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范文

2023-09-21

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范文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在该院进行临床实习的8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共有40例,均为女生, 年龄为18~24岁,平均(21.1±1.3)岁;按文化程度可分为:5例本科以上,12例本科,15例大专,8例中专。 对照组共有40例, 均为女性, 年龄为19~23岁, 平均 (21.4±1.5)岁;按文化程度可分为:4例本科以上 ,13例本科,14例大专,9例中专。 经统计学比较,两组护理实习生在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方面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培训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由带教老师分批分次模式进行培训,具体如下。

1入科介绍及入院患者接待。 由带教老师在操作示教室对所有护理实习生进行分批、分次培训,首先, 进行入科介绍,内容包括糖尿病专科特点、实习要求、 各班工作程序、交接班制度等,并要求实习生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上班时间衣帽要整齐,符合仪表仪容规范、实习期间不准随意请假等。 其次,进行入院患者接待方法的培训, 内容包括入院评估、 入院宣教、常规检查及标本采集方法等。

2胰岛素及血糖仪的使用方法。 由带教老师采用课堂演讲加配合实物操作的方法进行胰岛素及血糖仪使用方法培训,重点讲解口服药物的种类、正确服药时间、胰岛素分类、胰岛素笔和血糖仪的正确使用、低血糖、酮症昏迷及高渗昏迷的急救方法等。 同时,学习糖尿病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并发症的基础知识及对症护理方法。 最后,以实习生个人为单位进行反复练习,确保实习生能掌握正确的胰岛素及血糖仪的使用方法、 掌握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3病历的书写规范。 通过讲课的方法对所有护理实习生进行病历书写规范培训,内容包括:病人入院护理评估单、护理计划、护理记录及病人出院护理评估单等。 并宣讲病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和病案管理科室的工作流程,强调病案是法律文书的概念,每位护理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病理书写,不可敷衍了事。 另外,为巩固授课内容,带教老师可布置课后练习,即每位护理实习生书写一份完整的糖尿病患者的病历。 并由带教老手进行批改,评出优秀和不合格病历,并找出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在下次课时进行总结和讲评。

4护理查房。 由带教老师指定模拟查房病历,指定主查人, 其余护理实习生根据该名患者的病历了解其病史,查看病情以掌握更详细的临床资料。 随后由带教老师介绍该名患者的病史和护理计划, 再由主查人就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和护理计划知识内容进行提问,最后由护理实习生对该病例的护理计划加以修改, 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预防性措施。 另外,带教老师还可通过扮演患者或其家属, 模拟患者及其家属平时的态度提出问题和要求,由主查人回答,其他护理实习生进行补充,从而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2观察组观察组应用操作视频模式培训,具体如下。

1操作视频DVD光盘制作。 由3名临床骨干护士,2名经过培训并熟练掌握12项糖尿病护理操作的糖尿病专科护士组成糖尿病专科小组,按照《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及《基础护理学》中的内容,将操作视频DVD光盘培训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基础操作和专科操作,前者可分为:口腔护理、无菌技术、静脉采血等,后者可分为:胰岛素分类、储存要求、注射笔操作流程、血糖监测及血糖仪质检等。 由糖尿病专科小组成员分别扮演病人和护士, 用摄像机或是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录制,录制时注意进行声音、光线、特殊画面的处理,目的是确保视频画面清晰、音质好、重点突出及不遗漏细节。 再通过剪辑、配音、配乐以及图文说明等处理,最后由小组成员予以审阅、完善及修改即可完成操作视频DVD光盘制作。

2操作视频培训前。 首先,由带教老师对所有护理实习生进行思想教育, 使其能全面了解培训的任务和目的,强化他们的岗位责任感,使他们能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 其次,由带教老师带领所有护理实习生再次进行糖尿病临床护理操作的理论知识,如操作准备、 步骤、注意事项等。 另外,对每位实习生进行操作前的评估,引导实习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和技巧,为实施操作视频培训做好充足的准备。

3胰岛素笔注射操作。 播放关于胰岛素笔的作用、 结构、安装过程、保存方法、注射部位选择、排气法、注射前的消毒、注射法及一些注意事项的视频,重点观看注射部位选择、排气法及注射法。 视频中演示注射部位选择为腹部、上臂外侧、臀部外上1/4和大腿前外侧等处; 排气法中演示向患者注射前调节2U的胰岛素排气,即针头向上,轻弹胰岛素笔芯处,使气泡上升到最上端, 再推活塞杆, 重复直到出现1滴胰岛素方可注射;注射法视频中演示常规消毒注射部位(选为腹部), 捏起腹部脂肪层,右手握笔垂直快速进针,注射完后继续在皮下停留6~10 s,再顺着进针方向快速拔针。 观看完毕后,将所有护理实习生分为10组,对照视频资料进行交叉练习,但练习前需在注射部位系上棉垫。 培训后,护理实习生也可将操作视频拷贝回家反复观看,并自行安排时间反复练习,有疑问再向带教老师请教。

4血糖监测操作。 播放关于血糖监测的作用、测试前的准备事项、正确的采血方法的视频,其中,视频中演示血糖测试前的准备事项为:清洁维护血糖仪、检查试纸的有效期及储存情况、 检查血糖仪的密码牌与试纸的密码号是否一致, 重点提示实习生血糖仪应在温度10~30℃,湿度40%~60%的环境中运作,以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测试前核对、调整血糖仪显示的代码与试纸条包装上的代码相一致。 采血方法演示中选择指腹两侧,消毒时应等消毒液完全干透后再采血,提示实习生尽量让血液自然流出,或是从指根处往前推挤。 刺入深度为2~3 mm, 取0.6 ul血液样本即可。 观看完毕后,将所有护理实习生分为10组,对照视频资料进行交叉练习,由带教老师对每组实习生的操作进行检查、 监督、指导和考核,确保每位实习生能掌握正确的血糖监测操作方法,以减少血糖监测结果的误差,为患者提供更准确的血糖值。

