织现状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9,(2):18-23.

[12] 关学增.论有效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J].管理 学刊,2010,(1).

[13] 杨沛龙.代替行政: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与政府职能转变[J]. 桂海论丛,2010,(6).

[14] 胡智勇,贝馨梅.南海:培育民间组织参与社会管理[N].南方 日报,2011-06-17(A06).

[15] 张演钦.社会管理创新应成为广东改革开放新突破口[N].羊 城晚报,2011-07-06(A2).

[16] 慈善信息披露将规范 重大事件捐赠24小时内公开[EB/OL]. 新华网,(2011-08-24)[2011-11-09].http://news.xinhuanet. com/society/2011-08/24/c_121901053.htm.

[17] 李国宇.我国社会组织治理存在的突出矛盾与化解之策[J].青 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18] 周晓梅,等.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 行政管理,2008,(11).

[19] 创新社工制度体系 造就优秀社工队伍[EB/OL].深圳新 闻网,(2007-10-30)[2011-12-11].http://www.sznews.com/ zhuanti/content/2007-10/30/content_1611346.htm.

[20] 龙科.深圳义工服务事业发展研究[N].南方都市报评论周 刊,2010-11-28.

[责任编辑、校对:叶慧娟]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第3篇

当今时代是全球化和知识化的时代,这就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与时俱进,对团的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树立全局观念和开放意识,以全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探索新时期共青团的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以青年为本的意识,克服思维定势和官僚作风,求真务实;用联系的观点把握工作,按党政所重、社会所需、学生所求开展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青年学生,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和,在服务学生、引导学生的同时,服务大局,发挥作用。

近年来,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国外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战略也愈演愈烈。他们这一战略的对象重点是指向青年的,青年大学生在这场运动中所受的思想冲击不小。这暗示着我们今后所面临的反“和平演变”斗争形势会更加严峻。团组织应关注青年中出现的各种“理论热”、“思潮热”,及时发现并纠正各种错误的思想观点和认识;提高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各种有特色的团组织活动中把理论转化为实践;创造有利于青年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

高校共青团团组织工作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团员和青年学生。青年,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是青年们长知识,增见识的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尚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之中。而就整体而言,他们生气勃勃、思想解放、反映灵敏、充满热情、可塑性强。当代大学生尤为如此,他们有广泛的接受信息的渠道,对各种知识信息和社会的思潮反应敏锐,思想活跃,具有比较独立的主观分析能力,追求创新,勇于实践。

青年人的这些特点给我们高校团组织工作的启示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首仅要在观念上进行创新,更要把理论转换为实际行动,在实践上进行创新。实践创新包括工作模式的创新、实践载体的创新和活动内容的创新。

第一,工作模式的创新。传统的高校团组织工作的模式是自上而下,这样的组织方式,不利于调动基层团组织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不同年级、专业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始探索新的管理方式,运用项目化管理的思路向基层团组织乃至学生推动项目的实施。像这种项目化管理模式就是高校团组织工作的一次创新,它整合了工作资源,提高了学生参与共青团工作的积极性和组织活动的能力。

第二,实践载体的创新。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高校团组织工作也应与时俱进,创新实践的载体。对高校团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而言,应用网络信息化管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对组织系统各部分的监督。而对于工作对象而言,加强网络信息化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其真实需求,对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活动内容的创新。团的活动首先是一个开放性的体系,同时也是一个以广大团员及不同组织者为对象的服务体系,还是一个与团的管理组织配套的动态管理体系。不断创新团组织的活动内容,应坚持团的活动设计功能化,团的活动主题鲜明化,团的特色活动品牌化,团的活动管理项目化,团的阵地建设坚固化,团的资源整合共享化,团的活动信息传媒化,团的活动参与群众化。要着力打造校园精品文化,努力提升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青年参与活动的实际效果,促使大学生的创造力竞相迸发。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第4篇