5血糖仪质检操作。 播放关于血糖仪在正常情况下的开机状态、 血糖仪显示屏提示的意义的视频,其中,视频中演示血糖仪开机后闪烁出“温度计”的符号, 提示实习生此时气温过低, 如强行操作则无法测出结果,也会造成试纸浪费。 正常的处理方法是将血糖仪进行保暖处理直至温度上升,“温度计” 闪烁提示消失后才可按正常程序进行血糖测试。 血糖仪显示屏提示的意义演示中出现E1, 则提示实习此时试纸处于破损状态;E2则提示密码有误;E3提示检测中发生错误;E4提示试纸吸入血样本量不足;E5提示密码票来自于过期试纸;E6提示出现滴血符号前已经在试纸上滴血或者质控液;E7提示发生电子错误;E8提示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E9提示电池电量耗尽;E10提示时间和日期的设置有误;L0提示血糖值低于0.6 mmol/L;HI提示血糖值高于33.3 mmol/L。 观看完毕后,以护理实习生个人为单位反复进行血糖仪的质检操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每一项操作要求。 而带教老师应在强化实习生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总结,有指导性地提出不足之处,确保实习生能对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患者实施抢救、能够正确进行血糖监测与观察、能够承担其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的糖尿病专科操作考试成绩、 操作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及对带教模式的整体满意度,其中,采用自行编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来评价两组护理实习生对带教模式的整体满意度,评价标准分为3个评价等级, 包括非常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满意率=(非常满意+较满意)/例数×100%[2]。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用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计量资料,并用t检验。 以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糖尿病专科操作考试成绩对比

观察组的糖尿病专科操作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操作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对比

观察组的操作理论知识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对带教模式的整体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对带教模式的整体满意度为97.50%, 高于对照组的80.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在糖尿病的专科护理中, 胰岛素笔和血糖仪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对患者的治疗和血糖的自我监测有着重要意义。 同时,由于糖尿病专科护理涉及面较广, 操作性较强, 基础操作和专科操作技能的熟练与掌握是任何一名合格护士必备的条件。 传统的由带教老师分批分次模式培训由于缺乏统一的、 规范化的培训体系, 这与糖尿病专科护理中重视动手操作能力的特点不符, 且日益严峻的医疗环境也给带教老师对糖尿病专科护理实习生的技能培训工作带来束缚[4]。 而应用操作视频模式进行培训, 能将抽象内容变为直观且生动的画面, 将重要的、 容易护理的细节部分充分展示出来。 这不仅能弥补传统示教法的不足之处,确保每一位实习生能看清,能看懂,还能实现对每位实习生听觉、 视觉、情感等全方位的刺激[5]。 通过应用操作视频模式进行培训,实习生能进行反复练习,使得护理操作能加连贯和规范,进而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为掌握糖尿病专科护理技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该院给予观察组应用操作视频模式进行培训,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该组的糖尿病专科操作考试成绩、操作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及对带教模式的整体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P<0.05。 由此可见,操作视频模式在临床糖尿病专项护理技能培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应用操作视频提升临床糖尿病专项护理技能的实践及效果。方法 将该院的80名护理实习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糖尿病专项护理技能培训,其中,观察组应用操作视频模式培训,对照组则应用由带教老师分批分次模式培训,完成后对比两组的糖尿病专科操作考试成绩、操作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及对带教模式的整体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糖尿病专科操作考试成绩和操作理论知识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且P<0.05。另外,观察组对带教模式整体满意度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且P<0.05。结论 应用操作视频对护理实习生进行临床糖尿病专项护理技能培训效果显著,能在保证临床实习内容的深入和完整性的同时提高护理实习生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范文第2篇

1 背景

1.1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设置背景及特色

专业学位作为具有职业背景的一种学位,是为培养特定职业高层次专门人才而设置的。198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医科院校着手研究专业学位的设置。通过对全国8个省市的不同类型医院和不同层次临床医师及管理人员进行的问卷调查,8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我国有必要设置医学专业学位。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主要内容是:医学门类设置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学士学位不设专业学位,硕士、博士学位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医学科学学位”要求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实验研究和科研能力训练,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人才为目标;“医学专业学位”要求侧重于从事临床实际工作,以培养高层次临床医师为目标。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卫生部科教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联合颁发了《关于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通知》。目前,我国共有37个临床医学博士、48个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1]。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实施是我国医学学位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为加速临床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的培养,提高临床医疗队伍的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而设置的学位制度。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临床实践则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重点就是要培养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因此,临床实践贯穿于整个研究生学习阶段,同时也成为一个受教学和医疗法律法规双重制约的综合行为。

1.2 法律环境的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我国有不少与医药卫生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条例相继出台,与临床医疗行为关系密切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和医师执业注册制度,规定了执业医师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地点、类别、范围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也规定了医疗机构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医疗技术工作。这些法律文件的出台,为规范行业行为、避免和解决行为中的矛盾和纠纷起到了积极的法律指导作用[2],使临床实践的教学工作有法可依,推进其向法制的轨道发展。

2 现状

2.1 医学院校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

2.1.1 国家对研究生培养的规范要求 1999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实施,规定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不同层次教育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3]。其中第十六条要求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博士研究生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相应的技能和方法,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2.1.2 医学院校对研究生培养的具体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各医学院校修订了具体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现以《复旦大学关于修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和《上海交通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手册》为依据,来概括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主要培养要求。

① 招生要求和学习年限。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对象为医学本科应届毕业生、符合报考年龄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的历届本科毕业生等。硕士专业学位学习年限3年,博士专业学位学习年限3年,硕博连读专业学位学习年限5年。其中第1阶段2年,第2阶段3年,在第2学年末进行阶段考核分流,经阶段考核未能升入第2阶段(博士阶段)者,学制为3年,阶段考核后继续学习1年,完成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要求可申请硕士专业学位。已获硕士学位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者可报考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直接进入第2阶段学习。

② 阶段学习要求。第1阶段培养以二级学科的各专业轮转为主。掌握各专业基本诊断、治疗技术、本学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及处理方法等,学会门急诊处理、重危病人抢救、病历书写、临床教学等技能。第二阶段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二级或三级学科的专科训练。主要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完成专科病房高年住院医师工作,如承担专科院内会诊,带教实习医师查房等,安排一定的门急诊工作,担任不少于半年的住院总医师或主治医师工作,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

2.2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和考试注册

卫生行政部门在对医务人员执业行为的日常监管中发现,目前由于医院人手紧张、工作繁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医院临床实践训练期间承担了大量住院医师的工作,其中有部分研究生尚未取得医师资格就独立开展诊疗工作,部分虽取得医师资格但未注册或未按照注册的范围和地点执业。与此同时,随着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颁布实施,如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证倒置等,患者的维权意识也在提高[4],这使他们面临“非法行医”的指控,直接影响了临床实践工作。

3 问题及分析

3.1 培养要求与现行法律法规脱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医师经注册后,可以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按照注册的执业地点、执业类别、执业范围执业,从事相应的医疗、预防、保健业务,未经医师注册取得执业证书,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因此,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具有医师资格并注册才能独立工作。结合医学院的培养要求,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尚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临床实践应在执业医师指导下进行而不能独立工作;具有医师资格证书的历届本科毕业生和已获硕士学位且具有医师资格证书的在临床实践时应在注册的执业地点、类别、范围开展诊疗活动,否则应变更注册或者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但这样又不符合医学院校对研究生独立处理疾病的要求,也不能担当住院总医师工作。

3.2 考试注册制度与实际操作缺乏衔接

1999年9月16日卫生部下发了《卫生部关于对硕士、博士研究生以及七年制硕士生、八年制毕业生等参加1999年医师资格考试有关意见的通知》,对医学研究生参加医师资格考试的资格作了规定,认为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的临床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已具有了1年以上的临床实践训练或公共卫生实践的经历;七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的临床硕士生和八年制毕业生在学习期间已基本具有了相当于2年的临床实践训练(含大学本科期间的生产实习和研究生期间的临床实践训练),并且上述人员均经过了较高层次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训练,故1999年(含1999年)以前毕业的上述毕业生,可以参加1999年的医师资格考试。同时规定了2000年以后(含2000年)毕业的上述毕业生,学习期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必须保证严格的临床实践训练或公共卫生实践经历1年以上;其中七年制临床硕士生和八年制毕业生必须保证相当于大学本科的生产实习1年和严格临床实践训练1年以上,方可参加当年医师资格考试。

在此基础上,2001年又颁布了《卫生部关于医师资格考试报名暂行规定》,进一步明确规定了七年制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的临床硕士生和八年制毕业生在学习期间有相当于大学本科的1年生产实习和1年以上严格的临床实践训练,可在毕业当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和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已具有1年以上的临床实践训练或公共卫生实践的经历,可在毕业当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

根据上述规定,研究生要在毕业当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那么在读期间尚未取得医师资格证并注册的,就不能按照医学院校的培养要求独立处理疾病,不能担任住院总医师的工作。另外,对已取得医师资格的研究生,由于所在的临床实践机构不一定是聘用单位,一般不会为其注册。因此,依然存在后期临床实践阶段不能独立执业的问题。

4 对策和建议

4.1 完善和补充法律法规,制定规范标准

妥善解决临床教学与法律法规的脱节问题,关键就是补充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临床实践活动既受法律法规制约又适应新的法律法规环境,使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在法律保障之下进行,也促使教学模式的不断改进。同时,制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行为规范,对从事的诊疗工作范围和承担的法律责任作出规定,使临床教学和法律之间有所衔接,对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学习和患者的健康提供双重法律保障。

4.2 采取有效措施,使研究生临床实践训练合法化

4.2.1 政策保障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作为一群特殊的群体,在临床实践活动中存在着能力上具备医师资格和身份上仍为学生的矛盾性,由于他们经过了较高层次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训练,临床知识和技能比普通的医学生要高,拥有的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也比较复杂,有的原已从事过临床工作,能够独立承担一些临床甚至教学工作。因此,建议对这一特殊群体的资格考试和执业注册制定实施相应的优惠政策。

① 目前已有规定研究生可以在毕业当年参加医师资格考试,但是对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规定相同,建议可以将博士生参加考试的时间适当提前,缩短待考时间,在完成相当于硕士阶段的学习后即可以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因为这时已具备足够的临床实践训练和生产实习时间,在实际能力上也符合医师的要求,可以参加资格考试,而不需要等到博士毕业当年。

② 对取得资格证书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可以由临床实践训练所在医院对其进行独立行医能力的考核,考核合格后,办理临时注册手续,获得“临时医师执业证书”,这样就能在临床实践中独立开展诊疗活动,有助于提高实践能力。对尚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的硕士研究生可以设立“实习医生执照”制度,允许其申请“实习医生执照”,并制定其在临床导师的指导或委托下接触患者进行医疗活动的规范[1]。

4.2.2 严格带教 对于尚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并注册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应明确工作范围和责任,应当在执业医师的监督和指导下进行,保证医疗安全。

4.3 分类监督管理

在监督执法过程中发现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执业证书的,处罚时应区别于一般的非医师行医、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鉴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殊情况和医学本科生及无资格的人员不能完全等同,在处罚时应考虑到这一实际情况,可以予以警告,责令改正。

4.4 严格依法行医

在现行法律法规的运行环境下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进行规范、长效的管理,从开展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着手,使医务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掌握法规政策,增强法律意识和自律性,提高维权意识,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医疗权利。

5 参考文献

[1]汪玲,包一敏,吴海鸣.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和专科医师准入制度的相互作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6;4(26):78-80.