中阳村考察新农村建设

近日,市委组织部基层党组织书记社会管理培训示范班180余名学员到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娄底经济开发区大埠桥办事处中阳村参观学习。学员们通过实地参观考察,对中阳村的新农村建设举措和经验给予高度评价。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第5篇

为了丰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使大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增长见识,结合所学知识技能,使其真真的应用到社会生活中。同时培养大学生的处理问题,人际交往等能力。在将学生推向社会的同时,使社会更近一步的了解远程教育,认识远程学生,体现远程特点,展现远程风貌。经研究,决定在学生中组织开展2003年度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为充分发挥社会实践活动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我部门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使之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根据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在大学生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和两所主办院校及校团委的要求,结合我部门的实际情况,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题

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树现代远程新风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为契机,引导广大学生在深入社会、了解国情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将自身的成长成才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在社会大熔炉里“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三、领导机构

为了全面加强寒假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远程教学部2002年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刘建锋(远程教学部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王娜娜(远程教学部团总支书记)

组员:陈伟(远程教学部团总支副书记)、顾煜(远程教学部团总支实践组组长)、

岳中(远程教学部团总支实践组副组长)。

四、基本原则

面向基层,深入实际,讲究实效。

五、活动内容

本次实践活动主要围绕学习党的十六大开展,在扎实深入的实践服务中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主要开展以下活动:

1、 科技服务(计算机行业等)。

2、 体验社会(《江南时报》、《新网友周刊》等)。

3、 社会服务(社区、街道服务等)。

努力做到将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与了解国情、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学科专业特点相结合,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相结合,在形式上有创新、有特色。

六、组织形式

今年寒期社会实践采取学校统一组织,同学自愿参加的形式。

七、实践时间

20003年1月21日——1月30日

八、阶段安排

1. 以班级为单位自愿报名,各班班长统计自愿参加实践活动的同学名单。于1月15

日前将名单送交团总支(519王娜娜老师处),由团总支根据人数和岗位情况做最后调整和确定。

2. 1月20日公开参加实践同学名单,并召开参加社会实践同学会议,分配实践岗位,

分组并选出各小组长。

3. 1月21日实践活动正式开始,由各组选定的组长带队,赴原定实践单位开始实践活

动。

4. 实践活动期间,我们将组织人员了解同学们的实践情况,随时解决各种问题,保证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的影响。

5. 考核评定。由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成考评小组,在下学期开学后第二周,根据

每个学生提交的实践报告、社会实践的单位证明材料、及鉴定表(活动登记表)等原始材料进行考评。考评结果记入学生档案,作为评奖评优的依据之一。

6. 总结表彰。在考评基础上,进行总结,并将评选情况及总结材料上报校团委,并评

出2003年度社会实践优秀论文、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予以表彰。

九、活动要求

1. 学生必须认真参加社会实践。

2. 严格遵守实践单位作息制度、保密制度等规定,服从实践单位安排,不随意请假。

3. 认真实习,虚心好学,尊重实践单位人员。

4. 学生要服从学校统一安排,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精神,不自由散漫,有团队观念和

组织纪律性。

5. 确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参加实践或不能完成实践,应及时向老师请假,出具详细材料。

6. 下学期开学第一周内,各小组长收齐实践报告、社会实践的单位证明材料、及鉴定表(活动登记表)等交团总支书记王娜娜老师处。

7. 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各实践小组进行检查,各小组要按期及时汇报相关情况。 实践报告格式和要求

1)、实践报告格式:

封面(题目,实践时间、单位,指导教师,站点学校,学生姓名及学号);正文;

结束语;

2)、 实践报告要求:

报告字数不少于1500个字,用400字稿纸誊写清楚或打印并装订。正文应结合实践内容,并涉及有关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社会组织管理工作范文第6篇

关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总结两篇

党建工作的开展和创新离不开党员主体作用的发挥,但是要怎么作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总结呢?下面是东星资源网小编整理的关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总结两篇,供大家参考。

上一篇:广告设计研究范文下一篇:买年货作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