[2]梁勇,杨云滨,杨洪波.构筑我国临床教学法律法规体系的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8):473-476.

[3]梁勇.我国医药卫生法律法规与临床教学面临的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1:48-49.

[4]章志量,周卸来,袁坚春,等.对双向择业与临床实习冲突的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5):319-321.

(收稿日期:2008-03-10)

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范文第3篇

摘要:三年制临床医学(全科医生)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响应党和国家实施“新农合”-,j“新医改方案”的政策,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大批“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医疗、保健服务型人才。将以学科设置的课程重组构建为综合性和活动性课程,注重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开设岗位能力综合性实验(训);将“2+1”培养方式改革为“1+2”培养方式;专业课程实行双循环强化式教学,教学地点由学校转移到教学医院的临床科室;将课堂集体教学改革为小组教学、模拟教学和床边教学;增加寒、暑假和第3学年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临床见习和实习。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1 课程设置的改革

乡镇卫生工作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前沿阵地,需要的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工作态度和有为农村献身的服务精神的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生要具备从事乡镇医疗保健服务所必备的最基本的医学基础知识,能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做出初步诊断、治疗、护理、预防,并能安全转送急重症病人,对慢性病进行社区和家庭的康复保健工作,能初步处理社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并对常见病的预防保健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借助现代化信息工具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数据处理与上报工作。然而,目前三年制专科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是“通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以“学科本位”为主线,基本上是本科专业的压缩版,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学科的完整性;理论知识讲解过多、过深;学科之间内容重复较多;传授知识的实用性、针对性不强,学生动手能力普遍较低,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都与农村卫生工作要求差距较大;最基本、最常用的诊疗、护理、急救技术、康复保健及健康教育内容涉及较少,甚至有些农村非常适宜实用的技术还尚未纳入学历教育之中。按照这样的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很难到基层胜任工作。

1.1 锞程妻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目前,主要有3种课程类型。

1.1.1学科课程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根据教学需要分科编排课程。进行教学。

1.1.2 综合课程整合若干相关学科,组成一门应用领域更为广泛的课程。综合课程的作用有:第一是认识方面的作用,既可提供整体观念,又利于联系不同领域的知识;第二是心理方面的作用,按人的心理需要、兴趣、好奇心和活动来编制,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个性发展;第三是社会方面的作用,利于教学与社会方面的联系。

1.1.3活动课程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提出了活动课程的概念,其基本特征包括:第一,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第二,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第三,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1.2 课程的作用(1)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2)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3)学校一切教学活动的中介;(4)为学校进行管理与评价提供标准。

1.3 锞程设置原则课程设置遵循职业特点素质教育原则、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1:3

1.4 组构建课程模块体系按照专科层次、农村实用型卫生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新农合”、“新医改方案”的实施政策和其对农村卫生人员的素质、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为依据,以专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为主线。淡化以学科为本位的课程设置,删繁就简、突出重点,优化重组构建了3个课程模块体系。具体见表1。

1.5 课程重组的特点

1. 5.1素质模块的特点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修养、.-I-Jg:管理与法律法规知识,掌握职业必备的语言沟通技巧;具有—定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贯穿于后期的专业基础、专业技能教育和f缶床实习的始终。

1.5.2 专业基础模块的特点以基础理论知识“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基本概念、强化知识的应用为重点,淡化学科界限,设置学科型、综合型和活动型课程,强调专业基础知识结构的合理衔接,增加了基础医学的甥洽能力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只、技IiB的应用。

1.5.3 专业技能模块的特点增加了总学时和实践教学课时数;课程设置打破了学科界限,教学内容的设置突出职业的定向性和实用性。将内、外科以系统疾病为中心进行课程重组,删除基层不开展的外科手术内容,融合内、外科对同一疾病在诊断、治疗上的内容;突出预防保健、社区康复和急救护理,以适应基层卫生工作的需要;强调知识结构的合理衔接,部分课程按照知识结构的联系程度设置为群组,便于教学实施中的时间、场地安排;首次将安全、有效、廉价、方便的卫生适宜技术纳入学历教育之中;增加了临床综合技能实训及考评内容。

1.6新旧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比按

2 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实验活动方式17.1。教学理论结构是指教师、学生、教材3要素的组合关系;教学实践结构包括纵向结构(指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环节、步骤之间的相互联系。表现为一定的程序)和横向结构(指构成现实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即教学内容、目标、手段、方法等的相关联系,表现为影响教学目标达成的诸要素在一定时空结构内或某一个教学环节中的组合方式),本研究主要讨论教学实践结构的改革框架。

2.1培养方式的改革为了能更好地实现三年制临床医学(全科医生)专业人员培养目标,将旧方案中的“2+1”培养方式(即第1—2学年在学校进行基础、临床教学,第3学年在教学医院进行临床实习)改革为“1+2”式(即第1学年在学校进行人文素质与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第2—3学年在教学医院进行临床课教学和实习),并在后期临床实践教学中增加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见习和实习,促进学生尽早熟悉工作岗位,与病人零距离接触,尝试医护患沟通、交流技巧,培养学生的岗位责任感、同情心和奉献精神,使学生初步学习各种疾病的典型临床症状与体征,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为其后期学习临床课奠定基础。具体安排见表。

2.2教学方式的改革

2.2.1素质模块与专业基础模块即“1+2”培养方式中的第l学年学校教育。根据各课程间知识结构衔接的紧密程度,采用并行和(或)先后开课的方式进行。注重传授的知识、技能与临床以及就业岗位能力相适应;各课程中的单项实验内容与理论教学同期进行;在教学模块完成后,按照模块中各课程的联系与特点,编排开设若干项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2.2.2 专业技能模块即“1+2”培养方式中的第2—3学年。采用双循环强化式教学方式,经过2轮专业能力训练,使学生获取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由理论到实践,循序渐进不断积累和强化,体现教、学、做一体化。

第1次循环(32教学周):专业技能理论教学与临床见习同步。第3学期(18周)前3周集中讲授成人疾病学(即内、外科学);第 18周将学生分3个小组(成人疾病组、妇儿组、中医组)5个循环周期,在教学医院的不同临床科室进行学习。第4学期(14周)第1周集中教授传染病学;第2—1O周分3个小组(综合学科组、预防保健科组、常用诊疗技术组)3个循环周期,在教学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地教学;第11—14周为卫生适宜技术、临床综合技能实训及考评的教学。

第2次循环(42教学周):即第3学年临床实习,改革以往单一的教学医院实习。第1—30周在县级综合教学医院实习;第31~42周分为3个小组,先后在乡镇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各进行为期4周的循环式实习。

2.3 教学方法的文革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借助黑板、教材、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在教室集中上课,课堂上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很少参与教学活动。本次改革实施以下教学方法。

2.3.1小组教学旨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如以教学单元某项内容为主题,通过教师提出问题一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课外阅读一课堂异质分组(4—6人,组)一讨论、情境模拟(如外伤包扎)、角色扮演(如中毒急救)、教学游戏、演讲、课件展示等一师生观摩、共同点评,最终把所学知识内化为个人的能力与综合素质。

2.3.2模拟教学借助教学医院的临床科室、模拟病房、数字化模拟人、动物实验、标准化病人、多媒体等教学设施,采用理论与技能示范教学一初次模拟训练一录像分析总结一再次模拟训练一进入临床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经过反复模拟训练帮助学生在接触真实病人之前学会规范、熟练的医疗技术操作,在降低病人风险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开展实际工作的自信心。

2.3.3床边教学采用典型临床病例示教、教学查房、案例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与病人零距离接触,从病人身上学习各种疾病的典型症状与体征,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通过典型案例的诊断治疗、预防保健知识点的讨论与分析,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临床思维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改革中需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3.1教学史惘的制订教学大纲是达成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是遴选教材的依据,是规范教学内容的标准,是指导教师实施具体教学行为的指南,是评价教学目标达成的尺度。目前,亟需按照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编写具有实用性、可行性的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3.2 教材的缱选与编写教材是实施教学行为的具体工具,教材内容要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超前性。目前亟需根据教学大纲遴选或联合编写与课程改革相匹配的教材。

3.3 师资队伍的建诅和培铡教学目标的达成要靠教师团队来完成。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改革后,教学内容、方法、场所等都有了很大变化。为了能顺利、有效实施本方案,亟需评价、遴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选教学医院和任课教师(包括实习带教教师),并对教师进行相关教学内容、方法的培训,必要时将培训地点设到乡镇卫生院,或聘请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卫生院人员培训指导教师。

3.4 实验(训)拍导教程的缟写改革方案的一大特色就化学科技活动实验研究中的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改革实验(训)教学内容和方法,增加实验(训)教学时数,增加了综合能力实验(-UlI)、卫生适宜技术和常用诊疗技术等新内容,为了能更好地实施改革方案,亟需启动实验(gJ1)指导教程的编写和规范。

3.5教学效暴评价体系的建立教学改革是否成功,需要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评价体系冈。指标体系中既要有形成性评价,又要有终结性评价;既要有主观性评价指标,又要有客观性评价标准。这是衡量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3.6 实验(硼)基地的建设培养技能型人才,必须要有实验(训)教学条件作支撑,同时其也是完成评价体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因此,需要投入一定数量的教学设备,为完成教学、实验(91)、考核评价奠定物质基础。

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探讨心血管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的作用。方法:经过一年的临床药师基地培训,及回到原单位后在临床的药学实践,通过具体案例,总结心血管临床药师在临床工作的心得与体会。结果:临床药师能与医师、护士、患者进行很好地沟通,为临床提供药学专业知识,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降低患者医药费用。结论:药师通过自身努力,在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的同时也提升了药师的综合素质,使药师成为治疗团队中的一员。 [关键词] 临床药师;心血管科;合理用药;心得与体会

新疆

841000)

2002年,我国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1]要求医疗机构“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提出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保健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临床药学是一门以患者为对象,研究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促进患者健康的学科[2]。随着药学服务,循证药学等概念在临床药学基础上的相继提出,医院药学的工作模式由传统的供应保障型逐渐向技术服务型转变,医院药学的工作内涵与服务模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因而药师走向临床,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将逐渐成为医院药师新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笔者有幸成为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的第三批学员,于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参加培训学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回到单位后,在我院心内科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基本能保证卫生部规定的80%以上的时间在临床。

本文结合临床具体案例,谈谈心内科临床药师参与临床用药实践的心得与体会,供同行交流参考。

1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1.1二甲双胍片的合理使用

在心内科大多冠心病患者选择做冠脉支架置入术(PCI术),对于口服二甲双胍片的患者,临床医师未停嘱,继续使用。临床药师就糖尿病患者做冠脉造影前,口服二甲双胍片是否应暂停使用问题,与临床医师展开讨论。临床药师查阅相关资料: 造影剂肾病的中国专家共识(草案)、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3](第一版)、格华止(盐酸二甲双胍)说明书[禁忌]等相关文献,建议医师,所有入院需做PCI术的患者,均应停用二甲双胍片48h后再行冠脉造影,以减少

1 / 4

患者肾功能损害。另有糖尿病患者一直口服降糖药二甲双胍片,但入院后测其血肌酐值﹥133mmol/L,药师告知医师,对于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超过1.5mg/dl即133mmol/L),二甲双胍片为禁忌症,建议停嘱停用,改用其他降糖药,临床医师表示接受。

1.2 胺碘酮注射液的合理使用

患者,女,43岁 ,因心律失常入院。心室率过快,临床给予胺碘酮注射液,医嘱:胺碘酮注射液150mg+0.9%氯化钠注射液17ml,10分钟内静注完,后给予胺碘酮注射液450 mg+0.9%氯化钠注射液41 ml,6.7 ml/h,共6小时,再给予3.3 ml/h,共18小时。用药后次日凌晨,患者述手腕胺碘酮注射部位剧痛,并出现红肿,系为胺碘酮注射液静脉注射引起的外周静脉炎,遂停止使用,第二天注射部位疼痛、红肿减轻。药师就胺碘酮注射液的使用问题与医师探讨。根据

[3]胺碘酮(可达龙)注射液说明书、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第一版)、、[4]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4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王思平徐少英) 等文献,药师分析与建议:使用0.9%氯化钠注射液做溶媒不妥;患者出现外周静脉炎系浓度过高引起(医师医嘱浓度大于10mg/ml)。建议临床使用胺碘酮注射液应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配制浓度不宜超过2mg/ml,医师欣然接受。 1.3 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

一患者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 50ml,几分钟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症状,处方诊断为脑供血不足,患者自述平日血压偏低。药师调查发现,医嘱给予该患者参麦注射液50ml未稀释直接给予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并能提高肿瘤病人的免疫机能,与化疗药物合用时,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并能减少化疗药物所引起的毒副反应。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用药指导,50ml小瓶装参麦注射液同样需要溶媒稀释,建议临床在开具该药时,稀释后再使用。 1.4 其他:

我院心内科医生在做支架植入术及起搏器安置术后,有使用喹诺酮类药物做预防用药的,还有使用头孢+酶抑制剂及头孢米诺等,且使用时间过长(一周)。针对这一现象,作为心内的临床药师,特在心内科为医生讲解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强调心内介入手术如支架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和起搏器安置术均属于清洁手术,此类手术若确实需要预防用药,应在术前0.5-2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h,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 h,目前在我院心内科,已无使用喹诺酮类做预防用药的现象,预防用药时间较原先已大大减少。

2 / 4

2 加强与临床医生、护士及患者的沟通

2.1 与医护人员的沟通

一患者因心衰入院,药物过敏显示对磺胺药过敏,医师医嘱予呋塞米。药师提醒医师,该药与磺胺药物可发生交叉过敏,应慎重使用。同时告诉医师心内常用其他利尿剂如双氢克脲噻、吲哒帕胺及磺脲类口服降糖药都可与磺胺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医师表示对这方面知识他确实不知,很感谢药师及时提醒,并告知护士需密切监护该患者,避免磺胺药物过敏反应的发生。

冠心病患者需使用ACEI类药物,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药师建议医师可选用福辛普利,该药由肝肾双通道代谢,对肾功不全患者,可代偿从肝代谢,减少对肾功能的损害;在心内科,多数患者是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医师在选择溶媒时,经常首选0.9%氯化钠,药师提醒医师,对心衰患者溶媒使用氯化钠,会增加水钠渚留加重患者心衰症状。

华法林主要在肝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3A4代谢;他汀类药物中,普伐他汀主要在肝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2C9代谢,氟伐他汀不在肝代谢,其他他汀类药物均主要在肝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3A4代谢;在他汀类与华法林合用时,药师告诉医师,可选用氟伐他汀或普伐他汀,以减少与华法林之间的相互作用。 2.2 与患者的沟通

临床药师通过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可增加患者的依从性。病人应正确服药,以发挥药物的最佳治疗效果,每种药物的服药时间和次数必须向病人交待清楚,让病人可以在正确的时间内服药。例如需晚上服用的药物(他汀类调血脂药)、需早上服用的药物(糖皮质激素、降压药、抗抑郁药)、抗菌药中多数药物的吸收受食物影响,空腹服用生物利用度高,吸收迅速(青霉素类:阿莫西林、氟氯西林、舒他西林等;头孢菌素类: 头孢拉定、头孢克洛等;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大环内酯类: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

临床药师在临床,一直跟随临床治疗小组参与分管病人的药物治疗,亲身感受到患者的痛苦和期待。通过对患者用药全过程进行指导和服务,有助于详尽地了解患者的用药效果及出现的各种不适及不良反应。特别是在患者出院时能为患者提供详细的出院用药教育,分析坚持药物治疗的必要性、擅自停药的危害,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防范用药风险。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让患者知道,在医院里,除了有医生、护士在他的身边为他服务,还有临床药师在关心他、帮助他,为他的病情出谋划策。

3 结语

3 / 4

随着临床药师制在全国部分医院试行,药师走向临床、走向患者,成为专职临床药师,必将成为大势所趋,只有这样,医院药学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与医疗、护理成为医院治疗中缺一不可的三驾“马车”之一[5]。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S].2002。 [2] 邱乃英,王彦青,开展临床药学及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重要性[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4,4 (9):832。

[3] 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重庆:重庆出版社。 [4] 王思平,徐少英,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与4种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J].中国药师,2006,9 (12):1131。

[5] 胡晋红.实用医院药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632。

作者简介:

叶银梅 女,出生于1969年11月,副主任药师,心血管临床药师。 1993年7月毕业于新疆医学院(现新疆医科大学),在新疆巴州人民医院药学部工作至今。2003年取得国家执业药师资格,2006年取得副主任药师资格,2008年4月-2009年4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学科参加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的培训,是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基地第三批学员,专业是心血管内科,回到原工作单位后,继续从事临床药学工作,成为本院心血管专职临床药师。

医师

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范文第5篇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ICU患者病情危重且复杂, 涉及多个学科, 例如重症患者常面临严重感染、创伤、休克等多重打击, 往往同时存在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多器官功能损害, 在救治中可能需使用呼吸机、血液净化仪、纤维支气管镜等设备, 这些都是ICU与普通病房的不同之处, 对我们的教学队伍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而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自身的能力与素质。我们首先让带教老师在实施教学任务之前自己先完成理论知识的准备。其次, 我们特别注重让教师努力学习临床教学的先进经验, 例如, 针对重症医学要求知识面广的学科特点, 教师首先让学生复习病理生理学、生理学的基础知识, 重温内外科各章节的急危重病种的诊疗常规等相关知识, 安排有关章节的专题讲座, 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 并在以后的带教过程中予以强调。又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P B L (P R O B L E M-B A S E D LEARNING) 教学法[1], 以问题或案例为基础, 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分析临床重症的诊疗特点, 从而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另外, 我们还要求教师充分应用现代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平台, 能制作精美的教学幻灯, 甚至使用EMAIL、QQ、博客等工具为学生传递专业知识、学科进展和答疑解惑。此外, 我们的ICU教师还特意加强了心理学和医学伦理的学习并将之应用于教学过程中。面对生命垂危的患者, 教师不仅要懂得排除学生的压力和恐惧, 还要培养学生的怜悯之心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

2 增强教学意识, 注重实际操练

在我国, 重症医学的临床实习时间明显少于传统临床学科, 学生进入重症医学的临床实习后往往心理准备不足, 面对相对复杂的仪器设备和病情变化, 普遍存在不知所措的茫然, 不能迅速进入角色[2], 如果教师的教学意识不强, 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针对这一现状, 我院的教学部门和危重病专科作了一些努力, 首先, 我们在临床医学本科一年级的学习中增设了《临床医学导论》课程, 让医学生刚踏入校园便开始接触临床知识, 安排学生到医院参观学习并特意安排ICU的医生讲授重症医学相关知识, 带学生参观ICU病房, 安排学生观看心肺复苏教学视频, 并用教学模具进行心肺复苏演练, 使学生对重症医学形成了深刻的印象甚至产生浓厚的兴趣。接着, 我们在本科三年级的学习中安排了重症医学选修课程, 系统讲授重症医学理论知识后, 也安排学生到ICU病房见习。到了本科五年级, 通过选修的形式, 安排学生到ICU病房实习, 时间是六周。在实习过程中主要是引导他们应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治病救人, 培养学生整体看待疾病和病人的观念, 传授常用的抢救技术和仪器的使用, 而对于进入ICU病房实习的研究生、住院培训医师和进修生, 则更加严格要求, 利用实际的操作机会, 传授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使他们具备一定的ICU专科医师的救治技能。

3 重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正确的临床思维是运用医学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的知识, 通过各种临床技能取得第一手资料, 结合病人的家庭、人文背景等多方信息进行综合类比、批判性地分析和判断, 形成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的个体化方案并予以执行和修正的思维活动过程[4]。我们通过以下方面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第一是使用PBL教学方法。针对某一种典型的危重病, 带教老师有意识地进行教学查房和病例讨论。在见习中开展临床病例讨论, 可教会学生分析病情、归纳病例特点、总结诊断依据及制定诊疗计划等, 使其掌握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 训练其临床思维能力[3]。病例讨论的过程就是对疾病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也是能力锻炼与提高的好办法。在教学查房开始时有意识地选择几个关键概念作为引导, 对学生就疾病病的诊治提出问题, 然后由学生自己分析, 最后由教师总结。通过由浅入深地讲解, 使学生理解问题并形成完整的临床思路。例如对一名重症胰腺炎合并脓毒性休克的重症病例, 教师先有意识地提出了“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等关键概念进行启发引导, 再由每个学生去采集病史、体格检查, 作出初步诊断, 并提出进一步的检查、治疗方案。讨论时以小组为单位,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最后由带教老师总结。第二是加强实习学生创新性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危重病医学在21世纪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许多危重病的确切发生机制涉及未知领域, 直接导致了目前尚不理想的救治成功率[5]。这就要求医学生从实习阶段就要具备科研意识、创新精神, 培养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根据实习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们在研究生阶段的临床教学中加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临床具体问题, 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 这是培养实习学生自我获取知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摘要:重症医学的临床教学有别于一般的临床教学而更具难度和挑战性, 结合实际教学中的问题,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增强教学意识, 注重实际操练, 重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提高了临床教学的教学质量, 增强了教学效果。要做好重症医学临床教学工作, 需要教与学双方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重症医学,重症监护病房,临床教学

参考文献

[1] Kilroy DA.Problem~Based Learning[J].Emerg Med J, 2004, 21 (4) :411~413.

[2] 叶进燕, 林锡芳, 潘景业.ICU临床见习带教的方法和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 2007, 6 (11) :1056~1057.

[3] 韩勇, 王云杰, 卢强.在胸外科教学中培养学员创新思维能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基础医学教育版) , 2005, 7 (1) :57~58.

[4] 曾勇, 王国民, 蔡映云, 等.临床思维的理解与培养[J].复旦教育论坛, 2003, 3 (1) :90~93.

临床实践技能培训范文第6篇

摘   要:《内科学》是临床医学中的一门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的临床知识掌握以及临床实践能力的掌握具有直接的作用。而微课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基于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下所产生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通过网络来建立图片与视频声音的课件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可以拥有一个更加轻松的学习环境。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效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于微课在临床《内科学》的实践操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内科学》  微课  实践操作

在临床《内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微课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而《内科学》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课程,同时也是临床各科的一个基础。《内科学》相较于其他的医学课程一样,需要记忆的知识点非常多,并且许多内容无法使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而微课的教学优势在于不需要固定的教学场所与实践,学生可以自主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教师在使用微课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进行边讲边做等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需仅依靠教师的讲解,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实现随时随地的教学。

1  微课的含义

微课是当前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基于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下所产生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微课的时长通常在7到10分钟之内,具有时间短、针对性强以及快速学习的特点,可以满足学生对各种知识内容的学习需要,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是综合了图像、声音等各种形式的教学视频,主要围绕教学内容的某一知识点,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和计算机都可以进行在线播放观看[1]。因此,可以说微课主要是以图片或视频形式记录下来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某项重难点进行详细教学的全部过程。

2  《内科学》实施微课教学的重要性

医学教育强调的是以身心发展为基础的人体生命健康教育。而我国医学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性的专业型医学人才。而微课的优势在《内科学》的实践教学中体现为,微课不会受到时间、场所的限制,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电脑等电子工具随时进行学习。即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微课的教学视频来源不同,所以还具有资源共享的效果,所以还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2]。

3  微课在《内科学》实践操作中的应用

3.1 微课选题

微课选题可以说是制作微课作为关键的环节,选择的题材决定了后期的教学效果。而微课的时间通常为5~10min,所以教师需要在10min的时间内,讲解一个完整的知识点与操作过程,并且还需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微课是以视频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的,所以,在设计内容方面就需要适合多媒体特性[3]。微课这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如果选择的题材只需要简单的步骤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上,那么明显是得不偿失的。所以,微课选题必须要适合多媒体表达,同时还需要将微课的实践教学优势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因为《内科学》中的知识点非常多,就像一颗大树,一个主干上会有许多的细致末节,如果将其全部放在微课中,将会导致讲解过于宽泛、严重超时等,从而导致讲解停留于问题表面,无法体现微课的优势。所以,在应用微课时,要考虑在特定的时间段内是否可以讲解清楚,如果不能的话,可以将内容进行拆分。微课的特点在于短小精悍,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但是其不足之处为必须要将教学内容割裂开来。因此,在对于《内科学》开展微课的教学时,必须要选择一个独立的知识点[4]。

3.2 微课平台建设

在平台建设方面,需要基于《内科学》建立为学习平台,并设计开发一系列的微课练习题、测验卷等资源,将《内科学》课程的微课学习教材与资源在网络平台上共享,在延伸教学内容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范围以及知识面。

3.3 微课内容的建设

《内科学》课程的微课实践教学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微试验、微视频、微原理以及微讨论。其中,微试验主要是对于必须要进行实践操作的内容进行实验教学,而实验过程则需要保证清晰与直观的特点;微视频是以视频的方式介绍概念;微原理会在具有原理性知识点的地方出现,例如在开展《内科学》实践操作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讲解治疗原理时可以采用;而微讨论则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或是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线上交流的方式进行,同时还包括在线答疑、在线调查等。

3.4 明确教学背景与教学目标

首先在开展《内科学》的微课实践操作教学之前,必须要充分的了解学生。教师不仅需要备课,同时还需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现因人施教的目的,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在微课中开展《内科学》的实践操作教学前,该课程作为理论练习临床实践的课程,《内科学》的教学设计需要立足于临床实际,同时也需联系理论知识,切实的指导临床实践。

其次明确教学目标。《内科学》开展临床实践操作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使学生拥有技能来处理病情。所以,在《内科学》的临床实践操作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需要采取各种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一目的。

3.5 微课教学模式的实践

建立《内科学》课程的微课实践操作教学模式,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确认授课方式。微课教学与传统的实践操作教学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将传统的自己动手实践操作的传统教学模式换成以知识点为主的微课教学模式。其次,强化教学内容。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强化可以提高学生掌握、接受知识的能力,因此,在开展《内科学》实践操作教学的过程中,既需要做到课程知识点的完整性与系统性的结合,同时还需在微课中加强重点与难点操作的侧重[5]。另外,还需要增设练习以及测验的方式,在播放完微课视频之后,需要学生及时开展课后练习、章节练习等联系方式,以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4  结语

综上所述,微课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辅助,而微课的出现满足了当前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也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对于开展《内科学》课程的时间教学具有十分积极的效果,因此,《内科学》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利用微课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有对于《内科学》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为《内科学》课程的实践操作教学提供了促进作用,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杜丽娟,罗建江,王玲.浅谈《中医内科学》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及探讨[J].新疆中医药,2017,35(4):64-66.

[2] 王轲,武晓慧,严琴琴.内科学教学中微课的应用与设计方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8):252-253.

[3] 陈曦,王铃,冯长卓,等.微课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9,9(3):52-55.

[4] 包扬,戴惠,王秀阁,等.微课概念辨析及其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7):9-11.

[5] 荣震,张因彪,莫春梅,等.微课翻转课堂联合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的应用[J].广西中医药大學学报,2019,22(1):124-127.

上一篇:汽车挂靠范文下一篇: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范文